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节 电解质(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判断方法
2、能从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物导电的本质原因分析,理解电离的概念
3、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并能准确书写酸、碱、盐电离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提高学生分析、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2、 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命活动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与技能的重、难点
电离及电解质概念,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判断
(二)过程与方法的重、难点
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
三、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问题解决法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在物质的分类中,我们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及化合物,而化合物又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单质纯净物 氧化物 化合物 酸 碱 盐 化合物还有另外一种分类方式,即根据在水溶液或熔融下能否导电,又可以将化合物进行重新分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种分类方式。【板书】一、电解质及其电离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导电性实验 跟随教师思路共同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回答问题: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能否导电,酒精水溶液、蔗糖水溶液可以导电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板书]: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讲解】在理解电解质定义时要注意两点:(1)“或”(2)化合物(板书标出)非电解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讲解】同上【结论】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对化合物而言。2)电解质溶于水导电必须是溶于水后自身溶解形成的溶液导电,而不是该电解质和水反应生成的物质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导电。21世纪教育网【转折】现在我们再看一下电解质的定义,从电解质的定义我们来共同思考以下问题NaCl固体能导电吗?熔融的NaCl和NaCl溶液能导电吗?这是什么原因?【板书】2、电解质的电离【教师讲解】 [观看课本图2—2—5图示] NaCl晶体、熔融NaCl的导电性实验,以澄清对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导电原理的模糊认识。[讲解并分析]:NaCl晶体虽含Na+ 、Cl-,晶体溶于水,形成NaCl溶液后,原来NaCl晶体中被束缚着的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离为可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个过程就叫做电离(结合NaCl晶体溶于水的电离过程的课本图示,强化说明NaCl晶体中有离子而不自由移动,而当其溶解于水中或受热熔化后,离解为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就叫做电离,并引出电离方程式的概念)。 学生完成本知识点跟踪练习 (在教师的引导下沿着以下路径分析归纳)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能导电→溶液中也有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结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分别带负电和正电的阴、阳离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板书】(1)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条件: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教师讲解】“或”的意思(2)电离方程式: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书写时注意事项: ①原子团不能拆②电荷守恒、质量守恒[板书]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碱: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盐: 电离时能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NH4+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讲解]:1.强调酸、碱定义中“全部”二字的含义;2.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它们的溶液都能导电。 【本节小结】本节重点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电离的定义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布置课后作业】自行阅读“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体会化学与生命活动的密切联系。自学“知识点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下节课检查自学结果。 书写NaOH和Na2CO3的电离方程式总结注意事项。完成学案跟踪练习根据跟踪练习总结酸碱盐的定义完成【本节反馈练习】课后完成自我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