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免费资料)高二化学暑假专题-化学平衡

文档属性

名称 (特别免费资料)高二化学暑假专题-化学平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7-22 09:2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化学暑假专题
——化学平衡
测试时限:120分钟 试卷分值:150分
学校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第Ⅰ卷 (选择题 共72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等温、等容条件下,有下列气体反应:2A(g)+2B(g)C(g)+3D(g),现分别从两条途径建立平衡:Ⅰ.A、B的起始浓度均为2mol/L Ⅱ.C、D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mol/L和6mol/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Ⅰ、Ⅱ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相同
B. Ⅰ、Ⅱ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不同
C. 达平衡时,Ⅰ途径的反应速率v1等于Ⅱ途径的反应速率v2
D. 达平衡时,Ⅰ途径混合气体的密度与Ⅱ途径混合气体的密度相等
2.反应2A(g)2B(g)+E(g)(吸热反应)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A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 加压 B. 减压 C. 减少E的浓度 D. 降温
3.3H2+N2 2NH3反应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H2与N2不再化合
B.N2、H2、NH3分子数之比为1∶3∶2
C.容器内总压不随时间变化
D.平衡体系中NH3的质量等于N2和H2的质量之和
4.在密闭容器中通入体积比为1∶3的A和B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A(气)+3B(气)2C(气)达到平衡时,有50%的B转化为C,则容器里反应前和反应后的压强比为
( )A.4∶3 B.3∶4 C.2∶1 D.1∶1
5.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O22SO3,下列叙述能够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
A. 容器中SO2、O2、SO3共存
B. SO2与SO3的浓度相等
C. 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D. 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6.在实际生产中,反应2SO2+O22SO3(g)+Q应选择的适宜条件是 ( )
A. 高温、高压、催化剂 B. 低温、高压、催化剂
C. 高温、低压、催化剂 D. 适当温度、常压、催化剂
7. 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
A. H2(气)+I2(气)2HI(气)
B. 3H2(气)+N2(气)2NH3(气)
C. 2SO2(气)+O2(气)2SO3(气)
D. C(固)+CO2(气)2CO(气)
8. 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平衡:CO2(g)+C(s)2CO(g)(吸热反应),如果升高温度,气体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将会 ( ) A. 减小 B. 增大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3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在高温下的反应:2HBr(g)H2(g)+Br2(g)(吸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要使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 减小压强 B. 缩小体积 C. 升高温度 D. 增大H2的浓度
10. 下列关于平衡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反应物浓度用起始浓度,生成物用平衡浓度。
B.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平衡常数是一个恒定值。
C.平衡常数的大小只与温度有关,而与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无关。
D.从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推断一个反应进行的程度。
11.可逆反应:3A(g)3B(?)+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趋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B和C可能都是固体
B.B和C一定都是气体
C. 若C为固体,则B一定是气体
D.B和C可能都是气体
12.化学反应X2(g)+Y2(g)2XY(g)(放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下图中各曲线符合平衡移动原理的是 ( )
XY% XY%
D
A B C
T P
13. 在一定温度下,硫酸铜晶体的培养皿中存在下列平衡:
Cu2++SO42-+xH2OCuSO4·xH2O,当向溶液中加少量无水硫酸铜粉末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溶液中Cu2+浓度增大 B. 溶液中Cu2+数目减少
C. 该硫酸铜晶体体积增大 D. 溶液的蓝色变浅
14. 对于:2SO2+O22SO3+Q,当2摩的SO2和1摩O2混和,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可生成2摩SO3
B.生成的SO3小于2摩
C.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继续进行
D.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大于2摩
15. 对于平衡体系,mA(g)+nB(g)pC(g)+qD(g)+Q有下列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 若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增大1倍,此时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0.48倍,则m+n>p+q
B. 若平衡时,A、B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
C. 若平衡体系中共有气体amol,再向其中加入bmolB,当重新达到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等于(a+b),则m+n=p+q
D. 温度不变时,若压强增大到原来的2倍,达到新平衡时,总体积一定比体积的1/2要小
16. 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g)+B(g) 3C(g)+D(g),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W mol/L。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若C的浓度仍为W mol/L,该配比是 ( )
A. 4molA+2molB B. 3molC+1molD+1molB+2molA
C. 3molC+1molD D. 1molA+0.5molB+1.5molC+0.5molD
17. 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物质的量之比为2:2:1,保持温度、体积不变,再以2:2:1的体积比将A、B、C充入此容器中,则 ( )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平衡不移动
C. C的百分含量增大 D. C的百分含量减小
18.合成氨反应中,若进口时N2、H2、NH3的体积之比为5∶15∶3,出口时N2、H2、NH3的体积之比为9∶27∶8,则N2的转化率为 ( )
A.10% B.20% C.30% D.40%
19.反应4NH3+5O24NO+6H2O,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 )
A. (O2)=0.01mol/(L·s) B. (NO)=0.08mol/(L·s)
C. (H2O)=0.003mol/(L·s) D. (NH3)=0.002mol/(L·s)
20.在mA+nBpC的反应中,m、n、p为各物质的计量数。现测得C每分钟增加a mol/L,B每分钟减少1.5a mol/L,A每分钟减少0.5a mol/L,则m:n:p为 ( )
A. 2:3:2 B. 2:2:3 C. 1:3:2 D. 3:1:2
21.反应速率v和反应物浓度的有关系是用实验方法测定的,化学反应H2+Cl2==2HCl的反应速率v可表示为v=K[c(H2)]m[c(Cl2)]n,式中K为常数,m、n值可用下表不数值确定之。
c(H2)(mol/L)
c(Cl2)(mol/L)
v(mol/L·s)
1.0
1.0
1.0 K
2.0
1.0
2.0 K
2.0
4.0
4.0 K
由此推得,m、n值正确的是 ( )
A. m=1,n=1 B. m=,n= C. m=,n=1 D. m=1,n=
22.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对此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使用适当的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 B. 降低压强能提高反应速率
C. 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速率 D. 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23.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的同时生成nmolAB
B. 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 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AB同时生成nmolB2
D.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生成nmolB2
24.如图表示容积固定的2L密闭容器中 v(B)[mol/(L·s)]
进行的某一可逆反应:A(气)+2B(气)
2C(气),以B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率v正、 v正
v逆与时间的关系如图。已知v的单位为mol/(L·s),
则图中阴影分部的面积可表示为 ( ) v逆
A. A浓度的减少 B. B浓度的增加
C. C物质的量增加 D. B物质的量减少 t(s)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78分)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9分)
25.(7分)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N2、H2以及少量CO的混合气体)在进入合成塔前常用醋酸二氨合铜(Ⅰ)溶液来吸收原料气中的CO,其反应:[Cu(NH3)2·Ac]+CO+NH3
[Cu(NH3)3]Ac·CO是放热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必须除去原料气中CO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醋酸二氨合铜(Ⅰ)吸收CO的生产适宜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吸收CO的醋酸铜氨溶液经过适当处理又可以再生,恢复其吸收CO的能力,以供循环使用。醋酸铜氨液再生的生产适宜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26.(12分)如图所示,在烧杯A中盛有20℃,50毫升水,B中盛 有1摩/升盐酸50毫升,试管C、D相通,其中盛有红棕色气体,它处于下列平衡状态,2N02N204(△H<0,放热)。当向A中加入50克硝酸铵使其溶解,往B中加入2克苛性纳,也使其溶解时,问:
(1)A、B的烧杯中,A杯溶液温度________,B杯溶液温度______。 ⑵试管C中气体颜色变__________,D中气体颜色变_______;
⑶在2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为197克,则推知:A中的溶液________达饱和。
⑷在测定NO2相对分子质量时,下列条件较为适宜的是__________。
A.温度130℃、压强3.03×105Pa B.温度25℃,压强1.01×105Pa
C.温度130℃、压强5.05×104Pa D.温度0℃、压强5.05×104Pa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7.(10分)反应:N2+3H2 2NH3达到平衡时,N2与H2的化合反应、NH3分解的反应都_____进行,但是在同一瞬间正反应____和____化合生成的_____分子数和逆反应所分解的______分子数相等,亦即____、___反应的速率相等,所以________和________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即___________中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变。
28.(10分) 在2L容器中,放入0.4molA和0.6molB,在一定温度下,压强为P,放入催化剂(体积忽略)发生反应:2A(g)+3B(g)xC(g)+2D(g),在a min后,容器中c(A)=0.1mol/L,此时温度与压强均未改变,则VB=____,X=___;若温度不变压强变为P,则VC=___,X___。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9.(12分)在400℃、1大气压时,将SO2和14摩O2装入一个装有催化剂的V升密闭容器中,发生了2SO2+O2 2SO3(气)的反应,10分钟后达到平衡时,测得容器内有2摩SO2和12摩O2,计算:
⑴SO2的起始浓度为____,SO3(气)的平衡浓度为____。 ⑵生成了___ 摩SO3。
⑶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 ⑷平衡体系中含SO3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
⑸平衡体系的压强为反应起始时体系压强的________倍。
30.(8分)Fe3+和I-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如下:2I-+2Fe3+2Fe2++I2(水溶液),
⑴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浓度用“c(物质)”表示]。当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CCl4萃取I2,且温度不变,上述平衡________移动(填“向右”、“向左”、“不”)。
⑵上述反应的正向反应速率和I-、Fe3+的浓度关系为:v=K[c(I-)]m[c(Fe3+)]n(其中K为常数)
c(I-)(mol/L)
c(Fe3+)(mol/L)
v[mol/(L·s)]

0.20
0.80
0.032K

0.60
0.40
0.144K

0.80
0.20
0.128K

通过所给的数据计算得知:
①在v=K[c(I-)]m[c(Fe3+)]n中,m、n的值为_________。
A. m=1、n=1 B. m=1、n=2 C. m=2、n=1 D. m=2、n=2
②I-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_______Fe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填“>”、“<”或“=”)。
六.(本题包括2小题,共19分)
31.(9分) 丙酮和碘在酸性溶液中发生以下反应:CH3COCH3+I2 CH3COCH2I+H++I-。25℃时,该反应速率由下列经验式决定V=K c (CH3COCH3)c(H+),式中,k=2.73×10-5升/摩·秒。25℃时,已知反应开始时c(I2)=0.01摩/升,c(CH3COCH3)=0.1摩/升,c(H+)=0.02摩/升。求: ⑴反应开始时的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溶液中的I2反应掉一半时,反应速率比开始时慢还是快?为什么?
32.(10分)合成氨工厂常通过测定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来确定氮的转化率。某工厂测得合成塔中N2、H2混合气体的密度为0.5536g/L(标准状况),从合成塔中出来的混合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密度为0.693g/L。求该合成氨厂N2的转化率。
参考答案
1.A 2.D 3.C 4.A 5.D 6.D
7.A [解题思路] 压强变化平衡不发生移动主要考虑两种情况:一是没有气体参加反应。二是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发生变化。反应A:气体反应物总系数为1+1=2,气体生成物系数为2,反应前后气体总体没有,所以压强变化,平衡不移动。B、C、D中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都会发生变化,所以压强变化都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8.A 9.BC 10.CD
11.CD [解题思路]有些化学平衡问题,常可通过设计另外的变化途径,使难以确定的问题变得有规律可循,从而化难为易使问题得到解决。该题是以平衡移动知识为载体,重在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对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的考查。
可对题给选项逐一分析。A项,如果B和C都是固体,则无论平衡怎样移动,反应混合物中的气体只有A,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温度升高而改变,这与题意不符。A错误。
D项,如果B和C都是气体,则吸热反应方向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由于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反应混合物中气体分子数相应增大,而反应混合物的总质量保持不变,所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D正确。
C项,若C为固体,而B不为气体,则反应混合物中的气体只有A,这与A项情况相同,不符合题意。而当C为固体、B为气体时,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由于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有更多的固体C生成,使反应混合物中气体的总质量相应减小,而气体分子数保持不变,所以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应变小,C正确。既然C项正确,则B项一定是错误的。
12.AC 13.BC 14.A 15.BC
16. CD [解题说明]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要求条件(如温度、压强、容器的体积)相同,各组分的用量相同或相对应。无论可逆反应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或是从正、逆两反应同时开始,达到平衡态时,体系各物质浓度与原平衡态相同。该题的信息是从正反应开始2molA和lmolB发生反应达到平衡,C的浓度为W mol/L,那么从逆反应开始时,按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可知应是3molC和1molD,这才相对应。再分析D。1.5molC+0.5molD相当于1molA+0.5molB,再加上1molA+0.5molB,即D相当于2molA+1molB。同理可分析,3mo1C+1molD+1molB+2molA的量相当于4molA +2mo1B,在同样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大于W mol/L。
17.AC
18. A [解题思路]不可用N2和H2的出口量的体积之比列式求解,因其所列方程为一恒等式,x可取任意值。欲求N2的转化率就要知道N2的起始量(进口量)和转化量(变化量)。题中未直接给出N2的起始量,却给出了进口时N2、H2、NH3的体积之比,可据此进行假设。
设进口时N2、H2、NH3分别为5 mol、15mo1、3mol,至出口时有x mo1 N2转化成NH3。
N2 + 3H2 2NH3
进口量(mo1) 5 15 3
变化量(mo1) x 3 x 2 x
出口量(mo1) 5-x 15-3 x 3+2 x
依题意可得:(5-x )∶(3+2 x )=9∶8,x=0.5(mo1)
N2的转化率为:×100%=×100%=10%,故选A。
19. CD 20. C 21.D 22.C 23. C
24.B [解题思路]由图横坐标表示反应的时间t,纵坐标表示反应速率v,面积为v与t的乘积,由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可知,它表示某一段时间内浓度的改变量。为便于理解,我们将右图阴影面积看作下面的图Ⅰ和图Ⅱ中阴影面积之差。图Ⅰ中的阴影面积为v正·t,它表示B浓度因正反应的发生而减小的量,图Ⅱ中的阴影面积为v逆·t,它表示B浓度因逆反应的发生而增加的量,所以它们的差值就表示B浓度的净减少量。本题正确答案为B。
v(B)[mol/(L·s)] v(B)[mol/(L·s)]
v正
v逆
t(s) t(s)
图Ⅰ 图Ⅱ
25. (7分)⑴防止催化剂中毒(3分) ⑵加压、降温(2分) ⑶减压、升温(2分)
26.(12分) ⑴降低 升高 ⑵浅 深 ⑶未 ⑷C (每线2分)
[解题思路] 抓住硝酸铵溶于水吸热,酸碱中和反应放热;而降低温度化学反应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要点。(1)由于硝酸铵溶解时,吸热溶液温度降低。而苛性钠与盐酸中和放热可使溶液的温度升高。 ⑵C试管温度降低,使2N02=N204平衡正向移动,气体颜色应变浅,D升温化学平衡逆向移动,气体颜色加深。⑶根据溶解度计算:设50mL水溶解x克硝酸铵,x:50=197:100,解r=98.5g,所以;A为不饱和溶液。⑷要测NO2的相对分子质量,必须使平衡尽量向左移动,即要有比较纯的NO2。
27. (10分)继续;N2;H2;NH3;NH3;正;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混合物。
28. VB=mol/(L·min) x=3;VC=mol/(L·min) x=2
[解题思路] 因温度、压强均未改变,所以反应前后体积无变化,x+2=2+3,x=3
VA=mol/(L·min)
VB=0.1mol/(L·min )=mol/(L·min)
若温度不变压强变为P,由
参加反应的nA为0.4mol - 0.1mol/L×2L=0.2mol,n(B)为0.3mol。a min后,n(A)为0.2mol,nB为0.3mol
生成的n(C)=×0.2mol=0.1x mol n(D)=0.2mol
= x=2
VC==mol/(L·min)
29. (12分)⑴6/Vmol/L;4/Vmol/L。⑵4。 ⑶0.2/Vmol/L·min。 ⑷22.22%。 ⑸0.9。
30. (8分)⑴K= 向右 ⑵①C ②>
31.(9分) (1)V开始=Kc(CH3COCH3)·c(H+)=2.73×10-5×0.1×0.02=5.46×10-8mo1/L·S(4分)
(2) CH3COCH3 + I2CH3COCH2I + H+ + I-
开始 0.1 0.01 0.02
变化 0.005 0.005 0.005 0.005 0.005
平衡 0.095 0.005 0.025 0.005
V半=Kc′(CH3COCH3)·c′(H+)=2.73×10-5×0.095×0.025> V开始 (3分)
∴当I2反应掉一半时,反应速率比开始快。 (2分)
[解题思路]该题属于机械性信息迁移题。解题时应注意思维定势的干扰。平时练习的题目绝大多数是原有知识直接应用,久而久之,形成了思维定势,当遇到信息时,往往置题干上的信息于不顾,因循守旧,完全凭着头脑中的“旧观念”、“老经验”来回答新问题,必然导致错解。因此,我们对每一结论和规律都应明确其内涵、外延和适用范围、条件等,千万不能由思维定势而引发知识负迁移。应不断提高逆向思维的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又促进了对信息的接受、分析、判断和应用,也就提高了综合素质。
32.(10分) [解题思路] 设N2、H2起始时总物质的量为1 mol,N2为x mol,H2为(1-x)mol,依题意有
28x+2(1-x)=0.5536×22.4,
解得 x=0.4 (N2), 故H2为0.6mol。
又设0.4 mol N2有y mol发生了反应,则H2有3 y mol发生反应。
N2 + 3H22NH3
起始时物质的量(mo1) 0.4 0.6 0
平衡时物质的量(mo1) 0.4-y 0.6-3y 2y
n总=0.4-y+0.6-3y+2y=1-2y(mo1)。
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为一定值,则有关系式:
l×22.4×0.5536=(1-2y)×22.4×0.693,y=0.1。
∴N2转化率为 0.1/0.4×100%=25%。

21世纪教育网
本试卷由21世纪教育网http://www.21cnjy.com/供稿,下载更多教学资源,请登录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