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8-06 08:0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五单元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设计思路】
1、让学生参与策划教学进程。
在传统教学中,一个优秀老师的备课肯定是环环相扣,不遗留半点疏漏、不暴露半点破绽,这种备课在一定历史环境下无疑是符合大纲标准的,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这类备课,就会发现它忽视了课堂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课堂教学中客观上存在教师在上课前不可预知的变数,忽视了课堂教学对象的灵活性——课堂教学中客观上存在教师在上课前不可预知的学生思维的发展动向,最重要的是忽视了课堂教学对象的学习需求——课堂教学中客观上存在教师在上课前不可预知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让学生参与策划教学进程,既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又高度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2、让学生参与制定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目标主要阐述教师做什么、怎么做。从目标的指向性来看,旧的教学大纲的指向是教师,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向是学生。即新的教学目标应该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在行为上的变化,而不是陈述教师应该怎么做、做什么。基于课堂教学对象学习需求的不可预知这一原因,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制定教学目标显得非常必要。
3、让学生参与评价和反思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和反思立足于教学实际。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情景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性。通过学生的视角对教师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检查、审视和评价,既有利于教师改进教法、弥补遗漏,又有利于学生在“多边对话”中修剪学习态度,构建知识体系。
总起来说,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备课从形式上看应该是提纲式的线条和框架,是简案。从内容上看应该是留有空白,就如同动画片的色彩,太多、太鲜艳的色彩不利于儿童的智力发展。教师在备课时要像国画艺术大师一样善于应用“布白”的艺术。从特征上看应该具有开放性,这里不仅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而且指“执教者”不只是教师一个人,还要吸纳学生参与执教,并包容学生的创意和智慧。
【教学目标】
1、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掌握有关对反应物、生成物的简单计算。
2、体验解题格式和解题方法。
3、体会如何科学地利用资源。
【教学重点】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难点】
1、 从文字描述中找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 寻找已知量和未知量(包含它们的相对质量和实际质量)
3、 会列出正比例关系式。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学习,你能准确写出任意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吗?请同座位的同学相互检查。哪些同学想把自己的方程式写出来让大家看看?请到黑板上写出来。其他学生认真观察。你能挑出毛病吗?指出来!为了方便学习,请大家选取一个你感兴趣的化学方程式,我们一起来对它作深入的研究!【引入】从这个方程式能看出哪些方面的信息?【探讨】我们一起来对这个化学方程式所提示的数量关系作一些数学变换。你能将刚才的“数量关系”设置成“用文字表述的题型”吗?你能从上面3位同学的文字表述中,找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吗?【例析】规范解答学生设计的“题型”。【整理】我们一起来整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巩固】下列习题任选一个作答,并整理出方程式计算的思路。1、“英雄珠峰”登山队需要100千克氧气,若用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这些氧气,需消耗过氧化氢的质量是多少?2、这100千克氧气,若改用加热分解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这些氧气,可同时产生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多少?【延伸】讨论:上述两种制备氧气的方法,哪种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理由是什么?(此处内容视教学时间长短作相应取舍)【总结】交流: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到了哪些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知识?有哪些注意事项?还有什么全新的体验?请同学们说说。 学生在草稿纸上书写自己最有把握的化学方程式。相互批改、纠错。选择3位学生上台演板,其他学生观察。学生在小声议论后纷纷发言。学生大声喊出自己的“最爱”。学生边议论,边对照教材P94页的提示进行矫正。学生对“数量关系”作变换:1、无质量单位→有质量单位2、成倍数→任意质。学生上台演板。学生观察。学生自主归纳与矫正。得出方程式计算的步骤:设→写→找→列→算→答。解答、板书、矫正。得出方程式计算的思路: 已知条件明确化:①直接未知数,看最后的逗号,②间接未知数:杂质×b%、m=ρv、质量守恒定律,即转化为纯净物→设(未知数)→写(方程式)→找(相关量)→列(正比例)→算→答。讨论、交流得出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准确书写方程式。质量单位不能出现在“题设”中。无关数据不能出现在方程式下方。准确计算相对质量“之和”。 教师无指向书写方程式,即不指定书写内容,既有利于绝大多数学生参与复习,又有利于快捷引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多给学生一次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这个难点的机会。再次巩固难点,并对所有学生提出学习要求,而不仅仅是3位演板的学生。让学生参与反思学习效果。1、让学生参与制定教学目标。2、由无指向书写方程式到指定一个方程式进行研究,有利于教师组织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计算展开集中学习。再次让所有学生参与反思学习效果。紧扣要点引出“正比例关系”,为后续学习扫清一个障碍。1、让学生参与策划教学进程。2、在“倒叙手法”中引领学生自主探究。3、在“倒叙手法”中尝试突破两个【教学难点】。重点突破第1个【教学难点】。1、吸纳学生参与策划的教学进程,高度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以“身教”感染学生。2、规范解题格式。初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系统。通过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的巩固练习,帮助学生构建出较完善的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知识系统。留有余地的教学内容,以解决“在课堂教学情景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性”这种矛盾。通过学生的视角对教师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检查、审视和评价,既有利于教师改进教法、弥补遗漏,又有利于学生在“多边对话”中修剪学习态度,构建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思路:①直接未知量,看最后的逗号;间接未知量,分步计算。②直接已知量,直接代入;间接已知量,必须转化为纯净物:混合物×b%、m=ρv、质量守恒定律。
2、步骤:设(未知数)→写(方程式)→找(相关量)→列(正比例)→算→答。
二、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1、 准确书写方程式。
2、 质量单位不能出现在“题设”中。
3、 无关数据不能出现在方程式下方。
4、准确计算相对质量“之和”。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