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氮的循环 第二课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氮的循环 第二课时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7-07 13:1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氮的循环
学习目标:
1、 认识氨气的溶解性,氨与水的反应,氨的还原性;铵盐的受热分解、铵盐与碱的反应,认识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了解它们在生产中的应用。
2、通过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了解酸雨、光化学烟雾、富营养化问题,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课前学案
1. 氨分子的结构
写出氨的化学式、电子式和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氨分子氮
的化合价为____,分子构型为______,氨分子为_________(极性、非极性)分子。
1. 氨的物理性质
氨是没有颜色、有______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溶于水且能
快速溶解,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____体积氨。证明氨极易溶于水的实验是___________。
1. 氮的喷泉实验
(1)实验操作:
(2)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3)【实验1】能形成喷泉的原因: 当挤压滴管的胶头,胶头滴管中的水进入烧瓶,氨迅速溶解,使烧瓶内______减小,在___________作用下,烧杯内的水迅速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4)由喷泉实验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氨的化学性质
(1)氨与水反应
氨溶于水时,大部分NH3与H2O结合,形成NH3 H2O。NH3 H2O可以部分电离生成______和______,所以氨水显碱性,它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请写出有关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与酸反应
【实验2】
①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论:挥发性的强酸与氨气在空气中相遇便产生____________的现象,如HCl、HNO3、( HBr,HI)等遇氨气均有该现象产生,而H2SO4、H3PO4无此现象。
(3)氨的还原性
工业上利用氨在催化剂(如铂等)存在的情况下跟氧气反应来制取硝酸。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常见的铵盐有:______、______、______。铵盐是____溶于水的____色晶体。
(1)铵盐的受热分解
氯化铵、碳酸氢铵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特别是碳酸氢铵在______以上即可分解,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储存碳酸氢铵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施肥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铵盐与碱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I.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II.硝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铵盐遇碱会产生_________,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H3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一般用________与_________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不用硝铵或碳铵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不用NaOH KOH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气的收集与验满:用_______收集,并用_________检验氨所是否收集满。
6. 化学氮肥
(1)化学氮肥主要包括铵态氮肥(主要成分为______)、硝态氮肥(主要成分为_______)和有机态氮肥——尿素_______
2)铵态氮肥
①常见的铵态氮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历史上最长的氮肥。
②如何科学储存和施用铵态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铵盐受热易______,在储存铵盐时,应密封包装并放在____通风处。施肥时,应将其埋在土下以保持肥效,且不能跟______物质如______、______等混合施用。
③尿素和复合化肥
尿素的分子式________,它的含氮量高达______,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
尿素作为氮肥有什么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合化肥:目前使用较多的主要是含氮和磷的一类复合化肥。如磷酸一铵(NH4H2PO4)和磷酸二铵[(NH4)2HPO4]等
课堂练习
1.如图,实验形成的“喷泉”的颜色为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烧杯内装的是什么气体?
②为什么会产生此种现象?
③在实验中即使每一步都无误,喷泉停止后,烧瓶也不能被水充满,为什么?
2.能鉴别Na2SO4、NH4NO3、KCl、(NH4)2SO4四种溶液(可以加热)的一种试剂是( )
A.BaCl2 B.Ba(NO3)2 C.Ba(OH)2 D.AgNO3
3.在标准状况下,用以下气体做喷泉实验,请根据情况,填写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假设烧瓶中溶质不能扩散出来)。
(1)用氯化氢气体做喷泉实验,喷泉结束后,水充满烧瓶,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2)用NH3做喷泉实验,喷泉结束后,水充满烧瓶,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3)用NO2气体做喷泉实验,喷泉结束后,水充至烧瓶容积的2/3处,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4)用NO2和O2按4 :1体积比混合,喷泉结束后,水充满烧瓶,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课后练习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氨气易在空气中燃烧 B. 氨水显碱性
C.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产生白色烟雾
D. 在反应NH3 + H+ = NH4+中,NH3失去电子被氧化
2.当氨气与氧气一起通过灼热的铂丝网时,在导出的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 )
A.NH4NO3 B.H2O C.N2 D.NO2
3.在如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中,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d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 ( )
a(干燥气体) b(液体)
A NO2 水
B CO2 4 mol L-1NaOH溶液
C Cl2 饱和NaCl溶液
D NH3 1 mol L-1盐酸
4.任何铵盐都具有的性质是 ( )
A.都易溶于水 B. 加热都放出氨气
C.只有与碱作用才产生氨气 D. 都不能与其它盐反应
5.在1 L 1 mol L-1的氨水中 ( )
A.含有1 mol NH3分子 B.含NH3和NH4+之和为 1 mol
C.含NH3 H2O 1mol D.含NH3、HN3 H2O、NH4+之和为 1 mol
6.已知25%的氨水的密度为0.91g cm-3,5%的氨水的密度为0.98 g cm-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是 ( )
A.等于15 % B. 大于15% C. 小于15% D. 无法估算
7.氢阴离子(H-)能和NH3反应:H- + NH3 = NH2- + H2↑根据上述反应事实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NH3有还原性 B. H-是很强的还原剂
C.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H2 D.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8.下列各组气体中,在通常条件下能稳定共存的是 ( )
A.NH3、O2、HCl B. N2、H2、HCl
C. CO2、NO、O2 D. N2、O2、CO2
9.如图,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滴管,使Y滴入瓶中,振荡,过一会可见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 )
A. X是NH3,Y是水
A. X是SO2,Y是NaOH浓溶液
A. X是CO2,Y是稀硫酸
A. X是HCl,Y是NaOH稀溶液
10.相同状况下,在体积相同的三个烧瓶中分别充满NH3、HCl、NO2三种气体,将其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用塞子塞好烧瓶的瓶口(设烧瓶内液体未扩散),则所得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1 :1 :1 B. 3 :3 :2 C. 2 :2 :3 D. 5 :5 :4
11.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
12.把盛有48mLNO和NO2的混合气体倒立于水中(保持同温同压),液面稳定后,容器内气体体积变为24mL,则:
(1)原混合气体中,NO是_____mL,NO2是_____mL。
(2)若在剩余的24mL气体中通入6mLO2,液面稳定后,容器内剩余气体是_____,体积为____mL。
(3)若在剩余的24mL气体中通入24mLO2,液面稳定后,容器内剩余气体是______,体积为_____mL。
(4)若在剩余的24mL气体中通入_____mLO2,充分反应后,容器内剩余4mL气体。
13.把烧红了的铂丝插入盛有浓氨水的锥形瓶中,可观察到下列现象:①液面上的铂丝保持红热,②瓶内有红棕色气体产生,③有时瓶口有白烟出现,请用必要的文字和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释上述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实验室合成氨的装置如图所示。试回答:装置甲的作用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从乙处导出的气体是_______;检验产物的最简单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
15.按下图所表示的装置、方法进行实验:
(1)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锥形瓶口上方有白烟生成,请将可能观察到其他现象补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气温的原因,上述实验一段时间后现象不太明显,需向锥形瓶内加入下列哪种物质才能重新看到明显的现象(填代号)_____。
A.NaOH B. CaO C. 浓H2SO4 D. NH4Cl
(3)经过对比实验证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用空气代替氧气的实验效果较差,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X
Y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