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三理综化学冲刺复习的几点做法

文档属性

名称 2009届高三理综化学冲刺复习的几点做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4-01 20: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6张PPT。 长沙市长郡中学 姚建民 晒晒我们组的“七字冲刺法”2009届高三理综化学冲刺复习的几点做法一、和二、序●冲刺复习安排有序 08年9月5月上旬高考知识梳理
章节练习
适应练习
仿真练习章节全面复习
明确高考要求
逐渐适应考试落实教材
落实基础
解决问题调整状态
查漏补缺
做好热身专题练习
(小容量、有梯度、深度)
仿真练习专题练习
(低难度、保证量……)
仿真练习预热冲刺调整3月初6个月40多天20多天●冲刺复习安排有序 ●化学冲刺复习时间、专题、练习计划 三条主线专题复习理综磨合心理调节●化学冲刺复习时间、专题、练习计划 (1)时间安排:3月上旬-5月上旬。
(2)复习模式
以考纲考点为依据,以专题为载体,
以高考二卷题型为重点,以综合为思
想,以练为主。“一课一练,一专题
一测,一周二综,一月一考”。
(3)专题设置
选取“《学海导航-二轮》”内容结合
我校情况使用。
(4)回归基础(5月中旬~5月底)三、本●学生是复习冲刺的根本●学习的内容要见到本质大家共有的理念:高考成绩对学生、教师、学校都十分重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多活动能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成绩;
满堂灌是低效的教学;
模拟、习练、讲评对提高成绩有利
案例1实验基本操作--查装置的气密性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形成一个密闭的体系(液封)
改变压强
观察压强的改变所带来的现象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C案例2案例3 化学综合实验的突破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
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
方法)。
3.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
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4.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根据实验
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
结论;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和评价实验方
案。 一、用心解读、研磨、领悟考纲●考纲中对实验的基本要求:●考纲中对实验能力的要求:(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
“学生实验”的能力。
(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
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
力。
(4)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
力。
(5)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或评价简单实
验方案的能力。 一、用心解读、研磨、领悟考纲能力层次分析
①会想实验
②会做实验
③会写实验附:突破实验题必备的基础知识澄底(1)16项实验基本操作(2)9种阴阳离子的检验(3)7种典型气体的制备(4)4种安全装置的设计一、用心解读、研磨、领悟考纲二、立足学生和课堂了解实验高考●高考化学实验的特点: 注重基础,考查创新精神
(1)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突出考
查了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解
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2)试题中更加重视化学实验的设
计、评价和开放性。 近7年实验试题分析: 07 水煤气的制取和检验二、立足学生和课堂了解实验高考 08实验与元素化合物推断融为一体 ●实验题解答的主要障碍:二、立足学生和课堂了解实验高考(1)心理素质层面 不自信,面对陌生题境胆怯,没有足够的耐心研读题目。——原因在于基础不牢,缺乏以实验解决问题的意识。
(2)能力层面 a、自学能力 审题能力差,阅读理解题意不清,不能正确把握实验目的、原理,对重要提示不敏感,难以发现突破口。b、思维能力 联想不畅通,迁移受阻。
(3)知识层面 a、表达不准确、不全面,甚至答非所问;b、解决操作细节问题难与具体情景结合,出现违背科学性或违背常理的解答。
结论:疏于实践,实际操作经验少。三、综合实验题的突破我们的体会是:“抓住一个确定”,“实现两个寻找”,即:
确定 ;
寻找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反应原理●抓好审题,让学生会“想”实验例1 “套管实验”是将一支较小的玻璃仪器装入另一支玻璃仪器中,经组装来完成原来需要较多仪器进行的实验。因其具有许多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学实验。
下列三组实验均为“套管实验”,通过观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是对课本有关Na2O2某一性质的两个实验的改进。将甲图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到小试管里,然后在导管口A处进行适当的操作,便可完成实验。
①在A处进行操作的目的是 。
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Na2O2与H2O反应有O2生成;二是 。1.诊断 实验题
2.药方① 审题要仔细
②重视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理
解装置的作用例1 “套管实验”是将一支较小的玻璃仪器装入另一支玻璃仪器中,经组装来完成原来需要较多仪器进行的实验。因其具有许多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学实验。
下列三组实验均为“套管实验”,通过观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3)用丙图中的装置(铁架台、药匙等辅助用品忽略)可以制备和收集满一瓶喷泉实验用的氨气。根据图中的装置需要选用的用品是(填字母) 。
A.氯化铵固体 B.氧化钙 C.浓氨水
D.浓硫酸 E.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漏选E(4)通过上述三组实验得知,套管实验中“外管”所起的作用通常有:封闭气体、便于观
察气体的颜色、收集气体等,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 。例1 “套管实验”是将一支较小的玻璃仪器装入另一支玻璃仪器中,经组装来完成原来需要较多仪器进行的实验。因其具有许多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学实验。
下列三组实验均为“套管实验”,通过观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4)实验题
诊断(4)实验题
药方① 审题要仔细
重视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
理、理解装置的作用
② 答题要谨慎
③ 重视基础
④ 具有安全意识例2 某学生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利用氯气与潮湿的消石灰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据此回答下列问题:(3)此实验结果所得Ca(ClO)2产
率太低。经分析并查阅资料发现
主要原因是在U型管中存在两个副反应:
①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了Ca(ClO3)2,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1)A仪器的名称是 , 所盛试剂是 。
(2)漂白粉将在U型管中产生,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将U型管置于冷水浴中 ②试判断另一个副反应是(写出此反应方程式)
,为避免此副反应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 Ca(OH)2+2HCl=CaCl2+2H2O 在B、C之间连接一个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分液漏斗浓盐酸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三、综合实验题的突破●注重操作,让学生会“做”实验试题考查学生动手能力分析 特点:通过细化的设问来考查实验基本操作,从而间接考查学生动手能力。 07 仪器的连接 08 仪器的连接例1 下图中,甲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甲的沸点为78.5℃,其蒸气与H2的相对密度是23。将温度控制在400℃以下,按要求完成实验。(1)在通入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实验Ⅰ。
①甲的名称是 ,加入药品后的操作依次是 。
a.打开活塞 b.用鼓气气球不断鼓入空气 c.点燃酒精灯给铜丝加热
②实验结束,取试管中的溶液与新制的Cu(OH)2混合,加热至沸腾,
实验现象为 。
③现用10%的NaOH溶液和2%的CuSO-4溶液,制取本实验所用试剂Cu(OH)2,请简述实验操作:
。乙醇cab(或acb) 有红色沉淀产生 取2mL的10%的NaOH溶液放入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入4滴~6滴2%的CuSO4溶液,振荡 例1 下图中,甲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甲的沸点为78.5℃,其蒸气与H2的相对密度是23。将温度控制在400℃以下,按要求完成实验。 (2)在停止通入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实验Ⅱ。
①关闭活塞,为使甲持续进入反应管中,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②甲蒸气进入反应管后,在铜做催化剂有250~350℃条件下发生可逆的化学反应,在试管中收集到了实验Ⅰ相同的产物,并有可燃性气体单质放出。该反应揭示了甲催化氧化的本质。写出实验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结合该化学方程式简要说明实验Ⅰ中所通空气的作用。氧气与氢结合生成水,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三、综合实验题的突破●推敲细节,让学生会“写”实验“会写”,就是要会书面表达,写实验操作要重细节,写实验方法要找要领,写实验原理要有针对性。 例2(05湖南高考)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养剂。请选择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试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养剂。A为制取CO2的装置。(1) A、B、C、D中的药品?
(2)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 ?四、课但从课堂状态来看:
◇都知道只有学生学会了才能提高成绩,但学生怎样才能学会?
◇都知道多让学生活动,但学生到底该怎样活动?
◇都知道多提问,但问什么?何时问?怎样问?
◇都知道要提高效率,但哪些措施在什么环境下才是高效的?
复习课的课堂效率问题 ◎被调查同学中,认为效率不高的:
语文:50.1% 英语:35.9%
数学:26.6% 物理:25.0%
生物:25.0% 化学:18.2%
政治: 25.0% 历史:15.0%
◎效率低的表现:
¤没兴趣,犯困,注意力不集中
¤我会的问题还在讲;
¤留的习题没来得及做就讲;
¤听不听对提高成绩作用不大。 冲刺阶段的三种课型 1.专题复习课
2.练习测试课
3.试卷讲评课五、练组题:剪辑、改编、原创
类型:小题、专题、综合
层次:三层次
时间:四阶段 课堂上学生的收获来自哪里? ◆教师传授,
◆同伴互学,
◆过程体验。
学习速度:教师传授>同伴互学>过程体验
理解深度:教师传授<同伴互学<过程体验
专题一 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二 化学用语的书写
专题三 化学平衡标志的判断
专题四 氧化还原型离子方程式的配平
专题五 无机推断
专题六 有机化学反应条件的归纳
专题七 离子推断
专题八 元素推断
专题九 置换反应在无机推断中的应用
专题十 有机推断
专题十一 有机物分子结构、同分异构判断与书写
专题十二 陈述性语句的正误判断
专题十三 压强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专题十四 溶液混合问题
专题十五 化学图像分析与应用
专题十六 晶体结构分析
专题十七 新型电池的原理分析
专题十八 课本实验及其延伸考查
专题十九 化学实验的定量考查
专题二十 化学工业
专题二十一 化学计算
8+4化学综合测试一
8+4化学综合测试二
8+4化学综合测试三
8+4化学综合测试四
理科综合模拟试卷一
理科综合模拟试卷二
理科综合模拟试卷三
理科综合模拟试卷四高三化学冲刺复习用六、归●后阶段复习-回归基础抓重点第一,回归基础抓教材
教材是考生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最原始载体,考生一年来的练习、考试题和将要做的高考题,都是改变情景和知识的呈现形式,变换命题方式,但考查的知识和方法没有变化,尽管解题过程需要各种能力,但是许多试题的答案就是教材中原文(概念、用语、原理、公式等)。熟练地建立学科知识体系,是所有基础的关键。建议依据学科《考试大纲》的知识点逐个落实到教材中,将所有内容重温一遍,尤其是在平时考试中出现频率不高,但《考试大纲》有要求的知识点,防止在高考试题中的解答过程出现知识盲点,影响高考临场发挥。 ●后阶段复习-回归基础抓重点第二,回归基础抓题型
高考命题各学科题型相对稳定,题型是考查知识和能力的载体。高考命题始终坚持“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不回避,重点知识变换方式考。”各学科重点知识和能力的确定要依据《考试大纲》如化学学科中的知识要求为“理解”或“掌握”、“综合运用”等知识内容(一共有52个考点)和四种能力要求(14条)。化学学科主要做好“注重理论概念知识,突出物质推断题型,突破实验设计与评价题型。●后阶段复习-回归基础抓重点第三,回归基础抓弱点
通过高中学习和历次考试,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知道自己的班级学生在哪些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建议每一个考生先用笔写出自己的知识内容在哪些方面不足,哪些学科方法不熟练,什么样的题目不会做。然后对照历次考试中出错的题目,看自己归纳出的不足在考试中主要错误原因是什么。最后将高三年级所有的训练题中的出现错误的试题重做一篇,并将做错的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对照课本重新温习一篇,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老师指导。●后阶段复习-回归基础抓重点第四,回归基础抓答题细节
“习惯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这句名言对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要有真实的体验,让学生将每一次考过的试卷拿来进行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许多试题的失分并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因为答题习惯和答题细节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审题读题不仔细、回答问题不规范或不全面、学科用语不准确、答案涂写不到位、选择题答案从试卷向答题卷转移错误、基本概念和术语出现错别字等一些细节把握不好和不良习惯导致失分。建议考生将已经做过的每一学科试题出现以上错误统计出来,就会发现这样的失分在每一次考试中四个学科总分不会低于20分。并且在这一个月的复习中下决心有意识地改正答题过程的不良习惯和认真对待答题细节。●后阶段复习-回归基础抓重点第五,回归基础抓技巧
高考像体育竞技是凭实力的,当实力相当的情况下,要想取得好的成绩也像体育竞技一样,技巧和战术是获胜的关键。后阶段我们可以收集历届考生成功的经验,针对理科综合考试主办四次答题技巧讲座(物理、化学、生物、理科综合各一次)。以下就理科综合整卷的常用答题策略作一些简单介绍。
答题的先后顺序有两种模式:
第一种是:物理用约70分钟,化学用约50分钟,生物用约30分钟。这种模式主要应用对象是三个学科发展相对平衡的考生,能保证每一学科充分发挥最优成绩。
第二种是:先易后难,先强后弱。这种模式主要应用对象是三个学科成绩发展不平衡的考生。这种模式可以按照以下六步完成。●后阶段复习-回归基础抓重点(1)从发卷到动笔之间的五分钟,找到自己比较熟悉的大题。
(2)用约40分钟完成21道选择题,保证得分在平时考试最高分(高考选择题比平时的考试题难度要小,命题要规范,所以得分要高一些)。
(3)用约30分钟完成刚找到的熟悉的大题,认真审题保证得分在95%左右。
(4)用30分钟左右完成自己优势学科的大题,保证得分在85%以上。
(5)用40分钟左右完成其他学科的大题,力争得到应该得到的分数。
(6)用10分钟左右检查,防止低级错误的出现。
也可以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情况多加实践和体验,形成自己的答题策略。七、调●长郡高三冲刺复习“务虚调”三大主调一百日誓师六十天动员三十天宣讲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一些很重要的关口。高考,又无疑是这些关口的重中之重,它可能影响你一生的命运。
而从现在开始的今后100天,则是高考成败的关键。这100天的努力可能意味着你考入梦寐以求的大学,从此掀开辉煌的人生篇章。再回首 从现在开始我做的每一道题高考都不会考;也许高考的每一道题我都会做但不见得对,要关注对而不是会。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断的重复,不要因为这道题我做了三遍而不去做;也不要因为这道题容易而不去做;可以为难题放弃,但绝对不为容易放弃。
这就是基本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