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基础专题1专题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有机化学基础专题1专题二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8-12-04 18:39:00

文档简介

新沂市高级中学08—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化学教案(有机化学基础) 执教人:王卫东
专题二 有机物的结构与分类
第一单元 有机物的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方式,通过比较,理解碳碳单键、双键、三键之间的差异。
2.掌握甲烷、乙烯、乙炔、苯分子的组成、结构和空间构型,理解有机物分子空间构型与分子内原子成键方式之间的联系。
3.学会用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表示常见有机物分子的结构。
4.了解有机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的原因,理解有机物碳架异构、官能团类别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等现象,知道存在立体异构(顺反异构、对映异构)现象。
5.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
重点: 有机物分子的空间构型与碳原子成键方式的关系 结构简式 键线式
难点: 有机物分子的空间构型
教 法: 引导 练习 归纳
第一课时(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创设情景】有机物种类繁多,有很多有机物的分子组成相同,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为什么?
【学生回答】结构决定性质,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设置情景】 思考:为什么范特霍夫和勒贝尔提出的立体化学理论能解决困扰19世纪化学家的难题? (思考、回答 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
【板书】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交流与讨论】指导学生搭建甲烷、乙烯、 乙炔、苯等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并进行交流与讨论。
【交流与讨论】碳原子最外层中子数是多少?怎样才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碳原子的成键方式有哪些?碳原子的价键总数是多少?什么叫单键、双键、叁键?什么叫不饱和碳原子? (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板书】一、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征:1、碳原子含有4个价电子,易跟多种原子形成共价键。
2、易形成单键、双键、叁键、碳链、碳环等多种复杂结构单元。
3、碳原子价键总数为4。
【介绍】不饱和碳原子:是指连接双键、叁键或在苯环上的碳原子(所连原子的数目少于4)。【师生共同小结】 通过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板书】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及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
【观察与思考】 观察甲烷、乙烯、 乙炔、苯等有机物的球棍模型,思考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的空间构型、键角有什么关系?分别用一个甲基取代以上模型中的一个氢原子,甲基中的碳原子与原结构有什么关系?
【分组、动手搭建球棍模型】填P19表2-1并思考: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键角、分子的空间构型间有什么关系? 从二维到三维,切身体会有机分子的立体结构。归纳碳原子成键方式与空间构型的关系。
【归纳分析】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
—C— —C= =C= —C≡
直线型 直线型
四面体型 平面型 平面型
【理清思路】
分子空间构型的迁移应用,观察以下有机物结构:
CH3 CH2CH3
(1) C = C
H H
(2) H--C≡C --CH2CH3
(3) —C≡C—CH=CF2、
思考:
(1)最多有几个碳原子共面?(2)最多有几个碳原子共线?(3)有几个不饱和碳原子? 应用巩固
【补充】杂化轨道与有机化合物空间形状 。思考,激发兴趣,帮助学生自学,有助于认识立体异构。
【整理与归纳】
碳原子的成键特征与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
1、有机物中常见的共价键:C-C、C=C、C≡C、C-H、C-O、C-X、C=O、C≡N、C-N、苯环
2、碳原子价键总数为4(单键、双键和叁键的价键数分别为1、2和3)。
3、双键中有一个键较易断裂,叁键中有两个键较易断裂。
4、不饱和碳原子是指连接双键、叁键或在苯环上的碳原子(所连原子的数目少于4)。
5、分子的空间构型:
(1)四面体:CH4、CH3CI、CCI4
(2)平面型:CH2=CH2、苯
(3)直线型:CH≡CH
【例1】以下物质中最多能有几个碳原子共面?最多有几个碳原子能在一条直线上?
CH3-CH=CH-C≡C-CF3
【例2】该分子中,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子最多有几个?
【作业】习题P28, 2 学生课后完成 检查学生课堂掌握情况
【教后札记】
第一单元 有机物的结构
第二课时(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方式,通过比较,理解碳碳单键、双键、三键之间的差异。
2.掌握甲烷、乙烯、乙炔、苯分子的组成、结构和空间构型,理解有机物分子空间构型与分子内原子成键方式之间的联系。
3.学会用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表示常见有机物分子的结构。
4.了解有机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的原因,理解有机物碳架异构、官能团类别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等现象,知道存在立体异构(顺反异构、对映异构)现象。
5.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
重点: 结构简式 键线式
难点: 键线式
教 法: 引导 归纳 练习
【板书】
二 、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1 、结构式——完整的表示出有机物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成键情况。
2 、结构简式——结构式的缩减形式
【自学】教材P22观察与思考
【归纳】书写规则:
(1)结构式中表示单键的“——”可以省略, 例如乙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3
(2)“C=C”和“C≡C”中的“=”和“≡”不能省略。例如乙烯的结构简式不能写为:CH2CH2,但是醛基、羧基则可简写为—CHO和—COOH
(3)准确表示分子中原子的成键情况。如乙醇的结构简式可写成CH3CH2OH或C2H5OH而不能写成OHCH2CH3
【完成教材P28练习与实践T1】
【介绍】结构式能完整地表示出有机物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成键情况,但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分子而言,采用结构简式或键线式表示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能够删繁就简,有利于我们把握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结构特征。
【板书】3 、键线式——只要求表示出碳碳键以及与碳原子相连的基团,图示中的一个拐点和终点均表示一个碳原子。
【完成教材P23问题解决】
【过渡】你知道为什么有机物的种类会有这么多吗?其实这与有机物中存在同分异构现象有关,同分异构现象我们在高一的时候已经学过,你还记得吗?
三 、同分异构体
1 、同分异构现象的概念
有机物中存在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课后思考】1、你知道有哪些通分异构现象吗?请举例说明:
2 、分子式为C7H16的有机物可能的结构简式有哪些?你是如何推断的?
【教后札记】
第一单元 有机物的结构
第三课时(同分异构体)
教学目标:
1.了解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方式,通过比较,理解碳碳单键、双键、三键之间的差异。
2.掌握甲烷、乙烯、乙炔、苯分子的组成、结构和空间构型,理解有机物分子空间构型与分子内原子成键方式之间的联系。
3.学会用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表示常见有机物分子的结构。
4.了解有机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的原因,理解有机物碳架异构、官能团类别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等现象,知道存在立体异构(顺反异构、对映异构)现象。
5.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
重点难点: 同分异构体的种类及确定方法
教 法: 引导 归纳 练习
【思考回忆】
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定义?(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板书)
【板书】同分异构体
一、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的含义
同分异构体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体现象。
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 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知识导航1】
引导学生再从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定义出发小结上述2答案,从中得出对“同分异构”的理解:
(1)“同分”—— 相同分子式 (2)“异构”——结构不同
分子中原子的排列顺序或结合方式不同、性质不同。
(“异构”可以是象上述②与③是碳链异构,也可以是像⑥与⑦是官能团异构)
“同系物”的理解:(1)结构相似——— 一定是属于同一类物质;
(2)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 分子式不同
《随堂练习》
下列五种有机物中, 互为同分异构体; 互为同一物质;
互为同系物。
① ② ③
④ CH2=CH-CH3 ⑤ CH2=CH-CH=CH2
【知识导航2】
(1)由①和②是同分异构体,得出“异构”还可以是位置异构;
(2)②和③互为同一物质,巩固烯烃的命名法;
(3)由①和④是同系物,但与⑤不算同系物,深化对“同系物”概念中“结构相似”的含义理解。(不仅要含官能团相同,且官能团的数目也要相同。)
(4)归纳有机物中同分异构体的类型;由此揭示出,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产生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同分异现象是由于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合顺序和结合方式产生的,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的其他同分异构现象,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将分别在后续章节中介绍。)
【板书】
二、 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1)、碳链异构——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引起的同分异构现象
A. 首先写出无支链的烷烃碳链,即得到一种异构体的碳架结构。
B.在主链上减一个碳作为一个支链(甲基),连在此碳链上得出含甲基的同分异构体。
C.在主链上减两个碳作为一个乙基支链或两个甲基的各类通分异构体。
【例】根据以上规则重新确定分子式为C7H16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
【思考】那么是否所有的有机物都有同分异构体呢?
CH4有同分异构体吗?CH3CH3有同分异构体吗?CH3CH2CH3有同分异构体吗?(3C以下的烷烃无同分异构体)
【学生讨论】已知烯烃的分子式为CnH2n,那么分子式为C4H8的烯烃,可能的结构简式有哪些?
【板书】
(2)官能团位置异构
在有机物中,有机物官能团位置的不同也会导致同分异构现象,上面这个问题就说明了这一点。再比如:丙醇就有两种同分异构体:CH3CH2CH2OH 和 CH3CHCH3
书写规则: OH
先排碳链异构,再排官能团位置
【例1】分子式为C4H9Cl的有机物,其结构简式可能有几种?
【补充】相同位置的H
1 、甲基上的3个H位置相同
2、 处于对称位置的H,具有相同的化学环境,因此当官能团取代这些H时,有机物具有同一种结构
【例2】
【例3】
【板书】
(3)官能团类别异构
例如: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物可能也有两种结构,你知道是哪两种吗?
【答】乙醇和乙醚
A 碳原子数相同的醇和醚是同分异构体
B 碳原子数相同的羧酸和酯是同分异构体
C 碳原子数相同的二烯烃和炔烃是同分异构体
D 碳原子数相同的烯烃和环烷烃是同分异构体
【交流与讨论】教材 P25 交流与讨论说说你的想法
【板书】(4)立体异构
A 顺反异构(存在于烯烃中)
反式:相同基团在双键对角线位置 顺式:不同基团在双键对角线位置
H H H CH3
C=C C=C
CH3 CH3 CH3 H
顺式 反式
B 对映异构——存在于手性分子中
手性分子——如果一对分子,它们的组成和原子的排列方式完全相同,但如同左手和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这对分子互称为手性异构体。有手性异构体的分子称为手性分子。(分子内能找到对称轴或对称中心的分子为非手性的)
手性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
当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连接在碳原子上时,形成的化合物存在手性异构体。
【随堂练习】
1.烷烃C5H12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物,试写出这种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2.分子式为C6H14的烷烃在结构式中含有3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 )个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3.经测定,某有机物分子中含2个 —CH3 ,2个 —CH2— ;一个 —CH— ;一个 Cl 。试写出这种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教后札记】
第二单元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第一课时(有机物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标:
1.知道研究有机物分类的意义,学会根据官能团对有机物进行分类,知道有机物的其它分类方法。
2.掌握常见官能团的结构,能正确写出典型代表物的名称和结构简式。
3.掌握同系物概念,了解相关同系物的通式。
4.知道给有机物命名的意义,知道常见有机物的习惯名称。
5.学会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烷烃
教学重点:
根据官能团对有机物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根据官能团对有机物进行分类
【引入】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偶然发现由典型的无机化合物氰酸铵通过加热可以直接转变为动植物排泄物——尿素的实验事实,从而使有机物的概念受到了冲击,引出了现代有机物的概念——世界上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有机物自身有着特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导致了其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特殊性。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叫有机化学。
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有机物化合物的分类
一 、有机物的分类
【问】同分异构体的种类我们已经学过,那么分子式为C3H8O的有机物有几种可能的同分异构体?写出结构简式。(教材P29交流与讨论)
CH3CH2CH2OH CH3OCH2CH3 CH3CHCH3
【思考】其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有哪些?你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答】结构中有(醇)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
由此,我们知道,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主要跟它所具有的基团的性质有关。
我们把这种反映一类有机物共同特性的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
【问】你知道还有哪些官能团呢?它们存在于哪些物质当中?
【学生举例】—COOH 羧酸中存在
—CHO 醛当中存在
其实刚才大家已经在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了——根据官能团不同分类
【板书】1 、根据官能团不同分类
(1)烷烃(CnH2n+2)
没有任何官能团
【学生举例】CH4 CH3CH3 CH3CH2CH3 CH3CH2CH2CH3
【问】烷烃的性质几乎相似,请你观察以上烷烃的结构,你能发现其中有什么递变规律吗?
【答】它们在结构上相差一个或多个-CH2-。
我们就把这些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基团的有机物互称为同系物。
【板书】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基团的一类有机物,它们具有相同的分子通式。
思考:分子式为C5H12有几种同分异构体?它们属于同系物吗?
【板书】(2)烯烃
【学生回答】列举所知道的烯烃
CH2=CH2 CH2=CH-CH3 CH2=CH-CH2CH3
官能团:“C=C”碳碳双键
【问】乙烯和 是同系物吗?
【答】不是。
【板书】(3)炔烃
官能团:C C 碳碳叁键
实例:HC≡CH HC≡C-CH3 HC≡C-CH2CH3
【板书】(4)苯的同系物(CnH2n-6——含有一个苯环)
官能团:
实例:
结构相似——具有相同种类和数量的官能团
【小结】同系物:
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基团
所以按官能团种对有机物进行类分类时,同一类物质,也可能不属于同系物。
【板书】(5)卤代烃
官能团:—X(卤素原子)
实 例:CH3CH2Cl(一氯乙烷)
【板书】(6)醇
官能团:—OH(不与苯环直接相连)
实 例:CH3CH2OH(乙醇) CH3OH(甲醇)
【板书】(7)酚
官能团:—OH(与苯环直接相连)
实 例: —OH(苯酚)
【板书】(8)羧酸
官能团:—COOH(羧基)
实 例:CH3COOH(乙酸) HCOOH(甲酸)
【板书】(9)醚
官能团:—O—(醚键)
实 例:CH3CH2OCH2CH3(乙醚) CH3OCH3(甲醚)
【板书】(10)醛
官能团:-CHO(醛基)
实例: CH3CHO(乙醛) HCHO(甲醛)
(11)酮
官能团: (羰基)
实例
【板书】(12)酯
官能团: (酯基)
实例:CH3CH2OOCCH3(乙酸乙酯)
【板书】(13)胺
官能团:-NH2(胺基)
实例:CH3-NH2(甲胺)
【问题解决】P31
【板书】2 、根据结构中是否含有苯环
(1)脂肪族化合物——结构中不含苯环
(2)芳香族化合物——结构中含有苯环
【板书】3、 根据碳原子连接成链状还是环状
链状化合物
环状化合物
【随堂练习】按官能团的不同可以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你能指出下列有机物的类别吗?
【小结】本节课我们要掌握的重点就是认识常见的官能团,能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教后札记】
第二单元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第二课时(有机物化合物的命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命名法。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理解并灵活运用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练习书写丙烷CH3CH2CH3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形成的两种不同烃基的结构简式。体会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越多,结构会越复杂,同分异构体数目也越多。体会习惯命名法在应用中的局限性,激发学习系统命名法的热情。
教学重点: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
教学难点:
烃类化合物的系统命名
【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烷烃的习惯命名方法,结合同分异构体说明烷烃的这种命名方式有什么缺陷?
【板书】二 、有机物的命名
1、习惯命名法
原则:分子内碳原子数后加一个“烷”字, 就是简单烷烃的名称,碳原子的表示方法:
①碳原子在1~10之间,用“天干”表示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②10以上的则以汉字“十一、十二、十三……”表示。
例如:CH4 C2H6 C5H12 C9H20 C12H26 C20H42
甲烷 乙烷 戊烷 壬烷 十二烷 二十烷
【例】我们知道有机物中存在着大量的同分异构现象,比如分子式为C4H10的有机物就有两种,那么在命名时如果都叫丁烷,肯定不行,需要加以区分。
CH3CH2CH2CH3 正丁烷
CH3CHCH3 异丁烷
再比如分子式为C5H12的烃就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同样在命名的时候要区分开来,一个名字只能给一种物质
CH3CH2CH2CH2CH3 正戊烷
CH3CHCH2CH3 异戊烷
CH3CCH3 新戊烷
在习惯命名法中,通常把具有“CH3CH-”这种结构的称为“异”;把具有“CH3CCH2- ”
这种结构的称为“新”。
【过渡】那么分子式为C7H16的烷烃有9种同分异构体,应该如何对每一种同分异构体准确的命名呢?随着C原子数的增多,烷烃的同分异构更多,又应该如何来命名呢?显然,习惯命名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有一种更完善的命名方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2、 系统命名法
【结合例题及课件讲解】烷烃系统命名法命名的步骤:
(1)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做主链,并按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烷”。
(2)把主链里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作为起点,用1、2、3等数字给主链的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的位置。
(3)把支链的名称写在主链名称的前面,在支链名称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主链上所处的位置,并在数字与名称之间用一短线隔开。
(4)如果有相同的支链,可以合并起来用二、三等数字表示,但表示相同支链位置的阿拉伯数字要用“,”隔开;如果几个支链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可以简单总结为以下几点:
选主链,称某烷;编号码,定支链;支名同,要和并,支名异,简在前,烷名写在最后面.
①名称组成:
支链位置-----支链名称-----主链名称
②数字意义:
阿拉伯数字---------支链位置
汉字数字---------相同支链的个数
③写母体名称时,主链碳原子在10以内的用“天干”,10以上的则用汉字“十一、十二、十三……”表示。
(一)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1【结合例题及课件讲解】命名规则
(1)将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
(2)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
(3)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只需标明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编号较小的数字)。用“二”“三”等表示双键或三键的个数。
(4)支链的定位应服从所含双键或三键的碳原子的定位。
【补充练习】
一 选择题
1.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D )
A. 1,2─二甲基戊烷 B. 2─乙基戊烷
C. 3,4─二甲基戊烷 D. 3─甲基己烷
2.下列有机物名称中,正确的是 ( AC )
A. 3,3—二甲基戊烷 B. 2,3—二甲基—2—乙基丁烷
C. 3—乙基戊烷 D. 2,5,5—三甲基己烷
3.下列有机物的名称中,不正确的是 ( BD )
A. 3,3—二甲基—1—丁烯 B. 1—甲基戊烷
C. 4—甲基—2—戊烯 D. 2—甲基—2—丙烯
第二单元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第三课时(有机物化合物的命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命名法。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理解并灵活运用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练习书写丙烷CH3CH2CH3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形成的两种不同烃基的结构简式。体会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越多,结构会越复杂,同分异构体数目也越多。体会习惯命名法在应用中的局限性,激发学习系统命名法的热情。
教学重点: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
教学难点:
烃类化合物的系统命名
【板书】
(二)卤代烃及醇的命名
【补充】
1、 卤代烃的命名
卤代烃的命名原则遵循烷烃和烯烃的命名原则,在命名时,把卤素原子看作为一种取代基。
例如:
CH3CCH3 2-甲基-2-氯丙烷
CH3CHCH2CH2CH2CH CH3 2-甲基-6-氯庚烷
【板书】
2、 醇的命名
(1)遵循烷烃的命名原则
(2)编号时,羟基所在碳原子的编号要尽可能小
(3)在命名醇时,羟基不能作为取代基来看待,例如“1-羟基-乙醇”
例:CH3CHCH3 2-丙醇 CH3CH2CH3 1-丙醇
【补充】
3 、醛及羧酸的命名
(1)找主链——醛基或羧基必须在主链里,其它遵循烷烃的命名方法
(2)编号——从醛基或羧基中的碳原子开始
(3)命名——醛基或羧基不看作取代基
1 2 3 1 2 3 4 5
例:CH3CHCH3 HOOCCH2CH2CH2COOH
2-甲基丙醛 1,5-戊二酸
(三)环状化合物的命名
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1)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烷基取代后,命名时以苯作母体,苯环上的烃基为侧链进行命名。先读侧链,后读苯环。
例如:
甲苯 乙苯
(2)如果苯环有两个氢原子被两个取代基取代后,可分别用“邻”“间”和“对”来表示(习惯命名)。
例如: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对二甲苯
上面所讲的是习惯命名法。
(3)(系统命名法)给苯环上的6个碳原子编号,以某个甲基所在的碳原子的位置为1号,选取最小位次号给另一个甲基编号。
1,2-二甲基苯 1,3-二甲基苯 1,4-二甲基苯
【总结】有机物的命名一般总是遵循以下过程:
1、 找主链——碳原子数最多的一条为主链,若官能团中含有碳原子,则该官能团必须包含在主链里。
2 、编号——从离支链近的一段开始依次编号,若有官能团存在,则官能团的编号要尽可能小
3、 命名——官能团不作为取代基出现在有机物的名称中
【补充练习】
一 选择题
1.下列命名错误的是 ( AB )
A. 4―乙基―3―戊醇 B. 2―甲基―4―丁醇
C. 2―甲基―1―丙醇 D. 4―甲基―2―己醇
2.(CH3CH2)2CHCH3的正确命名是 ( D )
A. 2-乙基丁烷 B. 3-乙基丁烷 C. 2-甲基戊烷 D. 3-甲基戊烷
3.有机物 的正确命名是 B
A 3,3 二甲基 4乙基戊烷 B 3,3, 4 三甲基己烷
C 3,4, 4 三甲基己烷 D 2,3, 3 三甲基己烷
4.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其正确的命名为 ( C )
A. 2,3—二甲基—3—乙基丁烷 B. 2,3—二甲基—2—乙基丁烷
C. 2,3,3—三甲基戊烷 D. 3,3,4—三甲基戊烷
5.一种新型的灭火剂叫“1211”,其分子式是CF2ClBr。命名方法是按碳、氟、氯、溴的顺序分别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相应元素的原子数目(末尾的“0”可略去)。 按此原则,对下列几种新型灭火剂的命名不正确的是 ( B )
A. CF3Br ── 1301 B. CF2Br2 ── 122
C. C2F4Cl2 ── 242 D. C2ClBr2 ── 2012
【教后札记】
OH
CH2
=CH
CH
=CH2
—CH3
—CH3
—CH2CH3
—CH3
O
-C-
O
CH3-C-CH3 丙酮
O
-C-O-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Cl
CH3
Cl
CH3
OH
CHO
CH2CH3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2
3
4
5
6
1
CH3-CH=C

CH3
CH3︱
CH3︱
CH3-C=CH-CH3
CH3-CH-CH=CH2

CH3
PAGE
23新沂市高级中学08—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化学教案(有机化学基础) 执教人:王卫东
专题一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单元 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有机化学发展的历史和前景,领悟科学发现的艰辛,了解科学发现的意义。
2.了解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3.了解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生命活动的关系。
【介绍】
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内容介绍:
专题1: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单元: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第二单元: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学习有机化学的钥匙
专题2 有机物的结构与分类
第一单元: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二单元: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第一单元:脂肪烃(烷、烯、炔)
专题3:常见的烃
第二单元:芳香烃(苯)
第一单元:卤代烃
专题4:烃的衍生物 第二单元:醇与酚
第三单元:醛、羧酸
第一单元:糖类 、油脂
专题5: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第二单元 :氨基酸、蛋白质、核酸
(学生阅读教材目录了解本册书研究的内容)
有机化学学习方法介绍:
1、抓结构的学习:对空间结构、官能团的理解
2、掌握一种代表物质的性质能知道一类物质的性质
【板书】专题1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单元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一、有机化学的含义: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应用及有关理论的学科。
二、有机化学的发展:阅读:课本2---5页
【思考】1、有机化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是始于谁提出了有机化学的概念?
18世纪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提出有机化学的概念(P2:图1-1)
2、打破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界限的化学家是谁?他用什么物质的变化证明?
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P2:化学史话)
NH4CNO == CO(NH2)2打破了生命力论
【介绍】
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学科萌发于17世纪,创立并成熟于18、19世纪。20世纪这一学科已发展成一门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充满活力的学科,21世纪它又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板书】(一)萌发和形成阶段
原始社会末期,古人利用谷物酿酒制醋。我国周代使用靛蓝、茜草天然燃料染布。
公元前一世纪,我国使用天然气井。公元前一世纪,发展本草医学。西汉初期造纸
【介绍】1.到17世纪,人类学会了使用酒精、醋、染色、植物和草药,了解了一些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和制取方法等。
2.18世纪,人们对天然有机化合物进行了广泛而具体提取工作,得到了大量的有机物。
3.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首先提出“有机物”和“有机化学”这两个概念,19世纪欧洲经历技术革命,有机化学空前发展 ··········
【板书】(二)发展和走向辉煌时期
进入20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出现,有机化学有了极大的发展。
1965年我国合成结晶牛胰岛素(P5)··········
红外光谙、核磁共振、质谱、X射线衍射等物理方法的引入,使有机分析达到了微量、高效、准确的程度。(P8-10)
有机化学还能破译并合成蛋白质,认识并改变遗传分子,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生命的奥秘……
【板书】三.有机化学的应用(P3)
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有机物……现在人们不仅合成自然界中存在的有机物,而且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有机物,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的需要。如:三大合成材料、合成药物、一些特殊性能的有机材料
【板书】四、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分类
1 .有机物——含碳化合物,除CO2和碳酸盐外。
2 .有机物的分类
【练习】教材P5练习与实践
第二单元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研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知道如何确定有机物的最简式
2 、了解李比希提出的基团理论,认识常见的基团以及在有机物中的性质
3、 能看懂简单的核磁共振谱图及红外光谱图
4 、认识手性分子
5 、了解简单有机反应的反应机理
重难点: 如何确定有机物的最简式
教 法: 引导 练习 归纳
【引入】
人们对有机物的研究经历了“从天然的动植物中提取”,“分离出一些纯净物”、“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根据需要对有机物分子进行设计和合成”的发展
过程。(了解对有机物的研究经历)
【板书】一、 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研究
对于有机物的研究首先就要知道有机物的组成及结构。即明确:组成元素是什么?各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从而确定最简式进而求得分子式。
【板书】1、 定性分析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元素
最早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氢元素质量分数。1831年李比希利用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氧化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然后分别用高氯酸镁和烧碱石棉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测定出碳和氢的质量分数。——碳、氢元素的分析法(氧化法或李比希法)
(1)燃烧法(李比希法)
有机物完全燃烧,各元素分别转化为以下物质
C→CO2 H→H2O N→N2 Cl→HCl
(2)钠熔法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氮、氯、溴、硫等元素。
有机物与Na混合熔融:N → NaCN Cl → NaCl Br → NaBr S → Na2S
(3)铜丝燃烧法确定有机物是否含有卤素
将一根纯铜丝加热至红色,蘸取试样,放在火焰上灼烧,若存在卤素,火焰呈绿色
【板书】2、 定量计算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
李比希法:利用CuO在高温下氧化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H→H2O 高氯酸镁吸收
C→CO2 碱石棉吸收
确定
C、H的量。
【例1】实验测得某碳氢化合物A中含碳80%,含氢20%,又测得该化合物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5。求该化合物的分子式。C2H6
(1)最简式法
确定各元素原子个数比,求出最简式
根据有机物的M求出分子式
(2)直接计算法
直接求算出1mol有机物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即可确定分子式。
【补充】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确定
1.标态密度法:
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算该气体的相
对分子质量:M=22.4×ρ
2.相对密度法:
根据气体A相对于气体B的相对密度,求算该气
体的相对分子质量:MA=D×MB
3.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例2】 某有机物A 3.0g在4.48L O2中充分燃烧,产物只有CO2 、CO、H2O ,将产物依次通过浓硫酸、碱石灰,浓硫酸增重3.6g,碱石灰增重4.4g,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C3H8O
注意:某有机物燃烧产物为CO2和H2O ,则需确定该有机物中是否含有O元素。
m(有机物)>m(C)+m(H)→有机物中含有氧元素
m(有机物)=m(C)+m(H)→有机物中不含氧元素
【小结】
【练习】P14、3,P16、2、5
【教后札记】
第二单元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有机物结构的研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 、知道如何确定有机物的最简式
2 、了解李比希提出的基团理论,认识常见的基团以及在有机物中的性质
3、 能看懂简单的核磁共振谱图及红外光谱图
4 、认识手性分子
5 、了解简单有机反应的反应机理
重难点: 能看懂简单的核磁共振谱图 手性分子
教 法: 引导 练习 归纳
【引入】
在有机物分子中,原子主要通过共价建结合在一起。分子中的原子之间可能存在多种结合方式或连接顺序,原子之间结合方式或连接顺序的不同导致了所形成物质在性质上的差异,因此,分子式相同的物质,其结构可能不同,性质也可能不同。
【板书】有机物结构的研究
1 、有机物中的基团
有机物中的基团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它们是不带电的。
李比希最早提出基团的概念:P8
例如:—COOH具有酸性
-NH2具有碱性
有机物的性质可以看作是各种基团性质的加和。
2、 有机物中基团种类的确定——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是利用有机物分子中不同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不同,测试并记录有机物对一定波长范围的红外光谱吸收情况。它可以初步判断该有机物中含有那些基团。
例如下图是乙醇的红外光谱图:(P9图1—11)
3 、核磁共振谱图——确定有机物的结构
在核磁共振分析中,最常见的是对有机化合物的1H核磁共振谱(1H-NMR)进行分析。有机物分子中的H原子核所处的化学环境(附近的基团)不同,表现出的核磁性就不同,代表核磁特性的峰在核磁共振谱图中横坐标(化学位移)的位置也就不同。
例如:分子式为C2H6O的两种有机物1H的核磁共振谱图(教材P9)
分析: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乙醇分子中存在三种不同位置的H原子
因此,在核磁共振谱图中就会出现三个峰,峰的高度与H原子的个数成正比。
甲醚的结构为:
其中6个H都处于同一位置,因此在核磁共振谱图上只出现一个峰。
【例1】已知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4H10,其核磁共振谱图如下所示,请写出它的结构式
【例2】已知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3H6O,其核磁共振谱图如下所示,请写出它的结构式
【介绍】用质谱法还可以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3 、手性分子(阅读教材P11相关内容)
(1)手性分子
如果一对分子,它们的组成和原子的排列方式完全相同,但如同左手和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这对分子互称为手性异构体。有手性异构体的分子称为手性分子。(分子内能找到对称轴或对称中心的分子为非手性的)
(2)手性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
当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连接在碳原子上时,形成的化合物存在手性异构体。
【教后札记】
第二单元 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有机化学反应的研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简单有机反应的反应机理
重难点: 逆合成分析理论
教 法: 引导 练习 归纳
【板书】有机化学反应的研究
1 、烷烃与卤素单质的光取代反应机理(自由基反应)
反应方程式:CH4 + Cl2 CH3Cl + HCl
CH3Cl + Cl2 CH2Cl2 + HCl
CH2Cl2 + Cl2 CHCl3 + HCl
CHCl3 + Cl2 CCl4 + HCl
反应机理:Cl2 Cl· + Cl·
CH4 + Cl· CH3· + HCl
CH3· + Cl2 CH3Cl + Cl·
Cl· + CH3Cl ClCH2· + HCl
……
2 、酯化反应及酯类水解反应的反应机理
【问题解决】
我们知道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能够生成酯,下面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酸脱羟基,醇脱氢
【教后札记】
有机物的
一般分类

烷烃
烯烃
炔烃
芳香烃
烃的衍生物

卤代烃




羧酸
糖类、油脂
氨基酸、蛋白质、核酸
C
C
H
H
H
H
H
O
H
C
C
H
H
H
H
H
O
H
光照
光照
光照
光照
光照
PAGE
3新沂市高级中学08—09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化学教案(有机化学基础)
姓名:
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