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一章全章教学案(共7个教学案,与课时配套)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2第一章全章教学案(共7个教学案,与课时配套)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3-11 16:35:00

文档简介

南京市燕子矶中学高一化学备课组必修2教学案8
第三节 化学键 第2课时
【复习】
1.什么是化学键?
2.什么是离子键?哪些元素化合时可形成离子键?
3.用电子式表示NaCl,CaF2的形成过程
【科学探究1】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形成离子键,那么非金属元素之间化合时,形成的化学键与离子键相同吗?以氢分子、氯化氢分子的形成为,分析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一、共价键
1、概念:
【科学探究2】你学过的分子中,有哪些原子间是以共价键结合的?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课堂练习】Cl2,H2O,NH3,H2S,CO2分子的形成过程。
【科学探究3】不同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是否相同?当它们形成共价键时,共用电子对将发生怎样的改变?
3.非极性键与极性键
①非极性键:
②极性键:
【科学探究4】判断H-Cl、 Cl-Cl、N≡N、C-C、S-H、F-H键是极性键还是非极性键?
你从中能得出什么规律吗?
[总结规律]:
[课时作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1、下列电子式,正确的是 ( )
2、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
  (A) (B)KOH (C) (D)
3、下列分子中,共用电子对的数目最多的是 ( )
  (A) (B) (C) (D)HF
4、某元素R的原子核外最外层上有5个电子,其最高价含氧酸盐的分子式可以表示为( )
  (A)  (B)  (C)  (D)
5、在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有正负的主要原因是
  (A)电子有得失 ( B)共用电子对有偏移
  (C)电子既有得失又有电子对偏移 (D)有金属元素的存在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共价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离子键
  (B)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共价键
  (C)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7、下列电子式正确的是 ( )
  (A)  (B)  (C)  (D)
8、由短周期中X、Y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中,共含38个电子。
  (1)若X2Y为离子化合物时,X元素为________,Y元素为________(写名称)
  (2)若XY2为共价化合物时,X元素为________,Y元素为________(写名称)
  (3)用电子式分别表示:
  ①X2Y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XY2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A、B、C、D、E五种元素,元素A的一种原子无中子,元素B和C都有2个电子层,它们能生成无色无嗅的气体BC2,元素D有三个电子层,它和元素C属于同一主族,D和C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C2;元素E的阳离子E+的电子层结构与Ar的电子层结构相同,试回答:
  (1)它们的元素符号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A与B形成的分子属于________性分子。C和E的化合物以________键结合。
  (3)A和D的化合物与C和D的化合物(DC2)能否反应?若能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
第 1 页 共3页南京市燕子矶中学高一化学备课组必修2教学案4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1课时
一、元素周期律
(1) 元素周期律
[板书]1、电子层排列的周期性
【科学探究1】
[科学探究1]写出1—18号元素的名称、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总结并找出规律。
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达到稳定结构时的最外层电子数
1~2 1 1 2 2
3~10
11~18
结论: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发生周期性变化。
[板书]2、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科学探究2]标出1—18号元素的化合价,找出规律。
原子序数 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
1~2 +1
3~10 +1 +4 +5-4 -1
11~18 +1 +4 +5 +7-4 -1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 也呈现周期性变化。
[板书]3、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
元素符号 H He
原子半径nm 0.037
元素符号 Li Be B C N O F Ne
原子半径nm 0.152 0.089 0.082 0.077 0.075 0.074 0.071
元素符号 Na Mg Al Si P S Cl Ar
原子半径nm 0.186 0.160 0.143 0.117 0.110 0.102 0.099
总结: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逐渐 ,呈现周期性变化。
[练习]1、比较Na、S原子半径的大小。
2、比较Na、O原子半径的大小。
(二)、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1、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
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
2、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1)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电子层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 ,半径 。
(2)同主族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周期表中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 ,离子半径逐渐 。
(3)同一元素的不同离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同种元素的各种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 ,高价阳离子半径 低价离子半径。
【小结本课】
【反馈练习】
1.ⅦA族元素单质的沸点( );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 );IA族元素单质熔点( );F-,Na+,Mg2+,Al3+四种离子的离子半径( );同周期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 ).
2.按粒子的半径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是( )
A.Cl,S,P B.N,O,F C.Al3+,Mg2+,Na+ D.K,Na,Li
3.下列各组微粒中,按微粒半径依次增大排列的是( )
(A)Al3+,Al,Na,K (B)F,Cl,S2- ,S
(C)S2-,Cl - ,K + ,Ca 2+ (D)Mg,Si,P,K
4.a元素的阴离子,b元素的阴离子,c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a的原子序数大于b的原子序数,则a,b,c三种离子半径大小的顺序是( )
A.a>b>c B.b>a>c C.c>a>b D.c>b>a
[课时作业]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学号:_______
1.有一种碘和氧的化合物可以称为碘酸碘(提示:碘酸的化学式为HIO3),其中碘元素呈+3,+5两种价态,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
(A) I2O4 (B) I3O5 (C) I4O7 (D) I4O9
2.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 A>B>D>C B.原子序数 d>c>b>a
C.离子半径 C>D>B>A D.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目 A>B>D>C
3.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三种粒子A2+、B2-、C.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原子序数关系是C>B>A B.粒子半径关系是B2-<A2+
C.C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一种原子 D.原子半径关系是A<C<B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D.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
5.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由此可以判断 ( )
A.R一定是第四周期元素 B.R一定是ⅣA族元素
C.R的气态氢化物比同族其他元素气态氢化物稳定
D.R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R
6.主族元素X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 (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
(C)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 (D)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小
7.若短周期的两元素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 :3的化合物,则这两种元素的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 )
A.1 B.3 C.5 D.6
8. aXn-和bYm+为两主族元素的离子, 它们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原子半径XC.Y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YOm D.X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nX
9.下列微粒半径之比大于1的是 ( )
A. B. C. D.
10.属于短周期的A、B两元素,A的原子半径小于B的原子半径,两元素可形成A显正价的AB2的化合物。 下列有关A、B两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A、B可能属于同一周期 B.A是B的前一周期元素
C.A只能是金属元素 D. A可能是第二周期中的II A族或IV A族元素
11. 有a、b、c、d四种主族元素,已知a、b的阳离子和c、d的阴离子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而且原子半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为。则四种元素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 A. B. C. D.
12.X和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Z和Y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X、Y、Z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 )A. X>Y>Z B. Y>X>Z C. Z>X>Y D. Z>Y>X
13.在1~18号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元素外:
(1)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 ,
(2)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 。
14.aA2+, bB+ , cC3- , d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它们的原子序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半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半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设X、Y、Z代表三种元素。已知:(1)和两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2)Z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比Y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少9个;(3)Y和Z两种元素可以形成4核(其中有1核为Y核)42电子的价阴离子。据此,请填空:
(1)Y元素是___________,Z元素是_____________。
(2)由X、Y、Z三种元素所形成的含60个电子的盐类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第 4 页 共 4 页南京市燕子矶中学高一化学备课组必修2教学案7
第三节 化学键 第1课时
思考:1、为什么一百多种元素可形成一千多万种物质?
2、原子是怎样结合的?
3、为什么两个氢原子能自动结合成氢分子,而两个氦原子不能结合在一起?
化学键
定义:
一、离子键:
[科学探究]取一块黄豆大已切去氧化层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预热。待钠熔融成球状时,将盛氯气的集气瓶扣在钠的上方,观察现象。
1.离子键的形成
原子结构示意图 通过什么途径达到稳定结构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NaCl
2、离子键:
定义:
成键微粒:
相互作用:
成键过程:
离子化合物
3.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 做电子式。例如:
[练习]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微粒
原子:H O Cl Na Mg
阴离子:Cl— O2—
阳离子 Na+ Mg2+
4.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注意:电荷数; 离子符号; 阴离子要加括号; 不写”=”; 不合写.
[练习]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离子化合物: NaCl
Na2O
MgCl2
小结:
随堂练习:
1.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BaCl2 NaF MgS K2O
2.主族元素A和B可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AB2的形成过程。
[课时作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个原子或多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B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引力而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C 只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D 大多数的盐、碱和低价金属氧化物中含有离子键
2、X与Y两元素的单质能反应生成X2Y型离子化合物,若Y为ⅥA族,则X的族序数为
  (A)ⅠA   (B) ⅡA   (C) ⅢA   (D) ⅣA
3、与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跟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A)Na2S   (B)Ccl4   (C)KCl   (D)KF
4、下列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间距离最大的是
  (A)LiCl  (B)NaCl   (C)KCl   (D)KBr
5、AB型的离子化合物中,A、B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可知A、B两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序数分别为
  (A)同在第二周期    (B)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
  (C)同在第三周期    (D)第三周期和第二周期
6、氢化钠(NaH)是一种白色的离子晶体,其中钠是+1价,NaH和水反应放出氢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aH在水中显酸性 (B)NaH中氢离子电子层排布与氦原子的相同
  (C)NaH中氢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大 (D)NaH中氢离子可被还原成氢气
7、A、B、C、D是同一周期的四种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相差为1。A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活泼,A元素的原子在本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B元素的氧化物2.0g恰好跟100ml0.50mol/L硫酸完全反应。B元素单质跟D元素单质反应生成化合物BD2。根据以上事实填写下列空白: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D2的电子式    。
8、由第二周期元素形成的AB型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分别为    和    .
9、某化合物XY2中,各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外电子总数为54。则XY2的化学式为    ,电子式为    。
10、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1)Na2S:    。
  (2)CaF2:    。
  (3)LiBr:    。
11、A、B、C三种短周期元素,A元素和水直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氧气,A离子的电子式为    ,1molB单质溶于足量盐酸中,得到氢气3克,此时B单质被氧化成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B元素是    。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有3层,C元素与同族元素化合生成的化合物中,两元素质量比为1∶1。此C元素与Na形成的化合物电子式为    。并组成中心化学键为    键。
PAGE
1
第1页共4页南京市燕子矶中学高一化学备课组必修2教学案1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课 题】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要求: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要求: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归纳 。
[思考与交流]
(1)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把 相同的元素排在同一横行,把 相
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在同一个纵行
(3)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纵行?
(4)为什么我们将稀有气体元素称为0族元素?
[归纳与整理] 一、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 , 周期称为长周期,第 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课堂练习1]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类别 周期序数 起止元素 包括元素种数 核外电子层数
短周期 1 H—He
2 Li—Ne
3 Na—Ar
长周期 4 K—Kr
5 Rb—Xe
6 Cs—Rn
不完全周期 7 Fr—112号
[思考与交流]
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几种元素?
[归纳与整理]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纵行,除了    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 个纵行共分为 个族,其中 个主族, 个副族,
一个 族,一个 族。
a、主族:由 元素和 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用A表示: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b、副族:完全由 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
c、第Ⅷ族: 三个纵行
d、零族:第 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
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族的别称
ⅠA称为 元素 ⅣA称为 元素 ⅤA称为 元素
ⅥA称为 元素 ⅦA称为 元素 零族称为 元素
【小结知识】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结构与该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应该能够利用“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这两大关系,能根据原子结构判断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或者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它的原子结构。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的结构:三短、三长、一不全;
族的结构:七主、七副、零八族。
[课堂练习2] 请描述出Na、C、Al、S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课堂练习3]某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 族它是___元素。
P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作业:1、整理、归纳本节教学案
2、完成【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1——12题答题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A.提出原子学说 B.提出分子学说
C.发现元素周期律 D.提出电离学说
2.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是 (  )
A.金属元素 B.稀有气体元素
C.非金属元素 D.无法确定为哪一类元素
3.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 )
A.HF B.H3O+ C.NaH D.H2O2
4.某一周期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的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 )
A.只有x+1 B.可能是x+8
C.可能是x+2 D.可能是x+1或x+11或x+25
5.短周期元素 X 和 Y 可以形成 XY4 型化合物, 若 X 的原子序数为 m , Y 的原子序数为 n , 则 m 和n 的相互关系为 ( )
A.m – 13 = n B.n + 5 = m C.m + 8 = n D.n – 11 = m
6.下列各表中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相符的一组是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最后以稀有气体结束
B.同一周期中(除第一周期外),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核的电子数都是从1个逐渐增加到8个
C.第二、三周期上下相邻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8个
D.第七周期只有23种元素
8.某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在周期表中位于
A.第二周期 B.第三周期 C.ⅣA族 D.ⅥA族
9.有短周期元素A、B、C,其中A、B同周期,B、C同主族,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核电荷数之和为31,则A、B、C为
A.C、N、Si B.N、P、O
C.N、O、S D.C、Si、S
10.已知a为ⅡA族元素,b为Ⅲ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且a、b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A.n=m+1 B.n=m+11
C.n=m+25 D.n=m+10
11、元素周期表中前七周期的元素种数如下:
周期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元素种数 2 8 8 18 18 32 32
请分析周期数与元素种数的关系,然后预言第八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种数为
A.18 B.32
C.50 D.64
12、元素周期表中,除去第一、第二周期元素以外,其原子的次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元素分布在
A.第三周期所有元素
B.零族
C.ⅠA、ⅡA族
D.所有主族
13、第三周期第IVA族的元素原子序数是:
N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短周期元素中,族序数=周期序数的元素有:
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2倍的元素有:
周期序数=族序数2倍的有:
*14、原子序数大于4的主族元素A和B的离子Am+和Bn-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据此推断:
①A和B所属周期数之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A和B的核电荷数之差为______________(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③ B和A的族序数之差为________________(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15、A、B两元素,A的原子序数为x,A和B所在周期包含元素种类数目分别为m和n。如果A和B同在ⅠA族,当B在A的上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_;
当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_;如果A和B同在ⅦA族,当B在A的上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_;当B在A的下一周期时,B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____。
16、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右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X元素形成单质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
(2)写出Y元素形成的单质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写出单质Z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PAGE
1南京市燕子矶中学高一化学备课组必修2教学案2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要求: 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初步学会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要求: 具有把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初步联系起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运用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元素组成微粒结构的联系。从而认识事物变化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接受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元素组成微粒结构的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导入】我们把ⅠA 称为碱金属族,我们为什么要把他们编在一个族呢?请同学们画出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
[思考与交流]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可推知其化学性质如何?是否完全相同?
[实验1]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实验2]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到培养皿中,观察现象。同钠与水的反应进比较。
钠 钾
与氧气的反应
与水的反应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的反应
Li + O2 = Na + O2 = K + O2 =
K、Rb等碱金属与O2反应,会生成超氧化物。 Rb、Cs在室温时,遇到空气会立即燃烧。
2、与水的反应
K + H2O = Rb + H2O=
除Na、K外,其他碱金属元素也都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与H2。
[小结]2M+2H2O == 2MOH+H2↑ 碱性:
[思考与交流]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
(二)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见课本第7页)
课堂练习1:碱金属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下列预言错误的是:
A.在碱金属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
B.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是一种极强的碱
C.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Fr2O的氧化物
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
[阅读教材]第7、8页 典型的非金属-----卤素 看看他们的性质有原子结构间是否存在联系?
(三)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见课本第8页)
[思考与交流]请大家根据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总结出卤素单质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溶解性等各方面的递变规律。
[归纳与整理]
颜色:
状态:
密度:
熔沸点:
在水中的溶解性:
[设问]大家能否根据卤素原子的结构特点来解释一下卤素单质在性质上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呢
[归纳与小结]
(四)卤素的化学性质:
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见课本第8页)
卤素和H2的反应可用通式H2+X2==== 来表示,反应时按F2、Cl2、Br2、I2的顺序,反应条件越来越 ,反应程度依次 ,形成的卤化氢的稳定性也依次 。
[实验1]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分别注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在注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的颜色变化。
[实验2]将少量的溴水注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在注入少量的四氯化碳。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
1、卤素单质间相互置换反应:
Cl2+ NaBr=====
Cl2+ Br-=====
Cl2+ KI=====
Cl2+ I-=====
[小结]卤素单质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归纳与总结] 同一主族元素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 ,得电子能力逐渐 ,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
课堂练习2:现有下列几种物质的溶液KCl、KI、新制氯水、KBr、淀粉、AgNO3,不用其他试剂,怎样鉴别它们?
课堂练习3:砹(At)是卤族元素中位于碘后面的元素,试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备性质
A.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B.砹化氢很稳定不易分解
C.砹是有色气体 D.砹化银不溶于水或稀HNO3
作业:1、整理、归纳本节教学案 2、完成【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1、关于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氯和氯水是同一种物质 B.氯气是由两个氯原子组成的
C.氯水久置后将变成稀盐酸 D.H2和Cl2的混合气体受光照射生成HCl,据此可制得盐酸
2、氯化碘(ICl)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与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 )
A. HI和HClO B. HCl和HIO C. HClO3和HIO D. HClO和HIO
3、下列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Cl-和Cl2的性质相同;②ClO3-具有氧化性;③Cl-比Cl多一个电子;④盐酸兼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⑤Cl-具有酸性; ⑥Cl2的氧化性比盐酸的强;⑦Cl2只有氧化性而没有还原性
A.①②⑤⑥ B. ①②④⑥ C. ②③④⑥ D. ②③⑦
4、向下列溶液中分别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能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的是( )
A. 氯水 B. 氯酸钾 C. 氯化钠 D. 四氯化碳
5、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X-(X-为Cl-、Br-、I-)离子。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A.Br-、Cl-、I- B.I-、Br-、Cl- C.Br-、I-、Cl- D.Cl-、I-、Br-
6、为实现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碘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 已知在溶液中IO-3可和I-发生反应:IO-3+5I-+6H+=3I2+3H2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物质进行实验,证明食盐中存在IO-3,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 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
A.①③ B.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④⑤⑦
7、居里夫人发现的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ⅡA族元素,下列关于镭的性质描述不正确的
A.在化合物中呈+2价 B.单质能使水分解,放出氢气
C.氢氧化物呈两性 D.碳酸盐难溶于水
8、鉴别Cl-、Br-、I-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 )
A.碘水,淀粉溶液 B.氯水,四氯化碳
C.淀粉,KI溶液 D.硝酸银溶液,稀HNO3
9、在HI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无明显变化,但加入某种物质后,溶液立即变蓝。该物质可能是。
A.FeCl3 B.K2SO3 C.KNO3 D.Na2S
10、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卤素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B、 随核电荷数增加,单质熔沸点升高
C、随核电荷数增加,单质氧化性增强
D、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通式X2+H2O=HX+HXO表示
11、关于碱金属单质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都是过氧化物
B.与盐溶液反应时都能生成碱和氢气
C.熔沸点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升高
D.还原性随原子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加
12、有KOH和KHCO3混合物26.2g,在250℃下煅烧,冷却后称量,质量减少4.65g,则原混合物中KOH和KHCO3的质量关系是( )
A.KOH>KHCO3 B.KOH<KHCO3 C.KOH=KHCO3 D.任意比混合
13、已知钡的活动性处于钾和钠之间,则下述说法中可能实现的是( )
A.钡可从氯化钾溶液中置换出钾 B.钡可从冷水中置换出氢气
C.钡可从氯化钠溶液中置换出钠 D.在溶液中钡离子可氧化金属锌,使之成为锌离子
PAGE
3南京市燕子矶中学高一化学备课组必修2教学案3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要求: 了解原子结构与同位素、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要求: 具有把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初步联系起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运用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认识事物变化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
【教学重点】同位素、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归纳 。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导入】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所介绍的原子结构的知识。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存在什么关系?
(结合1--18号元素原子结构)
1、原子序数= = =
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 和核外带负电的 构成的。原子核由 和 构成。
[归纳与整理]一、原子结构
质子
1、原子
核外电子
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
构成原子的粒子 电 子 质 子 中 子
电性和电量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不显电性
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
相对质量 1/1836(电子与质子质量之比) 1.007 1.008
[思考与交流]从表格得出原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哪种微粒?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核内所有 叫做质量数。
2、质量数与质子数和中子数间的关系。
质量数(A)= +
在化学上,我们为了方便地表示某一原子。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出其质子数,左上角标出质量数X。
[课堂练习]
1、若有某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质量数为272。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原子核内中子数的关系是( )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不能肯定
2、填表:
粒子符号 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量数(N) 用X表示为
①O 8 18
②Al 24 27
③Ar 18 22
④Cl Cl
⑤H H
3、X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m,核内中子数为n,则WgX+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mol)是( )
A. (m-n)×W/m B. (m-n-1)×W/m C. (m+n)×W/m D. (m-n+1)×W/m
科学研究证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 。如组成氢元素的氢原子,就有以下三种:我们把 原子叫核素。
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原子符号 质了数 中子数 氢原子名称和简称
①H 氕(H)
②H 氘(D)
③H 氚(T)
[提问]上面的H、H和H就是核素。那么H、H和H间我们把他们互称为什么?
二、核素:
同位数:
同位数的特点:
[课堂练习]
4、在Li、N、Na、Mg、Li、C中:
(1) 和 互为同位素。
(2) 和 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
(3) 和 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
5、放射性原子在人类生活中的很多地方有着特殊的作用,对人类的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是作为示踪原子。最近医学界通过用放射性14C的羧酸衍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可通过断裂DNA来杀死细胞,从而抑制艾滋病。
(1)下面有关14C的叙述正确的是
A.14C与14N含有相同的中子数 B. 14C与C60互为同位素
C. 14C与C60中普通碳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D. 14C与12C互为同位素
(2)自然界中存在很多像14C的放射性原子,这些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A.原子不可以再分 B.原子的核式结构 C.原子核还可以再分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作业:1、整理、归纳本节教学案 2、完成【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1、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种类
A.前者大 B.后者大 C.相同 D.无法确定
2、下列各组粒子属于同位素的是
A.Cl和Cl B.K和Ca C.O2和O3 D.H2O和D2O
3、短周期元素X和Y组成化合物X2Y,那么X和Y所在族的序数可能分别是
A.ⅡA和ⅦA B.ⅤA和ⅥA C.ⅥA和ⅥA D.ⅣA和ⅥA
4、H、H、H、H+、H2是
A.氢的五种同位素 B.五种氢元素 C.氢的五种核素 D.氢元素的五种不同粒子
5、aX和bY分别是元素X和元素Y的一种同位素,已知a>b,则元素X和Y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是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6、某元素的天然同位素有X和X两种,如果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那么元素X的天然同位素中X和X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A.3∶1 B.1∶3 C.4∶1 D.1∶4
7、已知硼(B)的原子序数为5,下列对硼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硼的原子半径小于铍的原子半径 B.硼元素不显两性
C.硼酸的酸性比碳酸弱 D.单质硼能与冷水剧烈反应产生氢气
8、在11 g由D和18O组成的水中,含中子数为(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A.NA B.2NA C.6NA D.10NA
9、某元素X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取2.8 g该元素的单质与氧充分作用,可得到6 g化合物XO2。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三周期 B.第二周期 C.第Ⅳ主族 D.第Ⅴ主族
10、1995年我国科研人员在兰州首次合成了镤元素的一种同位素镤-239,并测知其原子核内有148个中子。现有A元素的一种同位素,比镤-239的原子核内少54个质子和100个中子,则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三周期第ⅠA族 B.第四周期第ⅠA族 C.第五周期第ⅠA族 D.第三周期第ⅡA族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氘和氚是质量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氢的两种同位素 ②氢元素是指H ③H、H、H是氢的三种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三种原子 ④H和H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A.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已知碳有两种常见的同位素12C、13C;氧也有常见的三种同位素16O、17O、18O。由这5种粒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中,其相对分子质量最多可能有
A.6种 B.10种 C.11种 D.12种
13、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周期表的前10号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共有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14、我国的纳米基础研究能力已跻身于世界前列,例如曾作为我国两年前十大科技成果之一的就是一种合成纳米材料,化学式为RN。已知该化合物中的Rn+核外有28个电子。则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A.第3周期ⅤA族 B.第4周期ⅢA族 C.第5周期ⅢA族 D.第4周期ⅤA族
15、某元素二价阳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质量数为42,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的中子数为( )
A. 18 B. 20 C. 22 D. 16
*16、某元素X构成的双原子单质分子有三种,其式量分别为70、72、74,在天然单质中,此三种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9∶6∶1,由此推断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元素X有三种同位素 B. 其中一种同位素质量数为36
C. 质量数为35的同位素原子的质量分数为75% D. 元素单质X2的平均式量为71
17、36 g H2O与80 g D2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之比是________,所含中子数之比是________,它们分别与Na反应时,所放出气体体积之比(同条件)是________,质量之比是________。
18、用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E.电子层数,填写下列空格。
(1)同位素种类由________决定;
(2)元素种类由________决定;
(3)元素有同位素由________决定;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__决定;
*19、 某元素的同位素AZX,它的氯化物XCl2 1.11g溶于水制成溶液后, 加入1mol/L的AgNO3溶液20mL恰好完全反应.若这种同位素原子核内有20个中子,求:
(1)Z值和A值;
(2)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把X的单质放入水中,有何现象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原子核
中子
PAGE
1南京市燕子矶中学高一化学备课组必修2教学案5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
一、元素周期律
(三)元素周期律
[提问]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性质 强弱判断依据
金属性 1、 2、
非金属性 1、2、3、
1、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实验一]Mg、Al和水的反应:分别取一小段镁带、铝条,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两支小试管中,加入2~3 ml水,并滴入两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过一会儿,分别用酒精灯给两试管加热至沸腾,并移开酒精灯,再观察现象。
Na Mg Al
与冷水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
与沸水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结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NaOH Mg(OH)2中强碱 Al(OH)3
[实验二]Mg、Al与稀盐酸反应比较
Mg Al
现象
反应方程式
结论
[总结]Na、Mg、Al与水反应越来越 ,对应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 ,金属性逐渐 。
[资料]
Si P S Cl
单质与氢气反应的条件 高温 磷蒸气与氢气能反应 加热 光照或点燃时发生爆炸而化合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 H2SiO3弱酸 H3PO4中强酸 H2SO4强酸 HClO4强酸(比H2SO4酸性强)
结论
[总结]第三周期元素Na Mg Al Si P S Cl,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
[思考] 根据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体会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讲解] 决定 可归纳出 。
3、元素周期律
(1)定义: 。
(2)实质: 。
【小结本课】
【反馈练习】
1.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Y的核电荷数比X大2,Z的质子数比Y多4,1摩尔X的单质跟足量的酸起反应能置换出1克氢气,这时X转为具有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根据上述条件推测:(1)X Y Z ;(2)X、Y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跟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① ,② 。
2.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铍(Be)是一种轻金属,它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B)砹是一种有色固体,HAt很不稳定,AgAt是有色难溶于水且感光性很强的固体
(C)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和盐酸的白色固体
(D)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课时作业]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学号:_______
1.碱性强弱介于KOH和Mg(OH)2之间的氢氧化物是 ( )
A.NaOH B.Al(OH)3 C.Ca(OH)2  D.RbOH
2.右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沸点最高
B.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
C.W的氢化物的沸点比X的氢化物的沸点高
D.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W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3.还原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的是 ( )
A.Na、Mg、Al B.Li、Na、K C.I-、Br-、Cl- D.P3-、S2-、Cl-
4.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
A.Na.Mg、Al还原性依次减弱 B.I2、Br2、Cl2氧化性依次增强
C.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5.砷(As)为第4周期第ⅤA族元素,根据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砷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
A.砷在通常情况下是固体 B.可以存在-3、+3、+5等多种化合价
C.As2O5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H3PO4弱 D.砷的还原性比磷弱
6.A、B、C、D、E是同一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呈碱性,且碱性B>A,C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E是这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
A.A、B、C、D、E B.E、C、D、B、A C.B、A、D、C、E D.C、D、A、B、E
7.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对应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ZO4H2YO4H3XO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顺序减弱 B.单质的氧化性按X、Y、Z顺序增强
C.元素的原子半径按X、Y、Z顺序增大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减弱
8.HF、H2O、CH4、SiH4四种气态氢化物按稳定性由弱到强排列正确的是 ( )
A.CH4<H2O<HF<SiH4 B.SiH4<HF<CH4<H2O
C.SiH4<CH4<H2O<HF D.H2O<CH4<HF<SiH4
9.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A>B>D>C B.原子序数 d>c>b>a
C.离子半径 C>D>B>A D.单质的还原性 A>B>D>C
10.这些事实是由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结果的是 ( )
A.次氯酸的酸性比硫酸弱 B.氯能置换硫化氢中的硫
C.硫离子的还原性比氯离子强 D.硫能在空气中燃烧,而氯则不能
11.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___________的递增,而呈_______性变化的规律,这里元素的性质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呈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12.短周期中置换H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元素(符号),化学性质最稳定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碱性最强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显两性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半径最大的金属元素的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离子半径最小的金属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
13.A、B、C 3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1A单质与水反应能置换出1g氢气,而A变为具有跟氖原子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B单质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气体,B成为稳定的气态氢化物.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既能溶于强酸也能溶于强碱
(1)由此可知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
(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A单质与水________
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溶于氢氧化钠溶液_ _______ .
14.A、B、C、D 4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18,其最高正价数依次为1、4、5、7,已知B的原子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2。A、C原子的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8。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已知含氧酸中最强的酸。则:
⑴A、B、C、D分别是 、 、 、 。
⑵A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⑶C、D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写化学式,用“<”或“>”表示强弱)。
15.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周期 ⅠA ⅡB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一 ①
二 ② ③ ④ ⑤ ⑥
三 ⑦ ⑧ ⑨ ⑩
四 ⑾ ⑿ ⒀
(1) 表中元素______的非金属性最强;元素______的金属性最强;元素______的单质室温下呈液态(填写元素符号);
(2) 表中元素⑿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
(3) 表中元素⑥⑩⒀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下同);
(4) 表中元素⑨和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4 页 共 4 页南京市燕子矶中学高一化学备课组必修2教学案6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3课时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一)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认真观察下表,填空并画出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线,标出其附近的元素符号。
金属性逐渐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1 非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2
3
4
5
6
7 金属性逐渐
【练习】X、Y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
A、 X原子的电子层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 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
C、 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 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分析】
(二)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思考:1、标出下列有下划线元素的化合价:NaCl MgCl2 AlCl3 H2SiO3 H3PO4 H2SO4 HClO4
2、总结最高正化合价与什么有直接关系?
得出结论: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 = =
思考:写出下列化合物中有下划线元素的化合价:Na2CO3与CH4 H2SO4与H2S HCl与HClO4 分析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其原因。
得出结论: 。
【练习】某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XO4,则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
若其水溶液呈现酸性,且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分析】
(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预测未知物的位置与性质
【练习】Ra(镭)是原子序数最大的第ⅡA族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是第ⅡA族中最大的
B、 遇冷水能剧烈反应
C、 位于第七周期
D、 Ra(OH)2是两性氢氧化物
2、寻找所需物质
在 能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如 ;
在 能找到制造农药的材料,如 ;
在 能找到作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随堂练习】
1、 在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能找到 ( )
A、制农药的元素 B、制催化剂的元素
C、做半导体的元素 D、制耐高温合金材料的元素
2、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元素X、Y都为主族元素)。 ( )
A、XY2 B、X2Y3 C、X3Y2 D、X2Y
3、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X,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
B、该元素最高正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XO2
C、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该元素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4
[课时作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某元素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XO4,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 )
A、 HX B、 H2X C、 XH3 D、 XH4
2、下列的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 )
A、 Ca(OH)2 B、 NaOH C、 RbOH D、Al(OH)3
3、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 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
C、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 D、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小
4、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事实是 ( )
A、氯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而硫与氢气反应生成硫化氢
B、向硫化氢的水溶液中通入氯气可得到淡黄色的硫
C、氯气能与水反应而硫不能
D、氯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而硫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
5、 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是:H3XO4A、非金属性强弱为:X>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为X、Y、Z
C、原子半径大小是:XD、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顺序减弱
6、短周期中的两种元素X和Y,X的原子序数大于Y,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一半,Y的二价阴离子和Ne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关于X和Y形成的化合物Z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Z是酸性氧化物 B、Z的水化物是碱
C、Z的化学式为X2Y  D、Z的水化物的酸性强于硫酸
7、在高温超导体中,铊(T1)是其中成分之一,已知铊是铝的同族元素,关于铊的下列性质判断中可能错误的是 ( )
A、是银白色质软的金属 B、形成+3价的化合物
C、T1(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D、单质铊的还原性比单质铝强.
8、砷为第4周期第ⅤA族元素,根据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砷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
A、AsH3比NH3稳定
B、可以存在-3、+3、+5等多种化合价
C、As2O5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H3PO4弱
D、砷的还原性比磷弱
9、A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差6,B元素与A元素的原子次外层上的电子数均为8,A与B可形成化合物BA2,则该化合物是 ( )
A、MgCl2 B、CaF2 C、SiO2  D、CS2
10、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 )
A、铍(Be)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B、砹(At)为有色固体,H At不稳定
C、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D、硒化氢(H2Se)是比硫化氢稳定的气体
11、(1)根据NaH的存在,有人提议可把氢元素放在 族,那么根据其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又可把氢元素放在周期表中的 族。
(2)现有甲、乙两种元素,甲元素在第三周期第VIIA族,甲元素与碘元素相比较,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名称),写出可以验证该结论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3)现有甲、乙两种短周期元素,室温下,甲元素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乙元素原子核外M电子层与K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甲、乙两元素相比较,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名称),可以验证该结论的实验是 。
(a)将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块状单质分别放入热水中
(b)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c)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
(d)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12、A、B、C、D四种元素,A元素所处的周期数,主族序数,原子序数均相等;B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中最小的,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BO3;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少2个;C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2C。
(1)B元素的名称,________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2)A,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
(3)C的元素符号________,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
(4)D的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
13、氧化还原反应中除了原子守恒(质量守恒)外,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RO3n- + 6I- + 6H+ = R- + 3I2 + 3H2O (R为主族元素)则:
(1)RO3n-中R的化合价为 ,n值为 。
(2)R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 个,在周期表的 族。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