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单元 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
第二课时 从有害到无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方法,促使学生认识生活垃圾的两面性,树立合理利用垃圾资源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 理解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实际,结合我市的垃圾处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方法、不同方法处理垃圾各有哪些优缺点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 许多垃圾,乱扔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垃圾的处理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新一代的中学生对这些问题是如何看待的?有些什么样的思考?对垃圾的妥善处理与利用知道多少?
[课前预习]布置学生于课前上网、上图书馆查阅有关垃圾的资料。
[课堂活动一] 大屏幕展示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垃圾,白色污染、建筑垃圾、电子垃圾(包括图片、数据)等等。2—3名学生代表介绍自己查阅资料所获——归纳垃圾的危害(形成垃圾应该妥善处理的思想)——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再生利用——分组探究实验(塑料的热解)——小组讨论(不可回收垃圾的处理方法)——减少垃圾、回收垃圾,从我做起。活动一、垃圾的危害(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
[展示] 一组画面。
(大屏幕展示垃圾堆满道路、焚烧垃圾的滚滚浓烟、河面上漂浮着白色垃圾、……。)
[提出问题] 面对这些景象有什么感觉?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美丽的家园变得满目疮痍、不堪入目?
[交流与讨论]
[小结] 垃圾的随意倾倒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结果是:侵占了农田、污染了土壤、污染了地下水、污染了空气。
(大屏幕上展示:垃圾的危害(1)侵占了农田;(2)污染了土壤;(3)污染了空气;(4)污染了地下水。)[讲述] 不仅如此,而且还时常造成严重事故、引发疾病流行。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全世界的垃圾不断增多。每一年,全世界要生产多少垃圾呢?我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惊人的数据。(大屏幕展示相关数据)如美国每年扔掉旧汽车900多万辆、各种纸2700多万吨、罐头盒480亿个。中国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由此可见,垃圾问题已日益成为一个全世界共同的难题,垃圾的妥善处理与科学利用显得十分必要。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讨的课题——垃圾的妥善处理与利用。
[板书] 垃圾的妥善处理与利用
垃圾循环利用处理方法之一:垃圾发电。
(1)垃圾发电原理 (2)我市垃圾发电
垃圾循环利用处理方法之二:填埋
垃圾最早的处理方法,是集中起来再拉去填埋,让其在自然界中慢慢的得到分解。我市目前有数座垃圾填埋场
[讲解]:垃圾填埋场占用大量的土地,造成了许多的安全隐患——产生有毒化学物质,害虫和病菌,水源和土壤将被污染,爆炸性气体渗漏等等,填埋垃圾等于在制造定时炸弹。填埋是大量消纳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方法,也是所有垃圾处理工艺剩余物的最终处理方法,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直接填埋法。所谓直接填埋法是将垃圾填入已预备好的坑中盖上压实,使其发生生物、物理、化学变化,分解有机物,达到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
法国正研究城市垃圾处理新方法:甲烷化处理
过去十年,法国在生活垃圾的处理方面主要采用的办法是填埋或焚烧。法国目前正尝试试用甲烷化处理法对付有机垃圾;法国的瓦拉格国际工程公司,开发了一种对生活垃圾进行甲烷化处理的工艺,只需3个星期,便可以将垃圾变成堆肥和沼气.在细菌发酵的过程中产生的生物沼气在出口处收集并贮存起来,可以直接作为燃料或发电。
据介绍,一套完整的甲烷化垃圾处理设备的费用只相当于同等处理能力的焚烧设备的一半,而且运营费用也要低30%到40%。这种技术很受到农民的欢迎,因为它改善了土地贫瘠的现象。
[讲解] 填埋必须符合卫生填埋技术标准:填埋物的含水量小于20℅~30℅,无机物成分大于60%,密度大于0.5t.m-3.
[各抒己见] 为什么填埋的垃圾在含水量、无机物成分和密度等方面有一定的技术标准?
[讲述](三)垃圾循环利用处理之三----堆肥
堆肥是使用微生物分解垃圾中的有机成分的过程。它适用于能进行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垃圾的处理,故堆肥只是垃圾中有机成分的最终处理技术,而不是全部垃圾的处理技术.它必须以垃圾分类为前提.
[课堂小结]
1、垃圾分类;
2、垃圾的经济价值;
3、垃圾的循环利用;
4、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1).卫生填埋 (2).焚烧发电 (3).堆肥
[提问] 你已经对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现在请你设计或开展一项宣传活动:
1.在校报或校内其他宣传品上开辟专栏,宣传可以在学校里和 家里减少垃圾量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2.在学校里筹办一次艺术展览,展出用回收的材料制造的小工艺品.
3.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包装等从源头减少垃圾量的建议.
[讲述]:我国废旧电池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废旧电池污染已经成为目前社会最为关注的环保焦点之一。据了解,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较大的废电池主要有:含汞电池(主要是氧化汞电池);铅酸蓄电池(汽车电瓶);含镉电池(主要是镍镉电池)。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60万升)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废旧电池随手丢弃,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渗透于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提出问题] 人体一旦吸收这些重金属以后,会出现哪些病症呢?
[小结] 1953--1956年发生在日本的震惊中外的“水俣病”就是由于汞污染造成的;
1955年—1970年发生在日本富士山县神通川的“痛痛病”就是由于镉在人体内引起的慢性中毒。
目前,全国几乎每个城市都认识到了废旧电池潜伏的污染危害。但是如何如何处理这些“污染小炸弹”,是各地共同的难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