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海市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分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09年上海市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分析卷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5-18 15: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09年上海市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分析卷
(满分60分,测试时间4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C-12、N-14、O-16、Na-23、K-39、Ca-40。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1. 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是当今三大环境问题,其中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 ……………………………………………………………………………………… ( )
A.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硫 C. 一氧化碳 D. 氧气
2. 能表示2个氮分子的是…………………………………………………………… ( )
A. 2N B. N2 C. N2O D. 2N2
3. 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 )
A. Fe B. Si C. Ca D. Al
4. 有关物质的命名,错误的是……………………………………………………… ( )
A. H2S──硫酸氢 B. FeO──氧化亚铁
C. CaCl2──氯化钙 D. Mg(OH)2──氢氧化镁
5. 有关的自然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 积雪融化 B. 铁生锈 C. 森林火灾 D. 酸雨形成
6. 水是生命之源,在常见的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 自来水 B. 冰水 C. 矿泉水 D. 汽水
7. 碳的单质中,质地较软,可作电极的是………………………………………… ( )
A. 金刚石 B. 石墨 C. 活性炭 D. C60
8. 在常温下,某溶液的pH=9.6,则该溶液……………………………………… ( )
A. 呈中性 B. 呈酸性 C. 呈碱性 D. 无法判断
9. 实验室常见仪器中,不能被加热的是…………………………………………… ( )
A B C D
10. 金属化合物的焰色反应呈现的色彩丰富多样,其中灼烧钠盐时,火焰的颜色呈 ……………………………………………………………………………………… ( )
A. 蓝色 B. 黄色 C. 绿色 D. 紫色
11. 钨有“光明使者”的美誉,冶炼钨所用的白钨石的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4),钨 酸钙中钨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 -6 B. +4 C. +6 D. +7
12. 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
A. 碳酸钙 B. 氯化铵 C. 一氧化碳 D. 三聚氰胺(C3H6N6)
13. 通过铝热反应能释放大量的热量,生成熔融状态的铁可用来焊接铁轨,反应如下: Fe2O3+2Al→Al2O3+2Fe,其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 ( )
A. Fe2O3 B. Al C. Al2O3 D. Fe
14. 燃烧柴禾时,把柴禾架空一些会使其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 )
A. 散热的速度加快 B. 聚集的热量增加
C. 柴禾的着火点降低 D. 有利于新鲜空气的补充
15. 将X、Y两种金属片分别插人硫酸铜溶液中,X没有发生明显变化,Y表面析出金属铜。 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A. Y、铜、X B. X、铜、Y C. 铜、Y、X D. Y、X、铜
16. 酸的通性主要取决于……………………………………………………………… ( )
A. 酸都能和指示剂作用 B. 酸都含有氢元素
C. 酸都能和碱反应 D. 酸都含有酸根
17. 用右下图的装置和排空气(ρ=1.29 g/L)法收集气体,若被收集的某种气体应由b口通 入,则这种气体是………………………………………………………………… ( )
A. 氢气(ρ=0.089 g/L)
B. 一氧化碳(ρ=1.25 g/L)
C. 氧气(ρ=1.43 g/L)
D. 二氧化碳(ρ=1.96 g/L)
18. 鉴别三种固体:氧化钙、硫酸铜、硫酸钡,简单可行的方法是……………… ( )
A. 直接观察颜色 B. 分别加热并观察
C. 分别称量判断 D. 分别放入水中并观察
19. 某温度下,将饱和NaCl溶液取出5 mL和10 mL,分别装入甲、乙两支试管中,然后 往两支试管中均加入1 g NaCl固体,充分振荡,则此时甲、乙两支试管中的NaCl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之比为…………………………………………………………… ( )
A. 1:2 B. 2:1 C. 1:1 D. 无法确定
20. 关于物质的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B. 摩尔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C. 1 mol硫酸中约含有6.02×1023个硫原子
D. 像米粒这样细小的物体可以方便地用摩尔进行计量
二、填空题(20分)
21. 下图四个试剂瓶中盛放有实验室常见的四种物质,请按要求填空:


A瓶中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C瓶中的物质属于______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四瓶试剂中, ___________(填化学式)是黑色粉末, ___________(填化学式)可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22. 海洛因是我国政府明令禁止的毒品,其化学式为C21H23NO5,该物质由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海洛因中__________元素含量最高。
23. 在点燃条件下进行的甲、乙、丙三个实验如下图所示,根据发生反应的现象及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个实验有多个共同的特点:
①都是与氧气发生反应;
②都属于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甲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放出热量。
(3)写出丙实验集气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联合制碱法”是我国科学家侯德榜首创的一种纯碱生产方法。其中的主要反应之一是:NH4HCO3+X→NaHCO3↓+NH4Cl,请回答: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物中NH4Cl是一种化学肥料,它属于___________肥。
(3)70℃时,100g饱和NH4Cl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该温度时NH4Cl的溶解度为60g/100g水)。
25. 某蓝色CuCl2溶液中可能混有盐酸,向该溶液中逐滴滴入某种碱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碱的物质的量关系如下图所示。据此推断:
(1)产生的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原蓝色溶液中是否混有盐酸?_________(填“是”或“否”)。
(3)加入的碱可能是氢氧化钡吗?_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20分)
26. 草酸(H2C2O4)在一定条件下受热会发生分解,某同学对分解产物的可能组合进行了多种假设:
①H2、CO
②H2、CO2
③H2O、CO
④H2O、CO2
⑤H2O、CO、CO2
在这些假设中,可以运用初中化学所学的相关知识并通过一定的逻辑推理直接排除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其它的则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该同学为探究分解产物中CO、CO2这两种物质的存在情况,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两套装置:


两套装置比较应选择____________装置进行实验,C处连接气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A处玻璃管内黑色固体变成光亮红色说明原气体中含有_______;若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原气体中有________。
27. 为研究二氧化锰、加热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 A、B、C三支试管中分别盛有等体积5%的过氧化氢溶液,如下图所示进行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C中用于加热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

实验现象 A:试管壁有气泡附着,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B: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D:有大量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收集的气体,木条复燃。
分析 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仪器b中的液体质量都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①分析A、B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加热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促进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
28. 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为确定其是否全部变质,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如下。
(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请计算实验②中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请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3)通过上述实验和计算可知该氢氧化钠是否已全部变质?________(填“是”或“否”)。
2009年上海市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分析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空号 答案 分值 说明
1 1 A 1分 质量分析时请填写每位学生所填写的具体选项(不是分值)
2 2 D 1分
3 3 D 1分
4 4 A 1分
5 5 A 1分
6 6 B 1分
7 7 B 1分
8 8 C 1分
9 9 C 1分
10 10 B 1分
11 11 C 1分
12 12 D 1分
13 13 B 1分
14 14 D 1分
15 15 A 1分
16 16 B 1分
17 17 A 1分
18 18 D 1分
19 19 C 1分
20 20 C 1分
21 21 NaOH 1分
22 盐 1分
23 CuO 1分
24 Zn 1分
22 25 4 1分
26 369 g/mol 2分 数值1分,单位1分
27 C(或碳) 1分
23 28 化合 1分
29 都生成氧化物(反应都很剧烈,发光发热……) 1分 合理即可
30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分 每个点1分
31 3Fe+2O2Fe3O4 1分
24 32 NaCl 1分
33 氮 1分
34 37.5% 1分
25 35 Cu(OH)2 1分
36 是 1分
37 不可能 1分
38 若加入的碱为氢氧化钡,加入的氢氧化钡的与生成的氢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与图中沉淀物质的量增长段的曲线的斜率不符。 1分 合理即可
26 39 ①③④ 3分 所写答案少于或等于3个的,每答对一个给1分;所写答案多于3个的,每答错一个扣一分,扣完即止
40 乙 1分
41 若存在一氧化碳,收集未反应完的一氧化碳(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1分 合理即可
42 一氧化碳 1分
43 二氧化碳 1分
27 44 试管 1分
45 酒精灯 1分
46 2H2O22H2O+O2↑ 1分
47 ①反应生成了氧气逸出,②加热反应的过程中有水蒸气逸出 2分 每答对一种情况得1分
48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1分 合理即可
49 能 1分
28 50 CO2+2NaOH→Na2CO3+H2O 1分
51 CaCl2+Na2CO3→CaCO3↓+2NaCl x=0.02 mol0.02×106=2.12 g 4分 化学方程式、列式、两个答案(物质的量、质量)各1分
52 否 1分
PAGE
- 5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