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第二单元第二节 水的分解与合成(山东省滨州地区阳信县)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第二单元第二节 水的分解与合成(山东省滨州地区阳信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3-12 12: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水的分解与合成
执教人:温店镇中学 刘军
课时备课
课题 水的分解与合成 1 课型 新授 总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让学生知道水分解的产物,认识分解反应,鉴别氢气和氧气;2.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3.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4.认识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水;5.理解化合反应的含义;6.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1. 通过水分子分解的微观示意图或微观动画的分析,使学生能从微观上解释水的分解过程;2.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得氢气燃烧生成水的结论;3.进一步从分子变化的角度上理解化学变化。4.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获得结论——交流反思的科学探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问题讨论,活跃学生思维,增进交流与表达意识;
2.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丰富科学体验,激发探究兴趣,并初步形成微粒观。 3. 关注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重点、难点:重点:1.做好电解水的实验,知道水分解的产物;2.通过氢气燃烧生成这一事实,理解化合反应;3.了解物质性质的区分。难点:1.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2.如何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课前准备:1水电解器、试管、导线、电池、炭棒、烧杯、导气管、启普发生器等;
2. 多媒体(水分解的微观动画、水的合成的微观动画);
3. 金、金刚石、氦气的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诊断补偿:【提问】水是由 构成,水在三态变化中,改变的是水分子的 、 ,不变的是 ,发生的是(填物理或化学) 变化。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神州七号火箭升空。 师生双边活动思考回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 师生双边活动
 【提问】你知道它使用的燃料是什么吗?是液态的氢气。怎么才能得到氢气?以氢气为燃料有哪些优点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可以得到一定的启示。【板书】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展示学习目标】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让学生知道水分解的产物,认识分解反应,鉴别氢气和氧气;2.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3.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板书】一.水的分解活动天地: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展示点拨:小组评价:疑难反馈:  学生思考问题,进行猜测。从学生非常熟悉的事情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节的教学目标。学生阅读目标,了解本节应学习的知识。【讲解并提问】水受热或遇冷会发生状态的改变,但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又会怎样呢?学生听讲并猜想【问题激疑】用什么样的装置来完成这个实验呢?学生猜想【引导探究】大家可以参考37页电解水的装置图,看还能设计出哪些装置来电解水。(学生设计这个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知识准备)【小组讨论】要求小组内学生先独立思考,设计出实验装置;然后组内讨论,选出本组最优装置。【展示】请各小组把本组设计的装置展示出来,让大家共同来分享。学生各抒己见,或口述,或通过实物演示,或画图说明等多种形式。【引导评价】同学们设计出这么多方案,谁的更便于操作更合理呢?学生讨论评价教师对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进行点评,优秀得A,良好得B,不合格得C,让各小组记录下来;最后选出最好的实验方案。通过上面学习,学生将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给老师,老师让其他组学生解决,全班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 师生双边活动
 学生实验: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板书】 正极:体积小,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是氧气。 电解水 负极:体积大,能燃烧,是氢气分解反应 生不能解决的,需老师点拨。【点拨】请同学们按37页《活动天地》的要求去做。【说明】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分组实验】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检验正极和负极上产生的气体。教师活动指导。【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组的实验现象以及检验结果。【预设】1、有的组没有观察到两种气体的体积大小; 2、有的组认为生成的气体是水蒸气; 3、有的组制取气体太少,使实验现象不明显。【引导评价】各组观察的现象大同小异,那正确的结果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评价教师对各小组进行点评,优秀得A,良好得B,不合格得C,让各小组记录下来;【小结】实验现象及结论【疑难反馈】通过上面学习,学生将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给老师,老师让其他组学生解决,全班学生不能解决的,需老师点拨。【讲解并板书】水通电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可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来表示:【讲解】这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学生听讲,并书写文字表达式,了解分解反应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 师生双边活动
 2、化学反应的实质 多媒体展示:【板书】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化学反应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提问】你知道在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 学生讨论、猜想。【多媒体】展示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之后,氢氧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微观动画。【讲解】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是化学变化。学生观看动画,了解水分解过程的实际原因。【问题促思】谁能总结以下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小组讨论】讨论回答:化学反应的实质【展示】各小组展示本组的结果。学生甲: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我认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学生乙:上述反应中,两个氢原子会结合成一个氢分子,两个氧原子会结合成一个氧分子,看得出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没有被再分割。化学反应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引导评价】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请同学们评论一下。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最后对各小组进行点评,优秀得A,良好得B,不合格得C,让各小组记录下来。通过上面学习,学生将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给老师,老师让其他组学生解决,全班学生不能解决的,需老师点拨。【小结】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 师生双边活动
引入【板书】二、水的合成学生实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阅读】课本39页第一、二自然段并回答问题: 分子和原子有哪些基本性质?【展示】各小组回答问题,教师点拨。【小结】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质量、体积都很小;总在不停的运动;粒子之间有间隔。【引入】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水通上直流电可以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可以点燃,这是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结果是不是还生成水呢?【引导探究】我们猜想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水,那该如何来证明你的猜想呢?【小组讨论】要求小组内学生先独立思考,设计出实验方案;然后组内讨论,选出本组最优方案。【展示】请各小组把本组设计的方案展示出来,让大家共同来分享。学生各抒己见…… 【引导评价】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请同学们评论一下。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最后对各小组进行点评,优秀得A,良好得B,不合格得C,让各小组记录下来。【点拨】请同学们按39页《活动天地》的要求去做。【说明】试验中的氢气是纯净的氢气,已经过老师的验纯,未经检验的氢气不准点燃!防止发生事故!【学生实验】分组进行试验;并记录实验现象。教师活动指导。【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组的实验现象以及检验结果。【预设】学生甲: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 师生双边活动
实验现象:1.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2.烧杯壁上还有水雾,烧杯壁发烫。结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板书】氢气 + 氧气 水H2 O2 H2O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学生乙:烧杯壁上还有水雾,烧杯壁发烫,说明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水。 ……【引导评价】各组观察的都很仔细,一些细节问题也观察到了,那正确的结果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评价教师对各小组进行点评,优秀得A,良好得B,不合格得C,让各小组记录下来;【小结】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现象:1.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2.烧杯壁上还有水雾,烧杯壁发烫。结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提问】结合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思考:从这个实验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学生思考回答。【预设】1.氢气燃烧产物是水;2.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3.氢气可做燃料,无污染等。4.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小结】将上述问题点拨后教师进行小结【要求】请同学们写出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与水分解的文字表达式比较有何异同,试着给这个反应类型起个名字。学生分析思考回答。【讲解】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交流共享】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氢气和氧气化合生产成水的反应过程。分析思考回答。【多媒体】待学生回答后,展示水合成过程的微观动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 师生双边活动
【板书】2.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 【小结并讲解】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都说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这两个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提问】谁能说出水和氢气都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思考回答【追问】不同的微观粒子构成不同的物质,水和氢气的化学性质为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回答:不同。因为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构成水和氢气的粒子不同。【讲解】那么,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成为这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提问】你还能举出哪些方面属于物理性质的范畴?学生认真分析,争相交流:气味、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小结】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问题反馈】通过上面学习,你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反馈给老师,老师让其他组学生解决,全班学生不能解决的,老师点拨。【盘点收获】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节课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从中又懂得了哪些道理?受到了哪些启发?学生说出自己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启发与收获。【达标测试】教师出示学案中的达标测试题,学生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评价。【小组?】按课堂表现和得分,教师评出本节优胜小组。

通电
氢气+氧气
H2O H2 O2


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