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4-08 21: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第11.1课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目标表述 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资料收集和实验探究,认识生活中常见盐的种类和用途。②初步掌握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③认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初步了解盐的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探究和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性认识的思维方法。
制 定 依 据 课标考纲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等盐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用途;2、学会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3、认识复分解反应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常见的盐-----氯化钠的性质用途之后对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三种常见盐在生活生产中用途的进一步延伸。通过前面已学的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自然的引出碳酸钠、碳酸氢钠相关性质的探究实验,意在让学生认识到含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盐具有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共性,从而归纳出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至此,在酸、碱、盐的反应中,从生成物情况来说,学生已接触过生成水的反应和生成气体的反应,尚缺生成沉淀的反应,因此教材列举了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生成沉淀的反应,并由此概括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为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作准备。
学情 分析 学生有什么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酸、碱的性质,并形成了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盐的化学性质的探究提供了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
学生缺什么 虽然早在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中了解了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在第六单元学习了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二氧化碳的原理,但还缺乏将其联系在一起进行规律性认识的能力。本节课通过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共性探究,归纳出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前后联系、分析、归纳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观。
教学重难 点 重点表述 学会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学会判断复分解分解反应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掌握一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原因分析 学生学习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等盐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用途;盐酸与大理石的反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知识比较零碎,需要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分析和归纳知识形成规律性的方法。
助学方案 初步认识提出问题—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实验探究—交流表述—得出结论—反思评价的科学方法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 〖设问〗化学中的盐指的是什么? 〖教师〗投影《学案》中课前复习内学生书写的方程式(课前完成)教师核对、纠正〖教师〗上节课我主要学习了生活中常见的盐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的性质用途,通过粗盐的提纯我们还学会了利用哪些步骤可以制的精盐。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上中常见的盐。 思考后回答(学生互动)一个同学说出五种不同类型的盐,另一个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学生各自完成。 熟悉、巩固已经学过知识。
创设情境 引出内容 〈投影〉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柱子、豪华酒店的地面等资料图片。〖设问〗同学们看了这么多的图片,知道它们是哪里用到了我们常见的盐吗?想知道这些盐还有什么用途吗?(学生自主阅读) 观看图片 阅读课文思考讨论 完成《学案》中的表1 让学生感受身边常见盐的用途,感受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学生介绍〉〖教师投影〗1.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谈们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碳酸钙还可用作补钙剂,如钙尔奇片的成分就是碳酸钙。2.碳酸钠俗称纯碱,广泛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等的生产。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蒸馒头时可用它作发酵粉,医疗上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但不能治疗胃溃疡(易引起胃穿孔)。教师补充发酵粉使馒头酥松多孔的原因。(投影) 听介绍,教师补充,增加理解可提出疑问 通过介绍碳酸盐的部分用途,消除学生看过图片后积虑在心头的疑问
回忆知识 〖设问〗1.我们已经学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想一想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什么?反应的原理是什么?演示:盐酸腐蚀含碳酸钙的建材2.碳酸钠和盐酸能发生反应吗?我们在哪里学过?碳酸氢钠能否也发生类似的反应呢? 回忆二氧化碳的制法,写出化学方程式 投影第五单元P92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 由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引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为形成规律性对比作铺垫
对比实验 教师演示:按照[实验11-1]的要求实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将这个反应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进行对比,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 〖设问〗1、从上述三个反应物的类别中,你们发现了哪些共同点?2、在三个盐中都有什么离子?3、反应产物中有什么共同点 你们最后能否归纳一下上述的规律?〖教师小结〗组成里含有CO32-(或HCO3-)离子的盐,都能跟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此反应可以检验盐的组成中是否含有CO32-(或HCO3-)〖设问〗现有一含有钾离子的盐,要证明其中含有CO32-,你如何设计实验,请说明步骤、现象、结论。 仔细观看实验,写出方程式, 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汇报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汇报,学生代表演示。 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推断能力,训练有关方程式的书写。
继续探究 〖设问〗从反应基本类型上看,上面列出这些反应跟我们前面所学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有那些不同点?再比较这节课中所出现的几个方程式,具有那些共同特征?, 找出各反应的不同点寻找几个方程式共同点,尝试归纳 通过比较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学生记忆起来更深刻
寻找规律 〖投影〗:Na2CO3与HCl反应时成分交换的反应过程揭示此类反应的规律性 学生看过程,交流讨论 通过演示复分解反应中化合物成分的交换,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
归纳概念 上述这些反应,它们都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理解记忆 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提 出 问 题 〖投影〗KOH+HCl=KCl+H2O CuO+2HCl=CuCl2+H2O 2NaOH+CO2=Na2CO3+H2O Fe+CuSO4==Cu+FeSO4〈学生讨论〉哪些是复分解反应。1.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否也属于复分解反应?为什么?2、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是否也属于复分解反应?为什么?3、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是否也属于复分解反应?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加深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并引出复分解反应发生在哪些类别中进行。
继 续 探 索 〖提问〗盐还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教师演示:按照[实验11-2]的要求实验 Na2CO3+Ca(OH)2=2NaOH+CaCO3 盐能不能与盐反应呢? 实验演示: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 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Na2CO3+CaCl2=2NaCl+CaCO3 NaCl+AgNO3=== NaNO3+ AgCl 〖提问〗此类反应是否是复分解反应 仔细观看实验,描述现象 学生自行上黑板写出反应方程式 仔细观看实验,描述现象 学生自行上黑板写出反应方程式
归纳总结 刚才我们已经将盐的性质学习完了,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盐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完成《学案》中的盐的性质归纳
课堂练习 完成《学案》后课堂练习,学生书写方程式。教师集体纠正 学生完成学案中的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讨论后交流
板书设计
一、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用途
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说明和用途
二、盐的化学性质
1、某类盐与酸的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说明:组成里含有CO32-(或HCO3-)的盐与盐酸、硫酸等酸反应后都能产生CO2气体。
利用此反应可以检验盐的组成中是否含有CO32-(或HCO3-)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 酸和碱的反应、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盐与酸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2、盐与碱的反应
Na2CO3+Ca(OH)2====2NaOH+CaCO3
3、盐与盐的反应
Na2CO3+CaCl2=2NaCl+CaCO3
NaCl+AgNO3=== NaNO3+ AgCl
归纳盐的化学性质
三、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了解了盐具有的化学性质,突破了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这个重点,对CO32-(或HCO3-)的检验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但是这节课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从小的方面讲,第一、没有注重学生实验操作;第二、没有规范学生化学式以及方程式的书写;第三、资料图片没有传递准确的信息,如一些胃药图片。 大的方面讲,第一、这节课自认为虽然列全了盐的化学性质,但学生不能很好的去认识,仍然很模糊。这是想“求全”思想下导致的教学错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也就是在知识的传授上既没有讲精细、讲到位,也没有讲全面。第二、在CO32-(或HCO3-)的检验这个重点上并没有突破,学生并不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会成为我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最好的材料。

20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