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 践行 慎教 善导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教学目的:
知识:了解化学对于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认识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体会化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引起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 入:
同学们一定浏览过我们的课本,就会发现化学是非常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学习化学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吗?
板书: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1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教师:看到化学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引言:
暑假中的某一天我去了参加了一个活动,听到一个小学生与一个中年人的一段对话:“Are you a teacher ” “Yes.” “What subject do you teach ” “I teach chemistry.” “Oh,It’s dangerous.”这个小学生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把化学与危险联系在一起。真是这样的吗?仔细想一想,在同学们没学化学之前,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事:重庆开县井喷气体中含硫化氢;江苏淮安高速公路上装液氯的车翻倒,液氯泄漏致使附近村庄村民几十人死亡,农田受损。同学们,你们对化学有什么感觉,第一印象是什么?
图片展示:一、我国古代的化学成就
商代 司母戊方鼎 炼丹术 商代 铁刃铜钺 青花瓷
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 制火药 烧瓷器 造纸
中国古代的冶金工业的历史: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
春秋战国冶铁炼钢
现代化学的前沿:佛莱明发现青霉素 DNA 分子结构模式图 克隆羊多莉
小结:从中我们发现,任何物质都有他的两面性:不能正确的认识和使用物质,它就是危险的, 如果能正确认识物质就能防止危险的发生并让它为人类利用。比如说,液氯生活中每天离不开它,是自来水厂杀菌消毒剂,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若遇液氯泄漏或井喷,为保证我们能正常吸入氧气,而不吸入有毒气体可用能吸它们但不吸氧气的湿毛巾捂住口,往高处跑,地上洒水等自我保护措施。所以化学能使人类正确的认识物质,今天就让我们来具体认识一些物质。
板书:二、化学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说明:⑴正确区分“物质”与“物体”:
铁是物质,用铁制造出的铁锅、钢铁制品、彩电,冰箱等是物体,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生产制造出来的,研究物质的性能,才能根据需要制造出各种物体
⑵能够解答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绿色化学:一种无污染、无公害、安全营养的食品
煤气:我们常见的有管道煤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罐装煤气(又称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注意通风。
(3)能够打破旧观念,抵制伪科学,理解新科学
李洪志的伪科学 吸烟有害健康 化肥的合理施用及存放
实验:加热碳酸氢铵固体
现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氨气)、试管内壁有水珠,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试管中白色固体完全消失。
酒精灯的使用 ( file: / / / E:\\孙中慧\\教学课件\\第一章\\第一章\\酒精灯使用.mpg" \t "_parent )(视频)
火焰(外焰、内焰、焰芯)、熄灭方法等
夹持试管的方法: 加热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碳酸氢铵 氨气 +水 + 二氧化碳
思考:保存化肥”碳酸氢铵”是要注意什么问题?
密封保存,并放置于低温阴凉处
小结:我国的化学发展史
碳酸氢铵的受热分解
涉及到的主要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作业联习与巩固:
1.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对人类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像制作青铜器、冶铁、炼钢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化工工艺,它们最早出现的朝代依次是( )
A.商代,宋代,春秋 B.商代,春秋,战国
C.春秋,战国,商代 D.宋代,商代,战国
2.下列说法没有科学尤其是化学依据的是( )
A.点石成金 B.变废为宝 C.塑料回收 D.资源再生
3.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 )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的物质
C.研究物体运动规律 D.防治环境污染
4.化学肥料碳酸氢铵在加热时尤其容易分解(见课本第三页——“观察与思考”),为保存该化肥,通常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储存仓库要注意通风 B.仓库要尽量密封,保持低温
C.要经常翻动包装袋,防止结块 D.如果受潮要放在太阳下晒干
5、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在日常生活中属于化学学习中常见到物质的是
A 衣服、桌子、电视机 B 太阳、宇宙、太空
C 食盐、水、空气 D 精神、意志、力量
教学后记:第一节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的形成对于化学的印象,让他们体会化学,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对于知识的要求并不太高,更重要的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自己主动的去寻找有关的资料,自我学习。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1、我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化学成就?
2、举例说明化学的迅速发展对促进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写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板书:
2.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合理利用的保护水资源的问题(污水净化,海水淡化)
(2)钢铁的合理使用(增强性能,延长寿命)
(3)白色污染问题(可降解塑料)
(4)全球变暖问题(植树造林,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5)臭氧层空洞(氟里昂)
(6)酸雨(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使用清洁能源)
穿插实验:
实验:在盐水中的铁生锈实验
现象:铁丝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红色水柱上升
原因:铁丝生锈消耗了锥形瓶内空气当中的气体——氧气,导致瓶内的气压小于外界的大气压,所以红色的墨水从导管导吸进试管。
实验:含硫火柴的燃烧
现象:有刺激性气味,并且一段时间后,红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用木条做对比试验,高锰酸钾溶液没有变化。
3.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提 问:被被誉为“21世纪的材料之星”的材料是什么材料?
脱糖核糖核酸(DNA,20世纪最伟大的生物学家克里克),青霉素(细菌学家佛莱明),克隆,阿斯匹林塑料(聚乙烯-薄膜,聚氯乙烯-管道,聚苯乙烯-磁带盒,聚丙烯-塑料扎带)高能燃料,高纯度硅,石英沙,高强度陶瓷,钛合金,纳米材料,储氢材料,太阳能转化器
小结巩固: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实验学科,学习化学对于我们合理利用资源,造福于人类有重大的作用。通过学习化学,我们能够正确的认识客观世界的各种物质,了解他们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从而掌握了打开物质世界大门的钥匙。更进一步是为了适应我们的世界,美化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美好
知识点: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冶金工业史
实验:碳酸氢铵的分解、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的褪色。
课后要求
1、了解一些古代著名的化学工艺及其出现的最早年代
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 最早发现的朝代
制造青铜器 商代
瓷器 东汉末代到六朝
冶铁炼钢 春秋战国
黑火药 唐朝
造纸 汉代
酿酒 殷周之际
2、了解一些元素符号及化学式
元素符号:碳C;氢H;氧O;氮N
化学式:水H2O;二氧化碳CO2
练习与巩固:
作业
5.) )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完后的废电池应回收集中处理
B.天然果汁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绿色冰箱”是指颜色为绿色的冰箱
D.“沙尘暴”是一种正常的气候现象
6.联合国卫生组织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其最主要原因是( )
A.价格便宜 B.烹饪的食物中留有人体必需的铁元素
C.保温性能好 D.生铁锅中含有碳元素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
B.学习化学会使你生活得更健康、更文明
C.用化学方法可以合成“长生不老”药
D.使用无硫火柴可减少大气污染
8.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绿色食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蓝色食品是海洋提供的食品;白色食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的食品。下面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 )
A.菜油 B.面粉 C.海带 D.食醋
9、为了增强市民环保意识,变废为宝,市区街道设立了绿色垃圾箱和黄色垃圾箱分别来装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和装不可回收的有害垃圾。下列物质中能扔进绿色垃圾箱的是
①废旧报纸 ②废铜钱 ③一次性塑料盒 ④口香糖⑤果皮⑥空矿泉水瓶 ⑦废铁锅
10、被誉为21世纪的材料之星是
A 钛合金材料 B 纳米材料
C 合成材料 D 新型陶瓷材料
11、下列哪种情况是造成臭氧空洞的原因之一:
A 冰箱制冷剂氟利昂泄露 B 汽车排放的有害气体
C 飞机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D 给果树喷洒农药
12.从课本图1-9实验中可知,和铁生锈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
A.空气和水 B.太阳光 C.盐酸 D.红墨水
13.农村里有一种现象:在长期使用煤球炉的厨房门上贴的春联比客厅门上贴的春联更快地褪色。结合课本知识,猜测产生该作用的物质是( )
A.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 B.炒菜时产生的油烟
C.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 D.烧开水时从水壶中冒出的蒸汽
14.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长期或大量摄入铝元素会对人体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将造成损害,建议限制导致人体摄入铝元素的各种应用。如在生活中尽量少用铝锅,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这些受限制的应用还可能包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后记:本节课是本节内容的第二课时,主要介绍目前化学对于环境和其它生活方面的影响,特别强调了环保的意识,对于生活中的化学有一个初步正确认识和简单的应用,对于生活中的常见到现象能做简单的解释。
第 1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