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七章溶液第二节物质溶解的量学案(粤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第七章溶液第二节物质溶解的量学案(粤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9-08-06 08: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2物质溶解的量
A.要点点击(学习目标,一目了然)
B.思维启动(探究引导、预习课程)
一、相关知识回顾
1、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匀而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2、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二、新知必备
1、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_______。在改变温度或溶剂量的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此只有指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饱和”“不饱和”才又确定的意义。
2、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要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饱和溶液要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的浓稀和溶液的饱和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饱和与不饱和是指溶质溶解是否达到最大限度,受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个条件的限制,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关系。浓溶液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但在同一温度下,同一种溶质溶解在同一种溶剂里所得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_______。(填“浓”或“稀”)
4、在_______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__________中达到__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根据物质在________时的溶解度大小,人们把物质的溶解能力(又称为溶解性)分为以下等级:溶解度大于10g时为_________物质,溶解度大于1g时为__________物质,溶解度小于1g时为___________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时为____________物质。通常把难溶物质看作是_________物质,但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
5、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如___________;少数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因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这种变化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我们用纵坐标表示____________,横坐标表示_______,绘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气体溶解度是指某气体在压强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时溶解在___体积的溶剂中达到___________状态时的____________。气体溶解度的大小除了跟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有关外,还跟外界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___________,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
三、双基自测
检测新知识点1 饱和溶液是指( )
A.含溶质较多的溶液
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检测新知识点2 要使50℃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
A.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B.恒温蒸发掉部分水分
C.降低溶液温度至室温
D.倒出少量的溶液
检测新知识点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不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
D.对于同一种溶质来讲,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检测新知识点4 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5g,它表示( )
A. 20℃时,100g水溶解35g氯化钾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B.100g水中最多溶解35g氯化钾
C. 20℃时,100g氯化钾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钾35g
D. 20℃时,氯化钾在水中溶解35g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检测新知识点5 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在60℃时,烧杯中盛有A、B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并且杯底尚有少量A、B固体,若让其冷却到20℃,则( )
A.溶液中A增多,B减少
B.溶液中A减少,杯底固体B减少
C.溶液中A、B都减少
D.溶液中A增多,杯底固体B减少
检测新知识点6 如何保存已打开的啤酒或雪碧,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向激活(精点巧练,点点突破)
讲解区 练习区
例1t℃时,将1g熟石灰[Ca(OH)2]加入到50g水中,振荡后发现仍有少许熟石灰未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A.它是纯水B.它是稀溶液,但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C.它是浓溶液,但在该温度下未达到饱和D.它是稀溶液,无法确定是否饱和【点拨】此题考察的是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浓稀的关系,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此题中1g熟石灰溶于50g水中仍有未溶解的,上层溶液应为稀溶液,但是此溶液在该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这种溶质了,所以是饱和溶液。【答案】B例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食盐的溶解度是36gB.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C. 20℃时,把36g食盐溶解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D. 20℃时,100g食盐饱和溶液含有10g食盐,食盐在20℃时的溶解度是10g【点拨】溶解度需满足四个条件:温度、100g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A没有指明温度,B没有单位g,D中100g为溶液的质量,不是溶剂的质量。【答案】 C例3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A.喝下汽水时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B.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游出水面C.揭开啤酒,有大量气泡冒出D.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冒出【点拨】此题考察的是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解题的关键为找出哪种现象是由温度的变化引起的。A、B、D中温度均升高,C中为压强减小引起的溶解度减小。【答案】C例4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接近饱和时,可以分别通过加溶质、蒸发溶剂,升温等方法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甲溶液 B.乙溶液C.丙溶液 D.甲、乙混合溶液【点拨】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一般有三种方法,其中蒸发溶剂和加溶质对物质的溶解度对温度的变化没有要求,而升温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物质,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符合条件。【答案】A例5 如图,水槽中盛有水,烧杯中盛有硝酸钠的饱和溶液(底部留有一些未溶解的硝酸钠固体),现向水槽中加入足量的生石灰,烧杯中的小木块将___________(填“上浮”、“下沉”或“不变”);若将生石灰换成__________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点拨】此题为一道理化综合题,生石灰放入水中后与水反应同时放出热量,烧杯中的硝酸钠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大,从而使烧杯中溶液的浓度增大,密度变大,小木块应上浮。可以溶解放热或反应放热的物质还有氢氧化钠固体和浓硫酸。【答案】上浮;氢氧化钠固体或浓硫酸例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剩余溶质存在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无剩余溶质存在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剩余溶质不再继续溶解的溶液是饱和溶液D.往溶液中加入mg同种溶质并搅拌,不溶解的溶质质量还是mg,则此溶液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点拨】此题易错解为A或C。A与C所指的溶质并未指明与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相同,我们提及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指明是哪种溶质的饱和溶液。B中虽无剩余溶质存在,但可能是恰好饱和。【答案】D例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B.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C.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中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点拨】有关溶液的概念是同学们最易错的,但是只要紧紧抓住概念,也是很容易判断的。D中没有指明“一定温度”,所以该说法不完整;A是溶液定义的正确表达;B中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例如熟石灰的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因为其微溶于水,在水中氢氧化钙溶质并不多,所以是稀溶液;同理C也错。【答案】A例8 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A.是饱和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C.溶解度升高 D.溶解度降低【点拨】有的同学并不理解此题的题意,也不了解生物上有关渗透的问题,但只要抓住解决此题的关键“还可溶解少量食盐”,就证明此时为不饱和溶液。【答案】B例9 下列因素中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是(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是( )①溶液的温度②溶质的性质③溶剂的质量④溶质的质量⑤压强A.①② B.①④C.①②④ D.①②⑤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C.不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D.对于同一溶质来讲,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溶液浓度的大小由溶质的多少决定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是该物质浓度最大的溶液D.同一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时,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3、在10℃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5g,在此温度下,该物质饱和溶液里,下列互相之间的质量比例关系正确的是( )A.溶质:溶剂=10:19B.溶质:溶液=1:20C.溶液:溶质=21:1D.溶液:溶剂=20:214、在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晶体,则( )A.晶体质量减少B.溶液的浓度增大C.晶体质量不变D.溶质的溶解度增大5、制汽水时,为了使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A.降低压强 B.增大压强并升高温度C.升高温度 D.增大压强并降低温度6、如下图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a的溶解度等于b的溶解度C.t℃时,a、b饱和溶液降温后,都变成不饱和溶液D.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a7、如图所示,有一烧杯中装有某种液体,烧杯上漂浮有一木块,烧杯底有少量该液体所含溶质的未溶物,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液体是氯化钠,杯底也是氯化钠固体,现对杯底加热,木块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变化不大”)。(2)若该液体是硫酸锂溶液,杯底也是未溶的硫酸里,现对杯底加热,木块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变化不大”)。(3)若该液体是硝酸钾溶液,杯底是未溶的硝酸钾固体,现对杯底加热,木块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变化不大”)。8、如图所示,物体悬挂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烧杯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悬挂物不参加反应),说明弹簧秤读数的变化情况(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如果加入氯化钠晶体,弹簧秤读数_____(2)如果加入蒸馏水,弹簧秤读数________(3)如果加入氯化钾晶体,弹簧秤读数_____9、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从80℃降为20℃,析出晶体后将晶体滤出,将滤液恢复至80℃,则所得溶液( )A.有晶体析出B.仍为饱和溶液C.变为不饱和溶液D.无法确定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均匀的稳定的透明、无色的混合物B.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度大C.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析出晶体D.20℃时,136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1、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下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增大 B.溶剂质量减少C.溶液质量不变 D.溶液浓度减小12、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事实:①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②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③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事实表明:固体物质溶解能力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因素有关;(2)请举出上述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应用实例(要求与上面所列事实不同)_____________
自主评价(巩固要点,能力攀升)
1.基础知识训练
1、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则此饱和溶液的质量(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2、室温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克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克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在一定量的饱和溶液里,恒温蒸发至溶质析出,则溶液( )
A.变成不饱和溶液 B.仍是饱和溶液
C.溶质质量增加 D.溶质质量不变
4、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多
B. 在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里,不可能再溶解其它任何物质
C. 将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溶液变为不饱和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下列有关硝酸钾的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31.6克硝酸钾放入100克水中,形成硝酸钾饱和溶液,其溶解度为31.6 克
B.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C. 20℃时,50克水里溶解了15.8克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
D. 2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里溶解了24克硝酸钾,其溶解度为24克
6、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20℃时,将25克氯化钠投入到50克水中,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是( )
A.136g B.75g C.68g D.86g
7、打开汽水瓶盖会有大量气泡从液体中冒出,此时溶解度减小,这是因为( )
A.温度升高 B.温度降低
C.压强增大 D.压强减小
8、要使硝酸钾溶解度增大采用的方法是( )
A.增加水 B.增加硝酸钾
C.不断搅拌 D.升高温度
9、下列物质形成的溶液中温度下降可以从饱和变成不饱和的是( )
A.食盐 B.硝酸钾
C.熟石灰 D.二氧化碳
2.能力方法训练
10、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1)20℃时,将33g食盐放入100g水中全部溶解,此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2)再向上述溶液中加入3g食盐,又恰好全部溶解,则原来的溶液为________(填写“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g
(3)再向上述溶液中加入3g食盐,所加食盐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溶解,此时所得溶液为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11、20℃时,有甲、乙、丙三瓶等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若将甲溶液降温到10℃,将乙溶液蒸发10克水并使之成为某高温下的不饱和溶液,从丙溶液中取出一半溶液。此时甲、乙、丙三瓶变化后的溶液中从浓到稀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现有下列方法: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加入溶剂;④加硝酸钾;⑤蒸发溶剂(填些序号)
(1)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__;
(2)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__;
(3)能减小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有__________;
(4)能增大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有__________。
3.探究升华训练
13、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有关,请你举出两个生活实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图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室温(20℃)时,B物质属_______溶物质(填“易”“可”“微”或“难”);
(2)2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6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加溶质、蒸发溶剂、升温均可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物质是________
(4)将60℃时等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__,其中析出最多晶体的是_________,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
15、已知浓硫酸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荣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按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浓硫酸,试管中的混合物有什么变化?如果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铵,试管中的混合物又有什么变化?
答案
B二、1、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2、升温、增加溶剂;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3、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不一定;不一定;浓。4、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饱和;质量;20℃;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不溶。5、增大;硝酸钾;受温度影响不大;氯化钠;减小;硫酸锂;温度;溶解度;温度;溶解度曲线。6、101.3kPa;一定温度;1;饱和;提及;气体本性;溶剂种类;温度;压强;减小;增大。
三、1、D 2、D 3、C 4、A 5、B 6、冷藏
C1、C 2、D3、C4、C5、D6、D7、(1)变化不大(2)下降(3)上升8、(1)不变(2)变大(3)变小9、C10、D11、B12、(1)溶质性质;溶剂性质;温度(2)碘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
D1、C2、A3、B4、C5、C6、C7、B8、D9、CD10、(1)133(2)不饱和溶液;136(3)不能;饱和溶液;136。11、乙>丙>甲12、(1)②④⑤(2)①③(3)②(4)①13、略14、(1)易(2)ABC; ABC(3)C(4)AB;A;C。15、加如浓硫酸,试管中晶体减少;加入硝酸铵,试管中晶体增多。
溶液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①升温
②加溶剂
①降温
②加溶质
③蒸发溶剂
一定温度
一定量溶剂
溶解度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
20℃
溶解能力(溶解性)