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7-04 12:1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角—硅
知识梳理
在地壳里,硅的含量在所有元素中居第次于氧全部以_____ 态存在。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周期,族:__其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
一、二氧化硅及硅酸
1. 二氧化硅
(1)物理性质:
二氧化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沙子、石英的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硅,SiO2不溶于水,熔点___、硬度___。水晶、石英是二氧化硅晶体。
(2)结构:
二氧化硅晶体是由硅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晶体中硅原子和氧原于的个数比为___,Si02晶体的平面结构图:
(3)二氧化硅出化学性质
①酸性氧化物的性质:Si02是酸性氧化物,是 ___ 的酸酑,___于水。常温下Si02与NaOH溶液反应得到硅酸钠(Na2Si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高温下Si02能和碱性氧化物(如CaO)反应生成硅酸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②常温下,SiO2能与氢氟酸(HF)反应,此反应常用于刻蚀玻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③二氧化硅的弱氧化性:Si02高温下与C作用可制取粗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二氧化硅的用途 :
①Si02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
②Si02常被用来制造石英表中的压电材料
③Si02用于制造各种玻璃制品。
思考:
(1)实验室为什么不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盛放NaOH溶液 应用什么样的塞子
(2)Si02不溶于水,如何由Si02制取H2SiO3
2. 硅酸
(1)硅酸(H2Si03)硅酸不溶于水,其酸性比碳酸的酸性___。
(2)硅酸钠(Na2Si03): 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常用作黏合剂。往Na2SiO3溶液中通人CO2,能制得硅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二、硅酸盐
硅酸盐制品性质稳定、熔点较高,大都难溶于水,
1. 硅酸盐的组成比较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表示顺序为: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例如:硅酸钠(Na2Si03)改写为氧化物形式为:________;钠长石: (NaAlSi308)改写为氧化物形式为________。
2. 硅酸盐的用途
三、硅单质
1. 硅的物理性质
单质硅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种。晶体硅是___色、有___光泽、脆而硬的固体,是良好的___材料。
2.硅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稳定,但能和氟(HF)、强碱(NaOH)发生反应。
①硅和氟气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②硅和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写出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③硅与NaOH溶液作用生成硅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在加热条件下,硅能和某些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
①硅与氧气在加热时反应生成二氧化硅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②硅和C1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硅的制取:
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常见的化合态的硅有__和__等。工业上,用焦炭在电炉中还原二氧化硅得到含有少量杂质的粗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氧化荆是____,还原剂____。
4.硅主要的用途:
硅可以用来制造____、____、____、____等。
四、小结:比较SiO2、CO2在物理化学性质上异同。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硅
状态
溶解性
与NaOH反应
与酸反应(HF)
CO2通入水玻璃
SiO2与Na2CO3高温下反应
本节小结:
1. 硅及其化合物的有哪些特性?
(1)Si的还原性大于C,但C却能在高温下还原出Si:SiO2+2C=Si+2CO↑
(2)非金属与碱反应一般无氢气放出,但Si可以:Si+2NaOH+H2O=Na2SiO3+2H2↑
(3)非金属单质一般不与无氧酸反应 ,但Si可以与HF作用:Si+4HF=SiF4+2H2↑
(4)非金属单质一般为非导体,但Si可以作为半导体。
(5)SiO2是硅酸的酸酐,但不溶于水,不能直接与水作用生成硅酸。
(6)非金属的氧化物的熔点一般较低,但二氧化硅的熔点很高,原因是它为原子晶体。
(7)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反应,但SiO2可以与HF酸作用: SiO2+4HF=SiF4↑+2H2O
(8)硅酸不溶于水。
2. 玻璃瓶塞会跟NaOH等碱性溶液反应,为什么NaOH溶液还能用玻璃瓶盛装?
由于玻璃不是简单的Na2SiO3 、CaSiO3 、 SiO2机械混合物,它们相互结合为多聚硅酸的长链,金属阳离子处于无规则的多聚硅酸的长链包围之中。所以玻璃中的Na2SiO3 、CaSiO3 、 SiO2不是独立存在的,即玻璃中SiO2与一般所说的是有区别的。瓶口内侧与瓶塞都是经过磨砂处理的,表面粗糙,造成碱性的液体容易滞留,并且水分蒸发,碱液浓度增大,促使二者更易反应。其他部位因表面光滑而难于反应。由于从组成和结构上看多聚硅酸的长链与SiO2相似,所以通常把玻璃跟NaOH等碱性溶液反应简单地看成SiO2与碱溶液的反应。
3. 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和碳酸钙反应的原因?
玻璃工业生产的主要原理是在强热的条件下发生:
Na2CO3 + SiO2 = Na2SiO3 + CO2 ↑,CaCO3 + SiO2 = CaSiO3 + CO2 ↑
上述反应都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有利于二氧化碳从体系中挥发出来,而二氧化硅不行,所以反应可以进行。符合难挥发性的酸酐制取易挥发性的酸酐的道理。所以上述反应不与“Na2SiO3 + CO2+H2O= Na2CO3+ H2SiO3↓”矛盾,因为后者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原理。
例题分析
【例1】向下列物质的浓溶液中缓慢地通入过量CO2气体,整个过程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A.水玻璃 B.苯酚钠 C.漂白粉 D.饱和碳酸钠 E.氯化钙
答案:E。
规律总结: 此题易出错的地方有三个:①CO2通入氯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②题干中CO2是过量的;③碳酸氢钠因溶解度小而结晶析出。
【例2】(2002年上海)将足量CO2通人KOH和C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
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体积(y)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规律总结:遇到通入气体沉淀又溶解的这类题,首先联想到碳酸盐,亚硫酸盐转化为酸式盐,当全部转化为正盐时,如有OH-,则应把OH-中和完毕,酸式盐再转化为正盐。
课后练习
1.(2002全国理综,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材料是一种称为"纳米"的新物质制成的材料
B.绿色食品是指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C.生物固氮是指植物通过叶面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
D.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2.(2004上海,大综)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二氧化硅。能在玻璃上进行刻蚀,将其制成毛玻璃和雕花玻璃的物质是
A.烧碱 B.纯碱 C .氢氟酸 D. 盐酸
3.对于碳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锗.硅元素的单质都是半导体材料 B.CH4.SiH4.GeH4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C.H2CO3.H2SiO3.H2GeO3的酸性依次增强 D.C.Si.Ge.Sn.Pb的熔.沸点依次升高
4.下列说法:①硅化学性质很稳定,因此硅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形式存在;②硅和二氧化硅晶体都属于原子晶体;③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在物理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异;④二氧化硅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它不与任何酸发生反应。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5.如果发现114号新元素X,则下列可能具有的性质合理的是
A.X是非金属元素 B.X有稳定的氢化物
C.X的+4价化合物比+2价化合物稳定 D.XO2具有强氧化性
6.下列5个转化,其中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① SiO2 → Na2SiO3 ② CuSO4 → CuCl2 ③ SiO2 → H2SiO3 ④ CuO → Cu(OH)2 ⑤ Na2O2 → Na2SO4
A.① ② B.③ ④ C.② ③ ④ D.② ③ ④ ⑤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1.D 2.C 3.AB 4.D 5.D 6.B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知识梳理
一、 氯元素的原子结构与自然界的存在
氯元素位于周期表__周期__族,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态:___。全球海洋中含盐___左右,主要为___、______。
二、 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1.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__色有__气味的__体,__毒,易__,__溶于水,难溶于__。实验室中应怎样闻气体: 。
2. 氯气的性质
⑴氯气的物理性质: 。
⑵氯气的化学性质:
由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元素的性质如何?进而能否预测氯气的化学性质又怎样?为什么? 。
① 与金属单质的反应:与钠反应方程式 。现是 。与
铁反应方程式 。现象是 。与铜反应方程式 。现象是 。
② 与氢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氯气与氢气的爆炸实验 。
③Cl2 和红磷反应:化学方程式: ,反应现象 。
结论:分析以上反应中氯元素价态的变化也可得知:氯气是一种强氧化性物质,常氧化剂。
思考:在初中我们是如何定义燃烧的?现在通过氢气与氯气的燃烧实验,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③ 与水的反应:
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说明:氯气与水反应很微弱,且未可逆反应。
思考:1. 氯水的成分 ?(氯水参加反应时,能表现多种性质)2、氯水的保存方法?
④次氯酸的性质:
a. 一元弱酸(比__弱)
b. 强氧化性(__、__、__)
c. 不稳定(见光或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 。
⑤与碱的反应
Cl2 + _NaOH -- 。(常用于除去多余氯气)
离子方程式: 。漂白液主要成分是 。
漂白粉的制法: 。其主要成分: ,有效成分: 。漂粉精的有效成分: 。
漂白原理:ClO-+ H+ = HClO(实际漂白者),Ca(ClO)2 +_HCl(稀)= 。
Ca(ClO)2 +CO2 +H2O = 。
思考:抗洪救灾中防疫部门,向灾民发放的漂白粉片或漂粉精用于饮用水消毒。漂粉精为何要密封保存在阴暗处?
三、 氯离子的检验
1. 填写下列表格:
2. 原理:被检液中滴入少量__酸化,再滴入__溶液,若产生__,则可断定溶液中含有氯离子。不可用盐酸酸化,酸化目的是防止(__、__、__、__)影响。
+ AgNO3(aq) → + 稀硝酸 →白色↓
解释:Ag+ + Cl— = AgCl↓
2Ag+ + CO32— = Ag2CO3↓ Ag2CO3 + 2H+ = 2Ag+ + H2O + CO2↑
例题分析
【例1】有关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液氯和氯水是同一物质
B.红磷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C.氯气与水的反应中氯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  
D.用氯制漂白粉是为了得到易贮存的漂白剂
答案:B、D。
【例2】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颜色深浅: AgI>AgBr>AgCl B. 还原性: HI>HBr>HF
C. 水溶液的酸性:HI>HBr>HCl>HF D. 光敏性: AgF>AgCl>AgBr>AgI
答案:D
【例3】 鉴别NaCl、NaBr、KI三种白色固体。
解答:
方法一:可用氯水鉴别。
把这三种物质各取少量制成溶液,加入新制的氯水和汽油(或四氯化碳),振荡,分层,使汽油层呈无色的是NaCl;使汽油层呈橙色的是NaBr;呈紫色的是KI。
方法二:可先用焰色反应将KI区分出来。然后再将另外两种物质各取少量制成溶液,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Cl,有浅黄色沉淀生成的是NaBr。
方法三:直接加入AgNO3溶液。
分别取少量固体制成溶液,分别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Cl,有浅黄色沉淀生成的是NaBr,有黄色沉淀生成的是KI。
【例4】多原子分子氰(CN2)2 ,硫氰(SCN)2和(OCN)2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故称为拟卤素。它们可以生成酸和盐(见表,表中X代表F、Cl、Br、I)。
卤素 氰 硫氰 ①
物质 X2 (CN)2 (SCN)2 (OCN)2
酸 HX HCN ② HOCN
盐 KX KCN KSCN ③
(1)在表中①②③空格处应该分别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②(CN)2与K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为: 。写出在NaBr与KSCN的混合溶液中加入(C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氧氰;HSCN;KOCN。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离子是( )
A.钠离子 B.氯离子 C.钙离子 D.镁离子
2.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中既有分子,又有离子
B.新制氯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产生气体,该气体是氯气
C.新制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没有任何现象
D.新制氯水可以使干燥的布条褪色
3.下列关于对燃烧现象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燃烧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燃烧一定发光放热
C.燃烧一定是化学反应 D.燃烧一定有氧气参与
4.下列物质中不会因见光而分解的是( )
A.HNO3 B.AgNO3 C.HClO D.NaHCO3
5.在含有离子的酸性溶液中,能够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A.AlO2 B.CO32 C.Cl D.SO42
6.自来水可以用氯气消毒。如果实验室中临时没有蒸馏水,可以用自来水配制某些急
需的药品,但有些药品若用自来水配制,则明显会导致药品变质。下列哪些药品不能用自来水配制( )
A. Na2SO4 B.NaCl C. AgNO3 D.AlCl3
7.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Fe2++Cl2 Fe3++2Cl
B.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Cl2+2OH Cl+ClO+H2O
C.铝片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Al+2OH=AlO2+H2↑
D.金属铝溶于盐酸中: Al+2H+=Al3++H2↑
8.制取漂白液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NaOH=NaCl+NaClO+H2O,该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之比为( )
A.1:1 B.1:2 C. 2:1 D. 3:2
二、填空题
9. 近年来,某些自来水厂在用液氯进行消毒处理时还加入少量液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 + HClO=H2O + NH2Cl (一氯氨)。NH2Cl较HClO稳定。试分析加液氨能延长液氯杀菌时间的原因: 。
10.氰(CN)2、硫氰(SCN)2的化学性质和卤素很相似,化学上称为拟卤素。如:(CN)2 + H2O = HSCNO + HSCN ,它们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为:Cl-(1)(CN)2与K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NaBr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加入(C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1.(1)如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
(1)为防止氯气尾气污染空气,根据氯水显酸性的性质,可用 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这一原理,工业上常用廉价的石灰乳吸收工业氯气尾气制得漂白粉,漂白粉的
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加稀盐酸后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 _(用字母代号填)。
A.O2 B.Cl2 C.CO2 D.HClO
(3)据“北方网”报道,2004年4月15日至16日,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天原化工总厂相继发生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9人在事故中失踪死亡,3人受伤,15万人被紧急疏散。当人们逃离爆炸现场时,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的某种物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最适宜采用的该物质是 。
A.NaOH B.NaCl C. KBr D. Na2CO3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1.B 2.AD 3.D 4.D 5.AC 6.C 7.B 8.A
9.由于加液氨后使HClO部分转化为较稳定的NH2Cl,当HClO开始消耗后,上述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不断产生HClO而起杀菌作用。
10.(1)(CN)2 + 2KOH = KCN + KCNO + H2O(2)(CN)2 + 2SCN- = (SCN)2 + 2CN-
11.(1)潮湿有色布条褪色而干燥有色布条不褪色
(2)氢氧化钠(NaOH);2NaOH+Cl2=NaClO+NaCl+H2O ; Ca(ClO)2 ; C
(3)D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知识梳理
【阅读】阅读课文P77图4—19,回答问题:
目前我国空气质量报告主要依据哪些污染物?___、____、_____。
1. 二氧化硫的来源:
工业上:____________工业尾气,_FeS2+_O2—_________。
2. 氮氧化物的来源:_NH3+_O2— ______;汽车尾气。
一、二氧化硫
1. 硫,俗称 , 色粉末
2.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是 色、有 气味的 气体,密度比空气 ,易 , 溶于水。
3.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水溶液的酸碱性,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的漂白性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1)把盛有SO2的试管倒立于水中,打开胶塞 试管内液面 。 SO2 溶于水。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_________溶液呈 性。
(3)滴入2滴品红溶液,振荡;加热试管,再观察 ; 。
【思考】分别从化合价的角度,作为酸性氧化物的角度,二氧化硫有什么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SO2与水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辨析】可逆反应:在 下,既能向 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 方向进行的反应。
(2)S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举两例反应酸性氧化物这一通性的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SO2与O2的反应——二氧化硫表现__________性,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工业上制硫酸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硫酸酸雨如何形成?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O2或亚硫酸有漂白性:二氧化硫或亚硫酸有漂白作用,与有色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利用品红溶液可检验二氧化硫气体。
【辨析】氯水也有漂白作用,次氯酸与有色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不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二、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1. 中国有句农谚,叫“雷雨发庄稼”,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结表-1:
  NO NO2 SO2 SO3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对环境影响        
制法        
表-2
  氮 硫
物理性质 NO2 NH3 HNO3 SO2 SO3 H2SO4
化学性质            
用途            
制法            
【课堂练习】1. NO分子因污染空气而臭名昭著。近年来,发现少量的NO在生物体内许多组织中存在,它有扩张血管、提高免疫、增强记忆的功能,而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NO亦被称为“明星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NO对环境的危害在于 (填以下项目的编号)
A.破坏臭氧层B.高温下能使一些金属被氧化C.造成酸雨D.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
②在含Cu+离子的酶活化中心中,亚硝酸根离子(NO2-)可转化为NO,写出Cu+和亚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在常温下,把NO气体压缩到100个大气压,在一个体积固定的容器里加热到50℃,发现气体的压力迅速下降,压力降至略小于原压力2/3就不再改变,已知其中一种产物为N2O,写出上述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___
④简要说明变化③中为什么最后的气体总压力小于原压力的2/3 _____
2.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质量指标的是
A.二氧化碳 B.氮氧化物 C.二氧化硫 D.悬浮颗粒
3. 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不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烟囱造高③燃料脱硫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能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③④⑤
4.SO2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性质是
A.有氧化性,无还原性,无酸性 B.有氧化性,有还原性,有酸性
C. 有还原性,无氧化性,无酸性 D. 有还原性,无氧化性,有酸性
5.酸雨放置时酸性略有增强,原因是:(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课堂练习
答案:①A、C、D②Cu+ + NO2-+ 2H+ = Cu2+ + NO + H2O③ 3NON2O + NO2④存在化学平衡:2NO2 N2O4
本节小结
常见具有漂白剂有那些?原理有何区别?
(1)、与有机色素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SO2漂白性的实质,是S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跟有机色素结合成了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该化合物见光、遇热或长久放置又能恢复为原来的颜色。SO2漂白原理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性漂白:漂白剂具有氧化性,将有机色素氧化成稳定的无色物质。
①氯水、Ca(ClO)2的漂白性:干燥的氯气不能使红布条褪色,而能使湿润的红布条褪色,证明起漂白作用的不是Cl2,而是HClO。氯气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不能复原,其实质为氧化还原反应。Ca(ClO)2在水中极易发生水解,或与CO2反应生成HClO,从而表现出漂白性。
②H2O2、Na2O2的漂白性: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自动分解:2H2O2=2H2O+O2↑,因此它是一种强氧化剂,纺织工业常用它作漂白剂,就是利用它的氧化性。Na2O2是一种淡黄色晶体,与水或者稀酸作用时,生成过氧化氢,并猛烈放热。生成的H2O2在受热情况下立即分解放出氧气,表现出强氧化性:2Na2O2+2H2O=4NaOH+O2↑。因此,Na2O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漂白剂。
③臭氧的漂白性:O3分子是不稳定的,氧化能力远比O2强,且在水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当有水存在时,O3是一种强力漂白剂,还用于水和空气的消毒。
(3)、吸附性漂白:木炭、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形成较大的比表面积,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例题分析
【例1】北京市最近规定进京汽车尾气排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因为汽车尾气(含烃类、CO、SO2与NO等有毒气体)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用Pt、Pd合金作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和NO反应,生成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使汽油充分燃烧及SO2转化。
(1)写出NO和CO通过催化转换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催化转换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
(3)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的方法有:
a.植树造林  b.开发氢能源  c.使用非机动车 
d.控制汽车进城 e.使用无铅汽油
  答案:(1)2CO+2NON2+2CO2    2SO2+O22SO3  (2)反应除生成了N2外,还生成了增加空气酸度的CO2和SO3   (3)a、b
【例2】虚线框中的装置可用来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
产物,填写下列空白:
(1)如果将装置中①②③三部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②①③,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
(2)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①③②,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
______。
(3)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 ②③①,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不能检出的物
______。
答案:(1)SO2、CO2 H2O (2)SO2 CO2 (3)SO2、CO2 H2O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SO2有关的是( )
A.臭氧空洞 B.酸雨 C.光化学烟雾 D.温室效应
2. 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漂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它与空气中的SO2和O2
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为SO3,使空气的酸度增加,环境污染更为严重。其中飘尘所起的作用可能是: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载体
3. 酸雨给人类带来了种种灾祸,严重地威胁着地球生命生存的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减少或者防止酸雨形成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
①对燃煤进行脱硫;②对含SO2、NO2等工业废气进行无害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③
人工收集雷电作用所产生的氮的氧化物;④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清洁燃料,如天然气、甲醇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 某冶炼厂利用炼铜产生的SO2生产硫酸,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其原理是 ( )
A.利用了SO2的水溶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
B.利用了SO2的氧化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
C.利用了SO2的氧化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
D.利用了SO2的还原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
5. 在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 ( )
A.SO2与O2 B.NO2与NO C.O2与N2 D.NO与O2
6. 下列气体溶解于水,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SO2溶解于水 B.NO2溶解于水 C.CO2溶解于水 D.Cl2溶解于水
7. 某冶炼厂利用炼铜产生的SO2生产硫酸,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其原理是 ( )
A.利用了SO2的水溶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
B.利用了SO2的氧化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
C.利用了SO2的氧化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
D.利用了SO2的还原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
8. 右图是化学实验常用装置之一,若气体从右管进入,可用来收集的气体是 ( )
A.NO B. NO2 C. CO D.SO2
9. 全社会都在倡导诚信,然而总是有一部分不法商贩却在背道而驰。如有些商贩为了使银耳增白,就用硫磺(燃烧硫磺)对银耳进行熏制,用这种方法制取的洁白的银耳对人体是有害的。这些不法商贩所制取银耳利用的是 ( )
A.S的漂白性 B.S的还原性 C.SO2的漂白性 D.SO2的还原性
10.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下列关于NO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NO是具有刺激性的红棕色气体
B.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C.NO在人体的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
D.NO能够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中毒
11. 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 、O2 、SO2 、NO 、NO2 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肯定有SO2 和NO B. 肯定没有Cl2 、O2和NO2
C. 可能有Cl2和O2 D. 肯定只有NO
二、填空题
12. 用仪器A、B和胶管组成装置收集NO气体(①仪器A已经气密性检查;②除水外
不能选
用其他试剂)。
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13. 利用右图装置,写出除去下列气体中的杂质的方法,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括号内的气体为杂质)。
(1)CO2(SO2) ,化学方程式 。
(2)SO2(SO3,假设SO3为气体) ,化学方程式 。
(3)NO(NO2) ,化学方程式 。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1.B 2.C 3.C 4.D 5.D 6.AC 7.D 8.BD 9.C 10.A 11.AB
12. 在A中加满水,盖紧瓶塞,用胶管连接b和c接口,由a导入NO气体,水通过b和c
排入B中。
13.(1)将混和气体通入到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上图装置中,化学方程式是:
SO2+2NaHCO3=2CO2↑+Na2SO3+H2O
(2)将混和气体通入到盛有饱和NaHSO3溶液的上图装置中,化学方程式是:
SO3+2NaHCO3=2SO2↑+Na2SO4+H2O
(3)将混和气体通入到盛有水的上图装置中,化学方程式是:
3NO2+H2O=NO+2HNO3
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
知识梳理
一、浓硫酸的特性
1. 浓硫酸的吸水性:在盛有少量硫酸铜晶体的试管里注入浓硫酸,现象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
【思考】实验室为什么常用浓硫酸干燥气体?
2. 浓硫酸的脱水性: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现象①_____②_____③____。
蔗糖变黑的本质:
【思考】如果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怎么办?
【比较】
3.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1)浓硫酸与金属铜反应探究
【探讨 1】根据反应的现象,你能分步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探讨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各是什么物质?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各是什么?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探讨3】考虑本实验的产物为有毒气体,请你想一想如何改进实验装置?若想同时证明SO2 溶液显酸性,如何改进实验装置?画出简图。
(2)浓硫酸与非金属(如C)的反应
【思考】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结合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的现象,写出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3)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钝化
【浓硫酸、稀硫酸的组成及氧化性的比较】
二、硝酸的氧化性
1. 浓硝酸与铜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 稀硝酸与铜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 常温下,浓硝酸(或浓硫酸)使铁、铝表面钝化:
钝化原因分析: 浓硝酸(或浓硫酸)将铁、铝表面 。
钝化的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你能尽可能多地写出不同价态的含氮化合物的化学式吗?
三、氨
1. 氨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现象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氨的化学性质
(1)NH3与水的反应 。NH3·H2O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
【液氨与氨水的比较】
(2)NH3与酸的反应:氨与氯化氢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上述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上述反应可用于检验氯化氢气体或氨气的检验
氨与硫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思考】氨与硫酸反应有没有类似氨与氯化氢反应的现象?为什么?
四、铵盐的性质
1. 铵盐受热易分解
写出氯化铵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氯化氨的分解与生成的反应是不是可逆反应?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铵盐与碱的反应
写出硝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实验室如何检验铵盐?
五、氨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 + ”加热装置;发生装置与制 相似。
3.收集: 法;收集的试管口塞上棉团,作用是 。
4.干燥: 。
5.检验:(1) 。(2) 。
6.实验室能不能用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应制备氨气?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其它方法
(1)直接加热浓氨水
(2)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混合
例题分析
【例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黑色物质,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
选C。
【例2】下列气体可用浓H2SO4干燥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H2S ②SO2 ③H2 ④HCl ⑤Cl2 ⑥NH3 ⑦HBr ⑧HI ⑨PH3
答案:② ③ ④ ⑤
【例3】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如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不能确定
答案:C。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04上海)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A.稀硝酸 B.稀盐酸 C.硝酸铜 D.氢氧化钠
2.有关硫酸的下列化学反应中,不是表现硫酸氧化性的是
A.浓硫酸与铝的反应 B.浓硫酸与木炭的反应
C.稀硫酸与锌的反应 D.稀硫酸与纯碱的反应
3.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常温下,将铁片置于浓硝酸中:Fe+6HNO3=Fe(NO3)3+3NO2↑+3H2O
B.向氯化铵的稀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NH4++OH-=NH3↑+H2O
C.向(NH4)2SO4溶液中加入适量Ba(OH)2:Ba2++SO42-=BaSO4↓
D.向浓硝酸中加入铜片:Cu+4H++2NO3-=Cu2++2NO2↑+2H2O
4.往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后,溶液的颜色应该是
A.颜色变浅 B.逐渐加深 C.没有改变 D.变棕黄色
5.下列叙述或操作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稀硫酸无氧化性
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
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D.浓硫酸与铜的反应中,浓硫酸仅表现强氧化性
6.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 Na+、Ba2+、Cl-、SO42- B. Na+、Ba2+、AlO2-、NO3-
C.NH4+、K+、Cl-、NO3- D. Na+、K+、NO3-、SiO32-
7.有Na2SO3、BaCl2、Na2SO4、NaHCO3等四瓶溶液,只用一种试剂进行鉴别,应选用的试剂是
A.Na2CO3溶液 B.硝酸 C.硫酸 D.AgNO3溶液
8.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的下列操作中,合理的是
A.先加硝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 B.先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
C.先加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 D.先加盐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
9. CuS和Cu2S都能溶于硝酸,它们高温灼烧的产物相同,以下鉴别CuS和Cu2S两种黑色粉末的方法合理的是
A.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所产生的气体
B.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溶液的颜色
C.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在高温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质量
D.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在高温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颜色
10.学生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某种试剂,挂在铁架台上。 另取一只盛有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图)。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的颜色由白色纸蝴蝶上的喷洒液转变为红色,喷洒在纸蝴蝶上的试剂与小烧杯中的溶液是
A B C D
纸蝴蝶上的喷洒液 石蕊 酚酞 酚酞 石蕊
小烧坏中的溶液 浓盐酸 浓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浓硫酸
11.下列关于浓HNO3与浓H2SO4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都可用铁制容器贮存 B.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
C.露置于空气中,溶液质量均减轻 D.露置于空气中,溶液浓度均降低
12.一定量的锌与100 mL 18.5 mol·L-1的浓H2SO4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33.6 L。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中c(H+)=0.1 mol·L-1。则生成的气体中SO2和H2的体积比为             
A、1:2   B、2:1    C、1:4     D、4:1
三、填空题
13. 硫酸的性质有:A.高沸点;B.强酸性;C.吸水性;D.脱水性;E.强氧化性。在下列硫酸的用途或化学反应中,硫酸可能表现上述的一个或者多个性质,试用字母填空:
(1)实验室制取氢气________;
(2)实验室干燥氢气________;
(3)浓硫酸与金属铜的反应________;
(4)实际生产中,浓硫酸可用钢瓶贮运_______;
(5)浓硫酸使蔗糖变黑,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________。
三、实验题
14. (1)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试用下图所列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
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至右的方向)是(填装置的编号): → → → 。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 ,B瓶溶液的作用是 ,C瓶溶液的作用是 。
(4)装置②中所加固体药品是 ,可验证的产物是 ,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是 。
(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 ,可验证的产物是 。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1.A 2.D 3.D 4.B 5.BC 6.BD 7.C
8.C 9.C 10.B 11.A 12.C
13.(1) B ;(2) C ;(3) BE; (4) E;
(5) DE (提示: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炭化的同时,生成的单质碳在该环境下,与浓硫酸继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14.答案:(1)2H2SO4(浓)+C=====CO2↑+2H2O↑+2SO2↑
(2)④→②→①→③(3)验证产物气流中有SO2 将产物气流中SO2全部氧化吸收 确认产物气流中SO2已被B瓶溶液全部吸收
(4)无水硫酸铜(或变色硅胶) 水蒸气 由于产物气流通过①、③时会带出水蒸气,所以②必须在①、③之前
(5)澄清石灰水(或其他合理答案) CO2(二氧化碳)
w.w.w.k.s.5.u.c.o.m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