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3.2.4《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学案(苏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3.2.4《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学案(苏教版必修2)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7-07 10: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糖 类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 掌握糖类的主要代表物: 葡萄糖、 蔗糖、 淀粉 、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 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 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 掌握葡萄糖 蔗糖 淀粉的鉴别方法。
【学习过程】
思考: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哪些,其中维持人正常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四、糖类
(一)糖类物质的分类与存在
1.几种糖类的比较
名称
组成
在自然界的存在 葡萄汁、蜂蜜、带甜味的水果 甘蔗、甜菜等 植物的种子和块根、大米、小麦 植物的细胞壁、棉花、木材
说明:21世纪教育网
①淀粉和纤维素都可以用分子式(C6H10O5)n表示,由于n值不同,他们不可能是同分异构体,就是淀粉和纤维素本身,不同分子的n值也有不同;
②像淀粉纤维素这种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属于_________化合物,简称_______。
③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都符合通式Cn(H2O)m,所以,人们把这些糖类化合物称为“___________”。
2.糖类的分类21世纪教育网
(二)糖类的主要物理性质
葡萄糖 蔗糖 淀粉 纤维素
颜色状态
味道
水溶解性
(三)糖类的主要化学性质
活动探究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与应用
实验2 硝酸银溶液加稀氨水配制成银氨水溶液,再加入葡萄糖溶液,水浴加热 试管壁出现_____ 反应生成______
实验3 2mL10%NaOH溶液,滴加4~5滴5%CuSO4溶液 生成_________
加入2mL10%葡萄糖溶液,加热 生成_________ 用于_________检验
实验4 向淀粉溶液中滴加碘水 溶液变_______色
向淀粉溶液中加稀硫酸,加热几分钟得到溶液冷却分装在两支试管中 加碘水
用NaOH溶液中和后与Cu(OH)2共热
1. 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说明:21世纪教育网
①银镜反应常用来检验醛基的存在,工业利用这个反应原理,可以制_______________,葡萄糖在该反应中作____________剂;
②配制银氨溶液是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稀氨水,反应条件为水浴加热;
③实验关键:试管要光滑洁净,混合溶液加热要均匀,加热过程中试管不能振荡;
2.与新制的Cu(OH)2反应
说明:21世纪教育网
①实验中所用的Cu(OH)2必须是新制的,且NaOH应过量
②该反应也可用来检验醛基,在医疗上曾用于检验尿糖
3.淀粉、纤维素的水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思考
酸在淀粉水解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检验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先用NaOH中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葡萄糖的缓慢氧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酒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糖类的主要用途
【典题解悟】21世纪教育网
例题1.某同学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方案甲: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溶液变蓝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乙:淀粉液水解液无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丙: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有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已经水解。21世纪教育网
根据上述操作、现象,首先回答结论是否正确,然后简要说明理由。
①方案甲: ,
理由 ;
②方案乙: ,
理由 ;
③方案丙: ,
理由 。
解析:①结论不正确。因为淀粉可能部分水解,未水解的淀粉会与碘水反应而使溶液变蓝。②结论不正确。因为淀粉可能部分水解或完全水解,但是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的葡萄
糖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③结论正确。说明淀粉水解,生成了葡萄糖,并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了银镜反应。
例题2.充分燃烧某糖,消耗的O2.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都相等,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它实验式量的6倍。0.1mol该糖的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21.6g银,0.1与30g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则该糖的:
(1)实验式为: 。
(2)相对分子质量为 ,分子式为 。
(3)若该糖是直链分子,其结构简式为 。
解析:因为该糖燃烧消耗的O2.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都相等。所以该糖分子内C、H、O三种原子的物质的的量之比为1:2:(2+1-2)=1:2:1,故该糖的实验式为CH2O。实验式量为30,由题意知:该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分子式为C6H12O6。设该糖分子中含有x个-CHO,y个—OH。
R(CHO)x ———— 2xAg 21世纪教育网
1 2x
0.1mol 0.2mol 解得x=1,
R(OH)y ———— yCH3COOH
1 y
0.1mol 0.5mol 解得y=5,
由于该糖为直链分子,且由于多个—OH连在同一碳原子上不稳定,故该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碳水化合物就是碳的水合物
B 糖类就是有甜味的物质21世纪教育网
C 凡是符合通式Cn(H2O)m的有机物就属于糖类
D 糖类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结果都能产生CO2和H2O
2.酒精、乙酸、葡萄糖三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分开来,该试剂是 ( )
A 金属钠 B 石蕊试液 C 新制Cu(OH)2悬浊液 D NaHCO3溶液
3.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该尿液中含有 〔 〕
A.食醋 B.白酒 C.食盐 D.葡萄糖
4.向淀粉溶液中加少量稀硫酸,加热使淀粉水解,为测其水解程度,需要试剂( )
①NaOH溶液 ②银氨溶液 ③新制Cu(OH)2悬浊液 ④碘水
A.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5.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这主要是因为 ( )
A.两者互为同系物 B.两者都是糖
C.两者都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D. 两者的结构单元相同
6.淀粉、碘化钾溶液装在羊皮纸袋(只能让离子通过高分子不能通过) 中,并浸入蒸馏水,过一段时间取出,用蒸馏水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证明羊皮纸袋有破损的是( )
A.使淀粉—KI试纸变蓝色 B.加入KI溶液后变蓝色
C.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D.加入溴水后液体变蓝色
7.下列实验的失败是因为缺少必需的实验步骤造成的是 ( )
①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用排水法收集不到氢气 ②实验室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140℃制取乙烯时得不到乙烯 ③验证RX是碘代烷,把RX与NaOH水溶液混合后,加入AgNO3溶液出现褐色沉淀 ④做醛的还原性实验时,当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后,未出现红色沉淀 ⑤检验淀粉己水解,将淀粉与少量稀H2SO4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银氨溶液后未出现银镜21世纪教育网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③④⑤ D.③⑤
8.进行淀粉水解实验,同时检验水解产物和水解是否完全,除加淀粉和水之外,还需加入相应的试剂及加入顺序最好是 ( )
A.碘水→NaOH溶液→Cu(OH)2溶液
B.H2SO4溶液→碘水→NaOH溶液→Cu(OH)2悬浊液
C. H2SO4溶液→NaOH溶液→碘水→Cu(OH)2悬浊液
D. H2SO4溶液→碘水→Cu(OH)2悬浊液
9.淀粉和纤维素的通式都是(C6H10O5) n,它们是否为同分异构体 (填“是”或“否”)。理由是 。
10.2001年6月21日,河南的郑州、洛阳及南阳市率先使部分汽车采用封闭运行方式,试用新的汽车燃料——车用乙醇汽油。乙醇,俗名酒精,它是以玉米、小麦、薯类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而制成的。乙醇进一步脱水,再加上适量汽油后形成变性燃料乙醇。而车用乙醇汽油就是把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车用燃料。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21世纪教育网
(1) 乙醇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乙醇可由含淀粉〔(C6H10O5)n〕的农产品如玉米、小麦、薯类等经发酵、蒸馏而得。请写出由淀粉制乙醇的化学方程式:
①淀粉+水葡萄糖(C6H12O6)
②葡萄糖乙醇
(2)淀粉可由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等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得到,即水和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由葡萄糖再生成淀粉。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醇充分燃烧的产物为________和________。
(4)车用乙醇汽油称为环保燃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D 2. C 3. D. 4. C. 5. D. 6. D. 7. C. 8. B.
9.否 n值不同
10.(1)C2H5OH ①(C6H10O5)n+nH2OnC6H12O6
②C6H12O6 2C2H5OH + 2CO2 ↑
(2)叶绿体 6CO2+6H2OC6H12O6+6O2
(3)CO2 H2O21世纪教育网
(4)能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带来的严重大 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