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易错易漏选择题专题训练(15套)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化学易错易漏选择题专题训练(15套)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2-17 15:40:00

文档简介

化学易错选择题组训练一
1.下列颜色变化过程中没有化学反应发生的是:
A.酚酞遇碱变红 B.溴水加苯,水层褪色
C.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 D.自来水用氯气消毒
2.相同物质的量的碳和铜,分别和足量的浓硫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生成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A.4∶1 B.3∶1 C.2∶1 D.1∶1
3. 同温同压下,三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 ②NO2③N2O4,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1:1 B.1:1:2 C.1:1:4 D.3:2:4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镁溶液反应: Ba2+ +SO42- == BaSO4↓
B.锌与稀硝酸:  Zn + 2 H+ =Zn2+ + H2↑
C.硝酸银溶液滴人氯化钠溶液中: AgNO3 + Cl- == AgCl↓+ NO3-
D.澄清石灰水与盐酸反应: OH- + H+ == H2O
5.将0.1mol Cu与40ml 10mol/LHNO3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的溶液里含有a molH+,由此可知
A. 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4.48 L
B. 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1.49L
C. 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2-a)mol
D. 反应后的溶液里含有0.2mol NO3-
6.将10克NaOH溶于90毫升水中配成溶液,则该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10% B.11.1% C.90% D.无法计算
7.一个原电池的某极反应式为:Fe – 2e- = Fe2+,该原电池材料及电解质溶液可能是
A
B
C
D
正极
Fe
Fe
C
Cu
负极
Cu
Zn
Fe
Zn
电解质溶液
HCl
CuSO4
CuSO4
FeSO4
8.NH3和O2的混合气100mL通过红热的铂网,充分反应后的混合气再通过足量的水,最终收集到10mL残留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不可能是(气体体积在相同条件下)
A.12.5mL B.21.5mL C.64.2mL D.70.0mL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甲比金属乙容易失去电子,则甲比乙金属性强
B.NaHCO3与NaOH反应有CO2生成
C.稀硝酸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
D.Na2CO3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铁片投入浓硫酸中,溶液显浅绿色
B.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变红色
C.汽油不完全燃烧会产生NO
D.四氟乙烯分子中含C=C键

化学易错选择题组训练七
1.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用途中,说法错误的是
A.目前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铝合金 B.氧化镁用作耐火材料
C.有机玻璃不是玻璃,是塑料 D.钢化玻璃不是合金,是玻璃
2.由钾和氧组成的某种离子晶体含钾质量分数为,其阴离子只有过氧离子(O22-)和超氧离子(O2-)两种。在此晶体中,过氧离子和超氧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2∶1 C、 1∶2 D、1∶3
3.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mL3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是
A.5.4g B.3.6g C.2.7g D.1.6g
4.含n g硝酸的稀溶液恰好和m g铁粉完全反应,若有g HNO3 被还原成NO,n:m可能是
A、1:1       B、2:1      C、3:1     D、9:2
5.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若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浓度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横坐标表示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则稀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1∶1 B.1∶3∶1 C.1∶1∶4 D.3∶3∶8
6.将15 g铁粉溶于1 L稀硝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NO气体后称量所得溶液,发现比原溶液质量增加9 g,则原溶液中硝酸的浓度为
A、1.0 mol·L-1 B、0.8 mol·L-1 C、0.6 mol·L-1 D、0.4 mol·L-1
7.将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说法错误的是:
A.钠浮在液面上 B.有气体放出 C.有铜析出 D.有蓝色沉淀
8.在铁与铜的混和物中,加入不足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m1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后,剩余金属m2g,m1与m2的关系是
A.m1一定大于m2 B.m1可能等于m2
C.m1一定等于m2 D.m1可能大于m2
9.将4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升温至50℃,或者温度仍保持在40℃而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在这两种情况下均保持不变的是
A.硫酸铜的溶解度     B. 溶液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溶液中Cu的数目
10.将23g石英和60gCaCO3在高温下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A.5.6L B.1.2L C.13.44L D.6.72L
11.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Ca(OH)2.KAlO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与通入CO2的量的关系可表示为:( C )

12.向100 mL 0.1 mol·L-1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逐滴滴入0.1 mol·L-1 Ba(OH)2溶液。随着Ba(OH)2溶液体积V的变化,沉淀总物质的量n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点的溶液呈中性
B.b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l3++2SO42-+2Ba2++3OH— == Al(OH)3↓+2BaSO4↓
C.c点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为200 mL
D.c点溶液呈碱性

化学易错选择题组训练三
1.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硼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乙醇的结构式:CH3CH 2OH
C.胆矾的化学式FeSO4·7H2O D.甲烷的结构简式:CH4
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 Ba2+ +SO42- == BaSO4↓
B.镁与浓硫酸:  Mg + 2 H+ = Mg2+ + H2↑
C.硝酸银溶液滴人碘化钾溶液中: Ag+ + I- == AgI↓
D.硫酸镁和氢氧化钠溶液: MgSO4 + 2OH- == Mg(OH)2↓ + SO42-
3.向含有a mol氯化铝的溶液中加入含b mol氢氧化钾的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①a mol;②b mol;③a/3 mol;④ b/3 mol;⑤0 mol;⑥(4a-b)mol?
A.①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③⑤
4.向含有a mol氯化铝的溶液中加入含b mol氢氧化钾的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①a mol;②b mol;③a/3 mol;④ b/3 mol;⑤0 mol;⑥(4a-b)mol?
A.①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③⑤
5.有MgCl2、Al2(SO4)3的混合溶液,向其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
得到的沉淀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溶液中C(Cl-)与
C(SO42-)之比为
A.1∶1 B.2∶3
C.3∶2 D.2∶1
6.一定量Fe和Fe2O3的混合物投入25ml 2mol/L硝酸溶液中,反应完全后,生成224mlNO(标准状况);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mol/LNaOH溶液,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下来,所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最少是
A. 45ml B. 50ml C. 40ml D.不能确定
有MgCl2、Al2(SO4)3的混合溶液,向其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
得到的沉淀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溶液中C(Cl-)与
C(SO42-)之比为
A.1∶1 B.2∶3
C.3∶2 D.2∶1
7.一定量Fe和Fe2O3的混合物投入25ml 2mol/L硝酸溶液中,反应完全后,生成224mlNO(标准状况);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mol/LNaOH溶液,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下来,所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最少是
A. 45ml B. 50ml C. 40ml D.不能确定
8.已知下列事实 ①高氯酸的酸性比硫酸强②盐酸是比氢硫酸更强的酸③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④氯气与硫化氢混合可产生单质硫⑤氯元素、硫元素最高正化合价分别是+7、+6,其中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是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9.将容积为18mL 的试管盛满水,倒置于水槽里,然后慢慢依次通入6mL NO 2,6mL O2和,6mL NO最终试管里气体的体积是
A、没有气体 B、12mL C、4mL D、2mL
10.某温度下,10gNaNO3溶解在4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该温度下,NaNO3的溶解度为
A. 10g B. 20g C. 25g D. 40g

化学易错选择题组训练九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蔗糖、淀粉、油脂等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B.纤维素是一种多糖,其相对分子质量是葡萄糖的n倍
C.蔗糖水解后需加入NaOH中和再做银镜反应,否则会使实验失败
D、碘又叫智力元素,缺碘会患大脖子病
2. 在某稀溶液中含1 mol KNO3和4mol H2SO4,向其中加入1.5mol Cu粉,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A. 11.2L B. 22.4 L C. 33.6L D. 22.4L~33.6L 之间
3.青石棉(cricidolite)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一种致癌物质,是《鹿特丹公约》中受限制的46种化学品之一,青石棉的化学式为:Na2Fe5Si8O22(OH)2,青石棉用稀硝酸溶液处理时,还原产物只有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石棉是一种易燃品且易溶于水
B、青石棉的化学组成用氧化物的形式可表示为:Na2O·3FeO·Fe2O3·8SiO2 ·H2O
C、1mol Na2Fe5Si8O22(OH)2与足量的硝酸作用,至少需消耗6L3mol/LHNO3溶液
D、1mol Na2Fe5Si8O22(OH)2与足量氢氟酸作用,至少需消耗5.5L2mol/LHF溶液
4.已知:CH4(g)+2O2(g)==CO2(g)+2H2O(1)△H=―Q1 KJ/mol 2H2(g)+O2(g)==2H2O(g) △H=―Q2 KJ/mol
2H2(g)+O2(g)==2H2O(1) △H = ―Q3KJ/mol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多少KJ
A.0.4Q1+0.1Q2 B. 0.4Q1+0.05Q2 C. 0.4Q1+0.1Q3 D.0.4Q1+0.05Q3
5.将一定质量的镁和铝混合物投入200 mL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镁和铝的总质量为9 g
B.最初20 mLNaOH溶液用于中和过量的硫酸
C.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 mol·L-1
D.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
6.硅酸盐与二氧化硅一样,都是以硅氧四面体作为基本结构单元。硅氧四面体可以用投影图表示成:
其中○表示氧原子,中心黑点表示硅原子。硅氧四面体通过不同方式的连接可以组成各种不同的硅酸根离子。试确定在无限长的单链阴离子中(见图),硅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 B
A.1:2 B.1:3 C.2:5 D.2:7
7.将15.6g Na2O2和5.4g 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mL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HCl气体6.72L(标准状况),若忽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得到6.72L(标准状况)的气体 B.最终得到7.8g的沉淀
C.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l)=1.5mo/L D.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Cl-)+c(OH-)
8.向pH=1的某酸溶液和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铝片,放出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1其原因可能是
A.两溶液的体积相同,酸是多元强酸
B.若酸为一元强酸,酸溶液的体积是碱溶液体积的3倍
C.两溶液的体积相同,酸是弱酸
D.酸是强酸,且酸溶液的浓度比NaOH溶液浓度大
9.下列表达式错误的是
A.甲烷的电子式:
B.氮原子的L层电子轨道表示式:
C.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4
D.碳-12原子:12 6C
10.如图,除氢原子外,采取sp3杂化的原子数为
A .8 B .9 C .10 D.7
化学易错选择题组训练二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Cl4使溴水褪色的过程发生取代反应
B.煤的分馏可以得到苯
C.聚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石油的裂化目的是提高汽油的产量
2.将31.2g的KOH和KHCO3的混合物在密闭容器内加热到250℃,排气冷却后,测得混合物的质量减少了3.85g。若原混合物中KOH和K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 和 b mol,则a与b的关系为:
A、ab D、无法确定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绿矾也能用于自来水净化
B.氨基酸能跟盐酸反应生成盐
C.食盐和蔗糖都是常见的调味剂和防腐剂
D.中药没有毒,所以可以放心使用
4. 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提出了“预防污染”的新概念。“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下列各项中属于“绿色化学”的是
A.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 B.往已经酸化的土壤撒石灰中和
C.煤燃烧时鼓入足量空气 D.将煤除硫后再燃烧
5.把铝粉和Fe3O4粉末配成铝热剂并分成两份,第一份在高温下恰好完全反应,然后将生成物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第二份直接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之充分反应,前后两种情况下生成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的体积比是
A.1∶1 B.9∶8 C.3∶4 D.4∶3
6.把镁铝合金用稀硫酸溶解,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与
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右图,则合金中镁和铝的质量比是
A.2∶3 B.8∶9 C.4∶3 D.4∶9
7.下列颜色变化过程中没有化学反应发生的是:
A.石蕊遇酸变红 B.用绿矾做絮凝剂净化水
C.灼烧氯化钠产生黄色火焰 D.FeCl3遇KSCN变红
8.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Be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乙醇的结构简式:C2H5OH
C.明矾的化学式KAlSO4·12H2O D.乙烯的结构式: CH2=CH2
9.向100 mL 0.25 mol·L-1的AlCl3溶液中加入金属钠完全反应,恰好生成只含NaCl和NaAlO2的澄清溶液,则加入金属钠的质量是
A.3.45 g B.2.3 g C.1.15 g D.0.575 g
10.30.向20mL2mol/LAlCl3溶液中加入30mL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0.78g白色沉淀,则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 mol/L B. 2mol/L C. 5mol/L D. 8mol/L

化学易错选择题组训练五
1.下列化工生产过程的反应原理,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氯碱工业
C.海水提取镁
B.轮船船身嵌锌块
D.用硅酸钠为原料制取硅胶
2.下列关于可逆反应:2SO2 + O2 2SO3的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SO2与足量O2反应,可以生成1mol SO3
B.平衡时,c(SO2)∶c(O2) ∶c(SO3)=2∶1∶2
C.当O2的质量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
D.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O2)=0
3. 现有100g3.4%的氨水,欲使其质量分数(NH3)增大1倍,可采用的正确方法是
A.使溶液再溶解0.2molNH3
B.加入20.4%的浓氨水25g
C.加热蒸发掉一半水
D.加热蒸发掉50gH2O
4.用浓H2SO4吸收SO3可以得到H2SO4·SO3。若用1kg98%的H2SO4充分吸收SO3后,再进行稀释,可得到98%的硫酸的质量为
A.1.98kg B.2.00kg C.2.22kg D.2.42kg
5.将等质量的①Na ② ③ ④ ⑤Na2CO3·10H2O露置于空
气中,最后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⑤<④<③<②<① B.①<②<③<④<⑤
C.⑤<④<②=③<① D.⑤<③<④<②<①
6.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受潮及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中应放入的化学物质是
A.无水硫酸铜、硫酸亚铁 B.生石灰、铁粉
C.生石灰、硫酸铁 D.硅胶、碳粉
7.下列物质中,能与乙醇发生反应的是:
①酚酞 ②乙酸 ③硬脂酸 ④金属铜 ⑤酸性高锰酸钾
A.①③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 ②③④⑤
8.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平均分成四等份,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NO的体积和剩余金属的质量如下表(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
编号




稀硝酸体积/mL
100
200
300
400
剩余金属/g
18.0
9.6
0
0
NO体积/mL
2240
4480
6720
V
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①中溶解了5.6gFe B.硝酸的浓度为4mol/L
C. ②中溶解了9.6gCu D.④中V=8960
9.将适量的铁粉放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Fe3+和Fe2+浓度相等,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2∶3 B、3∶2 C、1∶2 D、1∶1
1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澄清石灰水可以鉴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B.使用分液漏斗前需要检查它是否漏水?
C.分液操作时,先将漏斗中的下层液体放出,然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用干燥就拿来配溶液
化学易错选择题组训练八
1.在NaOH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Ag+,K+ B. NH4+,SO42- C.Mg2+,C1- D.Ba2+,ClO-
2.向200mL 0.5mol/L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0.54g铝粉,放出448mL (标况) NO气体,经充分反应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5mol/L NaOH溶液,生成 0.78g沉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可能为
A.100mL B.150mL C.180mL D.200mL
3.据最新报道,清华才女朱令11年前离奇的铊中毒案,再次引起人们关注。铊盐与氰化钾被列为A级危险品。铊(Tl)的原子序数为81,Tl3+与Ag在酸性条件介质中发生反应:Tl3++2Ag=Tl++2Ag+,Ag++Fe2+=Ag+Fe3+.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Tl+最外层有2个电子 B.氧化性:Tl3+>Fe3+>Ag+>Fe2+>Al3+
C.还原性:Tl>Fe>Ag D.铊位于第六周期,第IIIA族
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 1/2O2(g) SO3(g) △H = ―98.32kJ/mol,在容器中充入2molSO2 和1mol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A. <196.64kJ B. 196.64kJ/mol C. 196.64kJ D. >196.64kJ
5.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3OH(l)+3/2O2(g) → CO2(g)+2H2O(l) △H=+725.8 kJ/mol
B.2CH3OH(l)+3O2(g)→ 2CO2(g)+4H2O(l) △H=-1452 kJ/mol
C.2CH3OH(l)+3O2(g)→ 2CO2(g)+4H2O(l) △H=-725.8 kJ/mol
D.2CH3OH(l)+3O2(g)→ 2CO2(g)+4H2O(l) △H=+1452 kJ/mol
6. a mol FeS与b mol FeO投入到V L、C mol?L-1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产生NO气体,所得澄清溶液的成分可看作是Fe(NO3)3、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
A.(a+b)×63g B.(a+b)×189g
C.(a+b)mol D.(CV-)mol
7.赤铜矿的成份是Cu2O,辉铜矿的成份是Cu2S,将赤铜矿与辉铜矿混合加热有以下反应:2Cu2O+Cu2S 6Cu+SO2↑,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氧化剂只有Cu2O B.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每生成1 mol Cu,还原剂转移给氧化剂的电子为2 mol
D.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1∶6
8. 纯净的Ca(HCO3)2试样在高温下分解,当剩余固体是原试样质量的一半时,它的分解率为
A.50% B.75% C.92.5% D.100%
9.铅的冶炼大致过程如下:
①富集:将方铅矿(PbS)进行浮选;②焙烧:2PbS+3O22PbO+2SO2;
③制粗铅:PbO+CPb+CO;PbO+COPb+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浮选法富集方铅矿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方铅矿焙烧反应中,PbS是还原剂,还原产物只有PbO
C.整个冶炼过程中,制取1 molPb共转移2 mol电子
D.将1mol PbS冶炼成Pb理论上至少需要6 g碳
10.由FeO 、Fe2O3 、Fe3O4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这种混合物中FeO 、Fe2O3 、Fe3O4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
A、1∶2∶1 B、2∶1∶1 C、1∶1∶1 D、1∶1∶3

化学易错选择题组训练六
1.用一充满氨气的集气瓶作喷泉实验,若是在标准状况下充入的氨气,且水全部充满烧瓶,则所得氨水的浓度约是
A.0.045 mol ·L-1   B.0.45mol·L-1 C.0.0225mol·L-1  D.0.225mol ·L-1
2.某二价金属跟硝酸反应时,金属与硝酸所消耗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则反应中一的还原产物可能是
A、NH4 NO3 B、N2O C、NO D、NO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一定不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C.如果某化合物只含共价键,则其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离子化合物一定有金属元素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红塘 B.加碘盐 C.蔗糖 D.加铁酱油
5.臭氧(O3)可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反应为KI+O3+H2O→ KOH+I2+O2(未配平),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O3在反应中被氧化为O2 B.O3的氧化能力大于O2
C.1mol O3在反应中得到2mol电子
D.反应中氧化产物O2与还原产物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6.有某碱金属M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g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4 g无水晶体。则该碱金属M可能是
A.锂 B. 钠 C.钾 D.铷
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溶液里加入饱和硫酸铜溶液,蛋白质析出,虽再加水,也不溶解.
B.高温消毒和臭氧消毒的原理都是蛋白质变性
C.人体没有纤维素酶,所以无法消化纤维素
D.蚕丝和羊毛的主要成份都是蛋白质
8.木炭屑与浓硝酸共热,产生的气体等分为①和②两份,将第一份气体先导入适量蒸馏水中再导入石灰水中,将第二份气体直接导入石灰水中,则石灰水的变化可能是 A.①不变浑浊②变乳白色 B.①变乳白色②不变浑浊
C.①变乳白色②变乳白色 D.①不变浑浊②变浅黄色
9.在四个密闭容器中均装入足量的Na2O2, 然后分别充入等物质的量混合的下列选项中的气体,在不断用电火花引燃的条件下进行充分反应,最终容器压强几乎为0的是
A.CH4、O2 B. CO、O2 C.CO2 、H2 D. CH4 、CO2
10.将一定量铁粉和硫粉的温合物隔绝空气共热,充分反应后冷却,再加入足量稀H2SO4,得
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L,则原混合物可能的组成是(n代表物质的量)
A.,总质量等于44g B.,总质量等于44g
C.,总质量大于44g D.,总质量小于44g

化学易错选择题组训练十
1.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称为混盐。混盐Na4S2O3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产生S。下列关于混盐Na4S2O3的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混盐与稀硫酸反应产生1mol S时转移2NA个电子
B.该混盐的水溶液呈碱性
C.该混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可以生成白色沉淀
D.该混盐中的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和+4
2.工业上以氧化钙和硝酸制备四水合硝酸钙Ca(NO3)2.4H2O晶体,为确保制备过程中既不补充水分,也无多余水分,所用硝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为 A 70% B 69.5% C 63.6% D 53.8%
3.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C(s)+O2(g)===CO2(g);△H1 C(s)+1/2O2(g)===CO(g);△H2
②S(s)+O2(g)===SO2(g);△H3 S(g)+O2(g)===SO2(g);△H4
③H2(g)+1/2O2(g)===H2O(l);△H5 2H2(g)+O2(g)===2H2O(l);△H6
④CaCO3(s)===CaO(s)+CO2(g);△H7 CaO(s)+H2O(l)===Ca(OH)2(s);△H8
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分析化学中常用X射线研究晶体结构,有一种蓝色晶体[可表示为:MxFey(CN)z],研究表明它的结构特性是:Fe2+和Fe3+分别占据立方体的顶点,自身互不相邻,而CN-位于立方体的棱上。其晶体中的阴离子晶胞结构如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晶体是离子晶体
B.M的离子位于上述晶胞面心,呈+2价
C.M的离子位于上述晶胞体心,呈+1价,且M+空缺率为50%(体心中没有M+占总体心的百分比)
D.晶体的化学式可表示为MFe2(CN)6,且M为+1价
5.有一定质量的KNO3样品,在100C下加蒸馏水使之充分溶解,残留固体的质量为250g。该实验在400C下进行时,残留固体质量为120g,700C时为20g。已知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100C
400C
550C
700C
溶解度
20g
65g
100g
140g
下列对该样品的推断正确的是
A、样品为纯净物 B、样品中混有不溶于水的杂质
C、样品中混有溶解度较大的杂质 D、当温度在550C左右时KNO3完全溶解
6.人们常将在同一原子轨道上运动的,自旋方向相反的2个电子,称为“电子对”;将在同一原子轨道上运动的单个电子,称为“未成对电子”。以下有关主族元素原子“未成对电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核外电子数为奇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一定含有“未成对电子”
B.核外电子数为偶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一定不含“未成对电子”
C.核外电子数为偶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可能含有“未成对电子”
D.核外电子数为奇数的基态原子,其原子轨道中可能不含“未成对电子”
7.按第一电离能递增的顺序排列的是
A、Li Na K B、Na Al S C、P Si Al D、Cl Br I
8.对三硫化四磷分子的结构研究表明,该分子中没有不饱和键,且各原子最外层均已达到了8电子的结构。则一个三硫化四磷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的个数
A、7 B、9 C、19 D、20
9.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A + 3B2C,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L,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2VL,②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L,③反应达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0.05VL,④反应达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0.05VL。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0.向VmLBaCl2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0.05 mol·L-1的硫酸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且反应后的溶液的pH为3.0,则原BaCI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5.05×10-4 mol·L-1 B. 5.05×10-3 mol·L-1
C. 1.01×10-4 mol·L-1 D. 1.01×10-3 mol·L-1

化学易错选择题组训练十一
1. (NH4)2SO4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4(NH4)2SO4 =N2↑+6NH3↑+3SO2↑+SO3↑+7H2O。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BaCl2溶液,产生的沉淀为
A.BaSO4 B.BaSO3 C.BaS D.BaSO4和BaSO3
2.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 l 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并放出标准状况下224mL气体。向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单质铁的质量为
A.11.2g B.2.8g C.5.6g D.无法计算
3.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是比Cl2.O3.ClO2.KMnO4氧化性更强,无二次污染的绿色处理剂。工业是先制得高铁酸钠,然后在低温下,在高铁酸钠溶液中:
湿法制备的主要反应方程为: Fe(OH)3+ClO—+OH—===FeO42—+Cl—+H2O
干法制备的主要反应为:FeSO4+Na2O2==Na2FeO4+Na2O+Na2SO4 +O2↑(均未配平)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铁酸钾中铁显+3价 B.湿法中每生成1 mol Na2FeO4转移3 mol电子
C.干法中每生成1 mol Na2FeO4转移4 mol电子
D.K2FeO4处理水时,不仅能消毒杀菌,还能除去水体中的H2S.NH3等,生成的Fe(OH)3还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
4.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
  B、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C、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
  D、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
5.可逆反应aX(g)+bY(g)cZ(g)在一定温度下的一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后,t0时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化学反应速率(v)一时间(t)图象如右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
B.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C.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
D.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6.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mX(g)+nY(g)pZ(g)+qQ(g),2s时间内X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mpmol/(L·s),则2s时间内,Q物质增加的物质的量为
A.1.2qpmol B.1.2mpmol C.1.6pqmol D.0.6qpmol
7.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2SO2(g)+O2(g)2SO3(g);△H=-197kJ/mol 现有容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容器,在上述条件下分别充入的气体和反应 放出的热量(Q)如下表所列:
容器
SO2(mol)
O2(mol)
N2(mol)
Q(kJ)

2
1
0
Q1

1
0.5
0
Q2

1
0.5
1
Q3
根据以上数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Q1=2Q2=2Q3=197
B.在上述条件下每摩该反应进行到底时放出的热量为197 kJ
C.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生成1 molSO3气体放热98.5 kJ
D.2Q2=2Q38.用标准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酚酞作为指示剂,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A、配制标准溶液的NaOH中混有Na2CO3杂质
B、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他操作正确
C、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未知液润洗
D、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9.将0.1mol·L-1的醋酸钠溶液20mL与0.1mol·L-1盐酸10mL混合后,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有关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c(CH3COO-) >c(Cl-) >c(H+)>c(CH3COOH)
B. c(CH3COO-)>c(Cl-)>c(CH3COOH)>c(H+)
C. c(CH3COO-)=c(Cl-)>c(H+)>c(CH3COOH)
D. c(Na+)+c(H+)=c(CH3COO-)+c(Cl-)+c(OH-)
10.在水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Ag+、Pb2+、Na+、SO42-、NO3-、Cl-。该溶液放在用惰性材料作电极的电解槽中,通电片刻,则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A.35.5∶108 B.16∶207 C.8∶1 D.108∶35.5

化学易错选择题组训练十三
1.下列元素的电负性依次递增的是
A、Na K Rb B、N B Be C、O S Se D、Na P Cl
2.有A、B两种短周期元素,两者能组成A2B3型化合物,已知A的原子序数为n,则B的原子序数可能是
A.n+1 B.n-6 C.n+3 D.n+4
3.某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g)+2Y(g) 2Z(g),若最初时只加入X、Y两种物质,要使平衡时反应物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x、Y的初始物质的量之比的范围应满足( C )
4.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X2(气) + Y2(气) 2Z(气), 已知 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0.1 mol/L, 0.3 mol/L, 0.2 mol/L, 在一定的条件下,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 Z 为 0.3 mol/L B. Y2 为 0.35 mol/L C. X2 为 0.2 mol/L D. Z 为 0.4 mol/L
5.将0.4mol/LNH4Cl溶液和0.2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下列微粒的物质的量关系正确的是
A、c(NH4+)=c(Na+)=c(OH-)>c(NH3·H2O)
B、c(NH4+)=c(Na+)>c(NH3·H2O)>c(OH-)>c(H+)
C、c(NH4+)>c(Na+)>c(OH-)>c(NH3·H2O)
D、c(NH4+)>c(Na+)>c(NH3·H2O)>c(OH-)>c(H+)
6.为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和速率,某课外小组学生用金属丝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图示的三个装置中,再放置于玻璃钟罩里保存一星期后,下列对实验结束时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装置Ⅰ左侧的液面一定会上升
B.左侧液面装置Ⅰ比装置Ⅱ的低
C.装置Ⅱ中的铁钉腐蚀最严重
D.装置Ⅲ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7.已知蓄电池在充电时作电解池,放电时作原电池。铅蓄电池上有两个接线柱,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另一个接线柱旁标有“一”。关于标有“一”的接线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负极 B.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正极
C.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正极 D.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负极
8.500 mL 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3-)=6.0 mol·L-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50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混合溶液中c(K+)为2 mol·L-1 B.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2mol电子
C.电解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D.电解后溶液中c(H+)为2 mol·L-1
9. 0.01mol氯化铬(CrCl3·6H2O)在水溶液中用过量硝酸银溶液处理,产生0.02mol AgCl沉淀。此氯化铬最可能是
A.[Cr(H2O)6]Cl3 B.[Cr(H2O)5Cl]Cl2·H2O
C.[Cr(H2O)4Cl2]Cl·2H2O D.[Cr(H2O)3Cl3]·3H2O
10.石墨能与熔融金属钾作用,形成石墨间隙化合物,
K原子填充在石墨各层面料原子中。比较常见的
石墨间隙化合物是青铜色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可
写作CxK,其平面图形见右图,则x值为
A.8 B.12 C.24 D.6
化学易错选择题组训练十二
1.在解释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物质结构间的因果关系时,与键能无关的变化规律是
A.HF、HCI、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B.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减低
C.F2、C1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D.H2S的熔沸点小于H2O的熔、沸点
2.容积固定的2L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某一可逆反应
A(g)+2B(g)2C(g),以B的物质的量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
速度v(正),v(逆)与时间的关系图如所示。已知反应速率v的
单位为mol·L-1·s-1,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可表示
A.A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 B.B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
C.C的物质的量增加 D.B的物质的量减少
3.恒温、恒压下,a molA和b molB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g)+2B(g)2C(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n mol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A、B的转化率之比为a∶b
B.起始时刻和达平衡后容器中的压强比为(a+b)∶(a+b-)
C.若起始时放入2a molA和2b molB,则达平衡时生成2n molC
D.当v正(A)=2v逆(B)时,可确定反应达平衡
4. 0.02mol·L-1的HCN溶液与0.02mol·L-1NaCN溶液等体积混合,已知混合溶液中c(CN-)﹤c(Na+),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c(Na+)﹥c(CN-)﹥(OH-)﹥c(H+) B、c(HCN)+c(CN-)=0.04mol·L-1
C、c(Na+)+c(H+)=c(CN-)+c(OH-) D、c(CN-)﹥c(HCN)
5.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H=1,c(Al3+)=0.4mol·L-1,c(SO42-)=0.8mol·L-1,则c(K+)为:
A.0.15 mol·L-1 B.0.2 mol·L-1 C.0.3 mol·L-1 D.0.4 mol·L-1
6.有人设计出利用CH4和O2的反应,用铂电极在KOH溶液中构成原电池。电池的总反应类似于CH4在O2中燃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每消耗1molCH4可以向外电路提供8mole-
②负极上CH4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CH4+10OH--8e-=CO32-+7H2O
③负极上是O2获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 O2+2H2O+4e-=4OH-
④电池放电后,溶液PH不断升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7.三氧化二镍(Ni2O3)可用于制造高能电池,其电解法制备过程如下:用NaOH调NiCl2溶液pH至7.5,加放适量硫酸钠后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产生的Cl2在弱碱性条件下生成ClO-,把二价镍氧化为三价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用铁作阳极材料 B 电解过程中阳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
C 阳极反应方程式为:2Cl--2e-=Cl2
D 1mol二价镍全部转化为三价镍时,外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
8.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
2NO2N2O4,此时平衡混合气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的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
9.食盐晶体如右图所示。在晶体中,( 表示Na+,( 表示Cl(。已知食盐的密度为( g / cm3,NaCl摩尔质量M g / 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则在食盐晶体里Na+和Cl(的间距大约是

A( cm B( cm
A( cm D( cm
10.某恒温恒容容器中,建立如下平衡:2A(g)B(g),在相同条件下,若分别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A气体或B气体,重新达到平衡后,容器内A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时
A.都增大 B.都减小
C.前者增大后者减小 D.前者减小后者增大

化学易错选择题组训练十五
1.在常温下10mLpH=10的KOH溶液中,加入pH=4的一元酸HA溶液至pH=7(设溶液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则对反应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c(A-)=c(K+) B.c(H+)=c(OH)<c(K+)<c(A-)
C.V总≥20mL D.V总≤20mL
2.一定温度下,在氢氧化钡的悬浊液中,存在氢氧化钡固体与其电离的离子间的溶解平衡关系:Ba(OH)2(固体) Ba2++2OH-。向此种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钡粉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中钡离子数目减小         B.溶液中钡离子浓度减少  
C.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       D.PH减小
3.将足量BaCO3分别加入:① 30mL 水 ②10mL 0.2mol/LNa2CO3溶液 ③50mL 0.01mol/L 氯化钡溶液 ④100mL 0.01mol/L盐酸中溶解至溶液饱和。请确定各溶液中Ba2+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④③①② D.②①④③
4.如图是2004年批量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所用的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电子经外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电池总反应式为:2CH3OH+3O2=2CO2+4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左边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a处通入的是甲醇
B.右边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b处通入的是空气
C.电池负极的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
D.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5.在相同温度下,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4种稀溶液:①Na2S,②H2SO3,③NaHSO3,④Na2SO4中所含带电微粒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 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 C. ①>④>③>② D. ④>①>②>③
6.如图,Ⅰ是恒压密闭容器,Ⅱ是恒容密闭容器。其它条件相同时,在Ⅰ、Ⅱ中分别加入3mol Z,起始时容器体积均为V L,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Y状态未知):aX(?)+2Y(?)3Z(g)。此时Ⅱ中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2,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若X、Y均为气态,则平衡时气体平均摩尔质量:Ⅰ>Ⅱ
B.若X、Y不均为气态,则平衡时X的产率:Ⅰ>Ⅱ
C.若X、Y均为气态,则从起始到平衡所需时间:Ⅰ>Ⅱ
D.若X为固态,Y为气态,到达平衡后若在Ⅱ中再加入1molZ,则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变小
7.1798年法国化学家对绿柱石和祖母绿进行化学分析发现了铍。已知绿柱石是一种呈绿色的硅酸盐,可表示为BexAly[SimOn](x、y、m、n均为自然数),其中阴离子部分结构如下图所示(已知 表示硅酸根离子SiO44—),下列说法肯定不正确的是
A. 阴离子化学式为:Si6O1612—
B. 绿柱石可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为:3BeO·Al2O3·6SiO2
C. 绿柱石可表示为Be3Al2[Si3O12]
D. 绿柱石可溶于强碱和氢氟酸
8.下列化合物中不属于配合物的是
A.KCl·MgCl2·6H2O B.[Ag(NH3)2] Cl C. KAl(SO4)2·12H2O D.NaAu(CN)2
9.NaF,Nal,MgO均为离子化合物,根据下列数据,这 三种化合物的熔点高低顺序是
物质
①NaF
②NaI
③MgO
离子电荷数
1
1
3
m
2.31
3.18
2.10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叙述中正确的是
A.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B.焓变和熵变都小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C.焓变和熵变都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D熵变小于0而焓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化学易错选择题组训练十四
1.将15.6g Na2O2和5.4g 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mL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HCl气体6.72L(标准状况),若忽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得到6.72L(标准状况)的气体 B.最终得到7.8g的沉淀
C.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l)=1.5mo/L D.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Cl-)+c(OH-)
2.两种短周元素X和Y可组成XY2型化合物,则X、Y原子序数差不可能是
A.1 B.2 C.3 D.4
3.表示一个原子在第三电子层上有10个电子可以写成
A. 310 B. 3d10 C. 3s23p63d2 D. 3s23p64s2
4.元素R的最高价含氧酸化学式为HnRO2n-2,则在其最低价气态氢化物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
A.-10+3n B.-6+3n C.-12+3n D.-4+2n
5.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 是形成(或拆开)1 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白磷(P4)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P—P 198KJ·mol—1、P—O 360kJ·mol—1、氧气分子内氧原子间的键能为498kJ·mol—1则P4+3O2==P4O6的反应热△H为
A.+1638 kJ·mol—1 B、-1638 kJ·mol—1 C.-126 kJ·mol—1 D.+126 kJ·mol—1
6.膦(PH3)又称磷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气体,电石气的杂质中常含有磷化氢。以下关于PH3的叙述正确的是
A.PH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 B.PH3是非极性分子
C.它的分子构型是平面三角形 D.磷原子采用sp2杂化方式
7.高温下,超氧化钾晶体呈立方体结构。晶体中氧的化合价部分为0
价,部分为-2价。下图为超氧化钾晶体的晶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氧化钾的化学式为KO2,每个晶胞平均含有4个K+和4个O2-
B.晶体中K+和O2-的配位数均为8 C.晶体中与每个K+距离相等且最近的K+有8个
D.晶体中,0价氧粒子与-2价氧粒子的数目比为3∶1
8.X、Y、Z为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4,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肯定为碱金属元素 B.稳定性:Y的氢化物>Z的氢化物
C.X、Y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为离子晶体
D.Y、Z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熔点较低
9.已知N2(g)+3H2(g)2NH3(g);△H=-92.4kJ/mol。恒温、恒压下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充入2摩N2和8摩H2,平衡时生成1摩NH3,现在相同条件下的同一容器中充入x mol N2 y mol H2和2mol NH3,达到平衡时,NH3的质量分数与原来相同,且放出热量46.2kJ。则x、 y的值为 c
A.1.5、6.5 B.2、8 C.5、21 D.3、13
10.某可逆反应L(s)+G(g) 3R(g); △H>0,下图表示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的变化对上述反应的影响。试判断图中y轴可以表示
A.平衡混合气中R的质量分数
B.达到平衡时G的转化率
C.平衡混合气中G的质量分数
D.达到平衡时L的转化率

化学易错选择题组训练四
1.在反应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中,1molCuSO4能氧化磷的物质的量是 A、2/5 mol B、1/5 mol C、11/5 mol D、1/3 mol
2.使CO2通过足量Na2O2充分反应后与NO混合,已知CO2和NO的体积共为30mL,最终剩余气体15mL,则CO2和NO的体积比为(相同条件下测定,忽略N2O4的存在)
A、等于1 B、大于1 C、小于1 D、以上都可以
3.将40克NaOH溶于1升水中配成溶液,则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A.1 mol·L-1 B.4mol·L-1 C.40 mol·L-1 D.无法计算
4.某温度下,100g NaCl饱和溶液中,含NaCl 30克,则该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为
A. 25g B.30g C. 43g D. 无法计算
5.铜和镁的合金4.6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0ml的NO2气体和336ml的N2O4气体(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多少克 
A.9.02 B.8.51 C.8.26 D.7.04
6.14g铜银合金与一定量浓硝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与1.12L氧气(标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恰好被完全吸收,则合金中铜的质量为 A.9.6g? ?? ?? ?? ?? ?B.6.4g? ?? ? C.3.2g? ?? ?? ? D. 4.8g
7.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煅烧石灰石 B.Ba(OH)2与NH4Cl混合
C.CO2与C高温共热 D.加热使Na与O2反应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B.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保护层是为了防止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
C.改变金属内部组成结构,可以增强金属耐腐蚀的能力
D.银质奖牌久置后表面变暗是因为发生了电化学腐蚀
9.在托盘天平两端的烧杯中加入同浓度同体积的足量盐酸,当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0.1mol两种金属充分反应后,而在某一端要再放一个0.2克砝码,天平才能平衡,则这两种金属是
A.Mg和Al B.Al和Fe C.Fe和Cu D.Na和Mg
10.下图是一种正在投入生产的大型蓄电系统的原理图。电池中的左右两侧为电极,中间为离子选择性膜,在电池放电和充电时该膜只允许钠离子通过。电池充、放电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下列关于此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的过程中当0.1molNa+通过离子交换膜时,导线通过0.1mol电子
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3NaBr-2e-=NaBr3+2Na+
C.充电过程中钠离子从右到左通过离子交换膜
D.放电过程中钠离子从右到左通过离子交换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