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
【学习目标】
1.认识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
2.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常见事实。
【学习过程】
问题探究1:在通常情况下,将水加热到100℃时,水便会沸腾,而要使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却需要将水加热至1000℃这样的高温,才会有水部分分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三态变化时,分子不发生改变,但为什么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诱思探究〗分子间作用的强弱对物质的性质有何影响?为什么NH3、H2O、HF的熔沸点与同族的其他氢化物相比较存在反常现象?
【基础知识梳理】
四、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1)概念: 。
(2)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①分子间作用力影响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 高低和 大小。
②对于分子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其分子间作用力随增大而 ,熔沸点也随之 。
2.氢键:存在于某些氢化物(NH3、H2O、HF)之间较强的作用力。
【问题分析示例】
例1 下列物质发生变化时,所克服的粒子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A.液溴和苯分别受热为气体 B.干冰和氯化铵分别受热变为气体
C.二氧化硅和铁分别受热熔化 D.食盐和葡萄糖分别溶解在水中
〖迁移应用〗
1.下图中每条折线表示周期表ⅣA~ⅦA中某一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变化,每个小黑点代表一种氢化物,其中a点代表的是( )
A.H2S B.HCl C.PH3 D.SiH4
【分级强化训练】
基础达标
1.下列物质中,不存在化学键的是( )
A.氖气 B.氢气 C.氧气 D.氨气
2.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NaCl溶于水 D.HCl气体溶于水
3.下列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
A.食盐溶解 B.干冰升华
C.氯化铵受热,固体消失 D.冰熔化
4.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氢键的是( )
A.冰 B.水 C.雪 D.天然气
5.共价键、离子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不同作用方式。下列物质中,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晶体的是( )
A.干冰 B.氯化钠 C.氢氧化钠 D.碘
6.当SO3晶体熔化或升华时,下述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内的化学键 B.分子间的距离
C.分子的空间构型 D.分子间作用力
7.干冰升华时,克服的作用力为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分子间距离 ,碳、氧原子之间的共价键 ,物质的化学性质 。
8.在氯化钾、氧化钠、氢氧化钠、氯气、氯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硅、硝酸等物质中,若从化合物分类角度看,属于氧化物的有 ,属于氢化物的有 ,属于酸的有 ,属于碱的有 ,属于盐的有 。
若从所含的化学键类型看,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有 ,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有 ,不属于上述两种类型,但分子内含有共价键的有 ,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有 。
9.从微粒之间的作用力角度解释下列实验事实:
(1)使水汽化只需要在常温常压下加热到100℃,而要使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要加热至1000℃以上。
答: 。
(2)碘化氢比溴化氢受热容易分解
答: 。
(3)氮气在常温下很稳定,可以作为保护气,但是在高温下,它能和氢、氧及许多金属发生反应。
答: 。
(4)熔融的氯化钠可以导电,而液态水不能导电。
答: 。
能力提升
10.短周期中四种元素A、B、C、D,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D同主族且最外层电子数为奇数,A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C元素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D在C单质中燃烧时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
(2)写出A与C形成的化合物的结构式: 。
(3)A与B形成的化合物含 键,称为 化合物。请写出几种你知道的由A、B组成的物质的结构式和名称 。
(4)写出由A、B、C、D四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