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08级学案 必修1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一节 走进化学科学学案(1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4.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
【问题和思考】为什么会形成千奇百怪的溶洞?石笋,石柱,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探究】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在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化学方程式)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
一、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使用性
1、化学科学就是在____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物质的______ _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科学,
2、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两点________、________三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物质在_____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是化学性质,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1、 化学在古代的应用与发展。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 近代化学的形成、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
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________的概念,标志着___________的诞生。
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_____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_____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____________,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3、现代化学发展的重要成果。 研究方向由宏观向______ 深入,_______的发现、______的建立、_____________的合成化学的崛起、____________的创立、___________的开创研究以及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等。
三、化学科学探索的空间
1、展望未来,化学家们能在________层面上操纵____________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化学科学在________和_________的合理开发、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
2、化学科学将推动___________的发展,是各种新型材料的生产成为可能;化学将为_____________的解决提供有力保障。
现代化学作为一门____________正以崭新的观念和方式与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密切联系,是人类的生活更加健康、安全、幸福。
【典型例题】
例1下列所描述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一种原子制造出一种或几种新的原子
B碳酸氢铵固体加热后转化为气态物质
C干冰在空气中放置转化为气态物质
D蓝矾加热后转化为白色的固态物质
例2为防止污染环境,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
A:酒精 B:氢气 C:天然气 D:CO
【当堂检测】
1、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并较快发展,始于 ( )
A、 舍勒发现氧气 B、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C、原子—分子论的问世 D、中国湿法冶金技术的推广
2、人类使用材料的增多和变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材料与化学制备无关的是( )
A、 石器 B、青铜器 C、铁器 D、高分子材料
3、我们现在使用的能源主要是 ( )
A、核能 B、化石燃料 C、太阳能 D、氢能
4、“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及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
A、就地焚烧 B、发酵后作农家肥 C、加工成精饲料 D、制造沼气
5、近代化学诞生的标志是 ( )
A、1803年原子学说的建立 B、1869年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C、1661年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 D、1771年氧化学说的建立
6、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 提出原子学说 B. 发现元素周期律
C. 提出分子学说 D. 发现氧气
7、 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目前化学家们发现和创造的化合物已经超过( )。
A. 100万种 B. 150万种
C. 1500万种 D. 3500万种
8、 下列不属于未来化学探索空间的是( )。
A. 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开发 B. 合成新材料,制备新物质
C. 寻找新物种
D、为治理环境找到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并提出防护措施
9.展望 21 世纪,许多科学家认为新材料是新技术的突破口,只有更好的开发和应用具有特殊性能的新材料,才能拥有更强大的经济优势和技术潜能。对于新材料的开发和研制,最具有独特优势的学科是 ( )
A.物理 B.化学 C.地理 D.生物
10.下面是人们对于化学科学的各种常见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
A.化学面对现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显的无能为力
B.化学将在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
C.化学是一门具有极强实用性的科学
D.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课后达标】
11.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B . 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 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D . 未来化学的方向是经验化
12 指出下列哪些物质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出来的 ( )
①食盐 ②轮胎 ③蔗糖 ④胶水 ⑤烧碱 ⑥磁铁 ⑦二氧化硅
A. ①②③⑥ B.③④⑥⑦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⑤
13下列物质一定属于人工合成的是 ( )
A.胰岛素 B.纤维素
C.核糖核酸 D.分子马达和分子齿轮
14.进入20世纪以后,化学科学经历了迅速发展的创新百年,取得了若干项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个时期的重大化学成就的是 ( )
A.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
B.化学合成工业的迅速发展
C.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和应用
D.陶瓷技术的应用
14.2004年4月22日是第35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
A.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B.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
C.减少直至不使用对大气臭氧层起破坏作用的化合物
D.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化学是科学家研究的内容,与普通百姓没有关系
B.化学家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C.化学研究只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将毁灭在化学物质中
D.研制艾滋病疫苗的过程中,化学将不会起到作用
15.废弃的塑料称为“白色污染”,下列对于废弃塑料的处理方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将废弃塑料焚烧掉
B.将废弃塑料切成碎片,混在垃圾里填埋于土壤里
C.将废弃塑料倾倒于海洋中或卖给其他国家
D.将废弃塑料应用化学方法加工成汽油或防水涂料
16下列对于绿色食品的基本标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呈绿色 ②无污染 ③香甜可口 ④无食品添加剂 ⑤有营养价值
A.全部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⑤
17.下列科研成果与我国有关的是 ( )
①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理活性的牛胰岛素 ②电子计算机的开发和使用 ③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核糖核酸 ④湿法冶炼金属 ⑤原子—分子理论的提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18.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环境、能源、粮食等问题。化学家希望从化学的角度,通过化学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高效化肥的合成 ②新型医药的开发 ③在低耗能情况下分解水而得到氢气作为燃料 ④寻找废旧塑料、橡胶等化工废弃物再利用的途径 ⑤研制人造关节、人造血管 ⑥在无毒、无害条件下进行化工生产 ⑦研制开发超导材料 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把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课题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源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 (4)粮食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