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免费下载)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课时练习(新人教版选修5)(5套)

文档属性

名称 (特别免费下载)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课时练习(新人教版选修5)(5套)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4-01 20:43:00

文档简介

第一节 油脂
1.下列物质属于油脂的是 ( )
A.煤油 B.润滑油 C.凡士林 D.牛油
2.将下列物质分别注入水中,振荡后静置,能分层浮于水面的是 ( )
①溴苯 ②乙酸乙酯 ③乙醇 ④甘油 ⑤油酸甘油酯 ⑥硝基苯
A.全部 B.①②⑤⑥ C.②⑤ D.①⑥
3.证明硬脂酸是弱酸的是 ( )
A.加饱和碳酸钠溶液 B.加氢氧化钠溶液共热
C.向硬脂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D.硬脂酸甘油酯能水解
4.下列物质不是同系物的有 ( )
A.油酸和硬脂酸 B.乙酸和硬脂酸
C.乙酸和丁酸 D.油酸和丙烯酸
5.下列反应属于皂化反应的是 ( )
A.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B.硬脂酸甘油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C.软脂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D.油酸甘油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6.下列有关油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植物油能使溴水褪色w.w.w.k.s.5.u.c.o.m
B.皂化反应是指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过程
C.硬水使肥皂的去污能力减弱是因为发生了沉淀反应
D.油脂的水解反应称皂化反应
7.基本可以判断油脂皂化反应基本完成的现象是 ( )
A.反应液使红色石蕊变蓝色 B.反应液使蓝色石蕊变红色
C.反应后静置,反应液分为两层 D.反应后静置,反应液不分层
8.油脂皂化后的混合物分离,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
A.萃取 B.蒸馏 C.分液 D.盐析
9.下列属于油脂的用途的是:①人类的营养物质;②制取肥皂;③制取甘油;④制备高级脂肪酸;⑤制备汽油 ( )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0.区别植物油和矿物油的正确方法是 ( )
A.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 B.加NaOH溶液,煮沸
C.加新制Cu(OH)2悬浊液,煮沸 D.加溴,振荡w.w.w.k.s.5.u.c.o.m
11.1995年3月20日在日本东京地铁发生震惊世界的“沙林”毒气袭击事件,造成11人死亡,5500多人受伤。恐怖分子使用的“沙林”是剧毒的神经毒剂,其化学名称为甲氟磷酸异丙酯。已知甲氟磷酸的结构简式为,则“沙林”的结构简式是( )
12.下列反应中,液体植物油不能发生的有 ( )
A.加成反应 B.氧化反应 C.水解反应 D.消去反应
13.22.5g 某油脂皂化时需要3g NaOH ,则该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450 B.600 C.900 D.300
14、下列关于油脂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从溴水中提取溴可用植物油作萃取剂
B.用热的纯碱溶液区别植物油和矿物油
C.硬水使肥皂的去污能力减弱w.w.w.k.s.5.u.c.o.m
D.生产盐酸和人造脂肪必须用H2作原料
1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油脂的水解又叫油脂的皂化 B.油脂兼有酯类和烯烃的性质
C.油脂的氢化又叫油脂的硬化 D.油脂属于混合物
16.某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3.5g,加入50ml 0.5mol/L的NaOH后共热,当水解完全时,过量的NaOH恰好被13mL 0.1mol/L的盐酸中和,此水解后的饱和脂肪酸碳原子个数为( )
A.13 B.14 C.17 D.18
17.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主要有 等六类,统称为六大营养素。天然油脂都是 (填纯净物或者混合物),所以,没有固定的 。
18.油脂的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 ,油脂中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成分的甘油酯,常温下,一般呈 态,通常称之为 ,含较多饱和脂肪酸成分的甘油酯,常温下,一般呈 态,通常称之为 。
19.某天然油脂10g需1.8gNaOH才能完全皂化,又知对该油脂1000g进行催化加氢时,消耗12gH2才能完全硬化。试推断1mol该油脂平均含C=C为多少mol?
w.w.w.k.s.5.u.c.o.m
参考答案:
第一节 油脂
第一课时
1.D2.C3.C4.A5.C6.D7.D8.D9.D10.B11.C 12.D13.C14.A15.16.AB 16。D7.蛋白质、脂类、糖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水8..,液、油、固、脂肪
13.4MOL
w.w.w.k.s.5.u.c.o.m
第二节 糖类
1.下列哪些变化是葡萄糖发生了还原反应 ( )
A.葡萄糖变成葡萄糖酸 B.葡萄糖变成六元醇
C.葡萄糖变成二氧化碳和水 D.葡萄糖变成某种酯
2.有关糖类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糖类是有甜味的物质
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属于糖类
C.糖类物质又叫碳水化合物,其分子式都可用Cn(H2O)m的通式表示
D.糖类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产生它们的物质
3.酒精、乙酸、葡萄糖三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别开来,该试剂是 ( )
A.金属钠 B.石蕊试液 C.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D.NaHCO3溶液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蔗糖不是淀粉水解的产物 B.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C.蔗糖是多羟基的醛类化合物 D.蔗糖与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5.从食品店购买的蔗糖配成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往往能得到银镜,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蔗糖本身具有还原性 B.蔗糖被还原
C.实验过程中蔗糖发生水解 D.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蔗糖有部分水解
6.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 )
A.葡萄糖   B.麦芽糖 C.纤维素  D.甲酸丙酯
7.蔗糖3.42g与麦芽糖3.42g混合后并完全水解,若生成m个葡萄糖分子与n个果糖分子,则m与n的比值是 ( )
A.1:3 B.3:1 C.1:2 D.1:1
8.下列四种糖中,属于还性糖的是 ( ) ①葡萄糖 ②蔗糖 ③麦芽糖 ④纤维素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 C.只有①③ D.只有②③④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单糖是不能发生水解的最简单的糖类
B.分子式符合Cn(H2O)m通式的物质,都是糖类物质 C.淀粉、纤维素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两化合物中三元素的质量比相同
10.下列反应中不能生成乙醇的是 ( )
A.淀粉在淀粉酶、酒酶作用下发酵 B.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水解
C.乙酸乙酯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 D.在一定条件下乙烯与水加成
11.对于蔗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蔗糖是最重要的二糖,它的式量是葡萄糖式量的二倍
B.纯净的蔗糖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微热,不发生银镜反应
C.在蔗糖与稀硫酸共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银氨溶液,再水浴加热,看不到有银镜生成
D.在蔗糖里加入浓硫酸,可观察到颜色变黑,并有泡沫出现
12.对葡萄糖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不溶于水的白色晶体 B.是一种多羟基醛,具有还原性
C.不能跟酸起酯化反应 D.不能还原为六元醇
13.下列各组物质中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
A.葡萄糖和果糖 B.乙酸和甲酸甲酯
C.丙醛和丙酮 D.乙醇和乙醚
14.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乙酸、葡萄糖、蔗糖,这种试剂是 ( )
A.NaOH溶液 B.新制的Cu(OH)2 C.石蕊试液 D.Na2CO3溶液
15.下列关于二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蔗糖与麦芽糖都含有多个羟基 B.麦芽糖和蔗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
C.麦芽糖和蔗糖水解产物完全相同 D.麦芽糖能发生银镜反应,蔗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16.对于蔗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蔗糖是最重要的二糖,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葡萄糖的二倍w.w.w.k.s.5.u.c.o.m
B.纯净的蔗糖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微热,不发生银镜反应
C.往蔗糖与稀硫酸共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银氨溶液,再水浴加热,看不到有银镜生成
D.在蔗糖里加入浓硫酸,可观察到变黑,并且有泡沫出现
17.对于淀粉和纤维素这两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二者都能水解,且水解的最终产物相同
B.二者含有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且互为同分异构体
C.它们均属于糖类,且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都可用(C6H10O5)n表示,但淀粉能发生银镜反应,而纤维素不能
18.某有机物进行实验鉴定,其结果如下:①有银镜反应 ②加入新制的Cu(OH)2无变化 ③加入锌粒不反应 ④与含碱的酚酞溶液共热,发现红色褪去,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
A.甲酸 B.葡萄糖 C.蔗糖 D.甲酸异丙酯
19.葡萄糖是重要的糖类物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
B.1mol葡萄糖能还原出1molAg
C.含葡萄糖1mol的水溶液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得到2.5molH2
D.分别充分燃烧等质量的葡萄糖和甲醛,消耗氧气的量相同
20.某学生取9g淀粉溶于水,为测定淀粉的水解百分率,其程序如图:
(1)各步所加试剂为:A 、B 、C 、D 。
(2)只加A溶液而不加B溶液是否可以 ,理由 。
(3)当析出2.16g沉淀时,淀粉水解率为 。
21.某学生进行蔗糖水解的实验,并检验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它的操作如下:①取少量蔗糖加适量水配成溶液w.w.w.k.s.5.u.c.o.m
②在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H2SO4
③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
④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其实验结果没有银镜产生。其原因是__________。w.w.w.k.s.5.u.c.o.m
A.蔗糖尚未水解 B.加热时间不够
C.煮沸后的溶解中没有加碱中和其酸性 D.蔗糖水解的产物中没有葡萄糖
上述实验的正确操作是 .
22..某学生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氢氧化钠 碘水
方案甲:淀粉液 水解液 中和液 溶液变蓝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银氨溶液微热
方案乙:淀粉液 水解液 无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氢氧化钠 硫酸 银氨溶液微热
方案丙:淀粉液 水解液 中和液 有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已经水解
(1)根据上述操作、现象,首先回答结论是否正确,然后简要说明理由。
(2)请设计实验方案,用以证明某淀粉溶液,①正在水解,②完全没有水解,③已经水解完全。
w.w.w.k.s.5.u.c.o.m

第二节 糖类
第一课时
1.B2.D3.C2.C3.D6BD4.B5.C6.B7.B8.A
12B13D14B15C16A17AC18D
211)稀硫酸、NaOH溶液、碘水、银氨溶液
(2)不可以,硫酸会破坏银氨溶液,导致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3)18% 解:(C6H12O6)n————nC6H12O6————2nAg
162n g 2n×108 g
m(淀粉) 2.16g
m(淀粉)=1.62 g
22.C;在水解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以中和H2SO4后,再加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w.w.w.k.s.5.u.c.o.m
14.方案甲中的最终现象说明有淀粉存在,但不能证明是否已水解得葡萄糖,因为本实验未检验葡萄糖的存在,方案乙希望通过检验有无葡萄糖来证明淀粉是否水解,但忽略了反应条件,水解在酸性条件下发生,银镜反应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实验设计中缺少关键环节—中和水解液,故此现象不能做为评判依据;只有丙中方案严谨、完整,结论正确。
答案:方案甲不正确,因为淀粉可能部分水解,未水解的淀粉会与碘水反应而使溶液变蓝;方案乙不正确,因为淀粉可能部分水解或完全水解,但是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的葡萄糖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方案丙正确,说明淀粉水解,生成了葡萄糖,并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了银镜反应。
(2)①取反应液少量,滴入碘水变蓝,另取反应液少许加氢氧化钠中和至碱性,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有银镜现象,说明此淀粉正在水解;②取反应液少许加碱中和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无银镜现象,说明此反应液完全没有水解;③取反应液少量,滴入碘水,无变蓝现象,说明此淀粉液已经水解完全。
w.w.w.k.s.5.u.c.o.m
第三节 蛋白质和核酸
1.L–多巴是一种有机物,它可用于帕金森综合症的治疗,其结构简式如下:这种药物的研制是基于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获得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
下列关于L–多巴酸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既没有酸性,又没有碱性 B.既具有酸性,又具有碱性
C.只有酸性,没有碱性 D.只有碱性,没有酸性
2.把①蔗糖 ②淀粉 ③蛋白质 ④油脂在稀酸存在下分别进行水解,最后生成物只有一种的是 ( )
A.①和② B.只有② C.②③和④ D.只有④
3.一种二肽的结构简式为:,合成这种二肽的氨基酸是( )
A. B.
C. D.
4.有一种二肽,分子式为C8H14N2O5,发生水解后得到丙氨酸和另一种氨基酸,则此氨基酸的化学式为 (  )
A.C4H7NO4 B.C5H7NO3 C.C5H9NO4 D.C5H11NO5
5.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 )
①NaHCO3 ② (NH4)2CO3 ③Al(OH)3
④NH4Cl ⑤H2NCH2COOH ⑥CH3COOH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 ⑤⑥ D.①②③⑤
6.甘氨酸在NaOH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为 ( )
A. B. C. D.
7.下列变化肯定属于不可逆的是 ( )
A.电离 B.水解 C.盐析 D.蛋白质变性
8.能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又不使蛋白质变性的是 ( )
A.加饱和硫酸钠溶液B.加福尔马林C.加75%的酒精D.加氯化钡溶液
9.甘氨酸和丙氨酸以1 :1的配比两两缩合后,得到的产物可能是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0.生活中一些问题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糯米中的淀粉一经水解反应,就酿造成酒
B.福尔马林是一种良好的杀菌剂,但不可用作消毒饮用水
C.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D.室内装饰材料中缓慢放出的甲醛、甲苯等有机物会污染空气
1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酶是一种氨基酸 B.酶是一种蛋白质w.w.w.k.s.5.u.c.o.m
C.酶是生物体产生的催化剂D.酶受到高温或重金属盐等作用时会变性
12.有以下物质:①甘氨酸、②苯丙氨酸、③谷氨酸、④丙氨酸、⑤硝基丙烷。其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有( ),属于同系物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④⑤ D.①⑤
13.将淀粉浆和淀粉酶的混和物放入玻璃纸袋中,扎好,浸入流动的温水中,过相当一段时间后取出袋中的液体,使之分别与碘水,新制 Cu(OH)2浊液(加热)、浓HNO3(微热)接触,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显蓝色,无现象,显黄色 B.显蓝色,有红色沉淀,无现象
C.无现象,凝结,显黄色 D.无现象,有红色沉淀,显黄色
14.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蛋白质析出,虽再加水,也不溶解;
B.人工合成的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是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首次合成的;
C.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凝结;
D.浓HNO3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HNO3与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
15.下列有机物水解时,键断裂(用虚线表示)错误的是 ( )
A.只有①③ B.只有①④ C.只有③ D.只有①②③
16..把①蔗糖 ②淀粉 ③蛋白质 ④油脂在稀酸存在下分别进行水解,最后生成物只有一种的是( )
A.①和② B.只有② C.②③和④ D.只有④
17.填空:
(1)高温杀菌的原理是利用 。
(2)使用浓硝酸时不慎溅到皮肤上,皮肤发黄的原因是 。
(3)鉴别蛋白质和食盐溶液的方法是 。
(4)分离和提纯蛋白质的方法是 。
18.分子式为C7H7NO2的有机物A、B、C、D、E、F分子中均含有苯环。
(1)A、B、C三种有机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则A、B、C的结构简式:
A为 ;B为 ;C为 。
(2)D、E、F既不溶于强酸又不溶于强碱,则D、E、F的结构简式:
D为 ;E为 ;F为 。
w.w.w.k.s.5.u.c.o.m
19.已知0.1mol某直链氨基酸完全燃烧后,可生成CO217.6g,此氨基酸1mol/L的水溶液50mL恰好能被2mol/L的NaOH溶液50mL所中和,已知此氨基酸分子中只有一个氨基,试推断此氨基酸的结构简式。
w.w.w.k.s.5.u.c.o.m
20.已知有机物A分子中有3个碳原子,有关它的某些信息注明在下面的示意图中: (1)A、F、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w.w.k.s.5.u.c.o.m
第三节 蛋白质和核酸
第一课时
1.B2.B3.D4.C5.D6.D7.D8.AC9C10.A11A12CA13.C14A15A16B
14[参考答案](1)高温使蛋白质变性 (2)蛋白质的显色反应
(3)利用丁达尔现象 (4)盐析
15(1)
(2)
16.
20(1)A:H2N-CH2-COOCH3 ,F:ClH3N-CH2-COOH ,G:H2N-CH2-COONa
(2)
w.w.w.k.s.5.u.c.o.m
有机化学(选修5)基础综合测试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 化学名词:乙酸乙脂、笨、油酯、坩锅
C. 是一种烃 D.聚乙烯的化学式为
1. D 解析:乙烯的结构简式不能漏掉碳碳双键;化学专用名词不能出现错别字;C中含有S元素,不是烃。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淀粉遇I— 变蓝色
B 油脂水解可得到氨基酸和甘油
C 所有烷烃和蛋白质中都只存在碳碳单键
D 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都是(C6H10O5)n,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2. D 解析:淀粉遇I2 变蓝色 ,遇I— 不变蓝色;油脂水解可得到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而不是氨基酸; 烷烃中存在碳碳单键而蛋白质中可能存在碳碳单键也可能存在其它碳碳键。
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醇和乙酸都存在碳氧双键
B 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
C 高锰酸钾可以氧化苯和乙醛
D 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氢气加成
3.B 解析:乙醇的官能团是羟基(—OH)无碳氧双键;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乙烯可以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高锰酸钾不能和苯反应褪色,即不能氧化苯 ;苯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加成生成环己烷。
4.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液体混合物是( )
A.溴和四氯化碳 B.苯和溴苯 C.水和硝基苯 D.苯和汽油
4.C 解析:分液漏斗分离的液体混合物应是互不相溶、易分层的液体混合物。
5.2006年4月30日出现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引起多人中毒死亡的恶性事件。假药生产中原辅料中应有的“丙二醇”被换成廉价而有毒的化工原料“二甘醇”是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二甘醇的结构简式是HO—CH2CH2—O—CH2CH2—OH。下列有关二甘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不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 B.能发生取代反应
C.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D.符合通式Cn H2nO3
5.B解析:可以用排除法。二甘醇的分子式为:C4H10O3(不符合CnH2nO3);从结构上看与乙醇的结构相似,所以它能溶于水和乙醇,能和钠反应生成氢气。
6.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使乙烯转化成液态二氯乙烷而与乙烷分离。
B.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C.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D.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6.D 解析:A中光照条件下乙烷与乙烯均发生化学反应,前者发生取代反应,后者加成反应,故A错;B中氢氧化钠会使生成的乙酸乙酯发生水解,C中饱和的碳酸钠会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钠,D中先加生石灰吸收水分和消耗乙酸生成乙酸钙,再加热蒸馏,乙醇挥发而得以提纯。
7.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以中国传统祥云符号和纸卷轴为创意,由铝合金制成,使用的燃料为丙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丙烷充分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B.丙烷燃烧是吸热反应
C.铝柄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可防止其腐蚀
D.火炬燃料用丙烷比用煤油更环保
7.B 解析:丙烷燃烧是放热反应。
8.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或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事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A.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乙醇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B.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C.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苯与硝酸在加热时发生取代反应,甲苯与硝酸在常温下就能发生取代反应
8.B 解析: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乙醇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苯环的影响是酚羟基上的氢更活泼;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苯环影响使侧链甲级已被氧化;甲苯与硝酸反应更容易,说明甲级的影响使苯环上的氢变得活泼易取代。
9.环扁桃酯具有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的功能,其结构简式如下图。下列对该物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属于芳香烃
B.该有机物难溶于水
C.分子式为
D.1该物质最多可与2发生反应
9.B解析:烃只含有C、H两种元素,环扁桃酯中有氧元素不是烃;酯类物质难溶于水;分子式应为C17H22O3;该酯水解后的产物只有酸和NaOH 反应,需1 。www. K s5 u.c om
10.下列有机物发生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 B.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甲烷和氯气混合,见光  D.用乙醇、乙酸与浓H2SO4混合加热
10.B 解析: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是氧化反应,甲烷和氯气混合见光发生取代反应,用乙醇、乙酸与浓H2SO4混合加热发生酯化反应,属取代反应。
11.在核磁共振氢谱图(1H核磁共振谱图)中,只有一个吸收峰的物质是( )
A.CH3CH2OH B.CH3CH2CH3 C.CH2=CH-CH3 D.CH3CH3
11.D 解析:核磁共振氢谱图(1H核磁共振谱图)中只有一个吸收峰,说明只有一类氢原子,根据等效氢判断方法知A有3类、B有2类、C有3类。
12.某化合物的结构(键线式)及球棍模型如下:
该有机分子的核磁共振波谱图如下(单位是ppm)。
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有8种 B.该有机物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C.键线式中的Et代表的基团为-CH3 D.该有机物不可能发生消去反应
12.A 解析:核磁共振波谱有8个吸收峰,说明该有机物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有8种;有机物中不含苯环,不是芳香族化合物;根据键线式判断,其中Et代表的基团为-CH2CH3 ;该物质有醇羟基,符合醇消去反应的条件,能发生消去反应。
13.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 )
A 4 B 5 C 6 D 7
13. B解析:有机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又氧的质量分数为50%,故1个分子中,氧原子最多是4个,(16n<150×50%=75,n<5)在题目这样的限制条件下,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时,一定是不难发现氧原子数为4的时候,自然碳、氢的式量和也就为64,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5,此时氢原子个数为4,对应的有机物为阿康酸(C5H4O4)。
14.由两种烃组成的混合气体2L与足量的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CO2 5L、H2O 7L(所有体积都在120℃测定),则这两种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 )
A.C2H4、C3H8 B.CH4、C5H8
C.CH4、C4H8 D.C2H6、C3H8
14. 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混合物的平均分子式为C2.5H7。分析A项,用十字交叉法根据C、H分别求两物质配比:
由上式可知由C、H所求两物质配比分别为3:1、1:3,由于比值不同,所以C2H4、C3H8无论如何配比也不可能得到平均分子式C2.5H7。同理,B项由C、H求得配比分别为5:3、1:3;C项由C、H求得的配比分别为1:1、1:3;D项由C、H求得的配比值都为1:1,D正确。
15.下列物质是由3种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生成的四肽的结构简式:
这种四肽彻底水解时,不可能产生的氨基酸是( )
A. B.
C. NH2—CH2—COOH D.
15.D 解析:水解时肽键断开

16.主链上有4个C原子的某烷烃有2种同分异构体,含有相同C原子数且主链上也有4个C原子的单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有( )
A.2种 B.4种 C.5种 D.7种
16.B  解析:烷烃碳架为:
符合要求的烯烃有4种,碳架为:
17.下列有机物中,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还能被新制Cu(OH)2悬浊液氧化的物质是
A.CH3=CH—CHO B.CH3CH2COOH
C.CH2=CH—COOCH3 D.CH2OH(CHOH)4CHO
17.D解析:A中没有羟基和羧基,不能发生酯化反应;B中只有羧基,只能发生酯化反应;C中没有羟基、羧基和醛基,所以不能发生酯化反应,也不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D中含有醛基、羟基,醛基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被新制氢氧化铜氧化,羟基能够发生酯化反应。


非选择题 ( 共49分)
二、(本题包括3小题,共28分)
18.(6分)你留意过标签上的化学吗?
这是某品牌休闲西服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等级:特级
成份:面料 羊毛80% 绦纶20%
里料 绦纶100%
熨烫标准:中温,不超过150℃
回答:(1)其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____________
(2)从此标签中可感觉羊毛、绦纶两种纤维的共同点有________。
(3)将面料、里料中各抽出一根来点燃,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18. (1) 绦纶(2) 不耐高温、 有可燃性(3) 羊毛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绦纶无此现象。
解析:用石油、天然气、煤和农副产品作原料加工制的单体再经聚合反应制成的是合成纤维,涤纶是合成纤维“六大纶”之一;从“熨烫标准:中温,不超过150℃”可知它们不耐高温、 有可燃性;羊毛是天然蛋白质,灼伤有烧焦羽毛气味。
19. (10分)溴乙烷在不同溶剂中与NaOH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生成不同的反应产物。某同学依据溴乙烷的性质,用右图实验装置(铁架台、酒精灯略)验证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产物,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实验操作Ⅰ:在试管中加入5 mL 1 mol/L NaOH溶液和5 mL 溴乙烷,振荡。
实验操作II:将试管如图固定后,水浴加热。
(1)用水浴加热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表明溴乙烷与NaOH溶液已完全反应。
(3)鉴定生成物中乙醇的结构,可用的波谱是____________。
(4)为证明溴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中发生的是消去反应,在你设计的实验方案中,需要检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的方法是
(需说明:所用的试剂、简单的实验操作及预测产生的实验现象)。
19.(10分)(1)溴乙烷沸点低,减少溴乙烷的损失(2)试管内溶液静置后不分层(3)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
(4) 生成的气体 将生成的气体先通过盛有NaOH稀溶液的试管,再通入盛有KMnO4溶液的试管,KMnO4溶液褪色(或直接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
解析:溴乙烷沸点低易挥发,为减少溴乙烷的挥发,应控制适宜的反应温度;溴乙烷难溶于水,当其完全反应时生成乙醇和氢溴酸溶于水,溶液看不到分层现象;红外光谱可以测定分子中化学键的类型、核磁共振氢谱可以测定分子中氢原子的类型;如果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会生成溴化氢气体,检验有溴化氢生成即可证明是消去反应。
20. (12分)下表是A、B、C、D、E五种有机物的有关信息;
A
B
C
D
E
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②比例模型为:
③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
①由C、H两种元素组成;
②球棍模型为:
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②能与Na反应,但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③能与E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
①相对分子质量比C少2;
②能由C氧化而成;
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②球棍模型为: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生成物的名称叫做 ;写出在一定条件下,A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 _____。
(2) A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分子F,F在分子组成和结构上相似的有机物有一大类(俗称“同系物”),它们均符合通式CnH2n+2。当n=__________时,这类有机物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
(3) B具有的性质是 (填号):①无色无味液体、②有毒、③不溶于水、④密度比水大、⑤与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反应褪色、⑥任何条件下不与氢气反应;写出在浓硫酸作用下,B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C与E反应能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该反应类型为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5) 写出由C氧化生成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0.(12分)
(1) 1,2-二溴乙烷
(2) 4
(3)②③
(4) 取代反应

(5)
解析:推出这四种物质,根据A的比例模型可知A是C2H4,B是苯,C和Na反应,说明有羟基,不能和NaOH反应,说明无酸性,所以是醇类,D由C氧化而来,而且相对分子质量比C少2,即为醇的脱氢氧化而得,根据E的球棍模型可知E为,C能和E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则推出C是乙醇,D就是乙醛。
21.(12分)有机化合物中当某一碳原子同时连在两个—OH是一种不稳定结构,会自动转化为稳定结构,例如:
现有分子式为C9H8O2X2(X为一未知元素)的物质M,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
试回答下列问题:
(1)X为 (填元素符号);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 。
(2)写出M的结构简式: 。
(3)写出由A→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写出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同时符合下列四个条件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①含酯基;②含酚羟基;③不能发生银镜反应;④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2种。

解析:C9H8O2X2在NaOH 水溶液中加热反应应是水解反应,生成物加入酸化的AgNO3溶液生成浅黄色沉淀,该沉淀是溴化银则X是溴元素;M水解生成另两种物质中,A只有一个碳原子,根据反应条件和现象,可知A是甲醇;采用逆推的方法可以得到M的结构简式。与E(C8H8O3)互为同分异构体①含酯基(—COO—)②含酚羟基(—OH)③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则无醛基(—CHO)④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2种,说明苯环上只有两种类型的氢原子,则可以写出符合条件的异构体。
22.(9分)有机物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现取3 g A与4.48 L氧气(标准状况)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假设反应物没有剩余)。将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3.6 g,碱石灰增重4.4 g。回答下列问题:
(1)3 g A中所含氢原子、碳原子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2)通过计算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22. (1)C:0 .15 mol、H:0.4 mol;(2)C3H8 O。
解析:(1)n(H)=2n(H2O)=0.4 mol
n(C)=n(CO2)+n(CO)。
(2)3 g A中,n(H)=0.4 mol,n(C)=0.15 mo1,
n(O)=2n(CO2)+ n(CO)+ n(H2O)- 2n(O2)=2×0.1 mol+0.05mol+0.2mol-2×0.2mol=0.0m mol
所以,n(C): n(H) :n(O)=3:8:1,经分析A的分子式为C3H8O。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物质 单元检测题(90分100分)
一 选择题(共17题,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糖的是( )
A.蔗糖 B.淀粉 C.纤维素 D.糖精
1. D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淀粉和纤维素虽然没有“糖”字,但它们属于糖类是多糖。糖精不是糖。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糖是很多个单糖分子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分子内脱水而结合成的
B.淀粉和纤维素都是重要的多糖,它们的通式都是(C6H10O5)n,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多糖在性质上跟单糖、双糖不同,一般不溶于水,没有甜味,没有还原性
D.淀粉在稀H2SO4作用下水解最后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2.C 解析:多糖不是单糖通过分子内脱水结合而成的,是通过分子间脱水结合而成的;淀粉、纤维素的通式虽然都是(C6H10O5)n,但因n的数值不同,淀粉、纤维素不是同分异构体; 淀粉在稀H2SO4作用下水解最后只生成葡萄糖。
3.可以说明果糖是单糖的理由是( )
A.它是糖类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糖 B.不能水解生成更简单的糖
C.它是和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糖 D.它是易溶于水且比蔗糖甜的糖
3.B 解析:糖的分类依据是:能否发生水解以及水解产物单糖的多少。如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这样的糖就属于单糖,与溶解性、相对分子质量等无关。
4.下列是一些制取物质的设计或设想,其中违背科学原理的是( )
A.用玉米、植物秸秆等作原料制造乙醇,用作汽车的燃料
B.用动物的骨或皮作原料制造中药,用作滋补品
C.用淀粉作原料提取淀粉酶,用作催化剂
D.用植物油或动物脂肪作原料制造人造金刚石
4. C 解析:淀粉酶(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等,淀粉的组成元素是碳、氢、氧,因此不可能从淀粉中提取淀粉酶。植物油或动物脂肪中都含碳元素,人造金刚石的组成元素是碳,因此用植物油或动物脂肪作原料制造人造金刚石是有可能的。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但都属于酯
5. D 解析:糖类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双糖和多糖能水解,单糖不水解;A错。糖类、油脂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蛋白质的水解产物中含有氨基酸,氨基酸中含有—NH2,则推知蛋白质中除含C、H、O三元素外,还含有N元素等,B错。糖类中的单糖和双糖及油脂都不是高分子,多糖及蛋白质都是高分子,C错。
6. 可以判断油脂皂化反应基本完成的现象是 ( )
A.反应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 B.反应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
C.反应后静置,反应液分为两层 D.反应后,静置,反应液不分层
6. D解析: 油脂皂化反应前后溶液均呈碱性,A、B错。反应前油脂不溶于水而分层,完全反应后其产物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都溶于水,反应液中没有油脂而不再分层。
7.硫酸在下列反应中,只起催化作用的是( )
①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③油脂的水解反应 ④淀粉的水解反应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7.C 提示:应明确硫酸在不同反应中所起的作用:酯化反应中使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苯的硝化反应应中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在油脂的水解反应和淀粉的水解反应中使用稀硫酸,稀硫酸只作催化剂。
8.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蚕丝还是“人造丝”,通常选用的方法是( )
A.滴加浓硝酸 B.滴加浓硫酸 C.滴加酒精 D.点火灼烧
8. D解析:蚕丝是蛋白质,“人造丝”是纤维素。鉴别蛋白质的依据主要有:①有些蛋白质分子(有苯环存在)跟浓硝酸作用时呈黄色。②蛋白质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常以此来区别毛纺织品和棉纺织品)。www .ks 5u.co m
9.葡萄糖和淀粉的混合物中氢的质量分数为6.5%,则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 ( )
A.13.0% B.39.0% C.45.5% D.52.0%
9.D 解析:葡萄糖与淀粉中,均为,混合物中这个比值不变,所以氧的质量分数为氢的质量分数的8倍,即为6.5%×8=52.0%,故选D。
10.某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两种物质A、B,且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该物质可能是( )
A.甲酸乙酯(HCOOC2H5) B.硬脂酸甘油酯 ()
C.葡萄糖(C6H12O6) D.淀粉〔(C6H10O5)n〕
10.A 解析:
A中,HCOOC2H5+H2OHCOOH+C2H5OH 生成的HCOOH和C2H5OH相对分子质量都是46 ;
B项,水解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葡萄糖不水解,而淀粉水解只生成一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11.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的是
①NaHCO3,②(NH4)2S,③Al(OH)3,④NH4Cl,⑤ ,⑥CH3COOH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⑤⑥ D.①②③⑤
11. D 解析: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①HCO3-+H+=H2O+CO2↑,HCO3-+OH-=CO32-+H2O,②NH4++OH-=NH3·H2O,S2-+2H+=H2S↑ ③Al(OH)3+3H+=Al3++3H2O,Al(OH)3+OH-=AlO2-+2H2O;⑤
12. 玻璃器皿上沾有一些用水洗不掉的残留物,其洗涤方法正确的是( )
①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碘,用酒精洗涤②盛放过苯酚的试剂瓶中残留的苯酚,用酒精洗涤
③做银镜反应后试管壁上银镜,用稀氨水洗涤④沾附在试管内壁上的油脂,用热碱液洗涤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C解析:碘、苯酚易溶于酒精,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在热水中水解更彻底;做银镜反应后试管壁上的银镜,不和氨水反应可用稀硝酸进行洗涤。
13.难溶于水而且比水轻的含氧有机物是(  )
  ①硝基苯 ②甲苯 ③溴苯 ④植物油 ⑤蚁酸 ⑥乙酸乙酯 ⑦硬脂酸甘油酯
A.①②③    B.④⑥⑦     C.①②④⑤    D.②④⑥⑦
13.B解析:①硝基苯密度比水大②甲苯中不含氧元素③溴苯中不含氧元素⑤蚁酸即甲酸与水互溶。
14. “茶倍健”牙膏中含有茶多酚,但茶多酚是目前尚不能人工合成的纯天然、多功能、高效能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净化剂。其中没食子儿茶素(EGC)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关于EGC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共面
B、1molEGC与3molNaOH恰好完全反应
C、易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难发生加成反应
D、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14.A解析:因分子中出现了-CH2-结构,所以所有的原子不可能都共面;1molEGC与3molNaOH恰好完全反应,结构中的醇羟基没有酸性;分子结构中含有酚羟基,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呈紫色。
15.下列物质中,最简式相同,但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淀粉和葡萄糖 B.蔗糖和纤维素
C.乙酸和葡萄糖 D.果糖和葡萄糖
15.C解析:乙酸分子式为C2H4O2和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最简式相同,但分子式是不同的,不是同分异构体。
16.蛋白质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作用下变成氨基酸的反应属于( )
A.消去反应 B.水解反应 C.取代反应 D.聚合反应
16.B解析:蛋白质变成氨基酸属于水解反应。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酶具有很强的催化作用,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348K时活性更强
B.医疗上的血液透析利用胶体的性质,而上壤保肥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C.为保证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应使用沸水先冲泡洗衣粉
D.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形似足球的分子,结构对称,稳定性好 17. D解析:酶作为一种蛋白质,有着蛋白质的性质,也有其特殊性,当它作为催化剂时效果最好时需要适宜的温度。土壤也属于胶体。C项中的现象是因为银被空气氧化,属于化学腐蚀,与电化学无关。

二 非选择题 (共4题,30分)
18.(9分)蛋白质在 条件下发生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是 ,产物中官能团名称为 和 。最简单的氨基酸称为 ,结构简式为 。使蛋白质发生可逆的凝聚现象,叫 ;发生不可逆的凝聚现象,叫 。使蛋白质发生不可逆凝结的条件是:①加热;②加酸、碱;③加某些有机物;④加 。
18.答案:酸、碱或蛋白酶,α-氨基酸,氨基,羧基,α-氨基乙酸,H2N-CH2-COOH。盐析;变性;重金属盐。
解析:本题注意对蛋白质性质的记忆。
19.(8分)写出4种有机物,它们完全燃烧产生CO2和H2O(g)的体积比均为1:1且能被新制的Cu(OH)2氧化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A ,B ,C ,D 。
19.HCHO CH3CHO HCOOCH3 CH2(OH)CHO CH2OH (CHOH)4CHO中的四种 (其他合理的也可)
解析:有机物完全燃烧产生CO2和H2O(g)的体积比均为1:1说明这些有机物中C:H=1:2;能被新制的Cu(OH)2氧化说明有机物质含有醛基(—CHO);依次可以写出符合条件的物质。
20.(8分)能源紧缺、替代能源、绿色能源是当今社会能源面临的新问题。将玉米经深加工提炼出酒精,再与汽油按一定比例混合成乙醇汽油,在我国正得到广泛的应用。乙醇汽油正逐步成为新的替代能源。以玉米(主要成分是淀粉)为原料提炼酒精的过程如下:
(1)玉米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
(2)写出③的化学方程式 。
(3)经上述流程得到的发酵液中含有大量水和其他有机杂质,酒精的质量分数约为6%—10%,欲将酒精和水分离,应采取的操作是 。(从下列选择:①过滤 ②蒸馏 ③蒸发 ④升华)
(4)根据我国国情,说明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优越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 (C6H12O6)n (2)C6H12O62C2H5OH+2CO2↑
(3)② (4)缓解石油供求矛盾;剌激农业生产;有效降低汽车有害尾气的排放。
解析:玉米中含有淀粉,淀粉是多糖最终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酒精,则可以依次解决问题。玉米水解后得到的发酵液中含有大量水和其他有机杂质,其中乙醇沸点较低,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
21.(5分)(1)青苹果遇碘酒变蓝色,红苹果汁能发生银镜反应,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2)大豆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我们每天都应吃些豆制品。我们食用的大豆,最终补充给人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青苹果中含有淀粉遇碘变蓝色;成熟的红苹果中淀粉转化成了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2)蛋白质 ,大豆中的蛋白质食用后部分转化为氨基酸,经人体合成为蛋白质,部分直接被人体吸收,故大豆最终补充给人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三推断题(12分)
22. (12分) 有一种广泛用于汽车、家电产品上的高分子涂料,是按下列流程图生产的.流程图中:A和M(C3H4O)都可发生银镜反应,M和N的分子中碳原子数相同,A的烃基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
(1)写出下述物质的结构简式:A______ ,M________
(2)物质A的同类别的同分异构体为________ .
(3)N+B→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类型:Y为________ .
22.(1)CH3CH2CH2CHO CH2=CHCHO  (2)CH3CH(CH3)CHO

(3)CH2=CHCOOH + CH3(CH2)3OH CH2=CHCOO(CH2)3CH3+ H2O
 (4加聚反应
解析:本题的“突破口”是M的结构筒式,已知M分子中含醛基,但比丙醛少2个H原子,所以M应是丙烯醛=CHCHO,N为=CH-COOH丙烯酸。D为B和N酯化反应的产物,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原理,B的分子式是为丁醇,A为丁醛,根据A的烃基上一氯取代位置有三种,因此A的结构简式是,它的同类物质的同分异构体是.
四 计算题(7分)
23.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且氢原子数比碳原子数多10,相对分子质量为342。该有机物能被新制Cu(OH)2氧化,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及名称。
23.解析:因该有机物分子中H、O原子个数比为:N(H):N(O)=2 :1,且H比C多10个,相对分子质量为342。设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m(H2O)n,则
,解得
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2H22O11,因该有机物能被新制Cu(OH)2氧化,所以是麦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