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专题讲座-基本理论(5)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三复习专题讲座-基本理论(5)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7-22 07: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三复习专题讲座
——电离平衡(二)
1、 本讲教学进度
第二部分 基本理论——电离平衡(二)
本讲主要内容:
1.掌握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依据及pH的关系。
2.定理比较稀释前后的pH强、弱酸碱溶液
3.掌握有关溶液pH的计算
2、 学习指导
(一)溶液的酸碱性及pH的值
溶液呈的酸碱性何性,取决于溶液中[H+]、[OH—]的相对大小:pH值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的[H+]大小
pH=-lg[H+],pOH=-lgKw=pKw
溶液酸碱性 [H+]与[OH—]关系
任意湿度 室温(mol/L) pH值(室温)
酸性 [H+]>[OH—] [H+]>1×10—7 <7
中性 [H+]=[OH—] [H+]=[OH—]=1×10—7 =7
碱性 [H+]<[OH—] [H+]>1×与10—7 >7
(1)酸性越强,pH值越小,碱性越强,pH值越大,pH值减小一个单位,[H+]就增大到原来的10倍,pH值减小n个单位,[H+]的增大到原来的10n倍.
(2)任意水溶液中[H+]≠0,但pH可为0,此时[H+]=1mol/L,一般[H+]>1mol/L时,pH<0,故直接用[H+]表示.
(3)判断溶液呈中性的依据为:[H0]= [OH—]或pH=pOH=pKw
只有当室温时,Kw=1×10—14
[H+]=[OH—]=10—7mol/L
溶液呈中性
pH=pOH=pKw=7
分析 原因:H2O H++OH-Q
由于水的电离是吸热的,湿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kw越大.
中性:pH=pOH=pKw
T↗→Kw↗→pH+pOH↘
T↘→Kw↘→pH=pOH↗
如:100℃,KW=1×10—12.. pKw=12.
中性时Ph=pKw=6<7.
图示:不同湿度(T1>T2)时溶液中[H+]与[OH—],pH与pOH关系
图一 图二
想一想:图一与图二有哪些不同?为何不同?
提示:(①形状 ②T1、T2相对位置)
③简平分钱划分的两个区域酸碱性不同。建议以[H+]、[OH—]=Kw,和pH+pOH=pKw两个关系或考虑,并注意湿度不同时Kw的影响。)
(4)溶液pH的测定方法:
①酸碱指示剂 ②pH试纸 ③pH计其中①只传判定pH范围
②pH试纸也只能确定在某个值左右(对照标准比色卡),无法精确到小数点后1倍。另外使用时不能预先润湿试纸。否则相当于又稀释了待测液,测定结果误差大。
③pH计测定较精确.
(二)酸碱溶液的稀释前后pH值的变化。
由于强酸或强碱在水中完全电离,加水稀释后不会有溶质进一步电离,故仅仅是体积增大的因素导致酸溶液中的[H+]或碱溶液中的[OH—]减小.
弱酸或弱碱由于在水中不完全电离,加水稀释同时,能促使其分子进一步电离,故导致相应[H+]或[OH—]减小的幅度降低。
例如 ①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氢氧化钠和氨水分别加水稀释。溶液的pH值变化,图示如下:
②若把上述问题,换成等pH值,图示又怎样呢?
强酸弱酸稀释 强、弱碱稀释
前后 前后
pH=a pH(HCl)=a+n<7 pH=b Ph(NaOH)=b-n>7
pH(HAC)<a+n<7 pH(NH3·H2C)>b-n>7
△pH(HCl)=n △pH(NaOH)=n
△pH(HAC)<n △pH(NH3·H2O)<n
△pH(HCl)>△pH(HAC) △pH(NaOH)>△pH(NH3·H2O)
注意:
①酸无论怎样稀释,不可能成为碱性;若无限稀释,则pH只能无限接近7且小于7.
②碱无论怎样稀释,不可能成为酸性;若无限稀释,则pH只能无限接近7且大于7
③当起始强酸、弱酸的pH相同,稀释后为达仍相同,则稀释倍数一定是弱酸大小强酸(强碱、弱碱类同)
(三)有关pH的计算
1.溶液简单混合(不发生反应,忽略混合时体积变化)
强酸:pH=pH小+0.3
若等体积混合,且△pH≥2
强碱:pH=pH大-0.3
若不等体积混合,物质的量浓度 强酸[H+]总=
分别为M1、M2体积分别为 强碱[OH—]总=
V1、V2的一元强酸或强碱
注意:强酸直接由[H+]总求pH值
强碱由[OH—]总求pOH,后再求pH值.
2.强酸和强碱混合(发生中和反应,忽略体积变化)可能情况有三种:
①若酸和碱恰好中和. 即nH+=nOH—,pH=7.
②若酸过量,求出过量的[H+],再求pH值.
③若碱过量,求出过量的[OH—],求出pOH后求pH值.
特例:若强酸与强碱等体积混合
①若pH酸+pH碱=14,则完全中和pH=7.
②若pH酸+pH碱>14,则碱过量pH≈pH碱-0.3
③若pH酸+pH碱<14,则酸过量pH≈pH酸+0.3
讨论:
pH=a的HCl溶液和pH=b的NaOH溶液按体积比V1 :V2混合.当混合液分别呈中性、酸性、碱性时,且V1 :V2=10n时,a+b分别为多少?
分析 ①呈中性:即pH=7.
nH+=nOH—
10—a·V1=10—(14-b)·V2
V1 :V2=10—14+a+b
10n=10a+b-14
n=a+b-14
a+b=14+n
②若呈酸性. 即pH<7
nH+>nOH—
10—a·V1>10—(14-b)·V2
V1 :V2>10—14+a+b
10n>10-14+ a+b
a+b<14+n 
         ③若呈碱性,即pH>7,同理可知
a+b>14+n
想一想:若V1 :V2=1 :10n=10—n,三种情况的结果又如何呢?
3.关于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常温)
酸与碱混合时发生中和反应,但不一定恰好完呈中和。即使恰好完全中和,也不一定溶液呈中性,由生成的盐能否水解及水解情况而定,另外酸碱的强弱不同,提供反应物的量不同也影响着反应后溶液的性质。一般酸或碱过量化生成的盐水解对溶液的酸碱性影响大。
下面把常见的几种情况分列出来.
①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弱酸一元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pH>7(由生成的强碱弱酸盐水解决定)
②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强酸与一元弱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7(由生成的强酸弱碱盐水解决定)
③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一元强酸与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7(因生成强酸强碱盐不水解)
想一想:若酸或碱之一是多元,情况又怎样?
④当pH=pOH的强酸与强碱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后pH=7(与酸、碱的几元性无尖)
⑤当pH=3的某一元酸溶液与pH=11的一元强碱以等体积混合后pH≤7。(考虑酸有强弱之分,若分弱酸,制反应后酸过量)
⑥当pH=3的某一元强酸pH=11的一元碱溶液的以等体积混合后pH≥7(同理⑤,弱碱过量)
⑦将pH=3的酸溶液和pH=11的碱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无法确定.
再想一想:⑤⑥⑦与酸、碱的几元性有无关系?
三、典型例析.
例1.在重水D2O中存在着电离:D2O D++OD—,因此,对D2O可以采用同pH一样的定义来规定pD,即pD=-lg[D+]。已知在某湿度下,D2O达电离平衡时,[D+]·[OD—]=1.6×10—15,则纯净的D2O在此湿度下的pD______7(填>、<或==,若用0.01molDCl溶于D2O配成1L溶液,pD=__________。若用0.01molNaOD溶于D2O配成1L溶液时,pD=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水的电离和pH的知识迁移能力。解题关键是对pD定义和D2O离子积常数的理解.
由D2O的Kw=1.6×10—15,得pKw=15-lg16
故纯D2O中,pD=pKw=-lg1.6>7.
因此形成的DCl溶液中[D+]=0.01mol/L
故pD=-lg[D+]=-lg0.01=2
而在形成的NaOD中,[OD—]=0.01mol/L
pOD=2,pD=pKw-pOD=15-lg1.6-2
=13-lg1.6>12
例2.将0.5L0.1mol/L Fe2(SO4)3溶液与1L0.6mol/L氨水溶液完全混合并过滤,溶液总体积不变,则所得滤液的pH值与下列选项符合的是__________
A.等于0.3mol/L氨水的溶液的pH值
B.等于0.2mol/L氨水溶液的pH值
C.大于0.3mol/L氨水溶液的pH值
D.小于0.2mol/L氨水溶液的pH值
解析:先考虑反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3+ + 3NH3·H2O===Fe(OH)3↓3NH4+
1mol 3mol
0.1mol 0.3mol
由此可知氨水过量0.3mol,但体积已为1.5L,此时氨水浓度为C==0.2mol/L
请注意,上反应还生成了0.3ml NH4+,但NH3·H2O的电离会产生抑制作用,故后成性没有0.2ml/L的纯氨水强,本题应选D.
例3.求下列混合溶液的pH:(1)pH=3和pH=5的两强酸等体积混合;(2)pH=8和pH=10的两强碱等体积混合。
分析 酸溶液混合后,H+的物质的量等于原来两酸溶液H+的物质的量之和,从而求出[H+]及溶液的pH,碱溶液混合后,OH—的物质的量等于原来两碱溶液OH—的物质的量之和,从而求出[OH—],根据Kw换算出[H+],最后求出溶液的pH。在第(2)题中,切不可直接将两碱溶液中的H+的物质的量相加,不能认为这是混合溶液的H+的总量,否则就会造成很大错误。
解:(1)[H+]=
=5×10—4mol/L
pH=-lg(5×10—4)=3.3
(2)[OH—]=
=5×10—5mol/L
[H+]==2×10—10mol/L
pH=-lg(2×10—10)
=9.7
总结:两种强酸等体积混合的pH等于混合前pH数值小的加上0.3;两种强碱等体积混合的pH等于混合前pH数值大的减去0.3。
例4.常温下有体积为V1L,pH值为m的稀硫酸和体积为V2L、pH值为n的NaOH溶液混合后. (1)如果V1=V2时.
①当m+n=13时,则混合后溶液呈______________性.
②当m+n=15时,则混合后溶液呈______________性.
(2)如果混合后pH=7时;
①当m+n=14时,则V1 :V2=____________.
②当m+n=13时,则V1 :V2=____________.
③当m+n>14时,则V1 :V2=___________.(填表达表),且V1________V2(填>、<、或==
解析 H2SO4尽管为二元强酸,但当用pH值表示时,与几元则无关.
(1)根据上文提及的特例,可知
当m+n=13<14,即混合液呈酸性.
当m+n=15>14,即混合液呈碱性,pH>7.
(2)若混合后溶液pH=7,即中性.
根据上文提到,a+b=14+n,可推知
当m+n=14时,则V1 :V2=1
当m+n=13时,则V1 :V2=
当m+n>14时,则nH+=nOH—
10—m·V1=10—(14—n)·V2
V1 :V2=10—14+n+m=10m+n—14
∵m+n>14,∴V1 :V2>1 即V1>V2
例5.Ba(OH)2和NaOH混合溶液的pH=14,取该溶液100mL,持续通入CO2,当CO2通入0.56L时生成沉淀最多(体积指标准状况,设溶液体积不发生改变),试通过计算回答:
(1)Ba(OH)2和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各为多少?
(2)当通入CO2的体积为2.24L时,溶液中各种离子(除H+、OH—)物质的量浓度各为多少?
解析:(1)混合液中总[OH—]=1mol/L, n(OH)—=0.1mol当CO2道入0.56L时沉淀最多,此时发生如下反应:
Ba(OH)2 + CO2===BaCO3↓+H2O
1mol 1mol
0.025mol 0.025mol
C[Ba(OH)2]==0.25mol/L
n(NaOH)= n(OH—)总-2 n[Ba(OH)2]
=0.1-2×0.025=0.05(mol)
C(NaOH)==0.5mol/L
(2)当n(CO2)=0.1mol时,发生下列反应
CO2 + OH— = HCO3—
0.1mol 0.1mol 0.1mol
此时溶液中无沉淀,故[Na+]=0.5mol/L [Ba2+]=0.25mol/L
[HCO3—]=1mol/L
四、巩固练习
(一)选择
1.下列溶液中酸性最强室温的是( )
A.[H+]=10—4mol/L B.[OH—]=10—14
C.pH=10 D.pH=1
2.将一定湿度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其pH值与加水的体积(V)的关系是( )
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纯水在100℃时pH等于6,则此时纯水呈酸性
B.10—6mol/L盐酸稀释1000倍,溶液pH为9
C.当水本身电离出的[H+]为10—13mol/L时,此溶液的pH可能为1或13
D.pH=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各稀释100倍,稀释后醋酸溶液的pH小于盐酸溶液的pH
4.把pOH定义为pOH=-lg[OH—],则弱碱溶液中[OH—]可表示为( )
A. B.10—pOH C.10—pH D.10pH—14
5.将1mLpH值为4.5的盐酸稀释到1L,稀释前后溶液对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的影响是( )
A.稀释前后酚酞均为无色
B.石蕊由红色变为紫色
C.甲基橙由红色变为黄色
D.甲基橙由黄色变为橙色
6.下列溶液中,pH最大的是( )
A.pH=4的盐酸和pH=10的烧碱溶液等体积混合
B.pH=5的盐酸稀释1000倍
C.pH=11的烧碱溶液稀释1000倍
D.pH=11的氨水溶液稀释1000倍
7.室温下将pH=3的某酸溶液与pH=11的某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的pHO为:( )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确定
8.有pH值都等于4的硝酸和醋酸,均取1mL加水稀释至amL和bmL,测得稀释后溶液的pH均为5,则稀释后溶液的体积( )
A.a=b=100mL
B.a=b=1000mL
C.a<b
D.a>b
9.在-50℃液氨中有2NH3(液) NH4++NH2—的电离平衡关系,两离子的平衡浓度均为1×10—15mol/L,下列对-50℃时液氨的离子积表达正确的是( )
A.离子积是1.0×10—15
B.离子积是1.0×10—30
C.若液氨中加入NaNH2,其离子积不变
D.若液氨中加入NH4Cl,则[NH4+]增大,离子积数值增加
10.中和相同体积,相同pH值的H2SO4、HCl、CH3COOH三种稀溶液时,用去同种浓度的NaOH溶液的体积依次为V1、V2、V3,则V1、V2、V3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V1=V2=V3 B.V1=V2<V3 C.V1=V2>V3 D.V1<V2<V3
11.工业上为了除去溶液中的Fe2+,常使用NaClO,当向溶液中加入NaClO后,溶液的pH ( )
A.肯定减小
B.肯定增大
C.可能减小
D.可能增大
12.将45mL0.1mol/LHCl溶液和5mL0.5mol/L Ba(OH)2溶液相混合并再释至500mL,所得溶液的pH等于( )
A.2.4 B.3 C.11 D.12
13.等体积混合0.1mol/L盐酸和0.06mol/LBa(OH)2溶液后,溶液的pH等于( )
A.2.0 B.12.3
C.1.7 D.12.0
14.有pH值相等的A、B、C、D四种一元酸的溶液各20Ml,与过量镁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质量是D>C>B=A.这说明:①D的酸性最强. ②A与B的酸性最强且彼此相当.③原D反应后溶液的pH值最大. ④反应后原A和B的溶液的pH值最大;⑤反应前D的电离程度最大,⑥反应前四种酸的电离程度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⑥ D.②③
15.pH值相同、体积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若醋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溶液的pH值的7,则盐酸与氢氧化钠的混合后溶液的pH值( )
A.>7 B.<7 C.=7 D.无法判断
(二)填空
16.有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硫酸、醋酸三种溶液:( )
(1)若三种溶液[H+]依次为a1、a2、a3mol/L,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
(2)等体积的以上三种酸分别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若生成盐的物质的量依次为b1、b2、b3mol,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3)分别用以上三种酸中和一定量的NaOH溶液生成正盐,若需酸溶液的体积依次为V1、V2、V3L,则其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4)分别与锌反应,开始是产生H2的速率为υ1、υ2、υ3,则其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17.相同条件下pH=3的盐酸和pH=3的醋酸:
(1)取等体积两溶液,分别稀释pH=4时,两者加水量的关系是:
前者________后者(填>、<或=,下同=;
(2)取等体积的两溶液,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相应钠盐固体少量,两溶液的pH大小关系是:前者_________后者;
(3)各取两溶液VL,分别加入VLpH=11的NaOH,充分反应后,两溶液pH大小关系是:前者__________后者。
18.t℃时,水的离子积是a×10—b,在t℃时50mL0.005mol/L H2SO4溶液和50mL,0.01mol/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_____________.
19.下列四种溶液①盐酸 ②FeCl3 ③NaOH ④Na2CO3的pH分别为3、3、11、11,四种溶液中水的电离度a1、a2、a3、a4,则α1、α2、α3、α4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
20.只从下列试剂中选择实验所需试剂,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区分0.1mol/LH2SO4溶液和0.01mol/LH2SO4溶液,简述操作过程。
试剂:①紫色石蕊试液 ②酚酞试液 ③甲基橙溶液 ④蒸馏水 ⑤氯化钡溶液 ⑥pH试纸 ⑦0.1mol/L的Na2S2O3溶液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
21.将一定量铁粉在500mLpH=1的盐酸中完全溶解,向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恰好完全反应后;再加入0.04mol/L的KI溶液500mL时,刚好使I—完全转变为I2析出,若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可以忽略。试求①铁粉的质量;②最终溶液的pH.
22.某工业废水,经化验含游离氯的浓度为0.001mol/L,且此废水的pH=4,为除去10L此废水中的游离氯,需加入浓度为0.025mol/L的Na2SO3溶液多少毫升?除氯后溶液的pH约为多少?
参考答案
(一) 1.B 2.B 3.C、D 4.B、D 5.A、B 6.D
7.D 8.B 9.B、C 10.B 11.B 12.C 13.D
14.D 15.A
(二)16.(1)a2=2a1>a3 (2)b1=b2=b3
(3)V1=V3=2V2 (4)υ2>υ1>υ3
17.(1) < (2) < (3)>
18.(b-lga)
19.α2=α4>α1=α3
20.方法一、分别用玻璃棒醮取待测液于pH试纸上,测其溶液的pH,pH小的是0.1mol·L—1的H2SO4;方法二、分别在两支试管中加入2mL待测液后,再分别加入2mLNa2S2O3溶液,观察混合后的溶液出现浑浊的时间,先出现浑浊的是0.1mol·L—1的H2SO4。
(三)21.①1.12g ②2
22.400mL, 2.7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