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题6单元2燃烧与灭火(2) 教案(仁爱版九年级)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专题6单元2燃烧与灭火(2) 教案(仁爱版九年级)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8-05 22: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单元2 燃烧与灭火(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爆炸等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
3.情感态度与科学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3)培养内因是变化的动力,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的科学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手段】实验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烧杯、蜡烛、火柴等
【教学流程】出示尝试实验→学生讨论、提出问题→自学课本→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小结
教 学 过 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A.出示尝试实验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大家注意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一个魔术——烧不坏的手帕[趣味实验]一块棉手帕(不要用合成纤维的),在盛有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观察现象。 听讲,引起兴趣。观察实验,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现象:手帕完好无缺 以“趣味实验”的形式作为尝试题,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讨论、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解释]非常好,酒精在燃烧时有一种生成物——水,水降低了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所以手帕还是完好无损。 学生讨论后回答:因为手帕上沾有酒精,我们所看到的是酒精的燃烧。在整个燃烧的过程中,对于手帕来说,并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手帕并没有燃烧。 由师生的问答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给出尝试题、自学课本 请同学们思考: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如果去掉任何一个条件,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呢 自学课本P128-P129,找出灭火的原理 学生通过获取课本知识初次认识灭火原理
B.操作实验、尝试练习 每组学生提供:1只烧杯、2只蜡烛、碳酸钠固体、稀盐酸、火柴等器材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探讨一下“灭火的原理”。教师巡视 分组讨论试验方案各组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来理解灭火的原理,使知识的学习比较生动、直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互相合作的精神
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分别提问各组的实验方案以及用到的相关灭火原理对每个方案进行及时评价,并给予指导、强调[讲解]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如果破坏了某一个条件,都可以使燃烧反应停止,也就是说都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说灭火的原理都是从燃烧的条件出发。[板书]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清除可燃物原理 隔绝氧气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各组讨论汇报]1.只用蜡烛进行实验。我们点燃了两只蜡烛,然后用嘴对着其中一只蜡烛用力吹气,结果这只蜡烛熄灭了。采用原理:降低温度。2.利用的是隔绝空气的方法。在点燃的蜡烛上扣了一个烧杯,由于蜡烛燃烧不断地消耗氧气,使有限的空间内充满了CO2气体,最终蜡烛由于不能及时得到氧气而熄灭。3.选用的是碳酸钠和盐酸,由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产生CO2,所以蜡烛也熄灭了。原理:隔绝空气4.选取了两只等长的蜡烛点燃,然后慢慢地在其中一只蜡烛的下面截取了一大段,结果被截取的这只蜡烛首先熄灭了。从隔离可燃物的角度来考虑的。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利用各实验小组的力量将知识进行全面、综合的整理。教师通过学生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解释、评析。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记忆、整理笔记
教 学 过 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尝试练习、学生讨论 [设问]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灭火的实例,它们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呢 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尝试回答1.隔绝空气。2.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3.清除可燃物。 巩固知识、学以致用
C. 提出问题—自学课本 [过渡]可燃物急剧地燃烧,如果在有限的空间内就会发生爆炸,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害。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下面的一些图标,同学们讨论讨论,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设问]同学们想想,这些图标在哪些场合最容易出现呢 阅读课本P130,认识常见的消防安全标志1.禁止吸烟2.禁止放易燃物3.禁止烟火4.禁止带火种5.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6.当心火灾——易燃物质[回答]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等等。 了解安全标志,警钟长鸣联系生活实际、防止安全隐患
自学课本教师教 学 过 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E.小结我们针对燃烧的条件,学习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增强防范火灾的意识,并且牢记一旦出现紧急情况的急救措施。讲解 [延伸]为什么在油库、面粉厂等场所会出现一些图标?[讲解]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面粉、汽油、煤气等都属于易燃、易爆物。[板书]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阅读课本P127[回答]因为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地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让学生对一些易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高警觉性。
【板书设计】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清除可燃物
1.原理 隔绝氧气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