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 虎门硝烟 2—2(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语文教案 虎门硝烟 2—2(苏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9-23 18: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组 第七课 虎门硝烟
课型:新授
课时:2课时
教学重点: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教学难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自读自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用适当的词语填空
( )的日子 ( )的工人 挤得(  )
装点得( ) ( )盐巴 (  )的气味
( )的海滩 ( )池内 (  )的大海
2.判断搭配是否恰当
壮烈——死亡( )  
 展示——成果( )
悲惨——命运( )  
 侥幸——心情( )
反应——迟疑( )  
3.学习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首先我们来看看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
二、精读课文
1.请同学们想一想,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
(值得纪念)(不同寻常的日子、发生重大事件的日子)
(伟大壮举)(伟大的举动)
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小三角”)“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一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这是一个“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读第二自然段)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事件之“壮”。
出示: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
(3)指导朗读
a.先让学生自读感悟。
b.指名学生读,评论。观看录象。场面壮观,礼台上下庄重、肃立。
c.再读。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三、小结
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加上了“半”这个字,这个字直到1949年10月1日才真正去掉,在这么多年中,虽然这个半字未能去掉,但是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侵略者的抵抗,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小刀会等等,从虎门销烟这一段屈辱的历史开始到结束,中国人民都未曾屈服过,所以说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虎门销烟这一伟大的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四、补充资料
1.林则徐:今福建福州人,1838年12月道光皇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惩办鸦片贩子,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20200余箱,在虎门当众销毁。1840年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林则徐备战认真,英军在广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定海犯大沽,清政府将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林被革职,1850年病死于广东潮州。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不愧是一位民族英雄。
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上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日衰,意志萎靡,当兵的失去战斗力,做工种地的丧失劳动力,最后摧残生命。
2.《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我又有一个新想法》、《智慧火花本》。这两篇课文都揭示多动脑筋,勇于创新的道理,通过文章后的“读一读想一想”侧重启发学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体现的创新精神。
操作说明: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五、板书设计
2.7虎门销烟
值得纪念 伟大意义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下令禁烟 销毁鸦片
打击嚣张气焰 表明不可欺侮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