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一选择题
1、通过下列变化,无法得到单质的选项应是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还原反应
2、下列反应进行分类时(按初中学过的方法),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应该是
Zn+H2SO4==ZnSO4+H2
B、2KCLO3 2KCL+3O2
C、S+O2 SO2
D、H2+CL2 2HCL
3、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都能透过滤纸 B、都呈红褐色
C、具有相同的颗粒直径 D、都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4、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可能是以下物质中的
A、混合物 B、化合物 C、纯净物 D、单质
5、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或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A、碱性氧化物 氧化铁 FeO B、酸性氧化物 碳酸气 CO
C、酸 硫酸 H2S D、盐 纯碱 Na2CO3
6、在物质的分类中,前者包括后者的应该是
A、氧化物、化合物 B、化合物、酸式盐
C、溶液、胶体 D、溶液、分散系
7、下列分散系均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选项
A、酒、生理盐水、花生油 B、雾、含灰尘颗粒的空气、有色玻璃
C、水晶、金刚石、冰 D、大理石、高岭石、电石
二、填空题
8、实验室制取Fe(OH)3胶体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__________方法除去胶体中的浑浊;根据_______现象证明胶体已经制成。实验中必须要用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国外正在研究用Na2SO3吸收法作为治理SO2污染的一种新方法:①用Na2SO3水溶液吸收SO2;②加热吸收液,使之重新生成Na2SO3,同时得到含高浓度SO2的水蒸气。写出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日常生活中常使用一些铝制器皿,在清洗铝制器皿表面的污垢时,不能使用热的碱性溶液,因为铝能与热的碱性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水发生作用而被腐蚀,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则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一般是按复分解反应规律进行的,但也有例外,如:FeCL3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得到一种红褐色沉淀、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氯化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 BCABD 6—7BB
二、填空题
8、在沸腾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少量FeCL3饱和溶液,待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胶体 过滤 丁达尔现象 自来水中含较多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能中和胶体粒子的电性,易使制备的胶体马上发生凝聚,导致实验失败。
9、⑴Na2SO3+SO2+H2O===2NaHSO3 2NaHSO3 Na2SO3+SO2 +H2O
⑵2AL+2NaOH+2H2O===2NaALO2+3H2
⑶FeCL3+3NaHCO3===3NaCL+Fe(OH)3+3CO2
第 2 页 共 2 页物质的分类
(第一课时)
巩固练习:
1.下列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CuO+H2 Cu+H2O B.C+2CuO2Cu+CO2
C.Fe2O3+3CO2Fe+CO2 D.Fe+CuSO=FeSO+Cu
2.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A.2CO+O22CO2 B.CaO+H2O=Ca(OH)2
C.C+H2OCO+H2 D.CO2+Ca(OH)2=CaCO3↓+H2O
3.下列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 )
①水 ②酸 ③碱 ④盐 ⑤氧化物
A.① B.①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4.一定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是( )
A.氧化物 B.碱 C.酸 D.盐
5.下列物质既是钠盐,又是硫酸盐的是( )
A.NaOH B.Na2SO4 C. Na2CO3 D.K 2CO3
6.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碱 酸 盐 酸性氧化物
A 纯碱 盐酸 烧碱 二氧化硫
B 烧碱 硫酸 食盐 一氧化碳
C 苛性钠 醋酸 石灰石 水
D 苛性钾 碳酸 苏打 三氧化硫
7.下列物质:①H2O ②NaCl ③H2SO4 ④Ca(OH)2 ⑤Fe3O4 ⑥CuSO4·5H2O ⑦HNO3 ⑧AgNO3 ⑨NaHCO3 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
属于酸的是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
8.从铁、盐酸、氧气、水、硝酸银溶液五种物质中选出一种或两种作反应物,按下列要求的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我们已经知道了许许多多的物质。如氯化钠、氧化镁、硫酸铜、碳酸钙、金属钠、氯气、氢气、氧气、硫酸、金属铜、硫单质、二氧化硫、硫酸钙、氯化铁、硝酸钾、二氧化氮、氨气、二氧化硅、碘化钾等。
请从多角度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你的分类标准。
制作物质分类的示意图,再举出一些你知道的种类别的具体物质。
练习答案:1.C 2.AC 3.C 4.B 5.C 6.D
7.①⑤ ④ ③⑦ ②⑥⑧⑨
8.3Fe+2O2Fe3O4 H2OH2↑+O2↑
Fe+2HCl=FeCl2+H2 HCl+AgNO3=AgCl↓+HNO3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二课时)
巩固练习:
1. 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
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
C.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D.粒子不没有带电荷
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⑥
3. 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属于纳米级的是(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4.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向胶体中加入蔗糖溶液,产生聚沉现象
B.一束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产生丁达尔效应
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分子通过
D.胶体能够吸附阴离子和阳离子,故在电场的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带电荷,所以会产生电泳现象
C.胶粒能透过滤纸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6. Fe(OH)3胶体带正电荷的原因是( )
A.在电场作用下,Fe(OH)3胶粒向阴极定向移动
B.Fe3+带正电荷
C.Fe(OH)3带负电荷,吸引阳离子
D. Fe(OH)3胶粒吸附了阳离子
7. 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溶液显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B.胶体能透过半透膜,但不能透过滤纸
C.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D.电泳实验说明了胶体微粒带有电荷
8. 不能用胶体的知识解释的现象是( )
A.豆浆中加入石膏做豆腐
B.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牌号的墨水,易出现堵塞
C.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
D.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易形成三角洲
9. 某胶体遇盐卤或石膏水易发生凝聚,而与食盐水或硫酸钠溶液不易发生凝聚,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胶体粒子直径约为1~100nm
B.此胶体粒子带有电荷
C.与BaCl2溶液或Fe(OH)3胶体可发生凝聚
D.Na+使此胶体凝聚的效果不如Ca2+、Mg2+
10. 已知土壤胶体粒子带负电,在土壤中施加含氮质量相同的下列化肥,肥效最差的是( )
A.(NH4)2SO4 B.NH4HCO3 C. NH4NO3 D. NH4Cl
11. 在Fe(OH)3胶体中加入Na2SO4饱和溶液,由于_______离子的作用,使胶体形成了沉淀,这个过程称为_______
12.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液体变为________色,得到的是_________,用此分散系进行下列实验:
将其装入U型管中,用石墨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
向其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向其中滴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纯此分散系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 2.B 3.C 4.A 5.D 6.D 7.B 8.C 9.B 10.C
11.SO42- 凝聚或聚沉 12.红褐 胶体 (1)加深 胶体粒子带电荷 电泳
(2)产生沉淀 电解质溶液使胶体发生了凝聚 (3)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开始加入稀硫酸时,胶体发生聚沉生成Fe(OH)3,当酸过量时,又将Fe(OH)3沉淀溶解
第 1 页 共 4 页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60分)
1.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
A.淀粉 B.食盐水 C.牛奶 D.碘酒
2.下列制备溶胶的方法可行的是( )
①0.5mol·L-1BaCl2溶液和等体积2mol·L-1H2SO4溶液混合并振荡 ②把1mL饱和的FeCl3溶液逐滴加入20mL的沸水中,边加边振荡 ③把1mLNa2SiO3溶液加入10mL1mol·L-1HCl溶液中用力振荡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都可行
3.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A.都能透过滤纸 B.都呈红褐色
C.具有相同的颗粒直径 D.都存在布朗运动
4.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5.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盐、钙盐的是( )
A.石灰石 B.Ca(OH)2 C.CaCO3 D.CH4
7.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
A.丁达尔效应 B.可以通过滤纸
C.布朗运动 D.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
8、下列物质中既属于无机物,又属于碱的是( )
A.Na2CO3 B.CH3OH C.CH3CH2OH D.Cu(OH)2
9、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的大小和这种纳米粒子大小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的是(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10、土壤胶体颗粒带负电荷,因此土壤中施用含氮总量相同的下列化肥时,肥效最差的是( )
A.硫铵 B.氯化铵 C.碳铵 D.硝酸铵
11.(16分)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______(填“>”或“<”)100nm,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______(填“>”或“<”)1nm,而胶体颗粒的直径介于______之间。这个尺寸与现代材料科学中______的直径大致相当,从而使胶体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布朗运动______(“是”或“不是”)胶体的特有性质。
12.(12分)已知氢氧化铁胶体是氢氧化铁胶粒吸附多余Fe3+生成的。现将氢氧化铁固体粉碎使粒子直径在10-9~10-7m,并悬浮于水中,再向悬浊液中加入______或______,即可制得Fe(OH)3胶体。(填两类不同物质)
13.(12分)根据教材中的分类方法作答:
(1)(4分)根据交叉分类法,请用斜线将下面框图的酸与酸的分类连接起来:
(2)(8分)根据树状分类法,请将:均匀混合物、非均匀混合物、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单质、化合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填入下图的方框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答案及详解:
1、C 解析:食盐水和碘酒属于溶液;牛奶、淀粉溶液属于胶体。
2、C 解析:不是任何物质间的反应生成物都是胶体,H2SO4和BaCl2反应得到的是白色BaSO4沉淀,FeCl3饱和溶液滴入沸水并边加边振荡,可得红褐色Fe(OH)3胶体,Na2SiO3滴入HCl溶液中,用力振荡可生成硅酸胶体。
3、A 解析:溶液和胶体粒子都能透过滤纸。FeCl3溶液呈棕黄色,Fe(OH)3胶体呈红褐色。FeCl3溶液中,Fe3+和C1-直径都小于1nm,而Fe(OH)3胶粒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分子和离子不存在布朗运动。
4、D 解析:A.属于蛋白质胶体遇电解质凝聚。B.是土壤胶粒遇(海水中的)电解质发生凝聚。C.是蛋白质胶体的丁达尔现象。D.是一个化学反应:Fe3++30H-Fe(OH)3↓,此时生成的Fe(OH)3是大量的沉淀,而不属于胶体。
5、D 解析:雾、云、烟都是分散剂为气体的胶体,即气溶胶。故应选择答案D。
6、C 解析:石灰石是混合物,它的主要成分是CaCO3。Ca(OH)2是碱,CH4是有机物,故正确选项应为C。
7、D 解析: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胶体颗粒的大小,其他的性质都是由此而决定的,因此本题答案应选D。
8、D解析:Na2CO3是无机物,但属于盐;CH3OH和CH3CH2OH为有机物;Cu(OH)2为碱且为无机物,故答案应选D。
9、C解析:1nm~100nm就是胶体分散系中粒子的大小,跟这种超细粉末粒子大小具有相同数量级。
10、D 解析:硝酸铵中的NO不能被土壤胶粒吸附,肥效差。
点评:利用所学知识处理具体问题时,一定要抓住关键信息,周密思考。
11、><1nm~100nm纳米粒子不是
12、含Fe3+的盐溶液适量强酸溶液(加H+)
解析:Fe(OH)3胶体粒子的结构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并在表面选择吸附了许多Fe3+。题中Fe(OH)3粒子,悬浮于水中但表面没有吸附Fe3+,它是不能稳定存在的。故应向悬浊液中加入含Fe3+溶液或加酸溶液使部分Fe(OH)3和酸反应生成Fe3+。
13.略
H2S
HCl
H2SO4
H2CO3
一元酸
二元酸
无氧酸
含氧酸
第 3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