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2.1.1《化学反应速率》学案(苏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2.1.1《化学反应速率》学案(苏教版必修2)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7-05 08:0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化学反应速率
【我思我学】
想一想:
1. 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21世纪教育网
2. 化学反应速率一般怎么表示?
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对化学反应速率会产生哪些影响?
填一填
1.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 。
2.化学反应速率可用 来表示。其常用的单位是 或 。
3.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主要有 、 、 和 等。
4.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的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 。加入 也能显著的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21世纪教育网
1.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不同的化学反应其速率不同
2.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达方式及其单位
3. 知道化学反应的快慢受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条件的影响。
二、方法指引:
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快慢程度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⑴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⑵表达式:
⑶单位:mol / ( L·s ) mol / ( L·min ) mol / ( L·h )
注 意:
⑴物质的量浓度可以从溶液中迁移到气体中来。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压强下,气体B的物质的量浓度c(B)=n(B)/V
⑵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某一种反应物的浓度的变化表示,也可以用某一种生成物的浓度变化表示。21世纪教育网
⑶由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浓度是随着时间连续不断的变化的。所以化学反应速率有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之分。在中学化学里,通常所说的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且均取正值,无负值。
⑷同一反应选用不同物质浓度的改变量表示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是表示意义相同。即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也就代表了整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
⑸各物质表示的速率比等于该反应的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⑹在一定温度下,固体和纯液体物质单位体积内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物质的量浓度为常数。因此,它们的化学反应速率也被视为常数。由此可见,现在采用的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规律
内因 反应物的性质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的化学性质越活泼,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外因 催化剂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使用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反应物的温度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反应物的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反应物的浓度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气态反应物的压强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气态反应物的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其他 光波,电磁波,超声波,溶剂等,也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三、典型例题:21世纪教育网
〖例1〗一密闭容器内装有N2和H2 ,反应开始时,N2浓度为2 mol/L,H2浓度为5mol/L ,两分钟后,测得N2浓度为1·8mol/L ,则两分钟内N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多少?H2和NH3的平均反应速率又分别是多少?通过计算,比较三者速率有何联系?
〖解析〗 N2 + 3 H2 2NH3
起始浓度(mol/L) 2 5 0
浓度变化(mol/L) 0·2 0·6 0·4
2 min后浓度(mol/L) 1·8 4·4 0·4 三步分析法
所以:v(N2)==0·1 mol/(L·min)
v(H2)=0·3 mol/(L·min)
v(NH3)=0·2 mol/(L·min)
【随堂检学】21世纪教育网
1.下列四种X溶液,均能跟盐酸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 )
A.10℃ 20mL 3mol/L的X溶液 B.20℃ 30mL 2molL的X溶液
C.20℃ 10mL 4mol/L的X溶液 D.10℃ 10mL 2mol/L的X溶液
2.在m A + n B p C的反应中,m.n.p为各物质的计量数。现测得C每分钟增加a mol/L,B每分钟减少1.5a mol/L,A每分钟减少0.5a mol/L,则m:n:p为 ( )
A.2:3:2 B.2:3:3 C.1:3:2 D.3:1:2
3.在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若不考虑反应过
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
A.0.02 mol/(L min) B.1.8mol/(L min) C.1.2 mol/(L min) D.0.18 mol/(L min)
4.在10℃时某化学反应速率为0.1 mol/(L s),若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2倍。为了把该反应速率提高到1.6 mol/(L s),该反应需在什么温度下进行? ( )
A.30℃ B.40℃ C.50℃ D.60℃
5.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使用适当的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 B 降低压强能提高反应速率
C 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速率 D 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6. 反应4(气)+5(气)4NO(气)+6(气)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 )
A (NH3)=0.0100mol.L-1.s-1 B (O2)=0.0010mol.L-1.S-1
C (NO)=0.0010mol.L-1.s-1 D (H2O)=0.045mol.L-1.s-1
7. 已知:4NH3+5O2 4NO+6H 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 [mol/(L·min)]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 )
A. = B. =
C. = D. =
8. 可逆反应:A+3B2C+2D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下,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15mol/(L·S),②VB=0.6mol/(L·S),③VC=0.4mol/(L·S),④VD=0.45mol/(L·S),则以上四种情况下反应速率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
A.②>④>③>① B.②>③=④>①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
21世纪教育网
【活学活用】
9. 盐酸倒在碳酸钠粉末上,能使反应的最初速率加快的是 ( )
A.增加碳酸钠的用量 B.盐酸浓度不变,使用量增加一倍
C.盐酸浓度增加一倍,使用量减半 D.盐酸浓度不变,使用量减半
10. 一定的固体硝酸银置于一容积不变的2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NO3(固)2Ag(固)+2NO2(气)+O2(气),2NO2(气) N2O4(气),2min末,测得固体减重6.2g,且C(NO2)=0.04mol/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2min后容器内C(NO2)=0.04mol/L B.2min内V(O2)= 0.0125mol/(L·min)
C.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为3.1g/L D.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11%
11. 已知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1价的氯和+6价的硫的化合物,反应速率v和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这个反应速率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而加快,试解释:
(1)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 。
(2)反应后期,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 。
12. 分析下列实例,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填写下表。
实例 影响速率的因素 如何影响
夏天食物易变质
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快
粉状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比块状的碳酸钙反应快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可快速产生氧气
工业合成氨通常要在高压下进行
13.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6molB,发生下列反应:
4A(g)+6B(g)4C(g)+5D(g),经5s后,剩下的A为2.5mol,则B的反应速率是多少?
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
1.C 2.C 3.C 4.C 5.C 6.C 7.D 8.C 9.C 10.BC
11.(1)开始时,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有强酸H2SO4生成, ClO3-+3HSO3-=3SO42-+Cl-+3H+,c(H+)不断增大,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大。(2)随着时间的延长,KClO3和NaHSO3被消耗而愈来愈少,H++ HSO3-=SO2↑+H2O,c(H+)浓度愈来愈小,因此反应速率下降。
12..
实例 影响速率的因素 如何影响
夏天食物易变质 温度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快 反应物浓度 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粉状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比块状的碳酸钙反应快 反应物接触面积的大小 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可快速产生氧气 催化剂 加入催化剂,增大反应速率
工业合成氨通常要在高压下进行 压强 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13.. 解法一: 设B的转化浓度为x
4A(g) + 6B(g) 4C(g) + 5D(g)
起始浓度(mol/L) 4/2 6/2 0 0
转化浓度(mol/L) 1.5/2 x
5s末浓度(mol/L) 2.5/2
0.75 mol/L /4=x/6 x=1.125 mol/L
v(B)= (1.125 mol/L)/5s=0.225 mol/(L s)
解法二:先求出5s内A的物质的量变化值:21世纪教育网
Δn(A)=4mol-2.5mol=1.5mol,则:
Δn(A):Δn(B)=v(A):v(B)=4:6=2:3
Δn(B)=3/2Δn(A)=3/2×1.5mol=2.25mol
v(B)= Δc(B)/ Δt=Δn(B)/(V·Δt)= 2.25mol/(2L·5s)= 0.225 mol/(L s)
解法三:先求出v(A),再根据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求出v(B)
v(A)=Δn(A)/(V·Δt)=(4mol-2.5mol)/ (2L·5s)= 0.15 mol/(L s)
v(A):v(B)=2:3 v(B)= v(A)×3/2=0.15 mol/(L s)×3/2=0.225 mol/(L s)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