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01张PPT。台州市第一中学 姜 孟08高考分析和09高考复习建议tzljx@sina.com057688388691;13656861819锦囊妙计仙人居住人为仙高考研讨师成神姜孟感言: 一. 08年全国化学命题的特点
二. 08年全国理综Ⅰ命题的特点四.09年高考理综化学的复习建议(1)课堂教学 (2)复习策略(一)总体分析(二)试题特点和阅卷体会三.09年浙江理综高考化学的特点预测2008年高考试题知识考查点 突出对化学学科主干知识考查1、注重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一、近几年化学命题共性 2 .注重化学用语的考查 3、注重对理解分析能力的考查 1 .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 如 基 本 概 念 理 论部 分 的 元 素 周 期 律 、 化 学 平 衡 、 电 解 质 溶 液 、电 化 学 、氧化 还 原 反 应 、 有 机 合 成 与 推 断 、 有 机 反 应 类 型 、 有 机 反 应 方 程 式 的 书 写 和 同 分 异 构 的 书 写、 重 要的元素化合物等 )
2 .注重化学用语的考查 ( 如 结 构 式 、 电 子 式 、 化 学 方 程 式 、 离子方 程 式 、 热 化 学 方 程 式 、电极反应 式 等 的 书 写 和 正 误 判 断) 对 培 养 学 生 的 学 科 素 养 很 好 的 导 向 作 用3、注重对理解分析能力的考查 考查了物质组成、结构、性质、电解质溶液(如离子浓度判断、pH),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化学平衡、氧化还原、有机化学等知识,以这些主干知识为载体,测试了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08化学命题特点 08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答案开放性试题减少,内容开放性试题增多,注重学科特有内在规律的考查1 、 注重对数据图表型 试题的考查 2、 注 重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高新科技 3、 突出实验能力的考查 4 .注重定量思维能力考查 08化学命题显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1 注重对数据图表型试题的考查
数据图表 型试题具有简洁直观 的特点, 为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和获取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在2008年的高考试题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如广东化学 第20题 、24题、26题均有数据分析;上海25 、 26题;江苏卷21题,数据分析是学习化学乃科学研究所必需的一种能力,数据分析主要体现在对比分析和找出规律能力等方面 2. 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高新科技
学 习 的 目 的 在 于 能 够 应 用 . 利 用 所 学 化 学知识 解决生 产 生 活 、 高 新 科 技 中的 热 点 问 题 和 焦 点 问 题 一 直 是 高 考 化 学 所 关 注 的 内 容 之 一 ,2008年 高 考 试 题 充 分 体 现 了 这 一 点。 广东化学第22题铜的冶炼、26题的药物合成、 27题海水中提取镁,上海卷的28题以煤为原料生产聚氯乙烯(PVC)和人造羊毛的合成路线、第31题(中和胃酸的药物 )。相对来讲,理综试题与生活相结合的较少。 3、 突出实验能力的考查
08年试题强调实 验 过 程、实验 原 理 的 分 析 能 力 ,注 重 实 验设 计 和 实 验 方 案 评 价 能 力 的 考 查 ,同 时 实验试 题 的 考查注 重 对 课本 实验 的 延 伸 、拓展 和 综 合 (1) 注 重 对 课 本 演示 实 验 和 学 生 实 验 的 变 式 考 查
如四川卷28题 关 H2还原黄色的WO3粉末测定W的相对原子质量考 查,天津卷28题化学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的方法之一是将浓硫酸滴入浓盐酸中等 。请从下图中挑选所需仪器,在方框内画出用该方法制备、收集干燥氯化氢 气体的装置简图,并在图中标明所用试剂。这也是今年唯一个实验装置连接题。 (2) 相对于2007年,探究物质的性质实验有所减少,注重物质的分离提纯、检验是今年高考一大焦点
广东卷19题工业碳酸钠(钝度约98%)中含有Ca2+、Mg2+、Fe3+、Cl-和SO 等杂质,提纯工艺路线.
全国理综Ⅱ卷28题,某钠盐溶液可能含有阴离子NO3-、CO32-、SO32-、SO42-、Cl-、Br-、I-、为鉴别;
四川卷26题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MgCO3、Al2(SO4)3、Na2SO4、Ba(NO3)2、AgNO3和CuSO4的鉴别 (3)注重定量实验的考查
重庆卷27题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
宁夏卷27题为测试一铁片中铁元素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提出下面两种方案
天津卷29题有关滴定测定H2C2O4·2H2O和KHC2O4的质量分数 4 .注 重 定 量 思 维 能 力考 查
注 重 定 量 思 维 能 力 和 计 算 能 力 的 考 查. 08上海卷31题小苏打、胃舒、平达喜都是常用的中和胃酸的药物。有关药物成份的检验的计算 08上海卷30题。生态溶液涉及农家肥料的综合利用,某种肥料经发酵得到一种含有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的混合气体。有关气体体积分数的计算。 08全国1卷26题。有关KMnO4的理论产量和KMnO4的纯度的计算。二.08年国全Ⅰ卷的特点及分析知识分布和难度分析评卷体会 08年理综高考试题特点及分析(一) 总体分析 试卷的结构稳定;也呈现出独有的特色今年理综化学部分选择题还是8题为单项选择,每题分值6分,共计48分。第Ⅱ卷非选择题四大题计60分,主要题型有计算题、推断题、实验题和有机题。12道题,合计108分,占整套理综试卷的36.0%。就化学试题在理综试卷中的比重和地位而言,完全和近三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一样,很稳定1 .试卷的结构稳定(1)分值分配没有改变(2)几大模块的分值百分比变化不大(3)考查知识点也正常范围内特色一: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分值有所上升,特别是化学计算在理科综合主观题中(第二卷)首次亮相08年理综卷显现出08年特色 特色二:用字母代替元素符号在书写方程式的形式方面创历史特色三:第二卷难度也是实行理综考试以来创历史新高难度系数0 .4160分全省平均得分24.87分(二)试题特点和阅卷体会 26(16分)实验室可由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制备KMnO4,方法如下:软锰矿和过量的固体KOH和KCl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锰酸钾(K2MnO4)和KCl;用水溶解,滤去残渣,滤液酸化后,K2MnO4转变为MnO2和KMnO4;滤去MnO2沉淀,浓缩溶液,结晶得到深紫色的针状KMnO4。试回答:(3)若用2.5g软锰矿(含MnO280%)进行上述实验,计算KMnO4的理论产量_____(1)软锰矿制备K2MnO4的化学方程式是___(2)K2MnO4制备KMnO4的离子方程式是___ (4)KMnO4能与热的经硫酸酸化的Na2C2O4反应,生成Mn2+和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是___ 全省平均分6.42
难度系数为0 .4026(1)3MnO2+6KOH+KlO3= 3K2MnO4+KCl+3H2O (3分)(未配平扣1分,分子式错误不给分)
(2) 3MnO42-+4H+=MnO2+2MnO42-+2H2O (3分未配平扣1分,分子式错误不给分)难点一:方程式配不平,这属较难歧化反应难点二:数据处理很繁,所以学生心理较烦 难点三:本题有三题都是关于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和离子方程式的配平应对方法:强化基本功训练,简化计算 既考察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又考查离子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都涉及酸或碱介质的参与;方程式的配平成为该题化学计算的必要支撑,该关不过,计算全失;从答案看利用关系式解题,从关键词看有理论产量、纯度,彰显了数据处理的能力要求。 启示:注重基础和热点;理解并关注理论产量、实际产量、纯度、利用率(转化率)、产率等关键词考查化学学科所具备的处理数据的能力适应约简,简化计算看数字特点,简化计算27.(15分)V、W、X、Y、Z是由周期表中1~20号部分元素组成的5种化合物,其中V、W、X、Z均为两种元素组成,上述5种化合物涉及的所有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35。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下图:(1)5种化合物分别是V 、W 、X 、Y 、Z :(填化学式)
(2)由上述5种化合物中2种化合物反应可生成一种新化合物,它包含了5种化合物中的所有元素,生成该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是 :
(3)V的电子式是 。27.(15分)V、W、X、Y、Z是由周期表中1~20号部分元素组成的5种化合物,其中V、W、X、Z均为两种元素组成,上述5种化合物涉及的所有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35。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下图:难点一:网络关系陌生度大,找不迁移的地方难点二:信息量较少,白色固体起不到提示作用难点三:CaC2的电子式较难,高中课本涉及了乙炔的制取,难道这些拐弯抹角的东西也要搞清楚全省平均分6.43
难度系数为0 .43应对方法:挖掘可能的关系网?廷伸可能的知识点笔者观点:高中应取消电子式的书写 该题信息提示较弱,反应条件不很明,解答该题的关键“V是CaC2”。中学化学没有涉及到CaC2和O2的反应,是学生思维爱阻的主要原因,另外通常谈CaO和H2O的作用是生成石灰乳或澄清石灰水,而描述成白色固体,在一定程度上迷惑了学生,从而降低了该题的得分率。
启示:没有体现重要元素重要化合物性质考察,对高三化学复习导向不利,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路在何方? (1)中学化学在什么地方谈到过CaC2和O2的反应?‘源’在哪里?难道要从FeS2与O2的反应来套吗?
(2)通常谈CaO和H2O的作用是生成石灰乳或澄清石灰水,为何要说成白色固体?写成白色浑浊不是更好吗?
(3)翻遍中学化学教材、教参,哪里出现过CaC2的电子式、化合物类型?28(13分)取化学式为MZ的黄色粉末状化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将MZ和足量的碳粉充分混合物,平铺在反应管a中,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按图连接仪器。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a,观察到管内发生剧烈反应,并有熔融物生成,同时,b瓶的溶液出现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此时,管中的熔融物凝固城银白色金属。
(1)元素Z是 ;
(2)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为什么?
(3)反应管a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处理?如需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请说明理由。难点(创历史) :不推M是什么元素,却要让学生写化学方程式全省平均分3.99;难度系数为0 .31 不要求推断MZ,为何给出“黄色粉末状化合物”这样的信息?不是要把学生的思路引向先推测出“黄色粉末状化合物”是什么物质,才来完成有关问题的回答吗? 应对方法:排除干扰,抓住实验题功能(装置、防倒吸、除尾气) 28题:本题考察化学实验,考察装置原理;第一小题送分了;第二小题只要想到停止加热前要对反应管进行保护就不难解决,要么防空气氧化,要么防倒吸,由于反应管后连石灰水液封,且不断通氮气,排除前者;四小题 由于碳粉足量,所以必有CO,需尾气处理,处理方法很多;第三小题 由于碳粉足量,所以应发生的反应为MO+C =M+CO↑;MO+CO =M+CO2;CO2+C=2CO (都有反应条件);2MO+C =M+CO2↑
题目给的MO是黄色的信息是干扰,把学生的思路引向先推测出“黄色粉末状化合物”是什么物质, MO是什么都还不确定,又要书写它参与的化学方程式,时间紧张状态下,超出学生能力,因而得分率很低。PbZ代替MZ效果要好得多,可降低情境陌生度,这样才有利于考察学生对反应原理的分析。 启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强化化学实验的基本功训练
(附:热还原法常用于冶炼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中部的金属,黄色的二价金属氧化物MZ很可能是PbO.中文名称:氧化铅;英文名称:Lead oxide;lead oxide;俗称:“密陀僧” 。
物理性质:黄色或略带红色的黄色粉末或细小片状结晶,遇光易变色;沸点 1535℃;熔点888℃,不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溶于硝酸、乙酸、热碱液;相对密度(水=1)9.53。 还原法制Pb:反应为:PbO+C ==Pb+CO↑;PbO+CO == Pb+CO2,实验现象:生成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黄色粉末变成银白色固体。)29.(16分)A、B、C、D、E、F和G都是有机化合物,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1)化合物C的分子式是C7H8O,C遇到FeCl3溶液显示紫色,C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则C的结构简式为 ;
(2)D为一直链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化合物C的小20,它能跟NaHCO3反应放出CO2,则D分子式为 ,D具有的官能团是 ;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芳香化合物B是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的同分异构体,通过反应②化合物B能生成E和F,F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
(5)E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全省平均分8.04;
难度系数为0 .50 29题:本题考察官能团的转化和同分异构,注重基础,导向很好。疑问之处C与溴水反应能否生成一溴代物?标准答案却为对甲基苯酚,尽管标准答案有道理,却与教师平常讲的和课本例子不符,改卷时允许两个答案都对。从阅卷情况来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错识率较高:表现为漏水、多碳少碳,多氢少氢;官能团(酯的结构)写反、写错较多;上下结构不对应 。
启发:建立有机物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强化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专题训练复杂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难点一:表现为漏水、多碳少碳,多氢少氢;官能团(酯的结构)写反、写错较多;上下结构不对应 。难点二:同分异构体写不全不足之一 考查知识点重复太多。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在试卷中有多处出现(题26、题28);物质结构部分在选择题中(题7、题9、题10)连续出现且较为传统;同分异构体(题8、题29两小题)也频频出现。学科的主干知识、主干思想内涵丰富,非就几个主题大动手笔吗? 8.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
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
C.2-甲基丁烷和戊烷
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29 . (4)芳香化合物B是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的同分异构体,通过反应②化合物B能生成E和F,F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
(5)E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 基础知识点的考查过于陈旧。试卷中多处考查基础知识的试题缺乏新意,命题角度过于陈旧,如题7物质熔点高低的比较、题9化合物的判断等。不足之二能力考查题过于偏僻。试卷中许多能力考查题远远超出一般,走出中学化学教材,有点类似竞赛性质,如第6题、27题、28题。计算能力要求较高,在短时间要进行繁杂的计算不足之三不足之四试题语言描述似是而非。试卷中有好多地方语言描述不规范,让考生无所适从,难以动笔,如题27中V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的描述、题29中苯环上一溴代物的描述等。(4)F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
(5)E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泥浆状”“糊状”物质在水中一般说是沉淀、浑浊26(3)若用2.5g软锰矿(含MnO280%)进行上述实验,计算KMnO4的理论产量_____不足之五:科学性值得探讨13.电解100mL含c(H+)=0.30mol/L的下列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04mol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
A.0.10mol/L Ag+ B. 0.20mol/L Zn2+
C. 0.20mol/L Cu2+ D. 0.20mol/L Pb2+ Pb2+离子放电,关于铅蓄电池在过去高考中也多次涉及到,此时针对该试题,难道不需要考虑Pb2+离子首先放电吗?若考虑,选项D为何不算正确呢!另外,考生还经常遇到电镀锌的问题,这难道不是锌离子放电吗?Pb+PbO2+4H++2SO2-4 2PbSO4+2H2O不足之五:科学性值得探讨(1)化合物C的分子式是C7H8O,C遇到FeCl3溶液显示紫色,C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则C的结构简式为 ; 明年还会不会就某一个主题大动手臂呢? *理念一:知识型考查 转向能力型考查, 对知识点的要求降低, 能力要求提高 今年计算题在第二卷出现有两小题,09年还会继续吗? *理念二:“化学计算又登上了历史舞台” 推断与元素化合物、实验题、有机题的融合 *理念三:“推断题是考查知识网络、思维能力的有效呈现方式 ” *理念四:“实验题是语言表达能力、实验目的、探究能力的有效呈现方式 ” 以考查实验的思想方法为核心,且实验与推断融合,09年会借鉴其它省分命题思想吗?三、09年浙江理综高考化学的特点预测“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共性+特色 1、理综卷中第二卷中的基本题题型会变吗? 全国理综一、全国理综二、重庆卷、四川卷、天津卷等均为8+4 ;但第二卷中的四道题分布天津卷两道实验+有机推断+无机推断;重庆卷类似于天津卷;山东卷黄铜矿(CuFeS2)冶炼铜+分离提纯(实验装置) +选做有机推断或物质结构
行政社会稳定性方面:笔者认为也不会变09年高考模式上计:笔者认为也不会变2、计算题的形式会保留吗? 08年北京卷中的26.⑸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重庆卷中26.(2)中有反应速率的计算; 08广东化学卷20题(实验题)中有关平均反应速率的计算,24题有关转化率和平衡常数的计算;以纯化学卷的上海卷、江苏卷均有两道计算题计算能力和数字处理能力是学习化学及相关学科(如医学等)的一种能力3、浙江省的理综卷难度会怎么样? 这的确是个谜,但估计不会太简单,不会低于前两年的试题难度:
(1)浙江省的化学基础较好,高中化学师资雄厚,如在化学全国初赛的一等奖的划分在全国名列前茅。
(2)化学工业在浙江比较发达
也不会太难:必竞这是一次自主命题,从稳定的角度来看,不会太夸张。浙江省的理综卷度呈现方式(宏观) (1)第二卷难度系数在0.5~0.58
(2)正如浙江人的特点:灵活性较强
(3)可能会借鉴竞赛的某些思想,关注竞赛题特点和思想四、09年高考理综化学的复习建议(一)关于课堂教学建议(二)09备考策略建议理想中的课堂教学理想中的课堂教学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启迪学生思维是宽松的自主的课堂教学的现实性1.复习课每节课有一定核心有利于学生加强印象(1)从习题提炼共性成为核心(2)编制有梯度的习题形成核心 *关注一:注重知识网络的构建,关注各知识的联结点 建立钠系、镁系、铝系、硫系、氮系、碳系、氯系及其相互联系*解决推断题关键 *关注二:“渗透新课程的理念,重视探究实验和开放性实验题的训练 ” *关注三:“在课常教学中注重思维摸型的建立 ”77 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缩小一半,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1.8倍,则(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 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
C. 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 a>bB 妙选参照物78 [2003年·全国理综卷] 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
2A(g)+B(g) 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 mol、2 mol和4 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mol D.均减少1mol79 (04广东高考)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2NO2(g) N2O4(g) 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2(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2的体积分数: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无法判断C同倍增减,按压强考虑80 (全品)[2003年·广东文理大综合卷] 恒温恒压下,在容积可变的器皿中,反应2NO2(气) N2O4(气)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NO2,又达到平衡时,N2O4的体积分数(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判断 ? *关注四:“有机知识网络的形成、在无机和有机建立联结点 ” 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建立联结点,如碳化钙、苯与石墨、甲烷与金刚石等2008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给我们的启示1.重视基础 抓好落实
2.规律统摄 探究创新
3.加强实验 提高能力
4.关注社会 联系实际(二)09备考策略841、把握要求,落实基础(1)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知识的网络(2)抓住主干知识,加强学科能力的培养2019年2月26日852.研究大纲,明确走势
研究试卷结构、题型结构、命题的原则、能力检测的趋向等。
研究2008年各地高考试题以及命题背后所基于的理念。
研究试题具体的呈现方式,以及解题策略。3. 科学引领,搞好专题明年还会不会就某一个主题大动手臂呢?不管怎么说,搞好专题复习是对付这类题的好方式 加强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意识4、加强实验,突破“瓶颈”
实验基础知识、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检验分离提纯与推断、物质性质方案的设计、物质制备方案的设计、定量实验、有机实验等七个专题。使学形成7个核心的话,实验问题也就解决了。2019年2月26日88 5、适度训练,强化规范
(1)练习题目不在量多,层次要逐步提高,做过的题目要及时反思,努力做到做一题,进一步。
(2)搞好专题练习:特别在临近高考的时候:强化搞复杂有机方程式的练习,减少漏水、多碳、少碳、多氢、少氢、左右结构简式统一失误。
(3)强化化学用语教学,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电子式的专门强化练习强化解题方法指导 ------想得高分要努力做到圈一圈关键词,看清六个“式”
遇偏题要冷静,排干扰抓整体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很难高度集中20分钟以上 无论是推断题还是实验题,其答案的表现形式都 较多地涉及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子式、化学式的考查。 ------宁愿多华一秒看清:要求是分子式还是电子式?是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台州市第一中学 姜 孟tzljx@sina.com057688388691;13656861819再见 第一阶段(07年9月——08年1月):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分板块按章节复习
复习目标:全面复习,打实双基,消灭知识盲点。
强调“细、低、全”。“细”是指复习要全面细致,精心复习全面的基础知识点,不遗漏教材和考试说明规定的基础知识,不搞侥幸心理。“低”是指复习时把握中下难度,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不选那些孤僻怪诞“挖深、挖宽”的知识 严格控制例题和练习题难度,做到不脱离学生自身学习状况,不超越教学基本内容。“全”是指复习要针对全体学生,把握第一轮复习的中等难度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掌握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化学知识。
近几年高考都有文字叙述题,而且阅卷时严格把握采分点。而学生答题往往答非所问、逻辑混乱、不完整、书写不规范 第二阶段(07年2月——4月份):进行专题复习,突出主干知识
光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件而不能发挥其各自功能。近三年高考主要都是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但学科内综合程度有了提高。这需要学生将知识点统一整理,有序存储,经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对学生思维能力考查层次是比较高的。 成网阶段、整合阶段
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复习目标:完善学生知识框架,熟练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加强能力训练。强调“熟、活、能”。“熟”是指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点。“活”是指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活学活用。“能”是指重点训练审题、分析、归纳、能力 第三阶段(5月份):(回归课本、知识和谐阶段、能力协调阶)弥补知识缺陷,查漏补缺,并强化答题的规范性和文字表达准确性。 再见从2008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看试卷功能和分工 客观题 以容易题、中等难度题为主,关注考查内容的覆盖,试题有明显的梯度。
主观题 主观题需有一定的灵活性、发散性和适当的难度。强调基础知识与学科能力的综合考查,适当考查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命题时层层递进,由易到难,通过多题把关,达到既能控制难度,又能提高区分度的效果,使分数有理想的离散程度,发挥试题的定位功能。达到甄别和选拔考生的目的。 了解试卷功能和分工优化复习方法*用好教科书
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
*设计开放式问题
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进行专题训练
整合知识、训练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 回避化 学 学 科 的 热 点 问 题 ( 如 阿 佛 加 使德罗 常数、离子 方 程 式 、离 子 共 存 、弱电 解 质 的 电 离 平衡、 元素周期律 和 元 素 周 期 表 等 ) 和 常 规 的 解 题方法(如全国理综1的第8题和第10题 ),电子得 失 守恒和 电荷守 恒 思 想 的 应 用 .全国I卷各知识板块内容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