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 践行 慎教 善导
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2、初步学会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及伴随发生的现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物质及变化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望。
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的能力。
重 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 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的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引 言:P.10开头部分
板 书: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创设情景:看P.10上的几幅图,你知道这图示问题的答案吗
活动探究:P.11点燃蜡烛,观察变化。指导学生进行观察。
⑴蜡烛一般是用石蜡加入棉纱烛芯制成的。蜡烛在点燃时会出现哪些现象,发生什么变化?
答:蜡烛点燃后,发出明亮的火焰,火焰轻轻摇曳,烛泪流淌。如果用白瓷板压在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以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随着光和热的释放,蜡烛渐渐被消耗。
⑵石蜡燃烧变成了什么?在吹灭蜡烛后的瞬间,还能看到什么?
答: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与水,在吹灭蜡烛的瞬间,还能看到有白烟生成。
(3)你知道该白烟是什么?怎样证明?
你能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吗?
思考:现在大家想一下,蜡烛在燃烧时都发生哪些变化 这些变化有什么区别?
板书: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自 学:指导学生看书自学,然后讨论下列问题:
1、什么是物理变化?举例说明。
(板书: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什么是化学变化?举例说明。
(板书: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何本质区别?
(板书: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讲解:
见下表
实验: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课本P13活动与探究
问题:你知道发生了什么能量形式改变吗?
归纳说明:许多化学变化发生时,以热能、光能、电能等形式释放出能量,如物质的燃烧等;也有化学变化会从环境中吸收能量,如碳酸氢铵的分解等等
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 哪些是化学变化 为什么
(1).水结成冰 (2).纸张燃烧
(3).食物腐败 (4).瓷器破碎
(5).木条折断 (6)葡萄酿酒
(7).光合作用 ( 8).潮湿的衣服晾晒后变干
2、下列成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立竿见影 B 刻舟求剑 C 百炼成钢 D 量体裁衣
3、不能用来判断干燥的碳酸氢铵受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试管口有水珠
B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
C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固体减少
4、加热某固体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属于化学变化 B 属于物理变化
C 、如果是化学变化,就不可能存在物理变化
D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5、下列描述中:①钢铁生锈 ②米饭变馊 ③冰雪融化④大理石粉碎⑤铜在火焰上加热表面变黑⑥用防火纤维材料作消防服⑦铜作导线⑧煤燃烧时发光和放出热量。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属于描述化学反应现象的是 ;
属于物质用途的是 。
6、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主要来自于化学变化,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 家庭烧煤取暖 B 在家用电器中用干电池
C 利用海洋的潮汐能发电 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特别是意识到化学变化的现象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教学后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并能够准确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并能熟练的应用于两种变化的判断,知识点不难理解,但对于应用需要一定的练习,特别是信息给于型的判断需要在下节课终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断综合练习。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1、什么是物理变化?举例说明。
2、什么是化学变化?举例说明。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何本质区别?
思考:为什么蜡烛燃烧过程中会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呢 这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
创设情景:看P.12上部的两幅图,思考金刚石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金刚石具有什么性质?
自 学:指导学生看书自学,然后讨论下列问题:
1、什么是物理性质?举例说明。
(板书: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
2、什么是化学性质?举例说明。
(板书:4、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碳能燃烧……)
3、碳能燃烧与碳在燃烧有何本质区别?
板书: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课堂练习与巩固
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 用稀盐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B 用木炭烤肉串 C 用金刚石刻划玻璃
D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2、选择合适的答案序号填空
①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 ③物理性质 ④ 化学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水是一种无色的液体( )
酒精受热变成了酒精蒸气 ( )
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生成氧化镁 ( )
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 )
3、根据物质的那些性质能鉴别下列物质
(1)铁和铜 ;(2)酒精和碘酒 ;
(3)钻石和玻璃 ; (4)酒精和食醋 。
4、信息处理:
四氯化碳(CCl4)是一种无色的液体,能溶解脂肪、油漆等多种物质,在实验室和工业上都作溶剂。四氯化碳沸点低,蒸汽比空气重,因此当四氯化碳受热蒸发成为沉重的气体覆盖在燃着的物体上,就能隔绝空气而灭火,是一种常用的灭火剂。由于四氯化碳在500℃时可与水作用产生有毒的光气(COCl2)和一种常见的无氧酸,所以用它作灭火剂时,必须注意空气的流通,以免中毒。
请根据以上的描述分析归纳四氯化碳的相关性质: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5、下图为修正液包装上的部分文字和合图片,请仔细阅读,观察,推测修正液的性质(至少答出三点)
修正液:
使用的方法:
使用前摇匀修正液,涂于修正处少许,待完全干燥后书写。
注意事项:用完后请及时盖上帽,严禁食用。
自 学:P.14第二部分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板书: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活动与探究:P.14上的活动与探究
讲 解:讲解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方面的初步知识,使学生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有的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有的物质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元素组成,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组成与结构。
总结:不同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成分--元素。不同的物质结构不同,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微粒构成。
自 学:P.14第三部分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板书: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创设情景:看P.15上的图1-36。
讲 解:对照P.15上的图1-36进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还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阅 读:看P.15-16上的一些图片资料。
小结: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
根据信息来判断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性质与变化的区别、联系
教学后记: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学生多半能够理解,但是从课堂练习上看,在信息型题目上还需要强化。
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