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中学西区校08-0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化学教案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课题: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主备人:王方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规律 2、能用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3、体会科学发现和发展的历程,领悟科学发现的艰辛 二:重点与难点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探究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授课时间 五:教学过程 [回顾]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 2.原子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3.AZX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
各电子层排布的电子数
) (
电子层(从里到外依次为K层、L层、M层
) (
电荷数
电荷数
) 【随堂练习】写出1—18号元素的名称、原子结构示意图: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元素各电子层的电子数KLMNOP2He210Ne2818Ar28836Kr2818854Xe281818886Rn281832188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电子层(n) 1 2 3 4 5 6 7 符号 K L M N O P Q 离核远近 近 远 能量高低 低 高 (2)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排布在能量最 的电子层里,然后再排布在能量较 的电子层里。 [2]各核外电子层中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个。 [3]最外层的电子数目不超过 个。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个。 [练习] 核电荷数为1~20的一些具有“特殊结构”的原子 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 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原子: 3.最外层是2个电子的原子: 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原子: 5.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 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7.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一半的原子: 8.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 9.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 10.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原子: 板书设计: 教后小结:扬州中学西区校08-0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化学教案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课题: 元素周期律 主备人:王方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认识元素周期律。 2、通过自学、思考、对比、实验等方法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探究式学习能力。 3、学习元素周期律,能使学生初步树立“由量变到质变”、“客观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授课时间 五:教学过程 二、元素周期律 1、核外电子层排布的规律性变化 学生活动找规律总结请你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呈现 周期性 变化1-211→23-1021→811-1831→8
2、元素的原子半径的规律性变化 学生活动找规律总结阅读课本4页表1-2原子序数电子层数原子半径的变化(除稀有气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 周期性 变化1~213~102大→小11~182大→小
3、元素的化合价的规律性变化 学生活动找规律总结观察每一周期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高或最低化合价的变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呈现 周期性 变化1-21+1→03-102+1→+5 -4→-1→011-183+1→+7 -4→-1→0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元素的原子半径和元素的化合价 呈现周期性变化。 【学与问】: (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与原子半径的周期性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与决定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 (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决定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 小结:结构决定性质 4、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规律性变化(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 (Ⅰ)实验探究元素的金属性(Na、Mg、Al)强弱 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单质与水或酸反应产生 H2 的难易程度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3)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实验探究一: 金属单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结论归纳Mg取一小段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的镁带,放入小试管中,加入2~3 ml蒸馏水,并滴入两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是 反应缓慢产生少量气泡滴入酚酞溶液不变红过一会儿,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至沸腾,移开酒精灯,再观察现象。 现象是表面出现较多气泡 溶液变为浅红色写出反应式: Mg + 2H2O= Mg(OH)2+ H2↑请你结合钠与水的反应,总结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是 Na > Mg > AlAl取一小段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的铝条,放入小试管中,加入2~3 ml蒸馏水,并滴入两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是 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儿,分别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至沸腾,移开酒精灯,再观察现象。 现象是 无明显现象铝与水 难 反应
实验探究二: 金属单质学生活动结论归纳Mg取一小段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的镁带,放入小试管中,加入2 ml1mol/L盐酸。观察现象。 现象是 反应剧烈 产生大量气体写出反应式: Mg + 2 HCl = MgCl2 + H2↑请你总结镁、铝的金属性强弱是 Mg > AlAl取一小段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的铝条,放入小试管中,加入2ml1mol/L盐酸。观察现象。 现象是 反应较慢 表面产生气泡2Al + 6 HCl= 2AlCl3 +3H2↑
自主探究 学生活动NaMgA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NaOHMg(OH)2Al(OH)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弱强碱中强碱两性氢氧化物结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Ⅱ)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①与氢气反应生成氢化物的难易程度,或氢化物的稳定性;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③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元素14Si15P16S17Cl单质与氢气的反应高温下反应磷蒸汽与氢气能反应加热时反应光照或点燃时发生爆炸而化合气态氢化物化学式SiH4PH3H2SHCl最低化合价-4-3-2-1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不稳定不稳定受热分解稳定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弱H4SiO4 弱酸H3PO4 中强酸H2SO4 强酸H2SO4 强酸
结论:同周期元素 Na Mg Al Si P S Cl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核外电子
排布呈
周期性变化
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
最外层电子数
1
→
8
原子半径
化合价
决定了
归纳出
引起了
元素化学性质(
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
) 板书设计: 教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