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性质(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性质(第一课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6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8-12-02 21:5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氯气的生产原理氯气的生产原理1、工业制氯气——电解饱和NaCl溶液试剂:KI淀粉试纸、酚酞原料:NaCl饱和溶液设备:电解槽、电极、直流电源、导线正极负极阳极
石墨阴极
铁棒两极均产生气泡通电后有新的气体物质生成将铁棒上方收集到的气体靠近火焰,有轻微的爆鸣声有氢气生成黄绿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有氯气生成铁棒周围的颜色变红有碱性物质生成 氯化钠和水发生电解反应,在阳极生成氯气,在阴极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结论练习:
1、下列关于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的说法正确
的是

A、通电一段时间后,与正极相连的电极周围溶液
能使酚酞变红

B、与正极相连的电极上有氢气生成

C、与负极相连的电极上有氯气生成
D、为了避免电解产物之间产生反应,常用石棉
膜或离子交换膜将电解槽分隔成两部分(2)阳离子交换膜的作用 :①能防止阴极产生的H2和阳极产 生的Cl2相混合而引起爆炸 ②能避免Cl2和NaOH溶液作用生成NaClO而影响烧碱的质量 2、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槽氯 气化学式:Cl2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氯气。
181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将这种元素命名为Chlorine,这个名称来自希腊文,有“绿色”的意思。我国早年译文将其译成“绿气”,后改为氯气。戴维发生装置选择固、固加热制气固、液不加热制气固、液加热制气启普发生器简易装置简易装置收集装置选择排水法不溶于水,
不和水反应氯气向上排空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的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收集
装置Cl2Cl2有毒气体必需
进行尾气处理④实验结束应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①如图装配好装置③ 加入药品,从分液漏斗中慢慢向烧瓶中注入浓盐酸,缓缓加热三.反应原理尾气处理发生除杂收集干燥完整实验装置气体发生装置气体除杂干燥装置气体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1、为什么用分液漏斗装盐酸?又让盐酸缓慢地注入,而不是一次将浓盐酸注入烧瓶里?
答: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用量,避 免生成的氯气过多。问题讨论 2、能否用其它试剂代替二氧化锰或浓盐酸来制取氯气?问题讨论 3 、为什么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时,要缓缓加热,不能强热 ?答:
浓盐酸有很强的挥发性,强热时能挥发出大量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而使制得的氯气中含有大量的杂质;另一方面,又降低了HCl的利用率。问题讨论 4、如何检验氯气的生成?
答:
1.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色、态、味)
2. 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3. 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
4. 浓氨水(白烟)。 问题讨论 5、工业上用什么方法来生产氯气 ?问题讨论
氯气的性质电解饱和食盐水2NaCl+2H2O 2NaOH+H2↑+Cl2↑ 实验室制取氯气:MnO2+4HCl(浓)  MnCl2+2H2O+Cl2↑复习复习复习: 工业制取氯气:共热软锰矿和浓盐酸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液氯泄漏,造成28人死亡,2万多亩农作物受损 2005年4月12日,无锡一自来水厂氯气泄漏2005年10月30日,武汉一废品收购点的液氯钢瓶发生泄漏,消防队员正在紧急处理如果你住的社区发生氯气泄露,
你该如何逃生?物理性质颜色
状态
味道
毒性
气味密度 硬度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看尝闻测如何掌握黄绿色
气体有刺激性
气味能溶(1:2)
密度比空气大
易液化有毒问题一:根据Cl结构特点你能预测氯气的 化学性质活泼吗?Cl222易断裂分子结构不稳定原子结构不稳定化学性质活泼 结构决定性质问题二:如何证明氯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Cl2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 事实证明,氯气可与大多数金属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直接化合,而且生成高价态金属氯化物。请写出Cl2与 Fe 在燃烧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现象:剧烈燃烧,棕褐色的烟实验表明:常温下,干燥Cl2不与铁反应实验1:实验2:现象:干燥的有色布条没有褪色,而湿润的有色布条却褪色了。
结论: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实验3:现象(针筒①) :黄绿色迅速消失,针筒内气体体积迅速减小
现象(针筒②) :黄绿色慢慢褪色,针筒内气体体积缓缓减小
Cl2 + 2NaOH =NaCl + NaClO + H2O2Cl2 + 2Ca(OH)2 =CaCl2 + Ca(ClO)2 + 2H2O漂白粉的主要成分实验3:氯气与水的反应 Cl2 + H2O ==HCl + HClO可用于实验室余氯吸收漂白粉的漂白原理:Ca(ClO)2 +2 HCl=CaCl2 +2HClO漂白粉的保存: 隔绝空气,密封保存Ca(ClO)2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小资料 石蕊是一种色素,由于溶液的酸碱度
不同,常呈现红、紫、蓝三种颜色。分子
内含还原性基团,遇到某些氧化剂会发生
化学反应而褪色(称为“漂白”)。其它染
料或有机色素也会因漂白而褪色。 2005年4月20日,武汉一自来水厂 氯气泄漏 1 L自来水中通入约0.002g 氯气2005年10月30日,河南一废品收购点的液氯钢瓶发生泄漏,消防队员正在紧急处理(石灰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