课件66张PPT。 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一轮明月,总会引起无穷遐想,幻想有朝一日飞上月宫。从而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月文化。
最为人熟悉的当然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
这个美丽的传说反映了我国古人对月球构造的一种非常朦胧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
1969年7月21日,人类乘着阿波罗11号飞船终于登上了月球。圈读法:
快速阅读,一目十行,凭直觉把重要的信息圈出来。
圈点什么呢?
包括重要的数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勾画生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生词读音和意义:
注音
昂首挺立( ) 海域( ) 相提并论( )
人迹罕至( ) 椭圆( ) 可望而不可即( )
昂首挺立(tǐng) 海域(yù) 相提并论(tí)
人迹罕至(zhì) 椭圆(tuǒ) 可望而不可即(jí)
(2)解词
神往——心里向往。 畅谈——尽情地谈。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接近。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圈点重要信息:
本篇是一篇科普小品,真实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快速阅读课文,在文中圈点出以下信息:
①、人类何时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意义?国家?
②、三位宇航员姓名、火箭和飞船分别叫什么?
③、阿波罗11号进入太空后,是否直接飞向月球?为什么?
④、哪二位宇航员登上了月球?
⑤、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了哪几件事?
⑥、宇航员登月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文章按什么顺序记叙登月过程?A、土星5号
B、阿波罗11号1、三位宇航员乘坐的飞船是( )2、请说出三位宇航员的姓名。分别是: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和奥尔德林推动“阿波罗11号”进入太空3、根据课文的有关内容,请说说“土星5号”火箭的作用。4、“阿波罗11号”进入太空后,是不是直接向月球飞去?为什么?
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公里?38万公里飞船进入太空后,先绕地球飞行,以便检测飞船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阿波罗11号”仍在绕月轨道上飞行。5、“阿波罗11号” 降落在月球上吗?6、根据课文内容,推测图片中飞行器的名称。登月舱
7、哪二位宇航员登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8、请说出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了哪几件事。 宇航员在月球上安装各种仪器进行科学探测 月球车天线将摄影机的影像讯号传回地球。月面上的激光反射镜,用以测量月球和地球间的精确距离。安装在月面上的地震仪。
在月球上插上美国国旗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采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
树立月球纪念牌;
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和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月震仪;
插上美国国旗;
和尼克松总统通话。9、宇航员在月球上工作了多长时间?10、宇航员在返航时,将什么留在太空?为什么?其他国家曾对美国这种做法提出批评,你认为呢? 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时遗弃在太空的各种物体的碎片,被称为太空垃圾。据统计,目前约有数千吨的太空垃圾在以每秒10公里的速度绕地球运行。给人类的太空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当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一块迎面而来、直径仅为1毫米的金属微粒足以威胁宇航员的生命。1983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号”与一块直径为0.2毫米的涂料剥离物相撞,导致航天飞机停止飞行。
阿姆斯特朗疲倦而又高兴地坐在了起飞前的月球登陆车上层次结构: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概述此次登月活动的伟大意义,引出下文,引起阅读兴趣。
第二部分(3~12段),具体记叙登月经过。
第三部分(13~15段),记叙返航经过。
第四部分(16~18段),再次强调重大意义。奥尔德林有感于他和阿姆斯特朗留下的靴印,拍此照片串读法:
串点成线,边读边划边概括,串联成全文的整体脉络。
1、你认为宇航员登月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登月的过程?思考下面问题:登月过程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安全返航准备时间:1969年7月16日人物: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地点: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将要发生的事件: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升
空从观礼台上看火箭升空眺望火箭升空从发射架上看火箭升空一级、二级火箭脱落登月 7月20日上午7点32分,登月舱和飞船脱离(这是“阿波罗”宇宙飞船的“鹰”号登月舱正
向月球表面缓缓降落。天空中悬挂的是地球)
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 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返航(登月小艇正要与指挥舱结合,然后由指挥舱载运太空人返回地球) 22日上午6点35分,太空船与“阿波罗11号”对接成功。 “阿波罗11号”飞船降落在预定的海域,被等候在那边的海军救起。 通过学习,我们对人类登月的全过程,已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人类第一次登月有怎样的意义?找出文中议论性语句,并说说你对这些话的理解。 议论性的语句有:
a.……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b.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c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美国宇航员在登月纪念碑上写下这段文字:“……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作一次和平旅行……”他们为什么不说“代表美国”?因为相对于外星系来说,是代表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是整个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牌。 阿姆斯特朗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朗读课文第5段和第11段,并在书中标出含有数字的语句,思考:作者比较详细的列举一系列数字的作用是什么?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所以文章非常注意数字的运用,来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纪实报道的特点,增加读者的知识。数字主要涉及时间、速度、高度三类。
人类航天史话“阿波罗”号登月计划的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未停止过,你还知道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其他成果吗?
拓展延伸,兴趣激发:世界航天大事记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航天器,绕地球飞行108分钟后,胜利地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宇宙飞行的
任务。?
。?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头盔中影像)
和巴兹·奥尔德林乘“阿
波罗”11号飞船首次登上月球1981年4月12日,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肯尼迪航天中心首次升空。美国先后制造的5架航天飞机为人类利用外层空间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 1984年6月7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宇航员布鲁斯·麦坎德利斯使用载人机动装置,离开航天飞机320英尺,完成了人类首次无安全索太空行走。 1995年2月6日,在距地面395公里的空间轨道上,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实现美俄两国航天飞行器械的历史性会合。在此期间两者相靠距离最近达11.3米。? 2001年4月30日,第一位太空游客、美国人蒂托(中)快乐地进入国际空间站,开始了他为期一周的太空观光生活。太空旅游的开辟使得普通人也能够像宇航员一样畅游星际之间。? 2002年2月20日,国际空间站第四长期考察组的美国宇航员伯施对高压氮氧舱进行了检查。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首次在没有航天飞机对接的情况下实施太空行走。? 2002年6月7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载着几吨重的补给品、空间建筑材料和来自美、俄、法3个国家的7名机组人员?,成功与国际空间站进行了对接。这是“奋进”号机组人员与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亲切拥抱。?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上太空,宇航员杨利伟成为中国太空“第一飞人”。2008年9月25日晚21时10分04秒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神七2008年 9月27日下午16时30分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出舱活动, 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景海鹏 、翟志刚与刘伯明翟志刚、刘伯明与景海鹏 根据下面的情境,展开想像,写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布置作业:
1、也有人说,登月的照片有些是假的,有人撰文说,阿波罗登月是一场大骗局。对此,你是如何看的?查阅有关资料证实自己的观点。
2、把刚才的想象文字加以修改整理,力求富于想象力。板书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
概述登月及意义
记叙登月过程:准备→升空→登月
记叙安全返航
再次强调意义
纪实、科普小品:
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十九 月亮上的足迹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它真是记录了美国阿波罗飞船登月的全过程。课文时间线索明晰,登月过程写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题材本身能够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足够的兴趣,因此激发兴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没有必要花费精力去划分段落层次,而要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另外,教学本课要指导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提取主要信息,把握课文内容。课文语言生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恰当的描述;2、用数字说话;3、叙述中有议论。要引导学生读中品味。
也有人说,登月的照片有些是假的,有人撰文说,阿波罗登月是一场大骗局。对于这些观点点到即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求证,锻炼自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等。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训练快速阅读能力,学会提取主要信息,全面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按时间线索,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科技的魅力,认识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里的喜悦之情。
2、激发、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清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方法:快速阅读法、自读法、拓展延伸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月球的表面是由平原、山峰和山谷组成的荒漠,还有许多由于太空物体高速撞击月球表面而形成的陨石坑,月球上没有供人类呼吸的空气。
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一轮明月,总会引起无穷遐想,幻想有朝一日飞上月宫。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月文化。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这个美丽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对月球构造的一种非常朦胧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科技的迅猛发展,已经使得幻想变为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乘着阿波罗11号飞船终于登上了月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板书课题,作者)
二、快速阅读,概括要点:
(一)圈读法:快速阅读,一目十行,凭直觉把重要的信息圈出来。圈点什么呢?包括重要的数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
1、勾画生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生词读音和意义:
(1) 注音
昂首挺立(tǐng) 海域(yù) 相提并论(tí)人迹罕至(zhì) 椭圆(tuǒ)可望而不可即(jí) (2)解词
神往——心里向往 畅谈——尽情地谈。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接近。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2、圈点重要信息:本篇是一篇科普小品,真实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快速阅读课文,在文中圈点出以下信息(先个人独立阅读,然后小组交流,不懂可以咨询老师,最后全班交流):
①、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意义如何?哪个国家?
②、三位宇航员的姓名,火箭名称和飞船分别叫什么?
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和奥尔德林,“土星5号”火箭,阿波罗11号。
③、阿波罗11号进入太空后,是不是直接向月球飞去?为什么?
④、哪二位宇航员登上了月球?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阿姆斯特朗疲倦而又高兴地坐在了起飞前的月球登陆车上;奥尔德林有感于他和阿姆斯特朗留下的靴印,拍此照片。
⑤、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了哪几件事?
⑴采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
⑵树立月球纪念牌;
⑶安装各种仪器进行科学探测:(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和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月震仪);
⑷插上美国国旗;
⑸和尼克松总统通话。
⑥、你认为宇航员登月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登月的过程?
登月过程:登月准备 飞船升空 登月成功 安全返航 时间。
总结:本文采用的是顺叙的方法,即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方法,这样读者容易把握。总共分四个阶段:准备、升空、登月、返航。
第一部分:交待时间、地点、人物和所要发生的事件。另外,火箭中、飞船中、三级火箭中各用什么燃料,吃饭、穿衣等都交待了,这样写一方面这是纪实文字,另一方面因为这种科学纪实必须传达给读者科学知识。
第二部分:升空,这部分详写。因为它涉及非常尖端的技术性问题,各种数据要分毫不差,十分精确。
第三部分:飞船登月成功,并写宇航员在月亮表面的活动。
第四部分:写登月归来。其中包括宇航员回到登月舱,返回阿波罗11号飞船,回到地球及在国会大厦畅谈登月感受,几方面的内容。
层次结构: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概述此次登月活动的伟大意义,引出下文,引起阅读兴趣。
第二部分(3~12段),具体记叙成功登月。
第三部分(13~15段),记叙返航经过。
第四部分(16~18段),再次强调重大意义。
⑦、宇航员在返航时,将什么留在太空?为什么?其他国家曾对美国这种做法提出批评,你认为呢?
教师可适当补充:人类在进行航天活动时遗弃在太空的各种物体的碎片,被称为太空垃圾。据统计,目前约有数千吨的太空垃圾在以每秒10公里的速度绕地球运行。给人类的太空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当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一块迎面而来、直径仅为1毫米的金属微粒足以威胁宇航员的生命。1983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号”与一块直径为0.2毫米的涂料剥离物相撞,导致航天飞机停止飞行。
(二)、串读法:
串点成线,边读边划边概括,串联成全文的整体脉络。
思考下面问题:
1、你认为宇航员登月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登月的过程?
登月准备 飞船升空 登月成功 安全返航 时间顺序
2、指生朗读课文第5段和第11段,并在书中标出含有数字的语句,思考:作者比较详细的列举一系列数字的作用是什么?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所以文章非常注意数字的运用,来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纪实报道的特点,增加读者的知识。数字主要涉及时间、速度、高度三类。
3、通过学习,我们对人类登月的全过程,已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人类第一次登月有怎样的意义?找出文中议论性语句,并说说你对这些话的理解。
议论性的语句有:
a.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b.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c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学生畅所欲言。
4、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举例说明。
如流露在登月纪念碑文中的胜利、豪迈之情。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赞叹。
三、拓展延伸,兴趣激发:世界航天大事记
【一】“阿波罗”号登月计划的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未停止过,你还知道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其他成果吗?
1、1957年10月04: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半年后,美国的人造卫星上天。
2、1959年09月12:前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为世界上第一个撞击月球表面的航天器。
3、1961.4.12 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一号”飞船上天,成为世界航天第一人
4、1965.3.18 前苏联航天员烈昂诺夫乘“上升二号”飞船升空实现世界上第一次太空行走
5、1969.7.16 三名美国航天员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前往月球。7.21日11时56分20秒,飞船月球表面降落,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
6、1970年12月15:前苏联“金星”7号探测器首次在金星上着陆。
7、1971.4.19 前苏联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礼炮一号”
8、1975.7.17 美国阿波罗号飞船与前苏联联盟号飞船在太空对接
9、1981.4.12 美国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为人类利用外层空间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
10、1984年6月7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宇航员布鲁斯·麦坎德利斯使用载人机动装置,离开航天飞机320英尺,完成了人类首次无安全索太空行走
11、1986.1.28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生空72秒后爆炸,七名航天员全部罹难,包括一名女教师,这是当今最惨重的航天事故。
12、1986.2.20 前苏联“和平号”空间站第一个舱发射成功。
13、1995年2月6日,在距地面395公里的空间轨道上,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实现美俄两国航天飞行器械的历史性会合。在此期间两者相靠距离最近达11.3米。
14、1999.11.20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飞行
15、2001年4月30日,第一位太空游客、美国人蒂托(中)快乐地进入国际空间站,开始了他为期一周的太空观光生活。太空旅游的开辟使得普通人也能够像宇航员一样畅游星际之间。
16、2002年2月20日,国际空间站第四长期考察组的美国宇航员伯施对高压氮氧舱进行了检查。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首次在没有航天飞机对接的情况下实施太空行走。
17、2002年6月7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载着几吨重的补给品、空间建筑材料和来自美、俄、法3个国家的7名机组人员,成功与国际空间站进行了对接。这是“奋进”号机组人员与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亲切拥抱。
18、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上太空,宇航员杨利伟成为中国太空“第一飞人”。“这是祖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一天。”————迈出舱门的杨利伟面对欢呼的迎接人群时说的第一句话。
19、2008年9月25日晚21时10分04秒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宇航员分别是景海鹏 、翟志刚与刘伯明。
20、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氦3并运回地球,并利用这一热能发电,供全地球所需电能。
【二】根据下面的情境,展开想像,写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四、课堂小结:
这篇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的一种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
五、布置作业:
1、也有人说,登月的照片有些是假的,有人撰文说,阿波罗登月是一场大骗局。对此,你是如何看的?查阅有关资料证实自己的观点。
2、把刚才的想象文字加以修改整理,力求富于想象力。
附:写作特点
①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的要素非常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等,一目了然。记叙文顺序也非常清楚,即按照事情发展的过程来记叙,这样使读者便于把握整个事件过程。
②写作特色:
1.时间线索,有条不紊。2.完整生动,清楚明白。3.夹叙夹议,画龙点睛。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月亮上的足迹
概述登月及意义
记叙登月过程:准备→升空→登月
记叙安全返航
再次强调意义
纪实、科普小品: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