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二化学复习提纲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必修二化学复习提纲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3-11 17:13:00

文档简介

专题八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主干知识】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 注意:
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 A X )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原子结构示意图: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能量高低: 低 高
离核距离: 近 远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例如: 和 和
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三周期元素 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18Ar
电子排布 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原子半径 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
主要化合价 +1 +2 +3 +4-4 +5-3 +6-2 +7-1 —
金属性、非金属性 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加 —
单质与水或酸置换难易 冷水剧烈 热水与酸快 与酸反应慢 —— —
氢化物的化学式 —— SiH4 PH3 H2S HCl —
与H2化合的难易 —— 由难到易 —
氢化物的稳定性 —— 稳定性增强 —
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 Na2O MgO Al2O3 SiO2 P2O5 SO3 Cl2O7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化学式 NaOH Mg(OH)2 Al(OH)3 H2SiO3 H3PO4 H2SO4 HClO4 —
酸碱性 强碱 中强碱 两性氢氧化物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很强的酸 —
变化规律 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
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Li Na K Rb Cs Fr (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
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 Br I At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
(Ⅰ)同周期比较:
金属性:Na>Mg>Al与酸或水反应:从易→难碱性:NaOH>Mg(OH)2>Al(OH)3 非金属性:Si<P<S<Cl单质与氢气反应:从难→易氢化物稳定性:SiH4<PH3<H2S<HCl酸性(含氧酸):H2SiO3<H3PO4<H2SO4<HClO4
(Ⅱ)同主族比较:
金属性:Li<Na<K<Rb<Cs(碱金属元素)与酸或水反应:从难→易碱性:LiOH<NaOH<KOH<RbOH<CsOH 非金属性:F>Cl>Br>I(卤族元素)单质与氢气反应:从易→难氢化物稳定:HF>HCl>HBr>HI
练习:判断下列物质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或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1) H3PO4 H2SO4 HClO4 H2O H2S H2Se
(2) Mg(OH)2 Ca(OH)2 Sr(OH)2
★比较粒子(包括原子、离子)半径的方法:(1)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
(2)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练习:判断下列粒子半径的大小:
(1) P S Cl Li Na K
(2) O2- F- Na+ Mg2+
三、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 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 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 (7个横行) 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 (7个周期) 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 长周期 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 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 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巩固练习】
1、某粒子含有6个电子、7个中子,净电荷数为0,则它的化学符号可能是( )
A.13Al B.13Al C.13C D.13C
2、下列粒子半径最小的是( ) A.Na+ B.Na C.Cl D.Cl-
3、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位素关系的是( )
A.与 B.T2O与H2O C.与 D.金刚石与石墨
4、某短周期元素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则该元素一定是:( )
(A)第1、2或3周期元素 (B)最高正化合价为+2
(C)IIA族元素 (D)金属元素
5、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X<Y B.原子半径X<Y
C.离子半径X>Y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
6、下列各组中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A.酸性:HClO4>HBrO4>HIO4 B.碱性:NaOH>Mg(OH)2>Al(OH)3
C.稳定性:PH3>H2S> HCl D.非金属性:F>O>S
7、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其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
HXO4>H2YO4>H3ZO4,则下列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Y>Z B.单质的非金属性:X>Y>Z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Z D.原子序数:X>Y>Z
8.在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的元素共有( )
【A】A.3种 B.4种 C.5种 D.6种
9.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X的质子数比Y的小
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
C.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小
D.X是金属元素,而Y是非金属元素
10、铊是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铊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与铝是同族元素,元素符号是Tl,以下对铊的性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A.铊是易导电的银白色金属 B.能生成+3价离子化合物
C.T1(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D. Tl3+的氧化能力比Al3+强
11.与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有关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 B.核内中子数
C.此外层电子数 D. 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12.(13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按要求填空:
族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⑴ ⑵
3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1)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名称⑴ ⑵ 。
(2)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 ,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 ,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3)写出元素⑻的氢化物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
(4)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碱性最强的是 ,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 。(填化学式,下同)
(5)在⑶与⑷的单质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 ,写出(3)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分)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
13 .有A、B、C、D四种元素,最高正价依次为1、4、5、7,其核电荷数按B、C、D、A顺序增大。已知B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C、D、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均为8,C、D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超过20,则A为 ,B为 ,C为 ,D为 .
Z专题十一 有机化合物
一、 甲烷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分子结构:空间正四面体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
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CH4+O2 CO2+H2O
(但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2)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
CH4+Cl2 CH3Cl+HCl
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酯 ( http: / / knology. / phrase-2006040716234000447.html" \t "_new )化、酯水 ( http: / / knology. / phrase-2006030911434300310.html" \t "_new )解等也是取代反应 ( http: / / knology. / phrase-2006040712122600447.html" \t "_new )
用途:燃料、化工原料
二、乙烯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中间的双键不能省略)
物理性质:乙烯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 难溶于水的气体。
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CH2═CH2+ 3O2 2 CO2+2H2O
乙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 1,2-二溴乙烷(无色)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叁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练习]一定条件下乙烯与Cl2、H2、水、卤化氢发生加成反应
3、加聚反应
小分子的烯烃或烯烃的取代衍生物 ( http: / / knology. / phrase-2006052313391300447.html" \t "_new )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加成反应 ( http: / / knology. / phrase-2006040715402600447.html" \t "_new )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 http: / / knology. / phrase-2006040717331100447.html" \t "_new )的反应,叫做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 http: / / knology. / phrase-2006040715452400447.html" \t "_new )。如:
nCH2═CH2 [CH2═CH2 ]
三、苯
1、苯的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 结构简式:
结构特点:
2、苯的物理性质:苯在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有强烈芳香味;有毒。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3、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1)苯的氧化反应
苯的可燃性,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空气中燃烧冒浓烟。
2C6H6+15O2 12CO2+6H2O
注意: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苯的取代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苯能与硝酸、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四、乙醇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沸点78℃;易挥发;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
1. 乙醇与金属钠(活泼金属)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 乙醇的氧化反应
CH3CH2OH+3O2CO2+3H2O
3. 乙醇的催化氧化
2CH3CH2OH+O2 2CH3CHO + 2H2O
乙醇的用途: 消毒剂、饮料、基本有机化工原料、汽车燃料。
  
五、乙酸
1.分子结构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2.物理性质: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熔点是16.6℃,当室温低于16.6℃时,无水乙酸就凝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故通称冰醋酸。
3.化学性质
(1)酸性 弱酸性:CH3COOH CH3COO- + H+
(2)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实质:酸去羟基醇去氢
总结:
六、糖类
(一)糖的分类
分类标准:据糖类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
单糖 :不能被水解的糖类。如 葡萄糖、果糖
二糖 :能水解生成2个单糖分子的糖类。如 蔗糖、麦芽糖
多糖 :水解时多个单糖分子的糖类。如 淀粉、纤维素
(二)淀粉的水解
(C6H10O5)n + nH2O nC6H12O6
淀粉 稀硫酸 淀粉水解液 新制Cu(OH)2悬浊液 检验淀粉是否水解
淀粉 稀硫酸 淀粉水解液 碘水 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三、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
A、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 溶于水 不及蔗糖甜(葡萄汁 甜味水果 蜂蜜)
分子式 C6H12O6
结构简式: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或CH2OH(CHOH)4CHO
银镜反应:
CH2OH(CHOH)4CH +2[Ag(NH3)2]OH==CH2OH-(CHOH)4COONH4++ 2Ag + H2O + 3NH3
与新制Cu(OH)2作用(医疗上 检验糖尿病)
CH2OH-(CHOH)4-CHO + 2Cu(OH)2 ==CH2OH-(CHOH)4-COOH+ Cu2O + H2O
七、油 脂
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
二、油脂的水解:
水解的产物:甘油和高级脂肪酸
三、油脂在人体内的功能:
1、供给人体热量:1g油脂在体内氧化释放的热能约为KJ,远远高于等质量的糖类和蛋白质
2、重新合成人体所需脂肪储存在人体中: 成人脂肪约占体重的10 — 20%
3、合成其他化合物的原料:如磷脂、固醇等。
4、有多种生理功能:如促进发育、维持健康、参与胆固醇的代谢等。
八、蛋白质
(一)蛋白质的组成和存在
1、组成元素:C H O N S P Fe Zn Mo… 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存在于动物的肌肉、毛发、蹄角、血液、激素、抗体、乳汁、酶等
2、摄入人体的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水解 氨基酸 氧化 供能
氨基酸 合成 人体所需蛋白质
3、氨基酸
通式(α—氨基酸):
两性:酸性、碱性
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α—氨基酸 如:甘氨酸:H2N—CH2—COOH
在一定条件下,α-氨基酸发生缩聚反应,通过肽 ( file: / / / F:\\我的课件\\高二化学课件\\肽健形成.swf" \t "_parent )键 ( file: / / / F:\\我的课件\\高二化学课件\\肽健形成.swf" \t "_parent )形成蛋白质。其中:-CO-NH- 叫肽键,氨基酸发生缩聚反应时形成肽键中的C—N键,蛋白质水解时断裂肽键中的C—N键.
(二)蛋白质的性质:
1、 盐析(物理变化;可逆)
条件:加入某些浓的无机盐溶液
2、 变性(化学变化;不可逆)
条件:加热、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铅、铜、汞等重金属盐,甲醛、酒精、苯甲酸等有机物等。
3、颜色反应(化学变化)
八、维生素
1.维生素的分类
习惯上按溶解性的不同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VA、VD、VE、VK加油炒熟,排泄率低,摄入过多会中毒
水溶性:VB、VC 宜生吃,凉拌,排泄率高,多吃也不中毒
2、维生素A
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化学式为C20H30O 存在于胡萝卜等蔬菜和鱼肝油中,缺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干眼疾等眼疾。
3、 维生素C
维生素C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化学式为 C6H8O6,俗名:抗坏血酸 存在于新鲜水果及蔬菜中,缺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
催化剂
R—CH—COOH
|
NH2
蛋白质
点燃
点燃
光照
点燃专题十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一、化学反应速率
  1、表示方法: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表达式:v=△C/△t
3、常用单位:mol/(L·S)、mol/(L·min)、mol/(L·h)
[练习]
1、在某一化学反应里,反应物A的浓度在10s内从4.0mol/L变成1.0mol/L,在这10s内A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
2、向4L容器中充入0.7molSO2和0.4molO2,4s末测得剩余SO2是0.3mol,
则VSO2=____________.
[小结]:在具体的运用和理解化学反应速率时,还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化学反应速率是标量,即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
   2、一般计算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3、不用纯液体和固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因为它们“浓度”是不变的
   4、对于同一化学反应速率用不同的的物质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可能不相同,但其化学反应速率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例如:N2+3H2=2NH3中,VN2 :VH2:VNH3=1:3:2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⑴浓度:反应物浓度越大,速率越大
         ⑵温度:体系温度越高,速率越大
        ⑶固体表面积:块装固体反应速率小于粉末状固体反应速率
        ⑷催化剂:能大大改变速率
        ⑸压强: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压强越大,速率越大
三、化学反应的限度
1、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通常把从左向右
进行的反应称为正反应。把从右向左的反应称为逆反应。如:
N2+3H2 2NH3
2、化学平衡状态: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
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
3、化学平衡的特点:“动、定、变、等”
a.反应物与生成物处于动态平衡,在化学平衡状态,可逆反应的正反应和逆反应都还在不断的进行着。
b.在化学平衡状态,任何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保持一定,百分组成保持一定;(或说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含量保持一定)
c.影响平衡的外界条件改变,平衡状态即被破坏,发生平衡移动。
d. 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V正=V逆)
四、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1、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1)都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能量变化及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发生。
(2)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2、化学反应的本质(实质)
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化学反应按热量的变化分类
(1)概念
放热反应: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2)分类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反应〔∑E(反应物)>∑E(生成物)〕
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反应〔∑E(反应物)<∑E(生成物)〕
【图示法表示】
【练习一】判断下列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C(s)+CO2(g)2CO(g)
Ba(OH)28H2O(s)+2NH4Cl(s)=BaCl2(aq)+2NH3(g)+10H2O(l)
Zn+H2SO4=ZnSO4+H2↑ C(s)+H2O(g)CO(g)+H2(g)
4、常见的放热、吸热反应
(1)放热反应:a、所有燃烧反应;b、酸碱中和反应;c、金属与酸生成气体的反应;d、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2)吸热反应:
a、C(s)+CO2(g)2CO(g);
b、Ba(OH)28H2O(s)+2NH4Cl(s)=BaCl2(aq)+2NH3(g)+10H2O(l)
c、C(s)+H2O(g)CO(g)+H2(g)
d、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五、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1、原电池:把化学转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常见原电池: 锌锰干电池、铅蓄电池、氢氧燃料电池等
2、原电池的正负极的规定与反应类型
失电子的极(电子流出的极)-----负极-----氧化反应
得电子的极(电子流出的极)-----正极-----还原反应
电子流向: 负极 正极
电流流向: 正极 负极
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a.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和另一种非金属导体)构成电极。
b.电解质溶液。
c.构成闭合回路。
d.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六、生物质能的利用 氢能的开发与利用
1.直接燃烧:(C6H10O5)n+6nO26nCO2+5nH2O
2.生物化学转换
(1)沼气:
(2)乙醇:(C6H10O5)n+nH2OnC6H12O6
C6H12O62C2H5OH+2CO2↑
3.热化学转换
4.氢能的三大优点:
(1)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2)燃烧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3)制备的原料是水,资源不受限制。
5.氢能的利用途径:
(1)燃烧放热(如以液氢为燃料的液体火箭)
(2)用于燃料电池,释放电能(如氢氧燃料电池)
(3)利用氢的热核反应释放出的核能(如氢弹)
现象 检流计指针发生了偏转
结论 外电路导线上有电流通过
原理:
锌片:Zn -2e- = Zn2+ 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
铜片:2H++2e- = H2↑ 反应类型 还原反应
总反应式:Zn+2H+ = Zn2++ H2↑ 反应类型 氧化还原反应
能量的贮存
能量的释放专题九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基础知识】
1. 叫化学键。其主要类型有 , 等。
2.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离子键。
例:
Na Na+
静电
NaCl
作用
Cl Cl—
活泼非金属与活泼金属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形成具有稳定结构的___________,再通过____________构成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
活泼的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易形成___________,离子化合物的构成微粒是________,使阴阳离子结合的相互作用,是离子键。思路应紧紧围绕“结构——性质——应用”这一主线。
3.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 ”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以简明地表示原子、离子的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排布,这种式子称为“电子式”。
原子:
(1)阳离子
(2)阴离子
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含有 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中也可能存在 键,如 、 、 等。
4.原子之间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 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成键时,要成为稳定结构,不能通过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则可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使未成对电子成对,而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氢形成2电子稳定结构)。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决定于未成对电子数:
例:H ,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可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
N ,有三个未成对电子,可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
①单质分子的形成:如:H2、Cl2、N2等。
H + H H H
两个不稳定的氢原子 稳定的氢分子 (共价分子)
放出能量
能量较高 能量较低
吸收能量
②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如:HCl、H2S、NH3、CCl4等
H + S + H H S H
共价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称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只含有________,不含有_______。但离子化合物中可含有_______。
共价键可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如:(各举一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式:将共价分子中,每一对共用电子对都用一条短线表示,从而表示共价分子中各原子的连接方式的式子。例:N N ,H—Cl,O C O 等。在有机化合物中,可省略结构式中所有的碳氢键和碳碳单键,写成结构简式。
5.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 和 的过程。
6.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
H Na+ Mg OH— O Cl— C S2— N
7.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MgCl2 NaOH N2 CCl4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 HCl H2O NH3______________
Na2S_____________ Na2O2_____________ HF____________
8.同素异形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同分异构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共价键 B.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必是共价化合物
C.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是离子化合物
2.下列不是离子化合物的是
A.H2 O B.CaI2 C. KOH D.NaNO3
3.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
A. Ba (OH)2 B. CaCl2 C. H2 O D. H2
4. 下列物质中其电子式可用 X+[ Y Z ]— 表示的是:
A. HClO B. NaHS C. KOH D. KClO
5. 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6.下列各晶体熔化时只需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A、SiC B、KCl C、SO2 D、NH4Br
7.下列各组物质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相同的是
A.CaCO3和MgCl2 B.NH4F和NaF C.Na2O2和H2O2 D.H2O和SO2
8.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Na2O2 B.NaHSO4 C.HNO3 D.I2
9.下列化合物电子式表示正确的是
10.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A.Na2O B.HNO3 C.HCl D.NH3
11.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生成的化学键
A.一定是离子键 B.一定是共价键 C.两者都有可能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2.氯化钠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下列性质可以证明氯化钠中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A.具有较高的熔点 B.熔融状态能导电 C.水溶液能导电 D.常温下能溶于水
13.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酒精溶于水 D.HCl气体溶于水
14.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分子式为C6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60 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 C60 和石墨都是碳的同位素
C. C60 中含有离子键 D. C60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0
15.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氯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硫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溴化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分别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Cl2 H2
CO2 NH3
N2 CH4
8
+11
2
1
+11
8
2
离子键
+17
8
2
8
+17
8
2
7
离子
化合物
得 e-
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
成键时放出能量或断键时吸收能量越高,键越牢固
一个硫原子,有两个孤对电子,与氢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对偏向硫,所以硫显—2价。
离子
PAGE
第 1 页,共 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