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文档属性

名称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6-03 09: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 课题3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化学平衡状态 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3)限度:一定条件下,平衡状态是在该条件下化学反应进 行的最大限度。逆、等、动、定、变一、知识准备(1)定义(2)特征:2、化学平衡移动正逆(1)定义: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 过程叫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a、定义: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温度、或压强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b、适用范围: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
平衡等。2、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生成物浓度增大,但比原来小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生成物浓度生成物浓度减小,但比原来大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反应物浓度增大,但比原来小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反应物浓度减小,但比原来大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移动的结果化学平衡的移动改变影响条件2、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体系温度升高,但比原来低向放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体系温度降低,但比原来高向吸热方向移动升高温度体系压强增大,但比原来小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减小体系压强体系压强减小,但比原来大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增大体系压强化学平衡移动的结果化学平衡的移动改变影响条件2、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氯化钴溶液的变色原理A、加入水,平衡向右移动B、加入浓盐酸、氯化物溶液,平衡向左移动CoCl2·6H2O和无水CoCl2转化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实验1:氯化钴溶液颜色的变化(1)观察稀释酸性CoCl2溶液时颜色的变化操作:
向3mL0.5mol·L-1CoCl2溶液中慢慢滴加约6mL浓盐酸,观察现象
将上述试管中的溶液分成两份,向其中一溶液中加入约3mL蒸馏水,与另一溶液作对比,观察现象增大了Cl-浓度,
平衡向左移动平衡向右移动溶液颜色变化:蓝色→紫色→紫红色→粉红色溶液颜色变化:粉红色→紫红色→紫色→蓝色(2)观察受热时CoCl2溶液颜色的变化 操作:
取一支试管,加入3 mL95%乙醇溶液和少量(2-3小粒)氯化钴晶体,振荡使其溶解,再滴滴加蒸馏水,至溶液恰好呈粉红色,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该试管片刻。观察上述实验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平衡向左移动平衡向右移动4、乙酸乙酯水解的影响因素(2)酸对乙酸乙酯的水解起催化剂的作用(3)碱对乙酸乙酯的水解起催化剂的作用外,
还能促进水解平衡向右移动。(1)在纯水中,即使加热,乙酸乙酯的水解 反应速率也很慢实验2:探究影响乙酸乙酯水解程度的因素试管1:
4 mL蒸馏水+2滴甲基橙 + 2 mL乙酸乙酯
试管2:
4 mL5 mol·L-1 H2SO4+2滴甲基橙 + 2 mL乙酸乙酯
试管3:
4 mL10 mol·L-1NaOH溶液+2滴石蕊 + 2 mL乙酸乙酯
溶液显橙色溶液呈红色溶液呈蓝色 将三只试管同时插入热水浴(约60℃)中,加热约5分钟(加热过程注意不要振荡)。观察现象,比较各试管中无色的乙酸乙酯层剩余体积的大小。操作:2、现象乙酸乙酯体积无明显变化,溶液仍为橙色乙酸乙酯体积变小,溶液仍为红色乙酸乙酯几乎
全部消失,
溶液蓝色变浅2、若刚开始忘了对三支试管作编号也没有关系。从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到界面无变化的只加了蒸馏水;界面有上升的是加了硫酸的;界面明显上升的是加了氢氧化钠的。或从指示剂颜色也可辨别:加蒸馏水的溶液为橙色;加硫酸的为红色;加石蕊的为无色。1、氯化钴水合物在不同的湿度下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故可以根据颜色变化来判断湿度的变化。交流与讨论:拓展课题4—4:淀粉与碘显色现象的探究淀粉溶液的浓度为10%,选用的酸为4 mol·L-1的硫酸,2 mol·L-1的硫酸和6 mol·L-1的硫酸以及1 mol·L-1的盐酸和浓盐酸实验步骤:
1.在3只试管中加入4 mL的淀粉溶液,并加入2mL用4 mol·L-1的硫酸,各滴入1滴碘水。
2.观察现象。
3.将1试管放入60℃的水浴中,将2试管放入70℃的水浴中,将3试管放入80℃的水浴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4.用水冷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实验(1):不同温度下酸性介质对淀粉指示剂显色灵敏性影响结论:同浓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淀粉遇碘的蓝色褪的越快。恢复为蓝色所需的时间更长。温度高,淀粉分子的形变越大,淀粉分子无法在保持对碘的吸附,故蓝色褪去。当冷却时,形变大的分子恢复至原来形态的时间越长,故恢复到蓝色的时间也长。实验发现用同氢离子浓度的盐酸和硫酸实验,盐酸对碘-淀粉颜色的变化影响比硫酸大。解释:实验(2):不同有机介质对淀粉指示剂显色灵敏性的影响实验步骤:
1、3只试管编号:1试管加2mL30%乙醇;2试管加2mL无水乙醇;3试管加2mL四氯化碳。
2、各加2mL淀粉溶液振荡,静置10分钟观察。有机溶剂对碘-淀粉颜色的变化影响不大。由于直链淀粉的螺旋孔径为1.3nm,恰好能溶纳碘分子。故溶剂的相似相容对其影响不大。像四氯化碳就不能有效地萃取碘-淀粉溶液中的碘。综上:选用碘或淀粉作指示剂显色时,注意在室温或温度稍高(低于50℃)其溶液在一定的酸度下进行效果灵敏。结论:解释:见课本拓展课题4—5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