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选择题的失分原因分析及解答对策 选择题具有信息量大、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广、考查角度灵活、且评分客观等优点,在中考化学试卷中已成为主要题型。笔者根据多年的中考阅卷经历,对同学们在考试中选择题的失分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同学们解答选择题的能力。 一、审题不清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酸能与所有的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B.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 CO2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支持燃烧 D. 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 分析:一般来说,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之前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在相同温度和相同溶质的条件下,饱和溶液才会比不饱和溶液浓;CO2只是在一般情况下不能支持燃烧,但它可以支持活泼金属(如Mg)的燃烧,故A、B、C错。应选D。 对策:注意规律性的知识内容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二、概念模糊 例2. 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识,你认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 同种元素构成的粒子,其质子数一定相等 D. 电离生成H+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分析:本题考查了对单质、置换反应、元素、酸四个概念的判断。A中将单质定义中的纯净物换成了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B中没有指明反应物也应是单质和化合物,所以不一定是置换反应;D中没有强调阳离子全部是H+,所以也可能是盐类(如NaHSO4)。应选C。 对策:平时注重对概念中关键词含义的理解,结合具体实例,明确概念的范围,加强对概念的辨别能力。 三、误入圈套 例3. 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了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晶格钟”,成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38 B. 50 C. 88 D. 126 分析:本题虽然给出了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实际上在解题中是不需要的。如果一些同学不认真思考,用88减去38得到50,就中了命题者的圈套。应选A。 对策:仔细分析题中的信息,判断是否都是有用信息,只有排除干扰信息,识破命题陷阱,答案就显而易见。 四、思维片面 例4. 有100g 5%的氯化钠溶液,若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 加入5g氯化钠 C. 把溶剂蒸发掉50g D. 加入100g5%的氯化钠溶液 分析:有些同学将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片面理解成使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或使溶剂的质量减少一半,而错选A、B。应选C。 对策:要树立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溶质、溶剂的质量都会影响溶液的质量,从整体上理解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因素。 五、脱离实际 例5. 已知t℃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在该温度下,将25g氯化钾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25% B. 28.6% C. 33.3% D. 50% 分析:有同学不考虑溶解度概念的限制,直接将25g氯化钾当作溶质的质量代入计算,错选C。应选B。 对策:要多考虑问题的结果是否是合理的,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六、以偏概全 例6. 把ag某物质加入到水中,完全溶解后得到100g溶液,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 =a% B. a%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分析:有些同学将本题简单化,认为所得溶液就是该物质的溶液,而错选了A。此题需要分析该物质的多种可能性。当该物质是氯化钠等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a%;当该物质是氧化钠等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当该物质是结晶水合物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a%。应选D。 对策:注意训练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七、顾名思“义” 例7. 欧盟国家已禁用水银温度计,因为它在使用时易破碎而泄漏水银危害人体健康。水银属于( ) A. 化合物 B. 混合物 C. 单质 D. 氧化物 分析:有些同学将水银拆开来理解为水和银的混合物,易错选B。应选C。 对策:平时积累一些化学物质名称的字面意思和实质含义不一致的例子,切记不能完全根据物质名称的字面义来推测其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