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二化学[必修]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镇江市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二化学[必修]试卷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1-15 11: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镇江市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二化学(必修科目)试卷
命题:仲淑娴 审题:姚建军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N-14 O-16 Cl-35.5 Na-23 K-39 Fe-56 Ag-10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大题23小题,每
小题3分,共69分)
1.学习和研究化学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下列涉及的内容一般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A.研究某种材料的用途和制备 B.研究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C.研制某种医疗药品的性质 D.探究物质的运动和规律
2.C可用于考古断代,有关C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6   B.电子数为6 C.中子数为14   D.质量数为14
3.下列关于纯碱“Na2CO3”的分类错误的是
A.强碱 B.正盐 C.化合物 D.电解质
4.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氮气分子的结构式: N2
C.氯化镁的电子式:
D.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5.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硫酸铜溶液 B.酒精 C.石灰乳 D.氢氧化铁胶体
6.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 CO2↑+H2O B.Na2O+H2O=2NaOH
C.NH4HCO3 △ NH3↑+CO2↑+H2O D.Fe2O3+2Al 2Fe+Al2O3
7.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 B C D
8.下列关于某些物质的检验方法或结论正确的是
A.在某未知液中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溶液中肯定有SO42-
B.用焰色反应可鉴别出NaCl、KCl和Na2SO4三种物质
C.利用NaOH溶液可鉴别Na2SO4、MgCl2和AlCl3三种无色溶液
D.在某未知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再加热,若产生能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则原溶液中肯定有NH4+离子
9.下列离子在无色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H+、K+、ClO- B.H+、NH4+、Cl-
C.Na+、OH-、HCO3- D.Cu2+、NO3-、Cl-
10.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B.氯水放置数天后酸性增强
C.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都能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D.新制氯水呈黄绿色是因为含有HCl分子
11.为了减少酸雨的产生及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A.大量使用原煤作燃料 B.把工厂烟囱造高
C.为汽车安装尾气转化装置 D.禁止使用各种化石燃料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钠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保存在水中
B.在FeSO4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显血红色
C.常温下可用铁制槽罐车贮运浓硝酸
D.可用浓硫酸干燥H2、NH3、Cl2等气体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MgO+ 2H+ = Mg2+ + H2O
B.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2H+ + CO32-= CO2↑ + H2O
C.铁和氯化铁溶液反应:Fe + Fe3+ = 2Fe2+
D.铜和稀硝酸反应:Cu + 2H+ = Cu2+ + H2↑
14.取等物质的量的镁粉和铝粉混合,再将混合物平均分为四份,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A.3mol?L-1的HCl B.4 mol?L-1的HNO3
C.8 mol?L-1的NaOH D.18 mol?L-1的H2SO4
15.下列物质中,只含共价键的是
A.Ne B.NaOH C.KBr D.CO2
1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 H2O所含分子数目为NA
B.1mol铁与足量盐酸反应,电子转移数为3NA
C.1L0.5 mol?L-1 Al2(SO4)3溶液中,SO的数目为1.5NA
D.1.7 g 氨气所含的电子数目为 10 NA
17.下列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
A.O2和O3 B.CH4和C2H6
C.1H和2H D.CH3OCH3和CH3CH2OH
18.下列事实能说明金属甲的活泼性比金属乙的活泼性强的是
A.甲、乙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甲的最外层电子数比乙多
B.甲、乙组成原电池,甲为正极,乙为负极
C.甲、乙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主族,甲的原子序数比乙大
D.甲、乙同时放入CuSO4溶液中,表面都有铜析出
19.沼气是一种新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16gCH4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时,
放出890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CH4(g)+4O2(g)=2CO2(g)+4H2O(l) △H= +890 KJ/mol
B.CH4(g)+2O2(g)=CO2(g)+2H2O(l) △H= -890 KJ/mol
C.CH4(g)+2O2(g)=CO2(g)+2H2O(g) △H= -890 KJ/mol
D.1/2CH4(g)+O2(g)=1/2CO2(g)+H2O(l) △H= -890 KJ/mol
20.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SO2+O2 2SO3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2min
内,SO2的物质的量由20mol减少到8mol,则2min内S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1.2mol·L-1·min-1 B.1.0 mol·L-1·min-1
C.0.6 mol·L-1·min-1 D.0.4 mol·L-1·min-1
21.已知N2(g)+3H2(g) 2NH3(g),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N2将完全转化为NH3
B.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
C.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D.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22.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CH3COOCH2CH3 + H2O CH3CH2OH + CH3COOH
B.CH2=CH2+HClCH3CH2Cl
C.2CH3CH2OH+O22CH3CHO +2H2O
D.
23.设计下列实验方案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粉末,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比较生成气体的快慢
B.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适量的水,比较固体
溶解量的多少
C.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配成溶液,然后加入澄清石灰水,
比较是否有沉淀生成
D.分别将等量的白色粉末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比较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A.化学与生活”和“B.有机化学基础”两个模块各1大题,每题15分。注意:每位考生只可选择其中的1个模块作答,如两个模块都答,以A模块计分)。
A.化学与生活( 1大题,共15分)
24.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都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中加入0.5g淀粉和4mL20%的H2SO4溶液,加热3~4min,然后用碱液中和试管中的H2SO4溶液。
① 淀粉完全水解生成的有机物分子式为 ▲ 。
② 若要检验淀粉已经发生了水解,可取少量上述溶液加入 ▲ (填试剂的名称),加热后再根据 ▲ 现象判断淀粉已经发生了水解;若要检验淀粉没有完全水解,可取少量上述溶液加入 ▲ (填试剂的名称),应观察到 ▲ 。
(2)油脂在人体内通过水解生成 ▲ 和 ▲ ,再氧化分解,为人体提供能量。
(3)天然蛋白质在人体内水解的最终产物是 ▲ 。请在下图虚线方框内写上适当的化学用语,将水解产物的通式补充完整:
(4)维生素是动物体和人类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物质,许多维生素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一般都必须从食物或药物中摄取。当机体从外界摄取的维生素不能满足其生命活动的需要时,就会引起新陈代谢功能的紊乱,导致生病,甚至死亡。维生素缺乏病,曾经是猖獗一时的严重疾病之一。
① 用以下几种维生素填空:(填序号)
A、维生素A B、维生素C C、维生素D
可用于防治夜盲症的是:_____▲____;可用于预防佝偻病的是:_____▲______;
可用于防治坏血病的是:____▲_____。
②切开的苹果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逐渐变成褐色,柠檬汁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把它涂在切开的苹果肉上,能减缓苹果变色的速率。在此过程中,维生素C是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B.有机化学基础( 1大题,共15分)
24.如右图所示,已知A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D具有酸性。E是具有香味的不溶于水的液体。
(1)A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 ,结构简式 ▲ ,
D的分子式为 ▲ ;
(2)属于取代反应的是(填序号) ▲ ;
(3)写出A→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写出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写出B+D→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4)B与D的反应在右图所示装置中进行,在左试管中先加入
2mL 95%的B,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3mL浓硫酸,再加入
2 mL D,充分摇匀。在右试管中加入5mL饱和Na2CO3溶
液。按图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对左试管小火加热3~5min
后,改用大火加热,当观察到右试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①浓硫酸的作用是: ▲ ;
②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 ▲ ;
③分离右试管中所得产品E和Na2CO3溶液的操作为(只填名称) ▲ ,所需主要
仪器为 ▲ 。
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5.(6分)下图所涉及的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C为O2、D为C12、E为Fe单质,其余为化合物。它们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反应中生成的水及次要产物均已略去。
(1)指出MnO2在相关反应中的作用:反应①中是 ▲ 剂,反应②中是 ▲ 剂;
(2)写出B与MnO2共热获得D的化学方程式: ▲ ;
(3)写出G到H的离子方程式: ▲ 。
26.(10分)左下图的实验装置(部分)可以测量往锥形瓶中加入的酸的体积和生成气体的体积。锥形瓶中放有混合均匀的NaHCO3和KHCO3的固体粉末45.0 g ,用打针筒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将实验中的有关数据处理后,生成的气体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与加入的稀硫酸的体积关系如右下表所示(实验误差忽略不计)。
(1)在实验前应当 ;
浓硫酸的作用是 。
(2)写出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列式求算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4)列式求算固体粉末中NaHCO3和KHCO3物质的量之比。
镇江市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二化学(必修科目)试卷化学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选项
D
C
A
C
D
D
C
C
B
D
C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选项
A
A
D
C
D
C
B
C
D
B
C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A.化学与生活”和“B.有机化学基础”两个模块各1大题,每题15分。注意:每位考生只可选择其中的1个模块作答,如两个模块都答,以A模块计分)。
A.化学与生活( 1大题,共15分)
24.(1)① C6H12O6 (2分) ② 新制Cu(OH)2 悬浊液 (或银氨溶液) (1分),
出现砖红色沉淀(或出现银镜);(1分) 碘水 (1分), 溶液变蓝 (1分)。
(2)高级脂肪酸 (1分) 甘油 (1分)。
(3)a-氨基酸。(1分)
(2分,各1分)
(4)① A;(1分) C;(1分) B。(1分) ②还原剂。(1分)
B.有机化学基础( 1大题,共15分)
24.(15分)
(1)平面型 (1分) , CH2=CH2 (1分) , C2H4O2 (写成结构简式或结构式给分,1分)。
(2)④ (1分) ;
(3)CH2=CH2 + H2O CH3CH2OH (2分) ;
2CH3CH2OH + O2 2CH3CHO + 2H2O (2分) ;
CH3CH2OH + CH3COOH CH3COOCH3 + H2O (2分)。
(4)① 催化剂和吸水剂 (1分) ;
② 吸收未反应的乙酸和乙醇,减少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意思相近给分,答出任两点给满分,2分) ;
③ 分液 (1分) , 分液漏斗 (1分)。
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5.(6分)
(1)催化剂,(1分) 氧化剂;(1分)
(2)MnO2 + 4HCl (浓)== MnCl2 + Cl2↑ + H2O;(2分)
(3)2Fe2+ + Cl2 == 2Fe3+ + 2Cl—。(2分)
26.(10分)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1分)
防去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减少误差。(意思相近给分,1分)
(2)HCO3— + H+ == CO2 ↑+ H2O (1分)
(3)100 mL硫酸已将45g粉未完全反应,根据离子方程式,有
n(H+)= 11.2 L÷ 22.4L? mol-1 = 0.5 mol (1分)
c (H2SO4) = 0.5 mol ÷2÷ 0.1L = 2 .5 mol ? L-1 (1分)
(4) 84 g ?mol -1·n(NaHCO3) + 100g ? mol-1 ·n(KHCO3) = 45.0 g (1分)
n(NaHCO3) + n(KHCO3) = 0.5mol(1分)
n(NaHCO3) =5/16 mol (1分) n(KHCO3) = 3/16 mol (1分)
n(NaHCO3): n(KHCO3) =5: 3 (1分)
镇江市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二化学(必修科目)试卷答卷纸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大题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选项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选项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选项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A.化学与生活”和“B.有机化学基础”两个模块各1大题,每题15分。注意:每位考生只可选择其中的1个模块作答)。
A.化学与生活( 1大题,共15分)
24.(1)① 。
② , ;
, 。
(2) 和 。
(3) 。
(4)① ; ; 。
② 。
B.有机化学基础( 1大题,共15分)
24.(1) , , ;
(2) ;
(3) ;


(4)① ;
② ;
③ , 。
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5.(6分)
(1) , ;
(2) ;
(3) 。
26.(10分)
(1) ; 。
(2) 。
(3)列式求算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4)列式求算固体粉末中NaHCO3和KHCO3物质的量之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