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9张PPT。新课程中考化学试题设计的新思路2009年3月20日 实施化学有效复习的基本策略之一是需要编制多元习题来夯实。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中考命题出现了新的变化、新的特点、新的思路,分析全国各地的中考化学试卷,不难发现命题者思路新颖、视角独特,通过不断创新设计试题,来全面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本人结合近年来的中考化学试题来解读化学试题设计的新思路,了解试题的命题意图和改革方向,以便在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前言关于试题设计的思考如何切入?
如何整合?
如何给分?
如何控分?
如何搭架?
如何评判?
……一、源自教材和课堂,重视试题的拓展性 新思路二、联系社会和生活,体现试题的应用性三、关注科技和工业,突出试题的思维性一、源自教材和课堂,重视试题的拓展性 新思路一1、挖掘教材演示实验中的创新问题2、围绕某一具体知识中的发散问题3、开发实验意外情况中的迁移问题4、构建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方法问题新思路一1、挖掘教材演示实验中的创新问题 目前,实验试题有着明显回归教材的趋势,命题素材很多都以教材中的实验为依托进行改造、拓展、整合。
命题者要求学生能运用已学知识去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的意图,能设计或分析简单实验的能力。新思路一1、挖掘教材演示实验中的创新问题“捕捉”空气的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如何“捕捉”一定体积的空气?1、实验原理:
只能耗氧、耗氧至零;
2、实验关键:
装置密封、耗氧充分;
3、实验技术:
压强变化、间接测量。 (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06年江苏南京)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 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气密性检查密闭空间在哪?
一夹一个小空间
不夹一个大空间变式变式⑴在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 。
⑵若实验非常成功,请写出a、b、c三个数据应满足的一个等式关系式: 。
⑶图中玻璃管的作用是 。
⑷组内成员小张对“实验前集气瓶里要装进适量a 体积的水”非常不理解。咨询了组长小明之后,他终于明白“a 体积的水”的作用,其一是为了加快⑤步骤中集气瓶的冷却速度;其二则主要是 。
⑸下列操作中,会导致实验最后测定的实际值大于理论值的是:
A.红磷的量不足 B.实验前集气瓶里没有装a 体积的水 C.集气瓶没有冷却到室温 D.用红磷代替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在240℃左右) E.装置漏气为什么先放a体积的水?玻璃导管的作用?(2)探究燃烧的条件 控制的变量是什么?1、温度(水温)
2、是否通空气1、密封的形式不同
2、燃烧伴随的现象对这两种形式的影响
(3)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连续实验,使用实验过程中的产物——相当于先制取出某种试剂备用。新思路一2、围绕某一具体知识中的发散问题 由点连线、由线成面是中考命题的策略。
命题者往往根据某一化学概念或原理(如中和反应、燃烧、溶液等)为试题核心,从掌握概念或原理所必备的子核心内容出发发散命题;
也有根据某一具体物质(如水、氧气、二氧化碳、氢氧化钠等)为核心,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性质和变化、用途和制法等子核心出发发散命题。(1)以中和反应为核心中和反应的知识要点:
1、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
2、完全反应后酸与碱各自的特性消失;
3、酸碱作用时会放热。 本题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三类揭示中和反应确实发生的可行的实验方案,向我们展示了探究实验的一个比较完整的过程: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实验、得出结论。让我们体会到探究实验中设置对比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的做法。 7变式形式上引入量的比较
本质上酸的特性消失本质上碱的特性消失(2)以碳酸盐的检验为核心定量实验——产物要真而准(无干扰),且“回收率”高(无损耗)新思路一3、开发实验意外情况中的迁移问题 在化学实验中有时也经常出现某些意外情况,围绕这些遇到的新问题进行适当的迁移,设计的试题能较好地考察学生知识储备、检索、信息处理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联想CO2气体新思路一4、构建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方法问题 科学探究不紧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途径。从构建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方法出发设计试题一般有两种方式:
一是以学生未知的新事物或新知识为探究目标,模拟科学家开展科学探究。这种构想注重的是学生从“猜想”到“结论”整个科学探究形成的过程;
二是以学生较为熟悉的原有知识为探究目标,在已知结论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获得结论的原有的实验手段和方法,提出新的方法和过程,让学生对新的方法和过程进行评价和补充。这种构想注重的是学生对新的方法和过程的评价。 取少量①所得溶液放入试管中,
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
待充分反应后,
滴加数滴无色酚酞试液。 该白色固体为氢氧化钠、碳酸钠。 (1)以学生未知的为中心(2)以学生已知的为中心控制变量(3)以学生已知和未知相结合的为中心铝铁铜都存在
防干扰变式该方案的本质是测定气体量该方案本质是测定沉淀的量新思路二1、以当年重要事件为话题2、以社会生活热点为话题3、以环境材料能源为话题二、联系社会和生活,体现试题的应用性新思路二1、以当年重要事件为话题 2008年是中国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的大事,许多地区在中考命题时都采用了这个素材,经不完全统计,在全国60套中考试卷中,涉及北京奥运有47个、汶川地震25个、限塑令24个、冰雪灾害17个。——中学化学,2008,(11):29-31(1)北京奥运 考查燃烧的知识(2)汶川大地震 考查微粒、净水、pH测定、溶液配置等知识(3)限塑令 考查白色污染的控制方法、几种气体的检验(4)冰雪灾害 考查几种盐的检验、盐溶液的性质有人用2个字概括中国的2008年:
惊艳
下半年的重要事件:
1、三鹿奶粉事件
2、嫦娥一号成功撞击月球
3、矿难事故
4、面粉增白剂
……启发可以嫁接一些基本知识进行考查:如溶液的知识、元素含量的测定、有关元素的知识、燃烧与爆炸的知识等新思路二2、以社会生活热点为话题注:此题的素材来源于
温敏芳.三道原创题错答的原因分析[J].化学教学,2008,(1):78-79读图能力、缜密思维(前后联系)考查运用信息比较草酸钙和碳酸钙在性质上的差异新思路二3、以环境材料能源为话题 环境、材料、能源是人类发展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原创中考试题必须关注这3大问题。环境问题的考查应侧重于解决的角度,而不是提出问题的角度;材料问题的考查更多应关注获得过程的角度;能源角度的考查应侧重于替代能源、新能源获得等角度……——赵华.原创中考化学试题的4个角度[J].化学教育,2009,(1):41-44新思路三1、接触科技创新成果 2、展现工业生产流程3、提炼重要化学史实三、关注科技和工业,突出试题的思维性新思路三1、接触科技创新成果 本质上是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的认识新思路三2、展现工业生产流程 将真实的工业生产流程设计成化学问题,是原创试题命制的途径之一,这类素材真实性强,蕴涵的化学问题综合度高,知识跨度大,知识整合能力高,有利于择优选拔。——赵华.原创中考化学试题的4个角度[J].化学教育,2009,(1):41-44注:此题的素材来源于
王后雄.新课程视野下高考化学命题设计的发展与创新[J].化学教学,2008,(3):55-60变式——根据2007年上海市高考题改编新思路三3、提炼重要化学史实 化学史实中科学家发现和解决的真实问题,是化学教学和命题的重要资源。回归、模拟科学家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真实情境,可以设计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试题。教材中涉及到化学史实有: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瑞利发现稀有气体、侯德榜改进纯碱制造技术、波义尔发现酸碱指示剂…… 新课程中考化学试题的设计要考虑新课程目标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内容既不能难深,又要有利于高一级学校的人才选拔,因此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从题型构成来说,既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继承性,又要有适度的新题型的开发和创新,显现出新情境、新思路,给学生足够的体验试题命制角度和方法的机会,帮助学生感悟试题的考查宗旨,努力让学生实现学了其形,更感悟其神。结束语谢谢大家
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