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中学西区校08-0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化学教案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课题: 乙烯 主备人: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乙烯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2、学习乙烯的性质和用途
二:重点与难点
乙烯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授课时间
五:教学过程
一、乙烯
1、乙烯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1)分子式:C2H4
[展示]乙烯分子的球棍模型.(与乙烷对比它们在组成与结构上的差别)
[小结]组成上:乙烷分子与乙烯分子多两个H原子
(故相对乙烷来说后者叫烯)
结构上:乙烷分子中两个碳原子间是共价单键,而乙烯分子中两个碳原子间是共价双键(乙烯分子中碳原子未被氢原子所“饱和”,乙烷属饱和烃而乙烯属不饱和烃)
⑵分子结构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⑶分子构型: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分别实验、一一总结]
实验(1)]乙烯通入溴水中(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现象:溴水褪色
分析:乙烯与溴水发生反应(甲烷不能)
反应方程式:
CH2 === CH2 + Br –Br CH2 CH2
Br Br
1,2 –二溴乙烷 叫加成反应
[结论1]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用于鉴别乙烯与甲烷)
加成反应:
(1)定义
(2)加成反应产物只有一种
(3)加成反应发生的原因:C==C 中有一个共价键易断裂
(4)乙烯不仅能与溴水的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且还能与H2、Cl2、HX(不是氢卤酸)、H2O等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
通式:[记住]
CH2 === CH2
X X
H X
H OH
H H 乙烷
其中: 乙烯与HX 用于制备卤代烷
乙烯与水加成 工业合成醇(乙烯水化法)
(5)烷烃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实验(2)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现象:高锰酸钾溶液褪为无色
分析:说明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了
反应式简述:
CH2 == CH2 【o】 C=0 +0=C 【o】 CO2
用于甲烷与乙烯的鉴别
实验(3) 纯净乙烯点燃
现象:纯净乙烯在空气中能安静的燃烧
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
化学方程式
4、用途:
板书设计:
教后小结:
课件16张PPT。 如果把青桔子和熟苹果放在同一个塑料袋里,系紧袋口,这样一段时间后青桔子就可以变黄、成熟。思考与交流1、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常见到的食品袋、餐具、地膜和各种包装袋是用什么原料制成的呢?2、南方产的水果,多数在未成熟时采摘下来,运到北方催熟之后再销售,那么他们是用什么催熟果实的呢?3、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如何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呢?乙烯 (一)乙烯的结构H C C HHH结构式注意1、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键角为120°。3 、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为CH2=CH2,而不
能表示成CH2CH2。2 、乙烯分子双键中的两个键键能不同,其中
一个键键能较小,容易断裂。乙烯与乙烷结构的对比2C和6H不在同一平面上2C和4H在同一平面上CH3-CH3CH2=CH2C-CC=C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
难溶于水,比空气轻。乙烯的物理性质1、乙烯的氧化反应①燃烧——火焰明亮,有?躺?山?蚁┩ㄈ胨嵝訩MnO4溶液中现象:紫红色褪去②被KMnO4氧化乙烯的化学性质注意:乙烯具有还原性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双键(或叁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2、乙烯的加成反应练习:1、乙烯与氢气反应2、乙烯与氯化氢反应3、乙烯与水反应 由不饱和的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分子加成聚合成为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聚反应 。3、乙烯的加聚反应(三)乙烯的用途(1)有机化工原料
(2)植物生长调节剂,催熟剂⑴实验室制取氯乙烷, 是采取CH3CH3与Cl2取代反应好,
还是采用CH2=CH2与HCl加成反应好?⑵CH4中混有C2H4, 欲除去C2H4得到CH4, 可依次通过
哪一组试剂 ( )
A. 澄清石灰水、浓硫酸
B. KMnO4酸性溶液、浓硫酸
C. Br2水、浓硫酸
D. 浓硫酸、KMnO4酸性溶液练习加成反应BC⑶能用于鉴别甲烷和乙烯的试剂是 ( )
A.溴水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苛性钠溶 D.四氯化碳溶液
⑷通常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的标志是( )
A、石油的产量 B、乙烯的产量
C、天然气的产量 D、汽油的产量
⑸1molCH2=CH2与氯化氢完全加成后再与氯气
取代,整个过程最多需Cl2的物质的量为( )
A.1mol B.4mol C.5mol D.6mol
练习CABB思考1.乙炔也是含有两个碳原子的烃,含有碳碳叁
键,写出其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2.乙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写出乙炔与足量的
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乙炔与氯化氢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乙炔是甲烷或乙烯的同系物吗?为什么?3.将上述两个反应和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对比,
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扬州中学西区校08-0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化学教案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课题: 乙酸 主备人:
一:教学目标
1、道乙酸的组成并认识羧基结构;
2、能说出乙酸的物理性质
3、回顾乙酸的酸性;通过乙酸和乙醇反应实验,了解酯化反应。
二:重点与难点
乙酸的酸性和乙酸乙醇的酯化反应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授课时间
五:教学过程
一、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乙酸的比例模型
二、物理性质
1.醋是常见的调味品,食醋中约含有3%~5%的乙酸。所以乙酸又称 。
2. 色、有 味的 体;熔沸点较低,易 ,纯乙酸又称为 。
三、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1】: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3mL稀醋酸溶液,分别滴加石蕊溶液、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讨论:
上述实验说明乙酸具有什么性质?
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还是弱?为什么?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酸的酸性
写出乙酸电离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酸性: CH3COOH>H2CO3
与活泼金属反应
,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
与碱反应
,
与某些盐反应
,
乙酸的酯化反应
【演示实验2】
①.反应物加入试管的先后顺序为:
— —
注意:乙醇要过量!
②.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③.导气管不能伸入饱和NaCO3溶液
中的原因是 。
④.饱和NaCO3溶液的作用是:
1 2
⑤.该反应的原理是:
说明:这一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为了加大反应的程度,该反应采取了以下操作:
⑴采用加热的条件,使乙酸乙酯及时挥发出来而收集
⑵使用的反应物全是无水反应物,同时使用浓硫酸作吸水剂,除去生成物水
⑶加大反应物乙醇的量,促进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说明:反应中所采用的小心均匀的加热方式,是为了尽量减少反应物乙醇和乙酸的挥发。
酯化反应:酸跟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讨论:酯化反应的过程:
方式一
CH3—C—O│—H + H—O│—C2H5 CH3—C—O—C2H5 + H2O
方式二
CH3—C—│OH + H—│O—C2H5 CH3—C—O—C2H5 + H2O
关于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即酯化反应的实质问题,化学史上科学家们确实有上述两种不同的看法,后来有科学家将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氧用18O做标记,即用含18O的乙醇与乙酸反应,结果测得乙酸乙酯中含有18O,从而揭示了酯化反应的实质(按方式二脱水,即:酸脱羟基醇脱氢)。这种方法称为同位素示踪法
CH3—C—OH + H—18O—CH2CH3 CH3—C—18O—CH2CH3 + H2O
酯化反应:
板书设计:
教后小结:
扬州中学西区校08-0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化学教案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课题: 乙醇 主备人: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及部分化学性质
2.认识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重点与难点
乙醇的组成、结构、重要性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授课时间
五:教学过程
一、乙醇的分子组成及结构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二、物理性质
三、化学性质
【实验1】观察钠的保存方法,并向1~2 ml无水乙醇中投入一小粒金属钠,观察
实验现象。
现象:
乙醇与金属钠(活泼金属)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与其它金属钾,镁,铝等反应
乙醇的氧化反应
CH3CH2OH+3O2CO2+3H2O
乙醇可做燃料,燃料乙醇的使用不仅可节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实验2】向试管中加入3~4 ml无水乙醇,浸入50 0C左右的热水中,以保持反应所需要的温度。将铜丝烧热,迅速插入到乙醇中,反复多次,观察并感受铜丝的颜色和乙醇气味的变化。
现象:
结论:
3.乙醇的催化氧化
推出乙醇氧化乙醛
2CH3CH2OH+O2 2CH3CHO + 2H2O
催化剂:Cu或Ag
反应历程:2Cu+O2=2CuO
CH3CH2OH+CuO→CH3CHO+Cu +H2O
乙醇氧化成乙醛的断键方式:
四、乙醇的用途:
板书设计:
教后小结:
课件14张PPT。煤的综合利用 苯思考:煤和碳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吗?不同,煤是混合物,碳是单质。一、煤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组成组成煤的元素1 碳
2 氢
3 氧
4 氮
5 硫
6 磷7 铁
8 铝
9 钙
10 硅
11 镁思考:煤的主要用途是作燃料,那煤的燃烧存在 哪些缺点? 产生大量的煤灰、煤渣、废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碳的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环境,燃烧效率低!2 、煤的综合利用(1)煤的干馏: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2) 煤的气化控制燃烧,转化为含 CO、H2、CH4的混合气。 “煤变油”是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两位科学家发明的。即煤炭的液化,就是指以煤炭为原料制取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的技术。
目前,我国在建和拟建的“煤变油”项目已达1600万吨,计划投入的资金高达1200亿元。今年国家正着手制订“十一五”规划,很多省份都试图将“煤变油”项目列为重点发展项目。问题:煤可以变成油吗?(3)煤的液化煤的液化直接液化就是煤在高温高压下加氢催化裂化,转变成油料产品煤的液化分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间接液化就是先使煤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然后在高温、高压以及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液态烃、甲醇等有机物课堂练习: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分馏 B.干馏 C.蒸馏 D.萃取B 1.苯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特性)(1).无色,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液体
(2).密度小于水(不溶于水)
(3).熔点5.5℃, 沸点80.1℃
(4).易挥发(密封保存)
(5).苯蒸气有毒二、苯2、苯的分子结构 凯库勒在1866年发表的“关于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一文中,提出两个假说:
1.苯的6个碳原子形成环状闭链,即平面六
边形环。
2.各碳原子之间存在单双键交替形式。凯库勒(1)分子式 C6H6研究表明: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独特)的键。(3)特点: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其中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苯的结构模型(1)氧化反应(燃烧)现象:明亮的火焰、浓烟[实验]:用玻璃棒蘸一些苯,在酒精灯上点燃,
观察燃烧现象。3、苯的化学性质(2)取代反应苯的硝化反应(苯分子中的H被硝基取代)(硝基苯)(3)加成反应小结:易取代、难加成基团: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团4、苯的用途常用的有机溶剂;
化工原料,用于生产苯胺、苯酚、尼龙、农药等。扬州中学西区校08-0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化学教案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课题: 甲烷 主备人: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甲烷的结构式、甲烷的电子式和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
2.知道甲烷的化学性质稳定,了解有关实验的结论,了解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3.认识到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甲烷的结构和甲烷的化学性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授课时间
五:教学过程
一、甲烷的结构
通过全体学生的探究练习引入甲烷的结构。
[课堂练习1]
碳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课堂练习2]
已知甲烷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质量分数C%=75%,H%=25%。请同学们推出
甲烷的化学式。
解:因为C摩尔质量是12g/mol,H摩尔质量是1g/mol。设取甲烷100g,则C的质量是100×75%=75g,H的质量是100×25%=25g
所以:
又因为碳原子有四个价电子,欲形成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才能达到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氢原子核外有一个电子,欲形成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才能达到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所以甲烷的化学式:CH4
[课堂练习3]
已知甲烷的分子式为CH4,①写出甲烷的电子式:
②讨论结果:可能有两种结构——平面正方形结构和正四面体结构,如图
[总结]
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经过科学实验证明甲烷分子的结构是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氢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上(键角是109°28/)。
二、甲烷的性质
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甲烷稳定,如与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等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在特定条件下甲烷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可以燃烧和发生取代反应等。
化学性质:
甲烷的氧化反应
[实验]点燃甲烷,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分别用干燥的小烧杯和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可以发现干燥的小烧杯内有无色液体生成,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石灰水变浑浊。
CH4+2O2 CO2+2H2O
[实验]把甲烷通入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是否褪色?
从实验中可知溶液颜色没有变化,说明甲烷与高锰酸钾不发生反应。
2.甲烷的取代反应
[实验]取一个100mL的量筒,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20mLCH4和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日光不要直射,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由现象讨论后得出结论]
现象:
结论:(学生观看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教学软件)
甲烷分子里的氢原子是被氯原子逐步取代的,共生成五种物质,四种取代产物。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在常温下,一氯甲烷是气体,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是液体,其中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三氯甲烷又叫氯仿,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是工业上重要的溶剂。
3.甲烷的受热分解
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热至10000C,甲烷分解生成炭黑和氢气。
?? CH4 ?C + 2H2
氢气是合成氨和合成汽油等工业的原料;炭黑是橡胶和染料的工业原料。
板书设计:
教后小结:
课件22张PPT。有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一、有机化合物的认识古代人早已认识许多有机化合物:
周朝已有负责酿酒的官
圣经中的诺亚知道从葡萄发酵做醇类饮料
古埃及人利用植物、动物提取制备墨水、染料和药物
直到十七世纪,人们还不能从矿物质中合成有机化合物从有生命的生物体中得到的物质---有机化合物
从无生命的物体中得到的物质------无机化合物二、“生命力”学说的出现(法国Leremy,1685)三、尿素的合成 1828年,Gottingen大学的德国教授Friedrich wohler从已知的无机物 NH4OCN 氰酸铵合成了尿素,给生命力学说一个有力的冲击。KOCN + NH4Cl NH4OCN + KCl
氰酸钾 氯化铵 氰酸铵 氯化钾
(无机物) (加热)
(NH2)2CO
尿素(有机物)Wohler的尿素合成法,一个以无机物为原料制备的有机物思考讨论1、什么是有机物?其组成元素有哪些?2、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何在?3、有机物有哪些特点?什么叫有机物?1、定义:2、组成元素: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氢、氧、氮、硫、磷、卤素等( 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 碳的金属化合物等看作无机物。)主要元素其他元素 1、碳原子含有4个价电子,可以跟其它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2、碳原子易跟多种原子形成共价键;碳原子间易形成单键、双键、叁键、碳链、碳环等多种复杂的结构单元。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有机物的特点: 烃 在化学中,把仅含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又称烃。一、甲烷的分子结构 有机物的性质由其组成和结构决定。1、甲烷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2、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 以碳原子为中心, 四个氢原子
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28,
沼气对于解决我国农村的能源问题,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肥料质量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甲烷是池沼底部产生的沼气和煤矿的坑道所产生的坑气气体的主要成分。这些气体中的甲烷都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由植物残体经过某些微生物发酵的作用而生成的。此外,在有些地方的地下深处蕴藏着大量叫做天然气的可燃性气体,它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按体积计,天然气里一般约含有甲烷80%~97%)。二、甲烷的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0.717g/L(标准状况);极难溶水。
(密度求算公式:M=22.4 ?)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 通常情况下,性质很稳定,在特定条件下可与 某些物质发生反应。 A.氧化反应(注意要验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B.分解反应:C.取代反应甲烷取代反应机理
(1)
(一氯甲烷)
(2)
(二氯甲烷)
(3)
(三氯甲烷)
(4)
(四氯甲烷)取代反应定义: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讨论:取代反应与置换反应的区别?各卤代烃结构式: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形成化合物叫做卤代烃二氯甲烷的结构式 二氯甲烷的立体结构
讨论:二氯甲烷有同分异构体吗?四、甲烷的用途及前景①甲烷的取代反应产物都是很好的有机溶剂。
②热分解产物炭黑是橡胶工业的重要原料,也可用于制造颜料、油墨、和油漆等。
③做气体燃料。五、前景a.国内外推广代用燃料(主要成分是 CH4 )的情况美国、日本、欧洲是当今世界3个代用燃料开发、研究、使用的主体,而且都制订了相应的法规政策,以确保代用燃料的推广使用。b.我国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NG(天然气)及LPG(液化石油气)汽车已进入实施阶,现有5000辆NG汽车;1988年,中国石油天
然气总公司进行CNG汽车试运行,至今运行情况良好;上海、广州、深圳、哈尔滨、成都、西安等地代用燃料车等都已驶上街头。
c.专家们认为,21世纪沼气在农村之所以能够
成为主要能源之一,是因为它具有不可比拟的
特点,特别是在我国的广大农村,这些特点就
更为显著了。 我国地广人多,生物能资源丰
富。研究表明,在21世纪无论在农村还是城镇,
都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就地利用粪便、
桔杆、杂草、废渣、废料等生产的沼气来发电。
扬州中学西区校08-0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化学教案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课题: 石油炼制 主备人:
一:教学目标
1、回顾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石油的用途
3、理解石油的炼制原理
二:重点与难点
1、石油的蒸馏操作
2、石油的炼制原理及其产品
3、分馏、裂化、裂解原理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授课时间
五:教学过程
【导入练习】
①什么叫烃?烃类化合物(自然界)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天然气和石油)
②石油的组成元素:主要 C、H ( 质量分数占97—98%);同时还含有少量的O、S、N等(均以有机物形式存在)
③石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主要是各种液态烃。其中溶有气态烃和固态烃)
一、石油的物理性质[展示样品]
①通常呈黑色或深棕色,常有绿色或蓝色荧光②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③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比水轻
二、石油的炼制
1、石油的炼制:
2、石油的炼制方法----分馏、裂化、裂解等
⑴分馏:
[定义]
[装置]
[原理]
[石油蒸馏操作]
1、仪器与装置(指出各仪器名称及作用)
2、操作顺序:组装----验密---加石油-----加热-----蒸馏
3、实验中为什么要使用温度计?(测定蒸气温度)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何处?(支管口处)
4、冷凝管中冷水的之向是什么?为什么?
(自下而上,与蒸气逆向而行,冷却效果好)
5、实验加入沸石或碎瓷片的作用是什么?(防暴沸)
6、各馏分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混合物)
工业分馏原理与此相同,但其设备大、精密度高、连续生产。
[注意事项]:
(2)裂化
①目的:
②原理:
如:十六烷(C16H34)在加热、加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热分解
C16H34 C8H18 + C8H16
小结:裂化汽油 --------能通过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③原料:重油、石蜡等
(3)裂 解:(目前裂解已成为生产乙烯的主要方法)
①原理:
②目的:
例如:
C8H18 C4H10 + C4H8
加热、加压 丁烷 丁烯
催化剂
C4H10 C2H6 + C2H4
加热、加压 乙烷 乙烯
催化剂
C4H10 CH4 + C3H6
加热、加压 甲烷 丙烯
催化剂
C4H8 2 C2H4
加热、加压 乙烯
③裂解气的主要成分:乙烯、丙烯、丁二烯等不饱和烃
板书设计:
教后小结:
课件18张PPT。二、石油炼制 乙烯(一)石油炼制 【阅读并思考】
石油是怎样形成的?
石油所含的元素主要有哪些?
石油主要由哪些物质组成?(1)、形成:古代动植物遗体经过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2)、组成
元素:主要为碳和氢(质量分数为97%~98%)。
成分: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主要是各种液态的碳氢化合物,其中还溶有气态和固态的碳氢化合物。(3)、物理性质:黑色或深棕色黏稠液体, 有特殊气味,比水轻,不溶于水。 1、石油从油田里开采出来的没有经过加工处理的石油叫原油杂质成分:水,氯化钙,氯化镁
等盐类目的: 水--浪费燃料
盐--腐蚀设备处理: 脱水 脱盐【阅读并思考】石油中含各种C原子数不等的烃,怎样对石油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分离? 烃的状态规律(通常状况下)
碳原子数 1~4 5~16 >16
烃的状态 气态 液态 固态思考并解决问题!实验室需要一些纯净的水完成某实验,但只能找到一些浑浊的自来水,你能利用合理的仪器,制取出纯净的水吗?制蒸馏水的简易装置制蒸馏的水的装置(1)、石油的分馏 ①分馏:通过不断的加热和不断的冷凝,将石油分离成不同沸点的蒸馏产物的过程,叫石油的分馏。馏分:分馏出来的各种成分。2、石油的炼制(2)蒸馏烧瓶中除了加入石油外还要加入什么?为什么?
碎瓷片,防止暴沸
(3)冷凝水的流动方向如何?为什么?
下口进,上口出
(4)得到的汽油、煤油是纯净物吗?
是混合物[思考]
(1)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在什么位置?温度计的水银球与支管口水平②注意事项:
Ⅰ、加热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温度计的水银球要对准烧瓶的支管口处(测气体的温度,即液体的沸点);
Ⅲ、蒸馏烧瓶中要加入碎瓷片(防暴沸);
Ⅳ、冷凝水从下口进,上口出(逆流热交换)。③产品:
60℃~150℃时的馏分为汽油(C5~C11的烃);
150℃~300℃时的馏分为煤油(C11~C16的烃)
石油气(C1~C4)汽油(C5~C12)煤油(C12~C16)柴油(C15~C18)重油(C20以上)【思考】通过石油的分馏获得的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仅占石油总产量的25%左右,但社会需求的石油产品主要是这些轻质油,特别是汽油, 在工业采用什么方法来提高轻质油的产量?[例题1]某人看到一辆卡车在起动,刹车时排出黑烟,由此可以推断为这辆卡车所用的燃料是( )
A.酒精 B.汽油
C.柴油 D.液化石油 C【解析】按一般常识,汽车所用燃料为汽油或柴油,且酒精、液化石油气一般不会产生黑烟,所以答案应在B、C中选。汽油主要成分为C5~C11的烷烃,柴油的主要成分为C11~C16的烷烃,柴油分子中碳原子数多于汽油分子中碳原子数,而碳原子数越多的烷烃,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就越大,燃烧时多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炭等而产生黑烟,故答案为C。(2)、石油的裂化和裂解①裂化: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 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阅读并思考】什么叫石油的裂化和裂解?为什么要对石油进行裂化和裂解?目的: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
原料:重油、石蜡
类型:热裂化、催化裂化②裂解: (深度裂化)
采用更高的温度,使具有长链的烃分子断裂成短链的气态烃和少量液态烃的过程叫裂解。目的:生产短链不饱和烃如乙烯、丙烯、丁二烯乙烯的产量作为衡量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石油成分: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主要含碳、氢元素)炼制方法:分馏、裂化、裂解产品用途:燃料、化工原料等小结:石油化工:用石油产品和石油气做原料来生产化工产品的工业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医药化肥炸药油漆石油化工【例1】 碳氢化合物是一种大气污染物,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碳氢化合物有关的是 ( )
A.臭氧空洞 B.光化学烟雾
C.酸雨 D.火山爆发B【解析】臭氧空洞的产生主要是氟里昂产生的Cl原子使臭氧分解的结果,与碳氢化合物有关;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下与空气中的O2生成O3,O3与碳氢化合物经一系列复杂反应,产物中有烟雾和刺激眼睛的醛类与酮类等物质,它们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火山爆发与碳氢化合物造成的空气污染无关。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
A.石油的产量 B.乙烯的产量
C.合成纤维的产量 D.硫酸的产量
2.为减少汽车对城市大气的污染,1998年6月我国成功地开发了以新燃料作能源的“绿色汽车”,这种汽车可避免有毒的有机铅、苯和苯的同系物以及多环芳烃的排放,保护环境。这种“绿色汽车”的燃料是 ( )
A.甲醇 B.汽油 C.柴油 D.重油BA扬州中学西区校08-0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化学教案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课题: 糖类 主备人:
一:教学目标
掌握糖类的主要代表物: 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及其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
2.通过葡萄糖的检验,淀粉水解及水解产物的检验等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重点与难点
葡萄糖的性质和用途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授课时间
五:教学过程
一、糖的分类
单糖:
糖 二糖:
多糖:
二、糖类的物理性质
名称
葡萄糖
蔗糖
淀粉
纤维素
颜色和状态
水溶性
三、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释放能量)
C6H12O6(s)+ 6O2(g) 6CO2 (g)+6H2O(l)△H=-2804kJ﹒mol-1
【实验二】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ml 2%的硝酸银溶液,振荡试管,同时滴加2%的稀氨水,直到析出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再加入1ml 10%的葡萄糖溶液,在温水浴里加热3~5min,观察并记录现象。
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①银镜反应用的试管必须十分洁净,这是实验成功的一个关键
②所用银氨溶液必须随用随配,不可久置,不能贮存。
③银氨溶液与滴入的葡萄糖溶液混合均匀并温热时,不要再摇动试管。
④反应必须在水浴中进行加热,不要用火焰直接加热,否则有可能发生爆炸。
⑤实验后,试管中的反应混合液要及时处理,不可久置。
2.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实验三】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ml 1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4~5滴5%的硫酸铜溶液,然后再加入2 ml 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现象:
3.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反应
【实验四】
现象:
结论:
四、淀粉、纤维素
1.水解
(C6H10O5)n+nH2O nC6H12O6
2.酿酒
(C6H10O5)n+nH2O nC6H12O6
C6H12O6 2C2H5OH+2CO2↑
板书设计:
教后小结:
扬州中学西区校08-0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化学教案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课题: 煤的综合利用 苯 主备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煤的组成;掌握煤的干馏原理、目的、装置和高温干馏产品;
2、掌握苯的分子结构特点,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重点与难点
苯的分子结构特点,苯的化学性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授课时间
五:教学过程
一、煤和煤的综合利用
1、煤的组成
基本元素:主要是C,还含有少量的H、N、S、O等;
煤的成分:是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
2、煤的综合利用方法:
二、苯的性质
【实验1】向试管中滴入3~5滴苯,观察苯的颜色和状态。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后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
结论:
1、苯的物理性质:
2 苯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
分子式:
结构简式:
结构特点:
【实验2】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苯,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酸性高锰酸钾,
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ml溴水,振荡后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
结论:
【实验3】用玻璃棒蘸一些苯,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燃烧的现象。
现象:
结论:
3、苯的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卤代反应:
硝化反应:
(2)燃烧反应
4、苯的用途:
5、苯的同系物:二甲苯
板书设计:
教后小结:
扬州中学西区校08-0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化学教案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课题: 蛋白质和氨基酸 主备人: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对蛋白质的学习,了解一些生活常识。
二:重点与难点
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授课时间
五:教学过程
一、蛋白质的组成
组成元素:
二、蛋白质的性质
【实验1】和【实验2】
蛋白质性质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蛋白质溶液
加饱和硫酸铵溶液,再加水
加稀硫酸,再加水
加硫酸铜溶液,再加水
加甲醛溶液,再加水
加热,再加水
1.盐析─加盐析出,再加水溶解,是一可逆过程
2.变性─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析出固体,再加水不溶解,是一不可逆过程。
【提问】
①医疗上高温消毒杀菌的原理是什么?
②有人误服了重金属盐,应怎么急救?
③为什么注射针剂钱要用卫生酒精对皮肤消毒?
④为什么40%的甲醛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可用作制生物标本的常用药剂?
三、氨基酸
常见的氨基酸:(α-氨基酸)
R-CH(NH2)-COOH (R可以是H或烃基及其衍生物
【资料卡】
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需要,但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蛋白质供给,否则就不能维持机体氮平衡的氨基酸。通常认为人体必需氨基酸有八种,它们是赖氨酸(Lysine, Lys)、 蛋氨酸(Methionine, Met)、亮氨酸(Leucine, Leu)、异亮氨酸(Isoleucine, Ile)、缬氨酸(Valine, Val)、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 Phe)、 苏氨酸(Threonine, Thr)和色氨酸(Tryptophan, Try)。
肽键:
板书设计:
教后小结:
扬州中学西区校08-0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化学教案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课题: 酯 油脂 主备人: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油脂的概念。
2、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3、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油脂知识与其结构联系起来,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4、使学生理解油脂的化学性质——水解反应
5、常识性介绍肥皂、合成洗涤剂与人体健康等知识
二:重点与难点
探究油脂在碱性环境中的水解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授课时间
五:教学过程
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植物油(液态)
1、油脂
动物脂肪(固态)
2、结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高级脂肪酸: 硬脂酸:
甘油(丙三醇):
硬脂酸甘油酯:
二、油脂的物理性质
三、油脂的用途
1.油脂是热能最高的营养成分,是重要的供能物质。
2.油脂的水解─皂化反应
【活动与探究】
现象:
结论:
板书设计:
教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