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海南省 海口市 义龙中学
罗长超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一、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3、教学重点、难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获得提高,而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良好的基础。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2、教学目标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生活、生产有关的化学问题。(1)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②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制定教学重、难点的。教材介绍了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今后学习酸、碱、盐的知识做了铺垫;而且金属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所以,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而且在运用时需考虑一定的条件;又紧密结合学生对金属的认识、思维能力、生活经验以及这个年龄段的特征等因素,我确定本课题的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教学重点、难点 二、教法分析 二、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结合使用启发法、归纳分析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新课标要求,初中化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教材的重点放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设计这些探究过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客观事实中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年龄特征,所以我以实验探究法为主线。使学生通过探究过程,了解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突出重点。
结合使用一些辅助的教学方法帮助同学们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实际问题,突破难点。多种教学方法互相穿插渗透,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达到最佳效果。 三、学法指导 三、学法指导 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 。实验是反映化学学科特点,学习化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在教师指引下按科学的方法处理所得的材料,得出结论。
这样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结合归纳总结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归纳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四、教学程序四、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温故导新 以科学事例创设情境,复习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二)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三)讨论反思,归纳小结 (四)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学生回顾,归纳课堂小结。 1、金属与氧气反应
2、金属与酸的反应(改进)
3、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化学方程式置换反应【创设情景】在现代考古中,发现从地下出土的文物里,金银器具总是比铁器保存得完整、完好,而且年代比铁器早。你知道为什么吗?
(一)创设情景、课题引入东周匈奴族鹿形金怪兽唐代舞马衔杯纹银壶春秋金柄铁剑(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二)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Mg>Fe【追问】如果把金(Au)的化学活泼性与这两种金属比较,则金(Au)排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2)金属与酸的反应
【活动探究一】金属与酸的反应
改进实验:【活动与探究一】金属与酸的反应【设置问题】大家想想在实验室制取氢气,你认为选用那种金属最合适?结论:
1、金属活动性:Mg>Zn>Fe>Cu
2 、较活泼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3)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活动与探究二】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结论:
金属活动性:Al>Cu>Ag
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反应出来。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设置讨论】通过活动探究二的实验(1)可知Al的活动性比Cu强,那么结合第(2)、(3)个实验,能否排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历史小知识葛洪是我国晋代著名的炼丹家,一次葛洪之妻鲍姑用铁勺盛曾青(硫酸铜溶液),几天后,葛洪拿起铁勺便用,奇妙的现象出现了:铁勺变成了“铜勺”,金光闪闪。葛洪的徒弟高兴得跳了起来:“点石成金了!”葛洪把铜勺放在火上烤,铜勺逐渐变黑。这些现象葛洪在《黄白篇》一书中均做了记载。
公元前二世纪,中国西汉刘安招宾客方士著《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有“曾青(即硫酸铜)得铁则化为铜”
在欧洲,湿法炼铜出现比较晚。十五世纪五十年代,人们把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偶尔看见铜出现在铁表面,还感到十分惊讶,更谈不上应用这个原理来炼铜了。 二、置换反应
【课件展示】CuSO4FeFeSO4CuCu2AgNO3Cu(NO3) 22AgMg2HCl MgCl2H2Zn2HClZnCl2H2Fe2HClFeCl2H2++++++++++【课件展示】1、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2、特点:A+BC=AC+B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里置换出来。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三)讨论反思,归纳小结
【学生反思】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课件展示】本节课板书:(四)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2 、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置而成,为什么不能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1 、洗去烧水用的铝壶内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CaCO3】
可加入稀盐酸,其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
程式,下同),但加入的盐酸不能太多,因为:
,铝制品比较
耐腐蚀的原因是 。3、下列各组物质能否发生反应?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银与稀盐酸 (2)锌与硫酸铜溶液
(3)铜与硫酸锌溶液 (4)铝与硝酸银溶液4 、黄金与黄铜(铜锌合金)的外观很相似,通过这堂课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鉴别黄金与黄铜? 谢 谢 指 教 以科学事例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寓示着本课题的重点。 使学生能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的不同来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还可及时检查和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 改进后便于操作和观察,节省课堂时间,现象明显,便于学生比较得出清晰的结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金属活动性的学习做铺垫。 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突出重点。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使学生能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给出一定线索为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在学习金属化学性质的同时,也了解了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另一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分析、归纳、综合总结的能力。突出重点,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同时,享受它带来的喜悦。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团结协作中获得成功,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通过反思,总结自身获得的经验和不足,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内在智慧,启发学生反思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使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学生的反馈、反思,联系实际教学过程,有利于教师总结、反思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以及发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及补救措施。这样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不断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 及时反馈练习,突出重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刺激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原有的实验室气体制备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加强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以课件展示回顾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方程式,突出规律性,直观、生动的再现,便于学生观察、总结置换的定义,自己发现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2、金属与酸的反应现象:金属表面有气泡冒出。2Al+3CuSO4 ==== 3Cu+Al2(SO4)3
Cu + 2AgNO3 ==== Cu(NO3)2 + 2Ag一、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3、金属与某些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结合历史事实,强化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