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复习资料汇编
【基础知识归纳】
【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
概念:是一个物理量,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n,单位:mol
规定:1mol粒子的集合体中含有的粒子数与0.012kg 12C中所含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 。因此物质的量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为:
n=;N为粒子数。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符号:M 单位:g/mol
1mol任何粒子集合体都含有6.02×1023个粒子,而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因此粒子数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为:n=,
二、气体摩尔体积
1、物质体积的影响因素:粒子数目、粒子大小、粒子之间的距离。
2、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符号:Vm单位:L/mol
在标准状态下气体摩尔体积为Vm=22.4 L/mol
物质的量与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的关系为:n=
三、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表达式:CB=
四、稀释定理
抓住稀释时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即:C浓V浓=C稀V稀
【练习】
1.实验室配制1mol·L-1盐酸250mL,下列不需用的仪器是
A.250 mL容量瓶 B.托盘天平 C.胶头滴管 D.烧杯
2.容量瓶上需标a.温度 b.浓度 c.容量 d.压强 e.刻度线 中的
A.a、c、e B.c、d、e C.a、b、d D.b、c、d
3.在5L Na2SO4溶液中含有Na+离子4.6g,则溶液中SO42-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2mol·L-1 B.0.04 mol·L-1 C.0.08 mol·L-1 D.0.02mol·L-1
4.下列溶液中与20mL 3mol·L-1的KCl溶液的氯离子浓度相同的是
A.30mL 1mol·L-1的NaCl B.20mL 3mol·L-1的CaCl2
C.15mL 2mol·L-1的 AlCl3 D.30mL 1mol·L-1的AlCl3
5.用胆矾(CuSO4·5H2O)配制0.1mol/L的硫酸铜溶液,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25g胆矾溶于1L水中 B.取16g胆矾溶于水配成1L溶液
C.取25g胆矾溶于水中配成1L溶液 D.将胆矾加热除去结晶水,再取无水硫酸铜16g溶于1L水中
6.下列关于0.2mol/LBa(NO3)2溶液正确的说法是
A.2L溶液中含有0.2 molBa2+ B.1L溶液中含有0.2mol NO3-
C.0.5L溶液中B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D.0.5L溶液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7.有K2SO4和Al2 (SO4) 3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SO42-物质的量浓度为0.7mol/L,则此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1 mol·L-1 B.0.15 mol·L-1 C.0.2 mol·L-1 D.0.25 mol·L-1
8.使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AlCl3溶液中的Cl-离子完全沉淀时,若所用浓度相同的AgNO3溶液体积比为3∶2∶1,则上述三种溶液的体积比是
A.9∶3∶1 B.3∶2∶1 C.6∶3∶2 D.9∶4∶1
9.30mL1mol/L NaCl溶液和40mL 0.5mol/L CaCl2溶液混合后,混合液中Cl-浓度为
A.0.5mol/L B.0.6mol/L C.1.00mol/L D.2mol/L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1 mol任何纯净物都含有相同的原子数 B.1 mol O2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
C.1 mol氢中含有2mol氢原子和2mol电子 D.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mol-1
11、若下列物质均为1g,则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
A.CO B.N2 C.CH4 D.NO
12、在化合物X2Y和YZ2中,Y的质量分数分别约为40%和50%,则在化合物X2YZ3中的Y的质量分数约为( )
A.20% B.25% C.30% D.35%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尔是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 (B)10g氟化氢含有0.5molHF分子
(C)2g氢气的体积约是22.4L (D)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式量
1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L氯气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B)9g水所含有的电子数目为0.5NA
(C)1mol氯分子被还原成氯离子时得到的电子数目为NA
(D)0.1mol甲烷含有的质子数目为NA
15、用同一种烧碱溶液分别中和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硫酸、硝酸,恰好反应完全时,消耗烧碱溶液的体积分别为aL、bL、cL,则a、b、c的数值关系是
(A)a=b=c (B)a=b/2=c
(C)a=2b=c (D)abc
16、在硫酸钠和硫酸铝的混和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SO42-为0.4mol/L,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1mol/L (B)0.2mol/L (C)0.3mol/L (D)0.4mol/L
17、设无水硫酸铜和胆矾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分别为S1g和S2g。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分别溶解S1g无水硫酸铜和S2g胆矾,下列情况正确的是
(A)两种溶液质量相等 (B)S1>S2
(C)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D)两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
18、在常温常压下,1LCO和H2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共消耗相同条件下0.5LO2,在混合气体中CO与H2的体积比为
(A)1:1 (B)1:2 (C)2:1 (D)任意比
19、VL氯化镁溶液和VL氯化钠溶液混合后,Cl-物质的量浓度为0.3mol/L,原氯化镁溶液和氯化钠溶液的浓度可能是
(A)均为0.3mol/L (B)分别为0.1mol/L和0.4mol/L
(C)分别为0.1mol/L和0.2mol/L (D)均为0.6mol/L
20、VmL硫酸铁溶液中含agSO42-离子,从该溶液中取出v/2mL,并稀释至2vmL,则稀释后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A) (B)
(C) (D)
21.等物质的量的H2和Cl2具有相同的
A.质子数 B.原子数 C.体积 D.质量
22.500 mL1mol / L的FeCl3溶液中Cl-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1mol / L B.0.5mol / L C.3mol / L D.1.5mol / L
23.下列数量的各物质所含原子个数,按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的是
①0.5molNH3 ②标况下22.4 L He ③40C时10mLH2O ④0.2molNa3PO4
A.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24.摩尔是( )
A.物质的数量单位 B.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
C.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 D.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2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
B.0.012kg12C 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
C.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时,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6.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g碳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B.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数
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6.02×1023 mol-1
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近似值为6.02×1023 mol-1
二、填空题
27.24克O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mol;24克O3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mol;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之比是_________,原子数之比是_________
28.用20克NaOH配成500m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从中取10m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含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_;若将这10mL溶液用水稀释到100m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其中含Na+的质量为_________。
29.(11分)下面是用98%的浓H2SO4(ρ=1.84g/cm3)配制成0.5mol/L的稀H2SO4 500ml的操作,请按要求填空:
(1)所需浓H2SO4的体积为
(2)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 mL量筒最好。量取时发现量筒不干净,用水洗净后直接量取,所配溶液浓度将 (偏高、偏低、无影响)。
(3)将量取的浓H2SO4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有约100mL水的 里,并不断搅拌,目的是 。
(4)将 的上述溶液沿 注入 中,并用50mL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要 中,并摇匀。
(5)加水至距刻度 外,改用 加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正好跟刻度相平。
30、用20gNaOH配成250mL溶液,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取出5mL该溶液,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再加水稀释至100mL,则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其中含NaOH的质量为 。
31、一定质量的某金属元素R的硝酸盐受热完全分解,反应按下式进行:2RNO3
2R+2NO2+O2,结果得到21.6gR和6.72L气体(标准状况),R的原子量是 。
32、已知:Ca(ClO)2+4HCl(浓)=CaCl2+2H2O+2Cl2,若反应后产生氯气2.24L(标准状况),则消耗Ca(ClO)2的物质的量为 ,被氧化的Cl-为 mol,反应时电子转移的总数为 个。
【氧化还原反应】
1、特征:有元素化合价升降 定义1: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
2、本质:有电子得失或偏移 定义2:有电子得失或者偏移的化学反应。
3、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
4、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
5、双线桥表示法:
6、相关化合价规律:
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单质价数都为零。(其中三个蓝色是负价,其余均为正价)
7、常见氧化剂:
氧化剂主要有活泼的非金属单质,例如:F2、O2、Cl2、Br2、I2、等;某些金属的阳离子,例如:Fe3+、Ag+、Cu2+等;非氧化性酸,例如:盐酸稀、硫酸等(它们做氧化剂时,+1价的氢得电子);氧化性酸,例如:浓H2SO4、浓HNO3 、稀HNO3、HClO等(它们的氧化性比非氧化性酸强,做氧化剂时,中心原子得电子);还有KMnO4、K2Cr2O7、KNO3、Na2O2、MnO2、H2O2等。
8、常见还原剂:
(1)典型的金属单质如:K、Ca、 Na、Mg等(其还原性强弱与金属活动性基本一致)
(2)某些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如:H2、C、CO。
(3)有变价元素的最低价态化合物如:H2S、HI、HBr、HCl
(4)非金属阴离子如:S2-、I—、Br-、Cl-
【练习】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B.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可以做还原剂。
C. 某元素从化合态到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D. 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A. 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 B. 氧元素的得失
C. 化合价的升降 D. 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B.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必须同时发生。
C. 氧化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D. 氧化剂具有还原性。
4.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该元素( )
A.一定被氧化 B.一定被还原 C.既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以上都不是
5.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 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C. 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不可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 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不可能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6.下列反应中,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①H2+Cl22HCl ②Na2CO3+2HCl==2NaCl+H2O+CO2↑
③2H2O2H2↑+O2↑④CuO+2HNO3==Cu(NO3)2+H2O
⑤2HgO2Hg+O2↑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④⑤
7.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Cu2(OH)2CO32CuO+H2O+CO2
B. Na2O+H2O = 2NaOH
C. 2CO+O22CO2 D. Na2CO3+CaCl2 = CaCO3+2NaCl
8.下列反应在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HCl+NH3=NH4Cl B.PCl3+Cl2=PCl5
C.AgNO3+HBr=AgBr↓+HNO3 D.NH4HCO3=NH3↑+CO2↑+H
9.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HCl→H2 B.CO→CO2 C.CO2→CaCO3 D.KClO3→KCl
10.下列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 Cl-→Cl2 B. Fe3+→Fe2+ C. CuO→Cu D. H2SO4→BaSO4
11.下列变化中,需加入还原剂的是 ( )
A、SO32-→SO2 B、S2-→S C、CO2 →H2CO3 D、CO2→CO
12. 下列变化,需要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完成的是
A. CuO→Cu B. Fe→FeCl2 C. H2SO4→CuSO4 D. H2SO4→SO2
13. 下列变化,需要加入适当的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 HCl→Cl2 B. H2S→SO2 C. Fe2O3→Fe D. CaO→Ca(OH)
14.黑火药发生爆炸时,反应原理:2KNO3+3C+S=K2S+N2↑+3CO2↑则被氧化的元素为:
A.氧 B.碳 C.氮和硫 D.氮和碳
15.下列微粒①Al3+ ②Cl ③N2 ④MnO4 ⑤CO2 ⑥H2O2 ⑦Fe2+⑧MnO4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
A.①④⑤⑦ B.③⑥⑦⑧ C.④⑤⑥⑧ D.①②③⑥
16.下列离子最容易给出电子的是( )
A.Cl — B.Cu2+ C.Fe2+ D.F —
17. 下列粒子中,不具有还原性的是
A. H2 B. H+ C. Cl2 D. Cl-
18.具有还原性的离子是:
A.NO3- B.MnO4- C.Br- D.Fe3+
19.硫酸铵在强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氨、二氧化硫、氮气和水。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
A. 1:3 B. 2:3 C. 1:1 D. 4:3
20.用下列方法:①KMnO4受热分解 ②KClO3受热分解(用MnO2作催化剂)
③2H2O22H2O+O2↑ ④2Na2O2+2H2O==4NaOH+O2↑,若要制得相同质量的氧气,上述四种方法中所转移的电子数目之比是 ( )
A. 3:2:1:4 B. 1:1:1:1 C. 1:2:1:2 D. 2:2:1:1
21.在SiO2+3C=SiC+2CO↑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是:
A.1:2 B.2:1 C.60:63 D.36:60
22.某温度下,将Cl2通入KOH溶液里,反应后得到KCl、KClO、KClO3、的混合物,经测定,ClO—与ClO3—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1∶2,则Cl2与KOH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之比为
A.11∶3 B.2∶1 C.4∶3 D.10∶3
【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类型:
离子互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当有难溶物(如CaCO3 难电离物(如H20、弱酸、弱碱)以及挥发性物质(如 HCl)生成时离子反应可以发生。
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剂和还原剂越强,离子反应越完全
注意点:离子反应不一定都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如实验室制氨气 (NH4)2SO4 +Ca(OH)2 =CaSO4+2NH3↑+2H2O
H2S气体的检验 Pb(AC)2+H2S=PbS↓+2HAc (注:Pb(AC)2可溶于水的盐的弱电解质)
(2)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Cl、HN03、H2S04)、强碱(如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如NaCl、 MgCl2、K2S04、NH4C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CH3COOH)、弱碱(如NH3·H20)、中强酸 (如H3PO4 ),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
④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举例:KHSO4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
(3)离子方程式:
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使用环境:离子程式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才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进行时反应,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即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 NH4Cl固体和Ca(OH):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和离子反应,但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 +2NH3 ↑
(2)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弱酸(HF、H2S、HCl0、H2S03等)、弱碱(如NH3·H20)等难电离的物质必须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aC03、BaS03、FeS、PbS、BaS04,Fe(OH)3等)必须写化学式。如:CO2+2OH-=CO32-+H2O CaC03+2H+=CO2↑+H20+Ca2+
(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如NaHS0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
HSO3- +H+ = SO2↑+H2O
(4)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三种情况;
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如Na2S04溶液中加入AgNO3 ,溶液:
2Ag++SO42-=Ag2S04 ↓
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态(稀溶液),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如C02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 ↓+H2O
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03溶液:Ca(OH)2+CO32-=CaCO3↓+H2O 。
(5)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少量烧碱滴人Ca(HC03)2溶液[此时Ca(HCO3)2 过量],有 Ca2++HCO3-+OH-=CaCO3 ↓+H2O
少量Ca(HC03)2溶液滴人烧碱溶液(此时NaOH过量),有 Ca2++2OH-+2HCO3- =CaCO3↓+CO32- +2H2O
1.离子共存问题
(1)“不共存”情况归纳
①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沉淀析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形成BaS04、CaS04、H2Si03、Ca(OH)2、MgS03、MgC03、 PbCl2、H2S04、Ag2S04等。
②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气体逸出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S2-、HCO3-、SO32-、HSO3-和OH-与NH4+等,由于逸出H2S、C02、S02、NH3等气体或S2-变成HS-,CO32-变成HCO3-而不能大量共存。
③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时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CH3COO-、OH-、PO43-等离子,由于生成 CH3COOH、H20、HPO42-、H2PO4-、H3P04而不能大量共存。
④离子之间发生双水解析出沉淀或逸出气体时不能大量共存,如Al3+与AlO2-、Fe3+与HCO3- 、Al3+与HS- 、S2-、HCO3-、CO32-等离子。
⑤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Fe3+与I-等。
(2)离子在酸性或城性溶液中存在情况的归纳。
①某些弱碱金屑阳离子,如:Zn2+、Fe3+、Fe2+、 Cu2+、Al3+、NH4+、Pb2+、Ag+等。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OH-则促进水解生成弱碱或难溶的氢氧化物。故上述离子可和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OH-(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但有NO3-存在时的酸性溶液, Fe2+等还原性离子不与之共存。
②某些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S-等可和酸发生反应,由于本身是酸式酸根,故又可与碱反应,故此类离子与H+和OH-都不能共存。
③某些弱酸的阴离子,如:CH3COO- 、S2-、CO32-、 PO43-、AlO2-、SO32-、ClO- 、SiO32-—等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H‘则促进其水解,生成难电离的弱酸或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所以这些离子可和OH-(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不能与H+(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
④强酸的酸根离子和强碱的金属阳离子,如:Cl-、 Br- 、I-SO42-、NO3-、K+、Na+等离子,因为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所以不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可以大量共存。但SO42-与Ba2+不共存。
分析:“共存”问题,还应考虑到题目附加条件的影响,如溶液的酸碱性、PH值、溶液颜色、水的电离情况等。
【练习】
1.下列物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是
A. 食盐水 B. H2 C. NaHSO4 D. Ca(OH)2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于水能导电的物质是电解质B.熔融态能导电的物质是电解质
C. 能导电的物质是电解质 D.能电离为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3.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能只用Ba2++=BaSO4↓表示的是
A. 氯化钡溶液跟稀硫酸混合 B. 硝酸钡溶液跟稀硫酸混合
C. 氯化钡溶液跟硫酸溶液混合 D. 氢氧化钡溶液跟硫酸铜混合
4.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H+、Ba2+、、OH- B. Mg2+、Na+、Cl-、OH-
C. Na+、H+、、 D. Cu2+、Fe3+、Cl-、
5.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 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
B. 将氢氧化铁放入盐酸中: Fe(OH)3+3H+=Fe3++3H2O
C. 氢氧化钡跟稀硫酸反应: Ba2++=BaSO4↓
D. 石灰石跟盐酸反应: +2H+=H2O+CO2↑
6. 下列反应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A. CH3COOH+NaOH=CH3COONa+H2O B. H2SO4+2KOH=K2SO4+2H2O
C. 2HCl+Cu(OH)2=CuCl2+2H2O D. HCl+NH3=NH4Cl
7.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 用稀硫酸清除铁锈:Fe2O3+6H+=2Fe3++3H2O
B. 铜粉放入硝酸银溶液里:Cu+Ag+=Cu2++Ag
C. 氢氧化钡跟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Ba2++2OH-+Cu2++=BaSO4↓+Cu(OH)2↓
D. 食盐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Cl-+Ag+=AgCl
8.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Cu2+、Ba2+、Cl-、SO42-B.Na+、Fe3+、SO42-、OH-
C.H+、Na+、CO32-、NO3- D.K+、Na+、Cl-、OH-
9.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有的离子是( )
A、一定溶解有SO42- B、一定溶解CO32- C、一定溶有Ag+ D、可能SO42-,也可能有Ag+
10.在强酸性的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CH3COO-、SO42-、Na+ 、Ba2+ B.MnO4- 、NO3-、NH4+、 Ba2+
C.CO32-、Cl-、K+、Na+ D.Zn2+、K+、SO42-、NO3-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与盐酸反应 2Fe + 6H+ = 2Fe3+ + 3H2↑
B.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Ba2+ + SO42- =BaSO4↓
C.碳酸氢钙溶液与盐酸反应 HCO3- + H+ = H2O +CO2↑
D.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Cu +Ag+ =Ag + Cu2+
12.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它表示①可溶性钡盐溶液与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之间的反应 ②氢氧化钡溶液与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之间的反应 ③稀硫酸与可溶性钡盐溶液之间的反应 ④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13、下列离子组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 、NH4+、 、Cl- 、OH- B. H+、、 Fe3+ 、SO42-、NO3-
C. Cu2+ 、Ba2+、、Cl- 、SO42- D. Na+、Mg2+ 、OH- 、HCO3-
14、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钡溶液与盐酸反应:OH-+H+== H2O B.氯化铁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Fe3++3OH-==Fe(OH)3↓
C.烧碱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HCO3-+OH-== CO32-+H2O D.铁与盐酸反应:2Fe+6H+== 2Fe3++ 3H2↑
15.向0.1 mol·L1 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是
A. Na+、 B. Na+、 C. 、 D. Na+、OH
16.在pH = 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a+、K+、S2-、Cl- B. Al3+、Mg2+、、Cl-
C. K+、Na+、、 D. K+、Na+、、
17.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中共存,且加入盐酸过程中会产生气体和沉淀的是
A. Na+、、、 B. Na+、、、K+
C. K+、Cl-、、 D. Na+、Cl-、、Ca+
18. 在溶液中能共存,加OH-有沉淀析出,加H+能放出气体的是
A. Na+、Cu2+、Cl-、 B. Ba2+、K+、OH-、
C. H+、Al3+、、 D. Na+、Ca2+、Cl-、
19.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里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 K+、、Cl-、 B. Na+、、、
C. Na+、H+、、 D. Na+、、S2-、Cl-
20.某溶液中有、Mg2+、Fe2+和Al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A. B. Mg2+ C. Fe2+ D. Al3+
21.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pH=1的溶液里大量共存,并且溶液呈无色透明的是
A. 、K+、Na+、 B. Na+、K+、、Cl-
C. Mg2+、、Cl-、 D. Ba2+、K+、S2-、
22.某强碱性透明溶液里所含的离子可能是
A. Na+、Cl-、Al3+、Ca2+ B. K+、S2-、、
C. Al3+、Mg2+、Cl-、 D. Fe2+、Na+、K+、Cl-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用表格表达的具体形式,它反映元素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元素周期表简称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有16个族和4个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能反映该元素的原子结构。周期表中同一横列元素构成一个周期。同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该周期的序数。同一纵行(第Ⅷ族包括3个纵行)的元素称“族”。族是原子内部外电子层构型的反映。例如外电子构型
横着看叫周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上某一横列元素最外层电子从1到8的一个周期循环
竖着看叫族,是指某一竖列元素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表现出的相似的化学性质
主族元素是只有最外层电子没有排满的,但是副族有能级的跃迁,次外层电子也没排满。
1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
1.1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1.2 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1.3 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1.4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1.5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1.6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1.7 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氧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2.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键通常指的是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包括离子键、金属键、共价键。
一、离子键: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
离子键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活泼的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形成离子键。
二、共价键:分子中或原子晶体、原子团中,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1、非极性共价键:由同种元素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共价键,又称为非极性键。
存在于非金属单质中。某些共价化合物分子中也有非极性键,如:H2O2中的O-O键,C2H6中的C-C键等。少数离子化合物中也有非极性键,如:Na2O2中的O-O键,CaC2中的碳碳三键等。
2、极性共价键: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分子时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而形成的共价键,又称为极性键。
所有的共价化合物分子中都存在极性键,离子化合物的原子团中也存在极性键。
电子式的书写
1. 原子的电子式
由于中性原子既没有得电子,也没有失电子,所以书写电子式时应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全部排列在元素符号周围。排列方式为在元素符号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每个方向不能超过2个电子。
2. 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
金属原子在形成阳离子时,最外层电子已经失去,但电子式仅画出最外层电子,所以在画阳离子的电子式时,就不再画出原最外层电子,但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应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所以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即为离子符号。
3. 非金属阴离子的电子式
一般非金属原子在形成阴离子时,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这些电子都应画出,并将符号用“[]”括上,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电荷的表示方法同于离子符号
4. 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
共价化合物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而成的。书写时将共用电子对画在两原子之间,每个原子的未成对电子和孤对电子也应画出。因不同元素原子吸引电子能力不同,则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而偏离吸引电子能力弱的原子。
5. 根离子的电子式
根离子中,若不同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画法同共价化合物,因根离子带有电荷,所以应把符号用“[]”括起来,右上角标出电荷数。6.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先根据离子电子式的书写方法,分别画出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然后让阴、阳离子间隔排列,注意相同离子不能合并
1、下列分子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氨 B 四氯化碳
C 氮 D 二氧化碳
2、克服分子间作用力能发生的变化是
A.物理化学变化 B.既不是物理变化,又不是化学变化。
C.只是物理变化 D.只是化学变化。
3、下列各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Br- > Cl- B.S2- > K+ C. Na > Cl D. Br > K
4.X、Y、Z、W四种主族元素,(1)若X的阳离子与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2)W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强于带有等电荷数的X阳离子的氧化性;(3)Z阴离子半径大于等电荷数的Y阴离子半径。则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Z>X>Y>W B.W>Y>X>Z C.X>Z>Y>W D.Z>W>X>Y
5、原子量为X的原子,它的实际质量为
A.x B.x g
C. D.
6、质量数为37的原子,应该有
A.18个中子,19个质子,18个电子。
B.17个质子,20个中子,18个电子。
C.19个质子,18个中子,20个电子。
D.18个质子,19个中子,18个电子。
7、11g由2H和18O构成的水中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
A.5mol B.6mol C.7mol D.8.5mol
8、某元素Rn-核外有x个电子,该元素的某种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该原子里的中子数为
A.A-x-n B.A+x+n C.A-x+n D.A+x-n
9、下列微粒半径(r)之比大于1的是
A. B. C. D.
10、1H、2H、3H、H+、H-五种符号表示
A.氢的五种同位素 B.不同状态的氢元素
C.五种氢原子 D.五种氢元素
11、A元素的最高正价和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6,B元素和A元素的原子次外层都有8个电子,BA2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则BA2是
A.MgF2 B.CaCl2 C.K2S D.Na2O
12、X-、Y+、Z2-、W-四种离子的电子层数为n或(n-1),
离子半径Z2-> W-> X-> Y+,则四种元素的质子数为
A.W>Z>Y>X B.Z>W>Y>X
C.X>Y>Z>W D.X>Y>W>Z
13、以下互称为同位素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 B.CO和CO2 C.D和T D.1H216O和2H218O
14、若a A3+离子和b Bn-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b值是
A.a+3+n B.a-3-n
C.n-3-a D.a-3+n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共价键
B.构成晶体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
C.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
D.非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键
16、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a倍(a>1),则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
A.2a B.a+2 C.2a+10 D.2a+2
17、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的是
A.Ba(OH)2 B.KCl C.H2O D.H2
18、已知一个N2O3分子的质量为a Kg,一个N2O5分子的质量为b Kg,若以氧原子质量的作为原子量的标准,则NO2的分子量为
A. B. C. D.
19.关于、、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表示三种碳元素
B 表示三种核素,且三者之间互称同位素
C 在大气中的CO2中并不含有
D 碳元素的相对原子量是各种核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其所占质量分数计算出的平均值
20.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1g重氢分子中的电子数为
A NA B NA C NA D 2 NA
21.下列各组中,判断正确的是
A 碱性:Ca(OH)2﹥Ba(OH)2 B 酸性:HI﹤HCl C 金属性:Be﹥Na D 非金属性:N﹥P
22、我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最近合成了23991Pa原子。下列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原子属于一种金属元素 B、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48
C、合成该原子就是创造了一种元素 D、这种原子具有放射性
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难失去电子的原子,易形成阴离子
B、H2SO4溶于水能形成H+和SO42-,说明H2SO4是离子化合物
C、离子化合物通常条件下是固体
D、单质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化合物的分子才存在化学键
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量数大的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也大
B 同种元素单质的性质是完全相同的
C 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的化学性质完全不同
D 迄今为止,已发现112种元素,亦即发现112种不同的原子
25、下列各表分别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各表中数字所表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周期的结构相符的是
1 6 1 2 9
4 5 15 16 11 16 18
13 32 19 35
A B C D
26、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满足最外层为8个电子结构的是
A、CCl4 B、H2S C、P4 D、BeCl2
27、X+、Y+、Z2-是3种主族元素的离子,X+和Z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Y和Z处于同一周期,关于元素X、Y、Z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X>Z>Y B、原子半径:Y>Z>X
C、离子半径:Z2->X+>Y+ D、一定能形成化合物Y2Z2和X2Z
28、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周期表的前10号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共有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29、金属钠分别和水(H2O)、重水(D2O)反应,如果电子转移的数目相等,则下列几个化学量中一定不相等的是
A、消耗水和重水的物质的量 B、产生气体的质量
C、产生气体的体积 D、消耗钠的质量
30、36gH2O和100gD2O所含的氧原子数之比为 ;
分别与足量钠反应后,在标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比为 ;
质量比为 。
31、用相应的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1)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相同的正二价阳离子的元素是 。
(2)电子层结构与F-相同的正三价阳离子的元素是 。
(3)电子层结构与K+相同的负二价阴离子的元素是 。
(4)第二周期中,原子的电子层数与价电子数相等的元素 。
(5)写出具有11个质子和10个电子的三种微粒的电子式为 、 、 。
(7)在一定条件下,金属钠与氢气可以化合生成离子化合物NaH,用
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 。
32、有H2S、HF、HCl、HI、CH4、NH3、H2O、MgO、CO2、SO2、NaCl、NaOH等化合物,按下列要求填空:
(1)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 ,
其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
(2)分子是非极性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 。
(3)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Ⅰ)HF
(Ⅱ)H2O
(Ⅲ)NaCl
X
Y Z
33、右表表示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在
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已知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
和为31,回答:
(1)元素符号:X 、Y 、Z 。
(2)写出Z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与烧碱溶液、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
(3)写出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烧碱溶液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定义: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减少和生成物浓度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公式:=单位: 速率mol/(L·min) mol/(L·s) 或mol/(L·h)
计算过程注意事项:
1、 现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化学反应涉及反应物、生成物多种,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同,必须指明用哪一种反应物或哪一种生成物来表示。
2、表示的是物质的量浓度,固态物质和纯的液态物质的浓度在一定温度下是常量,所以反应速率不能表示固态物质或纯液态物质.
3、一个化学反应里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一定相同,所以相同时间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值不一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不一定相同,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相同,但化学反应速率的比值与化学计量数之比相等
影响因素:
温度、固体的表面积、反应物的状态、溶液的浓度、催化剂、压强(对有气体物质的反应)、光波、电磁波、超声波、溶剂、固体的表面积等。等都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因素来调控化学反应速率。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
(一)、可逆反应:
1、定义: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之为可逆反应。不用 “=”,要用 “” 。
2、特点:反应物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二)、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2、特征:动:动态平衡
等:正反应速率 = 逆反应速率 定:各组分含量固定
3、化学平衡状态的微观本质
举例分析化学反应向”平衡状态”过渡过程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进入表面静止的“平衡状态”
4、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决定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是:
1、内因:取决于反应物的性质
2、外因:温度、浓度、压强等
【练习】
1.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面反应:A(g)+2B(g)=3C(g),经过3min后A物质由10mol变为7mol,则下面表示的反应速率正确的是
A.vA=1mol·L-1·min-1 B.vB=1mol·L-1·min-1 C.vC=2mol·L-1·min-1 D.vB=2mol·L-1·min-1
2.在2A+B3C+4D的反应中,下列用不同物质的变化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mol·L-1·min-1 B.vB=0.3mol·L-1·min-1
C.vC=0.8mol·L-1·min-1 D.vD=1mol·L-1·min-1
3.反应2SO2+O2 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mol/(L·s),则这段时间为
A.0.1s B.2.5s C.10s D.5s
4.在四个相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温度下(其它条件相同)进行合成氨的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的反应速率判断,该反应所处的温度最高的是:
A.v(NH3)=0.1 mol /(L min) B.v (H2)=0.6 mol /(L min)
C.v (N2)=0.3 mol /(L min) D.v (H2)=0.3 mol /(L min)
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 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Z为0.3mol/L B.Y2为0.4mol/L C.X2为0.2mol/L D. Z为0.4mol/L
6.甲、乙两个容器内都进行A→B的反应,甲容器内每分钟减少4molA,乙容器内每分钟减少2molA,则甲容器内的反应速率比乙容器内的反应速率
A.快 B.慢 C.相等 D.无法判断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变成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变成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