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试验方法 第一课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试验方法 第一课时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7-07 14: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学习目标】
1、认识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之一。
2、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3、初步学会过滤、结晶、蒸馏、萃取和分液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
【基础知识】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溶解性、沸点、被吸附性能及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不同,可以选用过滤和结晶、蒸馏(或分馏)、纸上层析、萃取和分液等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分离提纯方法 适用范围 注意事项 仪器 应用举例
过滤
结晶
萃取
分液
蒸馏
*层析
注意:不同的分离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要根据不同混合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离,且有时需要多种方法配合使用。
练习一
1、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操作中,必须加热的是 ( )
A. 过滤 B.升华
C.结晶 D.蒸馏
2、下列各组仪器:①漏斗;②容量瓶;③滴定管;④分液漏斗;⑤天平;⑥量筒;⑦胶头滴管;⑧蒸馏烧瓶。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
A.①③⑦    B.②⑥⑦   
C.①④⑧    D.④⑥⑧
3、下列实验操作:① 过滤 ② 分液 ③ 萃取 ④ 蒸馏 ⑤ 分馏。不能用于分离相互混溶的溶液的是 ( )
A ③和④ B. ①和②
C ③、④和⑤ D. ①、②和③
4、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括号内为杂质)(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NaCl(Na2CO3) 盐酸 -
B CO2(CO) O2 点燃
C Fe (Zn) 稀硫酸 过滤
D CO2(HCl) NaOH溶液 洗气
5、实验室用固态不纯氯化钠(含少量NH4HCO3和Na2SO4杂质)制取纯净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可供选用:①逐滴加入稀盐酸,调节pH值为5;②煮沸;③加蒸馏水溶解;④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⑤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⑥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⑦过滤。上述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应是 ( )
A.①②⑤⑥⑦③④ B.③④⑥⑤⑦①②
C.④③⑥⑤⑦①② D.④③⑤⑥⑦②①
6、分离下列混合物,按溶解、过滤、蒸发顺序进行的是( )
A、氧化铜、木炭 B、碳酸钙、氯化钠
C、硝酸钾、氯化钠 D、乙醇、水
7、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SO2
B.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的少量O2
C.用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
D.用盐酸除去AgCl中少量的Ag2CO3
8、现有烧杯、漏斗、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圆底烧瓶、铁架台(带铁圈)、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若所需试剂均有提供,在以下5个实验中:① 沉淀的过滤,② 含泥沙的碘中提纯碘,③ 溴的萃取,④ 蒸馏,⑤ 硫酸铜溶液的蒸发浓缩。其中因缺乏某种实验用品而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
A. ① B.②和④
C.③和⑤ D.①和④
9、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方法正确的是( )
A.用过滤法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的混合物
B.用结晶法提纯NaCl和KNO3的混合物中的KNO3
C.用蒸馏法分离乙醇和苯酚(沸点为182℃)的混合物
D.用加热法分离碘和氯化铵的混合物
10、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SO2
B.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的少量O2
C.用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
D.用盐酸除去AgCl中少量的Ag2CO3
11、欲将NaCl中混有的少量碳铵和砂子SiO2除去,所进行的必要分离方法是 ( )
A.溶解、过滤、萃取 B.加热、溶解、过滤
C. 升华、萃取、分液 D.盐析、渗析、纸上层析
12、今有下列仪器:铁架台、铁圈、三脚架、烧杯、漏斗、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火柴。从缺乏必要的仪器和用品的角度考虑,不能进行的分离操作是 ( )
A.过滤 B.升华 C. 萃取 D. 蒸发
13、表中所列欲进行分离的混合物,在甲组中选出所用的试剂、乙组中选出所用的主要方法,将其序号填入表中相应栏中。
甲组:① 水 ② 氢氧化钠溶液 ③ 汽油 ④ 食盐 ⑤ 正丁醇(一种有机溶剂)
乙组:A 结晶 B 蒸馏 C 萃取 D 分液 E 盐析 F 渗析 G 纸上层析
编号 混合物 试剂序号 方法序号
1 硝酸钾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
2 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液
3 碘化钾和碘的混合液
4 淀粉和食盐的固体混合物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