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杭州市2009届高三化学复习备考会
教 案
富阳二中 刘先桥 2009年2月26日
内 容 物质的分离提纯(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过滤、减压过滤、热过滤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掌握几种常见沉淀洗涤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根据实验进行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利用文献、案例等信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体会“生活——化学——社会”的学科思想,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并对其进行整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过滤和洗涤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教学难点 过滤和洗涤中具体细节的处理。
教 学 设 计
过 程 导 学 内 容 与 方 法 设计理念
新课引入 [情景设计]展示生活生产实际中有关物质分离提纯的实例图片。提出本内容高考要求和本节课具体学习目标。回答下列问题:(1)蒸馏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 不同,通过加热使之分离;萃取是利用混合物在同一种物质中的 不同。(2)写出过滤所需要的仪器 。 体会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建立学科思想,激发学习兴趣。
案例分析 [基础巩固]硫酸钡中含有氯化钠,请将其分离?[思考1 ]沉淀为什么要洗涤? [思考2 ]沉淀如何洗涤? [思考3 ]怎样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 [案例分析1]《实验化学》P93“阿司匹林的制备”:将水杨酸、乙酸酐、浓硫酸的混合物水浴共热5—10分钟后,冷却即得乙酰水杨酸晶体,减压过滤,用滤液淋洗锥形瓶,直到所有晶体被收集到布氏漏斗中。抽滤时,用少量冷水洗涤结晶几次,继续抽滤,尽量将溶剂抽干。[案例分析2]《实验化学》P89“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将硫酸铵饱和溶液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搅拌、蒸发、浓缩、冷却,即有晶体析出。抽滤,并用酒精洗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水分。[知识整合一]关于洗涤的几个问题 从学生熟知的经典案例入手,落实双基。通过对具体实验案例的探究和整合,提炼出有关沉淀洗涤和过滤的问题,构建相关知识体系。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3]《实验化学》P15“硝酸钾晶体的制备”。将20gNaNO3和17gKCl放入100mL小烧杯中,加水35mL。加热、搅拌、浓缩,氯化钠晶体逐渐析出。当溶液体积减小到原来一半时,迅速趁热过滤。承接滤液的烧杯应先预加2mL蒸馏水,以防止降温时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而析出。[知识整合二]关于过滤的几个问题[信息提示1]当沉淀的结晶颗粒较大,静置后容易沉降至容器底部,常用倾析法进行分离或洗涤。分离时,将烧杯静置,然后将上层清液沿玻璃棒倒入另一容器中使沉淀与清液分离。(《实验化学》p89)[知识整合三]当沉淀的颗粒较大采用 分离。[信息提示2]化学分析常用到筛分混合物的“筛子”,如滤纸就是一种筛分固体和液体的筛子。许多硅酸盐具有多孔的结构,孔的大小与一般分子的大小相当,因此为此硅酸盐具有筛分分子的作用,人们把它们称为分子筛。(《化学必修1》p80)[视野拓展]滤纸和分子筛的共性是都具有 结构。[概念升华]过滤就是 。[信息提示3]列举你所知道的分离混合物的“筛子” [课堂小结] 培养学生从材料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达到对化学概念的更深层次领会。
限时训练 [限时训练]1-3略4、实验室通过如下实验制备FeSO4·7H2O晶体:① 将5%Na2CO3溶液加入到盛有废铁屑的烧杯中,加热数分钟,除去Na2CO3溶液,然后将铁屑用水洗涤2~3遍。② 向洗涤过的废铁屑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控制温度在50~80℃之间至铁屑耗尽。③ 趁热过滤,将滤液转入到密闭容器中,静置、冷却结晶;④ 待结晶完毕后,滤出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2~3次,再用滤纸将晶体吸干;最后将晶体密闭保存。(1) 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去Na2CO3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A.过滤 B.减压过滤 C.趁热过滤 D.倾析法(2)步骤③趁热过滤是为了防止 __ 。(3) 实验步骤④中用少量冰水洗涤晶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练习强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通过限时、限题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21世纪教育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