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
化 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Ca-40 Fe-56
第Ⅰ卷(共69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3题,每题3分,共69分)
1、今年“两会”期间,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提出很多议案。下列关于环境和食品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力推广使用环保袋可有效缓解白色污染
B.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C.食品添加剂应多使用以促进人体健康
D.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使用清洁能源,改善大气质量
2、下列物质的分离(或提纯)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蒸馏 B.分离乙酸与乙酸乙酯——萃取
C.用四氯化碳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过滤 D.分离汽油和水——分液
3、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2.4克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2NA
B.在标准状况下,22.4L水含有水分子的个数是NA
C.16克O3中含有氧原子的个数为NA
D.1L1mol/L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钠离子的个数为NA
4、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1nm=10-9m,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有丁达尔现象 B.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C.不能透过滤纸 D.所得分散系不稳定
5、某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Cu2+、SO42-、H+ 、Cl- B.Ba2+ 、CO32-、NO3-、K+
C.HCO3-、Na+、Mg2+、H+ D.Cl- 、NO3-、Al3+、NH4+
6、右图是化学实验常用装置之一,若气体从右管进入,可用来收集的气体是
A.NO B. N2 C.CO D.SO2
7、氯是富含在海水中的元素,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ⅦA族
B.Cl-结构示意图为:
C.NaCl电子式为
D.KClO3电离方程式为:KClO3= K++Cl—+3O2-
8、实验室中,要使AlCl3溶液中的Al3+离子全部沉淀出来,适宜用的试剂是
A.NaOH溶液 B.Ba(OH)2 溶液 C.氨水 D.盐酸
9、下列关于SO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二氧化硫能漂白某些物质,说明它具有氧化性
B.二氧化硫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它能与水反应生成H2SO3
C.实验室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含有二氧化硫的尾气
D.将足量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
B.钠与水反应: Na+H2O== Na++OH—+H2↑?
C.氨水跟稀Mg(NO3)2溶液反应:Mg2++2OH-== Mg(OH )2↓
D.氢氧化铜溶于盐酸: H++OH- == H2O
11、下列说法恰当的是
A.乙烯和溴水中的溴发生加成反应 B.溴水和苯在铁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
C.甲烷被氯气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D.乙醇与金属钠发生化合反应
12、下列各组物质相互反应时,会产生有色气体的是
A.Zn与H2SO4 B.NH4Cl与浓NaOH溶液
C.NaHCO3与稀H2SO4 D.Cu与浓HNO3
13、常温下,铁与下列酸溶液作用产生H2的是
A.浓硫酸 B.稀硫酸 C.浓硝酸 D.稀硝酸
14、同周期的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H3Z04 A.非金属性 X>Y>Z B.原子半径X>Y>Z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按X、Y、Z的顺序由少到多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由弱到强
15、下列化合物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
A.MgCl2 B.SiO2 C.H2O D.NaOH
16、1820年德贝莱纳用MnO2催化KClO3分解制氧,发现制得氧气有异常的气味,使该气体通过KI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则该氧气中可能混有
A.Cl2 B.Br2 C.HCl D.CO2
17、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一些元素能用于制
A.合金 B.半导体 C.催化剂 D.农药
1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纤维素 B.蛋白质 C.油脂 D.塑料
19、铝制品不宜长期盛放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是因为铝制品表层物质属于
A.金属铝 B.碱性氧化物 C.酸性氧化物 D.两性氧化物
20、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番茄里,如右图所示,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铜片是
A.正极 B.电子流出的电极
C.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D.逐渐溶解的电极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某元素化合价升高,则该元素被还原
B.从海水中提取溴元素(以Br-形式存在),可以考虑向其中通入F2
C.在偏远的地区,可以考虑用铝热反应来焊接铁轨
D.吸热反应是指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
22、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N2和3mo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H3
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
23、乙醇分子中各化学键如图所示,工业上可用乙烯水化法制得乙醇,下列对乙烯和乙醇的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烯分子为平面结构
B.乙烯可用做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C.乙醇在铜催化下和氧气反应时,键①和③断裂.
D.和乙酸、浓硫酸共热时,键②断裂.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1分)
二、本大题包括2题,共15分。分为A题和B题,每位考生只可选做1题。选学(化学与生活》模块的考生答A题,选学《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考生答B题。
24A.
a.化学药品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
(1)利用化学合成药物,可保障人体健康。
①青霉素是良好的抗生素,在使用前一定要 。
②碳酸氢钠[NaHCO3]是某些抗酸药的有效成分。碳酸氢钠与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胃溃疡的病人能否使用碳酸氢钠 (填“能”或“不能”)。
③“OTC”表示 (填“处方药”或“非处方”,下同)药物,消费者不需要持有医生处方就能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是 。
(2)钢铁的生产与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生活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①工业炼铁的主要反应方程式为: 。
②写出铁溶于FeCl3溶液的离子方程式 。
③为防止轮船的船体在海水中腐蚀,一般在船身连接 (填“镁块”或“铜块”)。
b.糖类是人体需要的重要营养素,淀粉是重要的一类糖。
在试管中加入0.5g淀粉和4mL20%的H2SO4溶液,加热3~4min,然后用碱液中和试管中的H2SO4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富含淀粉的是 (填“面粉”或“青菜”或“猪肉”)
(2)淀粉完全水解生成有机物的化学式为 。
(3)若要检验淀粉没有完全水解,可取少量上述溶液加入 (填试剂的名称),应观察到 。
24B.5.8g某含氧衍生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将产生的高温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使浓硫酸增重5.4g,氢氧化钠溶液增重13.2g。对该物质进行质谱分析,在所得的质谱图中有质荷比分别的27、29、31、44、50、58六条谱线,下图是该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并且峰面积比分别为1:1:6,
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⑴确定该物质的分子式
⑵推测其结构,写出该物质的结构简式并命名。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两题,共8分。
25(3分).某研究学习小组成员分别设计了如下甲、乙、丙三套实验装置制取乙酸乙酯。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试管中的液态物质有乙酸、乙醇和 。
(2)甲、乙两套装置中,不宜选用的装置是 。(选填“甲”、“乙”)
(3)试管B中的液体能和生成物中混有的杂质发生反应,该杂质的结构简式为 。
26(5分).某待测液中只可能含有A13+、Fe3+、K+、NH4+、C1-等离子,现通过如下实验对其中的阳离子进行检验:
(1)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
(2)向上述待测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NaOH溶液过量后沉淀又完全溶解。实验过程中还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据此可以判断该待测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一定没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一种阳离子没有检验,检验这种离子的实验方法是(填写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C1-是否含有 (填“有”、“没有”或“不确定”)。
四、计算题(本题共8分)
27.(8分)化学学习小组为测定“阳光”牌小包装中Fe粉和活性炭质量之比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阳光”牌小包装“脱氧剂”成份为Fe粉、活性炭及少量NaCl、水。
【实验步骤】
步骤一:取某食品包装袋中的“阳光”牌“脱氧剂”一袋,将里面的固体倒在滤纸上,仔细观察,固体为灰黑色粉末,夹杂着一些红棕色粉末。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固体溶于水,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以除去“脱氧剂”中NaCl和水;
步骤三:取步骤二中的滤渣,将其分为两等份,每一份质量为16.0g。将其中一份在氧气流中充分灼烧,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得澄清石灰水,得到干燥、纯净的沉淀20.0?g。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的另一份滤渣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足量的稀H2SO4,微热至反应完全。
步骤五:向步骤四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后得固体,经洗涤后转移到坩埚中充分加热,冷却、称量,得到固体质量仍为16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步骤一可知,上述“脱氧剂”中的红棕色物质为 (填化学式);
(2)由步骤三可知,16.0?g滤渣中活性炭的质量为 g;
(3)综上实验所知:该“脱氧剂”中未被氧化的Fe粉和活性炭质量之比为 ;
(4)该“脱氧剂”中,铁已被氧化的百分率为 。
200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
化 学 答题纸
二、本大题包括2题,共15分。分为A题和B题,每位考生只可选做1题。选学(化学与生活》模块的考生答A题,选学《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考生答B题。
24A.
a.(1)① 。
② ; (填“能”或“不能”)。
③ ; 。
(2)① 。
② 。
③ (填“镁块”或“铜块”)。
b.(1) (2) (3) , 。
24B.⑴ 。
⑵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两题,共8分。
25(3分).
(1) 。(2) 。(3) 。
26.(5分)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
四、计算题(本题共8分)
27.
(1) (填化学式);
(2) g;
(3)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