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08年上海化学高考试题(含春季考及综合考)

文档属性

名称 96年-08年上海化学高考试题(含春季考及综合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5-12 15:02:00

文档简介

1996年高考化学考试题 (上海卷)

第I卷(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物质中,不含结晶水的是( ).
(A)芒硝 (B)大理石 (C)明矾 (D)生石膏
2.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酒精溶于水 (D)HCl气体溶于水
3.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
4.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B)卤素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D)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
5.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
(A)空气 (B)石蜡 (C)氨水 (D)二氧化氮气体
6.下列离子中最易给出电子的是( ).
(A)Cl- (B)Cu2+ (C)Fe2+ (D)F-
7.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
(A)干冰灭火剂 (B)黄砂
(C)干粉(含NaHCO3)灭火剂 (D)泡沫灭火剂
8.下列各组分子中,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
(A)CO2 H2S (B)C2H4 CH4 (C)Cl2 C2H4 (D)NH3 HCl
9.对某一可逆反应来说,使用催化剂的作用是( ).
(A)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B)以同样程度改变正逆反应的速度
(C)增大正反应速度,减小逆反应速度
(D)改变平衡混合物的组成
10.准确量取25.00毫升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
(A)50ml量筒 (B)10ml量筒
(C)50ml酸式滴定管 (D)50ml碱式滴定管
11.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且加入盐酸过程中会产生气体和沉淀的是( ).


1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含微粒种类最多的是( ).
(A)CaCl2 (B)CH3COONa (C)NH3 (D)K2S
13.下列各组溶液,只要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用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
(A)KOH和Al2(SO4)3 (B)稀H2SO4和NaHCO3
(C)CaCl2和Na2CO3 (D)Ba(OH)2和NaHSO4
14.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干燥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15.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相混合,取等质量该混合物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3摩/升HCl (B)4摩/升HNO3
(C)8摩/升NaOH (D)18摩升H2SO4
二、选择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6.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溴水中,溴水颜色不变浅的是( ).
(A)KCl晶体 (B)H2S气体 (C)CCl4 (D)Mg
17.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根据微粒大小进行分离的是( ).
(A)萃取 (B)重结晶 (C)沉降 (D)渗析
18.将6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100克,冷却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质量不变 (B)溶剂质量发生变化
(C)溶液为饱和溶液,浓度不变 (D)有晶体析出,溶剂质量不变
1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气体2Fe3++S2-=2Fe2++S↓
(B)碳酸钡中加入稀硫酸BaCO3+2H+=Ba2++CO2↑+H2O
(C)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AlO2-+4H+=Al3++2H2O
(D)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HCO3-+OH-=CO32-+H2O
20.0.1摩镁粉分别在足量的O2、CO2、N2中燃烧,生成固体的质量依次为W1、W2、W3.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W2>W1>W3 (B)W1=W2>W3
(C)W1=W2=W3 (D)W3>W2>W1
2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NH4+浓度最大的是( ).
(A)NH4Cl (B)NH4HSO4 (C)CH3COONH4 (D)NH4HCO3
22.pH值为4的FeCl3溶液和pH值为10的K2CO3溶液中,水的电离度分别为α1和α2,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A)α1>α2 (B)α1<α2 (C)α1=α2 (D)无法判断
23.m摩C2H2跟n摩H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当其达到平衡时,生成p摩C2H4.将平衡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所需氧气的物质的量是( ).
三、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24.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摩/升的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溶液中,测得[CH3COO-]>[Na+],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H+]>[OH-] (B)[H+]<[OH-]
(C)[CH3COOH]>[CH3COO-] (D)[CH3COOH]+[CH3COO-]=0.02摩/升
25.某二价金属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混合物跟足量盐酸反应,消耗H+和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1:2 (C)1:3 (D)1:4
26.将一定量有机物充分燃烧后的产物通入足量石灰水中完全吸收,经过滤得到沉淀20克,滤液质量比原石灰水减少5.8克.该有机物可能是( ).
(A)乙烯 (B)乙二醇 (C)乙醇 (D)甲酸甲酯
27.某K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KNO3和Ba(NO3)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二种.现将13.8克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9克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正确判断是( ).
(A)肯定有KNO3
(B)肯定有KNO3,可能还含有Na2CO3
(C)肯定没有Ba(NO3)2,可能有KNO3
(D)肯定没有Na2CO3和Ba(NO3)2

第Ⅱ卷(共80分)

四、(本题共24分)
28.(1)1986年,化学上第一次用非电解法制得氟气,试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中 元素被还原.
(2) 氰(CN)2、硫氰(SCN)2的化学性质和卤素(X2)很相似,化学上称为
强弱为:Cl-①(CN)2与K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NaBr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加入(C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9.A、B、C、D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它的气态氢化物反应得到离子化合物,1摩该化合物含有42摩电子,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2n.C、D两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内层电子数的一半.C元素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之一.
试写出:
(1)A、B元素形成的酸酐的化学式 ;
(2)D元素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A、C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小 < (用分子式表示).
考生注意:30、31题为分叉题,各分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如A、B两题都做,只以A题计分.
30.(A)将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aA+bB cC(固)+dD
(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为:a= 、b= 、c= 、d= ;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度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A 、B 、D ;
(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其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为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0.(B)下列反应在210℃达到平衡:
PCl5(气) PCl3(气)+Cl2(气)-Q1 K=1 ①
CO(气)+Cl2(气) COCl2(气)+Q2 K=5x104 ②
COCl2(气) CO(气)+Cl2(气)-Q2 ③
(1)根据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表达式,下列等式必定成立的是
(a)[PCl5]=[PCl3]=[Cl2]=1
(b)[PCl5]=[PCl3][Cl2]=1
(c)[PCl5]=[PCl3][Cl2]
反应②和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表达式 (填"相同"或"不同");
(2)降低Cl2浓度,反应③的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要使反应①和反应②的K值相等,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反应①、反应②同时升高温度
(b)反应①、反应②同时降低温度
(c)反应①降低温度,反应②维持在210℃
31.(A)化合物E(含两种元素)与NH3反应,生成化合物G和H2.化合物G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1,G分子中硼元素(B相对原子质量为10.8)和氢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是40%和7.4%由此推断:
(1)化合物G的分子式为 ;
(2)反应消耗1摩NH3,可生成2摩H2,组成化合物E的元素是 和 ;
(3)1摩E和2摩NH3恰好完全反应,化合物E的分子式为 .
31.(B)(1)为防治酸雨,降低煤燃烧时向大气排放的SO2,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后使用.请写出燃烧时,有关"固硫"(不使硫化合物进入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近年来,某些自来水厂在用液氯进行消毒处理时还加入少量液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ClO H2O+NH2Cl(一氯氨).NH2Cl较HClO稳定.试分析加液氨能延长液氯杀菌时间的原因: .
五、(本题共22分)
32.实验室用氨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铜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回答:(1)如果选用测定反应物CuO和生成物H2O的质量(mCuo、
①仪器连接的顺序(用字母编号表示,仪器可重复使用) ;
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
实验完毕时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
②列出计算Cu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 ;
③下列情况将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以下选择填空不限1个正确答案,均用字母编号填写)
(a)CuO未全部还原为Cu (b)CuO受潮
(c)CuO中混有Cu
(2)如果仍采用上述仪器装置,其他方案可选用测定的物理量有
33.某试剂厂用银(含杂质铜)和硝酸(含杂质Fe3+反应制取硝酸银.步骤如下:
依据上述步骤,完成下列填空:
(1)溶解银的硝酸应该用 硝酸(填浓或稀).原因是 .
(a)减少过程中产生NOx的量
(b)减少原料银的消耗量
(c)节省硝酸物质的量
(2)步骤B加热保温的作用是 .
(a)有利于加快反应速度
(b)有利于未反应的硝酸挥发
(c)有利于硝酸充分反应,降低溶液中[H+]
(3)步骤C是为了除去Fe3+、Cu2+等杂质.冲稀静置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
(a)置换反应 (b)水解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产生的沉淀物化学式: .
六、(本题共18分)
的结构简式:
(2)现有下列A、B两组物质:
A组:CH3-CHCl-CH3、、HCOOH、CH3COOC2H5
B组:CH3CH2OH、银氨溶液、NaOH水溶液、NaOH醇溶液
试回答:A组中 能跟B组中所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其中属于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B组中某物质跟A组中某物质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5.有机物A、B、C中碳、氢、氧三元素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2:1,它们都能发生银镜反应,但都不能发生水解反应.B1、B2是B的同分异构体.又知:
B2为无色液体,也能发生银镜反应;
1摩C完全燃烧需要3摩氧气.
试回答:(1)B2的名称 ,A、B的结构简式:A 、B ;
(2)写出X→Y的化学方程式: ;
(3)C的结构简式 ,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乙酸酯类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 .
七、(本题共16分)
36.六价铬对人体有毒,含铬废水要经化学处理后才能排放,方法是用绿矾(FeSO4·7H2O)把废水中的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离子,再加入过量的石灰水,使铬离子转变为氢氧化铬Cr(OH)3沉淀.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H2Cr2O7+6FeSO4+6H2SO4=3Fe2(SO4)3+Cr2(SO4)3+7H2O
现用上法处理1×104升含铬(+6价)78毫克/升的废水(Cr相对原子质量52),试回答:
(1)处理后,沉淀物中除Cr(OH)3外,还有 、 (用化学式表示).
(2)需用绿矾多少千克?
37.现有AlCl3和FeCl3混合溶液,其中Al3+和Fe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1摩,在此溶液中加入90毫升4摩/升的NaOH溶液,使其充分反应.设Al3+物质的量与总物质的量的比值为x.
(1)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x=0.4时,溶液中产生的沉淀是什么?物质的量有多少?
(2)计算沉淀中只有Fe(OH)3的x取值范围.
请在下图中画出沉淀总量(摩)随x(0→1)变化的曲线.
(3)若Al3+和Fe3+物质的量之和为A摩(A为合理数值),其他条件不变时,求沉淀中同时有Fe(OH)3、Al(OH)3的x取值范围和各沉淀的物质的量(用含有A、x的式子表示).


1996上海 参考答案

第Ⅰ卷
一、1.B 2.D 3.A 4.B 5.D
6.C 7.B 8.B 9.B 10.C
11.C 12.D 13.A 14.D 15.A
二、16.A 17.D 18.B 19.C 20.A
21.B 22.C 23.D
三、24.A、D 25.B 26.B、C 27.A、B
第Ⅱ卷
四、
28.(1)2 4 4 2 1 (说明:错一个即不给分)Mn(或锰)
(2)(CN)2+2KON=KCN+KCNO+H2O 2SCN-+(CN)2=2CN-+(SCN)2
29.(1)N2O3或N2O5(2)2Li+2H2O=2LiOH+H2↑(3)PH330.(A)(1)2 1 3 2(说明:错一个就不给分)
(2)气 固或液 气 (3)放热
(B)(1)c 不同 (2)不变 (3)a
31.(A)(1)B3N3H6 (2)硼(或B) 氢(或H) (3)B2H6
(B)CaO+SO2=CaSO3(2分), 2CaSO3+O2=2CaSO4(1分)
加液氨后,使HClO部分转化为较稳定的NH2Cl.当CHlO开始消耗后,上述化学平衡向左移动,又产生HClO起杀菌作用.
五、
32.(1)①b c a c d 吸收未反应的氨 防止空气中水分进入 固体由黑色转变
(2)a、c
33.(1)稀a、c (2)a、c (3)b Fe(OH)3Cu(OH)2
六、
35.
七、
36.(1)Fe(OH)3 CaSO4
=12510(克)=12.51(千克)
37.(1)按反应Fe3+ + 3OH- = Fe(OH)3↓
0.1-0.4×0.1 3×0.06
=0.06摩 =0.18摩 0.06摩
Al3+ + 4OH- = AlO2-+2H2O
0.4×0.1 4×0.04
∴有0.06摩Fe(OH)3沉淀
x的最大取值为 0.1(1-x)×3+0.4x=0.09×4,x=0.6
∴在0≤x≤0.6时,沉淀只有Fe(OH)3
x=0时,Fe(OH)3沉淀量为0.1摩,
x=0.4时,Fe(OH)3沉淀量为0.06摩,
x=0.6时,Fe(OH)3沉淀量为0.04摩,
在0.6≤x≤1内,总沉淀量:
n总=0.1(1-x)+0.1x=0.04摩
199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化学试卷
第Ⅰ卷(共70分)
选择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下列物质中,受热后不易分解的是
A 碳酸氢钠 B 氯化铵 C 硝酸铜 D 硫酸钾
下列元素在化合物中,可变化合价最多的是
A 铝 B 氯 C 镁 D 氧
据最新报道,放射性同位素钬可有效地治疗肝癌。该同位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 32 B 67 C 99 D166
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H
A [Na+] S 2-[Na+] B [H N H]+[ Cl ]-
H H
C H N D H+[ O ]2-H+
H
下列含有极性键的离子晶体是
A CH3COOH B NaOH C Na2O2 D MgCl2
设阿佛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摩尔D2O所含质子数为12 NA B 10克氖气所含原子数为NA
C 0.5 摩尔单质铝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5NA
D 标准状况下,升水所含分子数为1/22.4 NA
只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 苯、乙酸、四氯化碳 B 乙醇、乙醛、乙酸
C 乙醛、乙二醇、硝基苯 D 苯酚、乙醇、甘油
设C+CO2≒2CO-Q1反应速度为V1 N2+3H2≒2NH3+Q2 反应速度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A 同时增大 B 同时减小 C 增大,减小 D 减小,增大
实验室需用480毫升0.1摩升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毫升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 称取7.68克硫酸铜,加入500毫升水 B 称取12.0克胆矾配成500毫升溶液
C 称取8.0克硫酸铜,加入500毫升水 D 称取12.5克胆矾配成500毫升溶液
10、某种胶体在电泳时,它的胶粒向阴极移动。在这胶体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蔗糖溶液②硫酸镁溶液③硅酸胶体④氢氧化铁胶体,不会发生凝聚的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将100毫升0.1摩/升的BaCl2溶液加入到100毫升0.2摩/升的H2SO4溶液中,则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浓度关系是
A [H+]>[Cl-]>[Ba2+]>[SO42-] B [Cl-]> [H+]>[SO42-] >[Ba2+]
C [H+] [SO42-] [Ba2+]> [Cl-] D [Cl-]> [H+]>[Ba2+]>[SO42-]
12、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少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烟囱造高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能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③④⑤
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3、短周期元素M和N的离子M2+和N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2+的离子半径比N2-小 B M的原子序数比N小
C M和N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 D M和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14、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若要有白色沉淀产生,可加入的试剂是
A 硫酸氢钾溶液 B 碳酸氢钙溶液 C 氯水 D 氢氧化钠溶液
1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在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3OH- =Al(OH)3↓
B 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Ba2++SO42- = BaSO4↓
C 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OH- +CO2=HCO3-
D 在碳酸投钙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Ca2++HCO3- +OH- =CaCO3 ↓+H2O
16、在Ph=1的含有Mg2+、Fe2+、Al3+三种阳离子的溶液中,可能存在的阴离子是
Cl- ②NO3- ③SO42- ④S2-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二氧化碳和漂白粉作用,生成具有氧化性的物质
B 二氧化硫通入氢硫酸中,使溶液的酸性一定减弱
C 二氧化硅和烧碱反应,使溶液的碱性一定减弱
D 二氧化氮可相互结合为四氧化二氮
18、在下列各物质中加入过量盐酸后,最终不产生沉淀或浑浊的是
A 偏铝酸钠溶液 B 苯酚钠溶液 C 硅酸钠溶液 D 硫代硫酸钠溶液
19、(97上海)19、某有机物的结构式为 ,
它在一定条件下右能发生的反应有①加成 ②水解 ③酯化 ④氧化 ⑤中和 ⑥消去
A ②③④ B ①③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⑥
20、用式量为43的烷基取代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所得芳香烃产物的数目为
A 3 B 4 C 5 D 6
21、在一定条件下,将m体积NO和n体积O2同时通入倒立于水中且盛满水的容器中内,充分反应后,容器内残留m/2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棕色。则m的n比值为
A 3:2 B 2:3 C 8:3 D 3:8
22、在pH值都等于9的NaOH和CH3COONa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 离子浓度分别为A摩/升与B摩/升,则A和B关系为
A A>B B A=10-4 B C B=10-4 A D A=B
三、选择题(本题16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23、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任何其他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A Na2SO4 H2SO4 AlCl3 BaCl2 B HCl NaOH K2SO4 NaHSO4
C NaAlO2 KHCO3 NaCl NaHSO4 D NaOH FeCl3 MgCl2 K2SO4
24、在下列叙述中,能说明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的是
A 将pH=4的盐酸和醋酸稀释成pH=5的溶液,醋酸所需加入的水量多
B 盐酸和醋酸都可用相应的钠盐与浓酸酸反应制取
C 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应的钠盐固体,醋酸的pH值变化大
D 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分别跟锌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起始速度相等
25、将可能混有下列物质的硫酸铵样品13.2克, 在加热条件下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收集到气体4.3升(标准状况),则该样品内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A 碳酸氢铵和硝酸铵 B 碳酸铵和硝酸铵 C 氯化铵和碳酸氢铵 D 氯化铵和碳酸铵
26、在由Fe、Fe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100毫升2摩/升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并放出448毫升气体(标准状况),此时溶液中无Fe3+离子。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混合物里三种物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3
B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Fe2+离子与Cl- 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 混合物里,FeO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但Fe比Fe2O3的物质的量多
D 混合物里,Fe2O3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但Fe比FeO的物质的量多
第Ⅱ卷(共80分)
四、(本题共24分)
27、铁酸钠(Na2FeO4)是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新型净水剂,它氧化性比高锰酸钾更强,本身在反应中被还原为Fe3+离子。
配平制取铁酸钠的化学方程式:Fe(NO3)+NaOH+Cl2─Na2FeO4+NaNO3+NaCl+H2O
反应中 元素被氧化,转移电子总数为
铁酸钠之所以能净水,除了能消毒外,另一个原因是
28、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X>W>Z>Y。W原子的最外层没有p电子,X原子核外s电子与p电子数之比为1:1,Y原子最外层s电子与p电子数之比为1:1,Z原子核外电子中p电子数比Y原子多2个。
X元素的单质与Z、Y所形成的化合物反应,其化学方程式:
W、X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为 < (用分子式表示)。
这四种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为 > > > (填元素符号)
29、哥伦亚号航天飞机曾用金属铝粉和高氯酸铵混合物作为固体燃料。加热铝粉使其氧化并放出大量热量,促使混合物中另一种燃料分解。m摩尔高氯酸铵分解时除产生2m摩尔水蒸气和m摩尔氧气外,其它组成元素均以单质形式放出,因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试写出其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1) (2)
根据此反应原理,1摩尔高氯酸铵分解所产生的气体有 摩尔。
考生注意:30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如两题都做,只以(A)题计分。
30、(A)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Ca5(PO4)3OH(固)5Ca2++3PO43-+OH-
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
已知Ca5(PO4)3F(固)的溶解度比上面的矿化产物更小,质地更坚固。主动脉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当牙膏中配有氟化物添加剂后能防止龋齿的原因:
根据以上原理,请你提出一种其它促进矿化的方法:
30、(B)抽烟对人体有害。烟草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被吸进肺里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用表示)化合,发生下述反应:CO+Hb?O2 ≒O2+Hb?CO实验表明,Hb?CO的浓度即使只有Hb?O2浓度的2%,也足以使人的智力受损。试回答:(1)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2)抽烟后,吸入肺部的空气中测得的CO和O2的浓度分别为10+-6摩/升和10-2摩/升。已知37℃时,平衡常数K=220,这时Hb?CO的浓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Hb?O2浓度的0.02倍。(3)进入肺部的众多有害物质中,除CO外还有一种称为尼古丁的剧毒的物质,它的结构简式为:
式中以线示键,线的交点处代表有碳原子,并用原子数补足四价,
但C、H原子都未标记出来。试写出这它的分子式:
五、(本题共22分)
31、某课外小组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原理(过氧化钠与潮湿二氧化碳反应),设计用下列仪器来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
上图中量气装置E是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用橡皮管连通,并装入适量水。甲管有刻度(0-50毫升),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高低。
实验室可供选用的药品还有:稀硫酸、盐酸、过氧化钠、碳酸钠、大理石、水。
试回答:
(1)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编号,其中连接胶管及夹持装置均省略):
(2)装置中放入的反应物是 和
(3)装置A的作用是 装置B的作用是
(4)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氧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之外,在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 和 (填写字母编号) 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等待片刻,待乙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d读数时不一定使 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32、在已经提取氯化钠、溴、镁等化学物质的富碘卤水中,采用下面的工艺流程生产单质碘: ④稀H2SO4浸洗
溶液
⑤加HNO3 溶液
①加AgNO3溶液 ③加适量Fe屑、水
②过滤、水洗 搅拌 ⑥通适量Cl2
弃去母液
⑦提纯
试回答:(1)乙、丁中溶质的分子式:乙 ,丁
(2)第④步操作中用稀H2SO4浸洗的目的是 (填写字母编号)a除去未反应的NO3-- b除去未反应的I- c除去未反应的Fe d 除去碱性物质
(3)第步操作可供提纯的两种方法是 和 (不要求写具体步骤)。
实验室检验I2 的方法是
(5)甲物质见光易变黑,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六、(本题共18分)
33、写出下列叙述中有关物质的结构简式;分子式为C3H7Br的卤代烃经消去反应后得到的有机物是 ;能与金属钠反应,但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芳香族化合物C7H8O是 ;含C、H、O三种元素的有机物,燃烧时消耗的氧气和生成的CO2、H2O之间物质的量之比为1:2:2,则此类有机物中最简单的一种是
34、有一种广泛用于汽车、家电产品上的高分子涂料,是按下列流程图生产的。图中M(C3H4O)和A都可以发生银镜反应,N和M的分子中碳原子数相等,A的烃基上一氯取代位置有三种
+CO、H2 H2、催化剂
催化剂 属(X)反应

浓H2SO4

属 (y)
O2 O2 反 应
催化剂 催化剂
试写出:物质的结构简式:A ,M ,物质A的同类别的同分异构体为 ;
N+B→D的化学方程式:
应类型:X Y
七、(本题共16分)
35、为测定一种复合氧化物开支的磁性粉末材料的组成,称取12.52克样品,将其全部溶于过量稀硝酸后,配成100毫升溶液。取其一半,加入过量K2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4.66克固体。在余下的50毫升溶液中加入少许KSCN溶液,显红色;如果加入过量NaOH溶液,则生成红褐色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后得3.20克固体。(1)计算磁性粉末材料中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2)确定该材料的化学式
36、接触法制硫酸排放的尾气中,含少量的二氧化硫。为防止污染大气,在排放前设法进行综合利用。
某硫酸厂每天排放的1万米3尾气中含0.2%(体积百分数)的SO2。问用氢氧化钠溶液、石灰及氧气处理后,假设硫元素不损失,理论上可得到多少千克石膏。(CaSO4·2H2O)
(2)如果将一定体积的尾气通入100毫升2摩/升的氢氧化钠溶液使其完全反应,经测定所得溶液含16.7克溶质。试分析该溶液的成份,并计算确定各成份的物质的量。
(3)工厂在尾气处理制石膏的过程中,中间产物是亚硫酸氢钠。调节尾气排放的流量,以取得二 氧化硫与氢氧化钠间物质的量的最佳比值,从而提高亚硫酸氢钠的产量。现设nSO、nNaOH、nNaHSO分别表示二氧化硫、氢氧化钠和亚硫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且=X,试写出X在不同取值范围时,nNaHSO的值或nNaHSO与nSO、nNaOH间的关系式。

X
nNaHSO
参考答案:
第Ⅰ卷(共70分)
一、(本题共24分)
1、D 2、B 3、A 4、B 5、B 6、C
7、A 8、A 9、D 10、B 11、C 12、C
二、(本题共30分)
13、A 14、D 15、C 16、D 17、B 18、A 19、C 20、D 21、C 22、B
三、(本题16分)
23、C、D 24、A、C 25、D 26、B、C
第Ⅱ卷(共80分)
四、(本题共24分,每小题6分)17、(1)2 16 3 2 6 6 8 (说明:错一个即不给分) Fe (或铁) 6e (2)还原产物Fe3+发生水解生成Fe(OH)3胶体,能吸附杂质
28、(1)2Mg+CO22MgO+C (2)Mg(OH)2Mg>C>O (说明:顺序全对才给分)
29、 4Al+3O2=2Al2O3+Q 2NH4ClO4(固)=N2(气)+Cl2(气)+2O2(气)+4H2O(气)
(说明:不写状态不扣分) 4摩尔
30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应任选一题,如(A)、(B)两题都做,只以(A)题计分 30、(A)H++OH-=H2O,使平衡向脱矿方向移动 5Ca2++3PO+F-=Ca5(PO4)3F↓加Ca2+(或加PO,或其它合理的方法均给分(B) 30、(B)K= 大于
C10H14N2
五、(本题共6分)
31、(1)⑤③④⑥⑦②①⑧(⑥⑦顺序可对调)(说明:错1 个即不给分) (2)大理石 盐酸 (3)吸收混在O2中未反应的CO2 吸收CO2中混有的HCl (4)a
32、(1)FeI2 FeCl3(2)c (3)升华 萃取 (4)将I2加在淀粉溶液中,溶液显蓝色(5)2Ag2Ag+I2
六、(本题共18分)
33、CH3-CH=CH2 HCOOH
34、 A:CH3-CH2-CH2CHO M:CH2=CH-CHO
七、(本题共16分)
35、(1)钡的质量为5.48克,铁4.48克,氧为20.45%
(2)原子个数比为Ba:Fe:O=1:2:4,化学式为BaFe2O4(或BaO·Fe2O3)
36、(1) SO2~CaSO4·2H2O
172
104×0.2% X X=153.6Kg
(2)若溶液中溶质全为Na2SO3 SO2+2NaOH=Na2SO3+H2O得12.6g 若溶液中溶质全为NaHSO3 SO2+NaOH=NaHSO3得20.8g 今20.8>16.7>12.6,该溶液成份为Na2SO3和NaHSO3 ,NaHSO30.1摩 Na2SO30.05摩(3)
X=
X≤1/2
0
1/2=2-
X≥1
=
1998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A 碳酸钠 B 氢氧化钠 C 氧化钠 D 碳酸钡
近年来,加“碘”食盐田较少使用碘化钾,因其口感苦涩且在贮藏和运输中易变化,目前代之加入是
A I2 B KIO C NaIO D KIO3
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A H O H B N N
H
C [ O H]- D [H N H]+
H
4、钛(Ti)金属常被称为未来钢铁。钛元素的同位素、、、、中,中子数不可能为
A 30 B 28 C 26 D 24
5、0.05mol某单质与0.8g硫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该单质可能是
A H2 B O2 C K D Zn
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物用量或浓度不会改变反应产物的是
A 硫化氢在氧气中燃烧 B 铁在硫蒸气中燃烧
C 二氧化硫通入石灰水 D 硫酸中加入锌粉
7、二氧化氮存在下列平衡:2NO2(g)(N2O4(g)+Q 在测定NO2的相对分子量时,下列条件中较为适宜的是
A 温度130℃、压强3.03×105Pa B 温度25℃、压强1.01×105Pa
C 温度130℃、压强5.05×104Pa D 温度0℃、压强5.05×104Pa
8、在100g浓度为18mol/L、密度为ρ(g/cm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mol/L的硫酸,则加入的水的体积为
A 小于100mL B 等于100mL C 大于100mL D 等于100/ρmL
9、在10mL0.01mol/L的纯碱溶液中,不断搅拌并逐滴加入1.2mL 0.05mol/L盐酸,完全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
A 1.34mL B 2.240mL C 0.672mL D 0mL
10、以下现象与电化腐蚀无关的是
A 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B 生铁比软铁芯(几乎是纯铁)容易生锈
C 锈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锈
D 银质奖牌久置后表面变暗
二、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1、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红褐、淡黄、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 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 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洒精中
 A ②③①④  B ③②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2、设阿佛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标准状况下某种O2和N2的混合气体m克含有b个分子,则n克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L)体积应是
A 22.4nb/NA B 22.4mb/bNA C 22.4nNA/mb D nbNA/22.4m
13、冰箱致冷剂氟氯甲烷在高空中受紫外线辐射产生Cl原子,并进行下列反应:Cl+O3→ClO+O2 ,ClO+O→Cl+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后将O3转变为O2 B Cl原子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C 氟氯甲烷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D Cl原子反复起分解O3的作用
14、将硫酸钾、硫酸铝、硫酸铝钾三种盐混合溶于硫酸酸化的水中,测得、,溶液的pH=2.0(假设溶液中H2SO4完全电离为H+和SO),则K+为
A 0.045mol/L B 0.035mol/L C 0.055mol/L D 0.040mol/L
15、反应速度V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用实验方法测定的。化学反应H2+Cl2→2HCl的反应速度V可表示为V=K式中K为常数,m、n值可用下表中数据确定之。
(mol/L)
(mol/L)
V(mol/L·s)
1.0
1.0
1.0K
2.0
1.0
2.0K
2.0
4.0
4.0K
由此可推得,m、n值正确的是
A m=1、n=1 B m=、n= C m=、n=1 D m=1、n=
16、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 、HS- 、Cu2+ 、Cl- B HS- 、Na+ 、OH- 、K+
C K+ 、CO、Br- 、AlO D H+ 、Cl- 、Na+ 、SO
17、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 ②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①>② B ①<② C ①=② D 不能确定
18、甲、乙两烧杯中各成盛有100mL 3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A 5.4g B 3.6g C 2.7g D 1.6g
19、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20、某强酸溶液,强碱溶液,已知,酸碱溶液混合后,则酸溶液体积(酸)和碱溶液体积(碱)的正确关系为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1、己知维生素A的结构简式可写为
式中以线示键,线的交点与端点处代表碳原子,并用氢原子数补足四价,但C、H原子未标记出来,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维生素A的分子式为C20H30O B 维生素A 是一种易溶于水的醇
C 维生素A分子中有异戊二烯的碳链结构 D 1mol维生素A 在催化剂作用下最多可
与7molH2发生加成反应
2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过量氯气通入溴化亚铁溶液中 3Cl2+2Fe2++4Br-→6Cl-+2Fe3++2Br2
B 过量二氧化碳通入偏铝酸钠溶液中 CO2+2H2O+AlO→Al(OH)3↓+HCO
C 在溶液中亚硫酸氢铵与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钠混合 NH+HSO+2OH-→SO+NH3↑+2H2O
D 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 Mg2++2HCO+Ca2++2OH-→CaCO3↓+2H2O+MgCO3↓
23、已知酸性强弱顺序为H2CO3>     >HCO,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24、联合制碱法中关键的一步是把NH4Cl从几乎饱和的NaHCO3溶液中分离出来,为此根据NaCl和NH4Cl溶解度的差异,向混合溶液中通入某种气体,同时加入磨细的食盐,可析出不夹带NaHCO3的NH4Cl.NaCl和NH4Cl共同存在时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通入气体
温度控制
(A)
(B)
(C)
(D)
CO2
CO2
NH3
NH3
30~40℃
0~10 ℃
30~40 ℃
0~10℃
25、第二主族元素R的单质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12g,加足量水经完全反应后蒸干,得固体16g,试推测该元素可能为
A Mg B Ca C Sr D Ba
第Ⅱ卷
四、(本题共24分)
26、智利硝石矿层中含有碘酸钠,可用亚硫酸氢钠与其反应来制备单质碘。
试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短线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及总数
NaIO3 + NaHSO3→ NaHSO4+ Na2SO4+ I2+ H2O
(2)已知含氧酸盐的氧化作用随溶液酸性的加强而增强,在制备试验时,定时取样,并用酸化的氯化钡来检测SO离子生成的量,发现开始阶段反应速度呈递增的趋势,试简述这变化趋势发生的原因:
27、a、b、c、d、e、f、g为七种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微粒,它们都有10个电子,其结构特点如下:

微粒代码
a
b
c
d
e
f
g
原子核数
单核
单核
双核
多核
单核
多核
多核
带电荷数
(单位电荷)
0
1+
1-
0
2+
1+
0
其中b的离子半径大于e的离子半径;d是由极性键构成的四原子极性分子;c与f可形成两个共价型g分子。
试写出:(1)a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2)b与e相应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为 > (用化学式表示) (3)d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4)g微粒所构成的晶体类型属 (5)c微粒是 ,f微粒是
(用化学式表示)
28、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SO2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及SO2的转化。
写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催化转换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
(3)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的方法可以有 (多选扣分)
a 开发氢能源 b 使用电动车 c 植树造林 d 戴上呼吸面具
29、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FeO(固)+CO(气)≒Fe(固)+CO2(气)-Q ,其平衡常数可表达为 K= ,已知1100℃时,K=0.263 。
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高炉内CO2和CO和体积比值
平衡常数K值 (本小题空格均备选:增大、减小或不变)
(2)1100℃时测得高炉中[CO2]=0.025mol/L [CO]=0.1mol/L,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选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度是V正 V逆(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
五、(本题共22分)
30、用下列仪器、药品验证由铜和适量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NO(仪器可选择使用,N2和O2的用量可自由控制)。
已知:①NO+NO2+2OH-→2NO+H2O②气体液化温度:NO2 21℃ NO -152℃

试回答:(1)仪器的连接顺序(按左→右连接,填各接口的编号)为
(2)反应前先通入N2目的是 (3)确认气体中含NO的现象是 (4)装置F的作用是
(5)如果O2过量,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1、氯碱厂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NaOH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粗盐 H2O NaOH Na2CO3 Cl2 H2
10%NaOH 、16%NaCl溶液



沉渣 NaCl晶体
50%NaOH溶液
依据上图,完成下列填空:(1)在电解过程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溶液pH值
(选填:不变、升高或下降) (2)工业食盐含Ca2+、Mg2+等杂质。精制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如果粗盐中SO含量较高,必须添加钡式剂除去SO,该钡试剂可以是 (选填a、b、c,多选扣分) a Ba(OH)2 b Ba(NO3)2 C BaCl2
(4)为有效除去Ca2+、Mg2+、SO,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为 (选填a,b,c多选扣分)
a 先加NaOH,后加Na2CO3,再加钡试剂 b 先加NaOH,后加钡试剂,再加Na2CO3
c 先加钡试剂,后加NaOH,再加Na2CO3 (5)脱盐工序中利用NaoH和NaCl在溶解度上的差异,通过 、冷却、 (填写操作名称)除去NaCl (6)在隔膜法电解食盐水时,电解槽分隔为阳极区和阴极区,防止Cl2与NaOH反应;采用无隔膜电解冷的食盐水时,Cl2与NaOH充分接触,产物仅是NaClO和H2,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六、(本题共18分)
32、化学式为C8H10O的化合物A 具有如下性质:①A+Na→慢慢产生气泡 ②A+RCOOH有香味的产物 ③A苯甲酸 ④催化脱氢产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⑤脱水反应的产物,经聚合反应可制得一种塑料制品(它是目前造成主要的“白色污染”源之一)。
试回答:(1)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化合物的结构可作出的判断是 (多选扣分) a苯环上直接连有羟基 b肯定有醇羟基 c苯环侧链未端有皿基 d肯定是芳香烃
(2)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 ,(3)A和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3、化合物C和E都是医用功能高分子材料,且有相同的元素百分组成,均可由化合物A(C4H8O3)制得,如下图所示,B和D互为同分异构体。
浓H2SO4

一定条件下
浓H2SO4

一定条件下

试写出:化学方程式A→D ,
B→C                ,反应类型A→B ,B→C A→E ,A的结构简式的同分异构体(同类别且有支链)的结构简式: 及
七、(本题共16分)
34、近年来。工业上用Mg(NO3)2替代浓H2SO4作为制取浓HNO3的脱水剂(以下数据均为质量百分比浓度)。65%HNO3(质量为M1)中加72%Mg(NO3)2溶液(质量为M2)后蒸馏。分别得到97.5%HNO3和60%Mg(NO3)2溶液(不含HNO3)。(1)若蒸馏过程中HNO3、Mg(NO3)2、H2O均无损耗,求蒸馏前的投料比M1/M2的值。(2)蒸馏过程中,若H2O的损耗占总质量的5.0%,即有M1+M2×5.0%的H2O流失。则投料时,比值M1/M2应该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5、石油及其分馏产物在供氧不足时燃烧,常常产生CO,这也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将某气态烃在5倍体积的纯氧中燃烧,产物通过足量Na2O2并在电火花连续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缩小到燃烧后产物体积的3/8(气体体积都在100℃以上,1.01×105Pa时测定)
试写出通式为CXHY的某烃在供氧不足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O2的系数设定为m)
当m=2时,求该烃的分子式。
(3)若1摩某气态烃在供氧不足时燃烧,产物在足量Na2O2的电火花连续作用下产生3摩氧气,且固体Na2O2增重范围为90克≤△W≤118克,求烃可能的分子式和燃烧产物CO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将结果填入下表
烃的分子式
nco/nCO2

1998年上海高考化学试卷答案
第Ⅰ卷
一、1.B 2.D 3.B 4.A 5.C 6.B 7.C 8.A 9.D 10.D 二、11.B 12.A 13.C 14.B 15.D 16.C17.C 18.A 19.A 20.B 三、21.A C 22.A B 23.B C 24.D 25.B C 10e
第Ⅱ卷
四、26 (1)2 5-3 2 1 1(说明:错一个即不给分) 电子转移方向、总数NaIO3 NaHSO3
(2)开始阶段,由于HSO被氧化生成H+和SO,酸性增强,反应速度增大
27、(1)1s22S22p6 (2)NaOH>Mg(OH)2 `(3)NH3+H2O≒NH3·H2O≒NH+OH- (4)分子晶体
28、(1)2CO+2NO2CO2+N2 (2)SO2转化为SO3,产生硫酸酸雾 (3)a b
29、(1)增大 增大 (2)否 大于 此时[CO2]/[CO]<0.263,因温度不变,K值不变。为增大[CO2]/[CO]比值,需V正>V逆
五、
30、(1)1 5 4 10 11 6 7 2 (10和11可颠倒)[说明:错一个即不给分] (2)驱赶装置中空气,防止反应产生的NO被氧化 (3)通入O2后装置(D)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4)分离NO和NO2(或使NO2液化)[说明:其它合理回答都给分] (5)4NO2+O2+4NaOH→4NaNO3+2H2O
31、(1)2Cl--2e→Cl2 升高 (2)Ca2++CO→CaCO3↓ Mg2++2OH-→Mg(OH)2↓ (3) a c
(4)b c (5) 蒸发 过滤 (6) NaCl+H2OH2↑+Cl2↑+2NaOH
六、
32、(1)b c (2)
(3)
33、A→D
B→C


A→B 消去反应 B→C 加聚反应 A→E缩聚反应
E的结构简式:[-O(CH2)3CO-]n A的同分异构:

七、
34、(1)M1+M2=(说明:其它合理解法也给分)(2)增大
35、(1)CXHY + (X/2+Y/4+m/2)O2→O2+Y/2H2O+ X-m)CO2
(2)m=2时,该烃为C4H8 (3)C3H8 1/2 C4H6 1/3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化学试卷

第1卷(共66分)
考生注意:第1卷分三大题(包括l——23小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填涂时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上编号一一对应,答案需要更改时,用塑料橡皮擦除干净。
相对原子质量 H—l C—12 N—14 O—16 S一32 Cl—35.5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下列液体pH值>7的是
   (A)人体血液 (B)蔗糖溶液 (C)橙汁 (D)胃液
2.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
   (A)测定密度 (B)放入硝酸中 (C)放入盐酸中 (D)观察外观
3. 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表示物质分子式的是
   (A) NH4NO3 (B) SiO2 (C) C6H5NO2 (D) Cu
4.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同位素碘125/53I治疗肿瘤。该同位素原于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72 (B)19 (C)53 (D)125
5.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与阴离于半径比值最小的是
   (A) NaF (B) MgI2 (C) BaI2 (D) KBr
6.下列俗称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苏打、小苏打 (B)胆矾、绿矾 (C)三硝酸甘油酯、硝化甘油 (D)纯碱、烧碱
7.下列叙述仪器“O”刻度位置正确的是
在量筒的上端 (B)在滴定管上端
(C)在托盘天平刻度尺的正中 (D)在托盘天平刻皮尺的右边
8.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易用物理性质区别的是
   (A)苯和四氯化碳 (B)酒精和汽油 (C)氯化铵和硝酸铵晶体 (D)碘和高锰酸钾固体

二、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9.在相同条件下,下列物质分别与H2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A) Cl2 (B) Br2 (C)I2 (D) S
10. 在蒸发皿中加热蒸于并灼烧(低于400℃)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得到该物质固体的是
   (A)氯化铝 (B)碳酸氢钠 (C)硫酸镁 (D)高锰酸钾
11.在硫酸工业生产中,为了有利于SO2的转化,且能充分利用热能,采用了中间有热交换器的接触室(见下图。按此密闭体系中气体的流向,则在A处流出的气体为
   (A) SO2 (B) SO3,O2 (C) SO2, O2 (D)SO2,SO3
12.已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 若把质量分数为22%的该盐溶液由6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应在
   (A)0℃一10℃(B)10℃—20℃(C)20℃一30℃ (D)30℃一40℃
13.把0.05mol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100mL下列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自来水 (B)0.5mol/L盐酸 (C)0.5mol/L HAc溶液 (D)0.5mol/LKCl溶液
14. 合成结构简式为-[-CH-CH2-CH2-CH=CH-CH2-]-高聚物,其单体应是 由 ①苯乙烯 ②丁烯 ③丁二烯 ④丙炔 ⑤苯丙烯
   (A)①② ’(B)④⑤ (C)③⑤ (D)①③
15.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 ①放置酒精灯 ②固定铁圈位置 ③放上蒸发皿
  ④加热搅拌 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②①③④⑤
16.下列物质中能溶于水的是
   (A) 9H [ HOCH2CHCHCHCHCHO 0 0 [ OHOH OH H;C CH: CH; 厂稿,
   (B)予)4夕 0 T  CH=CH—C=CH—CH=CH—C=CHCHzOH \夕L\cH3 C R HO
   (D) CH3CH2CH2CH=CH2
17.某温度下,将C1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浓度之  比为1:3,则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
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5 (B) 11:3 (C)3:1 (D)4:1
18.将1.92g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 况)。则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A) O.12mol (B)0.11 mol (C)0.09 mol (D)0.08 mol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
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9.可逆反应:3A(气)==3B(?)+C(?)-Q,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趋势,则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A) B和C可能都是固体 (B) B和C一定都是气体 (C)若C为固体,则B一定是气体 (D) B和C可能都是气体
2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a2+ + 2HCO3- + 2OH- -- CaCO3| + 2H2O + CO23- (B)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乙酸 CO;-+2HAc—CO2 T十H2O十2Ac-
(C) 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氟化氢 Ca2++2OH-+2HF—CaF2|+2H2O
(D) 用炭棒作电极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 2Cl—十2H20二明i2OH-+Cl2T+H2 T
21.只用胶头滴管和试管,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区别的下列溶液(浓度均为0.1mol/L)是
  (A) CaCl2和Na2C03 (B)稀H2S04和Na2C03 (C) Ba(OH)z和NaHC03 (D) NaAlOb和盐酸
22.把0.02mol/LHAc溶液和0.01mol/LNaOH溶液以等体积混和,则混合液中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为
C(AC-)>C(Na+) (B) C(HAc)>C(Ac-)
(C)2C(H+)=C(Ac-)-C(HAc) (D)C(HAc)+C(Ac-)=0.01mol/L
23.由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 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和CO的体积比为    
(A)29:8:13 (B)22:1:14 (C)13:8:29 (D)26:16:57
第二卷
四、(本题共28分)
24、在热的稀硫酸溶液中溶解了11.4g FeSO4。当加入50mL 0.5mol/L KNO3溶液后,使其中Fe2+的全部转化成Fe3+,KNO3也反应完全,并有NXOY氮氧化物气体逸出。FeSO4 + KNO3 + H2SO4 →K2SO4 +Fe2(SO4)3+ NXOY+H2O (1)推算出X= Y= (2)配平该化学方程式(系数填写在上式方框内) (3)反应中氧化剂为 (4)用短线和箭头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
25、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K+、Ag+、Fe3+、Cl-、OH-、NO六种离子。
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故甲厂废水中所含的三种离子是 、 、 。
乙厂的废水中含有另外三种离子。如果加一定量 (选填:活性炭、硫酸亚铁、铁粉)。可以回收其中的金属 (填写金属元素符号)。
另一种设想是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 (填写离子符号)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主要含 ,可用来浇灌农田。
26、设想你去某外星球做了一次科学考察,采集了该星球上十种元素单质的样品,为了确定这些元素的相对位置以便系统地进行研究,你设计了一些实验并得到下列结果:

单质
A
B
C
D
E
F
G
H
I
J
熔点(℃
-150
550
160
210
-50
370
450
300
260
250
与水反应




与酸反应






与氧气反应








不发生化学反应


相对于A元素的原子质量
1.0
8.0
15.6
17.1
23.8
31.8
20.0
29.6
3.9
18.0
按照元素性质的周期递变规律,试确定以上十种元素的相对位置,并填入下表:
A
B
H
27、Fe3+和I-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如下:2I-+2Fe3+≒2Fe2++I2(水溶液)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K= 当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CCl4萃取I2,且温度不变,上述平衡 移动(选填:向右、向左、不)。(2)上述反应的正向反应速度和I-Fe3+的浓度关系为:υ=κCC(κ为常数)
C(mol/L)
C(mol/L)
(mol/L·s)
(1)
0.20
0.80
0.032κ
(2)
0.60
0.40
0.144κ
(3)
0.80
0.20
0.128κ
通过所给的数据计算得知:在υ=κCC中。M、n的值为 [选填(A)、(B)、(C)、(D)]
m=1,n=1 (B) m=1,n=2 (C) m=2,n=1 (D) m=2,n=2
I-浓度对充应速度的影响 Fe3+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选填:小于、大于、等于)
五、(本题共22分)
28、某学生试图用电解法根据电极上析出的物质的量质量来验证阿佛加德罗常数值,其实验方案的要点为:①用直流电电解氯化铜溶液,所用仪器如右图:②在电流强度为I安培,通电时间为t秒钏后,精确测得某电极上析出的铜的质量为m克。试回答:
(1)连接这些仪器的正确顺序为(用图中标注仪器接线柱的英文字母表示。下同)E接 ,C接 , 接F。实验线路中的电流方向为 → → →C→ →
(2)写出B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G试管中淀粉KI溶液变化的现象为 ;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为精确测定电极上析出铜的质量,所必需的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应是 。(选填下列操作步骤的编号)①称量电解前电极质量 ②刮下电解后电极上的铜并清洗 ③用蒸馏水清洗电解后电极 ④低温烘干电极后称量 ⑤低温烘干刮下的铜后称量 ⑥再次低温烘干后称量至恒重
(4)已知电子的电量为1.6×10-19库仑。试列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计算表达式:
NA
29、含苯酚的工业废水处理的流程图如下图:
废水 苯 氢氧化钠水溶液 氧化钙

苯酚 A B

二氧化碳
苯酚
(1)上述流程里,设备Ⅰ中进行的是 操作(填写操作名称)。实验室里这一步操作可以用 进行(填写仪器名称)。
(2)由设备Ⅱ进入设备Ⅲ的物质A是 ,由设备Ⅲ进入设备Ⅳ的物质B是 。
(3)在设备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在设备Ⅳ中,物质B的水溶液和CaO反应后,产物是NaOH、H2O和 。通过 操作(填写操作名称),可以使产物相互分离。
(5)上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6H6、CaO、 、 。
六、(本题共18分)
30、化合物A(C8H17Br)经NaOH醇溶液处理后生成两种烯烃B1和B2。B2(C8H16)经过(1)用臭氧处理,(2)在Zn存在下水解,只生成一种化合物C。C经催化氢化吸收一摩尔氢气生成醇D(C4H10O),用浓硫酸处理D只生成一种无侧链的烯烃E(C4H8)。已知:


注:R1、R3可为H或其它烃基

试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A B2
C E
31、有机物和可用作塑料增塑剂或涂料中的溶剂。它们的分子量相等,可用以下方法合成:
高温液相氧化
催化剂
[O]
NaOH水溶液

属X反应 硫酸 硫酸
[O] [O] △       △
CH2=CH2 CH3CHO
催化剂 催化剂
+H2O,催化剂
请写出:有机物的名称:A 、B 化学方程式:A+D→E
B+G→F 反应的类型及条件:类型 ,条件 E和F的相互关系属 (多选扣分)①同系物②同分异构③同一物质④同一类物质
七、(本题共16分)
32、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在1971年7月刊登的“地球的能量资源”一文中提供了如下数据: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几条主要去路
直接反射
52,0000×109 千焦/秒
以热能的方式离开地球
81,000×109 千焦/秒
水循环
40,000×109 千焦/秒
大气流动
370×109 千焦/秒
光合作用
40×109 千焦/秒
请选用以上数据计算:1、地球对太阳能的利用率约为 2、通过光合作用,每年有 千焦的能转化为化学能(每年按365天计)。3、每年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6CO2+6H2O→C6H12O6+6O2)为我们生存的环境除去二氧化碳的质量。试根据能量关系列出的计算式。列式中缺少的数据用符号表示。A= (千克)所缺数据的化学含义为
33、自然界存在的碳酸盐类铜矿(如孔雀石、石青等)的化学组成为:aCuCO3·bCu(OH)2 (a,B为正整数,且a≤2b≤2为正整数,且(1)将孔雀石、石青矿样分别加盐酸至完全溶解,耗用HCl物质的量与产生CO2物质的量之比:孔雀石为4:1;石青为3:1。它们的化学组成为:孔雀石:石青:(2)今有一份碳酸盐类铜矿样品,将其等分为A、B两份。然后,加盐酸使A样品完全溶解,产生CO233.6L(标准状况);加热B样品使其完全分解,得到20gCuO。试计算并确定该矿石的化学组成。(3)某碳酸盐类铜矿样加酸完全溶解后,产生CO26.72L(标准状况),这份矿样中CuO含量不低于 克(4)设某碳酸盐类铜矿样的质量为A克,所含CuO质量为G克。加酸完全溶解后,产生的CO2体积(标准状况)为V升,则含铜矿样的A、V、G之间的关系式为:A=
1999上海高考化学试卷答案:
第Ⅰ卷 (共66分)
一、1.A 2.D 3.C 4.B 5.B 6.C 7.B 8.C
二、9.A 10.C 11.C 12.D 13.B 14.D 15.B 16.A 17.D 18.B
三、19.C D 20.C D 21.B D 22.A D 23. C D 6e
第Ⅱ卷 (共84分)
24.(1)1 1 (2)6 2 4-1 3 2 4 (3)KNO3 (4)FeSO4 KNO3
25.OH-,Cl-,K+;铁粉;Ag(或银);Ag+,Fe3+,Cl-,OH-;KNO3
26.
A
I
B
C
D
J
G
E
H
F
27.(1);向右 (2)(C)大于
五.(本题共22分)
28.(1)E接D、C接A、B接F F→B→A→C→D→E (2)2Cl--2e=Cl2↑ 变蓝色
Cl2+2I-=2Cl-+I2↓ (3)①③④⑥  (4)
29.(1)萃取(或萃取、分液) 分液漏斗 (2)C6H5ONa、NaHCO3
(3) C6H5ONa+CO2+H2O→ C6H5OH+NaHCO3 (4) CaCO3 过滤 (5)NaOH水溶液 CO2
六.30.A:CH3CH2CH2CH2CHBrCH2CH2CH3 B2: CH3CH2CH2CH=CHCH2CH2CH3
C: CH3CH2CH2CHO E: CH3CH2CH=CH2
31A:对苯二甲醇 B: 对苯二甲酸
X:取代 光 ② ④
七、
32、(1)23.3% (2)1.26×1018 千焦 (3)A=千克 Q为每生成1摩尔葡萄糖所需要吸收的能量(或:每消耗6摩尔CO2所需吸收的能量)
33、(1)孔雀石 CuCO3·Cu(OH)2 石青 2 CuCO3·Cu(OH)2 (2)组成为: CuCO3·Cu(OH)2与2 CuCO3·Cu(OH)2混合物 (3)36克 (4)A=124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化学试卷
第Ⅰ卷 (共66分)
考生注意:
第Ⅰ卷分三大题(第1-23小题),由机器阅郑,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填涂时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上编号一一对应,答案需要更改时,用塑料橡皮擦除干净。
相对原子质量 H-1 B-1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l-35.5 Cu-64 Zn-65 Br-80 Ag-108
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行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人体内所必需的下列元素中,因摄入量不足而导致骨质疏松的是
(A)K (B)Ca (C)Na (D)Fe
下列物质属于原子晶体的化合物是
(A)金刚石 (B)刚玉 (C)二氧化硅 (D)干冰
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氡,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该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
(A)136 (B)50 (C)86 (D)222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 硬铝 (B)黄铜 (C) 钢铁 (D)水银
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1nm=10-9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A.ls22s22p63s23p? B.1s22s22p3
C.1s22s2sp2 D.1s22s22p63s23p4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H2COOH B.Cl2 C.NH4HCO3 D.SO2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回收其中石墨电极
二、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烧瓶支管口
滴定时,大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
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大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Al3++4NH3H2O→Al+4N+2H2O
用氨水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硫 NH3·H2O+SO2→N+HS
C.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苯酚 ?-OH+C→?O-+HC
D.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ClO-+CO2+H2O→HC+HclO
丁睛橡胶?CH2?CH=CH-CH2?CH2?CH?n具有优良的
?
耐油、耐高温性能,合成丁腈橡胶的原料是 CN
①CH2=CH-CH=CH2 ②CH3-C C-CH3 ③CH2=CH-CN
④CH3-CH=CH ⑤CH3-CH=CH2 ⑥CH3-CH=CH-CH3

CN
12.在外界提供相同电量的条件,Cu2+或Ag+分别按Cu2++2e→Cu或Ag++e→Ag在电极上放电,基析出铜的质量为1.92g,则析出银的质量为
A.1.62g B.6.48g C.3.24g D.12.96g
13.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为HC-C?C-OH,有关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HO-CH2-CH-CH C=O
│ ? ?
HO O
是一个环状的酯类化合物
易起氧化及加成反应
可以溶解于水
在碱性溶液中能稳定地存在
14.水的电离过程为H2O?H++OH-,在不同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25℃)=1.0×10-14,K(35℃)=2.1×10-14。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H+)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在35℃时,C(H+)>C(OH-)
水的电离度?(25℃)>?(35℃)
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15.由NaH2PO4脱水形成聚磷酸盐Na200H2P200O601,共脱去水分子的数目为
A.198个 B.199个 C.200个 D.201个
1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a2+ 、HC、Cl-、K+ B、Al3+、Al、HC、Na+
C、Fe2+、N、S、S2- D、Fe3+、SCN-、Na+、C
17.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N离子的浓度最大的是
A.NH4Cl B.NH4HCO3 C.NH4HSO4 D.NH4NO3
18.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反应CuSO4+H2S→CuS↓+H2SO4能进行,说明硫化铜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9.对于反应2SO2+O2 2SO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2体积2SO2和足量O2反应,必定生成2体积SO3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必定向右移动
平衡时,SO2消耗速度必定等于O2生成速度的两倍
平衡时,SO2浓度必定等于O2浓度的两倍
20.下列变化规律中正确的是
H2S、HCl、PH3热稳定性由弱到强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的pH值由小到大
等质量的甲烷、乙稀、乙炔充分燃烧,所耗用氧气的量由多到少
CH3CH2OH、?—OH、CH3COOH的酸性由弱到强
21.氯只有和两各稳定同位素,它们在氯气中的原子数之比为3:1。则分子量为70、72、74的氯气分子数之比可能是
A.5:2:1 B.5:2:2 C.9:3:1 D.9:3:2
22.取pH值均等于2的盐酸和醒酸各100ml分别稀释2倍后,再分别加入0.03g锌粉,在相同条件下充分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醋酸与锌反应放出氢气多
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醋酸与锌反应速率大
盐酸和醋分别与锌反应的速度一样大
23.铜和镁的合金4.6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0mL的NO2气体和336mL的N2O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A.9.02g B.8.51g C.8.26g D.7.04g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化学试卷
第Ⅱ卷(共84分)
考生注意
第Ⅱ卷(第24-33小题),请按题目要求笔答在本试卷上。
四、(本题共28分)
24.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绿黄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其变化可个表述为:
请完成该化学方程式并配平(未知物化学和系数填入框内)
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填写编号,多选倒扣)。
①只有还原性 ②还原性和酸性
③只有氧化性 ④氧化性和酸性
产生0.1mol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是为_________mol.
ClO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因此,常被用作消毒剂,其消毒的效率(以单位质量得到的电子数表示)是Cl2的_______倍。
25.不同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设其为E)如右图所示。试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图中吗线的变化特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同主族内不同元素的E值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主族中E值的这种变化特点体现了元素性质的__________变化规律。
(2)同周期内,随原子序数增大,E值增大。但个别元素的E值出现反常现试预测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写编号,多选倒扣)
①E(砷)>E(硒) ②E(砷)③E(溴)>E(硒) ④E(溴)(3)估计1mol气态Ca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E值的范围:_____________(4)10号元素E值较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6.二氧化氮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分解成一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进行到45秒时,达到平衡(NO2浓度约为0.0125mol/L)。右图中的吗线表示二氧化氮分解反应在前25秒内的反应进程。
请计算前20秒内氧气的平均生成速度:
若反应延续至70秒,请在图中用实线画出25秒至70秒的反应进程吗线。
若在反应开始时加入催化剂(其他条件都不变),请在图上用虚线画出加化剂后的反应进程曲线。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_
27.有效地利用现有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已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可用改进汽油组成的办法来改善汽油的燃烧性能。例如,加入CH3OC(CH3)3来生产“无铅汽油”。CH3OC(CH3)3分子中必存在原子间连接形式有______(?写编号,多选倒扣)。
C=0
(2)天然气的燃烧产物无毒、热值高、管道输送方便,将成为我国西部开发的重点之一开然气常和石油伴生,其主要的成分是_________。能说明它是正四面体而非正方形平面结构的理由是_________(f填写编号,多选倒扣)
其一?取代物不存在?分异物体
其二?
它是非??分子 ④它的??都相等
(3)1980年我国首次制成一辆燃氢汽车,乘员12人,以50公里/小时行驶了40公里。为了有效发展民用氢能源,首先必须制得廉价的氢气,下列可供开发又较经济的制氢方法是_______(填写编号,多选倒扣)
①电解水 ②锌和稀硫酸反应 ③光解海水
其次,制得纯氢气后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写出其中一个)
五、(本题共22分)
28.某课外活动小组加热炭粉(过量)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再用右图装置,对获得的铜粉(含炭)样品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用品:仪器:天平、分液漏斗、锥形瓶、硬玻璃管、干燥管、酒精灯、洗气瓶等
药品:红褐色铜粉(含炭)样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碱石灰。浓硫酸等
(三)实验内容: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有关化学方程式
在C中加入样品标本W克,D中装入精品后并称量为m克。连接好仪器后,检查气密性
打开A的活塞,慢慢洋加溶液。
对G进行加热。当G中药品充分反应后。关闭A的活塞。停止加热:
冷却后,称量D的质量为m2克。
计算:样品中铜的质量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W、m1、m2的代数式表示)
(五)问题和讨论:
实验完成后,老师评议说:按上述实验设计,即使G中反应完全、D中吸收完全,也不会得出正确的结果。经讨论,有同学提出在B与G之间加入一个装置。再次实验后,得到了较正确的结果。那么,原来实验所测得的钢的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在B与G之间加入的装置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
29.我国规定饮用水质量标准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PH值
6.5-8.5
Ca2+,Mg2+总浓度
<0.0045mol/L
细菌总数
<100个/mL
以下是源水处理成自来水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源水→ → 落
源水中含Ca2+、Mg2+、、CL-等,加入石灰后生成Ca(OH)2,进而发生若干复分解反应,写出其中一个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凝聚剂除去悬浮固体颗粒的过程__________(填写编号,多选倒扣)
①只有物理过程 ②只是化学过程 ③是物理和化学过程
FeSO4·7H2O常用的凝聚剂,它在水中最终生成___________沉淀。
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气体A的作用是__________。这种作用是基于气体A和水反应的产物具有______________性。
下列物质中,______________可以作为气体A的代用品。(填写编号,多选倒扣)
①Ca(ClO)2 ②NH3(液) ③K2FeO4 ④SO2
六、(本题共18分)
30.某烃A,分子量为140,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0.857。A分子中有两个碳原子不与氢直接相连。A在一定条件下氧化只生成G,G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已知
试写出:
A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
化合物A和G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G同类的同分异构体(含G)可能有________种
31.化合物A最早发现于酸牛奶中,它是人体内糖代谢的中间体,可由马铃薯、玉米淀粉等酵制得,A的钙盐是人们喜爱的补钙剂之一。A在某种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氧化,其产物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在浓硫酸存在下,A可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反应。
试写出:
化合物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A→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A→ E______________,A→F_______________
七、(本题共16分)
32.美籍埃及人泽维尔用激光闪烁照相机拍摄到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和形成的过程,因而获得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激光有很多用途,例如波长为10.3微米的红外激光能切断B(CH3)3分子中的一个B—C键,使之与HBr发生取代反应:
B(CH3)3+HBrB(CH3)2Br+CH4
而利用9.6微米的红外激光却能切断两个B—C键,使之与HBr+CH4
而利用9.6微米的红外激光却能切断两个B—C键,并与HBr发生二元取代反应。
试写出二元取代的代学方程式:
(2)试写出二元取代的化学方程式:
现用5.6g B(CH3)3和9.72g HBr正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物中除了甲烷外,其他两种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
33.某天然碱(纯净物)可看作由CO2和NaOH反应后的产物所组成。称取天然碱样品四份,溶于水后,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溶液30mL,产生CO2的体积(标准状况)如下表:




盐酸液的体积(mL)
30
30
30
30
样品(g)
3.32
4.15
5.81
7.47
二氧化碳的体积(mL)
672
840
896
672
由第Ⅰ组数据中的CO2体积与样品质量之比,可以推测用2.49g样品进行同样的实验时,产生CO2_________mL(标准状况)。
另取3.32g天然碱样品于300℃加热分解至完全(300℃时NaCO3不分解),产生CO2112mL(标准状况)和水0.45g,计算并确定该天然碱的化学式。
已知Na2CO3和HCL(aq)的反应分下列两步进行:
Na2CO3+HCL→NaCL+NaHCO3
Na2CO3+HCL→NaCL+CO2↑+H2O
(4)依据上表所列数据以及天然碱的化学式,讨论并确定上述实验中CO2(标准状况)体积V(mL)与样品质量W(g)之间的关系式。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化学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共66分)
一、(本题共16分)
1.B 2.C 3.B 4.D 5.C 6.A 7.D 8.B (各2分 共16分)
二、(本题共30分)
9.C 10.A 11.C 12.B 13.D 14.D 15.B 16.A 17.C 18.C(各3分 共30分)
三、(本题共20分)
19.B、C 20.C、D 21.A、D 22.B、C 23.B (各4分,共20分)
第Ⅱ卷 (共84分)
四、(本题共28分,每小题7分)
24.(1)2 4 2 2 1 2 (2分) (注:错1个就不给分)
H2O (1分) (共3分)
(2) ② (1分)
(3)0.2 (1分)
(4)2.63 (2分)
(本题共7分)
25.(1)随着原子序数增大,E值变小 周期性 (各1分 共2分)
(2)①③ (各1分 共2分)
(3)419 738 (填E(钾)、E(镁)也给分)(各1分 共2分)
(4)10号元素是氖。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已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注: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也给分) (1分)
(本题共7分)
26.(1)5.5×10-4mol/L-s(注:不写单位扣1分) (2分)
(2)图中实践 (1分)
(3)图中虚线 (2分)
k= (2分)
(本题共7分)
27.(1)③ (1分)
(2)甲烷(1) ②(2分) (共3分)
(3)③ (2分)
氢气的输送和贮存 (注:其他合理解也给分) (1分)
(本题共7分)
五、(本题共22分)
28.(一)测定铜粉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1分)
(三)
B、E中有气泡产生
(1分) (1分)
2H2O22H2O+O2↑ (1分)
G中的红褐色粉末变成黑色(1分)
2Cu+O22CuO (1分)
C+O2CO2
(四) (2分)
(五)偏小:水蒸汽通过G被D中碱石灰吸收 (1分)
洗气瓶 浓硫酸 (或干燥管 碱石灰) (各1分 共2分)
(本题共12分)
9(1)HC+OH-→C+H2O
Mg2++2OH-→Mg(OH)2↓
Ca2++HC+OH-→CaCO3↓+h2o (2分)
任选其一,其他合理解也给分。 (2分)
(2)③ 胶状Fe(OH)3 (各1分 共2分)
(3)除去Ca2+ 调节PH值 (各1分 共2分)
(4)杀菌消毒 强氧化 (各1分 共2分)
(5)① ③ (各1分 共2分)
六、(本题共18分)
30.(1)C10H20 (1分)
(2) (各2分 共4分)
(3)4种 (1分)
(本题共6分)
31.CH3-CH-COOH CH3-CH-COOC2H5 CH3-COO-CH-COOH
│ │ │
OH OH CH3
(各2分 共6分)
(2分)
(2分)
(各1分 共2分)
七.(本题共16分)
32.(1)
B(CH3)3+2HBrB(CH3)Br2+2CH4 (2分)
(2)n[B(CH3)3]= n(HBr)=
设生成B(CH3)2Br为a mol B(CH3)Br2为b mol
则: a+b=0.1 a=0.08mol
a+2b=0.12 b=0.02mol
∴n[B(CH3)Br]:n[B(CH3)Br2]=4:1 (3分)
(本题共5分)
33.(1) 504 (2分)
(2)由题意可知,天然碱含NaHCO3、Na2CO3
n(NaHCO3)=2n(CO2)=2× (1分)
n(Na2CO3)= (1分)
n(H2O)==0.02(mol) (1分)
∴天然碱组成:2Na2CO3·NaHCO3·2H2O (1分)
(3)2.5 (2分)
(4)0注 V(CO2)= (1分)
4.98≤W≤12.45 V(CO2)=1680-134.9W(mL)
注:V(CO2)=[0.075-]×22400(mL)也给分 (1分)
12.45≤W V(CO2)=0 (1分)
注:30mL HCl(aq)中所含HCl物质的量: (本题共11分)
n(HCl)=
CHCL=
和30mL HCL(aq)完全反应的样品的质量:

样品中Na2CO3和盐酸反应完全生成NaHCO3时(没有CO2放出时),样品质量: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 化学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l~4页)和第Ⅱ卷(第5~10页)两部分。全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共75分)
考生注意: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高考座位号、校验码等用铅笔正确地涂写在答题纸上。
2.第I卷(1~22小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考生应将代表相应答案的小方格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塑料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相对原子质量:
H—l C—12 N—14 O-16 Mg-24
S—32 K—39 Fe—56 I—127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
A Ca(OH)2 B Ca(ClO)2 C CaCl2 D CaCO3
2.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中子数为175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 57 B 47 C 61 D 293
3.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
A 二氧化硫 B 氮氧化物 C 二氧化碳 D 悬浮颗粒
4.下列分子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氨 B 四氯化碳
C 氮 D 二氧化碳
5.下列科学家中,为我国化学工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 邓稼先 B 李四光 C 华罗庚 D 侯德榜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6.下列物质属于分子晶体的化合物是
A 石英 B 硫磺 C 干冰 D 食盐
7.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锌片是
A 阴极 B 正极 C 阳极 D 负极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人类 1000年的能源需要。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五个CH4分子或1个游离H2O分子。根据上述信息,完成第8、9题:
8.下列关于天然气水合物中两种分子极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两种都是极性分子 B 两种都是非极性分子
C CH4是极性分子,H2O是非极性分子 D H2O是极性分子,CH4是非极性分子
9.若晶体中每8个笼只有6个容纳了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H2O分子填充,则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
ACH4·14H2O B CH4·8H2O C CH4·(23/3)H2O D CH4·6H2O
10.标准状况下H2S和O2混合气体100mL,经点燃后反应至完全,所得气体经干燥后,恢复到原来状况时体积为10mL,该10mL气体可能是
A H2S、SO2 B O2 C H2S D SO3
11.碱金属与卤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大都具有的性质是
① 高沸点 ② 能溶于水 ② 水溶液能导电 ④ 低熔点 ⑤ 熔融状态不导电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12.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H3O+、NO3-、Fe2+、Na+ B Ag+、NO3-、Cl-、K+
C K+、Ba2+、OH-、SO42- D Cu2+、NH4+、Br-、OH-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 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人过量氢氧化钠
Ca2++2HCO3-+2OH-→CaCO3↓+2H2O+CO32-
B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按溶液混合
Ba2++2OH-+NH++HCO3-→BaCO3↓+NH3·H2O+H2O
C 氢氧化铝与足量盐酸反应
Al(OH)3+3H+→Al3++3H2O
D 过量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O2+2OH-→CO32-+H2O
14.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 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l~100nm之间 B 能透过半透膜
C 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 D 呈红褐色
15.下列实验中用错试剂的是
A 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反应的镍铬丝
B 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C 用稀硝酸洗去残留在试管壁上的铜
D 用碱石灰吸收氨气中的水蒸气
16.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的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8NA
B 18g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C 46g 二氧化氮和46g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A
D 在1L2mol/L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A
17.2001年9月1日将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酱油中3一氯丙醇(ClCH2CH2CH2OH)含量不得超过1ppm。相对分子质量为94.5的氯丙醇(不含主结构)共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8.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反应现象都相同的是
A NaHSO4和Ba(OH)2 B AlCl3和NaOH
C NaAlO2和H2SO4 D Ba(HCO3)2和Ba(OH)2
19.将0.1mol/L的醋酸钠溶液20mL与0.1mol/L盐酸10rnL混合后,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有关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c (Ac-)>c (Cl-)>c (H+)>c (HAc)
B c (Ac-)>c (Cl-)>c (HAc)>c(H+)
C c (Ac-)=c (Cl+)>c (H+)>c (HAc)
D c (Na+)+c (H+)=c (Ac-)+c (Cl-)+c (OH-)
20.为更好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的概念,AG=,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中性溶液的AG=0
B 酸性溶液的AG<0
C 常温下0.l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AG=12
D 常温下0.lmol/L盐酸溶液的AG=12
21.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 A>B>D>C B 原子序数 d>c>b>a
C 离子半径 C>D>B>A D 单质的还原性 A>B>D>C
22.C8H18经多步裂化,最后完全转化为C4H8、C3H6、C2H4、C2H6、CH4五种气体的混合物。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A 28 B 30 C 38 D 40
第Ⅱ卷(共84分)
考生注意:
1.答第Ⅱ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高考座位号、校验码等填写清楚。
2.第Ⅱ卷从第23题到第31题,请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四、(本题共24分)
23.化学实验中,如使某步中的有害产物作为另一步的反应物,形成一个循环,就可不再向环境排放该种有害物质。例如:
(l)在上述有编号的步骤中,需用还原剂的是 ,需用氧化剂的是 (填编号)。
(2)在上述循环中,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两性物质是 (填化学式)
(3)完成并配平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Na2Cr2O7+□KI+□HCl→□CrCl3+□NaCl+□KCl+□I2+□
24.某化学反应2A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见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 mol/(L·min)。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 mol/L,反应经20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 V1(填>、=、<),且C3 1.0mol/L(填>、=、<)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理由是
25.请阅读下列短文:
在含羰基的化合物中,羰基碳原子与两个烃基直接相连时,叫做酮。当两个 烃基都是脂肪烃基时,叫脂肪酮,如甲基酮 ;都是芳香烃基时,叫芳香酮;如两个烃基是相互连接的闭合环状结构时,叫环酮,如环己酮 。
像醛一样,酮也是一类化学性质活泼的化合物,如羰基也能进行加成反应。加成时试剂的带负电部分先进攻羰基中带正电的碳,而后试剂中带正电部分加到羰基带负电的氧上,这类加成反应叫亲核加成。
但酮羰基的活泼性比醛羰基稍差,不能被弱氧化剂氧化。
许多酮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优良溶剂,一些脂环酮还是名贵香料。
试回答:
(1)写出甲基酮与氢氰酸(HCN)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和银氨溶液发生反应的是。(多选扣分)
(a)HCHO (b)HCOOH (c) (d)HCOOCH3
(3)有一种名贵香料一一一灵猫香酮是属于 (多选扣分)
(a)脂肪酮 (b)脂环酮 (c)芳香酮
(4)樟脑也是一种重要的酮,它不仅是一种家用杀虫剂,且是香料、塑料、医药工业重要原料,它的分子式为 。
五、(本题共24分)
26.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两同学的方案是:
甲:① 称取一定质量的HA配制0.lmol/L的溶液100mL;
② 用pH试纸测出该溶液的pH值,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乙:①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l的两种酸溶液各100mL;
② 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10mL,加水稀释为100mL;
③ 各取相同体积的两种稀释液装入两个试管,同时加入纯度相同的锌粒,观察现 象,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1)在两个方案的第①步中,都要用到的定量仪器是
(2)甲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溶液的pH 1(选填>、<、=)
乙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现象是 (多选扣分)
(a)装HCl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
(b)装HA溶液的试管中放出H2的速率快;
(c)两个试管中产生气体速率一样快。
(3)请你评价:乙方案中难以实现之处和不妥之处 、
(4)请你再提出一个合理而比较容易进行的方案(药品可任取),作简明扼要表述。
27.利用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依据上述流程,完成下列填空:
(1)天然气脱硫时的化学方程式是
(2)n mol CH4经一次转化后产生CO 0.9n mol、产生H2 mol(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3)K2CO3(aq)和 CO2反应在加压下进行,加压的理论依据是 (多选扣分)
(a)相似相溶原理 (b)勒沙特列原理 (c)酸碱中和原理
(4)由KHCO3分解得到的CO2可以用于 (写出CO2的一种重要用途)。
(5)整个流程有三处循环,一是Fe(OH)3循环,二是K2CO3(aq)循环,请在上述流程图中标出第三处循环(循环方向、循环物质)。
六、(本题共20分)
28.某有机物 A(C4H6O5)广泛存在于许多水果内,尤以苹果、葡萄、西瓜、山楂内为多。该化合物具有如下性质:
① 在25℃时,电离常数K1=3.99×10-4,K2=5.5×10-6
②A+RCOOH(或ROH)有香味的产物
③1molA慢慢产生l.5mol气体
④A在一定温度下的脱水产物(不是环状化合物)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试回答:(l)根据以上信息,对A的结构可作出的判断是 (多选扣分)
(a)肯定有碳碳双键 (b)有两个羧基
(c)肯定有羟基 (d)有-COOR官能团
(2)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不含-CH3)为
(3)A在一定温度下的脱水产物和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A的一个同类别的同分异构体是
29.为扩大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在一些油品中加入降凝剂J,以降低其凝固点,扩大燃料油品的使用范围。J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它的合成路线可以设计如下,其中A的氧化产物不发生银镜反应:
试写出:
(l)反应类型;a 、b 、P
(2)结构简式;F 、H
(3)化学方程式:D→E
E+K→J
七、(本题共16分)
30.为了预防碘缺乏病,国家规定每千克食盐中应含有40~50毫克的碘酸钾。为检验某种食盐是否为加碘的合格食盐,某同学取食盐样品428克,设法溶解出其中全部的碘酸钾。将溶液酸化并加入足量的碘化钾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再用0.030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用去18.00mL时蓝色刚好褪去。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加碘食盐是否为合格产品。有关反应如下:
IO3-+5I-+6 H+→3I2+3H2O
I2+2S2O32-→2I-+S4O62-
31.已知Fe2O3在高炉中有下列反应:
Fe2O3+CO→2FeO+CO2
反应形成的固体混和物(Fe2O3、FeO)中,元素铁和氧的质量比用 mFe︰mO表示。
(1)上述固体混和物中,mFe︰mO不可能是 (选填 a、b、c多选扣分)
(a)21︰9 (b)21︰7.5 (c) 21︰6
(2)若mFe︰mO=21︰8,计算Fe2O3被CO还原的百分率
(3)设 Fe2O3被CO还原的百分率为A%,则A%和混和物中mFe︰mO的关系式为(用含mFe、mO的代数式表示)。
A%=
请在下图中画出A%和mFe/mO关系的图形。
(4)如果 Fe2O3和CO的反应分两步进行:
3Fe2O3+CO→2Fe3O4+CO2
Fe3O4+CO→3FeO+CO2
试分析反应形成的固体混和物可能的组成及相应的mFe︰mO(令mFe︰mO=21︰a,写出a的取值范围)。将结果填入下表。
混和物组成(用化学式表示)
a的取植范围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第Ⅰ卷(共66分)
一、(本题共10分)
1.B 2.A 3.C 4.C 5.D(各2分,共10分)
二、(本题共36分)
6.C 7.D 8.D 9.B 10.C 11.A 12.A 13.D 14.C 15.B 16.A 17.B(各3分,共36分)
三、(本题共20分)
18.A、D 19.B、D 20.A、D 21.C 22.B、C(各4分,共20分)
第Ⅱ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每小题8分)
23.(本题共8分)
(1)①、④(各1分,共2分)
(2)Cr(OH)3(1分)
(3)1 6 14 2 2 6 3 7H2O(3分,1不写也给分,H2O,1分)
(各1分,共2分)
24.(本题共8分)
(1)0.013(2分)
(2)1.0 催化剂(各1分,共2分)
(3)> >(各1分,共2分)
(4)由吸热温度升高时,平衡向右移动(各1分,共2分)
25.(本题共8分)
(l)+HCN→(2分)
(2)c(2分)
(3)b(2分)
(4)C10H16O(2分)
五、(本题共24分)
26.(本题共12分)
(1)100mL容量瓶(注:未标明规格的扣1分)(2分)
(2)>b(多选扣分)(各2分,共4分)
(3)配制pH=l的HA溶液难以实现
不妥之处在于加入的锌粒难以做到表面积相同(各2分,共4分)
(4)配制NaA溶液,测其pH值>7即证明HA是弱电解质(2分)
(注:本题解答若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不是化学教材中讲过的常规方法应属创新,经认可后可给予奖励,奖励分不超过2分。第Ⅱ卷得分不超过84分)
27.(本题共12分)
(1)3H2S+2Fe(OH)3→Fe2S3+6H2O(2分)
(2)27n(3分)
(3)b(3分)
(4)生产纯碱(或作制冷剂等,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2分)
(5)(2分)
六、(本题共20分)
28.(本题共8分)
(1)b c(多选扣分)(2分)
(2)(2分)( 同样给分)
(3)HOCC-C=C-COOH+Br2→(2分)
(+Br2→ 也给分)
(4)(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2分)
29.(本题共12分)
(1)加成 消去 水解(或取代)(各1分,共3分)
(2) (各 2分,其 4分)
(3)+C16H33OH +H2O(2分)
n+n (3分)
七、(本题共16分)
30.(本题共5分)
解:I2+2S2O32-→2I-+S4O62-
(2分)
IO3-+5I-+6 H+→3I2+3H2O
(2分)
每千克食盐中含KIO3:
(1分)
∴该加碘食盐是合格的
31.(本题共11分)
(1)a c(各 1分,共2分)
(2)解法一:取Fe2O3 mFe︰mO=21︰9 FeO mFe︰mO=21︰6
(2分)
解法二:设Fe2O3原有n0mol,还原百分率为A%,则有
(3)(2分)
(2分)
(4)Fe2O3 Fe3O4 8<a< 9
Fe3O4 FeO 6<a< 8
Fe2O3 Fe3O4 FeO 6<a<9(各1分,共3分)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 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理科使用)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10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共75分)
考生注意: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高考座位号、校验码等项目项写清楚并用2B铅笔正确地涂写在答题纸上。
2.第Ⅰ卷(1~25小题)全部为单选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在答题纸上。考生应将代表相应答案的小方格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编号—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塑料板皮擦去,重新选择。写在试卷上的答案一律不记分。
一.《走进新时代》的歌词(节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1.上述歌词反映的事实证明了
①党的领导是关系我们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
②党具有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职能
③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④党带领我们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上述歌词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① 事物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② 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③ 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方向 ④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青年学生应该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3.2001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了
A 最高决定权 B 最高立法权 C 最高任免权 D 最高监督权
4.2001年2月,上海市电力公司按时段收取电费的措施正式出台。经市政府批准,峰时电价0.61元/度,谷时电价0.35元/度。此项措施表明
A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B 政府运用法律手段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一。
C 市场价格能引导生产和消费,有利于供需平衡
D 市政府制定了一项跨越时间较短的全局性政策
三.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开始成为一个世界体系。
5.19世纪中期,一些主要欧美国家殊途同归,发展了资本主义。下列国家中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是
A 俄国 B 美国 C 德国 D 法国
6.林肯说:“一个妇人写了一本小册子,结果引了一场战争。”这个妇人就是斯托夫人,这本小册子就是《黑奴吁天录》,这场战争就是
A 美国独立战争 B 美西战争 C 美国南北战争 D 朝鲜战争
四.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先后掀起三次斗争高潮。
7.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
A 斗争的侧重点上 B 失败的根本原因上
C 失败的客观原因上 D 运动的阶级基础上
8.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 光复会 B 国民党 C 同盟会 D 中华革命党
五.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请对下列相关问题作出选择。
9.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 93% B 23% C 13% D 60%
10.与 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 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 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11.我国是多灾害国家,下列地区中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频发的是
A 内蒙古高原 B 云贵高原 C 山东丘陵 D 长白山地
12.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十五”计划要求我国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16.5%提高到18.2%。下列措施中,能快速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是
① 继续营造防护林体系 ②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③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④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六.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总结了库仑、法拉弟等人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完整的电磁理论。请回答下列电磁理论研究中的有关问题:
1.法拉第首先提出用电场线形象生动地描绘电场。图为点电行a、b所形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图,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 a、b为异种电行,a带电量大于b带电量
B a、b为异种电荷,a带电量小于b带电量
C a、b为同种电行,a带电量大于b带电量
D a、b为同种电荷,a带电量小于b带电量
14.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楞次定律。当条形磁铁自上而下穿过固定的线圈时,通过电流计的感生电流方向是
A a→G→b B 先a→G→b,后b→G→a
C b→G→a D 先b→G→a,后a→G→b
15.某实验小组用三只相同的小灯泡,联成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串并联电路特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A k2断开,k1与a连接,三只灯泡都熄灭
B k2断开,k1与b连接,三只灯泡亮度相同
C k2闭合,k1与a连接,三只灯泡都发光,L1、L2亮度相同
D k2闭合,k1与b连接,三只灯泡都发光,L3亮度小于L2的亮度
七.我们周围的许多现象与物理有着密切联系,请用相关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6.在冬季,剩有半瓶热水的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后,第二天披瓶口的软木塞时觉得很紧,不易拔出来。其中主要原因是
A 软木塞受潮膨胀 B 瓶口因温度降低而收缩变小
C 白天气温升高,大气压强变大 D 瓶内气体因温度降低而压强减小
17.在一种叫做“蹦极跳”的运动中,质量为m的游戏者身系一根长为L、弹性优良的轻质柔软橡皮绳,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1.5L时到达最低点,若在下落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 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C 动能增加了mgL D 重力势能减少了mgL
八.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下面的问题均与溶液或溶液中的反应有关。
18.某雨水样品刚采集时测得pH值为4.82,放在烧坏中经2小时后,再次测得pH值为4.68。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雨水样品酸度逐渐减小
B 雨水样品酸度没有变化
C 雨水样品继续吸收空气中的CO2
D 雨水样品中的H2SO3逐渐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H2SO4
19.重金属离子有毒性。实验室有甲、乙两种废液,均有一定毒性。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主要有毒离子为Ba2+离子,如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A Cu2+和SO42- B Cu2+和Cl- C K+和SO42- D Ag+和NO3-
20.某制药厂尾气中含少量SO2气体,一般用NaOH溶液或氨水吸收,以防污染环境。分别用0.1mol/L的NaOH溶液或同浓度的氨水处理相同量的尾气,两种方法所需吸收液的体积关系是
A NaOH溶液的体积大于氨水 B NaOH溶液的体积等于氨水
C 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氨水 D 无法判断
21.金属加工后的废切削液中含2~5%的NaNO2,它是一种环境污染物。人们用NH4Cl溶液来处理此废切削液,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NaNO2+NH4Cl→NaCl+NH4NO2
第二步:NH4NO2N2↑+2H2O
列对第二步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 NH4NO2是氧化剂 ② NH4NO2是还原剂 ③ NH4NO2发生了分解反应 ④ 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⑤ NH4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九.苏云金杆菌是一种对昆虫有致病作用的细菌,其杀虫活性物质主要是一类伴孢晶体蛋白。某亚种苏云金杆菌产生的伴孢晶体蛋白含两条多肽链,共由126个氨基酸组成,经昆虫肠液消化成毒性肽。
22.该伴孢晶体蛋白中含有的肽键数是
A 123 B 124 C 125 D 126
23.伴抱晶体蛋白消化成毒性肽所需的消化酶是
A 麦芽糖酶 B 淀粉酶 C 蛋白酶 D 脂肪酶
十.同位素在生产、科研和医疗诊断等方面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
24.给某种蔬菜施含放射性同位素15N的氮肥,植物吸收后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人食用该种蔬菜后,通过代谢15N最终出现在 中。
A 氨基酸 B 尿素 C 氨 D 蛋白质
25.医学上常给病人口服Na131I溶液来诊断甲状腺疾病。这是由于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是
A 铁 B 钙 C 碘 D 钠
第Ⅱ卷(共75分)
考生注意:
第Ⅱ卷(26~47小题)请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十一.(本题10分)1999年间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和回收了“神舟”号实验飞船,标志着我国的运载火箭技术水平已济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26.图中A为某火箭发射场,B为山区,C为城市。发射场正在进行某型号火箭的发射试验。该火箭起飞时质量为2.02×103千克,起飞推力2.75×106牛,火箭发射塔高100米,则该火箭起飞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米/秒;在火箭推力不变的情况下,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及火箭质量的变化,火箭起飞后,经 秒飞离火箭发射塔。参考公式及常数:F合=ma,vt=v0+at,s=v0t+(1/2)at2,g=9.8米/秒2)
27.为了转播火箭发射的实况,在发射场建立了发射台用于发射广播与电视信号。已知传输无线电广播所用的电磁波波长为550米,而传输电视信号所用的电磁波波长为0.566米,为了不让山区挡住信号的传播,使城市居民能收听和收看火箭发射的实况,必须通过建在山顶上的转发站来转发 (选填:无线电广播信号或电视信号)。这是因为:
十二.(本题8分)下面是关于汽车燃料及其燃烧产物性质的问题。
28.下图对三种不同类型汽车(以序号1、2、3表示)的废气排放情况进行了比较。这三种汽车分别是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以天然气(主要成份是甲烷)为燃料的汽车和电动汽车。请判断其中序号为1的是 汽车,序号为3的是 汽车。
碳氢化合物 一氧化碳(CO) 氮氧化物(NOx) 二氧化碳(CO2)

29.图为一定量饱和Ca(OH)2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产生CaCO3白色沉淀的质量与二氧化碳体积之间的关系曲线。试回答:
OA段曲线和AB段曲线所表示的反应方程式是
OA:
AB:
A点时已参加反应的CO2和Ca(O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比 。
B处溶液中存在的浓度较大的两种离子是 和 。(填离于符号)
将B处生成的溶液煮沸,可见到的现象是
十三.(本题10分)请根据“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基本思想分析:
30.小肠粘膜具有环状皱壁、绒毛和微绒毛,有利于 养料;陆生植物根毛细胞具有较大的 ,有利于渗透吸水;北极狐耳部较短而圆,吻部不尖旦短,有利于减少 的散失。
31.为改善上海的生态环境,市政府在外环线道路外侧建设一条宽度至少为500米;环绕整个上海市区的大型绿化带。环城绿带一期工程已初具规模,如图为某林带的照片。为使建成的该林带生态结构趋于合理,功能趋于完善,你有什么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十四.(本题12分)作为国家正在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终点站,上海将逐步改变以煤、石油为主的能源结构,这对解决城市环境污染意义重大。
32.目前上海大部分城市居民所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管道煤气,浦东新区居民开始使用东海天然气作为民用燃料。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H2和少量烃类,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它们的燃烧反应如下:
2CO+O22CO2 2H2+O22H2O CH4+2O2CO2+2H2O
根据以上化学方程式判断:燃烧相同体积的管道煤气和天然气,消耗空气体积较大的是 。因此燃烧管道煤气的灶具如需改烧天然气,灶具的改进方法是 进风口(填增大或减小),如不作改进可能产生的不良结果是 管道煤气中含有的烃类,除甲烷外,还有少量乙烷、丙烷、丁烷等,它们的某些性质见下表:
乙烷
丙烷
丁烷
熔点(℃)
-183.3
-189.7
-138.4
沸点(℃)
-88.6
-42.1
-0.5
试根据以上某个关键数据解释冬天严寒的季节有时管道煤气火焰很小,并且呈断续状态的原因是 。
33.随着人类能量消耗的迅速增加,如何有效地提高能量利用率是人类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下图是上海“明珠线”某轻轨车站的设计方案,与站台连接的轨道有一个小的坡度。请你从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角度,分析这种设计的优点。

34.为了解决能源危机,人类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各类能源。生物质包括农、林、畜牧业的废弃物、藻类等,蕴藏着相当惊人的能量。生物质能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将太阳能转变为 贮于 和NADPH中。通过暗反应阶段最终将能量贮藏在 中。利用生物质能还可以极大地减少CO2的排放,有利于解决能源消耗带来的 效应问题。
十五.(本题10分)化学电池在通讯、交通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5.目前常用的镍(Ni)镉(Cd)电池,其电池总反应可以表示为:
Cd+2NiO(OH)+2H2O2Ni(OH)2+Cd(OH)2
已知Ni(OH)2和Cd(OH)2均难溶于水但能溶于酸,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 以上反应是可逆反应 ② 以上反应不是可逆反应
③ 充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④ 放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36.废弃的镍镉电池已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物,有资料表明一节废镍锡电池可以使一平方米面积的耕地失去使用价值。在酸性土壤中这种污染尤为严重。这是因为
37.下图是废弃镍钢电池中的重金属渗入水体后,进入人体的一条途径:
生物体D中重金属浓度 (大于、等于、小于)生物体A中重金属浓度,这是通过食物链 作用所引起的。除上述途径外,被污染水体中的重金属还可以直接通过 (途径)进入人体。
38.另一种常用的电池是锂电池(很是一种碱金属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7,由于它的比容量(单位质量电板材料所能转换的电量)特别大而广泛应用于心脏起搏器,一般使用时间可长达十年。它的负极用金属锂制成;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Li+MnO2→LiMnO2
试回答:锂电池比容量特别大的原因是 锂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需用非水溶剂配制,为什么这种电池不能使用电解质的水溶液?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39.下图是两个电池外壳上的说明文字某型号进口电池
某型号进口电池
某型号国产电池
RECHARGEABLE 1.2V 500mAh STANDARD CHARGE 15h at 50mA
GNY 0.6(KR-AA) 1.2V 60mAh RECHARGE ABLESTANDARD CHARGE 15h at 60mA
上述进口电池的电动势是 伏。上述国产电池最多可放出 毫安时的电量;若该电池平均工作电流为0.03安,则最多可使用 小时。
十六.(本题4分)目前在上海市中学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对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下面列出了学生的三个研究课题名称:
课题一:上海市民加入“冲华骨髓库”新心态的剖析
课题二:上海地区太阳能利用的可行性研究
课题三:上海地区降雨酸度的调查研究
请选择上述三个课题中的一个作为你的课题,并回答如下问题:
40.写出所选课题名称,并简单陈述选题理由。
41.简要列出你的研究计划与研究方法。
42.该课题最终的成果形式是:
十七.(本题21分)人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这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43.地球的年龄到底有多大?科学家利用天然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通过对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中铀和铅含量的测定,推算出该岩石中含有的铀是岩石形成初期时的一半。铀238的相对含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示。由此推断,地球的年龄大致为 。
地球为什么会成为生命的摇篮?试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理环境的特点与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并用直线相连。
地球磁场①
A.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
地球的质量与体积②
B.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③
C.水经常能处于液体状态
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④
d.削弱宇宙射线对生命的伤害
44.生命是如何产生的?米勒曾将水、氨气、甲烷、氢气放在密闭的容器中用电炉加热,同时模拟原始地球电闪雷鸣条件,对其进行长时间放电,最终发现在容器中有简单的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生成。氨基酸可进一步生成 。这个实验模拟了 的基础物质的形成。
地球生命在外观上千姿百态,但在微观上则基本一致。从微生物到人,遗传物质都是 ,它能在细胞分裂和繁殖过程中正确地 ,保证了生命的延续性。

图1“克莱蒙脱”号汽船在哈得逊河试航 图2世界上第一架试飞成功的飞机
45.从石器时代到信息时代,人类取得了无数重要的科学成果。根据上图,请回答:
图1中富尔敦创制的“克莱蒙脱”号汽船运用了瓦特改良的 。图2中飞机的发明者是 。
分析第一次科技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共同影响。
46.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进程中总结了许多科学方法。如分析归纳法、演绎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等。在下列研究中,运用理想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的是
A 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说
B 查理得出气体状态变化的规律
C 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 伽利略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结论
现在人们已能合成自然界并不存在的许多性能优良的有机高分子材料。由氯乙烯制取聚氯乙烯的反应属于 反应。
适合于合成聚氯乙烯的原料是
A CH4,Cl2 B CH3CH3,HCl C CH≡CH,HCl D CH2=CH2,HCl
人类在不断探索生命的奥秘,提高生命质量。为了解人类自身的所有基因及其功能,有关国家联合实施了一项 计划。该项研究于2001年初已完成了 测序工作。
47.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不断发现、不簖创造……。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认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遵循着“实践一认识一实践”不断深化的规律。请在A、B处填写相应内容。
科学技术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日益证明了邓小平同志的科学论断: “ 。”
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先进技术引导人类继续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第Ⅰ卷 单选题部分(每小题3分,共75分)
一、
1.C
2.D
二、
3.A
4.C
三、
5.A
6.C
四、
7.A
8.C
五、
9.B
10.B
11.B
12.A
六、
13.B
14.D
15.D
七、
16.D
17.A
八、
18.D
19.A
20.B
21.D
九、
22.B
23.C
十、
24.B
25.C
第Ⅱ卷(共75分)(学生答案合理均酌情给分)
十一、(共10分)
26.3.81米/秒2(3分);7.25秒(答3.83秒同样给分)(3分)
27.电视信号(2分)
电视信号的波长短,沿直线传播,受山坡阻挡,不易衍射。(2分)
十二、(共8分)
28.电动(1分);以汽油为燃料的(1分)
29.Ca(OH)2+CO2→CaCO3+H2O(1分);
CaCO3+CO2+H2O→Ca(HCO3)2(1分);
1︰1(1分);Ca2+(1分);HCO3-(1分);生成白色沉淀(1分)
十三、(共10分)
30.吸收(2分);液泡(2分);热量(2分)
31.生物多样性(或垂直分层)(2分)
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或生态平衡)(2分)
十四、(共12分)
32.天然气(1分);增大(1分);不能充分燃烧,生成有毒的CO(1分)(最后一个答案写出其中一点即给分);丁烷遇冷凝结为液体使管道内气流不畅(1分)。
33.列车进站时,利用上坡使部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减少因为刹车而损耗的机械能;列车出站时利用下坡把储存的重力势能又转化为动能,起到节能作用。(若从力的角度分析,得2分)(4分)
34.化学能(1分);ATP(1分);有机物(或糖类分子)(1分):温室(1分)
十五、(共10分)
35.B(1分)
36.Ni(OH)2和Cd(OH)2能溶于酸性溶液。(1分)
37.大于(1分);富集(1分):饮水(1分)
38.锂的摩尔质量小(1分):2Li+ZH2O→LiOH+H2↑(1分)
39.1.2(1分);600(1分);20(1分)
十六、(共4分)(考生回答合理,均酌情给分)
40.名称和理由(1分)
《课题一》
课题名称:上海市民加入“中华骨髓库”心态的剖析
选题理由:课题意义、兴趣、具备一定的研究条件等。
《课题二》
课题名称:上海地区太阳能利用的可行性研究
选题理由:课题意义(如:促进新能源的推广和使用)、兴趣、具备一定研究条件等。
《课题三》
课题名称:上海地区降雨酸度的调查研究
选题理由:了解上海地区随着工业废气的治理与城市绿化状况的发展,降雨酸度的变化。
41.计划与方法;(2分)
《课题一》
计划:
(1)确定调查对象、内容、方式、途径
(2)查阅相关资料及开展调查
(3)数据分析,撰写报告
方法:收集相关资料,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等
《课题二》
计划:
(1)确定调查内容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资料查询、实地观察等方法)
(2)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测试
(3)数据分析,撰写报告
方法:
(1)调查
①市场上太阳能利用装置的种类、性能、价格、普及情况
②市民对太阳能利用的认识、态度
③上海利用太阳能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④当前开发利用太阳能的最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2)测试
①上海地区(市区、郊区)各季节目光照射情况
②某些太阳能利用装置的性能
《课题三》
计划:
(1)确定调查内容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资料查询、实地观察等方法)
(2)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测试
(3)数据分析,撰写报告
方法:
(1)调查法(如:去环保部门查阅环境检测年报等资料,收集有关资料。)
(2)实测法(如:选点对降雨酸度进行实验测量,并与过去几年加以比较。)
42.成果形式:(l分)
课题一:调查报告,论文等
课题二:论文、调查报告、太阳能利用装置的设计、设想等
课题三:调查报告或论文
十七、(共21分)
43.大于45亿年(2分,答45亿年同样得2分)
②——a(1分);③--c(1分);④——b(1分)
44.蛋白质(l分);生命(1分);核酸(1分);自我复制(1分)
45.蒸汽机(1分);莱特兄弟(1分)
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带来了社会关系的变化;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格局;使东西方的联系更加紧密。(任选两项得2分)
46.D(1分);聚合反应或加聚反应(1分);C(1分)
人类基因组(1分);DNA(1分)
47.A:理论、科学理论或真理(1分);B:理性认识(1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分)。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北京、内蒙古、安徽卷)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
1.本答案供阅卷评分使用,考生若写出其它正确答案,可参照评分标准给分。
2.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元素符号有错误,都要参照评分标准扣分。
3.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未配平的,都不给分。
一.(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A 2、A 3、D 4、C 5、B 6、A 7、C 8、B 9、C
二.(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0、D 11、B 12、B 13、D 14、A、B
15、C 16、B、D 17、B、C 18、C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9.(1)NH4Cl
(2)碱石灰(或答生石灰、KOH固体等任一种不与氨反应的干燥剂)
向下排气法
(3)向上排气法
20.(1)SO2,CO2; H2O
(2)H2O; SO2,CO2
(3)SO2,CO2; H2O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1.(1)白磷(或P4),氢(或H2)
(2)6
(3)4PH3 == P4+6H2
22.1.(1)CuO+2HCl == CuCl2+H2O,FeO+2HCl == FeCl2+H2O
(2)CuO+CO == Cu+CO2, FeO+CO == Fe+CO2
(3)Fe+CuCl2 == Cu↓+FeCl2,Fe+2HCl == FeCl2+H2↑
2., 80 g/mol×0.25 mol == 20 g(CuO)
, 0.25 mol+0.25 mol == 0.5 mol(Fe)
0.5 mol×72 g/mol == 36 g(FeO)
则X的质量为56 g,FeO与CuO的质量比为9:5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3.
(1)
(2)
(3)有4个同分异构体
、、、
24.(1)C3H4O2
(2)CH2=CH-COOH
(3)A是一元羧酸,所以A有-COOH,A能与氢气、溴、溴化氢反应,所以分子中有碳碳不饱和键。含碳碳不饱和键的最简化合物是丙烯酸和丙炔酸,但只有丙烯酸的碳的质量分数为50%。所以A为丙烯酸。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25.(1)

HNCO中的氮元素被氧化,NO2中的氮元素被还原。
(2)1.0 kg×= 1.2 kg
(若配平方程式有误,但计算列式有合理之处,可酌情给分。)
26.设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NaCl为x,KBr为y,CaCl2为z。
x+y+z = 10.000 g……①
2KBr+Cl2 == 2KCl+Br2
混合物中KBr转化为KCl,灼烧后溴全部挥发,因此:
……②
①式-②式得:

解得 y = 0.500 g
残留物溶于水后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CaCl2+Na2CO3 = CaCO3↓+2NaCl
从所得CaCO3的质量可以算出CaCl2的质量:
氯化钠的质量为:
x = 10.000 g-0.500 g-0.800 g = 8.700 g
2002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12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共72分)
考生注意: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高考座位号、校验码等项目便写清楚并用2B铅笔正确地涂写在答题纸上。
2.第Ⅰ卷(1~24小题)为单选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涂在答题纸上。考生应将代表相应答案的小方格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塑料橡皮擦去,重新选择。写在试卷上的答案一律不计分。
一.历经十五年风雨,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将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1.“中国需要WTO,WTO需要中国”。下列选项对“入世”理解正确的有
① 入世将会改变我国的国家性质
② 入世加快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③ 入世历程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 入世历程表明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有专家指出,“中国入世,首先要实现观念的转变。”我们应树立的观念主要有
① 开放市场、平等互利 ② 追求效率、竞争创新
③ 提高关税,规避风险 ④ 诚实守信、恪守规则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2001是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客机袭击了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造成了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灾难,世界为之震惊。
3.“9·11”事件发生后,国际社会强烈谴责恐怖主义行径。这表明
A 反对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
B 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C 恐怖主义行径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D 反对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应加强国际合作
4.震惊世界的“9·11”事件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世界贸易组织认为,2001年的世界商品贸易增长率将跌入低谷(如下图所示)。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① 政治对经济发展具有制约作用 ② 国际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③ 世界经济将从此走向衰退 ④ 偶然性规定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三.从历史上看,西方资产阶级一方面宣称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另一方面,他们肆意践踏劳苦大众的人权、血腥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
5.下列被马克思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
A 英国的《权利法案》 B 美国的《独立宣言》
C 法国的《人权宣言》 D 美国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6.下列在“五月流血周”中惨遭资产阶级政府镇压的是
A 掘地派运动 B 西里西亚组织工人起义
C 巴黎公社运动 D 纽约、芝加哥“五一”大罢工
四.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年是为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不断经受考验、发展壮大的八十年。
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因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几经转移。下列按转移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 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 B 上海、延安、瑞金、西柏坡、北平
C 上海、瑞金、西柏坡、延安、北平 D 上海、西柏坡、瑞金、延安、北平
8.“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 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 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 “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D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五.每逢周五,《新民晚报》刊登日出日落时间表。下表为今年11月30日刊登的12月2日部分城市日出日落时间表。
城市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城市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北京
7︰18
16︰50
上海
6︰36
16︰51
哈尔滨
6︰54
15︰51
成都
7︰44
18︰02
西安
7︰33
17︰35
拉萨
8︰34
18︰56
9.请比较表中六个城市白昼的长短,其中两个城市之间白昼时间差值最大可达
A 1小时25分 B 3小时05分 C 2小时06分 D 1小时58分
10.请依据表中的资料,判断下列四城市中,纬度最低的是
A 西安 B 成都 C 上海 D 拉萨
六.为了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得出右表资料。读表回答:
占全国的百分比
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长江流域以北地区
水资源
80%
14.7%
人口
53.5%
44.4%
耕地
35.2%
59.2%
11.我国水资源和耕地的分布特点是
A 南方地多水少 B 南方地少水多
C 北方地多水多 D 北方地少水少
12.针对水土资源的配置情况,经过多年研究、论证、规划,我国将在明年开工的巨大工程是
A 长江三峡工程 B 淮河治理工移
C 南水北调工程 D 黄河小浪底工程
七.牛顿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研究涉及力学、光学等领域。
13.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A 人只有在静止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才会落在车厢的原来位置。
B 人在沿直线匀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经起点的后方
C 人在沿直线加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挑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D 人在沿直线减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14.牛顿为了说明光的生质,提出了光的微粒说。如今,人们对光的性质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列四个示意图所表示的实验,能说明光性质的是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八.人们常常用充气泵为鱼缸内的水补充氧气。
15.右图是一种利用电磁原理制作的充气泵的结构示意图。其工作原理类似打点计时器。当电流从电磁铁的接线柱a流入,吸引小磁铁向下运动时,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A 电磁铁的上端为N极,小磁铁的下端为N极
B 电磁铁的上端为S极,小磁铁的下端为S极
C 电磁铁的上端为N极,小磁铁的下端为S极
D 电磁铁的上端为S极,电磁铁的下端为N极
16.右图为充气泵气室的工作原理图。设大气压强为P0,气室中的气体压强为p,气室通过阀门k1、k2与空气导管相连接。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A 当橡皮碗被拉伸时,p>p0,k1关闭,k2开通
B 当橡皮碗被拉伸时,p<p0,k1关闭,k2开通
C.当橡皮碗被压缩时,p>p0,k1关闭,k2开通
D.当橡皮碗被压缩时,p<p0,k1关闭,k2开通
九.我国某著名学者在潜心研究后认为:创造=需要×(设想)2。这表明,设想在创造思维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各题均与设想有关。
17.“若在宇宙飞船的太空实验室(失重条件下)进行以下实验,其中最难完成的是
A 将金粉和铜粉混合 B 将牛奶加入水中混合
C 蒸发食盐水制取食盐晶体 D 用漏斗、滤纸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
18.学生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某种试剂,挂在铁架台上。另取一只盛有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图)。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的颜色由白色纸蝴蝶上的喷洒液转变为红色,喷洒在纸蝴蝶上的试剂与小烧杯中的溶液是
A
B
C
D
纸蝴蝶上的喷洒液
石蕊
酚酞
酚酞
石蕊
小烧坏中的溶液
浓盐酸
浓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浓硫酸
19.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密度:0.88g/cm3)各50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A 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 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 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作上、下跳动
20.“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是
A 氯化钠 B 固体硝酸铵 C 固体氢氧化钠 D 生石灰
十.2001年上海科技节的主题是:“生物科技一一为了新世纪人类的幸福”。本届科技节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生活质量三个方面展开了主题。
21.科研人员利用γ射线辐射种子使其产生变异,用这种方法培育新品种的机理是
A 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 C 染色体变异 D 基因互换
22.每个健康人都有23对46条染色体,化学分析的结果表明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A 蛋白质和RNA B 蛋白质和基因
C 蛋白质和DNA D RNA和DNA
十一.近10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23.检查尿液中有无葡萄糖,下列试剂中可选用的是
A 班氏试剂 B 革兰氏碘液 C 甲基绿溶液 D 亚甲基蓝溶液
24.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之一是
A 口服胰岛素 B 注射胰岛素
C 口服或注射胰岛素均可 D 服用胰高血糖素
第Ⅱ卷(共78分)
考生注意:
第Ⅱ卷(十二至十七题)请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十二.(本题共10分)2001年11月13日至18日短短6天中,山西省接连发生四起小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造成58人死亡,多人受伤。据报道,发生事故的4家煤矿均属应关停之列。国家针对小煤矿的“关井压产”曾多次发出整治通知,但由于近期煤炭价格上扬,加之乡镇煤矿的停产整顿会直接影响当地财政税收,致使一些小煤矿矿主置工人生命安全于不顾,暗中又恢复了生产。
25.右图所示,1985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耗的百分比约为 %。
26.在煤炭的形成过程中会产生瓦斯。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请写出瓦斯爆炸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7.爆炸后,坑境内CO气体含量达10%以上,引起人体CO中毒。现场抢救CO中毒者,应立即采取什么措施?
28.请你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国家三令五申,而应该关停的小煤 矿还屡禁不绝?
29.上述新闻见报后,社会上有人认为,乡镇煤矿的生产应该由市场竞争来调节,国家无需干预。你是如何看待这种观点的?
30.2001年6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关闭国有煤矿矿办小井和乡镇煤矿停产整顿的通知》,要求所有乡镇煤矿一律停产整顿。你认为具备哪些条件的乡镇煤矿才可以恢复生产?
十三.(本题16分)是大中华橡胶厂享誉中外的注册商标。该厂位于上海徐家汇地区,是我国第一家生产橡胶轮胎的民族资本企业。20世纪末,大中华橡胶厂搬离徐家汇,迎来了更新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原址上新建了一片公共绿地(该厂烟囱被保留在绿地中,作为历史的见证),从而使徐家汇地区的环境得到了净化和美化,旧貌换新颜。

徐家汇地区图 “明珠线”徐家汇段
31.徐家汇的名称因历史名人 而得名。徐家汇绿地位于地铁徐家汇站标记的 方向(填八个方位之一)。
32.我国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的企业主要集中在 地区,分布在 业。他们诞生于十九世纪 年代。
33.1914至1919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少有的“黄金时代”。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34.橡胶属于重要的工业原料。它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弹性,但强度较差。一为了增加某些橡胶制品的强度,加工时往往需进行硫化处理。即将橡胶原料与硫磺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橡胶制品硫化程度越高,强度越大,弹性越差。下列橡胶制品中,加工时硫化程度较高的是
A 橡皮筋 B 汽车外胎 C 普通气球 D 医用乳胶手套
35.大中华橡胶厂拆除后,在该地块的使用上曾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徐家汇地区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该地块上应该造商贸大楼或商品房。另一种意见认为:徐家汇地区的商业布局已基本合理,宜新建一个公共绿地,使该地区的环境得到净化和美化。请回答政府采纳第二种意见体现了什么国家职能。
36.轻轨“明珠线”的建成,缓解了徐家汇地区交通拥挤状况。请在右图上画出拱形梁在A点的受力示意图。
这种拱形桥的优点是
37.绿地是都市人眼中的“绿岛”。建设徐家汇绿地大大改善了城市环境,举一例说明它对附近居民健康的影响。
十四.(本题13分)绿色环境是现代化城市的标志,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近年来上海大力发展城市绿化,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38.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生前曾多次呼吁民众行动起来“绿化祖国”。为了纪念他,全国人大决定把他的逝世日(3月12日)定为我国的植树节。
39.右为“上海市年极端最高气温≥35℃天数”图。据图分析:上海市中心城区全年极端最高气温≥35℃的天数可达 天以上。
额定制冷量(吸热)
3300W
额定制热量(放热)
3700W
额定电流
6.2A
额定电压
220V
40.城市绿地对城市气候的调节起积极的作用。据报道:上海市中心某大型绿地吸收热量的功率约为6930千瓦,相当于用右表所示型号的空调机 台同时工作吸收的热量。所以,大型绿地能有效减缓城市的“ ”效应。
41.在城市绿化布局上,上海提出了“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计划,它是指市民走出家门口500米就有一块3000平方米以上的绿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必需的 和 ,并且使大气中 含量基本保持稳定。
42.上海城市立体绿化建设的重点是“破墙透绿”。除此以外,为加强城市立体绿化的建设,你还有什么建议?
43.上海园林部门重点实施了“大树引进”计划。在大树移栽中,技术人员通过适当剪枝等方法以减少叶面 的蒸腾;在土壤中添加介质土,增加土壤通气度,有利于大树根部的 作用。
44.合理施肥、养护管理是城市绿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下列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是(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A CO(NH2)2 B NH4NO3 C NH4HCO3 D (NH4)2SO4
45.科学家研究发现,用“汽水”(一种能释放CO2的弱酸性溶液)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原因是它能( )。
① 加强呼吸作用 ② 加强光合作用
③ 改良碱性土壤、调节pH宜 ④ 加强植物蒸腾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46.近年来,市政府大力发展城市绿化所取得的成绩表明( )。
① 上海居民生活质量提高了
② 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了
③ 上海居民的生存消费比重逐步增大
④ 市政府行使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的国家职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十五.(共13分)APEC会议结束后,一些记者打算在中国旅游,有些人对中国悠久灿烂文化历史感兴趣;有些人想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进行都市旅游和购物消费;有些人倾慕风光无限的喀斯特地貌;还有人打算去江南水乡风味浓郁的地方小憩。假设你是旅行社的业务经理,请根据记者要求,推荐相关地区供选择(每一地区只能选择一次,每种特色旅游提供三个地区)。
47.推荐地区包括:北京,井冈山,三亚,乌镇,上海,黄山,桂林,西安,宜兴,庐山,香港,周庄,普陀山,延安,大同,路南石林,泰山,广州,西塘,青岛,朱家角,遵义,拉萨。
“悠久文化历史游”有: 、 、 。
“都市观光购物游”有: 、 、 。
“喀斯特地貌自然风光游”有: 、 、 。
“江南水乡风情游”有: 、 、 。
48.上述推荐地区中,在 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9.有一批记者乘飞机从上海来到西藏旅游。他们托运的行李与在上海时比较,行李的质量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受重力的大小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0.为了进一步发展西藏经济,目前正在动工兴建从青海格尔木到西藏拉萨的青藏铁路,需要克服的最大工程地质问题是( )。
A 冻土 B 泥石流 C 滑坡 D 崩塌
51.初到拉萨的旅游者往往会出现气喘、头晕、乏力等高山反应。人体出现高山反应的主要原因是
52.青藏地区烧水的水壶,内壁往往结有一厚层水垢。经分析,其主要的成分是CaCO3、MgCO3和Mg(OH)2。由此推测该地区天然水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生长边界(海岭、断层) 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六大板块示意图
53.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板块构造”学说认为,青藏高原隆起成为世界最高的高原是因为 板块向北推移,同 板块的南缘相撞而成。
54.自拉萨向南越过喜马拉雅山脊到南坡,从山脊到山麓,自然植被出现有规律的变化。请按地势从高到低对下列植被类型作出排列(植被类型包括: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荒漠,常绿阔叶林,高山草甸)。 、 、 、 、 。决定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无机环境因素是 。
十六.(本题15分)铁道部在2001年10月17日宣布,全国铁路新一轮提速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将于10月21日零时起,实施第四次大面积提速。这次提速涉及17个省市和9个铁路局,覆盖了全国主要大、中城市。
55.火车作为一种先进的运输工具,最早出现在英国。1825年, 发明的蒸汽机车行驶在斯托克顿至达林顿全长约40公里的铁路上,成为当时速度最快、运载量最大的运输工具。1909年,由中国的“铁路之父” 指挥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谱写了中国人自行修建铁路的新篇章。
56.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铁路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第四次大提速,提高了运输能力。上图所示的“第二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经兰州到乌鲁木齐继续向西延伸,它贯通了京沪、 、京广三条南北干线。
T14列车时刻表
停靠站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千米)
上海

18︰00
0
蚌埠
22︰26
22︰34
484
济南
03︰13
03︰21
966
北京
08︰00

1463
57.第四次提速后,出现了“星级列车”。从其中的T14次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在蚌埠至济南区间段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 千米/小时。
58.铁路提速为鲜活水产品、新鲜水果和蔬菜的运输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鲜活鱼的长途运输中,必须考虑以下几点:水中需要保持适量的O2;及时除去鱼排出的CO2;防止细菌的大量繁殖。现有两种在水中能起供氧灭菌作用的物质,其性能如下:
过氧化钠(Na2O2):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
过氧化钙(CaO2):微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Ca(OH)2(微溶)和O2。
根据以上介绍,你认为运输鲜活水产品时应选择 加入水中。原因是
在不通风场所,苹果会散发 的气味,时间久了会腐烂;马铃薯块茎通过 呼吸产生乳酸。铁路提速可减少鲜果和蔬菜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59.铁路提速,要解决许多技术问题。通常,列车阻力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即f=kv2。列车要跑得快,必须用大功率的机车来牵引。试计算列车分别以120千米/小时和4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时,机车功率大小的比值(提示:物理学中重要的公式有F=ma,W=Fs,P=Fv,s=v0t+1/2at2)。
60.除上题涉及的问题外,还有许多其他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例如:为了减少列车在高速行驶中的振动,需要把原先的有接缝轨道改为无接缝轨道。请你再举一例,并简要说明。
61.提速后,常有如漫画所示的情况发生。漫画的寓意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十七.(本题11分)2001年11月20日,《解放日报》报道: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被迫全国移民”到新西兰。该国前总理佩鲁曾声称图瓦卢是“温室效应的第一个受害者”。目前该国正面临生存环境严重恶化的局面。该国岛屿近20年来已经被海水侵蚀得千疮百孔,岛上的淡水日益减少;海水的大量侵入使土壤盐碱化,粮食和蔬菜无法正常生长。图瓦卢陆地最高处仅海拔4.5米,由于海平面日渐升高,据估计这些岛屿将于50年内被海水淹没。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
62.图瓦卢首都富纳富提所处地理位置是经度约 ,纬度约 。
63.图瓦卢是由多个珊瑚礁形成的岛国。由于大气中CO2含量的剧增,大量珊瑚礁(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被海水侵蚀,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4.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引起温室效应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65.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各国科学家提出了不少方法和设想。有人根据液态CO2密度大于海水密度的事实,设想将CO2液化后,送入深海海底。以减小大气中CO2的浓度。为使CO2液化,可采用的措施是( )。
A 减压、升温 B 增压、升温 C 减压、降温 D 增压、降温
66.科学家致力于二氧化碳的“组合转化”技术研究,把过多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益于人类的物质。如将CO2和H2以1︰4的比例混合,通入反应器。在适当的条件下及反应,可获得一种重要的能源。请完成以下化学方程式:
CO2+4H2→( )+2H2O
若将CO2与H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以1︰3的比例发生反应,生成某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该化工原料可能是( )。
A 烷烃 B 烯烃 C 炔烃 D 芳香烃
67.快速、有效地减缓大气中CO2大量增加的生态学措施是
A 使用天然气等燃料 B 控制全球人口增长
C 植树造林,保护森林 D 立即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
68.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然而美国宣布拒绝履行《京都议定书》,世界舆论为之哗然。图瓦卢认为美国此举“侵犯了图瓦卢下一代生活在祖先土地上的自由。”
请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问题上,美国与图瓦卢的态度截然不同?
2002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第Ⅰ卷 单选题部分(每小题3分,共72分)
一、1.D 2.B
二、3.D 4.A
三、5.B 6.C
四、7.A 8.D
五 9.A 10.D
六、11.B 12.C
七、13.C 14.B
八、15.D 16.C
九、17.D 18.B 19.D 20.B
十、21.B 22.C
十一、23.A 24.B
第Ⅱ卷 (共78分)(学生答案合理均酌情给分)
十二、(共10分)
25.75%(允许误差正负5%)(1分)
26.CH4+2O2→CO2+2H2O(1分)
27.将CO中毒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设法改善中毒者缺氧的状态(例如人工呼吸等)。(合理即给分)(1分)
28.第一:价值规律的作用。(1分) 由于生产煤炭有利可图,在利益驱动下,小煤矿矿主置国家法律、法规及工人的生命安全于不顾,“顶风”作业。(1分)
第二:某些地方政府没有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眼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实行地方保护主义,(1分) 使一些该关闭的小煤矿暗中恢复生产(合理即给分)
29.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但市场也有自身的缺陷。(1分) 所以在资源配置上,还需要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1分)(合理即给分)
30.(1)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
(2)具有科学的管理制度。
(3)具有生态保护措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4)具有必要的安全设施。(在所列举的答案中答出两点即得2分,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2分)
十三、(共16分)
31.徐光启(1分) 东北(1分)
32.沿海(广东、上海等)(1分) 轻工(纺织、画粉等)(1分) 70(1分)
33.(l)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激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与法令。
(2)不少商人、资本家纷纷成立各种实业团体,以维护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3)群众性的抵制外货爱国运动,也支持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4)一战爆发后,列强不仅减少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相反增加了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使商品价格上涨。
(5)丰厚的利润,吸引其它资本向工业资本转移。
因此,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成为其发展史上少有的“黄金时代”。
(5分)(合理即给分)
34.B(1分)
35.(1)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职能。(1分)
(2)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的国家职能。(1分)
36.如图所示(1分), 跨度大(1分)(合理即给分)
37.绿地能减少该地区空气中可悬浮颗粒物,吸收有害气体,降低噪音,提供晨练场所等,有利于附近居民身体健康。(1分)(答案合理,答对一项即给分)
十四、(共13分)
38.孙中山(1分)
39.8(1分)
40.2100台(1分) 热岛(1分)
41.有机物(1分) 能量(1分) 氧气和二氧化碳(1分)
42.例如:加强屋顶(立交桥、阳台、墙面等)绿化建设。(1分) (建议合理,答对一项即给分)
43.水分(1分) 呼吸(1分)
44.A(1分)
45.B(1分)
16.B(1分)
十五、(共13分)
47.北京、西安、大同、拉萨(对2处以上,得1分)
上海、香港、广州(对2处以上,得1分)
桂林、路南石林、宜兴(对2处以上,得1分)
朱家角、周庄、西塘、乌镇(对2处以上,得1分)
48.遵义(1分)
49.不变(1分) 变小(1分)
50.A(1分)
51.高山空气稀薄,气压低,空气中氧含量也低,导致人体缺氧(1分) (合理即给分)
52.碳酸氢钙、碳酸氢镁[Ca(HCO3)2、Mg(HCO3)2](写出1个即给1分)
53.印度洋 亚欧(两个答案均正确才得分,1分)
54.高山荒漠、高山草甸、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排列正确得1分) 温度(1分)
十六、(共15分)
55.斯蒂芬逊(1分) 詹天佑(1分)
56.京九(1分)
57.103.66(2分)
58.过氧化钙(或CaO2)(1分) 原因:Na2O2与水反应激烈,生成NaOH溶液的碱性太强(或CaO2在水中逐步溶解,与水缓慢反应不断提供O2)。(1分)(合理即给分)
酒精(1分) 无氧(1分)
59.由F=f,f=kv2,p=Fv,得p=kv3,所以p1=27p2(3分)
60.例如,需要增大弯道的半径(1分) 因为在弯道半径一定的情况下,火车速度越大,所需向心力越大;通过增大弯道半径,可减小所需要的向心力。(1分)(合理即给分)
61.(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2)提高国民素质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3)要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
(4)要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关系。
(答出任何1点得1分,共1分)(合理即给分)
十七、(共11分)
62.东经179.5度,南纬8.5度,允许误差正负0.5度。(1分)
63.CaCO3+CO2+H2O→Ca(HCO3)2(2分)
64.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1分)(合理即给分)
65.D(1分)
66.CH4(1分) B(2分)
67.C(1分)
68.答案1:美国与图瓦卢的态度不同,因为他们不同的国家利益所决定的。(给2分)
答案2:美国与图瓦卢的态度不同,因为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给2分)
答案3:美国与图瓦卢的态度不同,表明了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2分)
答案4:图瓦卢是低海拔国家,不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会威胁该国的生存。美国是经济大国,能源消耗大,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会制约美国经济发展。(给2分)
(本题共2分)(合理即给分)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13页,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144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本卷共24题,每题6分,共144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i 28 P 31 S 32 Cl 35.5 Pb 207
1.人红细胞无线粒体但能携带氧。红细胞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
A 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 B 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
C 乳酸,进行有氧呼吸 D 乳酸,进行无氧呼吸
2.在温室中栽培作物,如遇持续的阴雨天气,为了保证作物的产量,对温度的控制应当
A 降低温室温度、保持昼夜温差 B 提高温室温度,保持昼夜温差
C 提高温室温度、昼夜恒温 D 降低温室温度,昼夜恒温
3.现有甲、乙、丙三个苹果品种,将甲(接穗)嫁接到乙(砧木)上,接穗成活后用丙对其授粉,得到的苹果可食用部分的性状最相似于
A 甲 B 乙 C 丙 D 甲和丙
4.以性染色体为XY的牛体细胞核取代卵细胞核,经过多次卵裂后,植入母牛子宫孕育、所生牛犊
A 为雌性 B 为雄性 C 性别不能确定 D 雌、雄性比例为1︰1
5.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
B 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
C 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 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
6.1999年1月,俄美科学家联合小组宣布合成出114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该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为298。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元素属于第七周期
B 该元素位于ⅢA族
C 该元素为金属元素,性质与82Pb相似
D 该同位素原子含有114个电子,184个中子
7.某元素X最高价含氧酸的分子量为98,且X的氢化物的分子式不是H2X,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分子式可表示为H3XO4
B X是第二周期VA族元素
C X是第二周VIA族元素
D X的最高化合价为+4
8.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氯化氢气体的摩尔质量等于NA氯气分子和NA个氢分子的质量之和
B 常温常压下1mol NO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NA个NO3—离子
C 121g CCl2F2所含的氯原子数为2NA
D 62g Na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O2—离子数为NA
9.下列各组物质中,将前者加入手者时,无论前者是否过量,都能用同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
A 稀盐酸,Na2CO3溶液 B 稀H2SO4溶液,NaAlO2溶液
C Cu,FeCl3溶液 D 浓氨水,AgNO3溶液
10.下列事实可证明氨水是弱碱的是
A 氨水能跟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
B 铵盐受热易分解
C 0.1mol/L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D 0.1mol/L氯化铵溶液的pH约为5
11.今有0.1mol/L Na2SO4溶液300mL,0.1mol/L MgSO4溶液200mL和0.1mol/L Al2(SO4)3溶液100mL,这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之比是
A 1︰1︰1 B 3︰2︰1 C 3︰2︰3 D 1︰1︰3
12.通以相等的电量,分别电解等浓度的硝酸银和硝酸亚汞(亚汞的化合价为+1)溶液,若被还原的硝酸银和硝酸亚汞的物质的量之比n(硝酸银)︰n(硝酸亚汞)=2︰1,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在两个阴极上得到的银和汞的物质的量之比n(银)︰n(汞)=2︰1
B 在两个阳极上得到的产物的物质的量不相等
C 硝酸亚汞的分子式为HgNO3
D 硝酸亚汞的分子式为Hg2(NO3)2
13.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A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使乙酸全部转化为乙酸乙酯
B 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加入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层后,除去水层
C 除去CO2中的少量SO2;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D 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有机层再分离
14.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5H11Cl,分析数据表明:分子中有两个-CH3、两个-CH2-、一个和一个-Cl,它的可能的结构有几种(本题不考虑对映异构体)
A 2 B 3 C 4 D 5
15.有机物甲可氧化生成羧酸,也可还原生成醇,由甲生成的羧酸和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化合物乙,其分子式为C2H4O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甲分子中C的质量分数为40% B 甲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液体
C 乙比甲的沸点高 D 乙和甲的最简式相同
16.下列四个选项的图中,木块均在固定的斜面上运动,其中图A、B、C中的斜面是光滑的,图D中的斜面是粗糙的,图A、B中的F为木块所受的外力,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图A、B、D中的木块向下运动,图C中的木块向上运动,在这四个图所示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A B C D
17.如图所示,在两个固定电荷+q和-q之间放入两个原来不带电的导体,1、2、3、4为导体上的四个点,在达到静电平衡后,各点的电势分别是φ1、φ2、φ3、φ4,则
A φ4>φ3>φ2>φ1 B φ4=φ3>φ2=φ1
C φ4<φ3<φ2<φ1 D φ4=φ3<φ2=φ1
18.图中所示为一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此时质点A正向上运动,如图中箭头所示,由此可断定此横波
A 向右传播,且此时质点B正向上运动
B 向右传播,且此时质点C正向下运动
C 向左传播,且此时质点D正向上运动
D 向左传播,且此时质点E正向下运动
19.氢原子的能级是氢原子处于各个定态时的能量值,它包括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和电子在轨道上运动的动能,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时,
A 氢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动能增加 B 氢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增加
C 氢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动能减小 D 氢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减小
20.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质量为1500kg向南行驶的长途客车迎面撞上了一质量为3000kg向北行驶的卡车,碰后两车接在一起,并向南滑行了一小段距离后停止,根据测速仪的测定,长途客车碰前以20m/s的速率行驶,由此可判断卡车碰前的行驶速率
A 小于10m/s B 大于10m/s小于20m/s
C 大于20m/s小于30m/s D 大于30m/s小于40m/s
21.图为云室中某粒子穿过铅板P前后的轨迹,室中匀强磁场的方向与轨迹所在平面垂直(图中垂直于纸面向里,)由此可知此粒子
A 一定带正电 B 一定带负电
C 不带电 D 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22.图中L是凸透镜,OO′是它的主轴,AB是垂直于主轴的肖源,P是垂直于主轴的光屏,当两者到透镜的距离相等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将AB向右移动任意一段距离后,再移动P,则在P上
A 总能得到缩小的像 B 总能得到较大的像
C 可能得到放大的像,也可能得到缩小的像
D 可能得到放大的像,也可能得不到像
23.质量为m的三角形木楔A置于倾角为的固定斜面上,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一水平力F作用在木楔A的竖直平面上,在力F的推动下,木楔A沿斜面以恒定的加速度a向上滑动,则F的大小为:
A B
C D
24.一个点源S对平面镜成像,设光源不动,平面镜以速率v沿OS方向向光源平移,镜面与OS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o,则光源的像S′将
A 以速率0.5v沿S′S连线向S运动
B 以速率v沿S′S连线向S运动
C 以速率v沿S′S连线向S运动
D 以速率2v沿S′S连线向S运动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56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 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总 分
分 数
本卷共7题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i 28 P 31 S 32 Cl 35.5 Pb 207
25.(24分)请回答下列一组生物学问题。
(1)(6分)取新鲜的马铃薯块茎,去皮后切取两个相同大小的立方块,一块放在浓盐水中,另一块放在清水中(如图示)。请判断一段时间后它们的变化,并解释其原因。
(a) (b)
①图(a)中马铃薯块 (收缩,不变,膨胀)。
解释原因: 。
②图(b)中马铃薯块 (收缩,不变,膨胀)。
解释原因: 。
(2)(4分)设小麦红粒(R)对白粒(r)为显性,抗锈病(T)对易感锈病(t)为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表现型为红粒、抗锈病的小麦与表现型为红粒、易感锈病的小麦杂交,子代中红粒株与白料株之比为3∶1抗锈病株与易感锈病株之比为1∶1,由此可以推知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3)(8分)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学的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试分析下列两组有关实验:
①用15N标记的氨基酸饲喂大鼠,结果尿液中出现含有15N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主要是 。氨基酸是通过 作用产生 ,再转化成这种化合物的。
②将细胞数目相等的两组小鼠肝细胞,用含有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培养液增养,A组加入某种物质,B组不加,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洗去培养液,分别取出两组的全部细胞,测量每组的总放射性强度,结果A组显著大于B组。请回答:
A 组中加入的物质的作用是 ,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用于细胞中 的合成,它在细胞中的主要分布部位是 。
(4)(6分)科学家在早期胚胎中发现了干细胞,它能在休外形成不同的组织或器官。这些干细胞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 和 形成不同的组织或器官的。除了胚胎外,在脐血、骨髓、脑组织等也发现了干细胞,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有希望用于患者的组织修复或器官移植。但在进行器官移植时,如果患者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类物质,与移植器官的不相同,则会引起排斥反应。所以最好选用 (患者本人、父母、子女、配偶)的干细胞培育的器官。
26.(18分)从固体物质A开始,可以发生如下框图所示的一系列变化
回答下面问题:
(1)在实验室中收集气体B的方法是 。
(2)操作①的名称是 。在操作①中所使用的玻璃仪器的名称是 。
(3)写出反应②和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
反应②: 。
(4)A的化学式是 。
(5)在实验室中,如要获得干燥纯净的气体D,可以将它通过如图的装置,其中瓶I中盛放的试剂是 。
瓶II中盛放的试剂是 。
收集干燥气体D的方法是 。
27.(15分)(1)由2上C原子、1个O原子、1个N原子和若干个H原子组成的共价化合物,H的原子数目最多为 个,试写出其中一例的结构简式 。
(2)若某共价化合物分子只含有C、N、H三种元素,且以a(C)和n(N)分别表示C和N的原子数目,则H原子数目最多等于 。
(3)若某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只含有C、N、O、H四种元素,且以n(C),n(N)和n(O)分别表示C、N和O的原子数目,则H原子数目最多等于 。
28.(10分)在某些酶的催化下,人体内葡萄糖的代谢有如下过程:
葡萄糖→……→
(A) (B) (C)
→……→
(D) (E)
请填空:
(1)过程①是 反应,过程②是 反应,过程③是 反应(填写反应类型的名称)。
(2)过程④的另一种生成物是 (填写化学式)。
(3)上述物质中 和 互为同分异构体(填写字母代号)。
29.(18分)图甲、乙是两组同样的器材实物图,用来测量待测电阻R的阻值,每组器材中包括:电池,电键,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等测电阻R,若干导线。
图甲 图乙
(1)如果待测电阻R的阻值比电压表的内阻不是小很多,但R的阻值比电流表的内阻大很多,试在图甲中连线使之成为测量电路;如果待测电阻R的阻值比电流表的内阻不是大很多,但R的阻值比电压表的内阻小很多,试在图乙中连线使之成为测量电路。
(2)如果已知上述电压表的内阻RV和电流表的内阻RA,对图甲和图乙中连成的测量电路,分别写出计算待测电阻的公式(用测得的量和给出的电表内阻来表示)。
30.(28分)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气缸内盛有气体,上面被一活塞盖住,活塞通过劲度系数k=600N/m的弹簧与气缸相连接,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已知此时外界大气压强p0=1.00×105N/m2,活塞到缸底的距离l=0.500m,缸内横截面积S=1.00×102m2,今在等温条件下将活塞缓慢上提到距缸底为2l处,此时提力为F=500N,弹簧的原长l0应为多少?若提力为F=700N,弹簧的原长l0又应为多少?
不计摩擦及活塞和弹簧的质量,并假定在整个过程中,气缸不漏气,弹簧都遵从胡克定律。
31.(43分)Fe是地壳中含量很丰富的元素,也是生物体所必需的元素。
(1)(17分)自然界中铁矿石主要有赤铁矿和磁铁矿,金属铁是在高炉中冶炼的,高炉炼铁除了加入铁矿石外,还需加入焦炭和石灰石。请填空:
①写出磁铁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
②写出赤铁矿被还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 。
③写出焦炭在高炉中参与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
④写出CaCO3所参与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
(2)(20分)磁铁在电器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发电机,如图所示,已知一台单和发电机转子导线框共有N匝,线框长为l1,宽为l2,转子的转动角速度为,磁极间的磁感强度为B,试导出发电机的瞬时电动热E的表达式。
现在知道有一种强水磁材料钕铁硼,用它制成发电机的磁极时,磁感强度可增大到原来的K倍,如果保持发电机结构和尺寸,转子转动角速度,需产生的电动热都不变,那么这时转子上的导线框需要多少匝?
(3)(6分)铁是叶绿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必需的元素,缺铁植标最明显的症状是叶片发黄,请问这一症状首先出现在植株的幼叶还是老叶上?为什么?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评分说明:
(1)考生如按其它方法或步骤解答,正确的,同样给分;有错的,根据错误的性质,参照评分标准中相应的规定评分。
(2)计算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给分;只写出一般公式但未能与试题所给的具体条件联系的,不给分。
I卷包括24小题,每小题6分,共144分。
1 B 2 A 3 A 4 B 5 C 6 B 7 A 8 C 9 C 10 D 11 D 12 D 13 A 14 C 15 B 16 C 17 B 18 C 19 A 20 A 21 A 22 D 23 C 24 B
II卷包括7小题,共156分。
25.(24分)
(1)①收缩 盐水的浓度大于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由于渗透作用细胞内水分外流。
②膨胀 马铃薯细胞液有一定浓度,由于渗透作用水分进入细胞。
(2)RrTt Rrtt
(3)尿素 脱氨基 含氮部分 (答氨基也给分)
促进细胞分裂 DNA 细胞核 (答染色体也给分)
(4)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 患者本人
26.(共18分)
(1)排水集气
(2)过滤 漏斗、玻璃棒、烧杯
(3)Ca(OH)2+Ca(HCO3)2=2CaCO3↓+2H2O
(4)CaC2
(5)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答水也给分) 浓硫酸 向上排空气法(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7.(共15分)
(1)7;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2n(C)+n(N)+2
(3)2n(C)+n(N)+2
28.(共10分)
(1)消去 加成 氧化(或脱氢)
(2)CO2
(3)A、C
29.(1)如下图所示
(2)用图甲线路时, ①
用图乙线路时, ②
评分标准:本题共18分,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8分。
(1)图中有一处连接错误,不给分,变阻器按限流接法,只要连接正确,同样给分。
(2)公式应与连线图对应,如果考生连线答案内,外接相反,但只要公式对应并正确,不重复扣分。
30.参考解答一:
设弹簧的原长为l0,气体原来压强为p,后来为p′,则由玻意耳定律可得
pl=p′·2l ①
在原来状态下,活塞受力如图1所示,由力学平衡可得
pS=p0S+k(l-l0) ②
在后来状态下,活塞受力如图2所示,由力学平衡可得
p′S+F=p0S+k(2l-l0) ③
由①、②、③联立解得

由式得

当F=500N时,由④式得p=0.4p0 再代入⑤式得l0=1.50m,可见在整个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当F=700N时,由④式得p=0.8p0 再代入⑤式得l0=0.833m,可见在过程开始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活塞提高到距缸底距离超过l0=0.833m后,弹簧被拉伸。
评分标准:本题共28分。
正确求出l0的两个结果。
参考解答二:
设开始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当得出x为负值.则表示开始时弹簧被拉长),原长为l0。
依题意得方程:
p0S=pS+kx ①
p0S=p’S-k(l0-2x)+F ②
p’S·2(l0-x) =pS(l0-x) ③
l0=l+x ④
由①、②、③、④式联立,解得

当F=500 N时,代入⑤式,得x=1.00 m,l0=1.50 m。
当F=700 N时,代入⑤式,得x=0.333 m,l0=0.833 m。
(用其他解法,正确列出公式,并正确求得l0值,同样给分。))
31.(共43分)
(1)(17分)
① Fe3O4
② Fe2O3+3CO2Fe+3CO2(写成Fe2O3+3C2Fe+3CO也给分)
③ C+O2CO2;CO2+C2CO;
④ CaCO3CaO+CO2↑;CaO+SiO2CaSiO3
(2)(20分)取轴Ox垂直于磁感强度,线框转角为(如图所示),线框长边垂直于纸面,点A、B表示线框长边导线与纸面的交点,O点表示转轴与纸面的交点。
线框长边的线速度为

一根长边导线产生的电动势为··,一匝导线框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N匝线框产生的电动势应为

磁极换成钕铁硼永磁体时,设匝数为N+,则有

由可得

如果考生取磁场线方向为轴并得出正确结果同样给分。
(3)(6分)幼叶上。
因为缺铁植株没有足够的铁供给新生幼叶,原先进入植物体的铁不易移动,所以不能转移到新生幼叶中再度被利用。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1~4页)和第Ⅱ卷(第5~10页)两部分。全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共66分)
考生注意: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铅笔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
2. 第Ⅰ卷(1~22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编号—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K-39 Ca-40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为维持人体内电解质平衡,人在大量出汗后应及时补充的离子是
A Mg2+ B Ca2+ C Na+ D Fe3+
2.C60与现代足球有很相似的结构,它与石墨互为
A 同位素 B 同素异形体 C 同分异构体 D 同系物
3.下列表达方式错误的是
A 甲烷的电子式
B 氟化钠的电子式
C 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1s22s22p63s23p4
D 碳-12原子 C
4.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述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 冷水 B 沸水 C NaOH浓溶液 D NaCl浓溶液
5.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在化学界享有盛名的科学家是
A 爱因斯坦 B 达尔文 C 居里夫人 D 欧拉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6.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A HF B H3O+ C NaH D H2O2
7.在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离子晶体中,一定存在离子键 B 原子晶体中,只存在共价键
C 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均很高 D 稀有气体的原子能形成分子晶体
8.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述正确的是
A 80g硝酸铵含有氮原子数为2NA
B 1L 1mol/L的盐酸溶液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为NA
C 标准状况下,11.2L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0.5 NA
D 在铜与硫的反应中,1mol铜失去的电子数为2 NA
9.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H4+、Mg2+、SO42-、Cl- B Ba2+、K+、OH-、NO3-
C Al3+、Cu2+、SO42-、Cl- D Na+、Ca2+、Cl-、AlO2-
10.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65K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缩小 B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 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 D 玻璃态水是分子晶体
11.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有16O、17O、18O,氢的同位素有 H、D,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
A 3种 B 6种 C 9种 D 12种
12.维通橡胶是一种耐腐蚀、耐油、耐高温、耐寒性能都特别好的氟橡胶。它的结构简式见右图:
合成它的单体为
A 氟乙烯和全氟异丙烯 B 1,1-二氟乙烯和全氟丙烯
C 1-三氟甲基-1,3-丁二烯 D 全氟异戊二烯
13.以下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 用含结晶水的醋酸钠和碱石灰共热制甲烷气体
B 将铁屑、溴水、苯混合制溴苯
C 在苯酚溶液中滴入少量稀溴水出现白色沉淀
D 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
14.拟除虫菊酯是一类高效、低毒、对昆虫具有强烈触杀作用的杀虫剂,其中对光稳定的溴氰菊醋的结构简式如右图:
下列对该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
A 属于芳香烃 B 属于卤代烃
C 在酸性条件下不水解 D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15.将足量CO2通人KOH和C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体积(y)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16.某学生想制作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时,为使Cl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设计了如图的装置,则对电源电极名称和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A a为正极,b为负极;NaClO和NaCl
B a为负极,b为正极;NaClO和NaCl
C a为阳极,b为阴极;HClO和NaCl
D a为阴极,b为阳极;HClO和NaCl
17.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B 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 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D 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8.在相同温度时100mL 0.01mol/L的醋酸溶液与10mL 0.01mol/L的醋酸溶液相比较,下列数值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A 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 B 电离度
C 对的物质的量 D CH3COOH的物质的量
1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FeCl2溶液中通入Cl2:Fe2++Cl2→Fe3++2Cl-
B 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十OH-+HCO3-→CaCO3↓+H2O
C FeS固体放人稀硝酸溶液中:FeS+2H+→Fe2++H2S↑
D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OH-→AlO2-+2H2O
20.在常温下10mL pH=10的KOH溶液中,加人pH=4的一元酸HA溶液至pH刚好等于7(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则对反应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c(A-)=c(K+) B c(H+)=c(OH-)<c(K+)<c(A-)
C V总≥20mL D V总≤20mL
21.混合下列各组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加热蒸干产物并在300℃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残留固体为纯净物的是
A 向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铁粉
B 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H4)2SO4与BaCl2溶液
C 等物质的量的NaHCO3与Na2O2固体
D 在NaBr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
22.0.03mol铜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NO、NO2、N2O4混合气体共0.05mol。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A 30 B 46 C 50 D 66
中学综合学科网整理编辑
第Ⅱ卷(共84分)
考生注意:
1.答第Ⅱ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等填写清楚。
2.第Ⅱ卷从第23题到第31题,考生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四、(本题共24分)
23.在氯氧化法处理含CN-的废水过程中,液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将氰化物氧化成氰酸盐(其毒性仅为氰化物的千分之一),氰酸盐进一步被氧化为无毒物质。
(1)某厂废水中含KCN,其浓度为650mg / L。现用氯氧化法处理,发生如下反应(其中N均为-3价):
KCN+2KOH+Cl2 → KOCN+2KCl+H2O
被氧化的元素是 。
(2)投入过量液氯,可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为氮气。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KOCN+ KOH+ Cl2 → CO2 + N2 + KCl + H2O
(3)若处理上述废水20L,使KCN完全转化为无毒物质,至少需液氯 g。
24.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
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2)该反应为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多选扣分)。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 c(CO)不变
(c)v正(H2)=v逆(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 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25.致冷剂是一种易被压缩、液化的气体,液化后在管内循环,蒸发时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达到致冷目的。人们曾采用过乙醚、NH3、CH3Cl等作致冷剂,但它们不是有毒,就是易燃、于是科学家根据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来开发新的致冷剂。
据现有知识,某些元素化合物的易燃性、毒性变化趋势如下:
(1)氢化物的易燃性:第二周期 > >H2O、HF;
第三周期 SiH4>PH3> > 。
(2)化合物的毒性:PH3>NH3 H2S H2O;
CS2 CO2 CCl4 CF4 (选填>或<=。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含F、Cl的化合物上。
(3)已知CCl4的沸点为76.8℃,CF4的沸点为-128℃,新致冷剂的沸点范围应介于其间。经过较长时间反复试验,一种新的致冷剂氟里昂CF2Cl2终于诞生了,其它类似的还可以是 。
(4)然而,这种致冷剂造成了当今的某一环境问题是 。
但求助于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 变化趋势来开发致冷剂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值得借鉴的。(填写字母,多选扣分)
①毒性 ②沸点 ③易燃性 ④水溶性 ⑤颜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五、(本题共24分)
26.为探究乙炔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取一定量工业用电石与水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炔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推测在制得的乙炔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之,再与溴水反应。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同学实验中两个主要的化学方程式 。
(2)甲同学设计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炔与澳发生加成反应,其理由是 (多选扣分)。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炔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炔
(3)乙同学推测此乙炔中必定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是 ,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
(4)请你选用下列四个装置(可重复使用)来实现乙同学的实验方案,将它们的编号填入方框,并写出装置内所放的化学药品。
(a) (b) (c) (d)
→ b → → d
(电石、水)( ) ( ) (溴水)
(5)为验证这一反应是加成而不是取代,丙同学提出可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性,理由是 。
27.Ag/α-Al2O3是石油化学工业的一种重要催化剂,其中Ag起催化作用,α-Al2O3是载体且不溶于硝酸,该催化剂的回收实验如下图所示。其中的转化反应为:
6AgCl+Fe2O3→3Ag2O+2FeCl3
阅读上述实验流程,完成下列填空:
(1)Ag/α-Al2O3加酸溶解应该选用装置 (选填a、b、c)。
(2)在实验操作(Ⅱ),如果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进行洗涤,将会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实验操作(Ⅳ)所需玻璃仪器为 (填写三种)。
(4)实验操作(Ⅶ)从AgNO3溶液获得AgNO3晶体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依次为: (多选扣分)。
(a)蒸馏 (b)蒸发 (c)灼烧 (d)冷却结晶
(5)已知:NO+NO2+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组成可表示为NOx。该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被完全吸收时,x的值为
(a)x<1.5 (b)x=1.2 (c)X≥1.5
(6)已知Ag/α-Al2O3中Ag的质量分数,若计算Ag的回收率,还必须知道的实验数据为 和 。
六、(本题共20分)
28.松油醇是一种调香香精,它是α、β、γ三种同分异构体组成的混合物,可由松节油分馏产品A(下式中的18是为区分两个羟基而人为加上去的)经下列反应制得:
(1)α-松油醇的分子式
(2)α-松油醇所属的有机物类别是 (多选扣分)
(a)醇 (b)酚 (c)饱和一元醇
(3)α-松油醇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是 (多选扣分)
(a)加成 (b)水解 (c)氧化
(4)在许多香料中松油醇还有少量以酯的形式出现,写出RCOOH和α-松油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写结构简式:β-松油醇 ,γ松油醇 。
29.某有机物J(C19H20O4)不溶于水,毒性低,与聚氯乙烯、聚乙烯等树脂具有良好相容性,是塑料工业主要增塑剂,可以用下列方法合成之:
已知:
合成路线:
上述流程中:(ⅰ)反应 A→B仅发生中和反应,(ⅱ)F与浓溴水混合不产生白色沉淀。
(1)指出反应类型:反应② 反应④ 。
(2)写出结构简式:Y F 。
(3)写出B+E→J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E的属于芳香烃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 。
七、(本题共16分)
30.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含铜96%的废铜屑制取胆矾(五水合硫酸铜)。将铜屑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并不断鼓入空气,在氧气作用下便生成硫酸铜。
(1)写出生成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 。
(2)现用1kg这种废铜屑理论上能制取胆矾多少千克?
(3)将胆矾与生石灰、水按质量比依次为1︰0.56︰100混合配制成无机铜杀菌剂波尔多液
① 此波尔多液中Cu2+离子和Ca2+离子的物质的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
② 波尔多液有效成分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uSO4·xCu(OH)2·Ca(OH)2,此种配比当x=1时,试确定y的数值。
31.硫铁矿高温下空气氧化产生二氧化硫:4FeS2+11O2→8SO2+2Fe2O3
设空气中N2、O2的含量分别为0.800和0.200(体积分数,以下气体含量均用体积分数表示),试完成下列各题:
(1)1.00mol FeS2完全氧化,需要空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为 L
(2)55L空气和足量FeS2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同温同压)变为 L
(3)用空气氧化FeS2产生的气体混合物中,O2的含量为0.0800,计算SO2的含量。
(4)设FeS2氧化产生的气体混合物为100L,其中O2为aL,SO2为bL。
① 写出a和b的关系式
② 在右图中画出a和b的关系曲线(FeS2氧化时,空气过量20%)
说明:为方便作图,纵坐标用13b表示
中学综合学科网整理编辑
参考答案
第Ⅰ卷(共66分)
一、(本题共10分)
1.C 2.B 3.C 4.B 5.C
二、(本题共36分)
6.C 7.C 8.A 9.A 10.C 11.C
12.B 13.D 14.D 15.D 16.B 17.A
三、(本题共20分)
18.B、C 19.B 20.A、D 21.B、D 22.B、C
第Ⅱ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
23.(1)碳(或C)
(2)
(3)35.5
24.(1)
(2)吸热
(3)b、c
(4)830
25.(1)CH4>NH3,H2S>HCl
(2)>,>
(3)CFCl3(或CF3Cl)
(4)使大气臭氧层出现空洞
五、(本题共24分)
26.(1)CaC2+2H2O→C2H2↑+Ca(OH)2
HC≡CH+Br2→
(或HC≡CH+2Br2→)
(2)不能 a、c
(3)H2S Br2+H2S→S↓+2HBr
(4) c b
(CuSO4溶液)(CuSO1溶液)
(5)如若发生取代反应,必定生成HBr,溶液酸性将会明显增强,故可用pH试纸验证。
27.(1)a
(2)Ag++Cl-→AgCl↓
(3)漏斗、烧杯、玻棒
(4)b、e、d
(5)c
(6)催化剂的质量,AgNO3的质量
六、(本题共20分)
28.(1)C10H1818O
(2)a
(3)a、c
(4)RCOOH+ → +H2O
(5)、
29.(1)取代 酯化
(2)
(3)++NaCl
(4)
七、(本题共16分)
30.(1)2Cu+O2+2H2SO4→2CuSO4+2H2O
(2)×250=3.75(kg)
(3)①2︰5
②CuSO4+Ca(OH)2→Cu(OH)2+CaSO4
反应前 2 5 0 0
反应后 1 4 1 1
∴ CuSO4·Cu(OH)2·yCa(OH)2中 y=4
31.(1)308
(2)52
(3)设SO2为X(体积分数),则有
4×(11×X/8+0.0800)=1-0.0800-X
X=0.0923
(4)①13b=200-10a

中学综合学科网整理编辑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理科使用)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10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共81分)
考生注意: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试卷和答题卡上都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 号、校验码,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正确涂写难考证号和校验码。
2. 第Ⅰ卷(1~27小题)为单选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在答题卡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卡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一.下列图表反映,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上海市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收支
1.上海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坚持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
B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C 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 坚持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上述图表还反映出
A 人均消费性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人的比率有上升趋势
B 人均消费性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率有下降趋势
C 人均消费性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率不变
D 人均消费性支出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而逐年下降
3.这个趋势告诉我们
① 人们实物消费和劳务消费需求都已得到满足
② 需要积极吸收居民储蓄
③ 需要进一步拉动内需
④ 需要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二、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中国人民奋起抗战,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4.日寇在中国不断挑起事变,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下列事变发生在上海的是
A “—·二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B “—·二八”事变和“八·一三”事变
C “七·七”事变和“九·一八”事变
D “八·一三”事变和“九·一八”事变
5.在日寇侵略上海的两次事变中,都率军奋勇抵抗的中国将领是
A 蒋光鼐 B 叶挺 C 张治中 D 李宗仁
6.在华北,八路军不断出击、重创日寇。其中歼敌最多的战役是
A 平型关大捷 B 雁门关伏击战 C 黄土岭之役 D 百团大战
三.据报道,中国已初步选定朗伊尔宾(北纬78°、东经15°附近)为“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站址。
7.根据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经纬度位置判断,它位于上海的
A 东南方向 B 东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西南方向
8.“坐地日行八万里”,在毛泽东诗词中的“八万里”实指赤道周长约四万千米,据此可估算我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站址至北极的距离约为
A 666千米 B 1332千米 C 2664千米 D 3996千米
9.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A 东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东北方向
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善,电冰箱、空调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得到了普遍使用。
10.下列有关各种家用电器性能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空调机和电风扇都可以降低室温
B 微波炉产生的微波是波长很短的机械波
C 电视机和收音机都能接收电磁波
D 电冰箱的耗电量夏天与冬天一样多
11.下面列出了不同品牌的电视机、电风扇、空调机和电冰箱铭牌上的主要项目,试判断正常工作时,其中功率最大的是
54cm彩色电视接收机
工作电压170V~240V
工作频率50Hz
额定功率85W
BC–65B电冰箱
额定电压220V
工作频率50Hz
额定功率70W
耗电量:
0.50kWh/24h
FS–69电风扇
规格400mm
额定电压220V
工作频率50Hz
额定功率65W
KFR–33GW空调机
额定电压220V
工作频率50Hz
制冷/制热电流:
6.2A/6.2A
A
B
C
D
12.根据上题铭牌上提供的信息,判断在12小时内正常使用的电冰箱与连续运转的电风扇消耗电能的情况是
A 电冰箱比电风扇多 B 电风扇比电冰箱多
C 电风扇与电冰箱一样多 D 电冰箱比电风扇可能多,也可能少
13.如果收音机不能正常工作,需要判断干电池是否已经报废,可取出一节干电池用多用表来测量它的电动势,下列步骤中正确的是
①把多用表的选择开关置于交流500V档或置于OFF档
②把多用表的红表笔和干电池的负极接触,黑表笔与正极接触
③把多用表的红表笔和干电池的正极接触,黑表笔与负极接触
④在表盘上读出电压值
⑤把多用表的选择开关置于直流25V档
⑥把多用表的选择开关置于直流5V档
A ⑤③④① B ②⑤①④ C ⑥③④① D ⑥②④①
五.右图是上海锦江乐园新建的“摩天转轮”,它的直径达98米;世界排名第五。游人乘坐时,转轮始终不停地匀速转动,每转一周用时25分钟,每个箱轿共有6个座位。
14.试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每时每刻,每个人受到的合力都不等于零
B 每个乘客都在做加速度为零的匀速运动
C 乘客在乘坐过程中对座位的压力始终不变
D 乘客在乘坐过程中的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
15.从图上可以估算出“摩天转轮”座位总数为
A 300座 B 336座 C 378座 D 408座
六.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化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独特悉力。
16.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2+离子,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离子转变成Fe3+离子,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服用维生素C可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A 酸性 B 碱性 C 氧化性 D 还原性
17.历史上最早应用的还原性染料是靛蓝,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靛蓝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靛蓝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B 它的分子式是C16H10N2O2
C 该物质是高分子化合物
D 它是不饱和的有机物
18.下列选项中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 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 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2NH4ClO4N2↑+4H2O+Cl2↑+2O2↑+Q。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C 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 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
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推动着化学的发展,而且通过实验能培养我们观察、推理、设计、创新能力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20.双球洗气管是一种多用途仪器,常用于去除杂质、气体干燥、气体吸收(能防止倒吸)等实验操作。右图是用水吸收下列某气体时的情形,根据下面附表判断由左方进入的被吸收气体是
A Cl2 B HCl C H2S D CO2
附:四种气体的溶解度表(室温下)。
气体
Cl2
HCl
H2S
CO2
l体积水约能吸收气体体积数
2
500
2.6
1
21.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是MnO4-离子的颜色,而不是K+离子的颜色,他设计的下列实验步骤中没有意义的是
A 将高锰酸钾晶体加热分解,所得固体质量减少
B 观察氯化钾溶液没有颜色,表明溶液中K+无色
C 在氯化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未见明显变化,表明锌与K+无反应
D 在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见紫红色褪去,表明MnO4-离子为紫红色
八.2000年6月,包括中国在内的六国政府和有关科学家宣布,人类已完成对自身细胞中24条染色体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的测定,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成功。
22.含有被测基因的细胞结构是
A 高尔基体 B 核糖体 C 细胞质 D 细胞核
23.被检测的脱氧核苷酸所含有的碱基是
A 腺嘌呤 鸟嘌呤 胞嘧啶 胸腺嘧啶
B 腺嘌呤 鸟嘌呤 尿嘧啶 胸腺嘧啶
C 腺嘌呤 鸟嘌呤 胞嘧啶 尿嘧啶
D 腺嘌呤 尿嘧啶 胞嘧啶 胸腺嘧啶
24.右图为果蝇染色体图,若要对此果蝇进行染色体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的测定,那么需要测定的染色体是
A Ⅱ、Ⅲ、Ⅳ、Y
B Ⅱ、Ⅲ、Ⅳ、X
C Ⅱ、Ⅲ、Ⅳ、X、Y
D Ⅱ、Ⅱ、Ⅲ、Ⅲ、Ⅳ、Ⅳ、X、Y
九.近年来,控制体重和科学减肥已成为市民的热门话题。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肥胖会增加糖尿病、心脏病、脑溢血等疾病的发生率。
25.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看,身体长胖的原因是
A 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B 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
C 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 D 分解代谢等于合成代谢
26.在减肥和预防肥胖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① 加强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②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作息时间安排不当、长时间看电视等)
③ 减少油腻食物的摄人量,大量进食谷物和蛋白质
④ 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减肥药物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7.在体育锻炼中,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A 脂肪 B 磷脂 C 葡萄糖 D 蛋白质
第Ⅱ卷(共69分)
考生注意:
第Ⅱ卷从28小题到50小题,本卷中的选择题均为单选题。请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十二.(本题共12分)四十四年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人终于在五里河体育场喊出“世界杯,我们来了!”
28.中国男子足球队进人世界杯决赛圈的内因是
① 中国队队员在职业联赛中得到锤炼
② 韩日两队作为世界杯赛的东道主没有参加亚洲赛区的预选赛
③ 中国队得到全国广大球迷的热情支持
④ 中国队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团结一致、敢于拼搏
A ①②④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9.中国足球队在淘汰了阿联酋、卡塔尔、乌兹别克斯坦等对手后,进入了世界杯决赛圈。假如时光倒流,回到1989年第14届世界杯赛的亚洲区预选赛,在上述的球队中,我们与 队交手的可能性一定为零。理由是 。
30.足球守门员在发球门球时,将一个静止的质量为0.4kg的足球,以10m/s的速度踢出,这时足球获得的动能是 J。足球沿草地作直线运动,受到的阻力是足球重力的0.2倍,当足球运动到距发球点20米的后卫队员处时,速度为 m/s。(g取10m/s2)
31.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队医随即对准球员的受伤部位喷射药剂氯乙烷(沸点12.27℃),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乙烯和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制得氯乙烷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是 。该反应的类型是 反应。决定氯乙烷能用于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的具体性质是 。
十三.(本题共12分)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三农”问题更加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注。
32.2002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3月,朱镕基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三农”问题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以上材料表明
①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② 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国家最主要职能
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最高立法权
④ 政府行使组织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33.加人WTO后,面对美国农产品的竞争,我国下列地区的农产品中,受较大影响的是
A 珠江三角洲的甘蔗 B 长江三角洲的桑蚕
C 东北平原的大豆 D 江汉平原的水稻
34.利用温室栽培是现代农业的特征之一,其基本设备如图。在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要调整营养液中矿质元素成分。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方式为 ,该方式与 作用有关。为促进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需对营养液采取 措施。
35.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铁、锰、硼、铜、钼等元素,它们或是酶的组成成分,或能提高酶的活性,对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有重要作用。硼肥主要是硼酸和硼砂,可直接将其水溶液施入土壤中。在Mg、Al、Si中和硼元素属同主族的元素是 。常用的铜肥是胆矾。在盐碱地(土壤 pH大于 7)施用胆矾时宜将溶液 (填“喷在叶上”或“灌在土壤中”),主要理由是( )。
A CuSO4溶液呈酸性,会损伤作物的根部
B Cu2+在碱性条件下生成不溶物,作物根部无法吸收
C.Cu2+在碱性土壤中不易流失,有利于作物迅速吸收
D 氢氧化铜易溶于水,能在土壤中被根吸收
十二.(本题共12分)21世纪水资源问题,是全球共同关注和各国政府的重点议题之一,它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用水效率,建成节水防污型社会,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36.全球水资源紧缺的人为因素,主要是 和 。
37.为了培育节水高产品种,科学家将大麦中与抗旱节水有关的基因导入小麦,得到转基因小麦,其水分利用率提高了20%。这项技术的遗传学原理是( )。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基因复制 D 基因分离
目前,除了利用转基因技术外,还可利用 育种技术培育其它节水高产新品种。
38.节水灌溉的方式有喷灌、滴灌等。滴灌是通过不同口径的塑料管,将水直接送到每株农作物的根部,以点滴等方式进行灌溉。现有一块农田共装了600个滴水头,如图所示,总进水管为p,每个满水头为q。设总进水管横截面积s为0.0016m2,平均每分钟每个滴头滴水120滴(每5滴水体积约为1cm3),则总水管p中的水流量是 m3/s,p管中水流平均速度是 m/s(流体在每秒钟流过某横截面的体积叫流量Q,它与水管的横截面积s及水流平均速度v的关系是Q=sv)。
39.解决水资源问题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主要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手段的是( )。
A 制定生活性用水供给优先于生产性用水供给的政策
B 明令禁止非节水型器具生产和销售
C 国家加强对水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D 适时、适度地调整水价和水资源费的征收幅度
十五.(本题共9分)位于淀山湖畔的“东方绿舟”是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它由知识大道区、科学探索区、生活实践区等八大园区组成。青少年在这里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开展各类活动,不但能获取科学知识,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还将体验到实践和创造的快乐。
40.知识大道的雕塑群由162位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杰出人物的塑像组成。下列是其中的部分人物:李时珍、曹雪芹、法拉第、莎士比亚、伏尔泰、宋应星、黄宗羲、拉瓦锡、王夫之、汤显祖、瓦特、贝尔。请将他们按所作主要贡献的领域进行分类,填写出姓名。
科技领域: 。
思想领域: 。
文学领域: 。
41.“东方绿舟”内有一个绿色能源区,同学们可以在这里做太阳能和风能的研究性实验。某同学为了测定夏季中午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获得的太阳能,制作了一个太阳能集热装置、实验器材有:(a)内壁涂黑的泡沫塑料箱一个,底面积为1m2;从你盛水塑料袋一个;(c)温度计一个;(d)玻璃板一块(约1m2)。如右上图。
假设右图为一斜坡草地,太阳光垂直照射到草地表面,请将上述实验器材按实验设计要求画在右图中。
如果已知水的比热容已被水吸收的热量Q与水的质量m、水温升高量△t间的关系是Q=cm△t,则为了测定中午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获得的太阳能,除了需要测量m、△t外,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 。本实验会有一定误差,试写出一条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
42.某同学在生活实践区的宿舍窗台上见到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右图。根据瓶上粘贴的标签知道这是两星期前留下的。这个小生态系统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生态平衡,是由于其中的绿色植物能为动物提供 和 。动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 ,能提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在这小的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特点是 。
十四.(本题共9分)碳元素有多种同位素,其中14C具有放射性,它能自发放出某种射线,而衰变成其他元素。考古学对出土生物遗骸的年代断定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其中较精确的一种是基于14C放射性的方法,但被断定的年代一般不超过5万年。
43.C与C结构上的差别在于其 的不同。如14C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14CO2+C2CO,达到化学平衡后,平衡混合物中含14C的微粒有( )。
A 14CO2 B 14CO2,14CO C 14CO2,14CO,14C D 14CO
44.下列考古遗址发现的遗物中能用14C测定年代的是
A 战国曾侯乙墓的青铜编钟(距今约2400年)
B 马家窑文化遗址的粟(距今约5300年)
C 秦始皇兵马佣(距今约2200年)
D 元谋人的门齿(距今约170万年)
45.放射性同位素测定也是生物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手段。科学家曾利用14C对河姆渡遗址遗存稻谷的年代进行测定。稻谷中仅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是脂肪和 ,因而可对它们进行14C测定。
放射性同位素在遗传学研究上应用的一个典型事例是 实验,在该实验中,科学家利用了放射性的35S和32P,从而得到了 的直接证据。
十七.(本题共9分)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在研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要注意运用科学方法。
46.在水平路面上,一个大人推一辆重车,一个小孩推一辆轻车,各自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阻力不计),甲、乙两同学在一起议论。甲同学说: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大人的推力大,小孩的推力小,因此重车的加速度大。乙同学说:根据牛顿运动定律,重车质量大,轻车质量小,因此轻车的加速度大。
你认为他们的说法是否正确?请简述理由。
47.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做“中和滴定”的实验,甲同学认真地做了一次实验,就取得了实验数据。乙同学认真地做了两次实验,取两次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的测定数据。
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方法更合理?请简述理由。
48.上述两题涉及到的学科知识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反映了方法论的问题。请选其中一例从哲学角度加以简要说明。
十八.(本题共6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M3型电池和普通碱性电池性价比的研究”是某校学生摄影协会提出的一个研究课题,目的是通过研究,为摄影协会选择性价比(可拍摄照片张数与所用电池费用之比)较高的电池提供依据。他们分成A、B两组开展了调查和实验,A小组利用两台相同型号的照相机,分别装上两种电池各4节在暗室中连续拍照,每次都用闪光灯,直到两种电池都不能使相机闪光为止。B小组用同样装置,在校外不同地方拍摄,有时用闪光灯,有时不用。结果A小组用M3电池拍了2对张照片:用普通碱性电池拍了184张照片。B小组用M3型电池拍了583张照片;用普通碱性电池拍了364张照片。
49.你认为 小组实验结果更可靠,原因是他们控制了 等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如果M3型电池每4节36元;普通碱性电池每4节28元。试参照左下直方图,画出该组的性价比直方图。
拍摄张数直方图 性价比直方图
50.你认为他们的实验还存在的问题是(举出一例) 。
请你提出一个与M3型电池有关的新的、有价值的课题名称: 。
参考答案
第Ⅰ卷 单选题部分
一、1.A
2.B
3.B
二、4.B
5.C
6.D
三、7.C
8.B
9.D
四、10.C
11.D
12.B
13.C
五、14.A
15.C
六、16.D
17.C
18.D
19.D
七、20.B
21.A
八、22.D
23.A
24.C
九、25.A
26.C
27.C
第Ⅱ卷
十、
28.C
29.乌兹别克斯坦 1989年苏联尚未解体,乌兹别克斯坦作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没有参加亚洲地区预选赛的可能。
30.20 4.5(或)
31.CH2=CH2+HCl→CH3CH2Cl 加成 氯乙烷沸点低,挥发时吸热
十一、
32.A
33.C
34.主动转运 呼吸 增氧(或“通入空气”)
35.Al 喷在叶上 B
十二、
36.用水量迅速增加 水质污染
37. B 杂交(或“诱变”)
38.2.4×10-4 0.15
39.D
十三、
40、科技领域:李时珍 法拉第 宋应星 拉瓦锡 瓦特 贝尔
思想领域:伏尔泰 黄宗羲 王夫之
文学领域:曹雪芹 莎士比亚 汤显祖
(伏尔泰也可以归入文学领域。)
41.
时间T(或t) 太阳能没有全部被水吸收,或水吸收的太阳能还有一部分损失等
42.氧气和养料(“养料”也可写为“有机物”、“食物”等)
二氧化碳 单向、不可逆、逐级减少
十四、
43.核内中子数(或“14C中子多2个”,或“原子质量数不同”) C
44.B
45.“糖类”或“麦芽糖”、“淀粉”、“葡萄糖”、“蔗糖”
噬菌体浸染DNA是遗传物质
十五、
46.这两种说法都不对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a=F/m,只有m一定时,才能根据F的大小来确定a的大小,同样只有r一定时才能根据m的大小确定a的大小,在两者都不相同的情况下,只能用F与m的比值来确定a的大小。
47.乙更合理
定量测定时,只有多次重复实验才能排除偶然因素,使实验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48.事物存在都与许多条件相联系,因此必须坚持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第一题中a与F、m两个因素有关。如果只考虑其中一个因素,当然得不出正确结论。
或:必然性总是要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因此要善于从许多偶然性中去揭示必然性。第二题中实验多次重复所得的数据平均值要比一次实验所得的数据更接近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身,所以乙同学的做法更合理。
十六、
49.A 每次拍照都闪光和拍照时背景亮度

50、实验所选用的电池样本太少。
如“M3电池工作寿命较长的原因探究”,“M3电池的放电规律实验研究”,“M3电池的环保问题研究”等等。
2003年上海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12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共72分)
考生注意: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试卷和答题卡上都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
2.第Ⅱ卷(1—24小题)为单选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在答题卡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卡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顶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一.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三年的基本经验,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下表中的数据从若干方面印证了我国十多年来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年份
GDP(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恩格尔系数
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
1990
/
1510.2
686.3
54.2%
58.8%
2001
95933亿
6859.6
2366.4
37.9%
47.7%
1.表中数据表明我国到2001年
A 大体上解决温饱问题 B 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C 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D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思格尔系数是指家庭食物开支在全部开支中所占的比例。收入水平低的家庭,其用于食品支出的费用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高,收入水平高的家庭则相反:所以说恩格尔 系数反映了
①消费基金与积累基金的关系 ②消费基金内部结构关系
③家庭消费内部结构关系 ④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的结构关系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③④
二.近年来,中美首脑多次会晤,就反恐、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全球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发展。但美国政府在台湾等问题上经常制造麻烦,始终来停止对台军售,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反对。
3.中美关系的发展过程说明
①当前世界格局朝着两极化方向发展
②中美之间既有共同利益,又存在不同利益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再由质变到量变无限循环往复的过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我国对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说明
①我们坚持用“一国两制”的方针实现祖国的和平统—
②“和平统一”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
③国家的安全和主权始终要放在第一位
④中国的事情应由中国人民自己决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三.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不断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下列条约中,涉及既割地又赔款的是
①《南京条约》 ②《北京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辛丑条约》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较,最显著的不同点是增加了
A 割地的面积 B 赔款的数额 C 开放的口岸 D 列强办厂的特权
四.20世纪国际社会先后组建过国际联盟和联合国两个维护国际秩序、防止世 界大战的国际组织。
7.这两个国际组织产生的时期,正确的是
A 均为帝国主义战争结束前后
B 均为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前后
C 国际联盟为帝国主义战争结束后,联合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前后
D 国际联盟为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前后,联合国为帝国主义战争结束后
8.国际联盟的总部设在日内瓦,联合国的总部设在纽约,这些事实表明
①欧洲国家的综合实力下降 ②世界的中心从欧洲向其他地区转移
③苏联的国际地位上升 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五.“月有阴睛圆缺”,月相变化引发了人类的种种情感和联想。
9.中秋佳节赏月,上海地区一轮明月升起的时间是
A 早晨 B 正午 C 傍晚 D 子夜
10.上海地区人们可观察到的月球升起和下落的状况是
A 全年东升西落 B 农历上半月东升西落,下半月西升东落
C 全年西升东落 D 春分日至秋分日东升西落,秋分日至春分日西升东落
11.右图中部为地球,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月球在轨道的相应位置。当地球上的人看到月食现象时,月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应在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12.今天(2002年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十九),月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应位于图中的
A 甲与乙之间 B 甲与丁之间 C 乙与丙之间 D 丙与丁之间
六.观察下面四种车辆图。
13.古汉字“”早表示车辆的象形文字。上图中与该字形最相近的车辆是
A 图1 B 图2 C 图3 D 图4
14.若图l中的车辆在行进中,要研究车轮的运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车轮只做平动 B 车轮只做转动
C 车轮的平动可以用质点模型分析 D 车轮的转动可以用质点模型分析
七.用图象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是科学研究中十种常用的方法。
15.右图为甲、乙两灯泡的I-U图象。根据图象,计算甲;乙两灯泡并联在电压为220V的电路中,实际发光的功率约为
A 15W、30W B 30W、40W
C 40W、60W D 60W;100W
16.下图是同一机械波在两种不同介质中传播的波动图象。从图中可以直接观察到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A 波速 B 频率 C 周期 D 波长
八.关注身边的化学知识,你将会揭开生活中的许多奥秘。
17.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受潮及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应放入的化学物质是
A 无水硫酸铜、蔗糖 B 硅胶、硫酸亚铁
C 食盐、硫酸亚铁 D 生石灰、食盐
18.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A 氧化牲 B 还原性 C 碱性 D 酸性
19.白酒、食醋、蔗糖、淀粉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能完成的实验是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氯离子 ②鉴别食盐和小苏打
③蛋壳能否溶于酸 ④白酒中是否含甲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乳酸()在一定条件下经摹合生成一种塑料()
用这种新型塑料制成的餐具,在乳酸菌的作用下,60天内分解成无害的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该聚合反应中生成的另一种产物是
A H2O B CO2 C O2 D H2
九.生命科学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1.家庭养花,一次施肥过浓,引起花卉萎蔫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加强光照 ②改善空气流通 ③适当浇灌清水 ④更换盆中泥土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22.某病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
A 提供能量 B 供给营养
C 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 D 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十.生命科学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实验、不断探索的过程,实验和体验是学习生命科学的重要途径。
23.在将鲜牛奶制成酸奶的实验中,盛鲜奶的容器必须密封钠主要原因是防止
A 空气进入容器 B 产生的乳酸分解
C 水分过度蒸发 D 灰尘掉入容器
24.从一株常绿植物母体上选取相似的四段枝条作处理后立即进行扦插(如下图),扦插后生长和管理条件相同。从理论上分析下列枝条中最容易成活的是
第Ⅱ卷(共78分)
十一.近年来,上海兴建了许多大型的公共绿地,人均绿地面积的大小由“一张报到一张床再到一间房”。上海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体现了2010年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不久前,在市区最大的开放式公共绿地——黄兴公园举行了礼花汇演,造型各异的七彩礼花在夜色中腾空高起,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25.黄兴公园是以辛亥革命主要领导人之一黄兴的名字命名的。1904年黄兴与陈天华、宋教仁等人在长沙组织了 会;1905年8月在日本与孙中山共组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 会;1911年4月在广州发动了震惊中外的 之役;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任陆军总长。1913年袁世凯派人刺死宋教仁后,黄兴与孙中山一起发动了讨袁的“ ”,失败后流亡国外;1916年回国,病逝沪上。他的功绩为后人所敬仰。
26.根据图中的比例尺估算,黄兴公园的面积约为
A 6,000m2 B 60,000 m2
C 600,000 m2 D 6,000,000 m2
27.礼花弹的药筒西装有火药、铝镁粉末和金属盐类等。礼花弹点燃后迅速升上高空,所需的动力是由其中的 燃烧产生的。礼花弹中的 、 在高温下产生绚丽多彩的火焰,在化学实验中称为 反应。
28.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要使一颗礼花弹上升至320m高处,在地面发射时,竖直向上的初速度至少为(g=10m/s2)
A 40m/s B 60m/s C 80m/s D 100m/s
29.上海市政府重视城市的绿化建设,是为了
①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②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③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十二.2002年11月,希腊“威望”号油轮在西班牙西北海域触礁,发生原油泄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引起西班牙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关注。
30.图中显示,西班牙境内菲尼斯特雷角和拉科鲁尼亚间的海域污染尤为严重,其原因是
A “威塑”号触礁后被拖至此海域
B 海平面由菲尼斯特雷角向拉科鲁尼亚倾斜
C 油污随盛行风向吹送和洋流携带
D 海中鱼类和过冬海鸟携带大量油污
31.泄漏的原油在海面上形成浮油导致污染。为研究海面的油层对水生动物的影响,某校学生设计了一组实验(如右图)。图中动物先死亡的可能是 (填“甲”或“乙”),原因是 。
32.泄油事件发生后,西班牙政府向受影响居民提供了一定的赔偿金,同时指出,“威望”号于7月在英国管辖区逗留时,英国政府未履行“检查危险船只”的义务,造成了本次海事,因此要求欧盟查清事实真相并对英国做出处理。西班牙政府上述行为表明其对内行使了 的国家职能,对外行使了 的国家职能。
33.石油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早在19世纪70年代;德国人 制成了用煤气的内燃机:不久汽油内燃机和柴油内燃机相继问世,到90年代再经过德国人 改进后被广泛使用。从此石油得到大量开发利用。
十三.我国航天技术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2002年4月1日,我国“神舟三号”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模拟宇航员”邀游太空数百万公里后安然无恙。10月27日,“资源二号”传输型遥感卫星又被成功运入预定轨道。

34.世界大国普遍重视发展航天技术,下表反映了20世纪50~70年代这一领域的重大成果。
年份
国家
成果
1957
苏联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
苏联
第一艘载人飞船
1969
美国
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
1970
中国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1
苏联
第一个空间站
上述事实表明了当时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②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上处于领先状态
③中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奋起直追 ④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国力大增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5.载人飞船必须为宇航员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其中建立水的循环体系,可保证宇航员的生活用水并减少飞船的携水量。请将下图各项用箭头连接成水的循环体系(注:燃料电池以氢气、氧气为燃料,反应产生电能同时生成水)。
36.“神舟三号”返回舱利用降落伞系统和缓冲发动机进一步降低着陆阶段的下降速度。为防止地面气流通过降落伞拖动已着陆的返回舱,在着陆前几秒种,必须自动割断伞绳,使返回舱在缓冲发动机工作下平稳着陆,割断伞绳后,返回舱在降落过程中 (填“遵守”或“不遵守”)机械能守恒定律(不计空气阻力),其原因是 。
37.有科学家预测,2024年左右人类有可能在月球上建造永久性的太空城市,若在月球上生活,人体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有(举—例): 。可以采取的相关措施是 。
38.卫星航天遥感技术几乎应用到地理学的所有研究领域。请拟出与下列三个应用领域相关的课题名称。
应用领域 课题名称
例:防灾减灾 长江流域洪水动态分析
(1)国土资源勘查
(2)城市规划
(3)环境监测与保护
十四.开展抗灾减灾活动,既要掌握紧急处理各类灾害事故的知识和技能,又要大力提倡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39.在灾害事故中,骨折时有发生,担常用石膏来固定骨折部位。石膏可分为熟石膏(CaSO4·1/2H2O,一种白色粉末)和生石膏(CaSO4·2H2O,一种坚硬的固体)两种,医生使用的石膏是 (写出分子式或名称)。石膏定型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0.右图是正在治疗的骨折病人腿部示意图。假定腿和石膏的总质量为15Kg,其重心A距支点O的距离为35cm,悬挂处B距支点O的距离为80.5cm,则悬挂物的质量为 Kg(保留两位小数)。
41.我们提倡无偿献血。抢救因意外伤害流血过多的病人时,必须及时输血。输血的原则是 。正常成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8%,通常一次献血 mL,不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42.在各种重大灾害事故发生时,党和国家总是尽最大努力,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在这过程中有人会因此而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对上述内容你是如何认识的?
十五.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水量充沛,但中游洪灾频繁。在长江三峡段修建工程,兴利避害,是亿万中国人的一件大事。
43.孙中山早在1921年的《实业计划》中就提出了开发三峡、造福于民的设想。但是,在旧中国始终未能实现。请根据20世纪20~40年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状况,简要说明其不能实现的主要原因。
44.解放后,毛泽东主席提出“积极准备、充分可靠”的方针,组织人员对三峡工程进行长期的调查研究。1986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聘请专家400多人,对三峡工程重新论证。在14个专题报告全部通过审议后,1992年4月七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下列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是
①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三峡工程的利弊得失必须经过广泛、充分而慎重的论证
②三峡工程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深远影响,必须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审议通过
③三峡工程的重新论证说明了人的认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④兴建三峡工程决议的通过说明全国人大具有最高立法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5.读“长江水系示意图”,在图示的1 、2 、3三地中,三峡工程位于 处。 请从气候、地势、水系特征等方面分析该处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
十六.物理学家于今年9月评出十个最美的物理实验。这种“美”是一种经典概念:最简单的仪器和设备,最根本,最早、纯的科学结论。其实,科学美蕴藏于各门科学的实验之中,有待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感悟和发现。
46.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和加速度实验均被选为最美的实验。
在加速度实验中,伽利略将光滑直木板槽倾斜固定;让铜球从木槽顶端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并用水钟测量铜球每次下滑的时间,研究铜球的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亚里士多德曾预言铜球的运动速度是均匀不变的,伽利略却证明铜球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请将亚里土多德的预言和伽利略的结论分别用公式表示(其中路程用S、速度用V、加速度用a、时间用t表示)。亚里士多德的预言: ;伽利略的结论: 。
伽利略的两个实验之所以成功,主要原因是在自由落体实验中,忽略了空气阻力,抓住了重力这一主要因素。在加速度实验中,伽利略选用光滑直木板槽和铜球进行实验研究铜球运动,是为了减小铜球运动过程中的 ,同时抓住 这一主要因素。
47.阅读下列材料:
①早在1785年,卡文迪许在测定空气组成时,除去空气中的O2、N2等已知气体后, 发现最后总是留下一个体积不足总体积1/200的小气泡。
②1892年,瑞利在测定氮气密度时,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72g/L,而从氨 分解得到的氮气密度为I.2508g/L。两者相差0.0064g/L。
③瑞利和拉姆赛共同研究后认为:以上两个实验中的“小误差”可能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并预测大气中含有某种较重的未知气体。经反复实验,他们终于发现了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惰性气体——氩。
请回答下列问题:
空气缓慢通过下图a-d装置时,依次除去的气体是
A O2、N2、H2O、CO2 B CO2、H2O、O2、N2
C H2O、CO2、N2、O2 D N2、O2、CO2、H2O
材料①、②中的“小误差”对测定空气组成和氮气密度的实验而言是 (填“主要因素”或“次要因素”)。
材料③中科学家抓住了“小误差”而获得重大发现说明 。
48.某学生为了证明植物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设计了如右图的实验装置,其中绿色植物生长旺盛。将装置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观察结果。试分析:该装置放在黑暗中的作用是 ;该实验除须在黑暗中完成外,还应注意 。
在实验中,有同学提出,需要同时进行另一组其他条件相同但不放植物的实验。你认为有没有意义?简述原因。
十七.轨道交通已成为上海市民出行的主要工具之一,据统计,目前日平均客流量为70万人次,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一组同学着手调查地铁车站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9.地铁车站的安全隐患,除“人流拥挤”以外,你再列举两条:
(1) ;(2) 。
50.针对“人流拥挤”的问题,有同学提出两种解决方案。
方案1:建立老、幼、病、残、孕等专用通道。
方案2:提高站台地砖的防滑性能。
上述方案中针对性较强的是 ,但该方案的不足是 。
51.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为解决“人流拥挤”的问题,请提出一种更有效的方法(除了增加地铁线路外) 。
2003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试卷
第I卷(共66分)
考生注意: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铅笔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
2. 第Ⅰ卷(1~22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编号—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K-39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下列物质一定不是天然高分子的是
A 橡胶 B 蛋白质 C 尼龙 D 纤维素
2.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办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 无机物 B 有机物 C 盐类 D 非金属单质
3.以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53g碳酸钠中含NA个CO32-
B 0.1molOH-含NA个电子
C 1.8g重水(D2O)中含NA个中子
D 标准状况下11.2L臭氧中含NA个氧原子
4.下列电子式中错误的是
A Na+ B C D
5.在医院中,为酸中毒病人输液不应采用
A 0.9%氯化钠溶液 B 0.9%氯化铵溶液
C 1.25%碳酸氢钠溶液 D 5%葡萄糖溶液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6.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pH值最小的是
A NH4Cl B NH4HCO3 C NH4HSO4 D (NH4)2SO4
7.是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ClO2将逐渐取代Cl2成为生产自来水的消毒剂。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在以上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 B 2︰1 C 1︰2 D 2︰3
8.在10mL0.1mol·L-NaOH溶液中加入同体积、同浓度的HAc溶液,反应后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A C(Na+)>C(Ac-)>C(H+)>C(OH-)
B C(Na+)>C(Ac-)>C(OH-)>C(H+)
C C(Na+)=C(Ac-)+C(HAc)
D C(Na+)+C(H+)=C(Ac-)+C(OH-)
9.天然维生素P(结构如图)存在于槐树花蕾中,它是一种营养增补剂。关于维生素P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可以和溴水反应
B 可用有机溶剂萃取
C 分子中有三个苯环
D 1mol维生素P可以和4molNaOH反应
10.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W ü 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A 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B 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 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 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11.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3v正(N2)=v正(H2) B v正(N2)=v逆(NH3)
C 2v正(H2)=3v逆(NH3) D v正(N2)=3v逆(H2)
12.可用来鉴别己烯、甲苯、乙酸乙酯、苯酚溶液的一组试剂是
A 氯化铁溶液、溴水 B 碳酸钠溶液、溴水
C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 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铁溶液
13.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 ②乙醇和丁醇 ⑧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 分液、萃取、蒸馏 B 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 D 蒸馏、萃取、分液
14.NaH是—种离子化合物,它跟水反应的方程式为:NaH+H2O→NaOH+H2↑,它也能跟液氨、乙醇等发生类似的反应,并都产生氢气。下列有关NaH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跟水反应时,水作氧化剂 B NaH中H-半径比Li+半径小
C 跟液氨反应时,有NaNH2生成 D 跟乙醇反应时,NaH被氧化
15.在NH3、HNO3、H2SO4的工业生产中,具有的共同点是
A 使用吸收塔设备 B 使用尾气吸收装置
C 使用H2作原料 D 使用催化剂
16.右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则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 a为负极、b为正极 B a为阳极、b为阴极
C 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增加 D 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
17.某温度下,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00 g相同浓度的KCl溶液,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35gH2O,析出晶体5g;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45gH2O,析出晶体10g。则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10% B 15% C 20% D 25%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8.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B 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OH-→NH3↑+H2O
C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O-+CO2+H2O→-OH+HCO3-
D 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2++2Br-+2Cl2→2Fe3++Br2+4Cl-
19.向NaBr、NaI、Na2SO3混合液中,通入—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
A NaCl Na2SO4 B NaCl NaBr Na2SO4
C NaCl Na2SO4 I2 D NaCl NaI Na2SO4
20.硝酸铜是制备Cu-Zn-Al系催化剂的重要原料。19.2g纯铜粉理论上可制得纯净硝酸铜晶体的质量为
A 28.2g B 56.4g C 64.2g D 72.6g
21.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22.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形相符合的是
A NaHSO3粉末加入HNO3溶液中 B H2S气体通入氯水中

C NaOH溶液滴入Ba(HCO3)2溶液中 D 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第Ⅱ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
23.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往往悬挂涂有CuI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其反应为:4CuI+Hg→Cu2HgI4+2Cu
(1)上述反应产物Cu2HgI4中,Cu元素显 价。
(2)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为 ,当有1molCuI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 mol。
(3)CuI可由Cu2+与I-直接反应制得,请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2++ I-→ CuI+ I3-
24.钾是—种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常用金属钠和氯化钾在高温下反应制取。该反应为:Na(l)+KCl(l)NaCl(l)+K(g)一Q
压强(kPa)
13.33
53.32
101.3
K的沸点(℃)
590
710
770
Na的沸点(℃)
700
830
890
KCl的沸点(℃)
1437
NaCl的沸点(℃)
1465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C(K),各物质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见上表。
(1)在常压下金属钾转变为气态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的最低温度约为 ,而反应的最高温度应低于 。
(2)在制取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3)常压下,当反应温度升高9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2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b
h
j
a
c
f
i
l
m
e
g
d
k
(1)下列 (填写编号)组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
①a、c、h ②b、g、k ③c、h、1 ④d、e、f
(2)如果给核外电子足够的能量,这些电子便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离去。核外电子离开该原子或离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
1.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 2.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
下表是一些气态原子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kJ·mol-1):

X
Y
失去第一个电子
519
502
580
失去第二个电子
7296
4570
1820
失去第三个电子
11799
6920
2750
失去第四个电子
9550
11600
①通过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数据分析为什么锂原子失去核外第二个电子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
②表中X可能为以上13种元素中的 (填写字母)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X和j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③Y是周期表中 族元素。
④以上13种元素中, (填写字母)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五、(本题共24分)
26.实验室有CuO和Cu粉的混合物。请你利用给出的实验仪器及试剂,设计两种测定该样品(已称得其质量为m克)中氧化铜质量分数的方法,并填写表格中的有关内容。
实验
方法
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实验所用仪器
(用编号表示)
实验需直接测定的有关物理量
(用文字说明)
1
2
实验可能用到的主要仪器:
①托盘天平 ②启普发生器 ⑧硬质玻璃管 ④泥三角 ⑤烧杯
⑥坩埚 ⑦酒精灯 ⑧玻棒 ⑨漏斗 ⑩干燥管
实验可能用到的试剂:
a.锌粒 b.稀硫酸 c.氯化钠溶液 d,浓硫酸
27.工业上测量SO2、N2、O2混合气体中SO2含量的装置如下图;反应管中装有碘的淀粉溶液。SO2和I2发生的反应为(N2、O2不与I2反应):SO2+I2+2H2O→H2SO4+2HI
(1)混合气体进入反应管后,量气管内增加的水的体积等于 的体积(填写气体的分子式)。
(2)反应管内溶液蓝色消失卮,没有及时停止通气,则测得的SO2含量 (选填:偏高,偏低,不受影响)。
(3)反应管内的碘的淀粉溶液也可以用 代替(填写物质名称)。
(4若碘溶液体积为VamL.,浓度为Cmol·L-1,N2与O2的体积为Vb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用C、Va、Vb表示SO2的体积百分含量为: 。
(5)将上述装置改为简易实验装置,除导管外,还需选用的仪器为. (选下列仪器的编号)。
a.烧杯 b.试管 c.广口瓶 d.容量瓶 e.量筒 f.单孔塞 g.双孔塞
六、(本题共20分)
28.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芳炔类大环化合物的研究发展十分迅速,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和几何形状的这一类物质在高科技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合成芳炔类大环的一种方法是以苯乙炔(CH≡C-)为基本原料,经过反应得到一系列的芳炔类大环化合物,其结构为:
(1)上述系列中第1种物质的分子式为 。
(2)已知上述系列第1至第4种物质的分子直径在1~100nm之间,分别将它们溶解于有机溶刑中,形成的分散系为 。
(3)以苯乙炔为基本原料,经过一定反应而得到最终产物。假设反应过程中原料无损失,理论上消耗苯乙炔与所得芳炔类大环化合物的质量比为 。
(4)在实验中,制备上述系列化合物的原料苯乙炔可用苯乙烯(CH2=CH-)为起始物质,通过加成、消去反应制得。写出由苯乙烯制取苯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所需的无机试剂自选)
29.已知两个羧基之间在浓硫酸作用下脱去一分子水生成酸酐,如:
+H2O
某酯类化合物A是广泛使用的塑料增塑剂。A在酸性条件下能够生成B、C、D。
(1)CH3COOOH称为过氧乙酸,写出它的一种用途 。
(2)写出B+E→CH3COOOH+H2O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F可能的结构简式 。
(4)写出A的结构简式 。
(5)1摩尔C分别和足量的金属Na、NaOH反应,消耗Na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是 。
(6)写出D跟氢溴酸(用溴化钠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七、(本题共16分)
30.超细氮化铝粉末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等领域。其制取原理为:Al2O3+N2+3C2AlN+3CO由于反应不完全,氮化铝产品中往往含有炭和氧化铝杂质。为测定该产品中有关成分的含量,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1)称取10.00g样品,将其加入过量的NaOH浓溶液中共热并蒸干,AlN跟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并放出氨气3.36L(标准状况)。
①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该样品中的A1N的质量分数为 。
(2)另取10.00g样品置于反应器中,通入2.016L(标准状况)O2,在高温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气体的密度为1.34g·L-1(已折算成标准状况,AIN不跟O2反应)。该样品中含杂质炭 g。
31.合成氨原料可以由天然气制取。其主要反应为:CH4(g)+H2O(g)→CO(g)+3H2(g)
(1)1m3(标准状况)CH4按上式完全反应,产生H2 mol。
(2)CH4和O2的反应为:2CH4(g)+O2(g)→2CO(g)+4H2(g)
设CH4同时和H2O(g)及O2(g)反应。1m3(标准状况)CH4按上述两式完全反应,产物气体的体积V(标准状况)为 。
(3)CH4和H2O(g)及富氧空气(O2含量较高,不同富氧空气氧气含量不同)混合反应,产物气体组成如下表:
气体
CO
H2
N2
O2
体积(L)
25
60
15
2.5
计算该富氧空气中O2和N2的体积比V(O2)/V(N2)。
(4)若CH4和H2O(g)及富氧空气混合反应的产物中,V(H2)/V(N2)=3︰1 (合成氨反应的最佳比),则反应中的H2O(g)和富氧空气的体积比为何值?
参考答案
第Ⅰ卷 (共66分)
一、(本题共10分)
1.C 2.B 3.B 4.C 5.B
二、(本题共36分)
6.C 7.B 8.A 9.C 10.C 11.C 12.C 13.C 14.B 15.D 16.C 17.D
三、(本题共20分)
18.A、C 19.A、B 20.B、D 21.A、C 22.D
第Ⅱ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
23.(1)+1
(2)CuI 0.5
(3)2 5 2 1
24.(1)770℃ 890℃
(2)降低压强或移去钾蒸气 适当升高温度
(3)K=C(K)/C(Na)
25.(1)①④
(2)①Li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Li+已形成稳定结构,此时再失去一个电子很困难
②a Na2O和Na2O2
③ⅢA或第三主族
④m
五、(本题共24分)
26.
实验方法
实验过程中所发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所用仪器
(用编号表示)
实验需直接测定的有关物理量
(用文字说明)
1
H2SO4+Zn→ZnSO4+H2↑
H2+CuOCu+H2O
①②③⑦
实验前样品和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或硬质玻璃管的质量)
实验后Cu及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
2
H2SO4+CuO→CuSO4+H2O
①⑤⑧⑨
过滤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3
2Cu+O22CuO
①④⑥⑦⑧
实验前坩埚与样品总质量
(或坩埚质量)
实验后坩埚与CuO总质量
(以上三种方法任选两种,其它合理的方法也给分)
27.(1)N2、O2的体积
(2)偏低
(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
(4)VSO2%=22.4CVa/(22.4CVa+Vb)×100%(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5)bceg或beg或ceg
六、(本题共20分)
28.(1)C24H12 (2)胶体 (3)51︰50
(4)-CH=CH2+Br2→-CHBr-CH2Br
-CHBr-CH2Br+2NaOH-C≡CH+2NaBr+2H2O
(分二步完成也给分)
29.(1)杀菌消毒
(2)CH3--OH+H2O2→CH3--O-OH+H2O
(3)
(4)
(5)4︰3
(6)CH3CH2CH2CH2OH+HBrCH3CH2CH2CH2Br+H2O
七、(本题共16分)
30.(1)AlN+NaOH+H2O→NaAlO2+NH3↑
(2)61.5%
(3)1.92
31.(1)133.9
(2)3m3<V<4m3
(3)设H2O为Xmol,O2为Ymol
则: X=10 Y=7.5
VO2/VH3=(7.5+2.5)/15=2/3
(4)设富氧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为a,反应用去的H2O(g)与富氧空气的体积分别为X、Y。
(3X+4aY)/[(1-a)Y]=3/1 X/Y=1-7/3a
(用其它方法解得也给分)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上海卷)
(理科使用)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12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共72分)
一、李斌,中专毕业后进入上海液化压泵厂工作。23年来,他在工人岗位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无私奉献,成为高级技师和公认的数控机床专家,被誉为“知识工人的楷模”。
1.李斌现象说明了,在什么是人才的表述上,下列最恰当的是( )。
A.人才是指极少数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B.人才是指在某一领域得过奖的人
C.人才是指高学历、高职称的人
D.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作出积极贡献的人
2.由于李斌的品牌效应,上海液压泵厂近年来接到了大量定单,国家重点项目,专用设备项目相继找上门,去年销售额同比增加12.6%。这说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一观点反映了( )。
①劳动者是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
②劳动者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性因素
③人才是生产力发展的唯一要素
④科学技术和劳动者结合能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A.②④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3.李斌的经历告诉我们,人才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应该立志成为某一方面的人才,实现人生的应有价值。为此,我们一定要( )。
①考上名牌大学 ②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确定成才方向
③选择热门专业 ④把个人机遇与国家、民族机遇联系起来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二、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对实现中化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4.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德国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其形成可以追溯到( )。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78年
6.首次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文件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论十大关系》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春天孩儿面,一日三朝变”。请参阅今年3月1日至17日上海地区气温曲线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7.在图中读出,这17天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约为( )。
A.17.8℃ B.12.8℃
C.15.8℃ D.22.8℃
8.下列4天中,北京某地(40oN)测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接近50o的一天是( )。
A.3月4日 B.3月8日
C.3月13日 D.3月17日
9.造成初春气温骤变的原因,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对气温高低也有一定的影响。以下关于云对气温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①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反身作用,造成地面气温不太高
②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造成地面气温升得更高
③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
④夜晚多云,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四、分时电表惠及百万家。2001年上海市启用分时电表,家庭用电在谷时段(22:00~次日6:00)以每千瓦时0.30元优惠计费,平时段(6:00~22:00)仍以每千瓦时0.61元计费。
10.发电的基本原理之一是电磁感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 )。
A.安培 B.赫兹 C.法拉第 D.麦克斯书
11.1 kw·h电能可以做很多事。请估算1 kw·h的电能全部用来托起一位普遍高中生,使他提升的高度最接近( )。
A.2 m B.20 m C.700 m D.70000 m
12.某家庭五月份平时段和谷时段的用电数分别为116 kw·h和98 kw·h。分时电表的安装,为该家庭节省人民币( )。
A.29.40元 B.30.38元 C.34.80元 D.35.96元
13.如今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它们在待机状态下也会耗电。为了节约电能和用电安全,你将选择( )。
①切断长期不使用的空调机的电源
②电视机在不使用时,不切断电源
③合理使用节能灯具
④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大功率家用电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4.抽水蓄能电站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将电网中多余的电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在用电高峰时,再将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输回电网,假定多余电能为5×104 kw·h,这部分多余电能经储存再回到电网过程中将损失44%,则此蓄能电站能给电网补充的电能为( )。
A.2.2×104 kw·h B.2.8×104 kw·h
C.3.5×104 kw·h D.5×104 kw·h
五、随着家居装潢成为消费热点,建筑和装潢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化学知识可以帮助人们安全、合理使用各种新型建材。
15.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二氧化碳,能在玻璃上进行蚀刻,将其制成毛玻璃和雕花玻璃的物质是( )。
A.烧碱 B.纯碱 C.氢氟酸 D.盐酸
16.大理石可以用作墙面、地面和厨房桌面,其主要成份是碳酸钙、食醋不慎滴在大理石桌面上,会使其失去光泽,变得粗糙,下列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 )。
A.食醋中的水使碳酸钙溶解
B.食醋中的醋酸将碳酸钙氧化
C.食醋中的醋酸与碳酸钙反应并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D.食醋中的醋酸与碳酸钙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17.铝镁合金因坚硬、轻巧、美观、洁净、易于加工而成为新型建筑装潢材料,主要用于制作窗框、卷帘门、防护栏等。下列与这些用途无关的性质是( )。
A.不易生锈 B.导电性好 C.密度小 D.强度高
18.聚丙烯酸酯类涂料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墙面涂料之一,它具有弹性好,不易老化、耐擦洗、色泽亮丽等优点。右边是聚丙烯酸酯的结构简式,它属于( )。
①无机化合物 ②有机化合物 ③高分子化人合物 ④离子化合物 ⑤共价化合物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19.室内装潢和家具挥发出来的甲醛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甲醛易溶于水,常温下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当温度超过20℃时,挥发速度加快,根据甲醛的这些性质,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入住前房间内保持一定温度并通风
B.装修尽可能选择在温度较高的季节
C.请环境监测部门检测室内甲醛含量低于国家标准后入住
D.紧闭门窗一段时间后入住
六、海洋水域占地表面积70%以上,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人类加速了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假如开发过度,将会导致海洋生物资源的枯竭。
20.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
A.藻类 B.虾类 C.鱼类 D.哺乳类
21.海洋中生物种类繁多,其中紫菜、海带等各种不同的藻类植物所组成的是( )。
A.种群 B.生态系统
C.群落 D.食物网
22.下图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的示意图,请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指出该图能体现的生态系统功能是( )
A.能量流动 B.物质循环
C.信息传递 D.物质更新
23.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对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能量流行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
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 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24.为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鱼类资源,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全面禁止捕捞 ②实行休渔期,划分休渔区
③控制鱼网网眼大小 ④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Ⅱ卷(共78分)
七、(共15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5.长期以来,GDP(国内生产总值)一直是衡量各国财富生产和经济实力的统计指标。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9.4%。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单位GDP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2004年我国GDP增长指标下调为7%左右,这表明( )。
①GDP不再是衡量我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②GDP无法反映经济增长对资源利用和环境状况的影响
③政府应通过直接干预经济发展的方式实现宏观调控
④我国经济发展更要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6.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和平时期,控制人口数量的唯一办法是 ;提高人口素质可以通过 、优育和 来实现。
27.能源的科学开发利用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历史上先后被开发利用约重要能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 等。
28.氦能源是21世纪极其具发前景的新能源之一,它既是绿色能源,又可循环使用。请在下图的两个空格中填上循环过程中反庆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以完成理想的氦能源循环体系图(循环中接受太阳能的物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过程Ⅱ上要是
能转化为 能。
29.2004年3月,北京市的20多万名中、小学生向全国“两会”捐献上吨再生纸,希望代表、委员呼吁全国人民多使用再生资源。这吨再生纸被制成便笺供大会使用。这种行为的生态效益是( )。
A.减少了“两会”的经费支出 B.增强了拿社会的务实精神
C.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 D.提高了学生的资源环境危机意识
八、(共21分)汽车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随着车辆的增多,交通事故也相应增加。重视交通安全问题,关系到千百万人的生命安全与家庭幸福。
30.19世纪末,汽车的发明和使用实现了人类以车代步、日行千里的梦想。著名的汽车发明者戴姆勒和本茨都是( )。
A.英国人 B.德国人 C.美国人 D.法国人
31.下列因素都会引发交通事故:①酒后驾车;②恶劣的天气状况;③山体滑坡;④边开车边打手机;⑤疲劳驾车;⑥恶意超车。这些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请将上述因素按照表格要求归类(只填编号)。
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32.今年5月初的一个雨夜,某司机在行驶途中接听手机,引发车祸,撞人后还驾车逃逸。公安部门根据市民举报拘捕了肇事司机,并根据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永久地取消了该司机的驾驶资格。
从这起车祸可以看出,合格驾驶员除了基本的驾驶技能外,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
和 。
33.要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驾驶员必须对外界可能引发事故的情况作出快速反应。人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反射活动是通过 来完成的,它包括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34.为了安全,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时间里,汽车仍然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思考距离);而从采取制动支作到车完全停止的时间里,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下表给出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思考距离和制动距离等部分数据。请分析这些数据,完成表格。
速度(km/h)
思考距离(m)
制动距离(m)
停车距离(m)
45
9
14
23
75
15
38
90
105
21
75
96
35.在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引直怕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假定乘客质量为70 kg,汽车车速为108 km/h(即30 m/s),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5 s,安全带对乘客的作用力大小约为( )。
A.400N B.600N C.800N D.1000N
36.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由碰撞引起的伤害,汽车还装备了安全气囊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传感器、充气器、折叠气囊、点火器、固体颗粒等。其中固体颗粒的核心成分是NaN3、NaNO3、Fe2O3、SiO2等的混合物,当汽车前方受到高速碰撞时,装在车前端的 将碰撞信号传给 ,从而引发NaN3分解生成Na,并释放出大量的单质气体,使折叠气囊迅速膨胀。起到了阻止人体前冲的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7.一本描述昆虫的书写道:鹰蛾以85次/秒的频率拍动翅膀,飞行速度达到17.8千米/时;大黄蜂拍动翅膀的频率高达250次/秒,飞行速度约为10.3千米/时;家蝇拍动翅膀的频率为190次/秒。飞行速度约为7.1千米/时。请根据以上信息制表。
三种昆虫子翅膀拍动频率和飞行速度表
38.根据上题数据,在提供的坐标中按要求绘制两幅柱形图。
39.看图,找出图中昆虫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特征。
40.某同学认为,昆虫在飞行时发出“嗡嗡”的声音是由于翅膀拍动而产生的。由于直接观察昆虫翅膀拍动有困难,他寻找了间接证据来证实其观点,下列选项中不能够支持他观点的是( )。
A.抖动紧张 B.说话时喉头振动
C.悠闲地荡秋千 D.拔动绷紧的橡皮筋
41.小明在公园活动时出于好奇,去抓蜜蜂,被蛰。他生气地说:“蜜蜂真是害人虫,应该打死它。”张老师听到后,对小明说了一段话,使他对蜜蜂的看法和态度有了改变,请你以张老师的身份,写出这段话的要点: 。
42.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看似不显眼,却能够提供多种信息的材料,食品标签便是其中一种。
(1)请将右边的食品标签补充完整。
(2)这包食品最迟应在 之前食用。
(3)如果该食品有质量问题,倾斜角维权的办法是:


43.分类是按照事物的性质划分类别的常用主法。表1是对下列食物的一种分类,请你再找出一种分类方法。完成表2。
①牛奶 ②大米 ③面粉 ④芒果 ⑤胡萝卜 ⑥菠萝 ⑦瘦猪肉 ⑧酸奶 ⑨苹果 ⑩鸡肉
表1 食物分类(一) 表2 食物分类(二)
类别
食物编号
乳品类
①⑧
粮食类
②③
蔬菜类

水果类
④⑥⑨
肉类

类别
食物编号
44.关心父母是青少年的美德。学生小王为他患糖尿病的父母制作了一口食谱,为评伦该食普,他获得了下列资料。请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糖尿病原菌的致病原因之一是胰岛素缺乏。主要表现为积糖增高,合理的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肥胖者要限制热量,减轻体重;消瘦者要有足够的热量以恢复理想的体重。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热量不要高于总热量的55-60%,胆固醇每日摄入量要低于300 mg,糖的食用要用节制。(资料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
专家对该类病人每日主要营养成分的推荐摄入量和右图食谱的实测数据见下表。
专家推荐摄入量
右图食谱实测数据
蛋白质(g)
93
80
脂肪(g)
70
50
碳水化合物(g)
330
450
总热量(kJ)
9851
10910
(1)已知每克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分别产生17 kJ、38 kJ、17 kJ热量;该食谱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热量占总热量的百分比分别是: 、
和 。
(2)通过对上题数据的分析,小王得到的结论是

(3)如果要对该食谱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还需要的数据有 。
(4)小王对食谱的评价过程包括 , 和得出结论等三个环节。
十一、(共10分)2004年3月10日是本市24家公园第一个免费开放日,有人对其中A、B两个公园进行了调查,数据见下表。
A、B公园调查表
公园名称
面积
(×104米2)
餐厅面积(米2)
厕所蹲位(个)
设计日容量(万人)
高峰时段人数(万人)
日总人数(万人)
A
125
3000
100
5
10
20
B
50
1500
40
2
3
5
45.请以高峰时段人数计算3月10日A公园的游客人均面积、游客人均餐厅面积和每厕所蹲位的服务人数,并填入空格。
游客人均面积: 米2/人
游客人均餐厅面积: 米2/人
每厕所蹲位的服务人数: 人/个
46.根据上述表格,请分析公园免费开放日产生的问题,试举两例,并分析原因。
47.针对上题列举的一个问题,请你从以下角度各提一项改进措施。
从游客自身的角度:
从公园管理的角度:
从政府决策的角度:
48.调查中发现,免费开放的公园内,各种塑料袋、水果皮等废弃物随处可见,游客任意践踏草地,少数游客还带着工具去挖野菜,致使不少草坪伤痕累累。为了保护绿地,请你为电视台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词。
十二、(共10分)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工具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主要标志。从打制的石器到牛拉的铁犁,从简朴的蒸汽纺机到现代的数控机订,工具的创制和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49.请分析下表图文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完成此表。
大约一万年前,人类发明了磨制石器和陶器,出现了农业革命,人类开始进入农业文明社会,在漫长的农业文明时代,犁是一种重要的耕作农具,主要用牛牵引耕翻土地,铁犁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请根据右面文字,画一幅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文明的交通工具的简图,并写上名称)
18世纪中期的英国,棉纺织技术的改造和革新点燃了工业革命的火炬,人类开始进入工业文明社会,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是一声动力革命,它使工业生产冲破了自然条件的束缚,推动了整个世界工业革命的发展。
(请参照左图提供的信息,按照时间、工具、文明形态、历史评价等要素,模仿上组文字完成一篇百字左右的短文)
50.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人类的文明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反之,不同的类型又是根据相应的标准来划分的。请完成下表。
标准
类 型
社会形态
奴隶社会文明、封建社会文明、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社会主义社会文明
生产力发展水平
古代文明、近代文明、现代文明
宗教信仰
51.就“人类文明发展”这一主题,请你从不同角度提出两个研究性课题,并简要写出选题的依据。
[例]课题:工具演变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依据:工具的创制和应用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课题一:
依据:
课题二:
依据:
参考答案
1.D 2.C 3.B
4.A 5.A 6.C
7.D 8.D 9.C
10.C 11.D 12.B 13.C 14.B
15.C 16.D 17.B 18.C 19.D
20.A 21.C 22.B 23.C 24.D
25.B
26.降低出生率(或计划生育) 优生 优育
27.煤(炭) 石油(或电力、天然气) 核能(或太阳能、氢能)
28.H2O H2、O2 化学 电
29.C
30.B
31.①④⑤⑥ ②③
32.法制(法律)方面的素质 道德方面的素质
33.反射弧 感受器(或感应器) 传出神经
34.18 55 53(以列为序)
35.A
36.传感器 点火器 2NaN3====2Na+3N2↑
37.
三种昆虫拍动翅膀频率和飞行速度表
昆虫名称
翅膀拍动的频率(次/秒)
飞行速度(千米/时)
鹰蛾
85
17.8
大黄蜂
250
10.3
家蝇
190
7.1
38.
39.一对足 触角(或翅膀)
40.C
41.蜜蜂对人类有益;人类要和蜜蜂和谐相处。
42.(1)配料(或成分、或原料) 保质期(或保存期)
(2)2005年1月17日
(3)向商家(厂家)退货或换货;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或商检、质检部门)投诉
43.固体食物:②③④⑤⑥⑦⑨⑩;液体食物:①⑧
44.(1)12.5% 17.4% 70.1%(或13% 17% 70%)
(2)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热量偏高,脂肪和蛋白质提供的热量偏低
(3)体重 胆固醇的实测数据
(4)获取资料 数据处理
45.12.5 0.03 1000.0
46.公园人满为患;餐厅拥挤;用厨困难。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游客人数超过了设计标准。
47.不盲从;遵守秩序
加强宣传;加强管理
增加开放公园数量;增加开放次数;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宏观管理
48(略)
49.
20世纪40-50年代(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计算机和人造卫星的发明宣告了信息革命的来临,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文明社会,计算机是一种接受、处理和提供数据的工具。随着信息革命的不断深入,信息逐渐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50.家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
时间顺序
基督教文明、佛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道教文明
51.课题一:信息化与世界文化的发展
依据:信息化加速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显示了世界文明的多元性
课题二:保持民族传统和吸收外亲文化的辩证关系
依据:外来强势文化对民族文化具有双重影响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学(上海卷)
第I卷(共6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产品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A.含磷洗衣粉 B.酒精 C.氟里昂 D.含汞电池
2.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A.苛性钠 B.碘化氢 C.硫酸 D.醋酸
3.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存在,以下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4He的同分异构体 B.比4He多一个中子
C.是4He的同位素 D.比4He少一个质子
4.在含有Cu(NO3)2、Mg(NO3)2和AgNO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首先置换出的是
A.Mg B. Cu C. Ag D. H2
5.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胶粒直径小于1nm B.胶粒作布郎运动
C.胶粒带正电荷 D.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下列物质中不会因见光而分解的是
A.NaHCO3 B.HNO3 C.AgI D.HClO
7.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其反应放热的是
A.由无水醋酸钠制CH4 B.由乙醇制C2H4
C.由电石制C2H2 D.由氯酸钾制O2
8.将A 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 g (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9.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配制5%食盐溶液时,将称量的食盐放入烧杯中加计量的水搅拌溶解
B.铜结晶水含量测定时,需用小火缓慢加热,防止晶体飞溅
C.测定未知NaOH溶液浓度时,酸式滴定管需用标准酸液润洗2—3次
D.配制0.1mol/L的H2SO4溶液时,将量取的浓H2SO4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
10.有关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
C.冰熔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
D.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未被破坏
11.将标准状况下的2.24L CO2通入150mL1mol/LNaOH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CO3-)略大于c(CO32-)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c(Na+)等于c(CO32-)与c(HCO3-)之和 D.c(HCO3-)略小于c(CO32-)
12.据报道,近来发现了一种新的星际分子氰基辛炔,其结构式为:
HC≡C—C≡C-C≡C-C≡C-C≡N。对该物质判断正确的是
A.晶体的硬度与金刚石相当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D.可由乙炔和含氮化合物加聚制得
13.下图中能验证氯化钠溶液(含酚酞)电解产物的装置是

1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硫化亚铁放入盐酸中 S2- + 2 H+ → H2S ↑
B.硫酸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 Cu2+ + H2S → CuS↓ + 2 H+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氯水 Al3+ + 4NH3?H2O → AlO2- + 4NH4+ +2H2O
D.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HCO3- + OH- → CO32- + H2O
15.CuS和Cu2S都能溶于硝酸,它们高温灼烧的产物相同,以下鉴别CuS和Cu2S两种黑色粉末的方法合理的是
A.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所产生的气体
B.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溶液的颜色
C.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在高温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质量
D.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在高温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颜色
16.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A.稀硝酸 B.稀盐酸 C.硝酸铜 D.氢氧化钠
17.等物质的量的N2、O2、CO2混合气体通过Na2O2后,体积变为原体积的8/9(同温同压),这时混合气体中N2、O2、CO2物质的量之比为
A.3:4:1 B.3:3:2 C.6:7:3 D.6:9:0
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18.下列各组气体或溶液用括号内试剂加以鉴别,其中不合理的是
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品红溶液)
B.氯化钠、硝酸银、碳酸钠(稀盐酸)
C.酒精、醋酸、醋酸钠(石蕊试液)
D.硫酸、硝酸钡、氯化钾(碳酸钠溶液)
19.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46 g NO2 和 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3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H2 中含中子数为2NA
C.1L 1mol/L醋酸溶液中离子总数为2NA
D.1molMg与足量O2或N2反应生成MgO或Mg3N2均失去2NA个电子
20.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 B.等体积等密度的CO和C2H4
C.等温等体积的O2和N2 D.等压等体积的N2和CO2
21.常温时,向pH =2的硫酸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后,滴入甲基橙试液,出现红色,该溶液可能是
A.pH =12 的Ba(OH)2 B.pH =12的氨水
C.0.005mol/L NaOH D.0.05mol/LBaCl2
22.某芳香族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8H6O2,它的分子(除苯环外不含其他环)中不可能有
A.两个羟基 B.一个醛基 C.两个醛基 D.一个羧基
第II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
23.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如下:
KMnO4 + KI+ H2SO4→ MnSO4 + I2 + KIO3 + K2SO4 + H2O
(1)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2)如果该反应方程式中I2和KIO3的系数都是5
①KMnO4的系数是 ②在下面的化学式上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KMnO4 + KI + H2SO4 →
(3)如果没有对该方程式中的某些系数作限定,可能的配平系数有许多组。原因是

24.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
2SO2(g)+ O2 (g) 2SO3(g) + Q (Q>0)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K=
(2)降低温度,该反应K值 ,二氧化碳转化率 ,化学反应速度
(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6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碳和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是 。
(4)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用文字表达)
10min到15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填写编号)。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SO3的物质的量
25.右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表中元素⑩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此氢化物的还原性比元素⑨的氢化物的还原性 (填强或弱)
(2)某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则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其单质的电子式为 。
(3)俗称为“矾”的一类化合物通常含有共同的元素是
(4)已知某些不同族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元素③与元素⑧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性质。写出元素③的氢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又如表中与元素⑦的性质相似的不同族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五、(本题共24分)
26.某种含有少量氧化钠的过氧化钠试样(已知试样质量为1.560g、锥形瓶和水的质量为190.720g),利用左图装置测定混合物中Na2O2的质量分数,每隔相同时间读得电子天平的数据如表:
(1)写出Na2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计算过氧化钠质量分数时,必需的数据是
不必作第6次读数的原因是
(3)测定上述样品(1.560g)中Na2O2质量分数的另一种方案,其操作流程如下:
①操作Ⅱ的名称是
②需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
③测定过程中需要的仪器有电子天平、蒸发皿、酒精灯,还需要 、
(固定、夹持仪器除外)
④在转移溶液时,如溶液转移不完全,则Na2O2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7.航天飞行器座舱内空气更新过程如图所示:
(1)Ⅱ是CO2和H2的反应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装置Ⅰ,Ⅱ,Ⅲ可看出,O2的来源是CO2和H2O,宇航员每天消耗28mol O2,呼出
23 mol CO2,则宇航员每天呼出的气体中含H2O mol。
(3)以下是另一种将CO2转化为O2的实验设想
其中,由MgCl2·6H2O制取无水MgCl2的部分装置(铁架台、酒精灯已略)如下:
①上图中,装置a由 、 、双孔塞和导管组成
②循环物质甲的名称是
③制取无水氯化镁必须在氯化氢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原因是
④装置b中填充的物质可能是 (填入编号)
c.硅胶 f.碱石灰 g. 无水氯化钙 h.浓硫酸
⑤设计d装置要注意防止倒吸,请在方框中画出d装置的简图,并要求与装置c的出口处相连(铁架台不必画出)。
六、(本题共20分)
28.人们对苯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1)1834年德国科学家米希尔里希,通过蒸馏安息香酸()和石灰的混合物得到液体,命名为苯,写出苯甲酸钠与碱石灰共热生成苯的化学方程式

(2)由于苯的含碳量与乙炔相同,人们认为它是一种不饱和烃,写出C6H6的一种含叁键且无支链链烃的结构简式 。
苯不能使溴水褪色,性质类似烷烃,任写一个苯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烷烃中脱水2 mol氢原子形成1 mol双键要吸热,但1,3—环己二烯()脱去2 mol氢原子变成苯却放热,可推断苯比1,3—环己二烯 (填稳定或不稳定)。
(4)1866年凯库勒(右图)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
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还有一些
问题尚未解决,它不能解释下列 事实
(填入编号)
a.苯不能使溴水褪色 b.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 d.邻二溴苯只有一种
(5)现代化学认为苯分子碳碳之间的键是 。
29.从石油裂解中得到的1,3—丁二烯可进行以下多步反应,得到重要的合成橡胶和杀菌剂富马酸二甲酯。
(1)写出D的结构简式
(2)写出B的结构简式
(3)写出第②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富马酸的一种相邻同系物的结构简式
(5)写出第⑨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以上反应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是 (填入编号)。
七、(本题共16分)
30.氢氧化钡是一种使用广泛的化学试剂。某课外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测定某试样中Ba(OH)2·nH2O的含量。
(1)称取3.50g试样溶于蒸馏水配成100mL溶液,从中取出1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2滴指示剂,用0.100mol/L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共消耗标准液20.0mL(杂质不与酸反应),求试样中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
(2)另取5.25g试样加热至失去全部结晶水(杂质不分解),称得质量为3.09g,求Ba(OH)2·nH2O中的n值。
(3)试样中Ba(OH)2·nH2O的质量分数为 。
31.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是提取铜的主要原料
(1)取12.5g黄铜矿样品,经测定含3.60g硫(杂质不含硫),矿样中CuFeS2含量为

已知

产物Cu2S在1200℃高温下班继续反应:
2Cu2S + 3 O2 → 2Cu2O + 2 SO2
2 Cu2O + Cu2S → 6Cu + SO2
假定各步反应都完全,完成下列计算:
①由6 mol CuFeS2生成6 mol Cu,求消耗O2的物质的量
②6 mol CuFeS2和14.25 mol O2反应,理论上可得到多少摩尔铜
③6 mol CuFeS2和15.75 mol O2反应,理论上可得到多少摩尔铜
2004年春季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第I卷(选择题 共22题 每题6分 共132分)
(化学9题,共54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
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6.在食品加工或餐饮业中使用量特别要注意严加控制的物质是
A.氯化钠 B.谷氨酸钠(味精) C.碳酸氢钠 D.亚硝酸钠
7.“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象冰。1体积“可燃冰”可储藏100~200体积的天然气。下面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B.“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
C.“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例证
D.“可燃冰”的主要可燃成分是甲烷
8.某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它们的原子具有不同的
A.质子数 B.质量数 C.原子序数 D.电子数
9.在下图所表示的微粒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10.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两个离子反应:
由此可以确定Fe2+、Ge3+、Sn2+三种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11.有等体积等PH的Ba(OH)2、NaOH和NH3·H2O三种溶液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将它们恰好中和,用去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硫酸亚铁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
B.小苏打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C.大理石溶解于醋酸:
D.明矾溶液加热水解生成沉淀:
13.下列有机物在酸性催化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两种不同的有机物,且这两种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该有机物是
A.蔗糖 B.麦芽糖 C.丙酸丙酯 D.丙酸乙酯
14.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四个容器中分别装有4种气体。已知各容器中的气体和容器的容积分别是a.CO2,100mL:b.O2,200mL:C.N2,400mL:d.CH4,600mL。则4个容器中气体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2题 共168分)
(化学5题,共66分)
29.(12分)
向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原因是 ;若再向该溶液中滴入过量氯化钙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原因是
.
30.(10分)
X、Y、Z三种元素位于周期表前20号元素之中。
已知:①XY2加水生成Y2Z2和化合物D;
②X的氧化物加水也生成D;
③ Y的氧化物有两种。
请填空:(1)X、Y、Z的元素符号为:X 、Y 、Z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31.(14分)
在抗击非典型肺炎期间,过乙酸(过氧乙酸)曾被广泛用作消毒剂。
已知硫酸和过硫酸的结构简式如下:
请从以下八个式子中选择答案回答以下问题(答案用编号表示,选错要倒扣分)。
(1)过乙酸(过氧乙酸)的结构简式为 。
(2)过乙酸的同分异构体是 。
(3)过乙酸的同系物是 。
(4)氧的质量分数最小的物质是 。
32.(18分)
用示意图中的装置进行A、B、C、D四组实验,在A、b、c中加入的试剂如表中所示。填写表中空格。
a
b
c
实验现象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A
饱和
食盐水
碳化钙
酸性
KMnO4
溶液
b中
c中
B
浓盐酸
KMnO4
固体

N aB r
溶液
b中
c中
C
稀盐酸
大理石
Na2SiO3
溶液
b中
c中
D
浓硫酸
浓盐酸
紫色石蕊试液
b中
c中
33.(12分)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有A、B、C、D、E五种元素。已知它们都不是稀有气体元素,且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其中A和E同族A与C、B与E原子的电子层数都相差2,A、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1:4。
(1)写出元素符号:B ,D ,E 。
(2)A和C能以原子数1:1形成一种化合物,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 2004年春季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I卷包括9个小题,每题6分,共54分。
题号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D
C
B
B
A
C
D
A
C
II卷包括5个小题,共66分。
29.(12分)
溶液显红色
碳酸钠水解(或答CO32-+H2OHCO3-+OH-),溶液呈碱性,使溶液显红色。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的红色褪去。
加入CaCl2后,Ca2++CO32-=CaCO3↓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动,OH-离子浓度减少,使溶液褪色。
30.(10分)(1)Ca C H
(2)CaC2+H2OC2H2↑+Ca(OH)2
(3)CaO+H2OCa(OH) 2
31.(14分)(1)b (2)a d (3)f (4)f
32.(18分)
实验现象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A
b中
有气泡生成
c中
溶液由紫色褪成无色
乙炔易被氧化剂氧化
B
b中
有黄绿色气体生成
KMnO4氧化性比氯气强
c中
溶液由无色变橙色
Cl2的氧化性比Br2强
C
b中
有气泡生成
c中
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
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
D
b中
有白雾生成,放大量热
浓硫酸稀释时放大量热;盐酸是挥发性酸,与水汽结合呈雾状
c中
紫色试液变红色
33.(12分)(1)Si F H (2)K2O2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
第I卷(共66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a:40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下列化学名词正确的是
A 三溴笨酚 B 烧碱 C 乙酸乙脂 D 石碳酸
.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乙烯的最简式C2H4 B 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C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D 臭氧的分子式O3
.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4是N2的同素异形体 B N4是N2的同分异构体
C 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1︰2 D N4的摩尔质量是56g
.下列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错误的是
A 2NaCl(熔融)2Na+Cl2↑ B MgO+H2Mg+H2O
C Fe3O4+4CO3Fe+4CO2 D 2HgO2Hg+O2↑
.以下命题,违背化学变化规律的是
A 石墨制成金刚石 B 煤加氢变成人造石油
C 水变成汽油 D 干冰转化成原子晶体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设阿伏加德常数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1.2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
B 标准状况下,0.3mol二氧化硫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3NA
C 常温下,2.7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D 常温下,1L 0.1mol/L MgCl2溶液中含Mg2+数为0.2NA
.已知三角锥形分子E和直线形分子G反应,生成两种直线形分子L和M(组成E、G、L、M分子的元素原子序数均小于10)如下图,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E G L M
A G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B L是极性分子
C E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D M化学性质活泼
.浓硫酸和2mol/L的稀硫酸,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如右图,分析a b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A a升华、b冷凝 B a挥发、b吸水 C a蒸发、b潮解 D a冷凝、b吸水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 滴定管洗净后经蒸馏水润洗,即可注入标准液进行滴定
B 玻璃导管蘸水后,边旋转边向橡皮管中插入
C 加热坩埚中的硫酸铜晶体,失水后须在干燥器中冷却,再称量
D 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放在表面皿上的pH试纸上
.关于如右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 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苏丹红是很多国家禁止用于食品生产的合成色素。结构简式如右图。关于苏丹红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中含一个苯环和一个萘环 B 属于芳香烃
C 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D 能溶于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B 分子晶体的状态变化,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C 金属晶体通常具有导电、导热和良好的延展性
D 离子晶体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盐酸:CO32-+2H+→CO2↑+H2O
B 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S2ˉ+2H+→H2S↑
C 苯酚钠溶于醋酸溶液:C6H5Oˉ+CH3COOH→C6H5OH+CH3COOˉ
D 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Fe2++Cl2→Fe3++2Clˉ
.叠氮酸(HN3)与醋酸酸性相似,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HN3水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顺序为:c(HN3)>c(H+)>c(N3ˉ)>c(OHˉ)
B HN3与NH3作用生成的叠氮酸铵是共价化合物
C NaN3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N3ˉ)>c(OHˉ)>c(H+)
D N3ˉ与CO2含相等电子数
.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B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C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D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欲使0.1mol/L的NaHCO3溶液中c(H+)、c(CO32-)、c(HCO3ˉ)都减少,其方法是
A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B 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C 通入氯化氢气体 D 加入饱和石灰水溶液
.某500mL溶液中含0.1molFe2+、0.2molFe3+,加入0.2mol铁粉,待Fe3+完全还原后,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
A 0.4mol/L B 0.6mol/L C 0.8mol/L D 1.0mol/L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下列离子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且质子数大于中子数的是
A D3O+ B Li+ C ODˉ D OHˉ
.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
A B C D
.水蒸气中常含有部分(H2O)2,要确定(H2O)2的存在,可采用的方法是
A 1L水蒸气冷凝后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测产生氢气的体积
B 1L水蒸气通过浓硫酸后,测浓硫酸增重的质量
C 该水蒸气冷凝后,测水的pH
D 该水蒸气冷凝后,测氢氧原子比
.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右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B 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
C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
D 在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含8.0g NaOH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H2S后,将得到的溶液小心蒸干,称得无水物7.9g,则该无水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A Na2S B NaHS C Na2S和NaHS D NaOH和NaHS
第II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
考生注意:23题为分叉题,分A 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A)

(1)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画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
(2)根据NaH的存在,有人提议可反氢元素放在VIIA族,那么根据其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又可反氢元素放在周期表中的 族。
(3)现有甲、乙两种元素,甲元素原子核外3p亚层上有5个电子,乙元素的焰色反应显黄色。
①用元素符号将甲、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对应位置。
②甲元素与硫元素相比较,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名称),
写出可以验证该结论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
23、(B)
A
B
C
D
(1)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 。
(a) A (b) B (c) C (d) D
(2)有人认为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不是IVA族的碳元素,而是另一种短周期元素,请你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这一元素是 。
(3)现有甲、乙两种短周期元素,室温下,甲元素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乙元素原子核外M电子层与K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
①用元素符号将甲、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对应的位置。
②甲、乙两元素相比较,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名称),可以验证该结论的实验是 。
(a) 将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块状单质分别放入热水中
(b) 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c) 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
(d) 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某一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
O2、H2CrO4、Cr(OH)3、H2O、H2O2
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H2O2→O2
(1)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
(2)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 → 。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如反应转移了0.3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
.在某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8mol的H2和0.6mol的I2,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H2(g)+I2(g)2HI(g)+Q(Q>0)
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2)根据图1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平均速率v(HI)为 ;
(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
①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K(填写增大、减小或不变)HI浓度的变化正确 ;
(用图2中a~c的编号回答)
②若加入I2,H2浓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用图2中d~f的编号回答)
(4)反应达到平衡后,第8分钟时,若反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请在图3中画出8分钟后HI浓度的变化情况。

五、(本题共24分)
考生注意:26题为分叉题,分为A 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A)我国化学侯德榜(右图)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

(1)上述生产纯碱的方法称,副产品的一种用途为 。
(2)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3)写出上述流程中X物质的分子式 。
(4)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
(填上述流程中的编号)的循环。从沉淀池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
(5)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再滴加
(6)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有
(a) 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
(b) 使NaHCO3更多地析出
(c) 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
26.(B)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右图装置制取溴苯。
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
(3)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 ,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4)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 。
(5)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
向试管D中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 ,现象是
.聚合硫酸铁(PFS)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广泛用于水的处理。用铁的氧化物为原料来制取聚合硫酸铁,为控制水解时Fe3+的浓度,防止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原料中的Fe3+必须先还原为Fe3+。实验步骤如下:
(1)用98%的硫酸配制28%的硫酸,所需的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有 。
(a) 容量瓶 (b) 烧杯 (c) 烧瓶
(2)步骤II取样分析溶液中的Fe2+ 、Fe3+ 的含量,目的是 。
(a) 控制溶液中Fe2+与Fe3+ 含量比 (b) 确定下一步还原所需铁的量
(c) 确定氧化Fe2+所需NaClO3的量 (d) 确保铁的氧化物酸溶完全
(3)用NaClO3氧化时反应方程式如下:
6FeSO4+NaClO3+3H2SO4→3Fe2(SO4)3+NaCl+3H2O
若改用HNO3氧化,则反应方程式如下:
6FeSO4+2HNO3+3H2SO4→3Fe2(SO4)3+NO↑+4H2O
已知1mol HNO3价格0.16元、1mol NaClO3价格0.45元,评价用HNO3代替NaClO3作氧化剂的利弊,利是 ,弊是 。
聚合硫酸铁溶液中SO42ˉ与Fe3+ 物质的量之比不是3︰2。根据下列供选择的试剂和基本操作,测定聚合硫酸铁产品溶液中SO42ˉ与Fe3+物质的量之比 。
(4)测定时所需的试剂 。
(a) NaOH (b) FeSO4 (c) BaCl2 (d) NaClO3
(5)需要测定和的质量(填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
(6)选出测定过程中所需的基本操作(按操作先后顺序列出)。
(a) 萃取、分液 (b) 过滤、洗涤 (c) 蒸发、结晶
(d) 冷却、称量 (e) 烘干或灼烧
六、(本题共20分)
.某些废旧塑料可采用下列方法处理:将废塑料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变成有用的物质,实验装置如右图。加热聚丙烯废塑料得到的产物如下表:
产物
氢气
甲烷
乙烯
丙烯

甲苯

质量分数(%)
12
24
12
16
20
10
6
(1)试管A中残余物有多种用途,如下列转化就可可制取高聚物聚乙炔。
A中残留物电石乙炔聚乙炔
写出反应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2)试管B收集到的产品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其一氯代物有 种。
(3)锥形瓶C中观察到的现象。经溴水充分吸收,剩余气体经干燥后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
(4)写出C中逸出的气体在工业上的两种用途 、 。
.苯酚是重要的化式原料,通过下列流程可合成阿司匹林、香料和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已知:
(1)写出C的结构简式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G的结构简式 。
(4)写出反应⑧的化学方程式 。
(5)写出反应类型:④ ⑦ 。
(6)下列可检验阿司匹林样品中混有水杨酸的试剂是 。
(a) 三氯化铁溶液 (b) 碳酸氢钠溶液 (c) 石蕊试液
七、(本题共16分)
.过氧化钙是一种安全无毒的物质,带有数量不等的结晶水,通常还含有部分CaO。
(1)称取0.542g过氧化钙样品,灼热时发生如下反应:
2CaO2·XH2O2CaO+O2↑+2XH2O,得到的O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67.2mL,该样品中CaO2的物质的量为。
(2)另取同一样品0.542g,溶于适量的稀盐酸中,然后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将溶液中Ca2+ 全部转化为CaCO3沉淀,得到干燥的CaCO3 0.70g。
①试计算样品中CaO的质量。
②试计算样品中CaO2·XH2O的X值。
.硝酸工业生产中的尾气可用纯碱溶液吸收,有关的化学反应为:
2NO2+Na2CO3→NaNO3+NaNO3+CO2↑ ①
NO+NO2+Na2CO3→2NaNO2+CO2↑ ②
(1)根据反应①,每产生22.4L(标准状况下)CO2,吸收液质量将增加 g。
(2)配制1000g质量分数为21.2%的纯碱吸收液,需Na2CO3·10H2O多少克?
(3)现有1000g质量分数为21.2%的纯碱吸收液,吸收硝酸工业尾气,每产生22.4L(标准状况)CO2时,吸收液质量就增加44g。
①计算吸收液中NaNO2和NaNO3物质的量之比。
②1000g质量分数为21.2%的纯碱在20℃经充分吸收硝酸工业尾气后,蒸发掉688g水,冷却到0℃,最多可析出NaNO2多少克?(0℃时,NaNO2的溶解度为71.2g/100g水)
参考答案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
第I卷(共66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Mg:24 S:32 Cl:35.5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石油是一种重要能源,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困惑。以下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不当的是
A 用木材作燃料 B 用液氢替代汽油 C 开发风能 D 开发地热
.以下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 乙酸的分子式C2H4O2
C 明矾的化学式KAlSO4·12H2O D 氯化钠的电子式Na
.科学家发现C60后,近年又合成了许多球形分子(富勒烯),如C50、C70、C120、C540等它们互称为
A 同系物 B 同分异构体 C 同素异形体 D 同位素
.下列不符合当今化学研究方向的是
A 发现新物质 B 合成新材料
C 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D 研究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关系
.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 2-乙基丙烷 B CH3CH2CH2CH2OH 1-丁醇
C CH3--CH3 间二甲苯 D 2-甲基-2-丙烯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下列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
A HCl B Na2O2 C C2H2 D CH4
.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 碳酸钙受热分解 B 乙醇燃烧
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 氧化钙溶于水
.某非金属单质A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B。B为气体,其体积是反应掉氧气体积的两倍(同温同压)。以下对B分子组成的推测一定正确的
A 有1个氧原子 B 有2个氧原子 C 有1个A原子 D 有2个A原子
.二甘醇可用作溶剂、纺织助剂等,一旦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肾衰竭,危及生命。二甘醇的结构简式是HO-CH2CH2-O-CH2CH2-OH。下列有关二甘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B 能发生取代反应
C 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D 符合通式CnH2nO3
.已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42-、NO3-,则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 A13+、CH3COO-、C1- B Na+、NH4+、C1-
C Mg2+、C1-、Fe2+ D Mg2+、Ba2+、Br-
.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A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白色
B
无色
橙色
紫色
白色
C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无色
D
黄绿色
无色
紫色
白色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9g D2O中含有的电子数为5NA
B 1molMgCl2中含有的离子数为2NA
C 1molCH4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4NA
D 7.1g C1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 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 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 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
.下列物质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①FeCl2 ②H2SO4 ③NH4NO3 ④HCl
A 只有①②③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①③④ D 全部
.在标准状况下,向100mL氢硫酸溶液中通人二氧化硫气体,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则原氢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0.5mol/L B 0.05mol/L
C 1mol/L D 0.1mol/L
.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两者相同
B 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
C 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
D 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
.根据相关化学原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X是原子晶体,Y是分子晶体,则熔点:X<Y
B 若A2+2D-→2A-+D2,则氧化性:D2>A2
C 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D 若弱酸HA的酸性强于弱酸HB,则同浓度钠盐溶液的碱性:NaA<NaB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右图是气体制取装置,下列能用此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是
A 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 B 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
C 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 D 电石和水制取乙炔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十SO42-→BaSO4↓+2H2O
B Ca(HCO3)2与过量Ca(OH)2溶液反应:
Ca2++HCO3-+2OH-→CaCO3↓+CO32-+2H2O
C Na2CO3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32-+CO2+H2O→2HCO3-
D 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H++OH-→H2O
.室温下,下列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一定大于7的是
A 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B 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
C pH=4的醋酸溶液和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
D pH=4的盐酸和pH=l0的氨水
.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测定溶液的pH,溶液显强碱性。
②取少量溶液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③在上述溶液中再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④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 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 一定有SO32-离子 B 一定有CO32-离子
C 不能确定Cl-离子是否存在 D 不能确定HCO3-离子是否存在
.已知Ba(AlO2)2可溶于水。右图表示的是向A1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时,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y与加入Ba(OH)2的物质的量x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b时沉淀的物质的量:A1(OH)3比BaSO4多
B c-d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AlO2-比Ba2+多
C a-d时沉淀的物质的量:BaSO4可能小于A1(OH)3
D d-e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Ba2+可能等于OH-
第II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
考生注意:23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A)
(1)上表中的实线是元素周期表部分边界,请在表中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边界。
(2)元素甲是第三周期ⅥA族元素,请在右边方框中按氦元素(图1)的式样,写出元素甲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外电子层排布。
(3)元素乙的3p亚层中只有1个电子,则乙原子半径与甲原子半径比较:________>________
甲、乙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元素周期表体现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__________,请写出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元素原子结构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B)下表中的实线表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边界。①~⑤分别表示元素周期表中对应位置的元素。
(1)请在上表中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边界。
(2)元素⑤的原子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总数多_______个。
元素③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
(3)元素④—般在化合物中显_____价,但与_____形成化合物时,所显示的价态则恰好相反。
(4)在元素①的单质、元素②的单质和元素①②形成的合金这三种物质中,熔点最低的是_____。
A 元素①的单质 B 元素②的单质
C 元素①②形成的合金 D 无法判断
.(1)请将5种物质:N2O、FeSO4、Fe(NO3)3、HNO3和Fe2(SO4)3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线上,组成一个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O
(2)反应物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__________,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_。
(3)反应中1mol氧化剂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________mol电子。
(4)请将反应物的化学式及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相应的位置中: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______________,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______________。(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人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H2O(g)CO2(g)+H2(g)+Q(Q>0)
CO和H2O浓度变化如右图,则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mol/(L·min)
(3)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右表。
①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_________状态;
C1数值________0.08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反应在4min~5min问,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单选),
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单选)。
A 增加水蒸气 B 降低温度
C 使用催化剂 D 增加氢气浓度
五、(本题共24分)
考生注意:26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A)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铁与硫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反应所得固体M的成分,设计了如右图装置。倾斜A使稀硫酸(足量)与固体M充分反应,待反应停止后,B装置增重,C装置中溶液无变化,反应后进入量气管气体的体积为V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由上述实验事实可知:
(1)①固体M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中一种物质的质量可以确定为___________g(用代数式表示)。
(2)B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写出B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实验中没有B装置,则C装置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稀硫酸和固体M反应后溶液中还残留淡黄色固体,该固体是_____________,要分离出该固体,在实验操作中,除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
(5)通过进一步实验,测得固体M中各种成分的质量之和小于反应前铁粉和硫粉的质量之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A M中有未反应的铁和硫 B 测定气体体积时水准管的水面高于量气管的水面
C A中留有反应生成的气体 D 气体进入D装置前未用浓硫酸干燥
26.(B)某化学小组采用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以环己醇制备环己烯
已知:
密度 (g/cm3)
熔点 (℃)
沸点 (℃)
溶解性
环己醇
0.96
25
161
能溶于水
环己烯
0.81
-103
83
难溶于水
(1)制备粗品
将12.5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1mL浓硫酸,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②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精品
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_________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_________(填入编号)洗涤。
A KMnO4溶液 B 稀H2SO4 C Na2CO3溶液
②再将环己烯按右图装置蒸馏,冷却水从________口进入。蒸馏时要加入生石灰,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_________左右,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 )
A 蒸馏时从70℃开始收集产品 B 环己醇实际用量多了
C 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
(3)以下区分环己烯精品和粗品的方法,合理的是_________。
A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 用金属钠 C 测定沸点
.蛇纹石矿可以看作由MgO、Fe2O3、Al2O3、SiO2组成。由蛇纹石制取碱式碳酸镁的实验步骤如下
氢氧化物
Fe(OH)3
Al(OH)3
Mg(OH)2
开始沉淀pH
1.5
3.3
9.4
(1)蛇纹石矿加盐酸溶解后,溶液里除了Mg2+外,还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
(2)进行Ⅰ操作时,控制溶液pH=7-8(有关氢氧化物沉淀的pH见右表)
Ca(OH)2不能过量,若Ca(OH)2过量可能会导致_________溶解、_________沉淀。
(3)从沉淀混合物A中提取红色氧化物作颜料,先向沉淀物A中加入_________ (填入物质的化学式),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次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4)物质循环使用,能节约资源。上述实验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填写物质化学式)。
(5)现设计一个实验,确定产品aMgCO3·bMg(OH)2·cH2O中a、b、c的值,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可用试剂:浓硫酸、碱石灰):
①样品称量 ②高温分解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MgO称量
(6)18.2g产品完全分解后,产生6.6g CO2和8.0g MgO,由此可知,产品的化学式中: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
六、(本题共20分)
.已知可简写为。降冰片烯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
(1)降冰片烯属于__________。
A 环烃 B 不饱和烃 C 烷烃 D 芳香烃
(2)降冰片烯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
(3)降冰片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含有一个六元环的单环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4)降冰片烯不具有的性质__________。
A 能溶于水 B 能发生氧化反应
C 能发生加成反应 D 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已知(注:R,R’为烃基)
A为有机合成中间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可能得到两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产物,其中的一种B可用于制取合成树脂、染料等多种化工产品。A能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
试回答
(1)写出符合下述条件A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各任写一种):
a.具有酸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b.能发生水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分子中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
(3)C→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E→F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A 氧化反应 B 还原反应 C 加成反应 D 取代反应
(4)写出化学方程式: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E生成高聚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C的同分异构体Cl与C有相同官能团,两分子Cl脱去两分子水形成含有六元环的C2,写出C2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本题共16分)
.合成氨工业生产中所用的α-Fe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FeO、Fe2O3
(1)某FeO、Fe2O3混合物中,铁、氧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其中Fe2+与Fe3+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2)当催化剂中Fe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其催化活性最高,此时铁的氧化物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用小数表示,保留2位小数)。
(3)以Fe2O3为原料制备上述催化剂,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炭粉,发生如下反应:
2Fe2O3+C4FeO+CO2↑。为制得这种活性最高的催化剂,应向480g Fe2O3粉末中加入炭粉的质量为_________g。
.已知:4NH3+5O24NO+6H2O;4NO+3O2+2H2O4HNO3
设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20,氮气体积分数为0.80,请完成下列填空及计算:
(1)amol NO完全转化为HNO3需要氧气______mol;
(2)为使NH3恰好完全氧化为一氧化氮,氨-空气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保留2位小数)。
(3)20.0moL的NH3用空气氧化,产生混合物的组成为:NO 18.0mol、O2 12.0mol、N2 150.0mol和一定量的硝酸,以及其它成分。(高温下NO和O2不反应)
计算氨转化为NO和HNO3的转化率。
(4)20.0moL的NH3和一定量空气充分反应后,再转化为HNO3。
①在右图中画出HNO3的物质的量n(A)和空气的物质的量n(B)关系的理论曲线。
②写出当125≤n(B)≤200时,n(A)和n(B)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
第I卷(共66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K:39 Fe:56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近期我国冀东渤海湾发现储量达10亿吨的大型油田。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石油属于可再生矿物能源 B 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 石油的裂化是物理变化 D 石油分馏的各馏分均是纯净物
.U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U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下列有关U说法正确的是
A U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 B U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
C U与U互为同位素 D U与U互为同素异形体
.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 B 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C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D 葡萄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下列有关物理量相应的单位表达错误的是
A 摩尔质量g/mol B 气体摩尔体积L/mol
C 溶解度g/100g D 密度g/cm3
.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
B 用斧头将木块一劈为二,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原子恰好分成更小微粒
C 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可以成为绝缘体
D 一定条件下,水在20℃时能凝固成固体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 纯碱溶液去油污 B 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C 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D 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检验方法
沉淀法
显色法
气体法
含义
反应中有沉淀产生或溶解
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反应中有气体产生
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 NH4+-气体法 B I--沉淀法 C Fe3+-显色法 D Ca2+-气体法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SO2+OH-→HSO3-
B 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
C 盐酸滴入氨水中:H++OH-→H2O
D 碳酸钙溶解于稀硝酸中:CO32-+2H+→CO2↑+H2O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 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C 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 倾倒液体对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
.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A 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B 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
C 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 D 金属晶体:晶体是否能够导电
.有关物质燃烧时火焰颜色描述错误的是
A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苍白色 B 钠在空气中燃烧——黄色
C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 D 硫在氧气中燃烧——绿色
.往含I-和Cl-的稀溶液中滴人AgNO3溶液,沉淀的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原溶液中c(I-)/c(Cl-)的比值为
A (V2-V1)/V1 B V1/V2
C V1/(V2-V1) D V2/V1
.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
B 100mL 0.1mol/L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
C 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
D 两溶液中分别加人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
.已知:CH3CH2CH2CH3(g)+6.5O2(g)→4CO2(g)+5H2O(l)+2878kJ
(CH3)2CHCH3(g)+6.5O2(g)→4CO2(g)+5H2O(l)+2869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B 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 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 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下列有关化学键与晶体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一定只有极性键
B 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高
C 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 含有阴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阳离子
.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铅笔端作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B 铂片端作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C 铅笔端有少量的氯气产生 D a点是负极,b点是正极
.可用右图装置制取(必要时可加热)、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A 铜和稀硝酸制一氧化氮 B 氯化钠与浓硫酸制氯化氢
C 锌和稀硫酸制氢气 D 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制硫化氢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右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
C 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
D 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
.莽草酸是一种合成治疗禽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鞣酸存在于苹果、生石榴等植物中。下列关于这两种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酸都能与溴水反应
B 两种酸遇三氯化铁溶液都显色
C 鞣酸分子与莽草酸分子相比多了两个碳碳双键
D 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的量相同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下11.2L的甲烷气体含有甲烷分子数为0.5NA个
B 14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总原子数为3NA个
C 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钠离子数为0.1NA个
D 5.6g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3NA个
.已知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要使溶液中c(H+)/c(CH3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少量烧碱溶液 B 升高温度 C 加少量冰醋酸 D 加水
.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
(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 K+一定存在 B 100mL溶液中含0.01mol CO32-
C Cl-可能存在 D 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
第II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
考生注意:23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A)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T
M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Y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Z
元素最高正价是+7价
(1)元素T的原子最外层共有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
(2)元素Y与氢元素形成一种离子YH4+,写出该微粒的电子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
(3)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 常温下Z的单质和T的单质状态不同 b Z的氢化物比T的氢化物稳定
c 一定条件下Z和T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T、X、Y、Z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酸的是 ,理由是 。
(B)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T
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所得溶液呈弱酸性
X
L层p电子数比s电子数多2个
Y
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
Z
L层有三个未成对电子
(1)写出元素X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写出元素Z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
(2)写出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电离方程式
(3)元素T与氯元素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 常温下氯气的颜色比T单质的颜色深
b T的单质通入氯化钠水溶液不能置换出氯气
c 氯与T形成的化合物中氯元素呈正价态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T、X、Y、Z四种元素的单质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单质的是 ,理由 。
.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
NO3-+4H++3e→NO+2H2O
K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2)反应中硝酸体现了 、 性质。
(3)反应中若产生0.2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4)若1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 。
.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Cu2O/ZnO):CO(g)+2H2(g)CH3OH(g)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1)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 ,升高温度,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气的浓度减少 b 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c 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 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4)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Cu2O,反应体系中含少量CO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Cu2O的量不变,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五、(本题共24分)
考生注意:26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可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A)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1)从右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
氮气 、氢气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有 、
(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人乙装置的水中吸收氨, (“会”或“不会”)发生倒吸,原因是: 。
(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 ,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写出乙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6)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H+、OH-、 、 离子。
(B)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其设计的实验过程为:
(1)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 上(用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取用坩埚应使用 ,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 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实验所用仪器:a 蒸发皿 b 石棉网 c 泥三角
d 表面皿 e 坩埚钳 f 试管夹
(2)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用以制取胆矾。灼烧后含有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
a 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b 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
c 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 d 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
(3)通过途径Ⅱ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 、冷却结晶、 、自然干燥
(4)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 、
(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过程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 次
(6)若测定结果x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a 加热温度过高 b 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
c 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d 胆矾晶体部分风化
.将磷肥生产中形成的副产物石膏(CaSO4·2H2O)转化为硫酸钾肥料和氯化钙水合物储热材料,无论从经济效益、资源综合利用还是从环境保护角度看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石膏转化为硫酸钾和氯化钙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1)本工艺中所用的原料除CaSO4·2H2O、KCl外,还需要 等原料
(2)写出石膏悬浊液中加入碳酸铵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过滤Ⅰ操作所得固体中,除CaCO3外还含有 (填化学式)等物质,该固体可用作生产水泥的原料。
(4)过滤Ⅰ操作所得滤液是(NH4)2SO4溶液。检验滤液中含有CO32-的方法是:

(5)已知不同温度下K2SO4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量如下表:
温度(℃)
0
20
60
K2SO4溶解的量(g)
7.4
11.1
18.2
60℃时K2SO4的饱和溶液591g冷却到0℃,可析出K2SO4晶体 g
(6)氯化钙结晶水合物(CaCl2·6H2O)是目前常用的无机储热材料,选择的依据是
a 熔点较低(29℃熔化) b 能导电 c 能制冷 d 无毒
(7)上述工艺流程中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六、(本题共20分)
.乙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乙炔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以下化合物。完成下列各题:
(1)正四面体烷的分子式为 ,其二氯取代产物有 种
(2)关于乙烯基乙炔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 1摩尔乙烯基乙炔能与3摩尔Br2发生加成反应
c 乙烯基乙炔分子内含有两种官能团
d 等质量的乙炔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不相同
(3)写出与环辛四烯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的分子的结构简式:
(4)写出与苯互为同系物且一氯代物只有两种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举两例):

.以石油裂解气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可得到重要的化工产品增塑剂G。
请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 反应④
(2)写出反应条件:反应③ 反应⑥
(3)反应②③的目的是: 。
(4)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
(5)B被氧化成C的过程中会有中间产物生成,该中间产物可能是 (写出一种物质的结构简式),检验该物质存在的试剂是 。
(6)写出G的结构简式 。
七、(本题共16分)
.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100mL 3.00mol/L的NaOH溶液(密度为1.12g/mL)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0500mol。
(1)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2)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 mol
(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Cl2):n(H2)= 。
.钾是活泼的碱金属,钾和氧有氧化钾(K2O)、过氧化钾(K2O2)和超氧化钾(KO2)等多种化合物。
(1)钾和硝酸钾反应可制得K2O(10K+2KNO3→6K2O+N2),39.0g钾与10.1g硝酸钾充分反应生成K2O的质量为 g。
(2)某过氧化钾样品中氧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氧)为0.28,则样品中K2O2的质量分数为 。
(3)超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4KO2+2CO2→2K2CO3+3O2),在医院、矿井、潜水、高空飞行中用作供氧剂。13.2L(标准状况)CO2和KO2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8.8L (标准状况),计算反应消耗的KO2的质量。
(4)KO2加热至600℃部分分解得到产物A。6.30g产物A充分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钾并产生氧气1.12L(标准状况),试确定产物A中钾氧两种原子个数之比。如果产物A只含有两种化合物,写出所有可能的化学式并计算A中两种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上海高考化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5~12页)两部分。全卷共12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共66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Ba-137
选择题(本题共10分)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K-39
Cu-64 Ca-40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食品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下列不属于会食品安全检测指标的是
A.淀粉的含量 B.二氧化硫的含量 C.亚硝酸盐的含量 D.甲醛的含量
2.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CO2的电子式 B. Cl-的结构示意图
C.乙烯的结构简式 C2H4 D.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 17 37Cl
3.植物及其废弃物可制成乙醇燃料,下列关于乙醇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一种再生能源 B.乙醇易燃烧,污染小
C.乙醇只能在实验室内作燃料 D.粮食作物是制乙醇的重要原料
4.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是
A.NaOH B.SiO2 C.Fe D.C3H8
5.下列关于化学学习和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模型有助于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B.质量守恒定律是大量试验事实的总结
C.化学家踢出的假设都能被试验证明 D.化学基本原理的应用是有一定条件的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正确选项)
6.下列物质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F2、K、HCl B.Cl2、Al、H2 C.NO2、Na、Br2 D.O2、SO2、H2O
7.下列各化合物的命名中正确的是
A.CH2=CH-CH=CH2 1,3—丁二烯 B.
C. 甲基苯酚 D. 2—甲基丁烷
8.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分解下列某化合物2g,产生氧气1.6g,此化合物是
A.1H216O B.2H216O C.1H218O D.2H218O
9.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g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失去电子数为0.5NA
B.1L2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Mg2+数为2NA
C.标准状况下,11.2L的SO3所含分子数为0.5NA
D.室温下,8g甲烷含有共价键数为2NA
10.右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
挤压胶管的胶头,下列与试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
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 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11.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10-13mol·L-1,该溶液可能是
①二氧化硫水溶液 ②氯化铵水溶液 ③硝酸钠水溶液 ④氢氧化钠水溶液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2.取一张用饱和NaCl溶液浸湿的pH试纸,两根铅笔芯作电极,接通
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发现电极与试纸接触处出现一个双色同心圆,内圆
为白色,外圆呈浅红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电极是阴极 B.a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
C.电解过程中,水是氧化剂 D.b电极附近溶液的pH变小
13.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中,NaClO发生如下反应:3NaClO→2NaCl+NaClO3。在相同条件下NaClO2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其最终产物是
A.NaCl、NaClO B.NaCl、NaClO3
C.NaClO、NaClO3 D.NaClO3、NaClO4
14.某酸性溶液中只有Na+、CH3COO-、H+、OH-四种离子。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由pH=3的CH3COOH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
B.该溶液由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CH3COOH溶液混合而成
C.加入适量NaOH,溶液中离子浓度为c(CH3COO-)>c(Na+)>c(OH-)>c(H+)
D.加入适量氨水,c(CH3COO-)一定大于c(Na+)、c(NH4+)之和
15.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右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试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
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
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16.霉酚酸酯(MMF)是器官移植中抑制细胞增殖
最常用的药物。下列关于说法正确的是
A.MMF能溶于水
B.MMF能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C.1molMMF能与6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1molMMF能与含3mol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
17.已知:H2(g)+F2(g)→2HF(g)+270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氢气与1L氟气吸收270kJ热量
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热量小于270Kj
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热量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18.设计学生试验要注意安全、无污染、现象明显。根据启普发生器原理,可用
底部有小孔的试管制简易的气体发生器(见右图)。若关闭K,不能使反应停止,
可将试管从烧杯中取出(会有部分气体逸出)。下列气体的制取宜使用该装置的是
A.用二氧化锰(粉末)与双氧水制氧气
B.用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
C.用硫化亚铁(块状)与盐酸制硫化氢
D.用碳酸钙(块状)与稀硫酸制二氧化碳
19.研究发现,空气其中少量的NO2能参与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反应过程如下:
①SO2+NO2→SO3+NO ②SO3+H2O→H2SO4 ③2NO+O2→2NO2
NO2在上述过程中的作用,与H2SO4在下列变化中的作用相似的是
A.潮湿的氯气通过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 B.硫化氢通入浓H2SO4中
C.浓H2SO4滴入萤石中,加热 D.加入少量H2SO4使乙酸乙酯水解
2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AgNO3溶液中滴入少量的Na2S溶液 2Ag++S2-→Ag2S↓
B.过量CO2通入Ca(ClO)2溶液中 ClO-+CO2+H2O→HCO3-+HClO
C.向Na2CO3溶液中加入过量CH3COOH溶液 CO32-+2H+→CO2↑+H2O
D.向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NaHSO3溶液 2HSO3-+Ba2++2OH-→BaSO3↓+SO32-+2H2O
21.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氢气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图1,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试验组别可能是
A.4-3-2-1 B.1-2-3-4 C.3-4-2-1 D.1-2-4-3
22.在石灰窑中烧制生石灰,1molCaCO3完全分解所需要的能量,可燃烧0.453mol碳来提供。设空气中O2体积分数为0.21,N2为0.79,则石灰窑产生的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A.0.43 B.0.46 C.0.49 D.0.52
第Ⅱ卷(共84分)
四、(本题共24分)
考生注意:23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课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23.(A)四种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表。氢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
A
B
C
D
性质
结构
信息
室温下单质呈粉末状固体,加热易熔化。
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单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能溶于水。
原子的M层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
单质质软、银白色固体、导电性强。
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
原子最外层电子层上s电子数等于p电子数。
单质为空间网状晶体,具有很高的熔、沸点。
⑴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写出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
⑵写出C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A与C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的pH 7(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⑶D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晶体的硬度 (填“大于”、“小”),其理由是 。
⑷A、B两元素非金属性较强的是(写元素符号) 。写出证明这一结论的一个实验事实 。
23.(B)元素A—D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四种元素,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
A
B
C
D
性质
结构
信息
单质制成的高压灯,发出的黄光透雾力强、射程远。
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其单质。原子的最外层未达到稳定结构。
单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原子的L层有一个未成对的p电子。
+2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
⑴上表中与A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是 ,写出D离子的电子排布式 。
⑵D和C形成的化合物属于 晶体。
写出C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⑶对元素B的单质或化合物描述正确的是 。
B元素的最高正价为+6
常温、常压下单质难溶于水
单质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
在一定条件下镁条能与单质B反应
⑷A和D量元素金属性较强的是(写元素符号) 。写出能证明该结论的一个实验事实

24.某反应体系中的物质有:NaOH、Au2O3、Na2S4O6、Na2S2O3、Au2O、H2O。
⑴请将Au2O3之外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别填如以下空格内。
⑵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还原剂是 。
⑶将氧化剂与还原剂填入下列空格中,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⑷纺织工业中常用氯气作漂白剂,Na2S2O3可作为漂白后布匹的“脱氯剂”,Na2S2O3和Cl2反应的产物是H2SO4、NaCl和HCl,则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
25.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
0.008
0.007
0.007
0.007
⑴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已知:>,则改反应是 热反应。
⑵右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 。
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
⑶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 (NO)=2v正 (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⑷ 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及时分离除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
五.(本题共24分)
考生注意:26题为分叉题,分A、B两题,考生课任选一题。若两题均做,一律按A题计分。A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B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解答。
26.(A)如上图所示,将甲、乙两个装有不同物质的针筒用导管连接起来,将乙针筒内的物质压到甲针筒内,进行下表所列的不同实验(气体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试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甲针筒内物质
乙针筒内物质
甲针筒的现象
1
10mLFeSO4溶液
10mLNH3
生成白色沉淀,后变色
2
20mLH2S
10mLSO2
3
30mLNO2(主要)
10mLH2O(l)
剩有无色气体,活
塞自动向内压缩
4
15molCl2
40mLNH3
⑴实验1中,沉淀最终变为 色,写出沉淀变色的化学方程式 。
⑵实验2甲针筒内的现象是:有 生成,活塞 移动(填向外、向内、不)。
反应后甲针筒内有少量的残留气体,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将其通入 溶液中。
⑶实验3中,甲中的30mL气体是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那么甲中最后剩余的无色气体是
,写出N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⑷实验4中,已知:3Cl2+2NH3→N2+6HCl。甲针筒除活塞有移动,针筒内有白烟产生外,气体的颜色变化为 ,最后针筒中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 mL。
26.(B)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⑴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
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催化反应是 反应。
⑵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
甲的作用是 ;乙的作用是 。
⑶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干燥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 。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
⑷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 。
要除去该物质,可现在混合液中加入 (填写字母)。
a.氯化钠溶液     b.苯     c.碳酸氢钠溶液     d.四氯化碳
然后,再通过      (填试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
27.明矾石是制取钾肥和氢氧化铝的重要原料,明矾石的组成和明矾相似,此外还含有氧化铝和少量氧化铁杂质。具体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述图示,完成下列天空:
⑴明矾石焙烧后用稀氨水浸出。配制500mL稀氨水(每升含有39.20g氨)需要取浓氨水(每升含有250.28g氨) mL,用规格为 mL量筒量取。
⑵氨水浸出后得到固液混合体系,过滤,滤液中除K+、SO42-外,还有大量的NH4+。检验NH4+的方法是 。
⑶写出沉淀物中所有物质的化学式 。
⑷滤液I的成分是水和 。
⑸为测定混合肥料K2SO4、(NH4)2SO4中钾的含量,完善下列步骤:
①称取钾氮肥试样并溶于水,加入足量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 、 、 (依次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③冷却、称重。
⑹若试样为mg,沉淀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试样中K2SO4的物质的量为:
mol(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六.(本题共20分)
28.近年来,由于石油价格不断上涨,以煤为原料制备一些化工产品的前景又被看好。下图是以煤为原料生产聚氯乙烯(PVC)和人造羊毛的合成路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反应类型 反应① 反应② 。
⑵写出结构简式 PVC C 。
⑶写出A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⑷与D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可发生碱性水解的物质有 种(不包括环状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 。
29.已知:CH2=CH—CH=CH2+CH2=CH2,物质A在体内脱氢酶的作用下会氧化为有害物质GHB。下图是关于物质A的一种制备方法及由A引发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反应类型 反应① 反应③ 。
⑵写出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 。
⑶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⑷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⑸反应④中除生成外,还可能存在一种副产物(含结构),它的结构简式为 。
⑹与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不可能为 (填写字母)。
a.醇 b.醛 c.羧酸 d.酚
七.(本题共16分)
30.生态农业涉及农家废料的综合利用,某种肥料经发酵得到一种含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的混合气体。2.016L(标准状况)该气体通过盛有红热CuO粉末的硬质玻璃管,发生的反应为:
CH4+4CuOCO2+2H2O+4Cu。当甲烷完全反应后,硬质玻璃管的质量减轻4.8g。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吸收,生成沉淀8.5g。
⑴原混合气体中甲烷的物质的量是 。
⑵原混合气体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1.小苏打、胃舒平、达喜都是常用的中和胃酸的药物。
⑴小苏打片每片含0.50gNaHCO3,2片小苏打片和胃酸完全中和,被中和的氢离子是 mol。
⑵胃舒平每片含0.245gAl(OH)3。中和胃酸是,6片小苏打片相当于胃舒平 片。
⑶达喜的化学成分是铝和镁的碱式盐。
①取该碱式盐3.01g,加入2.0mol·L-1盐酸使其溶解,当加入盐酸42.5mL时开始产生CO2,加入盐酸至45.0mL时正好反应完全,计算该碱式盐样品中氢氧根与碳酸根的物质的量之比。
②在上述碱式盐溶于盐酸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过滤,沉淀物进行干燥后重1.74g,若该碱式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040,试推测该碱式盐的化学式。
上海化学参考答案
第I卷(共66分)
一、(本题共10分)
1.A 2.B 3. C 4. D 5. C
二.(本题共36分)
6.A 7.D 8.B 9.D 10.A 11.A 12.D 13.B 14.A
15. C 16. D 17.C
三.(本题共20分)
18.B 19.B、D 20.A、B 21.A、C 22.A、B
第Ⅱ卷(共88分)
四.(本题共24分)
23.(A)(本题共8分)
⑴第三周期 ⅦA 1s22s22p63s23p4 ⑵2Na+2H2O=2NaOH+H2↑ 大于
⑶大 SiO2是原子晶体 或 小 CO2是分子晶体 (合理即给分)
⑷Cl 高氯酸的酸性大于硫酸的酸性或氯化氢稳定比硫化氢强(合理即给分)
23.(B) (本题共8分)
⑴Mg 1s22s22p6 ⑵离子 2F2+2H2O=4HF+O2
⑶b d(B是氧气或氮气)
⑷Na 钠与水反应比镁与反应剧烈后氢扬化钠的碱性比氢氧化镁强(合理即给分)
24.(本题共8分)
⑴Au2O3、Na2S2O3、H2O、Na2S4O6、Au2O、NaOH
⑵ Na2S2O3 ⑶ ⑷1:4
25.⑴K= 放热 ⑵b 1.5×10-3mol·L-1·s-1 ⑶b c ⑷c
五.(本题共24分)
26.(A)(本题共12分)
⑴红褐色 4Fe(OH)2+O2+2H2O=4Fe(OH)3↓ ⑵黄色固体 向内 NaOH
⑶NO 3NO2+H2O=2HNO3+NO ⑷黄绿色变为无色 5
26.(B)(本题共12分)
⑴2Cu+O22CuO CH3CH2OH+CuOCH3CHO+Cu+H2O 加热
⑵加热 冷却 ⑶乙醛 乙醇 水 氮气 ⑷乙酸 c 蒸馏
27.(本题共12分)
⑴78 100
⑵取滤液少许,加入NaOH,加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合理即给分)
⑶Al(OH)3 Al2O3 Fe2O3 ⑷K2SO4 (NH4)2SO4
⑸BaCl2 过滤 洗涤 干燥 ⑹
六.(本题共20分)
28.(本题共8分)
⑴加成反应 加聚反应 ⑵ H2C=CH—CN
⑶HC≡CH+CH3COOHH2C=CH-OOCCH3
⑷ 4 CH2=CHCOOCH3 (合理即给分)
29.(本题共12分)
⑴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 ⑵HOCH2CH2CH2CHO
⑶HOCH2CH2CH2COOH+H2O
⑷CH2=CHJ-CH=CH2+CH2=CH-COOH
⑸ ⑹d
七.(本题共16分)
30.(本题共5分)
⑴0.075mol ⑵5.56%
31.(本题共11分)
⑴0.012mol ⑵3.8 ⑶n(OH-):n(CO32-)=16:1 ⑷Al2Mg6(OH) 16CO2·4H2O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