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市高三化学复习研讨活动资料

文档属性

名称 富阳市高三化学复习研讨活动资料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3-19 09:38:00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08、09高考考试说明》比较解读一、新旧考试说明的比较
二、一些浅薄的想法一、新旧考试说明的比较(一)、“考试目标与要求”的对比08年考试说明:化学科试题旨在测试学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试题还应注意考查考生初步用所学化学知识,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09年考试说明: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科学素养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对科学术语的基本概念、原理、理论的基
本了解
二、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
三、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从这一定义不难看出,提高科学素养并不只是追求对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要求对核心概念和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深刻领悟;不但限于对知识的理解,还包括对过程和方法的熟知,还应该强调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什么是科学素养山东试题还关注了考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08山东)9.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金属材料都是导体,非金属材料都是绝缘体
B.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是只生成CO2和H2O
C.水电站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而核电站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D.我国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商家不得无偿提供塑料袋,目的是减少“白色污染”(08山东)10.下列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
B.门捷列夫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表明科学研究既要继承又要创新
C.C60是英国和美国化学家共同发现的,体现了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
D.科恩和波普尔因理论化学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意味着化学已成为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08广东)21.(12分)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3的结论。
(1)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2)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3 mol·L-1H2SO4/3% H2O2、6 mol·L-1HNO3/0.01 mol·L-1KMnO4、NaOH稀溶液、0.1 mol·L-1Kl、20% KSCN、蒸馏水。
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
假设2:       ;
假设3:       。
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实验过程
根据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09年考试说明:
从学习潜能(自主学习能力)角度,提出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2、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学习潜能”的核心是:
第一、能够提出独特的问题,并知道从哪儿
去寻求答案;
第二、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进行创新。 对学科核心知识深入、准确掌握 学习潜能的基本要求 能有效获取知识并与已有知识整合 学习潜能的重要条件 正确应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潜能的关键性标志 善于开展探究性(研究性)学习 学习潜能的外在表现 已实施新课改的地区高考试题主要通过下列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潜能: 第一、突出化学核心知识的考查。
第二、以图像、表格、流程、装置等多样化的形式呈现新信息,考查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以及将新信息和已有信息整合、重组为新信息块的能力。 (08广东)某科研小组研究了把催化剂在氧气气氛中对一系列醇氧化成醛反应的催化效果,反应条件为:K2CO3、363K、甲苯(溶剂)。实验结果如下:分析表中数据,得到钯催化剂催化效果的主要结论是 (写出2条)。(08山东)30.(16分)食盐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⑴粗食盐常含有少量K+、Ca2+、Mg2+、Fe3+、SO42-等杂质离子,实验室提纯NaCl的流程如下:要求根据流程图和有关物质性质,选择除杂试剂和添加顺序等 第三、注重化学学科方法的考查,分析处理相关信息、得出规律性结论,以此考查资料和数据的处理能力,对科学抽象、模型化、假说等科学方法的了解程度。 (08江苏)13.研究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与产物之间的关系时,使用类似数轴的方法可以收到的直观形象的效果。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A.密闭容器中CuO和C高温反应的气体产物:
B.Fe在Cl2中的燃烧产物:
C.AlCl3溶液中滴加NaOH后铝的存在形式:
D.氨水与SO2反应后溶液中的铵盐:第四、强化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08海南)29.(11分)如何防止铁的锈蚀是工业上研究的重点内容。为研究铁锈蚀的影响因素,某同学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的是(填实验序号) ___; 在电化学腐蚀中,负极反应是___; 正极反应是___;
(2)由该实验可知,可以影响铁锈蚀速率的因素是______; (3)为防止铁的锈蚀,工业上普遍采用的方法是____(答两种方法) 从科学探究所占比例看,广东卷占15.3%、海南卷占10%、江苏卷占8.3%、宁夏卷占15%。这使得新课程高考具有了时代气息,并成为高考中的亮点。 (二)、考试范围和内容的变化1、考试范围的变化08年考试说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五个方面。09年考试说明:化学科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有机化学基础和化学实验五个方面。突出了方法和学科特点,不再单独列出内容计算,而把计算内容分散到具体的知识内容中。化学科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利用物质的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5.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2、考试内容中新增加的⑴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核外电子排布删去了以前三周期为例。
⑵ 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由分子构成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在氢键的要求中特别强调以“水”为例。
⑶ 核素、焓变、熵变、盖斯定律、化学平衡常数、溶度积、铜、层析分离、 合金、氨基酸。
⑷ 明确指出“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⑸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⑹了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能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
⑺了解离子积常数
⑻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⑼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⑽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⑾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⑿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⒀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的一种重要方法。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⒁了解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和安全性要求,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⒂能应用过滤、蒸发、萃取、蒸馏等方法分离和提纯常见的物质。⒃了解对物质进行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⒄能发现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研究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
⒅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和事实,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3、考试内容中新删去或弱化的⑴、同素异形体
⑵、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
⑶、结晶、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
⑷、胶体只需知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⑸、极性键、极性分子
⑹、氧化还原配平
⑺、燃烧热、中和热⑻、电解精炼、镀铜、氯碱工业等反应原理
⑼、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
⑽、同系物
⑾、P4、考试要求的升降⑴、原考纲“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蚀的方法”。变为“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了解金属腐蚀的危害和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
⑵、原考纲“初步了解化学电源”,变为“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⑶、原考纲“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变为“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⑷、原考纲“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变为“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⑸、原考纲“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变为“了解化学键的定义,知道离子键的概念和成因及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知道共价键的概念和成因及共价分子的特点,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⑹、原考纲“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变为“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⑺、原考纲“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变为“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⑻、原考纲“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变为“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⑼、原考纲“了解烷烃的命名原则”,变为“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二、一些浅薄的想法1、夯实基础突出对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核心概念和理论的复习
2、按照考试说明进行复习。关注新增内容,大胆删去考试说明中已删去的内容。
3、强化基本实验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实验的教学。关注科学探究。
4、关注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和社会的联系,关注绿色化学思想。5、增加新情景、新面孔、陌生试题的训练
。。。课件16张PPT。灵活运用教材,提高复习质量一、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二、新教材的重要地位三、用好用活新教材一、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课程标准必修教材 选修教材高考命题纲领、依据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普通高校招生化学科考试的命题依据。二、新教材的重要地位1、教材本身的内容更加丰富。
2、教材在主干知识的呈现方式更加灵活。
3、教材与生活生产联系更加紧密、与科学前沿更加同步。
4、教材对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内容更加具体。
5、教材中所选用作业对能力要求更加突出。三、如何用好新教材1、重温——理解几本教材的关系和作用
必修1必修2是基础,选修教材是必修教材的一种延伸和生长。有很多问题的背景在选修教材中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在必修教材中。 必修课程模块化学1、化学2是高校招生化学科考试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三、如何用好新教材2、整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教材采用主题式编排方式,有利于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和技术的密切联系,但也导致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受到一定的影响,给教学和复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在复习中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合并,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带着知识体系进入考场。三、如何用好新教材例如1:关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化学1》P18,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结晶、过滤、萃取、分液、蒸馏、纸上层析。
《实验化学》p3,物质分离、提纯方法选择的思路。固体样品:加热(灼烧、升华、热分解),溶解,过滤(沉淀洗涤),蒸发,结晶(重结晶),电解精炼。
液体样品:分液、萃取、蒸馏
胶体样品:盐析、渗析
气体样品:洗气三、如何用好新教材例如2:过滤与洗涤《实验化学》P15,KNO3晶体制备,减压过滤和热过滤;《实验化学》P89,摩尔盐的制备,热过滤; 《实验化学》P93,阿司匹林的制备,减压过滤。
在述实验中,对沉淀的洗涤分别用到了滤液淋洗、冰水洗涤、酒精洗涤等沉淀洗涤方法。
《实验化学》P89倾析法。
《化学必修1》p80分子筛“筛分”。
《化学与技术》P14“离子交换膜”三、如何用好新教材例如3:乙醇、苯酚与金属钠的反应。《有机化学基础》P76,将乙醇和苯酚分别置于50℃热水浴中,待苯酚熔化后,分别加入金属钠。
《实验化学》p27,在两支干燥的试管中各加入2mL乙醚,向其中一支中加入1mL乙醇,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g苯酚,振荡。再分别向上述试管中各加入一小块钠。三、如何用好新教材例如4:氧化还原反应。《化学1》P6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化学1》p45氧化还原剂的判断和电子转移表示方法;
《化学1》P75、p89氧化还原剂的强弱及其判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化学》p39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三、如何用好新教材例如5:离子反应条件。《化学1》P6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化学1》P53由NaCl制备NaHCO3;
《化学反应原理》P82沉淀溶解平衡的沉淀转化;
《实验化学》P13KNO3晶体的制备。三、如何用好新教材例如6:氢氧化铜悬浊液的用途《化学2》P71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P79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P104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显色反应;
《实验化学》P32甘油与新制氢氧化铜的绛蓝色反应。三、如何用好新教材3、创新——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教材所提供的作业具有示范性、开放性和探究性,复习时要对典型题要进行反复练习,同时充分挖掘教材中可用素材对一些重点题进行变式和重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回归基础
回归教材
重视诊断
提升能力
强化思维四、如何制订复习计划降低难度
加强记忆
模拟训练
重视评价
加强变式四、如何制订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二模到5月上旬):加强变式、查漏补缺、强化思维。按样卷确立题型、按考试说明确立知识点。对于学生练习或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变式跟踪和纠错。对外来信息试卷适当跟进,尤其是新题(题型新或解题方法较新或命题视角较新)要选择性给学生接触,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四、如何制订复习计划 第二阶段(5月中旬):重视评价、强化应试、提升能力。以高考题、样题、教材中的原题或适当进行改编,编制训练题。给出答案和评分标准,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指导学生把非智力因素降到最低,增强得分能力。四、如何制订复习计划 第三阶段(5月下旬):回归教材、收集热点、加强记忆。对教材中重点知识、重点章节、重点段落和新知识,新信息,新背景进行梳理。编制小卡片、新信息、小贴示等,帮助学生记忆概念、公式、重要反应。结合学生平时训练成绩,一对一地进行学生个别工作,帮助学生克服紧张心理。以轻松、愉悦、自信的心态走进考场。课件11张PPT。高中化学实验复习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2009/03/18近三年(2006-2008)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第28题分析[高考真题1]下图中能验证氯化钠溶液(含酚酞)电解产物的装置是…………………………………………( ) D必修1化学教材第39页图2-2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考查类型一、课本实验的直接考查[高考真题2]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 ) B实验化学教材27页必修1教材99页必修1教材40页必修2教材67页[高考真题3]下图是用浓硝酸、铜片、 水等试剂探究浓、稀硝酸强氧化性 并观察还原产物的实验装置。
Ⅰ.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
将铜片置于具支试管的底部,在分 液漏斗中加入约5mL浓硝酸,往具支 试管中放入约2mL浓硝酸,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
Ⅱ.稀硝酸的强氧化性实验:
上述反应完成后,欲进一步证明稀硝酸也具有强氧化性,紧接的简便、合理的实验操作是: 。
能证明能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生NO的现象是 (填写代号)
A、c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B、c中收集到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
C、b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为红棕色; 往分液漏斗中加水稀释浓硝酸,打开活塞,放入稀硝酸必修1教材101页CⅢ.实验反思与讨论
A、用等质量铜片与等体积的浓硝酸、稀硝酸(浓稀硝酸均过量)反应时,发现反应后所得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对此有两种看法:①两者颜色不同的原因,是因为Cu2+浓度差异引起的。②前者溶液呈绿色,是因为生成的红棕色NO2溶解于溶液中引起的。你认为上述看法 (填“①”或“②”)合理。若是①合理,说明理由;若是②合理,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
B、利用该装置先进行铜与浓硝酸反应,再进行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其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往蓝色溶液中通入NO2,溶液变为绿色;或加热绿色溶液,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溶液变为蓝色。 利用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NO2排出装置内的空气,有利于观察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NO。②铜与稀硝酸反应---必修1教材第99页Ⅳ.某同学为制备NO并验证其还原性,采用以下改进装置。步骤如下:a.向广口瓶内注入足量热NaOH溶液,将盛有铜片的小烧杯放入瓶中。b.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塞好胶塞。c.待红磷充分燃烧,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向烧杯中滴入少量稀硝酸。
①步骤c后还缺少的一步主要操
作是 。
②步骤c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的现
象是 。打开止水夹,通入少量氧气 Cu片逐渐溶解,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考查类型二、对课本实验的改进1、实验室制取氯气--必修1教材第40页高考试题中对课本实验的改进3、乙醇的催化氧化--必修2教材第45页4、乙烯的制取---实验化学教材第27页考查类型三、对课本实验的拓展欢迎批评指正
愿与各位同仁共进步!2009/03/1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