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化学
年级 初三
文件 jiaoan172.doc
标题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章节 第七章第二节
关键词 溶液/溶解度
内容
教学目的
知识: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二者的转化;了解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的“浓”、“稀”的关系与区别。
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学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重点难点 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分析溶液“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 综合启发式。
教学用具
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药品:食盐、硝酸钾、氢氧化钙。
其它:火柴、水。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 学 意 图
【组织教学】
【提问】1.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
2.举例说明什么叫溶质?什么叫溶剂?
回忆旧知识,回答定义并举例。
以旧带新,便于知识的迁移。
【引入】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呢?
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以旧带新,便于知识的迁移。
【实验7-2】10亳升水+食盐,振荡至不溶解,10亳升水+硝酸钾,振荡至不溶解。
观察溶解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提问】以上实验的条件是什么?
所加食盐是否全部溶解?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讨论得出温度一定,溶剂量一定时,溶质溶解的量是有限的。
使学生从量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溶解性,认识只要条件一定,物质不会无限溶解。
【讲解】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根据溶质是否能够继续溶解把溶液分成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
思考讲解的内容。
引入新课,明确学习目的。
【板书】§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定义)
不饱和溶液:(定义)
讨论初步得出定义,然后阅读教材P·132第四自然段,分析概念要点,完善定义内容。
培养分析问题及阅读能力,初步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提问】1.从实验看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2.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
根据实验现象讨论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确定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归纳板书】二、确定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温度下,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
记录并理解其内容。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独立思考,积极回答。
运用所学知识,巩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提问】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中,为什么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当两个条件改变其中之一会怎样呢?
思考并分小组讨论。
设疑,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7-3】给实验7-2中有剩余硝酸钾固体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加热。
观察溶液中固体硝酸钾的变化。
培养观察能力。
【提问】溶液中有什么变化?此时溶液是否饱和?为什么?
回答:经加热剩余硝酸钾继续溶解,溶液由室温下的饱和转化成升高温度后的不饱和。
巩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
【归纳】给上述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加溶剂时,溶液由饱和转化成不饱和,可见,只有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溶液的饱和与否才有确定的意义。
与教师共同分析、归纳。
培养分析问题和推理的能力,引入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板书】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提问】如何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
讨论后回答。
设疑,激发兴趣。
【实验】给实验7-3中热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降温。
【提问】溶液中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还有什么方法可使硝酸钾的溶液由不饱和变成饱和?
观察溶液中硝酸钾晶体的析出。
思考,回答。
讨论得出三种方法:加入溶质硝酸钾,降低温度,蒸发掉部分溶剂。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分析问题和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
(以上转化是对大部分物质而言)
记录,思考并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
培养归纳、总结能力,并通过二者的转化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独立思考,积极回答。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转化条件。
【提问】溶液因含溶质的多少还可以分成溶液和稀溶液,但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吗?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
思考。
设疑,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内容。
【实验7-5】10亳升水+2克食盐,10亳升水+0.1克氢氧化钙,分别振荡静置。
【提问】哪个是浓溶液?
哪个是稀溶液?
哪个是饱和溶液?
哪个是不饱和溶液?
观察溶质溶解情况。
根据观察回答:食盐溶液是浓溶液,但不饱和;而氢氧化钙溶液是稀溶液,却是饱和的。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归纳】溶液的“稀”、“浓”是相对的与温度无关,溶液的“稀”、“浓”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是从不同角度描述溶液性质的两组概念,二者无必然联系。
与教师共同分析归纳并加以理解。
明确溶液的“稀”与 “浓”、“饱和”与“不饱和”两组概念的关系与区别。
【板书】四、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记录并体会。
【提问】对同一物质而言,相同温度下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比较哪个浓度大呢?
思考,回答。
明确比较溶液的“浓”、“稀”是在限定条件下进行的。
【投影】课堂练习三(见附3)
讨论得出正确答案。
运用所学知识,锻炼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比较和相互转化。(投影见附5)
确定溶液饱和与否的方法。
“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6)
与教师共同小结。
积极思考,独立完成。
明确并再现本节课学习的重要内容。
检查教学目的完成情况。
附1:课堂练习一
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否?为什么?
附2:课堂练习二
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什么方法?
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欲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 。
附3:课堂练习三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其不饱和溶液浓。
附4:课堂练习答案(略)
附5:投影片设计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比较和相互转化
比较 溶液
饱 和 溶 液
不 饱 和 溶 液
条 件
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
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
区 别
溶质不再继续溶解。
溶质还能继续溶解
相 互
转 化
附6:随堂检测
1. 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在一定量的溶剂里,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到60℃时,其它条件不变,该溶液还是饱和溶液
对同一溶质的溶液而言,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3.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
(A)非常浓的溶液 (B)很稀的溶液
(C)增加该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增加该溶制裁,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