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空气的成分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空气的组成,能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会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的方法。
2、结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通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认识空气质量报告。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科学实验探究的方法和基本步骤,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化学实验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相互合作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认识空气质量报告,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培养关注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试验用品]
注射器、酒精灯、玻璃管、燃烧匙、烧杯、橡皮塞、红磷、铜丝、矿泉水瓶、澄清石灰水、火柴、直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实验导入新课: 1、师边解说边演示实验。2、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观察实验,认识空气的存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体会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投影出示: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种成分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2、利用空气制造氮肥。3、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逐渐变软。4、长期存放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会生成一层不透明的白色物质。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对空气的认识。 考查学生的已有知识。
三、教师引导进入实验探究一:“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引导学生探究实验药品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原理将密闭容器中的氧气消耗掉而不产生新的气体,再测得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3、启发学生体验与思考下面的实验现象:。4、指导学生设计实验,5、师生分析实验现象,获得结论: 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1/5。6、引导学生进一步反思:剩余的气体是什么?请你推测它的化学性质? 带着问题进入实验探究。 生各抒己见。 观察并思考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方案一:方案二:学生做实验,记录。发表自己的见解。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引导自学: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完成学案上的题目。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实验探究二:“不同环境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相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师作提示:( 1)采集气体样品的方法?( 2 )验证某气体的方法? 1、学生思考采集空气样品的方法和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2、进行实验。3、获得结论:教室中二氧化碳含量多。 设计对照实验,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
五、引导学生自学空气质量报告并 完成学案上的题目。 1、自学。 2、 完成学案上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挑战自我 完成学案上的内容。 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七、颗粒归仓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内容,整理思路,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亲身经历科学活动。
八、布置课后作业。 课下收集一个星期的济宁空气质量日报,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变化趋势。写一篇关于空气质量的研究报告。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