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级文科化学科期中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有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本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Cl-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9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某种物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其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为下图,它属于
A. 无机物 B.烯烃
C.有机物 D.烷烃
2、对于商品名称为氟利昂—12(右图)的叙述正确?
A.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B.是平面型分子
C.只有一种结构 D.有四种同分异构体
3、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石油产量 B.乙烯产量 C.天然气产量 D.汽油产量
4、科学家正在研究开发新的能源。“绿色能源”目前是研究的新能源之一,高粱、玉米等绿色植物的种子经发酵、蒸馏就可以得到一种“绿色能源”。这种物质是
A.氢气 B.甲烷 C.酒精 D.木炭
5、在光照条件下,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l2充分反应后,得到的产物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CH3Cl B.`CH2Cl2 C.`CCl4 D.`HCl
6、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采煤矿井中的甲烷气体是植物残体经微生物发酵而来的
B.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 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D. 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所生成的产物四氯甲烷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灭火剂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 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② 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③ 氧气和臭氧是同位素
④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必定相同
A.①②③④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只有①②③
8、已知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CO2。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的方法是
A.通入足量溴水中 B.在空气中燃烧
C.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D.在一定条件下通入氧气
9、下列物质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油脂 B.蔗糖 C.羊毛 D.葡萄糖
10、只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苯,乙酸,四氯化碳 B.乙醇,乙醛,乙酸
C.苯,硝基苯,乙酸乙酯 D.己烷,乙醇,甲醇
11、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乙醇分子中的氧都是16O,二者在浓H2SO4作用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子中含有18O的物质有
A. 1种 B. 2种 C. 3 种 D. 4种
12、有关乙烯有下列叙述:①乙烯溶于水后可得乙醇 ②乙烯能发生加聚反应 ③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④乙烯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其中正确的是
A. 只有② B. ①和③ C. ②和③ D. ②③④
13、用一种试剂可以区分乙醇和乙酸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 B.氨水 C.碳酸钠溶液 D.金属钠
14、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下列物质不属于糖类的是
A.葡萄糖 B.果糖 C.味精 D.纤维素
15、蔬菜、水果中富含纤维素,纤维素被食入人体后的作用是
A.为人体内的化学反应提供原料
B.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加强胃肠蠕动,具有通便功能
D.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所以纤维素在人体中没有任何作用
16、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和“泪”分别是
A.纤维素、脂肪 B.淀粉、油脂
C.蛋白质、高级烃 D.蛋白质、硬化油
17、能使蛋白质变性的是
①硫酸钾 ②甲醛 ③氯酸钾 ④硝酸汞 ⑤氯化铵 ⑥氢氧化钠
A. ②④⑥ B. ①③⑤ C. ①②③ D. ③④⑤
18、微量元素是指人体内总含量不到万分之一,重量总和不到人体重量的千分之一的20多种元素,这些元素对于人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各组元素全部都是微量元素的是 :
A.Na、K、Cl、S、O B.F、I、Fe、Zn、Cu
C.N、H、O、P、C D.Ge、Se、Cu、Mg、C
19、下列做法会导致食品对人体有害的是
①在沥青公路上翻晒粮食;②香肠中加过量亚硝酸钠以保持肉类新鲜;③用无烟煤直接烧烤鸡、鸭;④用“瘦肉精”喂养生猪;⑤用小苏打做发酵粉制面包;⑥用乙烯催熟水果。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0、有关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煤是工业上获得芳香烃的一种重要来源
B.煤的干馏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煤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
D.煤除了主要含有碳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氢、氮、硫、氧等元素
21、我国研制的“长征2号”火箭的燃料是“偏二甲肼”,已知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60,其中含碳40%,含氢13.33%(均为质量分数),其余是氮。则偏二甲肼的分子式为
A. C3H10N B. C2H4N2 C. C2H6N2 D. C2H8N2
22、下列转化不属于煤或石油的综合利用的是
A.将煤干馏制得煤焦油和焦炭
B. 在一定条件下将煤与氢气转化为液体燃料
C. 将煤变为煤饼作燃料
D.将石油裂解制得乙烯等化工原料
23、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因含有氮的氧化物而污染大气。产生氮的氧化物的主要原因是
A.燃烧含氮的化合物燃料引起的
B.燃烧含铅汽油引起的
C.是由燃烧不充分引起的
D.是在汽缸中N2被氧化生成的
24、①蔗糖 ②淀粉 ③纤维素 ④蛋白质在稀硫酸存在下分别进行水解,最终水解产物只有一种的是
A.①和② B.只有③ C.只有④ D.只有②和③
25、把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加入某病人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
A. 食醋 ` B. 葡萄糖 C. 白酒 D. 酯类物质
26、“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飘浮物,颗粒很小(直径小于10m),不易沉降(可飘浮数小时甚至数年),它与空气中S02、O2接触时,SO2部分转化为S03,使空气酸度增加,形成酸雨。飘尘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 氧化剂 B.还原剂 C.吸附剂 D.催化剂
27、1997年,英国的“克隆羊”备受世界关注。“克隆羊”的关键技术是找到一些特殊的酶,这些酶能激活普通细胞,使之像生殖细胞一样发育成个体。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酶是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B.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选择性和专一性
C. 高温或重金属盐能降低酶的活性
D. 酶只有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28、“白色污染”主要危害是①破坏土壤结构 ②降低土壤肥效 ③污染地下水 ④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
A.① B.② C.②③ D.全部
29、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B.用脂肪和烧碱加热制取肥皂
C.烹调鱼时加入少量料酒和食醋可以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在燃料煤中添加氧化钙以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
30、氯仿可用作全身麻醉剂,但在光照条件下,易被氧化成生成剧毒的光气(COCl2) 2CHCl3 +O2 2HCl+2COCl2 为防止发生医疗事故,在使用前要先检查是否
变质。下列各种试剂用于检验,效果最好的是
A.烧碱溶液 B. 溴水 C.KI淀粉溶液 D.AgNO3溶液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10 分)
二、填空题(共10分)
31、(4分)
(1)某药品标签上贴有OTC,它表示 ,若是R标记则表示 ,我们平时能自己到药店买到的药如阿司匹林属于上述的哪类药 。
(2)柠檬酸是有酸味的食物,属于 食物(填“酸性”或“碱性”)
32、(6分)
(1)煤在燃烧中,煤中的杂质元素硫是造成环境污染(酸雨)的主要物质源。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2)为了降低煤中的硫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常在煤中拌入少量石灰石,可减少污染(脱硫),请写出用石灰石脱硫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级文科化学科期中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C
D
C
A
A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C
C
C
C
A
B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D
D
B
D
D
D
A
D
二、填空题(共10分)
31、(1)非处方药 处方药 处方药 (2)碱性
32、(1)2SO2 + O2 +2 H2O = 2H2SO4 (2)2CaCO3 + 2SO2 + 2O2 = 2CaSO4 + CO2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级化学科期中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有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4NH3(g)+5O2(g)=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 )
A.(NH3)= 0.010 mol·L-1·s-1 B.(O2) = 0.0010 mol·L-1·s-1
C.(NO) = 0.0010 mol·L-1·s-1 D.(H2O) = 0.045 mol·L-1·s-1
2、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2 + 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一个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②一个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③其它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④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时,体系压强不再改变⑤NH3%、N2%、H2%都不再改变⑥恒温恒容时,密度保持不变⑦正反应速率v(H2)=0.6mol/(L?min),逆反应速率v(NH3)= 0.4mol/(L·min) ( )
A.全部 B.②③④⑤⑥⑦ C.②③④⑤⑦ D.只有③④⑤⑥⑦
3、已知:4NH3+5O2=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 (NH3)、v(O2)、v(NO)、v(H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 )
A.4v(NH3)=5v(O2) B.5v(O2)=6v(H2O)
C.3v(NH3)=2v(H2O) D.4v(O2)=5v(NO)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
C.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
D.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
5、在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气体和1mol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A(g) + B(g) 2C(g),达平衡时,在相同条件下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则A 的转化率为 ( )
A.67% B. 50% C. 25% D. 5%
6、 已知反应 3A(g)+B(g) C(s)+4D(g),△H<0,右图中a、b表示在一定条件下,D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若使曲线b变为曲线a ,可采取的措施是 ( )
A.增大B的浓度 B.升高温度
C.增大反应容器的体积 D.加入催化剂
7、下列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
A.棕红色的二氧化氮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工业合成氨中把氨液化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C.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D.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合成
8、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的中和热可表示为: H+(aq)+OH-(aq)=H2O(1) △H=-57.3kJ/mol。
已知: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1) △H=-Q1kJ/mol
1/2 H2SO4(浓) +NaOH(aq)=1/2Na2SO4(aq) +H2O(1) △H=-Q2kJ/mol
HNO3(aq)+KOH(aq)=KNO3(aq)+H2O(1) △H=-Q3kJ/mol
上述反应均为溶液中的反应,则Q1、Q2、Q3的绝对值大小的关系为 ( )
A.Q1=Q2=Q3 B.Q2>Q1>Q3 C.Q2>Q3>Q1 D.Q2=Q3>Q1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可能增大
C.加入反应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D.一般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10、某化学反应其△H= —122 kJ/mol,?S= 231 J/(mol·K),则此反应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自发进行 ( )
A.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C.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D.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1个或2个答案正确)
11、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s)+2B(g)C(g)+D(g)
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气体总物质的量
12、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 )
A.增加C的量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为一半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体系的压强增大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的体积增大
13、已知一定温度下合成氨反应:N2 +3 H22 NH3 ,ΔH=-92.4kJ·mol-1 ,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实验:①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达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1,②通入2 mol N2和6 mol H2,达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Q2 =2Q1 B.Q1 < 0.5 Q2
C.Q1 < Q2 < 184.8 kJ D.Q1 = Q2 < 92.4 kJ
14、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a>b
15、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p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t 时,温度T和压强P与生成物C在混合物中的体积百分含量的关系曲线。
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T1<T2,P1>P2,m+n>p,正反应吸热
B. T1>T2,P1<P2,m+n>p,正反应放热
C.T1<T2,P1>P2,m+n<p,正反应放热
D. T1>T2,P1<P2,m+n<p,正反应吸热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50 分)
三、实验题
16(8分)、为了测量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小明以测量锌与硫酸反应放出H2的体积来测定该反应的速率。
(1)请你在氢气的发生装置后画出其中的一种测量方法的装置图。
(2)如果在t 分钟内收集到的H2的体积为v mL,则在t 分钟内以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能够通过测量哪些相关的量来测定该反应的速率?
17(4分)、下表是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影响过氧化氢(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时采集的一组数据:
用10mL H2O2溶液制取150mL氧气所需的时间(单位:s)
浓 度
反应条件
30% H2O2
15% H2O2
10% H2O2
5% H2O2
无催化剂、不加热
几乎不反应
几乎不反应
几乎不反应
几乎不反应
无催化剂、加 热
360
480
540
720
MnO2催化剂、加热
10
25
60
120
请你分析回答:
(1)该研究小组在设计方案时,考虑了浓度、 、 等反应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2)从上述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中任选一个,说明该因素对分解速率有何影响?
。
18(14分)、工业生产硝酸的流程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硝酸在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2)已知N2(g) +3H2(g) 2NH3(g) ;
ΔH=-92.4kJ·mol-1。请回答:
① 当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不改变N2、H2和NH3的量),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tl 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可能是 。其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NH3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
②温度为T ℃时,将2a mol H2和a mol N2放入
0.5L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测得N2的转化率为50﹪。则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为 。
(3)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当温度升高时,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值____(增大、减小、无影响)。
(4)今年“两会”后,党和国家更加重视环保。工业上常用纯碱溶液来吸收硝酸厂尾气中的二氧化氮,吸收产物中有亚硝酸钠、硝酸钠和二氧化碳,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还可以利用氢气在催化剂下把氮的氧化物还原为_____ 和水。
四、填空题
19(3分)、发射卫星时可用肼(N2H4)为燃料和二氧化氮做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已知:
N2H4 (g) + O2 (g) = N2(g) +2H2O (g) △H = -543kJ/mol
N2 (g) + 2O2 (g) = 2NO2 (g) △H = + 67.7kJ/mol
写出肼和二氧化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0(10分)、在密闭容器中,将1.0mol CO与1.0mol H2O混合加热到800℃,发生下列反应:
CO(g)+H2O(g) CO2(g)+H2(g)
一段时间后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5mol。
回答下列问题:
(1)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
(2)如果继续向该平衡体系中通入1.0mol的H2O(g),相同条件下反应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则CO的转化率将 (填“增大”、“减小”、“不变”),预计CO的转化率为 。
(3)427℃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9.4,请结合①中的计算结果判断该反应的△H 0(填“>”、“==”、“<”)。
五、计算题
21(11分)、在合成氨反应中,进入合成塔的气体体积比为N2∶H2∶NH3=6∶18∶1,从合成塔出来的气体体积比为N2∶H2∶NH3=9∶27∶8,求H2的转化率。
2008-2009学年度第1学期
高二级化学科期中考试答案
选择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D
C
B
D
D
C
D
A
BC
AC
BC
AC
B
16. (8分) (1)开放性答案,合理即可(3分) (2)v/t mL/min (2分)
(3)a相同时间内所生成的H2的体积 b相同时间内溶液H+浓度的变化值 c.相同时间内锌质量的变化值 (3分)
17. (4分) (1)温度、催化剂 ;(2分)(2)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或:反应物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或: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2分)
18. (14分)(1)化肥、有机化工(2分)① 增大压强 t2-t3 (1+2分) ② 4/a2 (3分)
(3)4NH3+5O24NO+6H2O,减小。(2+1=3分)
(4)2NO2+Na2CO3=NaNO3+NaNO2+CO2 氮气(2+1=3分)
19. (3分) 2N2H4 (g) +2NO2 (g) = 3N2(g) +4H2O (g) △H = -1153.7 kJ/mol
20. (10分)①50%(2分),1(2分)②增大(2分),66.7%(或0.667)(2分)③ ﹤(2分)
21. (11分)设进入合成塔的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6 mol、18 mol、1 mol,反应转化的N2物质的量为x,则:
N2 + 3 H2 2 NH3
起始量 6mol 18mol 1mol
转化量 x 3x 2x
平衡量6mol-x 18mol-3x 1mol+2x
(6mol-x)∶(18mol-3x)∶(1mol+2x)=9∶27∶8
解得:x=1.5mol
所以转化的H2的物质的量为4.5mol,H2的转化率为 ×1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