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l~4页)和第Ⅱ卷(第5~10页)两部分。全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共75分)
考生注意: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高考座位号、校验码等用铅笔正确地涂写在答题纸上。
2.第I卷(1~22小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考生应将代表相应答案的小方格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塑料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相对原子质量:
H—l C—12 N—14 O-16 Mg-24
S—32 K—39 Fe—56 I—127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
A Ca(OH)2 B Ca(ClO)2 C CaCl2 D CaCO3
2.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中子数为175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 57 B 47 C 61 D 293
3.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
A 二氧化硫 B 氮氧化物 C 二氧化碳 D 悬浮颗粒
4.下列分子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氨 B 四氯化碳
C 氮 D 二氧化碳
5.下列科学家中,为我国化学工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 邓稼先 B 李四光 C 华罗庚 D 侯德榜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6.下列物质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是
A 石英 B 硫磺 C 干冰 D 食盐
7.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锌片是
A 阴极 B 正极 C 阳极 D 负极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人类 1000年的能源需要。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五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H2O分子。根据上述信息,完成第8、9题:
8.下列关于天然气水合物中两种分子极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两种都是极性分子 B 两种都是非极性分子
C CH4是极性分子,H2O是非极性分子 D H2O是极性分子,CH4是非极性分子
9.若晶体中每8个笼只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H2O分子填充,则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ACH4·14H2O B CH4·8H2O C CH4·(23/3)H2O D CH4·6H2O
10.标准状况下H2S和O2混合气体100mL,经点燃后反应至完全,所得气体经干燥后,恢复到原来状况时体积为10mL,该10mL气体可能是
A H2S、SO2 B O2 C H2S D SO3
11.碱金属与卤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大都具有的性质是
① 高沸点 ② 能溶于水 ② 水溶液能导电 ④ 低熔点 ⑤ 熔融状态不导电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12.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H3O+、NO3-、Fe2+、Na+ B Ag+、NO3-、Cl-、K+
C K+、Ba2+、OH-、SO42- D Cu2+、NH4+、Br-、OH-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 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人过量氢氧化钠
Ca2++2HCO3-+2OH-→CaCO3↓+2H2O+CO32-
B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按溶液混合
Ba2++2OH-+NH++HCO3-→BaCO3↓+NH3·H2O+H2O
C 氢氧化铝与足量盐酸反应
Al(OH)3+3H+→Al3++3H2O
D 过量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O2+2OH-→CO32-+H2O
14.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 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l~100nm之间 B 能透过半透膜
C 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 D 呈红褐色
15.下列实验中用错试剂的是
A 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反应的镍铬丝
B 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C 用稀硝酸洗去残留在试管壁上的铜
D 用碱石灰吸收氨气中的水蒸气
16.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的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8NA
B 18g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C 46g 二氧化氮和46g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A
D 在1L2mol/L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A
17.2001年9月1日将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酱油中3一氯丙醇(ClCH2CH2CH2OH)含量不得超过1ppm。相对分子质量为94.5的氯丙醇(不含主结构)共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8.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反应现象都相同的是
A NaHSO4和Ba(OH)2 B AlCl3和NaOH
C NaAlO2和H2SO4 D Ba(HCO3)2和Ba(OH)2
19.将0.1mol/L的醋酸钠溶液20mL与0.1mol/L盐酸10rnL混合后,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有关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c (Ac-)>c (Cl-)>c (H+)>c (HAc)
B c (Ac-)>c (Cl-)>c (HAc)>c(H+)
C c (Ac-)=c (Cl+)>c (H+)>c (HAc)
D c (Na+)+c (H+)=c (Ac-)+c (Cl-)+c (OH-)
20.为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的概念,AG=,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中性溶液的AG=0
B 酸性溶液的AG<0
C 常温下0.l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AG=12
D 常温下0.lmol/L盐酸溶液的AG=12
21.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 A>B>D>C B 原子序数 d>c>b>a
C 离子半径 C>D>B>A D 单质的还原性 A>B>D>C
22.C8H18经多步裂化,最后完全转化为C4H8、C3H6、C2H4、C2H6、CH4五种气体的混合物。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A 28 B 30 C 38 D 40
第Ⅱ卷(共84分)
考生注意:
1.答第Ⅱ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高考座位号、校验码等填写清楚。
2.第Ⅱ卷从第23题到第31题,请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四、(本题共24分)
23.化学实验中,如使某步中的有害产物作为另一步的反应物,形成一个循环,就可不再向环境排放该种有害物质。例如:
(l)在上述有编号的步骤中,需用还原剂的是 ,需用氧化剂的是 (填编号)。
(2)在上述循环中,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两性物质是 (填化学式)
(3)完成并配平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Na2Cr2O7+□KI+□HCl→□CrCl3+□NaCl+□KCl+□I2+□
24.某化学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见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 mol/(L·min)。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 mol/L,反应经20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 V1(填>、=、<),且C3 1.0mol/L(填>、=、<)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理由是
25.请阅读下列短文:
在含羰基的化合物中,羰基碳原子与两个烃基直接相连时,叫做酮。当两个 烃基都是脂肪烃基时,叫脂肪酮,如甲基酮 ;都是芳香烃基时,叫芳香酮;如两个烃基是相互连接的闭合环状结构时,叫环酮,如环己酮 。
像醛一样,酮也是一类化学性质活泼的化合物,如羰基也能进行加成反应。加成时试剂的带负电部分先进攻羰基中带正电的碳,而后试剂中带正电部分加到羰基带负电的氧上,这类加成反应叫亲核加成。
但酮羰基的活泼性比醛羰基稍差,不能被弱氧化剂氧化。
许多酮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优良溶剂,一些脂环酮还是名贵香料。
试回答:
(1)写出甲基酮与氢氰酸(HCN)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和银氨溶液发生反应的是。(多选扣分)
(a)HCHO (b)HCOOH (c) (d)HCOOCH3
(3)有一种名贵香料一一一灵猫香酮是属于 (多选扣分)
(a)脂肪酮 (b)脂环酮 (c)芳香酮
(4)樟脑也是一种重要的酮,它不仅是一种家用杀虫剂,且是香料、塑料、医药工业重要原料,它的分子式为 。
五、(本题共24分)
26.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两同学的方案是:
甲:① 称取一定质量的HA配制0.lmol/L的溶液100mL;
② 用pH试纸测出该溶液的pH值,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乙:①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l的两种酸溶液各100mL;
② 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10mL,加水稀释为100mL;
③ 各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装入两个试管,同时加入纯度相同的锌粒,观察现 象,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1)在两个方案的第①步中,都要用到的定量仪器是
(2)甲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的pH 1(选填>、<、=)
乙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现象是 (多选扣分)
(a)装HCl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
(b)装HA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
(c)两个试管中产生气体速率一样快。
(3)请你评价:乙方案中难以实现之处和不妥之处 、
(4)请你再提出一个合理而比较容易进行的方案(药品可任取),作简明扼要表述。
27.利用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依据上述流程,完成下列填空:
(1)天然气脱硫时的化学方程式是
(2)n mol CH4经一次转化后产生CO 0.9n mol、产生H2 mol(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3)K2CO3(aq)和 CO2反应在加压下进行,加压的理论依据是 (多选扣分)
(a)相似相溶原理 (b)勒沙特列原理 (c)酸碱中和原理
(4)由KHCO3分解得到的CO2可以用于 (写出CO2的一种重要用途)。
(5)整个流程有三处循环,一是Fe(OH)3循环,二是K2CO3(aq)循环,请在上述流程图中标出第三处循环(循环方向、循环物质)。
六、(本题共20分)
28.某有机物 A(C4H6O5)广泛存在于许多水果内,尤以苹果、葡萄、西瓜、山楂内为多。该化合物具有如下性质:
① 在25℃时,电离常数K1=3.99×10-4,K2=5.5×10-6
②A+RCOOH(或ROH)有香味的产物
③1molA慢慢产生l.5mol气体
④A在一定温度下的脱水产物(不是环状化合物)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试回答:(l)根据以上信息,对A的结构可作出的判断是 (多选扣分)
(a)肯定有碳碳双键 (b)有两个羧基
(c)肯定有羟基 (d)有-COOR官能团
(2)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不含-CH3)为
(3)A在一定温度下的脱水产物和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A的一个同类别的同分异构体是
29.为扩大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在一些油品中加入降凝剂J,以降低其凝固点,扩大燃料油品的使用范围。J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它的合成路线可以设计如下,其中A的氧化产物不发生银镜反应:
试写出:
(l)反应类型;a 、b 、P
(2)结构简式;F 、H
(3)化学方程式:D→E
E+K→J
七、(本题共16分)
30.为了预防碘缺乏病,国家规定每千克食盐中应含有40~50毫克的碘酸钾。为检验某种食盐是否为加碘的合格食盐,某同学取食盐样品428克,设法溶解出其中全部的碘酸钾。将溶液酸化并加入足量的碘化钾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再用0.030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用去18.00mL时蓝色刚好褪去。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加碘食盐是否为合格产品。有关反应如下:
IO3-+5I-+6 H+→3I2+3H2O
I2+2S2O32-→2I-+S4O62-
31.已知Fe2O3在高炉中有下列反应:
Fe2O3+CO→2FeO+CO2
反应形成的固体混和物(Fe2O3、FeO)中,元素铁和氧的质量比用 mFe︰mO表示。
(1)上述固体混和物中,mFe︰mO不可能是 (选填 a、b、c多选扣分)
(a)21︰9 (b)21︰7.5 (c) 21︰6
(2)若mFe︰mO=21︰8,计算Fe2O3被CO还原的百分率
(3)设 Fe2O3被CO还原的百分率为A%,则A%和混和物中mFe︰mO的关系式为(用含mFe、mO的代数式表示)。
A%=
请在下图中画出A%和mFe/mO关系的图形。
(4)如果 Fe2O3和CO的反应分两步进行:
3Fe2O3+CO→2Fe3O4+CO2
Fe3O4+CO→3FeO+CO2
试分析反应形成的固体混和物可能的组成及相应的mFe︰mO(令mFe︰mO=21︰a,写出a的取值范围)。将结果填入下表。
混和物组成(用化学式表示)
a的取植范围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第Ⅰ卷(共66分)
一、(本题共10分)
1.B 2.A 3.C 4.C 5.D(各2分,共10分)
二、(本题共36分)
6.C 7.D 8.D 9.B 10.C 11.A 12.A 13.D 14.C 15.B 16.A 17.B(各3分,共36分)
三、(本题共20分)
18.A、D 19.B、D 20.A、D 21.C 22.B、C(各4分,共20分)
第Ⅱ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每小题8分)
23.(本题共8分)
(1)①、④(各1分,共2分)
(2)Cr(OH)3(1分)
(3)1 6 14 2 2 6 3 7H2O(3分,1不写也给分,H2O,1分)
(各1分,共2分)
24.(本题共8分)
(1)0.013(2分)
(2)1.0 催化剂(各1分,共2分)
(3)> >(各1分,共2分)
(4)由吸热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右移动(各1分,共2分)
25.(本题共8分)
(l)+HCN→(2分)
(2)c(2分)
(3)b(2分)
(4)C10H16O(2分)
五、(本题共24分)
26.(本题共12分)
(1)100mL容量瓶(注:未标明规格的扣1分)(2分)
(2)>b(多选扣分)(各2分,共4分)
(3)配制pH=l的HA溶液难以实现
不妥之处在于加入的锌粒难以做到表面积相同(各2分,共4分)
(4)配制NaA溶液,测其pH值>7即证明HA是弱电解质(2分)
(注:本题解答若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不是化学教材中讲过的常规方法应属创新,经认可后可给予奖励,奖励分不超过2分。第Ⅱ卷得分不超过84分)
27.(本题共12分)
(1)3H2S+2Fe(OH)3→Fe2S3+6H2O(2分)
(2)27n(3分)
(3)b(3分)
(4)生产纯碱(或作制冷剂等,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2分)
(5)(2分)
六、(本题共20分)
28.(本题共8分)
(1)b c(多选扣分)(2分)
(2)(2分)( 同样给分)
(3)HOCC-C=C-COOH+Br2→(2分)
(+Br2→ 也给分)
(4)(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2分)
29.(本题共12分)
(1)加成 消去 水解(或取代)(各1分,共3分)
(2) (各 2分,其 4分)
(3)+C16H33OH +H2O(2分)
n+n (3分)
七、(本题共16分)
30.(本题共5分)
解:I2+2S2O32-→2I-+S4O62-
(2分)
IO3-+5I-+6 H+→3I2+3H2O
(2分)
每千克食盐中含KIO3:
(1分)
∴该加碘食盐是合格的
31.(本题共11分)
(1)a c(各 1分,共2分)
(2)解法一:取Fe2O3 mFe︰mO=21︰9 FeO mFe︰mO=21︰6
(2分)
解法二:设Fe2O3原有n0mol,还原百分率为A%,则有
(3)(2分)
(2分)
(4)Fe2O3 Fe3O4 8<a< 9
Fe3O4 FeO 6<a< 8
Fe2O3 Fe3O4 FeO 6<a<9(各1分,共3分)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广东省河南省化学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a-40 Zn-65 Ba-137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说法,违反科学原理的是
A 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
B 闪电时空气中的N2可变为氮的化合物
C 添加少量某物质可将水变成燃料油
D 在一定温度、压强下石墨可变成金刚石
2.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Cd(OH)2+2Ni(OH)2Cd+2NiO(OH)+2H2O 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材料是
A Cd(OH)2 B Ni(OH)2 C Cd D NiO(OH)
3.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的耐高温耐磨材料,在工业上有广泛用途,它属于
A 原子晶体 B 分子晶体 C 金属晶体 D 离子晶体
4.将0.1mol·L-1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或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时,都会引起
A 溶液的pH增加 B CH3COOH电离度变大
C 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 D 溶液中[OH-]减少
5.将Cu片放入0.1mol·L-1 FeCl3溶液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取出Cu片,溶液中[Fe3+]︰[Fe2+]=2︰3,则Cu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3︰2 B 3︰5 C 4︰3 D 3︰4
6.若pH=3的酸溶液和pH=1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A 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 B 弱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
C 强酸溶液和弱碱溶液反应 D 一元强酸溶液和一元强碱溶液反应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28分。)
7.第四周期某主族元素的原子,它的最外电子层上有两个电子,下列关于此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比钾的原子半径大 B 氯化物难溶于水
C 原子半径比镁的原子半径大 D 碳酸盐难溶于水
8.下列各组混合物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 硝基苯和水 B 苯和甲苯 C 溴苯和NaOH溶液 D 甘油和水
9.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既可以大量共存,且加入氨水后也 不产生沉淀的是
A Na+ Ba2+ Cl- SO42- B H+ NH4+ Al3+ SO42-]
C K+ AlO2- NO3- OH- D H+ Cl- CH3COO- NO3-
10.为制备干燥、纯净的CO2,将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先后通过装有下列物质的两个吸收装置,两个装置中应依次装入
A 水;无水CaCl2固体 B 饱和NaHCO3溶液;浓H2SO4
C 浓H2SO4;饱和Na2CO3溶液 D 饱和Na2CO3溶液;稀H2SO4
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硫酸铝溶液和小苏打溶液反应:Al3++3HCO3-=3CO2↑+Al(OH)3↓
B 向Ca(ClO)2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Ca2++2ClO-+SO2+H2O=CaSO3↓+2HclO
C 硫化亚铁中加入盐酸:S2-+2H+=H2S↑
D 钠和冷水反应:Na+2H2O=Na++H2↑+2OH-
12.将一定质量的Mg,Zn,Al混合物与足量稀H2SO4反应,生成H2 2.8L(标准状况),原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
A 2g B 4g C 8g D 10g
13.反应:L(固)+aG(气)bR(气)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1所示:图中:压强p1>p2, 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据此可判断
图1 不同温度下G的体积分数
A 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 B 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 C a>b D a<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4分)
三、本题共3小题,30分。
14.(8分)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表示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的原子的化学符号: 。
(2)周期表中位于第8纵行的铁元素属于第 族。
(3)周期表中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位于第 纵行。
(4)所含元素超过18种的周期是第 、 周期。
15.(10分)化合物BrFx与水按物质的量之比3︰5 发生反应,其产物为溴酸、氢氟酸、单质溴和氧气。
(1)BrFx中,x=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此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各是什么?
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16.(12分)室温下,单质A,B,C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无色气体,在合适反应条件下,它们可以按图2进行反应。又知E溶液是无色的,请回答:
图2 反应流程
(1)A是 、B 是、C是 (请填化学式)。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本题共3小题,26分。 17.(5分)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正确操作是: 。
18.(7分)甲、乙、丙、丁分别是盐酸、碳酸钠、氯化钙、硝酸银4 种溶液中的一种。将它们两两混合后,观察到的现象是:①甲与乙或丙混合都产生沉淀;②丙与乙或丁混合也产生沉淀;③丁与乙混合产生无色气体。回答下面问题:
(1)写出丁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这四种溶液分别是:甲: 、乙: 、丙: 、丁: 。
19.(14分)长期存放的亚硫酸钠可能会被部分氧化,现通过实验来测定某无水亚硫酸钠试剂的纯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称量a g样品,置于烧杯中。
②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样品溶解。
③加入稀盐酸,使溶液呈强酸性,再加过量的BaCl2溶液。
④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
⑤加热干燥沉淀物。]
⑥将沉淀物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⑦重复⑤、⑥操作直到合格,最后得到b g固体。
回答下面问题:
(1)本实验中是否能用Ba(NO3)2代替BaCl2? 。其理由是: 。
(2)步骤③中加盐酸使溶液呈强酸性的目的是: 。
(3)步骤⑦的“合格”标准是: 。
(4)实验测得样品中无水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列出算式,不需化简) 。
五、本题包括3小题,共25分。
20.(4分)某含氧有机化合物可以作为无铅汽油的抗爆震剂,它的分子量为88.0,含C的质量分数为68.2%,含H的质量分数为13.6%,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显示该分子中有4个甲基。请写不能出其结构简式: 。
21.(12分)今有化合物
甲:,乙:,丙
(1)请写出丙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
(2)请判别上述哪些化合物互为同分异物构: 。
(3)请分别写出鉴别甲、乙、丙化合物的方法(指明所选试剂及主要现象即可)。
鉴别甲的方法: 。
鉴别乙的方法: 。
鉴别丙的方法: 。
(4)请按酸性由强至弱排列甲、乙、丙的顺序: 。
22.(9分)烯烃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按图3进行反应
已知:CH3CH2CH2CH2CH2CH2BrCH3CH2CH2CH2CH=CH2
图3
(D是)
(F1和F2互为同分异构体)
(G1和G2互为同分异构体)
请填空:
(1)A的结构简式是: 。
(2)框图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填数字代号): 。
(3)框图中 属于加成反应。
(4)G1的结构简式是: 。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23分。
23.(7分)已知脊椎动物的骨骼中含有磷。以下是测定动物骨灰中磷元素含量的实验方法。称取某动物骨灰样品0.103 g,用硝酸处理,使磷转化成磷酸根。再加入某试剂,使磷酸根又转化成沉淀。沉淀经灼烧后得到组成为P2Mo24O77的固体(其式量以3.60×103计)0.504 g。
试由上述数据计算该骨灰样品中磷的质量分数。(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以31.0 计。)
24.(16分)将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氧化物溶于100mL硫酸,而后逐滴加入1.00mol·L-1的NaOH溶液。当加入的NaOH的体积V1=50mL时,开始有沉淀析出,且沉淀量随NaOH加入量逐渐增加。当NaOH的体积V2=650mL时,沉淀量达最大值,继续滴加NaOH时,沉淀量逐渐减小。当V3≥750mL时,沉淀量不再改变。
(1)最初加入的50mL 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答: 。
(2)计算所用硫酸的浓度。
(3)试判断两种氧化物各是什么,并计算其物质的量。
参考答案
一、1 C 2 C 3 A 4 A 5 D 6 B
二、7 C、D 8 B、D 9 C 10 A、B 11 A 12 B、C 13 B、D
三、14(1)O (2)Ⅷ (3)17 (4)6、7
15(1)3 (2)3BrF3+5H2O=HBrO3+9HF+Br2+O2↑。
(3)氧化剂是BrF3;还原剂是H2O、BrF3。
16(1)Fe Cl2 H2 (2)2Fe+3Cl22FeCl3
(3)2HCl+Fe=FeCl2+H2↑
(4)2FeCl2+Cl2=2FeCl3
17把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醮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 的中部,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
18(1)2H++CO32-=H2O+CO2↑
(2)甲:氯化钙、乙:碳酸钠 、丙:硝酸银、丁:盐酸 (或写化学式)。
19(1)不能 在酸性溶液中,NO3-能将SO32-氧化成SO42-,造成结果错误。
(2)保证得到的沉淀都是BaSO4,没有BaSO3
(3)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不变。
(4)(a g-142 g·mol-1×[b g/(233 g·mol-1)]×(1/a g)×100%
五、20
21(1)醛基、羟基
(2)甲、乙、丙互为同分异构体
(3)与三氯化铁溶液作用显色的是甲
与碳酸钠溶液作用有气泡生成的是乙
与银氨溶液共热会发生银镜反应的是丙。
(4)乙>甲>丙
22(1) (2)② (3)①、③、⑥ (4)
六、23、解:n(P2Mo24O77)=(0.504 g / 3.60×10.3 g·mol-1)
其中P的质量为:(0.504 g × 2 × 31.0 g·mol-1)/(3.60×10.3 g·mol-1)
P的质量分数:(0.504 g × 2 × 31.0 g·mol-1)/(3.60×103 g·mol-1 × 0.103 g)=0.0843 (或8.43%)
24、(1)中和过量的硫酸
(2)解:沉淀量最大时所用OH-的物质的量与100mL强酸中H+的物质的量相等,n(OH-)=1.00mol·L-1×0.650L=0.650mol,故n(H+)也为0.650mol,硫酸的浓度为3.25mol·L-1
(3)解:在“考试说明”规定的内容范围内,由题意知,其中一种氧化物为Al2O3,
根据Al(OH)3+OH-=AlO2-+2H2O
该反应用去的n(NaOH)=1.00mol·L-1×(0.750-0.650)L=0.100mol
故Al(OH)3为0.100mol,而Al2O3为0.0500mol
根据Al3++3OH-=Al(OH)3
生成Al(OH)3用去0.300mol NaOH。而生成另一种氢氧化物也用去0.300mol NaOH,且已知两种氧化物的物质的量相等,故另一种氧化物也是三价金属的氧化物,且不溶于过量碱溶液中,可知其为Fe2O3。
Fe2O3的物质的量为0.0500mol。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北京、内蒙古、安徽卷)
化 学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3页,第II卷4至9页,共15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 72分)
注意事项:
l.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64 Br 8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当今化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的C60,它可以看成是金刚石的
A.同素异形体 B.同分异构体
C.同位素 D.同系物
2.下列化工生产过程所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用油脂制肥皂 B.用铝土矿制金属铝
C.用氯气和消石灰制漂白粉 D.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
3.放在敞口容器中的下列溶液,久置后溶液中该溶质的浓度会变大的是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氯水 D.氯化钠
4.关于非金属元素N、O、Cl、P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通常情况下其单质均为气体 B.其单质均由双原子分子构成
C.都属于主族元素 D.每种元素仅生成一种氢化物
5.下列氧化物按其形成的含氧酸酸性递增排列的顺序是
A.SiO2
C.CO2< SiO2< P2O5 6.关于氮族元素(用R代表)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最高化合价是5 B.氢化物的通式为RH5
C.非金属性由上到下递增 D.其含氧酸均为一元强酸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硬水是指含有很多盐的海水
B.重水是指密度大的液态H2O
C.溴水是指溴的水溶液
D.王水是指3体积浓硝酸和1体积浓盐酸的混合液
8.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除去生铁中的各种杂质,把生铁提纯
B.适当降低生铁里的含碳量,除去大部分硫、磷等有害杂质
C.用还原剂把铁的氧化物还原成铁
D.加入合金元素改善生铁性能
9.迄今为止,以下各族元素中生成化合物的种类最多的是
A.IIA族 B.IIIA族
C.IVA族 D.VA族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0.从下列现象可以判断某酸是强酸的是
A.加热该酸至沸腾也不分解
B.该酸可以分解石灰石放出CO2
C.该酸可以把Al(OH)3沉淀溶解
D.该酸浓度为0.1 mol/L时的pH为 1
11.婴儿用的一次性纸尿片中有一层能吸水保水的物质。下列高分子中有可能被采用的是
A. B.
C. D.
12.下列四组物质中,两种分子不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总数的是
H2O2和CH3OH B.HNO2和HClO
C.H2O和CH4 D.H2S和F2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碳酸钙溶于醋酸 CaCO3+2H+ == Ca2++CO2↑+H2O
B.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盐酸 Ca(OH)2+2H+ == Ca2++2H2O
C.铜片加入稀硝酸中 Cu+NO3-+4H+ == Cu2++NO↑+2H2O
D.小苏打溶液和甲酸混合
HCO3-+HCOOH == HCOO-+CO2↑+H2O
14.酸根RO3-所含电子数比硝酸根NO3-的电子数多1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原子的电子层数比N的电子层数多1
B.RO3-中R的化合价与NO3-中的N的化合价相等
C.RO3-和NO3-只能被还原,不能被氧化
D.R和N为同族元素
15.质量相等的两份气体样品,一份是CO,另一份是 CO2,这两份气体样品中,CO与CO2所含氧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是
A.1:2 B.1:4 C.11:14 D.11:28
16.氯的原子序数为17,35Cl是氯的一种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5Cl原子所含质子数为18
B.1/18 mol的1H35Cl分子所含中子数约为6.02×1023
C.3.5 g的35Cl2气体的体积为2.24 L
D.35Cl2气体的摩尔质量为70 g/mol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以VIIA族的为最大
B.在周期表中零族元素的单质全部是气体
C.IA、II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失去电子
D.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离子时的最高价数都和它的族数相等
18.在 0.1 mol/L Na2CO3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Na+) = 2c(CO32-) B.c(OH-) = 2c(H+)
C.c(HCO3-) > c(H2CO3) D.c(Na+) <〔c(CO32-)+c(HCO3-) 〕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北京、内蒙古、安徽卷)
化 学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78分)
注意事项:1.第II卷共6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9.(10分)A是一种白色晶体,它与浓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放出无色气体B。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B。按下图装置仪器,挤压滴管的胶头时,可以得到蓝色喷泉;A与浓硫酸反应,放出无色气体C。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C,仍按下图装置仪器,挤压滴管的胶头时,可以得到红色喷泉。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可用于除去B中水分的干燥剂是_______________。
收集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收集气体C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分)下图虚线框中的装置可用来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填写下列空白。
(1)如果将装置中①、②、③三部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②、①、③,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①、③、②,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②、③、①,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1.(10分)在一定条件下,某元素的氢化物X可完全分解为两种单质:Y和Z。若已知:
①反应前的X与反应后生成的Z的物质的量之比n(X) : n(Z)=2:3
②单质Y的分子为正四面体构型。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单质Y是________,单质Z是______(填写名称或分子式)
(2)Y分子中共含____________个共价键。
(3)X分解为Y和Z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已知X为FeO和CuO的混合物,取两份等质量的X样品进行下列实验:
(1)写出①、②和③步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设从③步所得固体D的质量为32 g,溶液E中只含有一种金属离子,气体F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5.6 L,试计算取用的每份X的质量和X中FeO与CuO的质量比。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3.(11分)某芳香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7H6O2,溶于NaHCO3,将此溶液加热,能用石蕊试纸检验出有酸性气体产生。
(1)写出化合物 A的结构简式。
(2)依题意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3)A有几个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
24.(共9分)某一元羧酸A,含碳的质量分数为50.0%,氢气、溴、溴化氢都可以跟A起加成反应。
试求:(1)A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
(2)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3)写出推算过程。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8分)三聚氰酸C3N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如 NO2)。当加热至一定温度时,它发生如下分解:C3N3(OH)3=3 HNCO
HNCO(异氰酸,其结构是H-N=C=O)能和NO2反应生成N2、CO2和H2O。
(1)写出HNCO和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指明化合物中哪种元素被氧化?哪种元素被还原?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如按上述反应式进行反应,试计算吸收 1.0 kg NO2气体所消耗的三聚氰酸的质量。
26.(10分)将10.000 g氯化钠、溴化钾和氯化钙的混合物溶于水中,通入氯气充分反应,然后把溶液蒸干并灼烧(高温加热),灼烧后残留物的质量为9.813 g。若将此残留物再溶于水,并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所得的沉淀经干燥后质量为0.721 g。求原混合物中各化合物质量。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北京、内蒙古、安徽卷)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
1.本答案供阅卷评分使用,考生若写出其它正确答案,可参照评分标准给分。
2.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元素符号有错误,都要参照评分标准扣分。
3.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未配平的,都不给分。
一.(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A 2、A 3、D 4、C 5、B 6、A 7、C 8、B 9、C
二.(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0、D 11、B 12、B 13、D 14、A、B
15、C 16、B、D 17、B、C 18、C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9.(1)NH4Cl
(2)碱石灰(或答生石灰、KOH固体等任一种不与氨反应的干燥剂)
向下排气法
(3)向上排气法
20.(1)SO2,CO2; H2O
(2)H2O; SO2,CO2
(3)SO2,CO2; H2O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1.(1)白磷(或P4),氢(或H2)
(2)6
(3)4PH3 == P4+6H2
22.1.(1)CuO+2HCl == CuCl2+H2O,FeO+2HCl == FeCl2+H2O
(2)CuO+CO == Cu+CO2, FeO+CO == Fe+CO2
(3)Fe+CuCl2 == Cu↓+FeCl2,Fe+2HCl == FeCl2+H2↑
2., 80 g/mol×0.25 mol == 20 g(CuO)
, 0.25 mol+0.25 mol == 0.5 mol(Fe)
0.5 mol×72 g/mol == 36 g(FeO)
则X的质量为56 g,FeO与CuO的质量比为9:5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3.
(1)
(2)
(3)有4个同分异构体
、、、
24.(1)C3H4O2
(2)CH2=CH-COOH
(3)A是一元羧酸,所以A有-COOH,A能与氢气、溴、溴化氢反应,所以分子中有碳碳不饱和键。含碳碳不饱和键的最简化合物是丙烯酸和丙炔酸,但只有丙烯酸的碳的质量分数为50%。所以A为丙烯酸。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1)
HNCO中的氮元素被氧化,NO2中的氮元素被还原。
(2)1.0 kg×= 1.2 kg
(若配平方程式有误,但计算列式有合理之处,可酌情给分。)
26.设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NaCl为x,KBr为y,CaCl2为z。
x+y+z = 10.000 g……①
2KBr+Cl2 == 2KCl+Br2
混合物中KBr转化为KCl,灼烧后溴全部挥发,因此:
……②
①式-②式得:
解得 y = 0.500 g
残留物溶于水后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CaCl2+Na2CO3 = CaCO3↓+2NaCl
从所得CaCO3的质量可以算出CaCl2的质量:
氯化钠的质量为:
x = 10.000 g-0.500 g-0.800 g = 8.700 g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理科使用)
八.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下面的问题均与溶液或溶液中的反应有关。
18.某雨水样品刚采集时测得pH值为4.82,放在烧坏中经2小时后,再次测得pH值为4.68。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雨水样品酸度逐渐减小
B 雨水样品酸度没有变化
C 雨水样品继续吸收空气中的CO2
D 雨水样品中的H2SO3逐渐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H2SO4
19.重金属离子有毒性。实验室有甲、乙两种废液,均有一定毒性。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主要有毒离子为Ba2+离子,如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A Cu2+和SO42- B Cu2+和Cl- C K+和SO42- D Ag+和NO3-
20.某制药厂尾气中含少量SO2气体,一般用NaOH溶液或氨水吸收,以防污染环境。分别用0.1mol/L的NaOH溶液或同浓度的氨水处理相同量的尾气,两种方法所需吸收液的体积关系是
A NaOH溶液的体积大于氨水 B NaOH溶液的体积等于氨水
C 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氨水 D 无法判断
21.金属加工后的废切削液中含2~5%的NaNO2,它是一种环境污染物。人们用NH4Cl溶液来处理此废切削液,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NaNO2+NH4Cl→NaCl+NH4NO2
第二步:NH4NO2N2↑+2H2O
列对第二步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 NH4NO2是氧化剂 ② NH4NO2是还原剂 ③ NH4NO2发生了分解反应 ④ 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⑤ NH4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十二.(本题8分)下面是关于汽车燃料及其燃烧产物性质的问题。
28.下图对三种不同类型汽车(以序号1、2、3表示)的废气排放情况进行了比较。这三种汽车分别是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以天然气(主要成份是甲烷)为燃料的汽车和电动汽车。请判断其中序号为1的是 汽车,序号为3的是 汽车。
碳氢化合物 一氧化碳(CO) 氮氧化物(NOx) 二氧化碳(CO2)
29.图为一定量饱和Ca(OH)2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产生CaCO3白色沉淀的质量与二氧化碳体积之间的关系曲线。试回答:
OA段曲线和AB段曲线所表示的反应方程式是
OA:
AB:
A点时已参加反应的CO2和Ca(O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比 。
B处溶液中存在的浓度较大的两种离子是 和 。(填离于符号)
将B处生成的溶液煮沸,可见到的现象是
十五.(本题10分)化学电池在通讯、交通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5.目前常用的镍(Ni)镉(Cd)电池,其电池总反应可以表示为:
Cd+2NiO(OH)+2H2O2Ni(OH)2+Cd(OH)2
已知Ni(OH)2和Cd(OH)2均难溶于水但能溶于酸,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 以上反应是可逆反应 ② 以上反应不是可逆反应
③ 充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④ 放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36.废弃的镍镉电池已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物,有资料表明一节废镍锡电池可以使一平方米面积的耕地失去使用价值。在酸性土壤中这种污染尤为严重。这是因为
37.下图是废弃镍钢电池中的重金属渗入水体后,进入人体的一条途径:
生物体D中重金属浓度 (大于、等于、小于)生物体A中重金属浓度,这是通过食物链 作用所引起的。除上述途径外,被污染水体中的重金属还可以直接通过 (途径)进入人体。
38.另一种常用的电池是锂电池(很是一种碱金属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7,由于它的比容量(单位质量电板材料所能转换的电量)特别大而广泛应用于心脏起搏器,一般使用时间可长达十年。它的负极用金属锂制成;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Li+MnO2→LiMnO2
试回答:锂电池比容量特别大的原因是 锂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需用非水溶剂配制,为什么这种电池不能使用电解质的水溶液?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39.下图是两个电池外壳上的说明文字某型号进口电池
某型号进口电池
某型号国产电池
RECHARGEABLE1.2V 500mAhSTANDARD CHARGE15h at 50mA
GNY 0.6(KR-AA)1.2V 60mAhRECHARGEABLESTANDARD CHARGE15h at 60mA
上述进口电池的电动势是 伏。上述国产电池最多可放出 毫安时的电量;若该电池平均工作电流为0.03安,则最多可使用 小时。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第Ⅰ卷 单选题部分(每小题3分,共75分)
一、
1.C
2.D
二、
3.A
4.C
三、
5.A
6.C
四、
7.A
8.C
五、
9.B
10.B
11.B
12.A
六、
13.B
14.D
15.D
七、
16.D
17.A
八、
18.D
19.A
20.B
21.D
九、
22.B
23.C
十、
24.B
25.C
十二、(共8分)
28.电动(1分);以汽油为燃料的(1分)
29.Ca(OH)2+CO2→CaCO3+H2O(1分);
CaCO3+CO2+H2O→Ca(HCO3)2(1分);
1︰1(1分);Ca2+(1分);HCO3-(1分);生成白色沉淀(1分)
十四、(共12分)
32.天然气(1分);增大(1分);不能充分燃烧,生成有毒的CO(1分)(最后一个答案写出其中一点即给分);丁烷遇冷凝结为液体使管道内气流不畅(1分)。
33.列车进站时,利用上坡使部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减少因为刹车而损耗的机械能;列车出站时利用下坡把储存的重力势能又转化为动能,起到节能作用。(若从力的角度分析,得2分)(4分)
34.化学能(1分);ATP(1分);有机物(或糖类分子)(1分):温室(1分)
十五、(共10分)
35.B(1分)
36.Ni(OH)2和Cd(OH)2能溶于酸性溶液。(1分)
37.大于(1分);富集(1分):饮水(1分)
38.锂的摩尔质量小(1分):2Li+ZH2O→LiOH+H2↑(1分)
39.1.2(1分);600(1分);20(1分)
十六、(共4分)(考生回答合理,均酌情给分)
40.名称和理由(1分)
《课题一》
2001/7/20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l~4页)和第Ⅱ卷(第5~10页)两部分。全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共75分)
考生注意: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高考座位号、校验码等用铅笔正确地涂写在答题纸上。
2.第I卷(1~22小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考生应将代表相应答案的小方格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塑料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相对原子质量:
H—l C—12 N—14 O-16 Mg-24
S—32 K—39 Fe—56 I—127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
A Ca(OH)2 B Ca(ClO)2 C CaCl2 D CaCO3
2.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中子数为175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 57 B 47 C 61 D 293
3.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
A 二氧化硫 B 氮氧化物 C 二氧化碳 D 悬浮颗粒
4.下列分子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氨 B 四氯化碳
C 氮 D 二氧化碳
5.下列科学家中,为我国化学工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 邓稼先 B 李四光 C 华罗庚 D 侯德榜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6.下列物质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是
A 石英 B 硫磺 C 干冰 D 食盐
7.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锌片是
A 阴极 B 正极 C 阳极 D 负极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人类 1000年的能源需要。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五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H2O分子。根据上述信息,完成第8、9题:
8.下列关于天然气水合物中两种分子极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两种都是极性分子 B 两种都是非极性分子
C CH4是极性分子,H2O是非极性分子 D H2O是极性分子,CH4是非极性分子
9.若晶体中每8个笼只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H2O分子填充,则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ACH4·14H2O B CH4·8H2O C CH4·(23/3)H2O D CH4·6H2O
10.标准状况下H2S和O2混合气体100mL,经点燃后反应至完全,所得气体经干燥后,恢复到原来状况时体积为10mL,该10mL气体可能是
A H2S、SO2 B O2 C H2S D SO3
11.碱金属与卤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大都具有的性质是
① 高沸点 ② 能溶于水 ② 水溶液能导电 ④ 低熔点 ⑤ 熔融状态不导电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12.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H3O+、NO3-、Fe2+、Na+ B Ag+、NO3-、Cl-、K+
C K+、Ba2+、OH-、SO42- D Cu2+、NH4+、Br-、OH-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 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人过量氢氧化钠
Ca2++2HCO3-+2OH-→CaCO3↓+2H2O+CO32-
B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按溶液混合
Ba2++2OH-+NH++HCO3-→BaCO3↓+NH3·H2O+H2O
C 氢氧化铝与足量盐酸反应
Al(OH)3+3H+→Al3++3H2O
D 过量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O2+2OH-→CO32-+H2O
14.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 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l~100nm之间 B 能透过半透膜
C 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 D 呈红褐色
15.下列实验中用错试剂的是
A 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反应的镍铬丝
B 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C 用稀硝酸洗去残留在试管壁上的铜
D 用碱石灰吸收氨气中的水蒸气
16.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的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8NA
B 18g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C 46g 二氧化氮和46g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A
D 在1L2mol/L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A
17.2001年9月1日将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酱油中3一氯丙醇(ClCH2CH2CH2OH)含量不得超过1ppm。相对分子质量为94.5的氯丙醇(不含主结构)共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8.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反应现象都相同的是
A NaHSO4和Ba(OH)2 B AlCl3和NaOH
C NaAlO2和H2SO4 D Ba(HCO3)2和Ba(OH)2
19.将0.1mol/L的醋酸钠溶液20mL与0.1mol/L盐酸10rnL混合后,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有关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c (Ac-)>c (Cl-)>c (H+)>c (HAc)
B c (Ac-)>c (Cl-)>c (HAc)>c(H+)
C c (Ac-)=c (Cl+)>c (H+)>c (HAc)
D c (Na+)+c (H+)=c (Ac-)+c (Cl-)+c (OH-)
20.为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的概念,AG=,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中性溶液的AG=0
B 酸性溶液的AG<0
C 常温下0.l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AG=12
D 常温下0.lmol/L盐酸溶液的AG=12
21.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 A>B>D>C B 原子序数 d>c>b>a
C 离子半径 C>D>B>A D 单质的还原性 A>B>D>C
22.C8H18经多步裂化,最后完全转化为C4H8、C3H6、C2H4、C2H6、CH4五种气体的混合物。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A 28 B 30 C 38 D 40
第Ⅱ卷(共84分)
考生注意:
1.答第Ⅱ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高考座位号、校验码等填写清楚。
2.第Ⅱ卷从第23题到第31题,请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四、(本题共24分)
23.化学实验中,如使某步中的有害产物作为另一步的反应物,形成一个循环,就可不再向环境排放该种有害物质。例如:
(l)在上述有编号的步骤中,需用还原剂的是 ,需用氧化剂的是 (填编号)。
(2)在上述循环中,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两性物质是 (填化学式)
(3)完成并配平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Na2Cr2O7+□KI+□HCl→□CrCl3+□NaCl+□KCl+□I2+□
24.某化学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见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 mol/(L·min)。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 mol/L,反应经20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 V1(填>、=、<),且C3 1.0mol/L(填>、=、<)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理由是
25.请阅读下列短文:
在含羰基的化合物中,羰基碳原子与两个烃基直接相连时,叫做酮。当两个 烃基都是脂肪烃基时,叫脂肪酮,如甲基酮 ;都是芳香烃基时,叫芳香酮;如两个烃基是相互连接的闭合环状结构时,叫环酮,如环己酮 。
像醛一样,酮也是一类化学性质活泼的化合物,如羰基也能进行加成反应。加成时试剂的带负电部分先进攻羰基中带正电的碳,而后试剂中带正电部分加到羰基带负电的氧上,这类加成反应叫亲核加成。
但酮羰基的活泼性比醛羰基稍差,不能被弱氧化剂氧化。
许多酮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优良溶剂,一些脂环酮还是名贵香料。
试回答:
(1)写出甲基酮与氢氰酸(HCN)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和银氨溶液发生反应的是。(多选扣分)
(a)HCHO (b)HCOOH (c) (d)HCOOCH3
(3)有一种名贵香料一一一灵猫香酮是属于 (多选扣分)
(a)脂肪酮 (b)脂环酮 (c)芳香酮
(4)樟脑也是一种重要的酮,它不仅是一种家用杀虫剂,且是香料、塑料、医药工业重要原料,它的分子式为 。
五、(本题共24分)
26.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两同学的方案是:
甲:① 称取一定质量的HA配制0.lmol/L的溶液100mL;
② 用pH试纸测出该溶液的pH值,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乙:①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l的两种酸溶液各100mL;
② 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10mL,加水稀释为100mL;
③ 各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装入两个试管,同时加入纯度相同的锌粒,观察现 象,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1)在两个方案的第①步中,都要用到的定量仪器是
(2)甲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的pH 1(选填>、<、=)
乙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现象是 (多选扣分)
(a)装HCl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
(b)装HA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
(c)两个试管中产生气体速率一样快。
(3)请你评价:乙方案中难以实现之处和不妥之处 、
(4)请你再提出一个合理而比较容易进行的方案(药品可任取),作简明扼要表述。
27.利用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依据上述流程,完成下列填空:
(1)天然气脱硫时的化学方程式是
(2)n mol CH4经一次转化后产生CO 0.9n mol、产生H2 mol(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3)K2CO3(aq)和 CO2反应在加压下进行,加压的理论依据是 (多选扣分)
(a)相似相溶原理 (b)勒沙特列原理 (c)酸碱中和原理
(4)由KHCO3分解得到的CO2可以用于 (写出CO2的一种重要用途)。
(5)整个流程有三处循环,一是Fe(OH)3循环,二是K2CO3(aq)循环,请在上述流程图中标出第三处循环(循环方向、循环物质)。
六、(本题共20分)
28.某有机物 A(C4H6O5)广泛存在于许多水果内,尤以苹果、葡萄、西瓜、山楂内为多。该化合物具有如下性质:
① 在25℃时,电离常数K1=3.99×10-4,K2=5.5×10-6
②A+RCOOH(或ROH)有香味的产物
③1molA慢慢产生l.5mol气体
④A在一定温度下的脱水产物(不是环状化合物)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试回答:(l)根据以上信息,对A的结构可作出的判断是 (多选扣分)
(a)肯定有碳碳双键 (b)有两个羧基
(c)肯定有羟基 (d)有-COOR官能团
(2)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不含-CH3)为
(3)A在一定温度下的脱水产物和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A的一个同类别的同分异构体是
29.为扩大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在一些油品中加入降凝剂J,以降低其凝固点,扩大燃料油品的使用范围。J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它的合成路线可以设计如下,其中A的氧化产物不发生银镜反应:
试写出:
(l)反应类型;a 、b 、P
(2)结构简式;F 、H
(3)化学方程式:D→E
E+K→J
七、(本题共16分)
30.为了预防碘缺乏病,国家规定每千克食盐中应含有40~50毫克的碘酸钾。为检验某种食盐是否为加碘的合格食盐,某同学取食盐样品428克,设法溶解出其中全部的碘酸钾。将溶液酸化并加入足量的碘化钾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再用0.030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用去18.00mL时蓝色刚好褪去。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加碘食盐是否为合格产品。有关反应如下:
IO3-+5I-+6 H+→3I2+3H2O
I2+2S2O32-→2I-+S4O62-
31.已知Fe2O3在高炉中有下列反应:
Fe2O3+CO→2FeO+CO2
反应形成的固体混和物(Fe2O3、FeO)中,元素铁和氧的质量比用 mFe︰mO表示。
(1)上述固体混和物中,mFe︰mO不可能是 (选填 a、b、c多选扣分)
(a)21︰9 (b)21︰7.5 (c) 21︰6
(2)若mFe︰mO=21︰8,计算Fe2O3被CO还原的百分率
(3)设 Fe2O3被CO还原的百分率为A%,则A%和混和物中mFe︰mO的关系式为(用含mFe、mO的代数式表示)。
A%=
请在下图中画出A%和mFe/mO关系的图形。
(4)如果 Fe2O3和CO的反应分两步进行:
3Fe2O3+CO→2Fe3O4+CO2
Fe3O4+CO→3FeO+CO2
试分析反应形成的固体混和物可能的组成及相应的mFe︰mO(令mFe︰mO=21︰a,写出a的取值范围)。将结果填入下表。
混和物组成(用化学式表示)
a的取植范围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第Ⅰ卷(共66分)
一、(本题共10分)
1.B 2.A 3.C 4.C 5.D(各2分,共10分)
二、(本题共36分)
6.C 7.D 8.D 9.B 10.C 11.A 12.A 13.D 14.C 15.B 16.A 17.B(各3分,共36分)
三、(本题共20分)
18.A、D 19.B、D 20.A、D 21.C 22.B、C(各4分,共20分)
第Ⅱ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每小题8分)
23.(本题共8分)
(1)①、④(各1分,共2分)
(2)Cr(OH)3(1分)
(3)1 6 14 2 2 6 3 7H2O(3分,1不写也给分,H2O,1分)
(各1分,共2分)
24.(本题共8分)
(1)0.013(2分)
(2)1.0 催化剂(各1分,共2分)
(3)> >(各1分,共2分)
(4)由吸热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右移动(各1分,共2分)
25.(本题共8分)
(l)+HCN→(2分)
(2)c(2分)
(3)b(2分)
(4)C10H16O(2分)
五、(本题共24分)
26.(本题共12分)
(1)100mL容量瓶(注:未标明规格的扣1分)(2分)
(2)>b(多选扣分)(各2分,共4分)
(3)配制pH=l的HA溶液难以实现
不妥之处在于加入的锌粒难以做到表面积相同(各2分,共4分)
(4)配制NaA溶液,测其pH值>7即证明HA是弱电解质(2分)
(注:本题解答若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不是化学教材中讲过的常规方法应属创新,经认可后可给予奖励,奖励分不超过2分。第Ⅱ卷得分不超过84分)
27.(本题共12分)
(1)3H2S+2Fe(OH)3→Fe2S3+6H2O(2分)
(2)27n(3分)
(3)b(3分)
(4)生产纯碱(或作制冷剂等,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2分)
(5)(2分)
六、(本题共20分)
28.(本题共8分)
(1)b c(多选扣分)(2分)
(2)(2分)( 同样给分)
(3)HOCC-C=C-COOH+Br2→(2分)
(+Br2→ 也给分)
(4)(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2分)
29.(本题共12分)
(1)加成 消去 水解(或取代)(各1分,共3分)
(2) (各 2分,其 4分)
(3)+C16H33OH +H2O(2分)
n+n (3分)
七、(本题共16分)
30.(本题共5分)
解:I2+2S2O32-→2I-+S4O62-
(2分)
IO3-+5I-+6 H+→3I2+3H2O
(2分)
每千克食盐中含KIO3:
(1分)
∴该加碘食盐是合格的
31.(本题共11分)
(1)a c(各 1分,共2分)
(2)解法一:取Fe2O3 mFe︰mO=21︰9 FeO mFe︰mO=21︰6
(2分)
解法二:设Fe2O3原有n0mol,还原百分率为A%,则有
(3)(2分)
(2分)
(4)Fe2O3 Fe3O4 8<a< 9
Fe3O4 FeO 6<a< 8
Fe2O3 Fe3O4 FeO 6<a<9(各1分,共3分)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 学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10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72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Ca 40 Cu 64 Ag 108 Ba 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汽车使用清洁燃料。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压缩天然气(CNG),另一类是液化石油气(LPG)。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份都是
A.碳水化合物 B.碳氢化合物
C.氢气 D.醇类
2.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B.用明矾净化水
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3.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半径和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
A.LiI B.NaBr C.KCl D.CsF
4.为了保护臭氧层,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B.减少含铅废气的排放量
C.减少氟氯代烃的排放量 D.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5.在含有酚酞的0.1 mol/L氨水中加入少量的NH4Cl晶体,则溶液颜色
变蓝色 B.变深 C.变浅 D.不变
6.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KI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Fe3+→Fe2+;MnO4-→Mn2+;Cl2→2Cl-;HNO3→NO。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
A.Fe3+ B.MnO4- C.Cl2 D.HNO3
7.b g某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该金属的三价正盐和a g氢气。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B. C. D.
8.将 NO3-+Zn+OH-+H2O→NH3+Zn(OH)42- 配平后,离子方程式中H2O的系数是
A.2 B.4 C.6 D.8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H2(气)+ I2(气) 2HI(气) B.3H2(气)+N2(气) 2NH3(气)
C.2SO2(气)+O2(气) 2SO3(气) D.C(固)+ CO2(气) 2CO(气)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B.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到IIB族 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
11.绿色化学提倡化工生产应提高原子利用率。原子利用率表示目标产物的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比。在下列制备环氧乙烷的反应中,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12.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某H2SO4溶液的浓度,参考右图,从下表中选出正确
选项
13.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I-、AlO2-、Cl-、S2-
B.Na+、K+、NH4+、Ba2+
C.Br-、S2-、Cl-、CO32-
D.SO32-、NO3-、SO42-、HCO3-
14.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M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15.某有机物X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为Y和Z。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Y和Z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化合物X可能是
A.乙酸丙酯 B.甲酸乙酯
C.乙酸甲酯 D.乙酸乙酯
16.在无土栽培中,需配制一定量含50 mol NH4Cl、16 mol KCl和24 mol K2SO4的营养液。若用KCl、NH4Cl和(NH4)2SO4三种固体为原料来配制,三者的物质的量依次是(单位为mol)
A.2、64、24 B.64、2、24
C.32、50、12 D.16、50、24
17.在100 mL 0.10 mol/L的 AgNO3溶液中加入100 mL溶有2.08 g BaCl2的溶液,再加入100 mL溶有0.010 mol CuSO4 · 5H2O的溶液,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B.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
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 mol/L
18.将pH=1的盐酸平均分成2份,1份加适量水,另1份加入与该盐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适量NaOH溶液后,pH都升高了1,则加入的水与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
A.9 B.10 C.11 D.12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 学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78分)
注意事项:1.第II卷共6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9分)
19.(6分)回答下面问题:
(1)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什么方法?
(2)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20.(13分)某学生利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测定氧气的摩尔质量。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适量的氯酸钾粉末和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均匀,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质量为a g。
②装好实验装置。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产生一定量的气体。
⑤停止加热(如图,导管出口高于液面)。
⑥测量收集到气体的体积。
⑦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b g。
⑧测量实验室的温度。
⑨把残留物倒入指定的容器中,洗净仪器,放回原处,把实验桌面收拾干净。
⑩处理实验数据,求出氧气的摩尔质量。
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是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①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②使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③读取量筒内气体的体积。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填写步骤代号)
(3)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时,如何使量筒内外液面的高度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实验中得到的氧气体积是c L(25 ℃、1.01×l05 Pa),水蒸气的影响忽略不计,氧气的摩尔质量的计算式为(含a、b、c,不必化简):
M(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1.(10分)在120 ℃时分别进行如下四个反应:
A.2H2S+O2 ==2H2O+2S B.2H2S+3O2 ==2H2O+2SO2
C.C2H4+3O2==2H2O+2CO2 D.C4H8+6O2==4H2O+4CO2
(1)若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总压强(p)分别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 p前> p后的是____________;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 p前= p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请填写反应的代号)。
(2)若反应在压强恒定容积可变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体积(V)分别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 V前d后和 V前>V后的是_________________(请填写反应的代号)。
22.(10分)下图每一方框中的字母代表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
产物J是含A金属元素的胶状白色沉淀,I为NaCl溶液,D是淡黄色固体单质。试填写下列空白:
(1)L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3)写出J受热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H和G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3.(12分)200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暂停使用和销售含苯丙醇胺的药品制剂。苯丙醇胺(英文缩写为PPA)结构简式如下:
其中φ代表苯基。苯丙醇胺是一种一取代苯,取代基是。
(1)PP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的取代基中有两个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基和________基(请填写汉字)。
(3)将φ-、H2N-、HO-在碳链上的位置作变换,可以写出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5种的结构简式是:
请写出另外4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不要写出-OH和-NH2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异构体;写出多于4种的要扣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8分)某种甜味剂A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由于它热值低、口感好、副作用小,已在90多个国家广泛使用。A的结构简式为:
已知:①在一定条件下,羧酸酯或羧酸与含-NH2的化合物反应可以生成酰胺,如:
②酯比酰胺容易水解。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在稀酸条件下加热,化合物A首先生成的水解产物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在较浓酸和长时间加热条件下,化合物 A可以水解生成: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合物A分子内的官能团之间也可以发生反应,再生成一个酰胺键,产物是甲醇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结构简式,该分子中除苯环以外,还含有一个6原子组成的环)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9分)
25.(7分)标准状况下,用一定量的水吸收氨气后制得浓度为12.0 mol/L、密度为
0.915 g/cm3的氨水。试计算1体积水吸收多少体积的氨气可制得上述氨水。
(本题中氨的式量以 17.0计,水的密度以1.00 g/cm3计)
26.(12分)标准状况下1.68 L无色可燃气体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若将产物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的白色沉淀质量为15.0 g;若用足量碱石灰吸收燃烧产物,增重9.3 g。
(1)计算燃烧产物中水的质量。
(2)若原气体是单一气体,通过计算推断它的分子式。
(3)若原气体是两种等物质的量的气体的混合物,其中只有一种是烃,请写出它们的分子式(只要求写出一组)。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
1.定出评分标准是为了使全国各地尽可能在统一标准下评定成绩,试题的参考解答是用来说明评分标准的,考生如按其他方法或步骤解答,正确的,同样给分;有错的,根据错误的性质,参照评分标准中相应的规定评分。
2.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元素符号有错误,都要参照评分标准扣分。
3.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未配平的,都不给分。
一.(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B 2.A 3.A 4.C 5.C
6.B 7.C 8.C
二.(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9.A 10.A、D 11.C 12.C、D 13.A、C
14.D 15.A、B 16.B 17.B 18.C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9分)
19.(6分)
(1)蒸馏方法。(2分)
(2)取一支小试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放出少量液体,往其中加入少量水,如果加水后,试管中的液体不分层,说明分液漏斗中,下层是“水层”,反之,则上层是水层。(4分)
20.(13分)
(1)将导管的出口浸入水槽的水中,手握住试管,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放开手后,有少量水进入导管,表明装置不漏气。(3分)
(2)②①③(3分)
(3)慢慢将量筒下移。(3分)
(4)(4分)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1.(10分)(1)B;C (各2分,共4分)
(2)D;A (各3分,共6分)
22.(10分)(1)H2O (2分)
(2)Na2S (2分)
(3)2Al(OH)3Al2O3+3H2O (3分)
(4)2 H2S+SO2==3S+2H2O (3分)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3.(12分)
(1)C9H13NO (2分)
(2)羟基、氨基 (2分)
(3)
[每个2分,共8分。每多写一个倒扣2分,但第(3)题不出现负分]
24.(8分)
[注:(1)、(2)答案中的,在酸性条件下实为,答案写 或均给分]
(3)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9分)
25.(7分)
1.00 L该氨水中含氨的质量为12.0 mol×17.0 g/mol (1分)
其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 12.0 mol×22.4 L/mol (1分)
1.00 L该氨水中含水的质量为 1.00 L×915 g/L-12.0 mol×17.0 g/mol (1分)
其体积为 (2分)
l体积水吸收378体积NH3气(标准状况)。 (2分)
若直接列出总式,同样给分:
1体积水吸收378体积NH3气(标准状况)。
26.(12分)
(1)
m(CO2+H2O)== 9.3 g
m(H2O)== 9.3 g-6.6 g == 2.7 g (2分)
(2) (1分)
(1分)
分子中C︰H == 1︰2
所以该气体的分子式是C2H4 (3分)
(3)C4H6和H2(或C3H8和CO,C3H6和CH2O等) (5分)
解题思路:因为单一气体为C2H4,现为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之混合物,所以在2 mol混合气体中,应含有4 mol C原子,8 mol H原子,这两种气体可能是C4H6和H2。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1~4页)和第Ⅱ卷(第5~10页)两部分。全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共66分)
考生注意: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铅笔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
2. 第Ⅰ卷(1~22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编号—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K-39 Ca-40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为维持人体内电解质平衡,人在大量出汗后应及时补充的离子是
A Mg2+ B Ca2+ C Na+ D Fe3+
2.C60与现代足球有很相似的结构,它与石墨互为
A 同位素 B 同素异形体 C 同分异构体 D 同系物
3.下列表达方式错误的是
A 甲烷的电子式
B 氟化钠的电子式
C 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1s22s22p63s23p4
D 碳-12原子 C
4.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述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 冷水 B 沸水 C NaOH浓溶液 D NaCl浓溶液
5.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在化学界享有盛名的科学家是
A 爱因斯坦 B 达尔文 C 居里夫人 D 欧拉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6.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A HF B H3O+ C NaH D H2O2
7.在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离子晶体中,一定存在离子键 B 原子晶体中,只存在共价键
C 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均很高 D 稀有气体的原子能形成分子晶体
8.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述正确的是
A 80g硝酸铵含有氮原子数为2NA
B 1L 1mol/L的盐酸溶液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为NA
C 标准状况下,11.2L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0.5 NA
D 在铜与硫的反应中,1mol铜失去的电子数为2 NA
9.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H4+、Mg2+、SO42-、Cl- B Ba2+、K+、OH-、NO3-
C Al3+、Cu2+、SO42-、Cl- D Na+、Ca2+、Cl-、AlO2-
10.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65K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缩小 B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 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 D 玻璃态水是分子晶体
11.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有16O、17O、18O,氢的同位素有 H、D,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
A 3种 B 6种 C 9种 D 12种
12.维通橡胶是一种耐腐蚀、耐油、耐高温、耐寒性能都特别好的氟橡胶。它的结构简式见右图:
合成它的单体为
A 氟乙烯和全氟异丙烯 B 1,1-二氟乙烯和全氟丙烯
C 1-三氟甲基-1,3-丁二烯 D 全氟异戊二烯
13.以下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 用含结晶水的醋酸钠和碱石灰共热制甲烷气体
B 将铁屑、溴水、苯混合制溴苯
C 在苯酚溶液中滴入少量稀溴水出现白色沉淀
D 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
14.拟除虫菊酯是一类高效、低毒、对昆虫具有强烈触杀作用的杀虫剂,其中对光稳定的溴氰菊醋的结构简式如右图:
下列对该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
A 属于芳香烃 B 属于卤代烃
C 在酸性条件下不水解 D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15.将足量CO2通人KOH和C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体积(y)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16.某学生想制作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时,为使Cl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设计了如图的装置,则对电源电极名称和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A a为正极,b为负极;NaClO和NaCl
B a为负极,b为正极;NaClO和NaCl
C a为阳极,b为阴极;HClO和NaCl
D a为阴极,b为阳极;HClO和NaCl
17.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B 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 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D 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8.在相同温度时100mL 0.01mol/L的醋酸溶液与10mL 0.01mol/L的醋酸溶液相比较,下列数值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A 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 B 电离度
C 对的物质的量 D CH3COOH的物质的量
1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Cl2→Fe3++2Cl-
B 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十OH-+HCO3-→CaCO3↓+H2O
C FeS固体放人稀硝酸溶液中:FeS+2H+→Fe2++H2S↑
D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OH-→AlO2-+2H2O
20.在常温下10mL pH=10的KOH溶液中,加人pH=4的一元酸HA溶液至pH刚好等于7(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则对反应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c(A-)=c(K+) B c(H+)=c(OH-)<c(K+)<c(A-)
C V总≥20mL D V总≤20mL
21.混合下列各组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加热蒸干产物并在300℃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残留固体为纯净物的是
A 向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铁粉
B 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H4)2SO4与BaCl2溶液
C 等物质的量的NaHCO3与Na2O2固体
D 在NaBr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
22.0.03mol铜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NO、NO2、N2O4混合气体共0.05mol。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A 30 B 46 C 50 D 66
中学综合学科网整理编辑
第Ⅱ卷(共84分)
考生注意:
1.答第Ⅱ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等填写清楚。
2.第Ⅱ卷从第23题到第31题,考生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四、(本题共24分)
23.在氯氧化法处理含CN-的废水过程中,液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将氰化物氧化成氰酸盐(其毒性仅为氰化物的千分之一),氰酸盐进一步被氧化为无毒物质。
(1)某厂废水中含KCN,其浓度为650mg / L。现用氯氧化法处理,发生如下反应(其中N均为-3价):
KCN+2KOH+Cl2 → KOCN+2KCl+H2O
被氧化的元素是 。
(2)投入过量液氯,可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为氮气。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KOCN+ KOH+ Cl2 → CO2 + N2 + KCl + H2O
(3)若处理上述废水20L,使KCN完全转化为无毒物质,至少需液氯 g。
24.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
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2)该反应为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多选扣分)。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 c(CO)不变
(c)v正(H2)=v逆(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 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25.致冷剂是一种易被压缩、液化的气体,液化后在管内循环,蒸发时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达到致冷目的。人们曾采用过乙醚、NH3、CH3Cl等作致冷剂,但它们不是有毒,就是易燃、于是科学家根据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来开发新的致冷剂。
据现有知识,某些元素化合物的易燃性、毒性变化趋势如下:
(1)氢化物的易燃性:第二周期 > >H2O、HF;
第三周期 SiH4>PH3> > 。
(2)化合物的毒性:PH3>NH3 H2S H2O;
CS2 CO2 CCl4 CF4 (选填>或<=。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含F、Cl的化合物上。
(3)已知CCl4的沸点为76.8℃,CF4的沸点为-128℃,新致冷剂的沸点范围应介于其间。经过较长时间反复试验,一种新的致冷剂氟里昂CF2Cl2终于诞生了,其它类似的还可以是 。
(4)然而,这种致冷剂造成了当今的某一环境问题是 。
但求助于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 变化趋势来开发致冷剂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值得借鉴的。(填写字母,多选扣分)
①毒性 ②沸点 ③易燃性 ④水溶性 ⑤颜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五、(本题共24分)
26.为探究乙炔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取一定量工业用电石与水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炔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推测在制得的乙炔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之,再与溴水反应。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同学实验中两个主要的化学方程式 。
(2)甲同学设计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炔与澳发生加成反应,其理由是 (多选扣分)。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炔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炔
(3)乙同学推测此乙炔中必定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是 ,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
(4)请你选用下列四个装置(可重复使用)来实现乙同学的实验方案,将它们的编号填入方框,并写出装置内所放的化学药品。
(a) (b) (c) (d)
→ b → → d
(电石、水)( ) ( ) (溴水)
(5)为验证这一反应是加成而不是取代,丙同学提出可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性,理由是 。
27.Ag/α-Al2O3是石油化学工业的一种重要催化剂,其中Ag起催化作用,α-Al2O3是载体且不溶于硝酸,该催化剂的回收实验如下图所示。其中的转化反应为:
6AgCl+Fe2O3→3Ag2O+2FeCl3
阅读上述实验流程,完成下列填空:
(1)Ag/α-Al2O3加酸溶解应该选用装置 (选填a、b、c)。
(2)在实验操作(Ⅱ),如果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进行洗涤,将会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实验操作(Ⅳ)所需玻璃仪器为 (填写三种)。
(4)实验操作(Ⅶ)从AgNO3溶液获得AgNO3晶体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依次为: (多选扣分)。
(a)蒸馏 (b)蒸发 (c)灼烧 (d)冷却结晶
(5)已知:NO+NO2+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组成可表示为NOx。该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被完全吸收时,x的值为
(a)x<1.5 (b)x=1.2 (c)X≥1.5
(6)已知Ag/α-Al2O3中Ag的质量分数,若计算Ag的回收率,还必须知道的实验数据为 和 。
六、(本题共20分)
28.松油醇是一种调香香精,它是α、β、γ三种同分异构体组成的混合物,可由松节油分馏产品A(下式中的18是为区分两个羟基而人为加上去的)经下列反应制得:
(1)α-松油醇的分子式
(2)α-松油醇所属的有机物类别是 (多选扣分)
(a)醇 (b)酚 (c)饱和一元醇
(3)α-松油醇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是 (多选扣分)
(a)加成 (b)水解 (c)氧化
(4)在许多香料中松油醇还有少量以酯的形式出现,写出RCOOH和α-松油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写结构简式:β-松油醇 ,γ松油醇 。
29.某有机物J(C19H20O4)不溶于水,毒性低,与聚氯乙烯、聚乙烯等树脂具有良好相容性,是塑料工业主要增塑剂,可以用下列方法合成之:
已知:
合成路线:
上述流程中:(ⅰ)反应 A→B仅发生中和反应,(ⅱ)F与浓溴水混合不产生白色沉淀。
(1)指出反应类型:反应② 反应④ 。
(2)写出结构简式:Y F 。
(3)写出B+E→J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E的属于芳香烃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 。
七、(本题共16分)
30.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含铜96%的废铜屑制取胆矾(五水合硫酸铜)。将铜屑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并不断鼓入空气,在氧气作用下便生成硫酸铜。
(1)写出生成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 。
(2)现用1kg这种废铜屑理论上能制取胆矾多少千克?
(3)将胆矾与生石灰、水按质量比依次为1︰0.56︰100混合配制成无机铜杀菌剂波尔多液
① 此波尔多液中Cu2+离子和Ca2+离子的物质的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
② 波尔多液有效成分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uSO4·xCu(OH)2·Ca(OH)2,此种配比当x=1时,试确定y的数值。
31.硫铁矿高温下空气氧化产生二氧化硫:4FeS2+11O2→8SO2+2Fe2O3
设空气中N2、O2的含量分别为0.800和0.200(体积分数,以下气体含量均用体积分数表示),试完成下列各题:
(1)1.00mol FeS2完全氧化,需要空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为 L
(2)55L空气和足量FeS2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同温同压)变为 L
(3)用空气氧化FeS2产生的气体混合物中,O2的含量为0.0800,计算SO2的含量。
(4)设FeS2氧化产生的气体混合物为100L,其中O2为aL,SO2为bL。
① 写出a和b的关系式
② 在右图中画出a和b的关系曲线(FeS2氧化时,空气过量20%)
说明:为方便作图,纵坐标用13b表示
中学综合学科网整理编辑
参考答案
第Ⅰ卷(共66分)
一、(本题共10分)
1.C 2.B 3.C 4.B 5.C
二、(本题共36分)
6.C 7.C 8.A 9.A 10.C 11.C
12.B 13.D 14.D 15.D 16.B 17.A
三、(本题共20分)
18.B、C 19.B 20.A、D 21.B、D 22.B、C
第Ⅱ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
23.(1)碳(或C)
(2)
(3)35.5
24.(1)
(2)吸热
(3)b、c
(4)830
25.(1)CH4>NH3,H2S>HCl
(2)>,>
(3)CFCl3(或CF3Cl)
(4)使大气臭氧层出现空洞
五、(本题共24分)
26.(1)CaC2+2H2O→C2H2↑+Ca(OH)2
HC≡CH+Br2→
(或HC≡CH+2Br2→)
(2)不能 a、c
(3)H2S Br2+H2S→S↓+2HBr
(4) c b
(CuSO4溶液)(CuSO1溶液)
(5)如若发生取代反应,必定生成HBr,溶液酸性将会明显增强,故可用pH试纸验证。
27.(1)a
(2)Ag++Cl-→AgCl↓
(3)漏斗、烧杯、玻棒
(4)b、e、d
(5)c
(6)催化剂的质量,AgNO3的质量
六、(本题共20分)
28.(1)C10H1818O
(2)a
(3)a、c
(4)RCOOH+ → +H2O
(5)、
29.(1)取代 酯化
(2)
(3)++NaCl
(4)
七、(本题共16分)
30.(1)2Cu+O2+2H2SO4→2CuSO4+2H2O
(2)×250=3.75(kg)
(3)①2︰5
②CuSO4+Ca(OH)2→Cu(OH)2+CaSO4
反应前 2 5 0 0
反应后 1 4 1 1
∴ CuSO4·Cu(OH)2·yCa(OH)2中 y=4
31.(1)308
(2)52
(3)设SO2为X(体积分数),则有
4×(11×X/8+0.0800)=1-0.0800-X
X=0.0923
(4)①13b=200-10a
②
中学综合学科网整理编辑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 学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3页,第Ⅱ卷4至11页,共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同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K 39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定期公布空气质量报告,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
A. S02 B. NO2 C.CO2 D.可吸入颗粒物
2.为了除去蛋白质溶液中混入的少量氯化钠,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过滤 B.电泳 C.渗析 D.加入AgNO3溶液,过滤
3.铁屑溶于过量的稀硫酸,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再加入过量的氨水,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过滤,加热沉淀物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得到红棕色的残渣。上述沉淀和残渣分别为
A.Fe(OH)3 ;Fe2O3 B.Fe(OH)2 ;FeO
C.Fe(OH)2、Fe(OH)3 ;Fe304 D.Fe2O3 ;Fe(OH)3
4.六氯苯是被联合国有关公约禁止或限制使用的有毒物质之一。下式中能表示六氯苯的是
5.R、X、Y和Z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且X2+与单质R不反应;
X2+ + Z = X + Z2+ ; Y + Z2+ = Y2+ + Z。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大小符合
A.R2+>X2+>Z2+>Y2+ B.X2+>R2+>Y2+>Z2+
C.Y2+>Z2+>R2+>X2+ D.Z2+>X2+>R2+>Y2+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6.室温时,0.01 mol.L-1某一元弱酸的电离度为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弱酸溶液的pH=4
B.加入等体积0.01 mo1.L-1 NaOH溶液后,所得溶液的pH=7
C. 加入等体积0.0l mol.L-1 NaOH溶液后,所得溶液的pH>7
D.加入等体积0.01 mo1.L-1 NaOH溶液后,所得溶液的pH<7
7.周期表中16号元素和4号元素的原子相比较,前者的下列数据是后者的4倍的是
A.电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次外层电子数
8.将40mL 1.5m01.L-1 的CuS04 溶液与30mL 3 mo1.L-1 的NaOH溶液混合,生成浅蓝色沉淀,假如溶液中[Cu2+]或[OH—]都已变得很小,可忽略,则生成沉淀的组成可表示为
A.Cu(OH)2 B.CuS04·Cu(OH)2
C.CuS04·2Cu(OH)2 D.CuS04·3Cu(OH)2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HCO3— + OH— = CO32— + H2O
B.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气体
2Fe3++S2- = 2Fe2+ + S↓
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人过量二氧化碳
Ca2+ + 2ClO-+H2O+CO2 = CaCO3↓+2HClO
D.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硝酸
3Fe2+ + 4H+ + NO3— = 3Fe3+ + 2H2O + NO↑
10.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上所发生的反应,同属氧化反应或同属还原反应的是
A.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
B.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
C.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
D.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
11.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X(g) + 2Y(g) 2Z(g)
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 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l : 2 : 2
D.单位时间消耗0.1 mol X同时生成0.2 mol Z
12.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氧气,当制得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氧气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A.1 :1 :l B.2 :2 :1 C. 2 :3 :l D.4:3:2
13.1 mol某烃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消耗氧气179.2 L (标准状况下)。它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反应能生成三种不同的一氯取代物。该烃的结构简式是
14.碘跟氧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一种称为碘酸碘,在该化合物中,碘元素呈+3和+5两种价态,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I2O3 B.I2O4 C.I4O7 D.I4O9
15.1 mol X气体跟a mol Y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X(g) + a Y(g) b Z(g)
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的转化率为50% 。而且,在同温同压下还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3/4,则a和6的数值可能是
A.a=l ,b=l B.a=2 ,b=1 C.a=2 ,b=2 D.a=3 ,b=2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 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
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8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并在试卷右上角填上座位号。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8分)
16.(12分)已知化合物甲和乙都不溶于水,甲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98%的硫酸,而乙不溶。现有一份甲和乙的混合物样品,通过实验进行分离,可得到固体甲。(实验中使用的过滤器是用于过滤强酸性液体的耐酸过滤器。)
请填写表中空格,完成由上述混合物得到固体甲的实验设计。
序号
实验步骤
简述实验操作(不必叙述如何组装实验装置)
①
溶解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98% H2S04 ,充分搅拌直到固体不再溶解。
②
③
④
⑤
洗涤沉淀
⑥
检验沉淀是否洗净
17.(16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上述装置中,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答:
(2)写出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图中的装置检验上述反应的全部产物,写出下面标号所表示的仪器中应加入的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
A中加人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除尽________________气体。
D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27分)
18.(9分)已知硫酸锰(MnSO4)和过硫酸钾(K2S2O8)两种盐溶液在银离子催化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高锰酸钾、硫酸钾和硫酸。
(1)请写出并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它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
(3)此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反应所用的硫酸锰改为氯化锰,当它跟过量的过硫酸钾反应时,除有高锰酸钾、硫酸钾、硫酸生成外,其他的生成物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0分)如图所示
已知:
①甲、乙、丙、丁均为前三周期元素的单质。
②在一定条件下甲与丙和甲与丁都按物质的量之比l:3反应,分别生成X和Y,在产物中元素甲呈负价。
③在一定条件下乙与丙和乙与丁都按物质的量之比1:2反应,分别生成Z和W,在产物中元素乙呈负价。
请填空:
(1)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与丙反应生成X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与丁反应生成W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分)将2mol H2O和2mol CO置于1 L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加热至高温,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2H2O(g) 2H2 + O2
2CO + O2 2CO2
(1)当上述系统达到平衡时,欲求其混合气体的平衡组成,则至少还需要知道两种气体的平衡浓度,但这两种气体不能同时是________和________,或________和 ________。(填它们的分子式)
(2)若平衡时O2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O2)平 = a mol,n(C02)平 = b mol。
试求n(H2O)平 = ___________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1.(6分)乙酸苯甲酯对花香和果香的香韵具有提升作用,故常用于化妆品工业和食品工业,乙酸苯甲酯可以用下面的设计方案合成。
(1)写出A、C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有很多同分异构体,含有酯基和一取代苯结构的同分异构体有五个,其中三个的结构简式是:
请写出另外两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卤代烃在碱性醇溶液中能发生消去反应。例如
下面是八个有机化合物的转换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系统命名法,化合物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框图中,①是_____________反应,③是_____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别)
(3)化合物E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写出由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2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1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1 和F2 互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八个化合物中,属于二烯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烯烃的通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9分)
23.(7分)在一定条件下,使H2和O2的混合气体26 g充分发生反应。所得产物在适当温度下跟足量的固体Na2O2反应,使固体增重2 g 。求原混合气体中O2和H2的质量。
24.(12分)向300 mL KOH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在减压低温下蒸发溶液,得到白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CO2通入量不同,所得到的白色固体的组成也不同,试推断有几种可能的组成,并分别列出。
(2)若通入CO2气体为2.24L (标准状况下),得到11.9 g 的白色固体。请通过计算确定此白色固体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其质量各为多少?所用的K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2003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试卷
第I卷(共66分)
考生注意: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铅笔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
2. 第Ⅰ卷(1~22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编号—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K-39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下列物质一定不是天然高分子的是
A 橡胶 B 蛋白质 C 尼龙 D 纤维素
2.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 无机物 B 有机物 C 盐类 D 非金属单质
3.以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53g碳酸钠中含NA个CO32-
B 0.1molOH-含NA个电子
C 1.8g重水(D2O)中含NA个中子
D 标准状况下11.2L臭氧中含NA个氧原子
4.下列电子式中错误的是
A Na+ B C D
5.在医院中,为酸中毒病人输液不应采用
A 0.9%氯化钠溶液 B 0.9%氯化铵溶液
C 1.25%碳酸氢钠溶液 D 5%葡萄糖溶液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6.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pH值最小的是
A NH4Cl B NH4HCO3 C NH4HSO4 D (NH4)2SO4
7.是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ClO2将逐渐取代Cl2成为生产自来水的消毒剂。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在以上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 B 2︰1 C 1︰2 D 2︰3
8.在10mL0.1mol·L-NaOH溶液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HAc溶液,反应后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A C(Na+)>C(Ac-)>C(H+)>C(OH-)
B C(Na+)>C(Ac-)>C(OH-)>C(H+)
C C(Na+)=C(Ac-)+C(HAc)
D C(Na+)+C(H+)=C(Ac-)+C(OH-)
9.天然维生素P(结构如图)存在于槐树花蕾中,它是一种营养增补剂。关于维生素P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可以和溴水反应
B 可用有机溶剂萃取
C 分子中有三个苯环
D 1mol维生素P可以和4molNaOH反应
10.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W ü 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A 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B 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 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 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11.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3v正(N2)=v正(H2) B v正(N2)=v逆(NH3)
C 2v正(H2)=3v逆(NH3) D v正(N2)=3v逆(H2)
12.可用来鉴别己烯、甲苯、乙酸乙酯、苯酚溶液的一组试剂是
A 氯化铁溶液、溴水 B 碳酸钠溶液、溴水
C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 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铁溶液
13.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 ②乙醇和丁醇 ⑧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14.NaH是—种离子化合物,它跟水反应的方程式为:NaH+H2O→NaOH+H2↑,它也能跟液氨、乙醇等发生类似的反应,并都产生氢气。下列有关NaH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跟水反应时,水作氧化剂 B NaH中H-半径比Li+半径小
C 跟液氨反应时,有NaNH2生成 D 跟乙醇反应时,NaH被氧化
15.在NH3、HNO3、H2SO4的工业生产中,具有的共同点是
A 使用吸收塔设备 B 使用尾气吸收装置
C 使用H2作原料 D 使用催化剂
16.右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则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 a为负极、b为正极 B a为阳极、b为阴极
C 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增加 D 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
17.某温度下,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00 g相同浓度的KCl溶液,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35gH2O,析出晶体5g;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45gH2O,析出晶体10g。则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10% B 15% C 20% D 25%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8.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B 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OH-→NH3↑+H2O
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O-+CO2+H2O→-OH+HCO3-
D 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2++2Br-+2Cl2→2Fe3++Br2+4Cl-
19.向NaBr、NaI、Na2SO3混合液中,通入—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
A NaCl Na2SO4 B NaCl NaBr Na2SO4
C NaCl Na2SO4 I2 D NaCl NaI Na2SO4
20.硝酸铜是制备Cu-Zn-Al系催化剂的重要原料。19.2g纯铜粉理论上可制得纯净硝酸铜晶体的质量为
A 28.2g B 56.4g C 64.2g D 72.6g
21.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22.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形相符合的是
A NaHSO3粉末加入HNO3溶液中 B H2S气体通入氯水中
C NaOH溶液滴入Ba(HCO3)2溶液中 D 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第Ⅱ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
23.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往往悬挂涂有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其反应为:4CuI+Hg→Cu2HgI4+2Cu
(1)上述反应产物Cu2HgI4中,Cu元素显 价。
(2)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为 ,当有1molCuI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 mol。
(3)CuI可由Cu2+与I-直接反应制得,请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2++ I-→ CuI+ I3-
24.钾是—种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常用金属钠和氯化钾在高温下反应制取。该反应为:Na(l)+KCl(l)NaCl(l)+K(g)一Q
压强(kPa)
13.33
53.32
101.3
K的沸点(℃)
590
710
770
Na的沸点(℃)
700
830
890
KCl的沸点(℃)
1437
NaCl的沸点(℃)
1465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K),各物质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见上表。
(1)在常压下金属钾转变为气态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的最低温度约为 ,而反应的最高温度应低于 。
(2)在制取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3)常压下,当反应温度升高9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2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b
h
j
a
c
f
i
l
m
e
g
d
k
(1)下列 (填写编号)组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
①a、c、h ②b、g、k ③c、h、1 ④d、e、f
(2)如果给核外电子足够的能量,这些电子便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离去。核外电子离开该原子或离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
1.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 2.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
下表是一些气态原子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kJ·mol-1):
锂
X
Y
失去第一个电子
519
502
580
失去第二个电子
7296
4570
1820
失去第三个电子
11799
6920
2750
失去第四个电子
9550
11600
①通过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数据分析为什么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
②表中X可能为以上13种元素中的 (填写字母)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X和j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③Y是周期表中 族元素。
④以上13种元素中, (填写字母)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五、(本题共24分)
26.实验室有CuO和Cu粉的混合物。请你利用给出的实验仪器及试剂,设计两种测定该样品(已称得其质量为m克)中氧化铜质量分数的方法,并填写表格中的有关内容。
实验
方法
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实验所用仪器
(用编号表示)
实验需直接测定的有关物理量
(用文字说明)
1
2
实验可能用到的主要仪器:
①托盘天平 ②启普发生器 ⑧硬质玻璃管 ④泥三角 ⑤烧杯
⑥坩埚 ⑦酒精灯 ⑧玻棒 ⑨漏斗 ⑩干燥管
实验可能用到的试剂:
a.锌粒 b.稀硫酸 c.氯化钠溶液 d,浓硫酸
27.工业上测量SO2、N2、O2混合气体中SO2含量的装置如下图;反应管中装有碘的淀粉溶液。SO2和I2发生的反应为(N2、O2不与I2反应):SO2+I2+2H2O→H2SO4+2HI
(1)混合气体进入反应管后,量气管内增加的水的体积等于 的体积(填写气体的分子式)。
(2)反应管内溶液蓝色消失卮,没有及时停止通气,则测得的SO2含量 (选填:偏高,偏低,不受影响)。
(3)反应管内的碘的淀粉溶液也可以用 代替(填写物质名称)。
(4若碘溶液体积为VamL.,浓度为Cmol·L-1,N2与O2的体积为Vb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用C、Va、Vb表示SO2的体积百分含量为: 。
(5)将上述装置改为简易实验装置,除导管外,还需选用的仪器为. (选下列仪器的编号)。
a.烧杯 b.试管 c.广口瓶 d.容量瓶 e.量筒 f.单孔塞 g.双孔塞
六、(本题共20分)
28.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芳炔类大环化合物的研究发展十分迅速,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和几何形状的这一类物质在高科技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合成芳炔类大环的一种方法是以苯乙炔(CH≡C-)为基本原料,经过反应得到一系列的芳炔类大环化合物,其结构为:
(1)上述系列中第1种物质的分子式为 。
(2)已知上述系列第1至第4种物质的分子直径在1~100nm之间,分别将它们溶解于有机溶刑中,形成的分散系为 。
(3)以苯乙炔为基本原料,经过一定反应而得到最终产物。假设反应过程中原料无损失,理论上消耗苯乙炔与所得芳炔类大环化合物的质量比为 。
(4)在实验中,制备上述系列化合物的原料苯乙炔可用苯乙烯(CH2=CH-)为起始物质,通过加成、消去反应制得。写出由苯乙烯制取苯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所需的无机试剂自选)
29.已知两个羧基之间在浓硫酸作用下脱去一分子水生成酸酐,如:
+H2O
某酯类化合物A是广泛使用的塑料增塑剂。A在酸性条件下能够生成B、C、D。
(1)CH3COOOH称为过氧乙酸,写出它的一种用途 。
(2)写出B+E→CH3COOOH+H2O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F可能的结构简式 。
(4)写出A的结构简式 。
(5)1摩尔C分别和足量的金属Na、NaOH反应,消耗Na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是 。
(6)写出D跟氢溴酸(用溴化钠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七、(本题共16分)
30.超细氮化铝粉末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等领域。其制取原理为:Al2O3+N2+3C2AlN+3CO由于反应不完全,氮化铝产品中往往含有炭和氧化铝杂质。为测定该产品中有关成分的含量,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1)称取10.00g样品,将其加入过量的NaOH浓溶液中共热并蒸干,AlN跟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并放出氨气3.36L(标准状况)。
①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该样品中的A1N的质量分数为 。
(2)另取10.00g样品置于反应器中,通入2.016L(标准状况)O2,在高温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气体的密度为1.34g·L-1(已折算成标准状况,AIN不跟O2反应)。该样品中含杂质炭 g。
31.合成氨原料可以由天然气制取。其主要反应为:CH4(g)+H2O(g)→CO(g)+3H2(g)
(1)1m3(标准状况)CH4按上式完全反应,产生H2 mol。
(2)CH4和O2的反应为:2CH4(g)+O2(g)→2CO(g)+4H2(g)
设CH4同时和H2O(g)及O2(g)反应。1m3(标准状况)CH4按上述两式完全反应,产物气体的体积V(标准状况)为 。
(3)CH4和H2O(g)及富氧空气(O2含量较高,不同富氧空气氧气含量不同)混合反应,产物气体组成如下表:
气体
CO
H2
N2
O2
体积(L)
25
60
15
2.5
计算该富氧空气中O2和N2的体积比V(O2)/V(N2)。
(4)若CH4和H2O(g)及富氧空气混合反应的产物中,V(H2)/V(N2)=3︰1 (合成氨反应的最佳比),则反应中的H2O(g)和富氧空气的体积比为何值?
参考答案
第Ⅰ卷 (共66分)
一、(本题共10分)
1.C 2.B 3.B 4.C 5.B
二、(本题共36分)
6.C 7.B 8.A 9.C 10.C 11.C 12.C 13.C 14.B 15.D 16.C 17.D
三、(本题共20分)
18.A、C 19.A、B 20.B、D 21.A、C 22.D
第Ⅱ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
23.(1)+1
(2)CuI 0.5
(3)2 5 2 1
24.(1)770℃ 890℃
(2)降低压强或移去钾蒸气 适当升高温度
(3)K=C(K)/C(Na)
25.(1)①④
(2)①Li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Li+已形成稳定结构,此时再失去一个电子很困难
②a Na2O和Na2O2
③ⅢA或第三主族
④m
五、(本题共24分)
26.
实验方法
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所用仪器
(用编号表示)
实验需直接测定的有关物理量
(用文字说明)
1
H2SO4+Zn→ZnSO4+H2↑
H2+CuOCu+H2O
①②③⑦
实验前样品和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或硬质玻璃管的质量)
实验后Cu及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
2
H2SO4+CuO→CuSO4+H2O
①⑤⑧⑨
过滤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3
2Cu+O22CuO
①④⑥⑦⑧
实验前坩埚与样品总质量
(或坩埚质量)
实验后坩埚与CuO总质量
(以上三种方法任选两种,其它合理的方法也给分)
27.(1)N2、O2的体积
(2)偏低
(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
(4)VSO2%=22.4CVa/(22.4CVa+Vb)×100%(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5)bceg或beg或ceg
六、(本题共20分)
28.(1)C24H12 (2)胶体 (3)51︰50
(4)-CH=CH2+Br2→-CHBr-CH2Br
-CHBr-CH2Br+2NaOH-C≡CH+2NaBr+2H2O
(分二步完成也给分)
29.(1)杀菌消毒
(2)CH3--OH+H2O2→CH3--O-OH+H2O
(3)
(4)
(5)4︰3
(6)CH3CH2CH2CH2OH+HBrCH3CH2CH2CH2Br+H2O
七、(本题共16分)
30.(1)AlN+NaOH+H2O→NaAlO2+NH3↑
(2)61.5%
(3)1.92
31.(1)133.9
(2)3m3<V<4m3
(3)设H2O为Xmol,O2为Ymol
则: X=10 Y=7.5
VO2/VH3=(7.5+2.5)/15=2/3
(4)设富氧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为a,反应用去的H2O(g)与富氧空气的体积分别为X、Y。
(3X+4aY)/[(1-a)Y]=3/1 X/Y=1-7/3a
(用其它方法解得也给分)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化学(广东)
第I卷(选择题,共72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Ba 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水资源非常重要,联合国确定2003年为国际淡水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
B 淡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
C 融化的雪水中矿物质含量比深井水中的少
D 0℃以上,温度越高,水的密度越小
2.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铝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
A NaOH B NH3·H2O C AgNO3 D BaCl2
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
B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Na2CO3溶液,收集气体
C 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4.浓度为0.50mol·L-1的某金属阳离子Mn+的溶液10.00mL,与0.40mol·L-1的NaOH溶液12.50mL完全反应,生成沉淀,则n等于
A 1 B 2 C 3 D 4
5.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②NO2和O2,③NH3和N2。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V1>V2>V3 B V1>V3>V2 C V2>V3>V1 D V3>V1>V2
6.质量分数为a的某物质的溶液mg与质量分数为b的该物质的溶液ng混合后,蒸发掉pg水,得到的溶液每毫升质量为qg,物质的量浓度为c。则溶质的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为
A B
C D
7.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O3n-+F2+2OH-=RO4-+2F-+H2O。从而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A +4 B +5 C +6 D +7
8.等体积硫酸铝、硫酸锌、硫酸钠溶液分别与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若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的质量比为1︰2︰3,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
A 1︰2︰3 B 1︰6︰9 C 1︰3︰3 D 1︰3︰6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 H2O B BF3 C CCl4 D PCl5
10.下列有关纯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熔点比生铁的低
B 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比生铁的快
C 在潮湿空气中比生铁容易被腐蚀
D 在冷的浓硫酸中可钝化
11.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Al3+ Na+ NO-3 Cl- B K+ Na+ Cl- NO3-
C K+ Na+ Cl- AlO2- D K+ NH+4 SO42- NO3-
12.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2-,H2SO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A Br- B SO42- C H2SO3 D NH4+
13.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SO2+H2O=2HCO3-+SO32-
B 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l+2H+=Al3++H2↑
C 硫化钠溶于水中:S2-+2H2O=H2S↑+2OH-
D 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32-+2H+=H2O+CO2↑
1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B 1.8g的NH4+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 常温常压下,48g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D 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15.人们使用四百万只象鼻虫和它们的215磅粪物,历经30年多时间弄清了棉子象鼻虫的四种信息素的组成,它们的结构可表示如下(括号内表示④的结构简式)
以上四种信息素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③和④ D ②和④
16.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 H不变
B 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
C 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 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7.在甲烧杯中放入盐酸,乙烧杯中放入醋酸,两种溶液的体积和pH都相等,向两烧杯中同时加入质量不等的锌粒,反应结束后得到等量的氢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比乙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大
B 甲烧杯中的酸过量
C 两烧杯中参加反应的锌等量
D 反应开始后乙烧杯中的c(H+)始终比甲烧杯中的c(H+)小
18.将0.2mol·L-1HCN溶液和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HCN]<[CN-] B [Na+]>[CN-]
C [HCN]-[CN-]=[OH-] D [HCN]+[CN-]=0.1mol·L-1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8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7分)(1)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熔点16.6℃)。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请简单说明在实验中若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将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乙酸。答:
(2)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1 NaOH溶液100mL,下面的操作正确的是 (填代号)。
A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250mL烧杯中,用100mL量筒量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
B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C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D 用100mL量筒量取40mL 5mol·L-1NaOH溶液,倒入250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60mL蒸馏水,不断搅拌下,慢慢倒入烧杯中
20.(15分)拟用下图装置制取表中的四种干燥、纯净的气体(图中铁架台、铁夹、加热及气体收集装置均已略去;必要时可以加热;a、b、c、d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
气体
a
b
c
d
C2H4
乙醇
浓H2SO4
NaOH溶液
浓H2SO4
Cl2
浓盐酸
MnO2
NaOH溶液
浓H2SO4
NH3
饱和NH4Cl溶液
消石灰
H2O
固体NaOH
NO
稀HNO3
铜屑
H2O
P2O5
(1)上述方法中可以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是 。
(2)指出不能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气体,并说明理由(可以不填满)
①气体 ,理由是 。
②气体 ,理由是 。
③气体 ,理由是 。
④气体 ,理由是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6分)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某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3,周期数相差1,它们形成化合物时原子数之比为1:2。写出这些化合物的化学式 。
22.(12分)根据下列反应框图填空,已知反应①是工业上生产化合物D的反应,反应⑤是实验室鉴定化合物E的反应。
(1)单质L是 。
(2)化合物B是 。
(3)图中除反应①以外,还有两个用于工业生产的反应,是 和 (填代号)。
它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是 和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3.(10分)A是一种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已知:A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4.1%,氢的质量分数为8.82%;A只含有一种官能团,且每个碳原子上最多只连一个官能团:A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但不能在两个相邻碳原子上发生消去反应。请填空:
(1)A的分子式是 ,其结构简式是 。
(2)写出A与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所有满足下列3个条件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①属直链化合物;②与A具有相同的官能团;③每个碳原子上最多只连一个官能团。这些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
24.(8分)烷基苯在高锰酸钾的作用下,侧链被氧化成羧基,例如
化合物A—E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已知:A是芳香化合物,只能生成3种一溴化合物,B有酸性,C是常用增塑剂,D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和常用化学试剂(D也可由其他原料催化氧化得到),E是一种常用的指示剂酚酞,结构如图2。
写出A、B、C、D的结构简式: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5.(8分)取一定量的Na2CO3、NaHCO3和Na2SO4混合物与250mL 1.00mol·L-1过量盐酸反应,生成2.016L CO2(标准状况),然后加入500mL 0.100mol·L-1Ba(OH)2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33g,溶液中过量的碱用10.0mL 1.00ml·L-1盐酸恰好完全中和。计算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
26.(12分)I.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发应:
A(气)+B(气)C(气)
(1)若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a mol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 mol。
(2)若开始时放入3molA和3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 mol。
(3)若开始时放入x molA,2molB和1molC,到达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mol和3a mol,则x= mol,y= mol。
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 (选填一个编号)
(甲)大于2 mol (乙)等于2 mol
(丙)小于2 mol (丁)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2mol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
(4)若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3molC,待再次到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是 。
II.若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1)反应前起始体积相同、且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5)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b molC。将b与(1)小题中的a进行比较 (选填一个编号)。
(甲)a<b (乙)a>b (丙)a=b (丁)不能比较a和b的大小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
参考答案
一、(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D 2.A 3.C 4.A 5.B 6.C 7.B 8.B
二、(本题包括10小题)
9.C 10.D 11.B 12.B 13.A 14.BC 15.C 16.D 17.AC 18.BD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1)略 (2)A、D
20.(1)NO
(2)①C2H4 装置中没有温度计,无法控制反应温度
②Cl2 反应生成的Cl2被c中的NaOH溶液吸收了
③NH3 反应生成的NH3被c中的H2O吸收了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Na2O, K2S, MgF2, CaCl2
22.(1)H2 (2)H2O (3)②,④
2NaCl+2H2O2NaOH+H2↑+Cl2↑
2Ca(OH)2+2Cl2=Ca(OCl)2+CaCl2+2H2O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3.(1)C5H12O4
(2)C(CH2OH)4+4CH3COOHC(CH2OCCH3)4+4H2O
(3)CH3CH2OH HOCH2CH2CH2OH HOCH2 CH2CH2OH
24.(1) (2)
(3) (4)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5.混合物中Na2SO4的质量=g·mol-1=1.42g
设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反应中放出的CO2物质的量==0.0900mol 与Na2CO3、NaHCO3反应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
0.250L×1.00mol·L-1-0.500L×0.100mol·L-1×2+0.0100L×1.00 mol·L-1=0.160mol
解得:x=0.0700mol y=0.0200mol
Na2CO3质量=0.0700mol×106g·mol-1=7.42g
NaHCO3质量=0.0200mol×84g·mol-1=1.68g
26.(1)(1-a) (2)3a (3)2 3-3a 丁
若3a>1,B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若,B的物质的量等于2mol;
若3a<1,B的物质的量大于2mol
(4)
(5)乙 因为(5)小题中容器容积不变,而(1)小题中容器的容积缩小,所以(5)小题的容器中的压力小于(1)小题容器中的压力,有利于逆向反应,故反应达到平衡后a>b。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卷)化学(江苏)
第I卷(选择题,共72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Ba 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水资源非常重要,联合国确定2003年为国际淡水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
B 淡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
C 融化的雪水中矿物质含量比深井水中的少
D 0℃以上,温度越高,水的密度越小
2.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铝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
A NaOHB NH3H2OC AgNO3D BaCl2
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除去N2中的少量O2: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
B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入Na2CO3溶液,收集气体
C 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MgCl2: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4.已知在25℃,101kPa下,l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8H18(1)+22.5O2(g)=8CO2(g)+9H2O(g) △H=-48.40kJ·mol-1
B C8H18(1)+22.5O2(g)=8CO2(g)+9H2O(1) △H=-5518kJ·mol-1
C C8H18(1)+22.5O2(g)=8CO2(g)+9H2O(1) △H=+5518kJ·mol-1
D C8H18(1)+22.5O2(g)=8CO2(g)+9H2O(1) △H=-48.40kJ·mol-1
5.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②NO2和O2,③NH3和N2。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V1>V2>V3 B V1>V3>V2 C V2>V3>V1 D V3>V1>V2
6.质量分数为a的某物质的溶液mg与质量分数为b的该物质的溶液ng混合后,蒸发掉pg水,得到的溶液每毫升质量为qg,物质的量浓度为c。则溶质的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为
A B
C D
7.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O3n-+F2+2OH-=RO4-+2F-+H2O。从而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A +4 B +5 C +6 D +7
8.若以ω1和ω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1和b 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A 2ω1=ω2 B 2ω2=ω1 C ω2>2ω1 D ω1<ω2<2ω1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 H2O B BF3 C CCl4 D PCl5
10.下列有关纯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熔点比生铁的低
B 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比生铁的快
C 在潮湿空气中比生铁容易被腐蚀
D 在冷的浓硫酸中可钝化
11.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Al3+ Na+ NO-3 Cl- B K+ Na+ Cl- NO3-
C K+ Na+ Cl- AlO2- D K+ NH+4 SO42- NO3-
12.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2-,H2SO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A Br- B SO42- C H2SO3 D NH4+
13.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2CO32-+SO2+H2O=2HCO-3+SO32-
B 金属铝溶于盐酸中:Al+2H+=Al3++H2↑
C 硫化钠溶于水中:S2-+2H2O=H2S↑+2OH-
D 碳酸镁溶于硝酸中:CO32-+2H+=H2O+CO2↑
1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B 1.8g的NH4+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 常温常压下,48g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D 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15.人们使用四百万只象鼻虫和它们的215磅粪物,历经30年多时间弄清了棉子象鼻虫的四种信息素的组成,它们的结构可表示如下(括号内表示④的结构简式)
以上四种信息素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③和④ D ②和④
16.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 H不变
B 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
C 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 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7.在甲烧杯中放入盐酸,乙烧杯中放入醋酸,两种溶液的体积和pH都相等,向两烧杯中同时加入质量不等的锌粒,反应结束后得到等量的氢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比乙烧杯中放入锌的质量大
B 甲烧杯中的酸过量
C 两烧杯中参加反应的锌等量
D 反应开始后乙烧杯中的c(H+)始终比甲烧杯中的c(H+)小
18.将0.2mol·L-1HCN溶液和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c(HCN)<c(CN-) B c(Na+)>c(CN-)
C c(HCN)-c(CN-)=c(OH-) D c(HCN)+c(CN-)=0.1mol·L-1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8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7分)(1)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熔点16.6℃)。在室温较低时,无水乙酸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请简单说明在实验中若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将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无水乙酸。答:
(2)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1 NaOH溶液100mL,下面的操作正确的是 (填代号)。
A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250mL烧杯中,用100mL量筒量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
B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C 称取8g 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D 用100mL量筒量取40mL 5mol·L-1NaOH溶液,倒入250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60mL蒸馏水,不断搅拌下,慢慢倒入烧杯中
20.(15分)拟用下图装置制取表中的四种干燥、纯净的气体(图中铁架台、铁夹、加热及气体收集装置均已略去;必要时可以加热;a、b、c、d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
气体
a
b
c
d
C2H4
乙醇
浓H2SO4
NaOH溶液
浓H2SO4
Cl2
浓盐酸
MnO2
NaOH溶液
浓H2SO4
NH3
饱和NH4Cl溶液
消石灰
H2O
固体NaOH
NO
稀HNO3
铜屑
H2O
P2O5
(1)上述方法中可以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是 。
(2)指出不能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气体,并说明理由(可以不填满)
①气体 ,理由是 。
②气体 ,理由是 。
③气体 ,理由是 。
④气体 ,理由是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6分)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某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3,周期数相差1,它们形成化合物时原子数之比为1:2。写出这些化合物的化学式 。
22.(12分)根据下列反应框图填空,已知反应①是工业上生产化合物D的反应,反应⑤是实验室鉴定化合物E的反应。
(1)单质L是 。
(2)化合物B是 。
(3)图中除反应①以外,还有两个用于工业生产的反应,是 和 (填代号)。
它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是 和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3.(10分)A是一种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已知:A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4.1%,氢的质量分数为8.82%;A只含有一种官能团,且每个碳原子上最多只连一个官能团:A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但不能在两个相邻碳原子上发生消去反应。请填空:
(1)A的分子式是 ,其结构简式是 。
(2)写出A与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所有满足下列3个条件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①属直链化合物;②与A具有相同的官能团;③每个碳原子上最多只连一个官能团。这些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
24.(8分)烷基苯在高锰酸钾的作用下,侧链被氧化成羧基,例如
化合物A—E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已知:A是芳香化合物,只能生成3种一溴化合物,B有酸性,C是常用增塑剂,D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和常用化学试剂(D也可由其他原料催化氧化得到),E是一种常用的指示剂酚酞,结构如图2。
写出A、B、C、D的结构简式: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5.(8分)取一定量的Na2CO3、NaHCO3和Na2SO4混合物与250mL 1.00mol/L过量盐酸反应,生成2.016L CO2(标准状况),然后加入500mL 0.100mol/L Ba(OH)2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33g,溶液中过量的碱用10.0mL 1.00mL/L盐酸恰好完全中和。计算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
26.(12分)I.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发应:
A(气)+B(气)C(气)
(1)若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a mol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 mol。
(2)若开始时放入3molA和3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 mol。
(3)若开始时放入x molA,2molB和1molC,到达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mol和3a mol,则x= mol,y= mol。
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 (选填一个编号)
(甲)大于2 mol (乙)等于2 mol
(丙)小于2 mol (丁)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2mol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
(4)若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3molC,待再次到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是 。
II.若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1)反应前起始体积相同、且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5)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b molC。将b与(1)小题中的a进行比较 (选填一个编号)。
(甲)a<b (乙)a>b (丙)a=b (丁)不能比较a和b的大小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
参考答案
一、(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D 2.A 3.C 4.B 5.B 6.C 7.B 8.C
二、(本题包括10小题)
9.C 10.D 11.B 12.B 13.A 14.BC 15.C 16.D 17.AC 18.BD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1)略 (2)A、D
20.(1)NO
(2)①C2H4 装置中没有温度计,无法控制反应温度
②Cl2 反应生成的Cl2被c中的NaOH溶液吸收了
③NH3 反应生成的NH3被c中的H2O吸收了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Na2O, K2S, MgF2, CaCl2
22.(1)H2 (2)H2O (3)②,④
2NaCl+2H2O2NaOH+H2↑+Cl2↑
2Ca(OH)2+2Cl2=Ca(OCl)2+CaCl2+2H2O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3.(1)C5H12O4
(2)C(CH2OH)4+4CH3COOHC(CH2OCCH3)4+4H2O
(3)CH3CH2OH HOCH2CH2CH2OH HOCH2 CH2CH2OH
24.(1) (2)
(3) (4)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5.混合物中Na2SO4的质量=g·mol-1=1.42g
设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反应中放出的CO2物质的量==0.0900mol 与Na2CO3、NaHCO3反应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
0.250L×1.00mol·L-1-0.500L×0.100mol·L-1×2+0.0100L×1.00 mol·L-1=0.160mol
解得:x=0.0700mol y=0.0200mol
Na2CO3质量=0.0700mol×106g·mol-1=7.42g
NaHCO3质量=0.0200mol×84g·mol-1=1.68g
26.(1)(1-a) (2)3a (3)2 3-3a 丁
若3a>1,B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若,B的物质的量等于2mol;
若3a<1,B的物质的量大于2mol
(4)
(5)乙 因为(5)小题中容器容积不变,而(1)小题中容器的容积缩小,所以(5)小题的容器中的压力小于(1)小题容器中的压力,有利于逆向反应,故反应达到平衡后a>b。
2003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试卷
第I卷(共66分)
考生注意: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铅笔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
2. 第Ⅰ卷(1~22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编号—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K-39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下列物质一定不是天然高分子的是
A 橡胶 B 蛋白质 C 尼龙 D 纤维素
2.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 无机物 B 有机物 C 盐类 D 非金属单质
3.以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53g碳酸钠中含NA个CO32-
B 0.1molOH-含NA个电子
C 1.8g重水(D2O)中含NA个中子
D 标准状况下11.2L臭氧中含NA个氧原子
4.下列电子式中错误的是
A Na+ B C D
5.在医院中,为酸中毒病人输液不应采用
A 0.9%氯化钠溶液 B 0.9%氯化铵溶液
C 1.25%碳酸氢钠溶液 D 5%葡萄糖溶液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6.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pH值最小的是
A NH4Cl B NH4HCO3 C NH4HSO4 D (NH4)2SO4
7.是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ClO2将逐渐取代Cl2成为生产自来水的消毒剂。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在以上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 B 2︰1 C 1︰2 D 2︰3
8.在10mL0.1mol·L-NaOH溶液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HAc溶液,反应后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A C(Na+)>C(Ac-)>C(H+)>C(OH-)
B C(Na+)>C(Ac-)>C(OH-)>C(H+)
C C(Na+)=C(Ac-)>C(HAc)
D C(Na+)+C(H+)=C(Ac-)+C(OH-)
9.天然维生素P(结构如图)存在于槐树花蕾中,它是一种营养增补剂。关于维生素P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可以和溴水反应
B 可用有机溶剂萃取
C 分子中有三个苯环
D 1mol维生素P可以和4molNaOH反应
10.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W ü 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A 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B 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 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 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11.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3v正(N2)=v正(H2) B v正(N2)=v逆(NH3)
C 2v正(H2)=3v逆(NH3) D v正(N2)=3v逆(H2)
12.可用来鉴别己烯、甲苯、乙酸乙酯、苯酚溶液的一组试剂是
A 氯化铁溶液、溴水 B 碳酸钠溶液、溴水
C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 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铁溶液
13.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 ②乙醇和丁醇 ⑧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14.NaH是—种离子化合物,它跟水反应的方程式为:NaH+H2O→NaOH+H2↑,它也能跟液氨、乙醇等发生类似的反应,并都产生氢气。下列有关NaH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跟水反应时,水作氧化剂 B NaH中H-半径比Li+半径小
C 跟液氨反应时,有NaNH2生成 D 跟乙醇反应时,NaH被氧化
15.在NH3、HNO3、H2SO4的工业生产中,具有的共同点是
A 使用吸收塔设备 B 使用尾气吸收装置
C 使用H2作原料 D 使用催化剂
16.右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则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 a为负极、b为正极 B a为阳极、b为阴极
C 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增加 D 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
17.某温度下,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00 g相同浓度的KCl溶液,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35gH2O,析出晶体5g;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45gH2O,析出晶体10g。则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10% B 15% C 20% D 25%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8.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B 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OH-→NH3↑+H2O
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O-+CO2+H2O→-OH+HCO3-
D 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2++2Br-+2Cl2→2Fe3++Br2+4Cl-
19.向NaBr、NaI、Na2SO3混合液中,通入—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
A NaCl Na2SO4 B NaCl NaBr Na2SO4
C NaCl Na2SO4 I2 D NaCl NaI Na2SO4
20.硝酸铜是制备Cu-Zn-Al系催化剂的重要原料。19.2g纯铜粉理论上可制得纯净硝酸铜晶体的质量为
A 28.2g B 56.4g C 64.2g D 72.6g
21.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22.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形相符合的是
A NaHSO3粉末加入HNO3溶液中 B H2S气体通入氯水中
C NaOH溶液滴入Ba(HCO3)2溶液中 D 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第Ⅱ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
23.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往往悬挂涂有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其反应为:4CuI+Hg→Cu2HgI4+2Cu
(1)上述反应产物Cu2HgI4中,Cu元素显 价。
(2)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为 ,当有1molCuI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 mol。
(3)CuI可由Cu2+与I-直接反应制得,请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2++ I-→ CuI+ I3-
24.钾是—种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常用金属钠和氯化钾在高温下反应制取。该反应为:
Na(l)+KCl(l)NaCl(l)+K(g)一Q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K),各物质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见右表。
(1)在常压下金属钾转变为气态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的最低温度约为 ,而反应的最高温度应低于 。
(2)在制取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3)常压下,当反应温度升高9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2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1)下列 (填写编号)组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
①a、c、h ②b、g、k ③c、h、1 ④d、e、f
(2)如果给核外电子足够的能量,这些电子便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离去。核外电子离开该原子或离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
1.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 2.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
下表是一些气态原子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kJ·mol-1):
锂
X
Y
失去第一个电子
519
502
580
失去第二个电子
7296
4570
1820
失去第三个电子
11799
6920
2750
失去第四个电子
9550
11600
①通过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数据分析为什么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
②表中X可能为以上13种元素中的 (填写字母)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X和j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③Y是周期表中 族元素。
④以上13种元素中, (填写字母)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五、(本题共24分)
26.实验室有CuO和Cu粉的混合物。请你利用给出的实验仪器及试剂,设计两种测定该样品(已称得其质量为m克)中氧化铜质量分数的方法,并填写表格中的有关内容。
实验
方法
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实验所用仪器
(用编号表示)
实验需直接测定的有关物理量
(用文字说明)
1
2
实验可能用到的主要仪器:
①托盘天平 ②启普发生器 ⑧硬质玻璃管 ④泥三角 ⑤烧杯
⑥坩埚 ⑦酒精灯 ⑧玻棒 ⑨漏斗 ⑩干燥管
实验可能用到的试剂:
a.锌粒 b.稀硫酸 c.氯化钠溶液 d,浓硫酸
27.工业上测量SO2、N2、O2混合气体中SO2含量的装置如下图;反应管中装有碘的淀粉溶液。SO2和I2发生的反应为(N2、O2不与I2反应):SO2+I2+2H2O→H2SO4+2HI
(1)混合气体进入反应管后,量气管内增加的水的体积等于 的体积(填写气体的分子式)。
(2)反应管内溶液蓝色消失卮,没有及时停止通气,则测得的SO2含量 (选填:偏高,偏低,不受影响)。
(3)反应管内的碘的淀粉溶液也可以用 代替(填写物质名称)。
(4若碘溶液体积为VamL.,浓度为Cmol·L-1,N2与O2的体积为Vb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用C、Va、Vb表示SO2的体积百分含量为: 。
(5)将上述装置改为简易实验装置,除导管外,还需选用的仪器为. (选下列仪器的编号)。
a.烧杯 b.试管 c.广口瓶 d.容量瓶 e.量筒 f.单孔塞 g.双孔塞
六、(本题共20分)
28.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芳炔类大环化合物的研究发展十分迅速,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和几何形状的这一类物质在高科技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合成芳炔类大环的一种方法是以苯乙炔(CH≡C-)为基本原料,经过反应得到一系列的芳炔类大环化合物,其结构为:
(1)上述系列中第1种物质的分子式为 。
(2)已知上述系列第1至第4种物质的分子直径在1~100nm之间,分别将它们溶解于有机溶刑中,形成的分散系为 。
(3)以苯乙炔为基本原料,经过一定反应而得到最终产物。假设反应过程中原料无损失,理论上消耗苯乙炔与所得芳炔类大环化合物的质量比为 。
(4)在实验中,制备上述系列化合物的原料苯乙炔可用苯乙烯(CH2=CH-)为起始物质,通过加成、消去反应制得。写出由苯乙烯制取苯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所需的无机试剂自选)
29.已知两个羧基之间在浓硫酸作用下脱去一分子水生成酸酐,如:
+H2O
某酯类化合物A是广泛使用的塑料增塑剂。A在酸性条件下能够生成B、C、D。
(1)CH3COOOH称为过氧乙酸,写出它的一种用途 。
(2)写出B+E→CH3COOOH+H2O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F可能的结构简式 。
(4)写出A的结构简式 。
(5)1摩尔C分别和足量的金属Na、NaOH反应,消耗Na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是 。
(6)写出D跟氢溴酸(用溴化钠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七、(本题共16分)
30.超细氮化铝粉末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等领域。其制取原理为:Al2O3+N2+3C2AlN+3CO由于反应不完全,氮化铝产品中往往含有炭和氧化铝杂质。为测定该产品中有关成分的含量,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1)称取10.00g样品,将其加入过量的NaOH浓溶液中共热并蒸干,AlN跟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并放出氨气3.36L(标准状况)。
①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该样品中的A1N的质量分数为 。
(2)另取10.00g样品置于反应器中,通入2.016L(标准状况)O2,在高温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气体的密度为1.34g·L-1(已折算成标准状况,AIN不跟O2反应)。该样品中含杂质炭 g。
31.合成氨原料可以由天然气制取。其主要反应为:CH4(g)+H2O(g)→CO(g)+3H2(g)
(1)1m3(标准状况)CH4按上式完全反应,产生H2 mol。
(2)CH4和O2的反应为:2CH4(g)+O2(g)→2CO(g)+4H2(g)
设CH4同时和H2O(g)及O2(g)反应。1m3(标准状况)CH4按上述两式完全反应,产物气体的体积V(标准状况)为 。
(3)CH4和H2O(g)及富氧空气(O2含量较高,不同富氧空气氧气含量不同)混合反应,产物气体组成如下表:
气体
CO
H2
N2
O2
体积(L)
25
60
15
2.5
计算该富氧空气中O2和N2的体积比V(O2)/V(N2)。
(4)若CH4和H2O(g)及富氧空气混合反应的产物中,V(H2)/V(N2)=3︰1 (合成氨反应的最佳比),则反应中的H2O(g)和富氧空气的体积比为何值?
参考答案
第Ⅰ卷 (共66分)
一、(本题共10分)
1.C 2.B 3.B 4.C 5.B
二、(本题共36分)
6.C 7.B 8.A 9.C 10.C 11.C 12.C 13.C 14.B 15.D 16.C 17.D
三、(本题共20分)
18.A、C 19.A、B 20.B、D 21.A、C 22.D
第Ⅱ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
23.(1)+1
(2)CuI 0.5
(3)2 5 2 1
24.(1)770℃ 890℃
(2)降低压强或移去钾蒸气 适当升高温度
(3)K=C(K)/C(Na)
25.(1)①④
(2)①Li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Li+已形成稳定结构,此时再失去一个电子很困难
②a Na2O和Na2O2
③ⅢA或第三主族
④m
五、(本题共24分)
26.
实验方法
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所用仪器
(用编号表示)
实验需直接测定的有关物理量
(用文字说明)
1
H2SO4+Zn→ZnSO4+H2↑
H2+CuOCu+H2O
①②③⑦
实验前样品和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或硬质玻璃管的质量)
实验后Cu及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
2
H2SO4+CuO→CuSO4+H2O
①⑤⑧⑨
过滤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3
2Cu+O22CuO
①④⑥⑦⑧
实验前坩埚与样品总质量
(或坩埚质量)
实验后坩埚与CuO总质量
(以上三种方法任选两种,其它合理的方法也给分)
27.(1)N2、O2的体积
(2)偏低
(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
(4)VSO2%=22.4CVa/(22.4CVa+Vb)×100%(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5)bceg或beg或ceg
六、(本题共20分)
28.(1)C24H12 (2)胶体 (3)51︰50
(4)-CH=CH2+Br2→-CHBr-CH2Br
-CHBr-CH2Br+2NaOH-C≡CH+2NaBr+2H2O
(分二步完成也给分)
29.(1)杀菌消毒
(2)CH3--OH+H2O2→CH3--O-OH+H2O
(3)
(4)
(5)4︰3
(6)CH3CH2CH2CH2OH+HBrCH3CH2CH2CH2Br+H2O
七、(本题共16分)
30.(1)AlN+NaOH+H2O→NaAlO2+NH3↑
(2)61.5%
(3)1.92
31.(1)133.9
(2)3m3<V<4m3
(3)设H2O为Xmol,O2为Ymol
则: X=10 Y=7.5
VO2/VH3=(7.5+2.5)/15=2/3
(4)设富氧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为a,反应用去的H2O(g)与富氧空气的体积分别为X、Y。
(3X+4aY)/[(1-a)Y]=3/1 X/Y=1-7/3a
(用其它方法解得也给分)
中学综合学科网整理编辑
2003年上海春季招生考试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八.关注身边的化学知识,你将会揭开生活中的许多奥秘。
17.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受潮及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应放入的化学物质是
A 无水硫酸铜、蔗糖 B 硅胶、硫酸亚铁
C 食盐、硫酸亚铁 D 生石灰、食盐
18.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A 氧化牲 B 还原性 C 碱性 D 酸性
19.白酒、食醋、蔗糖、淀粉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能完成的实验是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 ②鉴别食盐和小苏打
③蛋壳能否溶于酸 ④白酒中是否含甲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乳酸()在一定条件下经摹合生成一种塑料()
用这种新型塑料制成的餐具,在乳酸菌的作用下,60天内分解成无害的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该聚合反应中生成的另一种产物是
A H2O B CO2 C O2 D H2
47.阅读下列材料:
①早在1785年,卡文迪许在测定空气组成时,除去空气中的O2、N2等已知气体后, 发现最后总是留下一个体积不足总体积1/200的小气泡。
②1892年,瑞利在测定氮气密度时,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72g/L,而从氨 分解得到的氮气密度为I.2508g/L。两者相差0.0064g/L。
③瑞利和拉姆赛共同研究后认为:以上两个实验中的“小误差”可能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并预测大气中含有某种较重的未知气体。经反复实验,他们终于发现了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惰性气体——氩。
请回答下列问题:
空气缓慢通过下图a-d装置时,依次除去的气体是
A O2、N2、H2O、CO2 B CO2、H2O、O2、N2
C H2O、CO2、N2、O2 D N2、O2、CO2、H2O
材料①、②中的“小误差”对测定空气组成和氮气密度的实验而言是 (填“主要因素”或“次要因素”)。
材料③中科学家抓住了“小误差”而获得重大发现说明 。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学(上海卷)
第I卷(共6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产品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A.含磷洗衣粉 B.酒精 C.氟里昂 D.含汞电池
2.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A.苛性钠 B.碘化氢 C.硫酸 D.醋酸
3.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存在,以下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4He的同分异构体 B.比4He多一个中子
C.是4He的同位素 D.比4He少一个质子
4.在含有Cu(NO3)2、Mg(NO3)2和AgNO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首先置换出的是
A.Mg B. Cu C. Ag D. H2
5.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胶粒直径小于1nm B.胶粒作布郎运动
C.胶粒带正电荷 D.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下列物质中不会因见光而分解的是
A.NaHCO3 B.HNO3 C.AgI D.HClO
7.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其反应放热的是
A.由无水醋酸钠制CH4 B.由乙醇制C2H4
C.由电石制C2H2 D.由氯酸钾制O2
8.将A 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 g (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9.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配制5%食盐溶液时,将称量的食盐放入烧杯中加计量的水搅拌溶解
B.铜结晶水含量测定时,需用小火缓慢加热,防止晶体飞溅
C.测定未知NaOH溶液浓度时,酸式滴定管需用标准酸液润洗2—3次
D.配制0.1mol/L的H2SO4溶液时,将量取的浓H2SO4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
10.有关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
C.冰熔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
D.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未被破坏
11.将标准状况下的2.24L CO2通入150mL1mol/LNaOH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CO3-)略大于c(CO32-)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c(Na+)等于c(CO32-)与c(HCO3-)之和 D.c(HCO3-)略小于c(CO32-)
12.据报道,近来发现了一种新的星际分子氰基辛炔,其结构式为:
HC≡C—C≡C-C≡C-C≡C-C≡N。对该物质判断正确的是
A.晶体的硬度与金刚石相当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D.可由乙炔和含氮化合物加聚制得
13.下图中能验证氯化钠溶液(含酚酞)电解产物的装置是
1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硫化亚铁放入盐酸中 S2- + 2 H+ → H2S ↑
B.硫酸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 Cu2+ + H2S → CuS↓ + 2 H+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氯水 Al3+ + 4NH3?H2O → AlO2- + 4NH4+ +2H2O
D.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HCO3- + OH- → CO32- + H2O
15.CuS和Cu2S都能溶于硝酸,它们高温灼烧的产物相同,以下鉴别CuS和Cu2S两种黑色粉末的方法合理的是
A.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所产生的气体
B.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溶液的颜色
C.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在高温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质量
D.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在高温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颜色
16.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A.稀硝酸 B.稀盐酸 C.硝酸铜 D.氢氧化钠
17.等物质的量的N2、O2、CO2混合气体通过Na2O2后,体积变为原体积的8/9(同温同压),这时混合气体中N2、O2、CO2物质的量之比为
A.3:4:1 B.3:3:2 C.6:7:3 D.6:9:0
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18.下列各组气体或溶液用括号内试剂加以鉴别,其中不合理的是
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品红溶液)
B.氯化钠、硝酸银、碳酸钠(稀盐酸)
C.酒精、醋酸、醋酸钠(石蕊试液)
D.硫酸、硝酸钡、氯化钾(碳酸钠溶液)
19.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46 g NO2 和 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3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H2 中含中子数为2NA
C.1L 1mol/L醋酸溶液中离子总数为2NA
D.1molMg与足量O2或N2反应生成MgO或Mg3N2均失去2NA个电子
20.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 B.等体积等密度的CO和C2H4
C.等温等体积的O2和N2 D.等压等体积的N2和CO2
21.常温时,向pH =2的硫酸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后,滴入甲基橙试液,出现红色,该溶液可能是
A.pH =12 的Ba(OH)2 B.pH =12的氨水
C.0.005mol/L NaOH D.0.05mol/LBaCl2
22.某芳香族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8H6O2,它的分子(除苯环外不含其他环)中不可能有
A.两个羟基 B.一个醛基 C.两个醛基 D.一个羧基
第II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
23.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如下:
KMnO4 + KI+ H2SO4→ MnSO4 + I2 + KIO3 + K2SO4 + H2O
(1)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2)如果该反应方程式中I2和KIO3的系数都是5
①KMnO4的系数是 ②在下面的化学式上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KMnO4 + KI + H2SO4 →
(3)如果没有对该方程式中的某些系数作限定,可能的配平系数有许多组。原因是
。
24.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
2SO2(g)+ O2 (g) 2SO3(g) + Q (Q>0)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K=
(2)降低温度,该反应K值 ,二氧化碳转化率 ,化学反应速度
(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6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碳和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是 。
(4)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用文字表达)
10min到15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填写编号)。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SO3的物质的量
25.右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表中元素⑩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此氢化物的还原性比元素⑨的氢化物的还原性 (填强或弱)
(2)某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则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其单质的电子式为 。
(3)俗称为“矾”的一类化合物通常含有共同的元素是
(4)已知某些不同族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元素③与元素⑧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性质。写出元素③的氢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又如表中与元素⑦的性质相似的不同族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五、(本题共24分)
26.某种含有少量氧化钠的过氧化钠试样(已知试样质量为1.560g、锥形瓶和水的质量为190.720g),利用左图装置测定混合物中Na2O2的质量分数,每隔相同时间读得电子天平的数据如表:
(1)写出Na2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计算过氧化钠质量分数时,必需的数据是
不必作第6次读数的原因是
(3)测定上述样品(1.560g)中Na2O2质量分数的另一种方案,其操作流程如下:
①操作Ⅱ的名称是
②需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
③测定过程中需要的仪器有电子天平、蒸发皿、酒精灯,还需要 、
(固定、夹持仪器除外)
④在转移溶液时,如溶液转移不完全,则Na2O2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7.航天飞行器座舱内空气更新过程如图所示:
(1)Ⅱ是CO2和H2的反应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装置Ⅰ,Ⅱ,Ⅲ可看出,O2的来源是CO2和H2O,宇航员每天消耗28mol O2,呼出
23 mol CO2,则宇航员每天呼出的气体中含H2O mol。
(3)以下是另一种将CO2转化为O2的实验设想
其中,由MgCl2·6H2O制取无水MgCl2的部分装置(铁架台、酒精灯已略)如下:
①上图中,装置a由 、 、双孔塞和导管组成
②循环物质甲的名称是
③制取无水氯化镁必须在氯化氢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原因是
④装置b中填充的物质可能是 (填入编号)
c.硅胶 f.碱石灰 g. 无水氯化钙 h.浓硫酸
⑤设计d装置要注意防止倒吸,请在方框中画出d装置的简图,并要求与装置c的出口处相连(铁架台不必画出)。
六、(本题共20分)
28.人们对苯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1)1834年德国科学家米希尔里希,通过蒸馏安息香酸()和石灰的混合物得到液体,命名为苯,写出苯甲酸钠与碱石灰共热生成苯的化学方程式
(2)由于苯的含碳量与乙炔相同,人们认为它是一种不饱和烃,写出C6H6的一种含叁键且无支链链烃的结构简式 。
苯不能使溴水褪色,性质类似烷烃,任写一个苯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烷烃中脱水2 mol氢原子形成1 mol双键要吸热,但1,3—环己二烯()脱去2 mol氢原子变成苯却放热,可推断苯比1,3—环己二烯 (填稳定或不稳定)。
(4)1866年凯库勒(右图)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
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还有一些
问题尚未解决,它不能解释下列 事实
(填入编号)
a.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b.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 d.邻二溴苯只有一种
(5)现代化学认为苯分子碳碳之间的键是 。
29.从石油裂解中得到的1,3—丁二烯可进行以下多步反应,得到重要的合成橡胶和杀菌剂富马酸二甲酯。
(1)写出D的结构简式
(2)写出B的结构简式
(3)写出第②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富马酸的一种相邻同系物的结构简式
(5)写出第⑨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以上反应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是 (填入编号)。
七、(本题共16分)
30.氢氧化钡是一种使用广泛的化学试剂。某课外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测定某试样中Ba(OH)2·nH2O的含量。
(1)称取3.50g试样溶于蒸馏水配成100mL溶液,从中取出1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2滴指示剂,用0.100mol/L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共消耗标准液20.0mL(杂质不与酸反应),求试样中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
(2)另取5.25g试样加热至失去全部结晶水(杂质不分解),称得质量为3.09g,求Ba(OH)2·nH2O中的n值。
(3)试样中Ba(OH)2·nH2O的质量分数为 。
31.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是提取铜的主要原料
(1)取12.5g黄铜矿样品,经测定含3.60g硫(杂质不含硫),矿样中CuFeS2含量为
已知
产物Cu2S在1200℃高温下班继续反应:
2Cu2S + 3 O2 → 2Cu2O + 2 SO2
2 Cu2O + Cu2S → 6Cu + SO2
假定各步反应都完全,完成下列计算:
①由6 mol CuFeS2生成6 mol Cu,求消耗O2的物质的量
②6 mol CuFeS2和14.25 mol O2反应,理论上可得到多少摩尔铜
③6 mol CuFeS2和15.75 mol O2反应,理论上可得到多少摩尔铜
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江苏卷)
化 学
第一卷 (选择题共74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1 35.5 Mn 55 Fe 56 Zn 65 Ag 108 Ba 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已发射成功,“嫦娥”探月工程也已正式启动。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每百吨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氮元素主要以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D.和互为同位素
C.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 D.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2.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A.F—的结构示意图: B.CO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C.NaCl的电子式: D.N2的结构式: :N≡N:
3.2004年4月22日是第35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B.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
C.减少直至不使用对大气臭氧层起破坏作用的氟氯烃 D.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4.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5.向一种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后,溶液的颜色不发生变化的是
A.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硫酸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
C.碘水中滴加淀粉碘化钾溶液 D.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滴加亚硫酸钠溶液
6.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
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 B.用10mL量筒量取8.58mL蒸馏水
C.制取氯气时,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D.配制氧化铁溶液时,将一定量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用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8.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2:1 C.3:1 D.1:3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第9-16题每小题4分,第17、18题每小题5分,共4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用渗析的方法精制氢氧化铁胶体 B.用加热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碳酸氢钠的碳酸钠
C.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硫酸钡的碳酸钡 D.用盐析的方法分离、提纯蛋白质
10.用pH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氢氧化钠恰好被完全中和时,消耗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l和V2,则Vl和V2的关系正确的是
A.V1>V2 B.V111.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苯中约含有3.612x10z:个碳原子
B.常温常压下,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16s中约含有6.0Q×1O23个氧原子
C.25℃时,1 L 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约含有6.02×l023个氢氧根离子
D.0.5mol CH4中约含有3.01×1024个电子
12.巳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42—、NO3—,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Al3+、CH3C00—、Cl— B.Mg2+、Ba2+、Br— C.Mg2+、Cl—、I— D.Na+、NH4+、Cl—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30H—══Al(OH)3↓
B.电解饱和食盐水 2Cl—+2H2OH2↑+C12↑+20H—
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aCO3+2H+═Ca2++CO2↑ +H2O
D.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 Fe2++2H++H2O2══Fe3++2H2O
14.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
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B.ClO2是氧化产物
C.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 D.1 mol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15.有4种有机物:①②③④CH3-CH=CH-CN,其中
可用于合成结构简式为的高分子材料的正确组合为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 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H2O(1)+2e—=Mn2O3(s)+2OH—(aq)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外电路中每通过O.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
17.草酸是二元弱酸,草酸氧钾溶液呈酸性。在O.1mol·L-1 KHC2O4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K+)+c(H+)=c(HC2O4—)+c(OH—)+c(C2O42-) B.c(HC2O4-)+c(C2O42-)=0.1 mol·L-1
C.c(C2O42—)>c(H2C2O4) D.c(K+)=c(H2C2O4)+c(HC2O4-)+c(C2O42—)
18.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A(g)+3B(g) 2C(g); △H<0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
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图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B.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
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第二卷 (非选择题共76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10分)请按要求填空:
(1)用已准确称量的1.06gNa2CO3固体配制0.100mol·L-1Na2CO3溶液100mL,所需要的仪器为: 。
(2)除去Na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KNO3,所进行的实验操作依次为: 、蒸发、结晶、 。
(3)除去KCl溶液中的SO42-离子,依次加入的溶液为(填溶质的化学式): 。
20.(12分)有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都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入SO2气体,将带余烬的木条插入试管C中,木条复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1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生成了Na2SO3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证明Na2O2与SO2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中含有Na2SO3。
(3)第2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除了生成Na2SO3和O2外,还有Na2SO4生成。为检验是否有Na2SO4生成,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上述方案是否合理? 。请简要说明两点理由:
① ;②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12分)下图中,A是一种无色液体,G是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Y是胃酸的主要成分,K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反应⑤是工业制X的主要反应之一。
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E: F: ,Y: 。
(2)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
(3)1molB通过反应②得到1molF,B中F的质量分数为72%,则B的化学式为: 。
22.(6分)1919年,Langmuir提出等电子原理:原子数相同、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互称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物理性质相近。
(1)根据上述原理,仅由第2周期元素组成的共价分子中,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和 ; 和 。
(2)此后,等电子原理又有所发展。例如,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微粒,只要其原子数相同,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同,也可互称为等电子体,它们也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在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物质中,与NO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 、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3.(8分)含有氨基(—NH2)的化合物通常能够与盐酸反应,生成盐酸盐。如:
R-NH2+HCl →R-NH2·HCl (R代表烷基、苯基等) 现有两种化合物A和B,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已知:
①它们都是对位二取代苯; ②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137; ③A既能被NaOH溶液中和,又可以跟盐酸成盐,但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既不能被NaOH溶液中和,也不能跟盐酸成盐;
④它们的组成元素只可能是C、H、O、N、Cl中的几种。
请按要求填空:
(1)A和B的分子式是 。
(2)A的结构简式是 ;B的结构简式是 。
24.(10分)环己烯可以通过丁二烯与乙烯发生环化加成反应得到:
(也可表示为:+║→)
丁二烯 乙烯 环已烯
实验证明,下列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环外双键比环内双键更容易被氧化:
现仅以丁二烯为有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按下列途径合成甲基环己烷:
请按要求填空:
(1)A的结构简式是 ;B的结构简式是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
反应④ ,反应类型 反应⑤ ,反应类型 。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8分)某结晶水合物含有两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称取两份质量均为1.96g的该结晶水合物,分别制成溶液。一份加入足量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随即沉淀变为灰绿色,最后带有红褐色;加热该混合物,逸出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用稀盐酸处理沉淀物,经洗涤和干燥,得到白色固体2.33 g。另一份加入含0.001 molKMnO4的酸性溶液,MnO4-恰好完全被还原为Mn2+。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结晶水合物中含有的两种阳离子是 和 ,阴离子是 。
(2)试通过计算确定该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
26.(10分)石油化工是江苏省的支柱产业之一。聚氯乙烯是用途十分广泛的石油化工产品,某化工厂曾利用下列工艺生产聚氯乙烯的单体氯乙烯:
CH2=CH2+Cl2 →CH2CI—CH2C1…………………①
CH2CI—CH2C1→CH2=CHCl+HCl………………②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已知反应①中二氯乙烷的产率(产率=×100%)为98%,反应②中氯乙烯和氯化氢的产率均为95%,则2.8t乙烯可制得氯乙烯 t,同时得到副产物氯化氢 t。(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2)为充分利用副产物氯化氢,该工厂后来将下列反应运用于生产:
2CH2=CH2+4HCl+02→2 CH2CI—CH2C1+2H20………—③
由反应①、③获得二氯乙烷,再将二氯乙烷通过反应②得到氯乙烯和副产物氯化氢,副产物氯化氢供反应③使用,形成了新的工艺。
由于副反应的存在,生产中投入的乙烯全部被消耗时,反应①、③中二氯乙烷的产率依次为a%、c%;二氯乙烷全部被消耗时,反应②中氯化氢的产率为b%。试计算:反应①、③中乙烯的投料比为多少时,新工艺既不需要购进氯化氢为原料,又没有副产物氯化氢剩余(假设在发生的副反应中既不生成氯化氢,也不消耗氯化氢)。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B 2.A 3.B 4.D 5.A 6.C 7.D 8.C
二、(本题包括10小题,第9~16题每小题4分,第17、18题每小题5分,共42分)
9.C 10.A 11.BD 12.D 13.BC 14.AC 15.D 16.C 17.CD 18.AB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9.(10分) ⑴100mL容量瓶 烧杯 量筒 玻璃棒 胶头滴管
⑵溶解 过滤 (3)BaCl2[或Ba(OH)2]、K2CO3、HCl
20.(12分)(1)2Na2O2+2SO2=2Na2SO3+O2
(2)取白色固体,加稀硫酸,产生能使晶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3)不合理 稀硝酸能将亚硫酸钡氧化为硫酸钡
如果反应后的固体中还残留Na2O2,它溶于水后能将亚硫酸根氧化成硫酸根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1.(12分)(1)H2O N2 Ag HCl (2)4NH3+5O2 4NO+6H2O (3)AgN3,
22.(6分)(1)N2 CO; CO2 N2O (2)SO2、 O3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0分)
23.(8分)(1)C7H7NO2(或写成C7H7O2N) ⑵
24.(10分)
(1) (或 )
(或)
(2) +H2O
(或+H2O)
消去反应
十H2
(或十H2)
加成反应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8分)
(1)NH4+、Fe2+,SO42-)
(2)据题意:n(SO42-)= =0.01mol
5Fe2+ + Mn04—+ 8H+ = 5Fe3+ + Mn2+ + 4H2O
5 1
n(Fe2+) O.001 mo1
n(Fe2+)=O.001 mol×5=0.005mol
根据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电荷平衡的原理,n(NH4+)+2n(Fe2+)=2n(SO42—)
n(NH4+)=O.01 mol
n(H2O)=
=O.03 mol
该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NH4)2Fe(SO4)2?6H2O [或(NH4)2SO4?FeSO4?6H2O]
26.(10分) (1)5.8; 3.4
(2)设投入反应①、③的乙烯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
由反应①生成的二氯乙烷为x·a%,
由反应③生成的二氯乙烷为y·c%,
则由反应①、③共制得二氯乙烷的物质的量为(x?a%+y?c%),通过反应②可获得HCl的物质的量为
(x?a%+y?c%)·b%。
据题意,反应③消耗的HCl为2?y?c%,则:
2?y?c%=(x?a%+y?c%)?b%
解得:=
反应①、③中乙烯的投料比应为。
2007高考试题分类
第一部分理综化学
一、选择题
(07全国Ⅰ)6.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烧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
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07全国Ⅰ)7.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07全国Ⅰ)8.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若阳极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100mol,则阴极上析出Cu的质量为
A.0.64g B.1.28g C.2.56g D.5.12g
(07全国Ⅰ)9.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p(Ne)>p(H2)>p(O2) B.p(O2)>p(Ne)>p(H2)
C.p(H2)>p(O2)>p(Ne) D.p(H2)>p(Ne)>p(O2)
(07全国Ⅰ)10.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3)2+24KI+12H2SO4= 2CuI+13I2+12K2SO4+12H2O,其中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A.10mol B.11mol C.12mol D.13mol
(07全国Ⅰ)1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
A.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 B.KMnO4(加热)
C.H2O2(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 D.HgO(加热)
(07全国Ⅰ)12.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不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
A.4 B.5 C.6 D.7
(07全国Ⅰ)13.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
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
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
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态Ⅱ时浓度不相等
(07全国Ⅱ)6.已知:C(s)+CO2(g)2CO(g) △H>0。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
A.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 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
C.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
(07全国Ⅱ)7.0.1mol/LNaHCO3的溶液的pH最接近于
A.5.6 B.7.0 C.8.4 D.13.0
(07全国Ⅱ)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醋酸钠的水解反应 CH3COO—+H3O+=CH3COOH+ H2O
B.碳酸氢钙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 Ca2++2HCO3—+2OH—=CaCO3↓+ 2H2O+ CO32—
C.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 C6H5O—+ CO2+ H2O=C6H5OH+CO32—
D.稀硝酸与过量的铁屑反应 3Fe+8H++2NO3—=3Fe3++2NO↑+4 H2O
(07全国Ⅱ)9.已知:①1mol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
②①1mol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
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g)=2HCl(g)
B.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D.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07全国Ⅱ)10.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正极有O2逸出 D.铜片上有H2逸出
(07全国Ⅱ)1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A.C+ H2O CO2+ H2 B.3NO2+H2O=2HNO3+NO
C.2Na2O2+2H2O=4NaOH+O2↑ D.2F2+2H2O=4HF+O2
(07全国Ⅱ)12.仔细分析下列表格中烃的排列规律,判断排列在第15位的烃的分子式是
1
2
3
4
5
6
7
8
9
……
C2H2
C2H4
C2H6
C3H4
C3H6
C3H8
C4H6
C4H8
C4H10
……
A.C6H12 B.C6H14 C.C7H12 D.C7H14
(07全国Ⅱ)13.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mL浓度为0.5mol/L的HCl溶液中和,则生成物的成分是
A.Na2O B.Na2O2 C.Na2O和Na2O2 D.Na2O2和NaO2
(07北京)5.将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采用了膜材料
ETFE,该材料为四氟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四氟乙烯也可与六氟丙烯共聚成全氟乙丙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ETFE分子中可能存在“-CH2-CH2-CF2-CF2-”的连接方式
B.合成ETFE及合成聚全氟乙丙烯的反应均为加聚反应
C.聚全氟乙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D.四氟乙烯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07北京)6.对相同状况下的12C18O和14N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质量相等,则质子数相等 B.若原子数相等,则中子数相等
C.若分子数相等,则体积相等 D.若体积相等,则密度相等
(07北京)7.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① K+、Cl-、NO3-、S2- ② K+、Fe2+、I-、SO42- ③ Na+、Cl-、NO3-、SO42-
④Na+、Ca2+、Cl-、HCO3- ⑤ K+、Ba2+、Cl-、NO3-
A.①③ B.③⑤ C.③④ D.②⑤
(07北京)8.X、Y为短周期元素,X位于IA族,X与Y可形成化合物X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的原子半径
B.X与Y的简单离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不可能为1 :1
D.X2Y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07北京)9.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
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气体是
① CO、O2 ② Cl2、CH4 ③ NO2、O2 ④ N2、H2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07北京)10.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
2X(g)+Y(g)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mol/(L·S)
B.将容器体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
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
(07北京)11.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操作及现象
溶液
A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升高至65℃以上,溶液变澄清。
C6H5ONa溶液
B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Na2SiO3溶液
C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Ca(ClO)2溶液
D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
Ca(OH)2溶液
(07北京)12.有 ① Na2CO3溶液 ② CH3COONa溶液 ③ NaOH溶液各25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 ③>②>①
B.若将3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②
C.若分别加入25mL0.1mol·L-1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①
D.若3种溶液的pH均为9,则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是③>①>②
(07天津)7.2007年3月21日,我国公布了111号元素Rg的中文名称。该元素名称及所在周期
A.钅仑 第七周期 B.镭 第七周期 C.铼 第六周期 D.氡 第六周期
(07天津)8.为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欲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ZnSO4溶液,将l0 g ZnSO4·7H2O溶解在90 g水中
B.欲制备F(OH)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
C.为鉴别KCl、AICl3和MgCl2溶液,分别向三种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D.为减小中和滴定误差,锥形瓶必须洗净并烘干后才能使用
(07天津)9.下列关于粒子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H2S和NH3均是价电子总数为8的极性分子
B.HS-和HCl均是含一个极性键的18电子粒子
C.CH2C12和CCl4均是四面体构型的非极性分子
D.1 mol D216O中含中子、质子、电子各10 NA(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07天津)10.草酸是二元中强酸,草酸氢钠溶液显酸性。常温下,向10 mL 0.01 mol/L NaHC2O4溶液中滴加0.01 mol/L 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V(NaOH)== 0时,c(W)== 1 × 10-2 mol/L
B.V(NaOH)< 10 mL时,不可能存在c(Na+)== 2 c(C2O)+ c(HC2O)
C.V(NaOH)== 10 mL时,c(H+,W)== 1 × 10-7mol/L
D.V(NaOH)> 10 mL时,c(Na+)> c(C2O)>c(HC2O)
(07天津)11.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 + OH- ;ΔH > 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人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人少量固体CH3COONa ,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07天津)l2.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NH3液化分离,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N2、H2的转化率
B.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SO3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12进入阳极室
D.电解精炼铜时,同一时间内阳极溶解铜的质量比阴极析出铜的质量小
(07天津)13.天津是我国研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基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含锂的二氧化钴(LiCoO2),充电时LiCoO2中Li被氧化,Li+迁移并以原子形式嵌入电池负极材料碳(C6)中,以LiC6表示。电池反应为LiCoO2 + C6 CoO2 + LiC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LiC6 - e- == Li + C6
B.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 CoO2 + Li+ + e- == LiCoO2 ,
C.羧酸、醇等含活泼氢的有机物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
D.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释放的能量)低
(07重庆)6.题6表是食用碘盐包装上的部分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配料
精盐、碘酸钾、抗结剂
碘含量
35±15 mg/kg
储存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
烹饪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A.高温会导致碘的损失
B.碘酸钾可氧化氯化钾
C.可用淀粉检验碘盐中的碘酸钾
D.该碘盐中碘酸钾含量为20~50 mg/kg
(07重庆)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M2和O2的混合气体与等休整的N2所含原子数相等
B.等物质的量的甲基(-CH、3)与羟基(-OH)所含电子数相等
C.常温常压下28 g CO与22.4 L O2所含分子数相等
D.16 g CH2与19 g NH+4所含质子数相等
(07重庆)8.对下列反应①NHCO,溶液与石灰水反应、②Kn2SO2溶液与稀盐酸反应、③Si与烧碱溶液反应、④Fe与稀硝酸反应,改变反应物用量,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07重庆)9.氧氟沙星是常用抗菌药,其结构简式如题9图所示,下列对氧氟沙星叙述错误的是
A.酸发生加成、取代反应
B.能发生还原、酯化反应
C.分子内共有19个氢原子
D.分子内共平面的碳原子多于6个
(07重庆)10.用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1 mol/L)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A.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
B.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
C.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
D.pH试纸显示白醋的pH为2~3
(07重庆)11.如题11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B.X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Y与滤纸接触处有氧气生成
D.X为滤纸接触处变红
(07重庆)12.用过量的H2SO4、NaOH、NH3、H2O、NaCl等溶液,按题12图所示步骤分开五种离子.则溶液①、②、③、④是
A.①NaCl ②NaOH ③NH2·H2O ④H2SO4
B.①H2SO4 ②NaOH ③NH3·H2O ④NaCl
C.①H2SO4 ②NH3·H2O ③NaOH ④NaCl
D.①NaCl ②NH3·H2O ③NaOH ④H2SO4
(07重庆)13.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 436 kJ D.188 kJ
(07四川)6.下列家庭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 B.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 D.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
(07四川)7.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CHCl3中含有氯原子数目为3NA
B.7gCnH2n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
C.18 g D2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10NA
D.1 L0.5mol/LNa2CO3 溶液中含有的CO32-数目为0.5NA
(07四川)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浓烧减溶液中加入铝片:Al + 2OH-=AlO2-+H2↑
B.以石墨作电极电解氯化铝溶液:2Cl-+2H2O 2OH-+H2↑+Cl2↑
C.硫酸亚铁溶液与稀硫酸、双氧水混合:2Fe2++H2O2 +2H+=2Fe3++2H2O
D.硫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2H++SO42-+Ba2++2OH-=BaSO4↓+2H2O
(07四川)9.短周期元家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X与Z 位于同一主族.W 与X 可形成共价化合物WX2.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2.5 倍·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WX2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为8 电子结构B.WX2、ZX2的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塑都相同
C.WX2是以极性键结合成的非极性分子
D.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X (07四川)10.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 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A.60mL B.45mL C.30mL D.15mL在式^ . B .
(07四川)11.在25℃时将pH=11 的NaOH 溶液与pH=3 的CH3COOH溶掖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c (Na+)==c(CH3COO-)+c(CH3COOH)
B.c(H+)==c(CH3COO-)+c(OH一)
C.c (Na+) > c (CH3COO-)>c(OH-)>c(H+)
D.c (CH3COO-)>c(Na+)>c(H+)>c(OH-)
(07四川)12.咖啡鞣酸具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关于咖啡鞣酸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6H18O9
B.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咖啡鞣酸水解时可消耗8molNaOH
D.与浓溴水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07四川)13.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和2molH2O(g),发生反应:
CO+H2O (g) CO2 +H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x。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大于x的是
A.0.5molCO+2molH2O(g)+1molCO2+1molH2
B.1molCO+1molH2O(g)+1molCO2+1molH2 .
C.0.5molCO+1.5molH2O(g)+0.4molCO2+0.4molH2
D.0.5molCO+1.5molH2O(g)+0.5molCO2+0.5molH2
二、无机综合题
(07全国Ⅰ)27.(15分)A、B、C、D、E均为可溶于水固体,组成它们的离子有
阳离子
Na+ Mg2+ Al3+ Ba2+
阴离子
OH- Cl- CO32- SO42- HSO4-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②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③A溶液与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
④B溶液与适量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D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
据此推断它们是:
A B C D E 。
答案:Na2CO3、Al2(SO4)3、MgCl2、Ba(OH)2、NaHSO4。
(07全国Ⅱ)27. (15分)
现有五种离子化合物A、B、C、D和E,都是由下表中离子形成的:
阳离子
Ag+ Ba2+ Al3+
阴离子
OH- Cl- SO42-
为鉴别它们,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其结果是:
a.B和D都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b.A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B,且A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C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D,且C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E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阴离子反应可生成B;
e.A溶液与适量E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再加过量E溶液,沉淀是减少,但不消失。
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填空:
⑴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A ① , C ② ,D ③ , E ④ 。
⑵A溶液与过量E溶液反应后,最终得到的沉淀的化学式是 ⑤ 。
答案: Al2(SO4)3、AlCl3、AgCl、Ba(OH)2、BaSO4
(07北京)28.(15分)北京市场销售的某种食用精制盐包装袋上有如下说明:
产品标准
GB5461
产品等级
一级
配 料
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碘含量(以I计)
20~50mg/kg
分装时期
分装企业
(1)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配平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于空白处)
KIO3+ KI+ H2SO4= K2SO4+ I2+ H2O
(2)上述反应生成的I2可用四氯化碳检验。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Na2SO3稀溶液,将I2还原,以回收四氯化碳。
①Na2SO3稀溶液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某学生设计回收四氯化碳的操作步骤为:
a.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
b.加入适量Na2SO3稀溶液;
c.分离出下层液体。
以上设计中遗漏的操作及在上述步骤中的位置是 。
(3)已知:I2+2S2O32-=2I-+S4O62-。某学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
a. 准确称取w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mol·L-1的Na2S2O3溶液10.0mL,恰好反应完全。
①判断c中反应恰好完全依据的现象是 。
②b中反应所产生的I2的物质的量是 mol。
③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袋说明,所测精制盐的碘含量是(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
mg/kg。
答案:(1)1、5、3、3、3、3
(2)①I2+SO32-+H2O===2I-+SO42-+2H+
②在步骤b后,增加操作:将分液漏斗充分振荡后静置
(3)①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
②1.0×10-5
③4.2 ×102/w
(07重庆)26.(14分)脱除天然气中的硫化氢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可回收硫资源.
(1)硫化氢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硫,其离子方程式为 .
(2)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硫化氢后,以石墨作电极电解该溶液可回收硫、其电解总反应方程式(忽略氧的氧化还原)为 ;该方法的优点是 .
(3)一定温度下1 mol NH4 HS固体在定容真空容器中可部分分解为硫化氢和氨气.
①当反应达平衡时ρ氨气×p硫化氢=a(Pa2),则容器中的总压为 Pa;
②题26图是上述反应过程中生成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若t2时增大氨气的浓度且在t3时反应再次达到平衡,诸在图上画出t2时刻后氨气、硫化氢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答案:(1)2Fe2++H2S=S↓+2Fe2++2H
(2)Na2S+2H2O S↓+H2↑+2NaOH或S2++2H2O S↓+ H2↑+2OH-
副产氢气,生成的NaOH可循环利用.
(3) ①2/3
②
(07四川)27.( 15 分)
下图是无机物A~M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其中,I是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金属,K是一种红棕色气体。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在周期表中,组成单质G的元素位于第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族。
(2)在反应⑦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反应②、③、⑥、⑨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
(填写序号)。
(4)反应④ 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将化合物D 与KNO3、KOH 共融,可制得一种“绿色”环保高效净水剂K2FeO4 (高铁酸钾).同时还生成KNO2和H2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l )四(或4 ) VIII
( 2 ) l :2
( 3 )③
( 4 ) 3Fe2+ + NO3- + 4H+ + = 3Fe3+ + NO↑+2H2O
( 5 ) Fe2O3+3KNO3+4KOH2K2FeO4+3KNO2+2H2O
三、理论综合题
(07全国Ⅰ)26.(15分)W、X、Y和Z都是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已知:
①W的阳离子和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组成为WY的化合物;
②Y和Z属同族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
③X和Z属同一周期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
④W和X能形成组成为WX2的化合物;
⑤X和Y不在同一周期,它们能形成组成为XY2的化合物。
请回答:
(1)W元素是 ;Z元素是 。
(2)化合物WY和WX2的化学式分别是 和 。
(3)Y和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和 。
(4)写出X和Z形成的一种气态化合物跟W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Ca ;O。(2)CaS、CaC2。(3)SO2、SO3。(4)CaO+CO2=CaCO3。
(07全国Ⅱ)26.(15分)
用A+、B-、C2-、D、E、F、G和H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八种微粒(离子或分子)。请回答:
⑴A元素是 ① 、B元素是 ② 、C元素是 ③ (用元素符号表示)。
⑵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④ 。
⑶E是所有含18个电子的微粒中氧化能力最强的分子,其分子式是 ⑤ 。
⑷F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⑥ ,电子式是 ⑦ 。
⑸G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其分子式是 ⑧ 。
⑹H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其分子式是 ⑨ 。
答案:⑴K Cl S
⑵HCl
⑶F2
⑷H2S H?S?H
⑸H2O2(答pH?同样给分)
⑹C2H6
(07北京)26.(13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X、Y、Z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气态,并有下列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 a.常见双原子单质分子中,X分子含共价键最多。
b.甲分子中含10个电子,乙分子含有18个电子。
(1)X的电子式是 。
(2)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缺少收集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收集甲。
①在图中方框内绘出用烧瓶收集甲的仪器装置简图。
②试管中的试剂是(填写化学式) 。
③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
(3)磷在Z中燃烧可生成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产物丁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不全是8电子结构,丁的化学式是 。
(4)n mol丁与n mol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4n mol乙和另一化合物,该化合物蒸气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174倍,其化学式是 。
答案:(1)
(2) ①
②NH4Cl、Ca(OH)2 (合理答案均给分)
③NH3·H2ONH4++OH-
(3)PCl5
(4)P3N3Cl6
(07天津)26.(14分)U、V、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常见元素。Y的单质在W2中燃烧的产物可使品红溶液褪色。Z和W元素形成的化合物Z3W4具有磁性。U的单质在W2中燃烧可生成UW和UW2两种气体。X的单质是一种金属,该金属在UW2中剧烈燃烧生成黑、白两种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V的单质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XW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
⑵.U元素形成的同素异形体的晶体类型可能是(填序号)__________。
① 原子晶体 ② 离子晶体 ③ 分子晶体 ④ 金属晶体
⑶.U、V、W形成的10电子氢化物中,U、V的氢化物沸点较低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V、W的氢化物分子结合H+能力较强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用一个离子方程式加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YW2气体通人BaCl2和HNO3的混合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VW,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VW和YW2还原性较强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N≡N (1分)
⑵. (1分)
第4周期,第VIII族 (2分)
⑵.① ③ (2分)
⑶.CH4 NH3 (各1分,共2分)
NH3 + H3O+ ==== NH4+ + H2O (2分)
⑷.3SO2 + 2NO3- + 3Ba2+ + 2H2O ==== 3BaSO4 ↓ + 2NO + 4H+ (2分)
SO2 (1分)
(07重庆)29.(14分)a、b、c、d、e是短周期元素,周期表中a与b、b与c相邻;a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b的最外层电子数比c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个;常见化合物d2c2与水反应生成c
的单质,且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
(1)e的元素符号是 .
(2)a、b、c的氢化物稳定性顺序为(用分子式表示) ;b的氢化物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Z,则Z中的化学键类型为 ,Z的晶体类型为 ;ab-离子的电子式为 .
(3)由a、c、d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碱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4)一定量的d2c2与ac2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恰好与0.8 mol稀盐酸溶液完全反应,并收集到0.25 mol气体,则用物质的量表示该固体物质的组成为 .
答案:(1)S
(2)CH4<NH3<H2O;共价健和离子键;离子晶体;[ ∶CN+]-
(3)CO2-3 +H2O=HCO-3+OH-或C7O2-4+H2O=HC2O-4+OH-
(4)0.3 mol Na2O2、0.1 mol Na2CO3
(07四川)29.( 15 分)
二甲醚(CH3OCH3)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它清洁、高效、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四川是利用天然气生产二甲醚的重要基地之一。
请填写下列空白:
(l)与二甲醚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且元素种类相同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二甲醚可由合成气(CO+H2)在一定条件下制得。用合成气制二甲醚时,还产生了一种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机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以二甲醚、空气、氢氧化钾溶液为原料,石墨为电极可构成然料电池。该电池中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制备二甲醚的合成气可由甲烷与水蒸气或二氧化碳经高温催化反应制得。合成气除制二甲醚外,还可用于冶炼金属,用它冶炼铁的生产过程可示意如下:
① 在催化反应室中进行的反应均为可逆反应.增大体系的压强对甲烷转化率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 在上述炼铁过程的某时间段内,若有x m3(标准状况)的甲烷进入燃烧室中充分燃烧,还原反应室有5 y kg(y/11.2×103mol)铁生成,假设燃烧室与还原反应室产生的高温尾气全部进人催化反应室,则这些高温尾气在理论上可产生合成气_______________m3(标准状况)。
答案:(1)CH3CH2OH、HCOOH
(2)3CO+3H2=CH3OCH3 或2CO+4H2=CH3OCH3+H2O
(3)CH3OCH3+16OH—-12e-=2CO32-+11H2O
(4)①减小
②12(x + y)
四、实验综合题
(07全国Ⅰ)28.(15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请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体中有CO和H2。(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盛浓硫酸的装置用途是 ,盛NaOH溶液的装置用途是 。
(2)仪器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仪器C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其目的是
。
答案:(1)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2)氧化铜(CuO),CuO+H2
Cu+H2O、CuO+COCu+CO2 。(3)无水硫酸铜(CuSO4),检验还原氧化铜所产生的水,以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
(07全国Ⅱ)28.(15分)
在室温和大气压强下,用图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测得a g含CaC290%的样品与水完全反应产生的
气体体积为 b L。现欲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某
电石试样中CaC2的质量分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CaC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① 。
⑵若反应刚结束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这时不能立即取出导气管,理由是② 。
⑶本实验中测量气体体积时应注意到的事项有 ③ 。
⑷如果电石试样质量为 c g。测得气体体积为d L,则电石试样中CaC2的质量分数计算式
W(CaC2)= ④ 。(杂质所生成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
答案: ⑴CaC2+2H2O=Ca(OH)2+C2H2↑
⑵因为装置内气体的温度没有恢复到室温,气体压强还不等于大气压强。
⑶ 待装置内气体的温度恢复到室温后,调节量筒使其内外液面持平。
⑷×90%
(07北京)27.(17分)
某课外小组对一些金属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研究。
(1)下表为“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将打磨过的铝片(过量)放入一定浓度的CuCl2溶液中。
产生气泡,析出疏松的红色固体,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反应结束后分离出溶液备用
红色固体用蒸馏水洗涤后,置于潮湿空气中。
一段时间后固体由红色变为绿色[视其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按反应类型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是离子反应的只写离子方程式)
置换反应 ;
化合反应 。
(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上述实验分离出的溶液,两极产生气泡。持续电解,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还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解释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是 。
(3)工业上可用铝与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反应来。
① 用铝与软锰矿冶炼锰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
② MnO2在H2O2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若将适量MnO2加入酸化的H2O2的溶液中,MnO2溶解产生M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答案: (1) 2Al+6H+===2Al3++3H2↑或2Al+3Cu2+===2Al3++3Cu
2Cu+O2+H2O+CO2===Cu2(OH)2CO3
(2)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逐渐溶解至消失
Al3++3OH-=== Al(OH)3↓
Al(OH)3+OH-=== AlO2-+2H2O
(3) ①3MnO2+4Al=== 3Mn+2Al2O3
②MnO2+H2O2+2H+=== Mn2++O2↑+2H2O
(07天津)28.(19分)二氯化二硫(S2C12)在工业上用于橡胶的硫化。为在实验室合成S2C1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了有关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① 将干燥的氯气在110℃ ~ 140℃与硫反应,即可得S2C12粗品。
② 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表:
物质
熔点/℃
沸点/℃
化学性质
S
112.8
444.6
略
S2C12
-77
137
遇水生成HCl、SO2、S;
300℃以上完全分解;
S2C12 + C12 2SCl2
设计实验装置图如下:
⑴.上图中气体发生和尾气处理装置不够完善,请你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改进后的正确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⑵.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⑶.C、D中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仪器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⑸.如果在加热E时温度过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F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S2C12粗品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是(填写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提高S2C12的纯度,关键的操作是控制好温度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用导管将A的上口和B相连(或将A换成恒压滴液漏斗) (1分)
在G和H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2分)
⑵.MnO2 + 4 H+ +2 C1- == Mn2+ + C12 ↑+ 2H2O
2 S + C12 S2C12 (各1分,共2分)
⑶.饱和食盐水(或水) 浓硫酸 (各1分,共2分)
⑷.分液漏斗 蒸馏烧瓶 导气、冷凝 (各1分,共4分)
⑸.产率降低 2分) 有固体产生(或其他正确描述) (2分)
⑹.SCl2、C12、S(任写其中两种即可) (各1分,共2分)
控制浓盐酸的滴速不要过快 (2分)
(07重庆)27.(16分)某兴趣小组设计出题27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1)实验前,关闭活塞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加热c.其目的是 .
(2)在d中加适量NaOH溶液,c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 mL浓硝酸.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再由a向e中加2 mL蒸馏水,c中的实验现象是 .
(3)题27表是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案是 .
再由a向c中加2 mL蒸馏水,c中的实验现象是 .
(4)该小组还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操作步骤为 ,
实验现象为 ;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
(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反应变缓,气体颜色变淡.
(3)丙;耗酸量最少,无污染.
(4)向d中加入KBr溶液,c中加入固体KMnO4,由a向c中加入浓盐酸;c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中溶液变为黄棕色;没有处理尾气.
(07四川)26.在实验室堕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 ① 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mL30%KOH 溶液.并置于水浴中; ③ 的试管里盛有15mL 8 % NaOH 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 ④ 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 ⑤ 为尾气吸收装置。
请填写下列空白:( l )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坡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人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 与② 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 2 )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 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右图中符合该
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3)本实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
原因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____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___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l )分液漏斗 B ( 2 )碱溶液(或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
M 过滤( 3 ) Cl2 + 2OH-=ClO- + Cl一+H2O ( 4 )
红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将石蕊氧化为无色物质
黄绿
继续通入的氯气溶于水使溶液呈黄绿色
五、有机综合题
(07全国Ⅰ)29.(15分)下图中A、B、C、D、E、F、G均为有机化合物。
根据上图回答问题:
(1)D的化学名称是 。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
(有机物须用结构简式表示)
(3)B的分子式是 ,A的结构简式是 ,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 。
(4)符合下列3个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 个。
ⅰ)含有邻二取代苯环结构 ⅱ)与B有相同官能团 ⅲ)不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答案:(1)乙醇。(2)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3)C9H10O3,
,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或皂化反应。
(4)3。
(07全国Ⅱ)29.(15分)
某有机化合物X(C7H8O)与另一有机化合物Y发生如下反应生成化合物Z(C11H14O2):
X+Y Z+H2O
⑴和X是下列化合物之一,已知X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则X是 ① (填标号字母)。
⑵Y的分子式是 ② ,可能结构式是: ③ 和 ④ 。
⑶Y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E发生银镜反应后,其产物经酸化可得到F(C4H8O3)。F可发生如下反应:
F + H2O
该反应的类型是 ⑤ ,E的结构简式是 ⑥ 。
⑷若Y与E具有相同的碳链,则Z的结构简式为: ⑦ 。
答案:
⑴ D
⑵ C4H8O2 CH3 CH2CH2COOH CH3CH(CH3)COOH或CH3CHCOOH
⑶ 酯化反应(或消去反应) CH2OHCH2CH2CHO
⑷
(07北京)25.(15分)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A,相对分子质量为102,含氢的质量分数为9.8%,分子氢原子个数为氧的5倍。
(1)A的分子式是 。
(2)A有2个不同的含氧官能团,其名称是 。
(3)一定条件下,A与氢气反应生成B,B分子的结构可视为1个碳原子上连接2个甲基和另外2个结构相同的基团。
①A的结构简式是 。
②A不能发生的反应是(填写序号字母) 。
a.取代反应 b.消去反应 c.酯化反应 d.还原反应
(4)写出两个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并带有支链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
(5)A还有另一类酯类同分异构体,该异构体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两种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化合物,其中一种的分子中有2个甲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6)已知环氧氯丙烷可与乙二醇发生如下聚合反应:
B也能与环氧氯丙烷发生类似反应生成高聚物,该高聚物的结构式是
。
答案:25.(15分) (1)C5H10O2 (2)羟基 醛基
(3)
① ②b
(4)
(5) CH3COOCH(CH3)2+H2O CH3COOH+(CH3)2CH-OH
(6)
(07天津)27.(19分)奶油中有一种只含C、H、O的化合物A 。A可用作香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8,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4:1 。
⑴.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⑵.写出与A分子式相同的所有酯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
A中含有碳氧双键,与A相关的反应如下:
⑶.写出A → E、E → F的反应类型:A → E ___________、E → F ___________。
⑷.写出A、C、F的结构简式:A 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F ___________。
⑸.写出B →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在空气中长时间搅拌奶油,A可转化为相对分子质量为86的化合物G,G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写出G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A → G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答案:⑴.C4H8O2 (2分)
⑵.CH3CH2COOCH3 CH3COOCH2CH3
HCOOCH(CH3)2 HCOOCH2CH2CH3 (各1分,共4分)
⑶.取代反应 消去反应 (各1分,共2分)
⑷. CH3CHO (各2分,共6分)
⑸. (2分)
⑹. (2分)氧化反应 (1分)
(07重庆)28.(16分)有机物A、B、C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C5H8O2,有关的转化关系如题28图所示,已知:A的碳链无支链,且1 mol A 能与4 mol Ag(NH3)2OH完全反应;B为五元环酯.
提示:
(1)A中所含官能团是 .
(2)B、H结构简式为 .
(3)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E→C ;
E→F .
(4)F的加聚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答案:(16分)
(1)醛基或-CHO
(2) OHC-CH2CH2CH2COOH
(4)
(07四川)28.( 12 分)有机化合物A的分子式是C13 H20O8(相对分子质量为304), 1molA 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4 molCH3COOH 和1molB。B 分子结构中每一个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还连有两个氢原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l ) A 与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B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B 不能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 氧化反应 ②取代反应 ③ 消去反应 ④加聚反应
( 4 )己知:
以两种一元醛(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4)和必要的无机试剂为原料合成B,写出合成B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 l ) 168
(2)C(CH2OH)4
( 3 )③④
( 4 ) CH 3CHO+3HCHO(CH2OH )3CCHO
(CH2OH )3CCHO+ HCHO + NaOH(浓)C(CH2OH)4
六、计算综合题
(07天津)29.(14分)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 。某硫酸厂在进行黄铁矿成分测定时,取0.1000 g样品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将生成的SO2气体与足量‘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用浓度为0.02000 mol/L的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2Cr2O7溶液25.00 mL 。
已知:SO2 + 2Fe3+ + 2H2O == SO2- + 2Fe2+ + 4H+
Cr2O + 6 Fe2+ + 14 H+ == 2 Cr3+ + 6 Fe3+ + 7 H2O
⑴.样品中FeS2的质量分数是(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________________。
⑵.若灼烧6 g FeS2产生的SO2全部转化为SO3气体时放出9.83 kJ热量,产生的SO3与水全部化合生成H2SO4 ,放出13.03 kJ热量,写出SO3气体转化为H2SO4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煅烧10 t上述黄铁矿,理论上产生S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__________L,制得98%的硫酸质量为__________ t ,SO2全部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 kJ。
答案:⑴.90.00% (4分)
⑵.SO3(g) + H2O⑴ == H2SO4⑴;△H == -130.3 kJ/mol (2分)
⑶.3.36 × 106 (3分)
15 (3分)
3.43×107 (4分)
第二部分 化学
一、单项题
(07上海)1.近期我国冀东渤海湾发现储量达10亿吨的大型油田。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石油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 B 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 石油的裂化是物理变化 D 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
(07上海)2.U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23592U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下列有关U说法正确的是
A U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 B U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
C U与U互为同位素 D 23592U与U互为同素异形体
3.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 B 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C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D 葡萄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07上海)4.下列有关物理量相应的单位表达错误的是
A 摩尔质量g/mol B 气体摩尔体积L/mol
C 溶解度g/100g D 密度g/cm3
(07上海)5.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
B 用斧头将木块一劈为二,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原子恰好分成更小微粒
C 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可以成为绝缘体
D 一定条件下,水在20℃时能凝固成固体
(07江苏)1.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结合来自CO2中的碳1500亿吨和来自水中的氢250亿吨,并释放4000亿吨氧气。光合作用的过程一般可用下式表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些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可转化为有机物 B.碳水化合物就是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
C.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催化剂 D.增加植被,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07江苏)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B.石英的化学式为:CaSiO3
C.在CS2、PCl3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能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
D.Ar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07江苏)3.三聚氰酸[C3N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2。其反应原理为:
C3N3(OH)3 3HNCO; 8HNCO+6NO2 7N2+8CO2+4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3N3(OH)3与HNCO为同一物质 B.HNCO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
C.1 molNO2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4mol D.反应中NO2是还原剂
(07江苏)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B.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C.干冰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
D.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07江苏)5.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加人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
B.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
C.制备Fe(OH)3胶体,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热水中
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07江苏)6. 向存在大量Na+、Cl-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3后,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于组是
A.K+、Br-、CO32- B.Al3+、H+、MnO4-
C.NH4+、Fe3+、SO42- D.Ag+、Cu2+、NO3-
(07江苏)7.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 △H= + 49.0 kJ·mol-1
②CH3OH(g)+1/2O2(g)=CO2(g)+2H2(g);△H=-192.9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根据②推知反应: CH3OH(l)+1/2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
(07江苏)8.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24L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 ×6.02×1023
B.0.1L3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数目为0.3 ×6.02×1023
C.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 ×6.02×1023
D.4.5 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 ×6.02×1023
二、多选题
(07上海)6.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 纯碱溶液去油污 B 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C 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D 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07上海)7.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检验方法
沉淀法
显色法
气体法
含义
反应中有沉淀产生或溶解
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反应中有气体产生
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 NH4+-气体法 B I--沉淀法 C Fe3+-显色法 D Ca2+-气体法
(07上海)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SO2+OH-→HSO3-
B 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
C 盐酸滴入氨水中:H++OH-→H2O
D 碳酸钙溶解于稀硝酸中:CO32-+2H+→CO2↑+H2O
(07上海)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 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C 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 倾倒液体对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
(07上海)10.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A 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B 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
C 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 D 金属晶体:晶体是否能够导电
(07上海)11.有关物质燃烧时火焰颜色描述错误的是
A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苍白色 B 钠在空气中燃烧——黄色
C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 D 硫在氧气中燃烧——绿色
(07上海)12.往含I-和Cl-的稀溶液中滴人AgNO3溶液,沉淀的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原溶液中c(I-)/c(Cl-)的比值为
A (V2-V1)/V1 B V1/V2
C V1/(V2-V1) D V2/V1
(07上海)13.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
B 100mL 0.1mol/L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
C 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
D 两溶液中分别加人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
(07上海)14.已知:CH3CH2CH2CH3(g)+6.5O2(g)→4CO2(g)+5H2O(l)+2878kJ
(CH3)2CHCH3(g)+6.5O2(g)→4CO2(g)+5H2O(l)+2869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B 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 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 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07上海)15.下列有关化学键与晶体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一定只有极性键
B 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高
C 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 含有阴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阳离子
(07上海)16.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铅笔端作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B 铂片端作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C 铅笔端有少量的氯气产生 D a点是负极,b点是正极
(07上海)17.可用右图装置制取(必要时可加热)、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A 铜和稀硝酸制一氧化氮 B 氯化钠与浓硫酸制氯化氢
C 锌和稀硫酸制氢气 D 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制硫化氢
(07上海)18.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右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
C 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
D 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
(07上海)19.莽草酸是一种合成治疗禽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鞣酸存在于苹果、生石榴等植物中。下列关于这两种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酸都能与溴水反应
B 两种酸遇三氯化铁溶液都显色
C 鞣酸分子与莽草酸分子相比多了两个碳碳双键
D 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的量相同
(07上海)2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下11.2L的甲烷气体含有甲烷分子数为0.5NA个
B 14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总原子数为3NA个
C 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钠离子数为0.1NA个
D 5.6g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3NA个
(07上海)21.已知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CH3COOHCH3COO-+H+要使溶液中c(H+)/c(CH3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少量烧碱溶液 B 升高温度 C 加少量冰醋酸 D 加水
(07上海)22.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
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
(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 K+一定存在 B 100mL溶液中含0.01mol CO32-
C Cl-可能存在 D 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
(07江苏)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过量的SO2通入NaOH溶液中:SO2+2OH-=SO32-+H2O
B.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2Fe2++I2
C.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2MnO4-+5NO2-+6H+=2Mn2++5NO3-+3H2O
D.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2HCO3-+Ba2++2OH-=BaCO3↓+2H2O+CO32-
(07江苏)10.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巳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
(07江苏)11.某同学按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过程中,铜电极上有H2产生
B.电解初期,主反应方程式为:Cu+H2SO4CuSO4+H2↑
C.电解一定时间后,石墨电极上有铜析出
D.整个电解过程中,H+的浓度不断增大
(07江苏)12.花青苷是引起花果呈颜色的一种花色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它的主要结构在不同pH条件下有以下存在形式:
下列有关花青苷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花青苷可作为一种酸碱指示剂 B.I和Ⅱ中均含有二个苯环
C.I和Ⅱ中除了葡萄糖基外,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D.I和Ⅱ均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07江苏)13.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2C(g)+D(g);△H<0。现将1mol A和2molB加入甲容器中,将4 molC和2 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molA和2mol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
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增人
C.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分数是甲中C的体积分数的2倍
D.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07江苏)14.有X、Y两种元素,原子序数≤20,X的原子半径小于Y,且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选项中m、n均为正整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X(OH)n为强碱,则Y(OH)n也一定为强碱
B.若HnXOm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
C.若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X2,则Y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Y2
D.若Y的最高正价为+m,则X的最高正价一定为+m
(07江苏)15.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0.1 mol·L-1 HCOOH溶液中:c(HCOO-)+c(OH-)=c(H+)
B.1 L 0.l mol·L-1CuSO4·(NH4)2SO4·6H2O的溶液中:c(SO42-)>c(NH4+))>c(Cu2+)>c(H+)>c(OH-)
C.0.1 mol·L-1NaHCO3溶液中: c(Na+)+c(H+)+c(H2CO3)=c(HCO3-)+c(CO32-)+c(OH-)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弱酸HX混合后的溶液中:c(Na+)>c(HX)>c(X-)>c(H+)>(OH-)
(07江苏)16.某合金(仅含铜、铁)中铜和铁的物质的量之和为ymol,其中Cu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 ,将其全部投入50mLbmol·L-1的硝酸溶液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假设NO是唯一的还原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金属有剩余,在溶液中再滴入硫酸后,金属又开始溶解
B.若金属全部溶解,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C.若金属全部溶解,且产生336mL气体(标准状况),则b=0.3
D.当溶液中金属离子只有Fe3+、Cu2+时,则a与b的关系为:b≥80y(1-a/3)
三、无机综合题
考生注意:23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07上海)23.(A)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T
M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Y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Z
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
(1)元素T的原子最外层共有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
(2)元素Y与氢元素形成一种离子YH4+,写出该微粒的电子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
(3)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 常温下Z的单质和T的单质状态不同 b Z的氢化物比T的氢化物稳定
c 一定条件下Z和T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T、X、Y、Z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酸的是 ,理由是 。
(B)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T
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所得溶液呈弱酸性
X
L层p电子数比s电子数多2个
Y
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
Z
L层有三个未成对电子
(1)写出元素X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写出元素Z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
(2)写出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电离方程式
(3)元素T与氯元素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 常温下氯气的颜色比T单质的颜色深
b T的单质通入氯化钠水溶液不能置换出氯气
c 氯与T形成的化合物中氯元素呈正价态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T、X、Y、Z四种元素的单质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单质的是 ,理由 。
答案:(A)(1)6 146C(2)[]+(3)Cl b(4)H2CO3 弱酸性或非氧化性酸(B)(1) (2)H++AlO2-+H2OAl(OH)3A13++3OH-(3)F c(4)Al 具有金属性
(07上海)24.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
NO3-+4H++3e-→NO+2H2O
K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2)反应中硝酸体现了 、 性质。
(3)反应中若产生0.2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4)若1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 。
答案:(1)14HNO3+3Cu2O→6Cu(NO3)2+2NO↑+7H2O(2)酸性 氧化性(3)0.6mol(4)使用了较浓的硝酸,产物中有部分二氧化氮生成
(07上海)25.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CO(g)+2H2(g)CH3OH(g)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1)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 ,升高温度,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气的浓度减少 b 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c 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 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4)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Cu2O,反应体系中含少量CO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Cu2O的量不变,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K=c(CH3OH)/c(CO)·c2(H2) 减小(2)2nB/3tBmol·(L·min)-1(3)b c(4)Cu2O+CO2Cu+CO2
(07江苏) 19.(8分)通常情况下,微粒A和B为分子,C和E为阳离子,D为阴离子,它们都含有10个电子;
B溶于A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C和D;A、B、E三种微粒反应后可得C和一种白色沉淀。请回答: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4种微粒:
A: B : C: D :
(2)写出A、B、E三种微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答案:(1)H2O、NH3、NH4+ 、OH-
(2)Al3++3NH3+3H2O=Al(OH)3↓+3NH4+
Mg2++2NH3+2H2O=Mg(OH)2↓+2NH4+
(07江苏)20.(10分)右图中各物质均由常见元素(原子序数≤20)组成。
已知A、B、K为单质,且在常温下A和K为气体,B为固体。
D为常见的无色液体。I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在其水溶液中滴
加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产生。J是一种实验
室常用的干燥剂。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图中反应条件未列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I的化学式为 ; J的电子式为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F的水溶液与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1)NH4Cl [ Cl ]- Ca2+[ Cl ]- (2)Ca3N2+6H2O=3Ca(OH)2+2NH3↑(3)Cl2+2OH-=Cl-+ClO-+H2O
(07江苏) 21.(10分)工业上以硫铁矿为原料制硫酸所产生的尾气除了含有N2、O2
外,还含有SO2、微量的SO3和酸雾。为了保护环境,同时提高硫酸工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应尽可能将尾气中的SO2转化为有用的副产品。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将尾气通入氨水中,能发生多个反应,写出其中可能发生的两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 、 。
(2)在尾气与氨水反应所得到的高浓度溶液中,按一定比例加入氨水或碳酸氢铵,此时溶
液的温度会自行降低,并析出晶体。
①导致溶液温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
②析出的晶体可用于造纸工业,也可用于照相用显影液的生产。已知该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4,则其化学式为 ;
③生产中往往需要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对苯二酚或对苯二胺等物质,其目的是
(3)能用于测定硫酸尾气中SO2含量的是 。(填字母)
A.NaOH溶液、酚酞试液 B.KMnO4溶液、稀H2SO4
C.碘水、淀粉溶液 D.氨水、酚酞试液
答案:(1)2H2SO3+O2=2H2SO4 2(NH4)2SO3+O2=2(NH4)2SO4 2NH4HSO3+O2=2NH4HSO4(任填两个)
(2)①反应吸热;②(NH4)2SO3?H2O;③防止亚硫酸铵被氧化;(3)BC。
四、实验综合题
考生注意:26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07上海)26.(A)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1)从右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
氮气 、氢气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有 、
(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入乙装置的水中吸收氨, (“会”或“不会”)发生倒吸,原因是: 。
(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 ,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6)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H+、OH-、 、 离子。
(B)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其设计的实验过程为:
(1)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 上(用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取用坩埚应使用 ,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 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实验所用仪器:a 蒸发皿 b 石棉网 c 泥三角
d 表面皿 e 坩埚钳 f 试管夹
(2)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用以制取胆矾。灼烧后含有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
a 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b 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
c 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 d 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
(3)通过途径Ⅱ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 、冷却结晶、 、自然干燥
(4)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 、
(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过程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 次
(6)若测定结果x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a 加热温度过高 b 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
c 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d 胆矾晶体部分风化
答案:(A)(1)a、b(2)干燥气体 控制氢气和氮气的流速(3)不会 因为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难溶于水的氮、氢两种气体(4)说明氨的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5)4NH3十5O24NO+6H2O(6)NH4+ NO3-(B)(1)c e b(2)a b(3)蒸发 过滤(4)产生等量胆矾途径Ⅱ消耗硫酸少 途径Ⅱ不会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5)4(6)a
(07上海)27.将磷肥生产中形成的副产物石膏(CaSO4·2H2O)转化为硫酸钾肥料和氯化钙水合物储热材料,无论从经济效益、资源综合利用还是从环境保护角度看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石膏转化为硫酸钾和氯化钙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1)本工艺中所用的原料除CaSO4·2H2O、KCl外,还需要 等原料
(2)写出石膏悬浊液中加入碳酸铵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过滤Ⅰ操作所得固体中,除CaCO3外还含有 (填化学式)等物质,该固体可用作生产水泥的原料。
(4)过滤Ⅰ操作所得滤液是(NH4)2SO4溶液。检验滤液中含有CO32-的方法是:
。
(5)已知不同温度下K2SO4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量如下表:
温度(℃)
0
20
60
K2SO4溶解的量(g)
7.4
11.1
18.2
60℃时K2SO4的饱和溶液591g冷却到0℃,可析出K2SO4晶体 g
(6)氯化钙结晶水合物(CaCl2·6H2O)是目前常用的无机储热材料,选择的依据是
a 熔点较低(29℃熔化) b 能导电 c 能制冷 d 无毒
(7)上述工艺流程中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答案:(1)CaCO3 NH3 H2O(2)CaSO4+CO32-→CaCO3↓+SO42-(3)CaSO4(4)滤液中滴加盐酸产生气泡(5)54g(6)a d(7)碳酸钙用于制水泥原料、硫酸钙和氯化钾转化为硫酸钾和氯化钙、氨在工艺中循环使用等(原子利用率高,没有有害物质排放到环境中)
(07江苏)17.(10分)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
4NH4++6HCHO=3H++6H2O+(CH2)6N4H+ [滴定时,1 mol(CH2)6N4H+与 l mol H+相当],
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I 称取样品1.500g。
步骤II 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 移取25.00mL样品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
5 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Ⅲ填空: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④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 色变成 色。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0mol·L-1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1)①偏高;②无影响;③B;④无 粉红(或浅红)。(2)18.85%
(07江苏)18.(12分)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溶剂、增塑剂、香料、粘
合剂及印刷、纺织等工业。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常采用如下反应: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欲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
等。
(2) 若用右图所示装置来制备少量的乙酸乙酯,产率往往偏低,
其原因可能为 、
等。
(3)此反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可能会造成 、 等问题。
(4)目前对该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新的探索,初步表明质子酸离子液体可用作此反应的催化剂,且能重复使用。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乙酸和乙醇以等物质的量混合)
①根据表中数据,下列 (填字母)为该反应的最佳条件。
A.120℃,4h B.80℃,2h C.60℃,4h D.40℃,3h
② 当反应温度达到120℃时,反应选择性降低的原因可能为
答案:(1)增大乙醇的浓度 移去生成物 ;(2)原料来不及反应就被蒸出 温度过高,发生了副反应 冷凝效果不好,部分产物挥发了(任填两种);(3)产生大量的酸性废液(或造成环境污染) 部分原料炭化 催化剂重复使用困难 催化效果不理想(任填两种) (4)①C ②乙醇脱水生成了乙醚。
五、有机综合题
(07上海)28.乙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乙炔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以下化合物。完成下列各题:
(1)正四面体烷的分子式为 ,其二氯取代产物有 种
(2)关于乙烯基乙炔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 1摩尔乙烯基乙炔能与3摩尔Br2发生加成反应
c 乙烯基乙炔分子内含有两种官能团
d 等质量的乙炔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不相同
(3)写出与环辛四烯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的分子的结构简式:
(4)写出与苯互为同系物且一氯代物只有两种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举两例):
、
答案:(1)C4H4 1(2)d(3)(4)
(07上海)29.以石油裂解气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可得到重要的化工产品增塑剂G。
请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 反应④
(2)写出反应条件:反应③ 反应⑥
(3)反应②③的目的是: 。
(4)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
(5)B被氧化成C的过程中会有中间产物生成,该中间产物可能是 (写出一种物质的结构简式),检验该物质存在的试剂是 。
(6)写出G的结构简式 。
答案:(1)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2)NaOH/醇溶液(或KOH醇溶液) NaOH/水溶液(3)防止双键被氧化(4)CH2=CHCH2Br+HBr→CH2Br-CH2-CH2Br(5)HOCH2CHClCH2CHO或OHCCHClCH2CHO或OHCCHClCH2COOH 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6)
(07江苏) 22. (8分)肉桂醛是一种食用香精,它广泛用于牙膏、洗涤剂、糖果以及调味品中。
工业上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
(1)请推测B侧链上可能发生反应的类型: (任填两种)
(2)请写出两分子乙醛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请写出同时满足括号内条件下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分子中不含羰基和羟基 ②是苯的对二取代物 ③除苯环外,不含其他环状结构。)
答案:(1)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2)2CH3CHO CH3CH=CHCHO+H2O
(3)
(07江苏)23.(10分)物质A(C11H18)是一种不饱和烃,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之一。某化学实验小组从A经反应①到⑤完成了环醚F的合成工作:
该小组经过上述反应,最终除得到F1 外,还得到它的同分异构体,其中B、C、D、E、F、分别代表一种或多种物质。已知:
请完成:
(1)写出由A制备环醚F1 的合成路线中C的结构简式: 。
(2)①写出B的一种结构简式:
②写出由该B出发经过上述反应得到的F1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3)该小组完成由A到F的合成工作中,最多可得到 种环醚化合物。
答案:
(3)5
六、计算综合题
(07上海)30.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100mL 3.00mol/L的NaOH溶液(密度为1.12g/mL)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0500mol。
(1)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2)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 mol
(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Cl2):n(H2)= 。
答案:(1)10.7% (2)0.25 (3)3︰2
(07上海)31.钾是活泼的碱金属,钾和氧有氧化钾(K2O)、过氧化钾(K2O2)和超氧化钾(KO2)等多种化合物。
(1)钾和硝酸钾反应可制得K2O(10K+2KNO3→6K2O+N2),39.0g钾与10.1g硝酸钾充分反应生成K2O的质量为 g。
(2)某过氧化钾样品中氧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氧)为0.28,则样品中K2O2的质量分数为 。
(3)超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4KO2+2CO2→2K2CO3+3O2),在医院、矿井、潜水、高空飞行中用作供氧剂。13.2L(标准状况)CO2和KO2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8.8L (标准状况),计算反应消耗的KO2的质量。
(4)KO2加热至600℃部分分解得到产物A。6.30g产物A充分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钾并产生氧气1.12L(标准状况),试确定产物A中钾氧两种原子个数之比。如果产物A只含有两种化合物,写出所有可能的化学式并计算A中两种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答案:(1)28.2g(2)96.25%(3)71g(4)KxOy+x/2CO2→x/2K2CO3+(y-0.5x)/02 39x+16y 11.2(y-0.5x) 6.3 1.12解得x︰y=2︰3 即n(K)︰n(O)=2︰3即得化学式为:(KO2与K2O2 2︰1) (KO2与K2O 4︰1)
(07江苏)24.(8分)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某同学将一块部分被氧化的钠块用一张已除氧化膜、并用针刺
一些小孔的铝箔包好,然后放入盛满水且倒置于水槽中的容器内。待钠块反应完全后,在容器
中仅收集到1.12 L氢气(标准状况),此时测得铝箔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0.27g,水槽和容器内
溶液的总体积为2.0 L,溶液中NaOH的浓度为0.050mol·L-1
(忽略溶液中离子的水解和溶解的氢气的量)。
(1)写出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通过计算确定该钠块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1)①2Na+2H2O=2NaOH+H2↑②Na2O+H2O=2NaOH ③2Al+2NaOH+2H2O=2NaAlO2+3H2↑
(2)n(Al)==0.010mol 根据反应③可得由铝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n(NaOH)=0.010mol ,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n(H2)=0.015mol,那么由金属钠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n(H2)=-0.015
=0.035mol;根据反应①可得金属钠的物质的量n(Na)=20.035mol=0.070mol。又因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n(NaOH)=2.0L0.050mol/L=0.1mol。所以溶液中Na+的总物质的量即原金属钠的总物质的量为 n(Na+)=0.10+0.010=0.11mol,n(Na2O)==0.020mol。
该钠块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9%。
答:该钠块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89%。
(07江苏)25.(10分)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2006年我国粗钢产量突破4亿吨,居世界首位。
某中学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钢铁厂进行了调研,对从矿石开始到钢铁产出的工艺流程有了全面的感性认识。请您对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计算:
(1)将6.62 g铁矿石样品投入适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过滤,然后在滤液中加过量的NaOH 溶液, 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得4.80g Fe2O3。现以该铁矿石为原料炼铁,若生产过程中铁元素损失4%,计算每生产1.00t生铁(含铁96%),至少需要这种铁矿石多少吨?
(保留两位小数)
(2)取某钢样粉末28.12g(假设只含Fe和C),在氧气流中充分反应,得到CO2气体224mL(标准状况)。
① 计算此钢样粉术中铁和碳的物质的量之比。
②再取三份不同质量的钢样粉末 分别加到100mL相通浓度的H2SO4溶液中,充分反 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计算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③若在实验Ⅱ中继续加入mg钢样粉末,计算反应结束后剩余的固体质量为多少?
(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解:6.62g铁矿石中铁的质量为m(Fe)=4.80g=3.36g,生产1.00t生铁需铁矿石的质量为:m(铁矿石)==1.97t。
答:至少需要这种铁矿石1.97t。
(2)①n(C)==0.010mol ;m(C)=0.010mol12g/mol=0.12g;=
答:此钢样粉未中铁和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0:1。
②根据实验Ⅲ可得:
Fe + H2SO4 = FeSO4 + H2↑
1mol 22.4L
n(H2SO4) 2.800L
解得: n(H2SO4)=0.125mol, c(H2SO4)==1.25mol。
答: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5mol/L。
③当钢样粉未中的铁未全部溶解时(m>1.406g),剩余的固体质量为:
(5.624g+mg)-0.125mol56g·mol-1=(m-1.376)g。
当钢样粉未中的铁全部溶解时(m≤1.406g),剩余的固体质量为:(5.624g+m)g。
答:当铁未完全溶解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1.376)g;当铁完全溶解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为(5.624g+m)g。
第三部分 新课程化学
一、单选题
(07广东)1.铋(Bi)在医药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下列关于 和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和 都含有83个中子
B. 和 互为同位素
C. 和 平共处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D. 和 分别含有126和127个质子
(07广东)2.下列用于测定溶液的PH值且精确度最高的是
A.酸碱指示剂 B.PH计 C.精确PH试纸 D.广泛PH试纸
(07广东)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48 g O3 气体含有6.02×1023个O3分子
B.常温常压下,4.6 g NO2 气体含有1.81×1023个NO2分子
C.0.5 mol/L CuCl2溶液中含有3.01×1023个Cu2+
D.标准状况下,33.6 L H2O含有9.03×1023个H2O分子
(07广东)4.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A.氯、溴、碘 B.钠、镁、铝
C.烧碱、氢气 D.食盐、淡水
(07广东)5.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 3 Cl2 +2 NH3 === N2 + 6 HCl 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生成1 mol N2有6 mol电子转移
(07广东)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材料广泛应用于光纤通讯
B.工艺师利用盐酸刻蚀石英制艺术品
C.水晶项链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
D.粗硅制备单晶硅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07广东)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可以得到氯乙烯
B.工艺师利用盐酸刻蚀石英制艺术品
C.水晶项链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
D.粗硅制备单晶硅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07广东)8.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有
①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
②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
③将实验室的废酸液与废 碱液中和后再排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07广东)9.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有机酸转化成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发电。电池负极反应为
A.H2 + 2OH- == 2H2O +2e- B.O2 + 4H+ == 2H2O
C.H2 == 2H+ +2e- D.O2 + 2H2O + 4e- == 4OH-
(07广东)10.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
实 验
操 作
A
钠与水的反应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 mL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 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C
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
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
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07广东文基)6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
D.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07广东文基)上海 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I卷(第1—4页)和第Ⅱ卷(第5—12页)两部分,全卷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 (共66分)
考生注意:
1.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铅笔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
2. 第I卷(1—22小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约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3. 第Ⅱ卷第23题和第26题为分叉题,各分为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a—40 Fe—56
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下列化学名词正确的是( )
A、三溴笨酚 B、烧碱 C、乙酸乙脂 D、石碳酸
2、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乙烯的最简式C2H4 B、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C、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D、臭氧的分子式O3
3、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4是N2的同素异形体 B、N4是N2的同分异构体
C、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1:2 D、N4的摩尔质量是56g
4、下列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错误的是( )
A、2NaCl(熔融) 2Na + Cl2↑ B、MgO + H2 Mg + H2O
C、Fe3O4 + 4CO 3Fe + 4CO2 D、2HgO 2Hg + O2↑
5、以下命题,违背化学变化规律的是( )
A、石墨制成金刚石 B、煤加氢变成人造石油
C、水变成汽油 D、干冰转化成原子晶体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6、设阿伏加德常数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常温常压下,11.2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
标准状况下,0.3mol二氧化硫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3NA
常温下,2.7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常温睛,1L 0.1mol/L MgCl2溶液中含Mg2+数为0.2NA
7、已知三角锥形分子E和直线形分子G反应,生成两种直线形分子L和M(组成E、G、L、M分子的元素原子序数均小于10)如下图,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G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B、L是极性分子
C、E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D、M化学性质活泼
8、浓硫酸和2mol/L的稀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右图,分析a、b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
A、a升华、b冷凝 B、a挥发、b吸水
C、a蒸发、b潮解 D、a冷凝、b吸水
9、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定管洗净后经蒸馏水润洗,即可注入标准液进行滴定
璃导管蘸水后,边旋转边向橡皮管中插入
热坩埚中的硫酸铜晶体,失水后须在干燥器中冷却,再称量
璃棒蘸取溶液滴到放在表面皿上的pH试纸上
10、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11、苏丹红是很多国家禁止用于食品生产的合成色素。结构简式如右图。关于苏丹红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中含一个苯环和一个萘环
B、属于芳香烃
C、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D、能溶于苯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B、分子晶体的状态变化,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C、金属晶体通常具有导电、导热和良好的延展性
D、离子晶体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
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CO32- + 2H+ → CO2↑ + H2O
B、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 S2- + 2H+ → H2S↑
C、苯酚钠溶于醋酸溶液 C6H5O- + CH3COOH → C6H5OH + CH3COO-
D、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 Fe2+ + Cl2 → Fe3+ + 2Cl-
14、叠氮酸(HN3)与醋酸酸性相似,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HN3水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顺序为:c(HN3)>c(H+)>c(N3ˉ)>c(OHˉ)
B、HN3与NH3作用生成的叠氮酸铵是共价化合物
C、NaN3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N3ˉ) >c(OHˉ)>c(H+)
D、N3ˉ与CO2含相等电子数
15、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ˉ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ˉ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16、欲使0.1mol/L的NaHCO3溶液中c(H+)、c(CO32ˉ)、c(HCO3ˉ)都减少,其方法是( )
A、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B、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C、通入氯化氢气体 D、加入饱和石灰水溶液
17、某500mL溶液中含0.1molFe2+、0.2molFe3+,加入0.2mol铁粉,待Fe3+完全还原后,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 )
A、0.4mol/L B、0.6mol/L C、0.8mol/L D、1.0mol/L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8、下列离子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且质子数大于中子数的是( )
A、D3O+ B、Li+ C、ODˉ D、OHˉ
19、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 )
20、水蒸气中常含有部分(H2O)2,要确定(H2O)2的存在,可采用的方法是( )
A、1L水蒸气冷凝后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测产生氢气的体积
B、1L水蒸气通过浓硫酸后,测浓硫酸增重的质量
C、该水蒸气冷凝后,测水的pH
D、该水蒸气冷凝后,测氢氧原子比
21、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
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
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22、含8.0g NaOH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H2S后,将得到的溶液小心蒸干,称得无水物7.9g,则该无水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A、Na2S B、NaHS
C、Na2S和NaHS D、NaOH和NaHS
上海 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I卷(第1—4页)和第Ⅱ卷(第5—12页)两部分,全卷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I卷 (共84分)
考生注意:
答第Ⅱ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等填写清楚。
第Ⅱ卷从第23题到第31题,考生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四、(本题共24分)
考生注意:23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23、(A)
(1)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画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
(2)根据NaH的存在,有人提议可反氢元素放在VIIA族,那么根据其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又可反氢元素放在周期表中的 族。
(3)现有甲、乙两种元素,甲元素原子核外3p亚层上有5个电子,乙元素的焰色反应显黄色。
① 用元素符号将甲、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对应位置。
② 甲元素与硫元素相比较,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名称),
写出可以验证该结论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23、(B)
(1)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
(a) A (b) B
(c) C (d) D
(2)有人认为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不是IVA族的碳元素,而是另一种短周期元素,请你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这一元素是 。
(3)现有甲、乙两种短周期元素,室温下,甲元素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乙元素原子核外M电子层与K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
① 用元素符号将甲、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对应的位置。
② 甲、乙两元素相比较,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名称),可以验证该结论的实验是 。
(a)将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块状单质分别放入热水中
(b)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c)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
(d)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4、某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
O2、H2CrO4、Cr(OH)2、H2O、H2O2
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H2O2→ O2
(1)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
(2)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 → 。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4)如反应转移了0.3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
25、在某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8mol的H2和0.6mol的I2,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H2(g) + I2(g) ? 2HI(g) + Q (Q>0)
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2)根据图1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平均速率v(HI)为 。
(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
①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 (填写增大、减小或不变)
HI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用图2中a-c的编号回答)
②若加入I2,H2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用图2中d-f的编号回答)
(4)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若反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请在图3中画出8分钟后HI浓度的变化情况
五、(本题共24分)
考生注意:26题为分叉题,分为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26、(A)我国化学侯德榜(右图)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
(1) 上述生产纯碱的方法称 ,副产品的一种用途为 。
(2) 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3) 写出上述流程中X物质的分子式 。
(4) 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 (填上述流程中的编号)的循环。从沉淀池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 。
(5)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再滴加 。
(6) 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有 。
(a) 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 (b) 使NaHCO3更多地析出
(c) 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
26、(B)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右图装置制取溴苯。
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 ,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
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 。
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中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 ,现象是 。
27、硫酸铁(PFS)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广泛用于水的处理。用铁的氧化物为原料来制取聚合硫酸猴,为控制水解时Fe3+的浓度,防止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原料中的Fe3+必须先还原为Fe2+。实验步骤如下:
(1)用98%的硫酸配制28%的硫酸,所需的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有 。
(a) 容量瓶 (b) 烧杯 (c) 烧瓶
(2)步骤II取样分析溶液中的Fe2+、Fe3+的含量,目的是 。
(a) 控制溶液中Fe2+与Fe3+含量比 (b) 确定下一步还原所需铁的量
(c) 确定氧化Fe2+所需NaClO3的量 (d) 确保铁的氧化物酸溶完全
(3)用NaClO3氧化时反应方程式如下:
6FeSO4 + NaClO3 + 3H2SO4 → 3Fe2(SO4)3 + NaCl + 3H2O
若改用HNO3氧化,则反应方程式如下
6FeSO4 + 2HNO3 + 3H2SO4 → 3Fe2(SO4)3 + NO↑ + 4H2O
已知1mol HNO3价格0.16元、1mol NaClO3价格0.45元,评价用HNO3代替NaClO3作氧化剂的得弊,利是 ,弊是 。
聚合硫酸铁溶液中SO42ˉ与Fe3+物质的量之比不是3:2。根据下列供选择的试剂和基本操作,测定聚合硫酸铁产品溶液中SO42ˉ与Fe3+物质的量之比。
(4)测定时所需的试剂 。
(a) NaOH (b) FeSO4 (c) BaCl2 (d) NaClO3
(5)需要测定 和 的质量(填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6)选出测定过程中所需的基本操作 (按操作先后顺序列出)。
(a) 萃取、分液 (b) 过滤、洗涤 (c) 蒸发、结晶
(d) 冷却、称量 (e)烘干或灼烧
六、(本题共20分)
28、某些废旧塑料可采用下列方法处理:将废塑料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变成有用的物质,实验装置如右图。
加热聚丙烯废塑料得到的产物如右表:
(1)试管A中残余物有多种用途,如下列转化就可可制取高聚物聚乙炔。
A中残留物聚乙炔
写出反应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 。
(2)试管B收集到的产品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其一氯代物有 种。
(3)锥形瓶C中观察到的现象 。
经溴水充分吸收,剩余气体经干燥后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
(4)写出C中逸出的气体在工业上的两种用途 、 。
29、酚是重要的化式原料,通过下列流程可合成阿司匹林、香料和一些高分子化合物。
已知:
+ + CH3COOH
(1)写出C的结构简式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G的结构简式 。
(4)写出反应⑧的化学方程式 。
(5)写出反应类型:④ ⑦ 。
(6)下列可检验阿司匹林样品中混有水杨酸的试剂是 。
(a) 三氯化铁溶液 (b) 碳酸氢钠溶液 (c)石蕊试液
七、(本题共16分)
30、过氧化钙是一种安全无毒的物质,带有数量不等的结晶水,通常还含有部分CaO。
(1)称取0.542g过氧化钙样品,灼热时发生如下反应:
2CaO2·XH2O 2CaO + O2↑ + 2XH2O,得到的O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67.2mL,该样品中CaO2的物质的量为 。
(2)另取同一样品0.542g,溶于适量的稀盐酸中,然后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将溶液中Ca2+全部转化为CaCO3沉淀,得到干燥的CaCO3 0.70g。
① 试计算样品中CaO的质量。
② 试计算样品中CaO2·XH2O的X值。
酸工业生产中的尾气可用纯碱溶液吸收,有关的化学反应为:
2NO2 + Na2CO3 → NaNO3 + NaNO3 + CO2↑ ①
NO + NO2 + Na2CO3 → 2NaNO2 + CO2↑ ②
(1)根据反应①,每产生22.4L(标准状况下)CO2,吸收液质量将增加 g。
(2)配制1000g质量分数为21.2%的纯碱吸收液,需Na2CO3·10H2O多少克?
(3)现有1000g质量分数为21.2%的纯碱吸收液,吸收硝酸工业尾气,每产生22.4L(标准状况)CO2时,吸收液质量就增加44g。
① 计算吸收液中NaNO2和NaNO3物质的量之比。
② 1000g质量分数为21.2%的纯碱在20℃经充分吸收硝酸工业尾气后,蒸发掉688g水,冷却到0℃,最多可析出NaNO2多少克?(0℃时,NaNO2的溶解度为71.2g/100g水)
2005年上海市高考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B 2、D 3、A 4、B 5、C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
6、C 7、D 8、B 9、A 10、D 11、B
12、A 13、C 14、B 15、C 16、D 17、C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
18、D 19、BD 20、AB 21、CD 22、A
23、(A)(本题共8分)
(1)右表中
(2)IVA
(3)① 右表中
② 氯
H2S + Cl2 → 2HCl + S↓
23、(B)(本题共8分)
(1)b
(2)H
(3)① 右表中
② 镁
b、c
24、(本题共8分)
(1)H2O2
(2)H2CrO4 Cr(OH)3
(3)
(4)3.36L
25、(本题共8分)
(1)K =
(2)0.167mol/L·min
(3)① 减小 c
② f
(4)见右图
26(A)(本题共12分)
联合制碱法或侯德榜制碱法
化肥或电解液或焊药等(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NH3 + CO2 + H2O + NaCl → NH4Cl + NaHCO3↓
或 NH3 + CO2 + H2O → NH4HCO3 NH4HCO3 + NaCl → NaHCO3↓ + NH4Cl
CO2
I 过滤
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a、c
26(B)(本题共12分)
C6H6 + Br2 C6H5Br + HBr↑
反应液微沸 有红棕色气体充满A容器
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
Br2 + 2NaOH → NaBr + NaBrO + H2O
或 2Br2 + 6NaOH → 5NaBr + NaBrO3 + 3H2O
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
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其他合理答案都给分)
27、(本题共12分)
(1)b
(2)b、c
(3)利:原料成本较低 弊:产生气体对大气有污染
(4)a、c
(5)Fe2O3、BaSO4
(6)b、e、d
28、(本题共8分)
(1)CaC2 + 2H2O → Ca(OH)2 + C2H2↑ nHC≡CH →
(2)4
(3)棕黄色溶液变无色或褪色 4.8
(4)合成氨原料,作燃料或有机化工原料(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29、(本题共12分)
(1)
(2)
(3)
(4)
(5)加成反应、消去反应
(6)a
30、(本题共5分)
(1)0.006mol
(2)① n(CaO2) = 0.006mol n(Ca2+) = 0.007mol m(CaO) = 0.056g
② n(H2O) = 0.003mol X = 1/2
31、(本题共11分)
(1)48
(2)m(Na2CO3·10H2O) = 572g
(3)
① 2NO2 + Na2CO3 → NaNO2 + NaNO3 + CO2↑ △m = 48g
NO + NO2 + Na2CO3 → 2NaNO2 + CO2↑ △m = 32g
设由NO2与纯碱反应产生的CO2为amol
由NO和NO2与纯碱反应产生的CO2为bmol
或
n(NaNO2):n(NaNO3) = 5:3
②设生成的n(NaNO2)为5x mol,n(NaNO3)为3x mol
据Na+守恒:5x + 3x = 4 x = 0.5
m(NaNO2) = 172.5g,m(H2O)余 = 1000×78.8% - 688 = 100g
析出:m(NaNO2)(最大)=172.5 – 71.2 = 101.3g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共42分)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u 64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乙醇或CCl4可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B.NaCl和SiC晶体熔化时,克服粒子间作用力的类型相同
C.24Mg32S晶体中电子总数与中子总数之比为1∶1
D.H2S和SiF4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
8. 引起下列环境污染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重金属、农药和难分解有机物等会造成水体污染
B.装饰材料中的甲醛、芳香烃及氡等会造成居室污染
C.SO2、NO2或C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CO2和氟氯烃等物质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B.Ⅵ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其沸点也最高
C.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10.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pH=7的NH4Cl与氨水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c(Cl-)>c(NH4+)>c(H+)>c(OH-)
B.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C.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D.常温下,同浓度的Na2S与NaHS溶液相比,Na2S溶液的pH大
11.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X(g)+Y(g) Z(g)+W(s);ΔH>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
12.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电流。电池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
C.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该电池通常只需要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
13.已知反应: ①101 kPa时,2C(s)+O2(g)=2CO(g);ΔH=-221 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 热量
第Ⅱ卷(共66分)
26.(14分)
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Chenlong
将D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以F为分散质的红褐色胶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褐色胶体E粒子直径大小的范围: 。
(2)A、B、H的化学式:A ,B ,H 。
(3)①H2O2分子的电子式:
②写出C的酸性溶液与双氧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写出鉴定E中阳离子的实验方法和现象:
(5)在C溶液中加入与C等物质的量的Na2O2,恰好使C转化为F,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7.(19分)
碱存在下,卤代烃与醇反应生成醚(R-O-R′):
R-X+R′OH R-O-R′+HX
化合物A经下列四步反应可得到常用溶剂四氢呋喃,反应框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 mol A和1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饱和一元醇Y,Y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5%,则Y的分子式为
A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A的结构简式为 。
(2)第①②步反应类型分别为① ② 。
(3)化合物B具有的化学性质(填写字母代号)是
a.可发生氧化反应 b.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均可发生消去反应
c.可发生酯化反应 d.催化条件下可发生加聚反应
(4)写出C、D和E的结构简式:
C ,D和E 。
(5)写出化合物C与NaOH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写出四氢呋喃链状醚类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28.(19分)
晶体硅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制备纯硅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高温下用碳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
②粗硅与干燥HCl气体反应制得SiHCl3:Si+3HCl SiHCl3+H2
③SiHCl3与过量H2在1000~1100 ℃反应制得纯硅
已知SiHCl3能与H2O强烈反应,在空气中易自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制备粗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粗硅与HCl反应完全后,经冷凝得到的SiHCl3(沸点33.0℃)中含有少量SiCl4(沸点57.6℃)和HCl(沸点-84.7℃),提纯SiHCl3采用的方法为:
。
(3)用SiHCl3与过量H2反应制备纯硅的装置如下(热源及夹持装置略去):
①装置B中的试剂是 ,装置C中的烧瓶需要加热,其目的是: 。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D不能采用普通玻璃管的原因是 ,
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为保证制备纯硅实验的成功,操作的关键是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控制好反应温度以及 。
④为鉴定产品硅中是否含微量铁单质,将试样用稀盐酸溶解,取上层清液后需再加入的试剂(填写字母代号)是
a.碘水 b.氯水 c.化学溶液 d.KSCN溶液 e.Na2SO3溶液
29.(14分)
2 g Cu2S和CuS的混合物在酸性溶液中用400ml 0.075 mol/L KMnO4溶液处理,发生反应如下:
8MnO4-+5Cu2S+44H+=10Cu2++5SO2+8Mn2++22H2O
6MnO4-+5CuS+28H+=5Cu2++5SO2+6Mn2++14H2O
反应后煮沸溶液,赶尽SO2,剩余的 KMnO4恰好与350mL 0.1mol/L(NH4)2Fe(SO4)2溶液完全反应。
(1)配平KMnO4与(NH4)2Fe(SO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MnO4- + Fe2++ H+= Mn2++ Fe3+ + H2O
(2)KMnO4溶液与混合物反应后,剩余KMnO4的物质的量为 mol。
(3)欲配制500mL 0.1mol/L Fe2+溶液,需称取(NH4)2Fe(SO4)2·6H2O(M=392g/mol)的质量为 g。
(4)混合物中 Cu2S的质量分数为 。
天津卷理综化学参考答案
7.C 8.C 9.B 10.D 11.B 12.B 13.A
26.(14分)Chenlong
(1)1nm~100nm
(2)Fe FeS H2SO4(稀)
(3)①
② 2Fe2+ +H2O2 +2H+ ==2Fe3+ +2H2O
(4)取少量 E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加入 NaOH溶液,加热试管,可观察到试管口处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其他合理答案)
(5)4Fe2+ +4Na2O2+6H2O ==4Fe (OH)3↓+O2↑+8Na +
27.(19分)
(1)C4H10O
羟基 碳碳双键
CH2 ==CHCH2CH2—OH
(2)加成 取成
(3)a b c
(4)
(5)
(6)CH2= CHOCH2CH3 CH2= CHCH2OCH3 CH3CH= CHOCH3
28.(19分)
(1)SiO2+2C Si+2CO↑
(2)分馏(或蒸馏)
(3)①浓硫酸
使滴入烧瓶中的 SiHCl3 气化
②有固体物质生成
在反应温度下,普通玻璃会软化
SiHCl3+H2 Si+3HCl
③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④b d
29.(14分)
(1)1、5、8、1、5、4
(2)0.007
(3)19.6
(4)40%
2006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科综合试卷
6.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
动、吸附排出有害物质.从纤维素的化学成分看,它是一种 ( )
A.二糖 B.多糖 C.氨基酸 D.脂肪
7.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使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紫外线的危害,人为因素可能使臭氧层受到破坏.下列因素可破坏臭氧层的是 ( )
A.SO2的排放 B.制冷剂氟氯烃(商品名氟利昂)的泄漏
C.C02的排放 D.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8.实验室可用右下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某气体R,则R可能是 ( )
A.S02 B.NH3 C.HCl D.Cl2
9.下列物质的溶液呈碱性的是(YCY)
A.Na2C03 B.Na2S04 C.NH4N03 D.CH3COOH
10.向一定量的下列物质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这种物质是( )
A.MgS04 B.NaAl02 C.A1C13 D.FeCl3
11.标准状况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02,另一个装有CH4,两瓶气体具有相同的( )
A.质量 B.原子总数 C.密度 D.分子数
12.符合下列分子式的有机物没有同分异构现象的是 ( )
A.CH4 B.C12H22011 C.C4H10 D.C4H9
13.关于Na元素和F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序数Na>F B.原子半径NaC.原子的电子层数NaF
1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
A.铁跟稀硫酸反应Fe+2H+=Fe2++H2↑
B.铜跟浓硝酸反应Cu+2N03-+4H+=Cu2++2N02↑+2H2O
C.碳酸钙跟稀盐酸反应C032-+2H+=CO2↑+H2O
D.铁跟氯化铁溶液反应Fe+2Fe3+=3Fe2+
15.配制100 mL 1.0 mol/LNa2C0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
B.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 mL蒸馏水,搅拌、溶解
C.转移Na2CO3溶液时,未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倒人容量瓶中
D.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倒转、摇匀
16.实验室制Cl2的反应为4HCl(浓)十Mn02 MnCl2+C12↑+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还原剂是HCl,氧化剂是Mn02 B.每生成1 molCl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
C.每消耗1 molMnO2,起还原剂作用的HCl消耗4mol
D.生成的Cl2中,除含有一些水蒸气外,还含有HCl杂质
29.(9分)(1)有右下图所示A、B、C、D四种仪器:
请选择下列仪器名称的序号,填人相应的空格内:
①烧杯②普通漏斗③圆底烧瓶④锥形瓶⑤分液漏斗⑥酸式滴定管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同学在操作时的一个错误是______________,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_____g.
3)指出下面3个实验中各存在的一个错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8分)某有机物X的分子式为C4H8O2.X在酸性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分子内均含2个碳原子的有机物Y和Z.Y在铜催化下被氧化为W,W能发生银镜反应.
(1)写出X和Z的结构简式:X ______________,Z 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Y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共热发生消去反应 W与新制Cu(OH)2反应
31.(5分)把铝、铁混合物1.1 g溶于200 mL 5mol/L盐酸中,反应后盐酸的浓度变为4.6mol/L(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求:(1)反应中消耗HCl的物质的量.
(2)该混合物中铝、铁的物质的量.
36.(9分)能源危机是制约现代社会发展的严重问题,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中国立足自身解决能源困扰的重要举措之一.
(1)现代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增加,导致气温升高.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效应”.
(2)氢能是各国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氢能开发中氢气的制备是关键技术之一.目前,科学家正研究和开发利用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通过电解水制得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能使用的主要途径是设法构成原电池,使氢气在原电池中转变为水.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原电池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的装置.
(3)水力发电利用了水能这一可再生能源.在西部大开发的壮丽画卷中,三峡工程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设三峡水库水面到发电站水轮机的落差为h,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水的初速和所受的阻力,则水到达水轮机时的速率等于______________若每秒有质量为m的水通过水轮机,水力发电中将水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V,则发电的功率等于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6.B 7.B 8.B 9.A 10.C 11.D 12.A 13.A 14.C 15.D 16.C
29.(共9分)
(1)③⑤④⑥(各1分)
(2)砝码放在左盘,烧杯放在右盘(或砝码和物品的位置放反了)(1分)27.4(1分)
(3)A.滴管口伸人试管中 B.试管口向上 C.混合气体从短导管进入洗气瓶(各1分 )
31.(共5分)
(1)消耗HCl的物质的量: 0.2L×5mol/L-0.2L×4.6mol/L=0.08mol (2分)
(2)设Al、Fe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Al~3HCl Fe~2HCl
x 3x y 2y (1分)
27g/mol×x+56g/mol×y=1.1g
3x+2y=0.08mol (1分)
x=0.02mol
得 (1分)
y=0.01mol
说明:(1)化学非选择题共他合理答案可参照评分标准给分.
(2)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每题2分(计算题除外).正确写出反应物或生成物得1分;未配平或加热符号、气体符号、沉淀符号漏写扣1分;但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写错或漏写则扣2分.
36.(共9分)
(1)温室(2分) (2)2H2O 2H2↑+O2↑(2分)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1分)
(3)(2分) ηmgh(2分)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化 学 试 题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Zn 65 Br 80 Ag 108 I 127 Ce 140 Pb 207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是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
A.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
D.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
2. 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称为氢化物,下面关于氢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D2O分子所含的中子数为8 B.NH3的结构式为H——H
C.HCl的电子式为H+[]- D.热稳定性:H2S>HF
3.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有关。下列各组物质:
①Cu与HNO3溶液 ②Cu与FeCl3溶液 ③Zn与H2SO4溶液 ④Fe与HCl溶液
由于浓度不同而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4. 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A B C D
5.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Fe3++3H2OFe(OH)3↓+3H+
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H+===CO2↑+H2O
C.实验室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Cl2:MnO2+2H++2Cl-Cl2↑+Mn2++H2O
D.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Fe3++Cu===Fe2++Cu2+
6. 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L 1.0mol·L-1CH3COOH溶液中,CH3COOH分子数为6.02×1023
B.Na2O2与H2O反应生成1.12L O2(标准状况),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6.02×1023
C.32 g S8单质中含有的S—S键个数为6.02×1023
D.22.4 L N2中所含的分子数为6.02×1023
7. 将5.4g Al 投入到200.0mL 2.0mol·L-1的某溶液中有氢气产生,充分反应后有金属剩余。该溶液可能为
A.HNO3溶液 B.Ba(OH)2溶液 C.H2SO4溶液 D.HCl溶液
8.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C(s)+O2(g)===CO2(g);△H1 C(s)+O2(g)===CO(g);△H2
②S(s)+O2(g)===SO2(g);△H3 S(g)+O2(g)===SO2(g);△H4
③H2(g)+O2(g)===H2O(l);△H5 2H2(g)+O2(g)===2H2O(l);△H6
④CaCO3(s)===CaO(s)+CO2(g);△H7 CaO(s)+H2O(l)===Ca(OH)2(s);△H8
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 X、Y、Z是3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主族,Y、Z处于同一周期。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Z<Y<X
B.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3YO4
C.3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D.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X
10.一定能在下列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含有大量Al3+的溶液:Na+、NH4+、SO42-、Cl-
B.c(H+)=1×10-13mol·L-1的溶液:Na+、Ca2+、SO42-、CO32-
C.含有大量Fe3+的溶液:Na+、Mg2+、NO3-、SCN-
D.含有大量NO3-的溶液:H+、Fe2+、SO42-、Cl-
11.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待测液润洗滴定用的锥形瓶
B.配制FeCl3溶液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Fe和稀盐酸
C.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
D.Na2CO3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12.胡椒酚是植物挥发油中的一种成分。关于胡椒酚的下列说法:①该化合物属于芳香烃;②分子中至少有7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③它的部分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④1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2molBr2发生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1mol·L-1氨水中,c(OH-)=c(NH4+)
B.10 mL 0.02mol·L-1HCl溶液与10 mL 0.02mol·L-1Ba(OH)2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 mL,则溶液的pH=12
C.在0.1mol·L-1CH3COONa溶液中,c(OH-)=c(CH3COOH)+c(H+)
D.0.1mol·L-1某二元弱酸强碱盐NaHA溶液中,c(Na+)=2c(A2-)+c(HA-)+c(H2A)
14.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新一代实用化的蓄电池,该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电压高的特性。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反应:C6Li-xe-===C6Li1-x+xLi+(C6Li表示锂原子嵌入石墨形成复合材料)
正极反应:Li1-xMO2+xLi++x e-===LiMO2(LiMO2表示含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锂离子电池充电时电池反应为C6Li+Li1-xMO2===LiMO2+C6Li1-x
B.电池反应中,锂、锌、银、铅各失去1mol电子,金属锂所消耗的质量最小
C.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负极移动
D.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阴极反应为C6Li1-x+xLi++x e-===C6Li
15.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分子晶体中都存在共价键
B.CaTiO3晶体中每个Ti4+和12个O2-相紧邻
C.SiO2晶体中每个硅原子与两个氧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
D.金属晶体的熔点都比分子晶体的熔点高
16.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
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Ⅰ:△H>0,P2>P1
B.反应Ⅱ:△H<0,T1>T2
C.反应Ⅲ:△H>0,T2>T1;或△H<0,T2<T1
D.反应Ⅳ:△H<0,T2>T1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7.(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按照下列方案进行“由含铁废铝制备硫酸铝晶体”的实验:
步骤1:取一定量含铁废铝,加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完全后过滤。
步骤2:边搅拌边向滤液中滴加稀硫酸至溶液的pH=8~9,静置、过滤、洗涤。
步骤3:将步骤2中得到的固体溶于足量的稀硫酸。
步骤4:将得到的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⑴上述实验中的过滤操作需要玻璃棒、 、 等玻璃仪器。
⑵步骤1过滤的目的是 。
⑶当步骤2中的溶液pH=8~9时,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
⑷步骤2中溶液的pH控制较难操作,可改用 。
18.(10分)苯甲醛在医药、染料、香料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实验室通过下图所示的流程由甲苯氧化制备苯甲醛。Chenlong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Mn2O3氧化甲苯的反应需要不断搅拌,搅拌的作用是 。
⑵甲苯经氧化后得到的混合物通过结晶、过滤进行分离。该过程中需将混合物冷却,其目的是 。
⑶实验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分别为 、 。
⑷实验中分离甲苯和苯甲醛采用的操作Ⅰ是 ,其原理是
。
⑸实验中发现,反应时间不同苯甲醛的产率也不同(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h
1
2
3
4
5
苯甲醛产率/%
76.0
87.5
83.6
72.5
64.8
请结合苯甲醛的结构,分析当反应时间过长时,苯甲醛产率下降的原因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9.(8分)卤素互化物是指不同卤素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XX’型卤素互化物与卤素单质结构相似、性质相近。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卤素互化物BrCl能发生下列反应
H2O+BrCl===HBrO+HCl
KBr+BrCl===KCl+Br2
①写出KI与IBr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写出苯与(C6H6)与ICl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卤代物的化学方程式
。
⑵右图是部分卤素单质和XX’型卤素互化物的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图。它们的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其原因是
。
⑶试推测ICl的沸点所处的最小范围 。
20.(10分)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有关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的H2O已略去),已知:(a)A、B、C、D是非金属单质,其中B、C、D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b)反应①②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反应。(c)化合物E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之一,化合物K是常用的氮肥。(d)化合物L具有漂白性,可由Cl2与NaOH溶液反应而制得。(e)化合物J由两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
请按要求填空:
⑴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⑵C的结构式 ;H的化学式 。
⑶L的溶液与化合物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⑷化合物J的化学式 。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1.(10分)稀薄燃烧是指汽油在较大空/燃比(空气与燃油气的体积比)条件下的燃烧。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稀薄燃烧技术的研究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稀薄燃烧时,常用的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不能有效地将NOx转化为N2。不同空/燃比时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含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⑴稀薄燃烧技术除能节约能源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填一项)。排放到大气中的NOx会导致酸雨、_______________等环境问题(填一项)。
⑵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探究不同催化剂对NH3还原NO反应的催化性能。
—→
催化反应器
—→
检 测
—→
尾气处理
若控制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在催化反应器中装载不同的催化剂,将经催化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过滴有酚酞的稀硫酸溶液(溶液的体积、浓度均相同)。为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需要测量并记录的数据是 。
⑶若某一催化剂能同时催化NH3等还原性气体与的反应NOx的反应。将该催化剂分别用于催化还原含等物质的量NOx的两种气体:①纯NO气体,②汽车尾气。消耗的物质的量较多的可能是 (填字母),原因是 。
A.① B.② C.都有可能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2.(8分)光刻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印刷电路板和激光制版技术中的关键材料。某一肉桂酸型光刻胶的主要成分A经光照固化转变为B。
A B
⑴请写出A中含有的官能团_______________(填两种)。
⑵A经光照固化转变为B,发生了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
⑶写出A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⑷写出B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式 。
23.(10分)香豆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芳香族化合物,大多具有光敏性,有的还具有抗菌和消炎作用。它的核心结构是芳香内酯A,其分子式为C9H6O2。该芳香内酯A经下列步骤转变为水杨酸和乙二酸。
提示:
①CH3CH===CHCH2CH3CH3COOH+CH3CH2COOH
②R-CH=CH2R-CH2-CH2-Br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化合物C的结构简式 。
⑵化合物D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类同分异构体是苯的二取代物,且水解后生成的产物之一能发生银镜反应。这类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
⑶在上述转化过程中,反应步骤B→C的目的是 。
⑷请设计合理方案从合成(用反应流程图表示,并注明反应条件)。
例:由乙醇合成聚乙烯的反应流程图可表示为
CH3CH2OHCH2=CH2CH2-CH2
七、(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4.(8分)氯化亚铜(CuCl)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国家标准规定合格的CuCl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为CuCl的质量分数大于96.50%。工业上常通过下列反应制备CuCl
2CuSO4+Na2SO3+2NaCl+Na2CO3===2CuCl↓+3Na2SO4+CO2↑
⑴CuCl制备过程中需要配置质量分数为20.0%的CuSO4溶液,试计算配置该溶液所需的CuSO4·5H2O与H2O的质量之比。
⑵准确称取所配置的0.2500g CuCl样品置于一定量的0.5mol·L-1 FeCl3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水20mL,用0.1000mol·L-1的Ce(SO4)2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24.60mLCe(SO4)2溶液。有关反化学反应为
Fe3++CuCl===Fe2++Cu2++Cl-
Ce4++Fe2+===Fe3++Ce3+
通过计算说明上述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标准。
25.(10分)利用太阳光分解水制氢是未来解决能源危机的理想方法之一。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循环系统实现光分解水制氢。反应过程中所需的电能由太阳能光电池提供,反应体系中I2和Fe3+等可循环使用。
⑴写出电解池A、电解池B和光催化反应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⑵若电解池A中生成3.36 L H2(标准状况),试计算电解池B中生成Fe2+的物质的量。
⑶若循环系统处于稳定工作状态时,电解池A中流入和流出的HI浓度分别为a mol·L-1和b mol·L-1,光催化反应生成Fe3+的速率为c mol·L-1,循环系统中溶液的流量为Q(流量为单位时间内流过的溶液体积)。试用含所给字母的代数式表示溶液的流量Q。
江苏卷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D 2、B 3、A 4、D 5、B 6、C 7、D 8、C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9、AD 10、A 11、C 12、C 13、BC 14、BD 15、B 16、BC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17.(10分)
(1)烧杯 漏斗
(2)除去铁等不溶于碱的杂质
(3)取上层清液,逐滴加入稀硫酸,若变浑浊则说明沉淀不完全,若不变浑浊则说明沉淀完全
(4)通入足量的CO2气体
18.(12分)Chenlong
(1)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增大反应速率
(2)降低MnSO4的溶解度
(3)稀硫酸 甲苯
(4)蒸馏 利用甲苯和苯甲醛的沸点差异使二者分离
(5)部分苯甲醛被氧化成苯甲酸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9.(8分)
(1)①KI+IBr=KBr+I2
②C6H6+ICl→C6H5I+HCl;或+ICl → -I+HCl
(2)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强
(3)介于Br2的沸点和IBr的沸点之间
20.(10分)
(1)2NH3+H2SO4=(NH4)2SO4
(2)N≡N (NH4)2SO3或NH4HSO3
(3)ClO-+SO2+2OH-=Cl++SO42-+H2O
(4)N2H4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1.(10分)
(1)减少CO和碳氢化合物的污染;光化学烟雾或破坏臭氧层
(2)溶液显色所需要的时间
(3)A 汽车尾气中含有一定量的CO和碳氢化合物,少消耗NH3
或 B 汽车尾气中含有一定量的NO2,多消耗NH3
或 C 汽车尾气中同时含有CO、碳氢化合物等还原性气体和NO2等氧化性气体,二者相对含量的不同可导致消耗NH3的增多或减少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2.(8分)
(1)酯基、羰基、碳碳双键、苯基 任答两种
(2)加成
(3)
或
(4)C18H15O4
23.(10分)
(1)
(2)9种
(3)保护酚羟基,使之不被氧化
(4)
七、(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4.(8分)
(1)所需CuSO4·5H2O与H2O的质量之比为5︰11。 (2)97.92%>96.50%
25.(10分)
(1)电解池A:2H++2I-H2↑+I2
电解池B:4Fe3++2H2OO2↑+4H++4Fe2+
光催化反应池:2Fe2++I22Fe3++2I-
(2)n(H2)=3.36 L/22.4 L·mol—1 =0.150 mol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n (e-)=2n(H2)=0.150 mol ×2=0.300 mol
因为电解池A、B是串联电解池,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目相等。
所以,n(Fe2+)=n(e-)=0.300 mol
答:电解池B中生成Fe2+的物质的量为0.300 mol。
(3)根据化学反应2Fe2++I22Fe3++2I-
光催化反应生成I-的速率v(I-)=v(Fe3+)=c mol·min-1
电解池A中消耗I-的速率应等于光催化反应池中生成I-的速率
a mol·L-1 × Q=b mol·L-1 × Q=c mol·min-1
Q=c/(a-b) L·min-1
答:溶液的流量Q为c/(a-b) L·min-1。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共48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6. 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化合物,降温使其固化得到的晶体属于
A.分子晶体 B.原子晶体 C.离子晶体 D.何种晶体无法判断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
B.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C.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它的沸点一定越高
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单质的沸点一定越高
8. 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 mol Al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NA
B.标准状况下,11.2 L SO3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C.0.1 mol CH4所含的电子数为1NA
D.46 g NO2和N2O4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为1NA
9. 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3 B.3:2:1 C.6:3:1 D.6:3:2
10.浓度均为0.1mol·L-1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
A.BaCl2 NaOH NaHCO3 B.Na2CO3 MgCl2 H2SO4
C.AlCl3 NH3·H2O NaOH D.Ba(OH)2 CaCl2 Na2SO4
11.在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CH3COOH CH3COO-+H+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少量0.1mol·L-1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2.茉莉醛具有浓郁的茉莉花香,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关于茉莉醛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能被氢气还原 B.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
C.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D.不能与氢溴酸发生加成反应
13.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H=1,c(Al3+)=0.4 mol·L-1,c(SO42-)=0.8 mol·L-1,则c(K+)为
A.0.15 mol·L-1 B.0.2 mol·L-1 C.0.3 mol·L-1 D.0.4 mol·L-1
第Ⅱ卷(共60分)
26.(9分)
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
①元素周期表中,Z与Y相邻,Z与W相邻;
②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
请填空:
(1)Y、Z和W三种元素是否位于同一周期(填“是”或“否”): ,理由是 ;
(2)Y是 ,Z是 ,W是 ;
(3)X、Y、Z和W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8:2:4:1。写出该化合物的名称及化学式 。
27.(15分)
置换反应的通式可以表示为:
单质(1)+化合物(1)= 化合物(2)+单质(2)
请写出满足以下要求的3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所涉及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0;
②6种单质分属6个不同的主族。
28.(15分)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上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1)A是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填写表中空格:(请在答题卡上填写)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C
D
(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
29.(21分)
萨罗(Salol)是一种消毒剂,它的分子式C13H10O3,其分子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的连线代表化学键,如单键、双键):
(1)根据右图模型写出萨罗的结构简式:
。
(2)萨罗经水解、分离、提纯可得到纯净的苯酚和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请设计一个方案,说明苯酚、碳酸、水杨酸的酸性依次增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同时符合下列四个要求的水杨酸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
①含有苯环;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③在稀NaOH溶液中,1mol该同分异构体能与2molNaOH发生反应;
④只能生成两种一氯代产物。
(4)从(3)确定的同分异构体中任选一种,指定为下列框图中的A。
写出下列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并指出相应的反应类型。
①A→B 。
反应类型: 。
②B+D→E 。
反应类型: 。
(5)现有水杨酸和苯酚的混合物,它们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n mol。该混合物完全燃烧消耗a L O2,并生成b g H2O和 c L CO2(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①分别写出水杨酸和苯酚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可用分子式表示)。
②设混合物中水杨酸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列出x的计算式。
全国卷Ⅰ理综化学参考答案
6.A 7.D 8.C 9.D 10.B 11.B 12.D 13.C
26.(9分)
(1)否 若三者处于同一周期,则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不可能为17。 (3分)
(2)N O S (3分)
(3)硫酸铵 (NH4)2SO4 (3分)
27.(15分)
2Mg+CO22MgO+C (5分)
2Al+6HCl====2AlCl3+3H2↑ (5分)
2F2+2H2O====4HF+O2 (5分)
28.(15分)
(1)CaCO3+2HCl=CaCl2+H2O+CO2↑ (3分)
(2)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除去CO2气体中混入的HCl
C
过氧化钠
与CO2和水气反应,产生O2
D
NaOH溶液
吸收未反应的CO2气体
(注:C中实际加入过氧化钠和石棉绒的混合物,这里只要求学生填写化学试剂)(5分)
(3)2Na2O2+2CO2=2Na2CO3+O2 (3分)
(4)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姆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4分)
29.(21分)
(1)见下图
(2分)
(2)见下图郝双制作
(4分)
(3)2 (3分)
(4)①
还原反应(或加成反应)
②
酯化反应(写取代反应同样给分)
(如选用作为A写化学方程式同样给分。)
(化学方程式2分,反应类型1分,本题共6分)
(5)解:①C7H6O3+7O2=7CO2+3H2O
C6H6O+7O2=6CO2+3H2O
②7x+6(n-x)=
x=-6n(或x=-或x=-) (6分)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共48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Cl 35.5
6. 反应 2A(g)+ B(g) 2C(g);△H>0。下列反应有利于生成C的是
A.低温、低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高压 D.高温、低压
7. 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
B.水的离子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
C.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
D.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
8.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 4NH3?H2O AlO2— + 4NH4+ + 2H2O
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苏打溶液混合:Ca2+ + OH— + HCO3— CaCO3↓+ H2O
C.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 + 2H+ Ca2+ + CO2↑ + H2O
D.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2+ + Cl2 2Fe3+ + 2Cl—
9. 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1.18 g?cm—3 ,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1%。300 mL该溶液中Cl— 离子的物质的量约等于
A.0.37 mol B.0.63 mol C.0.74 mol D.1.5 mol
10.已知下列分子或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H2O2 →H2O IO3— →I2 MnO4—→Mn2+ HNO3→NO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
A.H2O2 B.IO3— C.MnO4— D.HNO3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H3是极性分子,分子中N原子处在3个H原子所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
B.CCl4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处在4个Cl原子所组成的正方形的中心
C.H2O是极性分子,分子中O原子不处在2个H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
D.CO2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不处在2个O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径介于1 nm~10 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13.主链含5个碳原子,有甲基、乙基2个支链的烷烃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第Ⅱ卷(共60分)
26.(15分)
可用图示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酒精灯等在图中均已略去)。请填空:
(1)试管a中需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2mL,正确的加入顺序及操作 。
(2)为防止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
(3)实验中加热试管的目的是:
① ;
②
。
(4)试管b中加有饱和Na2CO3溶液 ,其作用是
。
(5)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27.(15分)
已知X、Y、Z都是短周期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Y和Z可以形成两种以上气态化合物,则
(1)X是 、Y是 、Z是 。
(2)由Y和Z组成,且Y和Z质量比为7∶20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
(3)由X、Y、Z中的两种元素组成,且与X2Z分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两种离子是
和 。
(4)X、Y、Z可以形成一种盐,此盐中X、Y、Z元素的原子的个数比为4∶2∶3,该盐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
28.(15分)以下一些氧化物和单质之间可以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反应:
其中,氧化物(I)是红棕色固体,氧化物(II)、(III)、(IV)在反应条件下都是气体。
(1)氧化物(I)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
氧化物(II)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
29.(15分)
莽草酸是合成治疗禽流感的药物——达菲(Tamiflu)的原料之一。莽草酸是A的一种异构体。A的结构简式如下:
(1)A的分子式是 。
(2)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是
(3)A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是
(4)17.4克A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标准状况)。
(5)A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得到B(B的结构简式为HO--COOH),其反应类型是 。
(6)B的同分异构体中既含有酚羟基又含有酯基的共有 种,写出其中一种同分
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全国卷Ⅱ理综化学参考答案
6.C 7.D 8.D 9.D 10.B 11.C 12.C 13.A
26.(15分)
(1)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再加冰醋酸 (3分)
(如在试管a中最先加入浓硫酸,此题得0分)
(2)在试管a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2分)
(3) ①加快反应速率
②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以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4分)
(4)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酸性物质和乙醇 (3分)
(5)b中的液体分层,上层是透明的油状液体 (3分)
27.(15分)
⑴ 氢 氮 氧 (6分)
⑵ N2O5 (2分)
⑶ NH4 OH- (4分)
⑷ NH4NO3 (3分)
28.(15分)
⑴ Fe2O3 CO (6分)
⑵ ① Fe2O3 + 3 CO 2 Fe + 3 CO2
② CO + H2O CO2 + H2
③ C + H2O CO + H2 (如写可逆号,同样给分) (9分)
29.(15分)
(1)C7H10O5 (2分)
(2) (2分)
(3) (2分)
(4) (3分)
(5) 消去反应 (2分)
(6) 3
或或(每空2分,共4分)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共42分)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u 64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乙醇或CCl4可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B.NaCl和SiC晶体熔化时,克服粒子间作用力的类型相同
C.24Mg32S晶体中电子总数与中子总数之比为1∶1
D.H2S和SiF4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
8. 引起下列环境污染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重金属、农药和难分解有机物等会造成水体污染
B.装饰材料中的甲醛、芳香烃及氡等会造成居室污染
C.SO2、NO2或C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CO2和氟氯烃等物质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B.Ⅵ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其沸点也最高
C.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10.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pH=7的NH4Cl与氨水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c(Cl-)>c(NH4+)>c(H+)>c(OH-)
B.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C.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D.常温下,同浓度的Na2S与NaHS溶液相比,Na2S溶液的pH大
11.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X(g)+Y(g) Z(g)+W(s);ΔH>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
12.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电流。电池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
C.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该电池通常只需要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
13.已知反应: ①101 kPa时,2C(s)+O2(g)=2CO(g);ΔH=-221 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 热量
第Ⅱ卷(共66分)
26.(14分)
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Chenlong
将D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以F为分散质的红褐色胶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褐色胶体E粒子直径大小的范围: 。
(2)A、B、H的化学式:A ,B ,H 。
(3)①H2O2分子的电子式:
②写出C的酸性溶液与双氧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写出鉴定E中阳离子的实验方法和现象:
(5)在C溶液中加入与C等物质的量的Na2O2,恰好使C转化为F,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7.(19分)
碱存在下,卤代烃与醇反应生成醚(R-O-R′):
R-X+R′OH R-O-R′+HX
化合物A经下列四步反应可得到常用溶剂四氢呋喃,反应框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 mol A和1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饱和一元醇Y,Y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5%,则Y的分子式为
A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A的结构简式为 。
(2)第①②步反应类型分别为① ② 。
(3)化合物B具有的化学性质(填写字母代号)是
a.可发生氧化反应 b.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均可发生消去反应
c.可发生酯化反应 d.催化条件下可发生加聚反应
(4)写出C、D和E的结构简式:
C ,D和E 。
(5)写出化合物C与NaOH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写出四氢呋喃链状醚类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28.(19分)
晶体硅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制备纯硅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高温下用碳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
②粗硅与干燥HCl气体反应制得SiHCl3:Si+3HCl SiHCl3+H2
③SiHCl3与过量H2在1000~1100 ℃反应制得纯硅
已知SiHCl3能与H2O强烈反应,在空气中易自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制备粗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粗硅与HCl反应完全后,经冷凝得到的SiHCl3(沸点33.0℃)中含有少量SiCl4(沸点57.6℃)和HCl(沸点-84.7℃),提纯SiHCl3采用的方法为:
。
(3)用SiHCl3与过量H2反应制备纯硅的装置如下(热源及夹持装置略去):
①装置B中的试剂是 ,装置C中的烧瓶需要加热,其目的是: 。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D不能采用普通玻璃管的原因是 ,
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为保证制备纯硅实验的成功,操作的关键是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控制好反应温度以及 。
④为鉴定产品硅中是否含微量铁单质,将试样用稀盐酸溶解,取上层清液后需再加入的试剂(填写字母代号)是
a.碘水 b.氯水 c.化学溶液 d.KSCN溶液 e.Na2SO3溶液
29.(14分)
2 g Cu2S和CuS的混合物在酸性溶液中用400ml 0.075 mol/L KMnO4溶液处理,发生反应如下:
8MnO4-+5Cu2S+44H+=10Cu2++5SO2+8Mn2++22H2O
6MnO4-+5CuS+28H+=5Cu2++5SO2+6Mn2++14H2O
反应后煮沸溶液,赶尽SO2,剩余的 KMnO4恰好与350mL 0.1mol/L(NH4)2Fe(SO4)2溶液完全反应。
(1)配平KMnO4与(NH4)2Fe(SO4)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MnO4- + Fe2++ H+= Mn2++ Fe3+ + H2O
(2)KMnO4溶液与混合物反应后,剩余KMnO4的物质的量为 mol。
(3)欲配制500mL 0.1mol/L Fe2+溶液,需称取(NH4)2Fe(SO4)2·6H2O(M=392g/mol)的质量为 g。
(4)混合物中 Cu2S的质量分数为 。
天津卷理综化学参考答案
7.C 8.C 9.B 10.D 11.B 12.B 13.A
26.(14分)Chenlong
(1)1nm~100nm
(2)Fe FeS H2SO4(稀)
(3)①
② 2Fe2+ +H2O2 +2H+ ==2Fe3+ +2H2O
(4)取少量 E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加入 NaOH溶液,加热试管,可观察到试管口处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其他合理答案)
(5)4Fe2+ +4Na2O2+6H2O ==4Fe (OH)3↓+O2↑+8Na +
27.(19分)
(1)C4H10O
羟基 碳碳双键
CH2 ==CHCH2CH2—OH
(2)加成 取成
(3)a b c
(4)
(5)
(6)CH2= CHOCH2CH3 CH2= CHCH2OCH3 CH3CH= CHOCH3
28.(19分)
(1)SiO2+2C Si+2CO↑
(2)分馏(或蒸馏)
(3)①浓硫酸
使滴入烧瓶中的 SiHCl3 气化
②有固体物质生成
在反应温度下,普通玻璃会软化
SiHCl3+H2 Si+3HCl
③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④b d
29.(14分)
(1)1、5、8、1、5、4
(2)0.007
(3)19.6
(4)40%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
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I卷(第1—4页)和第II卷(第5—12页)两部分。全卷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共66分)
考生注意: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铅笔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
2.第I卷(1—22小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3.第II卷第23题和第26题为分叉题,各分为A、B两题,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考生解答。但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
相对原于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S—32 C1—35.5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 石油是一种重要能源,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困惑。以下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不当的是
A.用木材作燃料 B.用液氢替代汽油 C.开发风能 D.开发地热
2. 以下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乙酸的分子式C2H4O2
C.明矾的化学式KAlSO4·12H2O D.氯化钠的电子式
3. 科学家发现C60后,近年又合成了许多球形分子(富勒烯),如C50、C70、C120、C540等它们互称为
A.同系物 B.同分异构体 C.同素异形体 D.同位素
4. 下列不符合当今化学研究方向的是
A.发现新物质 B.合成新材料
C.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D.研究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关系
5. 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2-乙基丙烷 B.CH3CH2CH2CH2OH 1-丁醇
C. 间二甲苯 D. 2—甲基—2—丙烯
二、选择题(本题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6. 下列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
A.HCl B.Na2O2 C.C2H2 D.CH4
7. 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8. 某非金属单质A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B。B为气体,其体积是反应掉氧气体积的两倍(同温同压)。以下对B分子组成的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A.有1个氧原子 B.有2个氧原子
C.有1个A原子 D.有2个A原子
9. 二甘醇可用作溶剂、纺织助剂等,一旦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肾衰竭,危及生命。二甘醇的结构简式是HO—CH2CH2—O—CH2CH2—OH。下列有关二甘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B.能发生取代反应
C.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D.符合通式CnH2nO3
10.已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42-、NO3-,则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A13+、CH3COO—、C1— B.Na+、NH4+、C1—
C.Mg2+、C1—、Fe2+ D.Mg2+、Ba2+、Br—
11.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白色
B
无色
橙色
紫色
白色
C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无色
D
黄绿色
无色
紫色
白色
12.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9gD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5NA
B.1molMgCl2中含有的离子数为2NA
C.1molCH4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4NA
D.7.1g C1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13.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
14.下列物质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①FeCl2 ②H2SO4 ③NH4NO3 ④HCl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③④ D.全部
15.在标准状况下,向100mL氢硫酸溶液中通人二氧化硫气体,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则原氢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5mol/L B.0.05mol/L
C.1mol/L D.0.1mol/L
16.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两者相同
B.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
C.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
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
17.根据相关化学原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X是原子晶体,Y是分子晶体,则熔点:XB.若A2十2D— →2A— 十D2,则氧化性:D2> A2
C.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D.若弱酸HA的酸性强于弱酸HB,则同浓度钠盐溶液的碱性:NaA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8.右图是气体制取装置,下列能用此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是
A.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 B.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
C.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 D.电石和水制取乙炔
1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十SO42-→ BaSO4↓+2H2O
B.Ca(HCO3)2与过量Ca(OH)2溶液反应:Ca2++HCO3-+2OH-→CaCO3↓+ CO32-+2H2O
C.Na2CO3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CO32-+ CO2+ H2O→2HCO3-
D.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 H++ OH— →H2O
20.室温下,下列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一定大于7的是
A.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B.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
C.pH=4的醋酸溶液和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
D.pH=4的盐酸和pH=l0的氨水
21.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测定溶液的pH,溶液显强碱性。
②取少量溶液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③在上述溶液中再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④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 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一定有SO32-离子 B.一定有CO32-离子
C.不能确定C1—离子是否存在 D.不能确定HCO3-离子是否存在
22.已知Ba(AlO2)2可溶于水。右图表示的是向A1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时,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y与加人Ba(OH)2的物质的量x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时沉淀的物质的量:A1(OH)3比BaSO4多
B.c—d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AlO2-比Ba2+多
C.a—d时沉淀的物质的量:BaSO4可能小于A1(OH)3
D.d—e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Ba2+可能等于OH-
第Ⅱ卷(共84分)
考生注意:
1.答第II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等填写湾楚。
2.第II卷从第23题到第31题,考生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四、(本题共24分)
考生注意:23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23.(A)
(1)上表中的实线是元素周期表部分边界,请在表中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边界。
(2)元素甲是第三周期ⅥA族元素,请在右边方框中按氦元素(图1)的式样,写出元素甲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外电子层排布。
(3)元素乙的3p亚层中只有1个电子,则乙原子半径与甲原子半径比较:________>________
甲、乙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元素周期表体现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__________,请写出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元素原子结构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B)
下表中的实线表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边界。①-⑤分别表示元素周期表中对应位置的元素。
(1)请在上表中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边界。
(2)元素⑤的原子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总数多_______个。
元素③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
(3)元素④—般在化合物中显_____价,但与_____形成化合物时,所显示的价态则恰好相反。
(4)在元素①的单质、元素②的单质和元素①②形成的合金这三种物质中,熔点最低的是_____。
a.元素①的单质 b.元素②的单质
c.元素①②形成的合金 d.无法判断
24.
(1)请将5种物质:N2O、FeSO4、Fe(NO3)3、HNO3和Fe2(SO4)3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线上,组成一个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O
(2)反应物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____。
(3)反应中1 mol氧化剂__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___________ mol电子。
(4)请将反应物的化学式及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相应的位置中:
__________+ __________→
25.
(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人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十H2O(g) CO2(g)十H2 (g)十Q(Q>0)
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图,则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 mol/(L·min)
(3)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表。
①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____________状态;
C1数值____________0.08 mol/L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反应在4min—5min问,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单选),
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单选)。
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浓度
五、(本题共24分)
考生注意:26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26.(A)Chenlong
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铁与硫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反应所
得固体M的成分,设计了如右图装置。倾斜A使稀硫酸(足量)与固体M充分反应,待反应停止后,B装置增重,C装置中溶液无变化,反应后进入量气管气体的体积为V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由上述实验事实可知:
(1)①固体M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中一种物质的质量可以确定为________________g(用代数式表示)。
(2)B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B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实验中没有B装置,则C装置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稀硫酸和固体M反应后溶液中还残留淡黄色固体,该固体是_____________,要分离出该固体,在实验操作中,除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
(5)通过进一步实验,测得固体M中各种成分的质量之和小于反应前铁粉和硫粉的质量之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a.M中有未反应的铁和硫 b.测定气体体积时水准管的水面高于量气管的水面
c.A中留有反应生成的气体 d.气体进入D装置前未用浓硫酸干燥
26.(B)
某化学小组采用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以环己醇制备环己烯
(1)制备粗品
将12.5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lmL浓硫酸,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精品
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_________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_________ (填入编号)洗涤。
a.KMnO4溶液 b.稀H2SO4 c.Na2CO3溶液
②再将环己烯按右图装置蒸馏,冷却水从______________口进入。蒸馏时要加入生石灰,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________________左右,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
a.蒸馏时从70℃开始收集产品
b.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
c.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
(3)以下区分环己烯精品和粗品的方法,合理的是
。
a.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用金属钠 c.测定沸点
27.
蛇纹石矿可以看作由MgO、Fe2O3、Al2O3、SiO2组成。由蛇纹石制取碱式碳酸镁的实验步骤如下
(1)蛇纹石矿加盐酸溶解后,溶液里除了Mg2+外,还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
氢氧化物
Fe(OH)3
Al(OH)3
Mg(OH)2
开始沉淀pH
1.5
3.3
9.4
(2)进行Ⅰ操作时,控制溶液pH=7-8(有关氢氧化物沉淀的pH见右表)Ca(OH)2不能过量,若Ca(OH)2过量可能会导致 溶解、
沉淀。
(3)从沉淀混合物A中提取红色氧化物作颜料,先向沉淀物A中加入_________ (填入物质的化学式),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次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4)物质循环使用,能节约资源。上述实验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填写物质化学式)。
(5)现设计一个实验,确定产品aMgCO3·bMg(OH)2·cH2O中a、b、c的值,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可用试剂:浓硫酸、碱石灰):
①样品称量 ②高温分解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MgO称量
(6)18.2g产品完全分解后,产生6.6gCO2和8.0g MgO,由此可知,产品的化学式中:
a=_________ b =_________ C =_________
六 (本题共20分)
28.
已知可简写为 降冰片烯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
(1)降冰片烯属于__________。
a.环烃 b.不饱和烃 c.烷烃 d.芳香烃
(2)降冰片烯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降冰片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含有一个六元环的单环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
(4)降冰片烯不具有的性质 。
a.能溶于水 b.能发生氧化反应 c.能发生加成反应 d.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29.
已知(注:R,R’为烃基)
A为有机合成中间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可能得到两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产物,其中的一种B可用于制取合成树脂、染料等多种化工产品。A能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
试回答
(1)写出符合下述条件A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各任写一种):
a.具有酸性 b.能发生水解反应
(2)A分子中的官能团是 ,D的结构简式是 。
(3)C→D的反应类型是 ,E→F的反应类型是
a.氧化反应 b.还原反应 c.加成反应 d.取代反应
(4)写出化学方程式:A→B 。
(5)写出E生成高聚物的化学方程式: 。
(6)C的同分异构体Cl与C有相同官能团,两分子Cl脱去两分子水形成含有六元环的C2,写出C2的结构简式:
七、(本题共16分)
30.
合成氨工业生产中所用的α—Fe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FeO、Fe2O3
(1)某FeO、Fe2O3混合物中,铁、氧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其中Fe2+与Fe3+物质的量之比为 。
(2)当催化剂中Fe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其催化活性最高,此时铁的氧化物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用小数表示,保留2位小数)。
(3)以Fe2O3为原料制备上述催化剂,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炭粉,发生如下反应:
2 Fe2O3十C ——→ 4FeO十CO2↑。为制得这种活性最高的催化剂,应向480g Fe2O3粉末中加入炭粉的质量为 g。
31.
已知:4NH3十5O2 ————→ 4NO+6H2O
4NO十3O2十2H2O→4HNO3
设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20,氮气体积分数为0.80,请完成下列填空及计算
(1)amolNO完全转化为HNO3需要氧气 mol
(2)为使NH3恰好完全氧化为一氧化氮,氨-空气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为 (保留2位小数)。
(3)20.0moL的NH3用空气氧化,产生混合物的组成为:NO18.0mol、O212.0 mol、N2150.0 mol和一定量的硝酸,以及其它成分。(高温下NO和O2不反应)
计算氨转化为NO和HNO3的转化率。
(4)20.0moL 的NH3和一定量空气充分反应后,再转化为HNO3
①在下图中画出HNO3的物质的量n(A)和空气的物质的量n(B)关系的理论曲线。
②写出当125≤n(B)≤200时,n(A)和n(B)的关系式 。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A (2)B (3)C (4)D (5)B
二、选择题(本题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C (7)A (8)A (9)B (10)B (11)A (12)C
(13)C (14)D (15)D (16)B (17)D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18)B (19)AC (20)BD (21)BC (22)B
四、(本题共24分)
23(A).(本题共8分)
(1) (2分)
(2)
(3)3S23P1 Al>S
(4)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周期数即为原子结构最外电子层数;元素的主族序数即为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
23(B)
(1) (2)1个 H:N:H (3)-2 氟 (4)C
24.(本题共8分)
(1)FeSO4+HNO3→Fe(NO3)3+Fe2(SO4)3+N2O+H2O
(2)FeSO4 +5N
(3)得到 4
(4)3FeSO4+30HNO3→
25.(本题共8分)
(1) 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越大 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 0.03
(3) ①平衡 > ②d a
五、(本题共24分)
26(A)(本题共12分) Chenlong
(1)①FeS、Fe B装置增重、量气管有气体。② V/11200
(2)洗气瓶 2OH-+H2S → 2H2O+S2--
(3)证明H2S已被完全吸收 黑色沉淀
(4)硫 漏斗、玻璃棒
(5) b、c
26(B)
(1)①防暴沸 冷凝 ②防止环己烯挥发
(2)①上层 C ②g 冷却水与气体形成逆流 ③83 ℃ b
(3)C
27.(本题共12分)
(1)Fe3+ Al3+
(2)Al(OH) 3、Mg(OH)2
(3)NaOH 过滤、洗涤、灼烧
(4)CO2
(5)③测出CO2的质量 ④测出水蒸汽的质量
(6)3、1、3
六、(本题共20分)
28.(本题共9分)
(1)b (2)C7H10 (3) -CH3 (4)a、d
29.(本题共11分)
(1)a、CH3CH2CH2COOH b、CH3CH2COOCH3
(2)羟基、醛基 CH3COCH2COOH
(3)a; b、c (4)CH3CHOHCH2CHO → CH3CH=CHCHO+H2O
(5)nCH3CH=CHCH2OH → [-CH-CH]n
(6)CH3CH2CH
七、(本题共16分)
30.(本题共6分)
(1)2:1 (2)0.71 (3)3.6克
31.(本题共10分)
(1)75a mol
(2)0.14
(3)氨转化为NO的转化率为90%;氨转化为HNO3的转化率为6%
(4)①
②3n(A)=0.8{n(B)-125}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共48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6. 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化合物,降温使其固化得到的晶体属于
A.分子晶体 B.原子晶体 C.离子晶体 D.何种晶体无法判断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
B.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C.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它的沸点一定越高
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单质的沸点一定越高
8. 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 mol Al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NA
B.标准状况下,11.2 L SO3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C.0.1 mol CH4所含的电子数为1NA
D.46 g NO2和N2O4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为1NA
9. 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3 B.3:2:1 C.6:3:1 D.6:3:2
10.浓度均为0.1mol·L-1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
A.BaCl2 NaOH NaHCO3 B.Na2CO3 MgCl2 H2SO4
C.AlCl3 NH3·H2O NaOH D.Ba(OH)2 CaCl2 Na2SO4
11.在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CH3COOH CH3COO-+H+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少量0.1mol·L-1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2.茉莉醛具有浓郁的茉莉花香,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关于茉莉醛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能被氢气还原 B.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
C.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D.不能与氢溴酸发生加成反应
13.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H=1,c(Al3+)=0.4 mol·L-1,c(SO42-)=0.8 mol·L-1,则c(K+)为
A.0.15 mol·L-1 B.0.2 mol·L-1 C.0.3 mol·L-1 D.0.4 mol·L-1
第Ⅱ卷(共60分)
26.(9分)
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
①元素周期表中,Z与Y相邻,Z与W相邻;
②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
请填空:
(1)Y、Z和W三种元素是否位于同一周期(填“是”或“否”): ,理由是 ;
(2)Y是 ,Z是 ,W是 ;
(3)X、Y、Z和W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8:2:4:1。写出该化合物的名称及化学式 。
27.(15分)
置换反应的通式可以表示为:
单质(1)+化合物(1)= 化合物(2)+单质(2)
请写出满足以下要求的3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所涉及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0;
②6种单质分属6个不同的主族。
28.(15分)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上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1)A是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填写表中空格:(请在答题卡上填写)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C
D
(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
29.(21分)
萨罗(Salol)是一种消毒剂,它的分子式C13H10O3,其分子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的连线代表化学键,如单键、双键):
(1)根据右图模型写出萨罗的结构简式:
。
(2)萨罗经水解、分离、提纯可得到纯净的苯酚和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请设计一个方案,说明苯酚、碳酸、水杨酸的酸性依次增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同时符合下列四个要求的水杨酸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
①含有苯环;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③在稀NaOH溶液中,1mol该同分异构体能与2molNaOH发生反应;
④只能生成两种一氯代产物。
(4)从(3)确定的同分异构体中任选一种,指定为下列框图中的A。
写出下列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并指出相应的反应类型。
①A→B 。
反应类型: 。
②B+D→E 。
反应类型: 。
(5)现有水杨酸和苯酚的混合物,它们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n mol。该混合物完全燃烧消耗a L O2,并生成b g H2O和 c L CO2(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①分别写出水杨酸和苯酚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可用分子式表示)。
②设混合物中水杨酸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列出x的计算式。
全国卷Ⅰ理综化学参考答案
6.A 7.D 8.C 9.D 10.B 11.B 12.D 13.C
26.(9分)
(1)否 若三者处于同一周期,则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不可能为17。 (3分)
(2)N O S (3分)
(3)硫酸铵 (NH4)2SO4 (3分)
27.(15分)
2Mg+CO22MgO+C (5分)
2Al+6HCl====2AlCl3+3H2↑ (5分)
2F2+2H2O====4HF+O2 (5分)
28.(15分)
(1)CaCO3+2HCl=CaCl2+H2O+CO2↑ (3分)
(2)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除去CO2气体中混入的HCl
C
过氧化钠
与CO2和水气反应,产生O2
D
NaOH溶液
吸收未反应的CO2气体
(注:C中实际加入过氧化钠和石棉绒的混合物,这里只要求学生填写化学试剂)(5分)
(3)2Na2O2+2CO2=2Na2CO3+O2 (3分)
(4)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姆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4分)
29.(21分)
(1)见下图
(2分)
(2)见下图郝双制作
(4分)
(3)2 (3分)
(4)①
还原反应(或加成反应)
②
酯化反应(写取代反应同样给分)
(如选用作为A写化学方程式同样给分。)
(化学方程式2分,反应类型1分,本题共6分)
(5)解:①C7H6O3+7O2=7CO2+3H2O
C6H6O+7O2=6CO2+3H2O
②7x+6(n-x)=
x=-6n(或x=-或x=-) (6分)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共48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Cl 35.5
6. 反应 2A(g)+ B(g) 2C(g);△H>0。下列反应有利于生成C的是
A.低温、低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高压 D.高温、低压
7. 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
B.水的离子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
C.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
D.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
8.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 4NH3?H2O AlO2— + 4NH4+ + 2H2O
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苏打溶液混合:Ca2+ + OH— + HCO3— CaCO3↓+ H2O
C.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 + 2H+ Ca2+ + CO2↑ + H2O
D.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2+ + Cl2 2Fe3+ + 2Cl—
9. 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1.18 g?cm—3 ,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1%。300 mL该溶液中Cl— 离子的物质的量约等于
A.0.37 mol B.0.63 mol C.0.74 mol D.1.5 mol
10.已知下列分子或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H2O2 →H2O IO3— →I2 MnO4—→Mn2+ HNO3→NO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
A.H2O2 B.IO3— C.MnO4— D.HNO3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H3是极性分子,分子中N原子处在3个H原子所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
B.CCl4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处在4个Cl原子所组成的正方形的中心
C.H2O是极性分子,分子中O原子不处在2个H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
D.CO2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不处在2个O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径介于1 nm~10 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13.主链含5个碳原子,有甲基、乙基2个支链的烷烃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第Ⅱ卷(共60分)
26.(15分)
可用图示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酒精灯等在图中均已略去)。请填空:
(1)试管a中需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2mL,正确的加入顺序及操作 。
(2)为防止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
(3)实验中加热试管的目的是:
① ;
②
。
(4)试管b中加有饱和Na2CO3溶液 ,其作用是
。
(5)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b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27.(15分)
已知X、Y、Z都是短周期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Y和Z可以形成两种以上气态化合物,则
(1)X是 、Y是 、Z是 。
(2)由Y和Z组成,且Y和Z质量比为7∶20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
(3)由X、Y、Z中的两种元素组成,且与X2Z分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两种离子是
和 。
(4)X、Y、Z可以形成一种盐,此盐中X、Y、Z元素的原子的个数比为4∶2∶3,该盐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
28.(15分)以下一些氧化物和单质之间可以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反应:
其中,氧化物(I)是红棕色固体,氧化物(II)、(III)、(IV)在反应条件下都是气体。
(1)氧化物(I)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
氧化物(II)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
29.(15分)
莽草酸是合成治疗禽流感的药物——达菲(Tamiflu)的原料之一。莽草酸是A的一种异构体。A的结构简式如下:
(1)A的分子式是 。
(2)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是
(3)A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是
(4)17.4克A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标准状况)。
(5)A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得到B(B的结构简式为HO--COOH),其反应类型是 。
(6)B的同分异构体中既含有酚羟基又含有酯基的共有 种,写出其中一种同分
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全国卷Ⅱ理综化学参考答案
6.C 7.D 8.D 9.D 10.B 11.C 12.C 13.A
26.(15分)
(1)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再加冰醋酸 (3分)
(如在试管a中最先加入浓硫酸,此题得0分)
(2)在试管a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2分)
(3) ①加快反应速率
②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以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4分)
(4)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酸性物质和乙醇 (3分)
(5)b中的液体分层,上层是透明的油状液体 (3分)
27.(15分)
⑴ 氢 氮 氧 (6分)
⑵ N2O5 (2分)
⑶ NH4 OH- (4分)
⑷ NH4NO3 (3分)
28.(15分)
⑴ Fe2O3 CO (6分)
⑵ ① Fe2O3 + 3 CO 2 Fe + 3 CO2
② CO + H2O CO2 + H2
③ C + H2O CO + H2 (如写可逆号,同样给分) (9分)
29.(15分)
(1)C7H10O5 (2分)
(2) (2分)
(3) (2分)
(4) (3分)
(5) 消去反应 (2分)
(6) 3
或或(每空2分,共4分)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化 学 (试卷类型:A)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i 28 S 32 Cl 35.5 Ca 40 Co 59 Ag 108 I 127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7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生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3和O2互为同位素 B.O2比O3稳定
C.等体积O3和O2含有相同质子数 D.O3与O2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
2. 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可能为
A.6 B.12 C.26 D.30
3.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人造刚玉熔点很高,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②化学家采用玛瑙研钵摩擦固体反应物进行无溶剂合成,玛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③提前建成的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
④夏天到了,游客佩戴由添加氧化亚铜的二氧化硅玻璃制作的变色眼镜来保护眼睛
⑤太阳能电池可采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⑤ D.③⑤
4. 某金属氧化物在光照下可生成具有很强氧化能力的物质,能用来消除空气或水体中的污染物。下列有关该金属氧化物的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将形成酸雨的SO2氧化为SO3
B.将家居装修挥发出的甲醛氧化为CO2和H2O
C.将医药废水中的苯酚氧化成H2O和CO2
D.将电镀废水中的氰根离子CN-氧化成CO2和N2
5. 利用合成气(H2+CO)生产汽油、甲醇和氨等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合成气也可转化成醛、酸、酯等多种产物。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以合成气为原料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②改变合成气中CO与H2的体积比,可以得到不同产物
③合成气的转化反应需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强下通过催化完成
④从合成气出发生成液态烃或醇类有机物是实现“煤变油”的有效途径
⑤以合成气为原料的反应产物中不可能有烯烃或水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6. 等量镁铝合粉末分别与下列4种过量的溶液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A.2mol·L-1H2SO4溶液 B.18 mol·L-1H2SO4溶液
C.6 mol·L-1KOH溶液 D.3 mol·L-1HNO3溶液
7.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①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②将Cl2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联合进行以减少实验中的空气污染
③用食醋和澄清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④用硝酸钡溶液鉴别硫酸根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
⑤用溴水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脂肪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8. 下列叙述正确是
A.酶具有很强的催化作用,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348K时活性更强
B.医疗上的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而土壤保肥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C.银制品久置干燥空气中因电化学腐蚀使表面变暗
D.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形似足球的分子,结构对称,稳定性好
9. 研究发现,烯烃在合适催化剂作用下可双键断裂,两端基团重新组合为新的烯烃。若CH2=C(CH3)CH2CH3与CH2=CHCH2CH3的混合物发生该类反应,则新生成的烯烃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可能为
A.2,3,4 B.3,4,5 C.4,5,6 D.5,6,7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0.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共价键的键能大小有关的是
A.F2、Cl2、Br2、I2的熔点、沸点逐渐升高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C.金刚石的硬度、熔点、沸点都高于晶体硅
D.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l2与NaOH溶液反应:Cl2+2OH-==Cl-+ClO-+H2O
B.F2与Cl2与NaOH溶液反应:F2+4OH-==2F-+O2+2H2O
C.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g++2NH3·H2O==Ag(NH3)2++2H2O
D.Fe3O4与稀HNO3反应:Fe3O4+8H+==Fe2++2Fe3++4H2O
12.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O B.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2
C.同体积、同密度的C2H4和C3H6 D.同压强、同体积的N2O和CO2
13.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的关系为1∶2的是
A.O3+2KI+H2O==2KOH+I2+O2
B.2CH3COOH+Ca(ClO)2==2HClO+Ca(CH3COO)2
C.I2+2NaClO3==2NaIO3+Cl2
D.4HCl+MnO2==MnCl2+Cl2↑+2H2O
14.室温时,将x mL pH=a 的稀NaOH溶液与ymL pH=b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下列关于反应后溶液pH的判断,正确的是
A.若x=y,且a+b=14,则pH>7 B.若10x=y,且a+b=13,则pH=7
C.若ax=by,且a+b=13,则pH=7 D.若x=10y,且a+b=14,则pH>7
15.下表中,对陈述I、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
陈述I
陈述Ⅱ
判断
A
工业生产硫酸用水吸收SO3
SO3可与水反应
I对;Ⅱ对;有
B
Cl2和SO2混合后可用于漂白纸浆
Cl2和SO2都有较好的漂白作用
I对;Ⅱ错;无
C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光
I对;Ⅱ对;无
D
石墨常用作电解池的电极
石墨的化学性质稳定且导电性好
I对;Ⅱ对;有
16.某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以LiMn2O4为正极,嵌入锂的碳材料为负极,含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Li+LiMn2O4==Li2Mn2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LiMn2O4发生氧化反应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Li++LiMn2O4+e-==Li2Mn2O4
C.充电时,LiMn2O4发生氧化反应
D.充电时,阳极反应为:Li++e-==Li
17.SO42-和 S2O82-结构中,硫原子均位于由氧原子组成的四面体的中心,且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均满足8电子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42-的电子式为 B.S2O82-中没有非极性键
C.S2O82-比SO42- 稳定 D.S2O82-有强氧化性
18.下列实验中,溶液颜色有明显变化的是
A.少量明矾溶液加入到过量NaOH溶液中
B.往FeCl3溶液中滴入KI溶液,再滴入淀粉溶液
C.少量Na2O2固体加入到过量NaHSO3溶液中
D.往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入少量Fe2(SO4)3稀溶液
19.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2NH3(g),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B.点 c处反应达到平衡
C.点d (t1时刻) 和点 e (t2时刻) 处n(N2)不一样
D.其他条件不变,773K下反应至t1时刻,n(H2)比上图中d点的值大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83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20.(12分)
氧化铜有多种用途,如用作玻璃着色剂、油类脱硫剂等。为获得纯净的氧化铜以探究其性质,某同学用工业硫酸铜(含硫酸亚铁等杂质)进行如下实验:
⑴制备氧化铜Chenlong
工业CuSO4CuSO4溶液CuSO4·5H2O……CuO
①步骤I的目的是除不溶性杂质。操作是 。
②步骤Ⅱ的目的是除铁。操作是:滴加H2O2溶液,稍加热;当Fe2+转化完全后,慢慢加入Cu2(OH)2CO3粉末,搅拌,以控制溶液pH=3.5;加热煮沸一段时间,过滤,用稀硫酸酸化滤液至pH=1。控制溶液pH=3.5的原因是 。
③步骤Ⅲ的目的是得到CuSO4·5H2O晶体。操作是 ,过滤,水浴加热烘干。水浴加热的特点是 。
⑵探究氧化铜的性质
①取A、B两支试管,往A中先加入适量CuO粉末,再分别向A 和B中加入等体积的3%H2O2溶液,只观察到A中有大量气泡。结论是 。
②为探究试管A中反应的速率,收集气体并测定其体积必需的实验仪器有:
。
21.(12分)
某研究小组进行与NH3有关的系列实验。
⑴从下图中挑选所需仪器,画出制取干燥NH3的装置简图(添加必要的塞子、玻璃导管、胶皮管。固定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不用画),并标明所用试剂。
⑵将NH3通入溴水中,有N2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⑶为验证“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第6页右上图所示的装置,图中B管的容积是A管的2倍,活塞K1、K2、K3、K4、K5均关闭(固定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略;HCl和NH3均不溶于石蜡油,也不与之反应;装置气密性好)。
①在A管中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干燥HCl气体。操作是 。控制活塞K4、K5,调节C,使B管充满与A管同压的干燥NH3。
②缓缓开启K3,A管中的现象是 。要达到实验目的,当反应完成并恢复到室温时,B管中预期的现象是 ;若观察不到预期现象,主要原因是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1分)
22.(13分)
往有机聚合物中添加阻燃剂,可增加聚合物的使用安全性,扩大其应用范围。例如,在某聚乙烯树脂中加入等质量由特殊工艺制备的阻燃型Mg(OH)2,树脂可燃性大大降低。该Mg(OH)2的生产工艺如下:
⑴精制卤水中的MgCl2与适量石灰乳反应合成碱式氯化镁[Mg(OH)2-xClx·m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⑵合成反应后,继续在393K~523K下水热处理8h,发生反应:
[Mg(OH)2-xClx·mH2O]==(1-)Mg(OH)2+MgCl2+mH2O
水热处理后,过滤、水洗。水洗的目的是 。
⑶阻燃型Mg(OH)2具有晶粒大,易分散、与高分子材料相容性好等特点。上述工艺流程中与此有关的步骤是 。
⑷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Mg(OH)2(s)==MgO(s)+H2O(g); △H1=+81.5kJ·mol-1
Al(OH)3(s)=Al2O3(s)+H2O(g); △H2=+87.7kJ·mol-1
①Mg(OH)2和Al(OH)3起阻燃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
②等质量Mg(OH)2和Al(OH)3相比,阻燃效果较好的是 ,原因是 。
⑸常用阻燃剂主要有三类:A.卤系,如四溴乙烷;B.磷系,如磷酸三苯酯;C.无机类,主要是Mg(OH)2和Al(OH)3。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应用时较理想的阻燃剂是
(填代号),理由是 。
23.(8分)
水体中重金属铅的污染方向问题备受关注。水溶液中铅的存在形态主要有Pb2+、Pb(OH)+、Pb(OH)2、Pb(OH)-、Pb(OH)42-,各形态的浓度分数α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Pb(NO3)2溶液中, 2(填“>”、“=”、“<”=;往该溶液中滴入氯化铵溶液后,增加,可能的原因是 。
(2)往Pb(NO3)2溶液中滴入稀NaOH溶液,pH=8时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Na+除外)有 ,pH=9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某课题组制备了一种新型脱铅剂,能有效去除水中的痕量铅,实验结果如下表:
离子
Pb2+
Cu2+
Fe3+
Mn2+
Cl-
处理前浓度/(mol·L-1)
0.100
29.8
0.120
0.087
51.9
处理前浓度/(mol·L-1)
0.004
22.6
0.040
0.053
49.8
上表中除Pb2+外,该脱铅剂对其它离子的去除效果最好的是 。
(4)如果该脱铅剂(用EH)脱铅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反应为:
2EH(s)+Pb2+E2Pb(s)+2H+
则脱铅的最合适pH范围为 (填代号)。
A.4~5 B.6~7 C.9~10 D.11~12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4.(8分)
环丙烷可作为全身麻醉剂,环已烷是重要的有机溶剂。下面是部分环烷烃及烷烃衍生物的结构简式、键线式和某此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式(其中Pt、Ni是催化剂)。
结构简式
键线式
(环己烷)
(环丁烷)
回答下列问题:
⑴环烷烃与 是同分异构体。
⑵从反应①~③可以看出,最容易发生开环加成反应的环烷烃是 (填名称)。判断依据为 。
⑶环烷烃还可以与卤素单质,卤化氢发生类似的开环加成反应,如环丁烷与HBr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不需注明反应条件)。
⑷写出鉴别环丙烷和丙烯的一种方法。试剂 ;现象与结论
。
24.(10分)
纤维素是自然界最为丰富的可再生的天然高分子资源。
(1)纤维素可制备用于纺织、造纸等的粘胶纤维[成分是(C6H10O5)n],生产过程涉及多个化学反应。工艺简图如下:
纤维素(原料)
纤维素黄原酸钠(粘胶)
粘胶纤维(产品)
近来,化学家开发了一种使用NMMO加工纤维素的新方法,产品“Lyocell纤维”成分也是(C6H10O5)n。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①“Lyocell纤维”工艺流程中,可充分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②与“Lyocell纤维”工艺相比,粘胶纤维工艺中会产生含有 (只填非金属元素符号)的废物,并由此增加了生产成本。
③“Lyocell纤维”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纤维”,原因是
。
(2)“Lyocell纤维”工艺流程中的NMMO可按如下路线制备(反应条件均省略):
其中,化合物Ⅰ可三聚为最简单的芳香烃,化合物Ⅱ可使溴水褪色。
①化合物Ⅰ也可聚合为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导电性的高分子化合物,该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式 。
②化合物Ⅱ与氧气反应的原子利用率达100%,其化学方程式为 。
③关于化合物Ⅲ、Ⅳ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代号)
A.都可发生酯化反应 B.Ⅲ可被氧化,Ⅳ不可被氧化
C.都溶于水 D.Ⅲ可与钠反应,Ⅳ不可与纳反应
E.Ⅲ是乙醇的同系物 F.Ⅲ可由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制备
④写出合成NMMO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5.(6分)
地球化学中,通常用热重分析研究矿物在受热时的质量变化以确定其组成。取66.6mg由高岭石[Al4Si4O10(OH)8]和方解石(CaCO3)组成的矿物,加热,在673K~1123K区间内分解为氧化物,样品总失重13.8mg。
⑴方解石的失重百分比为 。
⑵计算矿物中高岭石的质量分数。
26.(14分)
钴(Co)化合物对化学键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测定某钴化合物[Co(NH3)xCly]Clz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样品0.5010g,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煮沸,蒸出所有的氨,冷却,得到A。产生的氨用50.00mL0.5000mol·L-1的盐酸完全吸收并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得溶液B。取B溶液20.00mL, 用0.1000mol·L-1NaOH滴定,消耗NaOH溶液30.00mL。
②向A中加入过量KI固体,振荡,盐酸酸化后置于暗处,发生反应:
Com++I-→Co2++I2 (未配平)
反应完成后,蒸馏水稀释,用Na2S2O3溶液滴定析出的I2,消耗0.1000mol·L-1Na2S2O3溶液20.00mL。反应方程式为:I2+2Na2S2O3==2NaI+Na2S4O6
③另称取该物质样品0.2505g,溶于水,以0.1000mol·L-1AgNO3溶液滴定至恰好反应完全,消耗AgNO3溶液20.00mL。相应反应式为:
[Co(NH3)xCly]Clz+zAgNO3==[Co(NH3)xCly](NO3)z+zAgCl↓
通过计算求:
⑴[Co(NH3)xCly]Clz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⑵该钴化合物的化学式。
广东卷化学参考答案
1.B 2.C 3.D 4.C 5.B
6.A 7.C 8.D 9.C
10.B、C 11.A、C 12.A、C 13.A、 D14.D
15.C、D 16.B 17.D 18.B 19.A、D
Chenlong
20.(1)①溶于水,过滤。
②在此条件下Fe3+被沉淀并保证Cu2+不被沉淀。
③小心蒸发浓缩后,冷却结晶。 加热温度不会超过100℃,加热温度改变较缓慢
(2)①CuO对H2O2的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②盛满水的洗气瓶(或量气瓶)、量筒、导气管。
21.(1)提示:选用仪器:分液漏斗、烧瓶、U型管(或干燥管)、集气瓶等连接。
(2)8NH3+3Br2=N2+6NH4Br(或2NH3+3Br2=N2+6HBr,NH3+HBr=NH4Br)
(3)①关闭活塞③,打开活塞①②,从②处导如HCl气体,①处出现白色酸雾时(或①处放湿润蓝色石蕊试纸,试纸变红时),关闭活塞①②。
②产生白烟。B管中恰好充满石蜡油而石蜡油不进入A管。A管中的HCl可能混有空气。
22.(1)2MgCl2+(2-x)Ca(OH)2+2mH2O=2Mg(OH)2-x·Clx·mH2O+(2-x)CaCl2
(2)除去附着在Mg(OH)2表面的含等杂质MgCl2 的滤液。
(3)“水热处理”、“表面处理”。
(4)①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量。
②Mg(OH)2,等质量的Mg(OH)2分解时吸收的热量比Al(OH)3大
(5)C。A会破坏臭氧层,B中的P元素会造成藻类生物的大量繁殖。
23.> Pb2++2Cl-=PbCl2↓降低了c(Pb2+)
(2)Pb2+、Pb(OH)+ Pb2++2OH-=Pb(OH)2↓
(3)Fe3+
(4)B
24.(1)相同碳原子的烯烃
(2)环丙烷 在都使用催化剂的条件下,加成反应的温度最低
(3)+HBrBr
(4)酸性KMnO4溶液 紫色褪去的是丙稀,不褪色的是环丙烷
25.(1)①NMMO ②S 、C ③副产物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2)①(C2H2)n ②2CH2=CH2+O2 ③ACF
④+H2O2+H2O
26.(1)44% (2)77.8%
27.(1)27.94% (2)[Co(NH3)5Cl]Cl2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共48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应大力推广“乙醇汽油”
B.钢铁在海水中比在河水中更易腐蚀,主要原因是海水含氧量高于河水
C.废弃的塑料、金属、纸制品及玻璃都是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
D.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宜食用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 mL,1 mol/L Al2(SO4)3溶液中,Al3+ 和SO42—离子总数为6.02×1023
B.标准状况下,22.4 L Cl2和HCl的混合气体中含分子总数为2×6.02×1023
C.0.1 mol 8135Br原子中含中子数为3.5×6.02×1023
D.30 g甲醛中含共用电子对总数为4×6.02×1023
7.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酒精清洗沾到皮肤上的苯酚
B.用氨水清洗试管壁附着的银镜
C.用盐析的方法分离油脂皂化反应的产物
D.用冷凝的方法从氨气、氮气和氢气混合气中分离出氨
8. 已知:
①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
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
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MnO4—>Cl2>Fe3+>I2
B.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D.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9. 将a L NH3通过灼热的装有铁触媒的硬质玻璃管后,气体体积变为b L(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该b L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是
A. B.
C. D.
10.右图中每条折线表示周期表ⅣA~ⅦA中的某一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每个小黑点代表一种氢化物,其中a点代表的是
A.H2S B.HCl C.PH3 D.SiH4
11.某酸HX稀溶液和某碱YOH稀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两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大于7。下表中判断合理的是
编号
HX
YOH
溶液的体积关系
①
强酸
强碱
V(HX)=V(YOH)
②
强酸
强碱
V(HX)<V(YOH)
③
强酸
弱碱
V(HX)=V(YOH)
④
弱酸
强碱
V(HX)=V(YOH)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m、n均为正整数)
A.若R(OH)m为强碱,则W(OH)n也为强碱
B.若HXOm为强酸,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
C.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
D.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第Ⅱ卷(共60分)
25.(15分)
有机物A为茉莉香型香料。
Chenlong
(1)A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其中R和R′代表不同的烃基)
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A可以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字母)。
a.还原反应 b.消去反应 c.酯化反应 d.水解反应
(3)已知含有烃基R的有机物R-OH与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烃基R′的有机
物R′—OH类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分子结构中只有一个甲基,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浓硫酸存在下,B与乙醇共热生成化合物C16H22O2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A的多种同分异构体中,分子结构中除烃基R′含有三个甲基外,其余部分均与A相同的有______________种。
26.(17分)
X、Y、Z、W四种化合物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X含有四种元素,X、Y、Z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W为无色无味气体。这四种化合物具有下列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W的电子式是 。
(2)X与Y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X含有的四种元素之间(二种、三种或四种)可组成多种化合物,选用其中某些化合物,利用下图装置(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装置Ⅲ中产生白色沉淀,装置Ⅴ中可收集到一种无色气体。
①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装置Ⅱ中物质的化学式是 。
②用X含有的四种元素中的两种组成的某化合物,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装置Ⅴ中气体,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所需仪器装置是 (从上图中选择必要装置,填写编号)。
(4)向Z溶液中通入氯气,可制得某种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漂白、消毒的物质,同时有X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7.(14分)
铝和氢氧化钾都是重要的工业产品。请回答:
(1)工业冶炼铝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品氢氧化钾的溶液中含有某些含氧酸杂质,可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提纯。
电解槽内装有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该电解槽的阳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电开始后,阴极附近溶液pH会增大,请简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除去杂质后的氢氧化钾溶液从溶液出口_________________(填写“A”或“B”)导出。
28.(14分)
有X、Y、Z三种元素,已知:
①X2-、Y-均与Y的气态氢化物分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②Z与Y可组成化合物ZY3,ZY3溶液遇苯酚呈紫色。
请回答:
(1)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2)将ZY3溶液滴入沸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此液体具有的性质是 (填写序号字母)。
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
b.插入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
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
d.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
(3)X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①已知一定条件下,每1 mol该气体被O2氧化放热98.0 kJ。若2 mol该气体与1 mol O2在此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是176.4 kJ,则该气体的转化率为: 。
②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含1.5 mol Y的一种含氧酸(该酸的某盐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氧化物,若有1.5×6.02×1023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北京卷理综化学参考答案
5.C 6.D 7.B 8.A 9.C 10.D 11.D 12.B
25.(15分)Chenlong
(1)醛基
(2)C14H18O
a
(3)醇
(4)
(5)
(6)3
26.(17分)
(1)
(2)HCO3-+OH-=CO32-+H2O
(3)①Na2CO3+H2SO4= Na2SO4+ CO2↑+H2O
或2NaHCO3+H2SO4= Na2SO4+ 2CO2↑+2H2O
Na2O2
②H2O2
I、IV、V
(4)2Na2CO3+Cl2+H2O=NaClO + NaCl + 2NaHCO3
27.(14分)
(1)2Al2O3 4Al+3O2↑
(2)2Al+2OH—+2H2O=2AlO2—+3H2↑
(3)① 4OH——4e—=2H2O+O2↑
② H+ 放电,促进水的电离,OH— 浓度增大
③ B
28.(14分)
(1)HClO4
(2)Fe3++ 3H2O Fe(OH)3 (胶体)+ 3H+
a b d
(3)① 90%
② SO2+2HClO3=H2SO4+2ClO2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共48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6. 下列物质中,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污染物是
A.N2 B.SO2 C.CO2 D.CO
7. 下列物质发生变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液溴和苯分别受热变为气体 B.干冰和氯化铵分别受热变为气体
C.二氧化硅和铁分别受热熔化 D.食盐和葡萄糖分别溶解在水中
8. 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 B.O2比O3的质量小
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 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9. 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质子数c>b B.离子的还原性Y2—>Z—
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原子半径X<W
10.室温下,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都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Cu2+、Cl—、NO3— B.K+、Na+、SO32—、S2—
C.K+、Na+、AlO2—、SO42— D.Ba2+、Fe2+、NO3—、Br—
11.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A.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铁作阳极
B.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涂镍碳钢网作阴极
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
12.25 ℃时,将稀氨水逐滴加入到稀硫酸中,当溶液的pH = 7时,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NH4+) = c(SO42—) B.c(NH4+) > c(SO42—)
C.c(NH4+) < c(SO42—) D.c(OH—)+ c(SO42—) = c(H+)+c(NH4+)
13.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 mol/(L·s)
B.反应开始到10 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到10 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 + Y(g) Z(g)
第Ⅱ卷(共60分)
26.(18分)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填写下列空白:Chenlong
(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 (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的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 B.坩埚 C.表面皿 D.泥三角 E.酒精灯 F.干燥器
(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
(3)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
。
(5)请设计一种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
。
27.(15分)
A、B、C、D是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单质。B、E均为组成空气的成分。F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在G中,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中部分产物未列出):
请填写下列空白:
(1)A是 ,C是 。
(2)H与盐酸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是 。
(3)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F与G的水溶液反应生成I和D的离子方程式是 。
28.(12分)
四川盛产五倍子。以五倍子为原料可制得化合物A。A的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
请解答下列各题:
(1)A的分子式是 。
(2)有机化合物B在硫酸催化条件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可得到A。请写出B的结构简式:
(3)请写出A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有机化合物C是合成治疗禽流感药物的原料之一。C可以看成是B与氢气按物质的量之比1∶2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的产物。C分子中无羟基与碳碳双键直接相连的结构,它能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请写出C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9.(15分)
四川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尿素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图中某些转化步骤及生成物未列出):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已知0.5 mol甲烷与0.5 mol水蒸汽在t ℃、p kPa时,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合成气),吸收了a 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2)在合成氨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常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将生成的氨从混合气体中及时分离出来,并将分离出氨后的氮气和氢气循环利用,同时补充氮气和氢气。请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说明采取该措施的理由:
。
(3)当甲烷合成氨气的转化率为75%时,以5.60×107 L甲烷为原料能够合成 L氨气。(假设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4)已知尿素的结构简式为 ,请写出两种含有碳氧双键的尿素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 ;② 。
四川卷理综化学参考答案
6.B 7.A 8.D 9.B 10.D 11.A 12.B 13.C
26.(18分)Chenlong
(1) BDE
(2)过滤 蒸馏
(3) 2I—+MnO2+4H+ == Mn2+ + I2+2H2O
(4)苯与水互不相溶;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5)取少量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是否出现蓝色(如果变蓝,说明还有单质碘)
27.(15分)
(1)A:碳(或C) C:钠(或Na)
(2)Na2CO3+2HCl=2NaCl+H2O+CO2↑
(3)2CO2+2Na2O2=2Na2CO3+O2
(4)Na2O2+S2—+2H2O=4OH—+S↓+2Na+
28.(12分)
(1) C14H10O9
(2)
(3)
(4)
29.(15分)
(1)CH4(g)+H2O(g)CO(g)+3H2 (g);△H= +2a kJ/mol
(2)增大氮气和氢气的浓度有利于增大反应速率;减小氨气的浓度,增大氮气和氢气的浓度均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1.12×108
(4)① ②NH4N=C=O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一部分(共48分)
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S 32 Cl 35.5 Br 80 Fe 56 Pb 207
6.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将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瓶中 B.用镊子取出白磷并置于水中切割
C.把氯酸钾制氧气后的残渣倒入垃圾桶 D.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先加热再通氢气
7. 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6 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B.100 mL 2.0 mol/L的盐酸与醋酸溶液中氢离子均为0.2NA
C.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与22.4 L氟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 NA
D.20 g重水(D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8.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黄铁矿煅炼:2FeS2+5O2FeO+4SO2
B.石英与石灰石共熔:SiO2+CaOCaSiO3
C.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
D.氯气与石灰乳反应:2Cl2+2Ca(OH) 2=CaCl2+CaClO2+2H2O
9. 温度相同、浓度均为0.2 mol/L的 ①(NH4)2SO4、 ②NaNO3、 ③NH4HSO4、 ④NH4NO3、⑤、⑥CH3COONa溶液,它们的pH值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③①④②⑥⑤ B.①③⑥④②⑤
C.③②①⑥④⑤ D.⑤⑥②④①③
10.25℃、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285.8 kJ/mol、890.3 kJ/mol、2 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s)+O2(g)=CO(g);△H=-393.5 kJ/mol
B.2H2(g)+O2(g)=2H2O(g);△H=+571.6 kJ/mol
C.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
D.C6H12O6(s)+3O2(g)=3CO2(g)+3H2O(l);△H=-1 400 kJ/mol
11.已知反应mX(g)+nY(g)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
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D.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
12.利尿酸在奥运会上被禁用,其结构简式如题12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利尿酸衍生物利尿酸甲脂的分子式是C14H14Cl2O4
B.利尿酸分子内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子不超过10个
C.1 mol利尿酸能与7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利尿酸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13.下列各组溶液中,用括号内的试剂及物质间相互反应不能鉴别的一组是
A.Ba(OH)2 KSCN NaCl Mg(NO3)2 (FeCl3溶液)
B.NaNO3 NaHCO3 (NH4) 2SO3 Na2SiO3 (H2SO4溶液)
C.NH4Br K2CO3 NaI CaCl2 (AgNO3溶液)
D.(NH4) 3PO4 NaBr CuSO4 AlCl3 (KOH溶液)
第二部分(共60分)
26.(15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Fe3+、SO42— 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Chenlong
(1)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步中,相关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先用盐酸调pH值再过滤,将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检验精盐纯度,需配制150 mL.0.2 mol/L NaCl(精盐)溶液,题26图是该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4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铅蓄电池是典型的可充型电池,它的正负极格板是惰性材料,电池总反应式为:
Pb+PbO2+4H++2SO42-2PbSO4+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氢、氧的氧化还原):
(1)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液中H2SO4的浓度将变________________;当外电路通过1 mol电子时,理论上负极板的质量增加______________g。
(2)在完全放电耗尽PbO2和Pb时,若按题27图连接,电解一段时间后,则在A电极上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电极上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铅蓄电池的正负极的极性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7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α-松油醇可经以下路线合成,小方框中的每一字母各代表一种有机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1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2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A至H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和H的结构简式分别是:G_______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转化为F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4分)(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且互不同族;其中只有两种为金属;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X与W、Y与Z这两对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均为9。单质Y和W都可与浓的NaOH溶液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Y、Z、W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ZW2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它在常温下呈液态,形成晶体时,属于_________晶体。
(3)工业生产单质Y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X与Y化学性质相似,则X与浓的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1 mol的单质W与50 mL 1.5 mol/L的FeBr2溶液反应,则被氧化的Fe2+ 和Br—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庆卷理综化学试题答案
6.B 7.D 8.C 9.A 10.D 11.B 12.A 13.C
26.(15分)Chenlong
(1)取第②步后的上层溶液1—2滴于点滴板上,再滴入1—2滴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混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2)Ca2++CO32-=CaCO3↓
Ba2++ CO32-=BaCO3↓
(3)在此酸度条件下会有部分沉淀溶解,从而影响制得精盐的纯度
(4)未用玻璃棒引流;未采用150ml容量瓶
27.(14分)
(1)PbO2 +2e-+4H+ +SO42- =PbSO4+2H2O 小 48
(2)Pb PbO2 对换
28.(17分)
(1)O2 Br2
(2)CH3CHO
(3)
(4)
29.(14分)
(1)Cl<S<Al
(2) 分子
(3)2Al2O34Al+3O2↑
(4)Be+2NaOH=Na2BeO2+H2↑
(5)3∶5
2006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科综合试卷
6.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
动、吸附排出有害物质.从纤维素的化学成分看,它是一种 ( )
A.二糖 B.多糖 C.氨基酸 D.脂肪
7.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使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紫外线的危害,人为因素可能使臭氧层受到破坏.下列因素可破坏臭氧层的是 ( )
A.SO2的排放 B.制冷剂氟氯烃(商品名氟利昂)的泄漏
C.C02的排放 D.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8.实验室可用右下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某气体R,则R可能是 ( )
A.S02 B.NH3 C.HCl D.Cl2
9.下列物质的溶液呈碱性的是(YCY)
A.Na2C03 B.Na2S04 C.NH4N03 D.CH3COOH
10.向一定量的下列物质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这种物质是( )
A.MgS04 B.NaAl02 C.A1C13 D.FeCl3
11.标准状况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02,另一个装有CH4,两瓶气体具有相同的( )
A.质量 B.原子总数 C.密度 D.分子数
12.符合下列分子式的有机物没有同分异构现象的是 ( )
A.CH4 B.C12H22011 C.C4H10 D.C4H9
13.关于Na元素和F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序数Na>F B.原子半径NaC.原子的电子层数NaF
1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
A.铁跟稀硫酸反应Fe+2H+=Fe2++H2↑
B.铜跟浓硝酸反应Cu+2N03-+4H+=Cu2++2N02↑+2H2O
C.碳酸钙跟稀盐酸反应C032-+2H+=CO2↑+H2O
D.铁跟氯化铁溶液反应Fe+2Fe3+=3Fe2+
15.配制100 mL 1.0 mol/LNa2C0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
B.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 mL蒸馏水,搅拌、溶解
C.转移Na2CO3溶液时,未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倒人容量瓶中
D.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倒转、摇匀
16.实验室制Cl2的反应为4HCl(浓)十Mn02 MnCl2+C12↑+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还原剂是HCl,氧化剂是Mn02 B.每生成1 molCl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
C.每消耗1 molMnO2,起还原剂作用的HCl消耗4mol
D.生成的Cl2中,除含有一些水蒸气外,还含有HCl杂质
29.(9分)(1)有右下图所示A、B、C、D四种仪器:
请选择下列仪器名称的序号,填人相应的空格内:
①烧杯②普通漏斗③圆底烧瓶④锥形瓶⑤分液漏斗⑥酸式滴定管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同学在操作时的一个错误是______________,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_____g.
3)指出下面3个实验中各存在的一个错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8分)某有机物X的分子式为C4H8O2.X在酸性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分子内均含2个碳原子的有机物Y和Z.Y在铜催化下被氧化为W,W能发生银镜反应.
(1)写出X和Z的结构简式:X ______________,Z 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Y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共热发生消去反应 W与新制Cu(OH)2反应
31.(5分)把铝、铁混合物1.1 g溶于200 mL 5mol/L盐酸中,反应后盐酸的浓度变为4.6mol/L(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求:(1)反应中消耗HCl的物质的量.
(2)该混合物中铝、铁的物质的量.
36.(9分)能源危机是制约现代社会发展的严重问题,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中国立足自身解决能源困扰的重要举措之一.
(1)现代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增加,导致气温升高.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效应”.
(2)氢能是各国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氢能开发中氢气的制备是关键技术之一.目前,科学家正研究和开发利用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通过电解水制得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能使用的主要途径是设法构成原电池,使氢气在原电池中转变为水.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原电池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的装置.
(3)水力发电利用了水能这一可再生能源.在西部大开发的壮丽画卷中,三峡工程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设三峡水库水面到发电站水轮机的落差为h,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水的初速和所受的阻力,则水到达水轮机时的速率等于______________若每秒有质量为m的水通过水轮机,水力发电中将水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V,则发电的功率等于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6.B 7.B 8.B 9.A 10.C 11.D 12.A 13.A 14.C 15.D 16.C
29.(共9分)
(1)③⑤④⑥(各1分)
(2)砝码放在左盘,烧杯放在右盘(或砝码和物品的位置放反了)(1分)27.4(1分)
(3)A.滴管口伸人试管中 B.试管口向上 C.混合气体从短导管进入洗气瓶(各1分 )
31.(共5分)
(1)消耗HCl的物质的量: 0.2L×5mol/L-0.2L×4.6mol/L=0.08mol (2分)
(2)设Al、Fe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Al~3HCl Fe~2HCl
x 3x y 2y (1分)
27g/mol×x+56g/mol×y=1.1g
3x+2y=0.08mol (1分)
x=0.02mol
得 (1分)
y=0.01mol
说明:(1)化学非选择题共他合理答案可参照评分标准给分.
(2)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每题2分(计算题除外).正确写出反应物或生成物得1分;未配平或加热符号、气体符号、沉淀符号漏写扣1分;但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写错或漏写则扣2分.
36.(共9分)
(1)温室(2分) (2)2H2O 2H2↑+O2↑(2分)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1分)
(3)(2分) ηmgh(2分)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I卷(第1—4页)和第II卷(第5—12页)两部分。全卷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 (共66分)
考生注意: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铅笔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
2.第I卷(1—22小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3.第II卷第23题和第26题为分叉题,各分为A、B两题,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考生解答。但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
相对原于质量: H—1 C—12 N—14 0—16 Mg—24 S.32 C1—35.5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石油是一种重要能源,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困惑。以下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不当的是
A.用木材作燃料 B。用液氢替代汽油 C.开发风能 D.开发地热
2.以下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乙酸的分子式C2H4O2
C.明矾的化学式KAlSO4·12H2O D.氯化钠的电子式Na
3.科学家发现C60后,近年又合成了许多球形分子(富勒烯),如C50、C70、C120、C540等它们互称为
A.同系物 B.同分异构体 C.同素异形体 D.同位素
4.下列不符合当今化学研究方向的是
A.发现新物质 B.合成新材料
C.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D.研究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关系
5.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2-乙基丙烷
B.CH3CH2CH2CH2OH 1-丁醇
C、
间二甲苯
D. 2—甲基—2—丙烯
二、选择题(本题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6.下列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
A.HCl B.Na2O2 C.C2H2 D.CH4
7.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8.某非金属单质A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B。B为气体,其体积是反应掉氧气体积的两倍(同温同压)。以下对B分子组成的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A.有1个氧原子 B.有2个氧原子
C.有1个A原子 D.有2个A原子
9.二甘醇可用作溶剂、纺织助剂等,一旦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肾衰竭,危及生命。二甘醇的结构简式是HO—CH2CH2—O—CH2CH2—OH。下列有关二甘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B.能发生取代反应
C.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D.符合通式CnH2nO3
10.已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42-、NO3-,则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A13+、CH3COO—、C1— B.Na+、NH4+、C1—
C.Mg2+、C1—、Fe2+ D. Mg2+、Ba2+、Br—
11.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玻璃管内
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
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白色
B
无色
橙色
紫色
白色
C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无色
D
黄绿色
无色
紫色
白色
12.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9gD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5NA
B.1molMgCl2中含有的离子数为2NA
C.1molCH4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4NA
D.7.1g C1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13.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
14.下列物质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①FeCl2 ②H2SO4 ③NH4NO3 ④HCl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
C. 只有①③④ D.全部
15.在标准状况下,向100mL氢硫酸溶液中通人二氧化硫气体,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则原氢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5mol/L B.0.05mol/L
C.1mol/L D.0.1mol/L
16.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两者相同
B.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
C.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
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
17.根据相关化学原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X是原子晶体,Y是分子晶体,则熔点:XB.若A2十2D—→2A—十D2,则氧化性:D2> A2
C.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D.若弱酸HA的酸性强于弱酸HB,则同浓度钠盐溶液的碱性:NaA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8.右图是气体制取装置,下列能用此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是
A.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 B.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
C.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 D.电石和水制取乙炔
1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十SO42-→ BaSO4↓+2H2O
B.Ca(HCO3)2与过量Ca(OH)2溶液反应:Ca2++HCO3-+2OH-→CaCO3↓+ CO32-+2H2O
C.Na2CO3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CO32-+ CO2+ H2O→2HCO3-
D.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 H++ OH—→H2O
20.室温下,下列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一定大于7的是
A 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B.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
C.pH=4的醋酸溶液和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
D.pH=4的盐酸和pH=l0的氨水
21.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测定溶液的pH,溶液显强碱性。
②取少量溶液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③在上述溶液中再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④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 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一定有SO32-离子 B.一定有CO32-离子
C.不能确定C1—离子是否存在 D.不能确定HCO3-离子是否存在
22.已知Ba(AlO2)2可溶于水。右图表示的是向A1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时,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y与加人Ba(OH)2的物质的量x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时沉淀的物质的量:A1(OH)3比BaSO4多
B.c—d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AlO2-比Ba2+多
C.a—d时沉淀的物质的量: BaSO4可能小于A1(OH)3
D.d—e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Ba2+可能等于OH-
第II卷(共84分)
考生注意:
1.答第II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等填写湾楚。
2.第II卷从第23题到第31题,考生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四、(本题共24分)
考生注意:23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23(A)
(1)上表中的实线是元素周期表部分边界,请在表中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边界。
(2)元素甲是第三周期ⅥA族元素,请在右边方框中按氦元素(图1)的式样,写出元素甲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外电子层排布。
(3)元素乙的3p亚层中只有1个电子,则乙原子半径与甲原子半径比较:________>________
甲、乙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4)元素周期表体现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__________,请写出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元素原子结构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B)
下表中的实线表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边界。①-⑤分别表示元素周期表中对应位置的元素。
(1)请在上表中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边界。
(2)元素⑤的原子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总数多_______个。
元素③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
(3)元素④—般在化合物中显_____价,但与_____形成化合物时,所显示的价态则恰好相反。
(4)在元素①的单质、元素②的单质和元素①②形成的合金这三种物质中,熔点最低的是_____。
a.元素①的单质 b.元素②的单质 c.元素①②形成的合金 d.无法判断
24.
(1)请将5种物质:N2O、FeSO4、Fe(NO3)3、HNO3和Fe2(SO4)3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线上,组成一个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O
(2)反应物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__________,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_。
(3)反应中1 mol氧化剂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___________ mol电子。
(4)请将反应物的化学式及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相应的位置中:
__________+ __________→
25.
(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_________________,
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______________
(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人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十H2O(g) CO2(g)十H2 (g)十Q(Q>0)
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图,则 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 mol/(L·min)
(3)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表。
①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_________状态;
C1数值_________0.08 mol/L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反应在4min—5min问,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单选),
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单选)。
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浓度
考生注意:26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26(A)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铁与硫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反应所
得固体M的成分,设计了如右图装置。倾斜A使稀硫酸(足量)与固体M充分反应,待反应停止后,B装置增重,C装置中溶液无变化,反应后进入量气管气体的体积为V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由上述实验事实可知:
(1)①固体M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中一种物质的质量可以确定为___________g(用代数式表示)。
(2)B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
写出B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实验中没有B装置,则C装置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稀硫酸和固体M反应后溶液中还残留淡黄色固体,该固体是_____________,要分离出该固体,在实验操作中,除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
(5)通过进一步实验,测得固体M中各种成分的质量之和小于反应前铁粉和硫粉的质量之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a.M中有未反应的铁和硫 b.测定气体体积时水准管的水面高于量气管的水面
c.A中留有反应生成的气体 d.气体进入D装置前未用浓硫酸干燥
26 (B)
某化学小组采用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以环己醇制备环己烯
(1)制备粗品
将12.5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lmL浓硫酸,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
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②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精品
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_________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_________ (填入编号)洗涤。
a.KMnO4溶液 b.稀H2SO4
c.Na2CO3溶液
②再将环己烯按右图装置蒸馏,冷却水
从_________口进入。蒸馏时要加入生石灰,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_________左右,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 )
a.蒸馏时从70℃开始收集产品 b.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
c.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
(3)以下区分环己烯精品和粗品的方法,合理的是_________。
a.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用金属钠 c.测定沸点
27、蛇纹石矿可以看作由MgO、Fe2O3、Al2O3、SiO2组成。由蛇纹石制取碱式碳酸镁的实验步骤如下
氢氧化物
Fe(OH)3
Al(OH)3
Mg(OH)2
开始沉淀pH
1.5
3.3
9.4
(1) 蛇纹石矿加盐酸溶解后,溶液里除了Mg2+外,还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
(2)进行Ⅰ操作时,控制溶液pH=7-8(有关氢氧化物沉淀的pH见右表)
Ca(OH)2不能过量,若Ca(OH)2过量可能会导致_________溶解、_________沉淀。
(3)从沉淀混合物A中提取红色氧化物作颜料,先向沉淀物A中加入_________ (填入物质的化学式),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次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4)物质循环使用,能节约资源。上述实验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物质化学式)。
(5)现设计一个实验,确定产品aMgCO3·bMg(OH)2·cH2O中a、b、c的值,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可用试剂:浓硫酸、碱石灰):
①样品称量 ②高温分解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MgO称量
(6)18.2g产品完全分解后,产生6.6gCO2和8.0g MgO,由此可知,产品的化学式中:
a=_________ b =_________ C =_________
六 (本题共20分)
28.已知可简写为
降冰片烯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
(1)降冰片烯属于__________。
a.环烃 b.不饱和烃 c.烷烃 d.芳香烃
(2)降冰片烯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
(3)降冰片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含有一个六元环的单环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4)降冰片烯不具有的性质__________。
a.能溶于水 b.能发生氧化反应 c.能发生加成反应 d.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29.已知(注:R,R’为烃基)
A为有机合成中间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可能得到两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产物,其中的一种B可用于制取合成树脂、染料等多种化工产品。A能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
试回答
(1)写出符合下述条件A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各任写一种):
a.具有酸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b.能发生水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分子中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
(3)C→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E→F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a.氧化反应 b.还原反应 c.加成反应 d.取代反应
(4)写出化学方程式: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E生成高聚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C的同分异构体Cl与C有相同官能团,两分子Cl脱去两分子水形成含有六元环的C2,写出C2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本题共16分)
30.合成氨工业生产中所用的α—Fe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FeO、Fe2O3
(1)某FeO、Fe2O3混合物中,铁、氧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其中Fe2+与Fe3+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2)当催化剂中Fe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其催化活性最高,此时铁的氧化物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用小数表示,保留2位小数)。
(3)以Fe2O3为原料制备上述催化剂,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炭粉,发生如下反应:
2 Fe2O3十C → 4FeO十CO2↑。为制得这种活性最高的催化剂,应向480g Fe2O3粉末中加入炭粉的质量为_________g。
31.已知: 4NH3十5O2 → 4NO+6H2O
4NO十3O2十2H2O→4HNO3
设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20,氮气体积分数为0.80,请完成下列填空及计算
(1)amolNO完全转化为HNO3需要氧气_______ mol
(2)为使NH3恰好完全氧化为一氧化氮,氨-空气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保留2位小数)。
(3)20.0moL的NH3用空气氧化,产生混合物的组成为:NO18.0mol、O212.0 mol、N2150.0 mol和一定量的硝酸,以及其它成分。(高温下NO和O2不反应)
计算氨转化为NO和HNO3的转化率。
(4) 20.0moL 的NH3和一定量空气充分反应后,再转化为HNO3
①在下图中画出HNO3的物质的量n(A)和空气的物质的量n(B)关系的理论曲线。
②写出当125≤n(B) ≤ 200时,n(A)和n(B)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A (2)B (3)C (4)D (5)B
二、选择题(本题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C (7)A (8)A (9)B (10)B (11)A (12)C (13)C (14)D (15)D (16)B (17)D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18)B (19)AC (20)BD (21)BC (22)B
四、(本题共24分)
23(A).(本题共8分)
(1)
(2分)
(2)
(3)3S23P1 Al>S
(4)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周期数即为原子结构最外电子层数;元素的主族序数即为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
23(B)
(2)1个 H:N:H (3)-2 氟 (4)C
24.(本题共8分)
FeSO4+HNO3→Fe(NO3)3+Fe2(SO4)3+N2O+H2O
FeSO4 +5N (3)得到 4 (4)3FeSO4+30HNO3→
25.(本题共8分)
(1) 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越大 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 0.03
(3) ①平衡 > ②d a
五、(本题共24分)
26(A)(本题共12分)
(1)①FeS、Fe B装置增重、量气管有气体。② V/11200
(2)洗气瓶 2OH-+H2S → 2H2O+S2--
(3)证明H2S已被完全吸收 黑色沉淀
(4)硫 漏斗、玻璃棒 (5) b、C
26(B)(1)①防暴沸 冷凝 ②防止环己烯挥发
(2)①上层 C ②g 冷却水与气体形成逆流 ③83oC b (3)C
27.(本题共12分)
(1)Fe3+ Al3+ (2)Al(OH) 3、Mg(OH)2 (3)NaOH 过滤、洗涤、灼烧 (4)CO2
(5)③测出CO2的质量 ④测出水蒸汽的质量 (6)3、1、3
六、(本题共20分)
28.(本题共9分)
(1)b (2)C7H10 (3) -CH3 (4)a、d
29.(本题共11分)
(1)a、CH3CH2CH2COOH b、CH3CH2COOCH3
(2)羟基、醛基 CH3COCH2COOH
(3)a; b、c (4)CH3CHOHCH2CHO → CH3CH=CHCHO+H2O
(5) nCH3CH=CHCH2OH → [-CH-CH]n
(6)CH3CH2CH
七、(本题共16分)
30.(本题共6分)
((1)2:1 (2)0.71 (3)3.6克
31.(本题共10分)
75a mol (2)0.14(3)氨转化为NO的转化率为90%;氨转化为HNO3的转化率为6%
(4)①
②3n(A)=0.8{n(B)-125}
2006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评析
⒈试卷命题遵循考试大纲
今年我省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采用全国试卷(Ⅰ),这份试卷仍坚持高考改革方向,保持高考改革特点,依据?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命题。题量、题序、题型、分值比例与?考试大纲?中提供的样卷基本一致。
试卷命题形式以拼盘为主,所有试题均有明确学科归属,注重学科内各知识板块之间的综合,体现学科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同时还体现跨学科间的综合,尤其在解题思路中渗透理科大综合思维方法。例如第30题等。
高考试卷遵循考纲命题的做法,有利于促进高中理科的教学改革,使教学有章可循,较大程度上减少应试对教学特别是总复习阶段教学的干挠。
⒉考试内容突出学科主干知识
试题选材主要围绕高中物理、化学、生物的主干知识、重点内容、重要概念
和规律。如物理试题考查到的主干知识、重点概念和重要规律有: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恒定电流、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化学试题涉及晶体、元素周期律、阿伏加德罗常数、离子反应、质量守恒定律、电解、化学平衡、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和简单定量计算、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有机物推导等高中化学主要内容,考查高中化学要求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并且通过框图推断题、实验设计题等试题的解题思路中知识的纵横延伸来体现知识覆盖面。生物试题重点突出核心组块内容。试题涉及细胞代谢、稳态与调节、机体免疫、遗传、生殖、种群数量动态、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知识。以分子与细胞、内环境稳态与调节、遗传与进化为考查重点,与高中课程中内容含量和所占课时比例相符。且必修与选修内容比例合理。试题中涉及选修内容约占28%。考查免疫、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细胞质遗传等知识。没有涉及微生物内容。
高考考试内容以学科主干知识为主的做法,为中学理科教学以明确引导,避免教学盲目扩展、深化,加重学生负担。
⒊试卷命题特点
(1)以“双基”为载体,从能力立意命题
物理试题注重基础,重视五种能力考查。特别重视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例如第23题,要求考生把光的反射定律知识迁移到声波的反射;还突出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例如第23题的做图能力和第24题、第25题的数学推导、字母运算能力。化学试题从学生熟习的角度突出考查“双基”。同时,对综合应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观察、思维和自学能力、应用学科语言表达尤其是化学用语的能力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考查。例如,26题对学生熟悉的短周期元素,略加条件限制,要求写出三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要求考生又熟练的基础知识,又使得对能力的考查比叙述型的题目要求高了一层。生物试题突出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体现今年考试大纲中生物学科对能力要求的变化。试题中能力考查的分值比例超过50%。
(2)力求体现学科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物理试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例如第23题,通过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之间一定距离某处进行一次爆炸,利用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的差值,来估算云层下表面的高度;第24题,求煤快在传送带上所划黑色痕迹的长度;第20题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等。考查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等重点物理知识。化学试题第28题联系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供氧剂,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技能;第29题以萨罗消毒剂为素材,考查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提醒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生物试题关注现代科技、人体生理和生态等实际问题。
(3)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
物理实验题第22题分值达17分,切实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对中学物理
实验教学起导向作用。其中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的原理以及操作过程的掌握情况,体现考试大纲中要求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情况的考查;第(2)小题利用伏安法测电压表的内阻等知识点,多角度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原理、器材、方法等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化学实验题第28题分值也有15分。此题虽是老面孔,陌生度不大。但突出对化学实验原理及实验用品使用原理的考查。体现大纲对实验能力的要求。生物试题考查实验能力的分数比例为45%左右,比往年高得多。涉及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实验结论的推断。对科学实验能力考查的切入点更广泛,要求更高。
(4)加大开放性试题分量
试卷中物理、化学、生物均有开放性试题呈现,体现加大高考改革力度。物理试题第24题至少有四种解法,解答过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第23题的解答过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至少有四种解法。化学试题第27题答案完全开放。甚至导致有数十个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生物试题则侧重在解题思路中体现开放性。
4.关于试卷的难度
今年高考理综试卷及物理、化学、生物试题的平均分和难度值如下表(据我省考生考试情况统计)。
?
平均分
难度值
2006年
2005年
2006年
2005年
化学
70.25
69.59
0.65
0.64
物理
53.50
51. 51
0.45
0.43
生物
27.92
30.86
0.39
0.43
全卷
151.67
151.96
0.506
0.51
由上表可知,今年理综试卷难度约与去年相当,在高考要求范围之内。其中,化学试题保持相对稳定,仍在全卷的难度中起很好平衡、调节作用,但试题过于注重基础,试题中不管是“成题”、翻形题还是原创题,大多情景设置或设问方式平稳,新意不足,尤其是第Ⅱ卷的第26、28两题更是略嫌区分度不够。今年物理试题的难度做积极调整,除20、21两题外,难度设置均还合理,即使是第25题的零分率为48.38﹪,作为全卷的压轴题,也还属正常。生物试题难度在去年增幅过大情况下,今年继续保持增大势头,特别是第30题通过率仅10%,几乎是失效题。说明生物科命题仍处于极不稳定状态。
化学试题的命题取向、物理试题的命题趋势是正确的,有利于高中新课程的推进。
5.试卷中值得商榷的地方
(1)第II卷生物试题偏难。30题题目太大,不够严密,不够具体,超出中学生的思维能力。31题第(4)小题题意不够明确。
(2)第II卷生物试题的答案文字量太大,大大增加了试卷难度和评卷成本。
(3)第9题AlCl3能否熔融电解,还需探讨。
一、 答题情况评析
今年我省高考理综试卷各题成绩统计如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平均分
4.44
4.32
4.56
3.18
3.3
5.05
3.74
4.53
4.41
4.21
4.56
5.02
4.I5
得分率%
74
72
76
53
55
84
62
76
74
70
76
84
69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平均分
4.26
4.46
4.70
4.30
2.60
3.22
2.22
1.86
8.09
7.47
6.75
3.57
6.81
得分率%
71
74
78
72
43
54
37
31
48
47
36
18
76
题号
27
28
29
30
31
Ⅰ卷生物
Ⅱ卷生物
Ⅰ卷化学
Ⅱ卷化学
Ⅰ卷物理
Ⅱ卷物理
平均分
6.77
11.2
9.79
2.18
5.94
19.8
8.18
35.7
34.6
27.6
25.88
得分率
45
75
47
10
30
66
19.5
74
58
58
36
下面就我省考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予以分析,以期今后教学引起注意。
1.缺乏坚实的“双基”基础,没有掌握正确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综合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差。例如:
第23题是一道简单力学知识应用题,属于较易题,但零分率却有18.1%。失分的主要原因审题不清。不能准确理解“水平”“反射”的含义,造成物理模型建立错误。同时光的反射定律这一知识,不能迁移到声波反射这一实际问题中,把“水平”传播看成“垂直上下”传波,声波反射的入射角不等于反射角等;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及物理公式不能正确理解和应用。体现在将传播路程和传播位移混淆,声速和光速混用,将时间这一标量当成矢量进行运算,声波公式,写成“”或“”等。
第24题是一道典型的力学综合问题,设计比较巧妙,主要考查考生匀变速运动基本规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注重考查物理过程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物理情景的构建能力,属于中等难题,但得分率只有36%。失分的原因主要:So错写成或漏掉了匀速运动阶段的位移,导致结果错误;分段求相对位移时,△S2错写成,漏掉了有初速的项;第二阶段△S2错写成或;对传送带应用动量定理或动能定理列式错误造成失分等。
第26题化学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使中学化学重要基础知识。在推出X、Y、Z、W分别为H、N、O、S元素的考生中有25%写不出(3)小题的答案(NH)SO4,可见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很不理想。
第29题是常规有机题。但考生在突出考查能力的考点,就表现出慌乱。如第(4)小题得分率仅23.5%,零分率却又54%;第(5)小题考查基本计算技能,只因用字母代替数字列式,零分率竟高达83%。
从生物试题答卷情况看,考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够扎实;知识整体性和系统性掌握不到位。
2.实验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基础,也是高中理科教学重要要求之一。从历年高考的得分情况分析,实验题得分率一直偏低,可见,实验能力总是学生较为薄弱的部分。今年高考中,这种状况没有改变。例如:
第22题是物理实验题,试题不难,多数考生也不感到陌生,都能动笔去做,但得分并不高。第⑴小题的错误主要是多选了E选项,原因在于实验原理不清,没有真正做过实验,印象不深造成失分。第⑵小题的主要错误:符号表达不规范。如定值电阻用滑动变阻器或电阻箱的符号表示等;审题不清,乱添元件,如电路中出现了多个电键,出现了单刀双掷开关,出现了滑动变阻器等;错将电源电动当为已知量;原理不清,设计错误。
第28题是化学实验题,考查CO2制取、除杂(HCl)、CO2和水与Na2O2反应、O2的收集和检验等中学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但考生由于对该题实验原理及实验用品的使用原理没能理清,表达不明,从而无法完美作答。出现如第(2)小题C空填“用碱石灰干燥CO2”、不知用“带火星木条”检验O2等低级错误。很能说明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生物试题的答卷中也暴露出学生实验能力不足的弱点。
3.运用学科语言正确表述,应该是高中学生具有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答卷中暴露出考生表达能力差的问题十分严重。这是我省理科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多年来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例如:
(1)书写规范问题。生物答题中,没有规范使用生物学专业用语,出现错别字;化学答题中,结构式书写错误;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漏写条件、“↑”、“↓”;化学专用名词错误等都造成严重失分。
(2)简答叙述题辞不达意,文字表述不到位、不严密、不完整,使评卷教师不知所云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造成的失分相当严重。
4.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考试心理状态亟需加强培养
答题中普遍存在审题不慎造成失分的现象,而且十分严重。因考场心理紧张,无法正常思考、笔误;没有掌握应试时间分配策略,导致相当一部分同学最后一题(31题)没有做完。可见,不良的学习习惯是造成高考失分不可忽视的重大因素。
教学中孰重孰轻,应该引起广大教师思考。高考试题可以千变万化,但基本知识不变,主干知识永远是重点,通过“双基”考能力永远是主题,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以不变应万变才是上策。在教学中,应注意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变化,立足“双基”,重视实验,摒弃题海。使学生系统学好各学科主干知识,建立清晰、完善的学科知识结构,学习学科方法,领会学科思想,学会处理问题的理科思维方法,培养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有机的渗透到平时教学中加以培养,使学生全面发展。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陈启新
福建省2006年高考理综化学学科评卷质量分析
一、??????????? 评卷情况
评卷指导组和各题正、副组长认真研究试题,依据标准答案,经三次讨论、
推敲,制定科学合理评分细则。全体评卷教师准确、详细地掌握各项评分细则。认真负责改卷,按时完成评卷工作。
二、??????????? 试题分析
试卷能够依据2006年理科综合考试大纲,贯彻在全面考查“双基”的同时,
注重学科能力考查的原则。坚持高考考改方向,试题以能力立意命题,试题相对平稳,做到“三个有利”。
1、试题体现化学学科主干知识与基本技能
试题涉及晶体、元素周期律、阿伏加德罗常数、离子反应、质量守恒定律、电解、化学平衡、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和简单定量计算、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有机物推导等高中化学主要内容,考查高中化学要求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并且通过框图推断题、实验设计题等试题的解题思路中知识的纵横延伸来体现知识覆盖面。
2.命题特点
(1)注重“双基”,同时以“双基”为载体,从能力立意命题考查学生能力。
化学选择题不回避“成题”(指多年测试中不断积累逐渐形成的精品题型),从学生熟习的角度突出考查“双基”。同时,对综合应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化学科思维能力——通过对所提供素材的信息获取、整理分析、模仿迁移,考查大纲要求的观察、思维和自学能力、应用学科语言表达尤其是化学用语的使用的能力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考查。例如,26题对学生熟悉的短周期元素,略加条件限制,要求写出三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使得对能力的考查更高了一层。
(2)力求体现学科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28题联系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供氧剂,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技能;第29题,以萨罗消毒剂为素材,考查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提醒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3)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
化学实验题第28题分值15分。此题虽是老面孔,陌生度不大。但突出对化学实验原理及实验用品的使用原理的考查。
(4)加大开放性试题分量。
第26题答案完全开放。甚至导致有数十个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
三、??????????? 学生答题情况
1、得分情况。
理综试卷中化学试题难度适中,起了很好的平衡作用。今年我省高考理综考试化学试题得分情况如下表:
题号
6
7
8
9
10
11
12
13
Ⅰ卷
平均分
5.05
3.74
4.53
4.41
4.21
4.56
5.02
4.I5
35.66
难度值
0.84
0.62
0.76
0.74
0.70
0.76
0.84
0.69
0.74
题号
26(9分)
27(15分)
28(15分)
29(21分)
Ⅱ卷(60分)
全卷(108分)
平均分
6.81
6.77
11.22
9.79
34.59
70.25
难度值
0.76
0.45
0.75
0.47
0.58
0.65
从上表可以看出,Ⅰ卷选择题得分情况良好。Ⅱ卷主观题中26.28两题较易,27、29两题属中等难度题,难度虽然不大但要正确作答得高分也不易,有较好区分度。
2. 失分原因
(1)??? 审题不清,胡乱做答。
(2)???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够扎实。
(3)??? 未能形成知识网络。
(4)??? 获取、处理信息能力、实验能力不足。
(5)??? 化学用语掌握不好,文字表达能力较差。
(6)??? 考试心理欠佳。
?
福建省普教室 陈启新
2006.6.26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全解全析
第I卷(共66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K:39 Fe:56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近期我国冀东渤海湾发现储量达10亿吨的大型油田。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石油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 B 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 石油的裂化是物理变化 D 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
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石油的组成及性质等知识点。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石油的裂化是将碳链较长的烃断裂成碳链较短的烃,所以石油的裂化是化学变化,C错;石油分馏是依据蒸馏原理将石油中各成分按沸点范围进去分离,得到的各馏分是处于某一温度范围内的混合物,故D错。
.U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23592U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下列有关U说法正确的是
A U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 B U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
C U与U互为同位素 D 23592U与U互为同素异形体
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元素及原子结构知识,对于原子,Z表示的是质子数,A表示的是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故A选项错误;对于原子而言,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B错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故C正确,D错误。
.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 B 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C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D 葡萄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3.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葡萄糖的结构及性质以及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葡萄糖中含有醛基,故B正确;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淀粉、蔗糖等最终都转化为葡萄糖供细胞使用,因此C正确;一般把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分子称为高分子,如淀粉、蛋白质等,故D错。
.下列有关物理量相应的单位表达错误的是
A 摩尔质量g/mol B 气体摩尔体积L/mol
C 溶解度g/100g D 密度g/cm3
4.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常用物理量的单位。溶解度的单位是g,故C错误。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从物理量的定义出发来理解、记忆、应用。
.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
B 用斧头将木块一劈为二,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原子恰好分成更小微粒
C 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可以成为绝缘体
D 一定条件下,水在20℃时能凝固成固体
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常识。由质量守恒可知A项正确;在木块被劈开时,断裂的是其中的某些纤维素分子,原子结构并未被破坏,故B错误;C金属导电是靠金属内的自由移动的电子,当在气态时不能导电,故C正确。室温下的水结成的冰叫“热冰”,由韩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制得,故D正确。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 纯碱溶液去油污 B 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C 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D 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6.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盐类水解知识,同时还涉及到酯的水解、钢铁的电化学腐蚀等知识。纯碱水解,溶液显碱性,有利于油脂的水解,故A与盐类水解有关;B为钢铁的电化学腐蚀,与盐类水解无关;C溶液颜色变深是因为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D溶液有臭味是因为硫化钠水解后产生了少量的硫化氢。
.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检验方法
沉淀法
显色法
气体法
含义
反应中有沉淀产生或溶解
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反应中有气体产生
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 NH4+-气体法 B I--沉淀法 C Fe3+-显色法 D Ca2+-气体法
7.D
【解析】本题看似一个信息题,其实所给信息仍是中学常见离子检验知识NH4+的检验是利用NaOH与其反应产生NH3,I-的检验可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反应产生黄色沉淀AgI,Fe3+遇KSCN溶液显红色(或者与苯酚反应,溶液显紫色),只有Ca2+不能反应生成气体,故D不合理。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SO2+OH-→HSO3-
B 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
C 盐酸滴入氨水中:H++OH-→H2O
D 碳酸钙溶解于稀硝酸中:CO32-+2H+→CO2↑+H2O
8.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A项反应不符合事实,少量的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是亚硫酸钠;C项氨水中的NH3·H2O是弱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应写为分子;D项中的碳酸钙是难溶物质,不可写为离子。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 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C 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 倾倒液体对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
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基本操作中的药品取用知识。试管中液体体积不加热时不超过试管的1/2,加热时不超过1/3,故C项错误。
.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A 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B 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
C 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 D 金属晶体:晶体是否能够导电
10.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本概念。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而单质也可以有共价键如氯气,故B错;强弱电解质的判断依据是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而非导电性,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可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强电解质的稀溶液导电性也可能会很弱,而弱电解质的浓溶液导电性也可能会较强,故C错。某些非金属晶体也可导电,如:石墨、硅等,故D错。
.有关物质燃烧时火焰颜色描述错误的是
A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苍白色 B 钠在空气中燃烧——黄色
C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 D 硫在氧气中燃烧——绿色
1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是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D错。
.往含I-和Cl-的稀溶液中滴人AgNO3溶液,沉淀的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原溶液中c(I-)/c(Cl-)的比值为
A (V2-V1)/V1 B V1/V2
C V1/(V2-V1) D V2/V1
12.C
【解析】本题考查了离子反应的顺序问题,当溶液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离子可以与银离子产生沉淀时,溶解度小的沉淀先生成。故反应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碘离子与银离子反应产生碘化银沉淀,第二阶段是氯离子与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结合图像可知答案为C
.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
B 100mL 0.1mol/L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
C 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
D 两溶液中分别加人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
13.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相同浓度的两溶液,醋酸部分电离,故醋酸的c(H+)比盐酸的小;由反应方程式可知B正确;醋酸稀释过程中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故稀释后醋酸的PH值在3~5之间,C错;醋酸中加入醋酸钠,由于增大了溶液中醋酸根的浓度,抑制了醋酸电离,使c(H+)明显减小,而盐酸中加入氯化钠对溶液中c(H+)无影响,故D错。
.已知:CH3CH2CH2CH3(g)+6.5O2(g)→4CO2(g)+5H2O(l)+2878kJ
(CH3)2CHCH3(g)+6.5O2(g)→4CO2(g)+5H2O(l)+2869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B 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 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 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1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从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在同样的条件下,正丁烷放热比异丁烷多,因此A正确;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因此稳定性异丁烷大于正丁烷,B错;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能量增多,因此是一个吸热过程,故C错;由烃的结构特点可知氢原子数相同,两者碳氢键个数必相等,故D错。
.下列有关化学键与晶体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一定只有极性键
B 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高
C 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 含有阴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阳离子
1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键知识。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也可以有非极性键,如双氧水,故A错;晶体熔沸点顺序一般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共价化合物多数是分子晶体,但也有些是原子晶体如二氧化硅,故B错;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多数是共价化合物,但也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如铵盐,故C错;由电荷守恒可只,D正确。
.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铅笔端作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B 铂片端作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C 铅笔端有少量的氯气产生 D a点是负极,b点是正极
16.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电解实验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由电极反应式可知,在阴极生成氢氧化钠,出现红色字迹,所以铅笔做阴极,a为电源负极。故选D
.可用右图装置制取(必要时可加热)、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A 铜和稀硝酸制一氧化氮 B 氯化钠与浓硫酸制氯化氢
C 锌和稀硫酸制氢气 D 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制硫化氢
1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备实验。一氧化氮气体遇空气会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故不可用排空气法收集,A错;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硫化氢还原性较强,可被浓硫酸氧化,故D错。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右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
C 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
D 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
18.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铝的性质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说明反应放热,C正确;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变成氧化铝。通常的铝制品之所以能免遭氧化,是由于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外衣保护着。在铝箔的表面涂上硝酸汞溶液以后,硝酸汞穿过保护层,与铝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了液态金属—汞。汞能与铝结合成合金,俗称“铝汞齐”在铝汞齐表面的铝没有氧化铝保护膜的保护,很快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变成了白色固体氧化铝。当铝汞齐表面的铝因氧化而减少时,铝箔上的铝会不断溶解进入铝汞齐,并继续在表面被氧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铝。最后使铝箔捏成的鸭子长满白毛。故D错。
.莽草酸是一种合成治疗禽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鞣酸存在于苹果、生石榴等植物中。下列关于这两种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酸都能与溴水反应
B 两种酸遇三氯化铁溶液都显色
C 鞣酸分子与莽草酸分子相比多了两个碳碳双键
D 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的量相同
19.A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烃的衍生物的性质。从两中物质的结构可以看出,莽草酸中含羧基、醇羟基和碳碳双键,鞣酸中含有羧基、酚羟基。由各官能团性质可知AD正确。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下11.2L的甲烷气体含有甲烷分子数为0.5NA个
B 14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总原子数为3NA个
C 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钠离子数为0.1NA个
D 5.6g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3NA个
2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阿伏加德罗常熟及阿伏加德罗定律。A项没有说明气体的状态,错误;乙烯和丙烯最简式相同,相同质量的乙烯和丙稀所含碳原子和氢原子个数相同,B正确;C项没有说明溶液体积,错误;D项铁与稀硫酸反应后呈+2价,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个。
.已知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要使溶液中c(H+)/c(CH3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少量烧碱溶液 B 升高温度 C 加少量冰醋酸 D 加水
21.B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加少量烧碱,将减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虽然平衡右移,但由勒夏特列原理可知,醋酸浓度降低程度小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程度;C项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右移但比值减小;升高温度,平衡右移,氢离子浓度增大,醋酸浓度减小,B正确;加水氢离子浓度和醋酸浓度都降低,若平衡不移动,则比值不变,但事实上平衡右移,故D正确;此题的CD两项若从结果来看,可以看成是不同浓度的醋酸中c(H+)/c(CH3COOH)值,这样可更快选出正确答案。
.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
(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 K+一定存在 B 100mL溶液中含0.01mol CO32-
C Cl-可能存在 D 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
22.A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离子的检验。由步骤(1)可知, Cl-、CO32-、SO42-三者中至少有一种;由步骤(2)可知,一定有NH4+且可算出有NH4+0.04mol由步骤(3)可知,同时有CO32-、SO42-且可算出SO42-有0.01mol,有CO32-0.02mol,考虑到离子共存问题,可知原溶液中无Mg2+、Ba2+,考虑到电荷守恒,可知阳离子除了NH4+外必定还有K+。故答案为AC第II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
考生注意:23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A)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T
M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Y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Z
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
(1)元素T的原子最外层共有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
(2)元素Y与氢元素形成一种离子YH4+,写出该微粒的电子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
(3)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 常温下Z的单质和T的单质状态不同 b Z的氢化物比T的氢化物稳定
c 一定条件下Z和T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T、X、Y、Z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酸的是 ,理由是 。
23.(A)(1)6 146C(2)[]+(3)Cl b(4)H2CO3 弱酸性或非氧化性酸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元素周期律以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T元素M层上有两对成对电子,因此M层上还有2个未成对电子,T元素最外层共有6个电子,是S,最外层有6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X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因此X次外层为2个电子,最外层为4个电子,是碳元素,能用于测定文物年代的是具有放射性的;Y单质是双原子分子,且其氢化物水溶液显碱性,可知Y是N,形成的离子为NH4+其电子式为[]+;元素Z最高正价是+7价,因此Z是Cl,非金属性Cl>S。非金属性强弱可通过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及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比较得出。T、X、Y、Z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H2CO3、H2SO4、HNO3、HClO4,除了碳酸是弱酸,其余均为强酸。
【思路点拨】解此类题目,要求考生掌握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能熟练运用元素周期律,对于一些常见物质及其性质要熟悉。
(B)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T
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所得溶液呈弱酸性
X
L层p电子数比s电子数多2个
Y
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
Z
L层有三个未成对电子
(1)写出元素X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写出元素Z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
(2)写出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电离方程式
(3)元素T与氯元素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 常温下氯气的颜色比T单质的颜色深
b T的单质通入氯化钠水溶液不能置换出氯气
c 氯与T形成的化合物中氯元素呈正价态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T、X、Y、Z四种元素的单质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单质的是 ,理由 。
23.(B)(1)
(2)H++AlO2-+H2OAl(OH)3A13++3OH-
(3)F c
(4)Al 具有金属性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以及元素周期律知识。T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且得到弱酸性溶液,可知T是F;X元素L层p电子数比s电子数多2个可知其L层有6个电子,是O;第三周期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铝离子,故Y是Al,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Al(OH)3;Z的L层有三个未成对电子,可知其L层有5个电子,是N。X的离子为O2-;Z的气态氢化物为NH3;Y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可发生酸式电离和碱式电离;F非金属性大于Cl,c项中氯呈正价可以说明,而b 项中之所以布能置换出氯气是因为F2与水反应,
【思路点拨】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元素周期律是历年高考常考题,要求考生能依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快速判断元素种类,并能依据元素周期律知识比较原子(离子)半径大小、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掌握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
.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
NO3-+4H++3e→NO+2H2O
K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2)反应中硝酸体现了 、 性质。
(3)反应中若产生0.2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4)若1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 。
24 .(1)14HNO3+3Cu2O→6Cu(NO3)2+2NO↑+7H2O(2)酸性 氧化性(3)0.6mol(4)使用了较浓的硝酸,产物中有部分二氧化氮生成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知识。题给四种物质中,只有Cu2O可做还原剂,将方程式配平后可以发现反应中硝酸部分被还原生成NO,体现了硝酸的氧化性,而另一部分硝酸生成Cu(NO3)2体现了其酸性。由电子得失守恒可知生成0.2molNO转移了0.6mol电子。(4)小题中硝酸浓度未知,1molCu2O在反应中提供的电子数是定值2mol,要还原更多的硝酸,只能是还原产物NOx中N的化合价高于+2价,因此可能是使用了浓硝酸。
【思路点拨】对于多数物质来说,都可以从化合价去分析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在氧化还原反应题目中三大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的灵活运用,往往能使解题既快速又准确。
.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CO(g)+2H2(g)CH3OH(g)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1)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 ,升高温度,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气的浓度减少 b 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c 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 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4)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Cu2O,反应体系中含少量CO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Cu2O的量不变,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5. (1)K=c(CH3OH)/c(CO)·c2(H2) 减小(2)2nB/3tBmol·(L·min)-1(3)b c(4)Cu2O+CO2Cu+CO2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平衡。从图像可知温度高时平衡体系中甲醇含量减少,可以推出CO(g)+2H2(g)CH3OH(g)反应放热,因此温度升高后,K值减小;从图像可以看出在500℃tB时刻达到平衡,此时甲醇物质的量为nB,反应消耗氢气物质的量为2nB,可求出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nB/3tBmol·(L·min)-1;加压时,反应物和生产物浓度均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由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加压时平衡又移,因此答案为bc;在加热条件下CO能还原Cu2O使其减少,因此反应体系中含有少量二氧化有利于维持Cu2O的量不变。
【思路点拨】解化学平衡问题要求考生理解平衡移动原理,改变外界条件,可不等效的影响正、逆反应速率,从而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五、(本题共24分)
考生注意:26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A)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1)从右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
氮气 、氢气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有 、
(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人乙装置的水中吸收氨, (“会”或“不会”)发生倒吸,原因是: 。
(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 ,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6)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H+、OH-、 、 离子。
26.(A)(1)a、b
(2)干燥气体 控制氢气和氮气的流速(3)不会 因为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难溶于水的氮、氢两种气体(4)说明氨的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5)4NH3十5O24NO+6H2O(6)NH4+ NO3-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实验基本操作和合成氨原理,以及氨和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由此信息可知制取氮气应选择a装置;制取氢气应选择b装置。甲装置中装有浓硫酸,起干燥作用,另外可以通过观察两导管口冒气泡速率观察气流速率,以便于控制气体流速;由于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且在常压下转化率不大,反应得到的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氢气和氮气,因此乙装置中不会发生倒吸现象;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气后,乙中的溶液是氨水,通入空气时有氨气逸出,在红热铂丝的作用下被氧气氧化,由此可以看出反应放热;氨气催化氧化产生的NO可继续氧化为NO2,最终转化为HNO3,与氨水反应后产生硝酸铵。
【思路点拨】解实验题,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及实验原理,依据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药品及仪器,通过分析相关的反应推导出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B)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其设计的实验过程为:
(1)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 上(用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取用坩埚应使用 ,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 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实验所用仪器:a 蒸发皿 b 石棉网 c 泥三角
d 表面皿 e 坩埚钳 f 试管夹
(2)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用以制取胆矾。灼烧后含有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
a 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b 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
c 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 d 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
(3)通过途径Ⅱ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 、冷却结晶、 、自然干燥
(4)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 、
(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过程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 次
(6)若测定结果x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a 加热温度过高 b 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
c 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d 胆矾晶体部分风化
26.(B)(1)c e b(2)a b(3)蒸发 过滤(4)产生等量胆矾途径Ⅱ消耗硫酸少 途径Ⅱ不会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5)4(6)a
【解析】此题是一道综合性的实验题,考查了仪器的使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实验基本操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在灼烧过程中铜可被空气氧化,但生成的氧化铜也可被有机物还原,因此(2)题选ab;粗制的氧化铜经途径一制取硫酸铜会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空气,且耗酸较多,而途径而相对经济环保。测定胆矾结晶水含量,需要先称两胆矾晶体质量、坩埚和晶体的总质量,加热至晶体完全变为白色粉末后坩埚和粉末的总质量,继续加热后再次称坩埚和粉末的总质量,且前后两次差值小于0.1g,因此至少4次。 x值偏高,即测出水的含量偏高,加热温度过高会使硫酸铜分解为氧化铜;若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会使硫酸铜吸水,则x值偏低;而bd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思路点拨】解此类题目,要求考生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正确操作,结合实验原理分析、理解实验步骤。
.将磷肥生产中形成的副产物石膏(CaSO4·2H2O)转化为硫酸钾肥料和氯化钙水合物储热材料,无论从经济效益、资源综合利用还是从环境保护角度看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石膏转化为硫酸钾和氯化钙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1)本工艺中所用的原料除CaSO4·2H2O、KCl外,还需要 等原料
(2)写出石膏悬浊液中加入碳酸铵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过滤Ⅰ操作所得固体中,除CaCO3外还含有 (填化学式)等物质,该固体可用作生产水泥的原料。
(4)过滤Ⅰ操作所得滤液是(NH4)2SO4溶液。检验滤液中含有CO32-的方法是:
。
(5)已知不同温度下K2SO4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量如下表:
温度(℃)
0
20
60
K2SO4溶解的量(g)
7.4
11.1
18.2
60℃时K2SO4的饱和溶液591g冷却到0℃,可析出K2SO4晶体 g
(6)氯化钙结晶水合物(CaCl2·6H2O)是目前常用的无机储热材料,选择的依据是
a 熔点较低(29℃熔化) b 能导电 c 能制冷 d 无毒
(7)上述工艺流程中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27. (1)CaCO3 NH3 H2O(2)CaSO4+CO32-→CaCO3↓+SO42-(3)CaSO4(4)滤液中滴加盐酸产生气泡(5)54g(6)a d(7)碳酸钙用于制水泥原料、硫酸钙和氯化钾转化为硫酸钾和氯化钙、氨在工艺中循环使用等(原子利用率高,没有有害物质排放到环境中)
【解析】此题是一道以工业生产为背景的实验题,考查了实验基本操作、离子检验、溶解度计算等。从生产流程图可以看出,所需原料除CaSO4·2H2O、KCl外,还需要氨气、石灰石和水。硫酸钙是微溶的,碳酸钙是难溶的,因此石膏悬浊液中加入碳酸铵溶液后生成了碳酸钙和硫酸铵,生成的碳酸钙中混有石膏。碳酸根的检验可用酸化的方法,若产生气泡说明虑液中含有碳酸根。硫酸钾饱和溶液在结晶过程中溶剂的量不不变,查表可知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先求出591饱和液中含有的水是500g,在0℃可溶解硫酸钾37g,所以析出晶体54g。作为储热材料,要求能在室温左右的温度下工作,且对人体无害,故选ad;绿色化学要求整个生产过程中不排放污染物,原子利用率高,因此生产流程中碳酸钙用于制水泥原料、硫酸钙和氯化钾转化为硫酸钾和氯化钙、氨在工艺中循环使用。
【思路点拨】工业生产流程的设计和实验方案设计原理相似,只是在工业生产中对经济性、环保性等许多细节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解题时应在实验室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因素,充分读懂工业流程的每一个步骤的意义。
六、(本题共20分)
.乙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乙炔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以下化合物。完成下列各题:
(1)正四面体烷的分子式为 ,其二氯取代产物有 种
(2)关于乙烯基乙炔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 1摩尔乙烯基乙炔能与3摩尔Br2发生加成反应
c 乙烯基乙炔分子内含有两种官能团
d 等质量的乙炔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不相同
(3)写出与环辛四烯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的分子的结构简式:
(4)写出与苯互为同系物且一氯代物只有两种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举两例):
、
28. (1)C4H4 1(2)d(3)(4)
【解析】此题是一道考查烃性质的有机题。根据碳可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可知正四面体烷的分子式为C4H4,根据其对称性可知,二氯代物只有1种。每个乙烯基乙炔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一个碳碳三键,因此abc正确,乙烯基乙炔和乙炔含碳量和含氢量相同,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完全燃烧耗氧量相等。环辛四稀分子式为C8H8其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为(见答案);一氯代物只有两种的苯的同系物,在结构上应具有较好的对称性,氯代时,可以取代苯环上的氢,也可以取代侧链上的氢。【思路点拨】解有机题要抓住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常用思想,有什么样的官能团,就会表现出相应的性质;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引起许多有机物都存在同分异构现象,在答题时要严格按照题目要求选取合适的物质。
.以石油裂解气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可得到重要的化工产品增塑剂G。
请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 反应④
(2)写出反应条件:反应③ 反应⑥
(3)反应②③的目的是: 。
(4)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
(5)B被氧化成C的过程中会有中间产物生成,该中间产物可能是 (写出一种物质的结构简式),检验该物质存在的试剂是 。
(6)写出G的结构简式 。
29. (1)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2)NaOH/醇溶液(或KOH醇溶液) NaOH/水溶液(3)防止双键被氧化(4)CH2=CHCH2Br+HBr→CH2Br-CH2-CH2Br(5)HOCH2CHClCH2CHO或OHCCHClCH2CHO或OHCCHClCH2COOH 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6)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常见有机反应类型,包括加成反应、卤代烃的水解、醇的氧化、卤代烃的消去、烃的卤代、缩聚反应等。在醇被氧化时,为了防止其中的碳碳双键被氧化,而在氧化前用HCl与双键加成,在后续步骤中利用消去反应在原先位置恢复碳碳双键。B被氧化成C的过程中,可能发生部分氧化,因此会有多种产物,如HOCH2CHClCH2CHO或OHCCHClCH2CHO或OHCCHClCH2COOH等,可以用检验醛类物质的方法检验这些物质。
【思路点拨】有机框图题的解答要充分利用题给信息,通过对比反应前后物质结构上的差异推断反应原理。
七、(本题共16分)
.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100mL 3.00mol/L的NaOH溶液(密度为1.12g/mL)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0500mol。
(1)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2)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 mol
(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Cl2):n(H2)= 。
30. (1)10.7% (2)0.25 (3)3︰2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氢气和氯气的反应,以及氯气和NaOH的反应。
解:(1)n(NaOH)=0.1L×3.00mol/L
=0.3mol
w(NaOH)=0.3mol×40g/mol÷(100ml×1.12g/mL) ×100%
≈10.7%
(2)由钠守恒可知,溶液中
n(NaOH)=n(NaCl) +n(NaClO)
n(Cl-)=0.3mol-0.0500mol
=0.25mol
(3)Cl2+H2=2HCl Cl2+2NaOH= NaCl+ NaClO+H2O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与NaOH反应的氯气为0.05mol,该反应生成的NaCl为0.05mol,因此氢气燃烧产生氯化氢为0.20mol,则氢气为0.1mol.总的氯气为0.15mol。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Cl2):n(H2)=3︰2
【思路点拨】化学计算中正确分析反应过程,灵活运用守恒法,可准确快速解题。
.钾是活泼的碱金属,钾和氧有氧化钾(K2O)、过氧化钾(K2O2)和超氧化钾(KO2)等多种化合物。
(1)钾和硝酸钾反应可制得K2O(10K+2KNO3→6K2O+N2),39.0g钾与10.1g硝酸钾充分反应生成K2O的质量为 g。
(2)某过氧化钾样品中氧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氧)为0.28,则样品中K2O2的质量分数为 。
(3)超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4KO2+2CO2→2K2CO3+3O2),在医院、矿井、潜水、高空飞行中用作供氧剂。13.2L(标准状况)CO2和KO2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8.8L (标准状况),计算反应消耗的KO2的质量。
(4)KO2加热至600℃部分分解得到产物A。6.30g产物A充分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钾并产生氧气1.12L(标准状况),试确定产物A中钾氧两种原子个数之比。如果产物A只含有两种化合物,写出所有可能的化学式并计算A中两种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31. (1)28.2g(2)96.25%(3)71g(4)KxOy+x/2CO2→x/2K2CO3+(y-0.5x)/02 39x+16y 11.2(y-0.5x) 6.3 1.12解得x︰y=2︰3 即n(K)︰n(O)=2︰3即得化学式为:(KO2与K2O2 2︰1) (KO2与K2O 4︰1)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化学基本计算能力。
解:(1)设10.1g硝酸钾反应需要Kxg,反应生成K2Oyg
10K + 2KNO3→ 6K2O+ N2
202 564
x 10.1 y
解得x=19.5 <39 钾过量, y=28.2
(2)设样品中含K2O21mol,杂质质量为a克,由题意得:
(110+a) ×0.28=110×
解得:a=4.29
w(K2O2)=110÷(110+4.29) ×100% =96.25%
(3)设反应消耗KO2 z克
4KO2+2CO2→2K2CO3+3O2 ΔV
284 44.8 67.2 22.4
z 18.8-13.2
解得:z=71
(4)KxOy+x/2CO2→x/2K2CO3+(y-0.5x)/02 39x+16y 11.2(y-0.5x) 6.3 1.12解得x︰y=2︰3 即n(K)︰n(O)=2︰3即得化学式为:(KO2与K2O2 2︰1) (KO2与K2O 4︰1)
【思路点拨】(1)小题为过量计算,(2)小题为质量分数计算;(3)小题为物质的量计算和差量计算;(4)为计算推断
参考答案
2007 高考全国卷Ⅰ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6.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ˉ4 %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
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7.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8.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若阳极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100 mol,则阴极上析出Cu的质量为
A.0.64 g B.1.28 g C.2.56 g D.5.12 g
9.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通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等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p(Ne)>p(H2) >p(O2) B.p(O2) >p(Ne) >p(H2)
C.p(H2) >p(O2)>p(Ne) D.p(H2) >p(Ne) >p(O2)
10.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其中1 mol氧化剂在反映中得到的电子为
A.10 mol B.11 mol C.12 mol D.13 mol
1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
A.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 B.KMnO4(加热)
C.H2O2(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 D.HgO(加热)
12.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 %,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
A.4 B.5 C.6 D.7
13.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D.同一反应物在平衡态I和平衡态II时浓度不相等
26 (15分)
W、X、Y和Z都是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已知:`
①W的阳离子和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组成为WY的化合物;
②Y和Z属同族元素,他们能形成两种常见的化合物;
③X和Z属同一周期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
④W和X能形成组成为WX2的化合物;
⑤X和Y不在同一周期,它们能形成组成为XY2的化合物。
请回答:
(1)W元素是_____________;Z元素是__________。
(2)化合物WY和WX2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Y和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和伍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写出X和Z形成的一种气态化合物跟W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5分)
A、B、C、D、E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它们的离子有
阳离子
Na+ Mg2+ Al3+ Ba2+
阴离子
OHˉ Clˉ CO SO HSO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②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③A溶液与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
④B溶液与适量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D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
据此推断它们是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_。
28.(15分)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请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体中有CO和H2。(加热装置和导管在图片中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盛浓H2SO4的装置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盛NaOH溶液的装置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仪器B中需要加入的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仪器C中需要加入的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
g―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H2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5分)
下图中A、B、C、D、E、F、G均为有机化合物。
根据上图回答问题:
(1)D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有机物需用结构简式表示)
(3)B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反应①的类型是________。
(4)符合下列3个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_____个。
①含有邻二取代苯环结构
②与B有相同的官能团
③不与FeCl3溶液发生现色反应
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5)G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G的一种重要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选对的给6分,选错或未选的给0分。
6.C 7.C 8.D 9.D 10,A 11.A 12.B 13.B
第Ⅱ卷(非选择题)包括10题,共174分。
26.(15分)(1)钙、氧 (2)CaS CaC2 (3)SO2 SO3 (每空2分)
(4)CO2+CaO = CaCO3(3分)
27.(15分)Na2CO3、Al2(SO4)3、MgCl2、Ba(OH)2、NaHSO4[Mg(HSO4)2]
28.(15分)(1)除去水蒸气 除去CO2
(2)氧化铜CuO CuO+H2Cu+ H2O CuO+COCu+CO2
(3)无水硫酸铜(CuSO4) 检验CO2
(4)(g-ab)―kj―hi―cd (或dc)―fe―lm
(5)原混合气体中的CO2已被除去,其中CO与CuO 反应生成的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原混合气体中的H2O已被除去,其中H2与CuO 反应生成的H2O使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
29.(15分)(1)乙醇 (2)CH3CH2OH+CH3COOH CH3COOCH2CH3+H2O
(3)C9 H10 O3 水解反应
(4)3
(填写其中一个结构简式即可)
(5)nCH2=CH2CH2-CH2n ;
或CH2=CH2+ H2OCH3CH2OH(写出任一个合理的反应式即可)
答案:6——13:A,C,B,D,B,A,B,C
26.(1)钙,氧,(2)CaS,CaC2 (3)SO2,SO3,(4)CO2+CaO==CaCO3
27.Na2CO3,Al2(SO4)3,MgCl2,Ba(OH)2,NaHSO4(或Mg(HSO4)2
28.(1)除去水蒸气,除去二氧化碳。
(2)CuO,CuO+H2==Cu+H2O,CuO+CO==Cu+CO2
(3)无水硫酸铜,检验水,
(4)(g——ab)——kj——hi——cd或dc——fe——hm
(5)原混合气中的CO2已被除去,CuO与CO生成的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原混合气中的H2O已被除去,CuO与H2生成的H2O使无水硫酸铜变蓝。
29.(1)乙醇
(2)CH3CH2OH+CH3COOH CH3COOCH2CH3+H2O
(3)C9H10O3
水解反应
(4)3
(任写一个即可)
(5)
或CH2=CH2+H2O CH3CH2OH(任写一个即可)
2007年高考全国卷I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全解全析
6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ˉ4 %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
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解析:本题的四个选项分别对应的基础知识是:A是钙基固硫,燃煤中加入石灰石或者生石灰使硫元素和钙形成盐从而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是正确的。B选项考察臭氧的含量与人类的关系,课本上明白写作臭氧的含量大于10-5%就对人类有害,显然是错误的。C选项是考察酸雨的概念的,PH小于5、6才属于酸雨,也是错误的。D选项是考察氮及磷的化合物使水体富营养化而产生污染的,它们不易被细菌分解,当然也错了。
答案:A
难度:易,考察层面是识记性的了解
知识落点:本题的知识点来源于人教版(以下相同)高一化学第六章第一、二节,高二化学
第一章第四节
对教学的启示:加强基础,以课本为本,在平时的上课和高三复习阶段都要注意落实课本的
每个知识点,对某些重要数据的记忆很有必要。
原题:7.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酸碱反应(混合)的溶液PH计算,一元强酸溶液的C(H+)=10-PH一元强酸溶液的C酸>C(H+)=10-PH,一元强碱溶液的C(OH-)=10PH-14,一元弱碱溶液的C碱>C(OH-)=10PH-14.发生完全中和的条件是n(酸)=n(碱),如果反应后PH小于7,必然有n(酸)>n(碱).A、D明显碱过量,B是强酸强碱完全中和,所以只有C是n(酸)>n(碱)符合选项
答案:C
难度:中等,理解
知识落点:知识来源于高二化学第三章电离平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和第五节中和滴定有关计算
对教学的启示: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课本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原题:8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若阳极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100mol,则阴极赏析出Cu的质量为
A.0.64g B.1.28g C.2.56g D.5.12g
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电解原理的理解,首先是要判断阳极上析出的物质,根据放电顺序氢氧根大于硫酸根的规律放出的是氧气,再结合二极得失电子相等判断阴极上析出的铜为0。02摩,最后得出铜的质量为1、28克
答案:B
难度:中等,理解
知识落点:高三化学第四单元《电解原理及其应用》和高一化学第三章《物质的量》
对教学的启示: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原题:9.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通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等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p(Ne)>p(H2) >p(O2) B.p(O2) >p(Ne) >p(H2)
C.p(H2) >p(O2)>p(Ne) D.p(H2) >p(Ne) >p(O2)
解析:本题是考察气体的状态方程在化学上的应用的,解题的突破口是:假设气体的体积都相同,密度相同,那么是等质量的气体,他们的物质的量多少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在其他条件相同是压强大小与物质的量成正比。(P=NRT/V,R、T、V相同,P与N成正比)所以物质的量越多压强越大,而相对分子质量M(H2)﹤M(Nn)﹤M(02),所以n(H2)﹤n(Nn)﹤n(02)。
答案:D
难度:中等,理解
知识落点:高一化学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二节:气体的体积
对教学的启示:注意化学知识的理解和物理有关知识的联系
原题:10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其中1 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A.10 mol B.11 mol C.12 mol D.13 mol
解析:要解决本题首先要判断该反应的氧化剂是Cu(IO3)2,其中Cu从+2--+1价,I从+5---0价,而每个Cu(IO3)2中有一个铜和二个碘降价。所以共降了11价,即1摩尔氧化剂得到11摩尔电子
答案:B
难度:中等难度,理解
知识落点:高一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第一节和高三化学第三单元《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的第一节
对教学的启示:对于氧化反应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只要平时抓好对这些知识点的突破,学生就能轻松的解答本题。
原题:1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
A.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 B.KMnO4(加热)
C.H2O2(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 D.HgO(加热)
解析: 解决本题首先要熟练的写出以上四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假设每种反应物都是2摩尔
2 KClO3 ===2KCl+3O2,2 KMnO4==K2 MnO4+MnO2+ O2。2H2O2==2H2O+O2。
2HgO==2Hg+ O2。直接可以看出2摩尔KClO3产生氧气多。
答案:A,
难度:易,了解的层面
知识落点: 本题将氧气的制取的四个化学反应和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直接联系起来了,A、B、三个选项都来源于初中化学教材第一章第二节《氧气的性质》。D选项来自初中化学第一章的第五节《原子》,选项C来自高一教材第六章《氧族元素》第二节中的过氧化氢性质。
对教学的启示:注意高中的教学内容和初中的衔接,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基本计算。
原题:12.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
A.4 B.5 C.6 D.7
解析:因为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而相对分之质量小于150可以知道有机分子中氧元素的相对原子量总和小于75,而小于75和75接近的且为16(氧原子相对原子量)的整数倍的最大数值为64,可以得知有机物的最大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碳氢的原子相对质量总和最大为64。所以碳原子最多有5个
答案:B
难度:难,理解应用
知识落点:高二化学第七章《烃的衍生物》第三节。另外我们注意到2005年全国高考卷(Ⅲ)第29题和本题非常相似,值得参考(原题为:某有机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10,小于150。经分析得知,其中碳和氢的质量分数之和为52。24%其余为氧。请回答:(1)该化合物中有几个氧原子,为什么?(2)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3)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4)该化合物中最多含 个羰基的原子团)
对教学的启示:从本题的解析可以看到在有机物的相关计算中常常有隐含条件,如碳和氢的个数比要大于1:4、碳、氢、氧的原子个数一定为整数、他们在分子中原子相对质量总和一定是12和16的整数倍等基本解题技巧。
原题:13 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D.同一反应物在平衡态I和平衡态II时浓度不相等
解析: 本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于化学平衡移动条件的理解,并结合图象分析出外界条件的改变使V(正)和V(逆)大小的变化。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平衡Ⅰ到平衡Ⅱ是因为V(正)的突然增加而V(逆)开始没有变化,如果是温度、压强、催化剂的改变会使V(正)和V(逆)都增加,显然只能是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了,C选项与事实相反是不符合题意的。
答案:C
难度: 中等,理解
知识落点:高二化学第二章《化学平衡》的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的条件
对教学的启示:要注重基础,特别是课本上的章图或者有关图表的掌握和理解,决不能放松课本上的任何一个知识点。
原题:26 (15分)
W、X、Y和Z都是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已知:
①W的阳离子和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组成为WY的化合物
②Y和Z属同族元素,他们能形成两种常见的化合物;
③X和Z属同一周期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
④W和X能形成组成为WX2的化合物;
⑤X和Y不在同一周期,它们能形成组成为XY2的化合物。
请回答:
(1)W元素是_____________;Z元素是__________。
(2)化合物WY和WX2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Y和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和伍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写出X和Z形成的一种气态化合物跟W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给的条件较多要进行逐条推理在综合的方法:从已知①W、Y可以组成离子化合物WY得出W为+1或者+2价阳离子,Y为-1或者-2价阴离子,且W在Y的下一周期。从已知②的Y和Z同主族并能形成二中常见化合物是本题的突破口,Y、Z只能是氧和硫,反推得W为第ⅡA族。已知③说明同周期能形成二种气态化合物的只有第二周期的氧和碳,确定Z是氧,Y是碳,反推到上面得出Y是硫、W是钙。第四和第五已知条件可以证明以上推断是正确的,因为WX2和XY2分别是CaC2和CS2。
答案(15分)(1)钙、氧 (2)CaS CaC2 (3)SO2 SO3 (4)CO2+CaO = CaCO3
难度:中等偏难,主要考察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
知识落点:高一化学第五章《物质结构》和其他各章节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对教学的启示:在抓好基础的前提下,注意知识的综合和应用。
原题 。27(15分)
A、B、C、D、E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它们的离子有
阳离子
Na+ Mg2+ Al3+ Ba2+
阴离子
OHˉ Clˉ CO SO HSO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②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③A溶液与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
④B溶液与适量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D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
据此推断它们是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非常成功的地方是将传统的离子共存和无机化合物的推断巧妙嫁接,解本题的关键是要根据所给的表初步推断出物质的基本组合。因为几种固体都溶于水,能于OHˉ形成可容的化合物只有NaOH ,Ba(OH)2.。同样与CO形成可溶化合物的只有Na2CO3而HSO SO要排除Ba2+,。由于关键的物质推出来了,再结合四个实验结果,特别是第四步B和D反应,当D过量时沉淀部分,那么难溶的是硫酸钡,溶解的可能是碳酸盐或氢氧化物,D为Ba(OH)2。最后结合实验1、2、3就很容易推断出几种物质,A为Na2CO3、、B为Al2(SO4)3。
C只能是MgCl2、E就是酸式盐了,它可能是NaHSO4也可能是[Mg(HSO4)2]
答案:(15分)Na2CO3、Al2(SO4)3、MgCl2、Ba(OH)2、NaHSO4[Mg(HSO4)2]
难度:难,要求是综合应用
知识落点:元素化合知识的各个章节
对教学的启示:在教学中要密切关注解题方法的指导,特别是各种方法之间的灵活应用。
原题:28(15分)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请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体中有CO和H2。(加热装置和导管在图片中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盛浓H2SO4的装置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盛NaOH溶液的装置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仪器B中需要加入的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仪器C中需要加入的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
g―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6)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H2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今年的实验题很直白,直接的问,要求也是直接的答,而考的也是最简单的H2和CO。解答实验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实验目的,如果要考虑的是验证碳和水蒸汽反应的产物是CO和H2的,首先要除出去副反应的CO2和H2O,那么实验的思路和流程就明确了,就是产生水蒸汽→通入热的碳→出去二氧化碳→除去水蒸气→-再通入热的氧化铜→-用无水硫酸铜验证由氢气产生的水→再通入澄清石灰水验证由一氧化碳。这样从原理到仪器组装和实验步骤就轻清楚楚了。
答案:15分)(1)除去水蒸气 除去CO2
(2)氧化铜CuO CuO+H2Cu+ H2O CuO+COCu+CO2
(3)无水硫酸铜(CuSO4) 检验CO2
(4)(g-ab)―kj―hi―cd (或dc)―fe―lm
(5)原混合气体中的CO2已被除去,其中CO与CuO 反应生成的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原混合气体中的H2O已被除去,其中H2与CuO 反应生成的H2O使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
难度:中等,是对实验的基础知识的综合考察
知识落点:高三化学第六单元的《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对教学的启示:对基础知识抓牢吃透,特别要注重对学生答题习惯和答题习惯的培养。
原题:29.(15分)
下图中A、B、C、D、E、F、G均为有机化合物。
根据上图回答问题:
(1)D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有机物需用结构简式表示)
(3)B的分子式是_________。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反应①的类型是________。
(4)符合下列3个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_____个。
i)含有两取代苯环结构、
ii)与B有相同的官能团、
iii)不与FeCl3溶液发生现色反应.
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5)G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G的一种重要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有机化学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考察,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框图的信息可以推断A是二元酯,从结构可以看出他是由邻位的乙酸和甲醇脱水形成的得到B的结构,找到突破口很容易知道G是乙烯,D是乙醇,F是乙酸乙酯,C就是乙酸,以后答题就顺理成章了。
答案:(15分)(1)乙醇 (2)C2H5OH+CH3COOH→CH3COOC2H5+H20
(3)C9 H10 O3 水解反应
(4)3
(填写其中一个结构简式即可)
(5)nCH2=CH2CH2-CH2n ;
或CH2=CH2+ H2OCH3CH2OH(写出任一个合理的反应式即可)
难度:难,属于有机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知识落点:高二化学第六章《烃的衍生物》
对教学的启示:关注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应用。
三、对08年高考化学题的预测
通过对07年高考试卷的分析,对照05、06年高考题,我们发现有继承,有创新。但是主体我们应该要把握,那就是:“基础注重,考察能力,适当综合,分块联系”。根据现在全国的很多地方使用试验教材,在有些地方也用了的高考要有一定的改变。浙江省在08年是人教版的最后一年,为了平稳过度,我们有理由相信:08年浙江高考仍然以平稳为主流。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II理科综合卷(化学部分有答案)
6.已知:C(s)+CO2(g)2CO(g) △H>0。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
A.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 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
C.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
7.0.1mol/LNaHCO3的溶液的pH最接近于
A.5.6 B.7.0 C.8.4 D.13.0
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醋酸钠的水解反应 CH3COO—+H3O+=CH3COOH+ H2O
B.碳酸氢钙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 Ca2++2HCO3—+2OH—=CaCO3↓+ 2H2O+ CO32—
C.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 C6H5O—+ CO2+ H2O=C6H5OH+CO32—
D.稀硝酸与过量的铁屑反应 3Fe+8H++2NO3—=3Fe3++2NO↑+4 H2O
9.已知:①1mol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
②①1mol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
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g)=2HCl(g)
B.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D.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10.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正极有O2逸出
D.铜片上有H2逸出
1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A.C+ H2O CO2+ H2
B.3NO2+H2O=2HNO3+NO
C.2Na2O2+2H2O=4NaOH+O2↑
D.2F2+2H2O=4HF+O2
12.仔细分析下列表格中烃的排列规律,判断排列在第15位的烃的分子式是
1
2
3
4
5
6
7
8
9
……
C2H2
C2H4
C2H6
C3H4
C3H6
C3H8
C4H6
C4H8
C4H10
……
A.C6H12 B.C6H14 C.C7H12 D.C7H14
13.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mL浓度为0.5mol/L的HCl溶液中和,则生成物的成分是
A.Na2O B.Na2O2 C.Na2O和Na2O2 D.Na2O2和NaO2
第II卷
26.(15分)
用A+、B-、C2-、D、E、F、G和H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八种微粒(离子或分子)。请回答:
⑴A元素是 ① 、B元素是 ② 、C元素是 ③ (用元素符号表示)。
⑵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④ 。
⑶E是所有含18个电子的微粒中氧化能力最强的分子,其分子式是 ⑤ 。
⑷F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⑥ ,电子式是 ⑦ 。
⑸G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其分子式是 ⑧ 。
⑹H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其分子式是 ⑨ 。
27. (15分)
现有五种离子化合物A、B、C、D和E,都是由下表中离子形成的:
阳离子
Ag+ Ba2+ Al3+
阴离子
OH- Cl- SO42-
为鉴别它们,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其结果是:
a.B和D都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b.A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B,且A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C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D,且C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E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阴离子反应可生成B;
e.A溶液与适量E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再加过量E溶液,沉淀是减少,但不消失。
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填空:
⑴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A ① , C ② ,D ③ , E ④ 。
⑵A溶液与过量E溶液反应后,最终得到的沉淀的化学式是 ⑤ 。
28.(15分)
在室温和大气压强下,用图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测得a g含CaC290%的样品与水完全反应产生的
气体体积为 b L。现欲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某
电石试样中CaC2的质量分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CaC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① 。
⑵若反应刚结束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这时不能立即取出导气管,理由是② 。
⑶本实验中测量气体体积时应注意到的事项有 ③ 。
⑷如果电石试样质量为 c g。测得气体体积为d L,则电石试样中CaC2的质量分数计算式
W(CaC2)= ④ 。(杂质所生成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
29.(15分)
某有机化合物X(C7H8O)与另一有机化合物Y发生如下反应生成化合物Z(C11H14O2):
X+Y Z+H2O
⑴和X是下列化合物之一,已知X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则X是 ① (填标号字母)。
⑵Y的分子式是 ② ,可能结构式是: ③ 和 ④ 。
⑶Y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E发生银镜反应后,其产物经酸化可得到F(C4H8O3)。F可发生如下反应:
F + H2O
该反应的类型是 ⑤ ,E的结构简式是 ⑥ 。
⑷若Y与E具有相同的碳链,则Z的结构简式为: ⑦ 。
答案:
6.A 7.C 8.B 9. C 10. D 11.A 12.B 13.C
26.(15分)
⑴K Cl S
⑵HCl
⑶F2
⑷H2S H?S?H
⑸H2O2(答PH?同样给分)
⑹C2H6
27.(15分)
Al2(SO4)3、AlCl3、AgCl、Ba(OH)2、BaSO4
28.(15分)
⑴CaC2+2H2O=Ca(OH)2+C2H2↑
⑵因为装置内气体的温度没有恢复到室温,气体压强还不等于大气压强。
⑶ 待装置内气体的温度恢复到室温后,调节量筒使其内外液面持平。
⑷×90%
29.(15分)
⑴ D
⑵ C4H8O2 CH3 CH2CH2COOH CH3CH(CH3)COOH或CH3CHCOOH
⑶ 酯化反应(或消去反应) CH2OHCH2CH2CHO
⑷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北京卷)
理科综合试测题
化学部分
5.将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采用了膜材料ETFE,该材料为四氟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四氟乙烯也可与六氟丙烯共聚成全氟乙丙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ETFE分子中可能存在“-CH2-CH2-CF2-CF2-”的连接方式
B.合成ETFE及合成聚全氟乙丙烯的反应均为加聚反应
C.聚全氟乙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D.四氟乙烯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6.对相同状况下的12C18O和14N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质量相等,则质子数相等 B.若原子数相等,则中子数相等
C.若分子数相等,则体积相等 D.若体积相等,则密度相等
7.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① K+、Cl-、NO3-、S2- ② K+、Fe2+、I-、SO42- ③ Na+、Cl-、NO3-、SO42-
④Na+、Ca2+、Cl-、HCO3- ⑤ K+、Ba2+、Cl-、NO3-
A.①③ B.③⑤ C.③④ D.②⑤
8.X、Y为短周期元素,X位于IA族,X与Y可形成化合物X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的原子半径
B.X与Y的简单离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不可能为1 :1
D.X2Y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9.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
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气体是
① CO、O2 ② Cl2、CH4 ③ NO2、O2 ④ N2、H2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0.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
2X(g)+Y(g)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mol/(L·S)
B.将容器体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
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
11.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操作及现象
溶液
A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升高至65℃以上,
溶液变澄清。
C6H5ONa溶液
B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Na2SiO3溶液
C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Ca(ClO)2溶液
D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
Ca(OH)2溶液
12.有 ① Na2CO3溶液 ② CH3COONa溶液 ③ NaOH溶液各25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 ③>②>①
B.若将3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②
C.若分别加入25mL0.1mol·L-1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①
D.若3种溶液的pH均为9,则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是③>①>②
25.(15分)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A,相对分子质量为102,含氢的质量分数为9.8%,分子氢原子个数为氧的5倍。
(1)A的分子式是 。
(2)A有2个不同的含氧官能团,其名称是 。
(3)一定条件下,A与氢气反应生成B,B分子的结构可视为1个碳原子上连接2个甲基和另外2个结构相同的基团。
①A的结构简式是 。
②A不能发生的反应是(填写序号字母) 。
a.取代反应 b.消去反应 c.酯化反应 d.还原反应
(4)写出两个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并带有支链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
(5)A还有另一类酯类同分异构体,该异构体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两种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化合物,其中一种的分子中有2个甲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6)已知环氧氯丙烷可与乙二醇发生如下聚合反应:
B也能与环氧氯丙烷发生类似反应生成高聚物,该高聚物的结构式是
。
26.(13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X、Y、Z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气态,并有下列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 a.常见双原子单质分子中,X分子含共价键最多。
b.甲分子中含10个电子,乙分子含有18个电子。
(1)X的电子式是 。
(2)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缺少收集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收集甲。
①在图中方框内绘出用烧瓶收集甲的仪器装置简图。
②试管中的试剂是(填写化学式) 。
③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
(3)磷在Z中燃烧可生成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产物丁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不全是8电子结构,丁的化学式是 。
(4)n mol丁与n mol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4n mol乙和另一化合物,该化合物蒸气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174倍,其化学式是 。
27.(17分)
某课外小组对一些金属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研究。
(1)下表为“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将打磨过的铝片(过量)放入一定浓度的CuCl2溶液中。
产生气泡,析出疏松的红色固体,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反应结束后分离出溶液备用
红色固体用蒸馏水洗涤后,置于潮湿空气中。
一段时间后固体由红色变为绿色[视其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按反应类型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是离子反应的只写离子方程式)
置换反应 ;
化合反应 。
(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上述实验分离出的溶液,两极产生气泡。持续电解,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还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解释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是 。
(3)工业上可用铝与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反应来。
① 用铝与软锰矿冶炼锰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
② MnO2在H2O2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若将适量MnO2加入酸化的H2O2的溶液中,MnO2溶解产生M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8.(15分)北京市场销售的某种食用精制盐包装袋上有如下说明:
产品标准
GB5461
产品等级
一级
配 料
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碘含量(以I计)
20~50mg/kg
分装时期
分装企业
(1)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配平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于空白处)
KIO3+ KI+ H2SO4= K2SO4+ I2+ H2O
(2)上述反应生成的I2可用四氯化碳检验。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Na2SO3稀溶液,将I2还原,以回收四氯化碳。
①Na2SO3稀溶液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某学生设计回收四氯化碳的操作步骤为:
a.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
b.加入适量Na2SO3稀溶液;
c.分离出下层液体。
以上设计中遗漏的操作及在上述步骤中的位置是 。
(3)已知:I2+2S2O32-=2I-+S4O62-。某学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
a. 准确称取w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mol·L-1的Na2S2O3溶液10.0mL,恰好反应完全。
①判断c中反应恰好完全依据的现象是 。
②b中反应所产生的I2的物质的量是 mol。
③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袋说明,所测精制盐的碘含量是(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
mg/kg。
参考答案
5.C 6.C 7.B 8.D 9.D 10.A 11.B 12.C
25.(15分) (1)C5H10O2 (2)羟基 醛基
(3)
① ②b
(4)
(5) CH3COOCH(CH3)2+H2O CH3COOH+(CH3)2CH-OH
(6)
26.(13分)
(1)
(2) ①
②NH4Cl、Ca(OH)2 (合理答案均给分)
③NH3·H2ONH4++OH-
(3)PCl5
(4)P3N3Cl6
27.(17分) (1) 2Al+6H+===2Al3++3H2↑或2Al+3Cu2+===2Al3++3Cu
2Cu+O2+H2O+CO2===Cu2(OH)2CO3
(2)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逐渐溶解至消失
Al3++3OH-=== Al(OH)3↓
Al(OH)3+OH-=== AlO2-+2H2O
(3) ①3MnO2+4Al=== 3Mn+2Al2O3
②MnO2+H2O2+2H+=== Mn2++O2↑+2H2O28.(15分)
(1)1、5、3、3、3、3
(2)①I2+SO32-+H2O===2I-+SO42-+2H+
②在步骤b后,增加操作:将分液漏斗充分振荡后静置
(3)①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
②1.0×10-5
③4.2 ×102/w
2007年高考北京卷理科综合试测题化学部分试题全解全析
5.将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采用了膜材料ETFE,该材料为四氟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四氟乙烯也可与六氟丙烯共聚成全氟乙丙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ETFE分子中可能存在“-CH2-CH2-CF2-CF2-”的连接方式
B.合成ETFE及合成聚全氟乙丙烯的反应均为加聚反应
C.聚全氟乙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D.四氟乙烯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标准答案】C
【试题分析】有题目知ETFE为四氟乙烯与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共聚物,其结构简式为 ,链节为-CH2-CH2-CF2-CF2-,所以A和B选项正确;聚全氟乙丙烯是由四氟乙烯与六氟丙烯共聚生成的,所以其结构简式为
或 ,所以C选项错误;四氟乙烯的
结构简式为CF2=CF2,分子中既含有极性键C—F键和非极性键C—C,所以D选项正确。
【高考考点】加聚反应、高聚物等的有关知识。
【易错提醒】对四氟乙烯与乙烯的共聚反应理解片面,导致出错。
【学科网备考提示】在备考复习过程中,要理解和掌握聚合反应的有关类型——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以及这两种反应的异同点,学会根据高聚物的结构简式寻找相应的单体。
6.对相同状况下的12C18O和14N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质量相等,则质子数相等 B.若原子数相等,则中子数相等
C.若分子数相等,则体积相等 D.若体积相等,则密度相等
【标准答案】C
【试题分析】对于相同状况下的12C18O和14N2:若气体的质量相等时,而这得质子数之比为︰=,故A选项错误;若二者的原子数相等,说明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之比为(12-6+18-8)︰(14-7)×2=8︰7,故B选项错误;若分子数相等,说明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在相同状况下它们的体积相等,所以C选项正确;体积相等时,气体的密度之比等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二者的密度之比为15︰14,所以D选项错误。
【高考考点】物质的量有关计算,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之间的关系。
【易错提醒】忽略12C18O的相对分子量为30而错选A或D;对12C18O的中子数计算错误而错选B。
【学科网备考提示】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计算的基础,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是是中学化学的重难点知识之一,二者也是我们定量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基本工具之一。在备考复习中应将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理解透彻,并要进行相应的强化训练。
7.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① K+、Cl-、NO3-、S2- ② K+、Fe2+、I-、SO42- ③ Na+、Cl-、NO3-、SO42-
④Na+、Ca2+、Cl-、HCO3- ⑤ K+、Ba2+、Cl-、NO3-
A.①③ B.③⑤ C.③④ D.②⑤
【标准答案】B
【试题分析】在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时,溶液可以显强酸性(若常温时pH=1)也可以显强碱性(若常温时pH=13)。当溶液显酸性即溶液中还存在大量的H+离子时,①组中因S2-发生S2-+2H+=H2S↑而不能共存;④组中因HCO3-发生HCO3-+H+=CO2↑+H2O而不能共存。当溶液显碱性及溶液中还存在大量的OH-离子时,②组中因Fe2+发生Fe2++2OH-=Fe(OH)2↓而不能共存;④组中因HCO3-发生HCO3-+OH-=CO32-+H2O而不能共存。而③和⑤组中的离子无论在酸性还是在碱性溶液中均能大量共存。
【高考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易错提醒】判断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成酸性还是碱性时,理解片面,认为溶液只显酸性或只显碱性导致错选。
【学科网备考提示】在判断离子共存问题时,应首先看清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在强碱(或酸性)性溶液中……”、“在使酚酞变红的无色溶液中……”、“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等等,然后再利用有关的原理(发生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分析粒子之间的相互反应的情况。
8.X、Y为短周期元素,X位于IA族,X与Y可形成化合物X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的原子半径
B.X与Y的简单离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不可能为1 :1
D.X2Y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标准答案】D
【试题分析】因X、Y均为短周期元素,X为第IA族元素,所以X可能为H或Li或Na元素,由于X与Y可形成化合物X2Y,分析化合价Y为-2价,所以Y为第ⅥA族的O或S元素。根据同周期同主族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可以判断A选项错误;Na+与O2-的电子层结构均为Ne的电子层结构,故B选项错误;X与Y除形成化合物X2Y,也可以形成X2Y2型化合物H2O2、Na2O2,所以C选项错误;X2Y可以是H2S、H2O等共价化合物,也可以Na2O、Na2S等离子化合物,所以D选项正确。
【高考考点】元素周期表、电子层结构、化合物类型。
【易错提醒】忽略H、Na与O元素形成的H2O2和Na2O2而错选C;对原子半径的比较规律掌握不熟悉,而错选A。
【学科网备考提示】对元素周期表,要熟练掌握短周期内各种元素的电子层结构特点、以及有关物质的特性。
9.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气体是
① CO、O2 ② Cl2、CH4 ③ NO2、O2 ④ N2、H2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标准答案】D
【试题分析】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说明集气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即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也就说集气瓶内发生的反应是气体的体积减小的反应。对照各个选项在光照条件能反应的有②CH4与Cl2取代反应,生成的CH2Cl2、CHCl3、CCl4为液体,且生成的HCl其体极易溶于水,因此符合题目的要求;③中的 NO2、O2溶于水时将与水发生4NO2+2H2O+O2=4HNO3使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减小,符合题目要求。其余的在此条件下不反应。
【高考考点】各物质之间的反应特点、实验。
【易错提醒】对CO和O2、N2和H2在光照条件下能否反应不清楚而错选其他选项。
【学科网备考提示】对于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要熟练掌握它们的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等,如对于NOX、O2溶于水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必须熟练掌握。另在平时的备考中要住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2X(g)+Y(g)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mol/(L·S)
B.将容器体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
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
【标准答案】A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的含义可以列出:
2X(g) + Y(g) Z(g)
起始(mol·L-1)0.1 0.1 0
转化(mol·L-1)0.06 0.03 0.03
平衡(mol·L-1)0.04 0.07 0.03
所以v==0.001mol/(L·S),故A选项正确;若将容器的体积变为20L,各物质的浓度均减半,根据平衡移动原理此平衡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Z的平衡浓度比原来的要小,故B选项错误;由于此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因此增大压强此平衡向右移动,反应物X和Y的转化率均增大,故C选项错误;X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而升高温度平衡应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因此此反应的正反应应为放热反应,即△H<0,所以D选项错误。
【高考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平衡的移动。
【易错提醒】忽略化学反应速率为单位时间内物质溶度的变化而错需其他选项;对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理解片面而错选B或D。
【学科网备考提示】要学会应用“三段式”解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既要理解其含义(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又要灵活应用、举一反三。在备考复习时要针对这部分内容要加大训练力度。
11.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操作及现象
溶液
A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升高至65℃以上,
溶液变澄清。
C6H5ONa溶液
B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Na2SiO3溶液
C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退去。
Ca(ClO)2溶液
D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
Ca(OH)2溶液
【标准答案】B
【试题分析】将CO2通入C6H5ONa溶液中会发生CO2+H2O+C6H5ONaC6H5OH+NaHCO3反应,生成的苯酚的溶解度在温度低于65℃时较小。所以观察到溶液变混浊,当温度高于65℃时,苯酚能以任意比例溶于水,因此溶液又变澄清,故A选项正确。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会发生CO2+2H2O+Na2SiO3=H4SiO4↓+Na2C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O2过量时沉淀不会溶解,所以B选项错误。将CO2通入Ca(ClO)2溶液中会发生CO2+Ca(ClO)2+H2O=CaCO3↓+2HClO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因此在向溶液中滴加品红溶液时,红色将退去,所以C选项正确。将CO2通入Ca(OH)2溶液中会发生CO2+Ca(OH)2=CaCO3↓+H2O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至过量后发生CO2+H2O+CaCO3=Ca(HCO3)2,此时沉淀消失溶液又变澄清,若向溶液中加NaOH溶液,又会发生Ca(HCO3)2+2NaOH=CaCO3↓+Na2CO3+2H2O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又变混浊,所以D选项正确。
【高考考点】物质的鉴别,离子反应。
【易错提醒】对苯酚的溶解度掌握不好而错选A;对Ca(HCO3)2与NaOH反应原理不清楚而错选D。
【学科网备考提示】物质的检验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常考内容之一。题目的形式多样,可以是选择题,也可以是推断题、实验简答题;考查点也比较灵活,可以是粒子的检验、物质的检验,也可以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为基础,以化学试验为基本操作对材料的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主线进行考查。针对这部分内容的特点,在复习过程中既要熟练掌握常见的阴阳离子、常见气体、常见有机物等物质的检验试剂、现象等,又要掌握与物质检验有关的基本实验操作。在备考是应针对这部内容进行强化训练。
12.有 ① Na2CO3溶液 ② CH3COONa溶液 ③ NaOH溶液各25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 ③>②>①
B.若将3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②
C.若分别加入25 mL 0.1 mol·L-1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①
D.若3种溶液的pH均为9,则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是③>①>②
【标准答案】C
【试题分析】Na2CO3溶液水解:CO32-+H2OHCO3-+OH-、HCO3-+H2OH2CO3+OH-使溶液显弱碱性,CH3COONa溶液水解:CH3COO-+H2OCH3COOH+OH-使溶液显弱碱性;而NaOH是一种强碱溶液不发生水解,因为CH3COOH的酸性大于H2CO3的酸性,所以相同浓度时碱性的强弱顺序为③>①>②,即pH的大小顺序为 ③>①>②;若三种溶液的pH相同,即溶液中[OH-]相等,根据上述原理这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顺序为②>①>③,所以A、D选项都是错误的。将这三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时,将会使Na2C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中的水解平衡向右移动,移动的结果将缓冲[OH-]的减小,即使[OH-]减小的少一些;而NaOH溶液中不存在水解平衡无法缓冲,相对而言使[OH-]减小的大一些,所以此时NaOH溶液的pH变化最大,故B选项错误。若分别向这三种溶液中加入25 mL 0.1 mol·L-1盐酸后,其中与NaOH溶液恰好反应生成NaCl溶液呈中性;与CH3COONa溶液恰好反应生成的CH3COOH使溶液呈弱酸性;而与Na2CO3溶液反应恰好生成NaHCO3,而NaHCO3溶液水解仍然显碱性,所以反应后三种溶液的pH大小顺序为①>③>②,故C选项正确。
【高考考点】盐的水解及其规律。
【易错提醒】对H2CO3与CH3COOH的酸性顺序弄反认为H2CO3的酸性大于CH3COOH的酸性而错选A或D;对能水解的盐溶液稀释后盐的水解平衡的移动方向不清楚而错选B。
【学科网备考提示】盐的水解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考察的主要形式有:影响盐水解的因素、水解的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水解平衡的移动等,其中具体的热点题型是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以及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等,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由于水解涉及面较广,除了热点考查外,还可以将盐的水解知识与其他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考查,例如本题就将盐的水解与弱电解质的电离、酸碱中和、pH等知识融合在一起。针对这一特点,在备考复习时一方面要熟练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强化训练以形成一定的解题能力。
25.(15分)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A,相对分子质量为102,含氢的质量分数为9.8%,分子氢原子个数为氧的5倍。
(1)A的分子式是 。
(2)A有2个不同的含氧官能团,其名称是 。
(3)一定条件下,A与氢气反应生成B,B分子的结构可视为1个碳原子上连接2个甲基和另外2个结构相同的基团。
①A的结构简式是 。
②A不能发生的反应是(填写序号字母) 。
a.取代反应 b.消去反应 c.酯化反应 d.还原反应
(4)写出两个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并带有支链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
(5)A还有另一类酯类同分异构体,该异构体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两种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化合物,其中一种的分子中有2个甲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6)已知环氧氯丙烷可与乙二醇发生如下聚合反应:
B也能与环氧氯丙烷发生类似反应生成高聚物,该高聚物的结构式是
。
【标准答案】25.(15分) (1)C5H10O2 (2)羟基 醛基
(3)
① ②b
(4)
(5) CH3COOCH(CH3)2+H2OCH3COOH+(CH3)2CH-OH
(6)
【试题分析】(1)有机物A中H原子的个数为,因H原子数为O原子数的5倍,所以O原子个数为,则分子中C原子的个数为,所以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5H10O2。
(2)根据A的分子式可以知道其不饱和度为1,即分子中应含有一个双键或一个环。因题目要求A中含有2个不同的含氧官能团,所以排除是2个羟基的可能性,只能是1个羟基,1个醛基。
(3)A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反应生成B,则B的分子式应为C5H12O2,既为饱和二元醇,又因为B分子的结构可视为1个碳原子上连接2个甲基和另外2个结构相同的基团,即B
的结构只能为 ,所以A的结构简式为 。A分
子中的醇羟基可以与酸发生酯化反应、与卤化氢发生卤代反应等取代反应;也可以发生氧化反应,但是由于羟基所在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没有H原子而不能发生消去反应。A分
子中的醛基可以发生加成(与氢气、HCN等)、氧化、还原等反应。
(4)题目要求的A的同分异构体有以下几种:
(5)因为A的分子式为C5H10O2,若为酯的话即为饱和一元酯,又因为此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羧酸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也就是说明生成的醇比羧酸多一个碳原子,即醇的分子式为C3H8O,而羧酸一定为乙酸CH3COOH。根据题意只能醇的分子中有2个甲基,所以醇的结构简式为 ,所以酯的结构简式为 ,其水
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CH(CH3)2+H2OCH3COOH+(CH3)2CH-OH。
(6)B的结构为 ,仿照题目给知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写出B与
环氧氯丙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产物的结构简式:
【高考考点】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结构简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和化学反应方程式。
【易错提醒】对醇的消去反应机理理解不透彻而是第(3)题的③反应类型选错;审题不清忽略第(4)题带有支链的同分异构体而错写为 等;对于饱
和一元醇与饱和一元羧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的条件不熟悉而导致第(5)A的酯的同分异构体写错。
【学科网备考提示】烃的衍生物知识是高考有机化学中的重要部分,由于这部分知识内容丰富,各部分之间联系密切,与生活、生产、新材料、新医药等有广泛的联系,所以受到历届高考命题的重视。其中同分异构体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题目综合性较强,知识点涉及范围广,不仅考查对同分异构体概念、有机物结构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考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品质,尤其是有序思维品质。
26.(13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X、Y、Z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气态,并有下列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 a.常见双原子单质分子中,X分子含共价键最多。
b.甲分子中含10个电子,乙分子含有18个电子。
(1)X的电子式是 。
(2)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缺少收集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收集甲。
①在图中方框内绘出用烧瓶收集甲的仪器装置简图。
②试管中的试剂是(填写化学式) 。
③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
(3)磷在Z中燃烧可生成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产物丁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不全是8电子结构,丁的化学式是 。
(4)n mol丁与n mol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4n mol乙和另一化合物,该化合物蒸气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174倍,其化学式是 。
【标准答案】
(1)
(2) ①
②NH4Cl、Ca(OH)2 (合理答案均给分)
③NH3·H2ONH4++OH-
(3)PCl5 (4)P3N3Cl6
【试题分析】因X分子为双原子分子且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最多,所以X为N2,因X与Y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甲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所以Y为H2,甲为NH3;因共价化合物乙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而Y为H2,所以Z为Cl2,化合物乙为HCl,则离子化合物丙为NH4Cl。
(2)实验室中制取氨气用的试剂是消石灰[Ca(OH)2]固体与氯化铵固体,而生成的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所以应采用瓶口向下排气法收集。
(3)磷在氯气中燃烧时先生成PCl3,当氯气过量时生成PCl5。因P原子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Cl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所以PCl3中的4个原子均满足8电子结构,而PCl5中的P原子为10电子结构(形成5个共价键),5个Cl是8电子结构。所以丁分子为PCl5。
(4)根据题意可以写出如下表达式:nNH4Cl+ nPCl5→4nHCl+A,根据原子守恒(质量守恒)A的分子式为 (PNCl2)n,而A的相对分子量为174×2=348,所以n=,所以此化合物的化学式为(PNCl2)3,即为P3N3Cl6。
【高考考点】元素化合物的推断,实验室中气体的制备,物质化学式的求算。
【易错提醒】对于氨气的收集方法不清楚或者弄反而将第(2)题的收集装置画错;对于判断共价化合物中个原子的是否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模糊而导致第(3)、(4)题填错;第(4)题中忽略了相对分子质量为348错误认为是174而将化学式填错。
【学科网备考提示】无机框图题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时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大胆推测、小心验证。对于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要熟练掌握有关的制取原理、实验装置、试验步骤、气体的收集、除杂、检验、尾气处理等知识点。共价化合物中个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否达到稳定结构的判断方法有很多,我们应从成键的基本原理上去理解,结合个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找出其中的成键情况(可以写出电子式或结构式等),然后再分析判断。
27.(17分)
某课外小组对一些金属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研究。
(1)下表为“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将打磨过的铝片(过量)放入一定浓度的CuCl2溶液中。
产生气泡,析出疏松的红色固体,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反应结束后分离出溶液备用
红色固体用蒸馏水洗涤后,置于潮湿空气中。
一段时间后固体由红色变为绿色[视其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按反应类型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是离子反应的只写离子方程式)
置换反应 ;
化合反应 。
(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上述实验分离出的溶液,两极产生气泡。持续电解,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还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解释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是 。
(3)工业上可用铝与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反应来冶炼金属锰。
① 用铝与软锰矿冶炼锰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
② MnO2在H2O2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若将适量MnO2加入酸化的H2O2的溶液中,MnO2溶解产生M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标准答案】(1) 2Al+6H+===2Al3++3H2↑或2Al+3Cu2+===2Al3++3Cu
2Cu+O2+H2O+CO2===Cu2(OH)2CO3
(2)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逐渐溶解至消失
Al3++3OH-=== Al(OH)3↓
Al(OH)3+OH-=== AlO2-+2H2O
(3)①3MnO2+4Al3Mn+2Al2O3
②MnO2+H2O2+2H+=== Mn2++O2↑+2H2O
【试题分析】(1)将铝片放入放入一定浓度的CuCl2溶液中,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发生了如下的反应:2Al+6H+===2Al3++3H2↑和2Al+3Cu2+===2Al3++3Cu,其中析出的红色物质为单质铜,放置于潮湿的空气中会发生电化学腐蚀生成铜绿:2Cu+O2+H2O+CO2===Cu2(OH)2CO3。
(2)反应结束后分离出的溶液中含有AlCl3,用石墨电极电解,阳极附近有OH-和Cl-,其中OH-发生氧化反应4OH-→4e-+O2↑+H2O;阴极附近有Al3+和H+,其中H+发生还原反应4H++4e-→2 H2↑,[H+]降低,使水的电离平衡H2OH++OH-向右移动,产生大量的OH-,所以会发生Al3++3OH-=== Al(OH)3↓生成白色沉淀,随电解的进行当溶液中Al3+消耗完时,产生的OH-会使生成的Al(OH)3白色沉淀溶解直至消失Al(OH)3+OH-=== AlO2-+2H2O。
(3)铝与MnO2的铝热反应可以直接写出其化学方程式3MnO2+4Al3Mn+2Al2O3。将适量MnO2加入酸化的H2O2的溶液中,因MnO2溶解产生Mn2+,而MnO2能催化H2O2的分解反应,所以此反应的表达式为MnO2+H2O2+H+→Mn2++O2↑+H2O,然后利用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配平:MnO2+H2O2+2H+=== Mn2++O2↑+2H2O。
【高考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类型,电解原理,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易错提醒】对于用惰性电极电解AlCl3溶液的原理分子不透彻,而导致回答电解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时描述错误,或者忽略白色沉淀溶解这一现象;对缺项方程式的书写不熟练而使第(3)题中②的离子方程式写错。
【学科网备考提示】电解原理是电化学的重要知识,在题目的考查中可以与原电池结合命题,也可以单独命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到电极反应、试验现象的描述、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在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弄清楚阴阳两极以及两极附近的离子,在根据放电顺序判断、书写有关的电极反应式,同时在分析问题时要考虑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情况等。
28.(15分)北京市场销售的某种食用精制盐包装袋上有如下说明:
产品标准
GB5461
产品等级
一级
配 料
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碘含量(以I计)
20~50mg/kg
分装时期
分装企业
(1)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配平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于空白处)
KIO3+ KI+ H2SO4= K2SO4+ I2+ H2O
(2)上述反应生成的I2可用四氯化碳检验。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Na2SO3稀溶液,将I2还原,以回收四氯化碳。
①Na2SO3稀溶液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某学生设计回收四氯化碳的操作步骤为:
a.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
b.加入适量Na2SO3稀溶液;
c.分离出下层液体。
以上设计中遗漏的操作及在上述步骤中的位置是 。
(3)已知:I2+2S2O32-=2I-+S4O62-。某学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
a. 准确称取w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mol·L-1的Na2S2O3溶液10.0mL,恰好反应完全。
①判断c中反应恰好完全依据的现象是 。
②b中反应所产生的I2的物质的量是 mol。
③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袋说明,所测精制盐的碘含量是(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
mg/kg。
【标准答案】(1)1、5、3、3、3、3
(2)①I2+SO32-+H2O=2I-+SO42-+2H+ ②在步骤b后,增加操作:将分液漏斗充分振荡后静置
(3)①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 ②1.0×10-5 ③4.2 ×102/w
【试题分析】(1)首先标出化学方程式中变价元素的化合价KO3+K+H2SO4→ K2SO4+2+H2O,然后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数值和降低的数值相等配平KIO3和KI的系数,KO3+5K+H2SO4→K2SO4+2+H2O,然后利用质量守恒(原子守恒)配平其他物质:KO3+5K+3H2SO4=3K2SO4+32+3H2O。
(2)Na2SO3稀溶液与I2的反应中I2被还原,所以Na2SO3做还原剂被氧化,化合价应升高,即生成Na2SO4,所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2+SO32-+H2O=2I-+SO42-+2H+。在实验过程中I2在有机相CCl4中,而Na2SO3在水相中,二者不相溶,因此为了使二者充分反应应对分液漏斗进行必要的震荡,因此应在b、c之间加上操作:将分液漏斗充分震荡并静置。
(3)因淀粉作指示剂,开始时溶液呈蓝色,当溶液中的碘单质消耗完时,溶液将变为无色,因此判断恰好完全反应的依据是溶液有蓝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
依据化学方程式知n(I2)=n(Na2SO3) =×2×10-3mol·L-1×10.0×10-3L=1.0×10-5mol。根据生成碘单质的化学方程式的KIO3~3I2,所以w g食盐中n(KIO3)=×10-5mol,因此此精制食盐的含碘量为=。
【高考考点】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滴定实验方案的设计,碘的有关性质。
【易错提醒】因粗心而漏掉第(1)题化学方程式中KIO3的系数1;忽略CCl4的溶解性,没有考虑到碘单质与Na2SO3不在同一体系中,而导致第(2)题②中的实验步骤中漏的实验操作错填为其它的操作;对实验中碘单质的来源误认为全部来源于食盐中的KIO3,而将第(3)题③错填为。
【学科网备考提示】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国防、科研、航天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它贯穿于中学化学的全过程,使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会发现这部分试题具有规律性强、方法技巧多、设计知识面广的特,题目常常会联系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环境保护和科学研究的等实际问题。因此在备考复习时,除熟练掌握氧化还原的有关基本概念和规律外,还要注意联系生产实际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在习题的设置上应注意多选择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如海水中提溴、海带中提碘、金属的冶炼、物质成分的测定等)涉及面广的习题,以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化学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Fe 56 Cu 64
6.下列家庭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 B.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 D.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
7.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CHCl3中含有氯原子数目为3NA
B.7gCnH2n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
C.18 g D2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10NA
D.1 L0.5mol/LNa2CO3 溶液中含有的CO32-数目为0.5NA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浓烧减溶液中加入铝片:Al + 2OH-=AlO2-+H2↑
B.以石墨作电极电解氯化铝溶液:2Cl-+2H2O 2OH-+H2↑+Cl2↑
C.硫酸亚铁溶液与稀硫酸、双氧水混合:2Fe2++H2O2 +2H+=2Fe3++2H2O
D.硫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2H++SO42-+Ba2++2OH-=BaSO4↓+2H2O
9.短周期元家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X与Z 位于同一主族.W 与X 可形成共价化合物WX2.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2.5 倍·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WX2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为8 电子结构B.WX2、ZX2的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塑都相同
C.WX2是以极性键结合成的非极性分子
D.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X 10.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 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A.60mL B.45mL C.30mL D.15mL在式^ . B .
11.在25℃时将pH=11 的NaOH 溶液与pH=3 的CH3COOH溶掖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c (Na+)==c(CH3COO-)+c(CH3COOH)
B.c(H+)==c(CH3COO-)+c(OH一)
C.c (Na+) > c (CH3COO-)>c(OH-)>c(H+)
D.c (CH3COO-)>c(Na+)>c(H+)>c(OH-)
12.咖啡鞣酸具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关于咖啡鞣酸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6H18O9
B.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咖啡鞣酸水解时可消耗8molNaOH
D.与浓溴水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13.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和2molH2O(g),发生反应:CO+H2O (g) CO2 +H2。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x。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大于x的是
A.0.5molCO+2molH2O(g)+1molCO2+1molH2
B.1molCO+1molH2O(g)+1molCO2+1molH2 .
C.0.5molCO+1.5molH2O(g)+0.4molCO2+0.4molH2
D.0.5molCO+1.5molH2O(g)+0.5molCO2+0.5molH2
26.在实验室堕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 ① 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mL30%KOH 溶液.并置于水浴中; ③ 的试管里盛有15mL 8 % NaOH 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 ④ 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 ⑤ 为尾气吸收装置。
请填写下列空白:( l )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人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坡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人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 与② 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 2 )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 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右图中符合该
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3)本实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
原因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____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___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15 分)
下图是无机物A~M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其中,I是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金属,K是一种红棕色气体。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在周期表中,组成单质G的元素位于第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族。
(2)在反应⑦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反应②、③、⑥、⑨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
(填写序号)。
(4)反应④ 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将化合物D 与KNO3、KOH 共融,可制得一种“绿色”环保高效净水剂K2FeO4 (高铁酸钾).同时还生成KNO2和H2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12 分)
有机化合物A的分子式是C13 H20O8(相对分子质量为304), 1molA 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4 molCH3COOH 和1molB。B 分子结构中每一个连有经基的碳原子上还连有两个氢原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l ) A 与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B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B 不能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 氧化反应 ②取代反应 ③ 消去反应 ④加聚反应
( 4 )己知:
以两种一元醛(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4)和必要的无机试剂为原料合成B,写出合成B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9.( 15 分)
二甲醚(CH3OCH3)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它清洁、高效、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四川是利用天然气生产二甲醚的重要基地之一。
请填写下列空白:
(l)与二甲醚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且元素种类相同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二甲醚可由合成气(CO+H2)在一定条件下制得。用合成气制二甲醚时,还产生了一种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机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以二甲醚、空气、氢氧化钾溶液为原料,石墨为电极可构成然料电池。该电池中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制备二甲醚的合成气可由甲烷与水燕气或二氧化碳经高温催化反应制得。合成气除制二甲醚外,还可用于冶炼金属,用它冶炼铁的生产过程可示意如下:
① 在催化反应室中进行的反应均为可逆反应.增大体系的压强对甲烷转化率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 在上述炼铁过程的某时间段内,若有x m3(标准状况)的甲烷进入燃烧室中充分燃烧,还原反应室有5 y kg(y/11.2×103mol)铁生成,假设燃烧室与还原反应室产生的高温尾气全部进人催化反应室,则这些高温尾气在理论上可产生合成气_______________m3(标准状况)。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答案
6、D 7、B 8、C 9、D 10、A 11、D 12、C 13、B
26.( 18 分)( l )分液漏斗 B ( 2 )碱溶液(或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
M 过滤( 3 ) Cl2 + 2OH-=ClO- + Cl一+H2O ( 4 )
红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将石蕊氧化为无色物质
黄绿
继续通入的氯气溶于水使溶液呈黄绿色
27.( 15 分)( l )四(或4 ) VIII
( 2 ) l :2
( 3 )③
( 4 ) 3Fe2+ + NO3- + 4H+ + = 3Fe3+ + NO↑+2H2O
( 5 ) Fe2O3+3KNO3+4KOH2K2FeO4+3KNO2+2H2O
28 . ( l2 分)
( l ) 168
(2)C(CH2OH)4
( 3 )③④
( 4 ) CH 3CHO+3HCHO(CH2OH )3CCHO
(CH2OH )3CCHO+ HCHO + NaOH(浓)C(CH2OH)4
29.(15分)
(1)CH3CH2OH、HCOOH
(2)3CO+3H2=CH3OCH3 或2CO+4H2=CH3OCH3+H2O
(3)CH3OCH3+16OH—-12e-=2CO32-+11H2O
(4)①减小
②12(x + y)
2007年高考四川卷理科综合试测题化学部分试题全解全析
6.下列家庭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 B.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 D.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
【标准答案】D
【试题分析】水果在成熟的过程要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有机酸因渐渐与一些碱性物质或与醇类发生反应而逐步变少;果实中糖的含量慢慢增加;果胶的性质随之逐渐发生变化,由生硬不溶于水转变成能溶于水;因其发涩的鞣酸逐渐被氧化掉;有的水果还把虽有颜色的变化。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时,水垢中的CaCO3与醋酸发生了如下变化CaCO3+2CH3COOH=(CH3COO)2Ca+CO2↑+H2O。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过程中发生了如下反应:(C6H0O5)n+nH2OnC6H12O6,C6H12O62C2H5OH+2CO2↑。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过程称为渗析,是一个物理过程。所以不涉及化学变化的过程是D选项。
【高考考点】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胶体的性质、提纯等。
【易错提醒】对水果成熟过程中是否涉及化学变化不清楚,而错选A。
【学科网备考提示】本题体现了化学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在高考试题中这种类型的试题,一般比较基础,易于理解。因此在备考复习过程中应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要注意多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另外在解答本题时,若对A选项的内容不熟悉或不好判断,可以用排除法进行判断,对其余三个选项中的内容是我们比较熟悉的。
7.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CHCl3中含有氯原子数目为3NA
B.7gCnH2n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
C.18 g D2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10NA
D.1 L 0.5 mol·L-1Na2CO3 溶液中含有的CO32-数目为0.5NA
【标准答案】B
【试题分析】标准状况下CHCl3不是气体,因此22.4LCHCl3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所以A选项错误;7gCnH2n中含有的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所以氢原子数为NA,B选项是正确的;18 g D2O的物质的量为,所以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即质子数为9NA,所以C选项错误;Na2CO3 溶液会发生水解使溶液中CO32-有所减小,所以溶液中CO32-数目小于0.5NA。
【高考考点】阿夫加德罗常数的综合应用。
【易错提醒】对标准状况下CHCl3的状态不清楚错认为是气体而错选A;忽略Na2CO3 溶液中的CO32-离子的水解而错选D选项。
【学科网备考提示】对已知阿佛加德罗常数为NA,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这种题型所涉及的知识非常丰富,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注意,强化训练,并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浓烧减溶液中加入铝片:Al + 2OH-=AlO2-+H2↑
B.以石墨作电极电解氯化铝溶液:2Cl-+2H2O 2OH-+H2↑+Cl2↑
C.硫酸亚铁溶液与稀硫酸、双氧水混合:2Fe2++H2O2 +2H+=2Fe3++2H2O
D.硫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2H++SO42-+Ba2++2OH-=BaSO4↓+2H2O
【标准答案】C
【试题分析】A选项中的反应原理错误,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B选项中的反应没有考虑Al3+在阴极附近会与OH-反应生成Al(OH)3沉淀,且随着电解地进行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会与生成的OH-继续反应而溶解,所以在开始阶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6Cl-+6H2O2Al(OH)3↓+3H2↑+3Cl2↑;C选项中的离子方程式符合有关的要求(实验事实、电荷质量守恒等);D选项中的反应原理错误,没有注意到加入的氢氧化钡溶液时足量的,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H++SO42-+Ba2++OH-=BaSO4↓+H2O。
【高考考点】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易错提醒】忽略电解铝化铝溶液时Al3+在阴极上的反应而错选B;对离子方程式中定量(半定量)的情况分析或掌握不熟练而错选D。
【学科网备考提示】离子方程的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点知识之一,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其中离藏成的正误判断在历年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其中试题考查的方程式多为教材中常见的基本反应,错误之处多为判断是否遵循事实、质量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等,定量(半定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这部分内容的难点。针对这些特点,在备考复习时一方面要多教材中常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要熟练掌握,另一方面必须加大力度强化训练。
9.短周期元素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X与Z 位于同一主族。W 与X 可形成共价化合物WX2。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2.5 倍。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WX2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为8 电子结构B.WX2、ZX2的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型都相同
C.WX2是以极性键结合成的非极性分子
D.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X 【标准答案】D
【试题分析】因为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2.5 倍,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K层最多排2个,M层最多排8个,所以其内层电子数应为10个,最外层电子数为4个,即Y为14号元素Si;因为W与Y同一主族,所以W为C元素,W 与X 可形成共价化合物WX2,则X应为O或S,根据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X与Z 位于同一主族,所以X为O元素,Y为S元素。则WX2为二氧化碳,其电子是为
,所有的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分子为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形成的晶体为分子晶体。ZX2为二氧化硫,分子中存在极性键,能形成分子晶体。所以A、B、C选项均正确。这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ⅣA
ⅥA
……
W
X
……
……
Y
Z
……
根据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的比较规律可以得出原子半径Y>Z>X,Y>W>X。所以D选项错误。
【高考考点】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具体包括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化学键、分子极性、晶体类型、原子半径的大小比较等。
【易错提醒】对短周期内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掌握不熟或不会分析而导致将Y元素判断错误而错选其他选项。
【学科网备考提示】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推断出Y元素,而Y元素的推断涉及到短周期中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只要想法推出Y元素,其余的就可迎刃而解。这也是元素周期表的推断题的解题思路之一。因此在备考复习时,要熟练掌握短周期中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当然在复习过程中也不能忽略对其他相关知识的的复习,如电子式、化学键概念及类型、分子极性、晶体类型及性质等就是这类试题中常考查的知识点。
10.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 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A.60mL B.45mL C.30mL D.15mL
【标准答案】A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将题中的反应过程表示如下: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失电子的物质为Cu,而得电子的物质为O2,HNO3中的N元素在整个过程中最终没有变价(即反应前与反应后的价态相同)。因此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规律得出:
n(Cu)×2=n(O2)×4,n(Cu)=2n(O2)==0.15mol。
然后加氢氧化钠溶液时发生Cu2++2OH-=Cu(OH)2↓,所以n(OH-)=2n(Cu2+),因此V(NaOH)==0.06L=60mL。
【高考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易错提醒】对整个反应过程分析不透彻而错选其他选项。
【学科网备考提示】得失电子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原电池或电解池中均如此。得失电子守恒法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有关计算及电化学中电极产物的有关计算等。用电子守恒法解题的步骤是:首先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其物质的量以及每摩尔氧化剂、还原剂得失电子的量,然后根据电子守恒列出等式: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每摩尔氧化剂得电子数=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每摩尔还原剂失电子数,利用这一等式,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科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11.在25℃时将pH=11 的NaOH 溶液与pH=3 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c (Na+)==c(CH3COO-)+c(CH3COOH)
B.c(H+)==c(CH3COO-)+c(OH一)
C.c (Na+) > c (CH3COO-)>c(OH-)>c(H+)
D.c (CH3COO-)>c(Na+)>c(H+)>c(OH-)
【标准答案】D
【试题分析】pH=11 的NaOH 溶液中c(OH-)=10-3mol·L-1,而pH=3 的CH3COOH溶液中c(H+)=10-3mol·L-1,因此将pH=11 的NaOH 溶液与pH=3 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二者溶液中已存在的OH-与H+恰好完全反应,又因为CH3COOH是弱酸在溶液中并没有完全电离,因此随反应的进行CH3COOH又会不断的电离生成H+,也就是说而这反应后混合溶液中任存在大量的CH3COOH,即溶液显酸性。因此溶液中c(H+)>c(OH-),且c (CH3COO-)>c(Na+),即D选项是正确的。其中B选项应为c(H+)+c (Na+)==c(CH3COO-)+c(OH一)。
【高考考点】弱电解质的电离、混合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
【易错提醒】对于二者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判断错误而错选其他选项。
【学科网备考提示】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这一知识点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单一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要考虑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水解因素以及其他离子对水解平衡和电离平衡的影响;而对于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要综合考虑水解因素和电力因素的影响,如相同浓度的NH4Cl和氨水混合后由于NH3·H2O的电离程度大于NH4+的水解程度,所以各离子的浓度顺序为c (NH4+) > c (Cl-)>c(OH-)>c(H+)。另外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等量关系有三个——微粒数(物料)守恒式、电荷守恒式、水电离的离子数相等也是命题的热点之一。在备考复习的过程中除应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训练。
12.咖啡鞣酸具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关于咖啡鞣酸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6H18O9
B.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咖啡鞣酸水解时可消耗8molNaOH
D.与浓溴水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标准答案】C
【试题分析】根据咖啡鞣酸的结构简式,可以很容易的查处其分子式为C16H18O9,即A选项是正确的;由于在苯分子中的12个原子(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因此在咖啡鞣酸中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由于咖啡鞣酸分子中含有1个羧基和2个酚羟基,而咖啡鞣酸水解时又可生成1个羧基,因此1mol咖啡鞣酸水解时可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应为4mol,所以C选项错误;由于咖啡鞣酸分子结构中含有酚的结构,因此可以与溴水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又因为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因此也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高考考点】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易错提醒】在确定咖啡鞣酸的分子式时,对分子中的碳原子或氢原子查错而错选A;对苯分子的结构理解不透彻或审题不清没有注意到题目叙述的是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而错选B选项。
【学科网备考提示】给出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以次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特点(如共面、共线问题等)、官能团的个数及性质等等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考查方式之一,在高考试题中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且题目的背景多以新材料、新医药等科技前沿的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识别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和2molH2O(g),发生反应:CO+H2O (g)CO2 +H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x。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大于x的是
A.0.5molCO+2molH2O(g)+1molCO2+1molH2
B.1molCO+1molH2O(g)+1molCO2+1molH2 .
C.0.5molCO+1.5molH2O(g)+0.4molCO2+0.4molH2
D.0.5molCO+1.5molH2O(g)+0.5molCO2+0.5molH2
【标准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等效平衡的问题。对于反应CO+H2O (g) CO2 +H2,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的反应,因此在恒温和恒容条件下是等效平衡的条件是CO和H2O (g)的物质的量之比与起始时加入的CO和H2O (g)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即可。因此只要将个选项中的投料转化为CO和H2O (g)的物质的量,并与原平衡进行对比即可。对于A选项中的配料相当于CO有1.5mol、H2O (g)有3mol,即二者之比为1︰2,所以此情况下的平衡与原平衡等效,即CO的体积分数仍为x;对于B选项中的配料相当于CO有2mol、H2O (g)有2mol,相对于原平衡可以认为是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又加入了1molCO,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平衡相当于向右移动但是CO的体积分数增大,即大于x;对于C选项中的配料相当于CO有0.9mol、H2O (g)有1.9mol,此投料相当于在0.9molCO和1.8molH2O (g)的平衡体系中再加入0.1molH2O (g),而0.9molCO和1.8molH2O (g)的平衡与原平衡是等效平衡,再加入0.1molH2O (g)时平衡向右移动,CO的体积分数减小,即小于x;对于D选项中的配料相当于CO有1mol、H2O (g)有2mol,此平衡与平衡相同,所以CO的体积分数也为x。因此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大于x的只有B选项。
【高考考点】化学平衡中的等效平衡问题。
【易错提醒】对所给的反应忽略反应前后的气体的体积不发生变化而错选其他选项;对增加一种反应物的量此反应物的转化率和含量的变化不清楚而错选其他选项。
【学科网备考提示】等效平衡是化学平衡知识中的难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中的难点之一。而且等效平衡问题在高考中沉寂了几年后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有再度出现。对等效平衡问题的处理总的来说共有三种情况:一是恒温恒容下对气体体积变化的可逆反应,只要将任一起始加入量转化为左端(或右端)的量与原始加入的量相同,则平衡等效,即转化为原值;二是恒温恒容下对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将起始加入量转化为左端(或右端)的量的比值与对应原始加入的量的比值相同,则平衡等效,即转化为原比;再就是恒温恒压下的可逆反应,只要将起始加入量转化为左端(或右端)的量的比值与对应原始加入的量的比值相同,则平衡等效,即转化为原比。在解答是一定要审清题:条件、可逆反应的体积变化情况等。在备考复习时重点理解处理这类问题的原理和方法,在习题的设置上也应以简单的等效平衡题目为主,不宜过多设计较难的题目。
26.在实验室里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 ① 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mL30%KOH 溶液,并置于水浴中; ③ 的试管里盛有15mL 8 % NaOH 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 ④ 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 ⑤ 为尾气吸收装置。
请填写下列空白:
(l)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和
(2)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 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右图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3)本实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
原因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____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___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答案】(1)分液漏斗 B
(2)碱溶液(或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
M 过滤
(3) Cl2 + 2OH-=ClO- + Cl一+H2O
(4)
红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将石蕊氧化为无色物质
黄绿
继续通入的氯气溶于水使溶液呈黄绿色
【试题分析】(1)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用的二氧化锰固体和浓盐酸,其中浓盐酸装在分液漏斗中进行滴加便于控制浓盐酸的加入量以此控制反应地进行,这样实验室中制得的氯气中含有杂质HCl,利用二者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的差别可将杂质除去。
(2)试管②里盛有15mL30%KOH 溶液,并置于水浴中,显然是用于制备氯酸钾的; 试管③里盛有15mL 8 % NaOH 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显然是用于制备次氯酸钠的。对二者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制备条件的不同一是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制取氯酸钾用的是30%的KOH 溶液,浓度较大,而制取次氯酸钠用的是 8 % 的NaOH溶液,浓度较小;二是反应的温度不同,制取氯酸钾用的是热水浴,温度较高,而制取次氯酸钠用的是冷水浴,温度较低。因反应完毕后将试管②冷却会析出大量晶体,这说明析出的氯酸钾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因此溶解度曲线M符合,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的方法是过滤。
(3)将氯气通入8 % 的NaOH溶液中制取次氯酸钠,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情况,现Cl2中的Cl元素由0价升高为NaClO中的+1价,因此Cl2中的Cl元素的化合价也必然会降低为-1价,即生成NaCl,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O+NaCl+H2O,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O-+Cl-+H2O。
(4)试管④中盛的是紫色石蕊试液,因将氯气通入后会发生如下反应Cl2+H2OHCl+HClO,而生成的HCl和HClO均为一元酸使溶液显酸性,所以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同时由于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有机色质氧化为无色物质,因此变红的溶液由逐渐退为无色;当溶液中的有机色质——石蕊消耗没时,在继续通入氯气,将会使溶液达到饱和而成为饱和氯水,此时溶液的颜色为浅黄绿色。
【高考考点】化学实验,氯气、氯酸钾、次氯酸钠等物质的制备,氯气和氯水的性质,物质的分离。
【易错提醒】对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的除杂试剂记忆不清而错选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对制备和分离KClO3晶体的条件和过程分析不透彻而导致第(2)题出错;审题不清将第(3)题的离子方程式写为化学方程式;对氯气溶于水制备氯水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不清楚而导致回答第(4)题时出错。
【学科网备考提示】本题是以物质的制备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元素化合物的有关知识。这种综合应用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结合化学基本理论和远足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等相关知识进行整合,以解决有关试验问题的题目,是近几年高考实验中的主要命题方式,而且多以制备实验设计或情景实验为主。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会发现综合实验题的特点是试题情景的综合性、测试项目的整合性、解决问题的新颖性。在备考复习时,除对实验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外,还应对涉及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实验习题,当然也不能忽略以教材试验为基础的优化重组实验。
27.( 15 分)
下图是无机物A~M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其中,I是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金属,K是一种红棕色气体。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在周期表中,组成单质G的元素位于第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族。
(2)在反应⑦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反应②、③、⑥、⑨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
(填写序号)。
(4)反应④ 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化合物D 与KNO3、KOH 共融,可制得一种“绿色”环保高效净水剂K2FeO4 (高铁酸钾),同时还生成KNO2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答案】(1)四(或4 ) VIII
(2) l︰2
(3)③
(4)3Fe2+ + NO3- + 4H+ = 3Fe3+ + NO↑+2H2O
(5) Fe2O3+3KNO3+4KOH2K2FeO4+3KNO2+2H2O
【试题分析】因为I是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金属,而第三周期的金属单质有Na、Mg、Al,其熔点顺序为Na<Mg<Al,所以I为Al;因为L和O2反应生成K,且K为红棕色气体,所以K为NO2,L为NO,则K与水反应生成的J为HNO3。又因为4FeS2+11O22Fe2O3+8SO2,根据D能与I(Al)反应,所以D为Fe2O3,与I(A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2Fe+Al2O3,再根据G能与J(HNO3)反应生成M和NO,所以G为Fe、H为Al2O3、M为Fe(NO3)2或Fe(NO3)3。A为SO2与氧气反应生成的B为SO3,SO3与水反应生成的C为H2SO4,又因为C(H2SO4)与M反应生成F与NO,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所以M只能为Fe(NO3)2,F为Fe(NO3)3和Fe2(SO4)3的混合物,F的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E为Fe(OH)3,Fe(OH)3受热分解生成Fe2O3,进一步验证D为Fe2O3。
(1)G为Fe,此元素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Ⅷ族。
(2)反应⑦为Al与Fe2O3的反应,方程式为2+2O32+2O3,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可知Al为还原剂,Fe2O3为氧化剂,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l︰2。
(3)反应②为2SO2+O22SO3,此反应为化合反应且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③为SO3+H2O=H2SO4,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⑥为2Fe(OH)3Fe2O3+3H2O,此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的分解反应;反应⑨为3NO2+H2O=2HNO3+NO,此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因此符合题目条件的反应只有反应③。
(4)反应④为Fe(NO3)2与H2SO4的反应,因为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2+氧化为Fe3+而自身被还原为NO,所以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 +NO3-+ 4H+= 3Fe3+ + NO↑+2H2O。
(5)化合物D为Fe2O3,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Fe2O3+KNO3+KOHK2FeO4+KNO2+H2O,分析并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为2O3+KO3+KOHK2O4+KO2+H2O,然后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或化合价升高的总值与降低的总值相等)配平Fe2O3、KNO3与K2FeO4、KNO2的系数分别为1、3与2、3,然后利用质量守恒配平其余物质的系数,最后得出正确的方程式为:
Fe2O3+3KNO3+4KOH2K2FeO4+3KNO2+2H2O。
【高考考点】无机框图推断题,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问题。
【易错提醒】对F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记错或表达错误而写成第ⅧB族;第(2)题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弄反而填为2︰l;第(4)、(5)题中的方程式因粗心而没有配平。
【学科网备考提示】无机框图推断题是高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之一,这种试题综合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题目的一般解题思路为:迅速浏览→整体把握→寻找突破口→注意联系→大胆假设→全面分析(正推和逆推)→小心验证确认。解题的关键是依据物质的特性或转移特征来确定“突破口”,然后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物质的推断。因此自备考复习时应熟练掌握以Na、Mg、Al、Fe等金属为代表,非金属以S、Cl、N、C等为代表的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基础知识。
28.( 12 分)
有机化合物A的分子式是C13 H20O8(相对分子质量为304), 1molA 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4 mol CH3COOH 和1mol B。B分子结构中每一个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还连有两个氢原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与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 不能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 氧化反应 ②取代反应 ③ 消去反应 ④加聚反应
(4)己知:
以两种一元醛(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4)和必要的无机试剂为原料合成B,写出合成B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标准答案】(1)168
(2)C(CH2OH)4
(3)③④
(4)CH 3CHO+3HCHO(CH2OH )3CCHO
(CH2OH )3CCHO+ HCHO + NaOH(浓)C(CH2OH)4+HCOONa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A+4H2O4CH3COOH+B,因A的分子式为C13 H20O8,所以利用元素守恒得出B的分子式为C5H12O4,由上述反应重量的关系可知B应为四元醇,又因B分子结构中每一个连有羟基的碳原子上还连有两个氢原子,所以B的
结构简式为或写为C(CH2OH)4,则A的结构简式为或写为C(CH2OOCCH3)4。根据化学方程式中质量守恒或根据A、B的结构简式可以得出A、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4×(60-18)=168。
(3)因为B的结构简式为,由于分子中羟基所在碳的邻位碳上没有H原子故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又因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而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能发生燃烧、催化氧化等氧化反应,能与HX、Na、羧酸等发生取代反应。
(4)根据题目给知的反应可以知道:可以采用CH3CHO和HCHO发生第一个反应,然后用反应的产物在与HCHO发生第二个反应,即得到要合成的物质,所以反应的方程式为:CH 3CHO+3HCHO(CH2OH )3CCHO,(CH2OH )3CCHO+ HCHO + NaOH(浓)C(CH2OH)4+HCOONa。
【高考考点】有机化学中的有关知识,具体为烃的含氧衍生物的性质、酯的水解反应、官能团的性质、有机合成、醛的加成反应等。
【易错提醒】对酯化反应或酯的水解反应原理掌握不好而将B的结构简式推错;对消去反应的原理(去掉什么样的基团)不清楚而将第(3)题漏选③;不能结合已知知识(醛的性质)来理解题目给出的反应,而将第(4)题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错。
【学科网备考提示】有机物的推断和合成是有机化学中的重难点之一,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历年高考试题中此题型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机推断题的解题方法一般分为顺推法、逆推法和猜测论证法,或者是综合应用这几种方法。解答有机合成体的一般思路是:首先确定要合成的有机物属于何类别以及题目中所给的条件与所要合成的有机物之间的关系;然后以题目要合成的有机物为起点,考虑这一有机物如何从另一种有机物通过反应制的,再看此有机物又怎样制的……,这样一步一步推到题目给出的原料为终点。当让在解答是要灵活掌握各种方法,可以正推,也可以逆推,也可以二者结合。在备考复习时一方面要熟练掌握各种常见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和各官能团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要做大量的习题以强化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9.( 15 分)
二甲醚(CH3OCH3)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它清洁、高效、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四川是利用天然气生产二甲醚的重要基地之一。
请填写下列空白:
(l)与二甲醚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且元素种类相同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二甲醚可由合成气(CO+H2)在一定条件下制得。用合成气制二甲醚时,还产生了一种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机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以二甲醚、空气、氢氧化钾溶液为原料,石墨为电极可构成然料电池。该电池中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制备二甲醚的合成气可由甲烷与水燕气或二氧化碳经高温催化反应制得。合成气除制二甲醚外,还可用于冶炼金属,用它冶炼铁的生产过程可示意如下:
① 在催化反应室中进行的反应均为可逆反应.增大体系的压强对甲烷转化率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 在上述炼铁过程的某时间段内,若有x m3(标准状况)的甲烷进入燃烧室中充分燃烧,还原反应室有5 y kg(×103mol)铁生成,假设燃烧室与还原反应室产生的高温尾气全部进人催化反应室,则这些高温尾气在理论上可产生合成气_______________m3(标准状况)。
【标准答案】(1)CH3CH2OH、HCOOH
(2)3CO+3H2=CH3OCH3 +CO2 或2CO+4H2=CH3OCH3+H2O
(3)CH3OCH3+16OH—-12e-=2CO32-+11H2O
(4)①减小
②12(x + y)
【试题分析】(1)二甲醚(CH3OCH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它与饱和一元醇乙醇互为同分异构体,另饱和一元醇与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所以他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甲酸(HCOOH)的相等。
(2)用合成气(CO+H2)合成二甲醚时生成的另一种无机产物可以用元素守恒法进行推断,若利用氢元素守恒则为3CO+3H2=CH3OCH3 +CO2,若利用碳元素守恒则为2CO+4H2=CH3OCH3+H2O 。
(3)构成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就是将燃料燃烧所释放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其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与燃烧方程式相似。因此将二甲醚、空气、KOH溶液构成燃料电池,二甲醚时电子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空气中的氧气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KOH溶液做电解质溶液。因此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根据二甲醚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燃料燃烧应生成CO2,同时考虑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因此负极上二甲醚失去电子应生成CO32-,所以有CH3OCH3+OH-12e-+CO32-+H2O,然后利用电荷守恒和元素守恒配平为CH3OCH3+16OH-12e-+2CO32-+11H2O。
(4)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可知,在催化反应室中发生的反应为CH4+H2O(g)CO+3H2……①、CH4+CO22CO+2H2……②;在燃烧室中发生的反应为CH4+2O2CO2+2H2O(g)……③;在还原反应室中发生的反应为3CO+Fe2O32Fe+3CO2……④、3H2+Fe2O32Fe+3H2O(g)……⑤。
根据催化反应室中发生地反应①、②可知这两个反应均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因此增大体系压强,两个化学平衡均向右移动,使CH4的转化率降低。
根据反应③可知x m3(标准状况)的甲烷燃烧后生成CO2的体积为x m3,H2O(g)的体积为2x m3,总体积为3x m3;根据反应④和⑤可知生成铁的物质的量和产生的CO2和H2O(g)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3,所以当有5 y kg(×103mol)铁生成时生成的CO2和H2O(g)的物质的量总和为×103mol,即在标准状况时的总体积为3y×103L=3ym3,所以从还原反应室中出来的气体的总体积为(3x +3y)m3。又根据催化反应室中发生的反应①和②知,消耗CO2和H2O(g)的体积与生成的合成气(CO和H2)的体积比均为1︰4,所以反应后生成的合成气的总体积为(3x +3y)m3×4=12(x + y)m3。
【高考考点】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电化学中的原电池、化学计算、化学平衡等知识。
【易错提醒】对于第(1)题因粗心或不知道饱和一元醇与饱和一元羧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的条件而漏填HCOOH;对于第(3)题忽略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显碱性而将电极反应中的CO32-写成CO2;对于第(4)题因不能将各反应室中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写出或不能理清各反应之间量的关系而将计算结果求错。
【学科网备考提示】在电化学中书写电极反应式时,尤其是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必须注意电解质溶液的参与情况,例如各种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因涉及的方程式比较多,因此在解答时必须分析各个方程式的量的关系,通过关系式法或元素守恒法进行解答。在备考复习针对电化学除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外,应强化训练;针对化学计算则应加大力度强化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格式并培养学生各种计算能力。
绝密 ★ 启用前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Ⅰ第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l至5页,第Ⅱ卷6至16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3.本卷共21题,每题6分,共126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O 16 S 32 Fe 56 Cu 64 Zn 65
7.2007年3月21日,我国公布了111号元素Rg的中文名称。该元素名称及所在周期
A.钅仑 第七周期 B.镭 第七周期 C.铼 第六周期 D.氡 第六周期
8.为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欲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ZnSO4溶液,将l0 g ZnSO4·7H2O溶解在90 g水中
B.欲制备F(OH)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
C.为鉴别KCl、AICl3和MgCl2溶液,分别向三种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D.为减小中和滴定误差,锥形瓶必须洗净并烘干后才能使用
9.下列关于粒子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H2S和NH3均是价电子总数为8的极性分子
B.HS-和HCl均是含一个极性键的18电子粒子
C.CH2C12和CCl4均是四面体构型的非极性分子
D.1 mol D216O中含中子、质子、电子各10 NA(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10.草酸是二元中强酸,草酸氢钠溶液显酸性。常温下,向10 mL 0.01 mol/L NaHC2O4溶液中滴加0.01 mol/L 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V(NaOH)== 0时,c(W)== 1 × 10-2 mol/L
B.V(NaOH)< 10 mL时,不可能存在c(Na+)== 2 c(C2O)+ c(HC2O)
C.V(NaOH)== 10 mL时,c(W)== 1 × 10-7mol/L
D.V(NaOH)> 10 mL时,c(Na+)> c(C2O)>c(HC2O)
11.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 + OH- ;ΔH > 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人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人少量固体CH3COONa ,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l2.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NH3液化分离,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N2、H2的转化率
B.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SO3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12进入阳极室
D.电解精炼铜时,同一时间内阳极溶解铜的质量比阴极析出铜的质量小
13.天津是我国研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基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含锂的二氧化钴(LiCoO2),充电时LiCoO2中Li被氧化,Li+迁移并以原子形式嵌入电池负极材料碳(C6)中,以LiC6表示。电池反应为LiCoO2 + C6 CoO2 + LiC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LiC6 - e- == Li + C6
B.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 CoO2 + Li+ + e- == LiCoO2 ,
C.羧酸、醇等含活泼氢的有机物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
D.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释放的能量)低
第Ⅱ卷
26.(14分)U、V、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常见元素。Y的单质在W2中燃烧的产物可使品红溶液褪色。Z和W元素形成的化合物Z3W4具有磁性。U的单质在W2中燃烧可生成UW和UW2两种气体。X的单质是一种金属,该金属在UW2中剧烈燃烧生成黑、白两种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V的单质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XW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
⑵.U元素形成的同素异形体的晶体类型可能是(填序号)__________。
① 原子晶体 ② 离子晶体 ③ 分子晶体 ④ 金属晶体
⑶.U、V、W形成的10电子氢化物中,U、V的氢化物沸点较低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V、W的氢化物分子结合H+能力较强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用一个离子方程式加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YW2气体通人BaCl2和HNO3的混合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VW,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VW和YW2还原性较强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9分)奶油中有一种只含C、H、O的化合物A 。A可用作香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8,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4:1 。
⑴.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⑵.写出与A分子式相同的所有酯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
A中含有碳氧双键,与A相关的反应如下:
⑶.写出A → E、E → F的反应类型:A → E ___________、E → F ___________。
⑷.写出A、C、F的结构简式:A 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F ___________。
⑸.写出B →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在空气中长时间搅拌奶油,A可转化为相对分子质量为86的化合物G,G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写出G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A → G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28.(19分)二氯化二硫(S2C12)在工业上用于橡胶的硫化。为在实验室合成S2C1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了有关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① 将干燥的氯气在110℃ ~ 140℃与硫反应,即可得S2C12粗品。
② 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表:
物质
熔点/℃
沸点/℃
化学性质
S
112.8
444.6
略
S2C12
-77
137
遇水生成HCl、SO2、S;
300℃以上完全分解;
S2C12 + C12 2SCl2
设计实验装置图如下:
⑴.上图中气体发生和尾气处理装置不够完善,请你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改进后的正确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⑵.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C、D中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仪器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⑸.如果在加热E时温度过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F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S2C12粗品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是(填写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提高S2C12的纯度,关键的操作是控制好温度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4分)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 。某硫酸厂在进行黄铁矿成分测定时,取0.1000 g样品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将生成的SO2气体与足量‘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用浓度为0.02000 mol/L的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2Cr2O7溶液25.00 mL 。
已知:SO2 + 2Fe3+ + 2H2O == SO2- + 2Fe2+ + 4H+
Cr2O + 6 Fe2+ + 14 H+ == 2 Cr3+ + 6 Fe3+ + 7 H2O
⑴.样品中FeS2的质量分数是(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________________。
⑵.若灼烧6 g FeS2产生的SO2全部转化为SO3气体时放出9.83 kJ热量,产生的SO3与水全部化合生成H2SO4 ,放出13.03 kJ热量,写出SO3气体转化为H2SO4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煅烧10 t上述黄铁矿,理论上产生S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__________L,制得98%的硫酸质量为__________ t ,SO2全部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 kJ。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
评分说明:
1.考生如按其他方法或步骤解答,正确的,同样给分;有错的,根据错误的性质,参照评分参考中相应的规定评分。
2.计算题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给分;只写出一般公式但未能与试题所给的具体条件联系的,不给分。
第Ⅰ卷 共7题,每题6分,共42分。
题 号
7
8
9
10
11
12
13
答 案
A
C
C
D
B
D
B
第Ⅱ卷 共4题,共66分。
26.(14分)
⑴.N≡N (1分)
⑵. (1分)
第4周期,第VIII族 (2分)
⑵.① ③ (2分)
⑶.CH4 NH3 (各1分,共2分)
NH3 + H3O+ ==== NH + H2O (2分)
⑷.3SO2 + 2NO + 3Ba2+ + 2H2O ==== 3BaSO4 ↓ + 2NO + 4H+ (2分)
SO2 (1分)
27.(19分)
⑴.C4H8O2 (2分)
⑵.CH3CH2COOCH3 CH3COOCH2CH3
HCOOCH(CH3)2 HCOOCH2CH2CH3 (各1分,共4分)
⑶.取代反应 消去反应 (各1分,共2分)
⑷. CH3CHO (各2分,共6分)
⑸. (2分)
⑹. (2分)
氧化反应 (1分)
28.(19分)
⑴.用导管将A的上口和B相连(或将A换成恒压滴液漏斗) (1分)
在G和H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2分)
⑵.MnO2 + 4 H+ +2 C1- == Mn2+ + C12 ↑+ 2H2O
2 S + C12 S2C12 (各1分,共2分)
⑶.饱和食盐水(或水) 浓硫酸 (各1分,共2分)
⑷.分液漏斗 蒸馏烧瓶 导气、冷凝 (各1分,共4分)
⑸.产率降低 (2分)
有固体产生(或其他正确描述) (2分)
⑹.SCl2、C12、S(任写其中两种即可) (各1分,共2分)
控制浓盐酸的滴速不要过快 (2分)
29.(14分)
⑴.90.00% (4分)
⑵.SO3(g) + H2O⑴ == H2SO4⑴;△H == -130.3 kJ/mol (2分)
⑶.3.36 × 106 (3分)
15 (3分)
3.43×107 (4分)
2007年宁夏理科综合高考化学试题
7.根据下表中烃的分子式排列规律,判断空格中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1
2
3
4
5
6
7
8
CH4
C2H4
C3H8
C4H8
C6H12
C7H16
C8H16
A.3 B.4 C.5 D.6
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 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② 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 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 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 ② B.② ④ C.③ ④ D.② ③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3C和14C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
B.1H和2H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C.14C和14N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
D.6Li和7Li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
10.若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Cl2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为NA
B.在0℃,101kPa时,22.4L氢气中含有NA个氢原子
C.14g氮气中含有7NA个电子
D.N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 mol 甲烷的质量比为7 :4
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锌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Zn+Ag+=Zn2++Ag
B.碳酸氢钙溶液加到醋酸中:
Ca(HCO3)2+2CH3COOH=Ca2++2CH3COO-+2CO2↑+2H2O
C.少量金属钠加到冷水中:
Na+2H2O=Na++OH-+H2↑
D.氢氧化铜加到盐酸中:
Cu(OH)2+2H+=Cu2++2H2O
12. a g铁粉与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 g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4与H2SO4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 :7 B.7 :1 C.7 :8 D.8 :7
13.一定条件下,合成氨气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0% ,与反应前的体积相比,反应后体积缩小的百分率是
A.16.7% B.20.0% C.80.0% D.83.3%
25.(15分)
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硫酸钠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实验方案。
实验用品:硫酸钠晶体试样、研钵、干燥器、坩埚、三脚架、玻璃棒、药匙、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① 准确称量一个干净、干燥的坩埚;
② 在坩埚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晶体试样,称重,将称量的试样放入研钵中研细,再放回到坩埚中;
③ 将盛有试样的坩埚加热,待晶体变成白色粉末时,停止加热;
④ 将步骤③中的坩埚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⑤ 将步骤④中的坩埚再加热一定时间,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重复本操作,直至两次称量结果不变;
⑥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硫酸钠晶体试样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分析该方案并回答下面问题:
(1)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实验用品是 ;
(2)指出实验步骤中存在的错误并改正: ;
(3)硫酸钠不能放置在空气中冷却的原因是 ;
(4)步骤⑤的目的是 ;
(5)下面的情况有可能造成测试结果偏高的是 (填序号)。
A.试样中含有加热不挥发的杂质
B.试样中含有加热易挥发的杂质
C.测试前试样已有部分脱水
D.实验前坩埚未完全干燥
E.晶体加热脱水不完全
F.加热时有晶体溅出
26.(14分)
(1)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计。
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
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
(2)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g,试计算:
①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②通过导线的电量。(已知NA=6.02×1023/mol,电子电荷为1.60×10-19C)
27.(14分)
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SiO2 + C+ N2 Si3N4 + CO
(1)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在方框内);
(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其还原产物是 ;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4)若知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其反应热△H 零(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升高温度,其平衡常数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若使压强增大,则上述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
(6)若已知CO生成速率为v(CO)=18mol/(L.min),
则N2消耗速速率为v(N2)= mol/(L.min)。
31.化学选考题(15分)
A.[化学—选修化学与技术]
工业上生产硫酸时,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SO2 转化为SO3是一个关键步骤。压强及温度对SO2转化率的影响如下表(原料气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为:SO2 7% O2 11% N2 82%);
0.1
0.5
1
10
400
99.2
99.6
99.7
99.9
500
93.5
96.9
97.8
99.3
600
73.7
85.8
89.5
96.4
(1) 已各SO2的氧化是放热反应,如何利用表中数据推断此结论?
;
(2)在大400~500℃时,SO2的催化氧化采用常压而不是高压,主要原因是:
;
(3)选择适宜的催化剂,是否可以提高SO2的转化率? (填“是”或“否”),是否可以增大该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填“是”或“否”);
(4)为提高SO3吸收率,实际生产中用 吸收SO3;
(5)已知:2SO2(g)+O2(g)=2SO3(g);△H=-196.9kJ·mol-1,计算每生产1万吨98%硫酸所需要的SO3质量和由SO2生产这些SO3所放出的热量。
B.[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
已知A、B、C、D和E 5种分子所含原子数目依次为1、2、3、4和6,且都含有18个电子。又知B、C和D是由两种元素的原子组成。请回答:
(1)组成A分子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
(2)B和C的分子式分别是 和 ;C分子的立体结构呈 型,该分子属于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若向D的稀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无色气体生成。则D的分子式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将1mol E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1mol CO2和2molH2O,则E的分子式是 。
C.[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
某烃类化合物A的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4,红外光谱表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核磁共振谱表明分子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
(1)A的结构简式为 ;
(2)A中的碳原子是否都处于同一平面? (填“是”或者“不是”);
(3)在下图中,D1 、D2互为同分异构体,E1 、E2互为同分异构体。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C的化学名称为 ;E2的结构简式是 ;④、⑥的反应类型依次是 。
2007年宁夏理科综合高考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
7.A 8.B 9.D 10.C 11.D 12.B 13.A
25.(15分)
(1)坩埚钳、酒精灯(可以不答“火柴”)
(2)步骤②有错误 应先将试样研细,后放入坩埚称重
(3)因硫酸钠放置在空气中冷却时,会吸空气中的水分
(4)保证试样脱水完全
(5)B、D、F
27.(14分)
(1)3,6,2,1,6
(2)N2,Si3N4
(4)小于;减小
(5)逆
(6)6
31.化学选考题(15分)
A.[化学—选修化学与技术]
(1)压强一定时,温度升高时,SO2转化率下降,说明升温有利逆反应的进行,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增大压强对提高SO2转化率无显著影响,反而会增加成本;
(3)否 否
(4)浓硫酸
(5)解:1万吨98%的硫酸含H2SO4的质量:9.8×109g
设需要SO3的质量为x,该反应产生的热量为y。
1,4—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
2007年高考宁夏卷理科综合试测题化学部分试题全解全析
7.根据下表中烃的分子式排列规律,判断空格中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1
2
3
4
5
6
7
8
CH4
C2H4
C3H8
C4H8
C6H12
C7H16
C8H16
A.3 B.4 C.5 D.6
【标准答案】A
【试题分析】观察表格中各烃的分子式的排布规律会发现:相邻两烃的分子式相差C或CH4原子团(或分成1和2、3和4、5和6、7和8小组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第5个烃的分子式为C5H12,共有3种同分异构体: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高考考点】同系物的分子通式求算,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等知识。
【易错提醒】对表格中的分子式不能正确的地进行分析得出有关的规律,而将第5个烃的分子式找错。
【学科网备考提示】通过分析已知物质的分子式找出同系物的分子通式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找法则是有机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强化训练。
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 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② 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 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 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 ② B.② ④ C.③ ④ D.② ③
【标准答案】B
【试题分析】①乙烷中混有少量乙烯应用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进行洗气。若按题目叙述在光照条件下通入Cl2,不仅会引入新的杂质,而且会反应掉主要的物质乙烷。②因乙酸能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而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因此②是正确的。因为CO2会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O2+H2O+Na2CO3=2NaHCO3,从而使主要物质CO2消耗,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因此③是错误的。若乙醇中混有少量的乙酸,加入生石灰后会反应掉在杂质乙酸和新生成的水而除去,再利用蒸馏可以得到纯净的乙醇,所以④是正确的。
【高考考点】化学实验中的物质的除杂和分离等。
【易错提醒】对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是否反应不清楚,错认为③是正确的而错选C或D。
【学科网备考提示】选取适当的试剂及其分离方法,除去被提纯物质中的指定的杂质是化学实验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中常见的题型之一,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备考复习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3C和14C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
B.1H和2H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C.14C和14N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
D.6Li和7Li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
【标准答案】D
【试题分析】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或质量数)不同的统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的称谓,故A选项是正确的;1H和2H是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它们的质子数均为1,因此B选项正确;14C的中子数为14-6=8,而14N的中子数为14-7=7,故C选项正确;6Li和7Li互为同位素,它们的中子数不同分别为3和4,因此D选项错误。
【高考考点】同位素的概念,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的关系。
【易错提醒】对质量数的概念混淆或掌握不清而错选C或D。
【学科网备考提示】高考对同位素、原子结构的考查,经常一重大的科技成果知识为背景,寓教于考,充分突出基础知识与科学研究的统一。一般试题材料很新颖,起点较高,但是考察的是基础知识即落点较低。因此在备考复习中应以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为主。
10.若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Cl2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为NA
B.在0℃,101kPa时,22.4L氢气中含有NA个氢原子
C.14g氮气中含有7NA个电子
D.N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 mol 甲烷的质量比为7︰4
【标准答案】C
【试题分析】Cl2作为氧化剂时化合价有0价降低为-1价,而Cl2是双原子分子,因此1 mol Cl2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应为2NA,故A选项错误;在标准状况(0℃、101kPa)时,22.4L氢气的物质的量的1mol,其中含有的H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即含有2NA个氢原子,故B选项错误;14g氮气中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7mol,即电子数为7NA个,所以C选项正确;NA个一氧化碳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其质量为28g,0.5 mol 甲烷的质量为0.5 mol × 16 g·mol-1=8g,所以而的质量比为28g︰8g=7︰2,因此D选项错误。
【高考考点】关于阿夫加德罗常数的综合应用。
【易错提醒】忽略Cl2和H2是双原子分子而错选A或B。
【学科网备考提示】对已知阿佛加德罗常数为NA,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这种题型所涉及的指示非常丰富,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注意,强化训练,并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锌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Zn+Ag+=Zn2++Ag
B.碳酸氢钙溶液加到醋酸中:
Ca(HCO3)2+2CH3COOH=Ca2++2CH3COO-+2CO2↑+2H2O
C.少量金属钠加到冷水中:
Na+2H2O=Na++OH-+H2↑
D.氢氧化铜加到盐酸中:
Cu(OH)2+2H+=Cu2++2H2O
【标准答案】D
【试题分析】A选中的例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正确的例子方程式应为Zn+2Ag+=Zn2++2Ag;B选项中的Ca(HCO3)2为可溶性盐,应写为离子符号,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HCO3-+CH3COOH=+CH3COO-+CO2↑+H2O;C选项中的离子方程式质量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2Na+2H2O=2Na++2OH-+H2↑;D选项中的离子方程式符合书写要求,是正确的。
【高考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易错提醒】认为Ca(HCO3)2为难溶性盐而错选B;没有注意到C中的离子方程式质量不守恒而错选C。
【学科网备考提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各种高考试题中有很强的连续性。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会发现:试题中涉及的反应大多数为教材中的基本反应;在判断正误的题型中多数为判断化学式是否应写为离子符号、电荷是否守恒、质量是否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是否守恒等,在备考复习中应注意强化训练。
12. a g铁粉与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 g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4与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 :7 B.7 :1 C.7 :8 D.8 :7
【标准答案】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以知道,铁粉完全反应且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因此设参加反应的CuSO4与H2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则:
Fe + CuSO4 = FeSO4+Cu △m
1mol 56g
x 56 x g·mol-1
Fe + H2SO4 = FeSO4+H2↑ △m
1mol 8g
y 8 y g·mol-1
因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因此第一个反应质量的减小等于第二个反应质量的增加,即56x g·mol-1=8 y g·mol-1,所以。
【高考考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差量法计算。
【易错提醒】审题不清将比例的顺序弄反而错选A;解题过程中粗心地将Fe与CuSO4的反应忽略掉而错选C。
【学科网备考提示】选择类型的化学计算题,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几率很大,是命题的热点之一。这种类型的计算题在解答时往往有一定的技巧(当然有的题目用普通的方法也能解答但很费时,有的题目用普通的方法根本就不能解答)因此得平时的备考复习过程中,针对这一类型的题目应对进行强化训练。
13.一定条件下,合成氨气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0% ,与反应前的体积相比,反应后体积缩小的百分率是
A.16.7% B.20.0% C.80.0% D.83.3%
【标准答案】A
【试题分析】设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L,则其中生成的氨气的体积为1L×20.0%=0.2L。则根据反应的方程式有:
N2+3H22NH3 △V
1 3 2 2
0.2L 0.2L
所以平衡前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L+0.2L=1.2L,因此反应后气体体积缩小率为16.7%。
【高考考点】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易错提醒】审题不清,反应前后的体积混淆而错选B。
【学科网备考提示】选择类型的化学计算题,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几率很大,是命题的热点之一。这种类型的计算题在解答时往往有一定的技巧(当然有的题目用普通的方法也能解答但很费时,有的题目用普通的方法根本就不能解答)因此得平时的备考复习过程中,针对这一类型的题目应对进行强化训练。
25.(15分)
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硫酸钠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实验方案。
实验用品:硫酸钠晶体试样、研钵、干燥器、坩埚、三脚架、玻璃棒、药匙、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① 准确称量一个干净、干燥的坩埚;
② 在坩埚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晶体试样,称重,将称量的试样放入研钵中研细,再放回到坩埚中;
③ 将盛有试样的坩埚加热,待晶体变成白色粉末时,停止加热;
④ 将步骤③中的坩埚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⑤ 将步骤④中的坩埚再加热一定时间,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重复本操作,直至两次称量结果不变;
⑥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硫酸钠晶体试样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分析该方案并回答下面问题:
(1)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实验用品是 ;
(2)指出实验步骤中存在的错误并改正: ;
(3)硫酸钠不能放置在空气中冷却的原因是 ;
(4)步骤⑤的目的是 ;
(5)下面的情况有可能造成测试结果偏高的是 (填序号)。
A.试样中含有加热不挥发的杂质
B.试样中含有加热易挥发的杂质
C.测试前试样已有部分脱水
D.实验前坩埚未完全干燥
E.晶体加热脱水不完全
F.加热时有晶体溅出
【标准答案】(1)坩埚钳、酒精灯(可以不答“火柴”)
(2)步骤②有错误 应先将试样研细,后放入坩埚称重
(3)因硫酸钠放置在空气中冷却时,会吸空气中的水分
(4)保证试样脱水完全
(5)B、D、F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个定量实验,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硫酸钠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1)根据实验步骤结合已经给知的实验仪器,可以得出使用坩埚时必须使用坩埚钳进行挟持。因实验需要加热坩埚,因此需要使用酒精灯、泥三角等仪器。
(2)将各步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会发现步骤②中的称量存在问题:若先称量样品再在研钵种研细,必然会导致部分样品附着在研钵上而损失部分样品。正确的操作应为先用研钵将样品研细,再进行称量。
(3)硫酸钠晶体加热失去结晶水后生成的无水硫酸钠,若在空气中冷却又会重新吸生成硫酸钠晶体,因此应将失水后的硫酸钠放于干燥器中进行冷却。
(4)实验步骤⑤的目的是保证试样脱水完全。
(5)假设步骤①中坩埚的质量为m1,步骤②中坩埚和样品的质量为m2,步骤⑤中称量的质量为m3。则硫酸钠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A选项试样中含有加热不挥发的杂质,将会使m3偏大,结果偏小;B选项中试样中含有加热易挥发的杂质,将会使m3偏小,结果偏大;C选项中测试前试样已有部分脱水,将会使m2-m3的值偏小,结果偏小;D选项中实验前坩埚未完全干燥将会使m1偏大,结果偏大;E选项中晶体加热脱水不完全,将会使m3偏大,结果偏小;F选项中加热时有晶体溅出,将会使m3偏小,结果偏大。
【高考考点】化学实验中的定量实验。具体包括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步骤的正误分析、误差分析、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易错提醒】对实验的基本操作不熟悉,致使第(1)题选错实验仪器,如漏填坩埚钳等。对所含结晶水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理解不透彻或不会分析,而使第(5)题多选C等。
【学科网备考提示】中学化学中的定量实验包括中和热的测定、酸碱中和滴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考题往往以这3个定量实验为基础进行实验,在备考复习时,应对这3个定量实验的实验仪器、步骤以及有关的实验注意事项和误差分析要熟练掌握,并学会举一反三。
26.(14分)
(1)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计。
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
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
(2)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g,试计算:
①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②通过导线的电量。(已知NA=6.02×1023/mol,电子电荷为1.60×10-19C)
【标准答案】(1)Zn-2e-=Zn2+ 2H++2e-=H2↑ (2)①4.5L ②3.8×104C
【试题分析】(1)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Ag,所以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时,锌片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Zn-2e-=Zn2+;银片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2H++2e-=H2↑ 。
(2)①根据电极反应,知锌片与银片减少的质量等与生成氢气所消耗的锌的质量,设产生的氢气的体积为x。
Zn + 2H+ = Zn2+ + H2↑
65g 22.4L
60g-47g x
所以,解得 x=4.5L。
②反应消耗的锌的物质的量为,因为锌发生氧化反应时Zn-2e-=Zn2+,所以通过导线的电量为0.20mol×2×6.02×1023mol-1×1.60×10-19C=3.8×104C。
【高考考点】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化学计算。
【易错提醒】计算题的格式掌握不熟练而导致出错而扣分;审题不清将电量求成电子的物质的量。
【学科网备考提示】电化学知识是化学理论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电化学知识既可以是综合学科内知识如联系到“化学实验现象的判断和分析、定量实验的操作要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问题分析、化学计算”等,也可以涉及学科间知识的运用,如联系到物理学科的“电流强度的计算、电量的计算、电路的连接”等,还可以与生产生活(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电镀等)、新科学及新技术(如新型电池)等问题相联系,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知识点。在备考复习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7.(14分)
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SiO2 + C+ N2 Si3N4 + CO
(1)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在方框内);
(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其还原产物是 ;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4)若知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其反应热△H 零(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升高温度,其平衡常数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若使压强增大,则上述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
(6)若已知CO生成速率为v(CO)=18mol·L-1·min-1,
则N2消耗速速率为v(N2)= mol·L-1·min-1。
【标准答案】(1)3 6 2 1 6 (2)N2 Si3N4 (3)(或)
(4)小于 减小 (5)逆 (6)6
【试题分析】(1)利用观察法配平或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守恒来配平。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3SiO2 +6C+2N2Si3N4 + 6CO。
(2)分析各物质的化合价变化情况:C元素由0价升高为+2价,在反应中作还原剂被氧化;N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3价,在反应中作氧化剂被还原。因此,此反应的氧化剂为N2,还原产物为Si3N4。
(3)因SiO2、C、Si3N4均为固体,只有N2和CO为气体,存在平衡浓度(或平衡分压),因此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以得出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或。
(4)放热反应的焓变△H<0,升高温度,此平衡向左移动,使[CO]减小、[N2]增大,因此平衡常数K值减小。
(5)由于此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因此增大压强,此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6)根据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的计量数之比。则有,所以v(N2)=v(CO)=×18mol·L-1·min-1=6mol·L-1·min-1。
【高考考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的移动)和化学反应速率等知识点。
【易错提醒】忽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状态(SiO2、C、Si3N4均为固体)而将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写错;对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焓变的关系掌握不透彻,而导致△H的正负弄反了,致使升温时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判断错误;忽略物质的状态而致使增大压强对平衡的移动方向判断错误。
【学科网备考提示】把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原理与化工生产、生活实际结合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无论是化学平衡还是化学反应速率,题目均不太难,以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为主。因此在备考复习时,也应以对基础知识的理结和掌握为主进行强化训练,不易过多涉及太难得题目。
31.化学选考题(15分)
A.[化学—选修化学与技术]
工业上生产硫酸时,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SO2 转化为SO3是一个关键步骤。压强及温度对SO2转化率的影响如下表(原料气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为:SO2 7% O2 11% N2 82%);
0.1
0.5
1
10
400
99.2
99.6
99.7
99.9
500
93.5
96.9
97.8
99.3
600
73.7
85.8
89.5
96.4
(1) 已各SO2的氧化是放热反应,如何利用表中数据推断此结论?
;
(2)在大400~500℃时,SO2的催化氧化采用常压而不是高压,主要原因是:
;
(3)选择适宜的催化剂,是否可以提高SO2的转化率? (填“是”或“否”),是否可以增大该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填“是”或“否”);
(4)为提高SO3吸收率,实际生产中用 吸收SO3;
(5)已知:2SO2(g)+O2(g)=2SO3(g);△H=-196.9kJ·mol-1,计算每生产1万吨98%硫酸所需要的SO3质量和由SO2生产这些SO3所放出的热量。
【标准答案】(1)压强一定时,温度升高时,SO2转化率下降,说明升温有利逆反应的进行,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2)增大压强对提高SO2转化率无显著影响,反而会增加成本。(3)否 否 (4)浓硫酸 (5)8.0×103t 9.83×109kJ
【试题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相同压强下(如在0.1MPa下)升高温度(如由400℃升高到500℃)时SO2的转化率降低(由99.2%降低为93.5%),即升高温度时此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而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应该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此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知:在0.1MPa(即常压1atm下)SO2的转化率已经很高,如在400℃时已达99.2%,若增大压强到10MPa(即100atm),压强增大了100倍但是SO2的转化率值增大为99.9%,只增大了0.7%变化不大。而压强增大100倍,需要对设备的材料、动力、能源等都作相应的提高,既要增大成本投入。
(3)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改变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即对SO2的转化率不产生影响;而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量成正比,因SO2的转化率不变,所以反应放出的热量也不会增大。
(4)在生产实际中是采用98.3%的浓硫酸作吸收剂来吸收SO3的。因为若用水进行吸收会形成酸雾,将影响SO3的吸收速率和效率。
(5)1万吨98%的硫酸含H2SO4的质量:9.8×109g。 设需要SO3的质量为x,该反应产生的热量为y。
H2SO4 ~ SO3 ~ 放出的热量
98g 80g 196.9kJ
9.8×109g x y
则,解得x=8.0×103t y=9.83×109kJ。
【高考考点】工业生产硫酸、化工生产条件的选择、化学计算等。
【易错提醒】因文字组织能力不好导致在回答第(1)、(2)题是叙述不清楚,回答不到要点上;忽略单位换算而将第(5)计算时出错。
【学科网备考提示】化工生产条件的选择是理论联系生产实际的一个重点应用,在处理问题选择生产条件时既涉及到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又会考虑生产实际问题。在备考复习时应对合成氨、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的生产条件的选择充分理解、熟练掌握,并学会举一反三。
B.[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
已知A、B、C、D和E 5种分子所含原子数目依次为1、2、3、4和6,且都含有18个电子。又知B、C和D是由两种元素的原子组成。请回答:
(1)组成A分子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
(2)B和C的分子式分别是 和 ;C分子的立体结构呈 型,该分子属于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若向D的稀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无色气体生成。则D的分子式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将1mol E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1mol CO2和2molH2O,则E的分子式是 。
【标准答案】(1)1s22s22p63s23p6 (2)HCl H2S V 极性 (3)H2O2 2H2O22H2O+O2↑(4)CH4O
【试题分析】(1)因A有18个电子且只有1个原子,所以A为18号元素Ar,按照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以写出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 。
(2)B、C两分子均有2种元素组成的,是分别含有2和3个原子的18电子的分子,所以B为HCl,C为H2S,H2S的结构与水分子的结构相似均为“V”型的极性分子。
(3)因为D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2种元素、18个电子,且在溶液中加入MnO2后生成无色气体,所以D为H2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4)因为1mol E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1mol CO2和2molH2O,所以1个E分子中含有1个C原子和4个H原子。又因为E分子中含有6个原子且为18电子分子,因此E中含有的另一个原子为O原子。因此E的化学式为CH4O。
【高考考点】元素周期表、核外电子排布、分子构型和分子极性、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易错提醒】对水的分子构型理解不够导致不会类推到H2S的分子构型;审题不清导致第(4)错填为CH4。
【学科网备考提示】物质结构与性质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可构建的题目素材不多。因此在备考复习时应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主,不宜涉及太难的问题。
C.[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
某烃类化合物A的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4,红外光谱表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核磁共振谱表明分子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
(1)A的结构简式为 ;
(2)A中的碳原子是否都处于同一平面? (填“是”或者“不是”);
(3)在下图中,D1 、D2互为同分异构体,E1 、E2互为同分异构体。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C的化学名称为 ;E2的结构简式是 ;④、⑥的反应类型依次是 。
【标准答案】
(1)
(2)是
(3)
1,4—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
【试题分析】烃类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设其分子式为CxHy,则x的最大值为,此时H原子数y=0,显然不合理,所以x=6,y=12,即分子式C6H12,因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且分子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继12个氢原子完全相同,所以A的结构简
式为 ,根据双键的结构特点可知6个碳原子共平面。
(3)根据图示可以得出,A与Cl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B的结构简式为
;B在NaOH的 C2H5OH 作用下加热,将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为 ;C与Br2的CCl4发生加成反应,反应③为1,2—加成反应,则反应④为1,4—加成反应,所
以D1为 、D1为 ,D1和D2分别在NaOH的水溶液中
加热将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醇,因此E1和E2的结构简式分别是 、
。
【高考考点】有机物分子时的求解、卤代烃的性质、同分异构体、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和方程式的书写。
【易错提醒】对二烯烃的加成反应掌握不熟练导致D1、D2、E1、E2的结构简式写错;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和水解反应混淆而导致出错。
【学科网备考提示】有机化学的知识内容丰富,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与生产生活、新材料、新医药等有广泛的联系,是历届高考出题的热点之一,也是中学化学知识的重难点之一,在备考复习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可加大力度复习
2007高考理综化学部分(山东卷)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加碘食盐中主要添加的KIO3
B.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
C.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D.在空气质量日报中CO2含量属于空气污染指数
10.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下列既能跟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的溶液中pH最大的是
A.Na2CO3溶液 B.NH4HCO3溶液 C.NaHCO3溶液 D.NaHSO4溶液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CH2CH2
B.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油脂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2和O2互为同位素,性质相似
B.常温下,pH=1的水溶液中Na+、NO3-、HCO3-、Fe2+可以大量共存
C.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D.C(石墨,s)=C(金刚石,s) ΔH>0,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13.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B.只有在原子中,质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C.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6种元素
D.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或8
14.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再通入少量氯气,减小 B.通入少量SO2,溶液漂白性增强
C.加入少量固体NaOH,一定有c(Na+)=c(Cl-)+c(ClO-)
D.加入少量水,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5.一定体积的KMnO4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若用0.1000mol·L-1的NaOH溶液中和相同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恰好为KMnO4溶液的3倍,则KMnO4溶液的浓度(mol·L-1)为
提示:①H2C2O4是二元弱酸
②10[KHC2O4·H2C2O4]+8KMnO4+17H2SO4=8MnSO4+9K2SO4+40CO2↑+32H2O
A.0.008889 B.0.08000 C.0.1200 D.0.2400
第Ⅱ卷 必做部分
28.(11分) 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常用的工业原料,但也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综合治理其污染是环境化学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成SO3:
2SO2(g)+O2(g) 2SO3(g)
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
(P)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2.0mol SO2和1.0mol O2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
体系总压强为0.10 MP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 。
②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
K(A) K(B)(填“>”、“<”或“=”)。
(2)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574 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1160 kJ·mol-1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阿伏伽德罗常数用NA表示),放出的热量为 kJ。
(3)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MFe2Ox 3<x<4,M=Mn、Co、Zn或Ni)由铁酸盐(MFe2O4)经高温还原而得,常温下,它能使工业废气中的酸性氧化物分解除去。转化流程如图所示:
请写出MFe2Ox分解SO2的化学方程式 (不必配平)。
29.(15分) 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FeCl3可用作催化剂、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和外伤止血剂等。
(1)写出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离子方程式 。
(2)若将(1)中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标出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正极反应 ,负极反应 。
(3)腐蚀铜板后的混合溶液中,若Cu2+、Fe3+和Fe2+的浓度均为0.10 mol·L-1,请参照下表给出的数据和药品,简述除去CuCl2溶液中Fe3+和Fe2+的实验步骤:
。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的pH
氢氧化物沉淀完全时的pH
Fe3+
Fe2+
Cu2+
1.9
7.0
4.7
3.2
9.0
6.7
提供的药品:Cl2 浓H2SO4 NaOH溶液 CuO Cu
(4)某科研人员发现劣质不锈钢在酸中腐蚀缓慢,但在某些盐溶液中腐蚀现象明显。请从上表提供的药品中选择两种(水可任选),设计最佳实验,验证劣质不锈钢易被腐蚀。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劣质不锈钢腐蚀的实验现象: 。
30.(16分) 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燥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a、b为活塞)。
(1)若气体入口通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E内放置CuO,选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CO,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填代号)。能验证CO氧化产物的现象是 。
(2)停止CO和CO2混合气体的通入,E内放置Na2O2,按A→E→D→B→H装置顺序制取纯净干燥的O2,并用O2氧化乙醇。此时,活塞a应 ,活塞b应 ,需要加热的仪器装置有 (填代号),m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气体入口改通空气,分液漏斗内改加浓氨水,圆底烧瓶内改加NaOH固体,E内放置铂铑合金网,按A→G→E→D装置顺序制取干燥的氨气,并验证氨的某些性质。
①装置A中能产生氨气的原因有 。
②实验中观察到E内有红棕色气体出现,证明氨气具有 性。
【选做部分】
31.(8分)【化学-化学与技术】
工业上对海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电解饱和食盐水常用离子膜电解槽和隔膜电解槽。离子膜和隔膜均允许通过的分子或离子是 。电解槽中的阳极材料为 。
(2)本工艺流程中先后制得Br2、CaSO4和Mg(OH)2,能否按Br2、
Mg(OH)2、CaSO4的顺序制备? ,原因是 。
(3)溴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故可用于萃取溴,但在上述工艺中却不用四氯化碳,原因是 。
32. (8分)【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请完成下列各题:
(1)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有 种。
(2)第ⅢA、ⅤA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GaN、GaP、GaAs等是人工合成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其晶体结构与单晶硅相似。G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在GaN晶体中,每个Ga原子与 个N原子相连,与同一个Ga原子相连的N原子构成的空间构型为 。在四大晶体类型中,GaN属于 晶体。
(3)在极性分子NCl3中,N原子的化合价为-3,Cl原子的化合价为+1,请推测
NCl3水解的主要产物是 (填化学式)。
33. (8分)【化学-有机基础】
乙基香草醛( )是食品添加剂的增香原料,其香味比香草醛更加
浓郁。
(1)写出乙基香草醛分子中两种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
(2)乙基香草醛的同分异构体A是一种有机酸,A可发生以下变化:
提示:①RCH2OH RCHO
②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时,此碳原子才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羧基
(a)由A→C的反应属于 (填反应类型)。
(b)写出A的结构简式 。
(3)乙基香草醛的一种同分异构体D( )是一种
医药中间体。请设计合理方案用茴香醛( )合成D(其他
原料自选,用反应流程图表示,并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
例如:
。
参考答案
28.(1)①800L·mol-1 ②= (2)1.60NA ,173.4
(3)MFe2Ox+SO2→MFe2O4+S
29.(1)2Fe3++Cu=2Fe2++Cu2+
(2)装置图
正极反应:Fe3++e-=Fe2+(或2Fe3++2e-=2Fe2+)
负极反应:Cu=Cu2++2e-(或Cu-2e-=Cu2+)
(3)①通入足量氯气将Fe2+氧化成Fe3+;②加入CuO调节溶液的pH至3.2~4.7;
③过滤[除去Fe(OH)3]
(4)CuO+H2SO4=CuSO4+H2O
CuSO4+Fe=FeSO4+Cu,不锈钢表面有紫红色物质生成。
30.(1)ACBECF;AB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变混浊。
(2)关闭;打开;k;m;2CH3CH2OH+O2 2CH3CHO+2H2O
(3)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氢氧化钠吸水,促使氨放出;氢氧化钠电离出的OH-增大了氨水中OH-浓度,促使氨水电离平衡左移,导致氨气放出。 还原。
【选做部分】
31.
阳离子(或Na+);钛(或石墨)
否。如果先沉淀Mg(OH)2,则沉淀中会夹杂有CaSO4沉淀,产品不纯。
四氯化碳萃取法工艺复杂、设备投资大;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
32.(1)5 (2)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或[Ar]3d104s24p1),4,正四面体,原子。
(3)HClO;NH3·H2O。
33.(1)醛基 (酚)羟基 醚键 (2)(a)取代反应 (b)
(3)
2007年高考山东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全解全析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加碘食盐中主要添加的KIO3
B.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
C.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D.在空气质量日报中CO2含量属于空气污染指数
【标准答案】9.A
【试题分析】该题目考察了学生对于生活常识的了解。食盐中加碘指的是加碘酸钾,A正确;医学上用于杀菌消毒的是75%的酒精,而不是无水酒精,B错误;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它是未来农业和食品发展的一种新兴主导食品。任何食品都是由化学物质组成的,错误; C错;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空气质量日报中主要涉及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和臭氧五种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质量日报的项目,D错。综上所述,答案为A。
【高考考点】化学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添加剂、医疗用品及一些生活常识、环境问题。
【易错提醒】酒精用于杀菌消毒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但是用的不是无水乙醇,有的同学易误选B.
【学科网备考提示】化学与生活、社会联系紧密,学习过程中应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意生活中常见用品的使用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
10.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下列既能跟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的溶液中pH最大的是
A.Na2CO3溶液 B.NH4HCO3溶液 C.NaHCO3溶液 D.NaHSO4溶液
【标准答案】10.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电离和水解的知识,应该根据题目中的条件逐个排除。利用“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的物质”排除掉A和D;在NH4HCO3中存在NH4+的水解——呈酸性、HCO3-的电离——呈酸性、HCO3-的水解——呈碱性,水解大于电离,水溶液整体呈弱碱性;在NaHCO3中存在HCO3-的电离——呈酸性、HCO3-的水解——呈碱性,水解大于电离,水溶液整体呈弱碱性;根据过程很显然,NaHCO3 的碱性强于NH4HCO3的碱性,所以选C.
【高考考点】正盐与酸式盐的性质,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
【易错提醒】对于NH4HCO3溶液的酸碱性不会分析导致错选B,对物质的性质掌握不熟练的同学可能只判断pH最大而错选A。
【学科网备考提示】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常见无机物有弱酸的酸式盐,铝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等,在复习时一定注意总结归纳。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CH2CH2
B.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油脂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标准答案】11.B
【试题分析】该题目考查同学们对于有机物概念及性质的认识。乙烯的结构简式必须标明其关键的结构碳碳双键,应写成CH2=CH2,A错误;苯的主要化学性质就是发生取代反应,如苯的溴代、硝化反应、磺化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B正确;油脂有饱和和不饱和两种,含有不饱和碳碳键的油脂具有和乙烯相似的化学性质,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错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而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分馏的成分,是多种烃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同时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硫化合物杂质,故D错。
【高考考点】常见有机物如乙烯、苯、乙醇、乙酸、油脂、石油气和天然气等有机物,以及结构简式、取代反应和物质性质
【易错提醒】平时有机物结构简式书写不规范导致错选A,对于液化石油气成分不熟悉而错选D。
【学科网备考提示】决定有机物性质的是其官能团,所以在学习有机物时一定抓住反应的本质,另外学会利用特殊物质的性质进行排除也是做选择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2和O2互为同位素,性质相似
B.常温下,pH=1的水溶液中Na+、NO3-、HCO3-、Fe2+可以大量共存
C.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D.C(石墨,s)=C(金刚石,s) ΔH>0,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标准答案】12.D
【试题分析】同位素是指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核素(原子),而题目所给的是单质,所以A错误;pH=1的溶液呈酸性,解答时应在离子组Na+、NO3-、HCO3-、Fe2+ 中增加H+,该条件下HCO3-不能存在,NO3-和Fe2+也不能共存;明矾的净水原理是其溶于水电离产生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能吸附水中悬浮物,而漂白粉是由其成分中的次氯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二者原理不同;根据反应得知,此反应的△H>0,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即金刚石的能量大于石墨,物质内部的能量越大,该物质越不稳定, D正确.
【高考考点】同位素的概念、溶液中的离子共存、明矾和漂白粉的性质、焓变和物质稳定性的关系
【易错提醒】未明确明矾净水的原理而错选C。
【学科网备考提示】学习时应该抓住反应及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以不变应万变,同时对于一些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13.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B.只有在原子中,质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C.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6种元素
D.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或8
【标准答案】13.A
【试题分析】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也可以形成共价化合物,如AlCl3,A正确;在原子和分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B错误;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2种元素,而不是36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是2或8,但是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也有特殊的,像CO、NO、SO2、PCl5、BF3等均不符合2或8电子结构。
【高考考点】物质结构中的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原子结构知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易错提醒】有的同学掌握知识不全面,对于一些特殊的物质结构不熟悉而错选D。
【学科网备考提示】在复习时,不仅要掌握一般的规律,而且也要记住特殊的物质,以便于在作选择题时进行排除。
14.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再通入少量氯气,减小 B.通入少量SO2,溶液漂白性增强
C.加入少量固体NaOH,一定有c(Na+)=c(Cl-)+c(ClO-)
D.加入少量水,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标准答案】14.D
【试题分析】该题目借助氯气考查了平衡的移动及氯水的性质。在氯水中存在如下平衡:Cl2+H2O≒HCl+HClO——①,H2O≒H++OH-——②, HClO≒H++ClO-——③。当通入少量氯气时,平衡①向右移动,C(H+)增大有两个方面原因,次氯酸浓度增大和盐酸完全电离,C(ClO-)由于次氯酸的电离也增大,但是C(H+)增大的多,所以比值增大,A错误;当加入少量NaOH时,会发生反应,根据电荷守恒,有C(Na+)+C(H+)= C(Cl-)+C(ClO-)+C(OH-),所以只有在溶液呈中性的时候,才会有C项中等式成立;当加入少量水时,平衡①③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是由于水的稀释作用,使得溶液中C(H+)浓度降低,而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所以由水电离出的OH-浓度增大,即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确;当通入少量SO2时,会发生反应SO2+Cl2+2H2O=2HCl+H2SO4, 生成无漂白性的盐酸和硫酸,降低了次氯酸的浓度,漂白性减弱。综上所述,答案为D。
【高考考点】氯气与水的反应,电离平衡的移动,离子浓度比较
【易错提醒】对于电离平衡移动掌握不扎实,或离子浓度不会比较,可能会误选A
【学科网备考提示】电离平衡可以将化学平衡理论和溶液的有关知识进行联系,该部分是高考的重点,离子浓度的分析又是难点,复习一定抓住离子浓度比较的规律,使难点变易。
15.一定体积的KMnO4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若用0.1000mol·L-1的NaOH溶液中和相同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 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恰好为KMnO4溶液的3倍,则KMnO4溶液的浓度(mol·L-1)为
提示:①H2C2O4是二元弱酸
②10[KHC2O4·H2C2O4]+8KMnO4+17H2SO4=8MnSO4+9K2SO4+40CO2↑+32H2O
A.0.008889 B.0.08000 C.0.1200 D.0.2400
【标准答案】15.B
【试题分析】该题目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及酸碱中和反应的相关计算。据题意并结合提示,H2C2O4为二元弱酸,可写出氢氧化钠与KHC2O4.H2C2O4.2H2O反应的方程式:6NaOH+2KHC2O4.H2C2O4.2H2O=3Na2C2O4+K2C2O4+8H2O;
10[KHC2O4.H2C2O4]+8KMnO4+ 17H2SO4=8MnSO4+9K2SO4+40CO2+32H2O 。
设需要KMnO4溶液体积为V L,则需要NaOH为3V L,由以上两个方程式可得关系式
10KHC2O4·H2C2O4——8KMnO4——30NaOH
30
CV 0.3000V
解得C=0.08000mol/L 答案为B.
【高考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与中和反应的综合计算
【易错提醒】容易忽略酸式盐KHC2O4与NaOH的反应而导致错选C
【学科网备考提示】牵涉多个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尤其是选择题和填空题,要学会利用关系式法解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再比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经常用到电子转移守恒,离子反应经常用到电荷守恒、元素守恒等。
28.(11分) 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常用的工业原料,但也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综合治理其污染是环境化学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成SO3:
2SO2(g)+O2(g) 2SO3(g)
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
(P)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2.0mol SO2和1.0mol O2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
体系总压强为0.10 MP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 。
②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
K(A) K(B)(填“>”、“<”或“=”)。
(2)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574 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1160 kJ·mol-1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阿伏伽德罗常数用NA表示),放出的热量为 kJ。
(3)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MFe2Ox 3<x<4,M=Mn、Co、Zn或Ni)由铁酸盐(MFe2O4)经高温还原而得,常温下,它能使工业废气中的酸性氧化物分解除去。转化流程如图所示:
请写出MFe2Ox分解SO2的化学方程式 (不必配平)。
【标准答案】28.(1) ①800L·mol-1② = (2)1.6NA 173.4
(3)MFe2Ox + SO2 →MFe2O4 + S
【试题分析】(1)①根据图可知,题目要求条件下的转化率为0.80,再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平衡浓度分别为:C(SO3)=0.16mol/L C(SO2)=0.04mol/L C(O2)=0.02mol/L,所以平衡常数为:(0.16mol/L)2/(0.04mol/L)2(0.02mol/L)=800L/mol.
②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压强无关,压强的改变只会改变Qc与Kc的相对大小,即使平衡发生移动,Kc不变,所以K(A)=K(B)。
(2)由题目中给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可以得到:
-4 +4
CH4(g)+2NO2(g)==N2(g)+CO2(g)+2H2O(g);△H=-867kJ/mol 转移电子数
22.4L 867kJ 8NA
4.48L Q N(e-)
解得:Q=173.4kJ N(e-)=1.6NA
(3)此题中反应物已知为MFe2OX和SO2,反应后生成MFe2O4,氧缺位铁酸盐转化为铁酸盐时,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所以SO2应该被还原,生成单质硫,反应式为:MFe2OX+SO2=MFe2O4+S。
【高考考点】结合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易错提醒】受图像影响该题目的(1)②易错答“<”;另外对于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不熟悉也容易导致(2)中的电子转移计算错误。第(3)题化学方程式错的较多,主要是因为没有读懂题意,不会判断二氧化硫分解的产物。
【学科网备考提示】化学平衡中“起始浓度”“转化浓度”“平衡浓度”是解决化学平衡计算的“万能钥匙”,同学们在复习时一定加强理解。
29.(15分) 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FeCl3可用作催化剂、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和外伤止血剂等。
(1)写出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离子方程式 。
(2)若将(1)中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标出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正极反应 ,负极反应 。
(3)腐蚀铜板后的混合溶液中,若Cu2+、Fe3+和Fe2+的浓度均为0.10 mol·L-1,请参照下表给出的数据和药品,简述除去CuCl2溶液中Fe3+和Fe2+的实验步骤:
。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的pH
氢氧化物沉淀完全时的pH
Fe3+
Fe2+
Cu2+
1.9
7.0
4.7
3.2
9.0
6.7
提供的药品:Cl2 浓H2SO4 NaOH溶液 CuO Cu
(4)某科研人员发现劣质不锈钢在酸中腐蚀缓慢,但在某些盐溶液中腐蚀现象明显。请从上表提供的药品中选择两种(水可任选),设计最佳实验,验证劣质不锈钢易被腐蚀。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劣质不锈钢腐蚀的实验现象: 。
【标准答案】29.
【试题分析】(1)Fe3+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把一些金属单质如铁、铜等氧化成相应的离子,Fe3+腐蚀铜制电路板利用的就是这个原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3+ + Cu====2Fe2+ + Cu2+。
(2)在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正极得到电子,结合化学反应式可知,由反应2Fe3+ + Cu====2Fe2+ + Cu2+可以判断出铜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铜做负极,铁元素化合价降低,Fe3+ 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可以选用石墨棒,电解质溶液可以选用氯化铁溶液。仿照教材上的铜锌原电池装置,可以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
(3)除杂时,要把杂质全部除去,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根据题目所给的沉淀时的Ph可知:Fe3+的氢氧化物从开始沉淀到沉淀完全的pH范围是1.9—3.2,Fe2+的氢氧化物从开始沉淀到沉淀完全的pH范围是7.0—9.0,Cu2+的氢氧化物从开始沉淀到沉淀完全的pH范围是4.7—6.7。要想将溶液中的Fe2+完全沉淀,需要调解到pH=9.0,而此时Cu2+早已经沉淀完全,达不到提纯的目的,因此,若要除去CuCl2溶液中的Fe3+、Fe2+,需要将Fe2+全部转化为Fe3+,采取的措施是向溶液中同入过量的氯气;为了不引入其它杂质,可以向溶液中加入CuO调节溶液的pH范围在3.2—4.7之间,此时Fe3+完全沉淀;最后过滤,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铜溶液。
(4)钢铁的腐蚀是单质铁变为阳离子,不锈钢在某些盐溶液中比在酸溶液中腐蚀明显,说明这些盐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比H+的氧化性强,即这些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位于氢的后面。要设计实验验证劣质不锈钢易被腐蚀,需要有容易与铁反应的盐,根据提供的药品可知这种盐是硫酸铜,制取硫酸铜的最佳方案是用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这种方法比浓硫酸与铜反应节省硫酸,并且不产生污染环境的SO2 。实验步骤是:1.用适量水将浓硫酸稀释制取稀硫酸,2.用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酸铜,3.将不锈钢加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高考考点】原电池设计、物质的分离提纯、铁及其化合物、沉淀溶解、分析图表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易错提醒】该题目第(3)(4)题容易错,主要原因是不明确反应的原理,所以无法判断加入的试剂以及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再就是(3)还错在语言表达不清晰、不规范上。
【学科网备考提示】实验设计与创新能力是高考的重点要求,因为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所以设计类题目是以后高考的重点,希望引起同学们重视。
30.(16分) 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燥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a、b为活塞)。
(1)若气体入口通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E内放置CuO,选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CO,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填代号)。能验证CO氧化产物的现象是 。
(2)停止CO和CO2混合气体的通入,E内放置Na2O2,按A→E→D→B→H装置顺序制取纯净干燥的O2,并用O2氧化乙醇。此时,活塞a应 ,活塞b应 ,需要加热的仪器装置有 (填代号),m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气体入口改通空气,分液漏斗内改加浓氨水,圆底烧瓶内改加NaOH固体,E内放置铂铑合金网,按A→G→E→D装置顺序制取干燥的氨气,并验证氨的某些性质。
①装置A中能产生氨气的原因有 。
②实验中观察到E内有红棕色气体出现,证明氨气具有 性。
【标准答案】30.(1)ACBECF AB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2)关闭 打开 k和m 2CH3CH2OH+O22CH3CHO+2H2O
(3)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降低而放出;氢氧化钠吸水,促使氨气放出;氢氧化钠电离出的OH-增大了氨水中的OH-浓度,使氨的电离平衡左移,促使氨气放出。
还原
【试题分析】本题为开放的综合性设计实验,综合考查了物质的分离提纯、物质的制备及性质验证实验。
(1)选择仪器时应该考虑实验目的和有关物质的性质。该实验时将CO分离并提纯,然后验证其还原性和氧化产物。根据实验要求,A装置中通入的气体为CO和CO2的混合气,在A中,CO2 被氢氧化钠吸收,若要获得纯净干燥的CO,需要选取装置C,证明CO2 被除尽,然后通过盛有浓硫酸的B除去水蒸气,要验证CO的还原性,需要装有CuO的装置E,验证CO的氧化产物CO2 ,还需要装置C,最后需要用点燃法除去未反应的CO(尾气处理)。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CBECF,能验证CO的氧化产物的实验现象是:AB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2)该实验续接实验(1),因为要用过氧化钠制取氧气,必须用水或者CO2,而由题目选择装置顺序看,只能提供CO2,所以联想(1)中的CO2与NaOH反应生成了碳酸盐,又由于A装置提供了硫酸,所以利用强酸制取弱酸,此时a活塞关闭,b活塞打开;氧气氧化乙醇的条件是需要加热且有铜做催化剂,因此需要加热k使乙醇挥发,并且加热m,使氧气与乙醇蒸气反应生成乙醛。
(3)该实验是制取氨气并验证氨气的还原性,从题目中的铂铑合金即可得出。该题目的关键就是在与语言的组织,能用该方法制取氨气的原因有三个,必须描述完整。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并且在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中的OH—的浓度增大,这些因素均能促使浓氨水中的氨气放出。根据常识可以判断出在E中出现的红棕色气体应该是NO2 ,由氨气和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可以判断氨气被氧化生成NO2 氨气体现出的是还原性。
【高考考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仪器的选择、物质性质的检验、乙醇的催化氧化、氨气的制取及还原性的检验、电离平衡的移动。
【易错提醒】(1)中装置的选择容易漏掉装置C(证明CO2 被除尽)和装置F(尾气处理),从而导致现象描述不完整(漏掉“AB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
(2)题中则由于不明确过氧化钠到底与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氧气而导致活塞的开关回答错误。
(3)题主要是因为原因描述不完整、语言表达不规范而失分。
【学科网备考提示】综合性实验设计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涉及的内容广泛,主要是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察同学们对于实验基本技能的掌握。
31.(8分)【化学-化学与技术】
工业上对海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电解饱和食盐水常用离子膜电解槽和隔膜电解槽。离子膜和隔膜均允许通过的分子或离子是 。电解槽中的阳极材料为 。
(2)本工艺流程中先后制得Br2、CaSO4和Mg(OH)2,能否按Br2、
Mg(OH)2、CaSO4的顺序制备? ,原因是 。
(3)溴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故可用于萃取溴,但在上述工艺中却不用四氯化碳,原因是 。
【标准答案】31.(1)阳离子(或Na+) 钛(或石墨)
(2)否 如果先沉淀氢氧化镁,则沉淀中会夹杂有硫酸钙沉淀,产品不纯净。
(3)四氯化碳萃取法工艺复杂、设备投资大;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
【试题分析】该题目考查了化学化工生产与工艺的知识,利用海水的综合利用考查学生对于氯碱工业、海水提溴、海水提镁工艺的了解。
(1)工业上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食盐水时采用的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Na+通过,隔膜电解槽中的隔膜只允许水和离子通过,则二者均允许通过的离子或分子共同的是阳离子(或Na+);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是溶液中的氯离子得到电子,所以必须用惰性电极,工业上一般用钛,石墨也可以。
(2)在该流程开始向苦卤中加入硫酸,如果先制取氢氧化镁,加入的石灰水会有部分与硫酸根结合生成硫酸钙而使氢氧化镁不纯净。
(3)四氯化碳是一种容易挥发、有毒的液体,所以工业上不用萃取的方法,而是利用了溴的挥发性,向得到的溴水中吹入热空气,使溴挥发出来,与萃取相比,该方法简单、投资少、实用、无污染。
【高考考点】海水的综合利用——氯碱工业、海水提溴、海水提镁,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电解原理及电极的选择,化学工艺流程的选择
【易错提醒】工业生产中流程比较复杂,一般的选择原则是:工艺简单、效率高、污染小的流程,有的同学不太明确这些,导致(2)和(3)回答不完整甚至完全错误。
【学科网备考提示】学习化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所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高考的重点,在复习时一定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32. (8分)【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请完成下列各题:
(1)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有 种。
(2)第ⅢA、ⅤA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GaN、GaP、GaAs等是人工合成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其晶体结构与单晶硅相似。G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在GaN晶体中,每个Ga原子与 个N原子相连,与同一个Ga原子相连的N原子构成的空间构型为 。在四大晶体类型中,GaN属于 晶体。
(3)在极性分子NCl3中,N原子的化合价为-3,Cl原子的化合价为+1,请推测
NCl3水解的主要产物是 (填化学式)。
【标准答案】32.(1)5 (2)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或[Ar]3d104s24p1) 4
正四面体 原子
(3)HClO NH3?H2O
【试题分析】(1)第一周期中,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是氢原子,其电子排布为1s1;第二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是两个的有两种——C:1s22s22p2 和 O: 1s22s22p4;第三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是三个的是P: 1s22s22p63s23p3 ;第四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是四个的是Fe: 1s22s22p63s23p64s23d6
(2) Ga在元素周期表中是第四周期、第ⅢA族,原子序数是31,即其原子核外电子数是31,根据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可以写出该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或[Ar]3d104s24p1;根据题目所给信息,GaN的晶体结构与单晶硅相似,晶体结构为空间网状结构,每个Ga原子与四个N相连,这四个N原子构成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型,属于原子晶体。
(3)水解即该物质中的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与水电离出的OH-结合成弱电解质,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与水电离出的H+结合成弱电解质的过程,水解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类似于复分解反应,由题意知NCl3中N的化合价为-3价,Cl的化合价为+1价,则在NCl3水解的产物中N的化合价也是-3价,Cl的化合价是+1价,分析可知其水解产物是HClO和NH3 ·H2O。
【高考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原子的电子排布、晶体类型、水解原理的应用
【易错提醒】第(2)题学生容易考虑化合价从而导致空间构型和连结方式回答错误。
【学科网备考提示】信息类题目的关键是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重新组织,同时学会运用对比和类比的方法进行解题。
33. (8分)【化学-有机基础】
乙基香草醛( )是食品添加剂的增香原料,其香味比香草醛更加
浓郁。
(1)写出乙基香草醛分子中两种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
(2)乙基香草醛的同分异构体A是一种有机酸,A可发生以下变化:
提示:①RCH2OH RCHO
②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时,此碳原子才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羧基
(a)由A→C的反应属于 (填反应类型)。
(b)写出A的结构简式 。
(3)乙基香草醛的一种同分异构体D( )是一种
医药中间体。请设计合理方案用茴香醛( )合成D(其他
原料自选,用反应流程图表示,并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
例如:
。
【标准答案】33.(1)醛基 (酚)羟基 醚键 (写出前两种即可)
(2)(a)取代反应
【试题分析】该题目是有机推断与有机合成的综合性题目,借助醇羟基的性质以及酯化反应,重点考查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⑴由题给乙基香草醛的结构简式可知其结构中含有氧原子的官能团有醛基、(酚)羟基、醚基。
(2)由题目可知A是一种有机酸,所以在A中有一个羧基,关键是判断另外一个含氧基团和烃基。由题给提示②可知,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时,此碳原子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羧基,再结合题给转化关系:A生成苯甲酸可知A中苯环上只有一个支链;由提示①和转化关系A→B,得出A中有一个醇羟基,再结合醇被氧化的规律,要想得到醛,羟基必须在端碳上,可知A中有“—CH2OH”,结合其分子式可以确定A的结构简式是:,由转化关系A→C和A、C分子的差别可知:A生成C的过程中,其碳碳键没有变化,只是—OH被Br代替,则A→C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3)有机合成题目一般是先观察原料与产品的官能团差别,然后再考虑需要利用哪些反应引入不同的官能团。比较和的结构差别可知:茴香醛中的醛基(—CHO)经过一系列反应后转化成了,茴香醛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成羧酸,羧酸继续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即可得到D,由题给示例可知茴香醛合成D的反应流程图是:
。
【高考考点】有机反应类型、官能团的识别、有机物的结构的推断、同分异构体、有机物结构简式的书写、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有机信息提取及应用的能力、信息迁移能力。
【易错提醒】题目所给的信息利用或提取不正确,会导致(2)中A的结构简式推导错误。
【学科网备考提示】有机合成题目是高考中的重点,一般情况下,该类题目都会出现一些新的信息,关键则是从试题所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的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经熟悉的模块进行整合,重组为新知识模块。
07广东高考文科基础试题化学部分(62~68题)
6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
D.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63.下列污水处理方法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过滤法 B.氧化还原法
C.中和法 D.化学沉淀法
64.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
B.石油产品都可用于聚合反应
C.水煤气是通过煤的液化得到的气态燃料
D.天然气是清洁燃料
6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流通的硬币材质是金属单质
B.所有的不锈钢都只含有金属元素
C.镁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均高于纯镁
D.广东正在打捞的明代沉船上存在大量铝制餐具
66.下列溶液能使红色花瓣快速褪色的是
A.稀盐酸 B.新制氯水
C.氯化钙稀溶液 D.生理盐水
6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酵粉中主要含有氢氧化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B.碘盐中的碘可以直接用淀粉检验
C.碳酸氢钠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硫酸氢钠属于盐类,其水溶液显中性
68.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A.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中含有的CO2
B.用BaCl2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4
C.用KSCN溶液检验溶液中含有的Fe2+
D.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CaCl2和NaCl固体混合物
答案:62 B 63 A 64 D 65 C 66 B 67 C 68 A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理科基础化学部分
19.下述做法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以煤等燃料作为主要生活燃料
B.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C.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D.限制使用电动车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与胶体
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
21.32S与33S互为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2S与33S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
B.32S与33S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32S与33S具有不同的电子数
D.32S与33S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22.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mol重水含有NA个D2O分子
B.1 g氢气含有NA个H2分子
C.2 mol钠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NA个H2分子
D.22.4 L水含有NA个H2O分子
23.下列物质中含离子键的是
A.Cl2 B.CO2 C.NaCl D.CH4
2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因为Na比K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K的还原性强
D.O与S为同主族元素,且O比S的非金属性强
25.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2Fe+2H2O+O2 2Fe2++4OH-。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负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 Fe2+
B.正极发生的反应为:2H2O+O2+2e- 4OH-
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D.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容易腐蚀
26.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
A.盐酸的浓度 B.铝条的表面积
C.溶液的温度 D.加少量Na2SO4
27.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CO32-、Cl-。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42-,除BaCl2,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A.H2SO4 B.HCl C.NaOH D.NaNO3
28.下列有关金属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铝在常温下不能与氧气反应
B.铝不能与氯气反应
C.铝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碱
D.氧化铝只能与酸反应,不能与碱反应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不锈钢都只含有金属元素
B.我国流通的硬币材质是金属单质
C.广东正在打捞的明代沉船上存在大量铝制餐具
D.镁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均高于纯镁
30.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有:①中和法;②化学沉淀法;③氧化还原法;④过滤法。其中属于化学方法的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1.从海水可获得的在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是
A.Mg B.K C.Br2 D.I2
32.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 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
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 D.用SiO2制备高纯硅
3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和乙酸都存在碳氧双键
B.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
C.高锰酸钾可以氧化苯和甲烷
D.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氢气加成
34.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
B.石油产品都可用于聚合反应
C.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
D.水煤气是通过煤的液化得到的气体燃料
35.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A.加入适量铜粉除去Cu(NO3)2溶液中的AgNO3杂质
B.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C.用浓硫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鉴别部分蛋白质
D.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碘
3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2H++2Cl-+Ba2++2OH- 2H2O+BaCl2
B.往FeCl3溶液中加入Fe粉: 2Fe3++Fe 3Fe2+
C.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Ca2++2OH-+CO2 CaCO3↓+H2O
D.往FeCl3溶液中加入Cu粉: Fe3++Cu Fe2++Cu2+
参考答案
19.B 20.A 21.D 22.C 23.C 24.C
25.A 26.D 27.B 28.C 29.D 30.D 31.C 32.A 33.B
34.D 35.A 36.B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理科基础化学部分
19.下述做法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以煤等燃料作为主要生活燃料
B.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C.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D.限制使用电动车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与胶体
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
21.32S与33S互为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2S与33S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
B.32S与33S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32S与33S具有不同的电子数
D.32S与33S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22.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mol重水含有NA个D2O分子
B.1 g氢气含有NA个H2分子
C.2 mol钠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NA个H2分子
D.22.4 L水含有NA个H2O分子
23.下列物质中含离子键的是
A.Cl2 B.CO2 C.NaCl D.CH4
2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因为Na比K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K的还原性强
D.O与S为同主族元素,且O比S的非金属性强
25.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2Fe+2H2O+O2 2Fe2++4OH-。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负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 Fe2+
B.正极发生的反应为:2H2O+O2+2e- 4OH-
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D.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容易腐蚀
26.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
A.盐酸的浓度 B.铝条的表面积
C.溶液的温度 D.加少量Na2SO4
27.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CO32-、Cl-。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42-,除BaCl2,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A.H2SO4 B.HCl C.NaOH D.NaNO3
28.下列有关金属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铝在常温下不能与氧气反应
B.铝不能与氯气反应
C.铝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碱
D.氧化铝只能与酸反应,不能与碱反应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不锈钢都只含有金属元素
B.我国流通的硬币材质是金属单质
C.广东正在打捞的明代沉船上存在大量铝制餐具
D.镁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均高于纯镁
30.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有:①中和法;②化学沉淀法;③氧化还原法;④过滤法。其中属于化学方法的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1.从海水可获得的在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是
A.Mg B.K C.Br2 D.I2
32.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 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
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 D.用SiO2制备高纯硅
3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和乙酸都存在碳氧双键
B.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
C.高锰酸钾可以氧化苯和甲烷
D.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氢气加成
34.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
B.石油产品都可用于聚合反应
C.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
D.水煤气是通过煤的液化得到的气体燃料
35.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A.加入适量铜粉除去Cu(NO3)2溶液中的AgNO3杂质
B.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C.用浓硫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鉴别部分蛋白质
D.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碘
3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2H++2Cl-+Ba2++2OH- 2H2O+BaCl2
B.往FeCl3溶液中加入Fe粉: 2Fe3++Fe 3Fe2+
C.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Ca2++2OH-+CO2 CaCO3↓+H2O
D.往FeCl3溶液中加入Cu粉: Fe3++Cu Fe2++Cu2+
参考答案
19.B 20.A 21.D 22.C 23.C 24.C
25.A 26.D 27.B 28.C 29.D 30.D 31.C 32.A 33.B
34.D 35.A 36.B
07广东高考文科基础试题化学部分(62~68题)
6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
D.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63.下列污水处理方法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过滤法 B.氧化还原法
C.中和法 D.化学沉淀法
64.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
B.石油产品都可用于聚合反应
C.水煤气是通过煤的液化得到的气态燃料
D.天然气是清洁燃料
6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流通的硬币材质是金属单质
B.所有的不锈钢都只含有金属元素
C.镁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均高于纯镁
D.广东正在打捞的明代沉船上存在大量铝制餐具
66.下列溶液能使红色花瓣快速褪色的是
A.稀盐酸 B.新制氯水
C.氯化钙稀溶液 D.生理盐水
6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酵粉中主要含有氢氧化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B.碘盐中的碘可以直接用淀粉检验
C.碳酸氢钠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硫酸氢钠属于盐类,其水溶液显中性
68.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A.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中含有的CO2
B.用BaCl2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4
C.用KSCN溶液检验溶液中含有的Fe2+
D.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CaCl2和NaCl固体混合物
答案:62 B 63 A 64 D 65 C 66 B 67 C 68 A
07广东高考文科基础试题化学部分(62~68题)
6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
D.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63.下列污水处理方法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过滤法 B.氧化还原法
C.中和法 D.化学沉淀法
64.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
B.石油产品都可用于聚合反应
C.水煤气是通过煤的液化得到的气态燃料
D.天然气是清洁燃料
6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流通的硬币材质是金属单质
B.所有的不锈钢都只含有金属元素
C.镁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均高于纯镁
D.广东正在打捞的明代沉船上存在大量铝制餐具
66.下列溶液能使红色花瓣快速褪色的是
A.稀盐酸 B.新制氯水
C.氯化钙稀溶液 D.生理盐水
6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酵粉中主要含有氢氧化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B.碘盐中的碘可以直接用淀粉检验
C.碳酸氢钠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硫酸氢钠属于盐类,其水溶液显中性
68.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A.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中含有的CO2
B.用BaCl2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4
C.用KSCN溶液检验溶液中含有的Fe2+
D.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CaCl2和NaCl固体混合物
答案:62 B 63 A 64 D 65 C 66 B 67 C 68 A
2007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i 28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64 Br 80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结合来自CO2中的碳1500亿吨和来自水中
的氢250亿吨,并释放4000亿吨氧气。光合作用的过程一般可用下式表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些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可转化为有机物 B.碳水化合物就是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
C.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催化剂 D.增加植被,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B.石英的化学式为:CaSiO3
C.在CS2、PCl3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能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
D.Ar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3.三聚氰酸[C3N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2。其反应原理为:
C3N3(OH)3 3HNCO; 8HNCO+6NO2 7N2+8CO2+4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3N3(OH)3与HNCO为同一物质 B.HNCO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
C.1 molNO2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4mol D.反应中NO2是还原剂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B.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C.干冰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
D.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5.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加人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
B.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
C.制备Fe(OH)3胶体,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热水中
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6. 向存在大量Na+、Cl-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3后,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于组是
A.K+、Br-、CO32- B.Al3+、H+、MnO4-
C.NH4+、Fe3+、SO42- D.Ag+、Cu2+、NO3-
7.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 △H= + 49.0 kJ·mol-1
②CH3OH(g)+1/2O2(g)=CO2(g)+2H2(g);△H=-192.9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根据②推知反应: CH3OH(l)+1/2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
8.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24L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 ×6.02×1023
B.0.1L3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数目为0.3 ×6.02×1023
C.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 ×6.02×1023
D.4.5 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 ×6.02×1023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
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过量的SO2通入NaOH溶液中:SO2+2OH-=SO32-+H2O
B.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2Fe2++I2
C.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2MnO4-+5NO2-+6H+=2Mn2++5NO3-+3H2O
D.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2HCO3-+Ba2++2OH-=BaCO3↓+2H2O+CO32-
10.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巳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1.某同学按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过程中,铜电极上有H2产生
B.电解初期,主反应方程式为:Cu+H2SO4CuSO4+H2↑
C.电解一定时间后,石墨电极上有铜析出
D.整个电解过程中,H+的浓度不断增大
12.花青苷是引起花果呈颜色的一种花色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它的主要结构在不同pH条件下
有以下存在形式:
下列有关花青苷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花青苷可作为一种酸碱指示剂 B.I和Ⅱ中均含有二个苯环
C.I和Ⅱ中除了葡萄糖基外,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D.I和Ⅱ均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13.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2C(g)+D(g);△H<0。现将1mol A和2molB加入甲容器中,
将4 molC和2 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均达
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molA和2mol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
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
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增人
C.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分数
是甲中C的体积分数的2倍
D.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
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14.有X、Y两种元素,原子序数≤20,X的原子半径小于Y,且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选项中m、n均为正整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X(OH)n为强碱,则Y(OH)n也一定为强碱
B.若HnXOm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
C.若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X2,则Y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Y2
D.若Y的最高正价为+m,则X的最高正价一定为+m
15.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0.1 mol·L-1 HCOOH溶液中:c(HCOO-)+c(OH-)=c(H+)
B.1 L 0.l mol·L-1CuSO4·(NH4)2SO4·6H2O的溶液中:c(SO42-)>c(NH4+))>c(Cu2+)>c(H+)>c(OH-)
C.0.1 mol·L-1NaHCO3溶液中: c(Na+)+c(H+)+c(H2CO3)=c(HCO3-)+c(CO32-)+c(OH-)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弱酸HX混合后的溶液中:c(Na+)>c(HX)>c(X-)>c(H+)>(OH-)
16.某合金(仅含铜、铁)中铜和铁的物质的量之和为ymol,其中Cu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 ,将其全部
投入50mLbmol·L-1的硝酸溶液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假设NO是唯一的还原产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金属有剩余,在溶液中再滴入硫酸后,金属又开始溶解
B.若金属全部溶解,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C.若金属全部溶解,且产生336mL气体(标准状况),则b=0.3
D.当溶液中金属离子只有Fe3+、Cu2+时,则a与b的关系为:b≥80y(1-a/3)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22分。
17.(10分)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
4NH4++6HCHO=3H++6H2O+(CH2)6N4H+ [滴定时,1 mol(CH2)6N4H+与 l mol H+相当],
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I 称取样品1.500g。
步骤II 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 移取25.00mL样品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
5 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Ⅲ填空: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④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 色变成 色。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0mol·L-1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18.(12分)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溶剂、增塑剂、香料、粘合剂及印刷、纺织等工业。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常采用如下反应: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欲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
等。
(2) 若用右图所示装置来制备少量的乙酸乙酯,产率往往偏低,
其原因可能为 、
等。
(3)此反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可能会造成 、 等问题。
(4)目前对该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新的探索,初步表明质子酸离子液体可用作此反应的催化剂,
且能重复使用。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乙酸和乙醇以等物质的量混合)
①根据表中数据,下列 (填字母)为该反应的最佳条件。
A.120℃,4h B.80℃,2h C.60℃,4h D.40℃,3h
② 当反应温度达到120℃时,反应选择性降低的原因可能为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18分。
19.(8分)通常情况下,微粒A和B为分子,C和E为阳离子,D为阴离子,它们都含有10个电子;
B溶于A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C和D;A、B、E三种微粒反应后可得C和一种白色沉淀。请回答: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4种微粒:
A: B : C: D :
(2)写出A、B、E三种微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0.(10分)右图中各物质均由常见元素(原子序数≤20)组成。
已知A、B、K为单质,且在常温下A和K为气体,B为固体。
D为常见的无色液体。I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在其水溶液中滴
加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产生。J是一种实验
室常用的干燥剂。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图中反应条件未列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I的化学式为 ; J的电子式为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F的水溶液与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计10分。
21.(10分)工业上以硫铁矿为原料制硫酸所产生的尾气除了含有N2、O2外,还含有SO2、微量的SO3和酸雾。为了保护环境,同时提高硫酸工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应尽可能将尾气中的SO2转化为有用的副产品。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将尾气通入氨水中,能发生多个反应,写出其中可能发生的两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在尾气与氨水反应所得到的高浓度溶液中,按一定比例加入氨水或碳酸氢铵,此时溶液的温度
会自行降低,并析出晶体。
①导致溶液温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
②析出的晶体可用于造纸工业,也可用于照相用显影液的生产。已知该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4,则其化学式为 ;
③生产中往往需要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对苯二酚或对苯二胺等物质,其目的是
(3)能用于测定硫酸尾气中SO2含量的是 。(填字母)
A.NaOH溶液、酚酞试液 B.KMnO4溶液、稀H2SO4
C.碘水、淀粉溶液 D.氨水、酚酞试液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18分。
22. (8分)肉桂醛是一种食用香精,它广泛用于牙膏、洗涤剂、糖果以及调味品中。
工业上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
(1)请推测B侧链上可能发生反应的类型: (任填两种)
(2)请写出两分子乙醛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请写出同时满足括号内条件下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分子中不含羰基和羟基 ②是苯的对二取代物 ③除苯环外,不含其他环状结构。)
23.(10分)物质A(C11H18)是一种不饱和烃,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
中间体之一。某化学实验小组从A经反应①到⑤完成了环醚F的合成工作:
该小组经过上述反应,最终除得到F1 外,还得到它的同分异构体,
其中B、C、D、E、F、分别代表一种或多种物质。已知:
请完成:
(1)写出由A制备环醚F1 的合成路线中C的结构简式: 。
(2)①写出B的一种结构简式:
②写出由该B出发经过上述反应得到的F1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3)该小组完成由A到F的合成工作中,最多可得到 种环醚化合物。
七、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18分。
24.(8分)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某同学将一块部分被氧化的钠块用一张已除氧化膜、并用针刺
一些小孔的铝箔包好,然后放入盛满水且倒置于水槽中的容器内。待钠块反应完全后,在容器
中仅收集到1.12 L氢气(标准状况),此时测得铝箔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0.27g,水槽和容器内
溶液的总体积为2.0 L,溶液中NaOH的浓度为0.050mol·L-1
(忽略溶液中离子的水解和溶解的氢气的量)。
(1)写出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通过计算确定该钠块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25.(10分)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2006年我国粗钢产量突破4亿吨,居世界首位。
某中学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钢铁厂进行了调研,对从矿石开始到钢铁产出的工
艺流程有了全面的感性认识。请您对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计算:
(1)将6.62 g铁矿石样品投入适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过滤,然后在滤液中加过量的NaOH 溶液,
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得4.80g Fe2O3。现以该铁矿石为原料炼铁,若生产过程中铁
元素损失4%,计算每生产1.00t生铁(含铁96%),至少需要这种铁矿石多少吨?
(保留两位小数)
(2)取某钢样粉末28.12g(假设只含Fe和C),在氧气流中充分反应,得到CO2气体224mL(标准状况)。
① 计算此钢样粉术中铁和碳的物质的量之比。
②再取三份不同质量的钢样粉末 分别加到100mL相通浓度的H2SO4溶液中,充分反 应后,
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计算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③若在实验Ⅱ中继续加入mg钢样粉末,计算反应结束后剩余的固体质量为多少?
(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第I卷
6、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的SO2
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1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污染
7、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8、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若阳极析出气体0.0100mol,则阴极上析出Cu为
A、0.64g B、1.28g C、2.56g D、5.12g
9、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他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p(Ne)、p(H2)、p(O2) B、p(O2)、p(Ne)、p(H2)
C、p(H2)、p(O2) 、p(Ne) D、p(H2)、p(Ne)、p(O2)
10、已知氧化还原反应:
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
其中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A、10mol B、11mol C、12mol D、13mol
1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的O2最多的是
A、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 B、KMnO4(加热)
C、H2O2(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 D、HgO(加热)
12、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分子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含谈原子个数最多为
A、4 B、5 C、6 D、7
13、下图是在恒温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符合该示意图的是
A、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I后,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状态II
C、该反应达到平衡I以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状态II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状态I和平衡状态II时浓度不等
第II卷
26、(15分)W、X、Y、Z是前20号元素,已知:
⑴W的阳离子与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Y能形成化合物WY;
⑵Y与Z位于同一主族,Y与Z能够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
⑶X与Z位于同一周期,它们能够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
⑷W与X可以形成WX2的化合物
⑸X与Y不在同一周期,它们能够形成XY2的化合物
回答:
⑴W是 ;Z是 。
⑵WY和WX2的化学式分别是 和 。
⑶Y和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 。
⑷写出X与Z形成的一种气态化合物跟W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7、有A、B、C、D、E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他们的离子有
阳离子
Na+、Mg2+、Al3+、Ba2+
阴离子
OH-、Cl-、CO32-、SO42-、HSO4-
⑴A溶液与B溶液混合可以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可以溶解在E的溶液中;
⑵A溶液与C溶液混合可以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可以溶解在E的溶液中;
⑶A溶液与D溶液混合可以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可以溶解在稀盐酸中;
⑷B溶液与适量D溶液混合可以生成白色沉淀,若D过量,沉淀减少,但不会完全消失。
试推断A、B、C、D、E格式什么物质:
A 、B 、C 、D 、E
28、(15分)水蒸气通过炽热的C层,流出的气体中主要有CO、H2,此外还有CO2、H2O(气)等,选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体中有,CO和H2以下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
⑴盛浓硫酸的装置的用途是 ;
盛NaOH溶液的装置的用途是 ;
⑵B中加试剂的名称是 ,化学方程式为 ;
⑶C中加试剂的名称是 ,目的是 ;
⑷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连接各接口:g-ab ;
⑸能证明混合气中含CO的实验依据是 ;
能证明混合气中含H2的实验依据是 ;
29、(15分)A、B、C、D、E、F、G均为有机化合物,他们有如下转化关系:
⑴D的化学名称是 。
⑵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⑶B的分子式是 ,A的结构简式是 ,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 。
⑷B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三个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个。
①含有邻二取代苯环结构;②与B具有相同的官能团;③不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⑸G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G的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途:
。
第I卷
6、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的SO2
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1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污染
7、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8、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若阳极析出气体0.0100mol,则阴极上析出Cu为
A、0.64g B、1.28g C、2.56g D、5.12g
9、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他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p(Ne)、p(H2)、p(O2) B、p(O2)、p(Ne)、p(H2)
C、p(H2)、p(O2) 、p(Ne) D、p(H2)、p(Ne)、p(O2)
10、已知氧化还原反应:
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
其中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A、10mol B、11mol C、12mol D、13mol
1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的O2最多的是
A、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 B、KMnO4(加热)
C、H2O2(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 D、HgO(加热)
12、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分子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含谈原子个数最多为
A、4 B、5 C、6 D、7
13、下图是在恒温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符合该示意图的是
A、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I后,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状态II
C、该反应达到平衡I以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状态II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状态I和平衡状态II时浓度不等
第II卷
26、(15分)W、X、Y、Z是前20号元素,已知:
⑴W的阳离子与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Y能形成化合物WY;
⑵Y与Z位于同一主族,Y与Z能够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
⑶X与Z位于同一周期,它们能够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
⑷W与X可以形成WX2的化合物
⑸X与Y不在同一周期,它们能够形成XY2的化合物
回答:
⑴W是 ;Z是 。
⑵WY和WX2的化学式分别是 和 。
⑶Y和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 。
⑷写出X与Z形成的一种气态化合物跟W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7、有A、B、C、D、E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他们的离子有
阳离子
Na+、Mg2+、Al3+、Ba2+
阴离子
OH-、Cl-、CO32-、SO42-、HSO4-
⑴A溶液与B溶液混合可以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可以溶解在E的溶液中;
⑵A溶液与C溶液混合可以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可以溶解在E的溶液中;
⑶A溶液与D溶液混合可以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可以溶解在稀盐酸中;
⑷B溶液与适量D溶液混合可以生成白色沉淀,若D过量,沉淀减少,但不会完全消失。
试推断A、B、C、D、E格式什么物质:
A 、B 、C 、D 、E
28、(15分)水蒸气通过炽热的C层,流出的气体中主要有CO、H2,此外还有CO2、H2O(气)等,选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体中有,CO和H2以下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
⑴盛浓硫酸的装置的用途是 ;
盛NaOH溶液的装置的用途是 ;
⑵B中加试剂的名称是 ,化学方程式为 ;
⑶C中加试剂的名称是 ,目的是 ;
⑷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连接各接口:g-ab ;
⑸能证明混合气中含CO的实验依据是 ;
能证明混合气中含H2的实验依据是 ;
29、(15分)A、B、C、D、E、F、G均为有机化合物,他们有如下转化关系:
⑴D的化学名称是 。
⑵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⑶B的分子式是 ,A的结构简式是 ,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 。
⑷B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三个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个。
①含有邻二取代苯环结构;②与B具有相同的官能团;③不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⑸G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G的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途:
。
座位号 姓名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4页。全卷300分。
注意事项: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座位号、姓名,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贴条形码中座位号、姓名、科类与本人的座位号、姓名、科类是否一致。
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第Ⅱ卷时必须用0.5mm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共126分)
本卷共21小题,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e 20 Cu 64
一、选择题
6、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的SO2
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1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污染
7、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8、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若阳极析出气体0.01mol,则阴极上析出Cu为
A、0.64g B、1.28g C、2.56g D、5.12g
9、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他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p(Ne)>p(H2) >p(O2) B、p(O2) >p(Ne)>p(H2)
C、p(H2)>p(O2) >p(Ne ) D、p(H2)>p(Ne)>p(O2)
10、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
其中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A、10mol B、11mol C、12mol D、13mol
1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的O2最多的是
A、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 B、KMnO4(加热)
C、H2O2(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 D、HgO(加热)
12、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分子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含C原子个数最多为
A、4 B、5 C、6 D、7
13、下图是在恒温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不符的是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以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I和平衡态II时浓度不相等。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74分)
考生注意事项:
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书写作答无效
26、(15分)
W、X、Y和Z都是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已知:
①W的阳离子和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组成为WY的化合物;
②Y和Z属同族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
③X和Z属同一周期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
④W和X能形成组成为WX2的化合物;
⑤X与Y不在同一周期,它们能形成XY2的化合物。
请回答:
⑴W元素是 ;Z元素是 。
⑵WY和WX2的化学式分别是 和 。
⑶Y和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 。
⑷写出X和Z形成的一种气态化合物跟W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7、(15分)
A、B、C、D、E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他们的离子有
阳离子
Na+ Mg2+ Al3+ Ba2+
阴离子
OH- Cl- CO32- SO42- HSO4-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②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③A溶液与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
④B溶液与适量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D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
据此推断它们是
A ;B ;C ;D ;E 。
28.(15分)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请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体中有CO和H2。(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⑴ 盛浓硫酸的装置的用途是 ;
盛NaOH溶液的装置的用途是 。
⑵ 仪器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⑶ 仪器C中加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
其目的是 。
⑷ 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
g-ab 。
⑸ 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的实验依据是 。
能证明混合气中含H2的实验依据是 。
29、(15分)
下图中A、B、C、D、E、F、G均为有机化合物。
⑴ D的化学名称是 。
⑵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⑶ B的分子式是 ,
A的结构简式是 。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 。
⑷符合下列三个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 个。
①含有邻二取代苯环结构;②与B具有相同的官能团;③不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⑸G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G的一种重要工业用途
。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包括21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选对的给6分,选错或未选的给0分。
6.C 7.C 8.D 9.D 10,A 11.A 12.B 13.B
第Ⅱ卷(非选择题)包括10题,共174分。
26.(15分)(1)钙、氧 (2)CaS CaC2 (3)SO2 SO3 (每空2分)
(4)CO2+CaO = CaCO3(3分)
27.(15分)Na2CO3、Al2(SO4)3、MgCl2、Ba(OH)2、NaHSO4[Mg(HSO4)2]
28.(15分)(1)除去水蒸气 除去CO2
(2)氧化铜CuO CuO+H2Cu+ H2O CuO+COCu+CO2
(3)无水硫酸铜(CuSO4) 检验CO2
(4)(g-ab)―kj―hi―cd (或dc)―fe―lm
(5)原混合气体中的CO2已被除去,其中CO与CuO 反应生成的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原混合气体中的H2O已被除去,其中H2与CuO 反应生成的H2O使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
29.(15分)(1)乙醇 (2)b、h
(3)C9 H10 O3 水解反应
(4)3
(填写其中一个结构简式即可)
(5)nCH2=CH2CH2-CH2n ;
或CH2=CH2+ H2OCH3CH2OH(写出任一个合理的反应式即可)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6.题6表是食用碘盐包装上的部分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会导致碘的损失
B.碘酸钾可氧化氯化钾
C.可用淀粉检验碘盐中的碘酸钾
D.该碘盐中碘酸钾含量为20~50 mg/kg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N2和O2的混合气体与等体积的N2所含原子数相等
B.等物质的量的甲基(-CH3)与羟基(-OH)所含电子数相等
C.常温常压下28 g CO与22.4 L O2所含分子数相等
D.16 g CH4与18 g NH4+所含质子数相等
8.对下列反应①KHCO3溶液与石灰水反应、②Na2S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③Si与烧碱溶液反应、④Fe与稀硝酸反应,改变反应物用量,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氧氟沙星是常用抗菌药,其结构简式如题9图所示,下列对氧氟沙星叙述错误的是
A.酸发生加成、取代反应
B.能发生还原、酯化反应
C.分子内共有19个氢原子
D.分子内共平面的碳原子多于6个
10.用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1 mol/L)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A.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
B.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
C.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
D.pH试纸显示白醋的pH为2~3
11.如题11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B.X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Y与滤纸接触处有氧气生成
D.X为滤纸接触处变红
12.用过量的H2SO4、NaOH、NH3·H2O、NaCl等溶液,按题12图所示步骤分开五种离子。则溶液①、②、③、④是
A.①NaCl②NaOH③NH3·H2O④H2SO4
B.①H2SO4②NaOH③NH3·H2O④NaCl
C.①H2SO4②NH3·H2O③NaOH④NaCl
D.①NaCl②NH3·H2O③NaOH④H2SO4
13.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26.(14分)脱除天然气中的硫化氢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可回收硫资源。
(1)硫化氢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硫,其离子方程式为 。
(2)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硫化氢后,以石墨作电极电解该溶液可回收硫、其电解总反应方程式(忽略氧的氧化还原)为 ;该方法的优点是 。
(3)一定温度下1 mol NH4HS固体在定容真空容器中可部分分解为硫化氢和氨气。
①当反应达平衡时p氨气×p硫化氢=a(Pa2),则容器中的总压为 Pa;
②题26图是上述反应过程中生成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若t2时增大氨气的浓度且在t3时反应再次达到平衡,诸在图上画出t2时刻后氨气、硫化氢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7.(16分)某兴趣小组设计出题27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1)实验前,关闭活塞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加热c。其目的是 。
(2)在d中加适量NaOH溶液,c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 mL浓硝酸。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再由a向e中加2 mL蒸馏水,c中的实验现象是 。
(3)题27表是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案是 。
再由a向c中加2 mL蒸馏水,c中的实验现象是 。
(4)该小组还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操作步骤为 ,实验现象为 ;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28.(16分)有机物A、B、C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C5H8O2,有关的转化关系如题28图所示,已知:A的碳链无支链,且1 mol A 能与4 mol Ag(NH3)2OH完全反应;B为五元环酯。
(1)A中所含官能团是 .
(2)B、H结构简式为 .
(3)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E→C ;
E→F 。
(4)F的加聚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29.(14分)a、b、c、d、e是短周期元素,周期表中a与b、b与c相邻;a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b的最外层电子数比c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个;常见化合物d2c2与水反应生成c的单质,且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
(1)e的元素符号是 。
(2)a、b、c的氢化物稳定性顺序为(用分子式表示) ;b的氢化物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Z,则Z中的化学键类型为 ,Z的晶体类型为 ;ab-离子的电子式为 。
(3)由a、c、d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碱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4)一定量的d2c2与ac2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恰好与0.8 mol稀盐酸溶液完全反应,并收集到0.25 mol气体,则用物质的量表示该固体物质的组成为 .
参考答案
6.A 7.B 8.B 9.C 10.D 11.A 12.D 13.C
26.(14分)
(1)2Fe2++H2S=S↓+2Fe2++2H+
(2)Na2S+2H2O S↓+H2↑+2NaOH或S2++2H2O S↓+ H2↑+2OH-
副产氢气,生成的NaOH可循环利用。
(3) ①2/3
②
27.(16分)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反应变缓,气体颜色变淡。
(3)丙;耗酸量最少,无污染。
(4)向d中加入KBr溶液,c中加入固体KMnO4,由a向c中加入浓盐酸;c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中溶液变为黄棕色;没有处理尾气。
28.(16分)
(1)醛基或-CHO
(2)
(4)
29.(14分)
(1)S
(2)CH4<NH3<H2O;共价健和离子键;离子晶体;[ ∶CN+]-
(3)CO32-+H2O=HCO3-+OH-或C2O42-+H2O=HC2O4-+OH-
(4)0.3 mol Na2O2、0.1 mol Na2CO3
2007年高考重庆卷理科综合试测题化学部分试题全解全析
6.题6表是食用碘盐包装上的部分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会导致碘的损失
B.碘酸钾可氧化氯化钾
C.可用淀粉检验碘盐中的碘酸钾
D.该碘盐中碘酸钾含量为20~50 mg/kg
题6表
配料
精盐、碘酸钾、抗结剂
碘含量
35±15 mg/kg
储存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
烹饪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标准答案】A
【试题分析】根据食盐的食用方法是烹饪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这是因为食盐中的KIO3在加热时会分解从而导致碘的损失,所以A选项正确;根据食盐中含有KIO3可知KIO3不能将Cl-氧化,所以B选项错误;因食盐中含有的KIO3而不是碘单质I2,所以不能用淀粉进行检验,要检验食盐中的碘应在酸性条件下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因此C选项错误;食盐中碘的含量为35±15 mg/kg,指的是碘元素的含量而不是KIO3的含量,所以D选项错误。
【高考考点】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碘元素的有关性质。
【易错提醒】将食盐中碘元素的含量误认为是KIO3的含量而错选D选项。
【学科网备考提示】解答这种题目的关键是读懂题目所给的信息,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的知识逐项分析各选项的正误。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N2和O3的混合气体与等体积的N2所含原子数相等
B.等物质的量的甲基(—CH3)与羟基(—OH)所含电子数相等
C.常温常压下28 g CO与22.4 L O2所含分子数相等
D.16 g CH4与18 g NH4+所含质子数相等
【标准答案】B
【试题分析】由于O3为三原子分子,所以相同条件下,N2和O3的混合气体所含有的原子数大于等体积的N2所含原子数,故A选项错误;甲基(—CH3)和羟基(—OH)均含有9个电子,所以等物质的量的甲基(—CH3)与羟基(—OH)所含电子数相等,即B选项正确;28 g CO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NA个分子,而常温常压下22.4 L O2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所以二者所含的分子数不相等,故C选项错误;CH4分子中含有质子10个,因此16 g CH4含有的质子数为10NA个,而 NH4+含有质子数为11,18 g NH4+所含有的质子数为11NA个,二者不相等,故D选项错误。
【高考考点】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易错提醒】审题不清忽略O3为三原子分子而错选A;没有注意到B选项中的条件而错选。
【学科网备考提示】将物质的量与物质结构的指示联系在一起考查是高考试题中物质的量这一部分常见的题型之一;主要考察物质所含的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等构成微粒数之间的关系,在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目的有关条件(如涉及气体的体积时是否是标准状况等),再就是要正确理解物质的有关结构知识。由于这种题型涉及的知识点比较丰富,因此在备考复习时应多注意总结有关的知识点和规律。
8.对下列反应①KHCO3溶液与石灰水反应、②Na2S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③Si与烧碱溶液反应、④Fe与稀硝酸反应,改变反应物用量,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标准答案】B
【试题分析】对于①KHCO3溶液与石灰水的反应,当石灰水少量时发生如下反应2KHCO3+Ca(OH)2=CaCO3↓+K2CO3+2H2O,离子方程式为2HCO3-+Ca2++2OH-=CaCO3↓+CO32-+2H2O,当石灰水过量时则发生如下反应KHCO3+Ca(OH)2=CaCO3↓+KOH+H2O,其离子方程式为HCO3-+OH-+Ca2+=CaCO3↓+H2O;对于②Na2SO3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稀盐酸少量时的离子方程式为SO32-+H+=HSO3-,当稀盐酸过量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则为SO32-+2H+=SO2↑+H2O;对于③Si与烧碱溶液的反应,不存在量的问题,无论Si过量还是烧碱溶液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一定为Si+2OH-+H2O=SiO32-+2H2↑;对于④Fe与稀硝酸的反应,当Fe少量时发生的反应为Fe+4HNO3=Fe(NO3)3+NO↑+2H2O,当Fe过量时反应则为3Fe+8HNO3=3Fe(NO3)2+2NO↑+4H2O,离子方程式分别为Fe+4H++NO3-=Fe3++NO↑+2H2O、3Fe+8H++2NO3-=3Fe2++2NO↑+4H2O。因此因反应物的量不同而引起的离子方程式不同的反应有①②④,即选择B选项。
【高考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中量的问题。
【易错提醒】对多元弱酸盐与酸的反应要分步完成不清楚或对铁与硝酸的反应过程不知道(即不知道铁首先被硝酸氧化为Fe3+,只有当铁过量时又被过量的铁还原为Fe2+)而错选其它选项。
【学科网备考提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是历年高考试题中必考的题型之一。其中的难点是因量的不同而引起的不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些反应是分步完成的只要熟记即可,如多元弱酸盐与酸的反应(Na2CO3、Na2S、Na2SO3等)、铁与硝酸或浓硫酸的反应。对于题目中类似①的反应的处理方法可用“少定多变法”来书写,所谓的“少定”即量少的反应物,妻离子的化学计量数按化学式确定,所谓“多变”即过量的反应物,其计量数根据反应实际需要量来确定,不受化学是中的比例制约,是可变的。在备考复习时应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强化训练。
9.氧氟沙星是常用抗菌药,其结构简式如题9图所示,下列对氧氟沙星叙述错误的是
A.能发生加成、取代反应 B.能发生还原、酯化反应
C.分子内共有19个氢原子 D.分子内共平面的碳原子多于6个
【标准答案】C
【试题分析】经查找氧氟沙星的分子式为C18H20N3O4,因此C选项错误;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和羰基()故能发生加成反应,其中这两种基团与氢气发生的加成反应,又是还原反应;分子内存在的羧基(—COOH)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等取代反应,故A、B选项是正确的;由于苯分子(C6H6)中12个原子共平面,因此在氧氟沙星分子中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在苯环所在的平面上,所以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应多于6个,即D选项正确。
【高考考点】官能团与有机物结构和性质,有机反应类型,有机物分子(苯分子)的空间结构。
【易错提醒】在查找分子式氢原子数数错而错选其它选项;对苯分子的空间结构不熟悉而错选D选项。
【学科网备考提示】给出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以次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特点(如共面、共线问题等)、官能团的个数及性质等等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考查方式之一,在高考试题中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且题目的背景多以新材料、新医药等科技前沿的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识别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有机物的空间结构要熟练掌握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乙烯的共平面、乙炔的共线、苯分子的共面等,然后要灵活应用,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
10.用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1 mol·L-1)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A.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
B.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
C.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
D.pH试纸显示白醋的pH为2~3
【标准答案】D
【试题分析】A选项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只能说明醋酸显酸性,能发生电离是一种电解质,但不能说明强弱;B选项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因豆浆是胶体,根据胶体的性质——聚沉,也只能说明醋酸是一种电解质;C选项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只能说明醋酸是一种酸且酸性比碳酸强;而D选项pH试纸显示白醋的pH为2~3,即溶液中c(H+)=10-2~10-3mol·L-1,因食用白醋中醋酸浓度约1 mol·L-1,这说明醋酸没有完全电离,即存在电离平衡。所以只有D选项能说明醋酸为弱电解质。
【高考考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弱电解质的证明。
【易错提醒】本题比较简单容易理解,只是个别学生对C选项理解错误而可能错选。
【学科网备考提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存在电离平衡。证明一种电解质是一种弱电解质就应从这方面出发,判断电解质强弱的方法有很多:(1)在相同浓度、相同温度下,可与强电解质做导电性对比实验;(2)在相同浓度、相同温度下,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如将相同的锌粒投入到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中,结构前者比后者反应快;(3)浓度与pH的关系,如0.1mol·L-1 CH3COOH,若其pH>1。则可以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4)测定对应盐的酸碱性。如CH3COONa溶液成碱性,则说明醋酸是弱酸;(5)稀释前后的pH与稀释倍数的变化关系,例如将pH=2的酸溶液稀释1000倍,若pH小于5,则证明酸为弱酸,若pH=5,则说明酸为强酸;(6)采用实验证明存在电离平衡,例如醋酸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变红,再加入醋酸铵固体,溶液颜色变浅。总之证明的方法有很多。
11.如题11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B.X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Y与滤纸接触处有氧气生成
D.X与滤纸接触处变红
【标准答案】A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的装置可以得出左侧的装置为原电池,右侧的装置为电解池。根据原电池的构成规律:Zn为负极,Cu为正极;由图示连接情况可知X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Y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分别为CuCu2++2e-、2H++2e-H2↑。因为在Y电极附近H+的浓度减小,将使H2OH++OH-平衡向右移动,移动的结果是[OH-]>[H+]显碱性所以附近变红色。所以只有A选项正确。
【高考考点】原电池、电解池的反应原理。
【易错提醒】将原电池或电解池的两极弄反了而错选D;对电解池两极的反映弄混了而错选A或C选项。
【学科网备考提示】电化学是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应用,它能将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近来,并且贴近生活、生产实际,为开发新能源提供了理论指导,因此历年高考试题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原电池的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原电池的设计和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是电化学的主要知识之一,在复习备考时应充分重视。读懂图表等信息和实验装置图的绘制也是中学化学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复习过程中要多加训练和养成。
12.用过量的H2SO4、NaOH、NH3·H2O、NaCl等溶液,按题12图所示步骤分开五种离子。则溶液①、②、③、④是
A.①NaCl ②NaOH ③NH3·H2O ④H2SO4
B.①H2SO4 ②NaOH ③NH3·H2O ④NaCl
C.①H2SO4 ②NH3·H2O ③NaOH ④NaCl
D.①NaCl ②NH3·H2O ③NaOH ④H2SO4
【标准答案】D
【试题分析】根据溶液中含有Fe3+、Al3+、Ba2+、Ag+、K+,而用的分离试剂为H2SO4、NaOH、NH3·H2O、NaCl溶液,结合题目的分离流程图示,第①步只分离出一种沉淀,所以只能向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以沉淀Ag+而分出,同时对其它离子无影响,因此试剂①为NaCl溶液;这样余下的溶液中只有Fe3+、Al3+、Ba2+、K+,,而加入试剂②后得到的沉淀和溶液均需要再加入试剂进行分离,说明加入试剂②后将得到两种离子的沉淀,另两种离子则在溶液中,因此试剂②为NH3·H2O,形成的沉淀为Fe(OH)3和AI(OH)3,另两种离子Ba2+和K+则留在溶液中;对于沉淀Fe(OH)3和AI(OH)3只能用NaOH溶液将二者分离,而对溶液中的Ba2+和K+离子则可以通过加入硫酸溶液使Ba2+形成BaSO4沉淀而分离,所以试剂③为NaOH溶液,试剂④为H2SO4溶液。
【高考考点】离子的分离,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易错提醒】忽略Ag2SO4是微溶的而错选C。
【学科网备考提示】
13.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标准答案】C
【试题分析】因为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所以1molH2与molO2完全燃烧生成1mol水蒸气是放出热量242kJ。而化学反应中之所以存在能量的变化是因为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形成,其中旧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而新键的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发生上述反应时H2(g)+O2(g)=H2O(g) △H=-242kJ·mol-1时所发生键的变化为断裂1molH—H键和molO=O键、形成2molO—H,因此在此反应过程中断裂旧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96 kJ+EH—H,形成键释放的能量为2×463 kJ=926kJ,因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有926kJ-×496 kJ+EH—H=242kJ,解得EH—H=436kJ。
【高考考点】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化学键的能量变化。
【易错提醒】忽略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前的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结构在计算时没有代入相应的系数而算错,或者是忘记H2O分子中存在2个O—H键。
【学科网备考提示】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必然存在能量的变化
26.(14分)脱除天然气中的硫化氢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可回收硫资源。
(1)硫化氢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硫,其离子方程式为 。
(2)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硫化氢后,以石墨作电极电解该溶液可回收硫、其电解总反应方程式(忽略氧的氧化还原)为 ;该方法的优点是 。
(3)一定温度下1 mol NH4 HS固体在定容真空容器中可部分分解为硫化氢和氨气。
①当反应达平衡时p氨气×p硫化氢=a(Pa2),则容器中的总压为 Pa;
②题26图是上述反应过程中生成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若t2时增大氨气的浓度且在t3时反应再次达到平衡,请在图上画出t2时刻后氨气、硫化氢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标准答案】(1)2Fe2++H2S=S↓+2Fe2++2H+
(2)Na2S+2H2OS↓+H2↑+2NaOH或S2++2H2O S↓+ H2↑+2OH-
副产氢气,生成的NaOH可循环利用。
(3)①2
②
【试题分析】(1)因硫化氢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硫,即H2S表现还原性被氧化为单质硫,而FeCl3表现氧化性被还原为FeCl2,所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3+H2S=2FeCl2+S↓+2HCl,其离子方程式为2Fe2++H2S=S↓+2Fe2++2H+。
(2)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硫化氢将得到Na2S溶液,用石墨电极电解此溶液时,阳极附近有S2-和OH-,其中S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S2+S↓+2e-,负极附近有H+和Na+,其中H+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2H++2e-=H2↑,因此电解的总方程式为Na2S+2H2OS↓+H2↑+2NaOH,其中生成的氢气可以作燃料或化工原料,生成的NaOH可以循环利用。
(3)因NH4HS(s)NH3(g)+H2S(g),因此达到化学平衡时NH3和H2S的物质的量是相等的,根据阿夫加德罗定律可得出p氨气=p硫化氢=p总,因p氨气×p硫化氢=a(Pa2),所以p总=2Pa。
根据分解方程式和图示可知在达到平衡时NH3和H2S的平衡浓度相等,若在t2时刻增大NH3的浓度,在这一瞬间H2S的浓度并没有改变,但是由于NH3的浓度的增大将使平衡NH4HS(s)NH3(g)+H2S(g)向右移动,致使NH3和H2S的浓度均减小,直至t3时刻再次达到平衡时不变,但是在新的平衡状态中NH3的浓度要比H2S的浓度大。所以图示为(见答案)。
【高考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电解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的有关知识。
【易错提醒】审题不清将第(1)题的离子方程式写为化学方程式;对电解硫化钠溶液时阴阳极上离子的放电顺序弄错;对于第(3)题忽略再次达到平衡时NH3的浓度比H2S的浓度大,而将图像中的二者画为一条直线。
【学科网备考提示】在电化学中书写电极反应式时,尤其是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必须注意电解质溶液的参与情况,例如各种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因涉及的方程式比较多,因此在解答时必须分析各个方程式的量的关系,通过关系式法或元素守恒法进行解答。在备考复习针对电化学除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外,应强化训练;针对化学计算则应加大力度强化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格式并培养学生各种计算能力。
对于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中的重难点知识之一,也是历年高考试题的命题热点之一。在备考复习时应熟练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原理,同时针对这一部分应加大训练的力度,以形成各种解题能力。
方案
反应物
甲
Cu、浓HNO3
乙
Cu、稀HNO3
丙
Cu、O2、稀HNO3
27.(16分)某兴趣小组设计出题27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题27图
(1)实验前,关闭活塞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加热c。其目的是 。
(2)在d中加适量NaOH溶液,c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 mL浓硝酸。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再由a向c中加2 mL蒸馏水,c中的实验现象是 。
(3)题27表是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案是 。理由是_____________。
(4)该小组还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操作步骤为 ,实验现象为 ;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标准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
(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反应变缓,气体颜色变淡。
(3)丙;耗酸量最少,无污染。
(4)向d中加入KBr溶液,c中加入固体KMnO4,由a向c中加入浓盐酸;c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中溶液变为黄棕色;没有处理尾气。
【试题分析】(1)根据题目的叙述可以知道,这样操作的目的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按题目所述若d试管内有气泡,且冷却后导管中有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2)c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 mL浓硝酸时发生反应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若再由a向c中加2 mL蒸馏水,浓硝酸的浓度变小,所以反应变得缓慢、产生的气体颜色变浅。
(3)甲方案制取硝酸铜的反应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乙方案制取硝酸铜的反应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丙制取硝酸铜的反应方程式为2Cu+O2+2HNO3=2Cu(NO3)2。比较这三种方案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发现均制取1mol Cu(NO3)2时消耗硝酸的量分别为4mol 、mol 、1mol ,丙方案消耗的硝酸的量最少且不产生污染。
(4)若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可以得出应先用KMnO4制Cl2,再用Cl2制Br2。所以实验的操作步骤为向d中加入KBr溶液,c中加入固体KMnO4,由a向c中加入浓盐酸;其中实验的现象为c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中溶液变为黄棕色。但是由于Cl2和Br2均为有毒的气体,所以需要尾气处理。
【高考考点】实验的基础知识、实验的设计和评价。
【易错提醒】对于气密性的检验方法不会而导致第(1)题弄错;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导致第(3)、(4)题的回答不标准,回答不到点上。
【学科网备考提示】新情景实验、综合试验、试验设计为三位一体的关系——基解决较为陌生、综合程度高、能力要求全面的复杂实验题。题中的新情景往往是那些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具有指令性强的特点,此类题目从操作、药品、仪器、县乡、数据处理、实验评价诸多方面进行挖掘。这实验题在历年高考中均有出现,在备考复习时除应对实验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外,还应对涉及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实验习题,当然也不能忽略以教材试验为基础的优化重组实验。
28.(16分)有机物A、B、C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C5H8O2,有关的转化关系如题28图所示,已知:A的碳链无支链,且1 mol A 能与4 mol Ag(NH3)2OH完全反应;B为五元环酯。
(1)A中所含官能团是 。
(2)B、H结构简式为 。
(3)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E→C ;
E→F(只写①条件下的反应) 。
(4)F的加聚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标准答案】(1)醛基或-CHO
(2)
(4)
【试题分析】(1)A的分子式为C5H8O2,且碳链无支链,1 mol A 能与4 mol Ag(NH3)2OH完全反应,说明A为二元醛,即分子中含有两个醛基。
(2)根据题目发生NBS溴代的提示可以知道C分子中应有一个位于端点的—CH3,因为DC,说明D中应有一非端点的羟基,而B→D,且B为五元环酯,所以B的结构简式为,所以C的结构简式为CH3—CH= CH—CH2—COOH、D的结构简式为、E的结构简式为,因E→F的反应条件为①NaOH的水溶液加热、②H+,所以F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 CH—CH2—COOH,进一步根据图示可以得出G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CH2—CH2—COOH、H的结构简式为OHC—CH2—CH2—CH2—COOH,I的结构简式为HOOC—CH2—CH2—CH2—COOH。
(3)根据第(2)题中推断可以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D→C:CH3—CH= CH—CH2—COOH+H2O
E→F:+NaOHHOCH2—CH2—CH2—CH2—COOH+NaBr+H2O.
(4)根据F的结构简式可以写出其加聚反应的产物为。
【高考考点】有机信息推断题,综合考查了有机物分子式、结构简式、反应方程式、同分异构体、官能团等知识。
【易错提醒】对于题目所给的提示应用不当或不能提取其反应的实质而导致B的结构简式推错;对有机物的有些反应掌握不熟练而导致个别的物质推错。
【学科网备考提示】有机物的推断和合成是有机化学中的重难点之一,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历年高考试题中此题型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机推断题的解题方法一般分为顺推法、逆推法和猜测论证法,或者是综合应用这几种方法。解答有机合成体的一般思路是:首先确定要合成的有机物属于何类别以及题目中所给的条件与所要合成的有机物之间的关系;然后以题目要合成的有机物为起点,考虑这一有机物如何从另一种有机物通过反应制的,再看此有机物又怎样制的……,这样一步一步推到题目给出的原料为终点。当让在解答是要灵活掌握各种方法,可以正推,也可以逆推,也可以二者结合。在备考复习时一方面要熟练掌握各种常见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和各官能团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要做大量的习题以强化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9.(14分)a、b、c、d、e是短周期元素,周期表中a与b、b与c相邻;a与e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b的最外层电子数比e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个;常见化合物d2c2与水反应生成c的单质,且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
(1)e的元素符号是 。
(2)a、b、c的氢化物稳定性顺序为(用分子式表示) ;b的氢化物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Z,则Z中的化学键类型为 ,Z的晶体类型为 ;ab-离子的电子式为 。
(3)由a、c、d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碱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4)一定量的d2c2与ac2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恰好与0.8 mol稀盐酸溶液完全反应,并收集到0.25 mol气体,则用物质的量表示该固体物质的组成为 、 。
【标准答案】(1)S
(2)CH4<NH3<H2O;共价健和离子键;离子晶体;[∶CN∶]-
(3)CO32- +H2OHCO3-+OH-或C7O42-+H2OHC2O4-+OH-
(4)0.3 mol Na2O2、0.1 mol Na2CO3
【试题分析】由常见化合物d2c2与水反应生成c的单质,且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可以推知c为氧元素、d为钠元素;然后根据a与b、b与c相邻可以得出b为氮元素、a为碳元素或者b为硫元素、a为磷元素。又因为a与e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所以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而b的最外层电子数比e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个,即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所以b只能为氮元素,则a为碳元素、e为硫元素。
(1)e为硫元素其元素符号为S。
(2)根据C、N、O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同一周期,所以其非金属性的大小顺序为C<N<O,则它们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CH4<NH3<H2O;b的氢化物为NH3,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HNO3,二者反应生成的Z为NH4NO3,NH4NO3属于离子化合物,能形成离子晶体,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ab-离子为CN-,根据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氮原子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结合共价键的成键理论,其电子式为[∶CN∶]- 。
(3)由a、c、d形成化合物为Na2CO3或Na2C2O4,二者均属于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中存在弱酸根阴离子的水解而是溶液显碱性,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CO32- +H2OHCO3-+OH-或C7O42-+H2OHC2O4-+OH-。
(4)d2c2(Na2O2)与ac2(CO2)反应产生Na2CO3,如果Na2O2过量则剩余固体中还含有Na2O2。假设剩余固体中只有Na2CO3,,则它与0.8 mol稀盐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4mol的气体,而现在实际产生0.25mol的气体,说明产物中有剩余的Na2O2固体。
设固体中Na2O2的物质的量为x,Na2CO3的物质的量为y,则有:
2Na2O2+4HCl=4NaCl+2H2O+O2↑
2 4 1
x 2x x
Na2CO3+2HCl=2NaCl+CO2↑+H2O
1 2 1
y 2y y
所以,解得。
【高考考点】元素推断题,综合考查了元素符号、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化学键、晶体类型、电子式、水解、化学计算等。
【易错提醒】不能正确的理解价键理论而将CN-的电子式写错;对多元弱酸根的分步水解不清楚而将水解的方程式写错;因不能正确地分析剩余固体的成分而将第(4)题求错。
【学科网备考提示】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的种种要得的基本理论之一。原子结构不仅决定元素的性质,同时对单质和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也有重要的影响;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变化规律,对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指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涉及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的试题均占有较大的比例。因此在备考复习时应强化训练。
2007 高考全国卷Ⅰ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6.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ˉ4 %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
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7.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8.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若阳极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100 mol,则阴极上析出Cu的质量为
A.0.64 g B.1.28 g C.2.56 g D.5.12 g
9.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通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等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p(Ne)>p(H2) >p(O2) B.p(O2) >p(Ne) >p(H2)
C.p(H2) >p(O2)>p(Ne) D.p(H2) >p(Ne) >p(O2)
10.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其中1 mol氧化剂在反映中得到的电子为
A.10 mol B.11 mol C.12 mol D.13 mol
1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
A.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 B.KMnO4(加热)
C.H2O2(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 D.HgO(加热)
12.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 %,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
A.4 B.5 C.6 D.7
13.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D.同一反应物在平衡态I和平衡态II时浓度不相等
26 (15分)
W、X、Y和Z都是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已知:`
①W的阳离子和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组成为WY的化合物;
②Y和Z属同族元素,他们能形成两种常见的化合物;
③X和Z属同一周期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
④W和X能形成组成为WX2的化合物;
⑤X和Y不在同一周期,它们能形成组成为XY2的化合物。
请回答:
(1)W元素是_____________;Z元素是__________。
(2)化合物WY和WX2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Y和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和伍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写出X和Z形成的一种气态化合物跟W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5分)
A、B、C、D、E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它们的离子有
阳离子
Na+ Mg2+ Al3+ Ba2+
阴离子
OHˉ Clˉ CO SO HSO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②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③A溶液与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
④B溶液与适量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D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
据此推断它们是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_。
28.(15分)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请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体中有CO和H2。(加热装置和导管在图片中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盛浓H2SO4的装置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盛NaOH溶液的装置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仪器B中需要加入的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仪器C中需要加入的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
g―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H2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5分)
下图中A、B、C、D、E、F、G均为有机化合物。
根据上图回答问题:
(1)D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有机物需用结构简式表示)
(3)B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反应①的类型是________。
(4)符合下列3个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_____个。
①含有邻二取代苯环结构
②与B有相同的官能团
③不与FeCl3溶液发生现色反应
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5)G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G的一种重要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选对的给6分,选错或未选的给0分。
6.C 7.C 8.D 9.D 10,A 11.A 12.B 13.B
第Ⅱ卷(非选择题)包括10题,共174分。
26.(15分)(1)钙、氧 (2)CaS CaC2 (3)SO2 SO3 (每空2分)
(4)CO2+CaO = CaCO3(3分)
27.(15分)Na2CO3、Al2(SO4)3、MgCl2、Ba(OH)2、NaHSO4[Mg(HSO4)2]
28.(15分)(1)除去水蒸气 除去CO2
(2)氧化铜CuO CuO+H2Cu+ H2O CuO+COCu+CO2
(3)无水硫酸铜(CuSO4) 检验CO2
(4)(g-ab)―kj―hi―cd (或dc)―fe―lm
(5)原混合气体中的CO2已被除去,其中CO与CuO 反应生成的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原混合气体中的H2O已被除去,其中H2与CuO 反应生成的H2O使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
29.(15分)(1)乙醇 (2)CH3CH2OH+CH3COOH CH3COOCH2CH3+H2O
(3)C9 H10 O3 水解反应
(4)3
(填写其中一个结构简式即可)
(5)nCH2=CH2CH2-CH2n ;
或CH2=CH2+ H2OCH3CH2OH(写出任一个合理的反应式即可)
答案:6——13:A,C,B,D,B,A,B,C
26.(1)钙,氧,(2)CaS,CaC2 (3)SO2,SO3,(4)CO2+CaO==CaCO3
27.Na2CO3,Al2(SO4)3,MgCl2,Ba(OH)2,NaHSO4(或Mg(HSO4)2
28.(1)除去水蒸气,除去二氧化碳。
(2)CuO,CuO+H2==Cu+H2O,CuO+CO==Cu+CO2
(3)无水硫酸铜,检验水,
(4)(g——ab)——kj——hi——cd或dc——fe——hm
(5)原混合气中的CO2已被除去,CuO与CO生成的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原混合气中的H2O已被除去,CuO与H2生成的H2O使无水硫酸铜变蓝。
29.(1)乙醇
(2)CH3CH2OH+CH3COOH CH3COOCH2CH3+H2O
(3)C9H10O3
水解反应
(4)3
(任写一个即可)
(5)
或CH2=CH2+H2O CH3CH2OH(任写一个即可)
2007年北京理综高考化学试题2007-6-9
5.将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采用了膜材料ETFE,该材料为四氟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四氟乙烯也可与六氟丙烯共聚成全氟乙丙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ETFE分子中可能存在“-CH2-CH2-CF2-CF2-”的连接方式
B.合成ETFE及合成聚全氟乙丙烯的反应均为加聚反应
C.聚全氟乙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D.四氟乙烯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6.对相同状况下的12C18O和14N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质量相等,则质子数相等 B.若原子数相等,则中子数相等
C.若分子数相等,则体积相等 D.若体积相等,则密度相等
7.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① K+、Cl-、NO3-、S2- ② K+、Fe2+、I-、SO42- ③ Na+、Cl-、NO3-、SO42-
④Na+、Ca2+、Cl-、HCO3- ⑤ K+、Ba2+、Cl-、NO3-
A.①③ B.③⑤ C.③④ D.②⑤
8.X、Y为短周期元素,X位于IA族,X与Y可形成化合物X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的原子半径
B.X与Y的简单离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不可能为1 :1
D.X2Y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9.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
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气体是
① CO、O2 ② Cl2、CH4 ③ NO2、O2 ④ N2、H2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0.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
2X(g)+Y(g)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mol/(L·S)
B.将容器体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
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
11.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操作及现象
溶液
A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升高至65℃以上,
溶液变澄清。
C6H5ONa溶液
B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Na2SiO3溶液
C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Ca(ClO)2溶液
D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
Ca(OH)2溶液
12.有 ① Na2CO3溶液 ② CH3COONa溶液 ③ NaOH溶液各25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 ③>②>①
B.若将3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②
C.若分别加入25mL0.1mol·L-1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①
D.若3种溶液的pH均为9,则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是③>①>②
25.(15分)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A,相对分子质量为102,含氢的质量分数为9.8%,分子氢原子个数为氧的5倍。
(1)A的分子式是 。
(2)A有2个不同的含氧官能团,其名称是 。
(3)一定条件下,A与氢气反应生成B,B分子的结构可视为1个碳原子上连接2个甲基和另外2个结构相同的基团。
①A的结构简式是 。
②A不能发生的反应是(填写序号字母) 。
a.取代反应 b.消去反应 c.酯化反应 d.还原反应
(4)写出两个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并带有支链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
(5)A还有另一类酯类同分异构体,该异构体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两种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化合物,其中一种的分子中有2个甲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6)已知环氧氯丙烷可与乙二醇发生如下聚合反应:
B也能与环氧氯丙烷发生类似反应生成高聚物,该高聚物的结构式是
。
26.(13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X、Y、Z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气态,并有下列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 a.常见双原子单质分子中,X分子含共价键最多。
b.甲分子中含10个电子,乙分子含有18个电子。
(1)X的电子式是 。
(2)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缺少收集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收集甲。
①在图中方框内绘出用烧瓶收集甲的仪器装置简图。
②试管中的试剂是(填写化学式) 。
③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
(3)磷在Z中燃烧可生成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产物丁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不全是8电子结构,丁的化学式是 。
(4)n mol丁与n mol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4n mol乙和另一化合物,该化合物蒸气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174倍,其化学式是 。
27.(17分)
某课外小组对一些金属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研究。
(1)下表为“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将打磨过的铝片(过量)放入一定浓度的CuCl2溶液中。
产生气泡,析出疏松的红色固体,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反应结束后分离出溶液备用
红色固体用蒸馏水洗涤后,置于潮湿空气中。
一段时间后固体由红色变为绿色[视其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按反应类型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是离子反应的只写离子方程式)
置换反应 ;
化合反应 。
(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上述实验分离出的溶液,两极产生气泡。持续电解,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还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解释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是 。
(3)工业上可用铝与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反应来。
① 用铝与软锰矿冶炼锰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
② MnO2在H2O2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若将适量MnO2加入酸化的H2O2的溶液中,MnO2溶解产生M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8.(15分)北京市场销售的某种食用精制盐包装袋上有如下说明:
产品标准
GB5461
产品等级
一级
配 料
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碘含量(以I计)
20~50mg/kg
分装时期
分装企业
(1)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配平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于空白处)
KIO3+ KI+ H2SO4= K2SO4+ I2+ H2O
(2)上述反应生成的I2可用四氯化碳检验。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Na2SO3稀溶液,将I2还原,以回收四氯化碳。
①Na2SO3稀溶液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某学生设计回收四氯化碳的操作步骤为:
a.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
b.加入适量Na2SO3稀溶液;
c.分离出下层液体。
以上设计中遗漏的操作及在上述步骤中的位置是 。
(3)已知:I2+2S2O32-=2I-+S4O62-。某学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
a. 准确称取w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mol·L-1的Na2S2O3溶液10.0mL,恰好反应完全。
①判断c中反应恰好完全依据的现象是 。
②b中反应所产生的I2的物质的量是 mol。
③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袋说明,所测精制盐的碘含量是(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
mg/kg。
参考答案
5.C 6.C 7.B 8.D 9.D 10.A 11.B 12.C
25.(15分) (1)C5H10O2 (2)羟基 醛基
(3)
① ②b
(4)
(5) CH3COOCH(CH3)2+H2O CH3COOH+(CH3)2CH-OH
(6)
26.(13分)
(1)
(2) ①
②NH4Cl、Ca(OH)2 (合理答案均给分)
③NH3·H2ONH4++OH-
(3)PCl5
(4)P3N3Cl6
27.(17分) (1) 2Al+6H+===2Al3++3H2↑或2Al+3Cu2+===2Al3++3Cu
2Cu+O2+H2O+CO2===Cu2(OH)2CO3
(2)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逐渐溶解至消失
Al3++3OH-=== Al(OH)3↓
Al(OH)3+OH-=== AlO2-+2H2O
(3) ①3MnO2+4Al=== 3Mn+2Al2O3
②MnO2+H2O2+2H+=== Mn2++O2↑+2H2O28.(15分)
(1)1、5、3、3、3、3
(2)①I2+SO32-+H2O===2I-+SO42-+2H+
②在步骤b后,增加操作:将分液漏斗充分振荡后静置
(3)①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
②1.0×10-5
③4.2 ×102/w
2007年宁夏理科综合高考化学试题
7.根据下表中烃的分子式排列规律,判断空格中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1
2
3
4
5
6
7
8
CH4
C2H4
C3H8
C4H8
C6H12
C7H16
C8H16
A.3 B.4 C.5 D.6
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 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② 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 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 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 ② B.② ④ C.③ ④ D.② ③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3C和14C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
B.1H和2H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C.14C和14N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
D.6Li和7Li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
10.若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Cl2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为NA
B.在0℃,101kPa时,22.4L氢气中含有NA个氢原子
C.14g氮气中含有7NA个电子
D.N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 mol 甲烷的质量比为7 :4
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锌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Zn+Ag+=Zn2++Ag
B.碳酸氢钙溶液加到醋酸中:
Ca(HCO3)2+2CH3COOH=Ca2++2CH3COO-+2CO2↑+2H2O
C.少量金属钠加到冷水中:
Na+2H2O=Na++OH-+H2↑
D.氢氧化铜加到盐酸中:
Cu(OH)2+2H+=Cu2++2H2O
12. a g铁粉与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 g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4与H2SO4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 :7 B.7 :1 C.7 :8 D.8 :7
13.一定条件下,合成氨气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0% ,与反应前的体积相比,反应后体积缩小的百分率是
A.16.7% B.20.0% C.80.0% D.83.3%
25.(15分)
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硫酸钠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实验方案。
实验用品:硫酸钠晶体试样、研钵、干燥器、坩埚、三脚架、玻璃棒、药匙、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① 准确称量一个干净、干燥的坩埚;
② 在坩埚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晶体试样,称重,将称量的试样放入研钵中研细,再放回到坩埚中;
③ 将盛有试样的坩埚加热,待晶体变成白色粉末时,停止加热;
④ 将步骤③中的坩埚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⑤ 将步骤④中的坩埚再加热一定时间,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重复本操作,直至两次称量结果不变;
⑥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硫酸钠晶体试样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分析该方案并回答下面问题:
(1)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实验用品是 ;
(2)指出实验步骤中存在的错误并改正: ;
(3)硫酸钠不能放置在空气中冷却的原因是 ;
(4)步骤⑤的目的是 ;
(5)下面的情况有可能造成测试结果偏高的是 (填序号)。
A.试样中含有加热不挥发的杂质
B.试样中含有加热易挥发的杂质
C.测试前试样已有部分脱水
D.实验前坩埚未完全干燥
E.晶体加热脱水不完全
F.加热时有晶体溅出
26.(14分)
(1)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计。
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
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
(2)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g,试计算:
①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②通过导线的电量。(已知NA=6.02×1023/mol,电子电荷为1.60×10-19C)
27.(14分)
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SiO2 + C+ N2 Si3N4 + CO
(1)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在方框内);
(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其还原产物是 ;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4)若知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其反应热△H 零(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升高温度,其平衡常数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若使压强增大,则上述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
(6)若已知CO生成速率为v(CO)=18mol/(L.min),
则N2消耗速速率为v(N2)= mol/(L.min)。
31.化学选考题(15分)
A.[化学—选修化学与技术]
工业上生产硫酸时,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SO2 转化为SO3是一个关键步骤。压强及温度对SO2转化率的影响如下表(原料气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为:SO2 7% O2 11% N2 82%);
0.1
0.5
1
10
400
99.2
99.6
99.7
99.9
500
93.5
96.9
97.8
99.3
600
73.7
85.8
89.5
96.4
(1) 已各SO2的氧化是放热反应,如何利用表中数据推断此结论?
;
(2)在大400~500℃时,SO2的催化氧化采用常压而不是高压,主要原因是:
;
(3)选择适宜的催化剂,是否可以提高SO2的转化率? (填“是”或“否”),是否可以增大该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填“是”或“否”);
(4)为提高SO3吸收率,实际生产中用 吸收SO3;
(5)已知:2SO2(g)+O2(g)=2SO3(g);△H=-196.9kJ·mol-1,计算每生产1万吨98%硫酸所需要的SO3质量和由SO2生产这些SO3所放出的热量。
B.[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
已知A、B、C、D和E 5种分子所含原子数目依次为1、2、3、4和6,且都含有18个电子。又知B、C和D是由两种元素的原子组成。请回答:
(1)组成A分子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
(2)B和C的分子式分别是 和 ;C分子的立体结构呈 型,该分子属于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若向D的稀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无色气体生成。则D的分子式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将1mol E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1mol CO2和2molH2O,则E的分子式是 。
C.[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
某烃类化合物A的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4,红外光谱表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核磁共振谱表明分子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
(1)A的结构简式为 ;
(2)A中的碳原子是否都处于同一平面? (填“是”或者“不是”);
(3)在下图中,D1 、D2互为同分异构体,E1 、E2互为同分异构体。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C的化学名称为 ;E2的结构简式是 ;④、⑥的反应类型依次是 。
2007年宁夏理科综合高考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
7.A 8.B 9.D 10.C 11.D 12.B 13.A
25.(15分)
(1)坩埚钳、酒精灯(可以不答“火柴”)
(2)步骤②有错误 应先将试样研细,后放入坩埚称重
(3)因硫酸钠放置在空气中冷却时,会吸空气中的水分
(4)保证试样脱水完全
(5)B、D、F
27.(14分)
(1)3,6,2,1,6
(2)N2,Si3N4
(4)小于;减小
(5)逆
(6)6
31.化学选考题(15分)
A.[化学—选修化学与技术]
(1)压强一定时,温度升高时,SO2转化率下降,说明升温有利逆反应的进行,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增大压强对提高SO2转化率无显著影响,反而会增加成本;
(3)否 否
(4)浓硫酸
(5)解:1万吨98%的硫酸含H2SO4的质量:9.8×109g
设需要SO3的质量为x,该反应产生的热量为y。
1,4—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
第I卷(共66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K:39 Fe:56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近期我国冀东渤海湾发现储量达10亿吨的大型油田。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石油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 B 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 石油的裂化是物理变化 D 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
.U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23592U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下列有关U说法正确的是
A U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 B U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
C U与U互为同位素 D 23592U与U互为同素异形体
.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 B 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C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D 葡萄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下列有关物理量相应的单位表达错误的是
A 摩尔质量g/mol B 气体摩尔体积L/mol
C 溶解度g/100g D 密度g/cm3
.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
B 用斧头将木块一劈为二,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原子恰好分成更小微粒
C 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可以成为绝缘体
D 一定条件下,水在20℃时能凝固成固体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 纯碱溶液去油污 B 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C 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D 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检验方法
沉淀法
显色法
气体法
含义
反应中有沉淀产生或溶解
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反应中有气体产生
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 NH4+-气体法 B I--沉淀法 C Fe3+-显色法 D Ca2+-气体法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SO2+OH-→HSO3-
B 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
C 盐酸滴入氨水中:H++OH-→H2O
D 碳酸钙溶解于稀硝酸中:CO32-+2H+→CO2↑+H2O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 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C 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 倾倒液体对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
.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A 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B 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
C 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 D 金属晶体:晶体是否能够导电
.有关物质燃烧时火焰颜色描述错误的是
A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苍白色 B 钠在空气中燃烧——黄色
C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 D 硫在氧气中燃烧——绿色
.往含I-和Cl-的稀溶液中滴人AgNO3溶液,沉淀的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原溶液中c(I-)/c(Cl-)的比值为
A (V2-V1)/V1 B V1/V2
C V1/(V2-V1) D V2/V1
.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
B 100mL 0.1mol/L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
C 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
D 两溶液中分别加人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
.已知:CH3CH2CH2CH3(g)+6.5O2(g)→4CO2(g)+5H2O(l)+2878kJ
(CH3)2CHCH3(g)+6.5O2(g)→4CO2(g)+5H2O(l)+2869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B 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 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 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下列有关化学键与晶体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一定只有极性键
B 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高
C 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 含有阴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阳离子
.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铅笔端作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B 铂片端作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C 铅笔端有少量的氯气产生 D a点是负极,b点是正极
.可用右图装置制取(必要时可加热)、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A 铜和稀硝酸制一氧化氮 B 氯化钠与浓硫酸制氯化氢
C 锌和稀硫酸制氢气 D 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制硫化氢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右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
C 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
D 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
.莽草酸是一种合成治疗禽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鞣酸存在于苹果、生石榴等植物中。下列关于这两种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酸都能与溴水反应
B 两种酸遇三氯化铁溶液都显色
C 鞣酸分子与莽草酸分子相比多了两个碳碳双键
D 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的量相同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下11.2L的甲烷气体含有甲烷分子数为0.5NA个
B 14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总原子数为3NA个
C 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钠离子数为0.1NA个
D 5.6g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3NA个
.已知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要使溶液中c(H+)/c(CH3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少量烧碱溶液 B 升高温度 C 加少量冰醋酸 D 加水
.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
(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 K+一定存在 B 100mL溶液中含0.01mol CO32-
C Cl-可能存在 D 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
第II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
考生注意:23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A)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T
M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Y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Z
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
(1)元素T的原子最外层共有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
(2)元素Y与氢元素形成一种离子YH4+,写出该微粒的电子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
(3)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 常温下Z的单质和T的单质状态不同 b Z的氢化物比T的氢化物稳定
c 一定条件下Z和T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T、X、Y、Z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酸的是 ,理由是 。
(B)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T
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所得溶液呈弱酸性
X
L层p电子数比s电子数多2个
Y
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
Z
L层有三个未成对电子
(1)写出元素X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写出元素Z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
(2)写出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电离方程式
(3)元素T与氯元素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 常温下氯气的颜色比T单质的颜色深
b T的单质通入氯化钠水溶液不能置换出氯气
c 氯与T形成的化合物中氯元素呈正价态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T、X、Y、Z四种元素的单质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单质的是 ,理由 。
.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
NO3-+4H++3e→NO+2H2O
K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2)反应中硝酸体现了 、 性质。
(3)反应中若产生0.2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4)若1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 。
.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CO(g)+2H2(g)CH3OH(g)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1)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 ,升高温度,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气的浓度减少 b 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c 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 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4)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Cu2O,反应体系中含少量CO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Cu2O的量不变,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五、(本题共24分)
考生注意:26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A)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1)从右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
氮气 、氢气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有 、
(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人乙装置的水中吸收氨, (“会”或“不会”)发生倒吸,原因是: 。
(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 ,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6)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H+、OH-、 、 离子。
(B)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其设计的实验过程为:
(1)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 上(用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取用坩埚应使用 ,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 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实验所用仪器:a 蒸发皿 b 石棉网 c 泥三角
d 表面皿 e 坩埚钳 f 试管夹
(2)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用以制取胆矾。灼烧后含有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
a 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b 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
c 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 d 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
(3)通过途径Ⅱ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 、冷却结晶、 、自然干燥
(4)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 、
(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过程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 次
(6)若测定结果x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a 加热温度过高 b 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
c 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d 胆矾晶体部分风化
.将磷肥生产中形成的副产物石膏(CaSO4·2H2O)转化为硫酸钾肥料和氯化钙水合物储热材料,无论从经济效益、资源综合利用还是从环境保护角度看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石膏转化为硫酸钾和氯化钙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1)本工艺中所用的原料除CaSO4·2H2O、KCl外,还需要 等原料
(2)写出石膏悬浊液中加入碳酸铵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过滤Ⅰ操作所得固体中,除CaCO3外还含有 (填化学式)等物质,该固体可用作生产水泥的原料。
(4)过滤Ⅰ操作所得滤液是(NH4)2SO4溶液。检验滤液中含有CO32-的方法是:
。
(5)已知不同温度下K2SO4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量如下表:
温度(℃)
0
20
60
K2SO4溶解的量(g)
7.4
11.1
18.2
60℃时K2SO4的饱和溶液591g冷却到0℃,可析出K2SO4晶体 g
(6)氯化钙结晶水合物(CaCl2·6H2O)是目前常用的无机储热材料,选择的依据是
a 熔点较低(29℃熔化) b 能导电 c 能制冷 d 无毒
(7)上述工艺流程中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六、(本题共20分)
.乙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乙炔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以下化合物。完成下列各题:
(1)正四面体烷的分子式为 ,其二氯取代产物有 种
(2)关于乙烯基乙炔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 1摩尔乙烯基乙炔能与3摩尔Br2发生加成反应
c 乙烯基乙炔分子内含有两种官能团
d 等质量的乙炔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不相同
(3)写出与环辛四烯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的分子的结构简式:
(4)写出与苯互为同系物且一氯代物只有两种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举两例):
、
.以石油裂解气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可得到重要的化工产品增塑剂G。
请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 反应④
(2)写出反应条件:反应③ 反应⑥
(3)反应②③的目的是: 。
(4)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
(5)B被氧化成C的过程中会有中间产物生成,该中间产物可能是 (写出一种物质的结构简式),检验该物质存在的试剂是 。
(6)写出G的结构简式 。
七、(本题共16分)
.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100mL 3.00mol/L的NaOH溶液(密度为1.12g/mL)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0500mol。
(1)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2)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 mol
(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Cl2):n(H2)= 。
.钾是活泼的碱金属,钾和氧有氧化钾(K2O)、过氧化钾(K2O2)和超氧化钾(KO2)等多种化合物。
(1)钾和硝酸钾反应可制得K2O(10K+2KNO3→6K2O+N2),39.0g钾与10.1g硝酸钾充分反应生成K2O的质量为 g。
(2)某过氧化钾样品中氧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氧)为0.28,则样品中K2O2的质量分数为 。
(3)超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4KO2+2CO2→2K2CO3+3O2),在医院、矿井、潜水、高空飞行中用作供氧剂。13.2L(标准状况)CO2和KO2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8.8L (标准状况),计算反应消耗的KO2的质量。
(4)KO2加热至600℃部分分解得到产物A。6.30g产物A充分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钾并产生氧气1.12L(标准状况),试确定产物A中钾氧两种原子个数之比。如果产物A只含有两种化合物,写出所有可能的化学式并计算A中两种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参考答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理科基础化学部分
19.下述做法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以煤等燃料作为主要生活燃料
B.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C.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D.限制使用电动车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与胶体
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
21.32S与33S互为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2S与33S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
B.32S与33S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32S与33S具有不同的电子数
D.32S与33S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22.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mol重水含有NA个D2O分子
B.1 g氢气含有NA个H2分子
C.2 mol钠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NA个H2分子
D.22.4 L水含有NA个H2O分子
23.下列物质中含离子键的是
A.Cl2 B.CO2 C.NaCl D.CH4
2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因为Na比K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K的还原性强
D.O与S为同主族元素,且O比S的非金属性强
25.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2Fe+2H2O+O2 2Fe2++4OH-。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负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 Fe2+
B.正极发生的反应为:2H2O+O2+2e- 4OH-
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D.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容易腐蚀
26.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
A.盐酸的浓度 B.铝条的表面积
C.溶液的温度 D.加少量Na2SO4
27.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CO32-、Cl-。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42-,除BaCl2,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A.H2SO4 B.HCl C.NaOH D.NaNO3
28.下列有关金属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铝在常温下不能与氧气反应
B.铝不能与氯气反应
C.铝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碱
D.氧化铝只能与酸反应,不能与碱反应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不锈钢都只含有金属元素
B.我国流通的硬币材质是金属单质
C.广东正在打捞的明代沉船上存在大量铝制餐具
D.镁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均高于纯镁
30.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有:①中和法;②化学沉淀法;③氧化还原法;④过滤法。其中属于化学方法的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1.从海水可获得的在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是
A.Mg B.K C.Br2 D.I2
32.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 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
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 D.用SiO2制备高纯硅
3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和乙酸都存在碳氧双键
B.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
C.高锰酸钾可以氧化苯和甲烷
D.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氢气加成
34.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
B.石油产品都可用于聚合反应
C.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
D.水煤气是通过煤的液化得到的气体燃料
35.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A.加入适量铜粉除去Cu(NO3)2溶液中的AgNO3杂质
B.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C.用浓硫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鉴别部分蛋白质
D.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碘
3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2H++2Cl-+Ba2++2OH- 2H2O+BaCl2
B.往FeCl3溶液中加入Fe粉: 2Fe3++Fe 3Fe2+
C.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Ca2++2OH-+CO2 CaCO3↓+H2O
D.往FeCl3溶液中加入Cu粉: Fe3++Cu Fe2++Cu2+
参考答案
19.B 20.A 21.D 22.C 23.C 24.C
25.A 26.D 27.B 28.C 29.D 30.D 31.C 32.A 33.B
34.D 35.A 36.B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化学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Fe 56 Pt 195
第Ⅰ卷 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铋(Bi)在医药方面有重要应用。下列关于Bi和Bi的说法正确的是
A Bi和Bi都含有83个中子
B Bi和Bi互为同位素
C Bi和Bi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D Bi和Bi分别含有126和127个质子
.下列可用于测定溶液pH且精确度最高的是
A 酸碱指示剂 B pH计 C 精密pH试纸 D 广泛pH试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48gO3气体含有6.02×1023个O3分子
B 常温常压下,4.6gNO2气体含有1.81×1023个NO2分子
C 0.5mol·L-1CuCl2溶液中含有3.01×1023个Cu2+
D 标准状况下,33.6LH2O含有9.03×1023个H2O分子
.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A 氯、溴、碘 B 钠、镁、铝 C 烧碱、氢气 D 食盐、淡水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在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 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 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硅材料广泛用于光纤通讯
B 工艺师利用盐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
C 水晶项链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
D 粗硅制备单晶硅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石油裂解可以得到氯乙烯
B 油脂水解可得到氨基酸和甘油
C 所有烷烃和蛋白质中都存在碳碳单键
D 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都是(C6H10O5)n,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有:
①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
②在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
③将实验室的废酸液和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物转化为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发电。电池负极反应为:
A H2+2OH-=2H2O+2e- B O2+4H++4e-=2H2O
C H2=2H++2e- D O2+2H2O+4e-=4OH-
.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
实验
操作
A
钠与水反应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mL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C
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
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
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先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H+=CO2↑+H2O
B 往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CO32-+2H+=CO2↑+H2O
C 往氨水中滴加氯化铝:Al3++4OH-=AlO2-+2H2O
D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H++OH-=BaSO4↓+H2O
.为了避免青铜器生成铜绿,以下方法正确的是
A 将青铜器放在银质托盘上 B 将青铜器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
C 将青铜器保存在潮湿的空气中 D 在青铜器的表面覆盖一层防渗的高分子膜
.顺式Pt(NH3)2Cl2(式量为300)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搞肿瘤药物。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4种元素组成 B 含有NH3分子
C Pt的化合价为+4 D Pt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5%
.将V1mL1.0mol/L 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 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
C 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mol/L
D 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1.0mol/L Na2CO3溶液:c(OH-)=c(HCO3-)+c(H+)+2c(H2CO3)
B 1.0mol/LNH4Cl溶液:c(NH4+)=c(Cl-)
C 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
c(Na+)>c(CH3COO-)>c(H+)>c(OH-)
D 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pH=5的混合溶液:c(Na+)=c(NO3-)
.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Sn(s、白)+2HCl(aq)=SnCl2(aq)+H2(g) △H1
②Sn(s、灰)+2HCl(aq)=SnCl2(aq)+H2(g) △H2
③Sn(s、灰)Sn(s、白) △H3=+2.1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1>△H2
B 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 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 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氢化物溶于水显酸性
B 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
C 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存放不易变质
D 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弱酸
.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证明SO2具有氧化性
B
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
比较氯与溴的氧化性强弱
C
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收集后用冰水混合物冷却降温
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
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1支加入少量MnO2
研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 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 Mg、Al、Cu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
D 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
.三氧化二镍(Ni2O3)可用于制造高能电池,其电解法制备过程如下:用NaOH调NiCl2溶液pH至7.5,加放适量硫酸钠后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产生的Cl2在弱碱性条件下生成ClO-,把二价镍氧化为三价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用铁作阳极材料
B 电解过程中阳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
C 阳极反应方程式为:2Cl--2e-=Cl2
D 1mol二价镍全部转化为三价镍时,外电路中通过了1mol电子。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80分)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29分)
.(10分)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上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欲制备10.7gNH4Cl,理论上需NaCl g。
(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
(3)“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为 。
(4)不用其它试剂,检查NH4Cl产品是否纯净的方法及操作是 。
(5)若NH4Cl产品中含有硫酸钠杂质,进一步提纯产品的方法是 。
.(8分)“碘钟”实验中,3I-+S2O82-=I3-+2SO42-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c(I-)/mol·L-
0.040
0.080
0.080
0.160
0.120
c(SO42-)/mol·L-
0.040
0.040
0.080
0.020
0.040
t /s
88.0
44.0
22.0
44.0
t2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显色时间t2= 。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 (填字母)
A <22.0s B 22.0~44.0s C >44.0s D 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
.(11分)已知某混合金属粉末,除铝处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所含金属的量都在5%以上。请设计合理实验探究该混合物金属粉末中铁、铜元素的存在。
仅限选择的仪器和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量筒、容量瓶、滴管、药匙;1mol/L硫酸、2mol/L硝酸、2mol/LNaOH溶液、20%KSCN溶液。
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1)提出假设:
假设1: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元素;
假设2: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元素;
假设3: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Fe、Cu元素;
(2)设计实验方案
基于假设3,设计出实验方案(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3)实验过程
根据(2)的实验方案,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提示】Ⅰ.在答题卡上按以下方式作答,注意前后内容对应;
Ⅱ.注意文字简洁,确保不超过答题卡空间。
编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①
②
③
④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32分)
.(10分)二氧化锰是制造锌锰干电池的基本材料。工业上以软锰矿为原料,利用硫酸亚铁制备高纯二氧化锰的流程如下:
某软锰矿的主要成分为MnO2,还含有Si(16.27%)、Fe(5.86%)、Al(3.42%)、Zn(2.68%)和Cu(0.86%)等元素的化合物。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或硫化物的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沉淀物
Al(OH)3
Fe(OH)3
Fe(OH)2
Mn(OH)2
Cu(OH)2
Zn(OH)2
CuS
ZnS
MnS
FeS
pH
5.2
3.2
9.7
10.4
6.7
8.0
≥–0.42
≥2.5
≥7
≥7
(1)硫酸亚铁在酸性条件下将MnO2还原为MnSO4,酸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 。
(3)加入MnS的目的是除去 杂质。
(4)碱性锌锰电池中,MnO2参与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
(5)从废旧碱性锌锰电池中可以回收利用的物质有 (写两种)。
.(10分)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是工业制取硫酸的重要原料,其煅烧产物为SO2和Fe3O4。
(1)将0.050molSO2(g)和0.030molO2(g)放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c(SO3)=0.040mol/L。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SO2的平衡转化率(写出计算过程)。
(2)已知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当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SO2平衡转化率的有 (填字母)
A 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 C 增大压强
D 减小压强 E 加入催化剂 G 移出氧气
(3)SO2尾气用饱和Na2SO3溶液吸收可得到更要的化工原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将黄铁矿的煅烧产物Fe3O4溶于H2SO4后,加入铁粉,可制备FeSO4。酸溶过程中需保持溶液足够酸性,其原因是 。
.(12分)羟基磷灰石[Ca5(PO4)3OH]是一种一种重要的生物无机材料。其常用的制备方法有两种:
方法A:用浓氨水分别调Ca(NO3)2和(NH4)2HPO4溶液的pH约为12;在剧烈搅拌下,将(NH4)2HPO4溶液缓慢滴入Ca(NO3)2溶液中。
方法B:剧烈搅拌下,将H3PO4溶液缓慢滴加到Ca(OH)2悬浊液中。
3种钙盐的溶解度随溶液pH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图中纵坐标是钙离子浓度的对数),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方法A和方法B中制备Ca5(PO4)3O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5Ca(NO3)2+3(NH4)2HPO4+4NH3·H2O=Ca5(PO4)3OH↓+ +
②5Ca(OH)2+3H3PO4=
(2)与方法A相比,方法B的优点是 。
(3)方法B中,如果H3PO4溶液滴加过快,制得的产物不纯,其原因是 。
(4)图中所示3种钙盐在人体中最稳定的存在形式是 (填化学式)。
(5)糖沾附在牙齿上,在酶的作用下产生酸性物质,易造成龋齿。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其原因 。
五、(本题包括2小题,9分)
.(9分)克矽平是一种治疗矽肺病的药物,其合成路线如下(反应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1)化合物Ⅰ的某些性质类似苯。例如,化合物Ⅰ可以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右图所示结构,其反应方程式为 (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
(2)化合物I生成化合物Ⅱ是原子利用率100%的反应,所需另一种反应物的分子式为
(3)下列关于化合物和化合物Ⅲ的化学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化合物Ⅱ可以与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
B 化合物Ⅱ不可以与金属钠生成氢气
C 化合物Ⅲ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 化合物Ⅲ不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化合物Ⅲ生成化合物Ⅳ的反应方程式为 (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
(5)用氧化剂氧化化合物Ⅳ生成克矽平和水,则该氧化剂为 。
六、选做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10分,考生只能选做一题。28小题为“有机化学基础”内容的试题,29题为“物质结构与性质”内容的试题)
.(10分)已知苯甲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Perkin反应生成肉桂酸(产率45~50%),另一个产物A也呈酸性,反应方程式如下:
C6H5CHO+(CH3CO)2O → C6H5CH=CHCOOH+ A
苯甲醛 肉桂酸
(1)Perkin反应合成肉桂酸的反应式中,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产物A的名称是 。
(2)一定条件下,肉桂酸与乙醇反应生成香料肉桂酸乙酯,其反应方程式为 (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
(3)取代苯甲醛也能发生Perkin反应,相应产物的产率如下:
取代苯甲醛
产率(%)
15
23
33
0
取代苯甲醛
产率(%)
71
63
52
82
可见,取代基对Perkin反应的影响有(写出3条即可):
①
②
③
(4)溴苯(C6H5Br)与丙烯酸乙酯(CH2=CHCOOC2H5)在氯化钯催化下可直接合成肉桂酸乙酯,该反应属于Beck反应,是芳香环上的一种取代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
(5)Beck反应中,为了促进反应的进行,通常可加入一种显 (填字母)的物质
A 弱酸性 B 弱碱性 C 中性 D 强酸性
.(10分)C、Si、Ge、Sn是同族元素,该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在材料、医药等方面有重要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Ge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C、Si、Sn三种元素的单质中,能够形成金属晶体的是
(3)按要求指出下列氧化物的空间构型、成键方式或性质
①CO2分子的空间构型及碳氧之间的成键方式 ;
②SiO2晶体的空间构型及硅氧之间的成键方式 ;
③已知SnO2是离子晶体,写出其主要物理性质 (写出2条即可)
CO可以和很多金属形成配合物,如Ni(CO)4,Ni与CO之间的键型为
(4)碳氧键的红外伸缩振动频率与键的强度成正比,已知Ni(CO)4中碳氧键的伸缩振动频率为2060cm-1,CO分子中碳氧键的伸缩振动频率为2143cm-1,则Ni(CO)4中碳氧键的强度比CO分子中碳氧键的强度 (填字母)
A 强 B 弱 C 相等 D 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2007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i 28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64 Br 80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结合来自CO2中的碳1500亿吨和来自水中
的氢250亿吨,并释放4000亿吨氧气。光合作用的过程一般可用下式表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些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可转化为有机物 B.碳水化合物就是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
C.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催化剂 D.增加植被,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B.石英的化学式为:CaSiO3
C.在CS2、PCl3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能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
D.Ar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3.三聚氰酸[C3N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2。其反应原理为:
C3N3(OH)3 3HNCO; 8HNCO+6NO2 7N2+8CO2+4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3N3(OH)3与HNCO为同一物质 B.HNCO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
C.1 molNO2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4mol D.反应中NO2是还原剂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B.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C.干冰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
D.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5.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加人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
B.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
C.制备Fe(OH)3胶体,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热水中
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6. 向存在大量Na+、Cl-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3后,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于组是
A.K+、Br-、CO32- B.Al3+、H+、MnO4-
C.NH4+、Fe3+、SO42- D.Ag+、Cu2+、NO3-
7.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 △H= + 49.0 kJ·mol-1
②CH3OH(g)+1/2O2(g)=CO2(g)+2H2(g);△H=-192.9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根据②推知反应: CH3OH(l)+1/2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
8.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24L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 ×6.02×1023
B.0.1L3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数目为0.3 ×6.02×1023
C.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 ×6.02×1023
D.4.5 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 ×6.02×1023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
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过量的SO2通入NaOH溶液中:SO2+2OH-=SO32-+H2O
B.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2Fe2++I2
C.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2MnO4-+5NO2-+6H+=2Mn2++5NO3-+3H2O
D.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2HCO3-+Ba2++2OH-=BaCO3↓+2H2O+CO32-
10.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巳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1.某同学按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过程中,铜电极上有H2产生
B.电解初期,主反应方程式为:Cu+H2SO4CuSO4+H2↑
C.电解一定时间后,石墨电极上有铜析出
D.整个电解过程中,H+的浓度不断增大
12.花青苷是引起花果呈颜色的一种花色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它的主要结构在不同pH条件下
有以下存在形式:
下列有关花青苷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花青苷可作为一种酸碱指示剂 B.I和Ⅱ中均含有二个苯环
C.I和Ⅱ中除了葡萄糖基外,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D.I和Ⅱ均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13.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2C(g)+D(g);△H<0。现将1mol A和2molB加入甲容器中,
将4 molC和2 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均达
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molA和2mol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
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
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增人
C.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分数
是甲中C的体积分数的2倍
D.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
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14.有X、Y两种元素,原子序数≤20,X的原子半径小于Y,且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选项中m、n均为正整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X(OH)n为强碱,则Y(OH)n也一定为强碱
B.若HnXOm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
C.若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X2,则Y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Y2
D.若Y的最高正价为+m,则X的最高正价一定为+m
15.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0.1 mol·L-1 HCOOH溶液中:c(HCOO-)+c(OH-)=c(H+)
B.1 L 0.l mol·L-1CuSO4·(NH4)2SO4·6H2O的溶液中:c(SO42-)>c(NH4+))>c(Cu2+)>c(H+)>c(OH-)
C.0.1 mol·L-1NaHCO3溶液中: c(Na+)+c(H+)+c(H2CO3)=c(HCO3-)+c(CO32-)+c(OH-)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弱酸HX混合后的溶液中:c(Na+)>c(HX)>c(X-)>c(H+)>(OH-)
16.某合金(仅含铜、铁)中铜和铁的物质的量之和为ymol,其中Cu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 ,将其全部
投入50mLbmol·L-1的硝酸溶液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假设NO是唯一的还原产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金属有剩余,在溶液中再滴入硫酸后,金属又开始溶解
B.若金属全部溶解,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C.若金属全部溶解,且产生336mL气体(标准状况),则b=0.3
D.当溶液中金属离子只有Fe3+、Cu2+时,则a与b的关系为:b≥80y(1-a/3)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22分。
17.(10分)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
4NH4++6HCHO=3H++6H2O+(CH2)6N4H+ [滴定时,1 mol(CH2)6N4H+与 l mol H+相当],
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I 称取样品1.500g。
步骤II 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 移取25.00mL样品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
5 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Ⅲ填空: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④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 色变成 色。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0mol·L-1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18.(12分)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溶剂、增塑剂、香料、粘合剂及印刷、纺织等工业。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常采用如下反应: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欲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
等。
(2) 若用右图所示装置来制备少量的乙酸乙酯,产率往往偏低,
其原因可能为 、
等。
(3)此反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可能会造成 、 等问题。
(4)目前对该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新的探索,初步表明质子酸离子液体可用作此反应的催化剂,
且能重复使用。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乙酸和乙醇以等物质的量混合)
①根据表中数据,下列 (填字母)为该反应的最佳条件。
A.120℃,4h B.80℃,2h C.60℃,4h D.40℃,3h
② 当反应温度达到120℃时,反应选择性降低的原因可能为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18分。
19.(8分)通常情况下,微粒A和B为分子,C和E为阳离子,D为阴离子,它们都含有10个电子;
B溶于A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C和D;A、B、E三种微粒反应后可得C和一种白色沉淀。请回答: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4种微粒:
A: B : C: D :
(2)写出A、B、E三种微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0.(10分)右图中各物质均由常见元素(原子序数≤20)组成。
已知A、B、K为单质,且在常温下A和K为气体,B为固体。
D为常见的无色液体。I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在其水溶液中滴
加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产生。J是一种实验
室常用的干燥剂。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图中反应条件未列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I的化学式为 ; J的电子式为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F的水溶液与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计10分。
21.(10分)工业上以硫铁矿为原料制硫酸所产生的尾气除了含有N2、O2外,还含有SO2、微量的SO3和酸雾。为了保护环境,同时提高硫酸工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应尽可能将尾气中的SO2转化为有用的副产品。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将尾气通入氨水中,能发生多个反应,写出其中可能发生的两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在尾气与氨水反应所得到的高浓度溶液中,按一定比例加入氨水或碳酸氢铵,此时溶液的温度
会自行降低,并析出晶体。
①导致溶液温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
②析出的晶体可用于造纸工业,也可用于照相用显影液的生产。已知该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4,则其化学式为 ;
③生产中往往需要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对苯二酚或对苯二胺等物质,其目的是
(3)能用于测定硫酸尾气中SO2含量的是 。(填字母)
A.NaOH溶液、酚酞试液 B.KMnO4溶液、稀H2SO4
C.碘水、淀粉溶液 D.氨水、酚酞试液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18分。
22. (8分)肉桂醛是一种食用香精,它广泛用于牙膏、洗涤剂、糖果以及调味品中。
工业上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
(1)请推测B侧链上可能发生反应的类型: (任填两种)
(2)请写出两分子乙醛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请写出同时满足括号内条件下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分子中不含羰基和羟基 ②是苯的对二取代物 ③除苯环外,不含其他环状结构。)
23.(10分)物质A(C11H18)是一种不饱和烃,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
中间体之一。某化学实验小组从A经反应①到⑤完成了环醚F的合成工作:
该小组经过上述反应,最终除得到F1 外,还得到它的同分异构体,
其中B、C、D、E、F、分别代表一种或多种物质。已知:
请完成:
(1)写出由A制备环醚F1 的合成路线中C的结构简式: 。
(2)①写出B的一种结构简式:
②写出由该B出发经过上述反应得到的F1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3)该小组完成由A到F的合成工作中,最多可得到 种环醚化合物。
七、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18分。
24.(8分)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某同学将一块部分被氧化的钠块用一张已除氧化膜、并用针刺
一些小孔的铝箔包好,然后放入盛满水且倒置于水槽中的容器内。待钠块反应完全后,在容器
中仅收集到1.12 L氢气(标准状况),此时测得铝箔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0.27g,水槽和容器内
溶液的总体积为2.0 L,溶液中NaOH的浓度为0.050mol·L-1
(忽略溶液中离子的水解和溶解的氢气的量)。
(1)写出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通过计算确定该钠块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25.(10分)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2006年我国粗钢产量突破4亿吨,居世界首位。
某中学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钢铁厂进行了调研,对从矿石开始到钢铁产出的工
艺流程有了全面的感性认识。请您对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计算:
(1)将6.62 g铁矿石样品投入适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过滤,然后在滤液中加过量的NaOH 溶液,
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得4.80g Fe2O3。现以该铁矿石为原料炼铁,若生产过程中铁
元素损失4%,计算每生产1.00t生铁(含铁96%),至少需要这种铁矿石多少吨?
(保留两位小数)
(2)取某钢样粉末28.12g(假设只含Fe和C),在氧气流中充分反应,得到CO2气体224mL(标准状况)。
① 计算此钢样粉术中铁和碳的物质的量之比。
②再取三份不同质量的钢样粉末 分别加到100mL相通浓度的H2SO4溶液中,充分反 应后,
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计算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③若在实验Ⅱ中继续加入mg钢样粉末,计算反应结束后剩余的固体质量为多少?
(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全解全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i 28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64 Br 80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结合来自CO2中的碳1500亿吨和来自水中的氢250亿吨,并释放4000亿吨氧气。光合作用的过程一般可用下式表示:
CO2 + H2O + 微量元素(P、N等) (蛋白质、碳水化台物、脂肪等)+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某些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可转化为有机物
B.碳水化合物就是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
C.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催化剂
D.增加植被,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了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分析能力。
解析:糖类又称为碳水化合物,它是由C、H、O组成的化合物,有部分符合通式Cn(H2O)m, 组成上可以看作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B.石英的化学式为:CaSiO3
C.在CS2、PCl3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能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
D.Ar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等基本概念。
解析:A项中聚丙烯的结构简式是错的,甲基应连在支链上。B项中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化学式为SiO2。D项中Ar原子的质子数为18,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3.
三聚氰酸[C3N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2。其反应原理为:
C3N3(OH)3 3HNCO; 8HNCO+6NO2 7N2+8CO2+4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3N3(OH)3与HNCO为同一物质
B.HNCO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
C.1 molNO2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4mol
D.反应中NO2是还原剂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合价原理及电子守恒的综合应用。
解析:由原子成键规律可知HNCO的结构为H—N=C=O,其中得电子能力的关系是O>N>C>H,可知其中N显—3价,C显+4价。则氧化还原反应可表示为
24e-
8HCO + 6O2 = 7N2 + 8CO2 +4H2O。HNCO为还原剂,NO2为氧化剂。1molNO2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4mol。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B.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C.干冰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
D.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了常见晶体的性质、化学键的概念。
解析:原子晶体中有的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如金刚石、晶体硅,多为单质;也有含极性键的,如SiO2,BN等,A不正确。干冰升华是物理性质中状态的改变,变化的是分子间的距离,分子内的共价键没有断裂。D项中常见的反例为AlCl3,由金属和非金属构成的共价化合物,注意由非金属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
5.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
B.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
C.制备Fe(OH)3胶体,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热水中
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提纯与分离、常见物质的制备、离子的鉴别与检验等基本实验操作。
解析:A项中铝能溶解于NaOH溶液生成NaAlO2溶液,铁不溶解,过滤可提纯铁粉,A项正确。B项中瓷坩埚中含有SiO2能与NaOH固体加热时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C项中Fe(OH)3胶体的制备是将饱和FeCl3溶液加入到沸水中。D项中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能含有SO。
6. 向存在大量Na+、Cl-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3后,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于组是[ ]
A.K+、Br-、CO B.Al3+、H+、MnO
C.NH、Fe3+、SO D.Ag+、Cu2+、NO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性质及离子共存问题。
解析:存在大量Na+、Cl-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3后,形成含有氨水的碱性溶液,B项中的Al3+、C项中Fe3+、D项中的Cu2+、Ag+均不能大量存在于碱性溶液中。
7.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 △H= + 49.0 kJ·mol-1
②CH3OH(g)+1/2O2(g)=CO2(g)+2H2(g);△H=-192.9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根据②推知反应:
CH3OH(l)+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的概念及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燃烧热指1mol可燃物充分燃烧得到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CH3OH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是CO2(g)、H2O(l),方程式①不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A不正确。反应②是吸热反应,说明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B不正确。由反应①②可知CH3OH转化成H2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D项中CH3OH(l)到CH3OH(g)需要吸收热量,所以CH3OH(l)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是△H>-192.9kJ·mol-1(比较△H时带正负号)。
8.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24L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 ×6.02×1023
B.0.1L3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数目为0.3 ×6.02×1023
C.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 ×6.02×1023
D.4.5 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 ×6.02×1023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晶体的计算等。
解析:A项中不知具体状态,无法判断2.24LCO2的物质的量。B项中由于NH水解,所含NH数目小于0.3 ×6.02×1023。C项中铁和硝酸反应,若硝酸过量生成Fe3+,铁过量则生成Fe2+,C不正确。D项中SiO2晶体中每一个硅原子形成4根Si—O键,则4.5g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
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过量的SO2通入NaOH溶液中:SO2+2OH-=SO+H2O
B.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2Fe2++I2
C.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2MnO+5NO+6H+=2Mn2++5NO+3H2O
D.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2HCO+Ba2++2OH-=BaCO3↓+2H2O+CO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解析:A项中SO2过量则生成酸式盐:SO2+OH-=HSO。B项中考查了NO的隐含条件,在酸性条件下NO具有强氧化性,氧化性强于Fe3+,同一个还原剂和不同的氧化剂反应首先和氧化性强的反应。B项中HI过量,首先: 8H++2NO+2I-=3I2 + 2NO↑+4H2O,NO反应后,Fe3+氧化I-, 2Fe3++2I-=2Fe2++I2。D项中NaHCO3不足,则设NaHCO3系数为1,有HCO+Ba2++OH-=BaCO3↓+H2O
10.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解析:A中洗气装置应为长进短出。B中HCl极易溶于水,会发生倒吸。C中石油蒸馏,温度计是测量的蒸气的温度,温度计水银球与支管口下端相平。
11.某同学按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过程中,铜电极上有H2产生
B.电解初期,主反应方程式为:
Cu+H2SO4CuSO4+H2↑
C.电解一定时间后,石墨电极上有铜析出
D.整个电解过程中,H+的浓度不断增大
答案:BC
考点: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的应用。
解析:活泼金属铜作阳极,阳极发生反应为:Cu—2e-=Cu2+,初期阴极溶液中H+放电2H++2e-=H2↑。溶液中的pH不断增大,总方程式为Cu+H2SO4CuSO4+H2↑。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Cu2+数目增多,此时阴极上溶液中Cu2+得电子:Cu2++2e-=Cu,此时,该装置为电镀铜,溶液中的pH保持不变。
12.花青苷是引起花果呈颜色的一种花色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它的主要结构在不同pH条件下有以下存在形式:
下列有关花青苷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花青苷可作为一种酸碱指示剂
B.I和Ⅱ中均含有二个苯环
C.I和Ⅱ中除了葡萄糖基外,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D.I和Ⅱ均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结构及官能团的性质。
解析:由题给反应可知,在碱性条件下花青苷呈蓝色,酸性条件下呈红色,可作酸碱指示剂,A正确。I中含有二个苯环。II中只含有1个苯环,B不正确。C项中苯环及其所连的12个原子共平面,C=C及其所连的四个原子共6个原子共平面。所以C 对。D项中I和II结构中均含有酚羟基,均能与FeCl3溶液显色。
13.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2C(g)+D(g);△H<0。现将1mol A和2molB加入甲容器中,将4 molC和2 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molA和2mol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
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增大
C.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分数是甲中C的体积分数的2倍
D.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答案:BD
考点:本题考查了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化学平衡图像知识。
解析:由题给反应可知A是固体,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甲容器加入1molA和2molB,乙容器加入4molC和2molD,完全转化后得2molA和4molB,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两者起始建立等效平衡。A项中,再在甲中加入1molA和2molB,相当于在起始加入2molA和4molB,由于甲体积比乙小,甲中压强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程式移动,甲中C的浓度小于乙中C的浓度的2倍,A不正确。B中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的体积分数均增大。C中使甲、乙两容器体积相等,乙中投入量相当于甲的2倍,乙中压强增大(类似于选项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乙中C的体积分数小于甲C的体积分数的2倍。D中,甲容器中总压强增大,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变,速率不发生变化,平衡不发生移动,图2正确。乙容器中保持恒压,体积增大,浓度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体积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图3正确。
14.
有X、Y两种元素,原子序数≤20,X的原子半径小于Y,且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选项中m、n均为正整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OH)n为强碱,则Y(OH)n也一定为强碱
B.若HnXOm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
C.若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X2,则Y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Y2
D.若Y的最高正价为+m,则X的最高正价一定为+m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解析:本题可采用举例法,注意特殊性。X、Y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说明处于同一主族,X原子半径小于Y,说明X在上一周期。A项中X(OH)n为强碱,说明X为活泼金属,Y在下一周期,金属性更强,则氧化物对应水化物Y(OH)n。也不一定为强碱,A正确。B项中HNO3为强酸,但NH3溶于水显碱性,不正确。C项中若X2为N2,则Y为P,C不正确。D项中若Y为Cl,最高正价+7价,则X为F,无正价,D不正确。
15.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
A.0.1 mol·L-1 HCOOH溶液中:c(HCOO-)+c(OH-)=c(H+)
B. 1 L 0.l mol·L-1CuSO4·(NH4)2SO4·6H2O的溶液中:
c(SO)>c(NH))>c(Cu2+)>c(H+)>c(OH-)
C.0.1 mol·L-1NaHCO3溶液中:
c(Na+)+c(H+)+c(H2CO3)=c(HCO)+c(CO)+c(OH-)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弱酸HX混合后的溶液中:
c(Na+)>c(HX)>c(X-)>c(H+)>c(OH-)
答案:CD
考点:本题考查了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盐类水解及守恒知识的综合运用。
解析:A项中的等式是电荷守恒式(也是质子守恒式),正确。B项中由于NH水解,所以c(SO)>c(NH),水解是个微弱过程,溶液呈酸性,所以
c(Cu2+)>c(H+)>c(OH-),B正确。0.1 mol·L-1NaHCO3溶液中,电荷守恒:
c(Na+)+c(H+)+c(H2CO3)=c(HCO)+c(CO)+c(OH-),由于水解是个很微弱的过程c(H2CO3)≠c(CO),C不正确。D项中两者混合,存在着水解平衡
(X-+H2OHX+OH-)和电离平衡(HXX-+H+),由所给粒子浓度大小关系可知溶液呈酸性,电离大于水解,可知c(X-)>c(HX),D不正确。
16.
某合金(仅含铜、铁)中铜和铁的物质的量之和为ymol,其中Cu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 ,将其全部投入50mLbmol·L-1的硝酸溶液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假设NO是唯一的还原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金属有剩余,在溶液中再滴入硫酸后,金属又开始溶解
B.若金属全部溶解,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C.若金属全部溶解,且产生336mL气体(标准状况),则b=0.3
D.当溶液中金属离子只有Fe3+、Cu2+时,则a与b的关系为:b≥80y(1-a/3)
答案:AD
考点:本题考查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解析:金属有剩余说明酸不足,反应生成了硝酸盐,再加入硫酸,提供了H+,在酸性条件下,硝酸盐中的NO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继续溶解金属。若金属全部反应,溶液中不一定含有Fe3+,B不正确。C项中由于不清楚铁被氧化的状态,及硝酸是否过量,所以无法得出b的值。D项中硝酸和金属反应,参加反应的硝酸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作氧化剂生成NO,另外一方面体现酸性,生成硝酸盐。n(Cu)=aymol,n(Fe)=(1-a)ymol。作酸性的硝酸为 2aymol+3(1-a)ymol=(3-ay)mol。由电子守恒可得,生成的NO的物质的量,即被还原的硝酸的量,n(NO)=[2aymol+(3-ay)mol]/3=(3-ay)/3mol。参加反应的硝酸n(HNO3)=(4-4ay/3)mol,得b≥80y(1-a/3)。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22分。
17.(10分)
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
4NH+6HCHO=3H++6H2O+(CH2)6N4H+ [滴定时,1 mol(CH2)6N4H+与 l mol H+相当],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I 称取样品1.500g。
步骤II 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 移取25.00mL样品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 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Ⅲ填空: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 ]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④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 色变成 色。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0mol·L-1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1)①偏高 ②无影响③B ④无 粉红(或浅红) (2)18.85%
考点:本题考查了中和滴定实验的原理以及操作步骤。
解析:(1)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需要再用NaOH溶液润洗,否则相当于NaOH溶液被稀释,滴定消耗的体积会偏高,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也将偏高。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虽然水未倒尽,但待测液中的H+ 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滴定时所需NaOH标准溶液中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就不变,也就是无影响。③注意观察颜色变化,确定滴定终点。 ④待测液为酸性,酚酞应为无色,当溶液转为碱性时,溶液颜色变为粉红(或浅红)。(2)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取三次实验的平均值,带入公式即可得到答案。
18.(12分)
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溶剂、增塑剂、香料、粘合剂及印刷、纺织等工业。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常采用如下反应: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欲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 等。
(2) 若用右图所示装置来制备少量的乙酸乙酯,产率往往
偏低,其原因可能为 、 等。
(3)此反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可能会造成 、 等问题。
(4)目前对该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新的探索,初步表明质子酸离子液体可用作此反应的催化剂,且能重复使用。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乙酸和乙醇以等物质的量混合)
①根据表中数据,下列 (填字母)为该反应的最佳条件。
A.120℃,4h B.80℃,2h C.60℃,4h D.40℃,3h
② 当反应温度达到120℃时,反应选择性降低的原因可能为 。
答案:(1)增大乙醇的浓度 移去生成物 (2)原料来不及反应就出去了 温度过高,发生了副反应 冷凝效果不好,部分产物挥发了(任填两种) (3)产生大量的酸性废液(或造成环境污染) 部分原料炭化 催化剂重复使用困难 催化效果不理想(任填两种) (4)①C ②乙醇脱水生成乙醚
考点:本题考查了考生有机实验原理及数据分析能力。
解析:(1)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能促进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因为反应物沸点低很易蒸出,温度过高后浓硫酸会脱水使乙醇碳化而发生副反应。(3)浓硫酸有吸水性同时也有脱水性。(4)要注意认真审题,对比表中两边数据,不难选出答案。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18分。
19.(8分)通常情况下,微粒A和B为分子,C和E为阳离子,D为阴离子,它们都含有10个电子;B溶于A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C和D;A、B、E三种微粒反应后可得C和一种白色沉淀。请回答: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4种微粒:A: B : C: D : 。
(2)写出A、B、E三种微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答案:(1)H2O NH3 NH OH
(2)Al3+ + 3NH3 +3H2O=Al(OH)3↓+3NH 或
Mg2+ +2NH3 +2H2O=Mg(OH)2↓+2NH
考点:本题考查了考生依据微粒的性质推断其种类的能力。
解析:本题的突破口是电子总数为10的常见粒子:
离子有:Na+、Mg2+、Al3+、NH 、OH、H3O+;
分子有:NH3、H2O、HF、CH4
再根据题干中性质描述不难推出答案。
20.(10分)
下图中各物质均由常见元素(原子序数≤20)组成。已知A、B、K为单质,且在常温下A和K为气体,B为固体。D为常见的无色液体。I是一种常用的化
肥,在其水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产生。J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未列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I的化学式为 ;J的电子式为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F的水溶液与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1)NH4Cl Ca2+
(2)Ca3N2 + 6H2O = 3Ca(OH)2 + 2NH3↑
(3)Cl2 + 2OH=ClO+Cl+ H2O
考点:本题考查了考生对无机化合物种类的推断能力。
解析:由“I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在其水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
的白色沉淀产生”可推断出I 为NH4Cl。D为“常见的无色液体”, 只能是H2O。K必为H2, F为碱,H必为酸,所以E 必为NH3。A为N2,因为J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所以必为CaCl2,则B为Ca。在填写第(2)(3)题时注意方程式需要配平。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计10分。
21.(10分)工业上以硫铁矿为原料制硫酸所产生的尾气除了含有N2、O2外,还含有SO2、微量的SO3和酸雾。为了保护环境,同时提高硫酸工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应尽可能将尾气中的SO2转化为有用的副产品。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将尾气通入氨水中,能发生多个反应,写出其中可能发生的两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在尾气与氨水反应所得到的高浓度溶液中,按一定比例加入氨水或碳酸氢铵,此时溶液的温度会自行降低,并析出晶体。
①导致溶液温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
②析出的晶体可用于造纸工业,也可用于照相用显影液的生产。已知该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4,则其化学式为 ;
③生产中往往需要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对苯二酚或对苯二胺等物质,其目的是 。
(3)能用于测定硫酸尾气中SO2含量的是 。(填字母)
A.NaOH溶液、酚酞试液 B.KMnO4溶液、稀H2SO4
C.碘水、淀粉溶液 D.氨水、酚酞试液
答案:(1)2H2SO3 + O2=2H2SO4 2(NH4)2SO3 + O2=2(NH4)2SO4
2NH4HSO3 + O2 = 2NH4HSO4(任填两个)
(2)① 反应吸热 ② (NH4)2SO3·H2O ③ 防止亚硫酸铵被氧化
(3) BC
考点:本题考查了工业制硫酸的原理及环境保护问题。
解析:看似复杂实际只涉及了一些氧化还原原理以及反应中能量变化方面的知识,仔细审题分清问题关键,就能解决好此题的答案。+4价硫元素能被氧气氧化得到+6价。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18分。
22. (8分)
肉桂醛是一种食用香精,它广泛用于牙膏、洗涤剂、糖果以及调味品中。
工业上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
(1)请推测B侧链上可能发生反应的类型: (任填两种)
(2)请写出两分子乙醛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请写出同时满足括号内条件下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分子中不含羰基和羟基 ②是苯的对二取代物 ③除苯环外,不含其他环状结构。)
答案: (1)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2)2CH3CHO CH3CH=CHCHO + H2O
(3)H3CO C CH,H3C OC CH
考点:本题考查了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合物种类推断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1)B侧链上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醛基能被氧化成酸,也能被还原成醇。(2)仔细观察所给信息反应机理,关键是如何断键,如何连接。仿照着书写两分子乙醛在该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3)依据括号所给条件,缩小范围,得到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23.(10分)
物质A(C11H18)是一种不饱和烃,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之一。某化学实验小组从A经反应①到⑤完成了环醚F的合成工作:
该小组经过上述反应,最终除得到F1 外,还得到它的同分异构体,其中B、C、D、E、F分别代表一种或多种物质。已知:
请完成:
(1)写出由A制备环醚F1 的合成路线中C的结构简式: 。
(2)①写出B的一种结构简式: 。②写出由该B出发经过上述反应得到的F1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3)该小组完成由A到F的合成工作中,最多可得到 种环醚化合物。
答案:
(1)
(2)①
或
②
和 或 和
(3)5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了有机化合物合成与推断。
解析:本题整个合成过程分别涉及了整个合成过程分别涉及了碳碳双键加成、卤代烃的消去、据信息双键氧化断裂得碳氧双键、碳氧双键加氢得到醇,醇分子内脱水得到醚等反应,明确各步反应原题,正确进行断键和连接,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
七、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18分。
24.(8分)
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某同学将一块部分被氧化的钠块用一张已除氧化膜、并用针刺一些小孔的铝箔包好,然后放入盛满水且倒置于水槽中的容器内。待钠块反应完全后,在容器中仅收集到1.12 L氢气(标准状况),此时测得铝箔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0.27g,水槽和容器内溶液的总体积为2.0 L,溶液中NaOH的浓度为0.050mol·L-1(忽略溶液中离子的水解和溶解的氢气的量)。
(1)写出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通过计算确定该钠块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1)①2Na + 2H2O = 2NaOH + H2↑②Na2O + H2O = 2NaOH
③2Al + 2NaOH +2H2O = 2NaAlO2 + 3H2↑
(2)89%
考点:本题考查了钠与水,铝与碱化学反应原理以及根据方程式计算等知识点,综合考查了学生推理分析计算能力。
解析:n(Al)==0.010 mol
根据反应③ 可得由铝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为n ( NaOH ) =0.010 mol
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n (H2)=0.015mol
那么由金属钠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n (H2)= = 0. 035 mol
根据反应① 可得金属钠的物质的量为n (Na)=2×0.035 mol = 0.070mol 又因为反应后溶液中的NaOH 的物质的量为
n ( NaOH)= 2.0 L×0.050mol·L一1= 0.10mol
所以溶液中Na+的总物质的量即原金属钠的总物质的量为
n (Na+)= 0.10 mol + 0.010 mol = 0.110 mol
n (Na2O)=
该钠块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89%
25.(10分)
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2006年我国粗钢产量突破4亿吨,居世界首位。
某中学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钢铁厂进行了调研,对从矿石开始到钢铁产出的工艺流程有了全面的感性认识。请您对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计算:(1)将6.62 g铁矿石样品投入适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过滤,然后在滤液中加过量的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得4.80g Fe2O3。现以该铁矿石为原料炼铁,若生产过程中铁元素损失4%,计算每生产1.00t生铁(含铁96%),至少需要这种铁矿石多少吨?(保留两位小数)
(2)取某钢样粉末28.12g(假设只含Fe和C),在氧气流中充分反应,得到CO2气体224mL(标准状况)。① 计算此钢样粉末中铁和碳的物质的量之比。
②再取三份不同质量的钢样粉末分别加到100mL相同浓度的H2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计算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③若在实验Ⅱ中继续加入mg钢样粉末,计算反应结束后剩余的固体质量为多少?(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1.97t(2)①50:1②1.25mol/L③
考点:本题考查了炼铁反应原理以及固体质量以及物质的量的计算能力。
解析: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II理科综合卷(化学部分有答案)
6.已知:C(s)+CO2(g)2CO(g) △H>0。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
A.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 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
C.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
7.0.1mol/LNaHCO3的溶液的pH最接近于
A.5.6 B.7.0 C.8.4 D.13.0
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醋酸钠的水解反应 CH3COO—+H3O+=CH3COOH+ H2O
B.碳酸氢钙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 Ca2++2HCO3—+2OH—=CaCO3↓+ 2H2O+ CO32—
C.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 C6H5O—+ CO2+ H2O=C6H5OH+CO32—
D.稀硝酸与过量的铁屑反应 3Fe+8H++2NO3—=3Fe3++2NO↑+4 H2O
9.已知:①1mol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
②①1mol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
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g)=2HCl(g)
B.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D.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10.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正极有O2逸出
D.铜片上有H2逸出
1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A.C+ H2O CO2+ H2
B.3NO2+H2O=2HNO3+NO
C.2Na2O2+2H2O=4NaOH+O2↑
D.2F2+2H2O=4HF+O2
12.仔细分析下列表格中烃的排列规律,判断排列在第15位的烃的分子式是
1
2
3
4
5
6
7
8
9
……
C2H2
C2H4
C2H6
C3H4
C3H6
C3H8
C4H6
C4H8
C4H10
……
A.C6H12 B.C6H14 C.C7H12 D.C7H14
13.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mL浓度为0.5mol/L的HCl溶液中和,则生成物的成分是
A.Na2O B.Na2O2 C.Na2O和Na2O2 D.Na2O2和NaO2
第II卷
26.(15分)
用A+、B-、C2-、D、E、F、G和H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八种微粒(离子或分子)。请回答:
⑴A元素是 ① 、B元素是 ② 、C元素是 ③ (用元素符号表示)。
⑵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④ 。
⑶E是所有含18个电子的微粒中氧化能力最强的分子,其分子式是 ⑤ 。
⑷F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⑥ ,电子式是 ⑦ 。
⑸G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其分子式是 ⑧ 。
⑹H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其分子式是 ⑨ 。
27. (15分)
现有五种离子化合物A、B、C、D和E,都是由下表中离子形成的:
阳离子
Ag+ Ba2+ Al3+
阴离子
OH- Cl- SO42-
为鉴别它们,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其结果是:
a.B和D都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b.A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B,且A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C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D,且C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E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阴离子反应可生成B;
e.A溶液与适量E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再加过量E溶液,沉淀是减少,但不消失。
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填空:
⑴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A ① , C ② ,D ③ , E ④ 。
⑵A溶液与过量E溶液反应后,最终得到的沉淀的化学式是 ⑤ 。
28.(15分)
在室温和大气压强下,用图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测得a g含CaC290%的样品与水完全反应产生的
气体体积为 b L。现欲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某
电石试样中CaC2的质量分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CaC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① 。
⑵若反应刚结束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这时不能立即取出导气管,理由是② 。
⑶本实验中测量气体体积时应注意到的事项有 ③ 。
⑷如果电石试样质量为 c g。测得气体体积为d L,则电石试样中CaC2的质量分数计算式
W(CaC2)= ④ 。(杂质所生成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
29.(15分)
某有机化合物X(C7H8O)与另一有机化合物Y发生如下反应生成化合物Z(C11H14O2):
X+Y Z+H2O
⑴和X是下列化合物之一,已知X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则X是 ① (填标号字母)。
⑵Y的分子式是 ② ,可能结构式是: ③ 和 ④ 。
⑶Y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E发生银镜反应后,其产物经酸化可得到F(C4H8O3)。F可发生如下反应:
F + H2O
该反应的类型是 ⑤ ,E的结构简式是 ⑥ 。
⑷若Y与E具有相同的碳链,则Z的结构简式为: ⑦ 。
答案:
6.A 7.C 8.B 9. C 10. D 11.A 12.B 13.C
26.(15分)
⑴K Cl S
⑵HCl
⑶F2
⑷H2S H?S?H
⑸H2O2(答PH?同样给分)
⑹C2H6
27.(15分)
Al2(SO4)3、AlCl3、AgCl、Ba(OH)2、BaSO4
28.(15分)
⑴CaC2+2H2O=Ca(OH)2+C2H2↑
⑵因为装置内气体的温度没有恢复到室温,气体压强还不等于大气压强。
⑶ 待装置内气体的温度恢复到室温后,调节量筒使其内外液面持平。
⑷×90%
29.(15分)
⑴ D
⑵ C4H8O2 CH3 CH2CH2COOH CH3CH(CH3)COOH或CH3CHCOOH
⑶ 酯化反应(或消去反应) CH2OHCH2CH2CHO
⑷
2007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i 28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64 Br 80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结合来自CO2中的碳1500亿吨和来自水中
的氢250亿吨,并释放4000亿吨氧气。光合作用的过程一般可用下式表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些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可转化为有机物 B.碳水化合物就是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
C.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催化剂 D.增加植被,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B.石英的化学式为:CaSiO3
C.在CS2、PCl3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能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
D.Ar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3.三聚氰酸[C3N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2。其反应原理为:
C3N3(OH)3 3HNCO; 8HNCO+6NO2 7N2+8CO2+4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3N3(OH)3与HNCO为同一物质 B.HNCO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
C.1 molNO2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4mol D.反应中NO2是还原剂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B.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C.干冰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
D.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5.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加人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
B.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
C.制备Fe(OH)3胶体,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热水中
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6. 向存在大量Na+、Cl-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3后,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于组是
A.K+、Br-、CO32- B.Al3+、H+、MnO4-
C.NH4+、Fe3+、SO42- D.Ag+、Cu2+、NO3-
7.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 △H= + 49.0 kJ·mol-1
②CH3OH(g)+1/2O2(g)=CO2(g)+2H2(g);△H=-192.9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根据②推知反应: CH3OH(l)+1/2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
8.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24L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 ×6.02×1023
B.0.1L3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数目为0.3 ×6.02×1023
C.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 ×6.02×1023
D.4.5 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 ×6.02×1023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
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过量的SO2通入NaOH溶液中:SO2+2OH-=SO32-+H2O
B.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2Fe2++I2
C.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2MnO4-+5NO2-+6H+=2Mn2++5NO3-+3H2O
D.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2HCO3-+Ba2++2OH-=BaCO3↓+2H2O+CO32-
10.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巳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1.某同学按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过程中,铜电极上有H2产生
B.电解初期,主反应方程式为:Cu+H2SO4CuSO4+H2↑
C.电解一定时间后,石墨电极上有铜析出
D.整个电解过程中,H+的浓度不断增大
12.花青苷是引起花果呈颜色的一种花色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它的主要结构在不同pH条件下
有以下存在形式:
下列有关花青苷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花青苷可作为一种酸碱指示剂 B.I和Ⅱ中均含有二个苯环
C.I和Ⅱ中除了葡萄糖基外,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D.I和Ⅱ均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13.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2C(g)+D(g);△H<0。现将1mol A和2molB加入甲容器中,
将4 molC和2 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均达
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molA和2mol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
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
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增人
C.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分数
是甲中C的体积分数的2倍
D.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
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14.有X、Y两种元素,原子序数≤20,X的原子半径小于Y,且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选项中m、n均为正整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X(OH)n为强碱,则Y(OH)n也一定为强碱
B.若HnXOm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
C.若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X2,则Y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Y2
D.若Y的最高正价为+m,则X的最高正价一定为+m
15.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0.1 mol·L-1 HCOOH溶液中:c(HCOO-)+c(OH-)=c(H+)
B.1 L 0.l mol·L-1CuSO4·(NH4)2SO4·6H2O的溶液中:c(SO42-)>c(NH4+))>c(Cu2+)>c(H+)>c(OH-)
C.0.1 mol·L-1NaHCO3溶液中: c(Na+)+c(H+)+c(H2CO3)=c(HCO3-)+c(CO32-)+c(OH-)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弱酸HX混合后的溶液中:c(Na+)>c(HX)>c(X-)>c(H+)>(OH-)
16.某合金(仅含铜、铁)中铜和铁的物质的量之和为ymol,其中Cu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 ,将其全部
投入50mLbmol·L-1的硝酸溶液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假设NO是唯一的还原产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金属有剩余,在溶液中再滴入硫酸后,金属又开始溶解
B.若金属全部溶解,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C.若金属全部溶解,且产生336mL气体(标准状况),则b=0.3
D.当溶液中金属离子只有Fe3+、Cu2+时,则a与b的关系为:b≥80y(1-a/3)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22分。
17.(10分)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
4NH4++6HCHO=3H++6H2O+(CH2)6N4H+ [滴定时,1 mol(CH2)6N4H+与 l mol H+相当],
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I 称取样品1.500g。
步骤II 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 移取25.00mL样品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
5 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Ⅲ填空: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④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 色变成 色。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0mol·L-1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18.(12分)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溶剂、增塑剂、香料、粘合剂及印刷、纺织等工业。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常采用如下反应: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欲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
等。
(2) 若用右图所示装置来制备少量的乙酸乙酯,产率往往偏低,
其原因可能为 、
等。
(3)此反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可能会造成 、 等问题。
(4)目前对该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新的探索,初步表明质子酸离子液体可用作此反应的催化剂,
且能重复使用。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乙酸和乙醇以等物质的量混合)
①根据表中数据,下列 (填字母)为该反应的最佳条件。
A.120℃,4h B.80℃,2h C.60℃,4h D.40℃,3h
② 当反应温度达到120℃时,反应选择性降低的原因可能为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18分。
19.(8分)通常情况下,微粒A和B为分子,C和E为阳离子,D为阴离子,它们都含有10个电子;
B溶于A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C和D;A、B、E三种微粒反应后可得C和一种白色沉淀。请回答: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4种微粒:
A: B : C: D :
(2)写出A、B、E三种微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0.(10分)右图中各物质均由常见元素(原子序数≤20)组成。
已知A、B、K为单质,且在常温下A和K为气体,B为固体。
D为常见的无色液体。I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在其水溶液中滴
加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产生。J是一种实验
室常用的干燥剂。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图中反应条件未列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I的化学式为 ; J的电子式为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F的水溶液与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计10分。
21.(10分)工业上以硫铁矿为原料制硫酸所产生的尾气除了含有N2、O2外,还含有SO2、微量的SO3和酸雾。为了保护环境,同时提高硫酸工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应尽可能将尾气中的SO2转化为有用的副产品。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将尾气通入氨水中,能发生多个反应,写出其中可能发生的两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在尾气与氨水反应所得到的高浓度溶液中,按一定比例加入氨水或碳酸氢铵,此时溶液的温度
会自行降低,并析出晶体。
①导致溶液温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
②析出的晶体可用于造纸工业,也可用于照相用显影液的生产。已知该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4,则其化学式为 ;
③生产中往往需要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对苯二酚或对苯二胺等物质,其目的是
(3)能用于测定硫酸尾气中SO2含量的是 。(填字母)
A.NaOH溶液、酚酞试液 B.KMnO4溶液、稀H2SO4
C.碘水、淀粉溶液 D.氨水、酚酞试液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18分。
22. (8分)肉桂醛是一种食用香精,它广泛用于牙膏、洗涤剂、糖果以及调味品中。
工业上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
(1)请推测B侧链上可能发生反应的类型: (任填两种)
(2)请写出两分子乙醛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请写出同时满足括号内条件下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分子中不含羰基和羟基 ②是苯的对二取代物 ③除苯环外,不含其他环状结构。)
23.(10分)物质A(C11H18)是一种不饱和烃,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
中间体之一。某化学实验小组从A经反应①到⑤完成了环醚F的合成工作:
该小组经过上述反应,最终除得到F1 外,还得到它的同分异构体,
其中B、C、D、E、F、分别代表一种或多种物质。已知:
请完成:
(1)写出由A制备环醚F1 的合成路线中C的结构简式: 。
(2)①写出B的一种结构简式:
②写出由该B出发经过上述反应得到的F1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3)该小组完成由A到F的合成工作中,最多可得到 种环醚化合物。
七、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18分。
24.(8分)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某同学将一块部分被氧化的钠块用一张已除氧化膜、并用针刺
一些小孔的铝箔包好,然后放入盛满水且倒置于水槽中的容器内。待钠块反应完全后,在容器
中仅收集到1.12 L氢气(标准状况),此时测得铝箔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0.27g,水槽和容器内
溶液的总体积为2.0 L,溶液中NaOH的浓度为0.050mol·L-1
(忽略溶液中离子的水解和溶解的氢气的量)。
(1)写出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通过计算确定该钠块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25.(10分)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2006年我国粗钢产量突破4亿吨,居世界首位。
某中学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钢铁厂进行了调研,对从矿石开始到钢铁产出的工
艺流程有了全面的感性认识。请您对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计算:
(1)将6.62 g铁矿石样品投入适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过滤,然后在滤液中加过量的NaOH 溶液,
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得4.80g Fe2O3。现以该铁矿石为原料炼铁,若生产过程中铁
元素损失4%,计算每生产1.00t生铁(含铁96%),至少需要这种铁矿石多少吨?
(保留两位小数)
(2)取某钢样粉末28.12g(假设只含Fe和C),在氧气流中充分反应,得到CO2气体224mL(标准状况)。
① 计算此钢样粉术中铁和碳的物质的量之比。
②再取三份不同质量的钢样粉末 分别加到100mL相通浓度的H2SO4溶液中,充分反 应后,
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计算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③若在实验Ⅱ中继续加入mg钢样粉末,计算反应结束后剩余的固体质量为多少?
(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化 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07海南新课标,01)下列物质中,不含有硅酸盐的是[ ]
A.水玻璃??????? B.硅芯片??????? C.黏土??????? D.普通水泥
2.
(2007海南新课标,02)下列原子序数所对应的元素组中,两者可形成离子键的是[ ]
A.1和17??????? B.12和9???????? C.14和 6???????? D.15和8
3.
(2007海南新课标,0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95℃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
B.pH=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后pH=4
C.0.2mol/L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1
D.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
4.
(2007海南新课标,0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
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L
D.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
5.
(2007海南新课标,05)下列烷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烃的是[ ]
6.
(2007海南新课标,06)已知:
(1)Zn(s)+1/2O2(g)==ZnO(s);ΔH=-348.3kJ/mol
????? (2) 2Ag(s)+1/2 O2(g)== Ag2O(s);ΔH=-31.0kJ/mol
则Zn(s)+ Ag2O(s)== ZnO(s)+ 2Ag(s)的ΔH等于[ ]
A.-317.3kJ/mol??????? B.-379.3kJ/mol??????? C.-332.8 kJ/mol?? D.+317.3 kJ/mol
7.
(2007海南新课标,0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绿色烟雾
B.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颗粒
C.点燃的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8.
(2007海南新课标,08)下列溶液能与镁反应生成氢气的是[ ]
A.氯化铵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碳酸钾溶液??? D.饱和石灰水
9.
(2007海南新课标,09)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主要有以下步骤:①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②加熟石灰;③加盐酸;④过滤;⑤浓缩结晶。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④⑤③①?????? B.③②④①⑤??? C.③④②⑤①?? D.②④③⑤①
10.
(2007海南新课标,10)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碳酸氢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HCO+OH==CO+H2O
B.醋酸钠溶液和盐酸混合
CH3COONa+H+ == CH3COOH + Na+
C.少量金属钠放入冷水中
Na+ 2H2O== Na++2OH—+H2↑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Cu2+ + SO +Ba2+ + 2OH== Cu(OH)2↓+ BaSO4↓
11.
(2007海南新课标,11)在pH=1时,可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
A.Ca2+、CH3COOH、Br、Na+????????? B.NO、Fe3+、Mg2+、SO
C.HClO、Ba2+、Na+ 、Cl????????? ???? D.K+、Cl、Al3+、SO
12.
(2007海南新课标,12)有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aL,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离子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离子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xmol H2SO4、ymol AgNO3。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Na+)/ mol·L-1为[ ]
A.(y-2x)/a?????? B.(y-x)/a??????? C.(2y-2x)/a??????? D.(2y-4x)/a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1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18题~第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13.(10分)
(2007海南新课标,13)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
?
?
?
①
?
②
?
3
?
③
④
⑤
?
⑥
⑦
⑧
4
⑨
?
?
?
?
?
⑩
?
(1)⑤和⑧的元素符号是???????? 和? ????????????;
(2)表中最活泼的金属是??????????? ,非金属最强的元素是????? ?????? ;
(填写元素符号)
(3)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 ???????,分别写出该元素的氢氧化物与⑥、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4)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比较⑦、⑩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 。
14.(9分)
(2007海南新课标,14)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 + Cu(s) == Cu2+(aq) + 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 ;电解质溶液Y是??????????? ;
(2)银电极为电池的??????????? 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 电极流向??????????? 电极。
15.(10分)
(2007海南新课标,15)通过粮食发酵可获得某含氧有机化合物X,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2.2%,氢的质量分数为13.0%。
(1)X的分子式是??????????? ;
(2)X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达);
(3)X与空气中的氧气在铜或银催化下反应生成Y,Y的结构简式是??????????? ;
(4)X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可生成Z。在加热和浓硫酸作用下,X与Z反应可生成一种有香味的物质W,若184gX和120gZ反应能生成106gW,计算该反应的产率。(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
16.(6分)
(2007海南新课标,16)PCl5的热分解反应如下:
PCl5(g) PCl3(g) + Cl2(g)
(1)? 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2)? 已知某温度下,在容积为10.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0mol PCl5,达到平衡后,测得容器内PCl3的浓度为0.150mol/L。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17.(9分)
(2007海南新课标,17)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金属
质量/g
金属状态
C(H2SO4)
/mol·L-1
V(H2SO4)
/mL
溶液温度/℃
金属消失的时间/s
反应前
反应后
1
0.10
丝
0.5
50
20
34
500
2
0.10
粉末
0.5
50
20
35
50
3
0.10
丝
0.7
50
20
36
250
4
0.10
丝
0.8
50
20
35
200
5
0.10
粉末
0.8
50
20
36
25
6
0.10
丝
1.0
50
20
35
125
7
0.10
丝
1.0
50
35
50
50
8
0.10
丝
1.1
50
20
34
100
9
0.10
丝
1.1
50
20
44
40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4和5表明,?????????????????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 ?(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 ?(填实验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 ?,其实验序号是????????????????? ?。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 ?。
以下是选考题,其中第18、19、20、21题为《有机化学基础》模块题,第22、23、24、25题为《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题,第26、27、28、29题为《化学与技术》模块题。考生只能从三个模块中任选一个作答,不得跨模块答题,否则只能以所答的第一个模块计分。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
18-20为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
18.
(2007海南新课标,18)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的是[ ]
A.环已烯???????? B.丙炔???????? C.乙烷?????????? D.苯
19.
(2007海南新课标,19)分子式为C5H10的烯烃共有(要考虑顺反异构体)[ ]
A.5种?????????? B.6种???????? C.7种????????? D.8种
20.
(2007海南新课标,20)从甜橙的芳香油中可分离得到如下结构的化合物
现在试剂:①KMnO4酸性溶液;②H2/Ni;③Ag(NH3)2OH;④新制Cu(OH)2,能与该化合物中所有官能团都发生反应的试剂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11分)
(2007海南新课标,21)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E、G的结构简式:A??????? ,E??????? ,G???????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条件)是?????? ? ,
反应④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条件)是???? ??? ;
(3)写出①、⑤的反应类型:①????? ? ? 、⑤?????? ? 。
《物质与结构模块》
22-24为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
22.
(2007海南新课标,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晶体中的每个分子内一定含有共价键
B.原子晶体中的相邻原子间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C.离子晶体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D.金属晶体的熔点和沸点都很高
23.
(2007海南新课标,2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H2S和BF3的立体结构,两个结论都正确的是[ ]
A.直线形;三角锥形???????????????????? ? B.V形;三角锥形
C.直线形;平面三角形?????????????????? ?D.V形;平面三角形
24.
(2007海南新课标,24)NaCl的晶胞如右图,每个NaCl晶胞中含有的Na+离子和Cl离子的数目分别是[ ]
A.14,13 B.1,1 C.4,4 D.6,6
25.(11分)
(2007海南新课标,25)A、B、C、D、E代表5种元素。请填空:
(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符号为???? ? ;
(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B的元素符号为????? ,C的元素符号为??? ?? ;
(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亚层为半充满,D的元素符号为???? ?,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 。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E的元素符号为???? ? ,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
?
《化学与技术》模块
26-28为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
26.
(2007海南新课标,26)下列有关合成洗涤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洗涤剂烷基苯磺酸钠中,烷基含碳原子的个数以12~18为宜
B.在洗涤剂烷基苯磺酸钠中,烷基应以带有支链的为宜
C.在合成洗涤剂中添加酶制剂可提高洗涤效果
D.在合成洗涤剂中应以无磷助剂代替含磷助剂
27.
(2007海南新课标,27)下列有关生铁炼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添加必要的元素,改善钢材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B.适当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除去大部分硫、磷等杂质
C.加入硅、锰、铝等合金元素调整成分并脱去钢水中的氧
D.除去生铁中的非金属元素
28.
(2007海南新课标,28)目前下列工艺过程没有直接使用离子交换技术的是[ ]
A.硬水的软化??????????????????? B.电解饱和食盐水制造NaOH
C.电渗析淡化海水??????????????? D.海水中提取金属Mg
29.
(2007海南新课标,29)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制碱工业主要有“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两种工艺。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氨碱法”产生大量CaCl2废弃物,请写出该工艺中产生CaCl2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联合制碱法”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3)CO2是制碱工业的重要原料,“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中CO2的来源有何不同??????????????????????????????????????????????????????????????????????? ;
(4)绿色化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提高反应的原子利用率。根据“联合制碱法”总反应,列出计算原子利用率的表达式:
原子利用率(%)=??????????????????????????????????????????????????? ???。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化 学参考答案
第I卷
1、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成份的辨别。
解析: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黏土的成分主要是铝硅酸盐,常见的有高岭土。普通水泥主要成分有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
2、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与离子键的含义。
解析:本题可以根据原子序数写出化学式即A、HCl B、MgF2 C、SiC D、P2O5 写出化学式后,很容易看出只有MgF2 是离子化合物,存在离子键。
3、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了电离平衡移动以及酸碱中和后溶液pH的变化规律。
解析:水的电离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离度越大,但[H+]=[OH-]水仍呈中性,A错;我们知道pH每升高一个单位,对于强酸需要稀释10倍,而对于弱酸稀释的倍数超过了10倍,B中由于醋酸为弱酸,稀释至原来的10倍后,pH<4,B错;在D中,当酸与碱的pH之和等于14时,等体积混合后,谁弱显谁性,即pH<7,D错。
4、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由PV=nRT可知:气体的体积在温度、压强一定时,体积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当分子数目相同时,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分子本身体积的大小。 所以A、D错;B正确;只有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才近似为22.4L/mol。
5、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了烃的命名规律。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烷烃的命名中,给碳原子的编号,等效碳上的氢成为等效氢,一氯取代效果相同,选C。
6、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律。
解析:由已知⑴、 ⑵热化学方程式可知:⑴—⑵ 即可得出答案。
7、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的描述。
解析: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A错。
8、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了盐的水解规律。
解析: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相当于发生Mg+2H+=Mg2++H2↑?,而其他溶液均显碱性。所以选A。
9、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了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的步骤。
解析:本题是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主要步骤是先将海水中的成分氯化镁转变为氢氧化镁即②步为第一步骤,④过滤,得到氢氧化镁,再用③加盐酸的方法,将其变为氯化镁溶液,浓缩结晶,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即可得到无水氯化镁。
10、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解析: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必考考点,A中产物应有CaCO3沉淀生成;B中CH3COONa为可溶性盐应拆成离子形式;C电荷不守恒。
11、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问题。
解析:pH=1时,溶液显强酸性,OH与弱酸根离子都不能共存。所以,D错。B中存在棕黄色的Fe3+,C中HClO与C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选A。????
12、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将溶液分成两份,即每份体积为a/2 L ,n(Ba2+)=n?(H2SO4)=xmol,n(Cl)=n(?AgNO3)=ymol,根据电荷守恒
2x[Ba2+]+[Na+]=[Cl],在同一溶液中得:2 x n(Ba2+) +n(Na+)=n(Cl)。N( Na+)=y-2xmol,所以c[Na+]为(y-2x)/2a???即(2y-4x)/a 。
第II卷
13、
答案:(1)Si Ar(2)K F
(3)铝(或Al)2Al(OH)3 + 3H2SO4=Al2(SO4)3 + 6H2O
Al(OH)3 + KOH=KAlO2 +2H2O
(4)在NaBr溶液中通入氯气(或加入氯水),溶液变红棕色(或橙色)
考点: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以及常见元素的性质。
解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确定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元素分别为:N、F、Mg、Al、Si、S、Cl、Ar、K、Br。(2)又知金属性:同周期从左到右越来越小,同主族从上到下越来越大;而非金属性:同周期从左到右越来越大,同主族从上到下越来越小。(3)氢氧化铝为两性化合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4)利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原理,设计反应Cl2 + 2NaBr=2NaCl+Br2。
14、
答案:(1)Cu AgNO3(2)正极 Ag+ +e-=Ag↓ Cu-2e-=Cu2+
(3)X Ag
考点: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
解析:本电池的化学反应原理为:2AgNO3+Cu=Cu(NO3)2+2Ag。对于原电池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一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得电子一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15、
答案:(1)C2H6O (2)2C2H5OH + 2Na 2C2H5ONa + H2↑
(3)CH3CHO (4)Z为CH3COOH,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 + C2H5OH CH3COOC2H5 + H2O
已知n (CH3COOH)===2mol n (C2H5OH)== > 2mol
所以乙醇过量,应以乙酸计算产率
2mol乙酸完全酯化可生成乙酸乙酯2mol×88g·mol-1=176g
所以该反应的产率为 ×100%=60.2%
考点:本题考查了有机化合物化学式推断、化学性质以及有机计算。
解析:(1)X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目为:
X分子中的氢原子数目为:
X分子中的氧原子数目为:
所以X的分子式为C2H6O。
(2)不要忘记标注氢气的气体符号。(3)醇催化氧化得到醛。(4)醇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作用下直接氧化得到酸。醇与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酯化得到酯。
16、
答案:(1)K==
(2) PCl5(g) PCl3(g) + Cl2(g)
c(起始)(mol/L) =0.200 0 0
c(变化)(mol/L) 0.150 0.150 0.150
c(平衡)(mol/L) 0.050 0.150 0.150
所以平衡常数K====0.45
考点: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的求算。
解析:对于反应: mA + nB pC + qD 1、定义: 在一定温度时,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与反应物平衡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2.数学表达式: 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
17、
答案:(1)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 表面积越大 1和2
(2)3和4(3)开始反应温度 6和7
(4)一定量的金属跟足量的硫酸反应放出的热量相同
考点:本题考查了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解析:比较表中实验1和2、实验4和5,其他条件都一样,只是金属状态由丝变成了粉末,金属消失的时间就少了很多,反应速率变快很多,也就是说明金属固体的表面积越大,速率就越快。同理,比较表中各项数据进行分析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选考题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
18、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了原子共面的判断。
解析:苯属于平面结构,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
19、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
解析:属于烯烃的有:1-戊烯,2-戊烯,2-甲基-1-丁烯,2-甲基-2-丁烯,3-甲基-1-丁烯。看似五种,但题目已注明要考虑顺反异构,其中2-己烯应有两种(见下图),所以共六种。
20、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了官能团的化学性质。
解析:本题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醛基,都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
21、
答案:(1)CH2=CH2 HOOC(CH2)4COOH
(2)
(3)加成 缩聚
考点:本题考查了有机化合物合成与推断。
解析:由分子式可得到A 为CH2=CH2,F 为CH2(OH)CH2(OH),再由F与G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缩聚得到高聚物,可推知G为HOOC(CH2)4COOH。由分子式可知D 为CH2=CHCl,综合反应②④可知C为CH2ClCH2Cl,B为Cl2。又知D发生加聚得到E,E必为,其余题目迎刃而解。
《物质与结构模块》
22、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了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解析:本题中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共价键;原子晶体中如SiO2 也存在Si-O极性共价键,B错;在铵盐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C正确。金属汞的熔点很低,D错。
23、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了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应用。
解析:H2S为V形;BF3为平面三角形。
24、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了NaCl晶胞的结构。
解析:每个NaCl晶胞中含有的Na+离子和Cl离子的数目分别是4、4。
25、
答案:(1)N(2)Cl K(3)Fe 1s22s22p63s23p63d64s2
(4) Cu 1s22s22p63s23p63d104s1
考点:本题考查了常见元素种类推断以及原子结构。
解析:(1)A元素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则核内为5个质子,因此为N。(2)B、C分别为17、19号元素即Cl、K。(3)D3+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可知D为26号元素,即Fe,因此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4)E元素原子核外共有29个电子,即第29号元素为Cu,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化学与技术》模块
26、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了合成洗涤剂的结构与性质。
解析:在洗涤剂烷基苯磺酸钠中,烷基应为非极性链状烃基。
27、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了生铁炼钢的过程。
解析:生铁炼钢的过程是去碳,降硫磷,调硅锰的过程。
28、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了离子交换膜的使用范围。????????????
解析:使用离子交换膜的有硬水的软化?、?电解饱和食盐水制造NaOH、电渗析淡化海水?等等。D运用了沉淀法,以及电解法得到镁,没有用离子交换膜。??????
29、
答案:(1)2NH4Cl +Ca(OH)2 CaCl2 +2NH3↑+2H2O
(2)NH3 +H2O +CO2 +NaCl(饱和)=NaHCO3↓+ NH4Cl
2NaHCO3Na2CO3 +CO2↑+H2O
(3)前者的CO2 来自合成氨厂,后者的CO2 来自煅烧石灰石。
(4)×100%=100%
考点:本题考查了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的原理。
解析:明确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的化学反应原理。“联合制碱法”原子利用率的表达式为:原子利用率(%)=。
2007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全部)
第Ⅰ卷
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 元素及其化合物
6.(全国Ⅰ)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
C.pH在5.6 ~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7(全国Ⅰ)室温时,下列混合液的pH值一定小于7的是
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9.(全国Ⅰ)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p(Ne)>p(H2)>p(O2) B.p(O2)>p(Ne)>p(H2)
C.p(H2)>p(O2)>p(Ne) D.p(H2)>p(Ne)>p(O2)
10.(全国Ⅰ)已知氧化还原反应:
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
其中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A.10mol B.11mol C.12mol D.13mol
13.(全国Ⅰ)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I和平衡态Ⅱ时浓度不相等
6.(全国卷II)已知:C(s)+CO2(g)2CO(g) △H>0。该反应的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
A.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 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
C.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
7.(全国卷II)0.1mol/L NaHCO3 溶液的 pH 最接近于
A.5.6 B.7.0 C.8.4 D.13.0
8.(全国卷II)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醋酸钠的水解反应
CH3COO — +H3O + =CH3COOH+H2O
B.碳酸氢钙与过量的 NaOH 溶液反应
Ca 2+ +2HCO3 — +2OH — =CaCO3↓+2H2O+CO3 2—
C.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
C6H5O — +CO2+H2O=C6H5OH+CO3 2—
D.稀硝酸与过量的铁屑反应
3Fe+8H + +2NO3 — =3Fe 3+ +2NO↑+4H2O
9.(全国卷II)已知:
①1 mol H2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 436kJ 的能量
②1 mol Cl2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 243kJ 的能量
③由 H 原子和 Cl 原子形成 1 mol HCl 分子时释放 431kJ 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H2(g) + Cl2(g) = 2HCl(g)
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 2 mol 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 = 183kJ/mol
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 2 mol 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 =-183kJ/mol
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 1 mol 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 =-183kJ/mol
10.(全国卷II)在盛有稀 H2SO4 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附近的 SO4 2- 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正极有 O2 逸出
D.铜片上有 H2 逸出
11.(全国卷II)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A.CO + H2O CO2 + H2 B.3NO2+ H2O = 2HNO3 + NO
C.2Na2O2 + 2H2O = 4NaOH + O2↑ D.2F2 + 2H2O = 4HF + O2
5.(北京)将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采用了膜材料ETFE,该材料为四氟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四氟乙烯也可与六氟丙烯共聚成全氟乙丙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ETFE分子中可能存在“-CH2-CH2-CF2-CF2-”的连接方式
B.合成ETFE及合成聚全氟乙丙烯的反应均为加聚反应
C.聚全氟乙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D.四氟乙烯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6.(北京)对相同状况下的12C18O和14N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质量相等,则质子数相等 B.若原子数相等,则中子数相等
C.若分子数相等,则体积相等 D.若体积相等,则密度相等
7.(北京)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① K+、Cl-、NO3-、S2- ② K+、Fe2+、I-、SO42- ③ Na+、Cl-、NO3-、SO42-
④Na+、Ca2+、Cl-、HCO3- ⑤ K+、Ba2+、Cl-、NO3-
A.①③ B.③⑤ C.③④ D.②⑤
8.(北京)X、Y为短周期元素,X位于IA族,X与Y可形成化合物X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的原子半径
B.X与Y的简单离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不可能为1 :1
D.X2Y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10.(北京)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
2X(g)+Y(g)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mol/(L·S)
B.将容器体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
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
12.(北京)有 ① Na2CO3溶液 ② CH3COONa溶液 ③ NaOH溶液各25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 ③>②>①
B.若将3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②
C.若分别加入25mL0.1mol·L-1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①
D.若3种溶液的pH均为9,则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是③>①>②
2、(上海)U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23592U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下列有关U说法正确的是
A U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 B U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
C U与U互为同位素 D U与U互为同素异形体
4、(上海)下列有关物理量相应的单位表达错误的是
A 摩尔质量g/mol B 气体摩尔体积L/mol
C 溶解度g/100g D 密度g/cm3
5、(上海)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
B 用斧头将木块一劈为二,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原子恰好分成更小微粒
C 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可以成为绝缘体
D 一定条件下,水在20℃时能凝固成固体
6、(上海)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 纯碱溶液去油污 B 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C 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D 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8、(上海)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SO2+OH-→HSO3-
B 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
C 盐酸滴入氨水中:H++OH-→H2O
D 碳酸钙溶解于稀硝酸中:CO32-+2H+→CO2↑+H2O
10、(上海)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A 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B 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
C 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 D 金属晶体:晶体是否能够导电
13、(上海)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
B 100mL 0.1mol/L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
C 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
D 两溶液中分别加人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
15、(上海)下列有关化学键与晶体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一定只有极性键
B 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高
C 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 含有阴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阳离子
20、(上海)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下11.2L的甲烷气体含有甲烷分子数为0.5NA个
B 14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总原子数为3NA个
C 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钠离子数为0.1NA个
D 5.6g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3NA个
21、(上海)已知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要使溶液中c(H+)/c(CH3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少量烧碱溶液 B 升高温度 C 加少量冰醋酸 D 加水
7.(天津)2007年3月21日,我国公布了111号元素Rg的中文名称。该元素名称及所在周期
A.钅仑 第七周期 B.镭 第七周期 C.铼 第六周期 D.氡 第六周期
9.(天津)下列关于粒子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H2S和NH3均是价电子总数为8的极性分子
B.HS-和HCl均是含一个极性键的18电子粒子
C.CH2C12和CCl4均是四面体构型的非极性分子
D.1 mol D216O中含中子、质子、电子各10 NA(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10.(天津)草酸是二元中强酸,草酸氢钠溶液显酸性。常温下,向10 mL 0.01 mol/L NaHC2O4溶液中滴加0.01 mol/L 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V(NaOH)== 0时,c(W)== 1 × 10-2 mol/L
B.V(NaOH)< 10 mL时,不可能存在c(Na+)== 2 c(C2O)+ c(HC2O)
C.V(NaOH)== 10 mL时,c(W)== 1 × 10-7mol/L
D.V(NaOH)> 10 mL时,c(Na+)> c(C2O)>c(HC2O)
11.(天津)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 + OH- ;ΔH > 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人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人少量固体CH3COONa ,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l2.(天津)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NH3液化分离,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N2、H2的转化率
B.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SO3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12进入阳极室
D.电解精炼铜时,同一时间内阳极溶解铜的质量比阴极析出铜的质量小
13.(天津)天津是我国研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基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含锂的二氧化钴(LiCoO2),充电时LiCoO2中Li被氧化,Li+迁移并以原子形式嵌入电池负极材料碳(C6)中,以LiC6表示。电池反应为LiCoO2 + C6 CoO2 + LiC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LiC6 - e- == Li + C6
B.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 CoO2 + Li+ + e- == LiCoO2 ,
C.羧酸、醇等含活泼氢的有机物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
D.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释放的能量)低
9、(山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目前加碘食盐中主要添加的KIO3
B 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
C 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D 在空气质量日报中CO2含量高于空气污染指数
10、(山东)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下列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溶液中pH最大的是
A Na2CO3溶液 B NH4HCO3溶液 C NaHCO3溶液 D NaHSO4溶液
12、(山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O2和O2互为同位素,性质相似
B 常温下,pH=1的水溶液中Na+、NO3-、HCO3-、Fe3+可以大量共存
C 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人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D 石墨△H>0,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13、(山东)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共键化合物
B 只有在原子中,持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C 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6种元素
D 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或8
14、(山东)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再通入少量氯气,c(H+)/c(ClO-)减小
B 通入少量SO2,溶液漂白性增强
C 加入少量固体NaOH,一定有c(Na+)=c(Cl-)+c(ClO-)
D 加入少量水,水的电或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6.(四川)下列家庭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 B.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 D.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
7.(四川)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CHCl3中含有氯原子数目为3NA
B.7gCnH2n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
C.18 g D2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10NA
D.1 L0.5mol/LNa2CO3 溶液中含有的CO32-数目为0.5NA
8.(四川)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浓烧减溶液中加入铝片:Al + 2OH-=AlO2-+H2↑
B.以石墨作电极电解氯化铝溶液:2Cl-+2H2O 2OH-+H2↑+Cl2↑
C.硫酸亚铁溶液与稀硫酸、双氧水混合:2Fe2++H2O2 +2H+=2Fe3++2H2O
D.硫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2H++SO42-+Ba2++2OH-=BaSO4↓+2H2O
9.(四川)短周期元家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X与Z 位于同一主族.W 与X 可形成共价化合物WX2.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2.5 倍·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WX2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为8 电子结构B.WX2、ZX2的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型都相同
C.WX2是以极性键结合成的非极性分子
D.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X 11.(四川)在25℃时将pH=11 的NaOH 溶液与pH=3 的CH3COOH溶掖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c (Na+)==c(CH3COO-)+c(CH3COOH)
B.c(H+)==c(CH3COO-)+c(OH一)
C.c (Na+) > c (CH3COO-)>c(OH-)>c(H+)
D.c (CH3COO-)>c(Na+)>c(H+)>c(OH-)
13.(四川)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和2molH2O(g),发生反应:CO+H2O (g) CO2 +H2。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x。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大于x的是
A.0.5molCO+2molH2O(g)+1molCO2+1molH2
B.1molCO+1molH2O(g)+1molCO2+1molH2 .
C.0.5molCO+1.5molH2O(g)+0.4molCO2+0.4molH2
D.0.5molCO+1.5molH2O(g)+0.5molCO2+0.5molH2
1、(广东)铋(Bi)在医药方面有重要应用。 下列关于 和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和 都含有83个中子; B、 和 互为同位素
C、 和 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D、 和 分别含有126和127个质子
3、(广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48gO3气体含有6.02×1023个O3分子
B、常温常压下,4.6gNO2气体含有1.81×1023个NO2分子
C、0.5mol·L-1CuCl2溶液中含有3.01×1023个Cu2+
D、标准状况下,33.6LH2O含有9.03×1023个H2O分子
4、(广东)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A、氯、溴、碘 B、钠、镁、铝
C、烧碱、氢气 D、食盐、淡水
5、(广东)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在3Cl2 + 2NH3 = N2 + 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
6、(广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材料广泛用于光纤通讯 B、工艺师利用盐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
C、水晶项链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 D、粗硅制备单晶硅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8、(广东)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学”的有:
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
在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
将实验室的废酸液和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9、(广东)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物转化为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发电。电池负极反应为:
A、H2 + 2OH- =2H2O+2e- B、O2 + 4H+ + 4e- = 2H2O
C、H2 = 2H+ + 2e- D、O2 + 2H2O + 4e- = 4OH-
11、(广东)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HCO3- + H+ == CO2↑+ H2O
B、往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 CO32- + 2H+ == CO2↑+ H2O
C、往氨水中滴加氯化铝: Al3+ + 4OH- == AlO2- + 2H2O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Ba2+ + SO42- + H+ + OH- == BaSO4↓+ H2O
12、(广东)为了避免青铜器生成铜绿,以下方法正确的是
A、将青铜器放在银质托盘上; B、将青铜器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
C、将青铜器保存在潮湿的空气中; D、在青铜器的表面覆盖一层防渗的高分子膜
13、(广东)顺式Pt(NH3)2Cl2(式量为300)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搞肿瘤药物。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4种元素组成 B、含有NH3分子
C、Pt的化合价为+4 D、Pt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5%
14、(广东)将V1mL1.0mol/L 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
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
结果如右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 V1 + V2= 50m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
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mol/L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15、(广东)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1.0mol/LNa2CO3溶液:c(OH-) = c(HCO3-) + c(H+) + 2c(H2CO3)
B、1.0mol/LNH4Cl溶液:c(NH4+) = c(Cl-)
C、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c(Na+)>c(CH3COO-)>c(H+)>c(OH-)
D、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pH=5的混合溶液:c(Na+)=c(NO3-)
16、(广东)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 Sn(s、白) + 2HCl(aq)= SnCl2(aq)+ H2(g) △H1
② Sn(s、灰) + 2HCl(aq)= SnCl2(aq)+ H2(g) △H2
③ Sn(s、灰) Sn(s、白) △H3= + 2.1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1 >△H2
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17、(广东)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氢化物溶于水显酸性 B、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
C、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存放不易变质
D、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弱酸
19、(广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Mg、Al、Cu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
D、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
20、(广东)三氧化二镍(Ni2O3)可用于制造高能电池,其电解法制备过程如下:用NaOH调NiCl2溶液pH至7.5,加放适量硫酸钠后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产生的Cl2在弱碱性条件下生成ClO-,把二价镍氧化为三价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铁作阳极材料
B、电解过程中阳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
C、阳极反应方程式为: 2Cl- - 2e- = Cl2
D、1mol二价镍全部转化为三价镍时,外电路中通过了1mol电子。
19.(广东理科基础)下述做法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以煤等燃料作为主要生活燃料
B.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C.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D.限制使用电动车
20. (广东理科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与胶体
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
21. (广东理科基础)32S与33S互为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2S与33S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
B.32S与33S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32S与33S具有不同的电子数
D.32S与33S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22. (广东理科基础)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mol重水含有NA个D2O分子
B.1 g氢气含有NA个H2分子
C.2 mol钠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NA个H2分子
D.22.4 L水含有NA个H2O分子
23. (广东理科基础)下列物质中含离子键的是
A.Cl2 B.CO2 C.NaCl D.CH4
24. (广东理科基础)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因为Na比K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K的还原性强
D.O与S为同主族元素,且O比S的非金属性强
25. (广东理科基础)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
2Fe+2H2O+O2 2Fe2++4OH-。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负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 Fe2+
B.正极发生的反应为:2H2O+O2+2e- 4OH-
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D.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容易腐蚀
26. (广东理科基础)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
A.盐酸的浓度 B.铝条的表面积
C.溶液的温度 D.加少量Na2SO4
27. (广东理科基础)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CO、Cl-。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除BaCl2,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A.H2SO4 B.HCl C.NaOH D.NaNO3
28. (广东理科基础)下列有关金属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铝在常温下不能与氧气反应
B.铝不能与氯气反应
C.铝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碱
D.氧化铝只能与酸反应,不能与碱反应
29. (广东理科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不锈钢都只含有金属元素
B.我国流通的硬币材质是金属单质
C.广东正在打捞的明代沉船上存在大量铝制餐具
D.镁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均高于纯镁
30. (广东理科基础)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有:①中和法;②化学沉淀法;③氧化还原法;④过滤法。其中属于化学方法的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1.从海水可获得的在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是
A.Mg B.K C.Br2 D.I2
32. (广东理科基础)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 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
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 D.用SiO2制备高纯硅
33. (广东理科基础)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和乙酸都存在碳氧双键
B.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
C.高锰酸钾可以氧化苯和甲烷
D.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氢气加成
34. (广东理科基础)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
B.石油产品都可用于聚合反应
C.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
D.水煤气是通过煤的液化得到的气体燃料
35. (广东理科基础)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A.加入适量铜粉除去Cu(NO3)2溶液中的AgNO3杂质
B.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C.用浓硫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鉴别部分蛋白质
D.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碘
36. (广东理科基础)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2H++2Cl-+Ba2++2OH- 2H2O+BaCl2
B.往FeCl3溶液中加入Fe粉: 2Fe3++Fe 3Fe2+
C.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Ca2++2OH-+CO2 CaCO3+H2O
D.往FeCl3溶液中加入Cu粉: Fe3++Cu Fe2++Cu2+
6.(重庆)题6表是食用碘盐包装上的部分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会导致碘的损失
B.碘酸钾可氧化氯化钾
C.可用淀粉检验碘盐中的碘酸钾
D.该碘盐中碘酸钾含量为20~50 mg/kg
题6表
配料
精盐、碘酸钾、抗结剂
碘含量
35±15 mg/kg
储存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
烹饪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7. (重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M2和O2的混合气体与等休整的N2所含原子数相等
B.等物质的量的甲基(-CH3)与羟基(-OH)所含电子数相等
C.常温常压下28 g CO与22.4 L O2所含分子数相等
D.16 g CH2与19 g NH+4所含质子数相等
8. (重庆)对下列反应①NHCO,溶液与石灰水反应、②Kn2SO2溶液与稀盐酸反应、③Si与烧碱溶液反应、④Fe与稀硝酸反应,改变反应物用量,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 (重庆)如题11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B.X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Y与滤纸接触处有氧气生成
D.X为滤纸接触处变红
12. (重庆)用过量的H2SO4、NaOH、NH3、H2O、NaCl等溶液,按题12图所示步骤分开五种离子.则溶液①、②、③、④是
A. ①NaCl ②NaOH ③NH2·H2O ④H2SO4
B. ①H2SO4 ②NaOH ③NH3·H2O ④NaCl
C. ①H2SO4 ②NH3·H2O ③NaOH ④NaCl
D. ①NaCl ②NH3·H2O ③NaOH ④H2SO4
9.(宁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3C和14C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
B.1H和2H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C.14C和14N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
D.6Li和7Li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
10.(宁夏)若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Cl2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为NA
B.在0℃,101kPa时,22.4L氢气中含有NA个氢原子
C.14g氮气中含有7NA个电子
D.N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 mol 甲烷的质量比为7 :4
11.(宁夏)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锌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Zn+Ag+=Zn2++Ag
B.碳酸氢钙溶液加到醋酸中:
Ca(HCO3)2+2CH3COOH=Ca2++2CH3COO-+2CO2↑+2H2O
C.少量金属钠加到冷水中:
Na+2H2O=Na++OH-+H2↑
D.氢氧化铜加到盐酸中:
Cu(OH)2+2H+=Cu2++2H2O
2. (江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B.石英的化学式为:CaSiO3
C.在CS2、PCl3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能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
D.Ar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3.(江苏)三聚氰酸[C3N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2。其反应原理为:
C3N3(OH)3 3HNCO; 8HNCO+6NO2 7N2+8CO2+4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3N3(OH)3与HNCO为同一物质 B.HNCO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
C.1 molNO2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4mol D.反应中NO2是还原剂
4.(江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B.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C.干冰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
D.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6. (江苏)向存在大量Na+、Cl-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3后,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于组是
A.K+、Br-、CO32- B.Al3+、H+、MnO4-
C.NH4+、Fe3+、SO42- D.Ag+、Cu2+、NO3-
7.(江苏)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 △H= + 49.0 kJ·mol-1
②CH3OH(g)+1/2O2(g)=CO2(g)+2H2(g);△H=-192.9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根据②推知反应: CH3OH(l)+1/2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
8.(江苏)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24L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 ×6.02×1023
B.0.1L3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数目为0.3 ×6.02×1023
C.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 ×6.02×1023
D.4.5 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 ×6.02×1023
9.(江苏)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过量的SO2通入NaOH溶液中:SO2+2OH-=SO32-+H2O
B.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2Fe2++I2
C.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2MnO4-+5NO2-+6H+=2Mn2++5NO3-+3H2O
D.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2HCO3-+Ba2++2OH-=BaCO3↓+2H2O+CO32-
13. (江苏)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2C(g)+D(g);△H<0。现将1mol A和2molB加入甲容器中,
将4 molC和2 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均达
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molA和2mol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
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
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增人
C.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分数
是甲中C的体积分数的2倍
D.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
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14.(江苏)有X、Y两种元素,原子序数≤20,X的原子半径小于Y,且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选项中m、n均为正整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X(OH)n为强碱,则Y(OH)n也一定为强碱
B.若HnXOm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
C.若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X2,则Y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Y2
D.若Y的最高正价为+m,则X的最高正价一定为+m
15.(江苏)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0.1 mol·L-1 HCOOH溶液中:c(HCOO-)+c(OH-)=c(H+)
B.1 L 0.l mol·L-1CuSO4·(NH4)2SO4·6H2O的溶液中:
c(SO42-)>c(NH4+))>c(Cu2+)>c(H+)>c(OH-)
C.0.1 mol·L-1NaHCO3溶液中: c(Na+)+c(H+)+c(H2CO3)=c(HCO3-)+c(CO32-)+c(OH-)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弱酸HX混合后的溶液中:
c(Na+)>c(HX)>c(X-)>c(H+)>(OH-)
有机化学
12(全国Ⅰ)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
A.4 B.5 C.6 D.7
12.(全国卷II)仔细分析下列表格中烃的排列规律,判断排列在第 15 位烃的分子式是
1
2
3
4
5
6
7
8
9
……
C2H2
C2H4
C2H6
C3H4
C3H6
C3H8
C4H6
C4H8
C4H10
……
A.C6H12 B.C6H14 C.C7H12 D.C7H14
1、(上海)近期我国冀东渤海湾发现储量达10亿吨的大型油田。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石油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 B 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 石油的裂化是物理变化 D 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
3、(上海)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 B 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C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D 葡萄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14、(上海)已知:CH3CH2CH2CH3(g)+6.5O2(g)→4CO2(g)+5H2O(l)+2878kJ
(CH3)2CHCH3(g)+6.5O2(g)→4CO2(g)+5H2O(l)+2869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B 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 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 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19、(上海)莽草酸是一种合成治疗禽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鞣酸存在于苹果、生石榴等植物中。下列关于这两种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酸都能与溴水反应
B 两种酸遇三氯化铁溶液都显色
C 鞣酸分子与莽草酸分子相比多了两个碳碳双键
D 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的量相同
11、(山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烯的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CH2CH2
B 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 油脂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 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12.(四川)咖啡鞣酸具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关于咖啡鞣酸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6H18O9
B.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咖啡鞣酸水解时可消耗8molNaOH
D.与浓溴水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7、(广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可以得到氯乙烯
B、油脂水解可得到氨基酸和甘油
C、所有烷烃和蛋白质中都存在碳碳单键
D、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都是(C6H10O5)n,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9.(重庆)氧氟沙星是常用抗菌药,其结构简式如题9图所示,下列对氧氟沙星叙述错误的是
A.酸发生加成、取代反应
B.能发生还原、酯化反应
C.分子内共有19个氢原子
D.分子内共平面的碳原子多于6个
7.(宁夏)根据下表中烃的分子式排列规律,判断空格中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1
2
3
4
5
6
7
8
CH4
C2H4
C3H8
C4H8
C6H12
C7H16
C8H16
A.3 B.4 C.5 D.6
1.(江苏)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结合来自CO2中的碳1500亿吨和来自水中的氢250亿吨,并释放4000亿吨氧气。光合作用的过程一般可用下式表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催化剂 B.碳水化合物就是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
A.某些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可转化为有机物 D.增加植被,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12.(江苏)花青苷是引起花果呈颜色的一种花色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它的主要结构在不同pH条件下
有以下存在形式:
下列有关花青苷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花青苷可作为一种酸碱指示剂 B.I和Ⅱ中均含有二个苯环
C.I和Ⅱ中除了葡萄糖基外,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D.I和Ⅱ均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化学实验
11.(全国Ⅰ)等物质的量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
A.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 B.KMnO4(加热)
C.H2O2(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 D.HgO(加热)
9.(北京)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
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气体是
① CO、O2 ② Cl2、CH4 ③ NO2、O2 ④ N2、H2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1.(北京)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操作及现象
溶液
A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升高至65℃以上,
溶液变澄清。
C6H5ONa溶液
B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Na2SiO3溶液
C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Ca(ClO)2溶液
D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
Ca(OH)2溶液
12、(上海)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检验方法
沉淀法
显色法
气体法
含义
反应中有沉淀产生或溶解
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反应中有气体产生
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 NH4+-气体法 B I--沉淀法 C Fe3+-显色法 D Ca2+-气体法
9、(上海)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 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C 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 倾倒液体对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
11、(上海)有关物质燃烧时火焰颜色描述错误的是
A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苍白色 B 钠在空气中燃烧——黄色
C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 D 硫在氧气中燃烧——绿色
16、(上海)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铅笔端作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B 铂片端作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C 铅笔端有少量的氯气产生 D a点是负极,b点是正极
17、(上海)可用右图装置制取(必要时可加热)、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A 铜和稀硝酸制一氧化氮 B 氯化钠与浓硫酸制氯化氢
C 锌和稀硫酸制氢气 D 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制硫化氢
18、(上海)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右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
C 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
D 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
8.(天津)为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欲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ZnSO4溶液,将l0 g ZnSO4·7H2O溶解在90 g水中
B.欲制备F(OH)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
C.为鉴别KCl、AICl3和MgCl2溶液,分别向三种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D.为减小中和滴定误差,锥形瓶必须洗净并烘干后才能使用
15、(山东)一定体积的KMnO4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若用0.1000mol·L-1的NaOH溶液中和相同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恰好为KMnO4溶液的3倍,则KMnO4溶液的浓度(mol·L-1)为
提示:①H2C2O4是二元弱酸;
②10[KHC2O4·H2C2O4]+8KMnO4+17H2SO4=8MnSO4+9K2SO4+40CO2↑+32H2O
A 0.008889 B 0.08000 C 0.200 D 0.240
2、(广东)下列可用于测定溶液pH且精确度最高的是
A、酸碱指示剂 B、pH计 C、精密pH试纸 D、广泛pH试纸
10、(广东)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
实验
操作
A
钠与水反应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mL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C
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
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
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18、(广东)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证明SO2具有氧化性
B
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
比较氯与溴的氧化性强弱
C
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收集后用冰水混合物冷却降温
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
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1支加入少量MnO2
研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10.(重庆)用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1 mol/L)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A.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
B.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
C.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
D.pH试纸显示白醋的pH为2~3
8.(宁夏)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 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② 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 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 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 ② B.② ④ C.③ ④ D.② ③
5.(江苏)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加人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
B.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
C.制备Fe(OH)3胶体,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热水中
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10.(江苏)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巳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
11.(江苏)某同学按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过程中,铜电极上有H2产生
B.电解初期,主反应方程式为:Cu+H2SO4CuSO4+H2↑
C.电解一定时间后,石墨电极上有铜析出
D.整个电解过程中,H+的浓度不断增大
化学计算
8.(全国Ⅰ)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若阳极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100mol,则阴极上析出铜的质量为
A.0.64g B.1.28g C.2.56g D.5.12g
13.(全国卷II)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 1.5g 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 80mL 浓度为 0.50mol/L的 HCl 溶液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
A.Na2O B.Na2O2 C.Na2O 和 Na2O2 D.Na2O2 和 NaO2
12、(上海)往含I-和Cl-的稀溶液中滴人AgNO3溶液,沉淀的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原溶液中c(I-)/c(Cl-)的比值为
A (V2-V1)/V1 B V1/V2
C V1/(V2-V1) D V2/V1
22、(上海)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
(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 K+一定存在 B 100mL溶液中含0.01mol CO32-
C Cl-可能存在 D 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
10.(四川)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 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A.60mL B.45mL C.30mL D.15mL
13.(重庆)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 436 kJ D.188 kJ
12.(宁夏) a g铁粉与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 g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4与H2SO4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 :7 B.7 :1 C.7 :8 D.8 :7
13.(宁夏)一定条件下,合成氨气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0% ,与反应前的体积相比,反应后体积缩小的百分率是
A.16.7% B.20.0% C.80.0% D.83.3%
16.(江苏)某合金(仅含铜、铁)中铜和铁的物质的量之和为ymol,其中Cu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 ,将其全部
投入50mLbmol·L-1的硝酸溶液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假设NO是唯一的还原产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金属有剩余,在溶液中再滴入硫酸后,金属又开始溶解
B.若金属全部溶解,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C.若金属全部溶解,且产生336mL气体(标准状况),则b=0.3
D.当溶液中金属离子只有Fe3+、Cu2+时,则a与b的关系为:b≥80y(1-a/3)
第Ⅱ卷
基本理论
26.(全国卷II)(16 分)用 A + 、B- 、C 2- 、D、E、F、G 和 H分别表示含有 18个电子的八种微粒(离 子或分子),请回答:
(1)A元素是 ① 、B 元素是 ② 、C 元素是 ③ (用元素符号表示)。
(2)D 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④ 。
(3) E 是所有含 18 个电子的微粒中氧化能力最强的分子,其分子式是 ⑤ 。
(4)F 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⑥ ,电子式是 ⑦ 。
(5)G 分子中含有 4 个原子,其分子式是 ⑧ 。
(6)H 分子中含有 8 个原子,其分子式是 ⑨ 。
26.(15 分)
(1)K C1 S (2)HC1 (3)F2 (4)H2S
(5)H2O2(答 PH3 同样给分) (6)C2H6
28.(北京)(15分)北京市场销售的某种食用精制盐包装袋上有如下说明:
产品标准
GB5461
产品等级
一级
配 料
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碘含量(以I计)
20~50mg/kg
分装时期
分装企业
(1)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配平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于空白处)
KIO3+ KI+ H2SO4= K2SO4+ I2+ H2O
(2)上述反应生成的I2可用四氯化碳检验。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Na2SO3稀溶液,将I2还原,以回收四氯化碳。
①Na2SO3稀溶液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某学生设计回收四氯化碳的操作步骤为:
a.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
b.加入适量Na2SO3稀溶液;
c.分离出下层液体。
以上设计中遗漏的操作及在上述步骤中的位置是 。
(3)已知:I2+2S2O32-=2I-+S4O62-。某学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
a. 准确称取w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mol·L-1的Na2S2O3溶液10.0mL,恰好反应完全。
①判断c中反应恰好完全依据的现象是 。
②b中反应所产生的I2的物质的量是 mol。
③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袋说明,所测精制盐的碘含量是(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
mg/kg。
28.(15分)
(1)1、5、3、3、3、3
(2)①I2+SO32-+H2O===2I-+SO42-+2H+
②在步骤b后,增加操作:将分液漏斗充分振荡后静置
(3)①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
②1.0×10-5
③4.2 ×102/w
24、(上海)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
NO3-+4H++3e→NO+2H2O
K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2)反应中硝酸体现了 、 性质。
(3)反应中若产生0.2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4)若1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 。
24、(1)14HNO3+3Cu2O→6Cu(NO3)2+2NO↑+7H2O(2)酸性 氧化性(3)0.6mol(4)使用了较浓的硝酸,产物中有部分二氧化氮生成
25、(上海)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CO(g)+2H2(g)CH3OH(g)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1)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 ,升高温度,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气的浓度减少 b 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c 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 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4)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Cu2O,反应体系中含少量CO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Cu2O的量不变,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5、(1)K=c(CH3OH)/c(CO)·c2(H2) 减小(2)2nB/3tBmol·(L·min)-1(3)b c(4)Cu2O+CO2Cu+CO2
28、(山东)(11分)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常用的化工原料,但也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综合治理其污染是环境化学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
2SO2(g)+O2(g)2SO3(g)
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a)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2.0mol SO2和1.0mol O2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0.10MP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_____。
②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_______K(B)(填“>”、“<”或“=”)。
(2)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CH4(g)+4NO2(g)=4NO(g)+C02(g)+2H20(g) △H=-574 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0(g) △H=-1160 kJ·mol-1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 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______(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A表示),放出的热量为______kJ。
(3)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MFe2Ox 3<x<4,M=Mn、Co、Zn或Ni=由铁酸盐(MFe2O4)经高温还原而得,常温下,它能使工业废气中的酸性氧化物分解除去。转化流程如图所示:
请写出MFe2Ox分解SO2的化学方程式 (不必配平)。
28、(1)①800L·mol-1 ②=(2)1.60NA(或1.6NA) 173.4(3)MFe2Ox+SO2→MFe2O4+S
29、(山东)(15分)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FeCl3可用作催化剂、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和外伤止血剂等。
(1)写出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离子方程式 。
(2)若将(1)中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标出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正极反应 负投反应 。
(3)腐蚀铜板后的混合溶液中,若Cu2+、Fe3+和Fe2+的浓度均为0.10mol/L,请参照下表给出的数据和药品,简述除去CuCl2溶液中Fe3+和Fe2+的实验步骤 。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的pH
氢氧化物沉淀完全时的pH
Fe3+
Fe2+
Cu2+
1.9
7.0
4.7
3.2
9.0
6.7
提供的药品:Cl2 浓H2SO4 NaOH溶液 CuO Cu
(4)某科研人员发现劣质不锈钢在酸中腐蚀缓慢,但在某些盐溶液中腐蚀现象明显。请从上表提供的药品中选择两种(水可任选),设计最佳实验,验证劣质不锈钢腐蚀。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劣质不锈钢腐蚀的实验现象
29、(1)2Fe3++Cu=2Fe2++Cu2+(2)正极反应:Fe3++e-=Fe2+(或2Fe3++2e-=2Fe2+)负极反应:Cu=2Cu2++2e-(或Cu-2e-=Cu2+)(3)①通入足量氯气将Fe2+氧化成Fe3+;②加入CuO调节溶液的pH至3.2-4.7;③过滤(除去Fe(OH)3)(4)CuO+H2SO4=CuSO4+H2O CuSO4+Fe=FeSO4+Cu不锈钢表面有紫红色物质生成
31((山东))(8分)【化学-化学与技术】
工业上地海水资源合开发利用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电解饱和食盐水常用离子膜电解槽和隔膜电解槽,离子膜和隔膜( )或离子是 。电解槽中的阳极材料为 。
(2)本工艺流程中先后制得Br2、CaSO4和Mg(OH)2,能否按Br2、Mg(OH)2、CaSO4顺序制备?原因是 。
(3)膜在四氧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四氧化碳与水不互溶可通干,但在上述工艺中却不用四氧化碳,原因是 。
31、(1)阳离子(或Na+) 钛(或石墨)(2)否。如果先沉淀Mg(OH)2,则沉淀中会夹杂有CaSO4沉淀,产品不纯。(3)四氯化碳萃取法工艺复杂、设备投资大;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
32、(山东)(8分)【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请完成下列各题:
(1)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有 种。
(2)第ⅢA、ⅤA原元素组马的化合物CaN、CaP、CaAs等是人工合成的平等体材料,其晶体结构与单晶硅相似,C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在CaN晶体中,每个Ca原子与 个N原子相连,与同一个Ca原子相连的N原子构成的空间构型为 。在四大晶体类型中,CaN属于 晶体。
(3)在极性分子NCl3中,N原子的化合物为―3,Cl原子的化合价为+1,请推测NCl3水解的主要产物是 (填化学式)。
32、(1)5(2)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或[Ar]3d104s24p1) 4 正四面体 原子(3)HClO NH3·H2O
29.(四川)( 15 分)
二甲醚(CH3OCH3)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它清洁、高效、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四川是利用天然气生产二甲醚的重要基地之一。
请填写下列空白:
(l)与二甲醚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且元素种类相同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二甲醚可由合成气(CO+H2)在一定条件下制得。用合成气制二甲醚时,还产生了一种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机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以二甲醚、空气、氢氧化钾溶液为原料,石墨为电极可构成然料电池。该电池中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制备二甲醚的合成气可由甲烷与水燕气或二氧化碳经高温催化反应制得。合成气除制二甲醚外,还可用于冶炼金属,用它冶炼铁的生产过程可示意如下:
① 在催化反应室中进行的反应均为可逆反应.增大体系的压强对甲烷转化率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 在上述炼铁过程的某时间段内,若有x m3(标准状况)的甲烷进入燃烧室中充分燃烧,还原反应室有5 y kg(y/11.2×103mol)铁生成,假设燃烧室与还原反应室产生的高温尾气全部进人催化反应室,则这些高温尾气在理论上可产生合成气_______________m3(标准状况)。
29.(15分)
(1)CH3CH2OH、HCOOH
(2)3CO+3H2=CH3OCH3 或2CO+4H2=CH3OCH3+H2O
(3)CH3OCH3+16OH—-12e-=2CO32-+11H2O
(4)①减小
②12(x + y)
24、(广东)(10分)
二氧化锰是制造锌锰干电池的基本材料。工业上以软锰矿为原料,利用硫酸亚铁制备高纯二氧化锰的流程如下:
某软锰矿的主要成分为MnO2,还含有Si(16.27%)、Fe(5.86%)、Al(3.42%)、Zn(2.68%)和Cu(0.86%)等元素的化合物。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或硫化物的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沉淀物
Al(OH)3
Fe(OH)3
Fe(OH)2
Mn(OH)2
Cu(OH)2
Zn(OH)2
CuS
ZnS
MnS
FeS
pH
5.2
3.2
9.7
10.4
6.7
8.0
≥-0.42
≥2.5
≥7
≥7
(1)硫酸亚铁在酸性条件下将MnO2还原为MnSO4,酸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 。
(3)加入MnS的目的是除去 杂质。
(4)碱性锌锰电池中,MnO2参与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
(5)从废旧碱性锌锰电池中可以回收利用的物质有 (写两种)。
24、(1)MnO2 +2FeSO4 + 2H2SO4 = MnSO4 + Fe2(SO4)3 + 2H2O
(2) Fe(OH)3 Al(OH)3
(3)Cu2+ Zn2+
(4)MnO2 + H2O + e- = MnOOH + OH-(或2MnO2 + H2O + 2e- = Mn2O3 + 2OH-)
(5)锌、二氧化锰
26、(广东)(12分)
羟基磷灰石[Ca5(PO4)3OH]是一种一种重要的生物无机材料。其常用的制备方法有两种:
方法A:用浓氨水分别调Ca(NO3)2和(NH4)2HPO4溶液的pH约为12;在剧烈搅拌下,将(NH4)2HPO4溶液缓慢滴入Ca(NO3)2溶液中。
方法B:剧烈搅拌下,将H3PO4溶液缓慢滴加到Ca(OH)2悬浊液中。
3种钙盐的溶解度随溶液pH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图中纵坐标是钙离子浓度的对数),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方法A和方法B中制备Ca5(PO4)3O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5 Ca(NO3)2 + 3(NH4)2HPO4 + 4NH3·H2O = Ca5(PO4)3OH↓+ +
②5Ca(OH)2 + 3H3PO4 =
(2)与方法A相比,方法B的优点是 。
(3)方法B中,如果H3PO4溶液滴加过快,制得的产物不纯,其原因是
。
(4)图中所示3种钙盐在人体中最稳定的存在形式是 (填化学式)。
(5)糖沾附在牙齿上,在酶的作用下产生酸性物质,易造成龋齿。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其原因 。
26(1)①10NH4NO3 3H2O ②Ca5(PO4)3OH↓+ 9H2O
(2)唯一副产物为水,工艺简单
(3)反应液局部酸性过大,会有CaHPO4产生
(4)Ca5(PO4)3OH
(5)酸性物质使沉淀溶解平衡:Ca5(PO4)3OH(s) 5Ca2+(aq) + 3PO43-(aq)+OH-(aq)向右移动,导致Ca5(PO4)3OH溶解,造成龋齿
29、(广东-物质结构)(10分)
C、Si、Ge、Sn是同族元素,该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在材料、医药等方面有重要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Ge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C、Si、Sn三种元素的单质中,能够形成金属晶体的是
按要求指出下列氧化物的空间构型、成键方式或性质
①CO2分子的空间构型及碳氧之间的成键方式 ;
②SiO2晶体的空间构型及硅氧之间的成键方式 ;
③已知SnO2是离子晶体,写出其主要物理性质 (写出2条即可)
CO可以和很多金属形成配合物,如Ni(CO)4,Ni与CO之间的键型为
碳氧键的红外伸缩振动频率与键的强度成正比,已知Ni(CO)4中碳氧键的伸缩振动频率为2060cm-1,CO分子中碳氧键的伸缩振动频率为2143cm-1,则Ni(CO)4中碳氧键的强度比CO分子中碳氧键的强度 (填字母)
A、强 B、弱 C、相等 D、无法判断
29、(1)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 (2)Sn
(3)①直线型 共价键(或σ键与π键)
②Si-O通过共价键形成四面体结构,四面体之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共价键(或σ键)
③熔融时能导电、较高的熔点
(4)配位键 (5)B
26.(重庆)(14分)脱除天然气中的硫化氢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可回收硫资源.
(1)硫化氢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硫,其离子方程式为 .
(2)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硫化氢后,以石墨作电极电解该溶液可回收硫、其电解总反应方程式(忽略氧的氧化还原)为 ;该方法的优点是 .
(3)一定温度下1 mol NH4 HS固体在定容真空容器中可部分分解为硫化氢和氨气.
①当反应达平衡时ρ氨气×p硫化氢=a(Pa2),则容器中的总压为 Pa;
②题26图是上述反应过程中生成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若t2时增大氨气的浓度且在t3时反应再次达到平衡,诸在图上画出t2时刻后氨气、硫化氢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6.(14分)
(1)2Fe2++H2S=S↓+2Fe2++2H
(2)Na2S+2H2O S↓+H2↑+2NaOH或S2++2H2O S↓+ H2↑+2OH-
副产氢气,生成的NaOH可循环利用.
(3) ①2/3
②
27.(宁夏)(14分)
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SiO2 + C+ N2 Si3N4 + CO
(1)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在方框内);
(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其还原产物是 ;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4)若知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其反应热△H 零(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升高温度,其平衡常数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若使压强增大,则上述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
(6)若已知CO生成速率为v(CO)=18mol/(L.min),
则N2消耗速速率为v(N2)= mol/(L.min)。
27.(14分)
(1)3,6,2,1,6
(2)N2,Si3N4
(4)小于;减小
(5)逆
(6)6
31.(宁夏)化学选考题(15分)
A.[化学—选修化学与技术]
工业上生产硫酸时,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SO2 转化为SO3是一个关键步骤。压强及温度对SO2转化率的影响如下表(原料气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为:SO2 7% O2 11% N2 82%);
0.1
0.5
1
10
400
99.2
99.6
99.7
99.9
500
93.5
96.9
97.8
99.3
600
73.7
85.8
89.5
96.4
(1) 已各SO2的氧化是放热反应,如何利用表中数据推断此结论?
;
(2)在大400~500℃时,SO2的催化氧化采用常压而不是高压,主要原因是:
;
(3)选择适宜的催化剂,是否可以提高SO2的转化率? (填“是”或“否”),是否可以增大该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填“是”或“否”);
(4)为提高SO3吸收率,实际生产中用 吸收SO3;
(5)已知:2SO2(g)+O2(g)=2SO3(g);△H=-196.9kJ·mol-1,计算每生产1万吨98%硫酸所需要的SO3质量和由SO2生产这些SO3所放出的热量。
31.化学选考题(15分)
A.[化学—选修化学与技术]
(1)压强一定时,温度升高时,SO2转化率下降,说明升温有利逆反应的进行,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增大压强对提高SO2转化率无显著影响,反而会增加成本;
(3)否 否
(4)浓硫酸
(5)解:1万吨98%的硫酸含H2SO4的质量:9.8×109g
设需要SO3的质量为x,该反应产生的热量为y。
B.(宁夏)[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
已知A、B、C、D和E 5种分子所含原子数目依次为1、2、3、4和6,且都含有18个电子。又知B、C和D是由两种元素的原子组成。请回答:
(1)组成A分子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
(2)B和C的分子式分别是 和 ;C分子的立体结构呈 型,该分子属于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若向D的稀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无色气体生成。则D的分子式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将1mol E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1mol CO2和2molH2O,则E的分子式是 。
21.(江苏)(10分)工业上以硫铁矿为原料制硫酸所产生的尾气除了含有N2、O2外,还含有SO2、微量的SO3和酸雾。为了保护环境,同时提高硫酸工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应尽可能将尾气中的SO2转化为有用的副产品。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将尾气通入氨水中,能发生多个反应,写出其中可能发生的两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在尾气与氨水反应所得到的高浓度溶液中,按一定比例加入氨水或碳酸氢铵,此时溶液的温度
会自行降低,并析出晶体。
①导致溶液温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
②析出的晶体可用于造纸工业,也可用于照相用显影液的生产。已知该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4,则其化学式为 ;
③生产中往往需要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对苯二酚或对苯二胺等物质,其目的是
(3)能用于测定硫酸尾气中SO2含量的是 。(填字母)
A.NaOH溶液、酚酞试液 B.KMnO4溶液、稀H2SO4
C.碘水、淀粉溶液 D.氨水、酚酞试液
元素及其化合物
26.(全国Ⅰ)(15分)
W、X、Y和Z都是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已知:
①W的阳离子和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组成为WY的化合物;
②Y和Z属同族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
③X和Z属同一周期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
④W和X能形成组成为WX2的化物;
⑤X和Y不在同一周期,它们能形成组成为XY2的化合物。
试回答:
(1)W元素是 ;Z元素是 。
(2)化合物WY和WX2的化学式分别是 和 。
(3)Y和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的分子式 和 。
(4)写出X和Z形成的一种气态化合物跟W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6.(1)钙;氧 (2)CaS CaC2 (3)SO2 SO3 (4)CO2+CaO=CaCO3
27.(全国卷II)(15 分)现有五种离子化合物 A、B、C、D 和 E,都是由下表中离子形成的:
阳离子
Ag + Ba 2+ A1 +
阴离子
OH - C1 - SO4 2-
为鉴别它们,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其结果是:
a. B 和 D 都不溶于水,也不容于酸;
b. A 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 B,且 A 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 C 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 D,且 C 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 E 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阴离子反应可生成 B;
e. A溶液与适量 E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再加入过量 E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
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填空:
(1)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A ① ,B ② ,C ③ , E ④ 。
(2)A溶液与过量的 E 溶液反应后,最终得到的化学式是 ⑤ 。
27.(15 分)
(1)A12(SO4)3 A1C13 AgC1 Ba(OH)2 (2) BaSO4
26.(北京)(13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X、Y、Z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气态,并有下列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 a.常见双原子单质分子中,X分子含共价键最多。
b.甲分子中含10个电子,乙分子含有18个电子。
(1)X的电子式是 。
(2)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缺少收集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收集甲。
①在图中方框内绘出用烧瓶收集甲的仪器装置简图。
②试管中的试剂是(填写化学式) 。
③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
(3)磷在Z中燃烧可生成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产物丁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不全是8电子结构,丁的化学式是 。
(4)n mol丁与n mol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4n mol乙和另一化合物,该化合物蒸气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174倍,其化学式是 。
26.(13分)
(1)
(2) ①
②NH4Cl、Ca(OH)2 (合理答案均给分)
③NH3·H2ONH4++OH-
(3)PCl5
(4)P3N3Cl6
23、(四川)(A)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T
M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Y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Z
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
(1)元素T的原子最外层共有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
(2)元素Y与氢元素形成一种离子YH4+,写出该微粒的电子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
(3)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 常温下Z的单质和T的单质状态不同 b Z的氢化物比T的氢化物稳定
c 一定条件下Z和T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T、X、Y、Z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酸的是 ,理由是 。
(B)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T
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所得溶液呈弱酸性
X
L层p电子数比s电子数多2个
Y
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
Z
L层有三个未成对电子
(1)写出元素X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写出元素Z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
(2)写出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电离方程式
(3)元素T与氯元素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 常温下氯气的颜色比T单质的颜色深
b T的单质通入氯化钠水溶液不能置换出氯气
c 氯与T形成的化合物中氯元素呈正价态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T、X、Y、Z四种元素的单质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单质的是 ,理由 。
23、(A)(1)6 146C(2)[]+(3)Cl b(4)H2CO3 弱酸性或非氧化性酸(B)(1) (2)H++AlO2-+H2OAl(OH)3A13++3OH-(3)F c(4)Al 具有金属性
26.(天津)(14分)U、V、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常见元素。Y的单质在W2中燃烧的产物可使品红溶液褪色。Z和W元素形成的化合物Z3W4具有磁性。U的单质在W2中燃烧可生成UW和UW2两种气体。X的单质是一种金属,该金属在UW2中剧烈燃烧生成黑、白两种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V的单质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XW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
⑵.U元素形成的同素异形体的晶体类型可能是(填序号)__________。
① 原子晶体 ② 离子晶体 ③ 分子晶体 ④ 金属晶体
⑶.U、V、W形成的10电子氢化物中,U、V的氢化物沸点较低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V、W的氢化物分子结合H+能力较强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用一个离子方程式加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YW2气体通人BaCl2和HNO3的混合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VW,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VW和YW2还原性较强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4分)
⑴.N≡N (1分)
⑵. (1分)
第4周期,第VIII族 (2分)
⑵.① ③ (2分)
⑶.CH4 NH3 (各1分,共2分)
NH3 + H3O+ ==== NH + H2O (2分)
⑷.3SO2 + 2NO + 3Ba2+ + 2H2O ==== 3BaSO4 ↓ + 2NO + 4H+ (2分)
SO2 (1分)
27.(四川)( 15 分)
下图是无机物A~M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其中,I是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金属,K是一种红棕色气体。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在周期表中,组成单质G的元素位于第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族。
(2)在反应⑦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反应②、③、⑥、⑨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
(填写序号)。
(4)反应④ 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将化合物D 与KNO3、KOH 共融,可制得一种“绿色”环保高效净水剂K2FeO4 (高铁酸钾).同时还生成KNO2和H2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15 分)( l )四(或4 ) VIII
( 2 ) l :2
( 3 )③
( 4 ) 3Fe2+ + NO3- + 4H+ + = 3Fe3+ + NO↑+2H2O
( 5 ) Fe2O3+3KNO3+4KOH2K2FeO4+3KNO2+2H2O
29.(重庆)(14分)a、b、c、d、e是短周期元素,周期表中a与b、b与c相邻;a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b的最外层电子数比c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个;常见化合物d2c2与水反应生成c
的单质,且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
(1)e的元素符号是 .
(2)a、b、c的氢化物稳定性顺序为(用分子式表示) ;b的氢化物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Z,则Z中的化学键类型为 ,Z的晶体类型为 ;ab-离子的电子式为 .
(3)由a、c、d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碱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4)一定量的d2c2与ac2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恰好与0.8 mol稀盐酸溶液完全反应,并收集到0.25 mol气体,则用物质的量表示该固体物质的组成为 .
29.(14分)
(1)S
(2)CH4<NH3<H2O;共价健和离子键;离子晶体;[ ∶CN+]-
(3)CO2-3 +H2O=HCO-3+OH-或C7O2-4+H2O=HC2O-4+OH-
(4)0.3 mol Na2O2、0.1 mol Na2CO3
19.(江苏)(8分)通常情况下,微粒A和B为分子,C和E为阳离子,D为阴离子,它们都含有10个电子;
B溶于A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C和D;A、B、E三种微粒反应后可得C和一种白色沉淀。请回答: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4种微粒:
A: B : C: D :
(2)写出A、B、E三种微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0. (江苏)(10分)右图中各物质均由常见元素(原子序数≤20)组成。
已知A、B、K为单质,且在常温下A和K为气体,B为固体。
D为常见的无色液体。I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在其水溶液中滴
加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产生。J是一种实验
室常用的干燥剂。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图中反应条件未列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I的化学式为 ; J的电子式为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F的水溶液与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化学实验
27.(全国Ⅰ)(15分)
A.B、C、D、E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它们的离子有
阳离子
Na+ Mg2+ Al3+ Ba2+
阴离子
OH- Cl- CO32- SO42- HSO4-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②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③A溶液与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
④B溶液与适量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D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
据此推断它们是
A ;B ;C ;D ;E 。
27.Na2CO3;Al2(SO4)3;MgCl2;Ba(OH)2;NaHSO4或Mg(HSO4)2
28.(全国Ⅰ)(15分)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请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中有CO和H2。(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盛浓H2SO4的装置用途是 ,
盛NaOH溶液的装置用途是 。
(2)仪器B中需加入的试剂名称(或化学式是)是: ,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仪器C中需加入的试剂名称(或化学式是)是: ,
其目的是 。
(4)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
g—ab— 。
(5)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的实验依据是 。
(6)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H2的实验依据是 。
28.(1)除去水蒸气 除去CO2 (2)氧化铜(CuO) CuO+H2Cu+H2O CuO+COCu+CO2
(3)无水硫酸铜(CuSO4) 检验H2O (4)g—ab—kj—hi—cd(或dc)—fe—lm
(5)原混合气中的CO2 已被除去,其中CO与CuO反应生成的CO2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6)原混合气中的H2O已被除去,其中H2与CuO反应生成的H2O使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蓝色
28.(全国卷II)(15 分)
在室温和大气压强下,用图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测得 ag
含 CaC290%的样品与水完全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 bL。现
欲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某电石试样中 CaC2 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
问题:
(1)CaC2 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① 。
(2)若反应刚结束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这时不能立即取出导气管,理由是 ② 。
(3)本实验中测量气体体积时应注意的事项有 ③ 。
(4)如果电石试样质量为 cg,测得气体体积为 dL,则电石试样中 CaC2 的质量分数计算式 w(CaC2)= ④ 。(杂质所生成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
28.(15 分)
(1)CaC2+2H2O=Ca(OH)2+C2H2↑
(2)因为装置内气体的温度没有恢复到室温,气体压强不等于大气压强。
(3)待装置内气体的温度恢复至室温后,调节量筒使其内外液面持平。
(4)
27.(北京)(17分)
某课外小组对一些金属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研究。
(1)下表为“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将打磨过的铝片(过量)放入一定浓度的CuCl2溶液中。
产生气泡,析出疏松的红色固体,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反应结束后分离出溶液备用
红色固体用蒸馏水洗涤后,置于潮湿空气中。
一段时间后固体由红色变为绿色[视其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按反应类型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是离子反应的只写离子方程式)
置换反应 ;
化合反应 。
(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上述实验分离出的溶液,两极产生气泡。持续电解,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还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解释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是 。
(3)工业上可用铝与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反应来。
① 用铝与软锰矿冶炼锰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
② MnO2在H2O2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若将适量MnO2加入酸化的H2O2的溶液中,MnO2溶解产生M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7.(17分) (1) 2Al+6H+===2Al3++3H2↑或2Al+3Cu2+===2Al3++3Cu
2Cu+O2+H2O+CO2===Cu2(OH)2CO3
(2)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逐渐溶解至消失
Al3++3OH-=== Al(OH)3↓
Al(OH)3+OH-=== AlO2-+2H2O
(3) ①3MnO2+4Al=== 3Mn+2Al2O3
②MnO2+H2O2+2H+=== Mn2++O2↑+2H2O
26、(上海)(A)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1)从右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
氮气 、氢气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有 、
(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人乙装置的水中吸收氨, (“会”或“不会”)发生倒吸,原因是: 。
(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 ,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6)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H+、OH-、 、 离子。
(B)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其设计的实验过程为:
(1)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 上(用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取用坩埚应使用 ,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 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实验所用仪器:a 蒸发皿 b 石棉网 c 泥三角
d 表面皿 e 坩埚钳 f 试管夹
(2)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用以制取胆矾。灼烧后含有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
a 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b 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
c 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 d 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
(3)通过途径Ⅱ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 、冷却结晶、 、自然干燥
(4)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 、
(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过程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 次
(6)若测定结果x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a 加热温度过高 b 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
c 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d 胆矾晶体部分风化
26、(A)(1)a、b(2)干燥气体 控制氢气和氮气的流速(3)不会 因为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难溶于水的氮、氢两种气体(4)说明氨的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5)4NH3十5O24NO+6H2O(6)NH4+ NO3-(B)(1)c e b(2)a b(3)蒸发 过滤(4)产生等量胆矾途径Ⅱ消耗硫酸少 途径Ⅱ不会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5)4(6)a
27、(上海)将磷肥生产中形成的副产物石膏(CaSO4·2H2O)转化为硫酸钾肥料和氯化钙水合物储热材料,无论从经济效益、资源综合利用还是从环境保护角度看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石膏转化为硫酸钾和氯化钙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1)本工艺中所用的原料除CaSO4·2H2O、KCl外,还需要 等原料
(2)写出石膏悬浊液中加入碳酸铵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过滤Ⅰ操作所得固体中,除CaCO3外还含有 (填化学式)等物质,该固体可用作生产水泥的原料。
(4)过滤Ⅰ操作所得滤液是(NH4)2SO4溶液。检验滤液中含有CO32-的方法是:
。
(5)已知不同温度下K2SO4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量如下表:
温度(℃)
0
20
60
K2SO4溶解的量(g)
7.4
11.1
18.2
60℃时K2SO4的饱和溶液591g冷却到0℃,可析出K2SO4晶体 g
(6)氯化钙结晶水合物(CaCl2·6H2O)是目前常用的无机储热材料,选择的依据是
a 熔点较低(29℃熔化) b 能导电 c 能制冷 d 无毒
(7)上述工艺流程中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27、 (1)CaCO3 NH3 H2O(2)CaSO4+CO32-→CaCO3↓+SO42-(3)CaSO4(4)滤液中滴加盐酸产生气泡(5)54g(6)a d(7)碳酸钙用于制水泥原料、硫酸钙和氯化钾转化为硫酸钾和氯化钙、氨在工艺中循环使用等(原子利用率高,没有有害物质排放到环境中)
28.(天津)(19分)二氯化二硫(S2C12)在工业上用于橡胶的硫化。为在实验室合成S2C1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了有关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① 将干燥的氯气在110℃ ~ 140℃与硫反应,即可得S2C12粗品。
② 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表:
物质
熔点/℃
沸点/℃
化学性质
S
112.8
444.6
略
S2C12
-77
137
遇水生成HCl、SO2、S;
300℃以上完全分解;
S2C12 + C12 2SCl2
设计实验装置图如下:
⑴.上图中气体发生和尾气处理装置不够完善,请你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改进后的正确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⑵.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C、D中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
第I卷(共66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K:39 Fe:56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近期我国冀东渤海湾发现储量达10亿吨的大型油田。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石油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 B 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 石油的裂化是物理变化 D 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
.U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23592U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下列有关U说法正确的是
A U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 B U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
C U与U互为同位素 D 23592U与U互为同素异形体
.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 B 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C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D 葡萄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下列有关物理量相应的单位表达错误的是
A 摩尔质量g/mol B 气体摩尔体积L/mol
C 溶解度g/100g D 密度g/cm3
.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
B 用斧头将木块一劈为二,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原子恰好分成更小微粒
C 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可以成为绝缘体
D 一定条件下,水在20℃时能凝固成固体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 纯碱溶液去油污 B 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C 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D 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检验方法
沉淀法
显色法
气体法
含义
反应中有沉淀产生或溶解
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反应中有气体产生
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 NH4+-气体法 B I--沉淀法 C Fe3+-显色法 D Ca2+-气体法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SO2+OH-→HSO3-
B 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
C 盐酸滴入氨水中:H++OH-→H2O
D 碳酸钙溶解于稀硝酸中:CO32-+2H+→CO2↑+H2O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 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C 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 倾倒液体对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
.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A 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B 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
C 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 D 金属晶体:晶体是否能够导电
.有关物质燃烧时火焰颜色描述错误的是
A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苍白色 B 钠在空气中燃烧——黄色
C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 D 硫在氧气中燃烧——绿色
.往含I-和Cl-的稀溶液中滴人AgNO3溶液,沉淀的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原溶液中c(I-)/c(Cl-)的比值为
A (V2-V1)/V1 B V1/V2
C V1/(V2-V1) D V2/V1
.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
B 100mL 0.1mol/L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
C 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
D 两溶液中分别加人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
.已知:CH3CH2CH2CH3(g)+6.5O2(g)→4CO2(g)+5H2O(l)+2878kJ
(CH3)2CHCH3(g)+6.5O2(g)→4CO2(g)+5H2O(l)+2869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B 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 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 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下列有关化学键与晶体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一定只有极性键
B 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高
C 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 含有阴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阳离子
.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铅笔端作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B 铂片端作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C 铅笔端有少量的氯气产生 D a点是负极,b点是正极
.可用右图装置制取(必要时可加热)、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A 铜和稀硝酸制一氧化氮 B 氯化钠与浓硫酸制氯化氢
C 锌和稀硫酸制氢气 D 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制硫化氢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右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
C 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
D 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
.莽草酸是一种合成治疗禽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鞣酸存在于苹果、生石榴等植物中。下列关于这两种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酸都能与溴水反应
B 两种酸遇三氯化铁溶液都显色
C 鞣酸分子与莽草酸分子相比多了两个碳碳双键
D 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的量相同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下11.2L的甲烷气体含有甲烷分子数为0.5NA个
B 14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总原子数为3NA个
C 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钠离子数为0.1NA个
D 5.6g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3NA个
.已知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要使溶液中c(H+)/c(CH3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少量烧碱溶液 B 升高温度 C 加少量冰醋酸 D 加水
.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
(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 K+一定存在 B 100mL溶液中含0.01mol CO32-
C Cl-可能存在 D 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
第II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
考生注意:23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A)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T
M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Y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Z
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
(1)元素T的原子最外层共有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
(2)元素Y与氢元素形成一种离子YH4+,写出该微粒的电子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
(3)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 常温下Z的单质和T的单质状态不同 b Z的氢化物比T的氢化物稳定
c 一定条件下Z和T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T、X、Y、Z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酸的是 ,理由是 。
(B)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T
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所得溶液呈弱酸性
X
L层p电子数比s电子数多2个
Y
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
Z
L层有三个未成对电子
(1)写出元素X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写出元素Z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
(2)写出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电离方程式
(3)元素T与氯元素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 常温下氯气的颜色比T单质的颜色深
b T的单质通入氯化钠水溶液不能置换出氯气
c 氯与T形成的化合物中氯元素呈正价态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T、X、Y、Z四种元素的单质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单质的是 ,理由 。
.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
NO3-+4H++3e→NO+2H2O
K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2)反应中硝酸体现了 、 性质。
(3)反应中若产生0.2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4)若1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 。
.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CO(g)+2H2(g)CH3OH(g)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1)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 ,升高温度,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气的浓度减少 b 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c 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 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4)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Cu2O,反应体系中含少量CO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Cu2O的量不变,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五、(本题共24分)
考生注意:26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A)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1)从右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
氮气 、氢气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有 、
(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人乙装置的水中吸收氨, (“会”或“不会”)发生倒吸,原因是: 。
(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 ,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6)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H+、OH-、 、 离子。
(B)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其设计的实验过程为:
(1)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 上(用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取用坩埚应使用 ,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 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实验所用仪器:a 蒸发皿 b 石棉网 c 泥三角
d 表面皿 e 坩埚钳 f 试管夹
(2)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用以制取胆矾。灼烧后含有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
a 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b 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
c 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 d 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
(3)通过途径Ⅱ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 、冷却结晶、 、自然干燥
(4)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 、
(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过程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 次
(6)若测定结果x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a 加热温度过高 b 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
c 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d 胆矾晶体部分风化
.将磷肥生产中形成的副产物石膏(CaSO4·2H2O)转化为硫酸钾肥料和氯化钙水合物储热材料,无论从经济效益、资源综合利用还是从环境保护角度看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石膏转化为硫酸钾和氯化钙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1)本工艺中所用的原料除CaSO4·2H2O、KCl外,还需要 等原料
(2)写出石膏悬浊液中加入碳酸铵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过滤Ⅰ操作所得固体中,除CaCO3外还含有 (填化学式)等物质,该固体可用作生产水泥的原料。
(4)过滤Ⅰ操作所得滤液是(NH4)2SO4溶液。检验滤液中含有CO32-的方法是:
。
(5)已知不同温度下K2SO4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量如下表:
温度(℃)
0
20
60
K2SO4溶解的量(g)
7.4
11.1
18.2
60℃时K2SO4的饱和溶液591g冷却到0℃,可析出K2SO4晶体 g
(6)氯化钙结晶水合物(CaCl2·6H2O)是目前常用的无机储热材料,选择的依据是
a 熔点较低(29℃熔化) b 能导电 c 能制冷 d 无毒
(7)上述工艺流程中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六、(本题共20分)
.乙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乙炔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以下化合物。完成下列各题:
(1)正四面体烷的分子式为 ,其二氯取代产物有 种
(2)关于乙烯基乙炔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 1摩尔乙烯基乙炔能与3摩尔Br2发生加成反应
c 乙烯基乙炔分子内含有两种官能团
d 等质量的乙炔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不相同
(3)写出与环辛四烯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的分子的结构简式:
(4)写出与苯互为同系物且一氯代物只有两种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举两例):
、
.以石油裂解气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可得到重要的化工产品增塑剂G。
请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 反应④
(2)写出反应条件:反应③ 反应⑥
(3)反应②③的目的是: 。
(4)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
(5)B被氧化成C的过程中会有中间产物生成,该中间产物可能是 (写出一种物质的结构简式),检验该物质存在的试剂是 。
(6)写出G的结构简式 。
七、(本题共16分)
.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100mL 3.00mol/L的NaOH溶液(密度为1.12g/mL)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0500mol。
(1)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2)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 mol
(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Cl2):n(H2)= 。
.钾是活泼的碱金属,钾和氧有氧化钾(K2O)、过氧化钾(K2O2)和超氧化钾(KO2)等多种化合物。
(1)钾和硝酸钾反应可制得K2O(10K+2KNO3→6K2O+N2),39.0g钾与10.1g硝酸钾充分反应生成K2O的质量为 g。
(2)某过氧化钾样品中氧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氧)为0.28,则样品中K2O2的质量分数为 。
(3)超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4KO2+2CO2→2K2CO3+3O2),在医院、矿井、潜水、高空飞行中用作供氧剂。13.2L(标准状况)CO2和KO2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8.8L (标准状况),计算反应消耗的KO2的质量。
(4)KO2加热至600℃部分分解得到产物A。6.30g产物A充分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钾并产生氧气1.12L(标准状况),试确定产物A中钾氧两种原子个数之比。如果产物A只含有两种化合物,写出所有可能的化学式并计算A中两种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参考答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II理科综合卷(化学部分有答案)
6.已知:C(s)+CO2(g)2CO(g) △H>0。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
A.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 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
C.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
7.0.1mol/LNaHCO3的溶液的pH最接近于
A.5.6 B.7.0 C.8.4 D.13.0
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醋酸钠的水解反应 CH3COO—+H3O+=CH3COOH+ H2O
B.碳酸氢钙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 Ca2++2HCO3—+2OH—=CaCO3↓+ 2H2O+ CO32—
C.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 C6H5O—+ CO2+ H2O=C6H5OH+CO32—
D.稀硝酸与过量的铁屑反应 3Fe+8H++2NO3—=3Fe3++2NO↑+4 H2O
9.已知:①1mol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
②①1mol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
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g)=2HCl(g)
B.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D.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10.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正极有O2逸出
D.铜片上有H2逸出
1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A.C+ H2O CO2+ H2
B.3NO2+H2O=2HNO3+NO
C.2Na2O2+2H2O=4NaOH+O2↑
D.2F2+2H2O=4HF+O2
12.仔细分析下列表格中烃的排列规律,判断排列在第15位的烃的分子式是
1
2
3
4
5
6
7
8
9
……
C2H2
C2H4
C2H6
C3H4
C3H6
C3H8
C4H6
C4H8
C4H10
……
A.C6H12 B.C6H14 C.C7H12 D.C7H14
13.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mL浓度为0.5mol/L的HCl溶液中和,则生成物的成分是
A.Na2O B.Na2O2 C.Na2O和Na2O2 D.Na2O2和NaO2
第II卷
26.(15分)
用A+、B-、C2-、D、E、F、G和H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八种微粒(离子或分子)。请回答:
⑴A元素是 ① 、B元素是 ② 、C元素是 ③ (用元素符号表示)。
⑵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④ 。
⑶E是所有含18个电子的微粒中氧化能力最强的分子,其分子式是 ⑤ 。
⑷F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⑥ ,电子式是 ⑦ 。
⑸G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其分子式是 ⑧ 。
⑹H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其分子式是 ⑨ 。
27. (15分)
现有五种离子化合物A、B、C、D和E,都是由下表中离子形成的:
阳离子
Ag+ Ba2+ Al3+
阴离子
OH- Cl- SO42-
为鉴别它们,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其结果是:
a.B和D都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b.A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B,且A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C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D,且C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E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阴离子反应可生成B;
e.A溶液与适量E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再加过量E溶液,沉淀是减少,但不消失。
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填空:
⑴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A ① , C ② ,D ③ , E ④ 。
⑵A溶液与过量E溶液反应后,最终得到的沉淀的化学式是 ⑤ 。
28.(15分)
在室温和大气压强下,用图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测得a g含CaC290%的样品与水完全反应产生的
气体体积为 b L。现欲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某
电石试样中CaC2的质量分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CaC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① 。
⑵若反应刚结束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这时不能立即取出导气管,理由是② 。
⑶本实验中测量气体体积时应注意到的事项有 ③ 。
⑷如果电石试样质量为 c g。测得气体体积为d L,则电石试样中CaC2的质量分数计算式
W(CaC2)= ④ 。(杂质所生成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
29.(15分)
某有机化合物X(C7H8O)与另一有机化合物Y发生如下反应生成化合物Z(C11H14O2):
X+Y Z+H2O
⑴和X是下列化合物之一,已知X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则X是 ① (填标号字母)。
⑵Y的分子式是 ② ,可能结构式是: ③ 和 ④ 。
⑶Y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E发生银镜反应后,其产物经酸化可得到F(C4H8O3)。F可发生如下反应:
F + H2O
该反应的类型是 ⑤ ,E的结构简式是 ⑥ 。
⑷若Y与E具有相同的碳链,则Z的结构简式为: ⑦ 。
答案:
6.A 7.C 8.B 9. C 10. D 11.A 12.B 13.C
26.(15分)
⑴K Cl S
⑵HCl
⑶F2
⑷H2S H?S?H
⑸H2O2(答PH?同样给分)
⑹C2H6
27.(15分)
Al2(SO4)3、AlCl3、AgCl、Ba(OH)2、BaSO4
28.(15分)
⑴CaC2+2H2O=Ca(OH)2+C2H2↑
⑵因为装置内气体的温度没有恢复到室温,气体压强还不等于大气压强。
⑶ 待装置内气体的温度恢复到室温后,调节量筒使其内外液面持平。
⑷×90%
29.(15分)
⑴ D
⑵ C4H8O2 CH3 CH2CH2COOH CH3CH(CH3)COOH或CH3CHCOOH
⑶ 酯化反应(或消去反应) CH2OHCH2CH2CHO
⑷
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试题(化学部分)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e 20 Cu 64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6分。)
6.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
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7.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8.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若阳极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0.0100 mol,则阴极上析出Cu的质量为
A.0.64 g B.1.28 g C.2.56 g D.5.12 g
9.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是
A.p (Ne)>p (H2)>p (O2) B.p (O2)>p (Ne)>p (H2)
C.p (H2)>p (O2)>p (Ne) D.p (H2)>p (Ne)>p (O2)
10.已知氧化还原反应:
2 Cu(IO3)2+24 KI+12 H2SO4=2 CuI↓+13 I2+12 K2SO4+12 H2O
其中1 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A.10 mol B.11 mol C.12 mol D.13 mol
1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
A.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 B.KMnO4(加热)
C.H2O2(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 D.HgO(加热)
12.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
A.4 B.5 C.6 D.7
13.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态Ⅱ时浓度不相等
26.(15分)
W、X、Y和Z都是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已知:
①W的阳离子和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组成为WY的化合物;
②Y和Z属同族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
③X和Z属同一周期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
④W和X能形成组成为WX2的化合物;
⑤X和Y不在同一周期,它们能形成组成为XY2的化合物。
请回答:
⑴ W元素是________;Z元素是________。
⑵ 化合物WY和WX2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⑶ Y和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⑷ 写出X和Z形成的一种气态化合物跟W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7.(15分)
A、B、C、D、E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它们的离子有
阳离子
Na+ Mg2+ Al3+ Ba2+
阴离子
OH- Cl- CO SO HSO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②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③A溶液与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
④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⑤B溶液与适量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D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
据此推断它们是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
28.(15分)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请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中有CO和H2。(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⑴ 盛浓H2SO4的装置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盛NaOH溶液的装置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仪器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仪器C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⑷ 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
g—a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 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H2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5分)
下图中A、B、C、D、E、F、G均为有机化合物。
根据上图回答问题:
⑴ D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
⑵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机物须用结构简式表示)
⑶ B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
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⑷ 符合下列3个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______个。
i)含有邻二取代苯环结构、ii)与B有相同官能团、iii)不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G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G的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试题(化学部分)答 案
6.A 7.C 8.B 9.D 10.B 11.A 12.B 13.C
26.(15分)⑴ 钙 氧 ⑵ CaS CaC2 ⑶ SO2 SO3 ⑷ CO2+CaO=CaCO3
27.(15分)A—Na2CO3,B—Al2(SO4)3,C—MgCl2,D—Ba(OH)2,E—NaHSO4 [或Mg(HSO4)2]。
28.(15分)⑴ 除去水蒸气 除去CO2
⑵ 氧化铜(CuO) CuO+H2Cu+H2O CuO+COCu+CO2
⑶ 无水硫酸铜 检验H2O ⑷ (g—a b)—k j—h i—c d(或d c)—f e—l m
⑸ 原混合气中的CO2已被除去,其中CO与CuO反应生成的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⑹ 原混合气中的H2O已被除去,其中H2与CuO反应生成的H2O使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
29.(15分)⑴ 乙醇
⑵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⑶ C9H10O3 水解反应
(填写其中一个结构简式即可)
⑸
或CH2=CH2+H2OCH3CH2OH(写任一个合理的反应式均可)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北京卷)
理科综合试测题
化学部分
5.将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采用了膜材料ETFE,该材料为四氟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四氟乙烯也可与六氟丙烯共聚成全氟乙丙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ETFE分子中可能存在“-CH2-CH2-CF2-CF2-”的连接方式
B.合成ETFE及合成聚全氟乙丙烯的反应均为加聚反应
C.聚全氟乙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D.四氟乙烯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6.对相同状况下的12C18O和14N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质量相等,则质子数相等 B.若原子数相等,则中子数相等
C.若分子数相等,则体积相等 D.若体积相等,则密度相等
7.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① K+、Cl-、NO3-、S2- ② K+、Fe2+、I-、SO42- ③ Na+、Cl-、NO3-、SO42-
④Na+、Ca2+、Cl-、HCO3- ⑤ K+、Ba2+、Cl-、NO3-
A.①③ B.③⑤ C.③④ D.②⑤
8.X、Y为短周期元素,X位于IA族,X与Y可形成化合物X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的原子半径
B.X与Y的简单离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不可能为1 :1
D.X2Y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9.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
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气体是
① CO、O2 ② Cl2、CH4 ③ NO2、O2 ④ N2、H2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0.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
2X(g)+Y(g)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mol/(L·S)
B.将容器体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
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
11.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操作及现象
溶液
A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升高至65℃以上,
溶液变澄清。
C6H5ONa溶液
B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Na2SiO3溶液
C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Ca(ClO)2溶液
D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
Ca(OH)2溶液
12.有 ① Na2CO3溶液 ② CH3COONa溶液 ③ NaOH溶液各25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 ③>②>①
B.若将3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②
C.若分别加入25mL0.1mol·L-1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①
D.若3种溶液的pH均为9,则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是③>①>②
25.(15分)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A,相对分子质量为102,含氢的质量分数为9.8%,分子氢原子个数为氧的5倍。
(1)A的分子式是 。
(2)A有2个不同的含氧官能团,其名称是 。
(3)一定条件下,A与氢气反应生成B,B分子的结构可视为1个碳原子上连接2个甲基和另外2个结构相同的基团。
①A的结构简式是 。
②A不能发生的反应是(填写序号字母) 。
a.取代反应 b.消去反应 c.酯化反应 d.还原反应
(4)写出两个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并带有支链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
(5)A还有另一类酯类同分异构体,该异构体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两种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化合物,其中一种的分子中有2个甲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6)已知环氧氯丙烷可与乙二醇发生如下聚合反应:
B也能与环氧氯丙烷发生类似反应生成高聚物,该高聚物的结构式是
。
26.(13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X、Y、Z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气态,并有下列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 a.常见双原子单质分子中,X分子含共价键最多。
b.甲分子中含10个电子,乙分子含有18个电子。
(1)X的电子式是 。
(2)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缺少收集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收集甲。
①在图中方框内绘出用烧瓶收集甲的仪器装置简图。
②试管中的试剂是(填写化学式) 。
③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
(3)磷在Z中燃烧可生成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产物丁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不全是8电子结构,丁的化学式是 。
(4)n mol丁与n mol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4n mol乙和另一化合物,该化合物蒸气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174倍,其化学式是 。
27.(17分)
某课外小组对一些金属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研究。
(1)下表为“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将打磨过的铝片(过量)放入一定浓度的CuCl2溶液中。
产生气泡,析出疏松的红色固体,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反应结束后分离出溶液备用
红色固体用蒸馏水洗涤后,置于潮湿空气中。
一段时间后固体由红色变为绿色[视其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按反应类型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是离子反应的只写离子方程式)
置换反应 ;
化合反应 。
(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上述实验分离出的溶液,两极产生气泡。持续电解,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还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解释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是 。
(3)工业上可用铝与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反应来。
① 用铝与软锰矿冶炼锰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
② MnO2在H2O2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若将适量MnO2加入酸化的H2O2的溶液中,MnO2溶解产生M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8.(15分)北京市场销售的某种食用精制盐包装袋上有如下说明:
产品标准
GB5461
产品等级
一级
配 料
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碘含量(以I计)
20~50mg/kg
分装时期
分装企业
(1)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配平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于空白处)
KIO3+ KI+ H2SO4= K2SO4+ I2+ H2O
(2)上述反应生成的I2可用四氯化碳检验。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Na2SO3稀溶液,将I2还原,以回收四氯化碳。
①Na2SO3稀溶液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某学生设计回收四氯化碳的操作步骤为:
a.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
b.加入适量Na2SO3稀溶液;
c.分离出下层液体。
以上设计中遗漏的操作及在上述步骤中的位置是 。
(3)已知:I2+2S2O32-=2I-+S4O62-。某学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
a. 准确称取w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mol·L-1的Na2S2O3溶液10.0mL,恰好反应完全。
①判断c中反应恰好完全依据的现象是 。
②b中反应所产生的I2的物质的量是 mol。
③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袋说明,所测精制盐的碘含量是(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
mg/kg。
参考答案
5.C 6.C 7.B 8.D 9.D 10.A 11.B 12.C
25.(15分) (1)C5H10O2 (2)羟基 醛基
(3)
① ②b
(4)
(5) CH3COOCH(CH3)2+H2O CH3COOH+(CH3)2CH-OH
(6)
26.(13分)
(1)
(2) ①
②NH4Cl、Ca(OH)2 (合理答案均给分)
③NH3·H2ONH4++OH-
(3)PCl5
(4)P3N3Cl6
27.(17分) (1) 2Al+6H+===2Al3++3H2↑或2Al+3Cu2+===2Al3++3Cu
2Cu+O2+H2O+CO2===Cu2(OH)2CO3
(2)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逐渐溶解至消失
Al3++3OH-=== Al(OH)3↓
Al(OH)3+OH-=== AlO2-+2H2O
(3) ①3MnO2+4Al=== 3Mn+2Al2O3
②MnO2+H2O2+2H+=== Mn2++O2↑+2H2O28.(15分)
(1)1、5、3、3、3、3
(2)①I2+SO32-+H2O===2I-+SO42-+2H+
②在步骤b后,增加操作:将分液漏斗充分振荡后静置
(3)①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
②1.0×10-5
③4.2 ×102/w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化学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Fe 56 Cu 64
6.下列家庭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 B.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 D.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
7.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CHCl3中含有氯原子数目为3NA
B.7gCnH2n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
C.18 g D2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10NA
D.1 L0.5mol/LNa2CO3 溶液中含有的CO32-数目为0.5NA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浓烧减溶液中加入铝片:Al + 2OH-=AlO2-+H2↑
B.以石墨作电极电解氯化铝溶液:2Cl-+2H2O 2OH-+H2↑+Cl2↑
C.硫酸亚铁溶液与稀硫酸、双氧水混合:2Fe2++H2O2 +2H+=2Fe3++2H2O
D.硫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2H++SO42-+Ba2++2OH-=BaSO4↓+2H2O
9.短周期元家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X与Z 位于同一主族.W 与X 可形成共价化合物WX2.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2.5 倍·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WX2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为8 电子结构B.WX2、ZX2的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塑都相同
C.WX2是以极性键结合成的非极性分子
D.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X 10.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 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A.60mL B.45mL C.30mL D.15mL在式^ . B .
11.在25℃时将pH=11 的NaOH 溶液与pH=3 的CH3COOH溶掖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c (Na+)==c(CH3COO-)+c(CH3COOH)
B.c(H+)==c(CH3COO-)+c(OH一)
C.c (Na+) > c (CH3COO-)>c(OH-)>c(H+)
D.c (CH3COO-)>c(Na+)>c(H+)>c(OH-)
12.咖啡鞣酸具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关于咖啡鞣酸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6H18O9
B.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咖啡鞣酸水解时可消耗8molNaOH
D.与浓溴水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13.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和2molH2O(g),发生反应:CO+H2O (g) CO2 +H2。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x。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大于x的是
A.0.5molCO+2molH2O(g)+1molCO2+1molH2
B.1molCO+1molH2O(g)+1molCO2+1molH2 .
C.0.5molCO+1.5molH2O(g)+0.4molCO2+0.4molH2
D.0.5molCO+1.5molH2O(g)+0.5molCO2+0.5molH2
26.在实验室堕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 ① 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mL30%KOH 溶液.并置于水浴中; ③ 的试管里盛有15mL 8 % NaOH 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 ④ 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 ⑤ 为尾气吸收装置。
请填写下列空白:( l )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人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坡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人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 与② 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 2 )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 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右图中符合该
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3)本实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
原因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____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___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15 分)
下图是无机物A~M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其中,I是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金属,K是一种红棕色气体。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在周期表中,组成单质G的元素位于第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族。
(2)在反应⑦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反应②、③、⑥、⑨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
(填写序号)。
(4)反应④ 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将化合物D 与KNO3、KOH 共融,可制得一种“绿色”环保高效净水剂K2FeO4 (高铁酸钾).同时还生成KNO2和H2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12 分)
有机化合物A的分子式是C13 H20O8(相对分子质量为304), 1molA 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4 molCH3COOH 和1molB。B 分子结构中每一个连有经基的碳原子上还连有两个氢原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l ) A 与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B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B 不能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 氧化反应 ②取代反应 ③ 消去反应 ④加聚反应
( 4 )己知:
以两种一元醛(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4)和必要的无机试剂为原料合成B,写出合成B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9.( 15 分)
二甲醚(CH3OCH3)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它清洁、高效、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四川是利用天然气生产二甲醚的重要基地之一。
请填写下列空白:
(l)与二甲醚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且元素种类相同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二甲醚可由合成气(CO+H2)在一定条件下制得。用合成气制二甲醚时,还产生了一种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机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以二甲醚、空气、氢氧化钾溶液为原料,石墨为电极可构成然料电池。该电池中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制备二甲醚的合成气可由甲烷与水燕气或二氧化碳经高温催化反应制得。合成气除制二甲醚外,还可用于冶炼金属,用它冶炼铁的生产过程可示意如下:
① 在催化反应室中进行的反应均为可逆反应.增大体系的压强对甲烷转化率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 在上述炼铁过程的某时间段内,若有x m3(标准状况)的甲烷进入燃烧室中充分燃烧,还原反应室有5 y kg(y/11.2×103mol)铁生成,假设燃烧室与还原反应室产生的高温尾气全部进人催化反应室,则这些高温尾气在理论上可产生合成气_______________m3(标准状况)。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答案
6、D 7、B 8、C 9、D 10、A 11、D 12、C 13、B
26.( 18 分)( l )分液漏斗 B ( 2 )碱溶液(或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
M 过滤( 3 ) Cl2 + 2OH-=ClO- + Cl一+H2O ( 4 )
红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将石蕊氧化为无色物质
黄绿
继续通入的氯气溶于水使溶液呈黄绿色
27.( 15 分)( l )四(或4 ) VIII
( 2 ) l :2
( 3 )③
( 4 ) 3Fe2+ + NO3- + 4H+ + = 3Fe3+ + NO↑+2H2O
( 5 ) Fe2O3+3KNO3+4KOH2K2FeO4+3KNO2+2H2O
28 . ( l2 分)
( l ) 168
(2)C(CH2OH)4
( 3 )③④
( 4 ) CH 3CHO+3HCHO(CH2OH )3CCHO
(CH2OH )3CCHO+ HCHO + NaOH(浓)C(CH2OH)4
29.(15分)
(1)CH3CH2OH、HCOOH
(2)3CO+3H2=CH3OCH3 或2CO+4H2=CH3OCH3+H2O
(3)CH3OCH3+16OH—-12e-=2CO32-+11H2O
(4)①减小
②12(x + y)
2007年高考(四川卷)
理综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Fe 56 Cu 64
6.下列家庭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 B.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 D.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
7.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CHCl3中含有氯原子数目为3NA
B.7gCnH2n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
C.18 g D2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10NA
D.1 L0.5mol/LNa2CO3 溶液中含有的CO32-数目为0.5NA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浓烧减溶液中加入铝片:Al + 2OH-=AlO2-+H2↑
B.以石墨作电极电解氯化铝溶液:2Cl-+2H2O 2OH-+H2↑+Cl2↑
C.硫酸亚铁溶液与稀硫酸、双氧水混合:2Fe2++H2O2 +2H+=2Fe3++2H2O
D.硫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2H++SO42-+Ba2++2OH-=BaSO4↓+2H2O
9.短周期元家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X与Z 位于同一主族.W 与X 可形成共价化合物WX2.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2.5 倍·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WX2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为8 电子结构B.WX2、ZX2的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塑都相同
C.WX2是以极性键结合成的非极性分子
D.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X 10.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 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A.60mL B.45mL C.30mL D.15mL在式^ . B .
11.在25℃时将pH=11 的NaOH 溶液与pH=3 的CH3COOH溶掖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c (Na+)==c(CH3COO-)+c(CH3COOH)
B.c(H+)==c(CH3COO-)+c(OH一)
C.c (Na+) > c (CH3COO-)>c(OH-)>c(H+)
D.c (CH3COO-)>c(Na+)>c(H+)>c(OH-)
12.咖啡鞣酸具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关于咖啡鞣酸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6H18O9
B.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咖啡鞣酸水解时可消耗8molNaOH
D.与浓溴水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13.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和2molH2O(g),发生反应:CO+H2O (g) CO2 +H2。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x。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大于x的是
A.0.5molCO+2molH2O(g)+1molCO2+1molH2
B.1molCO+1molH2O(g)+1molCO2+1molH2 .
C.0.5molCO+1.5molH2O(g)+0.4molCO2+0.4molH2
D.0.5molCO+1.5molH2O(g)+0.5molCO2+0.5molH2
26.在实验室堕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 ① 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mL30%KOH 溶液.并置于水浴中; ③ 的试管里盛有15mL 8 % NaOH 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 ④ 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 ⑤ 为尾气吸收装置。
请填写下列空白:( l )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人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坡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人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 与② 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 2 )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 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右图中符合该
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3)本实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
原因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____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___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15 分)
下图是无机物A~M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其中,I是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金属,K是一种红棕色气体。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在周期表中,组成单质G的元素位于第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族。
(2)在反应⑦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反应②、③、⑥、⑨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
(填写序号)。
(4)反应④ 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将化合物D 与KNO3、KOH 共融,可制得一种“绿色”环保高效净水剂K2FeO4 (高铁酸钾).同时还生成KNO2和H2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12 分)
有机化合物A的分子式是C13 H20O8(相对分子质量为304), 1molA 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4 molCH3COOH 和1molB。B 分子结构中每一个连有经基的碳原子上还连有两个氢原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l ) A 与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B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B 不能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 氧化反应 ②取代反应 ③ 消去反应 ④加聚反应
( 4 )己知:
以两种一元醛(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4)和必要的无机试剂为原料合成B,写出合成B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9.( 15 分)
二甲醚(CH3OCH3)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它清洁、高效、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四川是利用天然气生产二甲醚的重要基地之一。
请填写下列空白:
(l)与二甲醚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且元素种类相同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二甲醚可由合成气(CO+H2)在一定条件下制得。用合成气制二甲醚时,还产生了一种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机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以二甲醚、空气、氢氧化钾溶液为原料,石墨为电极可构成然料电池。该电池中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制备二甲醚的合成气可由甲烷与水燕气或二氧化碳经高温催化反应制得。合成气除制二甲醚外,还可用于冶炼金属,用它冶炼铁的生产过程可示意如下:
① 在催化反应室中进行的反应均为可逆反应.增大体系的压强对甲烷转化率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 在上述炼铁过程的某时间段内,若有x m3(标准状况)的甲烷进入燃烧室中充分燃烧,还原反应室有5 y kg(y/11.2×103mol)铁生成,假设燃烧室与还原反应室产生的高温尾气全部进人催化反应室,则这些高温尾气在理论上可产生合成气_______________m3(标准状况)。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答案
6、D 7、B 8、C 9、D 10、A 11、D 12、C 13、B
26.( 18 分)( l )分液漏斗 B ( 2 )碱溶液(或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
M 过滤( 3 ) Cl2 + 2OH-=ClO- + Cl一+H2O ( 4 )
红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将石蕊氧化为无色物质
黄绿
继续通入的氯气溶于水使溶液呈黄绿色
27.( 15 分)( l )四(或4 ) VIII
( 2 ) l :2
( 3 )③
( 4 ) 3Fe2+ + NO3- + 4H+ + = 3Fe3+ + NO↑+2H2O
( 5 ) Fe2O3+3KNO3+4KOH2K2FeO4+3KNO2+2H2O
28 . ( l2 分)
( l ) 168
(2)C(CH2OH)4
( 3 )③④
( 4 ) CH 3CHO+3HCHO(CH2OH )3CCHO
(CH2OH )3CCHO+ HCHO + NaOH(浓)C(CH2OH)4
29.(15分)
(1)CH3CH2OH、HCOOH
(2)3CO+3H2=CH3OCH3 或2CO+4H2=CH3OCH3+H2O
(3)CH3OCH3+16OH—-12e-=2CO32-+11H2O
(4)①减小
②12(x + y)
绝密 ★ 启用前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Ⅰ第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l至5页,第Ⅱ卷6至16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3.本卷共21题,每题6分,共126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O 16 S 32 Fe 56 Cu 64 Zn 65
7.2007年3月21日,我国公布了111号元素Rg的中文名称。该元素名称及所在周期
A.钅仑 第七周期 B.镭 第七周期 C.铼 第六周期 D.氡 第六周期
8.为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欲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ZnSO4溶液,将l0 g ZnSO4·7H2O溶解在90 g水中
B.欲制备F(OH)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
C.为鉴别KCl、AICl3和MgCl2溶液,分别向三种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D.为减小中和滴定误差,锥形瓶必须洗净并烘干后才能使用
9.下列关于粒子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H2S和NH3均是价电子总数为8的极性分子
B.HS-和HCl均是含一个极性键的18电子粒子
C.CH2C12和CCl4均是四面体构型的非极性分子
D.1 mol D216O中含中子、质子、电子各10 NA(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10.草酸是二元中强酸,草酸氢钠溶液显酸性。常温下,向10 mL 0.01 mol/L NaHC2O4溶液中滴加0.01 mol/L 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V(NaOH)== 0时,c(W)== 1 × 10-2 mol/L
B.V(NaOH)< 10 mL时,不可能存在c(Na+)== 2 c(C2O)+ c(HC2O)
C.V(NaOH)== 10 mL时,c(W)== 1 × 10-7mol/L
D.V(NaOH)> 10 mL时,c(Na+)> c(C2O)>c(HC2O)
11.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 + OH- ;ΔH > 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人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人少量固体CH3COONa ,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l2.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NH3液化分离,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N2、H2的转化率
B.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SO3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12进入阳极室
D.电解精炼铜时,同一时间内阳极溶解铜的质量比阴极析出铜的质量小
13.天津是我国研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基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含锂的二氧化钴(LiCoO2),充电时LiCoO2中Li被氧化,Li+迁移并以原子形式嵌入电池负极材料碳(C6)中,以LiC6表示。电池反应为LiCoO2 + C6 CoO2 + LiC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LiC6 - e- == Li + C6
B.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 CoO2 + Li+ + e- == LiCoO2 ,
C.羧酸、醇等含活泼氢的有机物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
D.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释放的能量)低
第Ⅱ卷
26.(14分)U、V、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常见元素。Y的单质在W2中燃烧的产物可使品红溶液褪色。Z和W元素形成的化合物Z3W4具有磁性。U的单质在W2中燃烧可生成UW和UW2两种气体。X的单质是一种金属,该金属在UW2中剧烈燃烧生成黑、白两种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V的单质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XW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
⑵.U元素形成的同素异形体的晶体类型可能是(填序号)__________。
① 原子晶体 ② 离子晶体 ③ 分子晶体 ④ 金属晶体
⑶.U、V、W形成的10电子氢化物中,U、V的氢化物沸点较低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V、W的氢化物分子结合H+能力较强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用一个离子方程式加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YW2气体通人BaCl2和HNO3的混合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VW,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VW和YW2还原性较强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9分)奶油中有一种只含C、H、O的化合物A 。A可用作香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8,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4:1 。
⑴.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⑵.写出与A分子式相同的所有酯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
A中含有碳氧双键,与A相关的反应如下:
⑶.写出A → E、E → F的反应类型:A → E ___________、E → F ___________。
⑷.写出A、C、F的结构简式:A 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F ___________。
⑸.写出B →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在空气中长时间搅拌奶油,A可转化为相对分子质量为86的化合物G,G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写出G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A → G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28.(19分)二氯化二硫(S2C12)在工业上用于橡胶的硫化。为在实验室合成S2C1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了有关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① 将干燥的氯气在110℃ ~ 140℃与硫反应,即可得S2C12粗品。
② 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表:
物质
熔点/℃
沸点/℃
化学性质
S
112.8
444.6
略
S2C12
-77
137
遇水生成HCl、SO2、S;
300℃以上完全分解;
S2C12 + C12 2SCl2
设计实验装置图如下:
⑴.上图中气体发生和尾气处理装置不够完善,请你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改进后的正确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⑵.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C、D中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仪器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⑸.如果在加热E时温度过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F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S2C12粗品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是(填写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提高S2C12的纯度,关键的操作是控制好温度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4分)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 。某硫酸厂在进行黄铁矿成分测定时,取0.1000 g样品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将生成的SO2气体与足量‘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用浓度为0.02000 mol/L的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2Cr2O7溶液25.00 mL 。
已知:SO2 + 2Fe3+ + 2H2O == SO2- + 2Fe2+ + 4H+
Cr2O + 6 Fe2+ + 14 H+ == 2 Cr3+ + 6 Fe3+ + 7 H2O
⑴.样品中FeS2的质量分数是(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________________。
⑵.若灼烧6 g FeS2产生的SO2全部转化为SO3气体时放出9.83 kJ热量,产生的SO3与水全部化合生成H2SO4 ,放出13.03 kJ热量,写出SO3气体转化为H2SO4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煅烧10 t上述黄铁矿,理论上产生S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__________L,制得98%的硫酸质量为__________ t ,SO2全部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 kJ。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
评分说明:
1.考生如按其他方法或步骤解答,正确的,同样给分;有错的,根据错误的性质,参照评分参考中相应的规定评分。
2.计算题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给分;只写出一般公式但未能与试题所给的具体条件联系的,不给分。
第Ⅰ卷 共7题,每题6分,共42分。
题 号
7
8
9
10
11
12
13
答 案
A
C
C
D
B
D
B
第Ⅱ卷 共4题,共66分。
26.(14分)
⑴.N≡N (1分)
⑵. (1分)
第4周期,第VIII族 (2分)
⑵.① ③ (2分)
⑶.CH4 NH3 (各1分,共2分)
NH3 + H3O+ ==== NH + H2O (2分)
⑷.3SO2 + 2NO + 3Ba2+ + 2H2O ==== 3BaSO4 ↓ + 2NO + 4H+ (2分)
SO2 (1分)
27.(19分)
⑴.C4H8O2 (2分)
⑵.CH3CH2COOCH3 CH3COOCH2CH3
HCOOCH(CH3)2 HCOOCH2CH2CH3 (各1分,共4分)
⑶.取代反应 消去反应 (各1分,共2分)
⑷. CH3CHO (各2分,共6分)
⑸. (2分)
⑹. (2分)
氧化反应 (1分)
28.(19分)
⑴.用导管将A的上口和B相连(或将A换成恒压滴液漏斗) (1分)
在G和H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2分)
⑵.MnO2 + 4 H+ +2 C1- == Mn2+ + C12 ↑+ 2H2O
2 S + C12 S2C12 (各1分,共2分)
⑶.饱和食盐水(或水) 浓硫酸 (各1分,共2分)
⑷.分液漏斗 蒸馏烧瓶 导气、冷凝 (各1分,共4分)
⑸.产率降低 (2分)
有固体产生(或其他正确描述) (2分)
⑹.SCl2、C12、S(任写其中两种即可) (各1分,共2分)
控制浓盐酸的滴速不要过快 (2分)
29.(14分)
⑴.90.00% (4分)
⑵.SO3(g) + H2O⑴ == H2SO4⑴;△H == -130.3 kJ/mol (2分)
⑶.3.36 × 106 (3分)
15 (3分)
3.43×107 (4分)
2007年高考(天津卷)理综(化学试卷)
第I卷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3.本卷共21题,每题6分,共126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O 16 S 32 Fe 56 Cu 64 Zn 65
7.2007年3月21日,我国公布了111号元素Rg的中文名称。该元素名称及所在周期
A.钅仑 第七周期 B.镭 第七周期 C.铼 第六周期 D.氡 第六周期
8.为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欲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ZnSO4溶液,将l0 g ZnSO4·7H2O溶解在90 g水中
B.欲制备F(OH)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
C.为鉴别KCl、AICl3和MgCl2溶液,分别向三种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D.为减小中和滴定误差,锥形瓶必须洗净并烘干后才能使用
9.下列关于粒子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H2S和NH3均是价电子总数为8的极性分子
B.HS-和HCl均是含一个极性键的18电子粒子
C.CH2C12和CCl4均是四面体构型的非极性分子
D.1 mol D216O中含中子、质子、电子各10 NA(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10.草酸是二元中强酸,草酸氢钠溶液显酸性。常温下,向10 mL 0.01 mol/L NaHC2O4溶液中滴加0.01 mol/L 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V(NaOH)== 0时,c(W)== 1 × 10-2 mol/L
B.V(NaOH)< 10 mL时,不可能存在c(Na+)== 2 c(C2O)+ c(HC2O)
C.V(NaOH)== 10 mL时,c(W)== 1 × 10-7mol/L
D.V(NaOH)> 10 mL时,c(Na+)> c(C2O)>c(HC2O)
11.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 + OH- ;ΔH > 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人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人少量固体CH3COONa ,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l2.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NH3液化分离,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N2、H2的转化率
B.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SO3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12进入阳极室
D.电解精炼铜时,同一时间内阳极溶解铜的质量比阴极析出铜的质量小
13.天津是我国研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基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含锂的二氧化钴(LiCoO2),充电时LiCoO2中Li被氧化,Li+迁移并以原子形式嵌入电池负极材料碳(C6)中,以LiC6表示。电池反应为LiCoO2 + C6 CoO2 + LiC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LiC6 - e- == Li + C6
B.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 CoO2 + Li+ + e- == LiCoO2 ,
C.羧酸、醇等含活泼氢的有机物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
D.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释放的能量)低
第Ⅱ卷
26.(14分)U、V、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常见元素。Y的单质在W2中燃烧的产物可使品红溶液褪色。Z和W元素形成的化合物Z3W4具有磁性。U的单质在W2中燃烧可生成UW和UW2两种气体。X的单质是一种金属,该金属在UW2中剧烈燃烧生成黑、白两种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V的单质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XW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
⑵.U元素形成的同素异形体的晶体类型可能是(填序号)__________。
① 原子晶体 ② 离子晶体 ③ 分子晶体 ④ 金属晶体
⑶.U、V、W形成的10电子氢化物中,U、V的氢化物沸点较低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V、W的氢化物分子结合H+能力较强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用一个离子方程式加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YW2气体通人BaCl2和HNO3的混合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VW,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VW和YW2还原性较强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9分)奶油中有一种只含C、H、O的化合物A 。A可用作香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8,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4:1 。
⑴.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⑵.写出与A分子式相同的所有酯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
A中含有碳氧双键,与A相关的反应如下:
⑶.写出A → E、E → F的反应类型:A → E ___________、E → F ___________。
⑷.写出A、C、F的结构简式:A 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F ___________。
⑸.写出B →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在空气中长时间搅拌奶油,A可转化为相对分子质量为86的化合物G,G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写出G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A → G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28.(19分)二氯化二硫(S2C12)在工业上用于橡胶的硫化。为在实验室合成S2C1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了有关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① 将干燥的氯气在110℃ ~ 140℃与硫反应,即可得S2C12粗品。
② 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表:
物质
熔点/℃
沸点/℃
化学性质
S
112.8
444.6
略
S2C12
-77
137
遇水生成HCl、SO2、S;
300℃以上完全分解;
S2C12 + C12 2SCl2
设计实验装置图如下:
⑴.上图中气体发生和尾气处理装置不够完善,请你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改进后的正确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⑵.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C、D中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仪器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⑸.如果在加热E时温度过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F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S2C12粗品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是(填写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提高S2C12的纯度,关键的操作是控制好温度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4分)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 。某硫酸厂在进行黄铁矿成分测定时,取0.1000 g样品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将生成的SO2气体与足量‘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用浓度为0.02000 mol/L的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2Cr2O7溶液25.00 mL 。
已知:SO2 + 2Fe3+ + 2H2O == SO2- + 2Fe2+ + 4H+
Cr2O + 6 Fe2+ + 14 H+ == 2 Cr3+ + 6 Fe3+ + 7 H2O
⑴.样品中FeS2的质量分数是(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________________。
⑵.若灼烧6 g FeS2产生的SO2全部转化为SO3气体时放出9.83 kJ热量,产生的SO3与水全部化合生成H2SO4 ,放出13.03 kJ热量,写出SO3气体转化为H2SO4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煅烧10 t上述黄铁矿,理论上产生S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__________L,制得98%的硫酸质量为__________ t ,SO2全部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 kJ。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
评分说明:
1.考生如按其他方法或步骤解答,正确的,同样给分;有错的,根据错误的性质,参照评分参考中相应的规定评分。
2.计算题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给分;只写出一般公式但未能与试题所给的具体条件联系的,不给分。
第Ⅰ卷 共7题,每题6分,共42分。
题 号
7
8
9
10
11
12
13
答 案
A
C
C
D
B
D
B
第Ⅱ卷 共4题,共66分。
26.(14分)
⑴.N≡N (1分)
⑵. (1分)
第4周期,第VIII族 (2分)
⑵.① ③ (2分)
⑶.CH4 NH3 (各1分,共2分)
NH3 + H3O+ ==== NH + H2O (2分)
⑷.3SO2 + 2NO + 3Ba2+ + 2H2O ==== 3BaSO4 ↓ + 2NO + 4H+ (2分)
SO2 (1分)
27.(19分)
⑴.C4H8O2 (2分)
⑵.CH3CH2COOCH3 CH3COOCH2CH3
HCOOCH(CH3)2 HCOOCH2CH2CH3 (各1分,共4分)
⑶.取代反应 消去反应 (各1分,共2分)
⑷. CH3CHO (各2分,共6分)
⑸. (2分)
⑹. (2分)
氧化反应 (1分)
28.(19分)
⑴.用导管将A的上口和B相连(或将A换成恒压滴液漏斗) (1分)
在G和H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2分)
⑵.MnO2 + 4 H+ +2 C1- == Mn2+ + C12 ↑+ 2H2O
2 S + C12 S2C12 (各1分,共2分)
⑶.饱和食盐水(或水) 浓硫酸 (各1分,共2分)
⑷.分液漏斗 蒸馏烧瓶 导气、冷凝 (各1分,共4分)
⑸.产率降低 (2分)
有固体产生(或其他正确描述) (2分)
⑹.SCl2、C12、S(任写其中两种即可) (各1分,共2分)
控制浓盐酸的滴速不要过快 (2分)
29.(14分)
⑴.90.00% (4分)
⑵.SO3(g) + H2O⑴ == H2SO4⑴;△H == -130.3 kJ/mol (2分)
⑶.3.36 × 106 (3分)
15 (3分)
3.43×107 (4分)
2007年宁夏理科综合高考化学试题
7.根据下表中烃的分子式排列规律,判断空格中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1
2
3
4
5
6
7
8
CH4
C2H4
C3H8
C4H8
C6H12
C7H16
C8H16
A.3 B.4 C.5 D.6
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 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② 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 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 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 ② B.② ④ C.③ ④ D.② ③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3C和14C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
B.1H和2H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C.14C和14N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
D.6Li和7Li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
10.若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Cl2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为NA
B.在0℃,101kPa时,22.4L氢气中含有NA个氢原子
C.14g氮气中含有7NA个电子
D.N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 mol 甲烷的质量比为7 :4
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锌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Zn+Ag+=Zn2++Ag
B.碳酸氢钙溶液加到醋酸中:
Ca(HCO3)2+2CH3COOH=Ca2++2CH3COO-+2CO2↑+2H2O
C.少量金属钠加到冷水中:
Na+2H2O=Na++OH-+H2↑
D.氢氧化铜加到盐酸中:
Cu(OH)2+2H+=Cu2++2H2O
12. a g铁粉与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 g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4与H2SO4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 :7 B.7 :1 C.7 :8 D.8 :7
13.一定条件下,合成氨气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0% ,与反应前的体积相比,反应后体积缩小的百分率是
A.16.7% B.20.0% C.80.0% D.83.3%
25.(15分)
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硫酸钠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实验方案。
实验用品:硫酸钠晶体试样、研钵、干燥器、坩埚、三脚架、玻璃棒、药匙、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① 准确称量一个干净、干燥的坩埚;
② 在坩埚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晶体试样,称重,将称量的试样放入研钵中研细,再放回到坩埚中;
③ 将盛有试样的坩埚加热,待晶体变成白色粉末时,停止加热;
④ 将步骤③中的坩埚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⑤ 将步骤④中的坩埚再加热一定时间,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重复本操作,直至两次称量结果不变;
⑥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硫酸钠晶体试样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分析该方案并回答下面问题:
(1)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实验用品是 ;
(2)指出实验步骤中存在的错误并改正: ;
(3)硫酸钠不能放置在空气中冷却的原因是 ;
(4)步骤⑤的目的是 ;
(5)下面的情况有可能造成测试结果偏高的是 (填序号)。
A.试样中含有加热不挥发的杂质
B.试样中含有加热易挥发的杂质
C.测试前试样已有部分脱水
D.实验前坩埚未完全干燥
E.晶体加热脱水不完全
F.加热时有晶体溅出
26.(14分)
(1)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计。
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
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
(2)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g,试计算:
①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②通过导线的电量。(已知NA=6.02×1023/mol,电子电荷为1.60×10-19C)
27.(14分)
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SiO2 + C+ N2 Si3N4 + CO
(1)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在方框内);
(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其还原产物是 ;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4)若知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其反应热△H 零(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升高温度,其平衡常数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若使压强增大,则上述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
(6)若已知CO生成速率为v(CO)=18mol/(L.min),
则N2消耗速速率为v(N2)= mol/(L.min)。
31.化学选考题(15分)
A.[化学—选修化学与技术]
工业上生产硫酸时,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SO2 转化为SO3是一个关键步骤。压强及温度对SO2转化率的影响如下表(原料气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为:SO2 7% O2 11% N2 82%);
0.1
0.5
1
10
400
99.2
99.6
99.7
99.9
500
93.5
96.9
97.8
99.3
600
73.7
85.8
89.5
96.4
(1) 已各SO2的氧化是放热反应,如何利用表中数据推断此结论?
;
(2)在大400~500℃时,SO2的催化氧化采用常压而不是高压,主要原因是:
;
(3)选择适宜的催化剂,是否可以提高SO2的转化率? (填“是”或“否”),是否可以增大该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填“是”或“否”);
(4)为提高SO3吸收率,实际生产中用 吸收SO3;
(5)已知:2SO2(g)+O2(g)=2SO3(g);△H=-196.9kJ·mol-1,计算每生产1万吨98%硫酸所需要的SO3质量和由SO2生产这些SO3所放出的热量。
B.[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
已知A、B、C、D和E 5种分子所含原子数目依次为1、2、3、4和6,且都含有18个电子。又知B、C和D是由两种元素的原子组成。请回答:
(1)组成A分子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
(2)B和C的分子式分别是 和 ;C分子的立体结构呈 型,该分子属于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若向D的稀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无色气体生成。则D的分子式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将1mol E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1mol CO2和2molH2O,则E的分子式是 。
C.[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
某烃类化合物A的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4,红外光谱表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核磁共振谱表明分子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
(1)A的结构简式为 ;
(2)A中的碳原子是否都处于同一平面? (填“是”或者“不是”);
(3)在下图中,D1 、D2互为同分异构体,E1 、E2互为同分异构体。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C的化学名称为 ;E2的结构简式是 ;④、⑥的反应类型依次是 。
2007年宁夏理科综合高考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
7.A 8.B 9.D 10.C 11.D 12.B 13.A
25.(15分)
(1)坩埚钳、酒精灯(可以不答“火柴”)
(2)步骤②有错误 应先将试样研细,后放入坩埚称重
(3)因硫酸钠放置在空气中冷却时,会吸空气中的水分
(4)保证试样脱水完全
(5)B、D、F
27.(14分)
(1)3,6,2,1,6
(2)N2,Si3N4
(4)小于;减小
(5)逆
(6)6
31.化学选考题(15分)
A.[化学—选修化学与技术]
(1)压强一定时,温度升高时,SO2转化率下降,说明升温有利逆反应的进行,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增大压强对提高SO2转化率无显著影响,反而会增加成本;
(3)否 否
(4)浓硫酸
(5)解:1万吨98%的硫酸含H2SO4的质量:9.8×109g
设需要SO3的质量为x,该反应产生的热量为y。
1,4—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
2007高考理综化学部分(山东卷)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加碘食盐中主要添加的KIO3
B.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
C.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D.在空气质量日报中CO2含量属于空气污染指数
10.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下列既能跟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的溶液中pH最大的是
A.Na2CO3溶液 B.NH4HCO3溶液 C.NaHCO3溶液 D.NaHSO4溶液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CH2CH2
B.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油脂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2和O2互为同位素,性质相似
B.常温下,pH=1的水溶液中Na+、NO3-、HCO3-、Fe2+可以大量共存
C.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D.C(石墨,s)=C(金刚石,s) ΔH>0,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13.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B.只有在原子中,质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C.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6种元素
D.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或8
14.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再通入少量氯气,减小 B.通入少量SO2,溶液漂白性增强
C.加入少量固体NaOH,一定有c(Na+)=c(Cl-)+c(ClO-)
D.加入少量水,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5.一定体积的KMnO4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若用0.1000mol·L-1的NaOH溶液中和相同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恰好为KMnO4溶液的3倍,则KMnO4溶液的浓度(mol·L-1)为
提示:①H2C2O4是二元弱酸
②10[KHC2O4·H2C2O4]+8KMnO4+17H2SO4=8MnSO4+9K2SO4+40CO2↑+32H2O
A.0.008889 B.0.08000 C.0.1200 D.0.2400
第Ⅱ卷 必做部分
28.(11分) 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常用的工业原料,但也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综合治理其污染是环境化学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成SO3:
2SO2(g)+O2(g) 2SO3(g)
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
(P)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2.0mol SO2和1.0mol O2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
体系总压强为0.10 MP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 。
②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
K(A) K(B)(填“>”、“<”或“=”)。
(2)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574 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1160 kJ·mol-1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阿伏伽德罗常数用NA表示),放出的热量为 kJ。
(3)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MFe2Ox 3<x<4,M=Mn、Co、Zn或Ni)由铁酸盐(MFe2O4)经高温还原而得,常温下,它能使工业废气中的酸性氧化物分解除去。转化流程如图所示:
请写出MFe2Ox分解SO2的化学方程式 (不必配平)。
29.(15分) 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FeCl3可用作催化剂、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和外伤止血剂等。
(1)写出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离子方程式 。
(2)若将(1)中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标出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正极反应 ,负极反应 。
(3)腐蚀铜板后的混合溶液中,若Cu2+、Fe3+和Fe2+的浓度均为0.10 mol·L-1,请参照下表给出的数据和药品,简述除去CuCl2溶液中Fe3+和Fe2+的实验步骤:
。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的pH
氢氧化物沉淀完全时的pH
Fe3+
Fe2+
Cu2+
1.9
7.0
4.7
3.2
9.0
6.7
提供的药品:Cl2 浓H2SO4 NaOH溶液 CuO Cu
(4)某科研人员发现劣质不锈钢在酸中腐蚀缓慢,但在某些盐溶液中腐蚀现象明显。请从上表提供的药品中选择两种(水可任选),设计最佳实验,验证劣质不锈钢易被腐蚀。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劣质不锈钢腐蚀的实验现象: 。
30.(16分) 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燥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a、b为活塞)。
(1)若气体入口通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E内放置CuO,选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CO,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填代号)。能验证CO氧化产物的现象是 。
(2)停止CO和CO2混合气体的通入,E内放置Na2O2,按A→E→D→B→H装置顺序制取纯净干燥的O2,并用O2氧化乙醇。此时,活塞a应 ,活塞b应 ,需要加热的仪器装置有 (填代号),m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气体入口改通空气,分液漏斗内改加浓氨水,圆底烧瓶内改加NaOH固体,E内放置铂铑合金网,按A→G→E→D装置顺序制取干燥的氨气,并验证氨的某些性质。
①装置A中能产生氨气的原因有 。
②实验中观察到E内有红棕色气体出现,证明氨气具有 性。
【选做部分】
31.(8分)【化学-化学与技术】
工业上对海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电解饱和食盐水常用离子膜电解槽和隔膜电解槽。离子膜和隔膜均允许通过的分子或离子是 。电解槽中的阳极材料为 。
(2)本工艺流程中先后制得Br2、CaSO4和Mg(OH)2,能否按Br2、
Mg(OH)2、CaSO4的顺序制备? ,原因是 。
(3)溴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故可用于萃取溴,但在上述工艺中却不用四氯化碳,原因是 。
32. (8分)【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请完成下列各题:
(1)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有 种。
(2)第ⅢA、ⅤA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GaN、GaP、GaAs等是人工合成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其晶体结构与单晶硅相似。G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在GaN晶体中,每个Ga原子与 个N原子相连,与同一个Ga原子相连的N原子构成的空间构型为 。在四大晶体类型中,GaN属于 晶体。
(3)在极性分子NCl3中,N原子的化合价为-3,Cl原子的化合价为+1,请推测
NCl3水解的主要产物是 (填化学式)。
33. (8分)【化学-有机基础】
乙基香草醛( )是食品添加剂的增香原料,其香味比香草醛更加
浓郁。
(1)写出乙基香草醛分子中两种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
(2)乙基香草醛的同分异构体A是一种有机酸,A可发生以下变化:
提示:①RCH2OH RCHO
②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时,此碳原子才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羧基
(a)由A→C的反应属于 (填反应类型)。
(b)写出A的结构简式 。
(3)乙基香草醛的一种同分异构体D( )是一种
医药中间体。请设计合理方案用茴香醛( )合成D(其他
原料自选,用反应流程图表示,并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
例如:
。
参考答案
28.(1)①800L·mol-1 ②= (2)1.60NA ,173.4
(3)MFe2Ox+SO2→MFe2O4+S
29.(1)2Fe3++Cu=2Fe2++Cu2+
(2)装置图
正极反应:Fe3++e-=Fe2+(或2Fe3++2e-=2Fe2+)
负极反应:Cu=Cu2++2e-(或Cu-2e-=Cu2+)
(3)①通入足量氯气将Fe2+氧化成Fe3+;②加入CuO调节溶液的pH至3.2~4.7;
③过滤[除去Fe(OH)3]
(4)CuO+H2SO4=CuSO4+H2O
CuSO4+Fe=FeSO4+Cu,不锈钢表面有紫红色物质生成。
30.(1)ACBECF;AB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变混浊。
(2)关闭;打开;k;m;2CH3CH2OH+O2 2CH3CHO+2H2O
(3)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氢氧化钠吸水,促使氨放出;氢氧化钠电离出的OH-增大了氨水中OH-浓度,促使氨水电离平衡左移,导致氨气放出。 还原。
【选做部分】
31.
阳离子(或Na+);钛(或石墨)
否。如果先沉淀Mg(OH)2,则沉淀中会夹杂有CaSO4沉淀,产品不纯。
四氯化碳萃取法工艺复杂、设备投资大;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
32.(1)5 (2)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或[Ar]3d104s24p1),4,正四面体,原子。
(3)HClO;NH3·H2O。
33.(1)醛基 (酚)羟基 醚键 (2)(a)取代反应 (b)
(3)
07广东高考文科基础试题化学部分(62~68题)
6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
D.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63.下列污水处理方法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过滤法 B.氧化还原法
C.中和法 D.化学沉淀法
64.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
B.石油产品都可用于聚合反应
C.水煤气是通过煤的液化得到的气态燃料
D.天然气是清洁燃料
6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流通的硬币材质是金属单质
B.所有的不锈钢都只含有金属元素
C.镁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均高于纯镁
D.广东正在打捞的明代沉船上存在大量铝制餐具
66.下列溶液能使红色花瓣快速褪色的是
A.稀盐酸 B.新制氯水
C.氯化钙稀溶液 D.生理盐水
6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酵粉中主要含有氢氧化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B.碘盐中的碘可以直接用淀粉检验
C.碳酸氢钠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硫酸氢钠属于盐类,其水溶液显中性
68.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A.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中含有的CO2
B.用BaCl2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4
C.用KSCN溶液检验溶液中含有的Fe2+
D.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CaCl2和NaCl固体混合物
答案:62 B 63 A 64 D 65 C 66 B 67 C 68 A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理科基础化学部分
19.下述做法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以煤等燃料作为主要生活燃料
B.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C.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D.限制使用电动车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与胶体
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
21.32S与33S互为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2S与33S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
B.32S与33S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32S与33S具有不同的电子数
D.32S与33S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22.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mol重水含有NA个D2O分子
B.1 g氢气含有NA个H2分子
C.2 mol钠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NA个H2分子
D.22.4 L水含有NA个H2O分子
23.下列物质中含离子键的是
A.Cl2 B.CO2 C.NaCl D.CH4
2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因为Na比K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K的还原性强
D.O与S为同主族元素,且O比S的非金属性强
25.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2Fe+2H2O+O2 2Fe2++4OH-。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负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 Fe2+
B.正极发生的反应为:2H2O+O2+2e- 4OH-
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D.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容易腐蚀
26.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
A.盐酸的浓度 B.铝条的表面积
C.溶液的温度 D.加少量Na2SO4
27.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CO32-、Cl-。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42-,除BaCl2,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A.H2SO4 B.HCl C.NaOH D.NaNO3
28.下列有关金属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铝在常温下不能与氧气反应
B.铝不能与氯气反应
C.铝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碱
D.氧化铝只能与酸反应,不能与碱反应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不锈钢都只含有金属元素
B.我国流通的硬币材质是金属单质
C.广东正在打捞的明代沉船上存在大量铝制餐具
D.镁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均高于纯镁
30.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有:①中和法;②化学沉淀法;③氧化还原法;④过滤法。其中属于化学方法的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1.从海水可获得的在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是
A.Mg B.K C.Br2 D.I2
32.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 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
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 D.用SiO2制备高纯硅
3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和乙酸都存在碳氧双键
B.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
C.高锰酸钾可以氧化苯和甲烷
D.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氢气加成
34.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
B.石油产品都可用于聚合反应
C.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
D.水煤气是通过煤的液化得到的气体燃料
35.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A.加入适量铜粉除去Cu(NO3)2溶液中的AgNO3杂质
B.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C.用浓硫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鉴别部分蛋白质
D.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碘
3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2H++2Cl-+Ba2++2OH- 2H2O+BaCl2
B.往FeCl3溶液中加入Fe粉: 2Fe3++Fe 3Fe2+
C.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Ca2++2OH-+CO2 CaCO3↓+H2O
D.往FeCl3溶液中加入Cu粉: Fe3++Cu Fe2++Cu2+
参考答案
19.B 20.A 21.D 22.C 23.C 24.C
25.A 26.D 27.B 28.C 29.D 30.D 31.C 32.A 33.B
34.D 35.A 36.B
准考证号 姓名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l至6页,第Ⅱ卷7至14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若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
6.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的SO2
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1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污染
7.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8.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若阳极析出气体0.01mol,则阴极上析出Cu为
A.0.64g B.1.28g C.2.56g D.5.12g
9.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他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p(Ne)、p(H2)、p(O2) B.p(O2)、p(Ne)、p(H2)
C.p(H2)、p(O2)、p(Ne) D.p(H2)、p(Ne)、p(O2)
10.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
其中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A.10mol B.11mol C.12mol D.13mol
1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的O2最多的是
A.KClO3(MnO2) B.KMnO4
C.H2O2 D.HgO
12.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分子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含C原子个数最多为
A.4 B.5 C.6 D.7
13.右图是在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符合该示意图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I以后,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C.反应达到平衡I以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
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态II时浓度
不相等。
第Ⅱ卷
注意事项:
第Ⅱ卷2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若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26.(15分)W、X、Y、Z是前20号元素,已知:
①W的阳离子与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组成为WY的化合物;
②Y和Z属同族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
③X与Z位于同一周期元素,它们能够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
④W与X可以形成WX2的化合物;
⑤X与Y不在同一周期,它们能形成组成为XY2的化合物。
请回答:
⑴W元素是 ;Z元素是 。
⑵化合物WY和WX2的化学式分别是 和 。
⑶Y和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和 。
⑷写出X与Z形成的一种气态化合物跟W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7.(15分)A、B、C、D、E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它们的离子有
阳离子
Na+、Mg2+、Al3+、Ba2+
阴离子
OH-、Cl-、CO32-、SO42-、HSO4-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②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③A溶液与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
④B溶液与适量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D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
据此推断它们是
A ;B ;C ;D ;E 。
28.(15分)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请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中有CO和H2。(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⑴盛浓H2SO4的装置用途是 ,
盛NaOH溶液的装置用途是 。
⑵仪器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⑶仪器C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
其目的是 。
⑷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
g—ab— 。
⑸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的实验依据是 。
⑹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H2的实验依据是 。
29.(15分)
下图中A、B、C、D、E、F、G均为有机化合物。
⑴D的化学名称是 。
⑵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
(有机物须用结构简式表示)
⑶B的分子式是 。
A的结构简式是 。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 。
⑷符合下列3个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 个。
i)含有邻二取代苯环结构、ii)与B有相同官能团、iii)不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⑸G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G的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途
。
参考答案
6.A 7.C 8.B 9.D 10.B 11.A 12.B 13.C
26.⑴Ca,O ⑵CaS,CaC2 ⑶SO2,SO3 ⑷CO2+CaO=CaCO3
27.A:Na2CO3 ;B:Al2(SO4)3 ;C:MgCl2;D:Ba(OH)2;E:NaHSO4。
28.⑴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吸收混合气体中的CO2
⑵CuO;CO+CuOCu+CO2 H2+CuOCu+H2O
⑶无水CuSO4;检验B管中产生的水
⑷g—ab—kj—hi—cd—fe—lm
⑸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⑹C管中的无水CuSO4变蓝
29.⑴乙醇
⑵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⑶C9H10O3 ;;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
⑷3;
⑸
座位号 姓名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化学部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4页。全卷300分。
注意事项: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座位号、姓名,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贴条形码中座位号、姓名、科类与本人的座位号、姓名、科类是否一致。
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第Ⅱ卷时必须用0.5mm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共126分)
本卷共21小题,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e 20 Cu 64
一、选择题
6、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的SO2
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1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污染
7、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8、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若阳极析出气体0.01mol,则阴极上析出Cu为
A、0.64g B、1.28g C、2.56g D、5.12g
9、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他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p(Ne)>p(H2) >p(O2) B、p(O2) >p(Ne)>p(H2)
C、p(H2)>p(O2) >p(Ne ) D、p(H2)>p(Ne)>p(O2)
10、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
其中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A、10mol B、11mol C、12mol D、13mol
1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的O2最多的是
A、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 B、KMnO4(加热)
C、H2O2(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 D、HgO(加热)
12、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分子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含C原子个数最多为
A、4 B、5 C、6 D、7
13、下图是在恒温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不符的是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以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I和平衡态II时浓度不相等。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74分)
考生注意事项:
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书写作答无效
26、(15分)
W、X、Y和Z都是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已知:
①W的阳离子和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组成为WY的化合物;
②Y和Z属同族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
③X和Z属同一周期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
④W和X能形成组成为WX2的化合物;
⑤X与Y不在同一周期,它们能形成XY2的化合物。
请回答:
⑴W元素是 ;Z元素是 。
⑵WY和WX2的化学式分别是 和 。
⑶Y和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 。
⑷写出X和Z形成的一种气态化合物跟W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7、(15分)
A、B、C、D、E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他们的离子有
阳离子
Na+ Mg2+ Al3+ Ba2+
阴离子
OH- Cl- CO32- SO42- HSO4-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②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③A溶液与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
④B溶液与适量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D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
据此推断它们是
A ;B ;C ;D ;E 。
28.(15分)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请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体中有CO和H2。(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⑴ 盛浓硫酸的装置的用途是 ;
盛NaOH溶液的装置的用途是 。
⑵ 仪器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⑶ 仪器C中加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
其目的是 。
⑷ 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
g-ab 。
⑸ 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的实验依据是 。
能证明混合气中含H2的实验依据是 。
29、(15分)
下图中A、B、C、D、E、F、G均为有机化合物。
⑴ D的化学名称是 。
⑵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⑶ B的分子式是 ,
A的结构简式是 。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 。
⑷符合下列三个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 个。
①含有邻二取代苯环结构;②与B具有相同的官能团;③不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⑸G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G的一种重要工业用途
。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包括21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选对的给6分,选错或未选的给0分。
6.C 7.C 8.D 9.D 10,A 11.A 12.B 13.B
第Ⅱ卷(非选择题)包括10题,共174分。
26.(15分)(1)钙、氧 (2)CaS CaC2 (3)SO2 SO3 (每空2分)
(4)CO2+CaO = CaCO3(3分)
27.(15分)Na2CO3、Al2(SO4)3、MgCl2、Ba(OH)2、NaHSO4[Mg(HSO4)2]
28.(15分)(1)除去水蒸气 除去CO2
(2)氧化铜CuO CuO+H2Cu+ H2O CuO+COCu+CO2
(3)无水硫酸铜(CuSO4) 检验CO2
(4)(g-ab)―kj―hi―cd (或dc)―fe―lm
(5)原混合气体中的CO2已被除去,其中CO与CuO 反应生成的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原混合气体中的H2O已被除去,其中H2与CuO 反应生成的H2O使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
29.(15分)(1)乙醇 (2)b、h
(3)C9 H10 O3 水解反应
(4)3
(填写其中一个结构简式即可)
(5)nCH2=CH2CH2-CH2n ;
或CH2=CH2+ H2OCH3CH2OH(写出任一个合理的反应式即可)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6.题6表是食用碘盐包装上的部分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会导致碘的损失
B.碘酸钾可氧化氯化钾
C.可用淀粉检验碘盐中的碘酸钾
D.该碘盐中碘酸钾含量为20~50 mg/kg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N2和O2的混合气体与等体积的N2所含原子数相等
B.等物质的量的甲基(-CH3)与羟基(-OH)所含电子数相等
C.常温常压下28 g CO与22.4 L O2所含分子数相等
D.16 g CH4与18 g NH4+所含质子数相等
8.对下列反应①KHCO3溶液与石灰水反应、②Na2S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③Si与烧碱溶液反应、④Fe与稀硝酸反应,改变反应物用量,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氧氟沙星是常用抗菌药,其结构简式如题9图所示,下列对氧氟沙星叙述错误的是
A.酸发生加成、取代反应
B.能发生还原、酯化反应
C.分子内共有19个氢原子
D.分子内共平面的碳原子多于6个
10.用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1 mol/L)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A.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
B.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
C.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
D.pH试纸显示白醋的pH为2~3
11.如题11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B.X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Y与滤纸接触处有氧气生成
D.X为滤纸接触处变红
12.用过量的H2SO4、NaOH、NH3·H2O、NaCl等溶液,按题12图所示步骤分开五种离子。则溶液①、②、③、④是
A.①NaCl②NaOH③NH3·H2O④H2SO4
B.①H2SO4②NaOH③NH3·H2O④NaCl
C.①H2SO4②NH3·H2O③NaOH④NaCl
D.①NaCl②NH3·H2O③NaOH④H2SO4
13.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26.(14分)脱除天然气中的硫化氢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可回收硫资源。
(1)硫化氢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硫,其离子方程式为 。
(2)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硫化氢后,以石墨作电极电解该溶液可回收硫、其电解总反应方程式(忽略氧的氧化还原)为 ;该方法的优点是 。
(3)一定温度下1 mol NH4HS固体在定容真空容器中可部分分解为硫化氢和氨气。
①当反应达平衡时p氨气×p硫化氢=a(Pa2),则容器中的总压为 Pa;
②题26图是上述反应过程中生成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若t2时增大氨气的浓度且在t3时反应再次达到平衡,诸在图上画出t2时刻后氨气、硫化氢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7.(16分)某兴趣小组设计出题27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1)实验前,关闭活塞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加热c。其目的是 。
(2)在d中加适量NaOH溶液,c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 mL浓硝酸。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再由a向e中加2 mL蒸馏水,c中的实验现象是 。
(3)题27表是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案是 。
再由a向c中加2 mL蒸馏水,c中的实验现象是 。
(4)该小组还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操作步骤为 ,实验现象为 ;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28.(16分)有机物A、B、C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C5H8O2,有关的转化关系如题28图所示,已知:A的碳链无支链,且1 mol A 能与4 mol Ag(NH3)2OH完全反应;B为五元环酯。
(1)A中所含官能团是 .
(2)B、H结构简式为 .
(3)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E→C ;
E→F 。
(4)F的加聚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29.(14分)a、b、c、d、e是短周期元素,周期表中a与b、b与c相邻;a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b的最外层电子数比c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个;常见化合物d2c2与水反应生成c的单质,且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
(1)e的元素符号是 。
(2)a、b、c的氢化物稳定性顺序为(用分子式表示) ;b的氢化物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Z,则Z中的化学键类型为 ,Z的晶体类型为 ;ab-离子的电子式为 。
(3)由a、c、d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碱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4)一定量的d2c2与ac2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恰好与0.8 mol稀盐酸溶液完全反应,并收集到0.25 mol气体,则用物质的量表示该固体物质的组成为 .
参考答案
6.A 7.B 8.B 9.C 10.D 11.A 12.D 13.C
26.(14分)
(1)2Fe2++H2S=S↓+2Fe2++2H+
(2)Na2S+2H2O S↓+H2↑+2NaOH或S2++2H2O S↓+ H2↑+2OH-
副产氢气,生成的NaOH可循环利用。
(3) ①2/3
②
27.(16分)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反应变缓,气体颜色变淡。
(3)丙;耗酸量最少,无污染。
(4)向d中加入KBr溶液,c中加入固体KMnO4,由a向c中加入浓盐酸;c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中溶液变为黄棕色;没有处理尾气。
28.(16分)
(1)醛基或-CHO
(2)
(4)
29.(14分)
(1)S
(2)CH4<NH3<H2O;共价健和离子键;离子晶体;[ ∶CN+]-
(3)CO32-+H2O=HCO3-+OH-或C2O42-+H2O=HC2O4-+OH-
(4)0.3 mol Na2O2、0.1 mol Na2CO3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化学全解全析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Fe 56 Pt 195
第Ⅰ卷 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铋(Bi)在医药方面有重要应用。下列关于Bi和Bi的说法正确的是
A Bi和Bi都含有83个中子
B Bi和Bi互为同位素
C Bi和Bi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D Bi和Bi分别含有126和127个质子
解析:难度,易,Bi和Bi互为同位素,质子数相同,电子数同,中子数不同。
答案:B
.下列可用于测定溶液pH且精确度最高的是
A 酸碱指示剂 B pH计 C 精密pH试纸 D 广泛pH试纸
解析:化学实验常识问题。
答案:B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48gO3气体含有6.02×1023个O3分子
B 常温常压下,4.6gNO2气体含有1.81×1023个NO2分子
C 0.5mol·L-1CuCl2溶液中含有3.01×1023个Cu2+
D 标准状况下,33.6LH2O含有9.03×1023个H2O分子
解析:解题时要注意回忆概念、分析原理注意运算公式的适用范围。B选项4.6gNO2气体中理论上含有1mol NO2分子,约6.02×1023个NO2分子,由于2NO2 N2O4,故应小于6.02×1023个,具体多少无法计算。C选项中要考虑Cu2+的水解,也无法确定其数目,D选项标准状况下H2O冰水混合物,不能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22.4L/ mol来计算。
答案:A
.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A 氯、溴、碘 B 钠、镁、铝 C 烧碱、氢气 D 食盐、淡水
解析:考查海水成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内容。题目中A、B、C中物质只能通过化学变化取得。
答案:D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在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 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 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
解析:本题原理大多同学已在平时练习中接触过,06年高考题实验题21题⑵考到:将NH3通入溴水中,有N2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也与此题原理类似属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当NH3过量时会与HCl反应生成NH4Cl白烟故A对,反应氯气为氧化剂,NH3为还原剂,氮由-3价升高至0价故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D对。
答案: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硅材料广泛用于光纤通讯
B 工艺师利用盐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
C 水晶项链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
D 粗硅制备单晶硅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硅与生活密切相关,B中刻蚀石英用氢氟酸,C中水晶成分为二氧化硅,D中粗硅与氯气反应再还原成硅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A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石油裂解可以得到氯乙烯
B 油脂水解可得到氨基酸和甘油
C 所有烷烃和蛋白质中都存在碳碳单键
D 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都是(C6H10O5)n,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解析:几种物质均是中学化学与生活中常见物质,A石油成分为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不可能裂解得到氯乙烯,B油脂水解可得到高级脂肪酸和甘油,C甲烷无碳碳单键。
答案:D
.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有:
①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
②在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
③将实验室的废酸液和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解析:此题对中学化学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要求学生在实验中探究更合理的实验方案。溴水有挥发性,溴蒸气有毒,利用铜丝可控制反应、同时反应速率快一些,酸液对环境有腐蚀性故应中和后排放。三组实验都有绿色化学思想。
答案:D
.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物转化为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发电。电池负极反应为:
A H2+2OH-=2H2O+2e- B O2+4H++4e-=2H2O
C H2=2H++2e- D O2+2H2O+4e-=4OH-
解析:难度:易,电解液为酸性,故A错,负极通入氢气,正极通入氧气,故B、D错。
答案:C
.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
实验
操作
A
钠与水反应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mL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C
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
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
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解析:此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性。A要吸干表面的煤油再切,B中容量瓶不能配制溶液,D中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答案:C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先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H+=CO2↑+H2O
B 往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CO32-+2H+=CO2↑+H2O
C 往氨水中滴加氯化铝:Al3++4OH-=AlO2-+2H2O
D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H++OH-=BaSO4↓+H2O
解析: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主要抓住二个原则,一是符号书写是正确,包括:①原理是否正确②化学式与离子形式拆合是否正确,二是是否守恒。包括:①电荷守恒②电子转移守恒③原子守恒。 题中B选项碳酸镁为难溶物应写化学式,C选项氨水不能使氢氧化铝溶解,D选项应为:Ba2++SO42-+2H++2OH-=BaSO4↓+2H2O
答案:A
.为了避免青铜器生成铜绿,以下方法正确的是
A 将青铜器放在银质托盘上 B 将青铜器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
C 将青铜器保存在潮湿的空气中 D 在青铜器的表面覆盖一层防渗的高分子膜
解析:铜绿是生活中常见现象,反应原理为2Cu+O2+CO2+H2O==Cu2CO3(OH)2,故青铜器应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或表面覆盖一层防渗的高分子膜防止被腐蚀。A可能发生原电池反应而被腐蚀。
答案:BD
.顺式Pt(NH3)2Cl2(式量为300)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搞肿瘤药物。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4种元素组成 B 含有NH3分子
C Pt的化合价为+4 D Pt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5%
解析:题目以临床医学广泛使用的搞肿瘤药物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物质类别及组成的认识。Pt(NH3)2Cl2药物组成不可能有NH3分子,否则会逸出且NH3有毒,故B错。因NH3为0价,故Pt为+2价,C错。
答案:AD
.将V1mL1.0mol/L 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 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
C 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mol/L
D 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解析: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B对,中和反应有水生成,但有水生成的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H2+CuO H2O+Cu是吸热反应,D错,从表中分析当加入HCl溶液5mL、NaOH溶液45mL反应后温度为22℃,故实验时环境温度小于22℃,A错,加入HCl溶液30mL反应放热最多,应是酸碱正好中和,故C(NaOH)=1.0mol/L·30mL /20mL=1.5 mol/L,C错。
答案:B
.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1.0mol/L Na2CO3溶液:c(OH-)=c(HCO3-)+c(H+)+2c(H2CO3)
B 1.0mol/LNH4Cl溶液:c(NH4+)=c(Cl-)
C 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c(Na+)>c(CH3COO-)>c(H+)>c(OH-)
D 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pH=5的混合溶液:c(Na+)=c(NO3-)
解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要综合运用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知识,要记住三个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A根据质子守恒,水电离出的H+和OH-的物质的量相等,Na2CO3溶液中H+分别以HCO3-、H+、H2CO3形式存在,故A对,B中由于NH4+水解,c(NH4+与c(Cl-)不等,B错,C中根据电荷守恒有:c(Na+)+ c(H+)==c(OH-)+ c(CH3COO-),因为c(H+)>c(OH-),故c(CH3COO-)>c(Na+),C错。D中Na+、NO3-不水解加入稀盐酸后二者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仍是1:1,故D对。
答案:AD
.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Sn(s、白)+2HCl(aq)=SnCl2(aq)+H2(g) △H1
②Sn(s、灰)+2HCl(aq)=SnCl2(aq)+H2(g) △H2
③Sn(s、灰)Sn(s、白) △H3=+2.1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1>△H2
B 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 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 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解析:②-①可得③,△H2-△H1>0,故△H2>△H1 ,A错,根据③,在常温下,灰锡会向白锡转化故常温下以白锡状态存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B、C错,当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转化为灰锡,灰锡以粉末状存在,故会自行毁坏。
答案:D
.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氢化物溶于水显酸性
B 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
C 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存放不易变质
D 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弱酸
解析:难度,中等。此题是传统的元素推断题,由题意分析可知:X、Y、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13/3〉4,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又是3的整数倍。故Z最外层电子数为6,只能是S,Y与Z同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为Mg, 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内层电子数为2,由此可知X为N。
答案:B
.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证明SO2具有氧化性
B
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
比较氯与溴的氧化性强弱
C
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收集后用冰水混合物冷却降温
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
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1支加入少量MnO2
研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 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 Mg、Al、Cu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
D 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
解析:纯碱不是碱、Mg、Al、Cu因活泼性不同冶炼方法分别是:电解法、电解法、热还原法。
答案:BD
.三氧化二镍(Ni2O3)可用于制造高能电池,其电解法制备过程如下:用NaOH调NiCl2溶液pH至7.5,加放适量硫酸钠后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产生的Cl2在弱碱性条件下生成ClO-,把二价镍氧化为三价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用铁作阳极材料
B 电解过程中阳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
C 阳极反应方程式为:2Cl--2e-=Cl2
D 1mol二价镍全部转化为三价镍时,外电路中通过了1mol电子。
解析:电解时阳极产生Cl2,电极反应为2Cl--2e-=Cl2,,故C对,阳极不可能是活泼性电极如铁,故A错。阳极产生Cl2与碱反应,故pH值降低,故B错,二价镍全部转化为三价镍失e-,故D对。
答案:CD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80分)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29分)
.(10分)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上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欲制备10.7gNH4Cl,理论上需NaCl g。
(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
(3)“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为 。
(4)不用其它试剂,检查NH4Cl产品是否纯净的方法及操作是 。
(5)若NH4Cl产品中含有硫酸钠杂质,进一步提纯产品的方法是 。
解析:难度,中,本题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对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主要用途的了解,考查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对图表的观察、分析能力。根据氯守恒可列关系求m(NaCl)= 10.7g·58.5g /mol (53.5g/mol=11.7g,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而硫酸钠在30~100℃变化不大,故可有冷却结晶法以。但温度不能太低以防硫酸钠析出。所以应大约在33~40℃。
答案:
(1)11.7 (2)蒸发皿 (3)35℃(33~40℃均可得分) (4)加热法;取少量氯化铵产品于试管底部,加热,若试管底部无残留物,表明氯化铵产品纯净。 (5)重结晶
.(8分)“碘钟”实验中,3I-+S2O82-=I3-+2SO42-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c(I-)/mol·L-
0.040
0.080
0.080
0.160
0.120
c(S2O32-)/mol·L-
0.040
0.040
0.080
0.020
0.040
t /s
88.0
44.0
22.0
44.0
t2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显色时间t2= 。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 (填字母)
A <22.0s B 22.0~44.0s C >44.0s D 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
解析:难度,易。由题目中表格数据可分析出c(I-)、 c(S2O32-)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显蓝色所需时间越少,故实验目的应是研究反应物I-与S2O8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正比(或显色时间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反比),由①⑤中数据可列关系:显色时间t2=0.040·0.040·88.0/0.120·0.040=29.3 s,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故显色时间t2<22.0s。07年广东高考在选择题方面减弱了考查,只有第18题的选项C、D中提到。在第二卷中也一改前二年的化学平衡图象题,改为化学反应速率的表格分析题,实际要求仍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思想解决指定问题的能力。
答案:(1)研究反应物I-与S2O8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29.3s(3)A (4)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正比(或显色时间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反比)
.(11分)已知某混合金属粉末,除铝处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所含金属的量都在5%以上。请设计合理实验探究该混合物金属粉末中铁、铜元素的存在。
仅限选择的仪器和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量筒、容量瓶、滴管、药匙;1mol/L硫酸、2mol/L硝酸、2mol/LNaOH溶液、20%KSCN溶液。
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1)提出假设:
假设1: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元素;
假设2: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元素;
假设3: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Fe、Cu元素;
(2)设计实验方案
基于假设3,设计出实验方案(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3)实验过程
根据(2)的实验方案,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提示】Ⅰ.在答题卡上按以下方式作答,注意前后内容对应;
Ⅱ.注意文字简洁,确保不超过答题卡空间。
编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①
②
③
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掌握,考查学生对物质进行检验的实验技能和对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的了解,考查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和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和检验的能力,考查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综合的方法以及运用正确的化学术语与文字等表达分析 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做出合理解释的能力。相对其它题目而言,本题文字量较大,要求学生能理顺思路,准确描述。基本反应过程如下:加过量NaOH溶液溶解铝,过滤,加稀硫酸溶解铁,过滤,分别加硝酸氧化硫酸亚铁和固体铜。本题与02年高考试题16题有相似之处,都是按要求条件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相比之下07年试题的背景学生较熟悉,所以题目开放性大,而02年的背景较新,试题给出一定的步骤,开放性相对较小。
答案:(1)Cu;Fe(顺序可交换)(3)
编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①
用药匙取少许样品,加入试管A中,再用滴管取过量NaOH溶液并滴加到试管A中,充分反应后,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剩余固体备用
样品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②
往试管A的剩余固体中加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B中,剩余固体备用
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可能含铁
③
往试管B中加入少许稀硝酸,再滴加KSCN溶液
溶液先变黄色,加KSCN后显血红色,结合②可知,一定含铁
④
往②剩余固体中加入稀硝酸,再滴加NaOH溶液
固体溶解,有无色刺激性气体产生并很快变成红棕色,溶液显蓝色,加NaOH溶液后有蓝色沉淀产生,一定含铜。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32分)
.(10分)二氧化锰是制造锌锰干电池的基本材料。工业上以软锰矿为原料,利用硫酸亚铁制备高纯二氧化锰的流程如下:
某软锰矿的主要成分为MnO2,还含有Si(16.27%)、Fe(5.86%)、Al(3.42%)、Zn(2.68%)和Cu(0.86%)等元素的化合物。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或硫化物的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沉淀物
Al(OH)3
Fe(OH)3
Fe(OH)2
Mn(OH)2
Cu(OH)2
Zn(OH)2
CuS
ZnS
MnS
FeS
pH
5.2
3.2
9.7
10.4
6.7
8.0
≥–0.42
≥2.5
≥7
≥7
(1)硫酸亚铁在酸性条件下将MnO2还原为MnSO4,酸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 。
(3)加入MnS的目的是除去 杂质。
(4)碱性锌锰电池中,MnO2参与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
(5)从废旧碱性锌锰电池中可以回收利用的物质有 (写两种)。
解析: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的掌握、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形式的能力以及学生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模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模块的能力。由反应流程可知:在酸性条件下二氧化锰将Fe2+氧化为Fe3+,将Cu氧化成Cu2+,此外溶液中的还有Zn2+和Al3+,当调pH至5.4时,只有Al(OH)3 和Fe(OH)3会完全沉淀,故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Fe(OH)3和Al(OH)3。加入MnS后因为酸性条件下CuS 、ZnS更难溶所以会转化为CuS 、ZnS沉淀而除去Cu2+ Zn2+。答案:(1)MnO2+2FeSO4+2H2SO4=MnSO4+Fe2(SO4)3+2H2O (2)Fe(OH)3 Al(OH)3(3)Cu2+ Zn2+ (4)MnO2+H2O+e-=MnOOH+OH-(或2MnO2+H2O+2e-=Mn2O3+2OH-)
(5)锌、二氧化锰
.(10分)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是工业制取硫酸的重要原料,其煅烧产物为SO2和Fe3O4。
(1)将0.050molSO2(g)和0.030molO2(g)放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c(SO3)=0.040mol/L。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SO2的平衡转化率(写出计算过程)。
(2)已知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当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SO2平衡转化率的有 (填字母)
A 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 C 增大压强
D 减小压强 E 加入催化剂 G 移出氧气
(3)SO2尾气用饱和Na2SO3溶液吸收可得到更要的化工原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将黄铁矿的煅烧产物Fe3O4溶于H2SO4后,加入铁粉,可制备FeSO4。酸溶过程中需保持溶液足够酸性,其原因是 。
解析:难度,易。此题是比较中规中矩考查化学平衡知识的题目,题目条件比较直接,学生完成得应比较愉快。
答案 :(1)1.6×103L/mol 80%(2)B、C(3)SO2+H2O+Na2SO3=2NaHSO3(4)抑制Fe2+、Fe3+的水解,防止Fe2+被氧化成Fe3+
.(12分)羟基磷灰石[Ca5(PO4)3OH]是一种一种重要的生物无机材料。其常用的制备方法有两种:
方法A:用浓氨水分别调Ca(NO3)2和(NH4)2HPO4溶液的pH约为12;在剧烈搅拌下,将(NH4)2HPO4溶液缓慢滴入Ca(NO3)2溶液中。
方法B:剧烈搅拌下,将H3PO4溶液缓慢滴加到Ca(OH)2悬浊液中。
3种钙盐的溶解度随溶液pH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图中纵坐标是钙离子浓度的对数),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方法A和方法B中制备Ca5(PO4)3O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5Ca(NO3)2+3(NH4)2HPO4+4NH3·H2O=Ca5(PO4)3OH↓+ +
②5Ca(OH)2+3H3PO4=
(2)与方法A相比,方法B的优点是 。
(3)方法B中,如果H3PO4溶液滴加过快,制得的产物不纯,其原因是 。
(4)图中所示3种钙盐在人体中最稳定的存在形式是 (填化学式)。
(5)糖沾附在牙齿上,在酶的作用下产生酸性物质,易造成龋齿。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其原因 。
解析:难度,中等,本题考查学生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和酸碱反应的了解,考查学生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形式的能力、读图解析和方案评价能力,以及化学平衡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根据原子守恒可以配平反应方程式,方法A与方法B对比,主要是A产物有副产物NH4NO3,原子利用率不高。本题后二问要利用平衡思想解决,人体pH基本上在7.39~7.41,所以钙主要存在形式为Ca5(PO4)3OH,结合其电离平衡可以分析酸会促进其电离而溶解,造成龋齿。
答案:(1)①10NH4NO3 3H2O ②Ca5(PO4)3OH↓+9H2O(2)唯一副产物为水,工艺简单(3)反应液局部酸性过大,会有CaHPO4产生(4)Ca5(PO4)3OH(5)酸性物质使沉淀溶解平衡:Ca5(PO4)3OH(s)5Ca2+(aq)+3PO43-(aq)+OH-(aq)向右移动,导致Ca5(PO4)3OH溶解,造成龋齿
五、(本题包括2小题,9分)
.(9分)克矽平是一种治疗矽肺病的药物,其合成路线如下(反应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1)化合物Ⅰ的某些性质类似苯。例如,化合物Ⅰ可以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右图所示结构,其反应方程式为 (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
(2)化合物I生成化合物Ⅱ是原子利用率100%的反应,所需另一种反应物的分子式为
(3)下列关于化合物和化合物Ⅲ的化学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化合物Ⅱ可以与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
B 化合物Ⅱ不可以与金属钠生成氢气
C 化合物Ⅲ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 化合物Ⅲ不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化合物Ⅲ生成化合物Ⅳ的反应方程式为 (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
(5)用氧化剂氧化化合物Ⅳ生成克矽平和水,则该氧化剂为 。
解析:难度,易。本题反应式比较好写,性质考查也是学生熟悉的,值得一提的是原子利用率,绿色化学思想还是在解(2)(5)中应用到,体现了命题者对绿色化学的重视。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乙烯、乙醇、苯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如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乙烯的聚合)的了解。考查学生根据结构式确定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考纲要求的典型的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信息迁移能力和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
答案:
(1)+3H2→ (2)CH2O(答HCHO也得分)(3)A、C(4)n→(5)H2O2(或双氧水、过氧化氢)
六、选做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10分,考生只能选做一题。28小题为“有机化学基础”内容的试题,29题为“物质结构与性质”内容的试题)
.(10分)已知苯甲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Perkin反应生成肉桂酸(产率45~50%),另一个产物A也呈酸性,反应方程式如下:
C6H5CHO+(CH3CO)2O → C6H5CH=CHCOOH+ A
苯甲醛 肉桂酸
(1)Perkin反应合成肉桂酸的反应式中,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产物A的名称是 。
(2)一定条件下,肉桂酸与乙醇反应生成香料肉桂酸乙酯,其反应方程式为 (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
(3)取代苯甲醛也能发生Perkin反应,相应产物的产率如下:
取代苯甲醛
产率(%)
15
23
33
0
取代苯甲醛
产率(%)
71
63
52
82
可见,取代基对Perkin反应的影响有(写出3条即可):
①
②
③
(4)溴苯(C6H5Br)与丙烯酸乙酯(CH2=CHCOOC2H5)在氯化钯催化下可直接合成肉桂酸乙酯,该反应属于Beck反应,是芳香环上的一种取代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
(5)Beck反应中,为了促进反应的进行,通常可加入一种显 (填字母)的物质
A 弱酸性 B 弱碱性 C 中性 D 强酸性
解析:难度,中等,本题反应原理较新,相信参加过化学竞赛的同学会觉得更易入手一些,题目中的方程式可以利用原子守恒及已学原理搞定,官能团对反应活性的影响也不难观察出,解题时可从官能团种类、官能远近,官能团多少来分析其对产率的影响。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与命名、组成和结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的了解,以及对酯化反应、取代反应等的了解,考查学生通过推理获取新知识和归纳与文字表达能力、信息迁移能力双及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此类题应该说在一定意义上是05、06年有机题的翻版,但信息不同又有创新,很好地考查学生摄取信息,分析信息总结归纳能力。
答案:(1)乙酸(2)C6H5CH=CHCOOH+C2H5OH → C6H5CH=CHCOOC2H5+H2O(3)①苯环上有氯原子取代对反应有利②苯环上有甲基对反应不利③氯原子离醛基越远,对反应越不利(或氯原子取代时,邻位最有利,对位最不利)④甲基离醛基越远,对反应越有利(或甲基取代时,邻位最不利,对位最有利)⑤苯环上氯原子越多,对反应越有利⑥苯环上甲基越多,对反应越不利(4)C6H5Br+CH2=CHCOOC2H5→C6H5CH=CHCOOC2H5+HBr(5)B
.(10分)C、Si、Ge、Sn是同族元素,该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在材料、医药等方面有重要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Ge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C、Si、Sn三种元素的单质中,能够形成金属晶体的是
(3)按要求指出下列氧化物的空间构型、成键方式或性质
①CO2分子的空间构型及碳氧之间的成键方式 ;
②SiO2晶体的空间构型及硅氧之间的成键方式 ;
③已知SnO2是离子晶体,写出其主要物理性质 (写出2条即可)
CO可以和很多金属形成配合物,如Ni(CO)4,Ni与CO之间的键型为
(4)碳氧键的红外伸缩振动频率与键的强度成正比,已知Ni(CO)4中碳氧键的伸缩振动频率为2060cm-1,CO分子中碳氧键的伸缩振动频率为2143cm-1,则Ni(CO)4中碳氧键的强度比CO分子中碳氧键的强度 (填字母)
A 强 B 弱 C 相等 D 无法判断
解析: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了解,对常见物质空间构型和化学键与物质性质的了解,以及对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简单配合物的结构的了解和对离子键形成的理解,考查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信息迁移能力及其综合应用能力
答案:(1)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 (2)Sn (3)①直线型 共价键(或σ键与π键)②Si-O通过共价键形成四面体结构,四面体之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共价键(或σ键)③熔融时能导电、较高的熔点 (4)配位键 (5)B
参考答案
08高考广东卷文科基础试题
化学试题全解全析
2008年高考高东文科基础化学试题的命题充分体现了考试大纲中:“注重测量自主学习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化学科命题思想
化学试题涉及到化学与能源、环境、材料、生活等宏大命题,考题把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渗透于现实背景中,让学生感受“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的意义。让考生化学学习的价值观:化学溶解于社会,化学应用于社会。
62题中的能源物质“煤”;64题中的材料问题“合金”,66题中的陶瓷成份;62题环境问题中的“酸雨”、68题中环境问题臭氧保护层;65题中的涂料污染问题,含磷洗涤剂对水的污染问题;63题中化学与人体健康问题中的营养物质维生素C;66题中的干冰用于人工降雨问题;66题中的化学与生活问题,明矾净水,小苏打作膨松剂,以及“绿色化学思想”对化学发展问题的导向。比如,66题中化学实验中的有毒物质的处理,有毒气体的制取。
化学基本概念的考查,不是为概念而概念,62题中煤属于混合物而非化合物;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酸性氧化物的概念,63题中物质的量,溶液概念,64题中的合金概念;68题中的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共价键概念等。
化学实验问题:65题和66题中氨气、氯气的制取问题,尾气处理问题,实验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处理问题,混合物分离与提纯中的“萃取”问题等。
物质的基本性质:62题中二氧化硫与水反应问题;63题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问题;64题中,铁与水蒸气,与盐酸反应问题;66题中明矾净水问题;67题中乙烯的还原性问题;
62、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含有硫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煤是含碳化合物
B. 煤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C. 在水吸收SO2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D. SO2是酸性氧化物,被云雾吸收后转化成酸雨
解析:
A.煤属于混合物; B.煤是不可再生资源;
C.水吸收SO2并与其反应: SO2+H2O=H2SO3,主要是化学变化
D.是典型的酸性氧化物,被雨雾吸收后转化为亚硫酸成为酸雨
考点:煤:必修2第四章内容——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氧化硫属于必修内容;物理变化,酸性氧化物属于基本概念;酸雨属于环境问题——必修1第四章内容。
63、维生素C和食盐都是人体所需要的重要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维生素C和食盐都是强电解质
B. 维生素C和食盐都是供能物质
C.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D. 等物质的量的维生素C和食盐溶于水,其溶质质量相同
解析:
A、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溶液显酸性,具有可口的酸味,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C,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维生素C属于弱电解质;食盐属于强电解质。
B、维生素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参与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维生素C和食盐都不是供能物质;功能物质主要是糖类,其次是油脂。
C、维生素C的化学特性是容易失去电子,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在水溶液中或受热时很容易被氧化,在碱性溶液中更容易被氧化,因此生吃新鲜蔬菜要比熟吃时维生素C的损失小。
D、等物质的量的维生素C和食盐,其质量不相同,等物质的量的维生素C和食盐溶于水,其溶质质量不相同。
考点:维生素属于选修1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第四节内容;电解质、氧化性两个基本概念属于必修1内容,物质的量基本计算必修1内容,溶液概念,初三内容。
64、铁和铁合金是生活中常用的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锈钢是铁合金,只含金属元素
B. 一定条件下,铁粉可与水蒸气反应
C. 铁与盐酸反应,铁合金不与盐酸反应
D. 在空气中,铁板比镀锌铁板更耐腐蚀
解析:
A、不锈钢属于合金,含有碳元素;
B、铁粉与水蒸气可在高温下反应;
C、铁及合金都可以与盐酸反应;
D、在潮湿空气中铁板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镀锌铁板则不容易被腐蚀,锌比铁活泼,锌铁构成原电池,铁做正极被保护。
考点:合金属于选修1第三章《探索生活物质》中的第一节内容,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属于第二节内容;铁及铁合金与盐酸的反应,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属于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65、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是( )
A. 以水性涂料代替油性涂料
B. 以无磷洗涤剂代替含磷洗涤剂
C. 试验后的有毒有害物质应分类收集,统一处理
D. 在通风橱中制取氯气时不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
解析:
A、关于水溶性涂料和油性涂料问题:水性涂料水为稀释剂,油性涂料就会以甲苯二甲苯醋酸丁酯类等有机溶剂为稀释剂,二者用途不同, 比如,用在工业建筑大楼,办公大楼内外墙,就用水性的较好;如用在金属机件上,管道,罐体会用到防腐隔热的油性涂料. 但是后者由于用到有机溶剂来溶解稀释,会污染环境。
B、含磷洗涤剂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D、在通风橱中制取氯气,多于氯气仍然会排入大气中,因此要进行尾气处理。
考点:涂料,无论必修和选修课本都内有明确涉及到;含磷洗涤剂属于选修1第四章内容;“绿色化学”思想属于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内容。
66、对于下列常见化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B. 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 碳酸钙是文物陶瓷的主要成分
D. 小苏打是一种膨松剂,可用于制作馒头和面包
解析:
A、明矾可用作净水剂原因是:Al3+ + 3H2O Al(OH)3 + 3H+ 生成的Al(OH)3是带正电荷的胶体,水中悬浮颗粒大多是带有负电,当带负电的悬浮颗粒遇到Al(OH)3胶体时,就会发生凝聚,达到净水的目的。
B、干冰气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使环境温度较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为雨水;
C、陶瓷的主要成份是硅酸盐;
考点:明矾净水,陶瓷,属于选修1内容;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属于初三内容,小苏打作为膨松剂属于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内容。
67、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往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乙烯验证乙烯的还原性
B.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
C.用二氧化锰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氯气
D.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解析:
A、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从而使高锰酸钾褪色;
B、D、正确,
C、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
考点: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属于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内容;氨气制取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化合物》内容,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属于过渡教材内容,新教材未出现。萃取是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内容。
68、O3和H2O2都是常见的氧化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O3和O2互为同位素
B.O3和H2O2的分子内都含有共价键
C.H2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消毒杀菌
D.高空中的O3层保护保护人类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解析:
A、O3和O2互为同素异形体,概念错误。
BCD、正确。
考点: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及共价键三个基本概念,属于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内容;臭氧是人类地球的保护伞,属于选修1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内容。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理科基础(化学部分)
19.能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是
A.1 mol金属钠含有的电子数 B.标准状况下,22.4L苯所含的分子数
C.0.012 g 12C所含的原子数 D.1 L1 mol/L的硫酸溶液中所含的H+
20.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重要的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明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
B.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
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
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
21.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在容量瓶中加入一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
B.在用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取氢气时加入少许硫酸铜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度
D.加入盐酸以除去硫酸钠中的少许碳酸钠杂质
22.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人类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使用资源,以合理的方式对废物进行处理并循环使用。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发电场的煤见脱硫处理
B.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燃料
C.回收并合理处理聚乙烯塑料废物
D.电镀废液经中和后直接排放
23.有关天然产物水解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油脂水解可得丙三醇
B.可用碘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C.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氨基酸
D.纤维素水解和淀粉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不同
24.在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荔枝酿酒 B.酸雨侵蚀建筑物
C.空气液化制取氮气 D.生石灰遇水成为熟石灰
25.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B. 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
C.16S的结构示意图: D.甲烷的结构式:
26.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表述正确的是
①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②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③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④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根据表1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表1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12
0.104
0.066
主要化合价
+2
+3
+2
+6、—2
—2
A.氢化物的沸点为H2TB.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LC.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28.下列关于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乙烷和乙酸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B.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
C.苯和乙烯都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石油分馏可获得乙酸、苯及其衍生物
29.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含有大量[Al(OH)4]- 溶液中NH4+、Na+、Cl-、H+
B.在强碱溶液中 Na+、K+、CO32-、NO3-
C.在pH=12的溶液中 NH4+、Na+、SO42-、Cl-
D.在c(H+)=0.1 mol·L-1的溶液中K+、I-、Cl-、NO3-
3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钠与水反应:Na+H2O=Na++OH-+H2↑
B.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
C.氢氧化铝中和胃酸:Al(OH)3+H+=Al3++3H2O
D用氯化铁溶液腐蚀电路板:Fe3++Cu=Fe2++Cu2+
31.从绿色化学的理念出发,下列实验不宜用图7所示装置进行的是
A.不同浓度的硝酸与铜的反应
B.稀硫酸与纯碱或小苏打反应
C.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盐酸反应
D.H2O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
32.用石灰石、小苏打、淀粉和食醋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碘盐中碘的检验 B.暖瓶中水垢的除去
C.食盐与纯碱的鉴别 D.鸡蛋壳主要成分的检验
33.氮化铝(AlN,Al和N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7和14)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
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2AlN+3CO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AlN需转移3 mol电子
C.AlN中氮的化合价为+3
D.AlN的摩尔质量为41 g
34.根据陈述的知识,类推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MgO,则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Na2O
B.乙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丙烯也可以使其褪色
C.CO2和SiO2 化学式相似,则CO2与SiO2的物理性质也相似
D.金刚石的硬度大,则C60的硬度也大
35.下列关于Cl、N、S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漂白粉的成分是次氯酸钙
B.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C.实验室可用NaOH 处理NO2 和HCl 废气
D.Al2(SO4)3 可除去碱性废水及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
36.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A.通入大量O2 B.增大容器容积
C.移去部分SO3 D.降低体系温度
2007高考重庆理综化学
6.题6表是食用碘盐包装上的部分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会导致碘的损失 题6表
配料
精盐、碘酸钾、抗结剂
碘含量
35±15 mg/kg
储存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
烹饪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B.碘酸钾可氧化氯化钠
C.可用淀粉检验碘盐中的碘酸钾
D.该碘盐中碘酸钾含量为20~50 mg/kg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N2和O2的混合气体与等体积的N2所含原子数相等
B.等物质的量的甲基(-CH3)与羟基(-OH)所含电子数相等
C.常温常压下28gCO与22.4LO2所含分子数相等
D.16gCH4与18gNH4+所含质子数相等
8.对于反应:①KHCO3溶液与石灰水反应 ②Na2S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③Si与烧碱溶液反应 ④Fe与稀硝酸反应,改变反应物用量,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氧氟沙星是常用抗菌药,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氧氟沙星叙述错误的是
A.能发生加成、取代反应
B.能发生还原、酯化反应
C.分子内共有19个氢原子
D.分子内共平面的碳原子多于6个
10.用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1 mol/L)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A.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 B.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
C.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 D.pH试纸显示白醋的pH为2~3
11.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B.X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Y与滤纸接触处有氧气生成
D.X与滤纸接触处变红
12.用过量的H2SO4、NaOH、NH3·H2O、NaCl等溶液,按题12图所示步骤分开五种离子,则溶液①、②、③、④是
A.①NaCl ②NaOH ③NH3·H2O ④H2SO4
B.①H2SO4 ②NaOH ③NH3·H2O ④NaCl
C.①H2SO4 ②NH3·H2O ③NaOH ④NaCl
D.①NaCl ②NH3·H2O ③NaOH ④H2SO4
13.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26.(14分)脱除天然气中的硫化氢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可回收硫资源。
(1)硫化氢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硫,其离子方程式为 。
(2)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硫化氢后,以石墨电极电解该溶液可回收硫,其电解总反应方程式(忽略氧的氧化还原)为 ;该方法的优点是:
。
(3)一定温度下,1 mol NH4HS固体在定容真空容器中可部分分解为硫化氢和氨气。
①当反应达平衡时p氨气×p硫化氢=a(Pa2),则容器中的总压为 Pa。
②题26图是上述反应过程中生成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若t2时增大氨气的浓度且在t3时反应再次达到平衡,请在图上画出t2时刻后氨气、硫化氢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7.(16分)某兴趣小组设计出题27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贪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1)实验前,关闭活塞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加热c。
其目的是 。
(2)在d中加适量NaOH溶液,c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 mL浓硝酸,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再由a向c中加2 mL蒸馏水,c中的实验现象是 。
(3)右表是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案是
方案
反应物
甲
Cu、浓硝酸
乙
Cu、稀硝酸
丙
Cu、O2、稀硝酸
,理由是 。
(4)该小组还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操作步骤为
,实验现象为 ;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28.(16分)有机物A、B、C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C5H8O2,有关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A的碳链无支链,且1 molA能与4 mol Ag(NH3)2OH完全反应;B为五元环酯。
提示:CH3-CH=CH-R
(1)A中所含官能团是 ,
(2)B、H结构简式为 、 ,
(3)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D→C ;
E→F(只写①条件下的反应) 。
(4)F的加聚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29.(14分)a、b、c、d、e是短周期元素,周期表中a与b、b与c相邻;a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b的最外层电子数比e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个;常见化合物d2c2与水反应生成c的单质,且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
(1)e的元素符号是 ;
(2)a、b、c的氢化物稳定性顺序为(用分子式表示) ;b的氢化物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Z,则Z中的化学键类型为 ,Z的晶体类型为 ;ab-离子的电子式为 。
(3)由a、c、d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碱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4)一定量的d2c2与ac2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恰好与0.8 mol稀盐酸溶液完全反应,并收集到0.25 mol气体,则用物质的量表示该固体物质的组成为 、 。
参考答案
26.(14分)(1)2Fe3++H2S=S↓+2Fe2++2H+
(2)Na2S+2H2O S↓+H2↑+2NaOH或S2-+2H2O S↓+H2↑+2OH-
副产氢气,生成的NaOH可循环利用。
(3)①2 ②
27.(16分)(1)检查装置气密性 (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反应变缓,气体颜色变淡 (3)丙;耗酸量最少,五污染
(4)向d中加入KBr溶液,c中加入固体KMnO4,由a向c中加入浓盐酸;c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中溶液变为黄棕色;没有处理尾气。
28.(16分)(1)醛基或-CHO (2) ;OHC-CH2-CH2-CH2-COOH
(4)
29.(14分)(1)S (2)CH4<NH3<H2O;共价键和离子键;离子晶体;
(3)CO32-+H2O?HCO3-+OH-或C2O42-+H2O?HC2O4-+OH-
(4)0.3 molNa2O2、0.1molNa2CO3
2007高考理综化学部分(山东卷)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加碘食盐中主要添加的KIO3
B.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
C.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D.在空气质量日报中CO2含量属于空气污染指数
10.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下列既能跟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的溶液中pH最大的是
A.Na2CO3溶液 B.NH4HCO3溶液 C.NaHCO3溶液 D.NaHSO4溶液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CH2CH2
B.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油脂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2和O2互为同位素,性质相似
B.常温下,pH=1的水溶液中Na+、NO3-、HCO3-、Fe2+可以大量共存
C.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D.C(石墨,s)=C(金刚石,s) ΔH>0,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13.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B.只有在原子中,质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C.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6种元素
D.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或8
14.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再通入少量氯气,减小 B.通入少量SO2,溶液漂白性增强
C.加入少量固体NaOH,一定有c(Na+)=c(Cl-)+c(ClO-)
D.加入少量水,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5.一定体积的KMnO4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若用0.1000mol·L-1的NaOH溶液中和相同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恰好为KMnO4溶液的3倍,则KMnO4溶液的浓度(mol·L-1)为
提示:①H2C2O4是二元弱酸
②10[KHC2O4·H2C2O4]+8KMnO4+17H2SO4=8MnSO4+9K2SO4+40CO2↑+32H2O
A.0.008889 B.0.08000 C.0.1200 D.0.2400
第Ⅱ卷 必做部分
28.(11分) 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常用的工业原料,但也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综合治理其污染是环境化学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成SO3:
2SO2(g)+O2(g) 2SO3(g)
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
(P)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2.0mol SO2和1.0mol O2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
体系总压强为0.10 MP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 。
②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
K(A) K(B)(填“>”、“<”或“=”)。
(2)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574 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1160 kJ·mol-1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阿伏伽德罗常数用NA表示),放出的热量为 kJ。
(3)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MFe2Ox 3<x<4,M=Mn、Co、Zn或Ni)由铁酸盐(MFe2O4)经高温还原而得,常温下,它能使工业废气中的酸性氧化物分解除去。转化流程如图所示:
请写出MFe2Ox分解SO2的化学方程式 (不必配平)。
29.(15分) 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FeCl3可用作催化剂、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和外伤止血剂等。
(1)写出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离子方程式 。
(2)若将(1)中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标出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正极反应 ,负极反应 。
(3)腐蚀铜板后的混合溶液中,若Cu2+、Fe3+和Fe2+的浓度均为0.10 mol·L-1,请参照下表给出的数据和药品,简述除去CuCl2溶液中Fe3+和Fe2+的实验步骤:
。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的pH
氢氧化物沉淀完全时的pH
Fe3+
Fe2+
Cu2+
1.9
7.0
4.7
3.2
9.0
6.7
提供的药品:Cl2 浓H2SO4 NaOH溶液 CuO Cu
(4)某科研人员发现劣质不锈钢在酸中腐蚀缓慢,但在某些盐溶液中腐蚀现象明显。请从上表提供的药品中选择两种(水可任选),设计最佳实验,验证劣质不锈钢易被腐蚀。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劣质不锈钢腐蚀的实验现象: 。
30.(16分) 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燥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a、b为活塞)。
(1)若气体入口通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E内放置CuO,选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CO,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填代号)。能验证CO氧化产物的现象是 。
(2)停止CO和CO2混合气体的通入,E内放置Na2O2,按A→E→D→B→H装置顺序制取纯净干燥的O2,并用O2氧化乙醇。此时,活塞a应 ,活塞b应 ,需要加热的仪器装置有 (填代号),m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气体入口改通空气,分液漏斗内改加浓氨水,圆底烧瓶内改加NaOH固体,E内放置铂铑合金网,按A→G→E→D装置顺序制取干燥的氨气,并验证氨的某些性质。
①装置A中能产生氨气的原因有 。
②实验中观察到E内有红棕色气体出现,证明氨气具有 性。
【选做部分】
31.(8分)【化学-化学与技术】
工业上对海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电解饱和食盐水常用离子膜电解槽和隔膜电解槽。离子膜和隔膜均允许通过的分子或离子是 。电解槽中的阳极材料为 。
(2)本工艺流程中先后制得Br2、CaSO4和Mg(OH)2,能否按Br2、
Mg(OH)2、CaSO4的顺序制备? ,原因是 。
(3)溴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故可用于萃取溴,但在上述工艺中却不用四氯化碳,原因是 。
32. (8分)【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请完成下列各题:
(1)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有 种。
(2)第ⅢA、ⅤA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GaN、GaP、GaAs等是人工合成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其晶体结构与单晶硅相似。G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在GaN晶体中,每个Ga原子与 个N原子相连,与同一个Ga原子相连的N原子构成的空间构型为 。在四大晶体类型中,GaN属于 晶体。
(3)在极性分子NCl3中,N原子的化合价为-3,Cl原子的化合价为+1,请推测
NCl3水解的主要产物是 (填化学式)。
33. (8分)【化学-有机基础】
乙基香草醛( )是食品添加剂的增香原料,其香味比香草醛更加
浓郁。
(1)写出乙基香草醛分子中两种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
(2)乙基香草醛的同分异构体A是一种有机酸,A可发生以下变化:
提示:①RCH2OH RCHO
②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时,此碳原子才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羧基
(a)由A→C的反应属于 (填反应类型)。
(b)写出A的结构简式 。
(3)乙基香草醛的一种同分异构体D( )是一种
医药中间体。请设计合理方案用茴香醛( )合成D(其他
原料自选,用反应流程图表示,并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
例如:
。
参考答案
28.(1)①800L·mol-1 ②= (2)1.60NA ,173.4
(3)MFe2Ox+SO2→MFe2O4+S
29.(1)2Fe3++Cu=2Fe2++Cu2+
(2)装置图
正极反应:Fe3++e-=Fe2+(或2Fe3++2e-=2Fe2+)
负极反应:Cu=Cu2++2e-(或Cu-2e-=Cu2+)
(3)①通入足量氯气将Fe2+氧化成Fe3+;②加入CuO调节溶液的pH至3.2~4.7;
③过滤[除去Fe(OH)3]
(4)CuO+H2SO4=CuSO4+H2O
CuSO4+Fe=FeSO4+Cu,不锈钢表面有紫红色物质生成。
30.(1)ACBECF;AB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变混浊。
(2)关闭;打开;k;m;2CH3CH2OH+O2 2CH3CHO+2H2O
(3)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氢氧化钠吸水,促使氨放出;氢氧化钠电离出的OH-增大了氨水中OH-浓度,促使氨水电离平衡左移,导致氨气放出。 还原。
【选做部分】
31.
阳离子(或Na+);钛(或石墨)
否。如果先沉淀Mg(OH)2,则沉淀中会夹杂有CaSO4沉淀,产品不纯。
四氯化碳萃取法工艺复杂、设备投资大;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
32.(1)5 (2)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或[Ar]3d104s24p1),4,正四面体,原子。
(3)HClO;NH3·H2O。
33.(1)醛基 (酚)羟基 醚键 (2)(a)取代反应 (b)
(3)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6.题6表是食用碘盐包装上的部分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会导致碘的损失
B.碘酸钾可氧化氯化钾
C.可用淀粉检验碘盐中的碘酸钾
D.该碘盐中碘酸钾含量为20~50 mg/kg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N2和O2的混合气体与等体积的N2所含原子数相等
B.等物质的量的甲基(-CH3)与羟基(-OH)所含电子数相等
C.常温常压下28 g CO与22.4 L O2所含分子数相等
D.16 g CH4与18 g NH4+所含质子数相等
8.对下列反应①KHCO3溶液与石灰水反应、②Na2S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③Si与烧碱溶液反应、④Fe与稀硝酸反应,改变反应物用量,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氧氟沙星是常用抗菌药,其结构简式如题9图所示,下列对氧氟沙星叙述错误的是
A.酸发生加成、取代反应
B.能发生还原、酯化反应
C.分子内共有19个氢原子
D.分子内共平面的碳原子多于6个
10.用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1 mol/L)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A.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
B.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
C.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
D.pH试纸显示白醋的pH为2~3
11.如题11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B.X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Y与滤纸接触处有氧气生成
D.X为滤纸接触处变红
12.用过量的H2SO4、NaOH、NH3·H2O、NaCl等溶液,按题12图所示步骤分开五种离子。则溶液①、②、③、④是
A.①NaCl②NaOH③NH3·H2O④H2SO4
B.①H2SO4②NaOH③NH3·H2O④NaCl
C.①H2SO4②NH3·H2O③NaOH④NaCl
D.①NaCl②NH3·H2O③NaOH④H2SO4
13.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26.(14分)脱除天然气中的硫化氢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可回收硫资源。
(1)硫化氢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硫,其离子方程式为 。
(2)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硫化氢后,以石墨作电极电解该溶液可回收硫、其电解总反应方程式(忽略氧的氧化还原)为 ;该方法的优点是 。
(3)一定温度下1 mol NH4HS固体在定容真空容器中可部分分解为硫化氢和氨气。
①当反应达平衡时p氨气×p硫化氢=a(Pa2),则容器中的总压为 Pa;
②题26图是上述反应过程中生成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若t2时增大氨气的浓度且在t3时反应再次达到平衡,诸在图上画出t2时刻后氨气、硫化氢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7.(16分)某兴趣小组设计出题27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1)实验前,关闭活塞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加热c。其目的是 。
(2)在d中加适量NaOH溶液,c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 mL浓硝酸。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再由a向e中加2 mL蒸馏水,c中的实验现象是 。
(3)题27表是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案是 。
再由a向c中加2 mL蒸馏水,c中的实验现象是 。
(4)该小组还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操作步骤为 ,实验现象为 ;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28.(16分)有机物A、B、C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C5H8O2,有关的转化关系如题28图所示,已知:A的碳链无支链,且1 mol A 能与4 mol Ag(NH3)2OH完全反应;B为五元环酯。
(1)A中所含官能团是 .
(2)B、H结构简式为 .
(3)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E→C ;
E→F 。
(4)F的加聚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29.(14分)a、b、c、d、e是短周期元素,周期表中a与b、b与c相邻;a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b的最外层电子数比c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个;常见化合物d2c2与水反应生成c的单质,且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
(1)e的元素符号是 。
(2)a、b、c的氢化物稳定性顺序为(用分子式表示) ;b的氢化物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Z,则Z中的化学键类型为 ,Z的晶体类型为 ;ab-离子的电子式为 。
(3)由a、c、d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碱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4)一定量的d2c2与ac2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恰好与0.8 mol稀盐酸溶液完全反应,并收集到0.25 mol气体,则用物质的量表示该固体物质的组成为 .
参考答案
6.A 7.B 8.B 9.C 10.D 11.A 12.D 13.C
26.(14分)
(1)2Fe2++H2S=S↓+2Fe2++2H+
(2)Na2S+2H2O S↓+H2↑+2NaOH或S2++2H2O S↓+ H2↑+2OH-
副产氢气,生成的NaOH可循环利用。
(3) ①2/3
②
27.(16分)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反应变缓,气体颜色变淡。
(3)丙;耗酸量最少,无污染。
(4)向d中加入KBr溶液,c中加入固体KMnO4,由a向c中加入浓盐酸;c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中溶液变为黄棕色;没有处理尾气。
28.(16分)
(1)醛基或-CHO
(2)
(4)
29.(14分)
(1)S
(2)CH4<NH3<H2O;共价健和离子键;离子晶体;[ ∶CN+]-
(3)CO32-+H2O=HCO3-+OH-或C2O42-+H2O=HC2O4-+OH-
(4)0.3 mol Na2O2、0.1 mol Na2CO3
2007高考试题解析--全国II理综
(化学部分)
6.(2007·全国Ⅱ理综)已知:C(s)+CO2(g)2CO(g) △H>0。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 )
A.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 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
C.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
6. 答案:A
解析:C和CO2反应生成CO,气体体积增大;△H>0,反应吸热。所以减小压强、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点拨:考查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在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中,若增大某物质浓度而其他条件不变,则平衡向减少这种物质浓度的方向移动;若增大平衡体系的压强,而其他条件不变(温度不变),则平衡向减小压强的方向(气体总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若升高平衡体系的温度,而其他条件不变,则平衡向吸收热量的方向移动。
7.(2007·全国Ⅱ理综)0.1mol/LNaHCO3的溶液的pH最接近于( )
A.5.6 B.7.0 C.8.4 D.13.0
7. 答案:C
解析:NaHCO3溶液中,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显碱性,pH>7,不能选A、B。pH=13.0时,c(OH–) 0.1mol/L,0.1mol/LNaHCO3的溶液不是强碱溶液,靠HCO3–水解不可能产生这么多OH–,也不能选D。
点拨:考查盐溶液的酸碱性,要了解常见盐溶液的酸碱性。酸式盐溶液有的显酸性,如NaHSO3溶液,有的显碱性,如NaHCO3溶液。这是同学们应该熟记的化学常识。
8.(2007·全国Ⅱ理综)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醋酸钠的水解反应 CH3COO–+H3O+CH3COOH+ H2O
B.碳酸氢钙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 Ca2++2HCO3–+2OH–CaCO3↓+ 2H2O+ CO32–
C.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 C6H5O–+ CO2+ H2OC6H5OH+CO32–
D.稀硝酸与过量的铁屑反应 3Fe+8H++2NO3–3Fe3++2NO↑+4 H2O
8. 答案:B
解析:醋酸钠的水解反应为:CH3COO–+H2OCH3COOH+ OH–,A错。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为:C6H5O–+ CO2+ H2OC6H5OH+HCO3–,C错。稀硝酸与过量的铁屑反应为:3Fe+8H++2NO3–3Fe2++2NO↑+4 H2O,D错。
点拨:CH3COO–+H3O+CH3COOH+ H2O,即CH3COO–+H+CH3COOH,不是水解反应,是醋酸钠与强酸的反应。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不可能生成碳酸盐,只能生成碳酸氢盐,因为:C6H5OH+CO32–C6H5O–+ HCO3–。稀硝酸与铁反应,当铁过量时,不可能生成铁盐,只能生成亚铁盐,因为:2Fe3++ Fe3Fe2+。此外,C、D的共同错误是电荷不守恒。
9.(2007·全国Ⅱ理综)已知:①1mol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
②1mol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
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
B.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D.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9. 答案:C
解析:反应可表示为: H—H + Cl—Cl2H—Cl,可知断裂了1 mol H—H键和1 mol Cl—Cl键,同时生成了2mol H—Cl键。根据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ΔH =∑ε(反应物)-∑ε(生成物)=(436 kJ/mol+243 kJ/mol)-2×431 kJ/mol=-183kJ/mol。
点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要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还要标出反应热,正确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H=-183kJ/mol,表明1molH2分子与1molCl2分子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分子时放出183kJ的热量。
10.(2007·全国Ⅱ理综)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正极有O2逸出
D.铜片上有H2逸出
10.答案:D
解析:本题符合铜锌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锌)经外电路(导线)流向正极(铜)。负极锌片:Zn-2e-Zn2+;正极铜片:2H++2e-H2↑,总反应为:Zn+2H+Zn2++ H2↑,原电池中没有产生O2。没有参与反应的SO42-离子浓度不会逐渐增大。
点拨: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不参与电极反应的离子不能定向移动,这种离子在溶液的各个区域浓度基本不变。
11.(2007·全国Ⅱ理综)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
A.C+ H2OCO2+ H2
B.3NO2+H2O2HNO3+NO
C.2Na2O2+2H2O4NaOH+O2↑
D.2F2+2H2O4HF+O2
11.答案:A
解析:A中H2O→H2,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H2O是氧化剂。B中发生氮元素自身氧化还原反应,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同B类似,C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H2O没有化合价的变化。F2将H2O中的氧原子氧化成O2,H2O作还原剂。
12.(2007·全国Ⅱ理综)仔细分析下列表格中烃的排列规律,判断排列在第15位的烃的分子式是( )
1
2
3
4
5
6
7
8
9
……
C2H2
C2H4
C2H6
C3H4
C3H6
C3H8
C4H6
C4H8
C4H10
……
A.C6H12 B.C6H14 C.C7H12 D.C7H14
12.答案:B
解析:分析表中烃:同碳原子数的烃的排列顺序是“炔→烯→烷”,且碳原子数依次递增。接下来,10、11、12位的烃将是含5个碳原子的“炔→烯→烷”,13、14、15位的烃将是含6个碳原子的“炔→烯→烷”。
13.(2007·全国Ⅱ理综)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mL浓度为0.5mol/L的HCl溶液中和,则生成物的成分是( )
A.Na2O B.Na2O2 C.Na2O和Na2O2 D.Na2O2和NaO2
13.答案:C
解析: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可以是Na2O、Na2O2或二者的混合物。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为0.08L×0.5mol /L=0.04mol,由关系式:Na2O~2NaOH~2HCl,Na2O2~2NaOH~2HCl,可知钠的氧化物为0.02mol,则钠的氧化物的平均摩尔质量===75 g·mol–1,介于Na2O(62 g·mol–1)、Na2O2(78 g·mol–1)之间,所以钠的氧化物为Na2O和Na2O2的混合物。
点拨:Na2O和Na2O2溶于水都生成Na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
26.(2007·全国Ⅱ理综)用A+、B-、C2-、D、E、F、G和H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八种微粒(离子或分子)。请回答:
(1)A元素是 ① 、B元素是 ② 、C元素是 ③ (用元素符号表示)。
(2)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④ 。
(3)E是所有含18个电子的微粒中氧化能力最强的分子,其分子式是 ⑤ 。
(4)F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⑥ ,电子式是 ⑦ 。
(5)G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其分子式是 ⑧ 。
(6)H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其分子式是 ⑨ 。
26.答案:(1)K Cl S (2)HCl (3)F2 (4)H2S H::H
(5)H2O2(或PH3) (6)C2H6
解析:(1) aA+含有18个电子,则其质子数a=18+1=19,A为K元素;bB-含有18个电子,则其质子数b=18-1=17,B为Cl元素;同理知C为S元素。(2)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18电子分子只有HCl。(3)氧化能力最强的分子是F2。(4)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原子18电子分子只有H2S。(5)H2O2和PH3都是含有4个原子的18电子分子。含有8个原子的18电子分子是C2H6。
点拨:10电子、18电子微粒多由前20号常见元素构成,这些微粒能够很好地反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在多年高考命题中很受重视,现归纳如下:
单核
双核
三核
四核
四核以上
10电子微粒
N3(、O2(、F(、Na+、Mg2+、Al3+、Ne
HF、OH(
H2O、NH2(
NH3、H3O+
CH4、NH4+
18电子微粒
K+、Ca2+、P3(、S2(、Cl(、Ar
HCl、F2
H2S
PH3、H2O2
SiH4、PH4+、CH3F、CH3OH、C2H6、N2H4
27.(2007·全国Ⅱ理综)现有五种离子化合物A、B、C、D和E,都是由下表中离子形成的:
阳离子
Ag+ Ba2+ Al3+
阴离子
OH- Cl- SO42-
为鉴别它们,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其结果是:
a.B和D都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b.A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B,且A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C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D,且C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E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阴离子反应可生成B;
e.A溶液与适量E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再加过量E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
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填空:
(1)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A ① , C ② ,D ③ , E ④ 。
(2)A溶液与过量E溶液反应后,最终得到的沉淀的化学式是 ⑤ 。
27.答案:Al2(SO4)3 AlCl3 AgCl Ba(OH)2 (2)BaSO4
解析:阴、阳离子组成的常见的沉淀物有:AgCl、Al(OH)3、BaSO4,其中AgCl、BaSO4不溶于酸。实验e可本题的突破口:“再加过量E溶液,沉淀量减少”,说明E溶液能溶解某一种沉淀,则在这里E只能是一种强碱,被溶解的沉淀也只能是Al (OH)3,组成E的阴离子是OH-,则阴离子只能是Ba2+,(因为OH-与Ag+、Al3+都反应),即E为Ba(OH)2;组成A的阳离子是Al3+,组成A的阴离子只有是SO42-时,才符合“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即A为Al2(SO4)3。接下来,由实验b、d知B为BaSO4,则D为另一种不溶于酸的AgCl。再由实验c和余下的离子可判断C为AlCl3。
点评:往届高考考查离子组成化合物内容时多采用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题型,难度不大,今年变成主观大题的形式就增加了难度。解题关键是找到突破口,然后顺藤摸瓜,依次推出相关物质。
28.(2007·全国Ⅱ理综)在室温和大气压强下,用图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测得ag含CaC290%的样品与水完全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为 b L。现欲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某电石试样中CaC2的质量分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CaC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① 。
(2)若反应刚结束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这时不能立即取出导气管,理由是② 。
(3)本实验中测量气体体积时应注意到的事项有 ③ 。
(4)如果电石试样质量为 c g。测得气体体积为d L,则电石试样中CaC2的质量分数计算式
W(CaC2)= ④ 。(杂质所生成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
28.答案:(1)CaC2+2H2OCa(OH)2+C2H2↑
(2)因为装置内气体的温度没有恢复到室温,气体压强还不等于大气压强。
(3)待装置内气体的温度恢复到室温后,调节量筒使其内外液面持平。
(4)×90%
解析:CaC2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使装置内气体的温度高于外界温度,恢复到室温之前,气体处于膨胀状态,装置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强,这样会造成测量气体体积比实际小,还有一个因素也可以造成测量气体体积比实际小,就是如图所示的量筒内液面高于水槽内液面,针对这两个问题,解决的办法是恢复到室温后,再调节量筒使其内外液面持平。求CaC2的质量分数可采用比例法,纯CaC2的质量与其产生气体体积成正比:=,所以W(CaC2)=×90%。
29.(2007·全国Ⅱ理综)某有机化合物X(C7H8O)与另一有机化合物Y发生如下反应生成化合物Z(C11H14O2):
X+YZ+H2O
(1)X是下列化合物之一,已知X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则X是 ① (填标号字母)。
(2)Y的分子式是 ② ,可能结构简式是: ③ 和 ④ 。
(3)Y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E发生银镜反应后,其产物经酸化可得到F(C4H8O3)。F可发生如下反应:
F + H2O
该反应的类型是 ⑤ ,E的结构简式是 ⑥ 。
(4)若Y与E具有相同的碳链,则Z的结构简式为: ⑦ 。
29.答案:(1)D
(2)C4H8O2 CH3CH2CH2COOH CH3CH(CH3)COOH
(3)酯化反应(或消去反应) CH2OHCH2CH2CHO
(4)—CH2—O——CH2CH2CH3
解析:(1)符合X分子式C7H8O的有选项B和D,B中—OH直接连在苯环上,属于酚,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所以选D。
(2)已知X+YZ+H2O,代入X、Z的分子式: C7H8O+YC11H14O2+H2O,由原子守恒得Y的分子式为C4H8O2,符合这一分子式的有机物可以是羧酸、酯或羟醛化合物,考虑到可与Y发生脱水反应的X属于醇,所以Y应是羧酸C3H7—COOH,C3H7—有两种结构:丙基CH3CH2CH2—和异丙基CH3——,所以Y可能结构简式是CH3CH2CH2COOH和CH3CH(CH3)COOH。
(3)能发生银镜反应的Y同分异构体E可能为甲酸丙酯、甲酸异丙酯、CH2OHCH2CH2CHO、CH3CHOHCH2CHO、CH3CH2CHOHCHO等多种有机物。此处可以通过F来确定E,已知F可以脱水生成无支链的五元环酯,则F为CH2OHCH2CH2COOH,则能被氧化成F的E的结构简式应为CH2OHCH2CH2CHO。
(4)若Y与E具有相同的碳链(无支链),则Y为CH3CH2CH2COOH,与X反应生成Z和H2O:
—CH2OH+CH3CH2CH2COOH—CH2—O——CH2CH2CH3+H2O
点评:本题以酯化反应为主线,全面考查了醇、醛、羧酸、酯等重要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涉及结构简式的书写、反应类型及同分异构体的判断等有机化学知识重点,还涉及了平时学习中不常遇到的一类有机物类型羟醛化合物,没有扎实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是无法全面解答的。
2007高考试题解析——全国Ⅰ理综
(化学部分)
6.(2007·全国Ⅰ理综)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
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6. 答案:A
解析:燃煤时加入石灰石的作用是“固硫”,最终使硫元素以硫酸盐形式存在,减少了SO2对空气的污染。空气中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5%时,就会对人体、动植物造成危害。PH值小于5.6的降水才称为酸雨。水体中过量的磷和氮成为水中微生物和藻类的营养物质,使得蓝绿藻迅速生长,它们的繁殖、生长、腐败,引起水中氧气大量减少导致水体污染——水体的“富营养化”,这种现象在海湾出现叫做“赤潮”。
点拨:有关“固硫”(不使含硫的化合物进入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CaO+CO2; 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
7.(2007·全国Ⅰ理综)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
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7. 答案:C
解析: pH=3的酸溶液中,c(H+)=1×10-3mol/L;pH=11的碱溶液中,c(H+)=1×10-11mol/L,c(OH-)=1×10-14/1×10-11mol/L=1×10-3mol/L。酸、碱溶液中已经电离出来的c(H+)酸=c(OH-)碱,二者可恰好反应,但不一定都是中性,A和D中的氨水可继续电离出OH-,溶液呈碱性;C中醋酸可继续电离出H+,溶液呈酸性;B中的盐酸和氢氧化钡是强电解质,都已经完全电离,呈中性。
点拨:常温(或室温)下,pH=X的酸溶液和pH=14-X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当强酸与强碱反应,溶液呈中性;当强酸与弱碱反应,弱碱分子继续电离,溶液呈碱性;当强碱与弱酸反应,弱酸分子会继续电离,溶液呈酸性;当弱酸与弱碱反应,可能是中性、碱性或酸性。
8.(2007·全国Ⅰ理综)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若阳极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100 mol,则阴极上析出Cu的质量为( )
A.0.64g B.1.28g C.2.56g D.5.12g
8. 答案:B
解析:根据电解规律,阳极反应:2H2O-4e–4H++O2↑,阴极反应:2Cu2++4e–2Cu,则阳极上产生O2气体与阴极上析出Cu的关系式为:O2~2Cu,n(O2)=0.0100 mol,则n(Cu)=0.0200 mol,则m(Cu)=64 g·mol–1×0.0200 mol=1.28g。
点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反应方程式:2CuSO4+2H2O2Cu+O2↑+2H2SO4,可得出一些可方便计算的关系式,如n(H+)=2n(H2SO4)=2n(Cu),n(Cu)=2n(O2)等。
9.(2007·全国Ⅰ理综)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p(Ne)>p(H2)>p(O2) B.p(O2)>p(Ne)>p(H2)
C.p(H2)>p(O2)>p(Ne) D.p(H2)>p(Ne)>p(O2)
9. 答案:D
解析:依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度、同体积的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解题的关键是比较三种气体物质的量。设三个密闭容器体积相同,当密度都相同时,由m=ρV,可知三种气体的质量相同,设每种气体的质量都是1g,则其物质的量分别为:n(Ne)=,n(H2)=,n(O2)=,则:n(H2)>n(Ne)>n(O2),所以:p(H2)>p(Ne)>p(O2)。
点拨:比较气体压强大小,同学们习惯于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常见的几个推论来分析,但本题不能直接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解答,试题有一定难度。本题可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来解, pV=nRT(pV=RT( p=RT( p=RT,所以在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气体的压强(p)与分子量成反比。
10.(2007·全国Ⅰ理综)已知氧化还原反应:
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
其中1 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
A.10 mol B.11 mol C.12mol D.13 mol
10.答案:B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情况如下:
2 mol 氧化剂Cu(IO3)2得电子22 mol,所以,1 mol氧化剂得到的电子为11 mol。
点拨:2 mol Cu(IO3)2与24 mol KI反应,但作还原剂的KI并不是24 mol,而是22 mol,因为有2 molI–没有发生氧化反应,保留下来,以CuI形式存在,很多考生忽略了这一点而误选C。
11.(2007·全国Ⅰ理综)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 )
A.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 B.KMnO4(加热)
C.H2O2(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 D.HgO(加热)
11.答案:A
解析:各反应方程式如下:
A.2KClO32KCl+3O2(
B.2KMnO4K2MnO4+MnO2+O2(
C.2H2O22H2O+O2(
D.2HgO2Hg +O2(
可知,等物质的量的各选项中的物质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KClO3。
点评:考查基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提醒同学们在学习、复习时要对常见气体的不同的制备方法、原理(可拓展到同一类型的化学反应)进行归纳和比较。
12.(2007·全国Ⅰ理综)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 )
A.4 B.5 C.6 D.7
12.答案:B
解析: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则氧原子的原子量之和小于150×50%=75,所以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最多只能有4个氧原子(若有5个氧原子,氧原子的原子量之和为80>75),4个氧原子的原子量之和为64,则碳、氢原子的原子量总和也为64,所以最多有5个碳原子(5个碳原子的原子量之和为60<64,若有6个碳原子,碳原子的原子量之和为72>64)。这样可以得出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5H4O4。
点拨:本题最易出错的之处是不考虑组成有机分子的各原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单一分析碳的原子个数,认为碳、氢原子的原子量总和不超过75就可以了,由此计算,将会误选C。
13.(2007·全国Ⅰ理综)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
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
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D.同一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态Ⅱ时浓度不相等
13.答案:C
解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v逆>0,A符合示意图;同一反应物在不同的平衡态下浓度不相等,只有在同一平衡态下浓度才会保持不变,D符合示意图;观察示意图可知,平衡态Ⅰ到平衡态Ⅱ,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了,所以绝对不会是减小反应物浓度造成的,C肯定不符合示意图。
点拨: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增大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减小浓度,反应速率减小。
26.(2007·全国Ⅰ理综)W、X、Y和Z都是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已知:
①W的阳离子和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组成为WY的化合物;
②Y和Z属同族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台物;
③X和Z属同一周期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台物;
④W和X能形成组成为WX2的化合物;
⑤X和Y不在同一周期,能形成组成为XY2的化合物;
(1)W元素是__________;Z元素是__________。
(2)化合物WY和WX2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Y和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台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写出X和Z形成的一种气态化台物跟W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6.答案:(1)Ca O
(2)CaS CaC2
(3)SO2 SO3
(4)CO2+CaOCaCO3
解析: 前20号元素的阳离子的化合价不超过+3,所以④中WX2中W的化合价应为+2。再根据①可得W和Y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下:
可能的组合有: 和
可由此展开讨论。
第一种情况:W为Ca,Y为S。Y为S,由②知,Z为O。④中WX2中X的化合价应为-1,符合要求的X通常有F和Cl,由⑤:X和Y(S)不在同一周期,X不能为Cl,那X就是F元素了,但是对③我们就无法解释了,F与同一周期的那种元素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台物啊?没有学过,此路不通!同学们不要忘记第二同期还有化合价为-1的碳元素,与Ca可形成CaC2,所以X可能为C。用⑤来验证,C和S不在同一周期,能形成CS2。用③来验证,C和O属同一周期,能形成CO和CO2两种气态化台物。至此,推断成功:W为Ca,X为C,Y为S,Z为O。
第二种情况:W为Mg,Y为O。由②知,Z为S。同上,讨论得④中WX2依然是碳化物MgC2,即X为C。只要验证符合就可以是另一组解。用③来验证,X(C)、 Z(S)却不属同一周期元素,所以第二种情况不成立。
点评:这是一道难度较大元素推断题,涉及了一些我们平时学习中并不是经常用到或遇到的CaC2、CS2等化合物,正确解答本题,除了要具有扎实的物质结构、元素同期律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要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27.(2007·全国Ⅰ理综)A、B、C、D、E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它们的离子有
阳离子
Na+ Mg2+ Al3+ Ba2+
阴离子
OH– Cl– CO32– SO42– HSO4–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②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③A溶液与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
④B溶液与适量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D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
据此推断它们是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
27.答案:Na2CO3 Al2 (SO4) 3 MgCl2 Ba (OH)2 NaHSO4
解析:阴、阳离子可能组成的沉淀有:Mg (OH)2↓,Al (OH)3↓,MgCO3↓,BaCO3↓,BaSO4↓。Al3+和CO32–发生反应可生成Al (OH)3↓,能与其它溶液反应产生三种沉淀的A溶液只能是碳酸盐——Na2CO3(因为CO32–不能与Mg2+、Al3+、Ba2+形成可溶性盐),这样就找到了本题的突破口。而能溶解上面两种沉淀的E溶液一定是呈酸性的硫酸氢盐,因为只有HSO4–能电离出H+呈酸性。此外,还有能力能溶解一种沉淀的是强碱,能溶解Al (OH)3↓,所以可推知D为强碱,所以④中应产生两种沉淀,加入过量D溶液溶解的是Al (OH)3,另一种不溶。
点拨:解物质推断题关键是找准突破口,然后顺藤摸瓜,依次推出相关物质,在没有明显突破口的情况下不要慌乱,可采用用题中条件进行验证的方法。
28.(2007·全国Ⅰ理综)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 2和水蒸气等。请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中有CO和H2。(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盛浓H2SO4装置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盛NaOH溶液的装置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仪器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仪器C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
g—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H2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答案:(1)除去混合气中的水蒸气 除去混合气中的CO 2
(2)氧化铜(CuO)
CuO+ H2Cu+ H2O CuO+ COCu+ CO 2
(3)无水硫酸铜(CuSO4) 检验仪器B中反应生成的H2O
(4)g—ab—kj—hi—cd(或dc)—fe—lm
(5)原混合气中的CO2已被除去,其中CO与CuO反应生成的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原混合气中的H2O已被除去,其中H2与CuO反应生成的H2O使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
解析:CO和H2与澄清石灰水、无水硫酸铜接触没有现象,要证明混合气中有CO和H2,需要将它们与氧化铜反应转化为CO2和H2O。所以实验中必先排除原混合气中的水蒸气、CO 2的干扰,于是可借助浓H2SO4除水蒸气,NaOH溶液除CO 2。要注意除杂顺序,要先除CO 2、后除水蒸气,否则将从NaOH溶液又带出水蒸气。
点评:本题考查CO和H2气体的鉴别,通过仪器的连接、CO2和H2O的检验等基础实验知识来考查同学们的基本实验能力,提醒在复习化学实验时要注意回归教材,回归到最基础的实验中来。
29.(2007·全国Ⅰ理综)下图A、B、C、D、E、F、G均为有机化合物
根据上图回答问题:
(1)D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物须用结构简式表示)
(3)B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
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4)符合下列3个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______个。
ⅰ)含有邻二取代苯环结构、ⅱ)与B有相同官能团、ⅲ)不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写出其中任意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5)G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G的一种重要工业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答案:(1)乙醇
(2)CH3COOH+ C2H5OH CH3COOC2H5+ H2O
(3)C9H10O3 水解(或取代)
(4)3 (或或)
(5)n CH2=CH2 [CH2—CH2 ] n
(或:CH2=CH2+H2OCH3CH2OH 或其它合理的反应式)
解析: 解题突破口很容易找,由示意图可知反应④是实验室制乙烯的反应,反应③是制乙酸乙酯的反应,由E逆推可知B为,所以B的分子式是C9H10O3。反应①的条件是酯水解生成羧酸和醇的条件,所以A为酯,再由B、C、D向前推可知A为。
点拨:本题考查考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酯的水解可以看成酯化反应的逆反应。酯化反应的机理是羧酸脱去羟基,醇脱去羟基上的氢原子生成水,其余部分结合成酯。由此可推出A。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 学(上海卷)
第I卷(共66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K:39 Fe:56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近期我国冀东渤海湾发现储量达10亿吨的大型油田。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石油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 B 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 石油的裂化是物理变化 D 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
2.U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23592U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下列有关U说法正确的是
A U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 B U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
C U与U互为同位素 D 23592U与U互为同素异形体
3.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 B 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C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D 葡萄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4.下列有关物理量相应的单位表达错误的是
A 摩尔质量g/mol B 气体摩尔体积L/mol
C 溶解度g/100g D 密度g/cm3
5.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
B 用斧头将木块一劈为二,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原子恰好分成更小微粒
C 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可以成为绝缘体
D 一定条件下,水在20℃时能凝固成固体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6.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 纯碱溶液去油污 B 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C 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D 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7.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检验方法
沉淀法
显色法
气体法
含义
反应中有沉淀产生或溶解
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反应中有气体产生
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 NH4+-气体法 B I--沉淀法 C Fe3+-显色法 D Ca2+-气体法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SO2+OH-→HSO3-
B 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
C 盐酸滴入氨水中:H++OH-→H2O
D 碳酸钙溶解于稀硝酸中:CO32-+2H+→CO2↑+H2O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 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C 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 倾倒液体对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
10.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A 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B 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
C 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 D 金属晶体:晶体是否能够导电
11.有关物质燃烧时火焰颜色描述错误的是
A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苍白色 B 钠在空气中燃烧——黄色
C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 D 硫在氧气中燃烧——绿色
12.往含I-和Cl-的稀溶液中滴人AgNO3溶液,沉淀的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原溶液中c(I-)/c(Cl-)的比值为
A (V2-V1)/V1 B V1/V2
C V1/(V2-V1) D V2/V1
13.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
B 100mL 0.1mol/L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
C 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
D 两溶液中分别加人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
14.已知:CH3CH2CH2CH3(g)+6.5O2(g)→4CO2(g)+5H2O(l)+2878kJ
(CH3)2CHCH3(g)+6.5O2(g)→4CO2(g)+5H2O(l)+2869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B 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 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 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15.下列有关化学键与晶体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一定只有极性键
B 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高
C 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 含有阴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阳离子
16.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铅笔端作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B 铂片端作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C 铅笔端有少量的氯气产生 D a点是负极,b点是正极
17.可用右图装置制取(必要时可加热)、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A 铜和稀硝酸制一氧化氮 B 氯化钠与浓硫酸制氯化氢
C 锌和稀硫酸制氢气 D 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制硫化氢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8.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右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
C 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
D 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
19.莽草酸是一种合成治疗禽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鞣酸存在于苹果、生石榴等植物中。下列关于这两种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酸都能与溴水反应
B 两种酸遇三氯化铁溶液都显色
C 鞣酸分子与莽草酸分子相比多了两个碳碳双键
D 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的量相同
2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下11.2L的甲烷气体含有甲烷分子数为0.5NA个
B 14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总原子数为3NA个
C 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钠离子数为0.1NA个
D 5.6g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3NA个
21.已知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要使溶液中c(H+)/c(CH3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少量烧碱溶液 B 升高温度 C 加少量冰醋酸 D 加水
22.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
(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 K+一定存在 B 100mL溶液中含0.01mol CO32-
C Cl-可能存在 D 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
第II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
考生注意:23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23.(A)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T
M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Y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Z
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
(1)元素T的原子最外层共有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
(2)元素Y与氢元素形成一种离子YH4+,写出该微粒的电子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
(3)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 常温下Z的单质和T的单质状态不同 b Z的氢化物比T的氢化物稳定
c 一定条件下Z和T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T、X、Y、Z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酸的是 ,理由是 。
(B)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T
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所得溶液呈弱酸性
X
L层p电子数比s电子数多2个
Y
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
Z
L层有三个未成对电子
(1)写出元素X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写出元素Z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
(2)写出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电离方程式
(3)元素T与氯元素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 常温下氯气的颜色比T单质的颜色深
b T的单质通入氯化钠水溶液不能置换出氯气
c 氯与T形成的化合物中氯元素呈正价态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T、X、Y、Z四种元素的单质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单质的是 ,理由 。
24.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
NO3-+4H++3e→NO+2H2O
K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2)反应中硝酸体现了 、 性质。
(3)反应中若产生0.2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4)若1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 。
25.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CO(g)+2H2(g)CH3OH(g)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1)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 ,升高温度,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气的浓度减少 b 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c 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 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4)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Cu2O,反应体系中含少量CO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Cu2O的量不变,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五、(本题共24分)
考生注意:26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26.(A)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1)从右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
氮气 、氢气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有 、
(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人乙装置的水中吸收氨, (“会”或“不会”)发生倒吸,原因是: 。
(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 ,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6)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H+、OH-、 、 离子。
(B)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其设计的实验过程为:
(1)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 上(用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取用坩埚应使用 ,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 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实验所用仪器:a 蒸发皿 b 石棉网 c 泥三角
d 表面皿 e 坩埚钳 f 试管夹
(2)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用以制取胆矾。灼烧后含有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
a 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b 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
c 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 d 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
(3)通过途径Ⅱ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 、冷却结晶、 、自然干燥
(4)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 、
(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过程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 次
(6)若测定结果x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a 加热温度过高 b 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
c 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d 胆矾晶体部分风化
27.将磷肥生产中形成的副产物石膏(CaSO4·2H2O)转化为硫酸钾肥料和氯化钙水合物储热材料,无论从经济效益、资源综合利用还是从环境保护角度看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石膏转化为硫酸钾和氯化钙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1)本工艺中所用的原料除CaSO4·2H2O、KCl外,还需要 等原料
(2)写出石膏悬浊液中加入碳酸铵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过滤Ⅰ操作所得固体中,除CaCO3外还含有 (填化学式)等物质,该固体可用作生产水泥的原料。
(4)过滤Ⅰ操作所得滤液是(NH4)2SO4溶液。检验滤液中含有CO32-的方法是:
。
(5)已知不同温度下K2SO4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量如下表:
温度(℃)
0
20
60
K2SO4溶解的量(g)
7.4
11.1
18.2
60℃时K2SO4的饱和溶液591g冷却到0℃,可析出K2SO4晶体 g
(6)氯化钙结晶水合物(CaCl2·6H2O)是目前常用的无机储热材料,选择的依据是
a 熔点较低(29℃熔化) b 能导电 c 能制冷 d 无毒
(7)上述工艺流程中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六、(本题共20分)
28.乙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乙炔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以下化合物。完成下列各题:
(1)正四面体烷的分子式为 ,其二氯取代产物有 种
(2)关于乙烯基乙炔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 1摩尔乙烯基乙炔能与3摩尔Br2发生加成反应
c 乙烯基乙炔分子内含有两种官能团
d 等质量的乙炔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不相同
(3)写出与环辛四烯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的分子的结构简式:
(4)写出与苯互为同系物且一氯代物只有两种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举两例):
、
29.以石油裂解气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可得到重要的化工产品增塑剂G。
请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 反应④
(2)写出反应条件:反应③ 反应⑥
(3)反应②③的目的是: 。
(4)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
(5)B被氧化成C的过程中会有中间产物生成,该中间产物可能是 (写出一种物质的结构简式),检验该物质存在的试剂是 。
(6)写出G的结构简式 。
七、(本题共16分)
30.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100mL 3.00mol/L的NaOH溶液(密度为1.12g/mL)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0500mol。
(1)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2)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 mol
(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Cl2):n(H2)= 。
31.钾是活泼的碱金属,钾和氧有氧化钾(K2O)、过氧化钾(K2O2)和超氧化钾(KO2)等多种化合物。
(1)钾和硝酸钾反应可制得K2O(10K+2KNO3→6K2O+N2),39.0g钾与10.1g硝酸钾充分反应生成K2O的质量为 g。
(2)某过氧化钾样品中氧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氧)为0.28,则样品中K2O2的质量分数为 。
(3)超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4KO2+2CO2→2K2CO3+3O2),在医院、矿井、潜水、高空飞行中用作供氧剂。13.2L(标准状况)CO2和KO2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8.8L (标准状况),计算反应消耗的KO2的质量。
(4)KO2加热至600℃部分分解得到产物A。6.30g产物A充分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钾并产生氧气1.12L(标准状况),试确定产物A中钾氧两种原子个数之比。如果产物A只含有两种化合物,写出所有可能的化学式并计算A中两种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学参考答案(上海卷)
1、B 2、C 3、D 4、C 5、B 6、B 7、D 8、BD 9、C 10、A 11、D 12、C
13、B 14、A 15、D 16、D 17、B 18、D 19、AD 20、B 21、BD 22、AC
23、(A)(1)6 146C(2)[]+(3)Cl b(4)H2CO3 弱酸性或非氧化性酸(B)(1) (2)H++AlO2-+H2OAl(OH)3A13++3OH-(3)F c(4)Al 具有金属性
24、(1)14HNO3+3Cu2O→6Cu(NO3)2+2NO↑+7H2O(2)酸性 氧化性(3)0.6mol(4)使用了较浓的硝酸,产物中有部分二氧化氮生成
25、(1)K=c(CH3OH)/c(CO)·c2(H2) 减小(2)2nB/3tBmol·(L·min)-1(3)b c(4)Cu2O+CO2Cu+CO2
26、(A)(1)a、b(2)干燥气体 控制氢气和氮气的流速(3)不会 因为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难溶于水的氮、氢两种气体(4)说明氨的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5)4NH3十5O24NO+6H2O(6)NH4+ NO3-(B)(1)c e b(2)a b(3)蒸发 过滤(4)产生等量胆矾途径Ⅱ消耗硫酸少 途径Ⅱ不会产生污染大气的气体(5)4(6)a
27、(1)CaCO3 NH3 H2O(2)CaSO4+CO32-→CaCO3↓+SO42-(3)CaSO4(4)滤液中滴加盐酸产生气泡(5)54g(6)a d(7)碳酸钙用于制水泥原料、硫酸钙和氯化钾转化为硫酸钾和氯化钙、氨在工艺中循环使用等(原子利用率高,没有有害物质排放到环境中)
28、(1)C4H4 1(2)d(3)(4)
29、(1)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2)NaOH/醇溶液(或KOH醇溶液) NaOH/水溶液(3)防止双键被氧化(4)CH2=CHCH2Br+HBr→CH2Br-CH2-CH2Br(5)HOCH2CHClCH2CHO或OHCCHClCH2CHO或OHCCHClCH2COOH 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6)
30、(1)10.7% (2)0.25 (3)3︰2
31、(1)28.2g(2)96.25%(3)71g(4)KxOy+x/2CO2→x/2K2CO3+(y-0.5x)/02 39x+16y 11.2(y-0.5x) 6.3 1.12解得x︰y=2︰3 即n(K)︰n(O)=2︰3即得化学式为:(KO2与K2O2 2︰1) (KO2与K2O 4︰1)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
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卷
(理科使用)
本试卷分第I 卷和第II两部分。全卷共12 页。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
第I 卷(共63 分)
考生注意:1.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试卷和答题卡上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2.第I 卷(1-21题)为单选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 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卡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涂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10.将空气中氮气转化为氮的化介物的过程称为固氮。下图中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
A.闪电 B.电解饱和食盐水车间 C.根瘤 D.合成氨车间
11.放射性同位素14C可用来推算文物的“年龄”。14C的含量每减少一半要经过约5730 年。某考古小组挖掘到一块动物骨骼,经测定14C还剩余1/8 ,推测该动物生存年代距今约为 A.5730×3 年 B.5730×4 年 C.5730×6 年 D.5730×8 年
12.人剧烈运动,骨骼肌组织会供氧不足,导致葡萄糖无氧氧化,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分子式为 C3H6O3),如果该物质过度堆积于腿部,会引起肌肉酸痛。体现该物质酸性的基团是
A.羟基 B.甲基 C.乙基 D.竣基
13.含有 2一5 个碳原子的直链烷烃沸点和燃烧热的数据见下表:
烷烃名称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沸点(℃)
-88.6
-42.1
-0.5
36.1
*燃烧热(kJ/mol)
1560.7
2219.2
2877.6
3535.6
*燃烧热: 1 摩尔物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液态水时所放出的热量。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正庚烷在常温常压下肯定不是气体
B.烷烃燃烧热和其所含碳原子数成线性关系
C.随碳原子数增加,烷烃沸点逐渐升高
D.随碳原子数增加,烷烃沸点和燃烧热都成比例增加
14.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4He形式存在,而月球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3He,据估算3He 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可供人类使用上万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3He、4He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②3He、4He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③3He核聚变是化学变化 ④3He液化是物理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煤的气化是煤高效、洁净利用的方向之一。右为加热某地煤样所得煤气组成及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由图可知该煤气中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所含的有机物是CH4,CnHm , CO
C.CO 体积分数小于CH4 体积分数
D.氢气体积分数最大
第II卷(共 87 分)
考生注意:
1.第II卷( 22 一 59 题)的选择题均为单选题。
2.考生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用铅笔答题或将答案涂写在答顺卡上一律不给分(作图可用铅笔)
四、(本题共15分)能源是经济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使用的主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就显得格外重要。
47.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发展前景良好,用氢作能源的燃料电池汽车倍受青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三号”,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加快向产业化的目标迈进。氢能具有的优点包括 ( )
①原料来源广 ②易燃烧、热值高 ③储存方便 ④制备工艺廉价易行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五、(本题共14分)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人类的生存环境,严重影响处理和利用二氧化破是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
48.分析右图,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9.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影响植物
的生长。右图提示我们:随着大
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 )
A.植物中的有机物含里降低
B.植物的生长速度降低
C.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D.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50.钟乳石和石笋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其形成过程如右图所示。随着旅游人数的
增加,潮湿溶洞中的钟乳石和石笋受到二
氧化碳侵蚀,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某学生提出一个修复溶洞底部受损石笋的研究方案,由以下五步组成,正确的实验步骤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将盛有碱溶液的容器置于石笋的上部
② 配制一定浓度的碱溶液
③ 选择合适的碱
④ 调节碱溶液下滴的速度
⑤ 观察石笋表面复原情况
52.合理利用二氧化碳,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工业发展。
(1)在常压下,-78℃时二氧化碳气体凝结成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某学生买回一盒冰淇淋月饼,盒里有很多作为致冷剂的碎干冰。下列关于干冰处理的正确做法是( )
A.将干冰放人冰箱 B.让干冰在通风自然升华
C.直接将干冰倒人下水道 D.用手取干冰扔人废物箱
(2)在采煤工业上,把干冰与炸药放在一起,既能增强爆炸威力,又能防止火灾。能增强爆炸威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防止火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传统催化剂,使二氧化碳与某些有机物反应可以生成塑料,但反应时间长。目前诞生的纳米级催化剂增加了催化剂的表面积,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这种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因为它在微生物作用下,可以实现100%的_______________。
53.目前,关于二氧化碳是否为大气污染物有不同的观点。认为“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的理由是 ( )
①二氧化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②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③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
④除二氧化碳外,甲烷、一氧化二氮也是温室气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
综合能力测试(理工农医类)化学参考答案
第 I 卷 每题 3 分 共 63分
10.D 11.A 12.D 13.D 14.B 15.C
第 II 卷 共 87 分
四、47.A
五、 48~53题,共 14分
48.绿色植物减少、汽车排放尾气、森林大火、工厂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49.D
50.CaCO3+CO2 + H2O Ca(HCO3)2
51.③②①④⑤
52.(1) B
(2)炸药爆炸时干冰立即气化,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气体膨胀,增强爆炸威力。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隔绝空气,阻止煤或煤层中可燃性气体的燃烧。
(3)反应速率;降解或分解
53.B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测试化学试题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Ne 20 Cu 64
6.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诚少废气中SO2 的量
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
C.pH在 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7.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pH=3的盐故和 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C.pH=3的醋酸和 pH=11 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D.pH=3的硫酸和 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8.以惰性电极电解 CuSO4溶液。若阳极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0.0100 mol , 则阴极析出 Cu 的质量为
A.0.64g B.1.28g C.2.56g D.5.12g
9.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P(Ne)>p(H2)>p(O2) B. p(O2)> P(Ne)>p(H2)
C.p(H2)>p(O2)>P(Ne) D.p(H2)>P(Ne)>p(O2)
10.己知氧化还原反应:
Cu (IO3)2 + 24KI + 12H2SO4 =2CuI↓+13I2 + 12K2SO4 +12H2O
其中 1mol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A.10mol B.11mol C.12mol D.13mol
1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
A.KClO3(加MnO2催化剂,加热) B.KMnO4(加热)
C.H2O2 (水溶液,加MnO2催化剂) D.HgO(加热)
12.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 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
A.4 B.5 C.6 D.7
13.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
符合的是
A.反应达平街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II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II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 I 和平衡态 II时浓度不相等
26..(15分)
W、X、Y和Z都是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已知:
①W的阳离子和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组成为WY的化合物:
②Y和Z属同族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
③X和Z属同一周期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
④W和X能形成组成为WX2的化合物
⑤X和Y不在同一周期,他们能形成组成为XY2的化合物。
请回答:
(1)W元素是 ;Z元素是 。
(2)化合物WY和WX2的化学式分别是 和 。
(3)Y和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和 。
(4)写出X和Z形成的一种气态化合物跟W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7.(15分)
A、B、C、D、E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它们的离子有
阳离子
Na+ Mg2+ Al3+ Ba2+
阴离子
OH- Cl- CO32- SO42- HSO4-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②A溶液和C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③A溶液和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
④B溶液与适量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D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
据此推断它们是
A ;B ;C ;D ;E 。
28.(15分)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请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器中有CO和H2。(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盛放浓硫酸的装置用途是 ,
盛NaOH溶液的装置用途是 。
(2)仪器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仪器C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 ,
其目的是 。
(4)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
g—ab— 。
(5)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的实验依据是 。
(6)能证明混合气中含有H2的实验依据是 。
29.(15分)
下图中A、B、C、D、E、F、G均为有机化合物
根据上图回答问题:
(1)D的化学名称是 。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
(有机物须用结构简式表示)
(3)B的分子式是 。
A的结构简式是 。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 。
(4)符合下列3个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 个。
i)含有邻二取代苯环结构、ii)与B有相同官能团、iii)不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5)G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G的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途
。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测试化学试题答案
6、A 7、C 8、B 9、D 10、B 11、A 12、B 13、C
26、(15分)
(1)钙,氧
(2)CaS CaC2
(3)SO2 SO3
(4)CO2 +CaO=CaCO3
27、(15分)
Na2CO3 、Al2(SO4)3、MgCl2、Ba(OH)2、NaHSO4[或Mg(HSO4)2]
28、(15分)
(1)除去水蒸汽
除去CO2
(2)氧化铜(CuO)
CuO+H2 = Cu+H2O CuO+CO=Cu+CO2
(3)无水硫酸铜(CuSO4)
检验H2O
(4)(g-ab)-kj-hi-cd(或dc)-fe-lm
(5)原混合气中的CO2 已被除去,其中CO与CuO反应生成CO2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原混合气中的H2O 已被除去,其中H2与CuO反应生成的H2O 使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
29、(15分)
(1)乙醇
(2)
(3)C9H10O3
水解反应
(4)3
(5)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II
理科综合测试化学试题
6.已知:C(s)+CO2(g)2CO(g) △H>0。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
A.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 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
C.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
7.0.1mol/LNaHCO3的溶液的pH最接近于
A.5.6 B.7.0 C.8.4 D.13.0
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醋酸钠的水解反应 CH3COO—+H3O+=CH3COOH+ H2O
B.碳酸氢钙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 Ca2++2HCO3—+2OH—=CaCO3↓+ 2H2O+ CO32—
C.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 C6H5O—+ CO2+ H2O=C6H5OH+CO32—
D.稀硝酸与过量的铁屑反应 3Fe+8H++2NO3—=3Fe3++2NO↑+4 H2O
9.已知:①1mol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
②①1mol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
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g)=2HCl(g)
B.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D.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10.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正极有O2逸出
D.铜片上有H2逸出
1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A.C+ H2O CO2+ H2
B.3NO2+H2O=2HNO3+NO
C.2Na2O2+2H2O=4NaOH+O2↑
D.2F2+2H2O=4HF+O2
12.仔细分析下列表格中烃的排列规律,判断排列在第15位的烃的分子式是
1
2
3
4
5
6
7
8
9
……
C2H2
C2H4
C2H6
C3H4
C3H6
C3H8
C4H6
C4H8
C4H10
……
A.C6H12 B.C6H14 C.C7H12 D.C7H14
13.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mL浓度为0.5mol/L的HCl溶液中和,则生成物的成分是
A.Na2O B.Na2O2 C.Na2O和Na2O2 D.Na2O2和NaO2
第II卷
26.(15分)
用A+、B-、C2-、D、E、F、G和H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八种微粒(离子或分子)。请回答:
⑴A元素是 ① 、B元素是 ② 、C元素是 ③ (用元素符号表示)。
⑵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④ 。
⑶E是所有含18个电子的微粒中氧化能力最强的分子,其分子式是 ⑤ 。
⑷F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⑥ ,电子式是 ⑦ 。
⑸G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其分子式是 ⑧ 。
⑹H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其分子式是 ⑨ 。
27. (15分)
现有五种离子化合物A、B、C、D和E,都是由下表中离子形成的:
阳离子
Ag+ Ba2+ Al3+
阴离子
OH- Cl- SO42-
为鉴别它们,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其结果是:
a.B和D都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b.A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B,且A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C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阳离子反应可生成D,且C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E溶于水后,与上述某阴离子反应可生成B;
e.A溶液与适量E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再加过量E溶液,沉淀是减少,但不消失。
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填空:
⑴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A ① , C ② ,D ③ , E ④ 。
⑵A溶液与过量E溶液反应后,最终得到的沉淀的化学式是 ⑤ 。
28.(15分)
在室温和大气压强下,用图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测得a g含CaC290%的样品与水完全反应产生的
气体体积为 b L。现欲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某
电石试样中CaC2的质量分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CaC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① 。
⑵若反应刚结束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这时不能立即取出导气管,理由是② 。
⑶本实验中测量气体体积时应注意到的事项有 ③ 。
⑷如果电石试样质量为 c g。测得气体体积为d L,则电石试样中CaC2的质量分数计算式
W(CaC2)= ④ 。(杂质所生成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
29.(15分)
某有机化合物X(C7H8O)与另一有机化合物Y发生如下反应生成化合物Z(C11H14O2):
X+Y Z+H2O
⑴和X是下列化合物之一,已知X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则X是 ① (填标号字母)。
⑵Y的分子式是 ② ,可能结构式是: ③ 和 ④ 。
⑶Y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E发生银镜反应后,其产物经酸化可得到F(C4H8O3)。F可发生如下反应:
F + H2O
该反应的类型是 ⑤ ,E的结构简式是 ⑥ 。
⑷若Y与E具有相同的碳链,则Z的结构简式为: ⑦ 。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II
理科综合测试化学试题答案:
6.A 7.C 8.B 9. C 10. D 11.A 12.B 13.C
26.(15分)
⑴K Cl S
⑵HCl
⑶F2
⑷H2S H?S?H
⑸H2O2(答PH?同样给分)
⑹C2H6
27.(15分)
Al2(SO4)3、AlCl3、AgCl、Ba(OH)2、BaSO4
28.(15分)
⑴CaC2+2H2O=Ca(OH)2+C2H2↑
⑵因为装置内气体的温度没有恢复到室温,气体压强还不等于大气压强。
⑶ 待装置内气体的温度恢复到室温后,调节量筒使其内外液面持平。
⑷×90%
29.(15分)
⑴ D
⑵ C4H8O2 CH3 CH2CH2COOH CH3CH(CH3)COOH或CH3CHCOOH
⑶ 酯化反应(或消去反应) CH2OHCH2CH2CHO
⑷
2007年北京理综高考化学试题
5.将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采用了膜材料ETFE,该材料为四氟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四氟乙烯也可与六氟丙烯共聚成全氟乙丙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ETFE分子中可能存在“-CH2-CH2-CF2-CF2-”的连接方式
B.合成ETFE及合成聚全氟乙丙烯的反应均为加聚反应
C.聚全氟乙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D.四氟乙烯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6.对相同状况下的12C18O和14N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质量相等,则质子数相等 B.若原子数相等,则中子数相等
C.若分子数相等,则体积相等 D.若体积相等,则密度相等
7.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① K+、Cl-、NO3-、S2- ② K+、Fe2+、I-、SO42- ③ Na+、Cl-、NO3-、SO42-
④Na+、Ca2+、Cl-、HCO3- ⑤ K+、Ba2+、Cl-、NO3-
A.①③ B.③⑤ C.③④ D.②⑤
8.X、Y为短周期元素,X位于IA族,X与Y可形成化合物X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的原子半径
B.X与Y的简单离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不可能为1 :1
D.X2Y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9.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
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气体是
① CO、O2 ② Cl2、CH4 ③ NO2、O2 ④ N2、H2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0.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
2X(g)+Y(g)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mol/(L·s)
B.将容器体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
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
11.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操作及现象
溶液
A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升高至65℃以上,
溶液变澄清。
C6H5ONa溶液
B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Na2SiO3溶液
C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Ca(ClO)2溶液
D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
Ca(OH)2溶液
12.有 ① Na2CO3溶液 ② CH3COONa溶液 ③ NaOH溶液各25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 ③>②>①
B.若将3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②
C.若分别加入25mL0.1mol·L-1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①
D.若3种溶液的pH均为9,则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是③>①>②
25.(15分)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A,相对分子质量为102,含氢的质量分数为9.8%,分子氢原子个数为氧的5倍。
(1)A的分子式是 。
(2)A有2个不同的含氧官能团,其名称是 。
(3)一定条件下,A与氢气反应生成B,B分子的结构可视为1个碳原子上连接2个甲基和另外2个结构相同的基团。
①A的结构简式是 。
②A不能发生的反应是(填写序号字母) 。
a.取代反应 b.消去反应 c.酯化反应 d.还原反应
(4)写出两个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并带有支链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
(5)A还有另一类酯类同分异构体,该异构体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两种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化合物,其中一种的分子中有2个甲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6)已知环氧氯丙烷可与乙二醇发生如下聚合反应:
B也能与环氧氯丙烷发生类似反应生成高聚物,该高聚物的结构式是
。
26.(13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X、Y、Z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气态,并有下列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 a.常见双原子单质分子中,X分子含共价键最多。
b.甲分子中含10个电子,乙分子含有18个电子。
(1)X的电子式是 。
(2)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缺少收集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收集甲。
①在图中方框内绘出用烧瓶收集甲的仪器装置简图。
②试管中的试剂是(填写化学式) 。
③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
(3)磷在Z中燃烧可生成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产物丁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不全是8电子结构,丁的化学式是 。
(4)n mol丁与n mol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4n mol乙和另一化合物,该化合物蒸气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174倍,其化学式是 。
27.(17分)
某课外小组对一些金属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进行研究。
(1)下表为“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将打磨过的铝片(过量)放入一定浓度的CuCl2溶液中。
产生气泡,析出疏松的红色固体,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反应结束后分离出溶液备用
红色固体用蒸馏水洗涤后,置于潮湿空气中。
一段时间后固体由红色变为绿色[视其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按反应类型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是离子反应的只写离子方程式)
置换反应 ;
化合反应 。
(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上述实验分离出的溶液,两极产生气泡。持续电解,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还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解释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是 。
(3)工业上可用铝与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反应来。
① 用铝与软锰矿冶炼锰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
② MnO2在H2O2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若将适量MnO2加入酸化的H2O2的溶液中,MnO2溶解产生M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8.(15分)北京市场销售的某种食用精制盐包装袋上有如下说明:
产品标准
GB5461
产品等级
一级
配 料
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碘含量(以I计)
20~50mg/kg
分装时期
分装企业
(1)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配平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于空白处)
KIO3+ KI+ H2SO4= K2SO4+ I2+ H2O
(2)上述反应生成的I2可用四氯化碳检验。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Na2SO3稀溶液,将I2还原,以回收四氯化碳。
①Na2SO3稀溶液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某学生设计回收四氯化碳的操作步骤为:
a.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
b.加入适量Na2SO3稀溶液;
c.分离出下层液体。
以上设计中遗漏的操作及在上述步骤中的位置是 。
(3)已知:I2+2S2O32-=2I-+S4O62-。某学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
a. 准确称取w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mol·L-1的Na2S2O3溶液10.0mL,恰好反应完全。
①判断c中反应恰好完全依据的现象是 。
②b中反应所产生的I2的物质的量是 mol。
③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袋说明,所测精制盐的碘含量是(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
mg/kg。
参考答案
5.C 6.C 7.B 8.D 9.D 10.A 11.B 12.C
25.(15分) (1)C5H10O2 (2)羟基 醛基
(3)
① ②b
(4)
(5) CH3COOCH(CH3)2+H2O CH3COOH+(CH3)2CH-OH
(6)
26.(13分)
(1)
(2) ①
②NH4Cl、Ca(OH)2 (合理答案均给分)
③NH3·H2ONH4++OH-
(3)PCl5
(4)P3N3Cl6
27.(17分) (1) 2Al+6H+===2Al3++3H2↑或2Al+3Cu2+===2Al3++3Cu
2Cu+O2+H2O+CO2===Cu2(OH)2CO3
(2)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逐渐溶解至消失
Al3++3OH-=== Al(OH)3↓
Al(OH)3+OH-=== AlO2-+2H2O
(3) ①3MnO2+4Al=== 3Mn+2Al2O3
②MnO2+H2O2+2H+=== Mn2++O2↑+2H2O28.(15分)
(1)1、5、3、3、3、3
(2)①I2+SO32-+H2O===2I-+SO42-+2H+
②在步骤b后,增加操作:将分液漏斗充分振荡后静置
(3)①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
②1.0×10-5
③4.2 ×102/w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Fe 56 Cu 64
6.下列家庭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 B.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 D.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
7.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CHCl3中含有氯原子数目为3NA
B.7gCnH2n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
C.18 g D2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10NA
D.1 L0.5mol/LNa2CO3 溶液中含有的CO32-数目为0.5NA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浓烧减溶液中加入铝片:Al + 2OH-=AlO2-+H2↑
B.以石墨作电极电解氯化铝溶液:2Cl-+2H2O 2OH-+H2↑+Cl2↑
C.硫酸亚铁溶液与稀硫酸、双氧水混合:2Fe2++H2O2 +2H+=2Fe3++2H2O
D.硫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2H++SO42-+Ba2++2OH-=BaSO4↓+2H2O
9.短周期元家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X与Z 位于同一主族.W 与X 可形成共价化合物WX2.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2.5 倍·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WX2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为8 电子结构B.WX2、ZX2的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塑都相同
C.WX2是以极性键结合成的非极性分子
D.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X 10.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 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A.60mL B.45mL C.30mL D.15mL在式^ . B .
11.在25℃时将pH=11 的NaOH 溶液与pH=3 的CH3COOH溶掖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c (Na+)==c(CH3COO-)+c(CH3COOH)
B.c(H+)==c(CH3COO-)+c(OH一)
C.c (Na+) > c (CH3COO-)>c(OH-)>c(H+)
D.c (CH3COO-)>c(Na+)>c(H+)>c(OH-)
12.咖啡鞣酸具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关于咖啡鞣酸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6H18O9
B.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咖啡鞣酸水解时可消耗8molNaOH
D.与浓溴水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13.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和2molH2O(g),发生反应:CO+H2O (g) CO2 +H2。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x。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大于x的是
A.0.5molCO+2molH2O(g)+1molCO2+1molH2
B.1molCO+1molH2O(g)+1molCO2+1molH2 .
C.0.5molCO+1.5molH2O(g)+0.4molCO2+0.4molH2
D.0.5molCO+1.5molH2O(g)+0.5molCO2+0.5molH2
26.(18分)
在实验室堕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 ① 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mL30%KOH 溶液.并置于水浴中; ③ 的试管里盛有15mL 8 % NaOH 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 ④ 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 ⑤ 为尾气吸收装置。
请填写下列空白:( l )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人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坡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人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 与② 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 2 )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 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右图中符合该
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3)本实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
原因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____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___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15 分)
下图是无机物A~M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列出)。其中,I是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金属,K是一种红棕色气体。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在周期表中,组成单质G的元素位于第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族。
(2)在反应⑦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反应②、③、⑥、⑨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
(填写序号)。
(4)反应④ 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将化合物D 与KNO3、KOH 共融,可制得一种“绿色”环保高效净水剂K2FeO4 (高铁酸钾).同时还生成KNO2和H2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12 分)
有机化合物A的分子式是C13 H20O8(相对分子质量为304), 1molA 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4 molCH3COOH 和1molB。B 分子结构中每一个连有经基的碳原子上还连有两个氢原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l ) A 与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B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B 不能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 氧化反应 ②取代反应 ③ 消去反应 ④加聚反应
( 4 )己知:
以两种一元醛(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4)和必要的无机试剂为原料合成B,写出合成B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9.( 15 分)
二甲醚(CH3OCH3)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它清洁、高效、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四川是利用天然气生产二甲醚的重要基地之一。
请填写下列空白:
(l)与二甲醚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且元素种类相同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二甲醚可由合成气(CO+H2)在一定条件下制得。用合成气制二甲醚时,还产生了一种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机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以二甲醚、空气、氢氧化钾溶液为原料,石墨为电极可构成然料电池。该电池中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制备二甲醚的合成气可由甲烷与水燕气或二氧化碳经高温催化反应制得。合成气除制二甲醚外,还可用于冶炼金属,用它冶炼铁的生产过程可示意如下:
① 在催化反应室中进行的反应均为可逆反应.增大体系的压强对甲烷转化率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 在上述炼铁过程的某时间段内,若有x m3(标准状况)的甲烷进入燃烧室中充分燃烧,还原反应室有5 y kg(y/11.2×103mol)铁生成,假设燃烧室与还原反应室产生的高温尾气全部进人催化反应室,则这些高温尾气在理论上可产生合成气_______________m3(标准状况)。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答案
6、D 7、B 8、C 9、D 10、A 11、D 12、C 13、B
26.( 18 分)( l )分液漏斗 B ( 2 )碱溶液(或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
M 过滤( 3 ) Cl2 + 2OH-=ClO- + Cl一+H2O ( 4 )
红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将石蕊氧化为无色物质
黄绿
继续通入的氯气溶于水使溶液呈黄绿色
27.( 15 分)( l )四(或4 ) VIII
( 2 ) l :2
( 3 )③
( 4 ) 3Fe2+ + NO3- + 4H+ + = 3Fe3+ + NO↑+2H2O
( 5 ) Fe2O3+3KNO3+4KOH2K2FeO4+3KNO2+2H2O
28 . ( l2 分)
( l ) 168
(2)C(CH2OH)4
( 3 )③④
( 4 ) CH 3CHO+3HCHO(CH2OH )3CCHO
(CH2OH )3CCHO+ HCHO + NaOH(浓)C(CH2OH)4
29.(15分)
(1)CH3CH2OH、HCOOH
(2)3CO+3H2=CH3OCH3 或2CO+4H2=CH3OCH3+H2O
(3)CH3OCH3+16OH—-12e-=2CO32-+11H2O
(4)①减小
②12(x + y)
绝密 ★ 启用前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Ⅰ第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l至5页,第Ⅱ卷6至16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3.本卷共21题,每题6分,共126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O 16 S 32 Fe 56 Cu 64 Zn 65
7.2007年3月21日,我国公布了111号元素Rg的中文名称。该元素名称及所在周期
A.钅仑 第七周期 B.镭 第七周期 C.铼 第六周期 D.氡 第六周期
8.为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欲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ZnSO4溶液,将l0 g ZnSO4·7H2O溶解在90 g水中
B.欲制备F(OH)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
C.为鉴别KCl、AICl3和MgCl2溶液,分别向三种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D.为减小中和滴定误差,锥形瓶必须洗净并烘干后才能使用
9.下列关于粒子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H2S和NH3均是价电子总数为8的极性分子
B.HS-和HCl均是含一个极性键的18电子粒子
C.CH2C12和CCl4均是四面体构型的非极性分子
D.1 mol D216O中含中子、质子、电子各10 NA(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10.草酸是二元中强酸,草酸氢钠溶液显酸性。常温下,向10 mL 0.01 mol/L NaHC2O4溶液中滴加0.01 mol/L 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V(NaOH)== 0时,c(W)== 1 × 10-2 mol/L
B.V(NaOH)< 10 mL时,不可能存在c(Na+)== 2 c(C2O)+ c(HC2O)
C.V(NaOH)== 10 mL时,c(W)== 1 × 10-7mol/L
D.V(NaOH)> 10 mL时,c(Na+)> c(C2O)>c(HC2O)
11.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 + OH- ;ΔH > 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人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人少量固体CH3COONa ,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l2.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将NH3液化分离,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N2、H2的转化率
B.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SO3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12进入阳极室
D.电解精炼铜时,同一时间内阳极溶解铜的质量比阴极析出铜的质量小
13.天津是我国研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基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含锂的二氧化钴(LiCoO2),充电时LiCoO2中Li被氧化,Li+迁移并以原子形式嵌入电池负极材料碳(C6)中,以LiC6表示。电池反应为LiCoO2 + C6 CoO2 + LiC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LiC6 - e- == Li + C6
B.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 CoO2 + Li+ + e- == LiCoO2 ,
C.羧酸、醇等含活泼氢的有机物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
D.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释放的能量)低
第Ⅱ卷
26.(14分)U、V、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常见元素。Y的单质在W2中燃烧的产物可使品红溶液褪色。Z和W元素形成的化合物Z3W4具有磁性。U的单质在W2中燃烧可生成UW和UW2两种气体。X的单质是一种金属,该金属在UW2中剧烈燃烧生成黑、白两种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V的单质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XW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
⑵.U元素形成的同素异形体的晶体类型可能是(填序号)__________。
① 原子晶体 ② 离子晶体 ③ 分子晶体 ④ 金属晶体
⑶.U、V、W形成的10电子氢化物中,U、V的氢化物沸点较低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V、W的氢化物分子结合H+能力较强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用一个离子方程式加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YW2气体通人BaCl2和HNO3的混合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VW,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VW和YW2还原性较强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9分)奶油中有一种只含C、H、O的化合物A 。A可用作香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8,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4:1 。
⑴.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⑵.写出与A分子式相同的所有酯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
A中含有碳氧双键,与A相关的反应如下:
⑶.写出A → E、E → F的反应类型:A → E ___________、E → F ___________。
⑷.写出A、C、F的结构简式:A 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F ___________。
⑸.写出B →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在空气中长时间搅拌奶油,A可转化为相对分子质量为86的化合物G,G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写出G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A → G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28.(19分)二氯化二硫(S2C12)在工业上用于橡胶的硫化。为在实验室合成S2C1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了有关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① 将干燥的氯气在110℃ ~ 140℃与硫反应,即可得S2C12粗品。
② 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表:
物质
熔点/℃
沸点/℃
化学性质
S
112.8
444.6
略
S2C12
-77
137
遇水生成HCl、SO2、S;
300℃以上完全分解;
S2C12 + C12 2SCl2
设计实验装置图如下:
⑴.上图中气体发生和尾气处理装置不够完善,请你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改进后的正确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⑵.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C、D中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仪器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⑸.如果在加热E时温度过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F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S2C12粗品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是(填写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提高S2C12的纯度,关键的操作是控制好温度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4分)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 。某硫酸厂在进行黄铁矿成分测定时,取0.1000 g样品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将生成的SO2气体与足量‘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用浓度为0.02000 mol/L的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2Cr2O7溶液25.00 mL 。
已知:SO2 + 2Fe3+ + 2H2O == SO2- + 2Fe2+ + 4H+
Cr2O + 6 Fe2+ + 14 H+ == 2 Cr3+ + 6 Fe3+ + 7 H2O
⑴.样品中FeS2的质量分数是(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________________。
⑵.若灼烧6 g FeS2产生的SO2全部转化为SO3气体时放出9.83 kJ热量,产生的SO3与水全部化合生成H2SO4 ,放出13.03 kJ热量,写出SO3气体转化为H2SO4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煅烧10 t上述黄铁矿,理论上产生S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__________L,制得98%的硫酸质量为__________ t ,SO2全部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 kJ。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
评分说明:
1.考生如按其他方法或步骤解答,正确的,同样给分;有错的,根据错误的性质,参照评分参考中相应的规定评分。
2.计算题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给分;只写出一般公式但未能与试题所给的具体条件联系的,不给分。
第Ⅰ卷 共7题,每题6分,共42分。
题 号
7
8
9
10
11
12
13
答 案
A
C
C
D
B
D
B
第Ⅱ卷 共4题,共66分。
26.(14分)
⑴.N≡N (1分)
⑵. (1分)
第4周期,第VIII族 (2分)
⑵.① ③ (2分)
⑶.CH4 NH3 (各1分,共2分)
NH3 + H3O+ ==== NH + H2O (2分)
⑷.3SO2 + 2NO + 3Ba2+ + 2H2O ==== 3BaSO4 ↓ + 2NO + 4H+ (2分)
SO2 (1分)
27.(19分)
⑴.C4H8O2 (2分)
⑵.CH3CH2COOCH3 CH3COOCH2CH3
HCOOCH(CH3)2 HCOOCH2CH2CH3 (各1分,共4分)
⑶.取代反应 消去反应 (各1分,共2分)
⑷. CH3CHO (各2分,共6分)
⑸. (2分)
⑹. (2分)
氧化反应 (1分)
28.(19分)
⑴.用导管将A的上口和B相连(或将A换成恒压滴液漏斗) (1分)
在G和H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2分)
⑵.MnO2 + 4 H+ +2 C1- == Mn2+ + C12 ↑+ 2H2O
2 S + C12 S2C12 (各1分,共2分)
⑶.饱和食盐水(或水) 浓硫酸 (各1分,共2分)
⑷.分液漏斗 蒸馏烧瓶 导气、冷凝 (各1分,共4分)
⑸.产率降低 (2分)
有固体产生(或其他正确描述) (2分)
⑹.SCl2、C12、S(任写其中两种即可) (各1分,共2分)
控制浓盐酸的滴速不要过快 (2分)
29.(14分)
⑴.90.00% (4分)
⑵.SO3(g) + H2O⑴ == H2SO4⑴;△H == -130.3 kJ/mol (2分)
⑶.3.36 × 106 (3分)
15 (3分)
3.43×107 (4分)
2007年宁夏理科综合高考化学试题
7.根据下表中烃的分子式排列规律,判断空格中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1
2
3
4
5
6
7
8
CH4
C2H4
C3H8
C4H8
C6H12
C7H16
C8H16
A.3 B.4 C.5 D.6
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 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② 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 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 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 ② B.② ④ C.③ ④ D.② ③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3C和14C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
B.1H和2H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C.14C和14N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
D.6Li和7Li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
10.若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Cl2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为NA
B.在0℃,101kPa时,22.4L氢气中含有NA个氢原子
C.14g氮气中含有7NA个电子
D.N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 mol 甲烷的质量比为7 :4
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锌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Zn+Ag+=Zn2++Ag
B.碳酸氢钙溶液加到醋酸中:
Ca(HCO3)2+2CH3COOH=Ca2++2CH3COO-+2CO2↑+2H2O
C.少量金属钠加到冷水中:
Na+2H2O=Na++OH-+H2↑
D.氢氧化铜加到盐酸中:
Cu(OH)2+2H+=Cu2++2H2O
12. a g铁粉与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 g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4与H2SO4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 :7 B.7 :1 C.7 :8 D.8 :7
13.一定条件下,合成氨气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0% ,与反应前的体积相比,反应后体积缩小的百分率是
A.16.7% B.20.0% C.80.0% D.83.3%
25.(15分)
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硫酸钠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实验方案。
实验用品:硫酸钠晶体试样、研钵、干燥器、坩埚、三脚架、玻璃棒、药匙、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① 准确称量一个干净、干燥的坩埚;
② 在坩埚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钠晶体试样,称重,将称量的试样放入研钵中研细,再放回到坩埚中;
③ 将盛有试样的坩埚加热,待晶体变成白色粉末时,停止加热;
④ 将步骤③中的坩埚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⑤ 将步骤④中的坩埚再加热一定时间,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重复本操作,直至两次称量结果不变;
⑥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硫酸钠晶体试样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分析该方案并回答下面问题:
(1)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实验用品是 ;
(2)指出实验步骤中存在的错误并改正: ;
(3)硫酸钠不能放置在空气中冷却的原因是 ;
(4)步骤⑤的目的是 ;
(5)下面的情况有可能造成测试结果偏高的是 (填序号)。
A.试样中含有加热不挥发的杂质
B.试样中含有加热易挥发的杂质
C.测试前试样已有部分脱水
D.实验前坩埚未完全干燥
E.晶体加热脱水不完全
F.加热时有晶体溅出
26.(14分)
(1)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计。
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
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
(2)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g,试计算:
①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②通过导线的电量。(已知NA=6.02×1023/mol,电子电荷为1.60×10-19C)
27.(14分)
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SiO2 + C+ N2 Si3N4 + CO
(1)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在方框内);
(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其还原产物是 ;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4)若知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其反应热△H 零(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升高温度,其平衡常数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若使压强增大,则上述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
(6)若已知CO生成速率为v(CO)=18mol/(L.min),
则N2消耗速速率为v(N2)= mol/(L.min)。
31.化学选考题(15分)
A.[化学—选修化学与技术]
工业上生产硫酸时,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SO2 转化为SO3是一个关键步骤。压强及温度对SO2转化率的影响如下表(原料气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为:SO2 7% O2 11% N2 82%);
0.1
0.5
1
10
400
99.2
99.6
99.7
99.9
500
93.5
96.9
97.8
99.3
600
73.7
85.8
89.5
96.4
(1) 已各SO2的氧化是放热反应,如何利用表中数据推断此结论?
;
(2)在大400~500℃时,SO2的催化氧化采用常压而不是高压,主要原因是:
;
(3)选择适宜的催化剂,是否可以提高SO2的转化率? (填“是”或“否”),是否可以增大该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填“是”或“否”);
(4)为提高SO3吸收率,实际生产中用 吸收SO3;
(5)已知:2SO2(g)+O2(g)=2SO3(g);△H=-196.9kJ·mol-1,计算每生产1万吨98%硫酸所需要的SO3质量和由SO2生产这些SO3所放出的热量。
B.[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
已知A、B、C、D和E 5种分子所含原子数目依次为1、2、3、4和6,且都含有18个电子。又知B、C和D是由两种元素的原子组成。请回答:
(1)组成A分子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
(2)B和C的分子式分别是 和 ;C分子的立体结构呈 型,该分子属于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若向D的稀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无色气体生成。则D的分子式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将1mol E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1mol CO2和2molH2O,则E的分子式是 。
C.[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
某烃类化合物A的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4,红外光谱表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核磁共振谱表明分子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
(1)A的结构简式为 ;
(2)A中的碳原子是否都处于同一平面? (填“是”或者“不是”);
(3)在下图中,D1 、D2互为同分异构体,E1 、E2互为同分异构体。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C的化学名称为 ;E2的结构简式是 ;④、⑥的反应类型依次是 。
2007年宁夏理科综合高考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
7.A 8.B 9.D 10.C 11.D 12.B 13.A
25.(15分)
(1)坩埚钳、酒精灯(可以不答“火柴”)
(2)步骤②有错误 应先将试样研细,后放入坩埚称重
(3)因硫酸钠放置在空气中冷却时,会吸空气中的水分
(4)保证试样脱水完全
(5)B、D、F
27.(14分)
(1)3,6,2,1,6
(2)N2,Si3N4
(4)小于;减小
(5)逆
(6)6
31.化学选考题(15分)
A.[化学—选修化学与技术]
(1)压强一定时,温度升高时,SO2转化率下降,说明升温有利逆反应的进行,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增大压强对提高SO2转化率无显著影响,反而会增加成本;
(3)否 否
(4)浓硫酸
(5)解:1万吨98%的硫酸含H2SO4的质量:9.8×109g
设需要SO3的质量为x,该反应产生的热量为y。
1,4—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
2007高考理综化学部分(山东卷)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加碘食盐中主要添加的KIO3
B.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
C.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D.在空气质量日报中CO2含量属于空气污染指数
10.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下列既能跟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的溶液中pH最大的是
A.Na2CO3溶液 B.NH4HCO3溶液 C.NaHCO3溶液 D.NaHSO4溶液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CH2CH2
B.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油脂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2和O2互为同位素,性质相似
B.常温下,pH=1的水溶液中Na+、NO3-、HCO3-、Fe2+可以大量共存
C.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D.C(石墨,s)=C(金刚石,s) ΔH>0,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13.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B.只有在原子中,质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C.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6种元素
D.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或8
14.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再通入少量氯气,减小 B.通入少量SO2,溶液漂白性增强
C.加入少量固体NaOH,一定有c(Na+)=c(Cl-)+c(ClO-)
D.加入少量水,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5.一定体积的KMnO4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若用0.1000mol·L-1的NaOH溶液中和相同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恰好为KMnO4溶液的3倍,则KMnO4溶液的浓度(mol·L-1)为
提示:①H2C2O4是二元弱酸
②10[KHC2O4·H2C2O4]+8KMnO4+17H2SO4=8MnSO4+9K2SO4+40CO2↑+32H2O
A.0.008889 B.0.08000 C.0.1200 D.0.2400
第Ⅱ卷 必做部分
28.(11分) 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常用的工业原料,但也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综合治理其污染是环境化学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成SO3:
2SO2(g)+O2(g) 2SO3(g)
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
(P)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2.0mol SO2和1.0mol O2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
体系总压强为0.10 MP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 。
②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
K(A) K(B)(填“>”、“<”或“=”)。
(2)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574 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1160 kJ·mol-1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阿伏伽德罗常数用NA表示),放出的热量为 kJ。
(3)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MFe2Ox 3<x<4,M=Mn、Co、Zn或Ni)由铁酸盐(MFe2O4)经高温还原而得,常温下,它能使工业废气中的酸性氧化物分解除去。转化流程如图所示:
请写出MFe2Ox分解SO2的化学方程式 (不必配平)。
29.(15分) 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FeCl3可用作催化剂、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和外伤止血剂等。
(1)写出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离子方程式 。
(2)若将(1)中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标出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正极反应 ,负极反应 。
(3)腐蚀铜板后的混合溶液中,若Cu2+、Fe3+和Fe2+的浓度均为0.10 mol·L-1,请参照下表给出的数据和药品,简述除去CuCl2溶液中Fe3+和Fe2+的实验步骤:
。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的pH
氢氧化物沉淀完全时的pH
Fe3+
Fe2+
Cu2+
1.9
7.0
4.7
3.2
9.0
6.7
提供的药品:Cl2 浓H2SO4 NaOH溶液 CuO Cu
(4)某科研人员发现劣质不锈钢在酸中腐蚀缓慢,但在某些盐溶液中腐蚀现象明显。请从上表提供的药品中选择两种(水可任选),设计最佳实验,验证劣质不锈钢易被腐蚀。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劣质不锈钢腐蚀的实验现象: 。
30.(16分) 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分离、干燥和性质验证的部分仪器装置(加热设备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择,a、b为活塞)。
(1)若气体入口通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E内放置CuO,选择装置获得纯净干燥的CO,并验证其还原性及氧化产物,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填代号)。能验证CO氧化产物的现象是 。
(2)停止CO和CO2混合气体的通入,E内放置Na2O2,按A→E→D→B→H装置顺序制取纯净干燥的O2,并用O2氧化乙醇。此时,活塞a应 ,活塞b应 ,需要加热的仪器装置有 (填代号),m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气体入口改通空气,分液漏斗内改加浓氨水,圆底烧瓶内改加NaOH固体,E内放置铂铑合金网,按A→G→E→D装置顺序制取干燥的氨气,并验证氨的某些性质。
①装置A中能产生氨气的原因有 。
②实验中观察到E内有红棕色气体出现,证明氨气具有 性。
【选做部分】
31.(8分)【化学-化学与技术】
工业上对海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电解饱和食盐水常用离子膜电解槽和隔膜电解槽。离子膜和隔膜均允许通过的分子或离子是 。电解槽中的阳极材料为 。
(2)本工艺流程中先后制得Br2、CaSO4和Mg(OH)2,能否按Br2、
Mg(OH)2、CaSO4的顺序制备? ,原因是 。
(3)溴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故可用于萃取溴,但在上述工艺中却不用四氯化碳,原因是 。
32. (8分)【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请完成下列各题:
(1)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有 种。
(2)第ⅢA、ⅤA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GaN、GaP、GaAs等是人工合成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其晶体结构与单晶硅相似。G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在GaN晶体中,每个Ga原子与 个N原子相连,与同一个Ga原子相连的N原子构成的空间构型为 。在四大晶体类型中,GaN属于 晶体。
(3)在极性分子NCl3中,N原子的化合价为-3,Cl原子的化合价为+1,请推测
NCl3水解的主要产物是 (填化学式)。
33. (8分)【化学-有机基础】
乙基香草醛( )是食品添加剂的增香原料,其香味比香草醛更加
浓郁。
(1)写出乙基香草醛分子中两种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
(2)乙基香草醛的同分异构体A是一种有机酸,A可发生以下变化:
提示:①RCH2OH RCHO
②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时,此碳原子才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羧基
(a)由A→C的反应属于 (填反应类型)。
(b)写出A的结构简式 。
(3)乙基香草醛的一种同分异构体D( )是一种
医药中间体。请设计合理方案用茴香醛( )合成D(其他
原料自选,用反应流程图表示,并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
例如:
。
参考答案
9、A 10、C 11、B 12、D 13、A 14、D 15、B
28.(1)①800L·mol-1 ②= (2)1.60NA ,173.4
(3)MFe2Ox+SO2→MFe2O4+S
29.(1)2Fe3++Cu=2Fe2++Cu2+
(2)装置图
正极反应:Fe3++e-=Fe2+(或2Fe3++2e-=2Fe2+)
负极反应:Cu=Cu2++2e-(或Cu-2e-=Cu2+)
(3)①通入足量氯气将Fe2+氧化成Fe3+;②加入CuO调节溶液的pH至3.2~4.7;
③过滤[除去Fe(OH)3]
(4)CuO+H2SO4=CuSO4+H2O
CuSO4+Fe=FeSO4+Cu,不锈钢表面有紫红色物质生成。
30.(1)ACBECF;AB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保持澄清,EF之间的C装置中溶液变混浊。
(2)关闭;打开;k;m;2CH3CH2OH+O2 2CH3CHO+2H2O
(3)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使氨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氢氧化钠吸水,促使氨放出;氢氧化钠电离出的OH-增大了氨水中OH-浓度,促使氨水电离平衡左移,导致氨气放出。 还原。
【选做部分】
31.
阳离子(或Na+);钛(或石墨)
否。如果先沉淀Mg(OH)2,则沉淀中会夹杂有CaSO4沉淀,产品不纯。
四氯化碳萃取法工艺复杂、设备投资大;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
32.(1)5 (2)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或[Ar]3d104s24p1),4,正四面体,原子。
(3)HClO;NH3·H2O。
33.(1)醛基 (酚)羟基 醚键 (2)(a)取代反应 (b)
(3)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 学(广东卷)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Fe 56 Pt 195
第Ⅰ卷 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铋(Bi)在医药方面有重要应用。下列关于Bi和Bi的说法正确的是
A Bi和Bi都含有83个中子
B Bi和Bi互为同位素
C Bi和Bi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D Bi和Bi分别含有126和127个质子
2.下列可用于测定溶液pH且精确度最高的是
A 酸碱指示剂 B pH计 C 精密pH试纸 D 广泛pH试纸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48gO3气体含有6.02×1023个O3分子
B 常温常压下,4.6gNO2气体含有1.81×1023个NO2分子
C 0.5mol·L-1CuCl2溶液中含有3.01×1023个Cu2+
D 标准状况下,33.6LH2O含有9.03×1023个H2O分子
4.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A 氯、溴、碘 B 钠、镁、铝 C 烧碱、氢气 D 食盐、淡水
5.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在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 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 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硅材料广泛用于光纤通讯
B 工艺师利用盐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
C 水晶项链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
D 粗硅制备单晶硅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石油裂解可以得到氯乙烯
B 油脂水解可得到氨基酸和甘油
C 所有烷烃和蛋白质中都存在碳碳单键
D 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都是(C6H10O5)n,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8.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有:
①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
②在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
③将实验室的废酸液和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9.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物转化为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发电。电池负极反应为:
A H2+2OH-=2H2O+2e- B O2+4H++4e-=2H2O
C H2=2H++2e- D O2+2H2O+4e-=4OH-
10.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
实验
操作
A
钠与水反应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mL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C
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
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
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先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1.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H+=CO2↑+H2O
B 往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CO32-+2H+=CO2↑+H2O
C 往氨水中滴加氯化铝:Al3++4OH-=AlO2-+2H2O
D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H++OH-=BaSO4↓+H2O
12.为了避免青铜器生成铜绿,以下方法正确的是
A 将青铜器放在银质托盘上 B 将青铜器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
C 将青铜器保存在潮湿的空气中 D 在青铜器的表面覆盖一层防渗的高分子膜
13.顺式Pt(NH3)2Cl2(式量为300)是临床广泛使用的搞肿瘤药物。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4种元素组成 B 含有NH3分子
C Pt的化合价为+4 D Pt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5%
14.将V1mL1.0mol/L 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 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
C 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mol/L
D 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15.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1.0mol/L Na2CO3溶液:c(OH-)=c(HCO3-)+c(H+)+2c(H2CO3)
B 1.0mol/LNH4Cl溶液:c(NH4+)=c(Cl-)
C 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
c(Na+)>c(CH3COO-)>c(H+)>c(OH-)
D 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pH=5的混合溶液:c(Na+)=c(NO3-)
16.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Sn(s、白)+2HCl(aq)=SnCl2(aq)+H2(g) △H1
②Sn(s、灰)+2HCl(aq)=SnCl2(aq)+H2(g) △H2
③Sn(s、灰)Sn(s、白) △H3=+2.1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1>△H2
B 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 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 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17.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氢化物溶于水显酸性
B 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
C 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存放不易变质
D 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弱酸
18.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证明SO2具有氧化性
B
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
比较氯与溴的氧化性强弱
C
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收集后用冰水混合物冷却降温
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
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1支加入少量MnO2
研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 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 Mg、Al、Cu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
D 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
20.三氧化二镍(Ni2O3)可用于制造高能电池,其电解法制备过程如下:用NaOH调NiCl2溶液pH至7.5,加放适量硫酸钠后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产生的Cl2在弱碱性条件下生成ClO-,把二价镍氧化为三价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用铁作阳极材料
B 电解过程中阳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
C 阳极反应方程式为:2Cl--2e-=Cl2
D 1mol二价镍全部转化为三价镍时,外电路中通过了1mol电子。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80分)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29分)
21.(10分)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上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欲制备10.7gNH4Cl,理论上需NaCl g。
(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
(3)“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为 。
(4)不用其它试剂,检查NH4Cl产品是否纯净的方法及操作是 。
(5)若NH4Cl产品中含有硫酸钠杂质,进一步提纯产品的方法是 。
22.(8分)“碘钟”实验中,3I-+S2O82-=I3-+2SO42-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c(I-)/mol·L-
0.040
0.080
0.080
0.160
0.120
c(SO42-)/mol·L-
0.040
0.040
0.080
0.020
0.040
t /s
88.0
44.0
22.0
44.0
t2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显色时间t2= 。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 (填字母)
A <22.0s B 22.0~44.0s C >44.0s D 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
23.(11分)已知某混合金属粉末,除铝处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所含金属的量都在5%以上。请设计合理实验探究该混合物金属粉末中铁、铜元素的存在。
仅限选择的仪器和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量筒、容量瓶、滴管、药匙;1mol/L硫酸、2mol/L硝酸、2mol/LNaOH溶液、20%KSCN溶液。
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1)提出假设:
假设1: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元素;
假设2: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元素;
假设3: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Fe、Cu元素;
(2)设计实验方案
基于假设3,设计出实验方案(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3)实验过程
根据(2)的实验方案,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提示】Ⅰ.在答题卡上按以下方式作答,注意前后内容对应;
Ⅱ.注意文字简洁,确保不超过答题卡空间。
编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①
②
③
④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32分)
24.(10分)二氧化锰是制造锌锰干电池的基本材料。工业上以软锰矿为原料,利用硫酸亚铁制备高纯二氧化锰的流程如下:
某软锰矿的主要成分为MnO2,还含有Si(16.27%)、Fe(5.86%)、Al(3.42%)、Zn(2.68%)和Cu(0.86%)等元素的化合物。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或硫化物的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沉淀物
Al(OH)3
Fe(OH)3
Fe(OH)2
Mn(OH)2
Cu(OH)2
Zn(OH)2
CuS
ZnS
MnS
FeS
pH
5.2
3.2
9.7
10.4
6.7
8.0
≥–0.42
≥2.5
≥7
≥7
(1)硫酸亚铁在酸性条件下将MnO2还原为MnSO4,酸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 。
(3)加入MnS的目的是除去 杂质。
(4)碱性锌锰电池中,MnO2参与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
(5)从废旧碱性锌锰电池中可以回收利用的物质有 (写两种)。
25.(10分)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是工业制取硫酸的重要原料,其煅烧产物为SO2和Fe3O4。
(1)将0.050molSO2(g)和0.030molO2(g)放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c(SO3)=0.040mol/L。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SO2的平衡转化率(写出计算过程)。
(2)已知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当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SO2平衡转化率的有 (填字母)
A 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 C 增大压强
D 减小压强 E 加入催化剂 G 移出氧气
(3)SO2尾气用饱和Na2SO3溶液吸收可得到更要的化工原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将黄铁矿的煅烧产物Fe3O4溶于H2SO4后,加入铁粉,可制备FeSO4。酸溶过程中需保持溶液足够酸性,其原因是 。
26.(12分)羟基磷灰石[Ca5(PO4)3OH]是一种一种重要的生物无机材料。其常用的制备方法有两种:
方法A:用浓氨水分别调Ca(NO3)2和(NH4)2HPO4溶液的pH约为12;在剧烈搅拌下,将(NH4)2HPO4溶液缓慢滴入Ca(NO3)2溶液中。
方法B:剧烈搅拌下,将H3PO4溶液缓慢滴加到Ca(OH)2悬浊液中。
3种钙盐的溶解度随溶液pH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图中纵坐标是钙离子浓度的对数),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方法A和方法B中制备Ca5(PO4)3O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5Ca(NO3)2+3(NH4)2HPO4+4NH3·H2O=Ca5(PO4)3OH↓+ +
②5Ca(OH)2+3H3PO4=
(2)与方法A相比,方法B的优点是 。
(3)方法B中,如果H3PO4溶液滴加过快,制得的产物不纯,其原因是 。
(4)图中所示3种钙盐在人体中最稳定的存在形式是 (填化学式)。
(5)糖沾附在牙齿上,在酶的作用下产生酸性物质,易造成龋齿。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其原因 。
五、(本题包括2小题,9分)
27.(9分)克矽平是一种治疗矽肺病的药物,其合成路线如下(反应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1)化合物Ⅰ的某些性质类似苯。例如,化合物Ⅰ可以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右图所示结构,其反应方程式为 (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
(2)化合物I生成化合物Ⅱ是原子利用率100%的反应,所需另一种反应物的分子式为
(3)下列关于化合物和化合物Ⅲ的化学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化合物Ⅱ可以与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
B 化合物Ⅱ不可以与金属钠生成氢气
C 化合物Ⅲ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 化合物Ⅲ不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化合物Ⅲ生成化合物Ⅳ的反应方程式为 (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
(5)用氧化剂氧化化合物Ⅳ生成克矽平和水,则该氧化剂为 。
六、选做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10分,考生只能选做一题。28小题为“有机化学基础”内容的试题,29题为“物质结构与性质”内容的试题)
28.(10分)已知苯甲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Perkin反应生成肉桂酸(产率45~50%),另一个产物A也呈酸性,反应方程式如下:
C6H5CHO+(CH3CO)2O → C6H5CH=CHCOOH+ A
苯甲醛 肉桂酸
(1)Perkin反应合成肉桂酸的反应式中,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产物A的名称是 。
(2)一定条件下,肉桂酸与乙醇反应生成香料肉桂酸乙酯,其反应方程式为 (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
(3)取代苯甲醛也能发生Perkin反应,相应产物的产率如下:
取代苯甲醛
产率(%)
15
23
33
0
取代苯甲醛
产率(%)
71
63
52
82
可见,取代基对Perkin反应的影响有(写出3条即可):
①
②
③
(4)溴苯(C6H5Br)与丙烯酸乙酯(CH2=CHCOOC2H5)在氯化钯催化下可直接合成肉桂酸乙酯,该反应属于Beck反应,是芳香环上的一种取代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
(5)Beck反应中,为了促进反应的进行,通常可加入一种显 (填字母)的物质
A 弱酸性 B 弱碱性 C 中性 D 强酸性
29.(10分)C、Si、Ge、Sn是同族元素,该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在材料、医药等方面有重要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Ge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C、Si、Sn三种元素的单质中,能够形成金属晶体的是
(3)按要求指出下列氧化物的空间构型、成键方式或性质
①CO2分子的空间构型及碳氧之间的成键方式 ;
②SiO2晶体的空间构型及硅氧之间的成键方式 ;
③已知SnO2是离子晶体,写出其主要物理性质 (写出2条即可)
CO可以和很多金属形成配合物,如Ni(CO)4,Ni与CO之间的键型为
(4)碳氧键的红外伸缩振动频率与键的强度成正比,已知Ni(CO)4中碳氧键的伸缩振动频率为2060cm-1,CO分子中碳氧键的伸缩振动频率为2143cm-1,则Ni(CO)4中碳氧键的强度比CO分子中碳氧键的强度 (填字母)
A 强 B 弱 C 相等 D 无法判断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学参考答案(广东卷)
1、B 2、B 3、A 4、D 5、C 6、A 7、D 8、D 9、C 10、C 11、A
12、BD 13、AD 14、B 15、AD 16、D 17、B 18、BC 19、BD 20、CD
21、(1)11.7(2)蒸发皿(3)35℃(33~40℃均可得分)(4)加热法;取少量氯化铵产品于试管底部,加热,若试管底部无残留物,表明氯化铵产品纯净。(5)重结晶
22、(1)研究反应物I-与S2O8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29.3s(3)A(4)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正比(或显色时间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反比)
23、(1)Cu;Fe(顺序可交换)(3)① 用药匙取少许样品,加入试管A中,再用滴管取过量NaOH溶液并滴加到试管A中,充分反应后,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剩余固体备用 样品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② 往试管A的剩余固体中加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B中,剩余固体备用 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可能含铁③ 往试管B中加入少许稀硝酸,再滴加KSCN溶液 溶液先变黄色,加KSCN后显血红色,结合②可知,一定含铁④ 往②剩余固体中加入稀硝酸,再滴加NaOH溶液 固体溶解,有无色刺激性气体产生并很快变成红棕色,溶液显蓝色,加NaOH溶液后有蓝色沉淀产生,一定含铜。
24、(1)MnO2+2FeSO4+2H2SO4=MnSO4+Fe2(SO4)3+2H2O(2)Fe(OH)3 Al(OH)3(3)Cu2+ Zn2+(4)MnO2+H2O+e-=MnOOH+OH-(或2MnO2+H2O+2e-=Mn2O3+2OH-)(5)锌、二氧化锰
25、(1)1.6×103L/mol 80%(计算过程略)(2)B、C(3)SO2+H2O+Na2SO3=2NaHSO3(4)抑制Fe2+、Fe3+的水解,防止Fe2+被氧化成Fe3+
26、(1)①10NH4NO3 3H2O ②Ca5(PO4)3OH↓+9H2O(2)唯一副产物为水,工艺简单(3)反应液局部酸性过大,会有CaHPO4产生(4)Ca5(PO4)3OH(5)酸性物质使沉淀溶解平衡:Ca5(PO4)3OH(s)5Ca2+(aq)+3PO43-(aq)+OH-(aq)向右移动,导致Ca5(PO4)3OH溶解,造成龋齿
27、(1)+3H2→ (2)CH2O(答HCHO也得分)(3)A、C(4)n→(5)H2O2(或双氧水、过氧化氢)
28、(1)乙酸(2)C6H5CH=CHCOOH+C2H5OH → C6H5CH=CHCOOC2H5+H2O(3)①苯环上有氯原子取代对反应有利②苯环上有甲基对反应不利③氯原子离醛基越远,对反应越不利(或氯原子取代时,邻位最有利,对位最不利)④甲基离醛基越远,对反应越有利(或甲基取代时,邻位最不利,对位最有利)⑤苯环上氯原子越多,对反应越有利⑥苯环上甲基越多,对反应越不利(4)C6H5Br+CH2=CHCOOC2H5→C6H5CH=CHCOOC2H5+HBr(5)B
29、(1)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2)Sn(3)①直线型 共价键(或σ键与π键)②Si-O通过共价键形成四面体结构,四面体之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共价键(或σ键)③熔融时能导电、较高的熔点(4)配位键(5)B
07广东高考文科基础试题化学部分(62~68题)
6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
D.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63.下列污水处理方法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过滤法??????????????????????????????? B.氧化还原法
C.中和法??????????????????????????????? D.化学沉淀法
64.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 ?
B.石油产品都可用于聚合反应
C.水煤气是通过煤的液化得到的气态燃料????
D.天然气是清洁燃料
6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流通的硬币材质是金属单质?????????
B.所有的不锈钢都只含有金属元素
C.镁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均高于纯镁
D.广东正在打捞的明代沉船上存在大量铝制餐具
66.下列溶液能使红色花瓣快速褪色的是
A.稀盐酸??????????????????????????????? B.新制氯水
C.氯化钙稀溶液????????????????????????? D.生理盐水
6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酵粉中主要含有氢氧化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B.碘盐中的碘可以直接用淀粉检验
C.碳酸氢钠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硫酸氢钠属于盐类,其水溶液显中性
68.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A.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中含有的CO2
B.用BaCl2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4
C.用KSCN溶液检验溶液中含有的Fe2+
D.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CaCl2和NaCl固体混合物
?
答案:62 B? ??63 A??? 64 D??? 65 C??? 66 B??? 67 C??? 68 A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理科基础化学部分
19.下述做法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以煤等燃料作为主要生活燃料
B.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C.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D.限制使用电动车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与胶体
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
21.32S与33S互为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2S与33S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
B.32S与33S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32S与33S具有不同的电子数
D.32S与33S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22.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mol重水含有NA个D2O分子
B.1 g氢气含有NA个H2分子
C.2 mol钠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NA个H2分子
D.22.4 L水含有NA个H2O分子
23.下列物质中含离子键的是
A.Cl2 B.CO2 C.NaCl D.CH4
2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A.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因为Na比K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K的还原性强
D.O与S为同主族元素,且O比S的非金属性强
25.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2Fe+2H2O+O2 2Fe2++4OH-。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负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 Fe2+
B.正极发生的反应为:2H2O+O2+2e- 4OH-
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D.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容易腐蚀
26.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
A.盐酸的浓度 B.铝条的表面积
C.溶液的温度 D.加少量Na2SO4
27.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CO32-、Cl-。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42-,除BaCl2,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A.H2SO4 B.HCl C.NaOH D.NaNO3
28.下列有关金属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铝在常温下不能与氧气反应
B.铝不能与氯气反应
C.铝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碱
D.氧化铝只能与酸反应,不能与碱反应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不锈钢都只含有金属元素
B.我国流通的硬币材质是金属单质
C.广东正在打捞的明代沉船上存在大量铝制餐具
D.镁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均高于纯镁
30.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有:①中和法;②化学沉淀法;③氧化还原法;④过滤法。其中属于化学方法的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1.从海水可获得的在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是
A.Mg B.K C.Br2 D.I2
32.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A.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 B.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
C.以铜和浓硝酸为原料生产硝酸铜 D.用SiO2制备高纯硅
3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和乙酸都存在碳氧双键
B.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
C.高锰酸钾可以氧化苯和甲烷
D.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氢气加成
34.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
B.石油产品都可用于聚合反应
C.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
D.水煤气是通过煤的液化得到的气体燃料
35.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A.加入适量铜粉除去Cu(NO3)2溶液中的AgNO3杂质
B.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C.用浓硫酸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鉴别部分蛋白质
D.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碘
3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2H++2Cl-+Ba2++2OH- 2H2O+BaCl2
B.往FeCl3溶液中加入Fe粉: 2Fe3++Fe 3Fe2+
C.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Ca2++2OH-+CO2 CaCO3↓+H2O
D.往FeCl3溶液中加入Cu粉: Fe3++Cu Fe2++Cu2+
参考答案
19.B 20.A 21.D 22.C 23.C 24.C
25.A 26.D 27.B 28.C 29.D 30.D 31.C 32.A 33.B
34.D 35.A 36.B
2007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i 28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64 Br 80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结合来自CO2中的碳1500亿吨和来自水中
的氢250亿吨,并释放4000亿吨氧气。光合作用的过程一般可用下式表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些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可转化为有机物 B.碳水化合物就是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
C.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催化剂 D.增加植被,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B.石英的化学式为:CaSiO3
C.在CS2、PCl3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能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
D.Ar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3.三聚氰酸[C3N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2。其反应原理为:
C3N3(OH)3 3HNCO; 8HNCO+6NO2 7N2+8CO2+4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3N3(OH)3与HNCO为同一物质 B.HNCO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
C.1 molNO2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4mol D.反应中NO2是还原剂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B.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C.干冰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
D.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5.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加人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
B.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
C.制备Fe(OH)3胶体,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热水中
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6. 向存在大量Na+、Cl-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3后,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于组是
A.K+、Br-、CO32- B.Al3+、H+、MnO4-
C.NH4+、Fe3+、SO42- D.Ag+、Cu2+、NO3-
7.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 △H= + 49.0 kJ·mol-1
②CH3OH(g)+1/2O2(g)=CO2(g)+2H2(g);△H=-192.9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根据②推知反应: CH3OH(l)+1/2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
8.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24L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 ×6.02×1023
B.0.1L3 mo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NH4+数目为0.3 ×6.02×1023
C.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 ×6.02×1023
D.4.5 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 ×6.02×1023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
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过量的SO2通入NaOH溶液中:SO2+2OH-=SO32-+H2O
B.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2Fe2++I2
C.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2MnO4-+5NO2-+6H+=2Mn2++5NO3-+3H2O
D.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2HCO3-+Ba2++2OH-=BaCO3↓+2H2O+CO32-
10.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巳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1.某同学按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过程中,铜电极上有H2产生
B.电解初期,主反应方程式为:Cu+H2SO4CuSO4+H2↑
C.电解一定时间后,石墨电极上有铜析出
D.整个电解过程中,H+的浓度不断增大
12.花青苷是引起花果呈颜色的一种花色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它的主要结构在不同pH条件下
有以下存在形式:
下列有关花青苷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花青苷可作为一种酸碱指示剂 B.I和Ⅱ中均含有二个苯环
C.I和Ⅱ中除了葡萄糖基外,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D.I和Ⅱ均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13.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2C(g)+D(g);△H<0。现将1mol A和2molB加入甲容器中,
将4 molC和2 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均达
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molA和2mol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
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
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增人
C.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分数
是甲中C的体积分数的2倍
D.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
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14.有X、Y两种元素,原子序数≤20,X的原子半径小于Y,且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选项中m、n均为正整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X(OH)n为强碱,则Y(OH)n也一定为强碱
B.若HnXOm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
C.若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X2,则Y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Y2
D.若Y的最高正价为+m,则X的最高正价一定为+m
15.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0.1 mol·L-1 HCOOH溶液中:c(HCOO-)+c(OH-)=c(H+)
B.1 L 0.l mol·L-1CuSO4·(NH4)2SO4·6H2O的溶液中:c(SO42-)>c(NH4+))>c(Cu2+)>c(H+)>c(OH-)
C.0.1 mol·L-1NaHCO3溶液中: c(Na+)+c(H+)+c(H2CO3)=c(HCO3-)+c(CO32-)+c(OH-)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弱酸HX混合后的溶液中:c(Na+)>c(HX)>c(X-)>c(H+)>(OH-)
16.某合金(仅含铜、铁)中铜和铁的物质的量之和为ymol,其中Cu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 ,将其全部
投入50mLbmol·L-1的硝酸溶液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假设NO是唯一的还原产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金属有剩余,在溶液中再滴入硫酸后,金属又开始溶解
B.若金属全部溶解,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C.若金属全部溶解,且产生336mL气体(标准状况),则b=0.3
D.当溶液中金属离子只有Fe3+、Cu2+时,则a与b的关系为:b≥80y(1-a/3)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22分。
17.(10分)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
4NH4++6HCHO=3H++6H2O+(CH2)6N4H+ [滴定时,1 mol(CH2)6N4H+与 l mol H+相当],
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I 称取样品1.500g。
步骤II 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 移取25.00mL样品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
5 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Ⅲ填空: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④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 色变成 色。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0mol·L-1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18.(12分)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溶剂、增塑剂、香料、粘合剂及印刷、纺织等工业。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常采用如下反应: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欲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
等。
(2) 若用右图所示装置来制备少量的乙酸乙酯,产率往往偏低,
其原因可能为 、
等。
(3)此反应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可能会造成 、 等问题。
(4)目前对该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新的探索,初步表明质子酸离子液体可用作此反应的催化剂,
且能重复使用。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乙酸和乙醇以等物质的量混合)
①根据表中数据,下列 (填字母)为该反应的最佳条件。
A.120℃,4h B.80℃,2h C.60℃,4h D.40℃,3h
② 当反应温度达到120℃时,反应选择性降低的原因可能为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18分。
19.(8分)通常情况下,微粒A和B为分子,C和E为阳离子,D为阴离子,它们都含有10个电子;
B溶于A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C和D;A、B、E三种微粒反应后可得C和一种白色沉淀。请回答: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4种微粒:
A: B : C: D :
(2)写出A、B、E三种微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0.(10分)右图中各物质均由常见元素(原子序数≤20)组成。
已知A、B、K为单质,且在常温下A和K为气体,B为固体。
D为常见的无色液体。I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在其水溶液中滴
加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产生。J是一种实验
室常用的干燥剂。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图中反应条件未列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I的化学式为 ; J的电子式为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F的水溶液与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计10分。
21.(10分)工业上以硫铁矿为原料制硫酸所产生的尾气除了含有N2、O2外,还含有SO2、微量的SO3和酸雾。为了保护环境,同时提高硫酸工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应尽可能将尾气中的SO2转化为有用的副产品。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将尾气通入氨水中,能发生多个反应,写出其中可能发生的两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在尾气与氨水反应所得到的高浓度溶液中,按一定比例加入氨水或碳酸氢铵,此时溶液的温度
会自行降低,并析出晶体。
①导致溶液温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
②析出的晶体可用于造纸工业,也可用于照相用显影液的生产。已知该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4,则其化学式为 ;
③生产中往往需要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对苯二酚或对苯二胺等物质,其目的是
(3)能用于测定硫酸尾气中SO2含量的是 。(填字母)
A.NaOH溶液、酚酞试液 B.KMnO4溶液、稀H2SO4
C.碘水、淀粉溶液 D.氨水、酚酞试液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18分。
22. (8分)肉桂醛是一种食用香精,它广泛用于牙膏、洗涤剂、糖果以及调味品中。
工业上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
(1)请推测B侧链上可能发生反应的类型: (任填两种)
(2)请写出两分子乙醛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请写出同时满足括号内条件下的B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分子中不含羰基和羟基 ②是苯的对二取代物 ③除苯环外,不含其他环状结构。)
23.(10分)物质A(C11H18)是一种不饱和烃,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
中间体之一。某化学实验小组从A经反应①到⑤完成了环醚F的合成工作:
该小组经过上述反应,最终除得到F1 外,还得到它的同分异构体,
其中B、C、D、E、F、分别代表一种或多种物质。已知:
请完成:
(1)写出由A制备环醚F1 的合成路线中C的结构简式: 。
(2)①写出B的一种结构简式:
②写出由该B出发经过上述反应得到的F1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3)该小组完成由A到F的合成工作中,最多可得到 种环醚化合物。
七、本题包括2小题.共计18分。
24.(8分)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某同学将一块部分被氧化的钠块用一张已除氧化膜、并用针刺
一些小孔的铝箔包好,然后放入盛满水且倒置于水槽中的容器内。待钠块反应完全后,在容器
中仅收集到1.12 L氢气(标准状况),此时测得铝箔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0.27g,水槽和容器内
溶液的总体积为2.0 L,溶液中NaOH的浓度为0.050mol·L-1
(忽略溶液中离子的水解和溶解的氢气的量)。
(1)写出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通过计算确定该钠块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25.(10分)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2006年我国粗钢产量突破4亿吨,居世界首位。
某中学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钢铁厂进行了调研,对从矿石开始到钢铁产出的工
艺流程有了全面的感性认识。请您对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计算:
(1)将6.62 g铁矿石样品投入适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过滤,然后在滤液中加过量的NaOH 溶液,
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得4.80g Fe2O3。现以该铁矿石为原料炼铁,若生产过程中铁
元素损失4%,计算每生产1.00t生铁(含铁96%),至少需要这种铁矿石多少吨?
(保留两位小数)
(2)取某钢样粉末28.12g(假设只含Fe和C),在氧气流中充分反应,得到CO2气体224mL(标准状况)。
① 计算此钢样粉术中铁和碳的物质的量之比。
②再取三份不同质量的钢样粉末 分别加到100mL相通浓度的H2SO4溶液中,充分反 应后,
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计算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③若在实验Ⅱ中继续加入mg钢样粉末,计算反应结束后剩余的固体质量为多少?
(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化 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
?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质中,不含有硅酸盐的是
A.水玻璃??????? B.硅芯片??????? C.黏土??????? D.普通水泥
2.下列原子序数所对应的元素组中,两者可形成离子键的是
A.1和17??????? B.12和9???????? C.14和 6???????? D.15和8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95℃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
B.pH=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后pH=4
C.0.2mol/L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1
D.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
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L
D.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
5.下列烷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烃的是
6.已知:(1)Zn(s)+1/2O2(g)==ZnO(s),ΔH=-348.3kJ/mol
???????? (2) 2Ag(s)+1/2 O2(g)== Ag2O(s),ΔH=-31.0kJ/mol
则Zn(s)+ Ag2O(s)== ZnO(s)+ 2Ag(s)的ΔH等于
A.-317.3kJ/mol??????? B.-379.3kJ/mol??????? C.-332.8 kJ/mol?? D.317.3 kJ/mol
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绿色烟雾
B.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颗粒
C.点燃的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8.下列溶液能与镁反应生成氢气的是
A.氯化铵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碳酸钾溶液??? D.饱和石灰水
9.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主要有以下步骤:①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②加熟石灰;③加盐酸;④过滤;⑤浓缩结晶。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②④⑤③①?????? B.③②④①⑤??? C.③④②⑤①?? D.②④③⑤①
10.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碳酸氢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HCO3—+OH—==CO32—+H2O
B.醋酸钠溶液和盐酸混合
CH3COONa+H+ == CH3COOH + Na+
C.少量金属钠放入冷水中
Na+ 2H2O== Na++2OH—+H2↑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Cu2+ + SO42— +Ba2+ + 2OH—== Cu(OH)2↓+ BaSO4↓
11.在pH=1时,可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A.Ca2+、CH3COOH、Br—、Na+????????? B.NO3—、Fe3+、Mg2+、SO42—
C.HClO、Ba2+、Na+ 、Cl—????????? ???? D.K+、Cl—、Al3+、SO32—
12.有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aL,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离子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离子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xmol H2SO4、ymol AgNO3。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Na+)/ mol·L-1为
A.(y-2x)/a?????? B.(y-x)/a??????? C.(2y-2x)/a??????? D.(2y-4x)/a
?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1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18题~第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13.(10分)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
?
?
?
①
?
②
?
3
?
③
④
⑤
?
⑥
⑦
⑧
4
⑨
?
?
?
?
?
⑩
?
(1)⑤和⑧的元素符号是???????? 和? ????????????;
(2)表中最活泼的金属是??????????? ,非金属最强的元素是??????????? ;(填写元素符号)
(3)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 ???????,分别写出该元素的氢氧化物与⑥、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4)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比较⑦、⑩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 。
14.(9分)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 + Cu(s) == Cu2+(aq) + 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 ;电解质溶液Y是??????????? ;
(2)银电极为电池的??????????? 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 电极流向??????????? 电极。
15.(10分)
通过粮食发酵可获得某含氧有机化合物X,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2.2%,氢的质量分数为13.0%。
(1)X的分子式是??????????? ;
(2)X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达);
(3)X与空气中的氧气在铜或银催化下反应生成Y,Y的结构简式是??????????? ;
(4)X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可生成Z。在加热和浓硫酸作用下,X与Z反应可生成一种有香味的物质W,若184gX和120gZ反应能生成106gW,计算该反应的产率。(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
16.(6分)
PCl5的热分解反应如下:
PCl5(g) PCl3(g) + Cl2(g)
(1)? 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2)? 已知某温度下,在容积为10.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0mol PCl5,达到平衡后,测得容器内PCl3的浓度为0.150mol/L。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17.(9分)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金属
质量/g
金属状态
C(H2SO4)
/mol·L-1
V(H2SO4)
/mL
溶液温度/℃
金属消失的时间/s
反应前
反应后
1
0.10
丝
0.5
50
20
34
500
2
0.10
粉末
0.5
50
20
35
50
3
0.10
丝
0.7
50
20
36
250
4
0.10
丝
0.8
50
20
35
200
5
0.10
粉末
0.8
50
20
36
25
6
0.10
丝
1.0
50
20
35
125
7
0.10
丝
1.0
50
35
50
50
8
0.10
丝
1.1
50
20
34
100
9
0.10
丝
1.1
50
20
44
40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4和5表明,?????????????????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 ?(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 ?(填实验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 ?,其实验序号是????????????????? ?。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
?????????????????????????????????????????????????????????????????? ?。
以下是选考题,其中第18、19、20、21题为《有机化学基础》模块题,第22、23、24、25
题为《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题,第26、27、28、29题为《化学与技术》模块题。考生只能从三个模块中任选一个作答,不得跨模块答题,否则只能以所答的第一个模块计分。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
18-20为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
18.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的是
A.环已烯???????? B.丙炔???????? C.乙烷?????????? D.苯
19.分子式为C5H10的烯烃共有(要考虑顺反异构体)
A.5种?????????? B.6种???????? C.7种????????? D.8种
20.从甜橙的芳香油中可分离得到如下结构的化合物:
现在试剂:①KMnO4酸性溶液;②H2/Ni;③Ag(NH3)2OH;④新制Cu(OH)2,能与该化合物中所有官能团都发生反应的试剂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11分)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E、G的结构简式:A??????? ,E??????? ,G???????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条件)是??????? ,
反应④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条件)是??????? ;
(3)写出①、⑤的反应类型:①??????? 、⑤??????? 。
《物质与结构模块》
22-24为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
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晶体中的每个分子内一定含有共价键
B.原子晶体中的相邻原子间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C.离子晶体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D.金属晶体的熔点和沸点都很高
2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H2S和BF3的立体结构,两个结论都正确的是
A.直线形;三角锥形????????????????????? B.V形;三角锥形
C.直线形;平面三角形?????????????????? ?D.V形;平面三角形
24.NaCl的晶胞如右图,每个NaCl晶胞中含有的Na+离子和Cl-离子的数目分别是
A.14,13 B.1,1 C.4,4 D.6,6
25.(11分)
A、B、C、D、E代表5种元素。请填空:
(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符号为????? ;
(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B的元素符号为????? ,C的元素符号为????? ;
(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亚层为半充满,D的元素符号为???? ?,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E的元素符号为????? ,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
?
《化学与技术》模块
26-28为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
26.下列有关合成洗涤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洗涤剂烷基苯磺酸钠中,烷基含碳原子的个数以12~18为宜
B.在洗涤剂烷基苯磺酸钠中,烷基应以带有支链的为宜
C.在合成洗涤剂中添加酶制剂可提高洗涤效果
D.在合成洗涤剂中应以无磷助剂代替含磷助剂
27.下列有关生铁炼钢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添加必要的元素,改善钢材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B.适当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除去大部分硫、磷等杂质
C.加入硅、锰、铝等合金元素调整成分并脱去钢水中的氧
D.除去生铁中的非金属元素
28.目前下列工艺过程没有直接使用离子交换技术的是
A.硬水的软化??????????????????? B.电解饱和食盐水制造NaOH
C.电渗析淡化海水??????????????? D.海水中提取金属Mg
29.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制碱工业主要有“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两种工艺。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氨碱法”产生大量CaCl2废弃物,请写出该工艺中产生CaCl2的化学方程式:
?????????????????????????????????????????????????????????????????????? ;
(2)写出“联合制碱法”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
(3)CO2是制碱工业的重要原料,“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中CO2的来源有何不同?
?????????????????????????????????????????????????????????????????????? ;
(4)绿色化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提高反应的原子利用率。根据“联合制碱法”总反应,列出计算原子利用率的表达式:
原子利用率(%)=??????????????????????????????????????????????????? ???。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化 学参考答案
第I卷
1、B 2、B 3、C 4、B 5、C 6、D 7、A 8、A 9、D 10、D 11、A 12、A
第II卷
13、(1)Si Ar
(2)K F
(3)铝(或Al)2Al(OH)3 + 3H2SO4==Al2(SO4)3 + 6H2O
Al(OH)3 + KOH==KAlO2 +2H2O
(4)在NaBr溶液中通入氯气(或加入氯水),溶液液变红棕色(或橙色)。
14、(1)Cu AgNO3
(2)正极 Ag+ +e-=Ag↓ Cu-2e-=Cu2+
(3)X Ag
15、(1)C2H6O
(2)2C2H5OH + 2Na 2C2H5ONa + H2↑
(3)CH3CHO
(4)Z为CH3COOH,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 + C2H5OH CH3COOH + H2O
已知n (CH3COOH)===2mol
n (C2H5OH)== > 2mol
所以乙醇过量,应以乙酸计算产率
2mol乙酸完全酯化可生成乙酸乙酯2mol×88g·mol-1=176g
所以该反应的产率为
×100%=60.2%
16、(1)K==
(2) PCl5(g) PCl3(g) + Cl2(g)
c(起始)(mol/L) =0.200 0 0
c(变化)(mol/L) 0.150 0.150 0.150
c(平衡)(mol/L) 0.050 0.150 0.150
所以平衡常数K====0.45
17、(1)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 表面积越大 1和2
(2)3和4
(3)开始反应温度 6和7
(4)一定量的金属跟足量的硫酸反应放出的热量相同。
选考题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
18、D
19、B
20、A
21、(1)CH2=CH2 HOOC(CH2)4COOH
(2)
(3)加成 缩聚
《物质与结构模块》
22、C
23、D
24、C
25、(1)N
(2)Cl K
(3)Mn 1s22s22p63s23p63d54s2
(4) Cu 1s22s22p63s23p63d104s1
《化学与技术》模块
26、B
27、D
28、D
29、(1)2NH4Cl +(OH)2 CaCl2 +2NH3↑+2H2O
(2)NH3 +H2O +CO2 +NaCl=NaHCO3↓+ NH4Cl
2NaHCO3Na2CO3 +CO2↑+H2O
(3)前者的CO2 来自合成氨厂,后者的CO2 来自煅烧石灰石。
(4)×100%=100%
08高考广东卷文科基础试题
化学试题全解全析
2008年高考高东文科基础化学试题的命题充分体现了考试大纲中:“注重测量自主学习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化学科命题思想
化学试题涉及到化学与能源、环境、材料、生活等宏大命题,考题把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渗透于现实背景中,让学生感受“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的意义。让考生化学学习的价值观:化学溶解于社会,化学应用于社会。
62题中的能源物质“煤”;64题中的材料问题“合金”,66题中的陶瓷成份;62题环境问题中的“酸雨”、68题中环境问题臭氧保护层;65题中的涂料污染问题,含磷洗涤剂对水的污染问题;63题中化学与人体健康问题中的营养物质维生素C;66题中的干冰用于人工降雨问题;66题中的化学与生活问题,明矾净水,小苏打作膨松剂,以及“绿色化学思想”对化学发展问题的导向。比如,66题中化学实验中的有毒物质的处理,有毒气体的制取。
化学基本概念的考查,不是为概念而概念,62题中煤属于混合物而非化合物;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酸性氧化物的概念,63题中物质的量,溶液概念,64题中的合金概念;68题中的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共价键概念等。
化学实验问题:65题和66题中氨气、氯气的制取问题,尾气处理问题,实验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处理问题,混合物分离与提纯中的“萃取”问题等。
物质的基本性质:62题中二氧化硫与水反应问题;63题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问题;64题中,铁与水蒸气,与盐酸反应问题;66题中明矾净水问题;67题中乙烯的还原性问题;
62、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含有硫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煤是含碳化合物
B. 煤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C. 在水吸收SO2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D. SO2是酸性氧化物,被云雾吸收后转化成酸雨
解析:
A.煤属于混合物; B.煤是不可再生资源;
C.水吸收SO2并与其反应: SO2+H2O=H2SO3,主要是化学变化
D.是典型的酸性氧化物,被雨雾吸收后转化为亚硫酸成为酸雨
考点:煤:必修2第四章内容——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氧化硫属于必修内容;物理变化,酸性氧化物属于基本概念;酸雨属于环境问题——必修1第四章内容。
63、维生素C和食盐都是人体所需要的重要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维生素C和食盐都是强电解质
B. 维生素C和食盐都是供能物质
C.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D. 等物质的量的维生素C和食盐溶于水,其溶质质量相同
解析:
A、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溶液显酸性,具有可口的酸味,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C,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维生素C属于弱电解质;食盐属于强电解质。
B、维生素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参与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维生素C和食盐都不是供能物质;功能物质主要是糖类,其次是油脂。
C、维生素C的化学特性是容易失去电子,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在水溶液中或受热时很容易被氧化,在碱性溶液中更容易被氧化,因此生吃新鲜蔬菜要比熟吃时维生素C的损失小。
D、等物质的量的维生素C和食盐,其质量不相同,等物质的量的维生素C和食盐溶于水,其溶质质量不相同。
考点:维生素属于选修1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第四节内容;电解质、氧化性两个基本概念属于必修1内容,物质的量基本计算必修1内容,溶液概念,初三内容。
64、铁和铁合金是生活中常用的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锈钢是铁合金,只含金属元素
B. 一定条件下,铁粉可与水蒸气反应
C. 铁与盐酸反应,铁合金不与盐酸反应
D. 在空气中,铁板比镀锌铁板更耐腐蚀
解析:
A、不锈钢属于合金,含有碳元素;
B、铁粉与水蒸气可在高温下反应;
C、铁及合金都可以与盐酸反应;
D、在潮湿空气中铁板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镀锌铁板则不容易被腐蚀,锌比铁活泼,锌铁构成原电池,铁做正极被保护。
考点:合金属于选修1第三章《探索生活物质》中的第一节内容,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属于第二节内容;铁及铁合金与盐酸的反应,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属于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65、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是( )
A. 以水性涂料代替油性涂料
B. 以无磷洗涤剂代替含磷洗涤剂
C. 试验后的有毒有害物质应分类收集,统一处理
D. 在通风橱中制取氯气时不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
解析:
A、关于水溶性涂料和油性涂料问题:水性涂料水为稀释剂,油性涂料就会以甲苯二甲苯醋酸丁酯类等有机溶剂为稀释剂,二者用途不同, 比如,用在工业建筑大楼,办公大楼内外墙,就用水性的较好;如用在金属机件上,管道,罐体会用到防腐隔热的油性涂料. 但是后者由于用到有机溶剂来溶解稀释,会污染环境。
B、含磷洗涤剂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D、在通风橱中制取氯气,多于氯气仍然会排入大气中,因此要进行尾气处理。
考点:涂料,无论必修和选修课本都内有明确涉及到;含磷洗涤剂属于选修1第四章内容;“绿色化学”思想属于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内容。
66、对于下列常见化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B. 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 碳酸钙是文物陶瓷的主要成分
D. 小苏打是一种膨松剂,可用于制作馒头和面包
解析:
A、明矾可用作净水剂原因是:Al3+ + 3H2O Al(OH)3 + 3H+ 生成的Al(OH)3是带正电荷的胶体,水中悬浮颗粒大多是带有负电,当带负电的悬浮颗粒遇到Al(OH)3胶体时,就会发生凝聚,达到净水的目的。
B、干冰气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使环境温度较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为雨水;
C、陶瓷的主要成份是硅酸盐;
考点:明矾净水,陶瓷,属于选修1内容;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属于初三内容,小苏打作为膨松剂属于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内容。
67、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往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乙烯验证乙烯的还原性
B.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
C.用二氧化锰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氯气
D.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解析:
A、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从而使高锰酸钾褪色;
B、D、正确,
C、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
考点: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属于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内容;氨气制取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化合物》内容,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属于过渡教材内容,新教材未出现。萃取是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内容。
68、O3和H2O2都是常见的氧化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O3和O2互为同位素
B.O3和H2O2的分子内都含有共价键
C.H2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消毒杀菌
D.高空中的O3层保护保护人类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解析:
A、O3和O2互为同素异形体,概念错误。
BCD、正确。
考点: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及共价键三个基本概念,属于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内容;臭氧是人类地球的保护伞,属于选修1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内容。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理科基础(化学部分)
19.能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是
A.1 mol金属钠含有的电子数 B.标准状况下,22.4L苯所含的分子数
C.0.012 g 12C所含的原子数 D.1 L1 mol/L的硫酸溶液中所含的H+
20.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重要的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明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
B.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
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
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
21.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在容量瓶中加入一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
B.在用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取氢气时加入少许硫酸铜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度
D.加入盐酸以除去硫酸钠中的少许碳酸钠杂质
22.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人类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使用资源,以合理的方式对废物进行处理并循环使用。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发电场的煤见脱硫处理
B.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燃料
C.回收并合理处理聚乙烯塑料废物
D.电镀废液经中和后直接排放
23.有关天然产物水解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油脂水解可得丙三醇
B.可用碘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C.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氨基酸
D.纤维素水解和淀粉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不同
24.在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荔枝酿酒 B.酸雨侵蚀建筑物
C.空气液化制取氮气 D.生石灰遇水成为熟石灰
25.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B. 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
C.16S的结构示意图: D.甲烷的结构式:
26.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表述正确的是
①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②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③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④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根据表1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表1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12
0.104
0.066
主要化合价
+2
+3
+2
+6、—2
—2
A.氢化物的沸点为H2TB.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LC.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28.下列关于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乙烷和乙酸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B.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
C.苯和乙烯都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石油分馏可获得乙酸、苯及其衍生物
29.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含有大量[Al(OH)4]- 溶液中NH4+、Na+、Cl-、H+
B.在强碱溶液中 Na+、K+、CO32-、NO3-
C.在pH=12的溶液中 NH4+、Na+、SO42-、Cl-
D.在c(H+)=0.1 mol·L-1的溶液中K+、I-、Cl-、NO3-
3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钠与水反应:Na+H2O=Na++OH-+H2↑
B.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
C.氢氧化铝中和胃酸:Al(OH)3+H+=Al3++3H2O
D用氯化铁溶液腐蚀电路板:Fe3++Cu=Fe2++Cu2+
31.从绿色化学的理念出发,下列实验不宜用图7所示装置进行的是
A.不同浓度的硝酸与铜的反应
B.稀硫酸与纯碱或小苏打反应
C.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盐酸反应
D.H2O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
32.用石灰石、小苏打、淀粉和食醋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碘盐中碘的检验 B.暖瓶中水垢的除去
C.食盐与纯碱的鉴别 D.鸡蛋壳主要成分的检验
33.氮化铝(AlN,Al和N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7和14)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
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2AlN+3CO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AlN需转移3 mol电子
C.AlN中氮的化合价为+3
D.AlN的摩尔质量为41 g
34.根据陈述的知识,类推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MgO,则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Na2O
B.乙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丙烯也可以使其褪色
C.CO2和SiO2 化学式相似,则CO2与SiO2的物理性质也相似
D.金刚石的硬度大,则C60的硬度也大
35.下列关于Cl、N、S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漂白粉的成分是次氯酸钙
B.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C.实验室可用NaOH 处理NO2 和HCl 废气
D.Al2(SO4)3 可除去碱性废水及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
36.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A.通入大量O2 B.增大容器容积
C.移去部分SO3 D.降低体系温度
绝密★启用前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上海高考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5~12页)两部分。全卷共12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共66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K-39
Cu-64 Ca-40 Ba-137
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食品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下列不属于会食品安全检测指标的是
A.淀粉的含量 B.二氧化硫的含量 C.亚硝酸盐的含量 D.甲醛的含量
2.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CO2的电子式 B. Cl-的结构示意图
C.乙烯的结构简式 C2H4 D.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 17 37Cl
3.植物及其废弃物可制成乙醇燃料,下列关于乙醇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一种再生能源 B.乙醇易燃烧,污染小
C.乙醇只能在实验室内作燃料 D.粮食作物是制乙醇的重要原料
4.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是
A.NaOH B.SiO2 C.Fe D.C3H8
5.下列关于化学学习和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模型有助于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B.质量守恒定律是大量试验事实的总结
C.化学家踢出的假设都能被试验证明 D.化学基本原理的应用是有一定条件的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正确选项)
6.下列物质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F2、K、HCl B.Cl2、Al、H2 C.NO2、Na、Br2 D.O2、SO2、H2O
7.下列各化合物的命名中正确的是
A.CH2=CH-CH=CH2 1,3—丁二烯 B.
C. 甲基苯酚 D. 2—甲基丁烷
8.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分解下列某化合物2g,产生氧气1.6g,此化合物是
A.1H216O B.2H216O C.1H218O D.2H218O
9.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g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失去电子数为0.5NA
B.1L2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Mg2+数为2NA
C.标准状况下,11.2L的SO3所含分子数为0.5NA
D.室温下,8g甲烷含有共价键数为2NA
10.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
挤压胶管的胶头,下列与试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
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 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11.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10-13mol·L-1,该溶液可能是
①二氧化硫水溶液 ②氯化铵水溶液 ③硝酸钠水溶液 ④氢氧化钠水溶液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2.取一张用饱和NaCl溶液浸湿的pH试纸,两根铅笔芯作电极,接通
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发现电极与试纸接触处出现一个双色同心圆,内圆
为白色,外圆呈浅红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电极是阴极 B.a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
C.电解过程中,水是氧化剂 D.b电极附近溶液的pH变小
13.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发生如下反应:3NaClO→2NaCl+NaClO3。在相同条件下NaClO2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
A.NaCl、NaClO B.NaCl、NaClO3
C.NaClO、NaClO3 D.NaClO3、NaClO4
14.某酸性溶液中只有Na+、CH3COO-、H+、OH-四种离子。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由pH=3的CH3COOH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
B.该溶液由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CH3COOH溶液混合而成
C.加入适量NaOH,溶液中离子浓度为c(CH3COO-)>c(Na+)>c(OH-)>c(H+)
D.加入适量氨水,c(CH3COO-)一定大于c(Na+)、c(NH4+)之和
15.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右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试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16.霉酚酸酯(MMF)是器官移植中抑制细胞增殖
最常用的药物。下列关于说法正确的是
A.MMF能溶于水
B.MMF能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C.1molMMF能与6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1molMMF能与含3mol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
17.已知:H2(g)+F2(g)→2HF(g)+270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氢气与1L氟气吸收270kJ热量
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热量小于270Kj
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热量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18.设计学生试验要注意安全、无污染、现象明显。根据启普发生器原理,可用
底部有小孔的试管制简易的气体发生器(见右图)。若关闭K,不能使反应停止,
可将试管从烧杯中取出(会有部分气体逸出)。下列气体的制取宜使用该装置的是
A.用二氧化锰(粉末)与双氧水制氧气
B.用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
C.用硫化亚铁(块状)与盐酸制硫化氢
D.用碳酸钙(块状)与稀硫酸制二氧化碳
19.研究发现,空气其中少量的NO2能参与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反应过程如下:
①SO2+NO2→SO3+NO ②SO3+H2O→H2SO4 ③2NO+O2→2NO2
NO2在上述过程中的作用,与H2SO4在下列变化中的作用相似的是
A.潮湿的氯气通过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 B.硫化氢通入浓H2SO4中
C.浓H2SO4滴入萤石中,加热 D.加入少量H2SO4使乙酸乙酯水解
2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AgNO3溶液中滴入少量的Na2S溶液 2Ag++S2-→Ag2S↓
B.过量CO2通入Ca(ClO)2溶液中 ClO-+CO2+H2O→HCO3-+HClO
C.向Na2CO3溶液中加入过量CH3COOH溶液 CO32-+2H+→CO2↑+H2O
D.向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NaHSO3溶液 2HSO3-+Ba2++2OH-→BaSO3↓+SO32-+2H2O
21.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氢气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图1,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试验组别可能是
A.4-3-2-1 B.1-2-3-4 C.3-4-2-1 D.1-2-4-3
22.在石灰窑中烧制生石灰,1molCaCO3完全分解所需要的能量,可燃烧0.453mol碳来提供。设空气中O2体积分数为0.21,N2为0.79,则石灰窑产生的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A.0.43 B.0.46 C.0.49 D.0.52
第Ⅱ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
考生注意:23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课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23.(A)四种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表。氢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
A
B
C
D
性质
结构
信息
室温下单质呈粉末状固体,加热易熔化。
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单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能溶于水。
原子的M层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
单质质软、银白色固体、导电性强。
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
原子最外层电子层上s电子数等于p电子数。
单质为空间网状晶体,具有很高的熔、沸点。
⑴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写出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
⑵写出C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A与C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的pH 7(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⑶D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晶体的硬度 (填“大于”、“小”),其理由是 。
⑷A、B两元素非金属性较强的是(写元素符号) 。写出证明这一结论的一个实验事实 。
23.(B)元素A—D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四种元素,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
A
B
C
D
性质
结构
信息
单质制成的高压灯,发出的黄光透雾力强、射程远。
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其单质。原子的最外层未达到稳定结构。
单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原子的L层有一个未成对的p电子。
+2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
⑴上表中与A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是 ,写出D离子的电子排布式 。
⑵D和C形成的化合物属于 晶体。
写出C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⑶对元素B的单质或化合物描述正确的是 。
B元素的最高正价为+6
常温、常压下单质难溶于水
单质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
在一定条件下镁条能与单质B反应
⑷A和D量元素金属性较强的是(写元素符号) 。写出能证明该结论的一个实验事实
。
24.某反应体系中的物质有:NaOH、Au2O3、Na2S4O6、Na2S2O3、Au2O、H2O。
⑴请将Au2O3之外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别填如以下空格内。
⑵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还原剂是 。
⑶将氧化剂与还原剂填入下列空格中,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⑷纺织工业中常用氯气作漂白剂,Na2S2O3可作为漂白后布匹的“脱氯剂”,Na2S2O3和Cl2反应的产物是H2SO4、NaCl和HCl,则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
25.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
0.008
0.007
0.007
0.007
⑴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已知:>,则改反应是 热反应。
⑵右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 。
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
⑶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 (NO)=2v正 (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⑷ 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及时分离除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
五.(本题共24分)
考生注意:26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课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26.(A)如上图所示,将甲、乙两个装有不同物质的针筒用导管连接起来,将乙针筒内的物质压到甲针筒内,进行下表所列的不同实验(气体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试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甲针筒内物质
乙针筒内物质
甲针筒的现象
1
10mLFeSO4溶液
10mLNH3
生成白色沉淀,后变色
2
20mLH2S
10mLSO2
3
30mLNO2(主要)
10mLH2O(l)
剩有无色气体,活
塞自动向内压缩
4
15molCl2
40mLNH3
⑴实验1中,沉淀最终变为 色,写出沉淀变色的化学方程式 。
⑵实验2甲针筒内的现象是:有 生成,活塞 移动(填向外、向内、不)。
反应后甲针筒内有少量的残留气体,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将其通入 溶液中。
⑶实验3中,甲中的30mL气体是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那么甲中最后剩余的无色气体是
,写出N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⑷实验4中,已知:3Cl2+2NH3→N2+6HCl。甲针筒除活塞有移动,针筒内有白烟产生外,气体的颜色变化为 ,最后针筒中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 mL。
26.(B)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⑴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
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催化反应是 反应。
⑵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
甲的作用是 ;乙的作用是 。
⑶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干燥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 。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
⑷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 。
要除去该物质,可现在混合液中加入 (填写字母)。
a.氯化钠溶液 b.苯 c.碳酸氢钠溶液 d.四氯化碳
然后,再通过 (填试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
27.明矾石是制取钾肥和氢氧化铝的重要原料,明矾石的组成和明矾相似,此外还含有氧化铝和少量氧化铁杂质。具体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述图示,完成下列天空:
⑴明矾石焙烧后用稀氨水浸出。配制500mL稀氨水(每升含有39.20g氨)需要取浓氨水(每升含有250.28g氨) mL,用规格为 mL量筒量取。
⑵氨水浸出后得到固液混合体系,过滤,滤液中除K+、SO42-外,还有大量的NH4+。检验NH4+的方法是 。
⑶写出沉淀物中所有物质的化学式 。
⑷滤液I的成分是水和 。
⑸为测定混合肥料K2SO4、(NH4)2SO4中钾的含量,完善下列步骤:
①称取钾氮肥试样并溶于水,加入足量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 、 、 (依次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③冷却、称重。
⑹若试样为mg,沉淀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试样中K2SO4的物质的量为:
mol(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六.(本题共20分)
28.近年来,由于石油价格不断上涨,以煤为原料制备一些化工产品的前景又被看好。下图是以煤为原料生产聚氯乙烯(PVC)和人造羊毛的合成路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反应类型 反应① 反应② 。
⑵写出结构简式 PVC C 。
⑶写出A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⑷与D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可发生碱性水解的物质有 种(不包括环状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 。
29.已知:CH2=CH—CH=CH2+CH2=CH2,物质A在体内脱氢酶的作用下会氧化为有害物质GHB。下图是关于物质A的一种制备方法及由A引发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反应类型 反应① 反应③ 。
⑵写出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 。
⑶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⑷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⑸反应④中除生成外,还可能存在一种副产物(含结构),它的结构简式为 。
⑹与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不可能为 (填写字母)。
a.醇 b.醛 c.羧酸 d.酚
七.(本题共16分)
30.生态农业涉及农家废料的综合利用,某种肥料经发酵得到一种含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的混合气体。2.016L(标准状况)该气体通过盛有红热CuO粉末的硬质玻璃管,发生的反应为:
CH4+4CuOCO2+2H2O+4Cu。当甲烷完全反应后,硬质玻璃管的质量减轻4.8g。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吸收,生成沉淀8.5g。
⑴原混合气体中甲烷的物质的量是 。
⑵原混合气体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1.小苏打、胃舒平、达喜都是常用的中和胃酸的药物。
⑴小苏打片每片含0.50gNaHCO3,2片xiaosuda片和胃酸完全中和,被中和的氢离子是 mol。
⑵胃舒平每片含0.245gAl(OH)3。中和胃酸是,6片小苏打片相当于胃舒平 片。
⑶达喜的化学成分是铝和镁的碱式盐。
①取该碱式盐3.01g,加入2.0mol·L-1盐酸使其溶解,当加入盐酸42.5mL时开始产生CO2,加入盐酸至45.0mL时正好反应完全,计算该碱式盐样品中氢氧根与碳酸根的物质的量之比。
②在上述碱式盐溶于盐酸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过滤,沉淀物进行干燥后重1.74g,若该碱式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040,试推测该碱式盐的化学式。
化学参考答案
第I卷(共66分)
一、(本题共10分)
1.A 2.B 3. C 4. D 5. C
二.(本题共36分)
6.A 7.D 8.B 9.D 10.A 11.A 12.D 13.B 14.A
15. C 16. D 17.C
三.(本题共20分)
18.B 19.B、D 20.A、B 21.A、C 22.A、B
第Ⅱ卷(共88分)
四.(本题共24分)
23.(A)(本题共8分)
⑴第三周期 ⅦA 1s22s22p63s23p4 ⑵2Na+2H2O=2NaOH+H2↑ 大于
⑶大 SiO2是原子晶体 或 小 CO2是分子晶体 (合理即给分)
⑷Cl 高氯酸的酸性大于硫酸的酸性或氯化氢稳定比硫化氢强(合理即给分)
23.(B) (本题共8分)
⑴Mg 1s22s22p6 ⑵离子 2F2+2H2O=4HF+O2
⑶b d(B是氧气或氮气)
⑷Na 钠与水反应比镁与反应剧烈后氢扬化钠的碱性比氢氧化镁强(合理即给分)
24.(本题共8分)
⑴Au2O3、Na2S2O3、H2O、Na2S4O6、Au2O、NaOH
⑵ Na2S2O3 ⑶ ⑷1:4
25.⑴K= 放热 ⑵b 1.5×10-3mol·L-1·s-1 ⑶b c ⑷c
五.(本题共24分)
26.(A)(本题共12分)
⑴红褐色 4Fe(OH)2+O2+2H2O=4Fe(OH)3↓ ⑵黄色固体 向内 NaOH
⑶NO 3NO2+H2O=2HNO3+NO ⑷黄绿色变为无色 5
26.(B)(本题共12分)
⑴2Cu+O22CuO CH3CH2OH+CuOCH3CHO+Cu+H2O 加热
⑵加热 冷却 ⑶乙醛 乙醇 水 氮气 ⑷乙酸 c 蒸馏
27.(本题共12分)
⑴78 100
⑵取滤液少许,加入NaOH,加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合理即给分)
⑶Al(OH)3 Al2O3 Fe2O3 ⑷K2SO4 (NH4)2SO4
⑸BaCl2 过滤 洗涤 干燥 ⑹
六.(本题共20分)
28.(本题共8分)
⑴加成反应 加聚反应 ⑵ H2C=CH—CN
⑶HC≡CH+CH3COOHH2C=CH-OOCCH3
⑷ 4 CH2=CHCOOCH3 (合理即给分)
29.(本题共12分)
⑴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 ⑵HOCH2CH2CH2CHO
⑶HOCH2CH2CH2COOH+H2O
⑷CH2=CHJ-CH=CH2+CH2=CH-COOH
⑸ ⑹d
七.(本题共16分)
30.(本题共5分)
⑴0.075mol ⑵5.56%
31.(本题共11分)
⑴0.012mol ⑵3.8 ⑶n(OH-):n(CO32-)=16:1 ⑷Al2Mg6(OH) 16CO2·4H2O
2008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化学部分——天津(word版及答案)
7、二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
A、玻璃 纤维素 青霉素 B、尿素 食盐 聚乙烯
C、涤沦 洗衣粉 阿斯匹林 D、石英 橡胶 磷化铟
8、对平衡CO2(g) CO2(aq) .△H=-19.75KJ/mol,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A、升温增压 B、降温减压
C、升温减压 D、降温增压
9、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H++CH3CO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醋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满足:c(H+)=c(OH-)+c(CH3COO-)
B、0.10mol/L的CH3COOH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c(OH-)减小
C、CH3COOH溶液中加少量的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D、常温下pH=2的CH3COOH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个甘氨酸分子中存在9对共用电子
B、PCl3和了BCl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C、H2S和CS2分子都是含极性键的极性分子
D、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11、下列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石灰乳与Na2CO3溶液混合:Ca2++CO32-=CaCO3
B、NH4HSO3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加热:
NH4++HSO3-+2OH-NH3(+SO32-+2H2O
C、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I2:
IO3-+5I-+3H2O=3I2+6OH-
D、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g++NH3·H2O=AgOH(+NH4+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上都是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B、用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若有1 mol电子转移,则生成1 molNaOH
D、镀层破损后,镀锡铁板比镀锌铁板更耐腐蚀
13、下列实验方法合理的是
A、 可用水鉴别已烷、四氯化碳、乙醇三种无色液体
B、油脂皂化后可用渗析的方法使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充分分离
C、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D、为准确测定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所用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
26、(14分)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同期元素,W、X是金属元素,Y、Z是非金属元素。
(1)W、X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盐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2)W与Y 可形成化合物W2Y,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
(3)X的硝酸盐水溶 液显__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
(4)Y的低价氧化物通入Z单质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5)比较Y、Z气态氢化物的稳 定性__>__(用分子式表示)
(6)W、X、Y、Z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
(7)Z的最高价氧化物为无色液体,0.25 mol该物质与一定量水混合得到一种稀溶 液,并放出Q 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4分)
(1)Al(OH)3+OH-=AlO2-+2H2O(2)
(3)酸 Al3++3H2O Al(OH)3+3H+
(4)SO2+Cl2+2H2O=H2SO4+ 2HCl
(5)HCl>H2S
(6)Cl2O7(l)+H2O(l)=2HClO4(aq) △H=-4QkJmol-1
27、(19分)某天然有机化合物A仅含C、H、O元素,与A相关的反应框图如下:
(1)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
S→A第①步反应___、 B→D___、
D→E第①步反应___、 A→P___。
(2)B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
(3)写出A、P、E、S的结构简式
A:_____、P:____、E:_____、S:______。
(4)写出在浓H2SO4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F与足量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5)写出与D具有相同官能团的D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
27(1)取代(水解)反应 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 酯化(取代)反应
(2)碳碳双键 羧基
(3)A:HOOCCHOHCH2COOH
P:
E:HOOCC≡CCOOH S:HOOCCHClOHCH2COOH
(4)+2C2H5OH +2H2O
(5)HOOCCBr2CH2COOH
28、(19分)
Ⅰ,(8分)化学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的方法之一是将浓硫酸滴入浓盐酸中。请从下图中挑选所需仪器,在方框内画出用该方法制备、收集干燥氯化氢气体的装置简图,并在图中标明所用试剂。(仪器可重复使用,固定装置不必画出)
Ⅱ,(11分)实验室制备少量硫酸亚铁晶体的实验步骤如下:取过量洁净的铁屑,加入20%-30%的稀硫酸溶液,在50℃-80℃水浴中加热至不再产生气泡。将溶液趁热过滤,滤液移至试管中,用橡胶塞塞紧试管口,静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收集产品。
写出该实验制备硫酸亚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
硫酸溶液过稀会导致____。
(3)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
(4)反应时铁屑过量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
(5)溶液趁热过滤的原因是___。
塞紧试管口的目的是____。
(6)静置冷却一段时间后,在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1)Fe+H2SO4(稀)=FeSO4+H2↑
(2)反应速率慢 不利于晶体析出
(3)(4)Fe3++2Fe=3Fe2+
(5)减少FeSO4的损失
防止空气进入试管将Fe2+氧化为Fe3+
(6)有浅绿色晶体析出
29、(14分)
(1)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__ C2O42-+__MnO4-+__H+= __CO2+__Mn2++__H2O
(2)称取6.0 g含H2C2O4·2H2O、KOH、KHC2O4和K2SO4的试样,加水溶解,配成250mL溶液。量取两份此溶液各25mL,分别置于两个锥形瓶中。
①第一份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滴加0.25mol/LNaOH溶液至20mL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该溶液被中和的H+的物质的量为___mol。
②第二份溶液中滴加0.10mol/L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至16mL时反应完全,此时溶液颜色由__变为__。该溶液中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___mol。
③原试样中H2C2O4·2H2O的质量分数为___。KHC2O4的质量分数为___。
29(14分) (1)5 2 16 10 2 8
(2)①0.005 ②无色 紫红色 0.004 ③21% 64%
2008年宁夏理综(新课程)(126+129+45=300)
7.图标 所警示的是( B )
A.当心火灾——氧化物 B. 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C.当心爆炸——自然物质 D. 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8.在①丙烯 ②氯乙烯 ③苯 ④甲苯四种有机化合物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的是( B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2H6、C2H4的沸点和熔点高
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和皂化反应互为逆反应
10.一种燃料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在酸性溶液中甲醇与氧作用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该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是( C )
A.CH3OH(g)+O2(g)=H2O(1)+CO2(g)+2H+(aq)+2e—
B.O2(g)+4H+(aq)+4e—=2H2C(1)
C.CH3OH(g)+H2O(1)=CO2(g)+6H+(aq)+6e—
D.O2(g)+2H2O(1)+4e—=4OH—
11. 短周期元素E的氯化物ECln的熔点为-78℃,沸点为59℃;若0.2 mol ECln与足量的AgNO3溶液完全反应后可以得到57.4 g的AgCl沉淀。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D )
A.E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在ECln中E与Cl之间形成共价键
C.E的一种氧化物为EO2 D.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IVA族
12.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4I(s)NH3(g)+HI(g) ②2HI(g)H2(g)+I2(g)
达平衡时,c(H2)=0.5 mol·L-1,c(HI)= 4 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C )
A.9 B.16 C.20 D. 25
13.已知H2(g)、C2H4(g)和C2H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 kJ·mol-1、-1 411.0 kJ·mol-1和-1 366.8 kJ·mol-1,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为( A )
A.-44.2kJ·mol-1 B.+44.2 kJ·mol-1
C.-330 kJ·mol-1 D.+330 kJ·mol-1
25.(14分)
已知可逆反应:M(g)+N(g)P(g)+Q(g),△H >0,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 1 mol·L-1, c(N)=2.4 mol·L-1, 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60%,此时N的转化率为 ;
(2)若反应温度升高,M的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 4 mol·L-1,c(N)= a mol·L-1,达到平衡后,c(P)=2 mol·L-1,a= ;
(4)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c(M)= c(N)=b mol·L-1,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 。
25.(14分)
(1)25% (2)增大 (3)6 (4)41%
26.(14分)
某厂的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Fe3+、Cu2+、Au3+等离子。有人设计了图中的工艺流程,利用常用的酸、碱和工业生产中的废铁屑,从废水中回收金,并生产一定量的铁红和氧化铜。
填写下面空白。
(1)图中标号处需加入的相应物质分别是① 、② 、③ 、④ 、⑤ ;
(2)写出①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③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铁红的化学式为 ;分别写出铁红和氧化铜在工业上的一种主要用途:铁红 ;氧化铜 。
26.(14分)
(1)①铁屑 ②稀硫酸 ③稀硝酸 ④氢氧化钠 ⑤氢氧化钠
(2)Fe+2H+=Fe2++H2↑ 2Fe3++Fe=3Fe2+
Cu2++Fe=Cu+Fe2+ 2Au3++3Fe=2Au+3Fe2+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Fe2O3 用作红色涂料 用作制造铜盐的原料
27.(15分)
为测试一铁片中铁元素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提出下面两种方案并进行了实验(以下数据为多次平行实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方案一:将a g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测得生成氢气的体积为580 mL(标准状况);
方案二:将 g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将反应后得到的溶液用0.020 00 mol·L-1
的KMnO4溶液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了25.00 mL KMnO4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平下面的化学方程式(将有关的化学计量数填入答题卡的横线上):
□KMnO4+□FeSO4+□H2SO4=□Fe2(SO4)3+□MnSO4+□K2SO4+□H2O
(2)在滴定实验中不能选择 式滴定管,理由是 ;
(3)根据方案一和方案二测定的结果计算,铁片中铁的质量分数依次为 和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以55.9计)
(4)若排除实验仪器和操作的影响因素,试对上述两种方案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做出判断和分析。
①方案一 (填“准确”“不准确”“不一定准确”),理由是 ;
②方案二 (填“准确”“不准确”“不一定准确”),理由是 。
27.(15分)
(1)2 10 8 5 2 1 8
(2)碱 KMnO4是强氧化剂,它会腐蚀乳胶管
(3)
(4)
①不一定准确 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并能生成氢气的其他金属,会导致结果偏高;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但不产生氢气的铁的氧化物,会导致结果偏低;如果上述情况均不存在,则结果准确
②不一定准确 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其他金属,生成的金属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高;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铁的氧化物,生成的Fe3+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低;如果上述情况均不存在,则结果准确
注:本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若考生回答“准确”或“不准确”且理由合理,可酌性给分。例如:考生回答
方案一准确,因为铁片中不存在能与稀硫酸反应并能生成氢气的其他金属,也不存在铁的氧化物
方案一不准确,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其他金属,会导致结果偏高;如果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但不产生氢气的铁的氧化物,会导致结果偏低
方案二准确,铁片溶于稀硫酸后,除Fe2+外,其他可能存在的金属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均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也不存在氧化铁
方案二不准确,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其他金属,生成的金属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高;如果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铁的氧化物,千百万的Fe3+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低。
34.[ 化学──选修化学与技术](15分)
分析下面两个案例并回答有关问题。
(1)某城镇生产、生活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河流中W、X、Y、Z处某次水样抽测结果如表所示。
地点
项目
W
X
Y
Z
水温/℃
15
18
26
25
pH
6
8
5
5
溶解氧量/mg·L-1
11
9
7
3
①导致X、Y处水样pH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②Z处鱼类大量减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2)某地区已探明蕴藏有丰富的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还含有SiO2等杂质)、煤 矿、石灰石和黏土。拟在该地区建设大型炼铁厂。
①随着铁矿的开发和炼铁厂的建立,需要在该地区相应建立焦化厂、发电厂、水泥厂等,形成规模的工业体系。据此确定上图中相应工厂的名称A 、B 、C 、D ;
②以赤铁矿为原料,写出高炉炼铁中得到生铁和产生炉渣的化学方程式 ;
③从“三废”利用、环境保护等角度考虑,该地区和企业在生产中应采取的一些措施有(举出2种措施即可) 。
34. [化学——选修化学与技术](15分)
(1)①造纸厂排放的碱性污水使X处河水pH升高,火力发电厂净化烟气的酸性废水治理未达标就排放,造成Y处等的河水,pH降低(或火力发电厂燃烧产生的SO2会导致酸雨,飘落后使Y处等的河水pH降低)
②化肥厂、农田及生活污水使Z处河水富营养化,水温较高,适于藻类等水生植物生长,河水中溶解氧被大量消耗,导致鱼类死亡
(2)①发电厂 焦化厂 炼铁厂 水泥厂
②Fe2O3+3CO2Fe+3CO2
CaCO3+SiO2 CaSiO3+CO2↑
③用炼铁厂的炉渣(或CaSiO3)作为水泥厂的原料
用发电厂的煤矸石和粉煤灰作为水泥厂的原料
将石灰石煅烧成生石灰,用于吸收发电厂和焦化厂烯煤时产生的SO2,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建立污水处理系统
35.[ 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X、Y、Z、Q、E五种元素中,X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Y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Z是地壳内含量(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Q的核电荷数是X与Z的核电荷数之和,E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X、Y的元素符号依次为 、 ;
(2)XZ2与YZ2分子的立体结构分别是 和 ,相同条件下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的是 (写分子式),理由是 ;
(3)Q的元素符号是 ,它属于第 周期,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在形成化合物时它的最高化合价为 ;
(4)用氢键表示式写出E的氢化物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氢键 。
35. [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1)S C
(2)V形 直线形 SO2 因为CO2是非极性分子,SO2和H2O都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SO2在H2O中的溶解度较大
(3)Cr 四 1s22s22p63s23p63d54s1 +6
(4)F-H…F F-H…O O-H…F O-H…O
36.[ 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已知化合物A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C37.5%,H4.2%和O58.3%。请填空:
(1)0.01 mol A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需消耗氧气1.01 L(标准状况),则A的分子式是 ;
(2)实验表明:A不能发生银镜反应。1 mol A与中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可以放出3 mol二氧化碳。在浓硫酸催化下,A与乙酸可发生酯化反应。核磁共振氢谱表明A分子中有4个氢处于完全相同的化学环境。则A的结构简式是 ;
(3)在浓硫酸催化和适宜的的反应条件下,A与足量的乙醇反应生成B(C12H20O7),B只有两种官能团,其数目比为3∶1。由A生成B的反应类型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A失去1分子水后形成化合物C,写出C的两种可能的结构简式及其官能团的名称:① ,② 。
36. [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15分)
(1)C6 H8O7
(2)
(3) 酯化反应
++3C2H5OH +3H2O
(4)
碳碳双键 羧基 酯基 羧基
(如写出下列结构简式和相应官能团,同样给分)
酯基 羧基 羟基 羧基 酸酐基
羟基 羧基 酸酐基 羟基 羧基 碳碳双键 羰基
2008年海南高考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
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1 35.5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HBr分子的电子式为:
A.H Br B. H+Br— C. H+ Br D.H-Br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
A.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
色卡对照
B.将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
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C.将一小条试纸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放在表面皿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将一小条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3.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
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
B.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
C.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4.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当生成1 mol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A.2mol B.1 mol C.0.5mol D.0.25mol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5.6L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数为0.25NA
B.标准状况下,14g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5NA
C.标准状况下,22.4L任意比的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均为NA
D.标准状况下,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氢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
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O2+2OH— 2H2O +O2↑
B.Cl2 +6OH ClO3— +5Cl— + 3H2O
C.2MnO4—+H2O2 +6H+ =2Mn2+ + 3O2↑+4H2O
D.3MnO42—+4H+ =2MnO4— + MnO2 ↓+ 2H2O
7.关于铅蓄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 Pb(s) +SO42—(aq)= PbSO4(s) +2e—
B.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
C.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变小
D.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 PbSO4(s)+2e—= Pb(s)+ SO42—(aq)
8.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
分别为:P—P akJ·mol—1、P—O bkJ·mol—1、P=O ckJ·mol—1、O=O dkJ·mol—1。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其中正确的是
A、(6a+5d-4c-12b)kJ·mol—1 B(4c+12b-6a-5d)kJ·mol—1
C、(4c+12b-4a-5d)kJ·mol—1 D、(4a+5d-4c-12b)kJ·mol—1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A、HCOOH+H2OHCOO— + H3O+
B、CO2+H2OHCO3— + H+
C、CO32— + H2OHCO3— + OH—
D、HS— + H2OS2— + H3O+
10.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
如下反应:X+2Y2Z ,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A、33% B、40% C、50% D、65%
11、下列有机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
B、2CH3CH2OH+O2 2CH3CHO +2H2O
C、ClCH2CH=CH2+NaOH HOCH2CH=CH2+NaCl
D、
12、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H4+、NO3— 、K+、SO42—
B、CO32_、NO3—、HCO3—、Na+
C、Na+、ClO—、AlO2—、NO3—
D、CrO42—、K+、Na+、SO42—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1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
须做答。第18题~第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13.(8分)下图表示某固态单质A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某些产物和反应条件
已略去)。化合物B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5,化
合物D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1)写出A在加热条件下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E与A的氢化物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一个由D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5mL0.10mol·L—1的E溶液与10mL0.10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
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后溶液的pH 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________;
③加热反应后的溶液,其pH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8分)根据元素周期表1—20号元素的性质和递变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种,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与氧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有
___________(填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2)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
(3)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两种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稀有气体除外)______________;
(5)推测Si、N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大于_________(填化学式)。
15.(8分)反应A(g)+B(g) C(g) +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放热”);
(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4)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___,E2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16.(10分)现拟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Mg3N2)。已知实验中可能会发生下列反应:
①2Mg+O22MgO;②3Mg+N2 Mg3N2;③2Mg+CO22MgO+C
④Mg+H2OMgO+H2↑ ⑤Mg3N2 +6H2O 3Mg(OH)2+2NH3↑
可供选择的装置和药品如下图所示(镁粉、还原铁粉均已干燥,装置内所发生的反应是完全的,整套装置的末端与干燥管相连)。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除装置A、E外,还应选择的装置(填字母代号)及其目的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接并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时,打开自来水的开关,将空气从5升的储气瓶压入反应装置,则气流流经导管的顺序是(填字母代号)___________________ _;
(3)通气后,如果同时点燃A、F装置的酒精灯,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产物是氮化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0分)A、B、C、D、E均为有机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提示:RCH=CHR'
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反应生成RCOOH和R'COOH,其中R和R'为烷基)。
回答下列问题:
(1)直链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90,A分子中碳、氢元素的总质量分数为0.814,其余为氧元素,则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
(2)已知B与NaHCO3溶液完全反应,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在浓硫酸的催化下,B与足量的C2H5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
(3)A可以与金属钠作用放出氢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D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的有__________种,其相应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选考题,其中第18、19、20、21题为《有机化学基础》模块题,第22、23、24、25题为(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题,第26、27、28、29题为《化学与技术》模块题。考生只能从三个模块中任选一个作答,不得跨模块答题,否则只能以所答的第一个模块计分。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
18-20为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
18.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两组峰,其氢原子数之比为3:2的化合物是:
19.分子式为C4H10O并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20.1mo1X能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44.8LCO2(标准状况),则X的分子式是:
A、C5H10O4 B.C4H8O4 C.C3H6O4 D.C2H2O4
21.(11分)A、B、C、D1、D2、E、F、G、H均为有机化合物,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
问题。
(1)直链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1或D2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G可应用于医疗、爆破等,由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
22-24为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
22.在硼酸[B(OH)3]分子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其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则分子中B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及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分别是:
A.SP,范德华力 B.sp2,范德华力 C.sp2,氢键 D.sp3,氢键
23.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
B.电离能最小的电子能量最高
C.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
D.在离核最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
24.已知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晶体,其晶胞如图所示,则下面表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正确的:
A、ZXY3 B、ZX2Y6 C、ZX4Y8 D、ZX8Y12
25.(11分)四种元素X、Y、Z、W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前四周期,已知它们的核电荷数
依次增加,且核电荷数之和为51;Y原子的L层p轨道中有2个电子;Z与Y原子的价层电子数相同;W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1,其d轨道中的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5:1。
(1)Y、Z可分别与X形成只含一个中心原子的共价化合物a、b,它们的分子式分别是_____、_______; 杂化轨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a分子的立体结构是____________。
(2)Y的最高价氧化物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晶体类型分别是_______晶体、_______晶体:
(3)X的氧化物与Y的氧化物中,分子极性较小的是(填分子式)__________;
(4)Y与Z比较,电负性较大的____________, 其+2价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
《化学与技术》模块
26-28为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
26.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 B.便于分馏
C.获得短链不饱和气态烃 D.提高汽油的质量
27.普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磷肥,其主要成分是:
A.Ca5(PO4)3F B. Ca(H2PO4)2·H2O和CaSO4
C.Ca3(PO4)2和CaHPO4 D.CaHPO4和Ca(H2PO4)2
28.与氨碱法比较,下列关于联合制碱法优点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提高了原料的原子利用率 B.降低了生产成本
C.减少了环境污染 D.减轻了对设备的腐蚀
29.(11分)如何防止铁的锈蚀是工业上研究的重点内容。为研究铁锈蚀的影响因素,某同学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序号
内容
实验现象
1
常温下将铁丝放在干燥空气中一个月
干燥的铁丝表面依然光亮
2
常温下将铁丝放在潮湿空气中一小时
铁丝表面依然光亮
3
常温下将铁丝放在潮湿的空气中一个月
铁丝表面已变得灰暗
4
将潮湿的铁丝放在常温的氧气流中一小时
铁丝表面略显灰暗
5
将潮湿的铁丝放在高于常温的氧气流中一小时
铁丝表面已变得灰暗
6
将浸过氯化钠溶液的铁丝放在高于常温的氧气流中一小时
铁丝表面灰暗程度比实验5严重
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的是(填实验序号) __________; 在电化学腐 蚀中,负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 正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该实验可知,可以影响铁锈蚀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防止铁的锈蚀,工业上普遍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答两种方法)
2008年福建省高三骨干教师培训--高三化学复习备考方向(张立云)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高三化学总复习扎实有效的进行,我们首先要确定高三复习的备考方向。
一、研究高考,研究试题
1、熟悉课程标准和化学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依据。为此,我们要在复习过程中不断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思想、考察内容、试题类型、深度、难度和比例以及考察能力层次要求。
2、研究新教材。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体现,即使教材的版本不同,但都是以课程标准来编纂的。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教材关。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教材。因此,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教材的阅读,在阅读中了解哪些知识属于记忆性内容,哪些属于理解性内容,哪些属于综合运用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决不能脱离教材只顾埋头做题。
3、研究高考化学试题。重点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例如,广东、上海、江苏卷。在08届的高三化学复习备考过程中,我市高三化学中心备课组对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予以高度重视和较深层次的研究,从中找出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察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从06年广东高考化学卷难度较大,07年广东高考化学卷相对容易。因此,我们预测08年高考广东化学卷难度将会比07年有所提高。事实上怎样呢?2008年高考广东化学卷的难度确实比07年提高了。
二、依纲扣本,摆正关系
针对我校学生化学学习的水平,复习过程处理好下面三种关系。
1、? 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在化学总复习中以课程标准和化学考试大纲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从我校学生化学学习水平情况上看,普遍是基础不好,教材中知识点遗忘多,记忆比较杂散,因此,在复习中,要将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
2、? 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针对我校学生存在的问题,更要重视基础。复习时分块复习(具体见表)。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可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强化“规范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
3、? 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针对学生各科学习的任务重,平衡各科学习,化学科练习量要适量、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要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练习,从而达到强化记忆、熟练掌握知识、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来提高复习效率。
三、扎实到位,高效复习
高三化学备考必须坚持三到位。即基础知识到位,逻辑思维到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位。通过复习使自己将原来分课时分单元学习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通过复习使自己原有知识链中薄弱环节得到加强,错误理解的概念得到纠正。总之通过复习使自己掌握中学化学技能和基本知识,提高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表达、自学等诸多能力。
不同内容三到位的要求不同。基础知识到位,就是认真掌握知识的要点、概念、概念间的异同点及其联系。思维方法到位,就是要求想问题时深层次理解教材内容,善于思考,全面识别事物,全方位的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到位,就是理解问题要深刻,推理要严密,能“举三反一”→“举一反三”→“以一贯十”,灵活的迁移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学会选准解题的思路,优化解题思路,能灵活规范地操作重要的实验。
通过扎实、高效的三到位,高考成绩应该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高。
2008年高考(全国Ⅰ卷) 理科综合能力能力测试
化学部分试题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6分,共48分)
6.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Ba2+、Cl—、NO3— B.K+、AlO2—、Cl—、SO42—
C.Ca2+、Mg2+、NO3—、HCO3— D.Na+、Cl—、CO32—、SO32—
[答案] B。
[解析]考查:给定条件下的离子共存问题,过氧化钠的性质、。
过氧化钠有强氧化性,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A中,NH4++OH-=NH3·H2O;
B中的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与过氧化钠也不反应,故可以大量共存。
C中,HCO3—+OH—=CO32—+H2O,Ca2++ CO3— =CaCO3↓,Mg2++CO32—=MgCO3↓;D中的SO3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过氧化钠会将其氧化成SO42-。
7.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SiO2 CsCl CBr4 CF4
B. SiO2 CsCl CF4 CBr4
C. CsCl SiO2 CBr4 CF4
D. CF4 CBr4 CsCl SiO2
[答案]A。
[解析]考查:比较各种不同类型的晶体熔点高低。
比较固体物质的熔点时,首先是区分各晶体的类型:SiO2为原子晶体,CsCl为离子晶体,CBr4 、CF4分别为分子晶体。这几类晶体的熔点高低一般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在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中,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点越高:CBr4 > CF4
8.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 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
C.2-甲基丁烷和戊烷 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
[答案]D。
[解析]考查:判断同分异构体、根据有机物名称写出其结构简式的能力。
[解析]根据有机物的名称,知道各选项中有机物的碳原子数是一样多的。D选项中的甲基丙烯酸中有两个双键(碳碳双键和碳氧双键),而甲酸丙酯中只有一个碳氧双键,故这两种物质不是同分异构体。
9.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化合物的是
A.3和17 B.1和8 C.1和6 D.7和12
[答案]D。
[解析]考查:原子序数、原子结构与物质构成的关系。
可将具体元素代入后再判断。各选项对应的元素和构成符合要求的化合物依次是:A.锂和氯,LiCl;B项中,H和O,H2O2;C项中,H和C,C6H6、C2H2等;D项中,N和Mg,Mg3N2。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
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HF、HCl、HBr、HI的稳定性一次增强
D.CS2、H2O、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
[答案]B。
[解析] 考查: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分子的空间构型、分子的稳定性等判断。
A中CO2的是非极性分子;B是正确的;C按照此顺序,各物质的稳定性依次减小,因为分子内的共价键依次减弱;D水分子不是直线型的,是V形结构。
11.已知:4NH3(g) + 5O2(g) = 4NO(g) + 6H2O(g),△H = —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考查: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等有关图像问题。4NH3(g)+5O2(g)=4NO(g)+6H2(g). △H=-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正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也是一个放热反应。因此,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升高温度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的含量降低,故A是正确的,C是错误的。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的含量降低,故B是正确的。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式的时间缩短,但NO的含量不变,故D是正确的。
12.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NaA和NaB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c(OH—)>c(HA)>c(HB) >c(H+) B. c(OH—)>c(A—)>c(B—) >c(H+)
C. c(OH—)>c(B—)>c(A—) >c(H+) D. c(OH—)>c(HB)>c(HA) >c(H+)
[答案]A。
[解析]考查:电解质溶液中酸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等知识。
酸越弱,对应的盐的水解程度越大,故同浓度的NaA和NaB,前者水解程度更大,因此其溶液中HA的浓度更大一些。盐类的水解一般来说是一些比较弱的反应,盐溶液中水解生成的分子的浓度要远小于原来的盐电离出的离子的浓度。又因为盐类水解的实质是阴离子或阳离子结合了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得其相应浓度剧烈减小,一般的,要小于生成的弱电解质分子的浓度。
13.电解100mL含c(H+)=0.30mol/L的下列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04mol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
A.0.10mol/L Ag+ B. 0.20mol/L Zn2+
C. 0.20mol/L Cu2+ D. 0.20mol/L Pb2+
[答案]C。
[解析]考查:电解的原理应用及计算。
题目中涉及到了五种阳离子,当电解时,其放电的先后顺序是:Ag+ 、Cu2+ 、H+ 、Pb2+ 、Zn2+,当电路中通过0.04mol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金属质量依次是:Ag:0.10mol/L×0.1L×108g/mol=1.08g;
Cu:0.02mol/L×0.1L×64g/mol=1.28g;
Pb:(0.04mol-0.03mol)÷2×207g/mol=1.05;
Zn: (0.04mol-0.03mol)÷2×65g/mol=0.325g。
Ⅱ卷 非选择题
26.(16分)
实验室可由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制备KMnO4,方法如下:软锰矿和过量的固体KOH和KCl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锰酸钾(K2MnO4)和KCl;用水溶解,滤去残渣,滤液酸化后,K2MnO4转变为MnO2和KMnO4;滤去MnO2沉淀,浓缩溶液,结晶得到深紫色的针状KMnO4。试回答:
(1)软锰矿制备K2MnO4的化学方程式是
;
(2)K2MnO4制备KMnO4的离子方程式是
;
(3)若用2.5g软锰矿(含MnO280%)进行上述实验,计算KMnO4的理论产量:
(4)KMnO4能与热的经硫酸酸化的Na2C2O4反应,生成Mn2+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上述制得的KMnO4产品0.165g,恰好与0.335g纯Na2C2O4反应。计算该KMnO4的纯度。
[解析]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计算。
(1)反应中的变价元素是锰和氯,锰元素由+4价升高为+6价,氯元素由+5价降低到-1价,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参加反应的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MnO2+KClO3+6KOH3K2MnO4+KCl+3H2O.
(2)根据化合价变化和电荷守恒可写出并配平该离子方程式:
3MnO42—+4H+=MnO2↓+2MnO4—+2H2O
(3)根据(1)和(2)中的两个方程式可以得到关系式:
3MnO2——————2KMnO4
3×87 2×158
2.5g×80% m(KMnO4)
m(KMnO4)= 2×158×2.5g×80% /(3×87) =2.4g。
(4)2KMnO4+8H2SO4+5Na2C2O42MnSO4+K2SO4+10CO2↑+5Na2SO4+8H2O
(5)根据(4)中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5Na2C2O4
2×158 5×134
m(KMnO4) 0.335g
m(KMnO4)= 2×158×0.335g/(5×134)=0.158g
KMnO4纯度=(0.158g/0.165g)×100%=95.8%.
[答案]见[解析]。
27.(15分)
V、W、X、Y、Z是由周期表中1~20号部分元素组成的5种化合物,其中V、W、X、Z均为两种元素组成。上述5中化合物涉及的所有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35。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下图:
(1)5种化合物分别是V 、W 、X 、Y 、Z ;(填化学式)
(2)由上述5中化合物中的某2种化合物反应可生成一种新化合物,它包含了5种化合物中的所有元素,生成该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是 ;
(3)V的电子式是 。
[解析]考查:元素推断与元素及其化合物相结合知识。
固体V与水水反应可得Y白色固体与Z无色气体就是本题的“突破口”。固体V可能是碳化钙、过氧化钠、氮化镁、硫化铝等,
X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由两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且由固体V与氧气反应得到,可知X和W均是氧化物,我们比较熟悉的有CO2、NO、CO等。并可由此确定V中含有碳元素或氮元素等。
W和Y均为白色固体,且W与 H2O反应生成Y,又W是氧化物,符合这些条件的物质常见的有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钠等。据此可初步推断V为碳化钙、氮化镁一类的物质。题目中又告诉我们:上述5种化合物涉及的所有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35。可计算推知:V是CaC2。Z是C2H2。
[答案]
(1)CaC2、CaO、CO2、Ca(OH)2、C2H2、.
(2)Ca(OH)2+CO2=Ca(HCO3)2
(3)
28.(13分)
取化学式为MZ的黄色粉末状化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将MZ和足量的碳粉充分混合物,平铺在反应管a中,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按图连接仪器。
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a,观察到管内发生剧烈反应,并有熔融物生成,同时,b瓶的溶液出现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此时,管中的熔融物凝固城银白色金属。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元素Z是 ;
(2)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为什么?
;
(3)反应管a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本实验的围棋是否需处理?如需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请说明理由。
。
[解析]考查:化学实验问题。
确定不了MZ是什么物质,不会影响解答其中的大部分题目。
MZ与过量的碳反应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知道,该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也就是说Z元素应该是氧。因为一直通入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因此,停止加热时,不会因为温度降低,反应管内气压减小而引起液体倒吸,所以,不需要将a和b之间的连接处断开。
第三问需要知道MZ是什么物质。
第四问,根据过量的碳与MZ反应来看,该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二氧化碳之外,还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应该进行尾气处理,处理的方法可以将其在导管口点燃,或者用气球收集,或接一个加热的装有CuO的玻璃管。
中学化学中遇到的黄色化合物不是很多,常见的有过氧化钠、溴化银、二硫化亚铁、硫化铝、二硫化亚铁铜等,有一种氧化亚铅(PbO)也是黄色的。但不属于常见物质。
从题目中看,该物质的化学式是MZ,而且这种物质的氧化性很强,可猜测该物质可能是过氧化钠。我们也可以用MZ来表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氧
(2)不需要,因为一直通入氮气,b中溶液不会倒吸到a管中。
(3)MZ+CM+CO↑ MZ+COM+CO2↑ CO2+C2CO↑ 2MZ+C2 M+CO2↑
(4)需处理,因为一氧化碳有毒,应该进行尾气处理,处理的方法可以将其在导管口点燃,或者用气球收集,或接一个加热的装有CuO的玻璃管。
29.(16分)
A、B、C、D、E、F和G都是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化合物C的分子式是C7H8O,C遇到FeCl3溶液显示紫色,C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则C的结构简式为 ;
(2)D为一直链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化合物C的小20,它能跟NaHCO3反应放出CO2,则D分子式为 ,D具有的官能团是 ;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芳香化合物B是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的同分异构体,通过反应②化合物B能生成E和F,F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
(5)E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
[解析]考查:有机化学知识综合运用
(1)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C是对甲基苯酚。
(2)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8,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从转化关系知,其中含有一个羧基,其式量是45,剩余部分的式量是43 ,应该是一个丙基,则D的分子式是C4H8O2,是正丁酸。具有的官能团为羧基。
(3)化合物A是丁酸对甲基苯酚酯,要求写的是该物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对甲基苯酚和丁酸。
(4)根据G的分子式,结合反应②可知,F的分子式是C3H8O,其结构有两种,分别是丙醇和异丙醇。E是芳香酸,其分子式是C8H8O2.
(5)符合题意的结构有四种:分别是苯乙酸、邻甲基苯甲酸、间甲基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
[答案]
2008年高考(全国Ⅱ)理综化学部分试题(WORD)
6.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的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
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C.比丁烷更易液化
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
7.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基PH变色范围如下
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用0.1000mol/L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
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
8.对于IVA族元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SiO2和CO2中,Si和O、C和O之间都共价键
Si、C、Ge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4,层电子数都是8
SiO2和CO2中都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和氧化钙反应
该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4和+2
9.取浓度相等的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和,所得溶液的PH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
A.0.01mol/L B. 0.017mol/L C. 0.05mol/L D. 0.50mol/L
10.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试液,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
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出现蓝色
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出现红色
11.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的HmX分子,在ag HmX分子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A-N+m)mol B.(A-N)mol C. ( A-N)mol D. (A-N+m)mol
12.(NH4)2SO4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2、H2O、N2和NH3,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依次是
SO2、H2O、N2、NH3
N2、SO2、H2O 、NH3
N2、SO2、NH3、H2O
H2O、NH3、SO2、N2
1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2(g)+H2(g)=CO(g)+H2O (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物质的量
CO2
H2
CO
H2O
甲
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乙
2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丙
0 mol
0 mol
a mol
a mol
丁
a mol
0 mol
a mol
a mol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CO)的大小顺序是
A.乙=丁>丙=甲 B乙>丁>甲>丙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26.红磷P(S)和Cl2发生反应生成KCL3和PCL5,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
△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 ;
(2)PCl5分解生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 ;
上述分解反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mol PCl5,反应达到平衡时还剩余0.6mol PCl5,其分解率α1等于 ;若反应温度由T1升高到T2,平衡时PCl5分解率α2,α1 α2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和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原因是 ;
(4)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 PCl3的△H1= ;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
1mol PCl5的△H2 △H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P Cl5与足量水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是 。
27.(15分)
Q、R、X、Y、Z为前20号元素中的五种,Q的低价氧化物与X单质分子的电子总数相等,R与Q同族,Y和Z的离子与Ar原子的电子结构相同且Y原子序数小于Z。.
(1)Q的最高价氧化物,其固态属于 晶体,俗名叫 :
(2)R的氢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属于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它与X形成的化合物可作为一种重要的陶瓷材料,其化学式为 ;
(3)X的常见氢化物的空间构型是 ,它的另一氢化物X2H4是火箭燃料的成分,其电子式是 ;
(4)Q分别与Y、Z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和 ;Q与Y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属于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28.(13分)
某钠盐溶液可能含有阴离子NO3-、CO32-、SO32-、SO42-、Cl-、Br-、I-、为鉴别这些离子,分别取少量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测得混合液呈碱性;
②加HCl后,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饱和石灰水溶液变浑浊;
③加CCl4后,滴加少量氯水,振荡后,CCl4后层未变色;
④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在沉淀中加入足量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
⑤加HNO3酸化后,再加过量AgNO3,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1)分析上述5个实验,写出每一步实验鉴定离子的结论与理由。
实验① ;
实验② ;
实验③ ;
实验④ ;
实验⑤ ;
(2)上述5个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
29.(17分)
A、B、C、D、E、F、G、H、I、J均为有机化合物,根据以下框图,回答问题:
(1)B和C均为有支链`的有机化合物,B的结构式为 ;C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反应只能生成一种烯烃D,D的结构简式为 。
(2)G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G的结构简式为
。
(3)写出⑤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①的反应类型 ,④的反应类型 ,⑦的反应类型 。
(5)与H具有相同官能团的H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
参考答案
CDBCDACA
26.答案:(1)2P(s)+3Cl2(g)=2PCl3(g) △H=-612kJ/mol
(2)PCl5(g)=PCl3(g)+Cl2(g) △H=+93kJ/mol 25% 小于
(3)因为PCl5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太高,不利于PCl5的生成。
(4)-306kJ/mol 大于
(5)PCl5+4H2O=H3PO4+5HCl
27.答案:(1)分子,干冰
(2)正四面体,非极性 Si3N4
(3)三角锥形,
28.答案(1)①说明含有CO32-、因为只有它水解显碱性
②不含有SO32-、因SO2有刺激性气味
③不含有Br-、I-,因两者均能与氯水反应后溶解于CCl4显色。
④说明含有SO42-,因BaSO4溶液于盐酸。
⑤说明含有Cl-,因AgNO3与Cl-反应生成的AgCl不溶于稀HNO3。
(2)NO3-
29.答案:(1),
(2),
(3)
(4)水解,取代,氧化
(5)CH3CH=CHCOOH CH2=CHCH2COOH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化学试题及其答案
5.据报道,我国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氢氧燃料电池车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为运动员提供服务。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KOH溶液。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B.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不变
C.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
D.用该电池电解CuCl2溶液,产生2.24LCl2(标准状况)时,有0.1mol电子转移
6.对H2O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粒子是
A.H:Cl: B.26M3+ C. D.
7.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A. Na2CO3 B. Na2O2 Na2CO3 C. NaOH Na2CO3 D. Na2O2 NaOH Na2CO3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
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只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D.分子晶体中都存在范德瓦耳斯力,可能不存在共价键
9.下列各组物质的无色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即可鉴别的是
①KOH Na2SO4 AlCl3 ②NaHCO3 Ba(OH)2 H2SO4
③HCl NaAlO2 NaHSO4 ④Ca(OH)2 Na2CO3 BaCl2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X、Y均为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mXa+与nYb-,得m+a=n-b
B.X2-的还原性一定大于Y-
C.X、Y一定不是同周期元素
D.若X的原子半径大于Y,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X一定大于HnY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pH=7时,c(SO42->c(NH4+)
B.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c1和c2,pH分别为a和a+1,则c1=10c2
C.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
D.向0.1mol/L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增大
12.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SiCl4(g)+2H2(g)Si(s)+4HCl(g);△H=+QkJ/mol(Q>0)
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此条件下为可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
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kJ
C.反应至4min时,若HCl浓度为0.12mol/L,则H2的反应速率为0.03mol/(Lmin)
D.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kJ时,生成的HCl通入100mL 1mol/L的NaOH溶液恰好反应
25.(16分)菠萝酯是一种具有菠萝香气的食用香料,是化合物甲与苯氧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
⑴甲一定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 。
⑵5.8g甲完全燃烧可产生0.3mol CO2和0.3 mol H2O,甲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29,甲分子中不含甲基,且为链状结构,其结构简式是 。
⑶苯氧乙酸有多种酯类的同分异构体,其中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有2种一硝基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是(写出任意2种的结构简式) 。
⑷已知:R-CH2-COOH
R-ONaR-O-R′(R-、R′-代表烃基)
菠萝酯的合成路线如下:
①试剂X不可选用的是(选填字母) 。
a. CH3COONa溶液 b. NaOH溶液 c. NaHCO3溶液 d.Na
②丙的结构简式是 ,反应II的反应类型是 。
③反应IV的化学方程式是 。
26.(13分)通常状况下,X、Y和Z是三种气态单质。X的组成元素是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Y和Z均由元素R组成,反应Y+2I―+2H+I2+Z+H2O常作为Y的鉴定反应。
⑴Y与Z的关系是(选填字母) 。
a.同位素 b.同系物 c.同素异形体 d.同分异构体
⑵将Y和二氧化硫分别通入品红溶液,都能使品红褪色。简述用褪色的溶液区别二者的实验方法 。
⑶举出实例说明X的氧化性比硫单质的氧化性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⑷气体(CN)2与X化学性质相似,也能与H2反应生成HCN(其水溶液是一种酸)。
①HCN分子中含有4个共价键,其结构式是 。
②KCN溶液显碱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⑸加热条件下,足量的Z与某金属M的盐MCR3(C为碳元素)完全反应生成CR2和MmRn(m、n均为正整数)。若CR2质量为w1g,MmRn质量为w2g,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则MmRn中m:n=
(用含w1、w2和a的代数式表示)。
27.(17分)X、Y、Z、W为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均由原子序数小于10的元素组成。X有5个原子核。通常状况下,W为无色液体。
已知:X+YZ+W
⑴Y的电子式是 。
⑵液态Z与W的电离相似,都可电离出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离子,液态Z的电离方程式是 。
⑶用图示装置制备NO并验证其还原性。有下列主要操作:
a.向广口瓶内注入足量热NaOH溶液,将盛有铜片的小烧杯放入瓶中。
b.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塞好胶塞。
c.待红磷充分燃烧,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向烧杯中滴入少量稀硝酸。
①步骤c后还缺少的一步主要操作是 。
②红磷充分燃烧的产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③步骤c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的现象是 。
⑷一定温度下,将1mol N2O4置于密闭容器中,保持压强不变,升高温度至T1的过程中,气体由无色逐渐变为红棕色。温度由T1继续升高到T2的过程中,气体逐渐变为无色。若保持T2,增大压强,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气体的物质的量n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温度在T1~T2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温度在T2~T3之间,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保留1位小数) 。
28.(14分)由Fe2O3、Fe、CuO、C、Al中的几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粉末,取样品进行下列实验(部分产物略去):
⑴取少量溶液X,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取上层清液,通入CO2,无明显变化,说明样品中不含有的物质是(填写化学式) 。
⑵Z为一种或两种气体:
①若Z只为一种气体,试剂a为饱和NaHCO3溶液,则反应I中能同时生成两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若Z为两种气体的混合物,试剂a为适量水,则Z中两种气体的化学式是 。
⑶向Y中通入过量氯气,并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阳离子是(填写离子符号) 。
⑷取Y中的溶液,调pH约为7,加入淀粉KI溶液和H2O2,溶液呈蓝色并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当消耗2mol I―时,共转移3 mol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⑸另取原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若溶液中一定不会产生Y中的红色固体,则原样品中所有可能存在的物质组合是(各组合中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
参考答案
5.D 6.C 7.A 8.D 9.A 10.B 11.C 12.D 13.A
25.(16分) ⑴羟基 ⑵CH2=CH-CH2-OH ⑶(答对其中任意两个均给分) ⑷①a c ②ClCH2COOH 取代反应
③
26.(13分)⑴c ⑵加热褪色后的溶液,若溶液恢复红色,则原通入气体为SO2;若溶液不变红,则原通入气体是O3 ⑶2Fe+3Cl22FeCl3 Fe+SFeS(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⑷①H-C≡N ②CN-+H2OHCN+OH― ⑸16w1:(44w2-nw1)
27.(17分)⑴[:O:H]- ⑵2NH3(l)NH2-+NH4+ ⑶①打开止水夹,通入少量氧气 ②P2O5+6OH―2PO43―+3H2O ③Cu片逐渐溶解,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Cu+8H++2NO3-=3Cu2++2NO↑+4H2O ⑷①2NO22NO+O2 ②30.7
28.(14分)⑴Al ⑵①C+2H2SO4(浓)CO2↑+2SO2↑+2H2O ②NO CO2 ⑶Cu2+ Fe3+ H+⑷2Fe2++3H2O2+4I―=2Fe(OH)3↓+2I2 ⑸CuO、C;CuO、C、Fe2O3
绝密★启用前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Al 127 Cl 35.5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mol 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L
B.1mol臭氧和1.5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
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7.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
ΔH=2×(-57.3)kJ/mol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 =2CO(g)+O2(g)反应的
ΔH=2×283.0kJ/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燃烧热
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2(g) +I2(g) 2HI(g),在温度T1和T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
A.T1>T2,ΔH>0 B.T1>T2,ΔH<0
C.T1<T2,ΔH>0 D.T1<T2,ΔH<0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租序数
B.除点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个元素
C.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D.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元素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周围均吸引着6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B.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在外电场作用下金属产生自由电子,电子定向移动
C.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很低,常温下都呈液态或气态
D.原子晶体中的各相邻原子都以共价键相结合
1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足量硫酸铝与纯碱反应:
B.硫酸铜与烧碱反应:
C.苯酚与碳酸钠反应:
D.碳酸钡与硫酸反应:
12.胡椒粉是植物挥发油的成分之一。它的结构式为HO— —CH2CH=CH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1mol胡椒粉最多可与4mol氢气发生反应
B.1mol胡椒粉最多可与4mol溴发生反应
C.胡椒粉可与甲酸发生反应,生成聚合物
D.胡椒粉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
13.在aLAl2(SO4)3和(NH4)2SO4的混合物溶液中加入b mol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离子完全沉淀;如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 molNH3气,则原溶液中的Al3+离子浓度(mol/L)为
A. B. C. D.
26.(14分)
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MgCO3、Al2(SO4)3、Na2SO4、Ba(NO3)2、AgNO3和CuSO4。将该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根据所给实验现象完成表格(对于能确定的物质在相应位置写化学式,暂不能确定的物质在相应位置填“无”):
将少许混合物放入水中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
肯定存在的物质
肯定不存在的物质
理由
(2)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肯定存在的物质
肯定不存在的物质
理由
(3)取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放出气体。
肯定存在的物质
肯定不存在的物质
理由
(4)通过上述实验仍无法确定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27.(15分)
D、E、X、Y、Z是周期表中的前20号元素,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它们的最简氢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依次是正四面体、三角锥形、正四面体、角形(V形)、直线形。回答下列问题:
(1)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上述5种元素中,能形成酸性最强的含氧酸的元素是___________,写出该元素的任意3种含氧酸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和Y形成的化合物,其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
(4)D 和X形成的化合物,其化学键类型属___________,其晶体类型属__________;
(5)金属镁和E的单质在高温下反应得到的产物是___________,此产物与水反应生成两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比较D和X的最高价氧化物熔点的高低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5分)
某课外小组利用H2还原黄色的WO3粉末测定W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图是测定装置的示意图,A中的试剂是盐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中装入的试剂:B_________ 、C________、D___________;
(2)连接好装置后应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加热反应管E”和“从A瓶逐滴滴加液体”这两步操作应该先进行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两步之间还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过程中G管逸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其处理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实验中测得了下列数据
①空E管的质量a
②E管和WO3的总质量b
③反应后E管和W粉的总质量c(冷却到室温称量)
④反应前F管及内盛物的总质量d
⑤反应后F管及内盛物的总质量e
由以上数据可以列出计算W的相对原子质量的两个不同计算式(除W外,其他涉及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均为已知):
计算式1:Ar(W)=____________;计算式2:Ar(W)=____________。
29.(16分)
下图中A、B、C、D、E、F、G、H均为有机化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化合物 A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60,A能发生银镜反应,1molA在催化剂作用下能与3 mol H2反应生成B,则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由A生成B的反应类型是、;
(2)B在浓硫酸中加热可生成C,C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聚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D,由C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芳香化合物E的分于式是C8H8Cl2。E的苯环上的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则E的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E在NaOH溶液中可转变为F,F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生成G(C8H6O4)。1 mol G与足量的 NaHCO3溶液反应可放出 44.8 L CO2(标准状况),由此确定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G和足量的B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反应可生成H,则由G和B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6.C 7.B 8.D 9.C 10.D 11.A 12.B 13.C
26.(14分)
(l)
无
CuSO4
溶液无色,而CuSO4溶液为蓝色
(2)
Na2SO4
无
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3)
MgCO3
Ba(NO3)2 AgNO3
MgCO3沉淀溶于盐酸,有气体放出;如有Ba(NO3)2,生成的BaSO4沉淀不溶于盐酸;如有AgNO3,生成的沉淀在盐酸中不消失。
(4)Al2(SO4)3
27.(15分)
(1)SO3
(2)Cl,HClO HclO2 HclO3 HclO4(任写 3种酸)
(3)直线形
(4)共价键 原子晶体
(5)Mg3N2 Mg3N2十8H2O = 3Mg(OH)2↓+2NH3·H2O
(Mg3N2十6H2O = 3Mg(OH)2↓+2NH3↑)
(6)D的最高价氧化物是CO2,X的最高价氧化物是SiO2,前者比后者的熔点低。因为前者为分子晶体,由分子间力结合,而后者为原子晶体,由共价键结合;共价键强度大于分子间力。
28.(15分)
(1)锌粒 水 浓硫酸
(2)检查气密性
将G弯管浸没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温热烧瓶B,观察G管口,若有气泡逸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先从A瓶逐滴滴加液体
检验H2的纯度
(4)氢气 在G管出口处点燃
(5)
29.( 6分)
酯化反应 (或取代反应)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9.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金属材料都是导体,非金属材料都是绝缘体
B.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是只生成CO2和H2O
C.水电站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而核电站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D.我国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商家不得无偿提供塑料袋,目的是减少“白色污染”
10.下列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
B.门捷列夫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表明科学研究既要继承又要创新
C.C60是英国和美国化学家共同发现的,体现了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
D.科恩和波普尔因理论化学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意味着化学已成为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H4比CH4稳定
B.O2―半径比F―的小
C.Na和Cs属于第ⅠA族元素,Cs失电子能力比Na的强
D.P和As属于第ⅤA族元素,H3PO4酸性比H3AsO4的弱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B.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C.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D.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可形成4个C-C单键
1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0mL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用水稀释至100mL,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
B.在H2O2+Cl2=2HCl+O2反应中,每生成32g氧气,则转移2NA个电子
C.标准状况下,分子数为NA的CO、C2H4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L,质量为28g
D.一定温度下,1L0.5mol·L-1NH4Cl溶液与2L0.25mol·L-1NH4Cl溶液含NH4+物质的量不同
14.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焓变为正值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H2O CO2+H2
15.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剂诶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提示:BaSO4(s) Ba2+(aq)+SO42-(aq)的平衡
常数Ksp=c(Ba2+)·c(SO42-),称为溶度积常数。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无BaSO4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sp大于c点对应的Ksp
【必做部分】
28.(14分)黄铜矿(CuFeS2)是制取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还可以制备硫及铁的化合物。
⑴冶炼铜的反应为
8CuFeS2+21O28Cu+4FeO+2Fe2O3+16SO2
若CuFeS2中Fe的化合价为+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⑵上述冶炼过程产生大量SO2。下列处理方案中合理的是 (填代号)。
a.高空排放
b.用于制备硫酸
c.用纯碱溶液吸收制Na2SO4
d.用浓硫酸吸收
⑶过二硫酸钾(K2S2O8)具有强氧化性,可将I-氧化为I2:
S2O82-+2I-=2SO42-+I2
通过改变反应途径,Fe3+、Fe2+均可催化上述反应。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e3+对上述反应催化的过程。
、 (不必配平)
⑷利用黄铜矿冶炼铜产生的炉渣(含Fe2O3、FeO、SiO2、Al2O3)可制备Fe2O3。方法为
①用稀盐酸浸取炉渣,过滤。
②滤液先氧化,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煅烧得Fe2O3。
a.除去Al3+的离子方程式是 。
b.选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验证炉渣中含有FeO。
提供的试剂:稀盐酸 稀硫酸 KSCN溶液 KMnO4溶液 NaOH溶液 碘水
所选试剂为 。
证明炉渣中含有FeO的实验现象为 。
答案:⑴Cu、O;⑵b、c;⑶2Fe3++2I-=2Fe2++I2;S2O82-+2Fe2+=2SO42-+2Fe3+;(离子方程式不配平不扣分)⑷a:2Al3++4OH-=AlO2-+2H2O[或Al3++4OH-=Al(OH)4-];b:稀硫酸、KMnO4溶液;稀硫酸浸取炉渣所得溶液使KMnO4溶液褪色
29.(12分)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3H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3H6)。
⑴丙烷脱氢可得丙烯。
已知:C3H8(g)====CH4(g)+HC≡CH(g)+H2(g) △H1=156.6kJ·mol-1
CH3CH=CH2(g)====CH4(g)+HC≡CH(g) △H2=32.4kJ·mol-1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CH3CH=CH2 (g)+H2(g)的△H= kJ·mol-1。
⑵以丙烷为燃料制作新型燃料电池,电池的正极通入O2和CO2,负极通入丙烷,电解质是熔融碳酸盐。电池反应方程式为 ;放电时,CO32-移向电池的 (填“正”或“负”)极。
⑶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CO2溶于水,达到平衡时,溶液的pH=5.60,c(H2CO3)=1.5×10-5 mol·L-1。若忽略水的电离及H2CO3的第二级电离,则H2CO3HCO3-+H+的平衡常数K1= 。(已知:10-5.60=2.5×10-6)
⑷常温下,0.1 mol·L-1NaHCO3溶液的pH大于8,则溶液中c(H2CO3) c(CO32-)(填“>”、“=”或“<”),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答案:⑴124.2;⑵C3H8+5O2=3CO2+4H2O;负;⑶4.2×10-7 mol·L-1;⑷> HCO3-CO32-+H+
HCO3-+H2OH2CO3+OH-、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30.(16分)食盐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⑴粗食盐常含有少量K+、Ca2+、Mg2+、Fe3+、SO42-等杂质离子,实验室提纯NaCl的流程如下:
提供的试剂:饱和Na2CO3溶液 饱和K2CO3溶液 NaOH溶液 BaCl2溶液 Ba(NO3)2溶液
75%乙醇 四氯化碳
①欲除去溶液Ⅰ中的Ca2+、Mg2+、Fe3+、SO42-离子,选出a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 (只填化学式)。
②洗涤除去NaCl晶体表面附带的少量KCl,选用的试剂为 。
⑵用提纯的NaCl配制500mL4.00 mol·L-1NaCl溶液,所用仪器除药匙、玻璃棒外还有 (填仪器名称)。
⑶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如图所示,若收集的H2为2L,则同样条件下收集的Cl2 (填“>”、“=”或“<”)2L,原因是 。装置改进后,可用于制备NaOH溶液,若测定溶液中NaOH的浓度,常用的方法为 。
⑷实验室制备H2和Cl2通常采用下列反应:
Zn+H2SO4====ZnSO4+H2↑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据此,从下列所给仪器装置中选择制备并收集H2的装置 (填代号)和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Cl2的装置 (填代号)。
可选用制备气体的装置:
答案:⑴①BaCl2、NaOH、Na2CO3(错选或多选本小题不得分。NaOH溶液的加入顺序及是否答NaOH不影响得分);②75%乙醇;⑵天平、烧杯、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⑶< 电解生成的氯气与电解生成的NaOH发生了反应 酸碱中和滴定;⑷e d
【选做部分】
32.[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氮是地球上极为丰富的元素。
⑴Li3N晶体中氮以N3-的存在,基态N3-的电子排布式为 。
⑵N≡N的键能为942 kJ·mol-1,N-N单键的键能为247 kJ·mol-1,计算说明N2中的 键比 键稳定(填“σ”或“π”)。
⑶(CH3)3NH+和AlCl4-可形成离子液体。离子液体由阴、阳离子组成,熔点低于100℃,其挥发性一般比有机溶剂 (填“大”或“小”),可用作 (填代号)
a.助燃剂
b.“绿色”溶剂
c.复合材料
d.绝热材料
⑷X+中所有电子正好充满KLM三个电子层,它与N3-形成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X的元素符号是 ,与同一个N3-相连的X+有 个。
答案:⑴1s22s22p6;⑵π σ;⑶小 b;⑷Cu 6
33.[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苯丙酸诺龙是一种兴奋剂,结构简式为:
⑴由苯丙酸诺龙的结构推测,它能 (填代号)。
a.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d.与Na2CO3溶液作用生成CO2
苯丙酸诺龙的一种同分异构体A,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下列反应:
据以上信息回答⑵~⑷题:
⑵B→D的反应类型是 。
⑶C的结构简式为 。
⑷F→G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⑴a、b;⑵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化 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P31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3.5 Sn119
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erhard Ertl对金属Pt表面催化CO氧化反应的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下列关于Pt的说法正确的是
A. Pt和Pt的质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B. Pt和Pt的中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C. Pt和Pt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
D. Pt和Pt的质量数不同,不能互称为同位素
2.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中含有钾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钾单质
B.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C.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Cl2
D.利用潮汐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下列涉及有机物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馏煤可以得到甲烷、苯和氨等重要化工原料
B.用于奥运“祥云”火炬的丙烷是一种清洁燃料
C.用大米酿的酒在一定条件下密封保存,时间越长越香醇
D.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4.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向煮沸的1 mol·L-1 NaOH溶液中滴加FeCl2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
B.向乙酸乙酯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分液分离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C.称取19.0 g SnCl2,用100 mL蒸馏水溶解,配制1.0 mol·L-1 SnCl2溶液
5.用铜片、银片、Cu (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型管)构成一个原电池。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②正极反应为:Ag++e-=Ag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
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
A.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至体系中均无固体物质,消耗碱量最多的是
A.Al B.Al(OH)3 C.Al Cl3 D.Al2O3
7.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蒸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⑦
8.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2(g)+Br2(g) 2HBr(g)g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b。a与b的关系是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9.已知Ag2SO4的KW 为2.0×10-3,将适量Ag2SO4固体溶于100 mL水中至刚好饱和,该过程中Ag+和SO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饱和Ag2SO4溶液中c(Ag+)=0.034 mol·L-1)。若t1时刻在上述体系中加入100 mL. 0.020 mol·L-1 Na2SO4 溶液,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t1时刻后Ag+和SO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0分)
10.设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B.1.5 mol NO2与足量H2O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46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D.0.10mol Fe粉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为0.10nA
11.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在稀氨水中通入过量CO2:NH3·H2O+CO2=NH+HCO
B.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SO2+H2O+Ca2++2ClO-=CaSO3+2HClO
C.用稀HNO3溶液FeS固体:FeS+2H+=Fe2++H2S
D.氢氧化钙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稀硫酸混合:Ca2++OH-+H++SO=CaSO4+H2O
12.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因化学腐蚀渐渐变暗
B.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镶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
C.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
13.元素X、Y和Z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Z3;X、Y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6;Y和Z在同一周期。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A.XYZ3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且X与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
B.XYZ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盐,且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Z
C.XYZ3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
D.XYZ3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3
14.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
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
15.碘钨灯比白炽灯使用寿命长。灯管内封存的少量碘与使用过程中沉积在管壁上的钨可以发生反应:W(s)+I2(g)WI2ΔH<0(温度T1<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灯管工作时,扩散到灯丝附近高温区的WI2(g)会分解出W1W重新沉积到灯丝上
B.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2(g)的转化率越低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
D.利用该反应原理可以提纯钨
16.LiFePO4电池具有稳定性高、安全、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可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反应为:FePO4+LiLiFePO4,电池的正极材料是LiFePO4,负极材料是石墨,含U导电固体为电解质。下列有关LiFePO4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可加入硫酸以提高电解质的导电性
B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负极移动.
C.充电过程中,电池正极材料的质量减少
D.放电时电池正极反应为:FePO4+Li++e-=LiFePO4
17.盐酸、醋酸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在NaHCO3溶液中加入与其等物质的量的NaOH,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CO和OH-
B.NaHCO3溶液中:e(H+)+e(H2CO3)=c(OH-)
C.10 mL0.10 mol·L-1CH3COOH溶液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aOH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CH3COO-)>c(OH-)>c(H+)
D.中和体积与pH都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所消耗的NaOH物质的量相同
18.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根据溶液电导率变化可以确定滴定反应的终应。右图是KOH溶液分别滴定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示意图。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用NH3·H2O溶液滴定HCl和CH3COOH混合溶液的滴定曲线的是
三、本题包括3小题,共34分)
19.(11分)
碳酸钠是造纸、玻璃、纺织、制革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工业碳酸钠(钝度约98%)中含有Ca2+、Mg2+、Fe3+、Cl-和SO等杂质,提纯工艺路线如下:
已知碳酸钠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
(2)“趁热过滤”的原因是 。
(3)若在实验室进行“趁热过滤”,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1种)。
(4)若“母液”循环使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是 。
(5)已知:
Na2CO3·10H2O(s)=Na2CO3(s)+10H2O(g) ΔH1=+532.36 kJ·mol-1
Na2CO3·10H2O(s)=Na2CO3·H2O(s)+9H2O(g) ΔH1=+473.63 kJ·mol-1
写出Na2CO3·H2O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0.(11分)
某探究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浓度为1.00 mol·L-1、2.00 mol·L-1,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98 K、308 K,每次实验HNO3的用量为25.0 mL、大理石用量为10.00 g。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实验编号
T/K
大理石规格
HNO3浓度/mol·L-1
实验目的
①
298
粗颗粒
2.00
(Ⅰ)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 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 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
③
④
(2)实验①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见下图:
依据反应方程式CaCO3+HNO3=Ca(NO3)2+CO2↑+H2O,计算实验①在70-90 s范围内HNO3的平均反应速率(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答题卡的框图中,画出实验②、③和④中CO2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预期结果示意图。
21.(12分)
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3的结论。
(1)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2)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3 mol·L-1H2SO4/3% H2O2、6 mol·L-1HNO3/0.01 mol·L-1KmnO4、NaOH稀溶液、0.1 mol·L-1Kl、20% KSCN、蒸馏水。
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
假设2: ;
假设3: 。
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实验过程
根据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
四、(本题包括3小题,共34分)
22.(11分)
铜在自然界存在于多种矿石中,如:
矿石名称
黄铜矿
斑铜矿
辉铜矿
孔雀石
主要成分
CuFeS2
Cu5FeS4
Cu2S
CuCO3·Cu(OH)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所列铜化合物中,铜的质量百分含量最高的是 。
(2)工业上以黄铜矿为原料。采用火法溶炼工艺生产铜。该工艺的中间过程会发生反应:2Cu2O+Cu2S6Cu+SO2↑,反应的氧化剂是 。
(3)SO2尾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的后果是 ;处理该尾气可得到有价值的化学品,写出其中1种酸和1种盐的名称 。
(4)黄铜矿熔炼后得到的粗铜含少量Fe、Ag、Au等金属杂质,需进一步采用电解法精制。请简述粗铜电解得到精铜的大批量: 。
(5)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其有无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填字母)。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铜绿的主成分是碱酸铜
可用稀盐酸除铜器表面的铜绿
Ⅰ对;Ⅱ 对;有
B
铜表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铜容器可以盛放浓硫酸
Ⅰ对;Ⅱ 对;有
C
铁比铜活泼
例在铜板上的铁钉在潮湿空气中不易生锈
Ⅰ对;Ⅱ 对;有
D
蓝色硫酸铜晶体受热转化为白色硫酸铜粉末是物理变化
硫酸铜溶液可用作游泳池的消毒剂
Ⅰ错;Ⅱ 对;无
23.(11分)
硅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范围很广。请回答下列问题:
制备硅半导体材料必须先得到高纯硅。三氯甲硅烷(SiHCl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生产过程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由纯SiHCl3制备高纯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②整个制备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水无氧。SiHCl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2SiO3、HCl和另一种物质,写出配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H2还原SihCl3过程中若混0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2)下列有头硅材料的详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碳化硅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生产耐高温水混
B.氮化硅硬度大、熔点高,可用于制作高温陶瓷和轴承
C.普通玻璃是由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的,其熔点很高
D.盐酸可以与硅反应,故采用盐酸为抛光液抛光单晶硅
(3)硅酸钠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取少量硅酸钠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振荡。写出实验现象并给予解释 。
24.(12分)
科学家一直致力研究常温、常压下“人工围氮”的新方法。曾有实验报道:在常温、常压、学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掺有少量Fe2O3的TiO2)表面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的主要产物为NH3。进一步研究NH3生成量与温度的关系,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光照、N2压力1.0×105Pa、反应时间3 h):
T/K
303
313
323
353
NH3生成量/(10-6mol)
4.8
5.9
6.0
2.0
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N2(g)+3H2O(1)=2NH3(g)+O2(g) ΔH=+765.2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请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上述反应在有催化剂与无催化剂两种情况下反应过程
中体系能量变化示意图,并进行必要标注。
与目前广泛使用的工业合成氨方法相比,该方法中固氮反应速率慢。请提出可提
高其反应速率且增大NH3生成量的建议: 。
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N2(g)+3H2(g) ? 2NH3(g)。设在容积为2.0L的密
闭容器中充入0.60mol N2(g)和1.60 mol H2(g),.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分数(NH2的物质的量与反应体系中总的物质的量之比)为。计算
该条件下N2的平衡转化率;
②该条件下反应2NH3(g) N2(g)+3H2(g)的平衡常数。
五、(本题包括1小题,9分)
25.(9分)
某些高分子催化剂可用于有机合成。下面是一种高分子催化剂(Ⅶ)合成路线的一部分(Ⅲ和Ⅵ都是Ⅶ的单体;反应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化合物Ⅰ-Ⅲ和Ⅶ中含N杂环的性质类似于苯环):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由化合物Ⅰ合成化合物Ⅱ的反应方程式 (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
(2)下列关于化合物Ⅰ、Ⅱ和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化合物Ⅰ可以发生氧化反应
B.化合物Ⅰ与金属钠反应不生成氢气
C.化合物Ⅱ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D.化合物Ⅲ不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深液褪色
E.化合物Ⅲ属于烯烃类化合物
(3)化合物Ⅵ是 (填字母)类化合物。
A.醇 B.烷烃 C.烯烃 D.酸 E.酯
(4)写出2种可鉴别V和M的化学试剂
(5)在上述合成路线中,化合物Ⅳ和V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Ⅵ和水,写出反应方程式 (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
六、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10分,考生只能选做一题。26小题为“有机化学基础”内容的试题,27小题为“物质结构与性质”内容的试题)
26.(10分)
醇氧化成醛的反应是药物、香料合成中的重要反应之一。
(1)苯甲醇可由C4H5CH2Cl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而得,反应方程式为 。
(2)醇在催化作用下氧化成醛的反应是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之一。某科研小组研究了把催化剂在氧气气氛中对一系列醇氧化成醛反应的催化效果,反应条件为:K2CO3、363K、甲苯(溶剂)。实验结果如下:
分析表中数据,得到把催化剂催化效果的主要结论是 (写出2条)。
(3)用空气代替氧气气氛进行苯甲醇氧化生成苯甲醛的反应,其他条件相同,产率达到95%时的反应时间为7.0小时。请写出用空气代替氧气气氛进行反应的优缺点: 。
(4)苯甲醛易被氧化。写出苯甲醛被银氨溶液氧化的反应方程式 (标出具体反应条件)。
(5)在药物、香料合成中常利用醛和醇反应生成综醛来保护醛基,此类反应在酸催化下进行。例如:
①在以上醛基保护反应中要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2条)。
②已知具有五元环和六元环结构的缩醛比较稳定。写出用乙二醇(HOCH2CH3OH)保护苯甲醛中醛的反应方程式 。
27.(10分)
镁、铜等金属离子是人体内多种酶的辅因子。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镁时,先制备无水氯化镁,然后将其熔融电解,得到金属镁。
(1)以MgCl2为原料用熔融盐电解法制备镁时,常加入NaCl、KCl或CaCl2等金属氯化物,其主要作用除了降低熔点之外还有 。
(2)已知MgO的晶体结构属于NaCl型。某同学画出的MgO晶胞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请改正图中错误: 。
(3)用镁粉、碱金属盐及碱土金属盐等可以做成焰火。燃放时,焰火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发光的原因: 。
(4)Mg是第三周期元素,该周期部分元素氟化物的熔点见下表:
氧化物
NaF
MgF2
SiF4
熔点/K
1266
1534
183
解释表中氟化物熔点差异的原因: 。
(5)人工模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有研究表明,化合物X可用于研究模拟酶,当其结
或Cu(I)(I表示化合价为+1)时,分别形成a和b:
①a中连接相邻含N杂环的碳碳键可以旋转,说明该碳碳键具有 键的特性。
②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化学键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比较a和b中微粒间相互作用力的差异
。
2008年广东化学高考试卷答案解释
1.????? A解释:同位素定义: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称为同位素。
2.????? C解释:海水中钾元素以K+形式存在,生成钾单质必然发生化学反应,A错。蒸发制海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错。潮汐发电是将动能转化为电能,D错。
3.????? D解释:由煤制备化工原料通过干馏(煤在高温下的分解),A对。丙烷燃烧生成CO2和H2O,并没有污染大气的气体生成,为清洁燃料,B对。大米发酵生成乙醇,时间越长,乙醇浓度越大越香醇,C对。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与果糖;脂肪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与甘油;葡萄糖为单糖,不会发生水解,D错。
?4.????? B解释:配制FeCl3胶体无需用NaOH溶液,否则会生成Fe(OH)3沉淀,A错。SnCl2易发生水解,应该先将固体SnCl2溶于浓盐酸,再加水稀释配制,C错。检验葡萄糖,应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检验,而不是用氢氧化铜粉末,D错。
?5.??? C解释:Cu作负极,Ag作正极。负极:Cu-2e-==Cu2+;正极:A+ + e- ==Ag。
在外电路中,电子由Cu电极流向Ag电极,而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所以1错。没有盐桥,原电池不能继续工作,3错。无论是否为原电池,反应实质相同,均为氧化还原反应,4对。
?6.??? A 解释:m(Al):m(NaOH)=27:40;
m(Al(OH)3):m(NaOH)=75:40;
m(AlCl3):m(NaOH)=33.375:40;
m(Al2O3):m(NaOH)=51:40;
所以相同质量的物质,消耗碱量最多的是Al。故选A。?
7.? D。解释:1.显然正确;2.沼气属于↑↑可再生资源。水煤气由炽热的煤同水蒸气反应制得,而煤为不再生资源,所以水煤气为不可再生资源,故错误; 3.冰为固态水,干冰为固态CO2,均为纯净物和化合物,正确; 4.显然正确。 5.盐酸和食醋为混合物,不是化合物,错误; 6.纯碱为Na2CO3不是碱,错误; 7.豆浆和雾都能发生丁达尔现象,均属于胶体,正确。综上所述,选D。
?8.? A 解释: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前者恒温,后者相对前者,温度升高。使平衡向左移动,从而使Br2的转化率降低。所以b9.? B 解释:Ag2SO4刚好为100ml的饱和溶液,因为c(Ag+)=0.034mol/L,所以c(SO42-)=0.017mol/L;当加入100ml 0.020mol/LNa2SO4溶液后,c(SO42-)=0.0185mol/L,c(Ag+)=0.017mol/L(此时Q?10.? BC 解释:Fe过量可使Fe3+还原为Fe2+,A错误。3NO2+H2O==2HNO3+NO,易知B正确。C中, 可把N2O4看作2NO2,则有1moLNO2,所以有3mol原子;也可以用极端方法,看作全部NO2或全部N2O4考虑,也可得出结果。3Fe+4H2O===Fe3O4+4H2↑,由方程可知D错误。
?11.A HClO有强氧化性,可把SO32-氧化为SO42-,B错。稀HNO3有氧化性,可把S2-与Fe2+氧化,应为FeS+4HNO3=Fe(NO3)3+S↓+NO+H20(还有可能生成SO2,SO3) C错。D应为Ca2++ 2OH- +2H+ + SO42- ==CaSO4↓ + 2H2O,所以D错。
?12.AC 银器在空气中久置会被O2所氧化变黑,为化学腐蚀,A正确。当镀层破损时,Sn-Fe可形成原电池,不再起到保护作用,B错。与Zn块形成原电池,Zn作负极(阳极),从而保护Fe正极(阴极),所以C正确;外加电流保护法应该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故D错。
?13.B 解释:由题目可知,XYZ3可能的物质有:HClO3,NaNO3,MgCO3,AlBO3。若XYZ3为一种可溶于水的酸HClO3,XY(HO)不能形成共价化合物A错;若XYZ3为MgCO3微溶于水,可XZ形成离子化合物MgO,B正确;若XYZ3为NaNO3易溶于水的盐,YZ(NO)不是离子化合物,C错;若XYZ3离子化合物,YZ2为NO2,CO2均不是离子化合物,D错。?
14AB 解释:葡萄糖氧化放出热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错;选项D应该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错。
?15AD 解释: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左移动。所以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2的转化率越高,B错。平衡常数,应为生成物除以反应物:
K=c(WI2)/c(W)· c(I2)利用该反应,可往钨矿石中,加如I2单质,使其反应生成WI2富集,再通过高温加热WI2生成钨,从而提纯W,D正确。
?16CD 解释: 放电时,负极:Li -- e- ==Li+,正极:FePO4 + Li+ + e- == LiFePO4;充电时,阳极:LiFePO4 -- e- == FePO4 + Li+ 阴极:Li+ + e- == Li,所以易知C.D正确。
若加入硫酸,与Li单质(固体)发生反应,所以A错;放电时,Li+应(正电荷)在电池内部(电解质中)向正极移动,故B错。
?17.C 解释:A中,生成Na2CO3溶液,CO32-会发生水解,生成HCO3-,所以A错;
电荷守恒 :C(H+)+C(Na+)=C(HCO3-)+2C(CO32-)+C(OH-)
物料守恒:C(Na+)=C(HCO3-)+ C(CO32-)+C(H2CO3)
两式相减得 :C(H+)+C(H2CO3)=C(CO32-)+C(OH-) 所以B错误。
C中,生成NaAc,Ac-水解呈碱性,故C正确;相同PH,相同体积的HCl和HAc,因为HAc为弱酸,所以HAc的物质的量浓度大,HAc所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多,D错。
?18.D 解释:
1.HCl为强电解质,HAc为弱电解质,滴加NH3·H2O弱电解质先与HCl反应,生成同样为强电解质的NH4Cl,但溶液体积不断增大,溶液稀释,所以电导率下降。
2.当HCl被中和完后,继续与HAc弱电解质反应,生成NH4Ac的强电解质,所以电导率增大。
3.HCl与HAc均反应完后,继续滴加NH3·H2O弱电解质,电导率变化不大,因为溶液被稀释,有下降趋势。
综上所述:答案选D。
19. (1)?? 滤渣的主要成分为Mg(OH)2、Fe(OH)3、CaCO3。
(2)?? “趁热过滤”的原因是使析出的晶体为Na2CO3·H2O,防止因温度过低而析出Na2CO3·10H20晶体,令后续的加热脱水耗时长。
(3)?? 若在实验室进行“趁热过滤”,可采取的措施是用已预热的布氏漏斗趁热抽滤。
(4)?? 若“母液”循环使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是问题:溶解时有大量沉淀生成,使Na2CO3损耗且产物Na2CO3混有杂质;原因:“母液”中,含有的离子有Ca2+,Na+,Cl-,SO42-,OH-,CO32-,当多次循环后,使用离子浓度不断增大,溶解时会生成CaSO4,Ca(OH)2,CaCO3等沉淀。
(5)?? 写出Na2CO3·H2O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Na2CO3·H2O(S)==== Na2CO3(s) + H2O(g)&8710;H= +58.73kJ/mol
?解释与思路:
(1)???? 因工业碳酸钠中含有Mg2+,Fe3+,Ca2+,所以“除杂”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可生成Mg(OH)2、Fe(OH)3、Ca(OH)2沉淀。
(2)???? 观察坐标图,温度减少至313K时发生突变,溶解度迅速减少,弱不趁热过滤将析出晶体。
(3)???? 思路方向:1.减少过滤的时间 2.保持过滤时的温度。
(4)???? 思路:分析“母液”中存在的离子,若参与循环,将使离子浓度增大,对工业生产中哪个环节有所影响。
(5)???? 通过观察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可将两式相减,从而得到Na2CO3·H2O(S)==== Na2CO3(s)+ H2O(g)。?
20。(1)
实验编号
T/K
大理石规格
HNO3浓度/mol·L-1
实验目的
①
298
粗颗粒
2.00
⑴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⑵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⑶实验①和④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的影响。
②
298
粗颗粒
1.00
③
308
粗颗粒
2.00
④
298
细颗粒
2.00
(2)
1.70至90S,CO2生成的质量为:m(CO2)0.95-0.85=0.1g
2.根据方程式比例,可知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n(HNO3)0.1/22=1/220mol
3.溶液体积为25ml=0.025L,所以HNO3减少的浓度△c(HNO3)=2/11 mol/L
4.反应的时间t=90-70=20s
5.所以HNO3在70-90S范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HNO3)=△c(HNO3)/t == 1/110 mol·L-1·S-1
(3)作图略
作图要点:因为实验①HNO3与大理石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②中,HNO3不足量,纵坐标对应的每一个值均为原来的1/2;
实验③④的图象类似,恰好完全反应,但反应条件改变,升高温度与大理石细颗粒增大表面积可加快反应速率。所以图象曲线斜率变大,平衡位置纵坐标与实验①相同。
21。(1)?? 该结论不正确。稀HNO3有强氧化性,若该铁的价态为+2价,则被氧化为+3价同样可使KSCN溶液变血红色。
(2)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为+3价。
假设2: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为+2价。
假设3: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既有+3价也有+2价。
②设计实验方法证明你的假设
③实验过程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将适量稀H2SO4加入少许样品于试管中,加热溶解;
溶液呈黄绿色,说明溶液中含Fe2+或Fe3+。
步骤2:取少量溶液,滴加酸性KMnO4溶液。
若KMnO4溶液的紫红色褪去为无色溶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含+2价;若不褪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不含+2价。
步骤3:另取少量溶液,滴加KSCN溶液。
若溶液变为血红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含+3价;若溶液无明显变化,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不含+3价。
?22。(1)上表所列铜化合物中,铜的质量百分含量最高的是Cu2S
解释:CuFeS2:34.8% ;Cu5FeS4:63.5% ;Cu2S:80% ;CuCO3·Cu(OH)2:57.6%
(2)?? 反应的氧化剂是Cu2O,Cu2S
解释:Cu2O,Cu2S的Cu由+1被还原为0价,作氧化剂;Cu2S的S有-2价被氧化为+4价,作还原剂。
(3)?? SO2尾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的后果是形成酸雨。处理该尾气可得到有价值的化学品,写出其中1种酸和1种盐的名称硫酸,硫酸铵。
解释:处理SO2尾气一般为循环制备硫酸,和用Ca(OH)2或氨水吸收,可得到CaSO4和(NH4)2SO4等有价值的化学品。
(4)?? 简述粗铜电解得到精铜的原理:电解池中,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电解质为硫酸铜溶液。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u失去电子,使Cu单质变为Cu2+进入溶液中Cu- e- == Cu2+;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Cu2+得到电子在阴极上析出Cu单质,Cu2++ e- == Cu,从而达到精制Cu的目的。
(5)?? A.D
解释:稀盐酸可以同Cu(OH)2与CuCO3反应,而且稀盐酸不能于Cu反应。所以稀盐酸可以除铜器表面的铜绿(CuCO3·Cu(OH)2),A正确。
铜表面不能形成致密氧化膜;铜和浓硫酸在常温下是反应的,生成硫酸铜、SO2和水,反应很慢,反应过程中放热,随着反应的进行,速率会越来越快的,所以不能用铜制容器装浓硫酸,B错误。
因为Fe比Cu活泼,所以Fe-Cu形成的原电池中,Fe作负极,更容易被氧化生绣,C错误。
蓝色硫酸铜晶体受热转化为白色硫酸铜粉末,只有旧键的断裂,没有新键的形成(CuSO4·5H2O中,H2O与Cu2+有配位键),故不属于化学变化,只有物理变化;CuSO4可用作消毒剂,但与前者没有因果关系,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选AD。?
23,(1) ①写出由纯SiHCl3制备高纯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SiHCl3+H2==(1357K)== Si+3HCl
②SiHCl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2SiO3、HCl和另一种物质,写出配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SiHCl3+3H2O===H2SiO3+H2↑+3HCl;H2还原SiHCl3过程中若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高温下,H2遇O2发生爆炸。
(2)ABCD
解释:SiC和Si3N4均为原子晶体,熔点高,性质稳定,AB正确。光导纤维的材料为SiO2,C正确。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为Na2SiO3和CaSiO3,它是以石英砂(SiO2)、石灰石(CaCO3)和纯碱(Na2CO3)为主要原料反应制成的。Na2CO3+SiO2==(高温)==Na2SiO3+CO2;CaCO3+SiO2==(高温)==CaSiO3+CO2,D正确。常温下,Si只能与唯一一种酸HF反应不与HCl反应,E错。
(3)写出实验现象并给予解释: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SiO32-与NH4+发生双水解反应,SiO32- + 2 NH4+ + 2H2O === 2NH3·H2O + H2SiO3↓。
24.(1)画图略,
要点:
1.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对这各反应前后能量变化并不产生任何影响。
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要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请提出可提高其反应速率且增大NH3生成量的建议:升高温度,增大反应物N2的浓度,不断移出生成物脱离反应体系。
解释: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增大NH3生成量,升高温度也能提高反应速率;增大反应N2浓度,加快反应速率,并使化学平衡向右移动;不断移出生成物脱离反应体系,使平衡向右移动,增大NH3生成量。?
(3) ①该条件下N2的平衡转化率:66.7%
?? ②该条件下反应2NH3(g) ==== N2(g) +3H2(g)的平衡常数为0.005
解释:由三行式法计算可知,起始时,c(N2)=0.3mol/l.平衡时,c(N2)=0.1mol/l; c(H2)=0.2mol/l; c(NH3)=0.4mol/l 。
①所以N2的平衡转化率=(0.3-0.1)/0.3*100%=66.7%
②反应2NH3(g) ==== N2(g) +3H2(g)的平衡常数K= c(N2)* c(H2)^3/ c(NH3)^2=0.005
?25。(1)写出由化合物I合成化合物II的反应方程式:
?(2)ACE 解释:化合物I官能团有羟基,碳碳双键,故可发生氧化反应,也可以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气,故A正确,B错误。化合物II官能团有酯基,可以发生水解发生,生成相应的酸和醇,故C正确。化合物III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属于以乙烯为母体的烯烃类衍生物,故D错误,E正确。
?(3)化合物VI是E(酯类)化合物。 解释:化合物VI的结构为:
?(4)写出两种可鉴别V和VI的化学试剂:1.溴的四四氯化碳溶液;2.Na2CO3溶液
解释:化合物V为乙酸,含有羧基,可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CO2,化合物VI则不能。化合物VI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使溴的四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化合物V则不能。
?
(5)在上述合成路线中,化合物IV和V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VI和水,写出反应方程式
26。(1)苯甲醇可由C6H5CH2Cl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而得,反应方程式为:
?
(2)分析表中数据,得到钯催化剂催化效果的主要结论是
1.苯环上的取代基对醛的产率影响不大,对反应时间有一定影响。
2.与羟基相连的碳链长,大大降低醛的产率与增大反应时间。
(3)请写出用空气代替氧气气氛进行反应的优缺点:
优点:原料易得,降低成本。防止苯甲醛氧化为苯甲酸。
缺点:令反应时间增长。
(4)写出苯甲醛被银氨溶液氧化的反应方程式
C6H5CHO+ 2Ag(NH3)2OH ==(水浴加热)== C6H5COONH4 + 2Ag ↓+ 3NH3↑ + H2O
(5)①在以上醛基保护反应中要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有(写出2条)
1.CH3CH2OH过量,令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边反应边蒸馏缩醛脱离反应体系,令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写出用乙二醇保护苯甲醛中醛基的反应方程式:
27题(物质结构选做题)
(1)?? 以MgCl2为原料用熔融盐电解法制备Mg时,常加入NaCl、KCl、或CaCl2等金属氯化物,其主要作用除了降低熔点之外还有:增大离子浓度,从而增大熔融盐的导电性。
(2)?? 请更正图中错误:⑧应为黑色。
(3)?? 请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发光的原因:原子核外电子按一定轨道顺序排列,轨道离核越远,能量越高。燃烧时,电子获得能量,从内侧轨道跃迁到外侧的另一条轨道。跃迁到新轨道的电子处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它随即就会跳回原来轨道,并向外界释放能量(光能)。
(4)?? 解释表中氟化物熔点差异的原因:NaF与MgF2为离子晶体,SiF4为分子晶体,所以NaF与MgF2远比SiF4熔点要高。又因为Mg2+的半径小于Na+的半径,所以MgF2的离子键强度大于NaF的离子键强度,故MaF2的熔点大于NaF。
(5)?? ①a中连接相邻含N杂环的碳碳键可以旋转,说明该碳碳键具有:σ键的特性。
②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化学键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比较a和b中微粒间相互作用的差异:a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为氢键,b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为配位共价键。?
2008年全国高等院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
D.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
2.下列文字表述与反应方程式对应且正确的是
A.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检验其中的溴元素:Br-+Ag+==AgBr↓
B.用醋酸除去水垢:CaCO3 + 2H+==Ca2+ + H2O + CO2↑
C.利用腐蚀法制作印刷线路板:Fe3+ + Cu == Fe2+ + Cu2+
D.实验室用液溴和苯在催化剂作用下制溴苯: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的33.6L氯气与27g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B.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中共价键数目为19NA
C.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NA
D.1L浓度为1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A个CO32-
4.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B.氯水和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C.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变质
D.乙炔和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炭溶液褪色
5.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Cd + 2NiOOH + 2H2OCd(OH)2 + 2Ni(OH)2
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阳极反应:Ni(OH)2 -e— + OH- == NiOOH + H2O
B.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C.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
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
6.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7.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热稳定性:H2O>HF>H2S ②原子半径:Na>Mg>O
③酸性:H3PO4>H2SO4>HClO4 ④结合质子能力:OH->CH3COO->Cl-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Na+、Cl-、SO42-、Fe3+
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NO3-、Cl-
C. c(H+)=10-12 mol·L-1的溶液:K+、Ba2+、Cl-、Br-
D.碳酸氢钠溶液:K+、SO42-、Cl-、H+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以下实验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溴水鉴别苯、乙醇、四氯化碳
B.准确称取0.4000g的NaOH固体配成1000mL浓度为0.01000 mol·L-1的溶液
C.为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溴水后过滤
D.用激光笔检验淀粉溶液的丁达尔现象
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2Cl- + 2H+ H2↑+ Cl2↑
B.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中的醛基:
CH3CHO +2Ag(NH3)2+ + 2OH-CH3COO- + NH4+ +3NH3 + 3Ag↓+ H2O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 + H2O + 2C6H5O- 2C6H5OH + 2CO32-
D.Na2SO3溶液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5SO32- + 6H+ + 2MnO4- == 5SO42- + 2Mn2+ 3H2O
11.香兰素是重要的香料之一,它可由丁香酚经多步反应合成。
有关上述两种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1mol丁香酚只能与1molBr2反应
B.丁香酚不能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1mol香兰素最多能与3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香兰素分子中至少有12个原子共平面
12.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
c(H+) + c(M+) == c(OH-) + c(A-)
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
c(NaOH)<c(CH3COONa)<c(Na2CO3)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
c(CH3COO-) +2c(OH-) == 2c(H+) + c(CH3COOH)
D.0.1mol·L-1的NaHA溶液,其pH=4:c(HA-)>c(H+)>c(H2A)>c(A2-)
13.研究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与产物之间的关系时,使用类似数轴的方法可以收到的直观形象的效果。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A.密闭容器中CuO和C高温反应的气体产物:
B.Fe在Cl2中的燃烧产物:
C.AlCl3溶液中滴加NaOH后铝的存在形式:
D.氨水与SO2反应后溶液中的铵盐:
14.某有机样品3.1g完全燃烧,燃烧后的混合物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共增重7.1g,经过滤得到10g沉淀。该有机样品可能是
A.乙二醇 B.乙醇 C.乙醛 D.甲醇和丙三醇的混合物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72分)
三、(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15.(10分)金矿开采、冶炼和电镀工业会产生大量含氰化合物的污水,其中含氰化合物以HCN、CN -和金属离子的配离子M(CN)nm-的形式存在于水中。测定污水中含氰化合物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水样预处理:水样中加入磷酸和EDTA,在pH<2的条件下加热蒸馏,蒸出所有的HCN,并用NaOH溶液吸收。
②滴定:将吸收液调节至pH>11,以试银灵作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
Ag++2CN - == [Ag(CN)2] -
终点时,溶液由黄色变成橙红色。
根据以上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水样预处理的目的是 。
⑵水样预处理的装置如右图,细导管插入吸收液中是为了
。
⑶蒸馏瓶比吸收液面要高出很多,其目的是 。
⑷如果用盐酸代替磷酸进行预处理,实验结果将 (填“偏高”、“无影响”或“偏低”)。
⑸准确移取某工厂污水100mL,经处理后用浓度为0.01000mol·L-1的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了21.00mL。此水样中含氰化合物的含量为 mg·L-1的(以计,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5.⑴将含氰化合物全部转化为CN - ⑵完全吸收HCN,防止气体放空
⑶防止倒吸 ⑷偏高 ⑸109.2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6.(8分)根据下列框图回答问题(答题时,方程式中的M、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⑴写出M溶于稀H2SO4和H2O2混合液的化学方程式: 。
⑵某同学取X的溶液,酸化后加入KI、淀粉溶液,变为蓝色。写出与上述变化过程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 。
⑶写出Cl2将Z氧化为K2EO4的化学方程式: 。
⑷由E制备的E(C2H5)2的结构如右图,其中氢原子的化学环境完全相同。但早期人们却错误地认为它的结构为:。核磁共振法能够区分这两种结构。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正确的结构有 种峰,错误的结构有 种峰。
16.⑴Cu + H2O2 + H2SO4 == CuSO4 + 2H2O
⑵4Fe2+ + O2 + 4H+ == 4Fe3+ + 2H2O 2Fe3+ + 2I— == 2Fe2+ + I2
⑶10KOH + 3Cl2 + 2Fe(OH)3 == 2K2FeO4 + 6KCl + 8H2O
⑷1 3
17.(10分)工业上制备BaCl2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对工业过程进行模拟实验。查表得
BaSO4(s) + 4C(s)4CO(g) + BaS(s) △H1 = 571.2 kJ·mol-1 ①
BaSO4(s) + 2C(s)2CO2(g) + BaS(s) △H2= 226.2 kJ·mol-1 ②
⑴气体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得到硫化钠。Na2S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⑵向BaCl2溶液中加入AgNO3和KBr,当两种沉淀共存时,= 。
[Ksp(AgBr)=5.4×10-13,Ksp(AgCl)=2.0×10-10]
⑶反应C(s) + CO2(g)2CO(g)的△H2= kJ·mol-1。
⑷实际生产中必须加入过量的炭,同时还要通入空气,其目的是
, 。
17.⑴S2- + H2OHS- +OH- HS- + H2OH2S +OH-(可不写)
⑵2.7×10-3 ⑶172.5
⑷使BaSO4得到充分的还原(或提高BaS的产量)
①②为吸热反应,炭和氧气反应放热维持反应所需高温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18.(10分)“温室效应”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CO2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因此,控制和治理CO2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
⑴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有: 。(填字母)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采用节能技术 d.利用太阳能、风能
⑵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可有效实现碳循环。CO2转化成有机物的例子很多,如:
a.6CO2 + 6H2OC6H12O6 b.CO2 + 3H2CH3OH +H2O
c.CO2 + CH4CH3COOH d.2CO2 + 6H2CH2==CH2 + 4H2O
以上反应中,最节能的是 ,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
⑶文献报道某课题组利用CO2催化氢化制甲烷的研究过程如下:
反应结束后,气体中检测到CH4和H2,滤液中检测到HCOOH,固体中检测到镍粉和Fe3O4。
CH4、HCOOH、H2的产量和镍粉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仅改变镍粉用量,其他条件不变):
研究人员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HCOOH是CO2转化为CH4的中间体,
即:CO2HCOOHCH4
①写出产生H2的反应方程式
。
②由图可知,镍粉是 。(填字母)
a.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的催化剂
d.不是催化剂
③当镍粉用量从1mmol增加到10mmol,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是 。(填字母)
a.反应Ⅰ的速率增加,反应Ⅱ的速率不变
b.反应Ⅰ的速率不变,反应Ⅱ的速率增加
c.反应ⅠⅡ的速率均不变
d.反应ⅠⅡ的速率均增加,且反应Ⅰ的速率增加得快
e.反应ⅠⅡ的速率均增加,且反应Ⅱ的速率增加得快
f.反应Ⅰ的速率减小,反应Ⅱ的速率增加
18.⑴abcd ⑵a c
⑶①3Fe+4H2OFe3O4+2H2 ②c ③e
六、(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
19.(12分)布噁布洛芬是一种消炎镇痛的药物。它的工业合成路线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A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其原因是 。
⑵有A到B的反应通常在低温时进行。温度升高时,多硝基取代副产物会增多。下列二硝基取代物中,最可能生成的是 。(填字母)
a. b. c. d.
⑶在E的下列同分异构体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是 。(填字母)
a. b.
c. d.
⑷F的结构简式 。
⑸D的同分异构体H是一种α-氨基酸,H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成对苯二甲酸,则H的结构简式是 。高聚物L由H通过肽键连接而成,L的结构简式是 。
19.⑴酚类化合物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 ⑵a ⑶ac
⑷
⑸ 或
七、(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0.(10分)将一定量的SO和含0.7mol氧气的空气(忽略CO2)放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550℃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O2 2SO3(正反应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中的混合气体通过过量NaOH溶液,气体体积减少了21.28L;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吸收O2,气体的体积又减少了5.6L(以上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填字母)
a.SO2和SO3浓度相等 b.S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
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欲提高SO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填字母)
a.向装置中再充入N2 b.向装置中再充入O2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d.生高温度
(3)求该反应达到平衡时SO3的转化率(用百分数表示)。
(4)若将平衡混合气体的5%通入过量的BaCl2溶液,生成沉淀多少克?
20.(10分)
(1)bc (2)b
(3)消耗的O2物质的量:
生成的SO3物质的量:
SO2和SO3的物质的量和:
反应前的SO2物质的量:
SO2的转化率:
(4)在给定的条件下,溶液呈强酸性,BaSO3不会沉淀。因此BaSO4的质量
八、(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
下列两题分别对应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两个选修课程模块的内容,请你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如果两题全做,则按A题评分。
21.(12分)
已知A、B、C、D、E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B<C<D<E。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C2为非极性分子。B、C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它们同族相邻周期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E的原子序数为24,ECl3能与B、C的氢化物形成六配位的配合物,且两种配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三个氯离子位于外界。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A、B、C、D、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A、B、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2)B的氢化物的分子空间构型是 。其中心原子采取 杂化。
(3)写出化合物AC2的电子式 ;一种由B、C组成的化合物与AC2互为等电子体,其化学式为 。
(4)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ECl3形成的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
(5)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与D的单质反应时,B被还原到最低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B.醇与氢卤酸反应是制备卤代烃的重要方法。实验室制备溴乙烷和1-溴丁烷的反应如下:
NaBr+H2SO4HBr+NaHSO4 ①
R-OH+HBrR-Br+H2O ②
可能存在的副反应有: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脱水生成烯和醚,Br—被浓硫酸氧化为Br2等。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溴乙烷
正丁醇
1-溴丁烷
密度/g·cm-3
0.7893
1.4604
0.8098
1.2758
沸点/℃
78.5
38.4
117.2
101.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溴乙烷和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中,下列仪器最不可能用到的是 。(填字母)
a.圆底烧瓶 b.量筒 c.锥形瓶 d.布氏漏斗
(2)溴代烃的水溶性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原因是
。
(3)将1-溴丁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在 (填“上层”、“下层”或“不分层”)。
(4)制备操作中,加入的浓硫酸必需进行稀释,起目的是 。(填字母)
a.减少副产物烯和醚的生成 b.减少Br2的生成
c.减少HBr的挥发 d.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5)欲除去溴代烷中的少量杂质Br2,下列物质中最适合的是 。(填字母)
a.NaI b.NaOH c.NaHSO3 d.KCl
(6)在制备溴乙烷时,采用边反应边蒸出产物的方法,其有利于 ;但在制备1-溴丁烷时却不能边反应边蒸出产物,其原因是 。
21. A.(12分)
(1)C<O<N (2)三角锥形 sp3
(3) N2O
(4)1s22s22p63s23p63d54s1(或[Ar] 3d54s1) [Cr(NH3)4(H2O)2]Cl3
(5)4Mg+10HNO3=4Mg(NO3)2+NH4NO3+3H2O
B.(12分)
(1)d
(2)小于;醇分子可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溴代烃分子不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3)下层
(4)abc
(5)c
(6)平衡向生成溴乙烷的方向移动(或反应②向右移动)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6、下列做法中用到物质氧化性的是
A、明矾净化水 B、纯碱除去油污 C、臭氧消毒餐具 D、食醋清洗水垢
7、向三份0.1mol/L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4NO3、Na2SO3、FeCl3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H3CO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小、增大、减小 B、增大、减小、减小
C、减小、增大、增大 D、增大、减小、增大
8、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
9、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pH=1溶液中:NH4+、K+、ClO—、Cl—
B、有SO42—存在的溶液中:Na+、Mg2+、Ca2+、I—
C、有NO3—存在的强酸性溶液中:NH4+、Ba2+、Fe2+、Br—
D、在c(H+) =1.0×10—13mol/L的溶液中:Na+、S2—、AlO2—、SO32—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稀硝酸、稀硫酸均能将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
B、Na2O2与水反应、红热的Fe与水蒸气反应均能生成碱
C、Li、C、P分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均生成一种相应氧化物
D、NaHCO3、Na2CO3、(NH4)2CO3三种固体受热后均能生成气体
11、食品香精菠萝酯的生产路线(反应条件略去)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步骤⑴产物中残留的苯酚可用FeCl3溶液检验 B、苯酚和菠萝酯均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
C、苯氧乙酸和菠萝酯均可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D、步骤⑵产物中残留的烯丙醇可用溴水检验
12、如题12图所示,将紧紧缠绕不同金属的铁钉放入培养皿中,再加入含有适量酚酞和NaCl的琼脂热溶液,冷却后形成琼胶(离子在琼胶内可以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中铁钉附近呈现红色
B、b中铁钉上发生还原反应
C、a中铜丝上发生氧化反应
D、b中铝条附近有气泡产生
13、化学反应N2+3H2 = 2NH3的能量变化如题13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A、N2(g)+3H2(g) = 2NH3(l);
⊿H = 2(a—b—c)kJ/mol
B、N2(g)+3H2(g) = 2NH3(g) ;
⊿H = 2(b—a)kJ/mol
C、N2(g)+H2(g) = NH3(l) ;
⊿H = (b+c—a)kJ/mol
D、N2(g)+H2(g) =NH3(g) ;
⊿H = (a+b)kJ/mol
26、(14分)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其性质和制备收到人们的关注。
⑴、N2O5与苯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的硝基苯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N2O5可发生下列反应:
2N2O5(g) 4NO2(g)+O2(g) ;⊿H>0
①、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再通入一定量氮气,则N2O5的转化率将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②、下表为反应在T1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
t/s
0
500
1000
c(N2O5)/mol·L—1
5.00
3.52
2.48
则500s内N2O5的分解速率为______________。
③、在T2温度下,反应1000s时测得NO2的浓度为4.98mol/L,则T2________T1.
⑶、题26图所示装置可用于制备N2O5,则N2O5在电解池的___________区生成,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4分)某学习小组用题27图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
⑴、A中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硝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
需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将B中剩余固
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③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
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④由A向B中滴加足量试
剂;⑤检查气密性。上述操作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填序号);记录C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
外,还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 g ,测得氢气体积为b mL (已换算为标准状况),B中剩余固体质量为c g,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
28、(16分)天然气化工是重庆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以天然气为原料经下列反应路线可得工程塑料PBT。
⑴、B分子结构中只有一种氢、一种氧、一种碳,则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B的同分异构体中与葡萄糖具有类似结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结构简式)。
⑵、F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PBT属______________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⑶、由A、D生成E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⑷、E的同分异构体C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能使溴水褪色、能水解且产物的碳原子数不等,则C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6分)在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的冰雪灾害中,使用了一种融雪剂,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XY2,X、Y均为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1molXY2含有54mol电子。
⑴、该融雪剂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X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是_______________。
⑵、元素D、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D与Y相邻,则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D与E能形成一种非极性分子,该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D所在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⑶、元素W与Y同周期,其单质是原子晶体;元素Z的单质分子Z2中由3个共价键;W与Z能形成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其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⑷、元素R与Y同主族,其氢化物能用于刻蚀玻璃,R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之一是OR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题号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A
B
D
C
D
B
A
26(14分)、⑴、
⑵、①、不变 ②、0.00296mol·L—1·s—1 ③、“<”或“小于”
⑶、阳极 N2O4 + 2HNO3 — 2e— = 2N2O5 + 2H+
27(14分)、⑴、NaOH溶液 ⑵、除去铝镁合金表面的氧化膜
⑶、⑤①④③②(2 分);使D和C的液面相平
⑷、2Al+2NaOH+2H2O=2NaAlO2+3H2↑或2Al+2OH—+2H2O=2AlO2—+3H2↑
⑸、 ⑹、偏小
28(16分)、⑴、
⑵、
⑶、
⑷、
29(16分)、
⑴、
⑵、
⑶、Si3N4
⑷、2F2+2OH—=2F—+OF2+H2O
195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题
1.空气是混合物,还是化合物?用两个理由说明.
2.用什么方法鉴别二氧化碳?举出两种可燃的气体,一种不可燃的气体.
3.三克分子的氯化铵与足量的熟石灰起作用,可得氨多少克?
(原子量:H=1,N=14,Cl=35.5)
4.在下列反应式中,哪一个是氧化剂?哪一个是还原剂?
CuO+H2→H2O+Cu
指出氢、氧与铜的原子价的变动.
5.周期系中卤族各元素的性质如何随原子量而变化?碘下的新元素的非金属性质比碘如何?
6.什么是溶解度?温度对于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有何影响?
7.电解食盐时在溶液中及阴极,阳极上各得到什么产物?
8.什么叫做氮的固定?举出利用固定法制成的两种氮的化合物.
9.举出铝的两种特性并说明铝的两种主要用途.
10.写出乙醇的结构式,共有几个氢原子?它们的性质有何区别?
195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1.混合物(2分)理由,①成份不定②氧氮不化合
③溶于水的空气的氧氮比例与空气中不同
④液化空气蒸发时,氮先出(任答其二,各给4分)
2.通入石灰水中生成白色沉淀,CaCO3(4分)
可燃气体:H2,CO,CH4等(任选其二,各给2分)
不可燃气体:H2,CO2等(任选其一,各给2分)
3.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3克分子 3克分子=3×17=51克
方法对,答案对,10分 方法对,答案稍错8分,大错6分
4.CuO是氧化剂,H2还原剂,原子价变化,Cu由2—→0,H由0→1,O不变(五部分,各给2分)
5.卤族各元素的非金属性质随原子量增加而减弱(或类似说法)5分
新元素比碘弱(5分)
6.溶解度: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浓度(或100克水能溶解某物质的最高克数)(5分)
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增高而加大(5分)
7.电解食盐,溶液中得NaOH(4分),阴极H2,阳极Cl2(各3分)
8.由空气的游离氮变为氮的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6分)
NH3,CaCN2,NO等(任答其二,各给2分)
9.铝特性:轻、导电、延展、氧化物,遮盖不锈(任答其2,各给3分)
铝用途:交通工具、厨房工具、厨房家具,电线,还原、防蚀(任答其2,各给2分)
10.乙醇的结构式式是 , 分子中共有6个氢原子,其中羟基中的氧原子比其它5个氢原子活泼得多。
195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化学试题
1."一个过氧化氢分子(H2O2)中,含有一个氢分子(H2)和一个氧分子(O2)".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 (10分)
2.下列各对化合物能否进行反应?根据什么原则来判定?
(甲)铜和硫酸锌溶液,(乙)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丙)碳酸钾溶液和醋酸. (15分)
3.在高炉(鼓风炉)炼铁过程中:2Fe2O3+3C=4Fe+3CO2↑每生产一吨铁需要焦炭(假定为纯碳)多少吨?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升?(在标准状态下)(Fe=56,C=12) (15分)
4.门捷列夫周期表的第三周期中,有下列八种元素:
Na,Mg,Al,Si,P,S,Cl,Ar.
(甲)举出各元素的最高原子价.(乙)哪些元素是金属,哪些是非金属?
(丙)说明它们成酸成碱性质的递变. (20分)
5.今有三种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分子式都是C3H8O,试写出它们的结构式和化学名称来. (15分)
6.用锌和盐酸制氢气,在导管出口处,点燃时,为什么有时会发生爆炸?应如何在燃氢时避免爆炸? (10分)
7.实验室中制氯的反应方程式如下:4HCl+MnO2=MnCl2+Cl2↑+2H2O
(甲)上式中哪个元素被氧化了?哪个元素被还原了?
(乙)二氯化锰在这一反应中起了什么作用?
(丙)由氯酸钾制氧时,也用到二氧化锰,它是否起了同样的作用?为什么? (15分)
经多方搜集,还是没有得到当时公布的评分标准,请谅!
195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化学试题
(一)甲:画出氯的原子结构(电子排列)图.
乙:一个氯原子最多能失去几个电子?在这种情况下,氯呈几价?〔以下化合价(即原子价)均须注明正负〕
丙:一个氯原子最多能得到几个电子?在这种情况下,氯呈几价?
丁:指出下列各化合物中卤素的化合价:
(1)NaCl,(2)HClO4,(3)KlO3,(4)HF.
戊:哪些卤素可以从溴化钠溶液中置换出溴来?卤素的原子量与它们从卤化物中彼此置换的性能有什么关系? (以上共24分)
(二)9克水中含有多少克氢?多少克氧?多少克原子的氢?多少克原子的氧?(答案只要求整数) (12分)
(三)今有盐酸、硫酸钠和硫酸三种水溶液.问石蕊试纸及氯化钡溶液对它们各产生什么现象? (12分)
(四)甲:两种有机化合物都含有40.0%碳,6.7%氢和53.3%氧.计算这两种化合物的实验式(即最简式).碳的原子量=12.
乙:这两种化合物的蒸气密度(校正到标准状况)各为1.34克/升及2.68克/升(即对氢气的相对密度各是15及30).分别计算两者的分子量和分子式.
丙:分子量较小的一种在水溶液中呈中性,但有还原性;另一种呈酸性.写出这两种化合物的名称. (以上共24分)
(五)在下列各类有机化合物中,各举一例,并写出它们的名称及结构式:
(15分)
(甲)烷,(乙)炔,(丙)醇,(丁)芳香族烃,(戊)胺.
(六)画出电解炼铝的图解,标出(甲)阴阳两极及其材料,(乙)电解质及添加物的名称,(丙)金属铝在哪一个电极上析出.铝有什么主要用途(举出三种)?并指出这些用途是根据铝的什么性质. (13分)
1955年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甲)(5分)
(乙)最多能失去7个电子(2分),正7价(2分),
(丙)最多能得到1个电子(2分),负1价(2分).
(丁)(1)NaCl,负1价(1分);(2)HClO4,正7价(1分);(3)KlO3,正5价(1分);(4)HF,负1价(1分).
(戊)氟及氯能从溴化钠溶液中置换出溴来(氟及氯各2分)[答碘,扣2分.但这部分(戊)计分时最少是零分].原子量小的卤素能够把原子量大的卤素从卤化物溶液中置换出来(3分).
二、1克氢(3分),8克氧(3分),1克原子氢(3分),0.5克原子氧(3分).[如答8克分子氧,即表示概念不清楚,即便答对1克分子氢这两部分都不给分.]
三、盐酸溶液以石蕊试纸试之呈红色(2分),加入氯化钡溶液无反应(2分);硫酸钠溶液以石蕊试纸试之不变色(2分),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2分);硫酸溶液以石蕊试纸试之呈红色(2分),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2分).(如果只答沉淀,没有说出白色或说错颜色,仅给1分)
四、
∴实验式(最简式)是CH2O(2分).
(乙)分子量较小的化合物的分子量=15×2=30(2分)或
=1.34×22.4=30
分子量较小的化合物的分子式=CH2O(2分)
分子量较大的化合物的分子量=30×2=60(2分)或
=2.68×22.4=60
分子量较大的化合物的分子式=C2H4O2(2分)
(丙)分子量较小的化合物叫作甲醛(2分)
分子量较大的化合物叫作乙酸(或醋酸,只要说出一个名称)(2分)
五、
(以上每小题中,写出化合物名称各1分,结构式各2分,结构式写成分子式给1分)
六、(1)飞机制造(轻铝合金很坚韧)1分(半分,半分),
(2)电线(良导电体)1分(1分),
(3)锅子(良导热体;铝表面上有氧化物膜) 1分(半分,半分).
(此题总分如有半分即作1分计)
195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化学试题
一、
1.画出原子序数为17、18和19的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电子排列)图.
2.指出这三种元素各在周期表的第几类和第几周期.
3.指出这三种元素的化合价(最高正价和负价)各为多少.
4.根据这三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大类.
5.指出:在常温和常压下,这三种元素的单质的物理状态. (22分)
二、对下列各反应写出平衡的化学方程式:
1.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锌片;
2.在溴化钾溶液中通入氯气;
3.将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钙溶液相混和;
4.使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炭;
5.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铝的反应.
指出上列各反应中哪些反应物是氧化剂. (18分)
三、有人说:"氯化铜溶液通电以后,在电流的影响下,氯化铜的分子电离成为铜离子和氯离子;在阳极生成金属铜,在阴极产生氯气".指出这一句话里的错误.怎样说才是正确的. (10分)
四、加一种什么试剂并根据什么现象,来鉴别下列各对物质(不要求写反应式):
1.氯化钠和氯化铵;
2.氮气和二氧化碳;
3.硫酸钠和碳酸钠;
4.氯化铁和氯化亚铁;
5.乙烯和乙烷.(15分)
五、计算在标准状态下,11.2升氧气和5.6升氢气相化合时,能生成几克水?
(10分)
六、某一种一元醇0.3克,与足量的钠起反应后,在标准状态下生成56亳升(立方厘米)氢气.求这种一元醇的分子量及分子式并写出该一元醇可能有的各种结构式. (10分)
七、对下列每一类型的反应,各举出一个在工业上有实际意义的具体例子,并写出它们的化学方程式.
1.电解、 2.硝化、 3.皂化 (15分)
附:原子量
H=1 O=16 C=12 Na=23
1956年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1.
2.17号,第三周期(1分) 第7类(1分).
18号,第三周期(1分) 第0类(1分).
19号,第四周期(1分) 第1类(1分).
3.17号,正七价(1分)负一价(1分).
18号,零价(1分).
19号,正一价(1分).
4.17号,非金属(1分).
18号,惰性气体(1分).
19号,金属(1分).
5.17号,气体(1分).
18号,气体(1分).
19号,固体(1分).
二、1.Zn+CuSO4=ZnSO4+Cu↓(3分)
2.2KBr+Cl2=2KCl+Br2 (3分)
3.2AgNO3+CaCl2=2AgCl↓+Ca(NO3)2(3分)
5.NaOH+Al(OH)3=NaAlO2+2H2O(3分)
氧化剂为CuSO4,Cl2,H2O(各1分)
以上各答案中每小题反应物化学式写正确给1分,只写对1个的不给分;生成物化学式写正确时给1分,只写对一种不给分,反应式写平衡给1分.各物质的化学式写错,即使平衡也不给平衡的1分.
第5小题中如写成 3NaOH+Al(OH)3=Na3AlO3+3H2O
或 NaOH+Al(OH)3=NaH2AlO3+H2O
亦算正确,给3分.
三、答案:氯化铜溶解后,即电离(离解)生成铜离子和氯离子(6分).当电流通过时,在阳极生成氯气,在阴极产生金属铜(4分).只答出一种生成物则给2分.如果指出错误但不能用正确的文字写出前一段给4分,后面给3分.
(本题考察要点:明确电离电解的区别.正负离子在通过电流时运动的方向.)
四、答案要点:
题号
试剂
现象
1
碱
产生氨味的是氯化铵
2
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的是二氧化碳
3
碱和硫氰化钾
发生棕色沉淀或呈红色的为氯化铁
4
溴水或高锰酸钾
能使溴水或高锰酸钾褪色的是乙烯
评分标准:答对试剂给2分,答对现象者给1分,如有其他合理答案,参照上列标准给分.
五、答案:
2H2+O2=2H2O,所以气体中有过量O2,只能根据每两克分子H2产生两克分子H2O;0.25克分子H2能产生0.25克分子H2O(4分).
0.25×18=4.5克H2O(3分).
评分标准:本题重点考察学生对克分子、克分子体积以及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重量和体积的计算.
1.写出答案不写计算过程的不扣分.
2.答案错,又不写计算过程的不给分.
3.从克分子体积变换为克分子,但以氧为标准进行计算,给2分.
4.根据气体反应定律进行计算,生出5.6升水汽,没有得出水的重量给(6分).
5.根据气体反应定律,以氧为标准,计算者不给分.
6.如学生自作聪明,以为题目是11.2升H2与5.6升O2但计算都对(得9克H2O)给5分.
7.用其他方法解答,如果方法正确,也按以上标准给分.
六、(1)一元醇的分子量
2R·OH+2Na=2R·ONa+H2
0.3 56
2x 22.4×1000
(2)该一元醇的分子或一元醇的通式为CnH2n+2O,分子量为60则12n+2n+2+16=60求得n=3,所以该一元醇为C3H7OH(3分)
(3)该一元醇可能有的结构式计有下列两种
(3分,只写出一个给2分)
(五、六两题各步中,如果方法正确而结果错误,扣分一半,一题中如有半分作1分计.)
七、答案:1.电解(1)电解氯化钠水溶液制备Cl2、H2和NaOH.
(2)电解熔态NaOH以制钠.
(3)电解溶解(于Na3AlF6)的Al2O3以制铝.
(回答出上列之一答案正确的给5分写出NaOH、Cl2各2分,H2给1分)
2.硝化(1)硝基苯的制备.
C6H6+HNO3=C6H5NO2+H2O
(2)硝化苯酚以制备苦味酸.
(3)硝化甲苯以制备三硝基甲苯.
(回答出上列之一,答案正确的给5分)
3.皂化(1)油脂皂化以制取肥皂和甘油
C3H5(C17H35COO)3+3NaOH=3C17H35COONa+C3H5(CH)3
(2)水解油脂以制取硬脂酸和甘油.
(以上答案如用其他油脂写正确者给5分)
每小题如不能写出方程式而写出工业上的意义(例如制肥皂)给1分,如能写出工业品的分子式再给1分,写出原料的分子式再给1分.
1959年试题
一、
(1)用卤素——氟、氯、溴、碘四元素和氢的反应情形来表明它们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并画出原子结构简图(电子层数及最外层的电子数),解释递变的原因.
(2)用第三周期钠、镁、铝、硅、磷、硫、氯七元素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来表明它们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并画出原子结构简图(各层电子数用数字表明),解释递变的原因.(16分)
二、用平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必要条件;在各反应生成物的分子式下注明其纯净时的颜色和状态:
(1)氯气和苯作用生成六六六;
(2)钠和氯化铁水溶液作用;
(3)碳酸钙与酸作用(还要写出简化的离子方程式);
(4)一氧化碳和氧化铁作用(还要注明哪个是氧化剂,哪个是还原剂,指出电子得失的数目).(18分)
三、接触法制硫酸的流程图如下:
(1)注明图中六个设备的名称;
(2)写出这一流程中的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注明各反应进行的条件,指出各反应在哪个设备中进行;
(3)在哪些设备中应用了逆流原理?哪些设备中应用了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的原理?(只要求写出设备名称)
(4)任举硫酸的两种主要工业用途.(15分)
四、
学反应方程式.
(2)一种白色固体,由下列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混合而成:氯化钠、硫酸钾、碳酸钾、碳酸钠、氯化钡.加水后生成白色沉淀,溶液中只有Na+和Cl-离子.试推论上述白色固体由哪两种物质混合而成(不要求写反应式).(15分)
五、用氨碱法制取53公斤纯碱,如果食盐的利用率为70%,问需要食盐多少公斤?在制成碳酸氢钠那一步时,需要二氧化碳多少克分子?这些二氧化碳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
(原子量:Na=23 C=12 Cl=35.5)(17分)
六、
甲:一种无色液态有机化合物,具有下列性质:(Ⅰ)与钠反应生成氢气;(Ⅱ)能进行酯化反应,生成带香味的液体;(Ⅲ)与碳酸钠无反应;(Ⅳ)它的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7.
根据以上性质:
(1)推断该物质属于哪类有机化合物;
(2)确定该物质的分子量和分子式;
(3)画出该物质可能有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式.
乙:用炼焦工业的哪种副产物为主要原料来制造苯胺?写出这一过程的全部化学反应方程式;注明这些反应各属于什么类型.(10分)
七、
甲:在实验室里按下图的装置制取氢气,指出错误所在,说明理由,并加以改正(可就原图用文字说明,不必另行画图).
1959年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①氟和氢在暗处爆炸化合.
氯和氢在光照下爆炸化合.
溴和氢加热时化合(或光照下化合).
碘和氢在高温时部分地化合. (各1分,共4分)
②
(各12分,共2分)
注:不要求填内层电子数;若填错,该元素无分.
③按氟、氯、溴、碘顺序,最外的七电子层离核越远,形成八电子满层的趋向越小. (2分)
(2)①NaOH Mg(OH)2 Al(OH)3 H2SiO3 H3PO4 H2SO4 HClO4
碱性增强 两性 酸性增强 (2分)
注:如不答Al(OH)3为两性,扣1/2分.
②
(2分)
③在同一周期中,元素的最外层电子越少,越容易失去,成碱性(即金属性)越强;反之,若最外层电子越多,越容易取得电子,成酸性(即非金属性)越强. (4分)
注: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全题共16分)
二、
注:(Ⅰ)方程式给2分,条件给1分,生成物颜色状态共给1分.方程式没平衡扣1分.
(Ⅱ)苯和六六六画成结构式亦对.
注:(Ⅰ)一个方程式给1分.一个方程式中的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共给1分.方程式没平衡各扣1/2分.
(Ⅱ)不必答条件.
离子方程式:CaCO3+2H+=Ca+++H2O+CO2↑(4分)
注:(Ⅰ)方程式给2分,生成物颜色状态共给1分,离子方程式给1分.方程式没平衡扣1分,离子方程式没平衡扣1/2分.
(Ⅱ)不必答条件.但用H2SO4来作用则方程式算错,扣2分.
(III)生成物H2O+CO2(写成H2CO3(包括H2CO3的分解)亦对
(Ⅳ)离子方程式不简化不扣分.
(4)
(铁在这种情况下应为黑色粉未--编者注)
(6分)
注:(Ⅰ)方程式给2分,条件给1分,生成物颜色状态共给1分.方程式没平衡扣1分.
氧化剂和还原剂各1/2分,放出电子数和得到电子数各1/2分.
(Ⅱ)放出及得到电子数答6个亦对.答成每个C放出2个电子,每个Fe得3个电子亦对.答成C放出2个电子,Fe得到3个电子不对.
(Ⅲ)氧化剂答成是氧化铁中的铁,还原剂答成是一氧化碳中的碳亦对.(全题18分)
三、(1)燃烧炉,除尘室,洗涤塔,干燥塔,接触室,吸收塔.
(各1/2分,共3分)
(2)
(各2分,共6分)
注:在每一方程式中,未平衡者扣1/2分,未注明反应条件者扣1/2分,未注明设备名称者扣1/2分.
(3)逆流原理应用在:吸收塔、洗涤塔、干燥塔和燃烧炉中.(2分)
注:上列四答案,若答对其中任何两个即给2分,答对1个给1分.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的原理应用在:燃烧炉、洗涤炉、干燥塔、吸收塔和接触室中.(2分)
注:上列五答案,若答对其中任何两个即给2分,答对一个给1分.
在(3)的两项中,如答错一个,在已得分中扣1分.
(4)硫酸用于:制酸类,制盐类,制炸药,制染料,制塑料,精炼石油等.
(2分)
注:上列各用途中答出任何两个即给2分,答出1个给1分.若答案多于两个时,只按前两个评分;不是工业用途不给分.
(全题15分)
四、(1)①K+:用铂丝沾取浓试液和盐酸的混和溶液,在火焰中灼烧,火焰
呈淡紫色. (2分)
注:只答方法或只答焰色的,只给1分.
纸变成蓝色:
注:(Ⅰ)答出正确方法而未写反应式的,给2分.
(Ⅱ)只写出反应式而未答方法的,给1分.
(Ⅲ)反应式内写错分子式的,不给分.
注:(Ⅰ)答用钼酸铵代替硝酸银的,也算正确.
(Ⅱ)只答出正确方法或只写出正确反应式的,只给2分.
(Ⅲ)用CaCl2或其他能生沉淀的盐类代替AgNO3的,只给2分.
(Ⅳ)写错反应式中任何分了式,反应式不给分.
(2)四种物质都能溶于水.加水生白色沉淀,同时生Ma+和Cl-离子,证明发生了反应.氯化钠不与其他三种物质中任何一物质发生沉淀,故原来没有氯化钠.K2SO4与Na2CO3都能和BaCl2作用生成白色沉淀,但同时能生成氯化钠的只能是Na2CO3;因此证明这种固体是由Na2CO3与BaCl2混合而成.(6分)
注:(Ⅰ)只答出所给的四种物质能溶于水的,给1分.
(Ⅱ)只答出不是NaCl的,给1分.
(Ⅲ)只答出发生反应的,给1分.
(Ⅳ)不加推论,直答白色固体是由NaCO3和BaCl2混合而成的,给3分.
(Ⅴ)只答对一个物质的,不给分.
(全题15分)
五、(1)2NaCl → Na2CO3
2×58.5 106
x公斤 53公斤
注:答数中小数部分稍有出入,不扣分.
(2)2CO2→2NaHCO3→Na2CO3
2克分子 106克
y克分子 53000克
(3)在标准状况下,CO2占有的体积=1000×22.4=22400升(3分)
注:用其他合理算法,求得正确答数,同样给满分.只能列出合理算式的,(1)给5分,(2)给4分,(3)给2分.
(全题17分)
六、甲:
(1)根据题中Ⅰ,Ⅱ两点,该物质可能是低级的一元醇或低级的一元羧酸.它不跟碳酸钠进行反应,那就是低级的一元醇.(3分)
注:如答成醇类时给2分.
(2)根据题中第Ⅳ点,它的分子量该是37×2=74 (2分)
根据一元醇的通式CnH2n+2O和分子量,求出它的分子式为C4H10O.(2分)
注:如无中间计算过程只答出它的分子式是C4H10O时,也算全对.
(3)这一物质可能有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式:
(3分)
注:(Ⅰ)每画对一个,给1分.
(Ⅱ)如画成CH3·CH2·CH2·CH2·OH;CH3·CH2·CH(OH)·CH3;
(Ⅲ)如只画出碳原子上的键,而不画出所连结的氢原子时,例如:
,也算正确. (全题10分)
乙:(1)以苯为主要原料. (2分)
(2)化学方程式:
这一反应属于还原反应(或氢化反应)的类型. (1分)
注:在反应②中,如答成氢分子并写出有催化剂存在,也算正确.如只写出氢分子但未写催化剂时,给2分.
(全题10分)
七、甲:(1)①不该用这种漏斗. (1分)
②因为漏气. (1分)
③应该用分液漏斗. (1分)
注:若答应该用安全漏斗,或答用长颈漏斗并插到底,或答用单孔塞子而当加入硫酸后立刻塞住瓶口,这些都算对.
(2)反应瓶内的导管不应插到底. (1分)
因为所产生的氢气无法引出. (1分)
导管应改短. (1分)
(3)不能用上方排气法收集氢气. (1分)
因为氢气比空气轻. (1分)
应该用排水集气法(或答应该用向下排气法也对).(1分)
甲题注:若答应该用灯加热,在本题已得分数中扣2分.
(全题9分)
1960年试题
一、(1)已知钠的原子序数为11,硫的原子序数为16.画出钠原子和硫原子
物?为什么?
(2)在钠原子和硫原子形成硫化钠分子的反应中,哪种元素氧化了,哪种元素还原了,哪种是氧化剂,哪种是还原剂?为什么?
(3)硫化钠的水溶液呈什么性(酸性,硷性,还是中性)?写出硫化钠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
(4)钠原子和钠离子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
第几类.
(第一题共20分)
二、工业上食盐水溶液的电解:
(一)画出一个隔膜电解槽简图,并在图上注明:
1.阴极、阳极及其制作材料;
2.隔膜及其制作材料;
3.食盐溶液的入口;
4.氯气、氢气和电解碱液的出口.
电解槽简图
(二)电解前,食盐水溶液里存在哪些离子?通过电解,为什么能制得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等三种产品?
(三)电解槽里为什么要设置隔膜?
(四)填写产品的用途:
(第二题共22分)
三、(一)用什么实验证明葡萄糖分子里有醛基和多个羟基?(只要求写出实验方法和所观察到的现象.)
甲:(1)写出用薯类中制取乙醇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
(2)石油裂化时所产生的某种气体可以用来制取乙醇:
①写出这种气体的名称.
②写出用这种气体制取乙醇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所用的催化剂.
乙:(1)任举四种分馏煤焦油所得的产品.
(2)煤焦油中的某种物质可以用来制取酚醛树脂:
①写出这种物质的名称.
②写出用这种物质制取酚醛树脂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第三题共18分)
四、(一)20℃时,30克水中溶解10.8克氯化钠就成了饱和溶液.试计算:
1.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2.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百分比浓度.
(二)某人民公社炼铁厂的高炉,每天能生产70吨生铁(含铁96%).按理论计算,该厂每天需用含20%杂质的赤铁矿(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多少吨?(原子量:Fe=56,O=16)
(第四题共18分)
五、(一)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画出装置图.
制取氯化氢装置图
3.举出一种方法证明容器内已经充满氯化氢气体,并说明理由.
甲:指出下图所示实验操作的错误所在,说明理由,并加以改正(可就原图用文字说明,不必另行画图).
乙:有三包化学肥料,分别为氯化铵、硫酸铵和氯化钾.用化学方法来区别它们(要求写出步骤、现象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第五题共22分)
1960年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一)
这样生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因为硫和钠原子在得失电子后变成带有不同电荷的离子,它们互相吸引而生成硫化钠分子.(各1分,共2分)
注:①如果画的不是结构简图,而是电子式,则绘图部分给2分.
②结构简图画的不完整,例如未画原子核,或画了"·"而未注明+11或+16,或只画了最外层电子,里面的两层电子数未写出的,都只给2分.层数画错的,根据情况适当扣分.
③图式完整,电子得失关系也画出来了,而未注明Na+、S--等的不扣分.
④前面按简图画了,也画出电子得失关系,而后面未画结构简图,只写出Na+、S--的,扣1分.
⑤答了"是离子化合物",而原因部分答"是由离子键结合而生成的化合物",如果上面的图式中已标明电子转移过程的,算全对不扣分;如果上面未画电子转移过程的,扣1分.
(二)因为钠原子失去了电子,钠原子氧化了,它是还原剂. (2分)
因为硫原子得到了电子,硫原子还原了,它是氧化剂. (2分)
注:答出了原因的给1分,指出氧化、还原的各给1/2分,指出氧化剂、还原剂的各给1/2分.哪个错了哪个就不给分,不互相影响.
(三)呈硷性.(1分)
注①如将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写作简化离子方程式如:算全对,不扣分.
②如写分子方程式的不给分.
③如在离子方程式中,把H2O直接写成H++OH -,或是把H2S写成
④水解反应部分如用文字回答,虽然回答得完全无错也只给1分.有错就不给分.
(四)钠原子能跟水剧烈地起反应,使水分解放出氢气,而钠离子却不会使水分解.由钠原子组成的金属钠是银白色的,钠离子却没有颜色. (4分)
注:①答案中共4个部分,每部分1分,每错一个扣1分,不互相影响.
②文字叙述不同,意义全对的,不扣分.
(五)因为它有3个电子层,所以应位于第三周期;它最外层有6个电子,所以应位于第六类.(2分)
分,不互相影响.
二、(一)见图(左右两图都正确)
制作材料:隔膜由石棉制成,阳极由石墨制成,阴极由整块铁丝网格制成.(共8分)
注:①标明了隔膜给1分,写出其制作材料给1分.标明了阴极和阳极各给1分,写出它的制作材料各给1/2分.标明了食盐溶液的入口和氯气、氢气、电解碱溶液的出口各给1/2分.表示了电解槽的密闭给1分.共8分.
②如果画出了其他形状的电解槽,只要合理而又能满足题目要求,都算正确.
③如果有下列情况,不影响得分:(Ⅰ)电解槽画得不美观;(Ⅱ)用"+"、"-"号分别代表"阳极"、"阴极";(Ⅲ)用"Cl2"、"H2分别代表
④如果没有画出阴阳两极,则除该部分不给分外,不再扣分.如果把阴阳两极恰好标反了,则不仅该部分错了,而且所有出入口部分也因此发生了错误,这时除该部分不给分以外,再应扣去入口部分应得分数的一半.
⑤如果阴极画得离隔膜较远,未紧贴隔膜,也算对,不扣分.
(二)电解前,食盐水溶液里,存在有钠离子、氯离子以及少量氢离子和氢
[注]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前未写"少量"二字,可不扣分.
阴析附近的H+较Na+易于在阴极上得到电子
结果,Na+及OH -仍留在溶液里.因此从电解碱溶液里可以制得氢氧化钠. (共5分)
[注]①正确答出电解碱液里可以制得氢氧化钠的理由,给1分.正确答出电解食盐水溶液在阳极可以得到氯气的理由和在阴极可以得到氢气的理由,各给2分.
③分析阳极有氯气产生、阴极有氢气产生的原因时,如果没有说明"Cl-较OH-易失电子"、"H+较Na+易得电子",在该得分部分各扣
④如把在阴阳两极得失电子所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成,
(三)电解槽里需要隔膜的理由有:
1.防止阳极区产生的氯气跟溶液里的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使产品氢氧化钠不纯.
2.防止氢气与氯气混和,引起爆炸. (4分)
[注]①评分时,每个理由给2分,共4分.
②如只答出"防止氯气和氢氧化钠作用""防止氯气和氢气混和",没有指出不良后果,只各给1分.
(四)产品的用途:
1.答六六六或D.D.T.都正确.
2.答液氨、氨水或任何一种铵态氮肥都正确.
3.答肥皂工业、造纸工业或纺织工业都正确.
其他合理答案也算对. (4分)
三、(一)在葡萄糖溶液里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沉淀,沉淀溶解,生成绛蓝色(或蓝色)溶液,证明分子里有多个羟基,然后把加入氢氧化铜沉淀的试管加热,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证明分子里有醛基. (10分)
注:①证出醛基和多个羟基各给5分.
②分别用银镜反应证明醛基和用氢氧化铜沉淀证明羟基也算对.
③用生成醋酸酯的反应来证明有多个羟基的,扣2.5分.
④所用的氢氧化铜如果未说明新制的,不扣分.
注:①淀粉逐步水解的过程中,如果增加生成麦芽糖的一步,也对.
②如果把葡萄糖制成乙醇的化学方程式写成:
③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条件各给1分,方程式中任一分子式写错了,该方程算错,不给分.
⑤淀粉和葡萄糖分子式下未注明中文名称,不算错.
(2)①这种气体是乙烯.
②CH2=CH2+HOSO2OH=CH3CH2OSO2OH
CH3CH2OSO2OH+HOH=CH3CH2OH+HOSO2OH (2分)
用硫酸汞或稀硫酸作催化剂. (1分)
注:①化学方程式写成:
②如果写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则算错,催化剂不给分.
③方程式中任一分子式写错了.则方程式算错,不给分.
乙:(1)苯、甲苯、酚、萘、沥青.
注:上列五种产品中可任答四种,每种给1/2分.
(2)①苯酚.
②由苯酚制取酚醛树脂的化学方程式:
这个反应是缩合反应. (2分)
注:①如果把化学方程式写成:
如果已写出H2O,但未写系数n的,扣1分.
③如果化学方程式写成:
④化学方程式用等号而不用箭头,也对.
⑤本题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有一个分子式少写了一个H原子,扣1分.如果在酚醛树脂的分子式中少写了一个—CH2—,算全错,不给分.
⑥如果把原料写成苯,而没有在化学方程式中表示出由苯制得苯酚的过程,则原料名称算错,如果用化学方程式正确地表示了由苯制得酚醛树脂的过程,则也算对.
⑦其他合理答案也都算对.
四、(一)
1. 100:30=x:10.8
答: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克.
注:①算式2分,数值1分,答案1分.
②答案可在数值后注明,如"36(克)……NaCl的溶解度",也算对,如果答案上没有单位,答案不给分.
计算概念不清,即使答案形式正确,答案也不给分.
③算式错,全小题错.
如果算式部分只写:
④没有列出算式,只有正确答案及数值,只给答案及数值分.
2.30+10.8=40.8
40.8:10.8=100:x
答: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百分比浓度为26.47%(26.5%).
或100+36+136
136:36=100:x
答: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百分比浓度为26.47%(26.5%).
(4分)
注:①本小题共4分,评分标准同上面小题,但如果把答案中百分比浓度只写成"26.47"(缺%),则答案部分不给分.
②用其他合理算法,求得正确答案,同样给满分.
(二)70吨生铁中含铁量为:
70×96%=67.2(吨)
根据 Fe2O3—→2Fe
160 2×56
x 67.2
160:112=x:67.2
96÷(100-20)%=120(吨)
答:需含Fe2O380%的赤铁矿120吨. (10分)
注:①算出纯铁量给2分.如果算式对,计算错,给1分.
②算出纯净Fe2O3需要量给4分:
(Ⅰ)Fe2O3→2Fe 1分,算式2分,数值1分.
(Ⅱ)Fe2O3→2Fe 错的,本部分全错,不给分.
(Ⅲ)Fe2O3→2Fe 对,但Fe2O3分子量算错了.扣3分.56没有乘2,扣2分.
(Ⅳ)计算纯Fe2O3需要量时,不直接用Fe2O3→2Fe,化学方程式虽写错而Fe2O3→2Fe的关系对、计算也对的,给3分;化学方程式错,因而计算也错,算全错,不给分.
③算出赤铁铁矿需要量得3分.式子对,计算错,给2分.
④最后的答案1分.若答案没有单位,不给分.计算概念不清,即使答案形式正确,答案也不给分.
⑤由于上步错而影响下面各步跟着也错了,但对本步的概念是清楚的,计算也没有错,本步不扣分.
⑥用其他合理算法,求得正确答案,同样给满分.
2.
左右两图均可,或其他合理的装置图亦可. (7分)
注:①发生氯化氢气体的部分画得正确合理,给3分;
收集氯化氢气体的部分画得正确合理,给2分;
酒精灯和铁架台画得正确合理,给2分.共7分.
②如果氯化氢气体发生部分画得不合理,但是画出了烧瓶或试管,给1分.
3.看到容器口外发生白雾.说明氯化氢气体已经充满容器. (2分)
这是因为氯化氢气体逸出容器外,在空气里碰到水蒸气,形成细小的盐酸液滴的缘故.
注:①如果用下述两种方法之一回答,也算对:
(i)用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容器口,如果看到石蕊试纸由蓝色变成红色,说明氯化氢气体已经充满容器。这是因为氯化氢气体溶入水中,变成盐酸,呈酸性反应的缘故。
(ii)用玻璃棒蘸取氨水,放在容器口,看到有白烟生成,说明氯化氢气体已经充满容器。这是因为氨水中氨跟从容器外逸的氯化氢生成了细小的氯化铵晶体的缘故。
②本题共13分;其中第1小题2分,第2小题7分,第3小题4分。
(二)甲:(1)不能使试管底部和灯芯接触. (1分)
因为热的试管和较冷的湿的灯芯接触,试管可能破裂. (1分)
应把试管放在外焰温度最高的部分. (1分)
注:如果回答把试管放得太低,应放得高一些,给2分.
(2)不能直接在瓶口闻气体. (1分)
可能气体有毒,危险. (1分)
应该用手轻轻地在容器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近鼻孔 (1分)
(3)没有用玻璃棒. (1分)
这样易使液体外溅或冲破滤纸. (1分)
应该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流入漏斗. (1分)
注:①如果没有逐条分开回答,而是合在一起回答,只要答案合理,也算对.
②如果有其他正确合理的回答,也算对.
③本选题共9分;第1、第2、第3小题各3分.
乙:(1)把三种肥料各取少许分别溶于水中 (1分)
(2)从三种肥料中鉴别出硫酸铵 (1分)
①步骤:取上述三种溶液各少许,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 (1分)
②现象:其中一种肥料产生白色沉淀,其余两种无反应. (1分)③化学方程式:
④结论:能跟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肥料,是硫酸铵.
(1分)
(3)从其余两种肥料中鉴别出氯化铵:
①步骤和现象:在溶液中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其中一种放出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氨气.其余一种无任何反应产生. (1分)
②化学方程式:
③结论:在其余两种肥料中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的,是氯化铵.(1分)
(4)余下的一种肥料是氯化钾. (1分)
注:①本题可能答案很多,不能一一列举,其他合理答案,可按下述标准评分:
(Ⅰ)所有要在水溶液中进行反应,考生一定要指出"先把肥料分别取出少量,溶于水中",否则扣1分.
(Ⅱ)从三种肥料中鉴别出第一种肥料:
答出操作步骤的给1分(如果该步骤无方程式,则给2分.)
答出现象、结论的给2分.
写出化学方程式的给1分(如果该步骤无化学方程式,则此1分移给操作步骤).
以上供给4分
(Ⅲ)从其余二种肥料中鉴别出第二种肥料:
答出操作步骤的给1分.答出现象结论的给1分(如果该步骤无化学方程式的,则给2分).
写出化学方程式的给1分(如果该步骤无化学方程式,则此1分移给现象结论).以上共3分.
(Ⅳ)从以上两个正确的结论推导出第三种肥料的,给1分.
(Ⅴ)本选题共给9分.
(Ⅵ)本题只要求通过实验来鉴别前一二种肥料.如果考生对第三种肥料也用化学方法鉴别,则这部分答案无论正确与否,都根据上述标准评分.
②如果考生对三种肥料分别进行检验,答案全部正确的,给4分.
③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的,扣1/2分.如果在本题的化学方程式中,未注明反应条件,不扣分.但如果在化学方程式中写错任何一个分子式,该方程式算错,不给分.
④写出鉴别方法,没有写出现象或反应条件的,扣1/2分.
⑤如果没有逐条分开回答,只要答案合理,也算对.
1961年试题
一、(一)在下表中填写答案:
元
原子
各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
素
序数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得失难易
Cl
17
Ar
18
K
19
(二)解答下列问题:
1.表中什么元素的原子能够形成由两个原子组成的单质分子?为什么?写出分子的电子式.
2.表中什么元素的原子不能形成由两个原子组成的单质分子?为什么?
3.表中哪些元素之间能生成化合物?为什么?写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式.
在生成所答的化合物时,哪种元素被氧化了?它是氧化剂还是还原剂?它的原子失去电子还是得到电子?
所答化合物的晶体能否导电?为什么?它的水溶液能否导电?为什么?
4.根据氯和钾在元素周期中的位置,判断它们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
5.在氯的两种同位素Cl35和Cl37的原子核中,各有几个中子?
(第一题共22分)
二、(一)1.在实验室里,使酒精在160-180℃时脱水来制备乙烯.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指出用什么物质作催化剂.为什么反应温度不能低于160℃?
2.乙烯和乙烷的化学性质有什么不同之处?(举出三点,不要求写化学方程式.)
3.乙烯有哪些主要用途?
(二)在下列甲、乙两题中选答一题(如答两题,只按甲题评分):
甲:(1)将硬脂(硬脂酸甘油酯)和氢氧化钠溶液放在一起,加热煮沸,发生反应.
写出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的名称.
通常用什么方法来分离这一反应的产品?
(2)用硬水洗衣服,为什么消耗肥皂的量比较多?
乙:(1)煤经过干馏,首先得到哪四部分产物?
煤的干馏怎样体现了对资源的综合利用?
(2)乙酸没有还原性,而甲酸有还原性,为什么?
(第二题共18分)
三、苯跟氯气起反应生成六六六(C6H6Cl6).
(一)制备1公斤六六六,在理论上需要氯气多少升(标准状况下)?(原子量:H=12 Cl=35.5)
(二)如果在反应中只80%的苯生成了六六六,问制备1公斤六六六需要苯多少公斤?
注:最后的计算结果只要求写到小数第二位,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
(第三题共16分)
四、(一)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氢气、氨和二氧化碳四种气体(分别用氯酸钾、锌和稀硫酸、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大理石和稀盐酸为原料).
1.可选用下表中所示哪种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将气体的分子式填入下表中有关的空格内.)
2.解答下列问题:
(1)说明为什么选用了某种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来制取氨.
(2)说明为什么选用装置b来制取表中最下横行内所填各种气体.
甲:在实验室里用浓度为37%的盐酸(比重1.19),怎样配制2克分子浓度的盐酸溶液500毫升?(要求先列算式,算出所需浓度为37%的盐酸的量,然后扼要地写出配制方法.)(原子量:H=1 Cl=35.5)注:最后的计算结果只要求写出整数部分,小数第一位四舍五入.
乙:向分别盛有铵盐、铝盐、铁盐和钾盐溶液的四支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各发生什么现象?(若无化学反应,亦须指出.)并写出有关反应的简化离子方程式.
(第四题共20分)
五、(一)在合成法制硝酸工业的吸收塔里进行着以下反应:
3NO2+H2O = 2HNO3+NO+32.5千卡
要增加硝酸的产量,压力应当增大还是减小,温度应当升高还是降低?(从化学平衡观点来说明理由.)
(二)在右图内画出合成法制盐酸工业中吸收塔的内部构造,并标出进入和导出的物质名称(或分子式).为什么这种设备有利于迅速地制得浓盐酸?(从化学生产原理来说明理由.)
(三)用化学方程式表明在接触法制硫酸的接触室[下图(1)]和合成法制醋酸的水化塔[下图(2)]中进行的两个反应,并注明反应的条件.标出两图中进入和导出物质的名称(或分子式)
(第五题共24分)
1961年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一)2 8 7 易得1个电子 (2分)
2 8 8 稳定(或答不易得失电子) (2分)
2 8 8 1 易失1个电子 (2分)
(二)1.Cl(或答氯).两个氯原子共有一对电子,各形成稳定结构.
2.A和K.因为氩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是稳定结构;因为钾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只能失去不能再结合一个电子. (3分)
3.K和Cl.K原子供给Cl原子一个电子,各形成稳定结构.
K,还原剂,失去电子. (2分)
不能,因为K+和C l - 离子间强烈吸引,不能自由移动.
能,因为在溶液中K+和Cl- 离子能自由移动. (3分)
4.氯在周期表的右端,非金属性强;钾在周期表的左端,金属性强. (1分)
5.18、20 (1分)
(第一题共22分)
用H2SO4作催化剂. (1分)
因为在反应温度低于160℃时,生成乙醚而不生成乙烯. (2分)
2.化学性质不同之处是:
①乙烯能被氧化剂(高锰酸钾溶液)所氧化,乙烷不能.
②乙烯能起加成反应,乙烷不能.
③乙烯能起聚合反应,乙烷不能.
④乙烯不能起取代反应,乙烷能. (3分)
注:以上四点中答出三点即可,共3分.如答乙烯燃烧时生成乙烷明亮的火焰不算分.
3.乙烯是有机合成工业的重要原料,用乙烯可以制取酒精、塑料(如聚乙烯)等物质.乙烯还可以用来催熟果实. (2分)
注:只答乙烯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不给分.
酯的水解反应(或答:皂化反应) (1分)
在生成物中,加入食盐的细粒(或浓溶液),搅拌,静置,溶液就分成两层,上层是肥皂,下层是甘油和食盐的溶液. (2分)
(2)用硬水洗衣服,肥皂跟钙盐(或镁盐)反应,生成不溶性的脂肪酸钙(或脂肪酸镁),就多消耗了肥皂.
注:或答:硬水里的钙盐(或镁盐)跟肥皂起反应而生成不溶解的化合物,也对.
乙:(1)焦炉气、氨水、煤焦油、焦炭. (3分)
注:在四部分产物中,答对两种或三种的给2分,只答对一种的给1分.
从煤里可制得以上四部分干馏产物,从这些产物又可提取出多种多样的重要工业原料,用于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等,使煤的各方面用途都能充分发挥.如果将煤用作燃料,仅利用热量,很不经济. (2分)
(2)甲酸的结构式是,甲酸分子中的醛基有还原性.乙酸分子
中没有带还原性的基团,因此没有还原性. (3分)
(第二题共18分)
三、(一)C6H6 + 3Cl2 = C6H6Cl6
3×22.4(升)291(克)
x 1×1000
3×22.4:291=x:1×1000
答:需要氯气231升.
注:①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方面占6分,其中:
(Ⅰ)化学方程式(或3Cl2→C6H6Cl6占2分.
(Ⅱ)比例式和算式(包括气体克分子体积概念、分子量数值的计算)占4分.其中列式、概念或分子量计算有错误时,酌情扣分.
②数字运算方面占2分.如果计算结果数值对,但漏写或写错单位,扣1分.
③用其他合理算法(包括应用分子式来进行计算的,)求得正确答案,同样给满分。
(二)1.制备1公斤六六六,设理论上需要苯的重量为y:
C6H6+3Cl2=C6H6Cl6
78 291
y 1
78:291=y:1
2.实际上需要苯的重量为:
答:需要苯0.34公斤. (8分)
注:①算出理论上需要苯的重量,给6分.
(Ⅰ)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方面[包括写化学方程式(或写成
C6H6→C6H6Cl6)、分子量数值的计算、列比例式和算式]占4分.
(Ⅱ)数字运算方面占2分.
②算出苯的实际需要量给2分.如果算式对,计算错,扣1分;计算结果数值对,但漏写或写错单位,也扣1分.
③用其他合理算法,求得正确答案,同样给满分.
(第三题共16分)
四、(一)1. (4分)
1
2
3
a
NH3
O2
O2
b
H2
CO2
H2
注:填表时,每种气体只要求填对一个位置,即给1分;若多填对一个位置,不另给分;若填错一个位置,对该气体即无分.CO2用排水法也对.
2.(1)制氨的反应物为固态(占1分),反应时必须加热(占1分),故用装置a.生成物氨比空气轻(占1分)又易溶于水(占1分),故用装置1收集. (4分)
(2)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物都是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都不需要加热,故用装置b. (2分)
(二)甲:计算步骤:
(1)500毫升2克分子浓度的盐酸含氯化氢:
1克分子氯化氢的重量=1+35.5=36.5(克) (1分)
(2)含36.5克氯化氢的浓度为37%盐酸的重量为:
(3)98.6克的浓度为37%盐酸(比重1.19)的体积为:
98.6÷1.19=83(毫升)
答:需要浓度为37%的盐酸83毫升 (2分)
配制方法:量取83毫升浓度为37%的盐酸,注入量瓶(或量筒)中,加水稀释到500毫升.
注:①在计算中,如果对克分子、克分子浓度、百分比浓度、比重等概念理解错误,该步计算不给分
②在(1)、(2)或(3)中,如算式列对,而计算错误,扣1分.
③最后的计算结果,如漏写或写错单位,扣1分.
④如果由于上步错,而下面各步的数字运算也跟着错,但对本步的概念是清楚的,计算方法也是对的,那么本步可不扣分.
⑤用其他合理算法,求得正确答案,同样给满分.
⑥配制方法中"加水稀释到500毫升"为重点,如答案中无此重点,不应给分.
乙:铵盐溶液:发出氨的气味,或答发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分)
铝盐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再继续加入浓NaOH溶液时,沉淀又溶解.
(2分)
Al++++3OH-=Al(OH)3↓ (1分)
铁盐溶液:生成红棕色(或答红褐色)沉淀。
Fe++++3OH-=Fe(OH)3↓ (1分)
钾盐溶液:没有变化.
注:用普通的化学方程式来表示上述离子反应的不给分.
(第四题共20分)
五、(一)1.由于气体反应物的体积大于气体生成物的体积,增大压力可促使平衡向缩小体积方向移动,从而增加硝酸的产量. (3分)
2.由于硝酸的生成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可促使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从而增加硝酸产量.
注:本小题(一)的答案包括三部分:(Ⅰ)根据化学反应的判断(气体生成物体积缩小,放热反应),(Ⅱ)压力、温度对平衡的影响,(Ⅲ)采取加压降温的办法.叙述的先后不影响得分.每个部分2分.
(二)1.见下图. (3分)
2.为了增大水和氯化氢的接触表面,在吸收塔内填放瓷环,这样就可较迅速地吸收氯化氢. (2分)
3.在塔的上部,还未被吸收的氯化氢到了这里就被刚进入塔里来的净水所吸收.在塔的下部,生成的盐酸跟进入塔里的氯化氢充分接触,因而使盐酸里所溶解的氯化氢的量增多,这样就能生成浓盐酸. (3分)
注:①本小题的"增大接触表面"和"逆流"两方面的答案各包括三部分:(Ⅰ)吸收塔的结构,(Ⅱ)化学生产原理,(Ⅲ)效果.叙述的先后不影响得分.
②只答出塔的内部结构和流向,而没有具体说明"逆流"、"扩大接触表面"原理者扣2分.只答一般原理不联系吸收塔的结构者扣4分.
图(1):SO2, 空气(上方);SO3(下方)
(2分)
注:①本小题中的每一化学方程式给3分(写错反应条件者扣1分,化学方程式不平衡者扣1分,分子式写错扣2分).
②图上注字用汉字或分子式均可.进入接触室的空气答成"氧化"可不扣分.水化塔上"汞盐催化剂溶液"答成汞盐可不扣分,不答"用过的"亦不扣分:不答水蒸气和未作用的C2H2亦不扣分.
(第五题共24分)
1962年试题
一、(一)1.氯的原子量是35.5,氯气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多少?(空气的平均分子量是29.)
2.在常温下,如何将氯气变成液态氯?
3.氯气分别在什么条件下,能跟(1)铁和(2)氢气起反应?各发生什么现象?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4.在常温下,氯气分别跟(1)氢氧化钠溶液和(2)硫化氢溶液作用.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二)在实验室和工业上制取氯气时,都用氯化物做原料.
1.指出反应原理上有什么相同点.
2.在制取时,各采用什么方法?
3.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画出制备和收集的装置图.
(三)举出氯气在农药制造、塑料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各一项重要应用.(不要求写化学方程式.)
(第一题共24分)
二、(一)1.氢跟钠能形成离子型化合物NaH.画出这一物质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结构简图.
2.氢在HCl和NaH两种化合物中分别显示什么化合价?
(二)1.氢在元素周期表中可以排在第一类和第七类.从原子结构加以解释.
2.重氢的原子量是2,为什么不把它排在元素周期表的第二类?
3.氦原子有两个电子,为什么不把氦排在第二类?
(三)1.氯化氢分子的化学键属于哪一类型?
2.液态氯化氢能否导电? 为什么?
3.氯化氢的水溶液能否导电? 为什么?
(第二题共17分)
三、(一)苯酚和苯在常温都能跟溴发生反应.
1.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必要的条件.
2.上述两个反应都属于哪一类型?
3.比较上述两个反应进行的难易程度,并根据苯酚和苯的分子结构加以解释.
(二)向苯酚和乙醇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1.问各有否反应发生?
2.如有反应发生,写出化学方程式和生成物的名称.
3.根据苯醛和乙醇的分子结构,说明发生或不发生反应的原因.
(第三题共15分)
四、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备二氧化碳.
(一)写出这一反应的(1)化学方程式和(2)简化的离子方程式.
(二)所有大理石含90%碳酸钙,其余是不跟酸作用的杂质;所用盐酸是6克分子浓度.计算产生10升二氧化碳(标准状况)时,需要(1)这种大理石多少克和(2)盐酸多少毫升.(原子量:C=12 Cl=35.5Ca=40)
注:最后的计算结果只要求写出整数部分,小数第一位四舍五入.
第四题共16分
五、(一)写出下列名词的定义,并各举一例:
1.同素异性体
2.同分异构体
3.聚合反应
(二)1.在炼钢过程中,为什么要加脱氧剂?
2.任举一种脱氧剂,并写出它所引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为什么在提纯氯化钠时,常用蒸发法;而在提纯硝酸钾时,常用冷却法?
(第五题共14分)
的某几种.取少许溶液分装三个试管中,进行如下操作:
向第一管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加热浓缩,加浓硫酸(70%浓度)和铜屑,再加热,发生红棕色气体.
向第二管中加入硝酸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向第三管中逐渐加入稀硝酸,发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继续加稀硝酸,到溶液显酸性时,加入硝酸钡溶液,不生沉淀;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也不生沉淀.
试判断:这溶液中含有哪几种阴离子?不含哪几个种阴离子?分别说明理由.(不要求写化学方程式)
甲: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2.解答下列问题:
(1)在盛有物质的烧瓶下面加热时,为什么要垫上石棉铁丝网?
(2)熄灭精灯时,应当用灯帽盖灭.为什么不得用嘴吹灭?
乙: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名称:(1)
2.解答下列问题:
(1)过滤时,为什么漏斗管下端要靠着容器的内壁?
(2)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倒入水中,还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为什么?
(第六题共14分)
1962年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一)1.35.5×2÷29=2.4(或答2.5) (1分)
2.加6个大气压(或答加压,也算对) (1分)
3.(1)条件:灼热 现象:燃烧 (共1分)
注:燃烧时发生棕褐色烟,不答亦可.
反应:2Fe+3Cl2=2FeCl3 (1分)
(2)条件:点燃(或答光照)
现象:爆炸(或答燃烧)
反应:H2+Cl2=2HCl (1分)
4.(1)2NaOH+Cl2=NaCl+NaClO+H2O (2分)
(2)H2S+Cl2=2HCl+S (2分)
(二)1.都是氯离子氧化成氯气.(或答氯从-1价变为0价;或答氯氧化,也算对.) (1分)
2.实验室里用氧化剂氧化. (1分)
工业上用电解法. (1分)
注:以上所有的化学方程式,如分子式写错不给分;化学方程式不平衡扣一半.
(2)画出以下两图之一,或其他合理的装置图. (6分)
注:①如画出图1,要求:(1)分液漏斗;(2)烧瓶及其正确安装;(3)酒精灯;(4)集气瓶瓶口向上;(5)导管接近集气瓶底,共计5分.如画出图2,要求:(1)反应试管直放或略斜;(2)夹子的位置;(3)酒精灯;(4)集气管口向上;(5)导管的位置,共计5分.画得工整,给1分.
②如用高锰酸钾作氧化剂,也对,但在图中不应有酒精灯.
③图中不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也算对.
(三)农药制造:六六六(或答滴滴涕) (1分)
塑料工业:聚氯乙烯 (1分)
日常生活:饮用水消毒(或答漂白剂) (1分)
注:或答出其他正确例子.如答出不止一例时,按第一例评分.
(第一题共24分)
2.HCl中:+1 (1分)
NaH中:-1 (1分)
(二)1.氢能象第一类金属失去1个电子,也能象第七类非金属获得1个电子,形成饱和层. (2分)
2.原子序为1(或答核内只有1个质子). (1分)
3.氦为惰性气体(或答氦的两个电子已形成第一饱和层). (2分)
(三)1.原子键(或答共价键,或答极性键,或答强极性键). (2分)
2.不能导电. (1分)
不电离(或答没有离子). (2分)
3.能导电. (1分)
发生电离(或答有离子). (2分)
(第2题共17分)
三、(一)1.
注:不答铁屑,答催化剂,也对.用分子式写,也可以.
2.取代反应 (1分)
3.比较:苯酚能跟溴水起反应;通常取代苯核上的三个氢原子;不需催化剂.苯不跟溴水起反应,能跟液态溴起反应;通常取代一个氢原子;需催化剂. (3分)
注:在上述三点比较中,答对任何两点,给满分.
解释:苯酚分子中的烃基受羟基的影响,因此较易发生取代反应. (2分)
(二)1.苯酚发生反应;乙醇不发生反应. (1分)
2.C6H5OH+NaOH=C6H5ONa+H2O(1分)
3.乙醇不具有酸性,所以跟氢氧化钠不起反应;苯酚由于分子中的羟基受苯核的影响,显弱酸性,所以跟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
(第三题共15分)
四、(一)(1)CaCO3+2HCl=CaCl2+H2O+CO2 (1分)
(2)CaCO3+2H+=Ca+++CO2+H2O (1分)
注:分子式如写错,不给分.化学方程式如不平衡,扣一半.离子方程式中的CaCO3若写成Ca++CO3=,不给分.
(二)(1)CaCO3+2HCl=CaCl2+CO2+H2O
100(克) 22.4(升)
x(克) 10(升)
100:x=22.4:10
注:比例式及算式占3分,数字运算占1分.
注:漏答单位及不指明是大理石的量,扣1分.
(2)CaCO3+2HCl=CaCl2+CO2+H2O
2(克分子) 22.4(升)
y(克分子) 10(升)
注:比例式及算式占3分,数字运算占1分.
设含0.893克分子HCl的盐酸的体积为z.1000毫升6克分子浓度的盐酸溶液中含6克分子的HCl.
1000:z=6:0.893
注:比例式及算式占3分,数字运算占1分.漏答单位及不指明是盐酸的体积,扣1分.
答:需要大理石50克,盐酸149毫升.
或:①在计算所需盐酸体积时(原占8分),若因化学方程式2HCl写错为HCl,从而引起错误,但计算方法正确,扣4分.
②用其他合理算法(如先算出所需HCl的重量,再计算盐酸的需要量),求得正确答案,同样给满分.如有错误,按上述标准扣分.
(第四题共16分)
五、(一)1.同一种元素生成的多种单质.氧气和臭氧(或答红磷和白磷,或答金刚石和石墨,或其他正确的例子). (2分)
2.不同种物质具有相同的组成和相同的分子量,但分子结构不同.丁烷和异丁烷(或答乙醇和甲醚,或其他正确的例子). (2分)
3.相同的分子结合成为较大分子的反应.乙烯聚合成聚乙烯(或其他正确的例子). (2分)
(二)1.还原氧化亚铁.
2.硅铁(或答锰铁,或答金属铝等).
2FeO+Si=2Fe+SiO2
(或答FeO+Mn=Fe+MnO
或答3FeO+2Al=3Fe+Al2O3等) (1分)
(三)温度对氯化钠溶解度的影响很小. (1分)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减少很多.(答温度对硝酸钾溶解度的影响很大,也对) (2分)
(第五题共14分)
六、(一)(1)溶液使酚酞变红,显碱性.有OH-. (1分)
(2)跟浓硫酸和铜作用,发生红棕色(或答棕色)NO2气体.有NO3-
(1分)
(3)溶液在碱性时,跟硝酸钡溶液生白色沉淀;在酸性时,发生二氧化碳气体.有CO3=. (2分)
(5)跟硝酸银溶液不生沉淀.无Cl-. (2分)
注:五种离子判断对,但没有说出理由,给2分.
(二)甲:1.(1)蒸发皿(或答瓷蒸发皿) (1分)
(2)启普发生器 (1分)
(3)滴定管(或答酸式滴定答) (1分)
2.(1)使烧瓶受热均匀,不致破裂. (2分)
(2)嘴吹可能引起灯内酒精燃烧. (2分)
乙:1.(1)量筒 (1分)
(2)蒸馏烧瓶(或答蒸馏瓶) (1分)
注:如答烧瓶,不给分.
(3)洗气瓶. (1分)
2.(1)避免滤液外溅. (2分)
(2)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防止少量水跟浓硫酸发生猛烈作用而飞溅. (2分)
(第六题共14分)
1978年试题
一、(本题共17分)
甲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7,乙元素的正二价离子和氩原子(原子序数为18)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回答以下问题:(填空部分不必再抄题,但必须在试卷上标明题号和空格号,答案写在试卷上.)
1.甲元素在周期表里位于第①周期,第②主族,元素符号是③,它的最高正价氧化物相应水化物的分子式是④.
2.乙元素在周期表里位于第⑤周期,第⑥主族,元素符号是⑦,它的最高正价氧化物相应水化物的分子式是⑧.
3.这两种元素以什么类型的化学键相结合?这种化合物的固体能否导电?它的水溶液能否导电?
4.推断乙元素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钡的碱性哪个更强?
5.推断甲元素负一价离子和碘的负一价离子的还原能力哪个较强?
二、(本题共16分)
1."一克分子任何物质的体积都是22.4升."这句话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加以改正.
2.碳酸钾水溶液的pH值是等于7、还是大于7、还是小于7?说明理由.
3.从1000毫升2N的硫酸溶液中取出10毫升,这10毫升溶液的当量浓度,克分子浓度(摩尔浓度)各是多少?
4.铜跟稀盐酸能否起反应?铜跟浓硫酸能否起反应?能起反应的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不能起反应的说明理由.
三、(本题共13分)
1.写出下列有机化合物的名称或结构式,并指出哪些是同分异构体:
(4)乙酸乙酯 (5)2-甲基丙烷
2.乙烯和乙炔各在特定的条件下都能和水发生加成反应,分别写出它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机化合物必须写结构式),并注明生成物的名称.
四、(本题共18分)
1.现在实验室只有下列三种装置,若要同时制取氢气、氧气和氯气,各应选用哪一种装置?(指出甲、乙、丙即可,不必另画图.)
2.图(乙)装置的长颈漏斗为什么必须插到溶液里?
3.写出制备这三种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分别指明哪种元素被氧化?哪种元素被还原?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用箭头表示)和总数.
五、(本题共16分)
有一包白色粉末,它是由KCl、(NH4)2SO4、(NH4)2CO3、Ca(NO3)2和BaCl2五种化合物中的两种混和而成的.今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第一步:白色粉末和熟石灰一起研磨时,能放出无色气体,这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石蕊试纸变蓝;
第二步:另取少量白色粉末,加足量的水并充分搅拌,有白色沉淀存在,用过滤法进行分离,该沉淀不溶于硝酸;
第三步:向上述分离所得的澄清滤液里加入硝酸银溶液,又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硝酸,沉淀仍不消失.
问: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每一步可得出什么结论?
2.这包白色粉末是由哪两种化合物混和而成的?
3.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若是离子反应,只要求写简化离子方程式.
六、(本题共20分)
1.32%的硝酸溶液(比重为1.2)的克分子浓度是多少?
2.取铜和银组成的合金300毫克,溶于硝酸,以适量水稀释后,加入0.1M的氯化钠溶液24.0毫升,恰好使银完全沉淀.求该合金中铜和银的百分组成.
注:①原子量:Ag108 Cl35.5 Cu63.5 O16.0
H1.0 N14.0 Na23.0
②最后的计算结果要求写到小数点后第一位,小数点后第二位四舍五入.
1978年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①三 ②Ⅶ ③Cl ④HClO4 (4分)
2.⑤四 ⑥Ⅱ ⑦Ca ⑧Ca(OH)2 (4分)
3.离子键相结合. (1分)
CaCl2固体不能导电. (2分)
CaCl2水溶液能导电. (2分)
4.Ba(OH)2的碱性比Ca(OH)2更强. (2分)
5.I-的还原能力比Cl-强. (2分)
(第一题共17分)
二、1.不正确.1克分子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是22.4升.
(3分)
2.K2CO3水溶液pH>7, (2分)
因为它是强碱弱酸形成的盐,能水解,所以溶液显碱性. (2分)
3.当量浓度为2N, (1分)
克分子浓度(摩尔浓度)为1M. (2分)
4.铜跟稀盐酸不能起反应,因为在金属活动顺序表里铜位于氢的后面,所以铜不能跟盐酸起置换反应. (3分)
铜跟有氧化性的浓硫酸能起反应. (1分)
注:①未注明浓硫酸的氧化性,但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对的也给3分.
②若只答"能反应",但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成置换反应的,这3分全不给.
③分子式写错一个,整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不给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全写对而方程式未配平的扣1分.
(第二题共16分)
三、1.(1)正丁烷(答丁烷也算对) (3分)
(2)乙酸(答醋酸也对) (1分)
(3)苯酚(答酚、石炭酸都可以) (1分)
正丁烷和2-甲基丙烷是同分异构体. (2分)
2.乙烯和水的加成反应:
乙醇或酒精 (1分)
乙炔和水的加成反应:
乙醛 (1分)
注:①反应条件只注明"催化剂""加热""加压"等词不扣分,两个方程都未作任何注明的总共扣1分.
②乙炔跟水的加成反应产物答乙烯醇(CH2=CHOH)的可以给1分.
③写结构简式也算对.
(第三题共13分)
四、1.氢气用(乙)图 (1分)
氧气用(甲)图 (1分)
氯气用(丙)图 (1分)
2.避免氢气从长颈漏斗逸出. (2分)
3.(1)制氢气: (4分)
锌元素被氧化,硫酸中的氢元素被还原. (5分)
(2)制氧气:
氯酸钾中的氯元素被还原,氧元素被氧化.
(3)制氯气:
MnO2中的锰元素被还原,HCl中的氯元素被氧化.
注:①化学反应方程式占2分,分子式写错1个整个化学方程式不给分,分子式全对,未配平的扣1分.
②电子转移方向和总数占1分.用第二种表达式时必须注明"得"和"失"或"+"和"-".
③元素的被氧化和被还原占1分.
④制氧气的反应条件"加催化剂MnO2"占1分,"加热"条件,因在装置图里已标明可以不再计分.
(第四题共18分)
第三步:有Cl-存在.
注:若写化合物名称或分子式也对.在第二步未注明Ca++或Ba++而结合第三步肯定BaCl2的也可不扣分.
2.这包白色粉末是由(NH4)2SO4>和BaCl2混和而成.
3.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分)
第一步:(NH4)2SO4+Ca(OH)2=CaSO4+2H2O+2NH3↑ (2分)
(若答(NH4)2SO4+Ca(OH)2=CaSO4+2NH4OH、NH4OH=NH3(+H2O
也算对.若写简化离子反应式不给分.)
第三步:Ag++Cl-=AgCl↓(2分)
注:离子反应不要求写分子反应方程式,写对了不给分,写错了也不扣分.分子式写错,整个方程式不给分.
(第五题共16分)
注: ①体积和重量换算占2分.
②溶液重量和溶质重量的换算占2分.
③重量和克分子数的换算占2分.
④运算结果占2分.
2.解法(1)AgNO3+NaCl=AgCl↓+NaNO3 (1分)
NaCl的克分子数=0.1×0.024=0.0024 (3分)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
NaCl克分子数=AgNO3克分子数=AgCl克分子数=银的克原子数=0.0024 (3分)
银的重量=0.0024×108=0.259克 (2分)
Cu%=1-86.4%=13.6% (1分)
注: ①概念清楚,但由于任何一步算错,使最后结果不对的,总共
扣2分.
②根据NaCl克分子数或毫克分子数或克数,列出比例式,求AgNO3
或AgCl,再算银的重量也对,同样给5分.
③直接指出NaCl克分子数等于银的克原子数的也对,不扣分.
解法(2)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直接列出求Ag的算式,
Cu%=1-86.4%=13.6%
注:分数的分配原则同解法(1).
(第六题共20分)
1979年试题
答题所需的原子量:
H,1;C,12;N,14;O,16;S,32;Cl,35.5;Ba,137.
一、填空(本题共20分)
1.分子是组成 的一种微粒,它是保持物质 性质的基本微粒.
2.10毫升0.1N醋酸溶液的pH值 7;10毫升0.1N氨水的pH值 7;将上述两种溶液混和后,溶液的pH值 7.在0.1N醋酸溶液中加入固体醋酸钠时,溶液的pH值将会 ,这是因为 的缘故.
3.用过量的铁和稀硝酸作用,反应完毕后,溶液显 性,铁离子的化合价是 .
4.一种硫酸溶液的当量浓度是N,比重是d(克/毫升).这种溶液的重量百分比浓度是 ,摩尔浓度是 .
5.把烧红了的铂丝插入盛浓氨水的锥形瓶中,观察到在液面上的铂丝更加红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电子转移总数是 个.
6.在100℃时,乙醇跟乙酸反应生成酯.开始时乙醇的浓度为2摩尔/升,乙酸的浓度为4摩尔/升.在反应达到平衡时,有85%的乙醇参加了反应,那么,这时乙醇的浓度为 ,乙酸乙酯的浓度为 .在酯化反应中 脱羟基, 脱氢.
二、(本题共25分)
X、Y、Z三种元素的离子结构都和氩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
X元素的单质能在氢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Y元素的氢化物组成是H2Y,其最高氧化物含有40%的Y.
Z元素的离子具有紫色的焰色反应.
1.根据以上已知条件,推断X、Y、Z的元素名称(要求写出推断的根据,并画出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2.写出X、Y两元素能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此分析X、Y两元素氧化性的强弱.
3.写出Y、Z两元素结合成化合物的电子式,并由此说明这种化合物具有固定组成的原因.
4.写出X、Y、Z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分子式,指出它们酸碱性的强弱,并用元素周期表的知识进行解释(要求写出对比物).
5.在盛有Y、Z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有何现象?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6.在盛有Y、Z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水溶液的两个试管中,分别滴入氯化锌溶液和稀硝酸,各有什么现象发生?分别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三、(本题共16分)
阅读下列实验内容,并将适当的答案填入空格中.
1.铜丝网在酒精灯上烧到红热,立即插入盛有少量乙醇的试管底,这样反复几次.
在上列操作中,乙醇跟热铜丝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要写结构简式)是 ."插入"操作前后,试管口的气味由 气味变成 气味;铜丝网的颜色由 色变成 色.
2.将2%氨水逐滴加入盛有少量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边加边摇动试管,直到析出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再加入几滴实验1试管里的反应产物,摇匀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静置几分钟.
在上列操作中,有机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下图是乙醇脱氢反应的实验装置.
从装置A滴加纯乙醇,通过红热的铜催化剂(在装置B中),生成的气体通过装置C(内盛少量水),一部分气体凝结并溶解于水,剩余气体收集在装置D中(水被排到装置E).
通过实验证明:(1)装置D中的气体是纯氢;(2)装置C中溶有沸点为21℃的无色液体X;(3)X不能使溴水退色;(4)X能生成三氯取代物,不能生成四氯取代物.实验测得1.0克乙醇经反应后所得氢气的体积为475毫升(标准状况).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可算出每个乙醇分子(C2H6O)脱去的氢原子个数,从而得出液体X的分子式是 .这一计算的主要式子和数据是:
根据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理论,把乙醇分子在上述反应中三种可能的脱氢方式和脱氢生成物的结构式以及物质名称填入下表空格中.
可能的脱氢方式
脱氢产物的结构式
物质名称
编号
(a)
(b)
(C)
上列三个结构式中,因为 式分子中有 ,与液体X 的实验事实抵触; 式分子中有 ,与液体X 的实验事实抵触;所以,只有 式是液体X的结构式.
四、(本题共8分)
1.现安装一套实验室利用液一液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有人设计了五步操作,请你安排出正确而简捷的程序,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 )将蒸馏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
( )把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的高度,固定铁圈,放好石棉网.
( )用漏斗向蒸馏烧瓶中加入一种液体反应物,再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另一种液体反应物,并将导气管放入气体收集器中.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利用对固定装置进行微热的方法来检查气密性.假定瓶口漏气而需要更换橡皮塞).
( )在蒸馏烧瓶上装好分液漏斗,连接好导气管.
2.请你设计一个用纯氢还原氧化铜制取铜的实验操作程序(不需要安装仪器.操作共分四步,分别填写在空白处.除操作外,第1步要说明意图,第2、3、4步要说明在何时进行).
(1)
(2)
(3)
(4)
五、(本题共16分)
阅读下列实验内容,并将适当答案填入空格中.
如图(A)表示,把两块带导线的亮灰色铅板插入盛有稀硫酸(比重1.15)的烧杯中.接通直流电源,几分钟后切断电源.观察到有一块铅板(X极)的表面形成棕色的二氧化铅层;另一块铅板(Y极)仍保持亮灰色,通电时还产生氢气.上列反应总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上列操作中,X极叫做 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Pb+2H2O→PbO2+4H++4e.此X极通过导线由电源 极向溶液 电子,烧杯溶液中的 离子移向X极.
2.撤去装置(A)中的直流电源,将烧杯中两块铅板的导线的两个自由端,彼此相隔适当的距离压在一条白色滤纸上,滤纸用硫酸钠溶液和酚酞试液润湿[见上图(B)].很快看到一极附近的滤纸变红,同时有微量氢气产生;另一极附近的滤纸不变色,同时有微量氧气产生.两块铅板的颜色渐变(一块由亮灰变白,一块由棕变白,这白色物质是硫酸铅).
(1)从滤纸上所起反应的角度来分析,用适当的答案填入下表:
(2)从烧杯中所起反应的角度来分析,用适当的答案填入下表:
电极名称
两极现象
电极上发生的反应
溶液中某离子移向某极
极
铅板由亮灰变白
极
(3)请你写出烧杯中所起反应总的化学方程式,注明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标出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
六、(本题共15分)
1.把氯气通入浓氨水中发生下列反应:3Cl2+8NH3=6NH4Cl+N2↑
使1.12升氯、氮混和气体(90%Cl2和10%N2)通过浓氨水.实验测得逸出的气体(除NH3外)体积为0.672升(50%Cl2和50%N2).问反应中有多少克氨被氧化?(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
2.将0.114克某元素的无水硫酸盐溶于水,跟过量BaCl2溶液作用得0.233克BaSO4沉淀.又在827℃、1大气压下测得90.2毫升此元素的氯化物蒸气的质量是0.1335克.求此元素的原子量(写出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推断过程).
1979年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共20分
1.物质,化学. (每空0.5分)共1分
2.小于,大于,等于,增大,加入醋酸钠使醋酸的电离度减小.
(每空1分)共5分
3.酸性,+2. (每空1分)共2分
共2分
NH3,20. (每空1分)共2分
6.0.3摩尔/升,1.7摩尔/升,乙酸,乙醇. (每空1分)共4分
二、共25分
1.三种元素的推断 共6分
注:①结论错误,不给分.
②不写根据扣1分.
(2)由H2Y可知,最高氧化物为YO3.
与氩原子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结构是
所以Y是S. (2分)
注:结论对而计算错误,扣1分.
Z是K. (2分)
2. 共2分
氧化性Cl>S.
注:无分析或无电子转移,扣1分.
3.共3分
(2)硫的一个原子,获得两个电子,两个钾原子共失去两个电子,得失相当,
阴阳离子的配比是固定的.所以,硫化钾的组成必为K2S. (2分)
注:①电子式凡写错元素符号、电子数、电荷数等,均不给分.
②说理无原则性错误,但不透彻,酌情扣分.
③如答K2S2等多种硫化钾,写出相应的电子式,并据此分析定组成,
也算对.
4. 共7分
注:三个分子式各0.5分,共1.5分.三个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共1.5分.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各1分,共2分.NaOH 对比物1分.结论1分.不指明Na、S、Cl的同周期顺序和Na、K同主族顺序,扣2分.如用H2SeO4作对比物也对,评分标准同上.
5. 共2分
(2)使石蕊试液变蓝. (1分)
注:不写可逆符号或将S2-水解产物直接写成H2S的,扣1分.但在写了上述方程式之后,又写
不扣分.
6. 共5分
(1)K2S+ZnCl2=2KCl+ZnS↓
有白色沉淀产生. (1分)
(2)3K2S+8HNO3(稀)=6KNO3+4H2O+3S↓+2NO↑ (2分)
有气体和沉淀产生. (1分)
注:不配平或不标气体、沉淀符号的都扣方程式得分的一半.
三、共16分
1. 共3分
(1分)
酒精(或乙醇). (0.5分)
醛的刺激性(或刺激性). (0.5分)
暗黑(或暗或黑). (0.5分)
亮红(光亮或红). (0.5分)
注:有机物可写结构式.方程式不配平或有小错漏扣0.5分,若分子式有错误就不给分,同.
2. 共1分
注:方程式扣分同前.
3. 共12分
(1)C2H4O (1分)
注: ①C2H(6-x)O也可从略.不写上式,而写摩尔关系式进行计算,不扣分.
②概念清楚,计算结果错误,整个计算过程(2)最多给1.5分.
③(2)错,(1)对的,(1)不给分.
(3)
(b)式,双键,不能使溴水退色. (1分)
(c)式,四个相同的氢原子,只能生成三氯取代物. (1分)
(a)式. (1分)
四、共8分.
1.(2),(1),(5),(4),(3). 共5分
注:错一个程序,扣2分,错两个程序,全题不给分.例:(4)、(5)颠倒,算一个程序错误.将(5)定为第一步,将(1)定为第二步,以后各步依次类推,虽序号都不对,仍算一个程序错误.
2. 共3分
(1)通H2,这是为了避免爆炸而赶空气.
(2)估计空气赶完后,继续通H2,加热.
(3)待黑色的氧化铜全变成红色的铜时,撤火.
(4)继续通H2,至试管冷却时,再停止通H2.
注:①错一个程序,扣2分,错两个程序,全题不给分.
②(2)、(3)程序合并叙述,内容正确、完备,虽少一个序号,不扣分.
③操作的意图或时机没有说明,或说明有错误,一项扣0.5分,但全题最多扣1.5分.
五、共16分.
1. 共2分
阳(或正). (0.5分)
正(或阳). (0.5分)
取得(或夺取). (0.5分)
2. 共14分
(1)从滤纸上所起反应的角度分析
电极名称
两极现象
电极上发生的反应
溶液中某离子移向某极
阴极(0.
5分)
滤纸变红,产生氢气(1分)
4H++4e = 2H2(
H+、Na+移向阴极(1分)
阳极(0.5分)
滤纸不变色,产生氧气(1分)
4OH-( 2H2O+O2( +4e(1分)
OH-、SO移向阳极(1分)
(2)从烧杯中所起反应的角度分析
电极名称
两极现象
电极上发生的反应
溶液中某离子移向某极
负极(0.
5分)
铝板由亮灰变白色
Pb+SO=PbSO4+2e(1分)
OH-、SO移向阳极(1分)
正极(0.5分)
铅板由棕变白(1分)
PbO2+4H++ SO+2e=PbSO4(+2H2O (1分)
H+移向阴极(1分)
注:①写错分子式,扣1分.写错电子得失,扣0.5分.写错"被氧化"、"被还原"扣0.5分.
②在(1)表中,把阴极写成负极,阳极写成正极;在(2)表中,把负极写成阳极,正极写成阴极,均不扣分.
六、共15分.
1. 共4分
反应过程中用氯量为
1.12×0.9-0.672×0.5=0.672升 (1分)
由反应式知:3摩尔氯只能氧化2摩尔氨,即0.03摩尔氯能氧化0.02摩尔氨. (1分)
0.02摩尔氨的质量为0.02×17=0.34克 (1分)
2. 共11分
设无水硫酸盐的分子式是Ax(SO4)y,其分子量为M1.跟BaCl2作用生成BaSO4的化学方程式是:
M1 y×233
0.114 0.233
求氯化物的分子量,设为M2
P=1大气压,V=0.0902升,g=0.1335克,T=1100K
解得 M2=133.5 (2分)
从上面的推导可知,只有当元素A为+3价时,A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原子量一致,其他都不一致,所以A的原子量=27. (4分)
注:①根据元素A的化合价,分别从 M1和M2推算其原子量得出正确答数,给4分;如只用元素A的+3价推出其原子量,只给2分.
②用其它解法从 M1和M2推断A的原子量,也可以.如:
另外,如设x=1或2,或设y=3等,进行相应的计算和推断,也可以.评分标准同上.
1980年试题
答题所需的原子量
H:1 O:16 C:12 Na:23 S:32 Fe:56 Cu:64
一、(本题共13分)
1.0.3摩尔的氧气和0.2摩尔的臭氧(O3),它们的质量 等,它们所含的分子数 等,原子数 等,它们的体积比(同温、同压)是 .
2.中和10毫升0.1N氨水,需用0.05N盐酸 毫升;中和后溶液显
性.
3.在一密闭容器内,盛有碘化氢气体,在400℃时,建立下列平衡:
如果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摩尔数 ,颜色 .
4.配平以下化学方程式:
[ ]KMnO4+[ ]HCl=[ ]KCl+[ ]MnCl2+[ ]Cl2↑+[ ]H2O
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电子转移总数是 .
(5)当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时,如果有0.4摩尔的电子发生转移.在标准状况下,产生 毫升的氯气;同时有 摩尔的氢氧化钠产生.
二、(本题共13分)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列出了十个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回答下列问题时,请用化学符号.
甲:这十个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
乙:①、③和⑤三个元素最高价氯化物的水溶液,酸性最强的化合物
是 .
丙:②、③和④三个元素所形成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次序是 小于
小于 .
丁:⑦元素氢化物的分子式是 ,它跟固体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
⑨元素氢化物的分子式是 ,它的水溶液的pH值 7.
戊:⑨元素与①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 是以 键相结合的,高温灼烧时火显 色.
⑧元素与⑥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它们是以
键相结合的.
⑤元素在晶体中原子间是以 键相结合的.
已:⑧元素与⑨元素两者核电荷数之差是 .
三、(本题共5分)
改错:用括号指出文中有科学性错误的地方,并将正确答案写在括号下面(如果将正确的地方改成错误的,则每处倒扣1分).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小,在实验室里,常用石灰石跟硫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可用作灭火剂,燃着的镁条放在二氧化碳中会熄灭.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它的水溶液是弱酸.碳酸盐有正盐、酸式盐、碱式盐,碳酸氢钠是酸式盐,它的水溶液显酸性.
四、(本题共17分)
本题为选择正确答案题.凡选错的,倒扣1分;不答的,不得分,也不倒扣分;凡填写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的,都倒扣1分.
(1)有两个元素X与Y,能生成两种化合物C1和C2,每种化合物的质量百分组成为:
X
Y
C1
75%
25%
C2
80%
20%
如果知道C1的最简式为XY4,则C2的最简式是( ).
XY2 X2Y3 X3Y2 X3Y XY3
(2)在2M醋酸钠溶液里,下列各种离子中( )含量最多.
CH3COO- OH- Na+ H+
(3)在下列化合物中,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并在有盐酸催化时,可以跟苯酚发生缩聚反应的是( ).
乙烯 甲醇 甲醛 甲酸 乙酸
(4)在下列化合物中,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又溶于盐酸的是( ).
盐酸苯胺 硬脂酸 苯酚 丙氨酸 氯乙烷
(5)把铁片投入下列某溶液中,铁片溶解且其质量减轻,也没有气体产生.因此某溶液是( ).
H2SO4 Al2(SO4)3 FeSO4 Fe2(SO4)3 CuSO4
五、(本题共12分)
下列四种有机物中,都含有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怎样用化学试剂(包括
(1)硝基苯(苯胺)
(2)苯(苯酚)
(3)溴乙烷(乙醇)
(4)乙酸乙酯(乙酸)
六、(本题共13分)
在以下各步反应中,最后的生成物E是白色沉淀.
A、B、C、D、E各是什么?
A
B
C
D
E
并写出六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七、(本题共10分)
1、以下各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和操作有无错误,如果有,用文字指出错误在哪里(不必另外画图).
2.盛硫化氢饱和溶液的试剂瓶的瓶壁上有一层固体,它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
3.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反应后,有一些二氧化锰牢固地附着在试管壁上,应该用什么试剂把它洗掉,为什么这种试剂能把二氧化锰洗掉?
八、(本题共17分)
(1)在500毫升1M硫酸铜溶液中,放入一块铁片.反应一段时间后,将铁片取出,经洗净、干燥后,铁片的质量增加了0.8克.求析出了多少克铜?反应后溶液中硫酸亚铁的摩尔浓度是多少?
(2)有一亚硫酸钠试样,由于储藏时间太久,有一部分亚硫酸钠已经变质.经测定,在亚硫酸钠试样中还含有5.3%碳酸钠.现称取亚硫酸钠试样20克,加入4N盐酸300毫升,产生的气体经干燥后,其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464毫升.问在这试样中亚硫酸钠的百分含量是多少?
1980年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共13分
(1)相等,不等,相等,3:2. (每空0.5分)共2分
(2)20,酸性. (每空1分)共2分
(3)不变,变深. (每空1分)共2分
(4)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2分
(错一个系数就不给分)
盐酸 1分
10 1分
共 4分
(5)4480 2分
0.4 1分
共 3分
二、共13分
甲:Ar 1分
乙:AlCl3 1分
丙:Mg2+小于Ca2+小于K+ 2分
丁:H2O,2K+2H2O=2KOH+H2↑(分子式错或不配平都不给分)
HBr,小于. (每空0.5分)共2分
戊:NaBr,离子键,黄,CCl4,共价键,金属键. (每空1分)共6分
己:18. 1分
三、共5分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小),在实验室里,常用石灰
(大)
跟(硫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可用作灭火剂,燃着的镁条放在
(盐酸)[注]
二氧化碳中会(熄灭).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它的
(燃烧) (小)
水溶液是弱酸.碳酸盐有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碳酸氢钠是酸式盐,它的水溶液显
(酸)性.
(碱)
每改对一处,给1分.答案包括“括号和正确的内容”,两者缺一,不给分.
注:如改写成“常用(碳酸钠)跟硫酸反应来制取”,也算对.
四、共17分
(1)(XY3) 4分
(2)(Na+) 3分
(3)(甲醛) 3分
(4)(丙氨酸) 3分
(5)(Fe2(SO4)3) 4分
五、共12分
(1)用盐酸洗涤,分出盐酸层. (各1.5分)共3分
(2)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出氢氧化钠液层. (各1.5分)共3分
(3)用水洗涤,分出水层. (各1.5分)共3分
(4)用碳酸钠溶液洗涤,分出碳酸钠液层. (各1.5分)共3分
(用氢氧化钠溶液或水洗涤,都扣1分)
六、共13分
A.Al, B.AlCl3 C.Al2S3
D.Al2(SO4)2, E.Al(OH)3. (每空1分)共5分
AlCl3+3NH3·H2O=Al(OH)3↓+3NH4Cl 1分
Al2S3+6H2O=2Al(OH)3↓+3H2S↑ 2分
2Al+3H2SO4=Al2(SO4)3+3H2↑ 1分
Al2(SO4)3+3Na2CO3+3H2O=2Al(OH)3↓+3Na2SO4+3CO2↑ 2分
注:化学方程式中分子式错不给分,不配平或不标明气体、沉淀符号的扣0.5分.
七、共10分
1.(1)正确.
(2)温度计的水银球应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处.
(3)盐酸量不够.
(4)瓶底应有一层细沙或水.
(5)玻棒没有接触滤纸.
(6)不能用酸式滴定管. (每空1分)共6分
2.硫. 1分
由于硫化氢被空气氧化而生成的. 1分
共2分
3.盐酸. 1分
因为盐酸能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 1分
共2分
注:2、3两小题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同样给分.
八、共17分
(1) Fe+CuSO4==FeSO4+Cu
56克 1摩尔64克
每析出64克铜,铁片的质量增加64-56=8(克),同时生成1摩尔FeSO4.
今铁片的质量增加0.8克,则应有6.4克铜析出,同时生成0.1摩尔FeSO4.
则FeSO4的摩尔浓度=0.1/0.5=0.2(M)
列出化学方程式,并写对. 1分
得出Cu的析出量(6.4克). 2分
得出FeSO4的摩尔数(0.1摩尔). 2分
得出FeSO4的摩尔浓度(0.2M). 2分
共7分
注:概念清楚,计算结果错误,根据错误情况,酌情扣2分左右.
SO2气体的摩尔数:0.11-0.01=0.10(摩尔) 1分
Na2SO3的克数:0.10×126=12.6(克) 3分
如果采用下法:
CO2气体的体积:0.01×22400=224(毫升) 1分
SO2气体的体积:2464-224=2240(毫升) 1分
Na2SO3的克数:0.1×126=12.6(克) 3分
共10分
注:概念清楚,计算结果错误,根据错误情况,酌情扣3分左右.
如果仅看作是一种气体来进行计算者,属于对本题总的概念不清,最多只能给2分(即气体的总摩尔数算对者,给2分).
1981年试题
一、(本题共12分)
元素A的单质能跟氢气化合生成HxA.在温度为27.0℃、压强为760毫米汞柱时,一升HxA气体的质量为1.38克;含有3.40克HxA的水溶液能跟含13.5克CuCl2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并生成黑色沉淀.如元素A的原子核中含有相同数目的质子和中子,试回答下列问题.
1.求算HxA的分子量.
2.根据上述数据推断,一个HxA分子中含有几个氢原子?
3.A的原子量是 .A原子核中含有 个中子.
4.A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
5.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 周期、第 族,元素符号是 .
6.A的最高化合价为 ,最低化合价为 .
7.画出HxA分子的电子式: .
8.H-A键是 键,HxA分子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
二、(本题共15分)
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氯气通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2)碳酸钡溶于盐酸.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
(1)氯气通入热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氯酸钠、氯化钠和水;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和物.
3.在常温、常压下,用铂做电极,电解CuSO4溶液时,在阳极有 生成,在阴极有 生成.通电一段时间,切断电源,一个电极的质量增加了0.127克,另一电极上产物的质量应是 克,溶液的pH值是增大、是减小、还是不变? .
4.已知用活性炭清除水中氯气的过程,可看作是Cl2、H2O跟C起作用生成Cl-、H+和CO2的反应.若水中Cl2的浓度为0.50ppm(1ppm即百万分之一),按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每消耗100克活性炭能处理多少公斤水?
三、填空(本题共10分)
1.浓硫酸跟适量的苯共热到70—80℃,生成 ,硫酸的作用是 .
2.浓硫酸跟适量的乙醇共热到170℃,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硫酸的作用是 .把所得气态有机产物通入溴水中,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硫酸跟乙醇、溴化钠混和,小火加热,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所得的有机产物跟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此反应的类型是 .
此蒸气的分子式是 .
4.将稀硫酸跟淀粉液共热至沸,发生水解,得到最后产物的化学方程式是 .
四、(本题共10分)
1.引燃密闭容器中的己烷和氧气的混和气体,使发生不完全燃烧反应.在120℃时测得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分别为270毫米汞柱和390毫米汞柱.试根据上述实验的数据判断这一燃烧反应主要是按下列哪个方程式进行的,并写出判断的依据.
(1)C6H14+9O2=CO+5CO2+7H2O
(2)C6H14+7O2=5CO+CO2+7H2O
(3)C6H14+8O2=3CO+3CO2+7H2O
(4)2C6H14+15O2=8CO+4CO2+14H2O
2.0.096摩尔的一氧化碳和0.075摩尔的氧气在100毫升的密闭容器中混和,加热到某一温度发生反应并达到平衡时,有0.08摩尔的二氧化碳生成.
(1)求上述反应在该温度的平衡常数.
(2)如向平衡混和物中加入氧气时,一氧化碳的转化率会 ,平衡常数 .
五、(本题共10分)
1.50毫升1.0M盐酸跟50毫升1.1M氢氧化钠溶液在下图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大小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什么?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对求得中和热的数值有何影响?
(3)改用60毫升1.0M盐酸跟50毫升1.1M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热量是否相等?所求中和热数值是否相等?简述理由.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上述实验,为什么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低?
2.用下列三个装置同时分别进行溶解度的测定、苯的硝化和苯酚跟甲醛的缩聚三个实验.
(1)(甲)装置适用于进行 实验.
(2)(乙)装置适用于进行 实验.
(3)(丙)装置适用于进行 实验.
六、(本题共13分)
1.今有含Ca2+、Cu2+和Ag+三种金属阳离子的稀溶液,现要求分别得到这三种元素的沉淀物(即每种沉淀是一种金属的化合物).供使用的试剂只有碳酸钠溶液、盐酸和硫化亚铁,并且不得加热,写出简要的逐一分离沉淀的步骤(不要求写具体操作、仪器和化学方程式).
2.现有36克H2O和80克D2O.它们所含氧原子数之比是 ,它们分别跟金属钠完全反应时所放气体的体积比是 ,质量比是 .
3.现在两种氧的单质O2和Om的混和气体,从其中取出体积相同的两份.往一份中加松节油,Om完全被吸收,结果气体体积减少了V毫升;加热
各气体的体积都是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测定的).根据上述数据推断m的数值.
七、(本题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它的标号填入括号内.若填二个或二个以上标号的,不给分.其中第1—20小题,每题1分;第21—25小题,每题2分.
1.既能用浓硫酸,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湿气体是( ).
(a)NH3 (b)H2 (c)SO2 (d)Cl2
2.由于易被氧化而不宜长期存放的溶液是( ).
(a)高锰酸钾溶液 (b)氢硫酸 (c)氯化铁溶液 (d)硝酸银溶液
3.具有还原性的离子是( ).
4.能溶于浓氨水成蓝色溶液的白色固体是( ).
(a)CuSO4·5H2O (b)[Cu(NH3)4]SO4 (c)AgCl (d)CuSO4
5.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产生沉淀,此沉淀又能溶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是( ).
(a)Na2SO4 (b)Mg(NO3)2 (c)Al2(SO4)3 (d)FeCl2
6.在100毫升0.1MNaOH溶液中,所含NaOH的质量是( ).
(a)40克 (b)4克 (c)0.4克 (d)0.04克
7.下列第( )个反应中,硝酸既表现了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
(a)FeO跟HNO3 (b)Al(OH)3跟HNO3
(c)H2S跟HNO3 (d)C6H5CH3跟HNO3
8.在20℃,100克水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那么50克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百分比浓度是( )%.
(a)36.0 (b)18.0 (c)26.5 (d)72.0
9.1.06克Na2CO3跟20.0毫升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pH<7),该盐酸的摩尔浓度是( ).
(a)0.100M (b)0.200M (c)0.500M (d)1.00M
10.100毫升0.6M盐酸加到等体积0.4M NaOH溶液中,所得溶液的pH值是( ).
(a)0.2 (b)0.7 (c)1.0 (d)2.0
11.向氨水中加氯化铵晶体,溶液的碱性( ).
(a)增强 (b)减弱 (c)不变 (d)为零
(a)加入电解质,可使某些胶体凝聚
(b)通以直流电,胶体微粒作定向移动
(c)一束光线通过时,有丁达尔现象
(d)胶体微粒的直径小于10-9米
13.下列分子中,极性最大的是( ).
(a)CH4 (b)CO2 (c)HCl (d)HBr
14.元素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递增的是( ).
(a)Na K Rb (b)N P As
(c)O S Se (d)Na P Cl
15.按第一电离能递增的顺序而排列的是( ).
(a)Li Na K (b)Na Al S
(c)P Si Al (d)Cl Br I
16.碳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的各亚层中,电子通常是按( )方式排布的.
17.某原子的4d亚层中有1个电子,其第五电子层中有( )个电子.
(a)0 (b)2 (c)3 (d)8
18.下列各种物质中,分子量最大的是( ).
(a)壬烷 (b)蔗糖 (c)TNT (d)蛋白质
19.在下列石油加工的各种处理过程中,属于裂化过程的是( ).
(a)分离汽油和煤油 (b)原油脱盐、脱水
(c)十六烷变为辛烷和辛烯 (d)将直链烃变为芳香烃
20.甲醚和乙醇是同分异构体,但乙醇的沸点比甲醚高,其原因是( ).
(a)乙醇的分子量比甲醚大 (b)乙醇分子内化学键牢固
(c)乙醇分子间形成了氢键 (d)乙醇分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OH-
21.第四周期的金属钾、钙、锌、铁各1克跟足量盐酸起反应,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
(a)钾 (b)钙 (c)锌 (d)铁
22.2-甲基丁烷跟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可能得到的一氯取代物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S2-离子的浓度增加.
24.pH=5和pH=3的两种盐酸,以等体积混和后,溶液的pH值是( ).
(a)2 (b)3.3 (c)4 (d)8
25.150℃时碳酸铵完全分解产生的气态混和物,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 )倍.
(a)96 (b)48 (c)12 (d)32
1981年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共12分
∴分子量为34.0 (2分)
2.3.40克HxA即0.1摩尔的HxA,13.5克CuCl2即0.1摩尔CuCl2,它们恰好完全起反应生成0.1摩尔黑色沉淀CuA.由此可见A是-2价的,所以x=2,即一个HxA分子中含2个氢原子. (2分)
若只答x=2,而未作推理者只给1分.
3.32,16 (每空1分,共2分)
4.1s2 2s2 2p6 3s2 3p4 (1分)
5.3,VIA(或六主) (每空0.5分,共1分)
S (1分)
6.+6.-2 (每空0.5分,共1分)
8.极性共价(若答极性键也对,答共价键也给分) (0.5分)
极性分子 (0.5分)
二、共15分
1.(1)Cl2+2Fe2+=2Cl-+2Fe3+ (2分)
如答 Cl2+H2O=H++Cl-+HClO
H++HClO+2Fe2+=Cl-+H2O+2Fe3+也给分.
(2)BaCO3+2H+=Ba2++H2O+CO2↑ (2分)
在(1)和(2)式中,生成物和配平方程式各占1分.分子式、离子式写错了全部不给分,若答化学方程式的也全不给分,未标气体符号的扣0.5分.
2.
在(1)和(2)式中化学方程式和电子转移各占1分.电子转移用单箭头正确标出也对.分子式错了全不给分.未标气体符号扣0.5分.
3.O2,Cu (每空0.5分,共1分)
0.032克 (1分)
减小 (1分)
4.2Cl2+2H2O+C=4Cl-+4H++CO2 (1分)
设100克活性炭能跟x克Cl2起作用
配平化学方程式占1分,计算占3分.列出一步总的算式,进行计算也对.CO2若标↑可不扣分.
三、共10分
1.苯磺酸(或C6H5-SO3H),磺化作用(每空0.5分,共1分)
若答磺化剂或磺化反应或反应物也可给分,答催化剂不给分.
脱水作用 (1分)
C2H4+Br2→C2H4Br2 (1分)
3.H2SO4+NaBr+C2H5OHC2H5Br+NaHSO4+H2O(2分)
若答H2SO4和NaBr起反应生成HBr,它再和C2H5OH反应生成C2H5Br的两个化学方程式的也对.
(1)C2H5Br+NaOHCH2=CH2( +NaBr+H2O (1分)
消去反应(或消除反应) (1分)
(2)Br2 (1分)
化学方程式对,而未注明“淀粉”和“葡萄糖”的不扣分.
本题各化学方程式中有机化合物写结构简式或分子式都算对.漏标气体符号扣0.5分.
四、共10分
1.恒容、恒温时,气体总摩尔数与总压强成正比, (1分)
只有化学方程式(3)在反应前后气体总摩尔数之比为9:13,所以反应主要按第(3)个方程式进行. (1分)
若无依据而选答(3)者可给1分.
2.(1) (1分)
起始浓度(摩尔/升) 0.96 0.75 0 (1分)
平衡浓度(摩尔/升) 0.16 0.35 0.80 (1分)
本小题配平化学方程式占1分,计算占3分,共4分.
未注明平衡浓度,但一步正确列式进行计算者也同样给分.
可不扣分.
未折算成浓度,而直接用摩尔数计算者,3分全不给.化学方程式未配平者4分全不给.仅最后答数算错者扣1分.
(2)增大,不变 (每空1分,共2分)
五、共10分
1.(1)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1分)
(2)因为热量损失,所得中和热数值偏低. (1分)
(3)所放热量不等.因为60毫升1.0MHCl溶液跟50毫升1.1MNaOH溶液能生成0.055摩尔的H2O,而50毫升1.0MHCl跟50毫升1.1MNaOH溶液只能生成0.050摩尔的H2O. (2分)
中和热数值相等.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摩尔H2O时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1分)
(4)因为氨水是弱碱,在中和过程中电离吸热,所以氨水和盐酸的中和热低于氢氧化钠和盐酸的中和热. (2分)
2.(1)苯的硝化 (1分)
(2)溶解度的测定 (1分)
(3)苯酚跟甲醛的缩聚 (1分)
六、共13分
1.第一步:向Ca2+ Cu2+ Ag+混和溶液中加HCl溶液,使AgCl完全沉淀,并分离出去,Cu2+和Ca2+留在溶液中; (2分)
第二步:将FeS和盐酸作用产生的H2S气体通入Cu2+和Ca2+的混和溶液,使CuS完全沉淀,并分离出去,Ca2+还留在溶液中; (2分)
第三步:将Na2CO3溶液加入含Ca2+的溶液中,使CaCO3完全沉淀,并分离出去. (2分)
本小题共6分,每一步占2分.第一步错了6分全不给;第一步对,第二步错可给2分.
若第一步答对,而第二步答"将FeS和盐酸一起加入溶液",第三步再加
Na2CO3溶液,则第一步给2分,第二步给1分,第三步不给分.
若仅答某试剂可使某离子沉淀,虽然沉淀三种离子的试剂都对,但未说明分离沉淀顺序者,可给1分.
2.1:2, 1:2, 1:4 (每空1分,共3分)
Om分解为O2时,氧原子数目不变,所以可表示为:
2Om=mO2 (1分)
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与摩尔数比相等,
所以 m=3 (1分)
若无推理过程(或推理错误)而仅答m=3者可给1分.
七、共30分
1.(b) 2.(b)
3.(c) 4.(d)
5.(c) 6.(c)
7.(a) 8.(c)
9.(d) 10.(c)
11.(b) 12.(d)
13.(c) 14.(d)
15.(b) 16.(c)
17.(b) 18.(d)
19.(c) 20.(c)
以上每小题各占1分,共20分.以下每小题各占2分共10分.
21.(b) 22.(d)
23.(d) 24.(b)
25.(c)
1982年试题
可能需要的数据:
原子量: H: 1.0 C: 12.0 N: 14.0 O: 16.0 Na: 23.0 Cl: 35.5 S: 32.0 K: 39.0 Ca: 40.0 Fe: 56.0 Ba: 137.3
对数:lg2=0.301 lg3=0.477 lg5=0.699
一、(本题共2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它的标号填入括号内.若填二个或二个以上标号的,不给分.其中第1—15小题,每题1分;第16—20小题,每题2分.
1.小苏打的分子式是 ( ).
(a)Na2SO4·10H2O (b)Na2CO3·10H2O
(c)NaHCO3 (d)Na2S2O3·5H2O
2.下列盐受热分解时,只能产生一种气体的盐是 ( ).
(a)KNO3 (b)AgNO3 (c)NH4HCO3 (d)Cu(NO3)2
3.在20毫升1MNaCl和40毫升0.5MCaCl2的混和溶液中,Cl-离子的摩尔浓度是 ( ).
(a)0.50M (b)0.67M (c)2.00M (d)1.00M
4.下列各组离子(各离子的浓度均为0.1M),在水溶液中互相不发生反应的一组离子是 ( ).
5.下列盐的水溶液,其pH值小于7的是 ( ).
(a)NaHCO3溶液 (b)NaCl溶液
(c)CH3COONH4溶液 (d)NH4Cl溶液
6.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物质是 ( ).
(a)CaO (b)NaCl溶液 (c)白磷 (d)H2S溶液
7.pH值相同,摩尔浓度最大的酸是 ( ).
(a)HCl (b)H3PO4 (c)H2SO4 (d)CH3COOH
8.下列微粒中半径最大的是 ( ).
(a)S (b)S2- (c)Cl- (d)K+
9.用半透膜把分子或离子从胶体溶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叫 ( ).
(a)电泳 (b)电解 (c)凝聚 (d)渗析
10.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 ( ).
11.25℃时,在1M盐酸溶液中,水的Kw值是 ( ).
(a)10-14 (b)0 (c)>10-14 (d)<10-14
12.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一对物质是 ( ).
(a)乙醇和乙醚 (b)硝基乙烷和氨基乙酸
(c)淀粉和纤维素 (d)乙酸和乙酸酐
13.氯仿的分子式是 ( ).
(a)CH3Cl (b)CH2Cl2 (c)CHCl3 (d)CCl4
14.天然橡胶的主要成分是 ( ).
(a)聚异丁烯 (b)聚异戊二烯 (c)聚氯乙烯 (d)聚丁二烯
15.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 ).
(a)碳酸 (b)苯酚 (c)苯甲酸 (d)苯甲醇
16.分离二甲苯和苯胺的混和物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
(a)混和物和水混和振荡,用分液漏斗分离.
(b)混和物和稀盐酸混和振荡,用分液漏斗分离.
(c)混和物和苯混和振荡,用分液漏斗分离.
(d)混和物和NaOH水溶液混和振荡,用分液漏斗分离.
(a)铁 (b)硫 (c)铁和硫 (d)氧和铁
18.0.1M盐酸和0.06M氢氧化钡溶液以等体积混和后,该混和溶液的pH值是 ( ).
(a)1.7 (b)12.3 (c)12 (d)2.0
19.下面几种叙述中,不正确的叙述是 ( ).
(a)电离能的大小是表示气态原子或阳离子失去电子的难易.
(b)电离度的大小是表示弱电解质在水中电离成离子的难易.
(c)一摩尔氢原子和一摩尔氢分子的微粒数都是6.02×1023个.
(d)一摩尔氢的质量等于1.008克.
20.有一化学平衡:
下图是表示A的转化率同压强、温度的关系,分析下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m+n>p+q
(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m+n(c)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m+n>p+q
(d)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m+n
二、(本题共7分)
有八个烧杯分别盛有:[Ag(NH3)2]OH、BaCl2、[Cu(NH3)4]SO4、NaAlO2、FeCl3、ZnCl2、KAl(SO4)2和MgCl2等化合物的试液,试问哪种或哪几种试液能发生下述反应?将答案写在横线上面.(多答一个倒扣一分,每小题不给负分).
1.能跟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此沉淀不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 .
2.能跟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沉淀,随后该沉淀溶于过量的NaOH成无色溶液. .
3.能跟盐酸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沉淀,随后该沉淀溶于过量的盐酸成无色溶液. .
4.能跟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此沉淀不溶于过量的HNO3. .
5.用稀硫酸酸化后,通入H2S气体,生成黑色沉淀. .
三、(本题共10分)
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指出实验现象.
(a)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到溴水中;
(b)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到碳酸氢钙溶液中.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
(a)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
(b)过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的反应;
(c)浓硫酸跟硫化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铁、二氧化硫、硫和水.
四、(本题共10分)
1.实验室里若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氨气,试指出图中装置的错误之处,并用文字简要说明如何改正,将答案填入下表.
2.下文是描述用NaOH滴定盐酸的主要操作过程,阅读后,用横线画出文中错误之处,并将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的下面.
(如将正确的地方改成错误的,则每处倒扣1分,本题不给负分).
将带有活塞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即可向其中注入标准的NaOH溶液.然后把它固定在滴定管夹上.在滴定管的下面放一烧杯,设法调节到滴定管的尖咀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在滴定管刻度“0”以下的位置,记下液面所在的刻度.
用量筒准确量取25ml待测盐酸溶液,放入用待测盐酸溶液洗涤过的锥形瓶中,滴入2~3滴酚酞溶液,振荡锥形瓶,此时溶液呈无色.将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边摇边滴入NaOH溶液直到溶液变红色并不再褪色时为止,这时表明已到滴定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五、(本题共7分)
阅读下文,并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答案.
A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排布是2s22p3,它是 元素,其
A元素的单质可以跟氢气化合成 分子,这个分子的电子式是 ,分子中的H—A键是 键,该分子具有 形的空间结构,因此它是一个 性分子.由于这个分子中的A原子还有 对孤对电子,所以它还可以同具有 轨道的H+离子通过 键结合成 离子,在这个离子中所有键的键长和键能都是 .此外,由于该分子之间存在着 键,所以这种氢化物的沸点比同族内其它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都 .
六、(本题共9分)
已知A原子只有一个不成对电子、M电子层又比N电子层多11个电子,试回答下列问题:
1.N电子层的s亚层和p亚层中只有一个不成对电子的元素有哪些?
2.写出A原子的M和N电子层的电子排布式和元素符号.
3.指出元素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4.指出元素A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
七、(本题共12分)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化合物必须写结构简式)
2.中性有机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8H16O2.
(A)能够发生水解反应,得到化合物(B)和(C).
(B)跟Na2CO3溶液反应有气体放出.
(C)跟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C)能氧化成(B).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试回答:
(a)(A)、(B)、(C)各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c)写出(A)的名称.
八、(本题共12分)
将9.2克N2O4晶体放入容积为2升的密闭容器中,升温到25℃时N2O4全部气化,由于N2O4发生如下分解反应:
平衡后,在25℃时测得混和气体(N2O4和NO2)的压强P为同温下N2O4(气)尚未分解时压强的1.2倍,试回答下列问题:
1.平衡时容器内混和气体的压强P是多少大气压?
2.平衡时容器内NO2同N2O4的摩尔比是多少?
3.平衡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是多少?
4.如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压力、温度或浓度)时,试将NO2同N2O4的摩尔比平衡常数K的变化情况,选用增大、减小或不变等词句填下表:
摩尔比
K
加压
升高温度
增加N2O4的浓度
九、(本题共8分)
有一种复盐A其分子式为FeSO4·m(NH4)2SO4·nH2O.将9.60克A同足量浓NaOH溶液共热,产生的氨气用100毫升1.00N硫酸吸收,剩余的硫
的质量百分组成为49%,试问:
1.硫酸吸收了多少摩尔的氨气?
3.m和n各为多少?
1982年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共25分
1.(c) 2.(a) 3.(d) 4.(d) 5.(d)
6.(b) 7.(d) 8.(b) 9.(d) 10.(a)
11.(a) 12.(b) 13.(c) 14.(b) 15.(c)
以上每小题各占1分,共15分.以下每小题各占2分,共10分.
16.(b) 17.(c) 18.(c) 19.(d) 20.(a)
二、共7分
1.FeCl3 (1分)
2.ZnCl2 KAl(SO4)2 (2分)
3.NaAlO2 (1分)
4.BaCl2 (1分)
5.[Ag(NH3)2]OH [Cu(NH3)4]SO4 (2分)
多答一个倒扣1分,每小题不给负分.
三、共10分
1.(a)Br2+2OH-=Br-+BrO-+H2O (1.5分)
溶液由橙(或红棕)色变为无色. (0.5分)
生成白色沉淀. (0.5分)
(a)和(b)式中,生成物占1分,配平方程式占0.5分.分子式、离子式写错了全不给分,若答成化学方程式也全不给分.未标沉淀符号的扣0.5分.
(a)、(b)、(c)式中,化学方程式占1分(包括生成物和配平),电子转移方向和总数占1分.电子转移若用单箭头正确标出也对.分子式错了全不给分,未标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各扣0.5分.
四、共10分
1.
错误之处
应如何改正
得分
(a)试管a管口向上倾斜
应向下倾斜
1分
(b)铁夹夹的位置不对
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
1分
(c)试管b管口向上
试管b管口应向下
1分
(d)试管b塞上橡皮塞
不应塞橡皮塞,应换棉花团(不塞棉花团也对)
1分
(e)反应物没有加热(或没有酒精灯)
应加热(或添加酒精灯)
1分
2.(a)带有活塞的 (0.5分)
碱式 (0.5分)
(b) 即可 (0.5分)
再用标准NaOH溶液洗几次 (0.5分)
(c)用量筒准确量取 (0.5分)
用移液管移取(或从酸式滴定管放出) (0.5分)
(d)待测盐酸溶液 (0.5分)
蒸馏水 (0.5分)
(e)并不再褪色 (0.5分)
在半分钟内不再褪色 (0.5分)
如将正确的地方改成错误的,则每处倒扣1分,本题不给负分.
五、共7分(每空0.5分)
答案按空格的顺序依次为:
(5)共价(或极性) (6)三角锥
(7)极 (8) ?
(9)1s空(或空) (10)配位(答共价不给分)
(13)氢 (14)高
氨写成“铵”,铵写成“氨”或“胺”均扣0.5分.
六、共9分
1.钾、铬、铜、镓、溴(或K、Cr、Cu、Ga、Br)
每种元素1分,共5分.若元素名称(或符号)写错了,不给分.
2.M和N电子层的电子排布式:3S23P63d104S24P5 (1分)
元素符号:Br (1分)
3.溴在第四周期 第VIIA族(或VII主、七主) (1分)
4.最高化合价+7,最低化合价-1 (1分)
七、共12分
1.
本题各化学方程式中,有机化合物写结构简式或结构式都算对.写错一个结构简式或结构式的,整个化学方程式不给分.方程式未配平,扣0.5分.
2.(a)(A)酯 (1分)
(B)羧酸(或酸) (1分)
(C)醇 (1分)
正确写出酯、羧酸、醇的通式也算对.酯写成脂扣0.5分.
(b)可能的结构简式:
每个结构简式占0.5分,共3分.
(c)丁酸丁酯或正丁酸正丁酯 (0.5分)
2—甲基丙酸—2—甲基—1—丙酯或异丁酸异丁酯 (0.5分)
八、共12分
1.先求混和气体的总摩尔数n:
设n1、P1分别是纯N2O4(气)的摩尔数和压强
n、P分别是混和气体的总摩尔数和压强
∴ n=0.12摩尔 (2分)
再利用PV=nRT求混和气体的压强
2.设0.1摩尔N2O4中有x摩尔分解,则根据反应:
可知:平衡时,未分解的N2O4的摩尔数:0.1—x
平衡时,生成的NO2的摩尔数:2x
混和气体的总摩尔数:0.12
则 0.1-x+2x=0.12
∴ x=0.02 (2分)
(平衡常数表示式、平衡时物质的浓度和计算结果各给1分)
4.
减少
不变
增大
增大
减少
不娈
(每一空格给0.5分,共3分)
九、共8分
1.被硫酸吸收的NH3的摩尔数:
1×100-2×25.50=49毫克当量数的氨
49/1000=克当量数=摩尔数
∴ 吸收了0.049摩尔的氨 (2分)
2.9.60克A产生了0.049摩尔NH3
3.根据A的分子式可知:
∴ m=1 (3分)
设A的分子量为M,则
∴M=392
M=392=152+132+n×18
∴n=6 (2分)
如只答m=1,n=6,但没有推导过程,只各给0.5分.
也可以按下法求m和n,即:
解(1)(2)式可求得m=1,n=6
(若写出其它正确解法,可参照评分标准给分)
1984年试题
可能用到的数据
原子量:H 1,C 12,N 14,O 16,Na 23,S 32,Cl 35.5,Cu 64,Ba 137.
一、(本题共21分)
下列各题均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请将各题的正确答案的题号(A、B、C、D、E)填入括号内,若试题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考生填两个者,该题不能得分,如该题有两个正确答案,考生选择一个而且选择正确的,该题得一半分,如果选择两个答案,其中一个选择错误,则该题不得分。1-15题每题1分,16-18题每题2分。
1.在相同条件下,0.1摩尔的镁和0.1摩尔的铝分别和足量的稀盐酸起反应后 ( ).
(A)镁放出的氢气多 (B)铝放出的氢气多
(C)镁和铝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D)铝不放出氢气
(E)不能比较
2.把氨气通入稀盐酸中,当溶液的pH值等于7时 ( ).
(A)溶液中NH3·H2O过量
(B)溶液中盐酸过量
(C)氨和盐酸中的氯化氢等摩尔混和
(D)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
(E)溶液变色
3.向纯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氢钠(温度不变),则溶液的 ( ).
(A)pH值长升高
(B)酸性增强
(C)水中[H+]与[OH-]的乘积增大
(D)OH-离子浓度减小
(E)pH值不变
4.若要除去液溴中溶解的少量氯气,可向其中 ( ).
(A)加入适量氯化钠 (B)加入适量溴化钾
(C)通入氯气 (D)通入溴蒸气
(E)加入硝酸钠溶液
5.把水滴入下列物质中,能产生气体的是 ( ).
(A)硝酸钠 (B)纯碱 (C)过氧化钠
(D)电石 (E)硫酸钾
6.在相同的温度下,下列两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分别以Q1和Q2表示
2H2(气)+O2(气)=2H2O(气)+Q1
2H2(气)+O2(气)=2H2O(液)+Q2
则 ( ).
(A)Q1>Q2 (B)Q1=Q2
(C)Q17.用准确称量的氯化钠固体配制1.00MNaCl溶液时,要用到的仪器是 ( ).
(A)坩埚 (B)分液漏斗 (C)容量瓶
(D)烧瓶 (E)胶头滴管
8.在溶液导电性实验装置里,分别注入20毫升6M醋酸和20毫升6M氨水,灯光明暗程度相似,如果把这两种溶液混和后再试验则 ( ).
(A)灯光明暗程度不变 (B)灯光变暗
(C)灯光明暗程度变化不明显 (D)灯光变亮
(E)完全不亮
9.将磷矿石[Ca3(PO4)2]加工成过磷酸钙的主要目的是 ( ).
(A)增加磷的百分含量
(B)使它性质稳定,便于贮存、运输
(C)使它转化为较易溶于水的物质
(D)施用时肥分不易流失
(E)有利于改良土壤
10.油脂的硬化是油脂进行了 ( ).
(A)氢化反应 (B)氧化反应 (C)加成反应
(D)水解反应 (E)加聚反应
11.用生铁冶炼成碳素钢的主要目的是 ( ).
(A)把生铁提纯,除去生铁中的各种杂质
(B)加入各种合金元素,改善生铁的性能
(C)用还原剂把氧化亚铁还原成铁
(D)适当降低生铁里的含碳量,除去大部分硫、磷等有害杂质
(E)生成的炉渣可制水泥、磷肥
12.下列物质由于发生化学反应,既能使高锰酸钾的酸性溶液褪色,又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 ).
(A)苯 (B)甲苯 (C)已烯 (D)已烷 (E)氯化钠
13.下列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碳酸钙受热放出二氧化碳
(B)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氯酸钾分解放出氧气
(C)氯化铵受热分解,放出氨气和氯化氢气
(D)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放出氢气
(E)固体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放出氯化氢气
14.下列各种溶液混和后加酸,有沉淀生成的是 ( ).
(A)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加足量稀盐酸
(B)氯化钡溶液和硝酸钠溶液加足量稀硫酸
(C)氢氧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加足量稀硝酸
(D)硫代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加足量稀盐酸
(E)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铜溶液加足量稀盐酸
15.在25℃时,0.1M某弱酸的电离度为1%,这溶液的pH值是 ( ).
(A)3 (B)1 (C)5 (D)1.3 (E)11
16.欲制备干燥的CO2,所需要的药品是 ( ).
(A)碳酸钙、盐酸、浓硫酸
(B)碳酸钙、浓硝酸、生石灰
(C)碳酸钙、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
(D)碳酸钙、盐酸、碱石灰
(E)碳酸钠、盐酸、稀硫酸
17.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B)乙炔分子中碳碳原子之间叁键的键能是乙烷分子中碳碳原子间单键键能的3倍
(C)在铜和稀硝酸反应配平的方程式中,被还原的硝酸的摩尔数是未被还原的硝酸的摩尔数的3倍
(D)pH=3的稀盐酸中的H+离子浓度是pH=1的稀盐酸中H+离子浓度的3倍
(E)0.3M盐酸中H+离子浓度是0.1M盐酸中H+离子浓度的3倍
18.下列各组实验中反应最快的是 ( ).
反应
参加反应的物质
组号
温度(℃)
Na2S2O3
H2SO4
H2O体积
体积(毫升)
浓度(M)
体积(毫升)
浓度(M)
(毫升)
(A)
0
10
0.1
10
0.1
0
(B)
10
5
0.1
10
0.1
5
(C)
10
5
0.1
5
0.1
10
(D)
30
5
0.1
5
0.1
10
(E)
30
5
0.2
5
0.2
10
二、(本题共18分)
1.化合物YX2、ZX2中,X、Y、Z都是前三周期元素,X与Y属同一周期,Y是Z的同族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中P亚层电子数等于前一电子层电子总数.X原子最外层的P亚层中有一个轨道是充填了两个电子的,则X的电子排布式为 ;Y的电子排布式为 ;Z的电子排布式为 .而YX2的分子式是 ,电子式是 ,它是 分子(填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它的晶体类型是 晶体.ZX2的分子式是 ,它的晶体类型是 晶体.YX2的熔点、沸点比ZX2的 .
2.晶态氯化钠是 晶体.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有 个氯离子,每个氯离子周围有 个钠离子,钠离子半径比氯离半径 .在氯化物MCl中,M在第六周期,是钠的同族元素,该晶体中每个阳离子周围有 个氯离子.钠的金属性比M .氯化钠的电子式是 ,熔融后 电.
3.在硫酸工业中,通过下列反应使SO2氧化成SO3:
在生产中,常用过量空气是为了 ;
加热到400-500℃可以 ;
常用浓硫酸而不用水来吸收SO3是由于 ;
尾气中的SO2必须回收是为了 .
4.在下图中的电解浓CuCl2水溶液的实验装置中, 通电后,在 极附近放出的 气,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若放出的气体体积是224毫升(标准状况下),则析出金属的质量是 克,电解总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将三氯化铁固体放入一定量蒸馏水中,溶液发生浑浊,欲得澄清透明的溶液,应加入 .
6.某学生用乙醇与浓硫酸加热来制取乙醚时,结果得到的产物主要是乙烯,这主要是由于 .
在制乙炔的实验中,在试管里加完所需药品后,立即把一团疏松的棉花塞进试管上部,然后再用带尖嘴玻璃管的塞子塞住,这主要是为了 .
7.用标准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时,若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盐酸润洗就装盐酸,结果测出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常常偏 ;若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又用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来润洗,然后再盛放准确体积的待测氢氧化钠溶液,结果测出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常常偏 .
三、(本题共10分)
1.在实验室中若用FeSO4溶液、NaOH溶液、HCl溶液、空气和水,制取少量纯净的FeCl3,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要求叙述操作过程).
2.向硫酸钾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写出离子方程式.
3.配平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方格内填写正确系数)
(2)□KI+□KIO3+□H2SO4=□K2SO4+□I2+□H2O
四、(本题共13分)
1.用Na2CO3、BaCl2和HCl溶液作试剂,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Ca2+和SO42-离子.每种试剂不得重复用两次,提纯过的溶液中除了Na+、Cl-、H+和OH-离子外不得遗留任何其它离子(提示:由于反应终点较难控制,要使离子完全沉淀,所加的试剂必须是过量的,并须将每步反应生成的沉淀物及时过滤出去).写出加试剂的次序和各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有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A,A与氢气起反应生成化合物B,A与氧气起反应生成化合物C.B和C都是酸性气体,这两种气体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A.将A和铁粉混和后加热,生成不溶于水的黑色物质D.D溶于稀盐酸,产生气体B,B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指出A、B、C、D各是什么物质(用分子式表示),并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 ; B: ;
C: ; D: .
五、(本题共14分)
1.今有A、B两种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链烃衍生物,它们具有相同的百分组成.A的分子量是44,B的分子量是88.
A能发生银镜反应,而B不能.把A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中并加热到沸腾,有红色沉淀产生并生成有机物C.B在无机酸催化作用下水解后生成C和D.D在加热和有催化剂(Cu或Ag)存在的条件下,能够被空气氧化生成A.C的钠盐(无水)和碱石灰混和后加热,可得到一种分子量为16的气态烷烃.
(1)写出有机物A、B、C、D的名称和结构简式
选项
名称
结构简式
A
B
C
D
(2)写出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2.某有机物的分子式是C3H4O2,它的水溶液显酸性,能跟碳酸钠溶液反应,又能使溴水褪色.这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注明有机反应的类型.
六、(本题共8分)
下面是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的一部分:
实验所用的CO气体是按下式制得的: HCOOH(液)(CO(+H2O 1.将制取CO的装置图画在上图左方的方框中,并与右边装置连接起来,构成完整的实验装置图(应指明甲酸和浓硫酸的盛放处)。制CO气体装置所用的的仪器只能从下述实验用品中选取:托盘天平、酒精灯、铁架台(包括铁圈和铁夹)、分液漏斗、集气瓶、石棉网、烧瓶、量筒、坩埚、合适的双孔胶塞以及各种玻璃导管、橡皮管等。
2.根据实验事实填写下表:
实验现象
所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
A处(CuO处)
B处(石灰水中)
C处
火焰呈 色
七、(本题共16分)
1.已知2.00%的硫酸铜溶液的密度为1.02克/毫升.问(1)欲配制500毫升这种溶液需用CuSO4·5H2O晶体多少克?(2)所得溶液的摩尔浓度是多少?
2.把一定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硫酸钠的混和物溶解在200毫升1.00M盐酸中,完全反应后,生成2016毫升干燥的二氧化碳(在标准状况下).然后加入400毫升0.100M氢氧化钡溶液,使硫酸钡完全沉淀,再加40.0毫升1.00M盐酸恰好把溶液中过量的碱完全中和.最后把所得沉淀分离出来,测得干燥的硫酸钡的质量为1.48克.求这种混和物中三种化合物的质量百分组成.
附加题(本题共10分,不计入总分)
1.在照相底片定影时,硫代硫酸钠溶液能溶解掉未起反应的溴化银,这是因为银离子与硫代硫酸根离子生成络离子,银离子的配位数为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成的络合物中,内界是 ,中心离子是 .
2.在某温度时,把50.0毫升0.100M醋酸溶液和50.0毫升0.0500M氢氧化钠溶液混和,求混和后溶液的氢离子浓度(该温度时,醋酸的电离常数为1.96×10-5).
1984年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共21分
1.(B) 6.(C) 10.(A,C) 15.(A)
2.(A) 7.(C,E) 11.(D) 16.(A)
3.(B,D) 8.(D) 12.(C) 17.(E)
4.(B) 9.(C) 13.(B,D) 18.(E)
5.(C,D) 14.(B,D)
1至15题每题各占1分,共15分.16至18题各占2分,共6分(评分标准请参照试题).
二、共18分
1.1S22S22P4; (0.5分) 2.离子晶体. (0.5分)
1S22S22P2; (0.5分) 6, (0.5分)
1S22S22P63S23P2 (0.5分) 6, (0.5分)
CO2, (0.5分) 小. (0.5分)
(0.5分) 8. (0.5分)
它是非极性分子, (0.5分) 弱 (0.5分)
分子晶体. (0.5分) (0.5分)
SiO2, (0.5分) 能导电. (0.5分)
原子晶体 (0.5分)
低. (0.5分)
3.增大O2的浓度,使成本较高的SO2得到充分利用; (1分)
提高反应速度,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 (1分)
用水吸收会形成酸雾,吸收速度减慢;(只答形成酸雾给0.5分)(1分)
减少对环境污染. (0.5分)
4.阳极, (0.5分)
Cl2气, (0.5分)
0.64克, (0.5分)
Cu2++2Cl-Cu+Cl2((1分) (或CuCl2 Cu+Cl2()
5.少量稀盐酸. (1分)
6.温度太高, (0.5分)
防止生成的泡沫从导管喷出. (0.5分)
7.偏高; (0.5分)
偏高. (0.5分)
三、共10分
1.FeSO4+2NaOH=Fe(OH)2↓+Na2SO4 (1分)
4Fe(OH)2+O2+2H2O = 4Fe(OH)3 (3分)
Fe(OH)3+3HCl=FeCl3+3H2O (1分)
共4分,第一和第三个方程式未配平者各扣0.5分,第二个方程式未配平者扣1分.
其它解法只要合理也给分.本题不写沉淀符号和加热符号者不扣分.
2.Al3++3OH-=Al(OH)3↓ (1分)
3. ④NH3+⑤O2④NO+⑥H2O ⑤KI+①KIO3+③H2SO4 = ③K2SO4+③I2+③H2O
本题不写"↓"号者不扣分,未写反应条件的也不扣分.
四、共13分①②③④⑤⑥
1.加试剂的次序:BaCl2、Na2CO3和HCl的溶液 (2分)
各步反应是:
加试剂的次序不对或只加BaCl2、Na2CO3不加HCl者扣2分;漏掉1个离子方程式扣1分.本题每个方程式中不写"↓"或"↑"号者扣0.5分.
2.A:S (1分)
B:H2S (1分)
C:SO2 (1分)
D:FeS (1分)
H2+SH2S S+O2SO2 2H2S+SO2 = 3S(+2H2S Fe+SFeS
FeS+2HCl=FeCl2+H2S↑ (0.5分)
第三个化学方程式不配平者扣0.5分.不写"↓"或"↑"号不扣分,未写反应条件的也不扣分.
五、共14分
1. (1)A:乙醛 CH3CHO (1分) B:乙酸乙酯 CH3COOCH2CH3 (1分) C:乙酸 CH3COOH (1分) D 乙醇CH3—CH2—OH(或C2H5OH) (1分)
名称和结构简式各0.5分. (2)(I)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1分)
(II)2C2H5OH+O22CH3CHO+2H2O (1分) (III)CH3COOH+ C2H5OH CH3COOC2H5+H2O (1分) (IV)CH3COONa+NaOHNa2CO3+CH4(
3.
(1)C6H6+HONO2C6H5-NO2+H2O 硝化反应 (2分) (2)(C17H35COO)3C3H5+3NaOH3C17H35COONa+C3H5(OH)3
水解反应(答皂化反应也对) (2分)
化学方程式给1.5分,反应类型给0.5分.
在本题中,有机物写成结构式也给分.结构简式、结构式或分子式写错者,整个化学方程式不给分.化学方程式未配平的扣0.5分.未注明反应条件、沉淀和气体符号者不扣分.
六、共8分
1.
答本题时如能正确地选择、安装和使用主要仪器者共得4分;对绘图技能的要求给1分,总共5分.
具体评分规定如下:
(1)此装置图由分液漏斗(包括出气导管)、烧瓶、酒精灯和铁架台(包括铁夹、铁圈和石棉网)四大部分所组成,各部分画得正确各得1分,若某一部分漏画或画的不是指定仪器者扣1分;本题还要求绘图整洁、清晰,不合要求者扣1分.
(2)上述四部分仪器虽画全,但如有下列小错误:
装置的主要部分
错误例举(仅从参考)
分液漏斗部分
分液漏斗中没画液体、没注试剂名称、导气管插入液体中等
烧瓶部分
烧瓶中没画液体等、没注试剂名称
酒精灯部分
没画灯芯、没画酒精、没点燃、火焰焰芯接触铁圈等
铁架台部分
石棉网、铁夹、铁圈都没有画
每部分有一个或多个小错者都只扣0.5分,如四部分都有小错的总共只扣2分.
浓硫酸和甲酸只要求分开放置,上下颠倒者,不扣分.
2.
实验现象
所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
A处(CuO处)
粉未由黑变红
0.5
CuO+COCu+CO2或
2CuO+COCu2O+CO2
0.5
B处(石灰水中)
溶液变白芭浑浊
0.5
Ca(OH)2+CO2=CaCO3(+H2O
0.5
C处
火焰呈 淡蓝 色
0.5
2CO+O22CO2
0.5
七、共16分
1.(1)500毫升溶液的质量:500×1.02=510(克) (1分)
其中含CuSO4: 510×2.00%=10.2(克) (1分)
(2)这种溶液的摩尔浓度为:
另一解法:先求溶液的摩尔浓度,再求所需CuSO4·5H2O晶体的质量,按下法给分:
0.128×0.500×250=16.0(克) (2分)
2.设混和物中含Na2CO3x摩尔、NaHCO3y摩尔、Na2SO4z摩尔.
溶液中发生了下列五个反应:
Ba(OH)2+2HCl=BaCl2+2H2O
即 x+y=0.0900 (1) (1分)
与Na2CO3及NaHCO3反应的HCl量:
0.200×1.00-0.400(0.100×2)+0.0400×1.00=0.160(摩尔)(1分)
即 2x+y=0.160 (2) (1分)
(2)式减(1)式得Na2CO3量:x=0.0700(摩)
即 0.0700×106=7.42(克) (1分)
从(1)式得NaHCO3量:y=0.0900-x=0.0200(摩尔)
即 0.0200×84.0=1.68(克) (1分)
即 0.00635×142=0.902(克) (1分)
混和物总质量: 7.42+1.68+0.902=10.00(克)
本题如果计算错误(或未作计算),但能正确地写出答案中的化学方程式,也酌情给分(每个方程式给0.5分).
若采用其他正确解法,可参照评分标准给分.
附加题 共10分
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子式写对给1分,配平给1分.
内界是:[Ag(S2O3)2]3- (0.5分)
中心离子是:Ag+ (0.5分)
反应后剩余醋酸的量:
0.0500×0.100-0.0500×0.0500=0.00250(摩尔)
反应后生成醋酸钠的量:
0.0500×0.0500=0.00250(摩尔) (1分)
设平衡时[H+]为xM
平衡时浓度: 0.0250-x x 0.0250+x (1分)
∵K值很小, 0.0250±x≈0.0250
∴ x=1.96×10-5 (1分)
答:混和溶液的氢离子浓度为1.96×10-5M.
1985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数据
原子量:H 1.0 C 12.0 N 14.0 O 16.0 Na 23.0
Cl 35.5 Ca 40.1 Cu 63.5 Zn 65.4 Br 79.9
一、(本题共30分)
1.在常温下,放置日久的纯净浓硝酸往往呈黄色,原因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在金属铁、单质碘、氟化钾、氯化铵、二氧化硅五种物质中,属于离子晶体的是 ,属于原子晶体的是 ,有配位键的化合物是 .
3.熟石膏的分子式为 ,它跟水混和成糊状物后很快凝固,变成分子式为 的固体.利用这种性质可以制造各种模型.
4.王水是 和 的混和物,其摩尔比是 .
5.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将系数填在空格内:
6.聚氯乙烯的结构简式是 ;由苯酚跟甲醛起反应得到酚醛树脂,其结构简式是 .
7.某化合物的分子量为m,在t℃时A毫升该化合物的饱和溶液质量为B克,将其蒸干后得到固体C克.该化合物在t℃时的溶解度为 ,该饱和溶液的摩尔浓度为 .
8.现有浓度为0.12M的盐酸20毫升和浓度为0.12M醋酸20毫升.回答:
(1)这两份溶液的pH值是否相等?
(2)向这两份溶液中分别加入0.10M的氢氧化钠溶液24毫升后,它们的pH值是否相等?
9.一种蜡状固体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白色粉末X.将X加入冷水中生成含氧酸Y,将X加入热水中生成含氧酸Z.从以上实验现象可判断此蜡状固体是 ,X是 ,Y是 ,Z是 .
10.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向0.1M醋酸中分别加入等体积水、等体积0.1M盐酸和少量固体无水醋酸钠,它们对醋酸的电离度和溶液的氢离子浓度各有什么影响?分别用"增大"、"减小"或"不变"填入下表:
11.现有A、B、C、D四种元素.A、B两种元素的原子各有两个电子层,C、D两种元素的原子各有三个电子层.A和B能化合成无色无气味的气体AB2,C和D能形成容易水解的固体CD.B和D是同族元素,B的离子和C的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这四种元素分别是:A ,B ,C ,D .D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D元素与钠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
12.砷(As)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是4s24p3.在元素周期表里,砷元素位于第 周期第 族,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是 ,砷酸钠的分子式是 .砷酸钠在酸性条件下能使碘化钾氧化为单质碘,同时生成亚砷酸钠(Na3AsO3)和水,这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二、(本题共30分)
下列各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试将每题正确答案的标号(A、B、C、D、E)填入括号内,若试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选答两个者不给分;若试题中有两个正确答案,若只选了一个正确答案或选一个正确答案和一个错误答案或选了超过两个答案者,均不给分。其中1-10题,每题1分,11-20题,每题2分。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
(A)一氧化碳和氢气 (B)甲烷 (C)乙烯 (D)乙烷 (E)乙炔
2.下列物质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 )
(A)氮气 (B)氟化镁 (C)乙醛 (D)金属铜 (E)水
3.下列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是 ( )
(A)NH4NO3 (B)(NH4)2SO4 (C)NH4HCO3 (D)CO(NH2)2 (E)NH4Cl
4.参考下表中化学键的键能数据,下列分子中,受热时最稳定的是( )
化学键
H-H
H-F
H-Cl
H-I
键能(千焦/摩尔)
436
565
368
297
(A)氢气 (B)氟化氢 (C)氯化氢 (D)溴化氢 (E)碘化氢
5.铜有两种天然同们素,和,参考铜的原子量,估算的百分含量约是( )
(A)20% (B)25% (C)50% (D)66.7% (E)75%
6.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呈碱性的是 ( )
(A)氯化钙 (B)硫酸钠 (C)甲醇 (D)碳酸氢钠 (E)磷酸钠
7.下列各组元素中,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是 ( )
(A)Mg,Ca,Ba (B)I,Br,Cl (C)O,S,Na (D)Al,Si,P (E)C,N,B
8.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 )
(A)蔗糖和葡萄糖 (B)乙醇和丙醛 (C)乙酸和甲酸甲酯 (D)苯和已烷 (E)萘和蒽
9.石油催化裂化的目的是 ( )
(A)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分子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分子
(B)使直链烃转化为芳香烃
(C)避免炭化结焦
(D)除去含硫杂质
(E)提高汽油的质量和产量
10.下列有机化合物的名称中,不正确的是 ( )
(A)2-甲基丁烷 (B)1-甲基戊烷 (C)4-甲基-2-戊烯
(D)2-甲基-3-丙醇 (E)3,3-二甲基-1-丁烯
11.将下列各种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和并振荡,静置后混和液分成两层、溴水层几乎呈无色的是 ( )
(A)氯水 (B)己烯 (C)苯 (D)碘化钾溶液 (E)食盐水
12.下列物质能与金属发生反应并生成氢气的是 ( )
(A)氯化铵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热的苯
(D)热的无水乙醇 (E)以上的物质都不能
13.在下列化合物中,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
(A)氨基乙酸 (B)碳酸氢钠 (C)氯化铝 (D)苯酚钠 (E)硫酸铜
14.在可以使用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要求只用一种试剂来区别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苯酚溶液和稀硫酸,这种试剂是 ( )
(A)碘化钾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溴化钠溶液
(D)硝酸钡溶液 (E)三氯化铁溶液
1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Fe2++Cl2=Fe3++2Cl-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H++OH-=H2O
(D)稀硝酸加入氯化银中AgCl+H+=Ag++HCl↑
(E)以上的离子方程式都不正确
16.实验室中欲快速制取氢气,最好的方法应该用 ( )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
(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
(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
(D)粗锌(含铅、铜等杂质)与稀硫酸反应
(E)粗锌与硝酸反应
17.向氢氧化铁溶胶中逐滴加入一种液体,首先使溶胶发生凝聚而沉淀,继续加入则使沉淀消失,这种液体是 ( )
(A)0.5M盐酸 (B)0.5M硫酸镁溶液 (C)0.5M氯化钾溶液
(D)蒸馏水 (E)没有这种液体
18.下列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 )
19.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起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对此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速度
(B)使用催化剂能加大反应速度
(C)降低压强能加大反应速度
(D)改变压强对反应速度没有影响
(E)升高温度能加大反应速度
20.将10毫升0.1M氨水和12毫升0.1M盐酸混和后,溶液里各种离子摩尔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
三、(本题共8分)
1.分别采用什么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
(1)一氧化碳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
(2)碳酸氢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碳酸钠.
(3)碳酸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氢钠.
2.根据下列实验,分别指出A、B、C、D、E各是什么物质.
A B C D E
四、(本题共8分)
1.工业上用食盐、石灰石和水为原料生产漂白粉.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通过最合理的反应途径实现下列有机合成.分别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1)从溴乙烷合成1,2-二溴乙烷.
(2)从乙烯合成乙醚.
五、(本题共12分)
1.下列制备实验失败了,错在哪里?
(1)将醋酸钠晶体(CH3COONa·3H2O)与干燥的碱石灰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和后加热,几乎没有得到甲烷气体.
(2)把等摩尔的乙醇和乙酸放在烧瓶里加热,蒸馏,几乎没有得到乙酸乙酯.
2.在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反应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下面是一个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图:
这个装置图中有哪些错误?请分别指出.
①
②
○
○
○
(3)在改正的装置图中,洗气瓶(净化气体用)中的水、浓硫酸和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各起什么作用?
①水起的作用是
②浓硫酸起的作用是
③氢氧化钠溶液起的作用是
六、(本题共12分)
1.将0.654克锌加到50.0毫升浓度为1.00M的盐酸中.计算:
(1)在标准状况下,可生成多少毫升氢气?
(2)若反应完成后,溶液的体积仍为50.0毫升,这时溶液中的锌离子浓度和氢离子浓度各为多少摩尔/升?
2.将5.000克氯化钠、溴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和物溶于水中,通入氯气充分反应,然后把溶液蒸干并灼烧(高温加热),灼烧后残留物的质量为4.914克.若将此残留物再溶于水并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所得的沉淀经干燥后质量为0.270克.求混和物中各化合物的百分组成.
附加题(本题共10分,不计入总分)
1.1.5克火箭燃料二甲基肼[(CH3)2N2H2]完全燃烧时放热50千焦,求二甲基肼的燃烧热.
2.乙烷、乙醇、乙炔、乙醛四种物质中,沸点最高的是 其原因是
3.在27℃、1标准大气压下,1体积水中溶解了25体积氨气(溶解前后液体体积的变化可忽略不计).求此溶液的氢离子浓度(已知27℃时氨水的电离常数是1.8×10-5).
1985年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共30分
1.浓硝酸见光分解,生成的二氧化氮溶于硝酸中 (0.5分)
4HNO32H2O+4NO2 +O2
化学方程式未写条件、"↑"的,都可不扣分.
2.氟化钾、氯化铵,二氧化硅,氯化铵 (每个0.5分,共2分)
3.2CaSO4·H2O,CaSO4·2H2O (每空0.5分,共1分)
4.浓硝酸和浓盐酸 (1分)
1:3 (0.5分)
若组成混和物的物质写错(包括未写"浓"字),1.5分都不给.
5.(1)2MnO+5H2S+6H+=2Mn2++5S? +8H2O(2)4Zn+10HNO3=4Zn(NO3)2+NH4NO3+3H2O(3)6NaAlO2+Al2(SO4)3+12H2O=8Al(OH)3? +3Na2SO4
(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共6分)
8.不相等 不相等 (每空1分,共2分)
9.白磷,五氧化二磷,偏磷酸,磷酸 (每空0.5分,共2分)
把"白磷"写成"磷"或"红磷"的,该空不给分.
10.
增大
减少
减少
减少
增大
减少
(各0.5分,共3分)
11.C,O,Mg,S (各0.5分,共2分)
1S22S22P63S23P4 (1分)
(1分)
12.四 (0.5分)
VA (0.5分)
未表示出主族的,不给分.
As2O5 (0.5分)
Na3AsO4 (0.5分)
二、共30分
1.(B) 6.(D,E) 11.(B,C) 16.(D)
2.(C,E) 7.(A,C) 12.(A,D) 17.(A)
3.(D) 8.(C) 13.(A,B) 18.(B,C)
4.(B) 9.(A,E) 14.(E) 19.(B,E)
5.(E) 10.(B,D) 15.(E) 20.(B)
1-10题各1分,共10分;11-20题各2分,共20分(评分标准请参照试题说明).
三、共8分
1.(1)将该气体通过碱溶液以吸收二氧化碳. (1分)
(2)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使碳酸钠转变为碳酸氢钠.(1分)
(3)加热该固体,使碳酸氢钠分解转变为碳酸钠. (1分)
2.A.Fe,B.FeCl2,C.KCl,D.Fe(OH)3,E.FeCl3 (每空1分,共5分)
四、共8分
第一个化学方程式写成下式也算对:
上述化学方程式中,有反应条件而未表出或反应条件错误的,不给分;如果没有表明气体放出符号的,不扣分。
2.(1)CH3CH2Br+NaOHCH2 = CH2+NaBr+H2O (1分)CH2 = CH2+Br2? CH2BrCH2Br (1分) (2)CH2 = CH2+H2OC2H5OH (1分)2C2H5OH C2H5OC2H5+H2O (1分)
以上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有反应条件而未标出的或反应条件不对的,不给分.把有机物写成不会造成对其分子结构有误解的分子式时,可不扣分.在(1)小题中,若选用溴和溴乙烷取代反应者,不给分.
五、共12分
1.(1)不能用含结晶水的醋酸钠,应该用无水醋酸钠. (2分)
(2)没有加浓硫酸. (2分)
(2)①烧瓶下缺酒精灯 (1分)
②烧瓶下缺石棉网 (1分)
③盛浓硫酸的洗气瓶和盛水的洗气瓶位置颠倒了 (1分)
④两个洗气瓶中的气体入口导管应深插在液面下,出口导管口应靠近瓶塞 (1分)
(3)①吸收未起反应的氯化氢 (1分)
②吸收水蒸气 (1分)
③吸收多余的氯气 (1分)
六、共12分
1. Zn+2HCl=ZnCl2+H2↑
按题意盐酸过量,锌全部反应.
氢气的体积=0.0100×22.4×103=224(毫升) (1分)
(2)在50.0毫升溶液中,氯化锌的物质的量为0.0100摩尔,所以
在50.0毫升溶液中,剩余HCl的物质的量为:
1.00×50.0×10-3-2×0.0100=0.0300(摩尔)
2.设混和物中NaCl为x克,NaBr为y克,CaCl2为z克.
x+y+z=5.000┉┉①
2NaBr+Cl2=2NaCl+Br2
混和物中的溴化钠(分子量为102.9)转化为氯化钠(分子量为58.5),灼烧后溴全部挥发,因此,
残留物溶于水后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发生下列反应:
CaCl2+Na2CO3=CaCO3↓+2NaCl
从所得碳酸钙(分子量为100.1)的质量可以算出氯化钙(分子量为111.1)的质量:
氯化钠的质量为:
5.000-0.20-0.30=4.50(克)
附加题 共10分
1.二甲基肼的分子量为60,因此,1摩尔二甲基肼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
2.乙醇 (1分)
乙醇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1分)
3.1升氨水中含氨的物质的量:
氨水的摩尔浓度为1.0摩尔/升. (1分)
设氨水达到电离平衡时OH-的浓度为x摩尔/升.
平衡浓度(摩尔/升) 1.0-x x x (1分)
x=4.2×10-3(摩尔/升) (1分)
在溶液中:
1986年全国化学高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数据
原子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Fe 56 Cu 64
一、(本题共34分)
下列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试将每题正确答案的标号(A、B、C、D、E)填入括号内.若试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选答两个或多于两个者不给分;若试题中有两个正确答案的,只选一个答案或选了一个正确答案和一个错误答案或选了多于两个答案者,都不给分.其中第1-16题,每题1分;第17-25题,每题2分.
1.能把Na2SO4、NH4NO3、KCl、(NH4)2SO4四瓶无色溶液加以区别(必要时可以加热)的一种试剂是
(A)BaCl2 (B)Ba(NO3)2 (C)Ba(OH)2 (D)AgNO3 (E)NaOH
2.下列仪器中能直接加热的是
(A)集气瓶 (B)容量瓶 (C)蒸发皿 (D)试管 (E)表面皿 答〔 〕
3.使pH试纸显蓝至深蓝色的溶液是
(A)0.1M硫酸 (B)0.1M氨水 (C)0.1M硫化钠
(D)0.1M氯化铵 (E)0.1M硫酸钠 答〔 〕
4.向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能引起该离子浓度减小的是
5.100毫升0.6MHCl与等体积0.4MNaOH溶液混和后的溶液的
(A)pH=2 (B)pH=0.2 (C)[OH-]=1×10-13M (D)[H+]=0.2M (E)pH=0.1 答〔 〕
6.含有碳酸氢钙的硬水的软化方法可以是
(A)加稀盐酸 (B)把水煮沸 (C)加硫酸
(D)加适量氢氧化钙 (E)通二氧化碳 答〔 〕
7. 46克金属钠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得到淡黄色粉末,该粉末跟水反应放出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是
(A)44.8升 (B)11.2升 (C)22.4升 (D)5.6升 (E)89.6升 答〔 〕
8. 用氢气还原某二价金属的氧化物使成为单质.每40克氧化物需要1克氢气,则该金属的原子量是
(A)24 (B)32 (C)40 (D)56 (E)64 答〔 〕
9.溴有两种同位素,在自然界中这两种同位素大约各占一半.已知溴的原子序数是35,原子量是80,则溴的这两种同位素的中子数分别等于
(A)79,81 (B)45,46 (C)44,45 (D)44,46 (E)34,36 答〔 〕
10.在人类已知的化合物中,品种最多的是
(A)过渡元素的化合物 (B)第二主族元素的化合物
(C)第三主族元素的化合物 (D)第四主族元素的化合物
(E)第五主族元素的化合物 答〔 〕
11.A和B在溶液中进行如下的可逆反应:
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只有A和B,反应过程中A、B、AB的摩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正确的是 答〔 〕
12.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半径比最小的是
(A)CsI (B)LiI (C)CsF (D)LiF (E)NaF 答〔 〕
13.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X2(气)跟3体积Y2(气)化合生成两体积气体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A)XY3 (B)XY (C)X3Y (D)X2Y3 (E)X3Y2 答〔 〕
14.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晶体是
(A)KOH (B)HCl (C)CaCl2 (D)Cl2 (E)CCl4 答〔 〕
15.硬脂酸甘油酯经皂化后,反应得到的硬脂酸钠在水里形成的分散系属于
(A)溶液 (B)乳浊液 (C)悬浊液
(D)胶体 (E)分为两层,硬脂酸钠在水层上面 答〔 〕
16.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摩尔比为1:1,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是
(A)该有机物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2:3
(B)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
(C)有机物中必定含O
(D)有机物中必定不含O
(E)无法判断有机物中是否含O 答〔 〕
17.0.1M醋酸溶液加水稀释时电离度不断增大,溶液的氢离子浓度随加入的水量的变化曲线图正确的是 答〔 〕
18.与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跟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A)MgBr2 (B)Na2S (C)CCl4 (D)KCl (E)KF 答〔 〕
19.砹(At)是原子序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HAt很稳定 (B)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C)AgAt不溶于水 (D)砹是有色固体
(D)NaAt的熔点较高 答〔 〕
20.将等体积的硫化氢溶液与亚硫酸钠溶液混和,并加入适量硫酸,有黄色沉淀产生.微热,无酸性气体产生,这表明原混和溶液中H2S与Na2SO3的摩尔比是
(A)3:2 (B)1:2 (C)2:1 (D)1:1 (E)2:3 答〔 〕
21.下列装置的线路接通后,经过一段时间,溶液的pH值明显下降的是 答〔 〕
22.某含结晶水的化合物分子式为A·nH2O,A的分子量为M.如果加热a克该化合物,直至结晶水全部失去,剩余的残渣为b克,则n的计算关系式是
23.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理由是
(A)CH3Cl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B)CH2Cl2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C)CHCl3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D)CH4是非极性分子
(E)CH4中的四个价键的键角和键长都相等 答〔 〕
24.HClO是比H2CO3还弱的酸,反应:Cl2+H2OHCl+HClO达平衡时,要使HClO浓度增加可加入
(A)H2S(气) (B)HCl (C)CaCO3(固)
(D)H2O (E)NaOH(固) 答〔 〕
2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碳酸钠溶液跟盐酸反应 Na2CO3+2H+=2Na++CO2↑+H2O
(B)氯气跟溴化钠溶液反应 2NaBr+Cl2=2NaCl+Br2
(C)过量三氯化铁溶液跟锌反应 Fe3++Zn=Fe2++Zn2+
(D)硝酸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H++OH -=H2O
答〔 〕
二、填空(本题共20分)
1.十九世纪初,英国科学家 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科学家
首先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2.地壳里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 ,金属元素是 .
3.一个氧原子可以跟两个氢原子结合成水分子,并且两个O-H键间的夹角是104.5°,这个事实说明共价键具有 性和 性.
4.在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金属元素是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酸最强的是 ;单质中熔点最高的是 ,最低的是 .
5.写出下列反应的名称:
蛋白质在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作用下变成氨基酸 ;
由棉花制硝酸纤维 ;
由甲苯制TNT ;
由苯粉和甲醛制酚醛树脂 .
6.现有下列十种有机物:
(A)乙醇 (B)甲苯 (C)苯酚 (D)苯甲酸 (E)溴乙烷
(F)葡萄糖 (G)蔗糖 (H)苯 (I)乙烯 (J)乙酸
其中:(1)能跟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是(都用标号填写):
(2)能跟氢氧化钠水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
(3)能使FeCl3溶液变紫色的是 ;
(4)能跟强碱的醇溶液共热生成烯烃的是 ;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6)在常温下能跟溴水发生反应的是 ;
(7)在一定条件下,能跟羧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
(1)用pH试纸试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
(2)取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的氯水,经摇荡后CCl4层呈紫红色;
(3)另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稀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转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及滴加完毕后,溶液中均无沉淀生成;
(4)取部分上述碱性溶液,加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5)将(3)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确定:
在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
三、填空(本题共18分)
1.制造水泥的主要原料是 ;制造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 .
2.炼钢时用氧气降低钢中碳的含量,其原理可用两个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它们是:
(1)
(2)
3.某元素原子的电子总数小于18,有未成对电子,它的单质跟水或盐酸都不起反应,在氧中燃烧可得最高化合价氧化物.在不充足的氯气中燃烧生成低价氯化物,在过量的氯气中燃烧生成最高化合价氯化物.从上面事实推知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该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该元素最高化合价氧化物的分子式是 ,氢化物的分子式是 .
4.用铜、银和硝酸银溶液设计一个原电池,这原电池的负极是 ,负极反应式是 .
5.60℃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55克硝酸钾,把60℃时的21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50克水后再降到60℃,析出晶体后溶液的百分比浓度是 .
6.醋酸钠水溶液中,各种离子摩尔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7.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将系数填在空格内:
(1)□KMnO4+□HCl=□MnCl2+□KCl+□Cl2+□H2O
(2)□K2Cr2O7+□H2C2O4+□H2SO4=□K2SO4+□Cr2(SO4)3+□CO2+□H2O
四、(本题共8分)
1.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有无错误?如果有,请用文字指出错在哪里和如何改正(不必再画图).
(1)石油的蒸馏装置:
(2)固体物质的称量:
2.为了证实(I)项中的结论,请从(II)项中选出相应的实验方法,并从(III)项中选出所观察到的相应的实验现象.将每题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写在答案栏里.
()
()
()
答案
实验结论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
()
()
1、汽油是含有少量水
(A)加氯化钡溶液
(B)加淀粉溶液
(a)有气泡产生(b)有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产生
1
2、长期放置的FeSO4变质
(C)加酚酞溶液
(D)加品红溶液
(c)显蓝色(d)显黄色
2
3、长期放置的KI酸性溶液含有少量碘
(E)加盐酸
(F)加无水硫酸铜
(e)显红色(f)红色褪去
3
4、一种无色而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
(G)加AgNO3溶液
(H)进行焰色反应
(g)显紫红色(h)有白色絮状沉淀产生最后呈红褐色
4
5、粗食盐中含有少量钾盐
(I)加饱和氯水
(J)加KSCN溶液
(i)显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j)有不溶于酸的黄色沉淀产生
5
五、(本题共8分)
1.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以黄铁矿和磷矿石为原料制造过磷酸钙的过程.
2.以CH2=CH2和H-OH为原料,并自选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CH3COOC2H5.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现上述合成最合理的反应步骤.
六、(本题共12分)
1.在一定温度、压强和有催化剂存在时,将N2和H2按1:3(体积比)混和,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H3占25%(体积比).如果混和前N2为100摩尔,那么有多少摩尔N2转化为NH3?
2.在2升Fe2(SO4)3和CuSO4的混和溶液中,加入30克纯铁粉,最后得到2升0.25M的FeSO4溶液以及26克固体沉淀物.求原混和溶液中Fe2(SO4)3和CuSO4的摩尔浓度.
附加题(本题共10分,不计入总分)
1.在第二周期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电负性最小的是 .
2.水的离子积(Kw)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100℃时,Kw为1×10-12,这时纯水的pH值为 ,这时的水是否仍呈中性 .
3.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度的原因是
(A)它能增加反应的活化能 (B)它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它使平衡常数增大 (D)它使化学平衡移动
(E)它使反应物分子的运动加快 答〔 〕
4.在相同温度时,下列两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分别用Q1和Q2表示,则
2H2(气)+O2(气)=2H2O(液)+Q2
(A)Q1>Q2 (B)Q1=Q2 (C)2Q1答〔 〕
5.1.0M醋酸溶液的pH值为2.4,把这溶液稀释到0.10M后,该溶液的pH值是多少?
(可能用到的数据:1g1.2=0.079 1g1.3=0.11 1g1.4=0.15 1g3.0=0.48 1g4.0=0.60)
1986年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共34分)
1.(C) 2.(C、D) 3.(B、C) 4.(E) 5.(C)
6.(B、D) 7.(B) 8.(E) 9.(D) 10.(D)
11.(E) 12.(B) 13.(A) 14.(A) 15.(D)
16.(B、E) 17.(C) 18.(B、E) 19.(A) 20.(C)
21.(D) 22.(A) 23.(B) 24.(C) 25.(D、E)
1-16题各1分,共16分;17-25题各2分,共18分(评分标准请参照试题说明)
二、(共20分)
1.道尔顿 阿佛加德罗 (每空0.5分,共1分)
2.氧 铝 (每空0.5分,共1分)
3.饱和 方向 (每空0.5分,共1分)
4.Na HClO4 Si Ar (每空0.5分,共2分)
5.水解反应 酯化反应
硝化反应 缩聚反应 (每空0.5分,共2分)
6.(1)(F) (2)(C)(D)(E)(J) (3)(C) (4)(E)
(5)(B)(F)(I) (6)(C)(I) (7)(A)(F)
(每个标号0.5分,共7分)
在填空中,每填一个错的标号扣0.5分,本题总分最低为零,不出现负分.
三、(共18分)
1.石灰石和粘土 纯碱、石灰石和石英 (每空1分,共2分)
3.P 3s23p3 P2O2(或P4O10) pH3 (每空1分,共4分)
4.铜 Cu-2eCu2+(或CuCu2++2e) (每空1分,共2分)
5.52.4% (2分)
6.[Na+]>[CH3COO-]>[OH-]>[H+] (2分)
7.(1)2KMnO4+16HCl=2MnCl2+2KCl+5Cl2+8H2O (2分)
(2)K2Cr2O7+3H2C2O4+4H2SO4=K2SO4+Cr2(SO4)3+6CO2+7H2O (2分)
四、(共8分)
1.(1)温度计插在溶液中是错误的,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瓶侧管口处.
(1分)
(2)被称量的药品放在右边托盘里是错误的,应放在左边托盘中.
(1分)
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两个托盘上应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同种的纸.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表面皿、烧杯)里称量.
(1分)
2.
1
F
c
2
J
e
3
B
c
4
D
f
5
H
i
(每空0.5分,共5分)
五、(共8分)
1.4FeS2+11O22Fe2O3+8SO2
2SO2+O22SO3
SO3+H2OH2SO4
Ca3(PO4)2+2H2SO4Ca(H2PO4)2+2CaSO4
(每个方程式1分,共4分)
2.CH2=CH2+H-OHCH3CH2OH
2CH2=CH2+O22CH3CHO
2CH3CHO+O22CH3COOH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每个方程式1分,共4分)
若用CH2=CH2和HOH制成C2H5OH,再制得CH3CHO同样给分.若上述四个方程式都对,但没有采用18O或18O写错位置,全题只给2分.
六、(共12分)
1.设100摩尔N2中有x摩尔转化为NH3,则
N2 +3H2= 2NH3
达平衡时100-x 300-3x 2x (1分)
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摩尔比等于体积比 (1分)
∴ x=40(摩尔)(2分)
2.最后得到的2升FeSO4溶液中共含FeSO40.50摩尔,若它全部是由CuSO4和Fe起反应而得到的,则需铁粉0.50摩尔,即28克.若一部分FeSO4由CuSO4和Fe起反应得到,另一部分由Fe2(SO4)3和Fe起反应得到,则铁粉需要量必定少于28克.所以可以判断在此铁粉是过量的,溶液中不可能有剩余的Fe3+存在. (1分)
两个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①Fe2(SO4)3+Fe=3FeSO4 (1分)
②CuSO4+Fe=FeSO4+Cu (1分)
设原混和溶液中Fe2(SO4)3的浓度为xM,CuSO4的浓度为yM,则2升溶液中含Fe2(SO4)32x摩尔,含CuSO42y摩尔.反应后溶液中共含0.50摩尔FeSO4,其中由反应①产生的6x摩尔,由反应②产生的为2y摩尔,所以
0.50=6x+2y (2分)
26克固体沉淀物包含由反应②产生的Cu及剩余的Fe粉,所以
26=30-(2x+2y)×56+2y×64 (2分)
解上述二元联立方程式得:x=0.05(M)[Fe2(SO4)3的浓度]
y=0.10(M)(CuSO4的浓度) (1分)
注①用其他合理方法判断铁过量同样给分;
②在计算过程中明确铁过量,而未单列说明者可不扣分;
③写出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同样给分.
附加题(共10分)
1.氟 锂 (每空1分,共2分)
2.6 是中性 (每空1分,共2分)
3.(B) (1分)
4.(C) (1分)
5.pH=2.4, -lg[H+]=2.4
lg[H+]=-2.4=3.6
∴[H+]=4.0×10-3M (1分)
CH3COOHH++CH3COO-
[H+]=1.3×10-3(M)
∴ pH=3-lg1.3=3-0.11=2.9 (2分)
1987年全国化学高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数据
原子量H 1 He 4 Li 7 C 12 N 14 O 16 F 19
Ne 20 Na 23 Mg 24 Al 27 P 31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Ag 108
对数值 lg2=0.301 lg3=0.477 lg5=0.699
一、填空(本题共30分)
1.O16、O17、O18互称 .红磷和白磷互称 .
2.浓硝酸使金属铝产生钝态是因为浓硝酸具有 性.浓硝酸跟纤维素反应生成硝酸纤维,这一反应是 作用.浓硝酸常常显黄色是因为混有 杂质.不用浓硝酸跟锌反应制取氢气是因为浓硝酸具有性.
3.现有A、B、C、D、E、F、G、H八种气体,均为无机物.根据下列事实判断各是哪种气体.
(1)A、B、H是三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余可溶于水.
(2)把A、D混和,混和气体在光照下会发生爆炸反应,生成E.
(3)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F.
(4)E和F反应生成白色烟雾.
(5)G可以使溴水褪色.G可以使C氧化生成黄色固体.
(6)C在较高温度时分解得到黄色固体.
(7)H与空气混和时,由无色变成红棕色,将此混和气体冷却,则气体颜色变浅.
请写出各种气体的分子式:A 、B 、C 、D 、E 、F 、G 、H .
4.某非金属X的最高化合价为+m,它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酸的分子中有b个氧原子,则这种酸的分子式为.
5.把1120毫升(标准状况时的体积)氯化氢溶解于水,配制成500毫升溶液,该溶液的氢离子浓度为M,溶液的pH值为 .
6.通常把铝粉和氧化铁的混和物叫 .用电石跟水反应制取的乙炔常因混有 等杂质而有特殊难闻的气味.
7.A、B、C、D是同一周期的四种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相差为1.A元素的单质的化学性质活泼,A元素的原子在本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B元素的氧化物2.0克恰好跟100毫升0.50M硫酸完全反应.B元素单质跟D元素单质反应生成化合物BD2.根据以上事实填写下列空白:
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C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BD2的电子式 .
若向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中加入A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则溶液显碱性.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B的单质能在原子序数为7的元素的单质中燃烧,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8.(1)写出实验室里用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反应制得氯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 .
(2)高锰酸钾(KMnO4)是常用的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MnO4-被还原成Mn2+.试写出用高锰酸钾跟浓盐酸在室温下制氯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历史上曾用"地康法"制氯气.这一方法是用CuCl2作催化剂,在450°C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跟氯化氢反应制氯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从氯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看,以上三种方法的共同点是 .
(5)比较以上三个反应,可认为氧化剂的氧化能力从强到弱的顺序为: .
9.0.17克某卤素单质的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100毫升,这种卤素单质的分子量是 .
加热3.40克MNO3,生成NO2和O2共672毫升(标准状况时的体积).由此可以计算出M的原子量为 .
1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将系数填在空格内:
(1) □HClO3+ □P4+ □H2O= □HCl+ □H3PO4
(2) □Cu2S+ □HNO3= □Cu(NO3)2+ □NO↑+ □S+ □H2O
二、选择题(本题共45分)
B、C、D、E)填入方括号内.若试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选答两个或多于两个者不给分;若试题中有两个正确答案的,只选一个答案或选了一个正确答案和一个错误答案或选了多于两个答案者,都不给分.其中第125题,每题1分;第2635题,每题2分.
1.某三价金属阳离子,具有28个电子,其质量数为70,那么它的核内中子数是
(A)28 (B)31 (C)39
(D)42 (E)98 答〔 〕
2.在可逆反应X+2Y2Z-Q中,X、Y、Z是三种气体,Q是热量,为了有利于Z的生成,应采用的反应条件是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常温常压
(D)低温低压 (E)低温高压 答〔 〕
3.下列溶液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的是
(A)NaOH溶液 (B)KCl溶液 (C)FeSO4溶液
(D)NaCl溶液 (E)CuSO4溶液 答〔 〕
4.下列物质中既能跟浓硫酸反应,又能跟烧碱反应的是
(A)Cl2 (B)H2 (C)H3PO4
(D)(NH4)2S (E)Zn(OH)2 答〔 〕
5.下列哪种盐能使稀NaOH溶液的pH值变小
(A)FeCl3 (B)KCl (C)Na2CO3
(D)Na2S (E)CuSO4 答〔 〕
6.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能跟质子结合的是
(A)NH3 (B)H2O (C)Ca2+
7.把99.5毫升0.2M氢氧化钠溶液加到100.5毫升0.1M硫酸中,所得溶液的pH值为
(A)2 (B)2.7 (C)3
(D)3.3 (E)11.3 答〔 〕
8.下列各溶液分别通入适量二氧化碳,能观察到明显现象(如产生沉淀、油珠、浑浊等)的是
(A)苯酚钠的水溶液 (B)稀氢氧化钠溶液
(C)乙酸钠的水溶液 (D)碳酸氢钙的水溶液
(E)石灰水 答〔 〕
9.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HCl还原性比HBr强 (B)Ag+氧化性比H+强
(C)I2不具有氧化性 (D)Ca不具有还原性
(E)N2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 答〔 〕
10.下列各组液体混和物,用分液漏斗不能分开的是
(A)甘油和乙醇 (B)苯和水
(C)正己烷和水 (D)乙酸乙酯和水
(E)乙酸和乙醇 答〔 〕
11.在常温常压下,取下列5克气态烃各1摩尔,分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甲烷 (B)乙烷 (C)乙烯
(D)乙炔 (E)丙烷 答〔 〕
12.下列5种化合物分别经催化加氢后,不能得到2-甲基戊烷的是
(A)CH3CH=C(CH3)CH2CH3 (B)(CH3)2C=CHCH2CH3(C)CH2=C(CH3)(CH2)CH3 (D)CH3CH=CHCH(CH3)2(E)CH2=CHCH2CH(CH3)2
13.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能起银镜反应的物质一定是醛.
(B)乙烯和甲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在氧气中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有机物一定是烃.
(D)在酯化反应中,羧酸脱去羧基中的氢原子,醇脱去羟基生成水和酯.
(E)苯酚有弱酸性,俗称石炭酸,因此它是一种羧酸. 答〔 〕
14.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溶液里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蛋白质析出,虽再加水,也不溶解.
(B)人工合成的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是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首次合成的.
(C)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凝结,所以误食重金属盐会中毒.
(D)浓硝酸溅在皮肤上,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硝酸和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
(E)蛋白质溶液里的蛋白质能透过半透膜. 答〔 〕
15.现有一种烃可以表示为
命名该化合物时,应认定它的主链上的碳原子数目是
(A)8 (B)9 (C)10
(D)11 (E)12 答〔 〕
16.已知二氯苯的同分异构体有三种,从而可以推知四氯苯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A)1 (B)2 (C)3
(D)4 (E)5 答〔 〕
17.已知合成氨反应的浓度数据如下
3H2 + N2 2NH3
起始浓度(摩/升) 3.0 1.00
2秒末浓度(摩/升) 1.8 0.6 0.8
当用氨气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该反应的速度时,该反应的速度是
(A)0.2摩/升·秒 (B)0.4摩/升·秒
(C)0.6摩/升·秒 (D)0.8摩/升·秒
(E)1.2摩/升·秒 答〔 〕
18.下列几种气体中,在同温同压下,等质量时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A)一氧化碳 (B)氯化氢 (C)二氧化碳
(D)氖气 (E)氯气 答〔 〕
19.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同时大量存在的是
20.两种元素可以组成AB2型化合物,它们的原子序数是
(A)3和9 (B)6和8 (C)10和14
(D)7和12 (E)13和17 答〔 〕
21.a元素的阳离子、b元素的阳离子和c元素的阴离子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的阳离子的半径大于b的阳离子的半径,则a、b、c三种元素原子序数大小应符合
(A)a(D)c22.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氯化氢,要想除去氯化氢最好用下列哪一种溶液处理
(A)氨水 (B)浓硫酸 (C)碳酸氢钠饱和溶液
(D)饱和石灰水 (E)碳酸钠饱和溶液 答〔 〕
23.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的ⅡA族元素,下列关于镭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化合物中呈+2价 (B)单质能使水分解,放出氢气
(C)氢氧化物呈两性 (D)碳酸盐难溶于水
(E)镭比钙的金属性更强 答〔 〕
24.当两极都用银片作电极电解硝酸银水溶液时,在阳极的产物是
(A)只有银 (B)银和氧气 (C)银和氢气
(D)只有氢气 (E)上述都不对 答〔 〕
25.在相同条件下,通以相同电量,分别电解足量的氯化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如果析出64克铜,则可析出银的质量为
(A)108克 (B)54克 (C)216克
(D)64克 (E)以上都不对 答〔 〕
26.设N0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关于0.2MBa(NO3)2溶液的不正确说法是
(A)1升溶液中所含阴、阳离子总数是0.6N0
(B)1升溶液中含有0.2N0个离子
(C)500毫升溶液中的Ba2+离子浓度是0.2M
(D)500毫升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是0.2M
(E)500毫升溶液中含有0.2N0个离子 答〔 〕
27.当密闭容器中反应mA(气)+nB(固)pC(气)已经达到平衡后,将密闭容器的体积缩小,发现A的转化率也随之降低.那么,下列几个表示化学方程式系数关系的式子中,普遍适用于上述一类反应的是
(A)m+n>p (B)m+n(D)m>p (E)m
28.二硫化碳(CS2)能够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SO2.今用0.228克CS2在448毫升氧气(标准状况时的体积)中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混和物在标准状况时的体积是
(A)112毫升 (B)224毫升 (C)336毫升
(D)448毫升 (E)201.6毫升 答〔 〕
29.下列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有错误的是
(A)氢氧化铝跟盐酸反应 Al(OH)3+3H+=Al3++3H2O
(B)浓三氯化铁溶液跟铜反应 Fe3++Cu=Fe2++Cu2+
(C)碘化钾溶液跟适量溴水反应 2I-+Br2=I2+2Br-
(D)甲酸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HCOOH+OH-=HCOO-+H2O
(E)金属钠跟水反应 Na+2H2O=Na++2OH-+H2↑
答〔 〕
30.在铜跟硝酸的反应中,如果有1摩尔硝酸被还原了,则被氧化的铜的物质的量为
31.质量相等的两份气体样品,一份是SO2,另一份是SO3,这两份气体样品中,SO2与SO3所含氧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是
(A)1:1 (B)2:3 (D)6:5
(D)5:6 (E)5:4 答〔 〕
32.0.1摩尔某元素的单质直接跟氯气反应后,质量增加7.1克.这种元素是
(A)P (B)Mg (C)Na
(D)Al (E)Fe 答〔 〕
34.在氧气中灼烧0.44克硫和铁组成的化合物,使其中的硫全部转变为二氧化硫,把这些二氧化硫全部氧化并转变为硫酸.这些硫酸可以用20毫升0.50M氢氧化钠溶液完全中和.则原化合物中硫的百分含量为
(A)18% (B)46% (C)53%
(D)73% (E)36% 答〔 〕
35.有A克浓度为15%的硝酸钠溶液,若想将其浓度变为3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E)蒸发掉溶剂的15% 答〔 〕
三、(本题共14分)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空气、煤、水、为原料制备硝酸铵的过程.
2.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分馏 (B)盐析 (C)过滤 (D)重结晶 (E)升华
(F)渗析 (G)电解 (H)加热分解 (I)蒸馏
下列各组混和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一种方法最合适?(把选用的方法的标号填入方括号内)
(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微粒. 答〔 〕
(2)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Cl-离子. 答〔 〕
(3)除去乙醇中溶解的微量食盐. 答〔 〕
(4)分离石油中各种不同沸点范围的成分. 答〔 〕
(5)除去固体碘中混有的少量碘化钠. 答〔 〕
(6)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答〔 〕
3.制备下表所列的各种化合物时,请从下列(Ⅰ)项中选择原料,从(Ⅱ)项中选择无机试剂及实验条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相应的答案栏里。
化合物
TNT
三溴苯酚
苯磺酸
乙醛
氯乙烯
硝酸乙酯
答
()
案
()
(Ⅰ)可供选用的有机化合物原料为
(A)乙烯 (B)苯 (C)乙醇 (D)苯酚
(E)甲苯 (F)甘油 (G)乙炔
(Ⅱ)可供采用的无机试剂及实验条件为
(a)加入溴水振荡.
(b)跟浓硫酸共热到7080℃.
(c)在催化剂存在下跟HCl作用(150160℃).
(d)跟硝酸反应.
(e)在催化剂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用空气氧化.
(f)跟酸性高锰酸钾水溶液作用.
(g)跟浓HNO3和浓H2SO4混和酸作用.
4.中学实验室用下图装置制取少量溴苯.请填写下列空白.
(1)在烧瓶a中装的试剂是苯、溴和铁屑.导管b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导气,二是兼起 的作用.
(2)反应过程中在导管c的下口附近可以观察到白雾出现,这是由于反应生成的 遇水蒸气而形成的.
(3)反应完毕后,向锥形瓶d中滴入AgNO3溶液,有 生成.
(4)反应完毕后,将烧瓶a中的液体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里,可以观察到烧杯底部有 色不溶于水的液体.这是溶解了的粗产品溴苯.
(5)写出烧瓶a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本题共11分)
1.有A、B、C三种一元碱,它们的分子量之比为3:5:7.如果把7摩尔A、5摩尔B和3摩尔C混和均匀,取混和碱5.36克,恰好能中和含0.15摩尔HCl的盐酸.试求A、B、C的分子量各是多少?
2.某化合物D,仅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完全燃烧1摩尔D,需4摩尔氧气.金属钠不能使D释放出氢气.氧化剂可使D转变为化合物E.0.37克E可与0.20M的氢氧化钠溶液25.0毫升恰好中和.试确定D、E的结构简式.
附加题(本题共10分,不计入总分)
1.把CoCl2溶解于水后加氨水直到先生成的Co(OH)2沉淀又溶解后,再加氨水,使生成[Co(NH3)6]2+.此时向溶液中通入空气,得到的产物中有一种其组成可用CoCl3·5NH3表示.把分离出的CoCl3·5NH3溶于水后立即加硝酸银溶液,则析出AgCl沉淀.经测定,每1摩尔CoCl3·5NH3只生成2摩尔AgCl.请写出表示此络合物结构的化学式: 此络合物中的Co化合价为 .
2.1.00M醋酸钠溶液和1.00M盐酸各10.0毫升混和,得溶液A.用蒸馏水稀释A到45.0毫升,得溶液B.试求溶液A和溶液B中氢离子浓度是多少?(此温度时醋酸的电离常数为K=1.8×10-5)
1987年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共30分)
1.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每空0.5分,共1分)
2.氧化 酯化 二氧化氮(或NO2)氧化 (每空0.5分,共2分)
6.铝热剂 磷化氢和硫化氢 (每空1分,共2分)
7.
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升高到0
(每空1分,共5分)
9.38 (2分)
10.108 (2分)
11.
(1) 10HClO3+ 3P4+ 18H2O= 10HCl+ 12H3PO4
(2) 3Cu2S+ 16HNO3= 6Cu(NO3)2+ 4NO↑+ 3S+ 8H2O
二、(共45分)
1.(C) 2.(A) 3.(A、C) 4.(D、E) 5.(A、E)
6.(C、D) 7.(C) 8.(A、E) 9.(B、E) 10.(A、E)
11.(E) 12.(A) 13.(B) 14.(A、E) 15.(D)
16.(C) 17.(B) 18.(D) 19.(A、C) 20.(B)
21.(D) 22.(C) 23.(C) 24.(E) 25.(C)
26.(B、D) 27.(E) 28.(D) 29.(B、E) 30.(D)
31.(D) 32.(B) 33.(E) 34.(E) 35.(B、C)
125题各1分,共25分;2635题各2分,共20分(评分标准请参照试题说明)
三、(共14分)
(4)2NO+O2=2NO2 (0.5分)
3NO2+H2O=2HNO3+NO (0.5分)
(5)NH3+HNO3=NH4NO3 (1分)
②(4)中的第二个方程式如写成4NO2+O2+2H2O=4HNO3同样给0.5分.
2.(1)C (2)F (3)I (4)A (5)E (6)H (每小题0.5分,共3分)
3.
化合物
TNT
三溴苯酚
苯磺酸
乙醛
氯乙烯
硝酸乙酯
答
()
E
D
B
C
G
C
案
()
g
a
b
e
c
d
(每组答案0.5分,共3分)
4.(1)冷凝器
(2)HBr
(3)淡黄色沉淀或AgBr沉淀
(4)褐 溴
注:第4题中的第(5)空,反应条件如写催化剂或FeBr3均不扣分.
四、(共11分)
1.[解法1]设A、B、C的分子量分别为Ma、Mb、Mc.
由题意:Ma:Mb:Mc=3:5:7
解之可得:Ma=0.6Mb Mc=1.4Mb (1分)
混和碱5.36克为0.15摩尔,15摩尔混和碱的质量为
4.2Mb+5Mb+4.2Mb=536
得出:Mb=40、Ma=24、Mc=56 (各1分,共3分)
[解法2]设A、B、C的分子量分别为3x、5x、7x,混和碱5.36克中含A7y摩尔、含B5y摩尔、含C3y摩尔.
∴ A、B、C的分子量分别为24、40、56. (各1分,共3分)
注:其它合理解法,参照给分.其中得出正确分子量3分,列式及中途计算3分,全题6分.
2.由题意可知E为羧酸,设其分子量为x,且为一元羧酸.得方程式:
羧基为45,74-45=29 由此可知其余部分乙基 (1分)
∴ E可能是丙酸 CH3CH2COOH (1分)
反推D,D不与钠反应,且能被氧化为丙酸.
∴ D含有醛基 (1分)
∴ D可能是丙醛 CH3CH2CHO (1分)
验算:CH3CH2CHO+4O2→3CO2+3H2O
方程式系数符合题意,由此可知答案正确.
注:其它合理解法,只要推理合理,并写对D、E的结构简式,都给全分.D、E的结构简式写错时,对正确的推理及计算过程参照上面解法,分段给分,但给分不能超过3分.验算部分不作要求,也不记分.全题5分.
附加题(共10分,不计入总分)
1.[Co(NH3)5Cl]Cl2 (3分)
+3 (1分)
2.CH3COONa+HCl=CH3COOH+NaCl
CH3COOHCH3COO-+H+ (1分)
设A、B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分别为x、y
x=3×10-3(M) (1分)
y=2×10-3(M) (1分)
注:其它合理解法,参照上面解法,分段给分.
1988年全国化学高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数据
原子量 H 1 He 4 C 12 N 14 O 16 F 19
Ne 20 Na 23 Mg 24 Al 27 P 31 S 32
Cl 35.5 Ar 40 K 39 Ca 40 Mn 55 Fe 56
Cu 64 Zn 65 Ag 108 Cd 112
对数值 lg2=0.301 lg 3=0.477 lg5=0.699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B、C、D)填入方括号内.若试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选答多个者不给分;若试题中有两个正确答案的,只选一个答案或选了一个正确答案和一个错误答案或选了多于两个答案者,都不给分.
1.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该尿液中含有
(A)食醋 (B)白酒 (C)食盐 (D)葡萄糖
答〔 〕
2."酸雨" 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
(B)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
(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D)汽车排出大量尾气
答〔 〕
3.下列数量的物质中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A)0.4摩尔氧气 (B)标准状况下5.6升二氧化碳
(C)4℃时5.4毫升水 (D)10克氖
答〔 〕
4.甲烷和丙烷混和气的密度与同温同压下乙烷的密度相同,混和气中甲烷和丙烷的体积比是
(A)2:1 (B)3:1 (C)1:3 (D)1:1
答〔 〕
5.n摩尔N2和n摩尔14CO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同温同压下体积相等 (B)在同温同压下密度相等
(C)在标准状况下质量相等 (D)分子数相等
答〔 〕
6.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密度比为16:11 (B)密度比为11:16
(C)体积比为1:1 (D)体积比为11:16
答〔 〕
7.某有机物的蒸气,完全燃烧时需要三倍于其体积的氧气,产生二倍于其体积的二氧化碳,该有机物可能是
(A)C2H4 (B)C2H5OH (C)CH3CHO (D)CH3COOH
答〔 〕
8.M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两个电子转移到Y元素的两个原子中去,形成
(A)Z的熔点较高 (B)Z可以表示为M2Y
(C)Z一定溶于水 (D)M形成+2价阳离子
答〔 〕
9.某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是5s25p1,该元素或其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该元素单质是导体
(B)该元素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盐酸反应
(C)该元素的氧化物的水合物显碱性
(D)该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呈+5价
答〔 〕
10.由C、H、O组成的化合物8.80毫克,完全燃烧后得到CO222.0毫克,H2O10.8毫克.该化合物的实验式是
(A)C5H6O (B)C5H12 (C)C5H12O2 (D)C5H12O
答〔 〕
11.1克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千焦热,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正确的是
(A)2H2(气)+O2(气)=2H2O(液)+142.9千焦
(B)2H2(气)+O2(气)=2H2O(液)+571.6千焦
(C)2H2+O2=2H2O+571.6千焦
(D)2H2(气)+O2(气)=2H2O(液)-571.6千焦
答〔 〕
12.常温时,下列物质在空气中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氢硫酸 (B)氢氧化钠 (C)红磷 (D)苯酚
答〔 〕
13.某学生做完实验以后,采用以下方法分别清洗所用仪器:(1)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2)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的烧杯.(3)用浓盐酸清洗做过高锰酸钾分解实验的试管.(4)用盐酸清洗长期存放过三氯化铁溶液的试剂瓶.(5)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盛过苯酚的试管.你认为他的操作:
(A)(2)不对 (B)(3)、(4)不对
(C)(4)、(5)不对 (D)全部正确
答〔 〕
14.下列制取单质的反应中,化合物作还原剂的 是
(A)用溴碘化钠以应制碘
(B)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C)在电炉中用碳和二氧化硅反应制硅
(D)铝和二氧化锰反应冶炼锰
答〔 〕
15.用铂作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电解结束后,向剩余电解液中加适量水,能使溶液和电解前相同的是
(A)AgNO3 (B)H2SO4 (C)NaOH (D)NaCl
答〔 〕
16.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泡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c为负极;a、c相连时c为正极;b、d相连时b为正极.则这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为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答〔 〕
17.选用一种试剂即能把浓度均为1M的Na2SO3、Na2SO4、Na2CO3、Na2S、BaCl2溶液加以区别,这种试剂是
(A)CaCl2 (B)AgNO3 (C)H2SO4 (D)NaOH
答〔 〕
18.禁止用工业酒精配制饮料酒,这是因为工业酒精中常含有少量会使人中毒的
(A)甲醇 (B)乙酸 (C)乙酸乙酯 (D)丙三醇
答〔 〕
19.下列化合物分别跟溴和铁粉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取代,所得一溴化物C8H9Br有三种同分异构体的是
答〔 〕
20.下列单体,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 的是
(A)丙烯 (B)2-甲基-1,3-丁二烯
(C)乙烯和丙烯 (D)2-甲基-2-丁烯
答〔 〕
答〔 〕
22.在50克含有1.17克氯化钠和0.84克氟化钠的溶液中滴入过量AgNO3溶液,充分搅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2.87克固体.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氯离子只有一部分参加反应
(B)氟离子只有一部分参加反应
(C)氟化银难溶于水
(D)氟化钠与硝酸银在溶液中无沉淀生成
答〔 〕
23.下列物质能跟镁反应并生成氢气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 (B)醋酸溶液
(C)氯化铵溶液 (D)碳酸钠溶液
答〔 〕
24.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第二份加足量盐酸,如要放出等体积的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份铝粉的质量之比为
(A)1:2 (B)1:3 (C)3:2 (D)1:1
答〔 〕
25.0.1摩尔的下列氧化物,分别加入1升0.1MNaOH溶液中,形成的溶液的pH值最小的是
(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三氧化硫
答〔 〕
26.在室温下,向饱和H2S溶液中缓慢通入过量SO2气体,溶液的pH值随通入SO2体积的变化曲线示意图,合理的是
答〔 〕
27.下列含氮的氧化物中称为硝酐的是
(A)NO (B)N2O3 (C)NO2 (D)N2O5
答〔 〕
28.工业上制备纯净的氯化锌时,将含杂质的氧化锌溶于过量的盐酸,为了除去杂质需调节溶液的pH值到4.应加入试剂是
(A)氢氧化钠 (B)氨水 (C)氧化锌 (D)氯化锌
答〔 〕
29.往X盐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再滴加硝酸钡和稀硝酸溶液,溶液中有白色沉淀.X盐可能是
(A)亚硫酸钠 (B)氯化钙 (C)硝酸银 (D)碳酸钠
答〔 〕
30.在高温下,反应2HBr (气)H2(气)+Br2 (气)-Q达到平衡时,要使混和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是
(A)减小压强 (B)缩小体积
(C)升高温度 (D)增大氢气浓度
答〔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本题说明和解答要求,同第一题.
1.设N0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是对0.3M硫酸钾溶液的不正确说法是
(A)1升溶液中含有0.3N0个钾离子
(B)1升溶液中含有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总数为0.9N0
(C)2升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1.2M
(D)2升溶液中含有0.6N0个硫酸根离子
答〔 〕
2.下列四种分子式所表示的化合物中,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的是
(A)CH4O (B)C2HCl3 (C)C2H2Cl2 (D)CH2O2
答〔 〕
3.在高温下用一氧化碳还原m克氧化铁得n克铁,氧的原子量为16,则铁的原子量为
答〔 〕
4.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当有4摩尔氯化氢被氧化时,生成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A)22.4升 (B)11.2升 (C)44.8升 (D)89.6升
答〔 〕
5.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装有氮气和二氧化氮混和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经过足够时间后,试管内气体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则原混和气体中氮气与二氧化氮的体积比是
(A)2:3 (B)3:2 (C)3:5 (D)5:3
答〔 〕
6.将pH值为8的NaOH溶液与pH值为10的 NaOH溶液等体积混和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最接近于
(C)(1×10-14-5×10-5)M (D)2×10-10M
答〔 〕
7.用等体积的0.1M氯化钡溶液可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铁、硫酸锌和硫酸钾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 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摩尔浓度比是
(A)3:2:1 (B)1:2:3 (C)3:1:1 (D)1:3:3
答〔 〕
8.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摩尔A和1摩尔B,发生反应2A(气)+B(气) 3C(气)+D(气)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W摩尔/升.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方法改变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摩尔/升的是
(A)4摩尔A+2摩尔B
(B)2摩尔A+1摩尔B+3摩尔C+1摩尔D
(C)3摩尔C+1摩尔D+1摩尔B
(D)3摩尔C+1摩尔D
答〔 〕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的氧化性比Cu2+强
(B)H2O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
(C)C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I -的还原性比Br -强
答〔 〕
10.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气)+B2(气) 2AB(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生成n摩尔的A2同时生成n摩尔的AB
(B)容器内的总压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2n摩尔的AB同时生成n摩尔的B2
(D)单位时间生成n摩尔的A2同时生成n摩尔的B2
答〔 〕
11.99毫升0.1M盐酸和101毫升0.05M氢氧化钡溶液相混和后,溶液的pH值为
(A)1.7 (B)10.7 (C)11 (D)11.3
答〔 〕
12.W克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浓度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C)蒸发掉溶剂一半
(D)再加入2W克25%食盐溶液
答〔 〕
13.20毫升1M醋酸溶液跟40毫升0.5M氢氧化钠溶液相混和,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代表醋酸根离子)
(A)[Na+]>[Ac-]>[OH -]>[H+]
(B)[Na+]=[Ac-],[Ac-]>[OH-]>[H+]
(C)[Na+]>[OH -]>[Ac-]>[H+]
(D)[Na+]>[OH -]>[H+]>[Ac-]
答〔 〕
(A)铁跟稀硫酸反应 Fe+6H+=2F3++3H2↑
(B)碳酸氢钙溶液跟盐酸反应Ca(HCO3)2+2H+=Ca2++2H2O+2CO2↑
(C)醋酸跟氢氧化钾溶液反应CH3COOH+OH-=CH3COO-+H2O
(D)碳酸镁跟稀硫酸反应MgCO3+2H+=Mg2++H2O+CO2↑ 答〔 〕
15.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三、(本题共20分)
1.元素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原子中能量最高的是 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 方向;元素X的名称是 ;它的氢化物的电子式是 ,氢化物分子结构呈 形;该氢化物可以与H+离子以 键相合.
2.X、Y、Z三种元素.已知:
(1)它们是周期表的前20号元素,Y和Z不在同一周期.
(2)它们可以组成化合物XY2、YZ2和XZ.
(3)X的阳离子和Z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4)XY2能和水反应,生成白色浆状物,将浆状物过滤所得到的溶液与Y的氧化物YO2反应,可以得到另一种白色沉淀A.
请填写下列空白:
X是 ;Y是 ;Z是 ;A是 .
XY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某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5H11Cl,分析数据表明,分子中有两个-CH3、两个-CH2-、一个 和一个Cl,它的可能结构只有四种,请写出这四种可能的结构简式(写五个或五个以上的,本小题就被判为0分)
(1) (2) (3) (4)
4.已知苯的同系物可被高锰酸钾氧化,如:
又知涤纶树脂的结构简式为
(1)写出合成涤纶树脂所需要的两种单体的结构简式:
和
(2)写出以对二甲苯、乙烯、食盐、氧化剂和水为原料,制备这两种单体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的氧化反应不必配平).
5.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系数填在空格内.
(1)如果不小心把白磷沾到皮肤上,可用冷的硫酸铜溶液冲洗,化学方程式:
(2)若白磷与热的硫酸铜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四、(本题共8分)
实验室中有一瓶氯化钾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和物,通过下面的实验可确定该混和物中氯化钾和氯化钙的质量比,也可制得纯净的氯化钾.根据实验步骤填写下列空白.
1.调整零点时,若指针偏向左边,应将左边的螺丝帽向(填左、右) 旋动.
2.某学生用已知质量Y克的表面皿,准确称取W克样品.他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放入(W+Y)克砝码,在左盘的表面皿中加入样品,这时指针偏向右边(如右图所示),下面他的操作应该是 使 .
3.加入的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A是否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过滤时,某学生的操作如下图.请用文字说明图中的错误是.
5.滤液中加入的B物质是 .应该加入过量的B物质,理由是 .
6.为了检验沉淀是否洗净,应在最后几滴洗出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沉淀已洗净.
7.得到的固体C是 .
8.该混和物中氯化钾与氯化钙质量比的计算式是: .
9.配制100毫升0.20M氯化钾溶液:
某学生将准确称量的1.49克氯化钾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约30毫升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将溶液由烧杯倒入100毫升容量瓶中,然后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蒸馏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厘米处,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凹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
该生操作中的错误是 和 .
五、(本题共12分)
1.甲、乙两学生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甲取了一定量的氯酸钾和0.10克二氧化锰,经混和后装入试管内加热,待收集到所需要氧气时,停止加热.试管冷却后,乙称得甲留下的反应混和物质量为4.04克,将它继续加热直至氯酸钾完全分解,收得氧气672毫升(标准状况).求甲实验时氯酸钾分解的百分率.
2.由A、D、E、G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为AxDy(E2G4)z.已知:
(1)x、y、z为整数,且x+y+z=7.
(2)取8.74克该化合物溶于水,加入酸和强氧化剂.化合物中的E、G元素完全转化成气态化合物EG22.688升(标准状况下),其密度为1.965克/升,EG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发生上述反应后,A、D以阳离子存在于溶液中.往溶液里加入过量的铁粉,其中使D离子全部还原所消耗的铁粉质量为0.56克.
(4)化合物中 D元素的百分含量为12.8%.
试通过计算和推理确定E、G、D、A各是什么元素,求出x、y、z的值,并写出该化合物的分子式.(注意:请按指定位置进行计算和推理.)
解:(1)确定E和G
E是 ;G是 .
(2)确定x、y、z和D
x= y= z= ;D是 .
(3)确定A并写出化合物的分子式
A是 ;该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
1988年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每题1分,共30分)
1.D 2.B 3.C 4.D 5.A、D
6.A、D 7.A、B 8.B、C 9.D 10.D
11.B 12.A、D 13.D 14.A 15.B、C
16.B 17.C 18.A 19.A、C 20.B
21.A、D 22.D 23.B、C 24.D 25.D
26.A 27.D 28.C 29.A、C 30.B、C
二、(每题2分,共30分)
1.A、C 2.C 3.B 4.C 5.A
6.D 7.D 8.D 9.B、D 10.C
11.C 12.B、D 13.A 14.A、B 15.A、C
三、(共20分)
2p(写出np不扣分)
三种互相垂直的伸展
氮(或N)
(写成、NH3都不给分)
三角锥 (每空0.5分,共3分)
配位
2.X是:钙(或Ca)
Y是:碳(或C)
Z是:硫(或S)沉淀A是:碳酸钙(或CaCO3)
化学方程式是:CaC2+2H2O=Ca(OH)2+C2H2↑(每空1分,共5分)
注:①将X、Y、Z误写为CaC2、CS2、CaS不给分.
②写化学方程式时,未写↑不扣分.
(每空0.5分,共2分)
注:①答案超过4个,本题记作0分;
②写了4个答案或少于4个答案,每写对1个给0.5分,写错不倒扣分,写重复了,不重复给分.
4.(1)两种单体的结构简式:
HOOC-C6H4-COOH HO-CH2CH2-OH
(如写中文名称,而下面出现其结构简式的,此处不扣分)
(2)电解食盐水制Cl2、NaOH:
(分子式错扣1分,未写↑不扣分)
(1分)
(不写溶剂CCl4不扣分)
Cl-CH2CH2-Cl+2NaOHHO-H2CH2-OH+2NaCl或Cl-CH2CH2-Cl+2H2OHO-CH2CH2-OH+2HCl(1分)
制对苯二甲酸
H3C-C6H4-CH3HOOC-C6H4-COOH
(氧化反应,不必配平) (2分)
5.(1)2P+5CuSO4+8H2O == 5Cu+2H3PO4+5H2SO4(2分)(2)11P+15CuSO4+24H2O == 5Cu3P+6H3PO4+15H2SO4(2分)
四、(共8分)
1.右 (0.5分)
2.继续加入样品,指针指在标尺的中间(每空0.5分,共1分)
3.碳酸钾(或K2CO3)
用玻璃棒沾试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或取上层清液滴加K2CO3溶液无沉淀产生,或取上层清液滴加酸液有气泡产生).
(每空0.5分,共1分)
4.玻璃棒下端没有(或应该)靠在(三层)滤纸上
漏斗颈没有(或应该)靠在烧杯内壁 (每空0.5分,共1分)
5.盐酸(或HCl) 除尽过量的K2CO3 (每空0.5分,共1分)
6.硝酸银溶液(或AgNO3溶液)
无沉淀生成 (每空0.5分,共1分)
7.碳酸钙(或 CaCO3) (0.5分)
9.溶液不能直接倒入容量瓶(应沿玻璃棒注入)
没有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应用少量(2030毫升)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也应注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混匀.)
(每空0.5分,共1分)
(要求指出这两个错误,答对一个给0.5分.如果多答者不加分.)
五、(共12分)
1.[解法1]设乙分解KClO3的质量为x克
设甲分解KClO3的质量为y克
4.04克混和物中KCl的质量为:4.04-0.10-2.45=1.49(克)
甲实验时KClO3分解的百分率为
[解法2]
乙实验中分解KClO3的质量:0.020×122.5=2.45(克) (0.5分)
甲实验中分解KClO3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KCl的"物质的量",即
甲实验时KClO3分解的百分率为:
(第1小题共4分)
2.(1)EG2的摩尔质量:1.965×22.4=44(克/摩)
EG2的分子量为44,且由于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EG2是CO2 (0.5分)
E是碳(或C),G是氧(或O) (每空0.5分,共1分)
用铁粉还原D离子,由于铁粉过量,Fe只能被氧化Fe2+.所消耗Fe的"物质的量":
0.01摩尔Fe失去0.02摩尔电子,若D离子还原时,化合价降低1[注],则被还原的D的"物质的量":
0.01×2=0.02(摩) (0.5分)
分子内D与(C2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2:0.06,则y:z=1:3
∵x+y+z=7 且x、y、z都是整数,
∴x=3,y=1, z=3
(注:这是化学推理的结果.若D离子还原时化合价降低2,则D的"物质的量"与所消耗铁的"物质的量"相等,皆为0.01摩尔,y:z=1:6,∵x+y+z=7,则y=1、z=6、x=0这与题意矛盾.若D离子化合价降低大于2,也与题意矛盾).
(没有以上括号内的推理和计算,不扣分.)
x=3 y=1 z=3; D是铁(或Fe) (每空0.5分,共2分)
(3)∵x=z=3,8.74克化合物中含A和(C2O4)的"物质的量"都是0.06摩尔,Fe是0.02摩尔 (0.5分)
(每空0.5分,共 1分)
(第2小题共8分)
(注:①计算、推理和答案都正确,但答案未填入空格者,不扣分.
②计算、推理正确,但答案错或无答案,按评分标准分段给计算推理分.
③无计算推理或计算推理错误,但答案正确,只给答案分.)
1989年全国化学高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数据
原子量 H 1 He 4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P 31 S 32 Cl 35.5 Ar 40
Cu 63.5 Ag 108
一、二、三题都是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试将每题正确答案的编号(A、B、C、D)填入括号内.如果试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多个者不给分;如果试题有两个正确答案,只选一个答案或选了一个正确答案和一个错误答案或选了多于两个答案者,都不给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2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淀粉 (B)油脂 (C)棉花 (D)蔗糖 答〔 〕
2.下列盛放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把汽油放在带橡皮塞的玻璃瓶中
(B)把硝酸银溶液放在棕色玻璃瓶中
(C)把氢氧化钠溶液放在带橡皮塞的玻璃瓶中
(D)把氢氟酸放在玻璃瓶中 答〔 〕
3.只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A)H2 (B)NO (C)CH4 (D)C3H8 答〔 〕
4.现有5种气体:①H2、②NO2、③SO2、④CO2、⑤H2S,在实验室里能用启普发生器来制取的是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答〔 〕
5.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铝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
(A)AgNO3 (B)BaCl2 (C)NaOH (D)NH3·H2O 答〔 〕
6.等摩尔的氢气和氦气在同温同压下具有相同的
(A)原子数 (B)体积 (C)质子数 (D)质量 答〔 〕
7.下列溶液中的[Cl-]与50毫升1摩尔/升氯化铝溶液中的[Cl-]相等的是
(A)150毫升1摩尔/升氯化钠 (B)75毫升2摩尔/升氯化铵
(C)150毫升3摩尔/升氯化钾 (D)75毫升1摩尔/升氯化铝 答〔 〕
8.X和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Z和Y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X、Y、Z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A)X>Y>Z (B)Y>X>Z (C)Z>X>Y (D)Z>Y>X
9.与OH-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
(A)F- (B)Cl- (C)NH3 (D)NH2-
10.90℃时水的离子积KW=3.8×10-13,该温度时纯水的pH值
(A)等于7 (B)小于7 (C)大于7 (D)无法确定 答〔 〕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溶于水显酸性
(B)二氧化碳通入水玻璃可以得到原硅酸
(C)因为高温时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D)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 答〔 〕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油中含有C5C11的烷烃,可以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
(B)含C18以上烷烃的重油经过催化裂化可以得到汽油
(C)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和物
(D)煤中含有苯和甲苯,可以用先干馏后分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
答〔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13.下列反应中,气体反应物只能作还原剂的是
(A)氯气通入石灰水
(B)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钠的水溶液
(C)一氧化氮与硝酸反应生成三氧化二氮和水
(D)二氧化氮与水反应 答〔 〕
14.pH值和体积都相同的醋酸和硫酸,分别跟足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是
(A)一样多 (B)醋酸比硫酸多
(C)硫酸比醋酸多 (D)无法比较 答〔 〕
15.在100毫升0.1摩尔/升醋酸溶液中,欲使醋酸的电离度和溶液的pH值都增大,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加少量1摩尔/升氢氧化钠溶液
(B)加少量1摩尔/升盐酸
(C)加100毫升水 (D)加热 答〔 〕
16.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气)+O2(气)=2H2O(液)+571.6千焦
C3H8(气)+5O2(气)=3CO2(气)+4H2O(液)+2220.0千焦
实验测得氢气和丙烷和混和气体共5摩尔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千焦,则混和气体中氢气与丙烷的体积比是
(A)1:3 (B)3:1 (C)1:4 (D)1:1 答〔 〕
17.99毫升0.5摩尔/升硫酸跟101毫升/升氢氧钠化溶液混和后,溶液的pH值为
(A)0.4 (B)2 (C)12 (D)13.6 答〔 〕
18.下列数量的各物质所含原子个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
①0.5摩尔氨气②标准状况下22.4升氦③4℃时9毫升水④0.2摩尔磷酸钠
(A)①④②③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答〔 〕
19.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答〔 〕
20.某离子X2+的最外层电了排布是5s2.当把固体XCl2溶于水配制成溶液时,需加入少量的单质X和盐酸.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是+2和+4
(B)X(OH)2是强碱
(C)XCl2溶液显酸性
(D)X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强酸性 答〔 〕
21.下列事实中不能应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往硫化氢水溶液中加碱有利于S2-的增多
(B)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氧化的反应
(C)高压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D)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答〔 〕
22.下图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A)4>2>1>3 (B)2>1>3>4
(C)4>2>3>1 (D)3>2>4>1 答〔 〕
2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答〔 〕
24.乙烯的丙烯按1:1(摩尔)聚合时,生成聚合物乙丙树脂,该聚合物的结构式可能是
答〔 〕
25.下列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3CH2OHCH2=CH2+H2O(B)CH3CH2Br+CH3CH2OH+NaOH? CH3CH2OCH2CH3+NaBr+H2O(C)CH2=CHCH=CH2+Br2? BrCH2CHBrCHBrCH2和BrCH2CHBr=CHCHBr(即两种物质都有)(D)CH3CH2COOH+CH3CH2CH2OHCH3CH2COOCH2CH2CH3+H2O 答〔 〕
26.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其最外电子层排布分别为ns1、3s23p1和2s22p4,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可能是
(A)XYZ2 (B)XYZ3 (C)X2YZ2 (D)X3YZ3 答〔 〕
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27.体积为V毫升、密度为d克/厘米3的溶液,含有分子量为M的溶质m克,其摩尔浓度为C摩尔/升,质量百分比浓度为W%.下列表示式中正确的是
答〔 〕
28.在273℃和1.01×105帕斯卡条件下, 将1.40克氮气、1.60克氧气和4.00克氩气混和,该混和气体的体积是
(A)3.36升 (B)6.72升
(C)8.96升 (D)4.48升 答〔 〕
29.具有如下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其相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主族的是
(A)3p亚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和4p亚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
(B)3p亚层上只有1个空轨道的原子和4p亚层上只有1个空轨道的原子
(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1S2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 布为2S2P6的原子
(D)最外层电子排布为1S2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 布为2S2的原子
答〔 〕
30.右图表示外界条件(温度、压力)的变化对下列反应的影响
L(固)+G(气) 2R(气)-热
在图中,Y轴是指
(A)平衡混和气中R的百分含量
(B)平衡混和气中G的百分含量
(C)G的转化率
(D)L的转化率 答〔 〕
31.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NO和O2 的混和气体置于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原总体积的
(A) (B) (C) (D) 答〔 〕
四、(本题共14分)
32.下列有机化合物中,有的有多个官能团:
(1)可以看作醇类的是(填入编号) ;
(2)可以看作酚类的是 ;
(3)可以看出羧酸类的是 ;
(4)可以看出酯类的是 .
33.一氯丁烯(C4H7Cl)的同分异构体只有8种,某学生却写了如下10种:
其中,两两等同的式子是 和 , 和 。
34.有4种钠的化合物W、X、Y、Z,根据以下反应式判断W、X、Y、Z的分子式.
WX+CO2 +H2O Z+CO2? X+O2Z+H2O? Y+O2 X+Ca(OH)2? Y+CaCO3?
W是 ,X是 ,Y是 ,Z是 .
35.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4体积某气态化合物完全分解后产生1体积磷蒸气和6体积氢气,由此可推断该气态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6.某温度时,在2升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线如下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开始至2分钟,Z的平均反应速度为 .
37.将等体积的0.4摩尔/升CH3COONa溶液与0.2摩尔/升HNO3溶液相混和,混和液中各离子浓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
38.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将系数填在括号内.
[ ]Cu2S+[ ]HNO3=[ ]Cu(NO3)2+[ ]H2SO4+[ ]H2O
五、(本题共8分)
实验室里用下列仪器和药品来制取纯净的无水氯化铜:
序号
(1)
(2)
(3)
(4)
(5)
(6)
仪
器
及
装
置
图
图中A、B、C、D、E、F的虚线部分表示玻璃管接口,接口的弯曲和伸长等部分未画出.根据要求填写下列各小题空白.
39.如果所制气体从左向右流向时,上述各仪器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各装置的序号)( )接( )接( )接( )接( )接( );其中,(2)与(4)装置相连时,玻璃管接口(用装置中字母表示)应是 接 .
40.装置(2)的作用是 ;
装置(4)的作用是 ;
装置(6)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1.实验开始时,应首先检难装置的 ;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 处的酒精灯.
42.在装置(5)的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3.待充分反应后,装置(1)的玻离管中剩余物呈 色.冷却后,将制得的产物配成饱和溶液,溶液呈 色.
六、(本题共11分)
44.固体A、B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在A、B中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和1:2.将A和B在高温时煅烧,产物都是C(固体)和D(气体).由D最终可制得E(酸),E和另一种酸组成混和酸,常用于制取有机炸药.
E的稀溶液和A反应时,生成G(气体)和F(溶液),G通入D的水溶液,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在F中滴入溴水后,加入氢氧化钾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该沉淀加热时又能转变为C.根据上述事实回答:
(1)A的分了式是 ,B的分子式是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B煅烧生成C和D
②G通入D溶液中
③在F中滴入溴水
(3)写出A和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5.在红磷存在时,羧酸跟溴起反应,可以在连接羧基的碳原子上导入溴原子.例如:
把下列各步变化中指定分子式的有机产物的结构式填入空格内:
七、(本题共12分)
46.氢气和氧气的混和气体,在120℃和一定压强下体积为a升,点燃后发生反应.待气体恢复至原来温度和压强时,测得其体积为b升。原混和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各是多少升?
47.18.4克NaOH和NaHCO3固体混和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约25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6克.试计算原混和物中NaOH的百分含量.
1989年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每题1分,共12分)
1.A、C 2.A、D 3.B 4.A 5.C 6.B、C
7.C、D 8.D 9.A、D 10.B 11.B 12.D
二、(每题2分,共28分)
13.C 14.B 15.A、C 16.B 17.C
18.A 19.A 20.A、C 21.B、D 22.A
23.D 24.A、B 25.C 26.A、D
三、(每题3分,共15分)
27.B、D 28.C 29.B、C 30.B 31.C
四、(共14分)
32.(1)B、D (2)A、B、C (3)B、C、D (4)E
(每空0.5分,共2分.每空少答或多答者,不给分)
33.F和G;I和J(每组两空全对,给1分,否则不给分.共2分)
34.W是NaHCO3 X是Na2CO3
Y是NaOH Z是Na2O2
(每空0.5分,共2分)
35.PH3;4PH3=P4+6H2
(每空1分,共2分)
36.3X+Y=2Z;0.05摩尔/升·分
(每空1分,共2分)
(2分.只少答〔OH -]而其它离子浓度的顺序都对者,给1分)
38.[3]Cu2S+[22]HNO3=[6]CuNO3)2+[10]NO+[3]H2SO4+[8]H2O(2分)
五、(共8分)
39.(5)接(3)接(4)接(2)接(1)接(6)〔或(3)接(5)接(4)接(2)接(1)接(6)〕;
(此空1.5分,错一个序号扣0.5分,错两个以上不给分)
C接B(或B接C) (每空0.5分,共1分)
40.除去氯气中混杂的水蒸气;除去氯气中混杂的氯化氢气体;
Cl2+2NaOH=NaClO+NaCl+H2O
(每空0.5分,共1.5分)
41.气密性,(1)
(每空0.5分,共1分)
(写总化学方程式给2分;写两个分步化学方程式,1个给1分)
43.棕褐(或棕黄),绿 (每空0.5分,共1分)
六、(共11分)
44.(6分)
(1)FeS,FeS2 (每空1分,共2分)
(1分)
②2H2S+H2SO3=3S↓+3H2O
(1分)
(1分)
(3)FeS+2H+=Fe2++H2S↑
(1分)
注:H2SO3写成SO2+H2O,也给分.如反应物写成H2S+SO2,不给分.
45.(5分)
七、(共12分)
46.(5分)
2H2+O2=2H2O
(0.5分)
(1分)
(1分)
(0.5分)
47.(7分)
混和物加热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也可写成 NaOH+NaHCO3=Na2CO3+H2O)
若混和物中NaOH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加热后应失重
(1分)
若混和物中NaOH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或小于1:1,则混和物的失重分别应小于或大于2.67克. (1分)
现混和物失重为18.4-16.6=1.8克(克),说明混和物中NaOH过量.
(1分)
设NaOH质量为x,NaHCO3质量为18.4-x,
NaOH+NaHCO3=Na2CO3+H2O
1990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数据
原子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i 28 S 32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Fe 56 Cu 64 I 127 Hg 201
选择题(本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说明: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编号(A、B、C、D)填入括号内.
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石油的产量 (B)乙烯的产量
(C)合成纤维的产量 (D)硫酸的产量
2.设NA代表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克金属钠变为钠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A
(B)18克水所含的电子数目为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升氯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32克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3.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有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
(A)只有③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有①②③
4.下列四种物质,只能跟NaOH溶液作用,不能跟盐酸作用的是
(A)NaHS (B)NaAlO2
(C)KHSO4 (D)CH3COONH4
5.以下贮存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少量白磷贮存在二硫化碳中
(B)水玻璃贮存在带玻璃塞的玻璃瓶中
(C)少量钠贮存在酒精中
(D)少量钠贮存在煤油中
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说明: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编号(A、B、C、D)填入括号内.若正确答案只包含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零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每选对一个给一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零分.
6.X、Y、Z分别代表3种不同的短周期元素.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1;Y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中有2个未成对电子;Z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的P亚层中有4个电子.由这3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可能是
(A)X3YZ4 (B)X4YZ4 (C)XYZ2 (D)X2YZ4
7.某元素X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取该元素单质2.8克与氧气充分作用,可得到6克化合物XO2.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三周期 (B)第二周期
(C)第Ⅳ主族 (D)第Ⅴ主族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度总是和逆反应速度相等
(B)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度,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D)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式盐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B)只要酸与碱的摩尔浓度和体积分别相等,它们反应后的溶液就呈中性
(C)纯水呈中性是因为水中氢离子摩尔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摩尔浓度相等
(D)碳酸溶液中氢离子摩尔浓度是碳酸根离子摩尔浓度的二倍
10.把0.05摩NaOH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毫升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A)自来水 (B)0.5摩/升盐酸
(C)0.5摩/升醋酸 (D)0.5摩/升氯化铵溶液
11.已知:①2FeCl3+2Kl=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判断下列物质的氧化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Fe3+>Cl2>I2 (B)Cl2>Fe3+>I2
(C)I2>Cl2>Fe3+ (D)Cl2>I2>Fe3+
12.下列各组物质气化或熔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力),属同种类型的是
(A)碘和干冰的升华 (B)二氧化硅和生石灰的熔化
(C)氯化钠和铁的熔化 (D)苯和已烷的蒸发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醋酸加入氨水:CH3COOH+NH3·H2OCH3COO-+NH4++H2O
(B)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Cu+Ag+=Cu2++Ag
(C)碳酸钙加入醋酸:CO32-+2CH3COOH=CO2↑+2CH3COO-+H2O
(D)硫氰化钾溶液加入三氯化铁溶液:Fe3++SCN-=[Fe(SCN)]2+
14.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里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K+、MnO4-、Cl-、SO42-
Na+、AlO2-、NO3-、CO32-
Na+、H+、NO3-、SO42-
Na+、SO42-、S2-、Cl-
15.分别由下列四组物质制取气体:①浓盐酸和MnO2;②(NH4)2SO4和Ca(OH)2;③NaCl和H2SO4(浓);④FeS和H2SO4(稀).所产生的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的密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
(A) ②<④<③<① (B)②<④<①<③
(C) 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16.某无色混和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O(水蒸气)、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如下处理(假定每次处理都反应完全):①通过碱石灰时,气体体积变小;②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④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时,溶液变得浑浊.由此可以确定原混和气体中
(A)一定含有CO2、H2O,可能含有H2、CO
(B)一定含有H2O、CO,可能含有CO2、H2
(C)一定含有CO、CO2,可能含有H2O、H2
(D)一定含有CO、H2,可能含有H2O、CO2
17.关于实验室制备乙烯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是乙醇和过量的3摩/升硫酸的混和液
(B)温度计插入反应溶液液面以下,以便控制温度在140℃
(C)反应容器(烧瓶)中应加入少许瓷片
(D)反应完毕先灭火再从水中取出导管
18.烯烃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时,C=C双键发生断裂,RCH=CHR'可以氧化成RCHO和R'CHO.在该条件下,下列烯烃分别被氧化后,产物中可能有乙醛的是
(A)CH3CH=CH(CH2)2CH3 (B)CH2=CH(CH2)3CH3
(C)CH3CH=CHCH=CHCH3 (D)CH3CH2CH=CHCH2CH3
19.10毫升某种气态烃,在50毫升氧气里充分燃烧,得到液态水和体积为35毫升的混和气体(所有气体体积都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的),则该气态烃可能是
(A)甲烷 (B)乙烷 (C)丙烷 (D)丙烯
20.下图表示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一部分,图中(A)、(B)、(C)、(D)标出了分子中不同的键,当蛋白质发生水解反应时,断裂的键是
21.p克某结晶水合物A·nH2O,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变为q克,由此可以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分子量为
(A) (B)
(C) (D)
22.分别加热下列三种物质各100克:①KMnO4、②KClO3(另加少量MnO2、③HgO.完全反应后,所放出的氧气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23.今有H2和CO(体积比为1:2)的混和气体V升,当其完全燃烧时,所需O2的体积为
(A)3V升 (B)2V升 (C)V升 (D)0.5V升
24.把100克10%KNO3溶液的浓度增加到2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蒸发掉45克水 (B)蒸发掉50克水
(C)加入10克KNO3固体 (D)加入15克KNO3固体
25.若20克密度为d克/厘米3的硝酸钙溶液里含1克Ca2+,则NO3-离子的浓度是
(A)摩/升 (B) 摩/升
(C)2.5d摩/升 (D)1.25d摩/升
三、选择题(本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说明: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编号(A、B、C、D)填入括号内.
26.某元素的醋酸盐的分子量为m,相同价态该元素的硝酸盐的分子量为n.则该元素的此种化合价的数值为
(A) (B)
(C) (D)
27.在373K时,把0.5摩N2O4气通入体积为5升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棕色.反应进行到2秒时,NO2的浓度为0.02摩/升.在60秒时,体系已达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1.6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2秒,以N2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01摩/升·秒
(B)在2秒时体系内的压强为开始时的1.1倍
(C)在平衡时体系内含N2O40.25摩
(D)平衡时,如果压缩容器体积,则可提高N2O4的转化率
28.把80毫升NaOH溶液加入到120毫升盐酸中,所得溶液的pH值为2.如果混和前NaOH溶液和盐酸的摩尔浓度相同,它们的浓度是
(A)0.5摩/升 (B)0.1摩/升 (C)0.05摩/升 (D)1摩/升
29.将两个铂电极插入500毫升CuSO4溶液中进行电解,通电一定时间后,某一电极增重0.064克(设电解时该电极无氢气析出,且不考虑水解和溶液体积变化).此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约为
(A)4×10-3摩/升 (B)2×10-3摩/升
(C)1×10-3摩/升 (D)1×10-7摩/升
30.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产物的烷烃是
(A)(CH3)2CHCH2CH2CH3 (B)(CH3CH2)2CHCH3
(C)(CH3)2CHCH(CH3)2 (D)(CH3)3CCH2CH3
四、(本题包括6小题,共20分)
31.(本小题2分)完成并配平化学方程式(在空格内填入系数或化合物的分子式).
32.(本小题2分)请写出五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的分子式,这些分子都各具有10个电子.它们的分子式是: 、 、 、 、 .
33.(本小题2分)请写出六种你学过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这些化合物燃烧后产生的CO2和H2O(气)的体积比符合如下比值(各写三种):
VCO2/VH2O(气)=2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CO2/VH2O(气)=0.5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本小题6分)有A、B、C、D、E、F六瓶未知溶液.它们是MgSO4、BaCl2、(NH4)2CO3、AgNO3、HBr和NaOH.为了鉴别,各取少许溶液进行两两混和试验,结果如右表.表中"↓"表示有沉淀或生成微溶化合物,"↑"表示有气体生成,"—"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由此可以判断:
A是 、B是 、C是 、
D是 、E是 、F是 .
35.(本小题5分)由乙烯和其它无机原料合成环状化合物E,请在下列方框内填入合适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并请写出A和E的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水解: .
E水解: .
36.(本小题3分)某化肥厂用NH3制备NH4NO3已知:由NH3制NO的产率是96%、NO制HNO3的产率是92%,HNO3跟NH3反应生成NH4NO3.则制HNO3所用去的NH3的质量占总耗NH3质量(不考虑生产上的其它损耗)的 %.
五、(本题共8分)
37.(本小题6分)电石中的碳化钙和水能完全反应:
CaC2+2H2O=C2H2↑+Ca(OH)2
使反应产生的气体排水,测量排出水的体积,可计算出标准状况乙炔的体积,从而可测定电石中碳化钙的含量.
(1)若用下列仪器和导管组装实验装置:
如果所制气体流向从左向右时,上述仪器和导管从左到右直接连接的顺序(填各仪器、导管的序号)是( )接( )接( )接( )接( )接( ).
(2)仪器连接好后,进行实验时,有下列操作(每项操作只进行一次):
①称取一定量电石,置于仪器3中,塞紧橡皮塞.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在仪器6和5中注入适量水.
④待仪器3恢复到室温时,量取仪器4中水的体积(导管2中的水忽略不计).
⑤慢慢开启仪器6的活塞,使水逐滴滴下,至不发生气体时,关闭活塞.
正确的操作顺序(用操作编号填写)是 .
(3)若实验产生的气体有难闻的气味,且测定结果偏大,这是因为电石中含有 杂质.
(4)若实验时称取的电石1.60克,测量排出水的体积后,折算成标准状况乙炔的体积为448毫升,此电石中碳化钙的百分含量是 %.
38.(本小题2分)有两瓶pH=2的酸溶液,一瓶是强酸,一瓶是弱酸.现只有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和蒸馏水,而没有其它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判别哪瓶是强酸: .
六、(本题共12分)
39.(本小题5分)工业上常用漂白粉跟酸反应放出的氯气质量对漂白粉质量的百分比(x%)来表示漂白粉的优劣.漂白粉与酸的反应为:
Ca(ClO)2+CaCl2+2H2SO4=2CaSO4+2Cl2↑+2H2O
现为了测定一瓶漂白粉的x%,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漂白粉样品2.00克,加水研磨后,转入250毫升容量瓶内,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后,取出25.0毫升,加入过量的KI溶液和过量的稀硫酸,静置.待漂白粉放出的氯气与KI完全反应后,用0.100摩/升的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反应中生成的碘,反应如下:
2Na2S2O3+I2=Na2S4O6+2NaI
滴定时用去Na2S2O3溶液20.0毫升.试由上述数据计算该漂白粉的x%.
40.(本小题7分)A、B两种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现要用结晶法从A、B混和物中提取A.(不考虑A、B共存时,对各自溶解度的影响.)
取50克混和物,将它溶于100克热水,然后冷却至20℃.若要使A析出而B不析出,则混和物中B的质量百分比(B%)最高不能超过多少?(写出推理及计算过程.)
(2)取W克混和物,将它溶于100克热水,然后冷却至10℃.若仍要使A析出而B不析出,请写出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混和物中A的质量百分比(A%)应满足什么关系式.(以W、a、b表示.只需将答案填写在下列横线的空白处.)
答:当W当W>a+b时,A% .
1990年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本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B 2.A 3.D 4.C 5.D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只选1项且选对者给1分,其它选法该小题均为0分)
二、(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6.B、D 7.A、C 8.B、C 9.C 10.B、D
11.B 12.A、D 13.B、C 14.B、D 15.A
16.D 17.C 18.A、C 19.B、D 20.C
21.A 22.B 23.D 24.B 25.C
(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对于正确答案只包括1个选项的:只选1项且选对者给2分;其它选法,该小题均为0分.对于正确答案包括2个选项的:只选2项,且全选对者给2分;只选1项且选对者给1分;其它选法,该小题均为0分.)
三、(本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A 27.B 28.C 29.A 30.D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只选1项且选对者给3分,其它选法该小题均为0分)
四、(本题共20分)
31.[2]KMnO4+[5]KNO2+[3][H2SO4]=[2]MnSO4+[1]K2SO4+[5]KNO3+[3]H2O(2分)(除系数1可以不写外,其它各空,包括H2SO4,只要错1项,该题为0分)
32.Ne、HF、H2O、NH3、CH4.(2分)
[答对5个,给2分;答对3个或4个,给1分;只答对1个或2个,不给分.考生如答其它正确答案(如B2),也可以算答对1个,但同时答D2O和H2O的,只算答对1个.]
33.(气)=2的有:CH≡CH、或、
(1分)
(气)=0.5的有:CH4、CH3OH、NH2CONH2 (1分)
(每行3个全对,给1分,不全对不给分.两行共2行.其它合理答案可给分;不合理答案,如HC≡C—OH不给分.)
34.A是(NH4)2CO3 B是NaOH C是MgSO4 D是BaCl2 E是HBr F是AgNO3
(每空1分,共6分)
35.A是BrCH2CH2Br(或BrCH2CH2OH)
(1分)
B是HOCH2CH2OH
(1分)
C是HOCH2COOH(或HOCH2CHO、OHC—CHO、OHC—COOH都可以)
(该项不计分,写错不扣分)
D是HOOC—COOH
(1分)
A水解BrCH2CH2Br+2NaOH→HOCH2CH2OH+2NaBr
(1分)
或BrCH2CH2Br+2H2O→HOCH2CH2OH+2HBr
(1分)
(本题共5分,两个有机化合物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毋需配平.如写出其它合理的水解产物的也给分.)
36.53% (3分)
[答(53±1)%范围内都给3分]
五、(本题共8分)
37.(1)(6)接(3)接(1)接(5)接(2)接(4).
(2分)
(此空2分,错一个序号就不给分)
(2)②①③⑤④(或①③②⑤④) (2分)
(此空2分,其它顺序的都不给分)
(3)其它可与水反应产生气体的 (1分)
(此空1分,若答磷化物或砷化物或硫化物等固态物质名称都给分,答其它如磷化氢、硫化氢等都不给分.)
(4)80% (1分)
38.各取等体积酸液用蒸馏水稀释相同倍数(如100倍),然后用pH试纸分别测其pH值,pH值变化大的那瓶是强酸.
(2分)
(此空2分,答出稀释、测pH值,指出pH值变化,判断正确的给2分;凡答稀释、测pH值,未答判断的只给1分;虽答稀释、测pH值,但后面判断错误的给0分;答其它方法和判断的都不给分.)
六、(本题共12分)
39.(5分)
反应中消耗的Na2S2O3为0.100×0.0200=0.00200(摩)
(1分)
(1分)
因而Cl2亦为0.00100摩
(1分)
(2分)
或列成一个总式:
(5分)
40.(7分)
(1)在20℃时,若要B不析出,该溶液中B的质量不能超过20克,由于A、B质量共50克,所以这时A的质量超过30克,大于它的溶解度,A析出,符合题意.即50克×B%≤20克,B%≤40%或B%<40%.
(2分)
(只答B%=40%给1分)
(5分)
(全对给5分,答对一个给2分.若答案中没有等号、不等号,也没有用中文说明大小的,该答案不给分.
)
1991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
第Ⅰ卷
可能用到的数据
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Cl 35.5 Ca 40 Ag 108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设某元素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述论断正确的是
(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原子量
(B)这种元素的原子量为m+n
(C)若碳原子质量为W克,此原子的质量为(m+n)W克
(D)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
2.碳化硅(SiC)的一种晶体具有类似金刚石的结构,其中碳原子和硅原子的位置是交替的.在下列三种晶体①金刚石、②晶体硅、③碳化硅中,它们的熔点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3.下列大气污染物中,能与人体中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的气体是
(A)SO2 (B)CO2 (C)NO2 (D)CO
4.下列物质中,可用作冶炼镁的原料的是
(A)冰晶石 (B)光卤石 (C)萤石 (D)高岭石
5.用含硫量较高的生铁来炼钢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A)使用较多的生石灰 (B)加入较多的焦炭
(C)加入较多的硅铁 (D)掺入含磷较高的废钢
6.用石灰纯碱法软化硬水时,加入石灰的作用是
(A)只能降低水中的永久硬度
(B)能同时降低水中的永久硬度和暂时硬度
(C)可把部分Ca2+所形成的硬度转变为Mg2+形成的硬度
(D)可把部分Mg2+所形成的硬度转变为Ca2+形成的硬度
7.用下列方法来制备溶胶:①0.5摩/升BaCl2溶液和等体积2摩/升硫酸相混和并振荡;②把1毫升饱和三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20毫升沸水中,边加边振荡;③把1毫升水玻璃加入10毫升1摩/升盐酸中,用力振荡.可行的是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
8.为了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盐酸.这种试剂是
(A)NH3·H2O (B)NaOH
(C)Na2CO3 (D)MgCO3
9.限用一种试液即可区别Na2S、Na2S2O3、Na2CO3、NaAlO2、Na2SO4五种溶液.应选用
(A)烧碱溶液 (B)盐酸 (C)氨水 (D)氯化钡溶液
10.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是5s1,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其单质常温下跟水反应不如钠剧烈
(B)其原子半径比钾原子半径小
(C)其碳酸盐易溶于水
(D)其氢氧化物不能使氢氧化铝溶解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每选对一个给1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1.设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醋酸的摩尔质量与NA个醋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NA个氧分子和N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6:1
(C)28克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在标准状况下,0.5NA个氯气分子所占体积是11.2升
12.下列四种元素中,其单质氧化性最强的是
(A)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第二周期元素
(B)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ⅢA族的元素
(C)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2s22p6的元素
(D)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3s23P5的元素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中键能越大,键越长,则分子越稳定
(B)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C)在化学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被还原
(D)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不同离子,其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多而减小
14.反应:X(气)+3Y(气) 2Z(气)+热量,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达到平衡时,混和气体中Z的百分含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为
15.在四种化合物①NaHCO3、②Al(OH)3、③(NH4)2S、④中,跟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能反应的是
(A)只有②④ (B)只有①②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下列反应中,通入的气体物质只作为氧化剂的是
(A)二氧化硫通入氢硫酸中 (B)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
(C)少量氯气通入氯化亚铁酸性溶液中 (D)硫化氢通入溴水中
17.四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①NaHCO3、②NH4HCO3、③Cu(NO3)2、④KNO3,各取1摩在高温下(100℃以上)加热完全分解,得到的气体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18.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NH4I(固) NH3(气)+HI(气) 2HI(气)H2(气)+I2(气)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I2]=0.5摩/升,[HI]=4摩/升,则NH3的浓度为
(A)3.5摩/升 (B)4摩/升 (C)4.5摩/升 (D)5摩/升
19.已知一种[H+]=1×10-3摩/升的酸和一种[OH-]=1×10-3摩/升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和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A)浓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B)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C)等浓度的强酸和弱碱溶液反应
(D)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
20.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X-(X-为Cl-、Br-或I-)离子,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A)Br-、Cl-、I- (B)Br-、I-、Cl-
(C)I-、Br-、Cl- (D)Cl-、I-、Br-
21.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NO3-、Al3+、Cl- (B)Na+、AlO2-、K+、NO3-
(C)MnO4-、K+、SO42-、Na+ (D)K+、SO42-、HCO3-、Na+
22.氢化钠(NaH)是一种白色的离子晶体,其中钠是+1价.NaH与水反应放出氢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aH在水中显酸性
(B)NaH中氢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与氦原子的相同
(C)NaH中氢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大
(D)NaH中氢离子可被还原成氢气
2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
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①③
24.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硫化亚铁跟盐酸反应:FeS+2H+=Fe2++H2S↑
(B)氯气跟水反应:Cl2+H2O=2H++Cl-+ClO-
(C)钠跟水反应:Na+2H2O=Na++2OH-+H2↑
(D)硫酸铜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SO42-=BaSO4↓
25.用两支惰性电极插入500毫升AgNO3溶液中,通电电解.当电解液的pH值从6.0变为3.0时(设电解时阴极没有氢气析出,且电解液在电解前后体积变化可以忽略),电极上应析出银的质量是
(A)27毫克 (B)54毫克 (C)108毫克 (D)216毫克
三、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6.在标准状况下,将V升A气体(摩尔质量为M克/摩)溶于0.1升水中,所得溶液密度d克/毫升,则此溶液的摩尔浓度为
27.实验测得乙烯与氧气混和气体的密度是氢气14.5倍,可知其中乙烯的质量百分比为
(A)25.0% (B)27.6% (C)72.4% (D)75.0%
28.用0.1摩/升的Na2SO3溶液30毫升,恰好将2×10-3摩的XO4-离子还原,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
29.某有机物甲经氧化后得乙(分子式为C2H3O2Cl);而甲经水解可得丙.1摩丙和2摩乙反应得一种含氯的酯(C6H8O4Cl2).由此推断甲的结构简式为
30.将0.2摩/升CH3COOK与0.1摩/升盐酸等体积混和后,溶液中下列微粒的摩尔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CH3COO-]=[Cl-]=[H+]>[CH3COOH]
(B)[CH3COO-]=[Cl-]>[CH3COOH]>[H+]
(C)[CH3COO-]>[Cl-]>[H+]>[CH3COOH]
(D)[CH3COO-]>[Cl-]>[CH3COOH]>[H+]
第Ⅱ卷
可能用到的数据:原子量
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Cl 35.5 Ca 40 Ag 108
四、(本题共有2小题,共10分)
31.(6分)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B)把50毫升碘水和15毫升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D)倒铁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E)旋开活塞,用烧怀接收溶液;(F)将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H)静置,分层.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的编号字母填写)
→ → →A→G→ →E→F
(2)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
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
(3)能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
(4)下列物质,不能作为从溴水中萃取溴的溶剂的是
(A)热裂汽油 (B)苯 (C)酒精 (D)正庚烷
32.(4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所产生的混和气,其主要成份是CO、H2还含有CO2和水蒸气.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和气中含有CO和H2.
(1)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的代码字母)混和气→( )( )接( )( )接( )( )接( )( )接( )( ).
(2)确认混和气中含有H2的实验现象是 ;其理由是 .
五、(本题共有8小题,共23分)
33.(2分)4克硫粉完全燃烧时放出37千焦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34.(2分)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35.(2分)浓度均为0.1摩/升的8种溶液:①HNO3②H2SO4③HCOOH④Ba(OH)2⑤NaOH⑥CH3COONa⑦KCl⑧NH4Cl,溶液pH值由小到大的顺序是(填写编号)
36.(2分)在80℃时,纯水的pH值小于7,为什么?
37.(2分)若A是分子量为128的烃,则其分子式只可能是 或 .
若A是易升华的片状晶体,则其结构简式为 .
38.(4分)有机环状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进一步简化,例如A式可简写为B式.C式是1990年公开报导的第1000万种新化合物.
则化合物C中的碳原子数是 ,分子式是 .若D是C的同分异构体,但D属于酚类化合物,而且结构式中没有—CH3基团.请写出D可能的结构简式.(任意一种,填入上列D方框中)
39.(3分)把Al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什么?为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40.(5分)以苯、硫酸、氢氧化钠、亚硫酸钠为原料、经典的合成苯酚的方法可简单表示为:
写出第②、③、④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上述反应判断苯磺酸、苯酚、亚硫酸三种物质的酸性强弱,并说明理由.
六、(本题共有2小题,共12分)
41.(5分)我国规定饮用水的硬度不能超过25度.硬度的表示方法是:将水中的Ca2+和Mg2+都看作Ca2+,并将其质量折算成CaO的质量.通常把1升水中含有10毫克CaO称为1度.水中的Ca2+和Mg2+可用一定浓度的Y溶液进行滴定,Y跟Ca2+和Mg2+都以等物质的量完全反应.
(1)现取某地区的地下水样品25.0毫升.用0.0100摩/升Y溶液滴定,完全反应时消耗Y溶液15.0毫升.试计算该地下水的硬度,并判断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
(2)如果每次分析时取的水样都是25.0毫升,为了便于计算.要求每消耗0.50毫升Y溶液即相当于水的硬度为1度.则Y溶液的摩尔浓度应为多少?
42.(7分)常温下,一种烷烃A和一种单烯烃B组成混和气体,A或B分子最多只含有4个碳原子,且B分子的碳原子数比A分子的多.
将1升该混和气体充分燃烧,在同温同压下得到2.5升CO2气体.试推断原混和气体中A和B所有可能的组合及其体积比,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组合编号
A的分子式
B的分子式
A和B的体积比VA:VB
(2)120℃时取1升该混和气体与9升氧气混和,充分燃烧后,当恢复到120℃和燃烧前的压强时,体积增大6.25%.试通过计算确定A和B的分子式.
1991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本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A 3.D 4.B 5.A
6.D 7.C 8.D 9.B 10.C
二、(本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1.C 12.D 13.D 14.C 15.D
16.A、C 17.B 18.D 19.B 20.B
21.A 22.B、C 23.C、D 24.A 25.B
(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对于正确答案只包括1个选项的:只选1项且选对者给2分;其它选法,该小题均为0分.对于正确答案包括2个选项的:只选2项,且全选对者给2分;只选1项且选对者给1分;其它选法,该小题均为0分)
三、(本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B 27.C 28.D 29.A 30.D
四、(本题共有2小题,共10分)
31.(6分)(1)C→B→D→A→G→H→E→F (2分)(错1个序号,该题为0分.)
(2)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怀内壁;及时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 (1分)
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进行(E)操作时漏斗里液体能够流出 (1分)
(3)CCl4与水不互溶;而且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很多(1分)
(若只答对一半,该题为0分)
(4)(A) (C) (1分)(若只答对一半,该题为0分)
32.(4分)(1)(E)(F)接(D)(C)接(A)(B)[或(B)(A)]接(J)(I)接(H)(G)(2分)(错1个接口,该题为0分)
(2)黑色CuO变红、无水硫酸铜变蓝因为H2通过灼热的CuO后生成铜和水蒸气,水蒸气使无水硫酸铜变蓝(每空1分,共2分)
五、(本题共有8小题,共23分)
33.S(固)+O2(气)SO2(气)+296千焦 (2分)
(未注物质状态的,该题给1分)(2分)(只要错1项、该题为0分)
35.②①③⑧⑦⑥⑤④ (2分)(只要颠倒一处,该题为0分)
36. 答:已知室温时,纯水中的[H+]=[OH-]=10-7摩/升,又因水的离解(H2OH++OH-)是吸热反应,故温度升高到80℃,电离度增大,致使[H+]=[OH-]>10-7摩/升,即pH<7.(若只答出温度升高纯水电离度增大的给1分;若只答〔H+]>10-7摩/升,pH<7的,该题为0分)
37.C9H20,C10H8,(每空1分,共3分)
38.14(1分),C14H20O(1分),
(2分,写出其它合理的结构简式,同样给2分)(共4分)
39.答:AlCl3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AlCl3+3H2OAl(OH)3+3HCl蒸干和灼烧过程中,HCl挥发,Al(OH)3分解:
(共3分)
(答出主要固体产物是Al2O3给1分;说明原因和化学方程式正确给2分)
40.(1)
(2)答:根据强酸可从弱酸盐中制取弱酸的原理,由反应②、④可知酸性强弱顺序是:苯磺酸>亚硫酸>苯酚.
(只答出理由但酸性强弱判断不对的,该题为0分;只答出上述原理或只出由反应②、④可知,而且酸性强弱判断正确的,该题为2分)
六、(本题共有2小题,共12分)
41.(5分)
(1)25.0毫升水中含Ca2+和Mg2+的总物质的量为
0.0100×0.0150=1.50×10-4(摩)
折合成CaO的质量为1.50×10-4×56=8.40×10-3(克)(1分)
因硬度超过25度,故不符合饮用水标准.(2分)
或列成总式:
因硬度超过25度,故不符合饮用水标准.(3分)
(2)[解法一]
25.0毫升水(硬度为1度)中含CaO的物质的量为
(1分)
(1分)
[解法二][利用(1)的结果计算]
设Y溶液的浓度为C,则(0.0100×15.0):33.6=(C×0.50):1(1分)
C=8.92×10-3(摩/升)(1分)
42.(7分)
(1)[解题思路]1升碳原子数为n的烷烃或烯烃充分燃烧后均得到n升CO2,由题意(1升混和气体充分燃烧后生成2.5升CO2,且B分子的碳原子数比A分子的多)可推断,混和气体只能由碳原子数小于2.5的烷烃(CH4和C2H6)和碳原子数大于2.5的烯烃(C3H6和C4H8)组成.它们有四种可能的组合.根据每一种组合中烷烃和烯烃的碳原子数及燃烧后生成的CO2体积,可确定A和B的体积比.(以上内容不要求考生在卷面上回答.)
[说明:对于每种可能的组合,如果体积比不正确,或写出多于一种体积比,该组合不给分.]
(2)设1升气态烃与氧充分燃烧后体积变化为△V升,则
CH4+2O2=CO2+2H2O(气) △V1=0(升)
C4H8+6O2=4CO2+4H2O(气) △V4=1.0(升)
各种组合的1升混和气体与氧气充分燃烧,体积增大为:
(2分)
故组合④符合题意,即A:C2H6;B:C4H8.
(1分)
[说明:无论有无计算过程,结论正确,即给1分.给出正确判断的过程或以验算方式证实的,都给计算分2分.]
199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化学试题
第1卷(共55分)
选择题(本题共4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分子式不相符合的是 A 电石 CaC2 B 冰晶石 Na3AlF6
C 萤石 MgF2 D 石灰石 CaCO3
2、下列仪器:①集气瓶 ②量筒 ③ 烧杯 ④表面皿 ⑤蒸发皿 ⑥ 容量瓶 ⑦烧瓶,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A ②③⑤ B ③⑥⑦ C ①③④ D ③⑤⑦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变成臭氧 B 加热胆矾成白色无水硫酸铜
C 漂白的草帽久置与空气中变黄 D 氢氧化铁胶体加入硫酸镁产生沉淀
4、关于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2 和CO的叙述:① 质量相等 ② 密度相等 ③ 所含分子个数相等 ④ 所含碳原子个数相等。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③
5、下列各组气体中,既可以用浓硫酸又可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A CO、H2、CH4 B H2、O2、Cl2 C CO、O2、H2S D SO2、NH3、CH4
6、核内中子数为N的R2+的离子,质量数为A,则n克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A n(A-N+8)/(A+16) B n(A-N+10)/(A+16)
C (A-N+2) D n(A-N+6)/A
7、对某弱酸稀溶液加热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弱酸的电离度增大 B 弱酸分子的浓度减少
C 溶液的[OH-增大 D 溶液的导电性增强
8、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A 可溶于水 B 具有较高的熔点 C 水溶液能导电 D 熔融状态能导电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4和NO2都是共价化合物
B CCl4和NH3都是以极性键结合的极性分子
C 在CaO和SiO2晶体中,都不存在单个小分子
D 甲烷的分子是对称的平面结构,所以是非极性分子
10、a元素的阴离子;b元素的阴离子和c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a的原子序数大于b的原子序数。则a、b、c三种离子半径大小的顺序是
A a>b>c B b>a>c C c>a>b D c>b>a
11、过氧化氢的沸点比水高,但受热容易分解。某试剂厂先制得7-8%得过氧化氢溶液,再浓缩成30%得溶液时,可采用适宜的方法是
A 常压蒸馏 B 减压蒸馏 C 加生石灰常压蒸馏 D 加压蒸馏
12、乙酸蒸气能形成二聚分子:2CH3COOH(气)==(CH3COOH)2(气)+Q。现欲测定乙酸的分子量,应采用的条件为
A 高温低压 B 低温高压 C 低温低压 D 高温高压
13、某氮的氧化物和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CO2。若测得N2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氮的氧化物是
A N2O B NO C NO2 D N2O5
14、在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醋酸和小苏打溶液反应: H++HCO-3=CO2↑+H2O
B 硫氢化钠的水解:HS-+H2O==H3O++S2-
C 铁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Fe+ Fe3+=2Fe2+
D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2OH-+2H2O=2AlO2- +3H2↑
15、下列各组离子中,能PH=1 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MnO-4、K+、Na+、SO2-4 B K+、Na+、AlO2- 、Cl-
C Cl-、NH+4、Mg2+、NO3- D Ba2+、K+ 、S2-、SO2-4
16、下列反应中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3CuS+8HNO3=3Cu(NO3)2+2NO↑+3S↓+4H2O
B 3Cl2+6KOH=5KCl+KClO3+3 H2O
C 3H2O2 +2KcrO2+2KOH =2 K2CrO4 +4 H2O
D 3CCl4+K2Cr2O7=2 CrO2Cl2+3COCl2+2KCl
17、有a、b、c、d四种金属,将a和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 不易
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如果将铜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d>c>a>b B d>a>b>c C d>b>a>c D b>a>d>c
18、在氧化还原反应3S+6KOH=K2SO3+2K2S+3H2O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硫原子数之比为 A 1:2 B 2:1 C 1:1 D 3:2
19、下列各组物质中:① Cl2O7 HClO ② SO2 H2SO4 ③ NO2 HNO3 ④ SiO2 H2SiO3 ⑤ Mn2O7 HMnO4 ,前者是后者的酸酐,正确的是
A ②③ B ③④ C ④⑤ D ①③④
20、将体积都为10L、PH值都为3 的醋酸和盐酸,加水稀释至a毫升和b毫升,测得稀释后溶液的PH值均为5,则稀释后溶液的体积
A a=b=100ml B a=b=1000ml C ab
选择题(本题共1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21、在氢硫酸溶液中加入少量下列溶液:① O2 ② Cl2 ③ SO2 ④CuSO4,能使溶液PH值减小的是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
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久置于空气中的NaOH溶液,加盐酸时有气体产生
B 50ml 12mol/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都生成氯气0.15mol
C 在常温下,浓硫酸不与铜反应,是因为铜被钝化
D 少量CO2通入浓的氯化钙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24、右图为装有活塞的密闭容器,内盛22.4ml的一氧化氮,若通入11.2L
氧气(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 ,则容器
内的密度 A 等于1.369克/升 B 等于2.054克/升
D 在1.369克/升和2.054克/升之间 D 大于2.054克/升 NO
25、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mol的钠、氧化钠、 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ml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大小的顺序是 A 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 甲=丁<乙=丙 D 丁<甲<乙<丙
选择题(15分,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
26、以下气体因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作用而引起中毒的是
A NO B CO C NH3 D HCl E Cl2
27、某单质能与浓硝酸反应,若参加反应的单质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则该元素在反应中所显示的花盒价可能是 A +1 B +2 C +3 D +4 E +5
28、把质量为m克的铜铜灼烧变黑,立即放入下列物质中,能使铜丝变红,且质量还是m克的是 A 稀硫酸 B C2H5OH C 稀硝酸 D CH3COOH E CO
29、将20毫升NO2和NH3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化学方程式是6NO2+8NH3=7N2+12H2O,已知参加反应的NO2 比NH3少2毫升(气体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原混合气体中NO2 和NH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3:2 B 2:3 C 3:7 D 3:4 E 92:51
30、燃烧下列混合气体,所产生的CO2 的量一定小于燃烧相同质量的丙稀所产生的CO2的是 A 丁烯、丙稀 B 乙炔、乙烯 C 乙炔、丙烷 D 乙烯、丙炔 E 乙炔、环丙烷
四、(本题共18分)
31、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千焦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是 ,
又已知:H2O(液)=H2O(气)-44千焦,则11.2升(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时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 千焦。
32、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Fe(OH)3+( )NaOH+( )Cl2=( )Na2FeO4+( )NaCl+( )H2O
电子转移的总数为
33、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D同族,B、C同周期.A、B组成的化合物甲为气体,其中A、B原子数之比为4:1 ,由A、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乙和丙都为液态,乙中A、C原子数之比为1:1,丙中为2:1,由D、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丁和 戊都为固态,丁中D、C原子数之比为1:1, 戊中为2:1。
写出分子式 甲 乙 丙 丁 戊
写出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跟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4、(1)CuCl2溶液有时呈黄色,有时呈黄绿色或蓝色,这是因为在氯化铜的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u(H2O)4】2++4Cl-= 【Cu(Cl)4】2-+4H2O,现欲使溶液由黄色变成黄绿色或蓝色,请写出两种可采取的方法: ① ②
(2)在2SO2+O2==2SO3的平衡体系中,加入18O构成的氧气,当平衡发生移动后,SO2中18O的百分含量 (填增加、减少、不变)其原因是
五、(本题共24分)以六水合氯化镁为原料制备无水氯化镁。已知:MgCl2。6H2O晶体在空气中加热时,释出部分结晶水,同时生成Mg(OH)Cl或MgO,在干燥HCl的气流中加热能制得无水氯化镁。
可选用的药品有:MgCl2。6H2O晶体,NaCl(固体),KClO3(固体),MnO2,浓硫酸,浓HCl,稀NaOH溶液。 仪器见下图(装置可重复使用)
回答下列问题:
(1)组装氯化氢气体发生应选用的仪器是 (用A、B、C等填入)有关的化学反应式是
(2) 按HCl气流方向,其余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用1、2、3、等表示)
(3)各装置中放的药品是A B C D E
( 4)B装置的作用是 ,B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36、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常见离子,它们组成A、B、C、D四种物质,分别溶于水,已知:
(1)A、C的焰色反应为黄色
(2)取A、B溶液,分别加入BaCl2溶液,均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A中白色沉淀溶解,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臭的气体,而B中无变化。
(3)在D的稀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4)在D溶液中滴加C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C,白色沉淀消失。
(5)A、B、C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当A、B溶液以体积比1:2混合时,生成无色
气体,B、C溶液以1:2体积比混合时也生成无色气体,此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如果均以1:1混合,两者都不生成气体。
写出分子式 :A B C D
写出D溶液中不断滴入C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六、(本题共20分)
37、以下第(1)、(2)小题可以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用编号填入空格。
(1)市场即将禁用的卫生球(俗称樟脑丸),它的主要成分属 ,来源于
A醇类 B 脂肪烃类 C 芳香族类 D 酯类 E 石油 F 煤 G 天然气
(2)下列有机物:A 1-丙醇 B 丙烯 C 苯酚 ,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的是 。
(3)1 体积某烃的蒸气燃烧生成的CO2比水蒸气少1体积(在相同状况下测定),0.1mol摩该烃燃烧,其燃烧产物全部被碱石灰吸收,碱石灰增重39克,该烃的分子式为
若它的一氯取代物有三种,则该烃可能的结构简式为
38、水蒸气跟灼热的焦炭反应,生成A和P的混合气体,它是合成多种有机物的原料气。下图是合成某些物质的路线,其中D、G互为同分异构体,G、F是相邻的同系物,B、T属同类有机物,T分子中碳原子数是B的2倍,等摩尔的T、B跟足量的金属钠反应,T产生的氢气是B的2倍,S 能跟新制Cu(OH)2反应,1摩S 能产生1摩Cu2O。
(1)分子式A ,P
(2)结构简式: B D S
(3)反应类型:X Y
(4)化学方程式: E→F
T跟过量的G在浓硫酸存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七(本题共18 分)
39、为测定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1000毫升呼出的气体通入50.0毫升的氢氧化钡溶液中,使其完全吸收,过滤后取20.0毫升的澄清溶液,用0.100摩/升的盐酸滴定,当耗去20.4毫升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另取20.0毫升原氢氧化钡溶液,用同种盐酸滴定,耗去36.4毫升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人体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百分含量(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40、现有氧化铜和炭粉的混合物共A摩尔,将它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反应完全后,冷却,得到残留固体。
写出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氧化铜在混合物中物质的量比值为X,(0
X 值
残留固体
分子式
物质的量(摩)
1992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
第Ⅰ卷
可能用到的数据
原子量
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Xe 131
对数值 lg2=0.301 lg3=0.477 lg5=0.699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炼铁、制玻璃、制水泥三种工业生产中,都需要的原料是
(A)纯碱 (B)石灰石 (C)石英 (D)粘土
2.下列情况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④飞机、汽车尾气的排放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下列分子中,属于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A)H2O (B)Cl2 (C)NH3 (D)CCl4
4.下列晶体中,不属于原子晶体的是
(A)干冰 (B)水晶 (C)晶体硅 (D)金刚石
5.用pH试纸测定某无色溶液的pH值时,规范的操作是
(A)将pH试纸放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B)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C)用干燥的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D)在试管内放入少量溶液,煮沸,把pH试纸放在管口,观察颜色,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每选对一个给1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6.在同温同压下1摩氩气和1摩氟气具有相同的
(A)质子数 (B)质量 (C)原子数 (D)体积
7.用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摩钠作为还原剂可提供的电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0℃,101.3千帕)下,22.4升氯气中所含的氯原子数为NA
(C)16克氧气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NA
(D)18克水所含的电子数为8NA
8.最近,科学家研制得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分子式为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C60和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C)C60中含离子键
(D)C60的分子量是720
9.用R代表短周期元素,R原子最外层的p亚层上的未成对电子只有2个.下列关于R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R的氧化物都能溶于水
(B)R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都是H2RO3
(C)R的都是非金属元素
(D)R的氧化物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10.下列物质容易导电的是
(A)熔融的氯化钠 (B)硝酸钾溶液
(C)硫酸铜晶体 (D)无水乙醇
11.在某温度下反应ClF(气)+F2(气) ClF3(气) +268千焦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12.在NO2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其质量比为
(A)3:1 (B)1:3 (C)1:2 (D)2:1
13.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金属甲的活动性比金属乙的活动性强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原子失去的电子比乙原子失去的电子多
(B)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
(C)甲能跟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而乙不能
(D)将甲、乙作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甲是负极
14.用石墨作电极,电解1摩/升下列物质的溶液,溶液的pH值保持不变的是
(A)HCl (B)NaOH (C)Na2SO4 (D)NaCl
15.若某溶液跟甲基橙作用呈红色,则下列离子在该溶液中浓度不可能很大的是
(A)SO42- (B)S2- (C)CO32- (D)Cl-
16.等体积混和0.10摩/升盐酸和0.06摩/升Ba(OH)2溶液后,溶液的pH值等于
(A)2.0 (B)12.3 (C)1.7 (D)12.0
17.某温度下,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适量的NH3(气)和Cl2(气)恰好完全反应.若反应产物只有N2(气)和NH4Cl(固),则反应前后容器中压强比应接近于
(A)1:11 (B)11:1 (C)7:11 (D)11:7
1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在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盐酸:HCO3-+H+=CO2↑+H2O
(B)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
(C)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Fe2++Cl2=Fe3++2Cl-
(D)硫化钠水解:S2-+2H2O=H2S↑+2OH-
19.合成氨反应为:3H2+N22NH3,其反应速率可以分别用νH2、νN2、νNH3
(摩/升·秒)表示,则正确的关系式是
(A)νH2=νN2=νNH3 (B) νN2=3νH2
(C) νNH3=νH2 (D) νH2=3νN2
20.甲、乙两种化合物都只含X、Y两种元素,甲、乙中X元素的百分含量分别为30.4%和25.9%.若已知甲的分子式是XY2,则乙的分子式只可能是
(A)XY (B)X2Y (C)X2Y3 (D)X2Y5
21.已知丁基共有四种.不必试写,立即可断定分子式为C5H10O的醛应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三、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2.设计了四种制备气体的方案:①加热稀硫酸和乙醇制备乙烯;②加热稀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备氯气;③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制备二氧化碳;④用稀硝酸和硫化亚铁制备硫化氢.不宜采用的方案有哪些?
(A)只有①和② (B)只有②和③
(C)只有③和④ (D)①②③④
23.不用其它试剂,限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两组内的四瓶溶液:①FeCl3、BaCl2、MgSO4、Al2(SO4)3;②Al2(SO4)3、盐酸、BaCl2、K2CO3
(A)只有①组可以 (B)只有②组可以
(C)两组都可以 (D)两组都不可以
24.相同温度、相同摩尔浓度的四种溶液:①CH3COONa、②NaHSO4、③NaCl、④ 按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①>③>② (B)①>④>③>②
(C)①>②>③>④ (D)④>③>①>②
25.用1升1.0摩/升NaOH溶液吸收0.8摩CO2,所得溶液中的CO32-和HCO3-的摩尔浓度之比约是
(A)1:3 (B)2:1 (C)2:3 (D)3:2
26.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气)+O2(气)=2CO2(气)+566千焦
CH4(气)+2O2(气)=CO2(气)+2H2O(液)+890千焦
由1摩CO和3摩CH4组成的混和气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A)2912千焦 (B)2953千焦 (C)3236千焦 (D)3867千焦
27.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加入1.5摩氙气和7.5摩氟气,于400℃和2633千帕压强下加热数小时,然后迅速冷却至25℃,容器内除得到一种无色晶体外,还余下4.5摩氟气.则所得无色晶体产物中,氙与氟的原子个数比是
(A)1:2 (B)1:3 (C)1:4 (D)1:6
第Ⅱ卷
可能用到的数据
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28.(2分)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现有浓硫酸、浓硝酸、稀硫酸、稀硝酸、FeCl3稀溶液及pH试纸,而没有其它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检验CuO经氢气还原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碱性氧化物Cu2O.
29.(9分)将氯气用导管通入较浓的NaOH和H2O2的混和液中,在导管口与混和液的接触处有闪烁的红光出现.这是因为通气后混和液中产生的ClO-被H2O2还原,发生激烈反应,产生能量较高的氧分子,它立即转变为普通氧分子,将多余的能量以红光放出.
进行此实验,所用的仪器及导管如图.
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组装氯气发生器时,应选用的仪器及导管(填写图中编号)是 .
(2)实验进行中,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的顺序,气体流经的各仪器及导管的编号依次是 .
(3)仪器①的橡皮塞上应有 个孔,原因是 .
(4)实验时,仪器①中除观察到红光外还有 现象.
(5)实验需用约10%H2O2溶液100毫升,现用市售30%(密度近似为1克/厘米3)H2O2来配制,其具体配制方法是 .
(6)实验时仪器①中ClO?与H2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五、(本题包括4小题,共10分)
30.(2分)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31.(2分)气态氯化铝(Al2Cl6)是具有配位键的化合物,分子中原子间成键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将图中,你认为是配位键的斜线上加上箭头.
32.(2分)在金刚石的网状结构中,含有由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其中最小的环上有 (填数字)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上的任意两个C—C键的夹角都是 (填角度).
33.(4分)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Fe2+、Fe3+、Ag+、Al3+、Ba2+、Ca2+、NH 4+
等离子,进行如下实验(所加酸、碱、氨水、溴水都是过量的)。
根据实验结果:
(1)判定待测液中有无Ba2+、Ca2+离子,并写出理由.答: .
(2)写出沉淀D的分子式: .
(3)写出从溶液D生成沉淀E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六、(本题包括3小题,共12分)
34.(4分)卤代烃在氢氧化钠存在的条件下水解,这是一个典型的取代反应.其实质是带负电的原子团(例如OH?等阴离子)取代了卤代烃中的卤原子.例如:
CH3CH2CH2?Br+OH?(或NaOH)→CH3CH2CH2?OH+Br?(或NaBr)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溴乙烷跟NaHS反应: .
(2)碘甲烷跟CH3COONa反应: .
(3)由碘甲烷、无水乙醇和金属钠合成甲乙醚(CH3-O-CH2CH3): .
35.(5分)A是一种酯,分子式是C14H12O2.A可以由醇D跟羧酸C发生酯化反应得到.A不能使溴(CCl4溶液)褪色.氧化B可得到C.
(1)写出A、B、C结构简式:
A B C
(2)写出B的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它们都可以跟NaOH反应.
和 .
36.(3分)羧酸酯RCOOR′在催化剂存在时可跟醇R″OH发生如下反应(R′,R″是两种不同的烃基):
此反应称为酯交换反应,常用于有机合成中.
在合成维纶的过程中,有一个步骤是把聚乙酸乙烯酯转化成聚
乙烯醇,这一步就是用过量的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来实现的.
(1)反应中甲醇为什么要过量? .
(2)写出聚乙烯醇的结构简式: .
(3)写出聚乙酸乙烯酯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七、(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37.(4分)某温度下22%NaNO3溶液150毫升,加100克水稀释后浓渡变成14%.求原溶液的摩尔浓度.
38.(8分)写出H2S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0升H2S气体和a升空气混和后点燃,若反应前后气体的温度和压强都相同(20℃,101.3千帕),试讨论当a的取值范围不同时,燃烧后气体的总体积V(用含a的表达式表示.假定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4:1,其它成分可忽略不计).
1992年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B 2.D 3.D 4.A 5.C
二、(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6.A、D 7.A、C 8.B、D 9.C 10.A、B
11.A 12.C 13.C、D 14.C 15.B、C
16.D 17.B 18.A 19.D 20.D
21.B
三、(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22.D 23.B 24.A 25.A 26.B
27.C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28.(2分)
取少量该红色产物放入稀硫酸,(振荡)若溶液变为蓝色,说明产物中有Cu2O;若溶液不变色,说明产物中无Cu2O. (2分)
(实验方法1分;判断1分,共2分.)
29.(9分)
(1)③②⑤(不要求顺序,多1,少1,错1,均为0分) (1分)
(2)②⑤⑥④① (2分)
(答②⑤⑥④算对,其它写法为0分)
(3)2,使瓶内外压强相等 (2分)
(写出其它合理的与大气相通的方法,如多孔也算对.1空1分,共2分)
(4)冒气泡 (1分)
(5)用量筒量取33(或34)毫升30%H2O2溶液加入烧杯中,再加入67(或66)毫升水(或加水稀释至100毫升),搅拌均匀 (2分)
(6)ClO-+H2O2=Cl-+O2↑+H2O (1分)
五、(本题包括4小题,共10分)
31.(2分) (2分)
32.(2分)6 (1分) 109°28′(或109.5°)(只写出109°,可以给分) (1分)
33.(4分)
(1)含有Ba2+、Ca2+离子中的一种或两种,因为BaSO4不溶于水,CaSO4微溶于水.(判断正确给1分,理由正确给1分) (共2分)
(2)Fe(OH)3 (1分)
六、(本题包括3小题,共12分)
34.(4分)
(1)C2H5Br+HS-→C2H5SH+Br- (1分)
(2)CH3I+CH3COO-→CH3COOCH3+I- (1分)
(3)2C2H5OH+2Na→2C2H5O-+2Na++H2↑ (1分)
C2H5O-+CH3I→CH3-O-C2H5+I- (1分)
(不写离子,写化学式的正确表达,同样给分.)
35.(5分)
(各1分、共2分)(用邻、间、对或o、m、p表示CH3C6H4OH的两种异构体结构简式,同样给分.)
36.(3分)
(1)使平衡向右移动,酯交换反应完全 (1分)
七、(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37.(4分)解:设原溶液的质量为x克
0.22x=0.14(x+100) (2分)
x=175
38.(8分)
若a≥2.5升(或a>2.5升) (2分)
V=1+a-1.5=a-0.5(升) (2分)
[说明]
1.写了化学方程式(1)式后将(2)式写成S+O2=SO2,该式同样给1分.但若不写(1)式,仅写S+O2=SO2该式不给分.
2.a≥2.5升的情况也可分两步讨论,给分如下:
7.5升≥a≥2.5升(或7.5升>a>2.5升) (1分)
V=a-0.5(升) (1分)
a≥7.5升(或a>7.5升) (1分)
V=a-0.5(升) (1分)
4.只答a=7.5升,V=7.0升[或V=a-0.5(升)]共给1分.
5.除2.5升和7.5升以外,设定a等于任何其它体积,从而得出V,均不给分.
[解题思路]按反应(1),1.0升H2S消耗0.5升O2,∴若Vo2≤0.5升,H2S过量,且该条件下产物都不是气体,反应后减少的体积取决于
升,反应后减少的体积取决于H2S的体积,即等于1.5升;又若1.5升≥Vo2≥0.5升,相当于反应在(1)生成的S有一部分继续被氧化(S+O2=SO2),由于这一步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因而总体积的减少与反应(2)相同,也等于1.5升.(以上内容不要求考生在卷面上回答.)
1993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
第Ⅰ卷
可能用到的数据
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992年,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之一是发现了三种元素的新的同位素,其中一种是,它的中子数是 [ ]
(A)80 (B)128 (C)208 (D)288
2.暂时硬水煮沸后的水垢主要是 [ ]
(A)Ca(HCO3)2 (B)Ca(OH)2
(C)MgCO3 (D)Mg(OH)2和CaCO3
3.下列各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 [ ]
(A)6和8 (B)16和8 (C)12和9 (D)11和6
4.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
(A)SO2和SiO2 (B)CO2和H2O
(C)NaCl和HCl (D)CCl4和KCl
5.下列元素的单质中,最易跟氢气反应生成氢化物的是 [ ]
(A)硼 (B)氮 (C)氟 (D)碳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每选对一个给1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6.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一氧化氮,另一个盛有氮气和氧气,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
(A)原子总数 (B)质子总数 (C)分子总数 (D)质量
7.摩尔浓度相同的三种盐NaX、NaY和NaZ的溶液,其中pH值依次为8、9、10,则HX、HY、HZ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A)HX、HZ、HY (B)HZ、HY、HX
(C)HX、HY、HZ (D)HY、HZ、HX
8.苯环上的位置可用α、β表示,如、 ,下列化合物中α位有取代基的是 [ ]
9.X、Y两元素可形成X2Y3型化合物,则X、Y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可能是 [ ]
(A)X:3s23P1 Y:3s23P5 (B)X:2s22P3 Y:2s22P4
(C)X:3s23P1 Y:3s23P4 (D)X:3s2 Y:2s22P3
10.下列分子的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 ]
(A)CO2 (B)PCl3 (C)CCl4 (D)NO2
11.根据反应式:(1)2Fe3++2I-=2Fe2++I2,(2)Br2+2Fe2+=2Br-+2Fe3+,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
(A)Br-、Fe2+、I- (B)I-、Fe2+、Br-
(C)Br-、I-、Fe2+ (D)Fe2+、I-、Br-
12.右图中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b极板处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符合这一情况的是 [ ]
13.按右图装置持续通入x气体,并在管口
P处点燃,实验结果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x、y可以是 [ ]
(A)H2和NaHCO3
(B)CO和Na2CO3
(C)CO和CuO
(D)H2和Fe2O3
14.已知:4NH3+5O2=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νNH3、νO2、νNO、νH2O(摩/升·分)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 ]
(A)νNH3=νO2 (B) νO2=νH2O
(C)νNH3=νH2O (D) νO2=νNO
15.向某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气(使溶液呈碱性),又有白色沉淀生成;再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又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可能是 [ ]
(A)Ag+、Cu2+、Ba2+ (B)Ag+、Ba2+、Al3+
(C)Ag+、Al3+、Ca2+ (D)Al3+、Mg2+、K+
16.下列各组离子(1)I-、ClO-、NO3-、H+
(2)K+、NH4+、HCO3-、OH-
(3)SO32-、SO42-、Cl-、OH-
(4)Fe3+、Cu2+、SO42-、Cl-
(5)H+、K+、AlO2-、HSO3-
(6)Ca2+、Na+、SO42-、CO32-
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1)和(6) (B)(3)和(4) (C)(2)和(5) (D)(1)和(4)
17.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
(A)铁跟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B)磷酸二氢钙溶液跟氢氧化钙溶液反应H2PO4-+2OH-=PO43-+2H2O
(C)碳酸钙跟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
(D)铜片跟稀硝酸反应:Cu+NO3-+4H+=Cu2++NO↑+2H2O
18.硫酸铵在强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氨、二氧化硫、氮气和水.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
(A)1:3 (B)2:3 (C)1:1 (D)4:3
19.在1升浓度为c摩/升的弱酸HA溶液中,HA、H+和A-的物质的量之和为nc摩,则HA的电离度是 [ ]
20.如果a克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克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式中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 [ ]
根据以下叙述,回答第21—23题
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它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
2H2O(液)=2H2(气)+O2(气)-517.6千焦
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电能是二级能源 (B)水力是二级能源
(C)天然气是一级能源 (D)焦炉气是一级能源
22.已知:CH4(气)+2O2(气)=2H2O(液)+CO2(气)+890.3千焦,1克氢气和1克甲烷分别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之比约是 [ ]
(A)1:3.4 (B)1:1.7 (C)2.3:1 (D)4.6:1
23.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不正确的是 [ ]
(A)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成为二级能源
(B)设法将太阳光聚集,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
(D)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
三、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3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24.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 ]
(A)盐酸 氢氧化钠 碳酸钠 硫酸钠
(B)盐酸 硝酸银 氢氧化钠 硝酸钠
(C)氢氧化钠 硫酸镁 碳酸钠 硫酸氢钠
(D)氯化钡 硫酸钠 氯化钙 硝酸钙
25.a、b、c、d、e分别是Cu、Ag、Fe、Al、Mg5种金属中的一种.已知:(1)a、c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2)b与d的硝酸盐反应,置换出单质d;(3)c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4)c、e在冷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由此可判断a、b、c、d、e依次为 [ ]
(A)Fe Cu Al Ag Mg (B)Al Cu Mg Ag Fe
(C)Mg Cu Al Ag Fe (D)Mg Ag Al Cu Fe
26.将适量铁粉放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Fe3+和Fe2+浓度相等.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
(A)2:3 (B)3:2 (C)1:2 (D)1:1
27.右图是几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40℃时,将35克食盐溶于100克水中,降温至0℃时,可析出氯化钠晶体
(B)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是31.6%
(C)60℃时,200克水中溶解80克硫酸铜达饱和.当降温至30℃时,可析出30克硫酸铜晶体
(D)30℃时,将35克硝酸钾和35克食盐同时溶于100克水中,蒸发时,先析出的是氯化钠
28.在一个6升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升X(气)和2升Y(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 4X(气)+3Y(气) 2Q(气)+nR(气)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和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后方程式中的n值是 [ ]
(A)3 (B)4 (C)5 (D)6
第Ⅱ卷
可能用到的数据
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Ca 40 Br 80 Ag 108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8分)
29.(2分)下图是一套实验室制气装置,用于发生、干燥和收集气体.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利用这套装置进行实验的是 (填正确选项的标号).
(A)铜屑和浓硝酸 (B)二氧化锰和浓盐酸
(C)电石和水 (D)碳酸钙和稀盐酸
30.(6分)根据右上图实验,填空和回答问题:
(1)烧瓶中所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Ⅱ)的烧杯中冷水所起的作用是 ,装置(Ⅲ)的烧杯中液体的作用是 .
(2)进行此实验时,烧瓶内的橡皮塞最好用锡箔包住,用橡皮管连接的两玻璃管口要相互紧靠,这是因为 .
(3)装置(Ⅲ)烧杯中使用倒置漏斗可防止液体倒吸,试简述其原因.
五、(本题包括4小题,共12分)
31.(3分)已知硫粉跟亚硫酸钠溶液共热可制得硫代硫酸钠.现以硫化亚铁为主要原料,按下图制取硫代硫酸钠.图中的A、B、C和D是硫单质或硫的化合物,其它不含硫的反应产物已被略去,各步反应可以添加必要的试剂.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物质B的分子式是: .
(3)物质D的分子式: .
32.(2分)甲、乙两瓶氨水的浓度分别为1摩/升和0.1摩/升,则甲、乙两瓶氨水中[OH-]之比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请说明理由.
33.(3分)向碳酸钠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为止,则在此过程中,溶液的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可能是:(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D)先逐渐减小,而后增大.你的选择是, (填正确选项的标号.)试用化学方程式和简要文字表述其理由.
34.(4分)在一定温度下,把2摩SO2和1摩O2通入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的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
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混和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现在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SO2、O2和SO3的物质的量(摩).如果a、b、c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仍跟上述平衡时的完全相同.请填写下列空白:
(1)若a=0,b=0,则c= .
(2)若a=0.5,则b= 和c= .
(3)a、b、c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请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和c,另一个只含b和c):
.
六、(本题包括3小题,共12分)
35.(3分)工程塑料ABS树脂(结构简式如下),合成时用了三种单体.
这三种单体的结构简式分别是: 、 、 .
36.(4分)液晶是一类新型材料.MBBA是一种研究得较多的液晶化合物.它可以看作是由醛A和胺B去水缩合的产物.
(1)对位上有—C4H9的苯胺可能有4个异构体,它们是:
、 .
(2)醛A的异构体甚多.其中属于酯类化合物,而且结构式中有苯环结构的异构体就有6个,它们是:
37.(5分)从环己烷可制备1,4-环己二醇的二醋酸酯.下面是有关的8步反应(其中所有无机产物都已略去):
其中有3步属于取代反应、2步属于消去反应、3步属于加成反应.反应①、 和 属于取代反应.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是:B 、C .
反应④所用试剂和条件是 .
七、(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38.(5分)将70克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混和物跟98克水充分反应后,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0%.试分别写出过氧化钠和氧化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原混和物中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质量各为多少克.
39.(7分)硫酸银的溶液解度较小,25℃时,每100克水仅溶解0.836克.
(1)25℃时,在烧杯中放入6.24克硫酸银固体,加200克水,经充分溶解后,所得饱和溶液的体积为200毫升.计算溶液中Ag+的摩尔浓度.
(2)若在上述烧杯中加入50毫升0.0268摩/升BaCl2溶液,充分搅拌,溶液中Ag+的摩尔浓度是多少?
(3)在(1)题烧杯中需加入多少升0.0268摩/升BaCl2溶液,才能使原溶液中Ag+浓度降低至0.0200摩/升?
1993年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B 2.D 3.D 4.B 5.C
二、(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6.A、C 7.C 8.B、C 9.B、C
10.D 11.B 12.A 13.A、C
14.D 15.B、C 16.B 17.C
18.A 19.C 20.A 21.A、C
22.C 23.A、C
三、(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4.B、C 25.C 26.A 27.D 28.D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8分)
29.(2分)
A、D.(全对才给分;只答1个,答对也不给分)(2分)
30.(6分)
这两步反应全对才给1分,只对1个不给分].
冷凝 (1分)
吸收未冷凝的气体 (1分)
(2)溴蒸气会腐蚀橡皮塞和橡皮管 (1分)
(3)答:当气体被吸收时,液体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的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漏斗中的液体又流回烧杯中,从而防止了倒吸. (2分)
评分要点:①漏斗容积较大(1分),②烧杯中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液面(或使液面低于漏斗口)(1分).未答出要点含意的不给分.
五(本题包括4小题,共12分)
31.(3分)
(1)FeS+2HCl=FeCl2+H2S↑或FeS+H2SO4=FeSO4+H2S↑(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也同样给分) (1分)
(2)SO2 (1分)
(3)Na2SO3 (1分)
32.(2分)小于 (1分)
答:甲瓶氨水的浓度是乙瓶氨水的浓度的10倍,故甲瓶氨水的电离度比乙瓶氨水的电离度小,所以甲、乙两瓶氨水中[OH-]之比小于10. (1分)
33.(3分)C (1分)
(1分)
(方程式和文字说明两者缺一就不给分) (1分)
34.(4分)
(1)c=2 (1分)
(2)b=0.25和c=1.5(两空都对才给分) (1分)
(3)a+c=2 (1分)
2b+c=2 (1分)
六、(本题包括3小题,共12分)
35.(3分)
CH2=CHCN,CH2=CHCH=CH2,CH2=CHC6H5 (每空1分,共3分)
36.(4分)
37.(5分) (每空1分,共5分)
七、(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38.(5分)
[解法一]设混和物中含x摩Na2O2和y摩Na2O
解得:x=0.50 Na2O2质量=0.50×78=39(克) (1分)
y=0.50 Na2O质量=0.50×62=31(克) (1分)
[解法二]设混合物中Na2O2质量为x克,Na2O质量为(70-x)克
解得:x=39 Na2O2质量为39克 (1分)
70-x=31 Na2O2质量为31克 (1分)
[解法三]设混合物中Na2O2质量为x克,Na2O质量为(70-x)克
解得:x=39 Na2O2质量为39克 (1分)
70-x=31 Na2O2质量为31克 (1分)
39.(7分)解:
(2)∵Ag2SO4固体过量,该溶液仍为Ag2SO4饱和溶液.
∴[Ag+]=0.0536(摩/升) (2分)
[说明]只要答出[Ag+]=0.0536摩/升,未说明原因,同样给分.
[解题思路]Ag2SO4饱和溶液的浓度与BaCl2溶液的浓度相等,但体积比为4:1,因而参加反应的Ag2SO4的质量仅为原溶液中Ag2SO4质量的1/4.根据原加入的水和Ag2SO4固体的质量以及Ag2SO4的溶解度可判断,即使BaCl2反应后,尚有多余的Ag2SO4固体.因而最后溶液仍为Ag2SO4饱和溶液,[Ag+]不变,(以上内容不要求考生在卷面上回答.)
(3)设加入的BaCl2溶液的体积为V(升)
V=0.489(1分)
1994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84分)
可能用到的数据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Cl-35.5
K-39 Ca-40 Cu-64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气体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 ]
(A)二氧化硫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一氧化氮
2.少量下列化学药品应保存水里的是 [ ].
(A)金属钾 (B)白磷 (C)硫磺 (D)苯
3.锌钡白是一种白色颜料,其主要成分是难溶于水的锌盐和钡盐,它们是 [ ].
(A)ZnCO3和BaCl2 (B)ZnCl2和BaCO3
(C)ZnS和BaSO4 (D)ZnCO3和Ba(NO3)2
4.下列反应起了氮的固定作用的是 [ ].
(A)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B)NO与O2反应生成NO2
(C)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
(D)由NH3制碳铵和硫铵
5.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 ].
(A)熔融氢氧化钠 (B)石墨棒
(C)盐酸溶液 (D)固态氯化钾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且正确的给3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6.已知元素X、Y的核电荷数分别是a和b,它们的离子Xm+和Y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
(A)a=b+m+n (B)a=b-m+n
(C)a=b+m-n (D)a=b-m-n
7.分别燃烧下列各组物质中的两种有机化合物,所得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同的有 [ ].
(A)乙烯、丁二烯 (B)乙醇、乙醚(C2H5-O-C2H5)
(C)苯、苯酚 (D)醋酸、葡萄糖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漂白粉的有效成份是氯酸钠
(B)氟化氢在空气中呈现白雾,这种白雾有剧毒
(C)碘化钾水溶液能使淀粉变蓝
(D)氟气通入水中有氧气生成
9.下列反应适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是 [ ].
高锰酸钾热分解2KMnO4K2MnO4+MnO2+O2↑
硝酸铵热分解2NH4NO34H2O+N2↑+O2↑
过氧化氢催化分解2H2O22H2O+ O2↑
二氧化氮热分解2NO22NO+O2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①③④
10.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 ].
(A)NaOH(固体) (B)H2O (C)NH4Cl(固体) (D)CH3COONa(固体)
11.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
(A)[Cl-]>[NH4+]>[H+]>[OH-]
(B)[NH4+]>[Cl-]>[H+]>[OH-]
(C)[Cl-]= [NH4+]> [H+]=[OH-]
(D)[NH4+]= [Cl-]> [H+]>[OH-]
12.设NA代表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2.4克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A
(B)2克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
(C)在25℃,压强为1.01×105帕时,11.2升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17克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NA
13.在pH=1的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Al3+ Ag+ NO3- Cl- (B)Mg2+ NH4+ NO3- Cl-
(C)Ba2+ K+ S2- Cl- (D)Zn2+ Na+ NO3- SO42-
1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 ]
(A)碳酸氢钙溶液跟盐酸反应:
Ca(HCO3)2+2H+=Ca2++2H2O+2CO2↑
(B)碘化钾溶液跟适量溴水反应:2I-+Br2=I2+2Br-
(C)将金属钠加入水中:Na+2H2O=Na++2OH-+H2↑
(D)将氯气通入氯化亚铁溶液中2Fe2++Cl2=2Fe3++2Cl-
15.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克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 [ ].
(A)等于1.06克 (B)大于1.06克而小于2.86克
(C)等于2.86克 (D)大于2.86克
16.X、Y、Z、M代表四种金属元素.金属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时,X溶解,Z极上有氢气放出;若电解Y2+和Z2+离子共存的溶液时,Y先析出;又知M2+离子的氧化性强于Y2+离子.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
(A)X>Z>Y>M (B)X>Y>Z>M
(C)M>Z>X>Y (D)X>Z>M>Y
17.已知磷酸分子中的三个氢原子都可以跟重水分子
(D2O)中的D原子发生氢交换。又知次磷酸(H3PO2)也可跟D2O进行氢交换,但次磷酸钠(NaH2PO2)却不能跟D2O发生氢交换。由此可推断出H3PO2的分子结构是[ ].
根据以下叙述,回答第18和19题
苯分子的结构式可以表示为,两者是等同的。苯
并[α]芘是强致癌物质(存在于烟囱灰、煤焦油、燃烧烟草的烟雾和内燃机的尾气中)。它的分子由五个苯环合并而成,其结构式可以表示(Ⅰ)或(Ⅱ),这两者也是等同的。现有结构式(A)~(D),其中
18.跟(Ⅰ)、(Ⅱ)式等同的结构式是 [ ].
19.跟(Ⅰ)、(Ⅱ)式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
三、选择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0.已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右表.若把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2%的该盐溶液由5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范围是 [ ].
(A)0~10℃ (B)10~20℃
(C)20~30℃ (D)30~40℃
21.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Q,它所生成的CO2用过量饱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100克CaCO3沉淀,则完全燃烧1摩尔无水乙醇时放出的热量是 [ ].
(A)0.5Q (B)Q (C)2Q (D)5Q
22.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可以表示为:
在此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 ].
(A)Ag (B)Zn(OH)2 (C)Ag2O (D)Zn
23.把含有某一种氯化物杂质的氯化镁粉末95毫克溶于水后,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300毫克,则该氯化镁中的杂质可能是 [ ].
(A)氯化钠 (B)氯化铝 (C)氯化钾 (D)氯化钙
24.38.4毫克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毫升(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
(A)1.0×10-3摩尔 (B)1.6×10-3摩尔
(C)2.2×10-3摩尔 (D)2.0×10-3摩尔
25.100毫升0.3摩尔/升Na2SO4溶液和50毫升0.2摩尔/升Al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中SO42-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0.20摩尔/升 (B)0.25摩尔/升
(C)0.40摩尔/升 (D)0.50摩尔/升
26.若短周期中的两种元素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3的化合物,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 ]
(A)1 (B)3 (C)5 (D)6
27.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3B2C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升,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①原混和气体的体积为1.2V升;
②原混和气体的体积为1.1V升;
③反应达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0.05V升;
④反应达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0.05V升;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6分)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28.(6分)氨跟氧化铜反应可以制备氮气(2NH3+3CuO3Cu+3H2O+N2), 而氮气跟镁在高温下反应可得到氮化镁,但氮化镁遇水即反应生成Mg(OH)2和NH3。下面是甲、乙两位学生提出的制备氮化镁的两种实验方案示意框图(实验前系统内的空气已排除;图中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向)。
填空和回答问题:
(1)甲、乙两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能制得氮化镁?(填"能"或"不能")甲 乙 .
(2)具体说明不能制得氮化镁的原因(如两个方案都能制得氮化镁,此小题不用回答)。
答: .
29.(9分)现有一定量含有Na2O杂质的Na2O2试样.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测定Na2O2试样的纯度(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CaCO3固体,6摩尔/升盐酸和蒸馏水).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实验中Na2O2和Na2O分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应选用的装置是(只要求写出图中装置的标号)
(3)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填各接口的字母;连接胶管省略).
五、(本题包括3小题,共16分)
30.(4分)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RO3n-+6I-+6H+=R-+3I2+3H2O
(1)RO3n-中R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
(2)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是 .
31.(4分)在25℃时,若10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和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和之前,该强酸pH值与强碱pH值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
32.(8分)下图中的每一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粗框表示初始反应物(反应时加入或生成的水,以及生成沉淀J时的其他产物均已略去).
请填写下列空白:
(1)物质B是 ,F是 ,J是 .
(2)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题包括3小题,共18分)
33.(4分)A、B两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都是C9H11O2N.
(1)化合物A是天然蛋白质的水解产物,光谱测定显示,分子结构中不存在甲基(-CH3).化合物A的结构式是
(2)化合物B是某种分子式为C9H12芳香烃一硝化后的唯一产物(硝基连在芳环上).化合物B的结构式是 .
34. (3分)合成分子量在2000-50000范围内具有确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1993年报道合成了两种烃A和B,其分子式分别为C1134H1146和
C1398H1278.B的结构跟A相似,但分子中多了一些结构为
的结构单元。B分子比A分子多了 个这样的结构 单元(填写数字).
35.(11分)以乙烯为初始反应物可制得正丁醇(CH3CH2CH2CH2OH)
已知两个醛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身加成.下式中反应的中间产物(Ⅲ)可看成是由(Ⅰ)中的碳氧双键打开,分别跟(Ⅱ)中的2-位碳原子和2-位氢原子相连而得.(Ⅲ)是一种3-羟基醛,此醛不稳定,受热即脱水而生成不饱和醛(烯醛):
请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上述给出的信息写出由乙烯制正丁醇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必写出反应条件).
七、(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36.(7分)称取0.200克某赤铁矿样品,矿样溶解后,使其中的铁全部转化成Fe2+(所得溶液中不含其他还原性物质).另称7.90克硫酸铈.2(NH4)2SO4·Ce(SO4)2·2H2O (摩尔质量为632克/摩尔),溶解后稀释至250毫升.取该溶液30.0毫升恰好与上述Fe2+溶液完全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e4++Fe2+=Ce3++Fe3+.请计算该矿样中Fe2O3的质量百分含量)(Fe2O3摩尔质量为160克/摩尔).
37.(10分)现有一份CuO和Cu2O混合物,用H2还原法测定其中CuO的质量x(克).实验中可以测定如下数据:W-混合物的质量(克),WH2O-生成H2O的质量(克),WCu-生成Cu的质量(克),VH2-消耗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升)
(已知摩尔质量:Cu-64克/摩尔、CuO-80克/摩尔、Cu2O-144克/摩尔、H2O-18克/摩尔)
(1)为了计算x,至少需要测定上述四个数据中______个,这几个数据的组合共有 种,请将这些组合一一填入下表空格中.
说明:①选用W、WH2O、WCu、VH2表示,不必列出具体计算式.
②每个空格中填一种组合,有几种组合就填几种,不必填满.
(2)从上述组合中选写一个含W的求x的计算式
x=
1994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1.B 2.B 3.C 4.A 5.D
二、6.A 7.C,D 8.B,D 9.C 10.B,D
11.A 12.D 13.A,C 14.A,C 15.D
16.A 17.B 18.A,D 19.B
三、20.D 21.C 22.D 23.B 24.C
25.C 26.D 27.A
四、28.(6分)
甲不能,乙能
(2)甲方案中反应产生的NH3全部被H2SO4吸收,不能进行后续反应.
29.方法1
(1)2Na2O2+2H2O=4NaOH+O2↑
Na2O+H2O=2NaOH
(2)⑤①④
(3)(G)接(A)(B)接(F)
方法2
(1)2Na2O2+2CO2=2Na2CO3+O2
Na2O+CO2=Na2CO3
(2)⑤②⑥⑦①④
(3) (G)接 (D)(C) 接 (H)(I)[或(I)(H)] 接(J)(K) 〔或(K)(J)〕 接(A)(B) 接(F) (方法2全答对也只有6分)
五、30.(1)+5
(2)7
31.强酸的pH值与强碱的pH值之和等于15(注:若答"强酸的[H+]与强碱的[OH-]之比为1:10",以及其他未用pH值表达的,均为零分.)
32.(1)Cl2(或氯气),Fe(或铁),Fe(OH)3(或氢氧化铁)
(2)Cl2+2OH-=ClO-+Cl-+H2O
34.33
(其中③④式连写一个式子给4分)
37.
解:(1)2, 5
1996年高考化学考试题及答案 (上海卷)
第I卷(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物质中,不含结晶水的是( ).
(A)芒硝 (B)大理石 (C)明矾 (D)生石膏
2.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酒精溶于水 (D)HCl气体溶于水
3.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
4.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B)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D)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
5.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
(A)空气 (B)石蜡 (C)氨水 (D)二氧化氮气体
6.下列离子中最易给出电子的是( ).
(A)Cl- (B)Cu2+ (C)Fe2+ (D)F-
7.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
(A)干冰灭火剂 (B)黄砂
(C)干粉(含NaHCO3)灭火剂 (D)泡沫灭火剂
8.下列各组分子中,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
(A)CO2 H2S (B)C2H4 CH4 (C)Cl2 C2H4 (D)NH3 HCl
9.对某一可逆反应来说,使用催化剂的作用是( ).
(A)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B)以同样程度改变正逆反应的速度
(C)增大正反应速度,减小逆反应速度
(D)改变平衡混合物的组成
10.准确量取25.00毫升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
(A)50ml量筒 (B)10ml量筒
(C)50ml酸式滴定管 (D)50ml碱式滴定管
11.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且加入盐酸过程中会产生气体和沉淀的是( ).
1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含微粒种类最多的是( ).
(A)CaCl2 (B)CH3COONa (C)NH3 (D)K2S
13.下列各组溶液,只要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用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
(A)KOH和Al2(SO4)3 (B)稀H2SO4和NaHCO3
(C)CaCl2和Na2CO3 (D)Ba(OH)2和NaHSO4
14.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干燥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15.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相混合,取等质量该混合物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3摩/升HCl (B)4摩/升HNO3
(C)8摩/升NaOH (D)18摩升H2SO4
二、选择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6.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溴水中,溴水颜色不变浅的是( ).
(A)KCl晶体 (B)H2S气体 (C)CCl4 (D)Mg
17.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根据微粒大小进行分离的是( ).
(A)萃取 (B)重结晶 (C)沉降 (D)渗析
18.将6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100克,冷却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质量不变 (B)溶剂质量发生变化
(C)溶液为饱和溶液,浓度不变 (D)有晶体析出,溶剂质量不变
1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气体2Fe3++S2-=2Fe2++S↓
(B)碳酸钡中加入稀硫酸BaCO3+2H+=Ba2++CO2↑+H2O
(C)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AlO2-+4H+=Al3++2H2O
(D)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HCO3-+OH-=CO32-+H2O
20.0.1摩镁粉分别在足量的O2、CO2、N2中燃烧,生成固体的质量依次为W1、W2、W3.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W2>W1>W3 (B)W1=W2>W3
(C)W1=W2=W3 (D)W3>W2>W1
2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NH4+浓度最大的是( ).
(A)NH4Cl (B)NH4HSO4 (C)CH3COONH4 (D)NH4HCO3
22.pH值为4的FeCl3溶液和pH值为10的K2CO3溶液中,水的电离度分别为α1和α2,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A)α1>α2 (B)α1<α2 (C)α1=α2 (D)无法判断
23.m摩C2H2跟n摩H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当其达到平衡时,生成p摩C2H4.将平衡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所需氧气的物质的量是( ).
三、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24.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摩/升的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溶液中,测得[CH3COO-]>[Na+],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H+]>[OH-] (B)[H+]<[OH-]
(C)[CH3COOH]>[CH3COO-] (D)[CH3COOH]+[CH3COO-]=0.02摩/升
25.某二价金属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混合物跟足量盐酸反应,消耗H+和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1:2 (C)1:3 (D)1:4
26.将一定量有机物充分燃烧后的产物通入足量石灰水中完全吸收,经过滤得到沉淀20克,滤液质量比原石灰水减少5.8克.该有机物可能是( ).
(A)乙烯 (B)乙二醇 (C)乙醇 (D)甲酸甲酯
27.某K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KNO3和Ba(NO3)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二种.现将13.8克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9克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正确判断是( ).
(A)肯定有KNO3
(B)肯定有KNO3,可能还含有Na2CO3
(C)肯定没有Ba(NO3)2,可能有KNO3
(D)肯定没有Na2CO3和Ba(NO3)2
第Ⅱ卷(共80分)
四、(本题共24分)
28.(1)1986年,化学上第一次用非电解法制得氟气,试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中 元素被还原.
(2) 氰(CN)2、硫氰(SCN)2的化学性质和卤素(X2)很相似,化学上称为
强弱为:Cl-①(CN)2与K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NaBr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加入(C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9.A、B、C、D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它的气态氢化物反应得到离子化合物,1摩该化合物含有42摩电子,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2n.C、D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内层电子数的一半.C元素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之一.
试写出:
(1)A、B元素形成的酸酐的化学式 ;
(2)D元素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A、C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小 < (用分子式表示).
考生注意:30、31题为分叉题,各分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如A、B两题都做,只以A题计分.
30.(A)将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aA+bB cC(固)+dD
(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为:a= 、b= 、c= 、d= ;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度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A 、B 、D ;
(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其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为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0.(B)下列反应在210℃达到平衡:
PCl5(气) PCl3(气)+Cl2(气)-Q1 K=1 ①
CO(气)+Cl2(气) COCl2(气)+Q2 K=5x104 ②
COCl2(气) CO(气)+Cl2(气)-Q2 ③
(1)根据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表达式,下列等式必定成立的是
(a)[PCl5]=[PCl3]=[Cl2]=1
(b)[PCl5]=[PCl3][Cl2]=1
(c)[PCl5]=[PCl3][Cl2]
反应②和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表达式 (填"相同"或"不同");
(2)降低Cl2浓度,反应③的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要使反应①和反应②的K值相等,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反应①、反应②同时升高温度
(b)反应①、反应②同时降低温度
(c)反应①降低温度,反应②维持在210℃
31.(A)化合物E(含两种元素)与NH3反应,生成化合物G和H2.化合物G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1,G分子中硼元素(B相对原子质量为10.8)和氢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是40%和7.4%由此推断:
(1)化合物G的分子式为 ;
(2)反应消耗1摩NH3,可生成2摩H2,组成化合物E的元素是 和 ;
(3)1摩E和2摩NH3恰好完全反应,化合物E的分子式为 .
31.(B)(1)为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SO2,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后使用.请写出燃烧时,有关"固硫"(不使硫化合物进入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近年来,某些自来水厂在用液氯进行消毒处理时还加入少量液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ClO H2O+NH2Cl(一氯氨).NH2Cl较HClO稳定.试分析加液氨能延长液氯杀菌时间的原因: .
五、(本题共22分)
32.实验室用氨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铜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回答:(1)如果选用测定反应物CuO和生成物H2O的质量(mCuo、
①仪器连接的顺序(用字母编号表示,仪器可重复使用) ;
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
实验完毕时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
②列出计算Cu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 ;
③下列情况将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以下选择填空不限1个正确答案,均用字母编号填写)
(a)CuO未全部还原为Cu (b)CuO受潮
(c)CuO中混有Cu
(2)如果仍采用上述仪器装置,其他方案可选用测定的物理量有
33.某试剂厂用银(含杂质铜)和硝酸(含杂质Fe3+反应制取硝酸银.步骤如下:
依据上述步骤,完成下列填空:
(1)溶解银的硝酸应该用 硝酸(填浓或稀).原因是 .
(a)减少过程中产生NOx的量
(b)减少原料银的消耗量
(c)节省硝酸物质的量
(2)步骤B加热保温的作用是 .
(a)有利于加快反应速度
(b)有利于未反应的硝酸挥发
(c)有利于硝酸充分反应,降低溶液中[H+]
(3)步骤C是为了除去Fe3+、Cu2+等杂质.冲稀静置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
(a)置换反应 (b)水解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产生的沉淀物化学式: .
六、(本题共18分)
的结构简式:
(2)现有下列A、B两组物质:
A组:CH3-CHCl-CH3、、HCOOH、CH3COOC2H5
B组:CH3CH2OH、银氨溶液、NaOH水溶液、NaOH醇溶液
试回答:A组中 能跟B组中所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其中属于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B组中某物质跟A组中某物质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5.有机物A、B、C中碳、氢、氧三元素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2:1,它们都能发生银镜反应,但都不能发生水解反应.B1、B2是B的同分异构体.又知:
B2为无色液体,也能发生银镜反应;
1摩C完全燃烧需要3摩氧气.
试回答:(1)B2的名称 ,A、B的结构简式:A 、B ;
(2)写出X→Y的化学方程式: ;
(3)C的结构简式 ,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乙酸酯类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 .
七、(本题共16分)
36.六价铬对人体有毒,含铬废水要经化学处理后才能排放,方法是用绿矾(FeSO4·7H2O)把废水中的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离子,再加入过量的石灰水,使铬离子转变为氢氧化铬Cr(OH)3沉淀.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H2Cr2O7+6FeSO4+6H2SO4=3Fe2(SO4)3+Cr2(SO4)3+7H2O
现用上法处理1×104升含铬(+6价)78毫克/升的废水(Cr相对原子质量52),试回答:
(1)处理后,沉淀物中除Cr(OH)3外,还有 、 (用化学式表示).
(2)需用绿矾多少千克?
37.现有AlCl3和FeCl3混合溶液,其中Al3+和Fe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1摩,在此溶液中加入90毫升4摩/升的NaOH溶液,使其充分反应.设Al3+物质的量与总物质的量的比值为x.
(1)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x=0.4时,溶液中产生的沉淀是什么?物质的量有多少?
(2)计算沉淀中只有Fe(OH)3的x取值范围.
请在下图中画出沉淀总量(摩)随x(0→1)变化的曲线.
(3)若Al3+和Fe3+物质的量之和为A摩(A为合理数值),其他条件不变时,求沉淀中同时有Fe(OH)3、Al(OH)3的x取值范围和各沉淀的物质的量(用含有A、x的式子表示).
1996上海 参考答案
第Ⅰ卷
一、1.B 2.D 3.A 4.B 5.D
6.C 7.B 8.B 9.B 10.C
11.C 12.D 13.A 14.D 15.A
二、16.A 17.D 18.B 19.C 20.A
21.B 22.C 23.D
三、24.A、D 25.B 26.B、C 27.A、B
第Ⅱ卷
四、
28.(1)2 4 4 2 1 (说明:错一个即不给分)Mn(或锰)
(2)(CN)2+2KON=KCN+KCNO+H2O 2SCN-+(CN)2=2CN-+(SCN)2
29.(1)N2O3或N2O5(2)2Li+2H2O=2LiOH+H2↑(3)PH330.(A)(1)2 1 3 2(说明:错一个就不给分)
(2)气 固或液 气 (3)放热
(B)(1)c 不同 (2)不变 (3)a
31.(A)(1)B3N3H6 (2)硼(或B) 氢(或H) (3)B2H6
(B)CaO+SO2=CaSO3(2分), 2CaSO3+O2=2CaSO4(1分)
加液氨后,使HClO部分转化为较稳定的NH2Cl.当CHlO开始消耗后,上述化学平衡向左移动,又产生HClO起杀菌作用.
五、
32.(1)①b c a c d 吸收未反应的氨 防止空气中水分进入 固体由黑色转变
(2)a、c
33.(1)稀a、c (2)a、c (3)b Fe(OH)3Cu(OH)2
六、
35.
七、
36.(1)Fe(OH)3 CaSO4
=12510(克)=12.51(千克)
37.(1)按反应Fe3+ + 3OH- = Fe(OH)3↓
0.1-0.4×0.1 3×0.06
=0.06摩 =0.18摩 0.06摩
Al3+ + 4OH- = AlO2-+2H2O
0.4×0.1 4×0.04
∴有0.06摩Fe(OH)3沉淀
x的最大取值为 0.1(1-x)×3+0.4x=0.09×4,x=0.6
∴在0≤x≤0.6时,沉淀只有Fe(OH)3
x=0时,Fe(OH)3沉淀量为0.1摩,
x=0.4时,Fe(OH)3沉淀量为0.06摩,
x=0.6时,Fe(OH)3沉淀量为0.04摩,
在0.6≤x≤1内,总沉淀量:
n总=0.1(1-x)+0.1x=0.04摩
1996年高考化学考试题 (上海卷)
第I卷(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物质中,不含结晶水的是( ).
(A)芒硝 (B)大理石 (C)明矾 (D)生石膏
2.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酒精溶于水 (D)HCl气体溶于水
3.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
4.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B)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D)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
5.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
(A)空气 (B)石蜡 (C)氨水 (D)二氧化氮气体
6.下列离子中最易给出电子的是( ).
(A)Cl- (B)Cu2+ (C)Fe2+ (D)F-
7.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
(A)干冰灭火剂 (B)黄砂
(C)干粉(含NaHCO3)灭火剂 (D)泡沫灭火剂
8.下列各组分子中,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
(A)CO2 H2S (B)C2H4 CH4 (C)Cl2 C2H4 (D)NH3 HCl
9.对某一可逆反应来说,使用催化剂的作用是( ).
(A)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B)以同样程度改变正逆反应的速度
(C)增大正反应速度,减小逆反应速度
(D)改变平衡混合物的组成
10.准确量取25.00毫升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
(A)50ml量筒 (B)10ml量筒
(C)50ml酸式滴定管 (D)50ml碱式滴定管
11.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且加入盐酸过程中会产生气体和沉淀的是( ).
1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含微粒种类最多的是( ).
(A)CaCl2 (B)CH3COONa (C)NH3 (D)K2S
13.下列各组溶液,只要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用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
(A)KOH和Al2(SO4)3 (B)稀H2SO4和NaHCO3
(C)CaCl2和Na2CO3 (D)Ba(OH)2和NaHSO4
14.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干燥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15.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相混合,取等质量该混合物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3摩/升HCl (B)4摩/升HNO3
(C)8摩/升NaOH (D)18摩升H2SO4
二、选择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6.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溴水中,溴水颜色不变浅的是( ).
(A)KCl晶体 (B)H2S气体 (C)CCl4 (D)Mg
17.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根据微粒大小进行分离的是( ).
(A)萃取 (B)重结晶 (C)沉降 (D)渗析
18.将6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100克,冷却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质量不变 (B)溶剂质量发生变化
(C)溶液为饱和溶液,浓度不变 (D)有晶体析出,溶剂质量不变
1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气体2Fe3++S2-=2Fe2++S↓
(B)碳酸钡中加入稀硫酸BaCO3+2H+=Ba2++CO2↑+H2O
(C)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AlO2-+4H+=Al3++2H2O
(D)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HCO3-+OH-=CO32-+H2O
20.0.1摩镁粉分别在足量的O2、CO2、N2中燃烧,生成固体的质量依次为W1、W2、W3.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W2>W1>W3 (B)W1=W2>W3
(C)W1=W2=W3 (D)W3>W2>W1
2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NH4+浓度最大的是( ).
(A)NH4Cl (B)NH4HSO4 (C)CH3COONH4 (D)NH4HCO3
22.pH值为4的FeCl3溶液和pH值为10的K2CO3溶液中,水的电离度分别为α1和α2,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A)α1>α2 (B)α1<α2 (C)α1=α2 (D)无法判断
23.m摩C2H2跟n摩H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当其达到平衡时,生成p摩C2H4.将平衡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所需氧气的物质的量是( ).
三、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24.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摩/升的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溶液中,测得[CH3COO-]>[Na+],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H+]>[OH-] (B)[H+]<[OH-]
(C)[CH3COOH]>[CH3COO-] (D)[CH3COOH]+[CH3COO-]=0.02摩/升
25.某二价金属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混合物跟足量盐酸反应,消耗H+和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1:2 (C)1:3 (D)1:4
26.将一定量有机物充分燃烧后的产物通入足量石灰水中完全吸收,经过滤得到沉淀20克,滤液质量比原石灰水减少5.8克.该有机物可能是( ).
(A)乙烯 (B)乙二醇 (C)乙醇 (D)甲酸甲酯
27.某K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KNO3和Ba(NO3)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二种.现将13.8克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9克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正确判断是( ).
(A)肯定有KNO3
(B)肯定有KNO3,可能还含有Na2CO3
(C)肯定没有Ba(NO3)2,可能有KNO3
(D)肯定没有Na2CO3和Ba(NO3)2
第Ⅱ卷(共80分)
四、(本题共24分)
28.(1)1986年,化学上第一次用非电解法制得氟气,试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中 元素被还原.
(2) 氰(CN)2、硫氰(SCN)2的化学性质和卤素(X2)很相似,化学上称为
强弱为:Cl-①(CN)2与K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NaBr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加入(C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9.A、B、C、D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它的气态氢化物反应得到离子化合物,1摩该化合物含有42摩电子,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2n.C、D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内层电子数的一半.C元素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之一.
试写出:
(1)A、B元素形成的酸酐的化学式 ;
(2)D元素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A、C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小 < (用分子式表示).
考生注意:30、31题为分叉题,各分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如A、B两题都做,只以A题计分.
30.(A)将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aA+bB cC(固)+dD
(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为:a= 、b= 、c= 、d= ;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度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A 、B 、D ;
(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其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为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0.(B)下列反应在210℃达到平衡:
PCl5(气) PCl3(气)+Cl2(气)-Q1 K=1 ①
CO(气)+Cl2(气) COCl2(气)+Q2 K=5x104 ②
COCl2(气) CO(气)+Cl2(气)-Q2 ③
(1)根据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表达式,下列等式必定成立的是
(a)[PCl5]=[PCl3]=[Cl2]=1
(b)[PCl5]=[PCl3][Cl2]=1
(c)[PCl5]=[PCl3][Cl2]
反应②和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表达式 (填"相同"或"不同");
(2)降低Cl2浓度,反应③的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要使反应①和反应②的K值相等,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反应①、反应②同时升高温度
(b)反应①、反应②同时降低温度
(c)反应①降低温度,反应②维持在210℃
31.(A)化合物E(含两种元素)与NH3反应,生成化合物G和H2.化合物G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1,G分子中硼元素(B相对原子质量为10.8)和氢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是40%和7.4%由此推断:
(1)化合物G的分子式为 ;
(2)反应消耗1摩NH3,可生成2摩H2,组成化合物E的元素是 和 ;
(3)1摩E和2摩NH3恰好完全反应,化合物E的分子式为 .
31.(B)(1)为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SO2,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后使用.请写出燃烧时,有关"固硫"(不使硫化合物进入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近年来,某些自来水厂在用液氯进行消毒处理时还加入少量液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ClO H2O+NH2Cl(一氯氨).NH2Cl较HClO稳定.试分析加液氨能延长液氯杀菌时间的原因: .
五、(本题共22分)
32.实验室用氨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铜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回答:(1)如果选用测定反应物CuO和生成物H2O的质量(mCuo、
①仪器连接的顺序(用字母编号表示,仪器可重复使用) ;
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
实验完毕时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
②列出计算Cu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 ;
③下列情况将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以下选择填空不限1个正确答案,均用字母编号填写)
(a)CuO未全部还原为Cu (b)CuO受潮
(c)CuO中混有Cu
(2)如果仍采用上述仪器装置,其他方案可选用测定的物理量有
33.某试剂厂用银(含杂质铜)和硝酸(含杂质Fe3+反应制取硝酸银.步骤如下:
依据上述步骤,完成下列填空:
(1)溶解银的硝酸应该用 硝酸(填浓或稀).原因是 .
(a)减少过程中产生NOx的量
(b)减少原料银的消耗量
(c)节省硝酸物质的量
(2)步骤B加热保温的作用是 .
(a)有利于加快反应速度
(b)有利于未反应的硝酸挥发
(c)有利于硝酸充分反应,降低溶液中[H+]
(3)步骤C是为了除去Fe3+、Cu2+等杂质.冲稀静置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
(a)置换反应 (b)水解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产生的沉淀物化学式: .
六、(本题共18分)
的结构简式:
(2)现有下列A、B两组物质:
A组:CH3-CHCl-CH3、、HCOOH、CH3COOC2H5
B组:CH3CH2OH、银氨溶液、NaOH水溶液、NaOH醇溶液
试回答:A组中 能跟B组中所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其中属于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B组中某物质跟A组中某物质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5.有机物A、B、C中碳、氢、氧三元素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2:1,它们都能发生银镜反应,但都不能发生水解反应.B1、B2是B的同分异构体.又知:
B2为无色液体,也能发生银镜反应;
1摩C完全燃烧需要3摩氧气.
试回答:(1)B2的名称 ,A、B的结构简式:A 、B ;
(2)写出X→Y的化学方程式: ;
(3)C的结构简式 ,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乙酸酯类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 .
七、(本题共16分)
36.六价铬对人体有毒,含铬废水要经化学处理后才能排放,方法是用绿矾(FeSO4·7H2O)把废水中的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离子,再加入过量的石灰水,使铬离子转变为氢氧化铬Cr(OH)3沉淀.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H2Cr2O7+6FeSO4+6H2SO4=3Fe2(SO4)3+Cr2(SO4)3+7H2O
现用上法处理1×104升含铬(+6价)78毫克/升的废水(Cr相对原子质量52),试回答:
(1)处理后,沉淀物中除Cr(OH)3外,还有 、 (用化学式表示).
(2)需用绿矾多少千克?
37.现有AlCl3和FeCl3混合溶液,其中Al3+和Fe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1摩,在此溶液中加入90毫升4摩/升的NaOH溶液,使其充分反应.设Al3+物质的量与总物质的量的比值为x.
(1)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x=0.4时,溶液中产生的沉淀是什么?物质的量有多少?
(2)计算沉淀中只有Fe(OH)3的x取值范围.
请在下图中画出沉淀总量(摩)随x(0→1)变化的曲线.
(3)若Al3+和Fe3+物质的量之和为A摩(A为合理数值),其他条件不变时,求沉淀中同时有Fe(OH)3、Al(OH)3的x取值范围和各沉淀的物质的量(用含有A、x的式子表示).
1996上海 参考答案
第Ⅰ卷
一、1.B 2.D 3.A 4.B 5.D
6.C 7.B 8.B 9.B 10.C
11.C 12.D 13.A 14.D 15.A
二、16.A 17.D 18.B 19.C 20.A
21.B 22.C 23.D
三、24.A、D 25.B 26.B、C 27.A、B
第Ⅱ卷
四、
28.(1)2 4 4 2 1 (说明:错一个即不给分)Mn(或锰)
(2)(CN)2+2KON=KCN+KCNO+H2O 2SCN-+(CN)2=2CN-+(SCN)2
29.(1)N2O3或N2O5(2)2Li+2H2O=2LiOH+H2↑(3)PH330.(A)(1)2 1 3 2(说明:错一个就不给分)
(2)气 固或液 气 (3)放热
(B)(1)c 不同 (2)不变 (3)a
31.(A)(1)B3N3H6 (2)硼(或B) 氢(或H) (3)B2H6
(B)CaO+SO2=CaSO3(2分), 2CaSO3+O2=2CaSO4(1分)
加液氨后,使HClO部分转化为较稳定的NH2Cl.当CHlO开始消耗后,上述化学平衡向左移动,又产生HClO起杀菌作用.
五、
32.(1)①b c a c d 吸收未反应的氨 防止空气中水分进入 固体由黑色转变
(2)a、c
33.(1)稀a、c (2)a、c (3)b Fe(OH)3Cu(OH)2
六、
35.
七、
36.(1)Fe(OH)3 CaSO4
=12510(克)=12.51(千克)
37.(1)按反应Fe3+ + 3OH- = Fe(OH)3↓
0.1-0.4×0.1 3×0.06
=0.06摩 =0.18摩 0.06摩
Al3+ + 4OH- = AlO2-+2H2O
0.4×0.1 4×0.04
∴有0.06摩Fe(OH)3沉淀
x的最大取值为 0.1(1-x)×3+0.4x=0.09×4,x=0.6
∴在0≤x≤0.6时,沉淀只有Fe(OH)3
x=0时,Fe(OH)3沉淀量为0.1摩,
x=0.4时,Fe(OH)3沉淀量为0.06摩,
x=0.6时,Fe(OH)3沉淀量为0.04摩,
在0.6≤x≤1内,总沉淀量:
n总=0.1(1-x)+0.1x=0.04摩
199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化学试卷
第Ⅰ卷(共70分)
选择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下列物质中,受热后不易分解的是
A 碳酸氢钠 B 氯化铵 C 硝酸铜 D 硫酸钾
下列元素在化合物中,可变化合价最多的是
A 铝 B 氯 C 镁 D 氧
据最新报道,放射性同位素钬可有效地治疗肝癌。该同位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 32 B 67 C 99 D166
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H
A [Na+] S 2-[Na+] B [H N H]+[ Cl ]-
H H
C H N D H+[ O ]2-H+
H
下列含有极性键的离子晶体是
A CH3COOH B NaOH C Na2O2 D MgCl2
设阿佛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摩尔D2O所含质子数为12 NA B 10克氖气所含原子数为NA
C 0.5 摩尔单质铝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5NA
D 标准状况下,升水所含分子数为1/22.4 NA
只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 苯、乙酸、四氯化碳 B 乙醇、乙醛、乙酸
C 乙醛、乙二醇、硝基苯 D 苯酚、乙醇、甘油
设C+CO2≒2CO-Q1反应速度为V1 N2+3H2≒2NH3+Q2 反应速度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A 同时增大 B 同时减小 C 增大,减小 D 减小,增大
实验室需用480毫升0.1摩升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毫升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 称取7.68克硫酸铜,加入500毫升水 B 称取12.0克胆矾配成500毫升溶液
C 称取8.0克硫酸铜,加入500毫升水 D 称取12.5克胆矾配成500毫升溶液
10、某种胶体在电泳时,它的胶粒向阴极移动。在这胶体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蔗糖溶液②硫酸镁溶液③硅酸胶体④氢氧化铁胶体,不会发生凝聚的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将100毫升0.1摩/升的BaCl2溶液加入到100毫升0.2摩/升的H2SO4溶液中,则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浓度关系是
A [H+]>[Cl-]>[Ba2+]>[SO42-] B [Cl-]> [H+]>[SO42-] >[Ba2+]
C [H+] [SO42-] [Ba2+]> [Cl-] D [Cl-]> [H+]>[Ba2+]>[SO42-]
12、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少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烟囱造高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能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③④⑤
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3、短周期元素M和N的离子M2+和N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2+的离子半径比N2-小 B M的原子序数比N小
C M和N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 D M和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14、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若要有白色沉淀产生,可加入的试剂是
A 硫酸氢钾溶液 B 碳酸氢钙溶液 C 氯水 D 氢氧化钠溶液
1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在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3OH- =Al(OH)3↓
B 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Ba2++SO42- = BaSO4↓
C 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OH- +CO2=HCO3-
D 在碳酸投钙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Ca2++HCO3- +OH- =CaCO3 ↓+H2O
16、在Ph=1的含有Mg2+、Fe2+、Al3+三种阳离子的溶液中,可能存在的阴离子是
Cl- ②NO3- ③SO42- ④S2-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二氧化碳和漂白粉作用,生成具有氧化性的物质
B 二氧化硫通入氢硫酸中,使溶液的酸性一定减弱
C 二氧化硅和烧碱反应,使溶液的碱性一定减弱
D 二氧化氮可相互结合为四氧化二氮
18、在下列各物质中加入过量盐酸后,最终不产生沉淀或浑浊的是
A 偏铝酸钠溶液 B 苯酚钠溶液 C 硅酸钠溶液 D 硫代硫酸钠溶液
19、(97上海)19、某有机物的结构式为 ,
它在一定条件下右能发生的反应有①加成 ②水解 ③酯化 ④氧化 ⑤中和 ⑥消去
A ②③④ B ①③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⑥
20、用式量为43的烷基取代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所得芳香烃产物的数目为
A 3 B 4 C 5 D 6
21、在一定条件下,将m体积NO和n体积O2同时通入倒立于水中且盛满水的容器中内,充分反应后,容器内残留m/2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棕色。则m的n比值为
A 3:2 B 2:3 C 8:3 D 3:8
22、在pH值都等于9的NaOH和CH3COONa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 离子浓度分别为A摩/升与B摩/升,则A和B关系为
A A>B B A=10-4 B C B=10-4 A D A=B
三、选择题(本题16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23、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任何其他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A Na2SO4 H2SO4 AlCl3 BaCl2 B HCl NaOH K2SO4 NaHSO4
C NaAlO2 KHCO3 NaCl NaHSO4 D NaOH FeCl3 MgCl2 K2SO4
24、在下列叙述中,能说明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的是
A 将pH=4的盐酸和醋酸稀释成pH=5的溶液,醋酸所需加入的水量多
B 盐酸和醋酸都可用相应的钠盐与浓酸酸反应制取
C 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应的钠盐固体,醋酸的pH值变化大
D 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分别跟锌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起始速度相等
25、将可能混有下列物质的硫酸铵样品13.2克, 在加热条件下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收集到气体4.3升(标准状况),则该样品内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A 碳酸氢铵和硝酸铵 B 碳酸铵和硝酸铵 C 氯化铵和碳酸氢铵 D 氯化铵和碳酸铵
26、在由Fe、Fe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100毫升2摩/升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并放出448毫升气体(标准状况),此时溶液中无Fe3+离子。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混合物里三种物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3
B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Fe2+离子与Cl- 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 混合物里,FeO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但Fe比Fe2O3的物质的量多
D 混合物里,Fe2O3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但Fe比FeO的物质的量多
第Ⅱ卷(共80分)
四、(本题共24分)
27、铁酸钠(Na2FeO4)是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新型净水剂,它氧化性比高锰酸钾更强,本身在反应中被还原为Fe3+离子。
配平制取铁酸钠的化学方程式:Fe(NO3)+NaOH+Cl2─Na2FeO4+NaNO3+NaCl+H2O
反应中 元素被氧化,转移电子总数为
铁酸钠之所以能净水,除了能消毒外,另一个原因是
28、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X>W>Z>Y。W原子的最外层没有p电子,X原子核外s电子与p电子数之比为1:1,Y原子最外层s电子与p电子数之比为1:1,Z原子核外电子中p电子数比Y原子多2个。
X元素的单质与Z、Y所形成的化合物反应,其化学方程式:
W、X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为 < (用分子式表示)。
这四种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为 > > > (填元素符号)
29、哥伦亚号航天飞机曾用金属铝粉和高氯酸铵混合物作为固体燃料。加热铝粉使其氧化并放出大量热量,促使混合物中另一种燃料分解。m摩尔高氯酸铵分解时除产生2m摩尔水蒸气和m摩尔氧气外,其它组成元素均以单质形式放出,因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试写出其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1) (2)
根据此反应原理,1摩尔高氯酸铵分解所产生的气体有 摩尔。
考生注意:30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如两题都做,只以(A)题计分。
30、(A)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Ca5(PO4)3OH(固)5Ca2++3PO43-+OH-
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
已知Ca5(PO4)3F(固)的溶解度比上面的矿化产物更小,质地更坚固。主动脉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当牙膏中配有氟化物添加剂后能防止龋齿的原因:
根据以上原理,请你提出一种其它促进矿化的方法:
30、(B)抽烟对人体有害。烟草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被吸进肺里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用表示)化合,发生下述反应:CO+Hb?O2 ≒O2+Hb?CO实验表明,Hb?CO的浓度即使只有Hb?O2浓度的2%,也足以使人的智力受损。试回答:(1)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2)抽烟后,吸入肺部的空气中测得的CO和O2的浓度分别为10+-6摩/升和10-2摩/升。已知37℃时,平衡常数K=220,这时Hb?CO的浓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Hb?O2浓度的0.02倍。(3)进入肺部的众多有害物质中,除CO外还有一种称为尼古丁的剧毒的物质,它的结构简式为:
式中以线示键,线的交点处代表有碳原子,并用原子数补足四价,
但C、H原子都未标记出来。试写出这它的分子式:
五、(本题共22分)
31、某课外小组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原理(过氧化钠与潮湿二氧化碳反应),设计用下列仪器来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
上图中量气装置E是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用橡皮管连通,并装入适量水。甲管有刻度(0-50毫升),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高低。
实验室可供选用的药品还有:稀硫酸、盐酸、过氧化钠、碳酸钠、大理石、水。
试回答:
(1)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编号,其中连接胶管及夹持装置均省略):
(2)装置中放入的反应物是 和
(3)装置A的作用是 装置B的作用是
(4)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氧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之外,在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 和 (填写字母编号)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等待片刻,待乙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d读数时不一定使 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32、在已经提取氯化钠、溴、镁等化学物质的富碘卤水中,采用下面的工艺流程生产单质碘: ④稀H2SO4浸洗
溶液
⑤加HNO3 溶液
①加AgNO3溶液 ③加适量Fe屑、水
②过滤、水洗 搅拌 ⑥通适量Cl2
弃去母液
⑦提纯
试回答:(1)乙、丁中溶质的分子式:乙 ,丁
(2)第④步操作中用稀H2SO4浸洗的目的是 (填写字母编号)a除去未反应的NO3-- b除去未反应的I- c除去未反应的Fe d 除去碱性物质
(3)第步操作可供提纯的两种方法是 和 (不要求写具体步骤)。
实验室检验I2 的方法是
(5)甲物质见光易变黑,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六、(本题共18分)
33、写出下列叙述中有关物质的结构简式;分子式为C3H7Br的卤代烃经消去反应后得到的有机物是 ;能与金属钠反应,但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芳香族化合物C7H8O是 ;含C、H、O三种元素的有机物,燃烧时消耗的氧气和生成的CO2、H2O之间物质的量之比为1:2:2,则此类有机物中最简单的一种是
34、有一种广泛用于汽车、家电产品上的高分子涂料,是按下列流程图生产的。图中M(C3H4O)和A都可以发生银镜反应,N和M的分子中碳原子数相等,A的烃基上一氯取代位置有三种
+CO、H2 H2、催化剂
催化剂 属(X)反应
浓H2SO4
△
属 (y)
O2 O2 反 应
催化剂 催化剂
试写出:物质的结构简式:A ,M ,物质A的同类别的同分异构体为 ;
N+B→D的化学方程式:
应类型:X Y
七、(本题共16分)
35、为测定一种复合氧化物开支的磁性粉末材料的组成,称取12.52克样品,将其全部溶于过量稀硝酸后,配成100毫升溶液。取其一半,加入过量K2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4.66克固体。在余下的50毫升溶液中加入少许KSCN溶液,显红色;如果加入过量NaOH溶液,则生成红褐色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后得3.20克固体。(1)计算磁性粉末材料中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2)确定该材料的化学式
36、接触法制硫酸排放的尾气中,含少量的二氧化硫。为防止污染大气,在排放前设法进行综合利用。
某硫酸厂每天排放的1万米3尾气中含0.2%(体积百分数)的SO2。问用氢氧化钠溶液、石灰及氧气处理后,假设硫元素不损失,理论上可得到多少千克石膏。(CaSO4·2H2O)
(2)如果将一定体积的尾气通入100毫升2摩/升的氢氧化钠溶液使其完全反应,经测定所得溶液含16.7克溶质。试分析该溶液的成份,并计算确定各成份的物质的量。
(3)工厂在尾气处理制石膏的过程中,中间产物是亚硫酸氢钠。调节尾气排放的流量,以取得二 氧化硫与氢氧化钠间物质的量的最佳比值,从而提高亚硫酸氢钠的产量。现设nSO、nNaOH、nNaHSO分别表示二氧化硫、氢氧化钠和亚硫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且=X,试写出X在不同取值范围时,nNaHSO的值或nNaHSO与nSO、nNaOH间的关系式。
X
nNaHSO
参考答案:
第Ⅰ卷(共70分)
一、(本题共24分)
1、D 2、B 3、A 4、B 5、B 6、C
7、A 8、A 9、D 10、B 11、C 12、C
二、(本题共30分)
13、A 14、D 15、C 16、D 17、B 18、A 19、C 20、D 21、C 22、B
三、(本题16分)
23、C、D 24、A、C 25、D 26、B、C
第Ⅱ卷(共80分)
四、(本题共24分,每小题6分)17、(1)2 16 3 2 6 6 8 (说明:错一个即不给分) Fe (或铁) 6e (2)还原产物Fe3+发生水解生成Fe(OH)3胶体,能吸附杂质
28、(1)2Mg+CO22MgO+C (2)Mg(OH)2Mg>C>O (说明:顺序全对才给分)
29、 4Al+3O2=2Al2O3+Q 2NH4ClO4(固)=N2(气)+Cl2(气)+2O2(气)+4H2O(气)
(说明:不写状态不扣分) 4摩尔
30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应任选一题,如(A)、(B)两题都做,只以(A)题计分 30、(A)H++OH-=H2O,使平衡向脱矿方向移动 5Ca2++3PO+F-=Ca5(PO4)3F↓加Ca2+(或加PO,或其它合理的方法均给分(B) 30、(B)K= 大于
C10H14N2
五、(本题共6分)
31、(1)⑤③④⑥⑦②①⑧(⑥⑦顺序可对调)(说明:错1 个即不给分) (2)大理石 盐酸 (3)吸收混在O2中未反应的CO2 吸收CO2中混有的HCl (4)a
32、(1)FeI2 FeCl3(2)c (3)升华 萃取 (4)将I2加在淀粉溶液中,溶液显蓝色(5)2Ag2Ag+I2
六、(本题共18分)
33、CH3-CH=CH2 HCOOH
34、 A:CH3-CH2-CH2CHO M:CH2=CH-CHO
七、(本题共16分)
35、(1)钡的质量为5.48克,铁4.48克,氧为20.45%
(2)原子个数比为Ba:Fe:O=1:2:4,化学式为BaFe2O4(或BaO·Fe2O3)
36、(1) SO2~CaSO4·2H2O
172
104×0.2% X X=153.6Kg
(2)若溶液中溶质全为Na2SO3 SO2+2NaOH=Na2SO3+H2O得12.6g 若溶液中溶质全为NaHSO3 SO2+NaOH=NaHSO3得20.8g 今20.8>16.7>12.6,该溶液成份为Na2SO3和NaHSO3 ,NaHSO30.1摩 Na2SO30.05摩(3)
X=
X≤1/2
0
1/2=2-
X≥1
=
199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化学试卷
第Ⅰ卷(共70分)
选择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下列物质中,受热后不易分解的是
A 碳酸氢钠 B 氯化铵 C 硝酸铜 D 硫酸钾
下列元素在化合物中,可变化合价最多的是
A 铝 B 氯 C 镁 D 氧
据最新报道,放射性同位素钬可有效地治疗肝癌。该同位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 32 B 67 C 99 D166
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H
A [Na+] S 2-[Na+] B [H N H]+[ Cl ]-
H H
C H N D H+[ O ]2-H+
H
下列含有极性键的离子晶体是
A CH3COOH B NaOH C Na2O2 D MgCl2
设阿佛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摩尔D2O所含质子数为12 NA B 10克氖气所含原子数为NA
C 0.5 摩尔单质铝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5NA
D 标准状况下,升水所含分子数为1/22.4 NA
只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 苯、乙酸、四氯化碳 B 乙醇、乙醛、乙酸
C 乙醛、乙二醇、硝基苯 D 苯酚、乙醇、甘油
设C+CO2≒2CO-Q1反应速度为V1 N2+3H2≒2NH3+Q2 反应速度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A 同时增大 B 同时减小 C 增大,减小 D 减小,增大
实验室需用480毫升0.1摩升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毫升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 称取7.68克硫酸铜,加入500毫升水 B 称取12.0克胆矾配成500毫升溶液
C 称取8.0克硫酸铜,加入500毫升水 D 称取12.5克胆矾配成500毫升溶液
10、某种胶体在电泳时,它的胶粒向阴极移动。在这胶体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蔗糖溶液②硫酸镁溶液③硅酸胶体④氢氧化铁胶体,不会发生凝聚的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将100毫升0.1摩/升的BaCl2溶液加入到100毫升0.2摩/升的H2SO4溶液中,则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浓度关系是
A [H+]>[Cl-]>[Ba2+]>[SO42-] B [Cl-]> [H+]>[SO42-] >[Ba2+]
C [H+] [SO42-] [Ba2+]> [Cl-] D [Cl-]> [H+]>[Ba2+]>[SO42-]
12、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少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烟囱造高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能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③④⑤
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3、短周期元素M和N的离子M2+和N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2+的离子半径比N2-小 B M的原子序数比N小
C M和N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 D M和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14、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若要有白色沉淀产生,可加入的试剂是
A 硫酸氢钾溶液 B 碳酸氢钙溶液 C 氯水 D 氢氧化钠溶液
1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在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3OH- =Al(OH)3↓
B 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Ba2++SO42- = BaSO4↓
C 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OH- +CO2=HCO3-
D 在碳酸投钙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Ca2++HCO3- +OH- =CaCO3 ↓+H2O
16、在Ph=1的含有Mg2+、Fe2+、Al3+三种阳离子的溶液中,可能存在的阴离子是
Cl- ②NO3- ③SO42- ④S2-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二氧化碳和漂白粉作用,生成具有氧化性的物质
B 二氧化硫通入氢硫酸中,使溶液的酸性一定减弱
C 二氧化硅和烧碱反应,使溶液的碱性一定减弱
D 二氧化氮可相互结合为四氧化二氮
18、在下列各物质中加入过量盐酸后,最终不产生沉淀或浑浊的是
A 偏铝酸钠溶液 B 苯酚钠溶液 C 硅酸钠溶液 D 硫代硫酸钠溶液
19、(97上海)19、某有机物的结构式为 ,
它在一定条件下右能发生的反应有①加成 ②水解 ③酯化 ④氧化 ⑤中和 ⑥消去
A ②③④ B ①③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⑥
20、用式量为43的烷基取代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所得芳香烃产物的数目为
A 3 B 4 C 5 D 6
21、在一定条件下,将m体积NO和n体积O2同时通入倒立于水中且盛满水的容器中内,充分反应后,容器内残留m/2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棕色。则m的n比值为
A 3:2 B 2:3 C 8:3 D 3:8
22、在pH值都等于9的NaOH和CH3COONa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 离子浓度分别为A摩/升与B摩/升,则A和B关系为
A A>B B A=10-4 B C B=10-4 A D A=B
三、选择题(本题16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23、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任何其他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A Na2SO4 H2SO4 AlCl3 BaCl2 B HCl NaOH K2SO4 NaHSO4
C NaAlO2 KHCO3 NaCl NaHSO4 D NaOH FeCl3 MgCl2 K2SO4
24、在下列叙述中,能说明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的是
A 将pH=4的盐酸和醋酸稀释成pH=5的溶液,醋酸所需加入的水量多
B 盐酸和醋酸都可用相应的钠盐与浓酸酸反应制取
C 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应的钠盐固体,醋酸的pH值变化大
D 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分别跟锌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起始速度相等
25、将可能混有下列物质的硫酸铵样品13.2克, 在加热条件下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收集到气体4.3升(标准状况),则该样品内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A 碳酸氢铵和硝酸铵 B 碳酸铵和硝酸铵 C 氯化铵和碳酸氢铵 D 氯化铵和碳酸铵
26、在由Fe、Fe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100毫升2摩/升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并放出448毫升气体(标准状况),此时溶液中无Fe3+离子。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混合物里三种物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3
B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Fe2+离子与Cl- 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 混合物里,FeO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但Fe比Fe2O3的物质的量多
D 混合物里,Fe2O3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但Fe比FeO的物质的量多
第Ⅱ卷(共80分)
四、(本题共24分)
27、铁酸钠(Na2FeO4)是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新型净水剂,它氧化性比高锰酸钾更强,本身在反应中被还原为Fe3+离子。
配平制取铁酸钠的化学方程式:Fe(NO3)+NaOH+Cl2─Na2FeO4+NaNO3+NaCl+H2O
反应中 元素被氧化,转移电子总数为
铁酸钠之所以能净水,除了能消毒外,另一个原因是
28、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X>W>Z>Y。W原子的最外层没有p电子,X原子核外s电子与p电子数之比为1:1,Y原子最外层s电子与p电子数之比为1:1,Z原子核外电子中p电子数比Y原子多2个。
X元素的单质与Z、Y所形成的化合物反应,其化学方程式:
W、X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为 < (用分子式表示)。
这四种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为 > > > (填元素符号)
29、哥伦亚号航天飞机曾用金属铝粉和高氯酸铵混合物作为固体燃料。加热铝粉使其氧化并放出大量热量,促使混合物中另一种燃料分解。m摩尔高氯酸铵分解时除产生2m摩尔水蒸气和m摩尔氧气外,其它组成元素均以单质形式放出,因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试写出其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1) (2)
根据此反应原理,1摩尔高氯酸铵分解所产生的气体有 摩尔。
考生注意:30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如两题都做,只以(A)题计分。
30、(A)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Ca5(PO4)3OH(固)5Ca2++3PO43-+OH-
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
已知Ca5(PO4)3F(固)的溶解度比上面的矿化产物更小,质地更坚固。主动脉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当牙膏中配有氟化物添加剂后能防止龋齿的原因:
根据以上原理,请你提出一种其它促进矿化的方法:
30、(B)抽烟对人体有害。烟草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被吸进肺里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用表示)化合,发生下述反应:CO+Hb?O2 ≒O2+Hb?CO实验表明,Hb?CO的浓度即使只有Hb?O2浓度的2%,也足以使人的智力受损。试回答:(1)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2)抽烟后,吸入肺部的空气中测得的CO和O2的浓度分别为10+-6摩/升和10-2摩/升。已知37℃时,平衡常数K=220,这时Hb?CO的浓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Hb?O2浓度的0.02倍。(3)进入肺部的众多有害物质中,除CO外还有一种称为尼古丁的剧毒的物质,它的结构简式为:
式中以线示键,线的交点处代表有碳原子,并用原子数补足四价,
但C、H原子都未标记出来。试写出这它的分子式:
五、(本题共22分)
31、某课外小组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原理(过氧化钠与潮湿二氧化碳反应),设计用下列仪器来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
上图中量气装置E是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用橡皮管连通,并装入适量水。甲管有刻度(0-50毫升),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高低。
实验室可供选用的药品还有:稀硫酸、盐酸、过氧化钠、碳酸钠、大理石、水。
试回答:
(1)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编号,其中连接胶管及夹持装置均省略):
(2)装置中放入的反应物是 和
(3)装置A的作用是 装置B的作用是
(4)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氧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之外,在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 和 (填写字母编号)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等待片刻,待乙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d读数时不一定使 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32、在已经提取氯化钠、溴、镁等化学物质的富碘卤水中,采用下面的工艺流程生产单质碘: ④稀H2SO4浸洗
溶液
⑤加HNO3 溶液
①加AgNO3溶液 ③加适量Fe屑、水
②过滤、水洗 搅拌 ⑥通适量Cl2
弃去母液
⑦提纯
试回答:(1)乙、丁中溶质的分子式:乙 ,丁
(2)第④步操作中用稀H2SO4浸洗的目的是 (填写字母编号)a除去未反应的NO3-- b除去未反应的I- c除去未反应的Fe d 除去碱性物质
(3)第步操作可供提纯的两种方法是 和 (不要求写具体步骤)。
实验室检验I2 的方法是
(5)甲物质见光易变黑,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六、(本题共18分)
33、写出下列叙述中有关物质的结构简式;分子式为C3H7Br的卤代烃经消去反应后得到的有机物是 ;能与金属钠反应,但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芳香族化合物C7H8O是 ;含C、H、O三种元素的有机物,燃烧时消耗的氧气和生成的CO2、H2O之间物质的量之比为1:2:2,则此类有机物中最简单的一种是
34、有一种广泛用于汽车、家电产品上的高分子涂料,是按下列流程图生产的。图中M(C3H4O)和A都可以发生银镜反应,N和M的分子中碳原子数相等,A的烃基上一氯取代位置有三种
+CO、H2 H2、催化剂
催化剂 属(X)反应
浓H2SO4
△
属 (y)
O2 O2 反 应
催化剂 催化剂
试写出:物质的结构简式:A ,M ,物质A的同类别的同分异构体为 ;
N+B→D的化学方程式:
应类型:X Y
七、(本题共16分)
35、为测定一种复合氧化物开支的磁性粉末材料的组成,称取12.52克样品,将其全部溶于过量稀硝酸后,配成100毫升溶液。取其一半,加入过量K2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4.66克固体。在余下的50毫升溶液中加入少许KSCN溶液,显红色;如果加入过量NaOH溶液,则生成红褐色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后得3.20克固体。(1)计算磁性粉末材料中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2)确定该材料的化学式
36、接触法制硫酸排放的尾气中,含少量的二氧化硫。为防止污染大气,在排放前设法进行综合利用。
某硫酸厂每天排放的1万米3尾气中含0.2%(体积百分数)的SO2。问用氢氧化钠溶液、石灰及氧气处理后,假设硫元素不损失,理论上可得到多少千克石膏。(CaSO4·2H2O)
(2)如果将一定体积的尾气通入100毫升2摩/升的氢氧化钠溶液使其完全反应,经测定所得溶液含16.7克溶质。试分析该溶液的成份,并计算确定各成份的物质的量。
(3)工厂在尾气处理制石膏的过程中,中间产物是亚硫酸氢钠。调节尾气排放的流量,以取得二 氧化硫与氢氧化钠间物质的量的最佳比值,从而提高亚硫酸氢钠的产量。现设nSO、nNaOH、nNaHSO分别表示二氧化硫、氢氧化钠和亚硫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且=X,试写出X在不同取值范围时,nNaHSO的值或nNaHSO与nSO、nNaOH间的关系式。
X
nNaHSO
参考答案:
第Ⅰ卷(共70分)
一、(本题共24分)
1、D 2、B 3、A 4、B 5、B 6、C
7、A 8、A 9、D 10、B 11、C 12、C
二、(本题共30分)
13、A 14、D 15、C 16、D 17、B 18、A 19、C 20、D 21、C 22、B
三、(本题16分)
23、C、D 24、A、C 25、D 26、B、C
第Ⅱ卷(共80分)
四、(本题共24分,每小题6分)17、(1)2 16 3 2 6 6 8 (说明:错一个即不给分) Fe (或铁) 6e (2)还原产物Fe3+发生水解生成Fe(OH)3胶体,能吸附杂质
28、(1)2Mg+CO22MgO+C (2)Mg(OH)2Mg>C>O (说明:顺序全对才给分)
29、 4Al+3O2=2Al2O3+Q 2NH4ClO4(固)=N2(气)+Cl2(气)+2O2(气)+4H2O(气)
(说明:不写状态不扣分) 4摩尔
30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应任选一题,如(A)、(B)两题都做,只以(A)题计分 30、(A)H++OH-=H2O,使平衡向脱矿方向移动 5Ca2++3PO+F-=Ca5(PO4)3F↓加Ca2+(或加PO,或其它合理的方法均给分(B) 30、(B)K= 大于
C10H14N2
五、(本题共6分)
31、(1)⑤③④⑥⑦②①⑧(⑥⑦顺序可对调)(说明:错1 个即不给分) (2)大理石 盐酸 (3)吸收混在O2中未反应的CO2 吸收CO2中混有的HCl (4)a
32、(1)FeI2 FeCl3(2)c (3)升华 萃取 (4)将I2加在淀粉溶液中,溶液显蓝色(5)2Ag2Ag+I2
六、(本题共18分)
33、CH3-CH=CH2 HCOOH
34、 A:CH3-CH2-CH2CHO M:CH2=CH-CHO
七、(本题共16分)
35、(1)钡的质量为5.48克,铁4.48克,氧为20.45%
(2)原子个数比为Ba:Fe:O=1:2:4,化学式为BaFe2O4(或BaO·Fe2O3)
36、(1) SO2~CaSO4·2H2O
172
104×0.2% X X=153.6Kg
(2)若溶液中溶质全为Na2SO3 SO2+2NaOH=Na2SO3+H2O得12.6g 若溶液中溶质全为NaHSO3 SO2+NaOH=NaHSO3得20.8g 今20.8>16.7>12.6,该溶液成份为Na2SO3和NaHSO3 ,NaHSO30.1摩 Na2SO30.05摩(3)
X=
X≤1/2
0
1/2=2-
X≥1
=
1998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A 碳酸钠 B 氢氧化钠 C 氧化钠 D 碳酸钡
近年来,加“碘”食盐田较少使用碘化钾,因其口感苦涩且在贮藏和运输中易变化,目前代之加入是
A I2 B KIO C NaIO D KIO3
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A H O H B N N
H
C [ O H]- D [H N H]+
H
4、钛(Ti)金属常被称为未来钢铁。钛元素的同位素、、、、中,中子数不可能为
A 30 B 28 C 26 D 24
5、0.05mol某单质与0.8g硫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该单质可能是
A H2 B O2 C K D Zn
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物用量或浓度不会改变反应产物的是
A 硫化氢在氧气中燃烧 B 铁在硫蒸气中燃烧
C 二氧化硫通入石灰水 D 硫酸中加入锌粉
7、二氧化氮存在下列平衡:2NO2(g)(N2O4(g)+Q 在测定NO2的相对分子量时,下列条件中较为适宜的是
A 温度130℃、压强3.03×105Pa B 温度25℃、压强1.01×105Pa
C 温度130℃、压强5.05×104Pa D 温度0℃、压强5.05×104Pa
8、在100g浓度为18mol/L、密度为ρ(g/cm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mol/L的硫酸,则加入的水的体积为
A 小于100mL B 等于100mL C 大于100mL D 等于100/ρmL
9、在10mL0.01mol/L的纯碱溶液中,不断搅拌并逐滴加入1.2mL 0.05mol/L盐酸,完全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
A 1.34mL B 2.240mL C 0.672mL D 0mL
10、以下现象与电化腐蚀无关的是
A 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B 生铁比软铁芯(几乎是纯铁)容易生锈
C 锈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锈
D 银质奖牌久置后表面变暗
二、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1、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红褐、淡黄、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 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 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洒精中
A ②③①④ B ③②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2、设阿佛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标准状况下某种O2和N2的混合气体m克含有b个分子,则n克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L)体积应是
A 22.4nb/NA B 22.4mb/bNA C 22.4nNA/mb D nbNA/22.4m
13、冰箱致冷剂氟氯甲烷在高空中受紫外线辐射产生Cl原子,并进行下列反应:Cl+O3→ClO+O2 ,ClO+O→Cl+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后将O3转变为O2 B Cl原子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C 氟氯甲烷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D Cl原子反复起分解O3的作用
14、将硫酸钾、硫酸铝、硫酸铝钾三种盐混合溶于硫酸酸化的水中,测得、,溶液的pH=2.0(假设溶液中H2SO4完全电离为H+和SO),则K+为
A 0.045mol/L B 0.035mol/L C 0.055mol/L D 0.040mol/L
15、反应速度V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用实验方法测定的。化学反应H2+Cl2→2HCl的反应速度V可表示为V=K式中K为常数,m、n值可用下表中数据确定之。
(mol/L)
(mol/L)
V(mol/L·s)
1.0
1.0
1.0K
2.0
1.0
2.0K
2.0
4.0
4.0K
由此可推得,m、n值正确的是
A m=1、n=1 B m=、n= C m=、n=1 D m=1、n=
16、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 、HS- 、Cu2+ 、Cl- B HS- 、Na+ 、OH- 、K+
C K+ 、CO、Br- 、AlO D H+ 、Cl- 、Na+ 、SO
17、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 ②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①>② B ①<② C ①=② D 不能确定
18、甲、乙两烧杯中各成盛有100mL 3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A 5.4g B 3.6g C 2.7g D 1.6g
19、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20、某强酸溶液,强碱溶液,已知,酸碱溶液混合后,则酸溶液体积(酸)和碱溶液体积(碱)的正确关系为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1、己知维生素A的结构简式可写为
式中以线示键,线的交点与端点处代表碳原子,并用氢原子数补足四价,但C、H原子未标记出来,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维生素A的分子式为C20H30O B 维生素A 是一种易溶于水的醇
C 维生素A分子中有异戊二烯的碳链结构 D 1mol维生素A 在催化剂作用下最多可
与7molH2发生加成反应
2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过量氯气通入溴化亚铁溶液中 3Cl2+2Fe2++4Br-→6Cl-+2Fe3++2Br2
B 过量二氧化碳通入偏铝酸钠溶液中 CO2+2H2O+AlO→Al(OH)3↓+HCO
C 在溶液中亚硫酸氢铵与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钠混合 NH+HSO+2OH-→SO+NH3↑+2H2O
D 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 Mg2++2HCO+Ca2++2OH-→CaCO3↓+2H2O+MgCO3↓
23、已知酸性强弱顺序为H2CO3> >HCO,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24、联合制碱法中关键的一步是把NH4Cl从几乎饱和的NaHCO3溶液中分离出来,为此根据NaCl和NH4Cl溶解度的差异,向混合溶液中通入某种气体,同时加入磨细的食盐,可析出不夹带NaHCO3的NH4Cl.NaCl和NH4Cl共同存在时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通入气体
温度控制
(A)
(B)
(C)
(D)
CO2
CO2
NH3
NH3
30~40℃
0~10 ℃
30~40 ℃
0~10℃
25、第二主族元素R的单质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12g,加足量水经完全反应后蒸干,得固体16g,试推测该元素可能为
A Mg B Ca C Sr D Ba
第Ⅱ卷
四、(本题共24分)
26、智利硝石矿层中含有碘酸钠,可用亚硫酸氢钠与其反应来制备单质碘。
试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短线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及总数
NaIO3 + NaHSO3→ NaHSO4+ Na2SO4+ I2+ H2O
(2)已知含氧酸盐的氧化作用随溶液酸性的加强而增强,在制备试验时,定时取样,并用酸化的氯化钡来检测SO离子生成的量,发现开始阶段反应速度呈递增的趋势,试简述这变化趋势发生的原因:
27、a、b、c、d、e、f、g为七种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微粒,它们都有10个电子,其结构特点如下:
微粒代码
a
b
c
d
e
f
g
原子核数
单核
单核
双核
多核
单核
多核
多核
带电荷数
(单位电荷)
0
1+
1-
0
2+
1+
0
其中b的离子半径大于e的离子半径;d是由极性键构成的四原子极性分子;c与f可形成两个共价型g分子。
试写出:(1)a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2)b与e相应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为 > (用化学式表示) (3)d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4)g微粒所构成的晶体类型属 (5)c微粒是 ,f微粒是
(用化学式表示)
28、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SO2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及SO2的转化。
写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催化转换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
(3)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的方法可以有 (多选扣分)
a 开发氢能源 b 使用电动车 c 植树造林 d 戴上呼吸面具
29、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FeO(固)+CO(气)≒Fe(固)+CO2(气)-Q ,其平衡常数可表达为 K= ,已知1100℃时,K=0.263 。
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高炉内CO2和CO和体积比值
平衡常数K值 (本小题空格均备选:增大、减小或不变)
(2)1100℃时测得高炉中[CO2]=0.025mol/L [CO]=0.1mol/L,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选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度是V正 V逆(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
五、(本题共22分)
30、用下列仪器、药品验证由铜和适量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NO(仪器可选择使用,N2和O2的用量可自由控制)。
已知:①NO+NO2+2OH-→2NO+H2O②气体液化温度:NO2 21℃ NO -152℃
试回答:(1)仪器的连接顺序(按左→右连接,填各接口的编号)为
(2)反应前先通入N2目的是 (3)确认气体中含NO的现象是 (4)装置F的作用是
(5)如果O2过量,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1、氯碱厂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NaOH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粗盐 H2O NaOH Na2CO3 Cl2 H2
10%NaOH 、16%NaCl溶液
沉渣 NaCl晶体
50%NaOH溶液
依据上图,完成下列填空:(1)在电解过程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溶液pH值
(选填:不变、升高或下降) (2)工业食盐含Ca2+、Mg2+等杂质。精制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如果粗盐中SO含量较高,必须添加钡式剂除去SO,该钡试剂可以是 (选填a、b、c,多选扣分) a Ba(OH)2 b Ba(NO3)2 C BaCl2
(4)为有效除去Ca2+、Mg2+、SO,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为 (选填a,b,c多选扣分)
a 先加NaOH,后加Na2CO3,再加钡试剂 b 先加NaOH,后加钡试剂,再加Na2CO3
c 先加钡试剂,后加NaOH,再加Na2CO3 (5)脱盐工序中利用NaoH和NaCl在溶解度上的差异,通过 、冷却、 (填写操作名称)除去NaCl (6)在隔膜法电解食盐水时,电解槽分隔为阳极区和阴极区,防止Cl2与NaOH反应;采用无隔膜电解冷的食盐水时,Cl2与NaOH充分接触,产物仅是NaClO和H2,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六、(本题共18分)
32、化学式为C8H10O的化合物A 具有如下性质:①A+Na→慢慢产生气泡 ②A+RCOOH有香味的产物 ③A苯甲酸 ④催化脱氢产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⑤脱水反应的产物,经聚合反应可制得一种塑料制品(它是目前造成主要的“白色污染”源之一)。
试回答:(1)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化合物的结构可作出的判断是 (多选扣分) a苯环上直接连有羟基 b肯定有醇羟基 c苯环侧链未端有皿基 d肯定是芳香烃
(2)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 ,(3)A和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3、化合物C和E都是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且有相同的元素百分组成,均可由化合物A(C4H8O3)制得,如下图所示,B和D互为同分异构体。
浓H2SO4
一定条件下
浓H2SO4
一定条件下
试写出:化学方程式A→D ,
B→C ,反应类型A→B ,B→C A→E ,A的结构简式的同分异构体(同类别且有支链)的结构简式: 及
七、(本题共16分)
34、近年来。工业上用Mg(NO3)2替代浓H2SO4作为制取浓HNO3的脱水剂(以下数据均为质量百分比浓度)。65%HNO3(质量为M1)中加72%Mg(NO3)2溶液(质量为M2)后蒸馏。分别得到97.5%HNO3和60%Mg(NO3)2溶液(不含HNO3)。(1)若蒸馏过程中HNO3、Mg(NO3)2、H2O均无损耗,求蒸馏前的投料比M1/M2的值。(2)蒸馏过程中,若H2O的损耗占总质量的5.0%,即有M1+M2×5.0%的H2O流失。则投料时,比值M1/M2应该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5、石油及其分馏产物在供氧不足时燃烧,常常产生CO,这也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将某气态烃在5倍体积的纯氧中燃烧,产物通过足量Na2O2并在电火花连续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缩小到燃烧后产物体积的3/8(气体体积都在100℃以上,1.01×105Pa时测定)
试写出通式为CXHY的某烃在供氧不足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O2的系数设定为m)
当m=2时,求该烃的分子式。
(3)若1摩某气态烃在供氧不足时燃烧,产物在足量Na2O2的电火花连续作用下产生3摩氧气,且固体Na2O2增重范围为90克≤△W≤118克,求烃可能的分子式和燃烧产物CO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将结果填入下表
烃的分子式
nco/nCO2
1998年上海高考化学试卷答案
第Ⅰ卷
一、1.B 2.D 3.B 4.A 5.C 6.B 7.C 8.A 9.D 10.D 二、11.B 12.A 13.C 14.B 15.D 16.C17.C 18.A 19.A 20.B 三、21.A C 22.A B 23.B C 24.D 25.B C 10e
第Ⅱ卷
四、26 (1)2 5-3 2 1 1(说明:错一个即不给分) 电子转移方向、总数NaIO3 NaHSO3
(2)开始阶段,由于HSO被氧化生成H+和SO,酸性增强,反应速度增大
27、(1)1s22S22p6 (2)NaOH>Mg(OH)2 `(3)NH3+H2O≒NH3·H2O≒NH+OH- (4)分子晶体
28、(1)2CO+2NO2CO2+N2 (2)SO2转化为SO3,产生硫酸酸雾 (3)a b
29、(1)增大 增大 (2)否 大于 此时[CO2]/[CO]<0.263,因温度不变,K值不变。为增大[CO2]/[CO]比值,需V正>V逆
五、
30、(1)1 5 4 10 11 6 7 2 (10和11可颠倒)[说明:错一个即不给分] (2)驱赶装置中空气,防止反应产生的NO被氧化 (3)通入O2后装置(D)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4)分离NO和NO2(或使NO2液化)[说明:其它合理回答都给分] (5)4NO2+O2+4NaOH→4NaNO3+2H2O
31、(1)2Cl--2e→Cl2 升高 (2)Ca2++CO→CaCO3↓ Mg2++2OH-→Mg(OH)2↓ (3) a c
(4)b c (5) 蒸发 过滤 (6) NaCl+H2OH2↑+Cl2↑+2NaOH
六、
32、(1)b c (2)
(3)
33、A→D
B→C
A→B 消去反应 B→C 加聚反应 A→E缩聚反应
E的结构简式:[-O(CH2)3CO-]n A的同分异构:
七、
34、(1)M1+M2=(说明:其它合理解法也给分)(2)增大
35、(1)CXHY + (X/2+Y/4+m/2)O2→O2+Y/2H2O+ X-m)CO2
(2)m=2时,该烃为C4H8 (3)C3H8 1/2 C4H6 1/3
1998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A 碳酸钠 B 氢氧化钠 C 氧化钠 D 碳酸钡
近年来,加“碘”食盐田较少使用碘化钾,因其口感苦涩且在贮藏和运输中易变化,目前代之加入是
A I2 B KIO C NaIO D KIO3
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A H O H B N N
H
C [ O H]- D [H N H]+
H
4、钛(Ti)金属常被称为未来钢铁。钛元素的同位素、、、、中,中子数不可能为
A 30 B 28 C 26 D 24
5、0.05mol某单质与0.8g硫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该单质可能是
A H2 B O2 C K D Zn
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物用量或浓度不会改变反应产物的是
A 硫化氢在氧气中燃烧 B 铁在硫蒸气中燃烧
C 二氧化硫通入石灰水 D 硫酸中加入锌粉
7、二氧化氮存在下列平衡:2NO2(g)(N2O4(g)+Q 在测定NO2的相对分子量时,下列条件中较为适宜的是
A 温度130℃、压强3.03×105Pa B 温度25℃、压强1.01×105Pa
C 温度130℃、压强5.05×104Pa D 温度0℃、压强5.05×104Pa
8、在100g浓度为18mol/L、密度为ρ(g/cm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mol/L的硫酸,则加入的水的体积为
A 小于100mL B 等于100mL C 大于100mL D 等于100/ρmL
9、在10mL0.01mol/L的纯碱溶液中,不断搅拌并逐滴加入1.2mL 0.05mol/L盐酸,完全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
A 1.34mL B 2.240mL C 0.672mL D 0mL
10、以下现象与电化腐蚀无关的是
A 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B 生铁比软铁芯(几乎是纯铁)容易生锈
C 锈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锈
D 银质奖牌久置后表面变暗
二、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1、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红褐、淡黄、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 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 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洒精中
A ②③①④ B ③②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2、设阿佛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标准状况下某种O2和N2的混合气体m克含有b个分子,则n克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L)体积应是
A 22.4nb/NA B 22.4mb/bNA C 22.4nNA/mb D nbNA/22.4m
13、冰箱致冷剂氟氯甲烷在高空中受紫外线辐射产生Cl原子,并进行下列反应:Cl+O3→ClO+O2 ,ClO+O→Cl+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后将O3转变为O2 B Cl原子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C 氟氯甲烷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D Cl原子反复起分解O3的作用
14、将硫酸钾、硫酸铝、硫酸铝钾三种盐混合溶于硫酸酸化的水中,测得、,溶液的pH=2.0(假设溶液中H2SO4完全电离为H+和SO),则K+为
A 0.045mol/L B 0.035mol/L C 0.055mol/L D 0.040mol/L
15、反应速度V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用实验方法测定的。化学反应H2+Cl2→2HCl的反应速度V可表示为V=K式中K为常数,m、n值可用下表中数据确定之。
(mol/L)
(mol/L)
V(mol/L·s)
1.0
1.0
1.0K
2.0
1.0
2.0K
2.0
4.0
4.0K
由此可推得,m、n值正确的是
A m=1、n=1 B m=、n= C m=、n=1 D m=1、n=
16、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 、HS- 、Cu2+ 、Cl- B HS- 、Na+ 、OH- 、K+
C K+ 、CO、Br- 、AlO D H+ 、Cl- 、Na+ 、SO
17、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 ②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①>② B ①<② C ①=② D 不能确定
18、甲、乙两烧杯中各成盛有100mL 3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A 5.4g B 3.6g C 2.7g D 1.6g
19、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20、某强酸溶液,强碱溶液,已知,酸碱溶液混合后,则酸溶液体积(酸)和碱溶液体积(碱)的正确关系为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1、己知维生素A的结构简式可写为
式中以线示键,线的交点与端点处代表碳原子,并用氢原子数补足四价,但C、H原子未标记出来,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维生素A的分子式为C20H30O B 维生素A 是一种易溶于水的醇
C 维生素A分子中有异戊二烯的碳链结构 D 1mol维生素A 在催化剂作用下最多可
与7molH2发生加成反应
2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过量氯气通入溴化亚铁溶液中 3Cl2+2Fe2++4Br-→6Cl-+2Fe3++2Br2
B 过量二氧化碳通入偏铝酸钠溶液中 CO2+2H2O+AlO→Al(OH)3↓+HCO
C 在溶液中亚硫酸氢铵与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钠混合 NH+HSO+2OH-→SO+NH3↑+2H2O
D 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 Mg2++2HCO+Ca2++2OH-→CaCO3↓+2H2O+MgCO3↓
23、已知酸性强弱顺序为H2CO3> >HCO,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24、联合制碱法中关键的一步是把NH4Cl从几乎饱和的NaHCO3溶液中分离出来,为此根据NaCl和NH4Cl溶解度的差异,向混合溶液中通入某种气体,同时加入磨细的食盐,可析出不夹带NaHCO3的NH4Cl.NaCl和NH4Cl共同存在时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通入气体
温度控制
(A)
(B)
(C)
(D)
CO2
CO2
NH3
NH3
30~40℃
0~10 ℃
30~40 ℃
0~10℃
25、第二主族元素R的单质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12g,加足量水经完全反应后蒸干,得固体16g,试推测该元素可能为
A Mg B Ca C Sr D Ba
第Ⅱ卷
四、(本题共24分)
26、智利硝石矿层中含有碘酸钠,可用亚硫酸氢钠与其反应来制备单质碘。
试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短线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及总数
NaIO3 + NaHSO3→ NaHSO4+ Na2SO4+ I2+ H2O
(2)已知含氧酸盐的氧化作用随溶液酸性的加强而增强,在制备试验时,定时取样,并用酸化的氯化钡来检测SO离子生成的量,发现开始阶段反应速度呈递增的趋势,试简述这变化趋势发生的原因:
27、a、b、c、d、e、f、g为七种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微粒,它们都有10个电子,其结构特点如下:
微粒代码
a
b
c
d
e
f
g
原子核数
单核
单核
双核
多核
单核
多核
多核
带电荷数
(单位电荷)
0
1+
1-
0
2+
1+
0
其中b的离子半径大于e的离子半径;d是由极性键构成的四原子极性分子;c与f可形成两个共价型g分子。
试写出:(1)a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2)b与e相应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为 > (用化学式表示) (3)d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4)g微粒所构成的晶体类型属 (5)c微粒是 ,f微粒是
(用化学式表示)
28、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SO2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及SO2的转化。
写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催化转换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
(3)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的方法可以有 (多选扣分)
a 开发氢能源 b 使用电动车 c 植树造林 d 戴上呼吸面具
29、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FeO(固)+CO(气)≒Fe(固)+CO2(气)-Q ,其平衡常数可表达为 K= ,已知1100℃时,K=0.263 。
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高炉内CO2和CO和体积比值
平衡常数K值 (本小题空格均备选:增大、减小或不变)
(2)1100℃时测得高炉中[CO2]=0.025mol/L [CO]=0.1mol/L,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选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度是V正 V逆(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
五、(本题共22分)
30、用下列仪器、药品验证由铜和适量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NO(仪器可选择使用,N2和O2的用量可自由控制)。
已知:①NO+NO2+2OH-→2NO+H2O②气体液化温度:NO2 21℃ NO -152℃
试回答:(1)仪器的连接顺序(按左→右连接,填各接口的编号)为
(2)反应前先通入N2目的是 (3)确认气体中含NO的现象是 (4)装置F的作用是
(5)如果O2过量,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1、氯碱厂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NaOH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粗盐 H2O NaOH Na2CO3 Cl2 H2
10%NaOH 、16%NaCl溶液
沉渣 NaCl晶体
50%NaOH溶液
依据上图,完成下列填空:(1)在电解过程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溶液pH值
(选填:不变、升高或下降) (2)工业食盐含Ca2+、Mg2+等杂质。精制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如果粗盐中SO含量较高,必须添加钡式剂除去SO,该钡试剂可以是 (选填a、b、c,多选扣分) a Ba(OH)2 b Ba(NO3)2 C BaCl2
(4)为有效除去Ca2+、Mg2+、SO,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为 (选填a,b,c多选扣分)
a 先加NaOH,后加Na2CO3,再加钡试剂 b 先加NaOH,后加钡试剂,再加Na2CO3
c 先加钡试剂,后加NaOH,再加Na2CO3 (5)脱盐工序中利用NaoH和NaCl在溶解度上的差异,通过 、冷却、 (填写操作名称)除去NaCl (6)在隔膜法电解食盐水时,电解槽分隔为阳极区和阴极区,防止Cl2与NaOH反应;采用无隔膜电解冷的食盐水时,Cl2与NaOH充分接触,产物仅是NaClO和H2,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六、(本题共18分)
32、化学式为C8H10O的化合物A 具有如下性质:①A+Na→慢慢产生气泡 ②A+RCOOH有香味的产物 ③A苯甲酸 ④催化脱氢产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⑤脱水反应的产物,经聚合反应可制得一种塑料制品(它是目前造成主要的“白色污染”源之一)。
试回答:(1)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化合物的结构可作出的判断是 (多选扣分) a苯环上直接连有羟基 b肯定有醇羟基 c苯环侧链未端有皿基 d肯定是芳香烃
(2)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 ,(3)A和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3、化合物C和E都是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且有相同的元素百分组成,均可由化合物A(C4H8O3)制得,如下图所示,B和D互为同分异构体。
浓H2SO4
一定条件下
浓H2SO4
一定条件下
试写出:化学方程式A→D ,
B→C ,反应类型A→B ,B→C A→E ,A的结构简式的同分异构体(同类别且有支链)的结构简式: 及
七、(本题共16分)
34、近年来。工业上用Mg(NO3)2替代浓H2SO4作为制取浓HNO3的脱水剂(以下数据均为质量百分比浓度)。65%HNO3(质量为M1)中加72%Mg(NO3)2溶液(质量为M2)后蒸馏。分别得到97.5%HNO3和60%Mg(NO3)2溶液(不含HNO3)。(1)若蒸馏过程中HNO3、Mg(NO3)2、H2O均无损耗,求蒸馏前的投料比M1/M2的值。(2)蒸馏过程中,若H2O的损耗占总质量的5.0%,即有M1+M2×5.0%的H2O流失。则投料时,比值M1/M2应该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5、石油及其分馏产物在供氧不足时燃烧,常常产生CO,这也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将某气态烃在5倍体积的纯氧中燃烧,产物通过足量Na2O2并在电火花连续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缩小到燃烧后产物体积的3/8(气体体积都在100℃以上,1.01×105Pa时测定)
试写出通式为CXHY的某烃在供氧不足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O2的系数设定为m)
当m=2时,求该烃的分子式。
(3)若1摩某气态烃在供氧不足时燃烧,产物在足量Na2O2的电火花连续作用下产生3摩氧气,且固体Na2O2增重范围为90克≤△W≤118克,求烃可能的分子式和燃烧产物CO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将结果填入下表
烃的分子式
nco/nCO2
1998年上海高考化学试卷答案
第Ⅰ卷
一、1.B 2.D 3.B 4.A 5.C 6.B 7.C 8.A 9.D 10.D 二、11.B 12.A 13.C 14.B 15.D 16.C17.C 18.A 19.A 20.B 三、21.A C 22.A B 23.B C 24.D 25.B C 10e
第Ⅱ卷
四、26 (1)2 5-3 2 1 1(说明:错一个即不给分) 电子转移方向、总数NaIO3 NaHSO3
(2)开始阶段,由于HSO被氧化生成H+和SO,酸性增强,反应速度增大
27、(1)1s22S22p6 (2)NaOH>Mg(OH)2 `(3)NH3+H2O≒NH3·H2O≒NH+OH- (4)分子晶体
28、(1)2CO+2NO2CO2+N2 (2)SO2转化为SO3,产生硫酸酸雾 (3)a b
29、(1)增大 增大 (2)否 大于 此时[CO2]/[CO]<0.263,因温度不变,K值不变。为增大[CO2]/[CO]比值,需V正>V逆
五、
30、(1)1 5 4 10 11 6 7 2 (10和11可颠倒)[说明:错一个即不给分] (2)驱赶装置中空气,防止反应产生的NO被氧化 (3)通入O2后装置(D)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4)分离NO和NO2(或使NO2液化)[说明:其它合理回答都给分] (5)4NO2+O2+4NaOH→4NaNO3+2H2O
31、(1)2Cl--2e→Cl2 升高 (2)Ca2++CO→CaCO3↓ Mg2++2OH-→Mg(OH)2↓ (3) a c
(4)b c (5) 蒸发 过滤 (6) NaCl+H2OH2↑+Cl2↑+2NaOH
六、
32、(1)b c (2)
(3)
33、A→D
B→C
A→B 消去反应 B→C 加聚反应 A→E缩聚反应
E的结构简式:[-O(CH2)3CO-]n A的同分异构:
七、
34、(1)M1+M2=(说明:其它合理解法也给分)(2)增大
35、(1)CXHY + (X/2+Y/4+m/2)O2→O2+Y/2H2O+ X-m)CO2
(2)m=2时,该烃为C4H8 (3)C3H8 1/2 C4H6 1/3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化学试卷
第1卷(共66分)
考生注意:第1卷分三大题(包括l——23小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填涂时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上编号一一对应,答案需要更改时,用塑料橡皮擦除干净。
相对原子质量 H—l C—12 N—14 O—16 S一32 Cl—35.5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下列液体pH值>7的是
(A)人体血液 (B)蔗糖溶液 (C)橙汁 (D)胃液
2.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
(A)测定密度 (B)放入硝酸中 (C)放入盐酸中 (D)观察外观
3. 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表示物质分子式的是
(A) NH4NO3 (B) SiO2 (C) C6H5NO2 (D) Cu
4.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同位素碘125/53I治疗肿瘤。该同位素原于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72 (B)19 (C)53 (D)125
5.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与阴离于半径比值最小的是
(A) NaF (B) MgI2 (C) BaI2 (D) KBr
6.下列俗称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苏打、小苏打 (B)胆矾、绿矾 (C)三硝酸甘油酯、硝化甘油 (D)纯碱、烧碱
7.下列叙述仪器“O”刻度位置正确的是
在量筒的上端 (B)在滴定管上端
(C)在托盘天平刻度尺的正中 (D)在托盘天平刻皮尺的右边
8.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易用物理性质区别的是
(A)苯和四氯化碳 (B)酒精和汽油 (C)氯化铵和硝酸铵晶体 (D)碘和高锰酸钾固体
二、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9.在相同条件下,下列物质分别与H2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A) Cl2 (B) Br2 (C)I2 (D) S
10. 在蒸发皿中加热蒸于并灼烧(低于400℃)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得到该物质固体的是
(A)氯化铝 (B)碳酸氢钠 (C)硫酸镁 (D)高锰酸钾
11.在硫酸工业生产中,为了有利于SO2的转化,且能充分利用热能,采用了中间有热交换器的接触室(见下图。按此密闭体系中气体的流向,则在A处流出的气体为
(A) SO2 (B) SO3,O2 (C) SO2, O2 (D)SO2,SO3
12.已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 若把质量分数为22%的该盐溶液由6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应在
(A)0℃一10℃(B)10℃—20℃(C)20℃一30℃ (D)30℃一40℃
13.把0.05mol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100mL下列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自来水 (B)0.5mol/L盐酸 (C)0.5mol/L HAc溶液 (D)0.5mol/LKCl溶液
14. 合成结构简式为-[-CH-CH2-CH2-CH=CH-CH2-]-高聚物,其单体应是 由 ①苯乙烯 ②丁烯 ③丁二烯 ④丙炔 ⑤苯丙烯
(A)①② ’(B)④⑤ (C)③⑤ (D)①③
15.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 ①放置酒精灯 ②固定铁圈位置 ③放上蒸发皿
④加热搅拌 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②①③④⑤
16.下列物质中能溶于水的是
(A) 9H [ HOCH2CHCHCHCHCHO 0 0 [ OHOH OH H;C CH: CH; 厂稿,
(B)予)4夕 0 T CH=CH—C=CH—CH=CH—C=CHCHzOH \夕L\cH3 C R HO
(D) CH3CH2CH2CH=CH2
17.某温度下,将C1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浓度之 比为1:3,则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
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5 (B) 11:3 (C)3:1 (D)4:1
18.将1.92g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 况)。则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A) O.12mol (B)0.11 mol (C)0.09 mol (D)0.08 mol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
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9.可逆反应:3A(气)==3B(?)+C(?)-Q,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趋势,则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A) B和C可能都是固体 (B) B和C一定都是气体 (C)若C为固体,则B一定是气体 (D) B和C可能都是气体
2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a2+ + 2HCO3- + 2OH- -- CaCO3| + 2H2O + CO23- (B)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乙酸 CO;-+2HAc—CO2 T十H2O十2Ac-
(C) 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氟化氢 Ca2++2OH-+2HF—CaF2|+2H2O
(D) 用炭棒作电极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 2Cl—十2H20二明i2OH-+Cl2T+H2 T
21.只用胶头滴管和试管,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区别的下列溶液(浓度均为0.1mol/L)是
(A) CaCl2和Na2C03 (B)稀H2S04和Na2C03 (C) Ba(OH)z和NaHC03 (D) NaAlOb和盐酸
22.把0.02mol/LHAc溶液和0.01mol/LNaOH溶液以等体积混和,则混合液中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为
C(AC-)>C(Na+) (B) C(HAc)>C(Ac-)
(C)2C(H+)=C(Ac-)-C(HAc) (D)C(HAc)+C(Ac-)=0.01mol/L
23.由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 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和CO的体积比为
(A)29:8:13 (B)22:1:14 (C)13:8:29 (D)26:16:57
第二卷
四、(本题共28分)
24、在热的稀硫酸溶液中溶解了11.4g FeSO4。当加入50mL 0.5mol/L KNO3溶液后,使其中Fe2+的全部转化成Fe3+,KNO3也反应完全,并有NXOY氮氧化物气体逸出。FeSO4 + KNO3 + H2SO4 →K2SO4 +Fe2(SO4)3+ NXOY+H2O (1)推算出X= Y= (2)配平该化学方程式(系数填写在上式方框内) (3)反应中氧化剂为 (4)用短线和箭头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
25、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K+、Ag+、Fe3+、Cl-、OH-、NO六种离子。
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故甲厂废水中所含的三种离子是 、 、 。
乙厂的废水中含有另外三种离子。如果加一定量 (选填:活性炭、硫酸亚铁、铁粉)。可以回收其中的金属 (填写金属元素符号)。
另一种设想是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 (填写离子符号)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主要含 ,可用来浇灌农田。
26、设想你去某外星球做了一次科学考察,采集了该星球上十种元素单质的样品,为了确定这些元素的相对位置以便系统地进行研究,你设计了一些实验并得到下列结果:
单质
A
B
C
D
E
F
G
H
I
J
熔点(℃
-150
550
160
210
-50
370
450
300
260
250
与水反应
∨
∨
∨
∨
与酸反应
∨
∨
∨
∨
∨
∨
与氧气反应
∨
∨
∨
∨
∨
∨
∨
∨
不发生化学反应
∨
∨
相对于A元素的原子质量
1.0
8.0
15.6
17.1
23.8
31.8
20.0
29.6
3.9
18.0
按照元素性质的周期递变规律,试确定以上十种元素的相对位置,并填入下表:
A
B
H
27、Fe3+和I-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如下:2I-+2Fe3+≒2Fe2++I2(水溶液)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K= 当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CCl4萃取I2,且温度不变,上述平衡 移动(选填:向右、向左、不)。(2)上述反应的正向反应速度和I-Fe3+的浓度关系为:υ=κCC(κ为常数)
C(mol/L)
C(mol/L)
(mol/L·s)
(1)
0.20
0.80
0.032κ
(2)
0.60
0.40
0.144κ
(3)
0.80
0.20
0.128κ
通过所给的数据计算得知:在υ=κCC中。M、n的值为 [选填(A)、(B)、(C)、(D)]
m=1,n=1 (B) m=1,n=2 (C) m=2,n=1 (D) m=2,n=2
I-浓度对充应速度的影响 Fe3+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选填:小于、大于、等于)
五、(本题共22分)
28、某学生试图用电解法根据电极上析出的物质的量质量来验证阿佛加德罗常数值,其实验方案的要点为:①用直流电电解氯化铜溶液,所用仪器如右图:②在电流强度为I安培,通电时间为t秒钏后,精确测得某电极上析出的铜的质量为m克。试回答:
(1)连接这些仪器的正确顺序为(用图中标注仪器接线柱的英文字母表示。下同)E接 ,C接 , 接F。实验线路中的电流方向为 → → →C→ →
(2)写出B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G试管中淀粉KI溶液变化的现象为 ;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为精确测定电极上析出铜的质量,所必需的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应是 。(选填下列操作步骤的编号)①称量电解前电极质量 ②刮下电解后电极上的铜并清洗 ③用蒸馏水清洗电解后电极 ④低温烘干电极后称量 ⑤低温烘干刮下的铜后称量 ⑥再次低温烘干后称量至恒重
(4)已知电子的电量为1.6×10-19库仑。试列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计算表达式:
NA
29、含苯酚的工业废水处理的流程图如下图:
废水 苯 氢氧化钠水溶液 氧化钙
苯酚 A B
苯
二氧化碳
苯酚
(1)上述流程里,设备Ⅰ中进行的是 操作(填写操作名称)。实验室里这一步操作可以用 进行(填写仪器名称)。
(2)由设备Ⅱ进入设备Ⅲ的物质A是 ,由设备Ⅲ进入设备Ⅳ的物质B是 。
(3)在设备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在设备Ⅳ中,物质B的水溶液和CaO反应后,产物是NaOH、H2O和 。通过 操作(填写操作名称),可以使产物相互分离。
(5)上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6H6、CaO、 、 。
六、(本题共18分)
30、化合物A(C8H17Br)经NaOH醇溶液处理后生成两种烯烃B1和B2。B2(C8H16)经过(1)用臭氧处理,(2)在Zn存在下水解,只生成一种化合物C。C经催化氢化吸收一摩尔氢气生成醇D(C4H10O),用浓硫酸处理D只生成一种无侧链的烯烃E(C4H8)。已知:
注:R1、R3可为H或其它烃基
试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A B2
C E
31、有机物和可用作塑料增塑剂或涂料中的溶剂。它们的分子量相等,可用以下方法合成:
高温液相氧化
催化剂
[O]
NaOH水溶液
属X反应 硫酸 硫酸
[O] [O] △ △
CH2=CH2 CH3CHO
催化剂 催化剂
+H2O,催化剂
请写出:有机物的名称:A 、B 化学方程式:A+D→E
B+G→F 反应的类型及条件:类型 ,条件 E和F的相互关系属 (多选扣分)①同系物②同分异构③同一物质④同一类物质
七、(本题共16分)
32、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在1971年7月刊登的“地球的能量资源”一文中提供了如下数据: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几条主要去路
直接反射
52,0000×109 千焦/秒
以热能的方式离开地球
81,000×109 千焦/秒
水循环
40,000×109 千焦/秒
大气流动
370×109 千焦/秒
光合作用
40×109 千焦/秒
请选用以上数据计算:1、地球对太阳能的利用率约为 2、通过光合作用,每年有 千焦的能转化为化学能(每年按365天计)。3、每年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6CO2+6H2O→C6H12O6+6O2)为我们生存的环境除去二氧化碳的质量。试根据能量关系列出的计算式。列式中缺少的数据用符号表示。A= (千克)所缺数据的化学含义为
33、自然界存在的碳酸盐类铜矿(如孔雀石、石青等)的化学组成为:aCuCO3·bCu(OH)2 (a,B为正整数,且a≤2b≤2为正整数,且(1)将孔雀石、石青矿样分别加盐酸至完全溶解,耗用HCl物质的量与产生CO2物质的量之比:孔雀石为4:1;石青为3:1。它们的化学组成为:孔雀石:石青:(2)今有一份碳酸盐类铜矿样品,将其等分为A、B两份。然后,加盐酸使A样品完全溶解,产生CO233.6L(标准状况);加热B样品使其完全分解,得到20gCuO。试计算并确定该矿石的化学组成。(3)某碳酸盐类铜矿样加酸完全溶解后,产生CO26.72L(标准状况),这份矿样中CuO含量不低于 克(4)设某碳酸盐类铜矿样的质量为A克,所含CuO质量为G克。加酸完全溶解后,产生的CO2体积(标准状况)为V升,则含铜矿样的A、V、G之间的关系式为:A=
1999上海高考化学试卷答案:
第Ⅰ卷 (共66分)
一、1.A 2.D 3.C 4.B 5.B 6.C 7.B 8.C
二、9.A 10.C 11.C 12.D 13.B 14.D 15.B 16.A 17.D 18.B
三、19.C D 20.C D 21.B D 22.A D 23. C D 6e
第Ⅱ卷 (共84分)
24.(1)1 1 (2)6 2 4-1 3 2 4 (3)KNO3 (4)FeSO4 KNO3
25.OH-,Cl-,K+;铁粉;Ag(或银);Ag+,Fe3+,Cl-,OH-;KNO3
26.
A
I
B
C
D
J
G
E
H
F
27.(1);向右 (2)(C)大于
五.(本题共22分)
28.(1)E接D、C接A、B接F F→B→A→C→D→E (2)2Cl--2e=Cl2↑ 变蓝色
Cl2+2I-=2Cl-+I2↓ (3)①③④⑥ (4)
29.(1)萃取(或萃取、分液) 分液漏斗 (2)C6H5ONa、NaHCO3
(3) C6H5ONa+CO2+H2O→ C6H5OH+NaHCO3 (4) CaCO3 过滤 (5)NaOH水溶液 CO2
六.30.A:CH3CH2CH2CH2CHBrCH2CH2CH3 B2: CH3CH2CH2CH=CHCH2CH2CH3
C: CH3CH2CH2CHO E: CH3CH2CH=CH2
31A:对苯二甲醇 B: 对苯二甲酸
X:取代 光 ② ④
七、
32、(1)23.3% (2)1.26×1018 千焦 (3)A=千克 Q为每生成1摩尔葡萄糖所需要吸收的能量(或:每消耗6摩尔CO2所需吸收的能量)
33、(1)孔雀石 CuCO3·Cu(OH)2 石青 2 CuCO3·Cu(OH)2 (2)组成为: CuCO3·Cu(OH)2与2 CuCO3·Cu(OH)2混合物 (3)36克 (4)A=124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化学试卷
第1卷(共66分)
考生注意:第1卷分三大题(包括l——23小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填涂时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上编号一一对应,答案需要更改时,用塑料橡皮擦除干净。
相对原子质量 H—l C—12 N—14 O—16 S一32 Cl—35.5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下列液体pH值>7的是
(A)人体血液 (B)蔗糖溶液 (C)橙汁 (D)胃液
2.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
(A)测定密度 (B)放入硝酸中 (C)放入盐酸中 (D)观察外观
3. 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表示物质分子式的是
(A) NH4NO3 (B) SiO2 (C) C6H5NO2 (D) Cu
4.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同位素碘125/53I治疗肿瘤。该同位素原于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72 (B)19 (C)53 (D)125
5.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与阴离于半径比值最小的是
(A) NaF (B) MgI2 (C) BaI2 (D) KBr
6.下列俗称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苏打、小苏打 (B)胆矾、绿矾 (C)三硝酸甘油酯、硝化甘油 (D)纯碱、烧碱
7.下列叙述仪器“O”刻度位置正确的是
在量筒的上端 (B)在滴定管上端
(C)在托盘天平刻度尺的正中 (D)在托盘天平刻皮尺的右边
8.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易用物理性质区别的是
(A)苯和四氯化碳 (B)酒精和汽油 (C)氯化铵和硝酸铵晶体 (D)碘和高锰酸钾固体
二、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9.在相同条件下,下列物质分别与H2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A) Cl2 (B) Br2 (C)I2 (D) S
10. 在蒸发皿中加热蒸于并灼烧(低于400℃)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得到该物质固体的是
(A)氯化铝 (B)碳酸氢钠 (C)硫酸镁 (D)高锰酸钾
11.在硫酸工业生产中,为了有利于SO2的转化,且能充分利用热能,采用了中间有热交换器的接触室(见下图。按此密闭体系中气体的流向,则在A处流出的气体为
(A) SO2 (B) SO3,O2 (C) SO2, O2 (D)SO2,SO3
12.已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 若把质量分数为22%的该盐溶液由6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应在
(A)0℃一10℃(B)10℃—20℃(C)20℃一30℃ (D)30℃一40℃
13.把0.05mol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100mL下列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自来水 (B)0.5mol/L盐酸 (C)0.5mol/L HAc溶液 (D)0.5mol/LKCl溶液
14. 合成结构简式为-[-CH-CH2-CH2-CH=CH-CH2-]-高聚物,其单体应是 由 ①苯乙烯 ②丁烯 ③丁二烯 ④丙炔 ⑤苯丙烯
(A)①② ’(B)④⑤ (C)③⑤ (D)①③
15.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 ①放置酒精灯 ②固定铁圈位置 ③放上蒸发皿
④加热搅拌 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②①③④⑤
16.下列物质中能溶于水的是
(A) 9H [ HOCH2CHCHCHCHCHO 0 0 [ OHOH OH H;C CH: CH; 厂稿,
(B)予)4夕 0 T CH=CH—C=CH—CH=CH—C=CHCHzOH \夕L\cH3 C R HO
(D) CH3CH2CH2CH=CH2
17.某温度下,将C1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浓度之 比为1:3,则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
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5 (B) 11:3 (C)3:1 (D)4:1
18.将1.92g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 况)。则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A) O.12mol (B)0.11 mol (C)0.09 mol (D)0.08 mol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
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9.可逆反应:3A(气)==3B(?)+C(?)-Q,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趋势,则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A) B和C可能都是固体 (B) B和C一定都是气体 (C)若C为固体,则B一定是气体 (D) B和C可能都是气体
2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a2+ + 2HCO3- + 2OH- -- CaCO3| + 2H2O + CO23- (B)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乙酸 CO;-+2HAc—CO2 T十H2O十2Ac-
(C) 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氟化氢 Ca2++2OH-+2HF—CaF2|+2H2O
(D) 用炭棒作电极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 2Cl—十2H20二明i2OH-+Cl2T+H2 T
21.只用胶头滴管和试管,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区别的下列溶液(浓度均为0.1mol/L)是
(A) CaCl2和Na2C03 (B)稀H2S04和Na2C03 (C) Ba(OH)z和NaHC03 (D) NaAlOb和盐酸
22.把0.02mol/LHAc溶液和0.01mol/LNaOH溶液以等体积混和,则混合液中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为
C(AC-)>C(Na+) (B) C(HAc)>C(Ac-)
(C)2C(H+)=C(Ac-)-C(HAc) (D)C(HAc)+C(Ac-)=0.01mol/L
23.由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 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和CO的体积比为
(A)29:8:13 (B)22:1:14 (C)13:8:29 (D)26:16:57
第二卷
四、(本题共28分)
24、在热的稀硫酸溶液中溶解了11.4g FeSO4。当加入50mL 0.5mol/L KNO3溶液后,使其中Fe2+的全部转化成Fe3+,KNO3也反应完全,并有NXOY氮氧化物气体逸出。FeSO4 + KNO3 + H2SO4 →K2SO4 +Fe2(SO4)3+ NXOY+H2O (1)推算出X= Y= (2)配平该化学方程式(系数填写在上式方框内) (3)反应中氧化剂为 (4)用短线和箭头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
25、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K+、Ag+、Fe3+、Cl-、OH-、NO六种离子。
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故甲厂废水中所含的三种离子是 、 、 。
乙厂的废水中含有另外三种离子。如果加一定量 (选填:活性炭、硫酸亚铁、铁粉)。可以回收其中的金属 (填写金属元素符号)。
另一种设想是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 (填写离子符号)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主要含 ,可用来浇灌农田。
26、设想你去某外星球做了一次科学考察,采集了该星球上十种元素单质的样品,为了确定这些元素的相对位置以便系统地进行研究,你设计了一些实验并得到下列结果:
单质
A
B
C
D
E
F
G
H
I
J
熔点(℃
-150
550
160
210
-50
370
450
300
260
250
与水反应
∨
∨
∨
∨
与酸反应
∨
∨
∨
∨
∨
∨
与氧气反应
∨
∨
∨
∨
∨
∨
∨
∨
不发生化学反应
∨
∨
相对于A元素的原子质量
1.0
8.0
15.6
17.1
23.8
31.8
20.0
29.6
3.9
18.0
按照元素性质的周期递变规律,试确定以上十种元素的相对位置,并填入下表:
A
B
H
27、Fe3+和I-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如下:2I-+2Fe3+≒2Fe2++I2(水溶液)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K= 当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CCl4萃取I2,且温度不变,上述平衡 移动(选填:向右、向左、不)。(2)上述反应的正向反应速度和I-Fe3+的浓度关系为:υ=κCC(κ为常数)
C(mol/L)
C(mol/L)
(mol/L·s)
(1)
0.20
0.80
0.032κ
(2)
0.60
0.40
0.144κ
(3)
0.80
0.20
0.128κ
通过所给的数据计算得知:在υ=κCC中。M、n的值为 [选填(A)、(B)、(C)、(D)]
m=1,n=1 (B) m=1,n=2 (C) m=2,n=1 (D) m=2,n=2
I-浓度对充应速度的影响 Fe3+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选填:小于、大于、等于)
五、(本题共22分)
28、某学生试图用电解法根据电极上析出的物质的量质量来验证阿佛加德罗常数值,其实验方案的要点为:①用直流电电解氯化铜溶液,所用仪器如右图:②在电流强度为I安培,通电时间为t秒钏后,精确测得某电极上析出的铜的质量为m克。试回答:
(1)连接这些仪器的正确顺序为(用图中标注仪器接线柱的英文字母表示。下同)E接 ,C接 , 接F。实验线路中的电流方向为 → → →C→ →
(2)写出B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G试管中淀粉KI溶液变化的现象为 ;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为精确测定电极上析出铜的质量,所必需的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应是 。(选填下列操作步骤的编号)①称量电解前电极质量 ②刮下电解后电极上的铜并清洗 ③用蒸馏水清洗电解后电极 ④低温烘干电极后称量 ⑤低温烘干刮下的铜后称量 ⑥再次低温烘干后称量至恒重
(4)已知电子的电量为1.6×10-19库仑。试列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计算表达式:
NA
29、含苯酚的工业废水处理的流程图如下图:
废水 苯 氢氧化钠水溶液 氧化钙
苯酚 A B
苯
二氧化碳
苯酚
(1)上述流程里,设备Ⅰ中进行的是 操作(填写操作名称)。实验室里这一步操作可以用 进行(填写仪器名称)。
(2)由设备Ⅱ进入设备Ⅲ的物质A是 ,由设备Ⅲ进入设备Ⅳ的物质B是 。
(3)在设备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在设备Ⅳ中,物质B的水溶液和CaO反应后,产物是NaOH、H2O和 。通过 操作(填写操作名称),可以使产物相互分离。
(5)上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6H6、CaO、 、 。
六、(本题共18分)
30、化合物A(C8H17Br)经NaOH醇溶液处理后生成两种烯烃B1和B2。B2(C8H16)经过(1)用臭氧处理,(2)在Zn存在下水解,只生成一种化合物C。C经催化氢化吸收一摩尔氢气生成醇D(C4H10O),用浓硫酸处理D只生成一种无侧链的烯烃E(C4H8)。已知:
注:R1、R3可为H或其它烃基
试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A B2
C E
31、有机物和可用作塑料增塑剂或涂料中的溶剂。它们的分子量相等,可用以下方法合成:
高温液相氧化
催化剂
[O]
NaOH水溶液
属X反应 硫酸 硫酸
[O] [O] △ △
CH2=CH2 CH3CHO
催化剂 催化剂
+H2O,催化剂
请写出:有机物的名称:A 、B 化学方程式:A+D→E
B+G→F 反应的类型及条件:类型 ,条件 E和F的相互关系属 (多选扣分)①同系物②同分异构③同一物质④同一类物质
七、(本题共16分)
32、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在1971年7月刊登的“地球的能量资源”一文中提供了如下数据: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几条主要去路
直接反射
52,0000×109 千焦/秒
以热能的方式离开地球
81,000×109 千焦/秒
水循环
40,000×109 千焦/秒
大气流动
370×109 千焦/秒
光合作用
40×109 千焦/秒
请选用以上数据计算:1、地球对太阳能的利用率约为 2、通过光合作用,每年有 千焦的能转化为化学能(每年按365天计)。3、每年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6CO2+6H2O→C6H12O6+6O2)为我们生存的环境除去二氧化碳的质量。试根据能量关系列出的计算式。列式中缺少的数据用符号表示。A= (千克)所缺数据的化学含义为
33、自然界存在的碳酸盐类铜矿(如孔雀石、石青等)的化学组成为:aCuCO3·bCu(OH)2 (a,B为正整数,且a≤2b≤2为正整数,且(1)将孔雀石、石青矿样分别加盐酸至完全溶解,耗用HCl物质的量与产生CO2物质的量之比:孔雀石为4:1;石青为3:1。它们的化学组成为:孔雀石:石青:(2)今有一份碳酸盐类铜矿样品,将其等分为A、B两份。然后,加盐酸使A样品完全溶解,产生CO233.6L(标准状况);加热B样品使其完全分解,得到20gCuO。试计算并确定该矿石的化学组成。(3)某碳酸盐类铜矿样加酸完全溶解后,产生CO26.72L(标准状况),这份矿样中CuO含量不低于 克(4)设某碳酸盐类铜矿样的质量为A克,所含CuO质量为G克。加酸完全溶解后,产生的CO2体积(标准状况)为V升,则含铜矿样的A、V、G之间的关系式为:A=
1999上海高考化学试卷答案:
第Ⅰ卷 (共66分)
一、1.A 2.D 3.C 4.B 5.B 6.C 7.B 8.C
二、9.A 10.C 11.C 12.D 13.B 14.D 15.B 16.A 17.D 18.B
三、19.C D 20.C D 21.B D 22.A D 23. C D 6e
第Ⅱ卷 (共84分)
24.(1)1 1 (2)6 2 4-1 3 2 4 (3)KNO3 (4)FeSO4 KNO3
25.OH-,Cl-,K+;铁粉;Ag(或银);Ag+,Fe3+,Cl-,OH-;KNO3
26.
A
I
B
C
D
J
G
E
H
F
27.(1);向右 (2)(C)大于
五.(本题共22分)
28.(1)E接D、C接A、B接F F→B→A→C→D→E (2)2Cl--2e=Cl2↑ 变蓝色
Cl2+2I-=2Cl-+I2↓ (3)①③④⑥ (4)
29.(1)萃取(或萃取、分液) 分液漏斗 (2)C6H5ONa、NaHCO3
(3) C6H5ONa+CO2+H2O→ C6H5OH+NaHCO3 (4) CaCO3 过滤 (5)NaOH水溶液 CO2
六.30.A:CH3CH2CH2CH2CHBrCH2CH2CH3 B2: CH3CH2CH2CH=CHCH2CH2CH3
C: CH3CH2CH2CHO E: CH3CH2CH=CH2
31A:对苯二甲醇 B: 对苯二甲酸
X:取代 光 ② ④
七、
32、(1)23.3% (2)1.26×1018 千焦 (3)A=千克 Q为每生成1摩尔葡萄糖所需要吸收的能量(或:每消耗6摩尔CO2所需吸收的能量)
33、(1)孔雀石 CuCO3·Cu(OH)2 石青 2 CuCO3·Cu(OH)2 (2)组成为: CuCO3·Cu(OH)2与2 CuCO3·Cu(OH)2混合物 (3)36克 (4)A=124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化学试卷
第Ⅰ卷 (共66分)
考生注意:
第Ⅰ卷分三大题(第1-23小题),由机器阅郑,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填涂时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上编号一一对应,答案需要更改时,用塑料橡皮擦除干净。
相对原子质量 H-1 B-1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l-35.5 Cu-64 Zn-65 Br-80 Ag-108
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行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人体内所必需的下列元素中,因摄入量不足而导致骨质疏松的是
(A)K (B)Ca (C)Na (D)Fe
下列物质属于原子晶体的化合物是
(A)金刚石 (B)刚玉 (C)二氧化硅 (D)干冰
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氡,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该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
(A)136 (B)50 (C)86 (D)222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 硬铝 (B)黄铜 (C) 钢铁 (D)水银
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1nm=10-9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A.ls22s22p63s23p? B.1s22s22p3
C.1s22s2sp2 D.1s22s22p63s23p4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H2COOH B.Cl2 C.NH4HCO3 D.SO2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回收其中石墨电极
二、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烧瓶支管口
滴定时,大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
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大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Al3++4NH3H2O→Al+4N+2H2O
用氨水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硫 NH3·H2O+SO2→N+HS
C.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苯酚 ?-OH+C→?O-+HC
D.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ClO-+CO2+H2O→HC+HclO
丁睛橡胶?CH2?CH=CH-CH2?CH2?CH?n具有优良的
?
耐油、耐高温性能,合成丁腈橡胶的原料是 CN
①CH2=CH-CH=CH2 ②CH3-C C-CH3 ③CH2=CH-CN
④CH3-CH=CH ⑤CH3-CH=CH2 ⑥CH3-CH=CH-CH3
│
CN
12.在外界提供相同电量的条件,Cu2+或Ag+分别按Cu2++2e→Cu或Ag++e→Ag在电极上放电,基析出铜的质量为1.92g,则析出银的质量为
A.1.62g B.6.48g C.3.24g D.12.96g
13.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为HC-C?C-OH,有关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HO-CH2-CH-CH C=O
│ ? ?
HO O
是一个环状的酯类化合物
易起氧化及加成反应
可以溶解于水
在碱性溶液中能稳定地存在
14.水的电离过程为H2O?H++OH-,在不同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25℃)=1.0×10-14,K(35℃)=2.1×10-14。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H+)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在35℃时,C(H+)>C(OH-)
水的电离度?(25℃)>?(35℃)
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15.由NaH2PO4脱水形成聚磷酸盐Na200H2P200O601,共脱去水分子的数目为
A.198个 B.199个 C.200个 D.201个
1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a2+ 、HC、Cl-、K+ B、Al3+、Al、HC、Na+
C、Fe2+、N、S、S2- D、Fe3+、SCN-、Na+、C
17.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N离子的浓度最大的是
A.NH4Cl B.NH4HCO3 C.NH4HSO4 D.NH4NO3
18.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反应CuSO4+H2S→CuS↓+H2SO4能进行,说明硫化铜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9.对于反应2SO2+O2 2SO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2体积2SO2和足量O2反应,必定生成2体积SO3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必定向右移动
平衡时,SO2消耗速度必定等于O2生成速度的两倍
平衡时,SO2浓度必定等于O2浓度的两倍
20.下列变化规律中正确的是
H2S、HCl、PH3热稳定性由弱到强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的pH值由小到大
等质量的甲烷、乙稀、乙炔充分燃烧,所耗用氧气的量由多到少
CH3CH2OH、?—OH、CH3COOH的酸性由弱到强
21.氯只有和两各稳定同位素,它们在氯气中的原子数之比为3:1。则分子量为70、72、74的氯气分子数之比可能是
A.5:2:1 B.5:2:2 C.9:3:1 D.9:3:2
22.取pH值均等于2的盐酸和醒酸各100ml分别稀释2倍后,再分别加入0.03g锌粉,在相同条件下充分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醋酸与锌反应放出氢气多
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醋酸与锌反应速率大
盐酸和醋分别与锌反应的速度一样大
23.铜和镁的合金4.6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0mL的NO2气体和336mL的N2O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A.9.02g B.8.51g C.8.26g D.7.04g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化学试卷
第Ⅱ卷(共84分)
考生注意
第Ⅱ卷(第24-33小题),请按题目要求笔答在本试卷上。
四、(本题共28分)
24.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绿黄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其变化可个表述为:
请完成该化学方程式并配平(未知物化学和系数填入框内)
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填写编号,多选倒扣)。
①只有还原性 ②还原性和酸性
③只有氧化性 ④氧化性和酸性
产生0.1mol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是为_________mol.
ClO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因此,常被用作消毒剂,其消毒的效率(以单位质量得到的电子数表示)是Cl2的_______倍。
25.不同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设其为E)如右图所示。试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图中吗线的变化特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同主族内不同元素的E值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主族中E值的这种变化特点体现了元素性质的__________变化规律。
(2)同周期内,随原子序数增大,E值增大。但个别元素的E值出现反常现试预测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写编号,多选倒扣)
①E(砷)>E(硒) ②E(砷)③E(溴)>E(硒) ④E(溴)(3)估计1mol气态Ca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E值的范围:_____________(4)10号元素E值较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6.二氧化氮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分解成一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进行到45秒时,达到平衡(NO2浓度约为0.0125mol/L)。右图中的吗线表示二氧化氮分解反应在前25秒内的反应进程。
请计算前20秒内氧气的平均生成速度:
若反应延续至70秒,请在图中用实线画出25秒至70秒的反应进程吗线。
若在反应开始时加入催化剂(其他条件都不变),请在图上用虚线画出加化剂后的反应进程曲线。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_
27.有效地利用现有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已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可用改进汽油组成的办法来改善汽油的燃烧性能。例如,加入CH3OC(CH3)3来生产“无铅汽油”。CH3OC(CH3)3分子中必存在原子间连接形式有______(?写编号,多选倒扣)。
C=0
(2)天然气的燃烧产物无毒、热值高、管道输送方便,将成为我国西部开发的重点之一开然气常和石油伴生,其主要的成分是_________。能说明它是正四面体而非正方形平面结构的理由是_________(f填写编号,多选倒扣)
其一?取代物不存在?分异物体
其二?
它是非??分子 ④它的??都相等
(3)1980年我国首次制成一辆燃氢汽车,乘员12人,以50公里/小时行驶了40公里。为了有效发展民用氢能源,首先必须制得廉价的氢气,下列可供开发又较经济的制氢方法是_______(填写编号,多选倒扣)
①电解水 ②锌和稀硫酸反应 ③光解海水
其次,制得纯氢气后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写出其中一个)
五、(本题共22分)
28.某课外活动小组加热炭粉(过量)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再用右图装置,对获得的铜粉(含炭)样品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用品:仪器:天平、分液漏斗、锥形瓶、硬玻璃管、干燥管、酒精灯、洗气瓶等
药品:红褐色铜粉(含炭)样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碱石灰。浓硫酸等
(三)实验内容: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有关化学方程式
在C中加入样品标本W克,D中装入精品后并称量为m克。连接好仪器后,检查气密性
打开A的活塞,慢慢洋加溶液。
对G进行加热。当G中药品充分反应后。关闭A的活塞。停止加热:
冷却后,称量D的质量为m2克。
计算:样品中铜的质量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W、m1、m2的代数式表示)
(五)问题和讨论:
实验完成后,老师评议说:按上述实验设计,即使G中反应完全、D中吸收完全,也不会得出正确的结果。经讨论,有同学提出在B与G之间加入一个装置。再次实验后,得到了较正确的结果。那么,原来实验所测得的钢的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在B与G之间加入的装置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
29.我国规定饮用水质量标准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PH值
6.5-8.5
Ca2+,Mg2+总浓度
<0.0045mol/L
细菌总数
<100个/mL
以下是源水处理成自来水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源水→ → 落
源水中含Ca2+、Mg2+、、CL-等,加入石灰后生成Ca(OH)2,进而发生若干复分解反应,写出其中一个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凝聚剂除去悬浮固体颗粒的过程__________(填写编号,多选倒扣)
①只有物理过程 ②只是化学过程 ③是物理和化学过程
FeSO4·7H2O常用的凝聚剂,它在水中最终生成___________沉淀。
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气体A的作用是__________。这种作用是基于气体A和水反应的产物具有______________性。
下列物质中,______________可以作为气体A的代用品。(填写编号,多选倒扣)
①Ca(ClO)2 ②NH3(液) ③K2FeO4 ④SO2
六、(本题共18分)
30.某烃A,分子量为140,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0.857。A分子中有两个碳原子不与氢直接相连。A在一定条件下氧化只生成G,G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已知
试写出:
A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
化合物A和G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G同类的同分异构体(含G)可能有________种
31.化合物A最早发现于酸牛奶中,它是人体内糖代谢的中间体,可由马铃薯、玉米淀粉等酵制得,A的钙盐是人们喜爱的补钙剂之一。A在某种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氧化,其产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在浓硫酸存在下,A可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反应。
试写出:
化合物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A→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A→ E______________,A→F_______________
七、(本题共16分)
32.美籍埃及人泽维尔用激光闪烁照相机拍摄到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和形成的过程,因而获得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激光有很多用途,例如波长为10.3微米的红外激光能切断B(CH3)3分子中的一个B—C键,使之与HBr发生取代反应:
B(CH3)3+HBrB(CH3)2Br+CH4
而利用9.6微米的红外激光却能切断两个B—C键,使之与HBr+CH4
而利用9.6微米的红外激光却能切断两个B—C键,并与HBr发生二元取代反应。
试写出二元取代的代学方程式:
(2)试写出二元取代的化学方程式:
现用5.6g B(CH3)3和9.72g HBr正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物中除了甲烷外,其他两种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
33.某天然碱(纯净物)可看作由CO2和NaOH反应后的产物所组成。称取天然碱样品四份,溶于水后,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溶液30mL,产生CO2的体积(标准状况)如下表:
Ⅰ
Ⅱ
Ⅲ
Ⅳ
盐酸液的体积(mL)
30
30
30
30
样品(g)
3.32
4.15
5.81
7.47
二氧化碳的体积(mL)
672
840
896
672
由第Ⅰ组数据中的CO2体积与样品质量之比,可以推测用2.49g样品进行同样的实验时,产生CO2_________mL(标准状况)。
另取3.32g天然碱样品于300℃加热分解至完全(300℃时NaCO3不分解),产生CO2112mL(标准状况)和水0.45g,计算并确定该天然碱的化学式。
已知Na2CO3和HCL(aq)的反应分下列两步进行:
Na2CO3+HCL→NaCL+NaHCO3
Na2CO3+HCL→NaCL+CO2↑+H2O
(4)依据上表所列数据以及天然碱的化学式,讨论并确定上述实验中CO2(标准状况)体积V(mL)与样品质量W(g)之间的关系式。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化学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共66分)
一、(本题共16分)
1.B 2.C 3.B 4.D 5.C 6.A 7.D 8.B (各2分 共16分)
二、(本题共30分)
9.C 10.A 11.C 12.B 13.D 14.D 15.B 16.A 17.C 18.C(各3分 共30分)
三、(本题共20分)
19.B、C 20.C、D 21.A、D 22.B、C 23.B (各4分,共20分)
第Ⅱ卷 (共84分)
四、(本题共28分,每小题7分)
24.(1)2 4 2 2 1 2 (2分) (注:错1个就不给分)
H2O (1分) (共3分)
(2) ② (1分)
(3)0.2 (1分)
(4)2.63 (2分)
(本题共7分)
25.(1)随着原子序数增大,E值变小 周期性 (各1分 共2分)
(2)①③ (各1分 共2分)
(3)419 738 (填E(钾)、E(镁)也给分)(各1分 共2分)
(4)10号元素是氖。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已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注: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也给分) (1分)
(本题共7分)
26.(1)5.5×10-4mol/L-s(注:不写单位扣1分) (2分)
(2)图中实践 (1分)
(3)图中虚线 (2分)
k= (2分)
(本题共7分)
27.(1)③ (1分)
(2)甲烷(1) ②(2分) (共3分)
(3)③ (2分)
氢气的输送和贮存 (注:其他合理解也给分) (1分)
(本题共7分)
五、(本题共22分)
28.(一)测定铜粉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1分)
(三)
B、E中有气泡产生
(1分) (1分)
2H2O22H2O+O2↑ (1分)
G中的红褐色粉末变成黑色(1分)
2Cu+O22CuO (1分)
C+O2CO2
(四) (2分)
(五)偏小:水蒸汽通过G被D中碱石灰吸收 (1分)
洗气瓶 浓硫酸 (或干燥管 碱石灰) (各1分 共2分)
(本题共12分)
9(1)HC+OH-→C+H2O
Mg2++2OH-→Mg(OH)2↓
Ca2++HC+OH-→CaCO3↓+h2o (2分)
任选其一,其他合理解也给分。 (2分)
(2)③ 胶状Fe(OH)3 (各1分 共2分)
(3)除去Ca2+ 调节PH值 (各1分 共2分)
(4)杀菌消毒 强氧化 (各1分 共2分)
(5)① ③ (各1分 共2分)
六、(本题共18分)
30.(1)C10H20 (1分)
(2) (各2分 共4分)
(3)4种 (1分)
(本题共6分)
31.CH3-CH-COOH CH3-CH-COOC2H5 CH3-COO-CH-COOH
│ │ │
OH OH CH3
(各2分 共6分)
(2分)
(2分)
(各1分 共2分)
七.(本题共16分)
32.(1)
B(CH3)3+2HBrB(CH3)Br2+2CH4 (2分)
(2)n[B(CH3)3]= n(HBr)=
设生成B(CH3)2Br为a mol B(CH3)Br2为b mol
则: a+b=0.1 a=0.08mol
a+2b=0.12 b=0.02mol
∴n[B(CH3)Br]:n[B(CH3)Br2]=4:1 (3分)
(本题共5分)
33.(1) 504 (2分)
(2)由题意可知,天然碱含NaHCO3、Na2CO3
n(NaHCO3)=2n(CO2)=2× (1分)
n(Na2CO3)= (1分)
n(H2O)==0.02(mol) (1分)
∴天然碱组成:2Na2CO3·NaHCO3·2H2O (1分)
(3)2.5 (2分)
(4)0注 V(CO2)= (1分)
4.98≤W≤12.45 V(CO2)=1680-134.9W(mL)
注:V(CO2)=[0.075-]×22400(mL)也给分 (1分)
12.45≤W V(CO2)=0 (1分)
注:30mL HCl(aq)中所含HCl物质的量: (本题共11分)
n(HCl)=
CHCL=
和30mL HCL(aq)完全反应的样品的质量:
样品中Na2CO3和盐酸反应完全生成NaHCO3时(没有CO2放出时),样品质量: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化 学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9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84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Ca 40 Fe 56 Br 80 Ag 108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999年新发现的114号元素的同位素,其中子数为184,该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为
A.70 B.114 C.228 D.298
2.下列气体不能用浓H2SO4干燥的是
A.CO2 B.H2S C.SO2 D.HCl
3.室温时,下列液体的密度比纯水密度大的是
A.硝基苯 B.浓氨水 C.乙醇 D.汽油
4.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是一种单质
5.可以判断油脂皂化反应基本完成的现象是
A.反应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B.反应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C.反应后静置,反应液分为两层 D.反应后静置,反应液不分层
6.在周期表中,第三、四、五、六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
A.8、18、32、32 B.8、18、18、32
C.8、18、18、18 D.8、8、18、18
7.pH=5的盐酸和pH=9的氢氧化钠溶液以体积比11:9混合,混合液的pH
A.为7.2 B.为8 C.为6 D.无法计算
8.在C3H9N中,N原子以三个单键与其他原子相连接,它具有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
A.1 B.2 C.3 D.4
9.把表面有氧化物的相同大小的铜片和铁片一起放入盐酸中充分反应,所得溶液中的金属离子
A.是Fe3+和Cu2+ B.是Fe2+和Cu2+
C.是Fe2+和Fe3+ D.只有Fe2+
10.某种解热镇痛药的结构简式为
当它完全水解时,可得到的产物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1.把a g铁铝合金粉末溶于足量盐酸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出沉淀,经洗涤、干燥、灼烧,得到红棕色粉末的质量仍为a g,则原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A.70% B.52.4% C.47.6% D.30%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2.右图装置可用于
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混合物,制取甲烷
加热硝酸铅制取二氧化氮
加热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混合物,制取氨气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水的晶体
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
硫与氧属于同一主族
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在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
14.室温时,若0.1 mol·L-1的一元弱碱的电离度为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该溶液的pH=11
该溶液的pH=3
加入等体积0.1 mol·L-1 HCl后所得溶液的pH=7
加入等体积0.1 mol·L-1 HCl后所得溶液的pH>7
15.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16.某溶液中含有大量Fe2+、Fe3+、Mg2+和NH4+,其[H+]=10-2 mol·L-1,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
A.SO42- B.NO3- C.SCN- D.CO32-
17.在甲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对于生成的溶液,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HCOO-]<[Na+] B.[HCOO-]>[Na+]
C.[OH-]>[HCOO-] D.[OH-]<[HCOO-]
1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OH-+CO2==HCO3-
用氨水吸收少量SO2
2NH3·H2O+SO2==2NH4++SO32-+H2O
硝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4NH3·H2O==AlO2-+4NH4++2H2O
向Fe2(SO4)3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H2S
Fe3++H2S == Fe2++S↓+2H+
19.同温同压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C2H4,另一个装有C2H2和C2H6的混合气体,两瓶内的气体时一定具有相同的
A.质量 B.原子总数 C.碳原子数 D.密度
20.同温同压下,当反应物分解了8%时,总体积也增加8%的是
A.2NH3(g) N2(g)+3H2(g) B.2NO(g) N2(g)+O2(g)
C.2N2O5(g) 4NO2(g)+O2(g) D.2NO2(g) 2NO(g)+O2(g)
21.用铂电极(惰性)电解下列溶液时,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是H2和O2的是
A.稀NaOH溶液 B.HCl溶液
C.酸性MgSO4溶液 D.酸性AgNO3溶液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化 学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6分)
注意事项:
1.第II卷共5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并在试卷右上角填上座位号。
三、本题共两小题,16分。
22.(4分)回答下面问题:
(1)在进行沉淀反应的实验时,如何认定沉淀已经完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学化学实验中,在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2分)某液态卤代烷RX(R是烷基,X是某种卤素原子)的密度是
a g·cm-3。该RX可以跟稀碱发生水解反应生成ROH(能跟水互溶)和HX。为了测定RX的分子量,拟定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准确量取该卤代烷b mL,放入锥形瓶中。
②在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稀NaOH溶液,赛上带有长玻璃管的塞子,加热,发生反应。
③反应完成后,冷却溶液,加稀HNO3酸化,滴加过量AgNO3溶液得到白色沉淀。
④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重,得到固体c g。
回答下面问题:
(1)装置中长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④中,洗涤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沉淀上吸附的____________离子。
(3)该卤代烷中所含卤素的名称是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4)该卤代烷的分子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出算式)。
(5)如果在步骤②中,加HNO3的量不足,没有将溶液酸化,则步骤④中测得的c值(填下列选项代码)_____________。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大小不定
四、本题共两小题,20分。
24.(10分)
(1)分别写出由氧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下列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必须注明反应条件)。
①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a2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Na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氧在下列各物质中的化合价:
O3_______________;Na2O2________________;Na2O_______________。
(3)KO2能吸收CO2生成K2CO3和O2,故可用作特殊情况下的氧气源,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体内O2-离子对健康有害,使人过早衰老,但在催化剂SOD存在下可发生如下反应,请完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O2-+□H2O == □H2O2+□O2+□
25.(10分)(1)下列结构图中,代表原子序数从1到10的元素的原子实(原子实是原子除去最外层电子后剩余的部分),小黑点代表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最外层电子,短线代表价键,(示例:F2 )
根据各图表示的结构特点,写出该分子的化学式:
A: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2)在分子的结构式中,由一个原子提供成键电子对而形成的共价键用→表示,例如:硫酸,硝基甲烷,写出三硝酸甘油酯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6.(8分)(1)今有A、B、C 3种二甲苯;将它们分别进行一硝化反应,得到的产物分子式都是C8H9NO2,但A得到两种产物,B得到3种产物,C只得到一种产物。由此可以判断A、B、C各是下列哪一结构,请将字母填入结构式后面的括号中。
(2)请写出一个化合物的结构式。它的分子式也是C8H9NO2,分子中有苯环,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其中之一为羧基,但并非上述二甲苯的硝化产物,请任写一个:
27.(6分)已知溴乙烷跟氰化钠反应后再水解可以得到丙酸
,
产物分子比原化合物分子多了一个碳原子,增长了碳链。请根据以下框图回答问题。
F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
(1)反应①②③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填反应代号)。
(2)写出结构简式:E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8.(5分)在1.00 L 1.00 mol·L-1 NaOH溶液中通入16.8 L标准状况下的CO2,计算所得溶液中含有的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
29.(11分)下图是100 mg CaC2O4·H2O受热分解时,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试利用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问题:
(1)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固体产物的化学式A是_________________,
B是:_________________。
(2)由CaC2O4·H2O得到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A得到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计算产物C的分子量,并推断C的合理的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