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9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8-03 23:01:00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的原子结构
模型有哪些错误或不足?
(3)我们从原子结构的认识历程中受到哪些启迪?
阅读思考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道尔顿原子模型
1803
汤姆生原子模型
1904
卢瑟福原子模型
1911
玻尔原子模型
1913
道尔顿原子模型 (实心球)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汤姆生原子模型 (葡萄干面包)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认识到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
卢瑟福原子模型 (空心球)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认识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构成.
玻尔原子模型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轨道上运动。
M
L
N
K
C

6
N

7
O

8
F

9
Ne

10
B

5
Be

4
Li

3
He

2
H

1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
1
2
2
1
2
2
2
2
2
2
2
2
3
4
5
6
7
8
M
L
N
K
S

16
Cl

17
Ar

18
K

19
Ca

20
P

15
Si

14
Al

13
Mg

12
Na

11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
2
2
2
2
2
2
2
2
2
2
8
8
8
8
8
8
8
8
8
8
8
8
8
7
6
5
4
3
2
1
2
1
 
失一个电子
钠原子
钠离子
Na — e Na+

Na
Na+
钠离子的形成
氯离子的形成
得一个电子
Cl+ e Cl-
氯原子
氯离子


+
Na Cl
e
Na+ Cl-
+11



+17



电子转移
+11


+17



原子结构简图
+17



+11


不稳定(共6张PPT)
第二节 原子结构
一、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
1、电性
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构成原子的粒子 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电性和
电量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不显电性
练习:1、填表
微粒符号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Cl-
K+
Mn+ X
Mm- Y
Y-m
17
18
19
18
X-n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
练习:2、填表
微粒符号 质子总数 电子总数
H2O
NH4+
OH-
10
10
11
10
9
10
2、质量
构成原子的粒子 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绝对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
相对质量
1/1836
1.007
1.008
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的
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
来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符号A。
质量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表示核电荷数为Z,质量数为A的一
个原子
N层
L层
〖K层
原子核(共9张PPT)
第二节 原子结构
一、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
1、电性
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构成原子的粒子 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电性和
电量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不显电性
练习:1、填表
微粒符号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Cl-
K+
Mn+ X
Mm- Y
Y-m
17
18
19
18
X-n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
练习:2、填表
微粒符号 质子总数 电子总数
H2O
NH4+
OH-
10
10
11
10
9
10
2、质量
构成原子的粒子 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绝对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
相对质量
1/1836
1.007
1.008
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的
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
来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符号A。
质量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表示核电荷数为Z,质量数为A的一
个原子
表示原子组成的一种方法
X
A
Z
——元素符号
质量数 ——
Z 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 ——
(荷电荷数)
a b c d各代表什么
请看下列表示:
a
b
+
d
X
c+
-
-
a——代表质量数;
b——代表核电荷数;
c——代表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代表化合价
{核素} :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质量数(或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共7张PPT)
第二节 原子结构
一、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
1、电性
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构成原子的粒子 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电性和
电量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不显电性
练习:1、填表
微粒符号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Cl-
K+
Mn+ X
Mm- Y
Y-m
17
18
19
18
X-n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
练习:2、填表
微粒符号 质子总数 电子总数
H2O
NH4+
OH-
10
10
11
10
9
10
2、质量
构成原子的粒子 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绝对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
相对质量
1/1836
1.007
1.008
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的
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
来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符号A。
质量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表示核电荷数为Z,质量数为A的一
个原子
核素
同位素:
同:
异:
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