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金属与矿物第2课时金属与金属矿物(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金属与矿物第2课时金属与金属矿物(2)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7-11 11: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五章 金属与矿物
第2课时 金属与金属矿物(2)
【课前预习】
1.金属是 材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 金属。各种各样的金属材料大都是 得到的。
2.写出下列金属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铁栏杆上涂的“银粉” 、 ;热水瓶内胆上镀的金属 、 ;最重要的金属 、 ;地球上含量最多的金属 、 ;闪光灯中使用的金属 、 ;白炽灯泡里的(最难熔)金属 、 ;水银温度计里的金属 、 。
3.将水滴那么大小的纯铜可拉成达两公里长的铜丝,或者压延成比大床还大的几乎透明的铜箔,由此说明 。
【课堂练习】
4.下列叙述属于铁的化学性质的是 ( )
A.铁有良好的延展性 B.纯铁是银白色的金属
C.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D.铁容易导电、传热
5.下列物质及其主要成分表达不正确的是 ( )
A.磁铁矿、Fe3O4 B.赤铁矿、Fe2O3
C.菱铁矿、FeCO3 D.铜绿、CuO
6.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
A.2Fe+6HCl 2FeCl3+3H2↑ B.Mg+HCl MgCl2+H2↑
C.Al+CuSO4 AlSO4+3Cu D.4Fe+3O2+H2O 2Fe2O3·H2O
7.含氧化铁90%的赤铁矿石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
A.56% B.70% C.68% D.63%
8.铁与某种金属的混合物56g,与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时,放出氢气2.1g。请你猜测:另一种金属可能是 ( )
A.铝 B.铜 C.锌 D.银
9.有锌粉、铝粉、镁粉的混合物20g,与5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所得溶液蒸干水分得到固体(硫酸锌、硫酸铝、硫酸镁)68g,则在此过程中生成氢气质量是 克。
10.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件普通的铁器,如不精心保管便会生锈:若不引起注意,锈斑蔓延开来,就会吞噬整个铁器,使之变为废物,人们称这种现象为“锈吃铁”。请用有关科学知识解释“铁生锈”与“锈吃铁”的原因。
【课后测试】
一、选择题
11.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 )
A.钢 B.二氧化锰 C.生铁 D.不锈钢
12.将铁片投入下列溶液中,固体物质质量会增加的是 ( )
A.硫酸铜溶液 B.食盐水溶液
C.稀盐酸 D.稀硫酸
13.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
A.小 B.大 C.相同 D.无法比较
14.电器工业的“主角”是 ( )
A.锌 B.铜 C.铝 D.铅
15.“水”一样的金属是 ( )
A.铅 B.锡 C.汞 D .银
16.食盐里的主要金属元素是 ( )
A.钠 B.钾 C.钡 D.铝
二、填空题
17.将一根洁净的铁丝插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可以观察到铁丝表面 ,溶液的颜色由 色逐渐变为 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铁制容器与 接触,以防止铁制品被 。
18.把洁净的铁钉放入 色硫酸铜溶液中,可以观察到铁钉表面 ;溶液由 色逐渐变为 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微热,首先观察到的现象 ;然后观察到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20.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装的药品是(写名称) ;
(2)若装置乙中装的是澄清石灰水,则反应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
(3)若装置丙中装的是紫色石磊试液,则反应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若装置丁中放置的是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在反应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性质。
三.计算题
21.有一种镀锌的铁片,其中含锌的质量分数为10%,取15g这种铁片放入稀硫酸中,充分反应能产生多少升氢气?(氢气的密度为0.09g/L)
第2课时
1.一类重要的金属 离不开 通过冶炼金属矿物 2.铝Al 银Ag 铁Fe
铝Al 镁Mg 钨 W 汞Hg 3.铜的延展性非常好 4.C 5.D 6.D 7.D 8.A
9.1 10.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即与氧气、水共同作用时就会生锈;铁锈疏松易吸水,使
水分和空气中的氧气穿过它的空隙,不断向里层渗透,继续和铁反应,直至铁被完全
锈蚀。11.B 12.A 13.B 14.B 15.C 16.A 17.有气泡 无 浅绿色
Fe+H2SO4=FeSO4+H2↑ 酸性物质 被腐蚀 18.蓝 出现红色固体 蓝 浅绿
Fe+CuSO4=FeSO4+Cu 19.溶液变黄色、铁锈溶解 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
Fe2O3+3H2SO4=Fe2(SO4)3+3H2O Fe+H2SO4=FeSO4+H2↑ 20.石灰石和盐酸白色浑浊 变红 CO2+H2O=H2CO3 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不可燃、不助燃、不支持燃烧 21.5.84 升
甲 乙 丙 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