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8-12-22 18: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立德 践行 慎教 善导
【科目】化学 【班级】   【日期】 2007-9-18
【教者】杨艳 【课题】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课时数】2 【类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空隙;
2、学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3、学会运用微粒的观点去想像和推理。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难点:建立微观概念,形成表象。
导入:
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一些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性质,它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性质。我们是否会提出这些问题:物质间为什么可以发生那么多的反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性质,原因是什么?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的?我们大家都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下面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观察几个现象,
实验探究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实验:探究物质的可分性:将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少量,加入少量的水,发现试管中的
固体颗粒逐渐变少,直至消失,得到的高锰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水,溶液的紫红色
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分析:1.固体颗粒为什么消失?
2.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这是为什么?
3.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盐水是咸的,这个现象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总结: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1. 物质可以再分;
2. 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3. 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即:构成物质的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4. 构成物质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微粒体现的。
举例:除了课本实验,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能够说明物质是由大量微粒构成的?
回答:学生自行讨论。如过滤时水能够从滤纸中渗过,
实验: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
步骤:实验1: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加少量的浓氨水。
现象:滴入浓氨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说明: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能变色,而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后变红。
实验2:重新配制酚酞与水的混合溶液A,在另一烧杯B中加入3~5mL的浓氨水,用大烧杯罩在一起。
现象:溶液A逐渐变红
原因:构成氨气的微粒扩散在大烧杯中,溶于水后形成溶液就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
假设实验3,为了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用一杯纯净水来代替浓氨水来做对比实验,有无必要性?
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提问:氨水中的氨气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酚酞的微粒也在不断的运动。我想问:为什么不会是酚酞从烧杯中挥发,扩散到浓氨水与蒸馏水的混合物中,使之变色?你又能用什么实验来证明,并不是酚酞扩散?这个实验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讨论:学生议论
回答:我们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氨水。如果是酚酞扩散的话,它也会使碱性的氢氧化钠溶液变红,但实验事实可以证明,并没有变色,所以假设是错误的。这个实验可以说明,各种微粒运动的情况是不同的,有的容易扩散,有的不容易甚至很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物质容易挥发,有些物质容易溶解,而有些物质却不易挥发,不易溶解。
提问:我们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一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我们发现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要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这是为什么?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讨论: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2.不同微粒的运动情况有所不同;
3.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拓展。
滤纸条上滴有酚酞试液,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棉花上滴有浓氨水,观察现象。
思考。
活学活用:
1、 少许砂糖放入一杯水中,搅拌后砂糖消失了,为什么?
2、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句话,如果从微粒的角度来分析,其含意如何?
3、 将煤球堆放在墙角一段时间后,墙体也变黑了,为什么?
4、 湿衣服晾在阳光的地方和阴山背后,最终都会变干。但时间长短不一,为什么?
5、 在刚刚涂上石灰浆的房间内放一炭火盆的目的是什么?
6、用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特性解释夏天空气潮湿,而冬天空气干燥的原因。
随堂练习:
1.下列变化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本身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是……………………………【 】
A.碘加热后变成紫色蒸气 B.冰块融化成水
C.樟脑丸放在衣柜中逐渐消失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盐溶于水逐渐消失 B.红墨水滴入水中使水变红
C.石蜡燃烧逐渐消失 D.金刚石加工成钻石
3.晾干湿衣服时,构成水的微粒所发生的变化是…………………………………………【 】
A.构成水的微粒被分解了 B.构成水的微粒变成其他物质了
C.构成水的微粒扩散到空气中了 D.构成水的微粒受阳光作用体积变小
4.下列转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由无色物质转化为蓝色物质 B.由块状物质转变为粉末
C.由固态物质升华为气态物质 D.由一种纯净物转变为另一种纯净物
5.关于氧气和液氧,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因而性质也完全不同
B.它们是完全相同的物质,因而性质也完全相同
C.因为构成两者的微粒相同,因而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D.氧气能燃烧,而液氧不能燃烧
6.自然界的物质都是由 构成的,不同的微粒具有不同的性质,因而其所构成的物质也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如氧气能 ,二氧化碳却能 氢气能 ,水却能 。
7.高锰酸钾溶于水时,用 取少量的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用 量取一定的水,倒入烧杯中,用 搅拌溶液,其作用是 。
8.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某些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洗,可能会使浅颜色的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 。
9.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如图示放在实验桌上: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的棉花球上,仪器A的名称是 ,该仪器的主要用途是
(2)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这一实验说明 。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此部分教学的体会是把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自己去总结,一节课的内容只有掌握得更牢固。
第 1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