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三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蒸馏和萃取操作所适用的物质。
2.掌握蒸馏和萃取操作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蒸馏与萃取操作进一步掌握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建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
教学重点:
蒸馏和萃取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部分是以 的形式存在。
1、过滤和蒸发
粗盐中常含有不溶性的 和可溶性的CaCl2、MgCl2以及 等。 粗盐提纯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1)过滤
a、定义: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态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
b、所用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操作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蒸发
a、所用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操作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_____(是或不是)比较纯的氯化钠,用____________证明有无杂质存在。
捡验的方法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检验 和 。
要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以及可溶性的硫酸盐,应如何操作:
杂质 加入试剂 化学方程式
a可溶性的硫酸盐
b、CaCl2
c、MgCl2
要除去以上杂质,但又不能增加新的杂质的可加适量上面试剂操作步骤是 ( )
A 、b c a B、a b c C、a c b D、b a c
2、阅读、实验并填空:阅读P7—9蒸馏和萃取:
(1)蒸馏:
a、原理:利用___________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b、装置图:(右图)
c、使用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 现象
在试管自来水中滴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
如上图操作加热
取蒸馏后的液体滴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
e、蒸馏操作注意事项:
Ⅰ.蒸馏烧瓶里盛液体的用量最好不要超过烧瓶容量的2/3,也不少于1/3。
Ⅱ.为了避免加热时液体发生暴沸现象,可以在蒸馏烧瓶里加入少量________________。Ⅲ.冷凝管套管下端的开口用橡皮管与自来水龙头相连接,上端开口接上橡皮管后通到
水槽下水道里。即:冷却水从______进从______出。
Ⅳ.温度计下端水银球应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
Ⅴ.在实验开始时,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在实验结束时,先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2)萃取 :
a、定义: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__________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______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_________里提取出来的操作。
b、萃取操作使用的主要仪器是 。
几种常见的漏斗:
(1)普通漏斗用于 ,将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溶解易溶气体。
(2)长颈漏斗用于 。
(3)分液漏斗用于 或 或 。
c、萃取剂的选择:(1)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中 。
(2)萃取剂与原溶剂 。
(3)萃取剂与溶液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用量筒量取10 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 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
2.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3.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4.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
3、课堂小结:
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几个基本操作,如过滤、蒸发、蒸馏和萃取等,它们利用什么原理进行分离提纯的?适用于哪些混合物?请填表:
操 作 原 理 适用混合物
过 滤
蒸 发
蒸 馏
萃 取
4、活动与探究:
1.除CCl4外,用苯能否萃取碘?用酒精呢?
2.CCl4萃取后的溶液如何分离出碘?
w.w.w.k.s.5.u.c.o.m
5、思维训练:
1.要提取食盐中的单质碘,你设计的最佳方法是
A.萃取 B.重结晶 C.加热升华 D.过滤
2.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 ②乙醇和丁醇 ③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欲除去溴水中混有的少量碘,加入苯进行萃取 B.除去碳酸钠中的少量碳酸氢钠:加热固体
C.除去CO2中的少量SO2:通过盛有足量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D.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有机层再分离
4.下列是除去括号内杂质的有关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氯化钠(氯化镁)——加硝酸银,过滤 B.二氧化碳(氧气)——通过盛有石灰水的洗气瓶 C.二氧化碳(氯化氢)——让气体通过盛饱和Na2CO3溶液的洗气瓶 D.乙醇(乙酸)——加足量的NaOH溶液,蒸馏
6、课后练习:
1.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处在什么位置( )
A、液面下 B、液面上 C、支管口 D、任何位置
2、为了萃取碘水中的碘,不能选用的萃取剂是( )
A、CCl4 B、汽油 C、苯 D、酒精
3.下列实验操作中叙述正确的是( )
A.萃取操作必须在分液漏斗中进行 B.振荡试管中液体时,手拿住试管,用手腕甩动 C.用剩的药品应收集起来放回原试剂瓶中 D.称量物质时先取小砝码,再依次取较大的砝码
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 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
5.填写仪器名称:
分离酒精和水的受热容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石油蒸馏装置中通冷却水的仪器是________;接受馏分的仪器是__________。用于分液的仪噐是_______________。
7、本节巩固训练:
1.已知Br2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下列有机溶剂能从溴水中萃取溴的是( )
A.酒精 B.乙酸(醋酸) C.四氯化碳 D.浓H2SO4
2.下列常用实验仪器中,不能直接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的是( )
A.分液漏斗 B.普通漏斗 C.蒸馏烧瓶 D.量筒
3.下列关于玻璃棒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引流 B.研磨固体 C.搅拌 D.转移固体
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 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
5.下列各项操作,无错误的有( )
A.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而后静置分液 B.烧杯在使用前必须干燥
C.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 D.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必须将上面的塞子拿下
6.下列各组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直接分离的是( )
A.柴油和汽油 B.汽油和水 C.溴与水 D.水与乙醇
7.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如果浓H2SO4沾到皮肤上,可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D.如果少量酒精失火燃烧,可用湿抹布盖灭火焰
8.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危险警告标签(如下图所示),下面所列物质,贴错了包装标签的是( )
A B C D
物质的化学式 浓HNO3 CCl4 P4 KClO3
危险警告标签 腐蚀性 易燃性 有毒性 爆炸性
9.若在宇宙飞船的太空实验室(失重条件下)进行以下实验,其中最难以完成的是( )
A.将金粉和铜粉混合 B.将牛奶加入水中混合
C.蒸发食盐水制取食盐晶体 D.用漏斗、滤纸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
10.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锌粒24.4 g(1 g以下用游码),他把锌粒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当天平平衡时,所称取的锌粒的实际质量应是( )
A.24.4 g B.25.5 g C.23.6 g D.24 g
11.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